企业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防范

2024-05-17

企业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防范(精选8篇)

篇1:企业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防范

文章标题:企业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防范

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医疗服务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医疗单位也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将逐步从企业剥离而走向了市场,既迎来了机遇,又迎来了挑战。企业医疗单位在新形势下不断为病员改善医疗环境的同时,医疗纠纷也不断出现,医疗安全成为当前企业医疗单位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企业医疗单位性质与职能的转变

企业医疗单位是在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卫生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企业医疗单位的服务模式和经营思路发生了相应的变化。(1)服务群体的转变。医院服务对象随市场而变化,既要承担企业职工的医疗服务职能,又要承担社会群体的医疗服务工作,甚至包括突发性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2)服务方向的转变。由于卫生体制的改革,企业医疗单位的经济支持不在受到保护,必须转换经营机制,通过自身经济发展,实现保护自己、发展自己的目的。(3)服务区域的转变。新的经济体制下的医疗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医疗单位仅靠局部的市场很难达到增收的目的,尤其是周围其它的医院、卫生所、个体诊所的市场竞争,不得不扩大服务市场,扩大服务范围,增加病员,在医疗市场中站稳一席之地。(4)服务技术的转变。以前的本位思想很难适应市场经济下医疗环境的需要,必须进行技术交流、技术合作,以技术增加知名度,创名院创效益。(5)专业化、特色化转变。企业医疗单位由于内外环境影响资金投入不足,人员多,冗员多,导致工作不能满负荷,工作攀比出现负效应,管理难度加大,只有向少而精、专业化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些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医疗单位发展中的特点。企业医疗发展思路的转变和为之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在医疗竞争和发展中出现了新的医疗不安全隐患,医院的医疗安全发生了重大变化,医疗纠纷也逐渐增多。

2企业医院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发生隐患

医院作为公益性福利事业单位,在医疗安全隐患方面有他的特殊性,特别是工伤的急诊急救,企业职工、家属及子弟的医疗救治,同时也为本企业职工和周围农村群众提供服务,流动病员少,服务对象相对固定,这也正是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

2.1因熟人忽视医疗程序引发纠纷。企业卫生单位面对的患者比较固定,特别是熟人多、关系多,往往是患者因有关系来医院看病,因为是熟人造成办理手续简单、诊治过程有意就简。该检查的项目未查、该交代的问题未交代、该履行签字手续的未签,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失去原则,因私欲在不办理相关手续情况下利用工作之便,给予私自治疗或检查。造成诊断依据不足,发生诊治失败等,导致患者及家属提出异议引发纠纷。

2.2因服务不到位引发纠纷正因为特定的环境和特殊的关系,有些工作服务不到位,该医疗单位做的未做,该医护人员做的让患者家属做。有些医生检查病人只是走走形式,连起码的物理体查(望、触、叩、听)都不做;该巡诊的不巡视,该换液体的迟迟不换液体等;重症、危症该陪检的不陪检;需要急诊抢救时设备、器械不到位或不能使用,甚至个别人员出现脱岗、怠岗、服务态度恶劣等。造成患者及家属不满意引发争议甚至纠纷。

2.3因沟通不到位引发纠纷,医务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一个习惯,重视仪器检查、诊断、治疗,忽视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不交代病情忽视了患者病情知情原则;该说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的不详细说明,对检查或治疗中的危险不明示,忽视了患者同意原则;特别是对病情相对稳定但存在潜在危险因素易发生病情急剧变化的患者,因未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交代,从而因沟通不到位引发纠纷。

2.4因病历记录不全引发纠纷病历记录应当及时、完整,而企业单位医师往往由于病人是熟人而忽视记录,工作做了而未记录;病情交代了而未签字;临时抢救未及时记录或补记等,从而在发生纠纷时失去了司法举证的依据,导致举证不能、依据不足,造成企业或医院不应该出现的经济损失。

2.5因设备简陋和后勤保障不利引发纠纷企业医疗单位因企业改制等问题,投入不足,造成医疗设备落后,后勤基础设施简陋,医检设备不能更新,不能满足患者医疗检查的需要,器械设备维修不及时,从而影响检查和诊治发生纠纷。

2.6病人及其家属对医院的期望值过高:人们总认为医院能包治百病,如果治不好或出现死亡,医生和护士就有责任,就要负责赔偿。然而在医学发达的今天,有些疾病对医务工作者来说仍是顽症,暂时还无法攻克;有些疾病在诊疗过程中,也不一定能达到医生、患者及家属都满意的程度,这就需要医患双方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需要患者及家属以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和接受。毕竟在医学领域中充满了未知和变数,而且医务人员的技术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企业医院医疗安全与纠纷防范对策

3.1完善各项制度并抓好落实企业医疗单位要抓好自身安全,防范医疗纠纷,必须首先完善自己的制度并抓

篇2:企业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防范

同志们:

今天,市卫健委召开“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医疗风险防范会议”,这个会议是经过委领导班子研究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较长时间以来,酝酿和筹备召开的一次专题会议。任务是分析我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现状(在此说明今天分析只谈问题不谈成绩),对下一步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昨天全市的工作会议已召开,各地各单位也都要忙着贯彻落实市卫健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和谋划部署新一年工作了。加上新春佳节已近,大家开始忙着过节了,医院也正值病人高峰期,业务工作也都很忙,但是我们还是把大家在百忙中请来,召开这个专题会议,这充分说明这个时候召开这样一个专题会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刚才,医调委的郑主任把近两年我市部分医院发生的部分医疗质量安全事件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严格制度管理,规范操作流程,遵守法律法规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建议。可以说郑主任的分析基本代表了我市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现状,提出的建议也很有针对性。特别郑主任一个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很是发人深思。我们经常讲,医疗质量是医院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医院一切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的生命。但实际上一些医院对医疗质量管

理工作仍然不够重视,采取的措施不够有力,相关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不严格,法制意识不强、服务观念淡薄、作风纪律松驰、技术水平低能力不足等问题,由此导致医疗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时常引发医患纠纷以及医患关系紧张,给医院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依然存在。因此,在2019年的第一个月,我们召开这个专题会,再次就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风险防范工作进行强调,敲响医疗质量安全的警钟,期望唤起各卫健行政部门以及院长们的真正重视。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强化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领导责任。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直接关系到群众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各级卫健部门和医院管理者必须牢固树立质量责任、医疗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把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强化医疗考评,作为医疗管理和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坚持常抓不懈,时刻绷紧医疗质量、医疗安全这根弦,把好每个环节质量关。一是要加强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各医疗机构都要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例会制度,医院领导要经常调查研究,经常深入临床一线,勤查勤督,采取有效措施,开展经常性的医药护技工作检查,督促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要定期听取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定期开展医疗纠纷与医疗质量缺陷讲评,及时研究和解决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时刻警示医务人员,不断强化质量责任意识、安全意识。二是要建立院、科

两级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的定期检查和讲评制度,督促医务人员认真落实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制定的有关工作条例、规章、制度、职责、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切实规范行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三是要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制。各单位要实行严格的院、科两级责任制和医务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与责任。医疗机构 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对本单位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全面负责,对本单位发生的重大医疗差错事故承担领导责任。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具体全面负责本科室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工作,包括督促本科室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及时纠正各种医疗违规行为,定期检查报告执行情况,对本科室发生的医疗差错事故承担直接的领导和管理责任。各级各类医务人员,要严格履行本岗位职责,认真执行医疗工作的各项规章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医疗安全事件的发生,对本职工作范围内医疗事故承担直接责任。

二、多措并举 扎实做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

关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教育,增强质量意识

提高医疗质量是各级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始于教育、又终于教育,抓好教育,强化医院全体医务人员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是搞好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基础质量,是保证整个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和重点,如果基础医疗质量滑坡,质量意识淡化,整个医疗质量不可能得到提高,医疗安全不可能得到保障。因此,必须从坚持不懈地抓好全员基础医疗质量的教育工作入手,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的教育。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定期组织医务人员举办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学习会,定期通报全院医疗质量、院内医疗安全形势,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对院内外发生的各种医疗事故、缺陷和医疗纠纷案件开展讨论,从中吸取教训和经验。通过全员质量教育,使医务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没有医疗质量的投入就没有医疗效益的产出的紧密关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质量至上”的群体意识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意识,明确自己的使命。做到对病人极端负责,对工作严肃认真,对技术精益求精,养成人人讲求质量、人人注重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自觉性。坚决纠正只强调医疗数量、不注重医疗质量,只重视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以医疗质量的提高,促进医疗安全。

(二)抓培训,打好质量基础

人才素质是质量的基础,抓住人的素质,就抓住了质量建设的关键,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所以,人才培养是提高基础质量的关键。加强人才培养,要从基本素质入手,狠抓基础训练。一要强化三基的训练。即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根据各级各类人员的不同特点

(比如入职时间长短,专业不同),采取指定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下达操作项目、实施重点辅导等形式,把疾病诊疗规范、病历书写、处方质量、手术操作、急诊急救、基础护理质量、诊断报告质量等作为重点,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设想,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不让医政和护理部门负责)。二可采取外出学习培训、邀请上级医师讲课、举办学术讲座、组织知识竞赛等途径和形式,更新知识,提高群体素质。三是要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采取措施把继续医学教育抓实,使在职学习训练制度化、规范化,促进医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四是规范临床带教。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临床带教就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手术科室,理论再高,参观过的手术再多,待进入实战时,仍然是心中没底。如上级大夫能够主动带教,则低年资者则会进步很快。但是也有个别上级大夫,搞技术封锁(特别是手术科室),那将严重影响医院人才得成长和培养,我觉着医院对新入职的医务人员建立一套培养制度或机制,规定其每年应掌握的技能,规定上级大夫的带教职责。以此来强化上级医生的带教意识(举例北京妇产院),使人才成长周期尽可能缩短。五是严格考核。要对各种培训包括临床带教成效进行定期考核,并且严格标准、严厉管理,使其收到预期效果,促进医院医疗质量的提高。

(三)抓制度,强化质量措施

规章制度是医院一切活动的标准,是管理工作的依据,也是提高医疗质量,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标准,就会造成工作混乱,如果有了规章制度不认真执行,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许多医疗缺陷都是与医疗制度执行不严或违反操作规程有关(举例)。所以抓制度管理,既要注重规章制度的建设,更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只有这样,医疗质量才有根本保证。一是完善制度。各医疗卫生单位必须首先要制定好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好各项质量标准,要本着权威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系列、配套、具体、实用、稳定的原则,以国家和上级的相关规定为基本准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出具有本院特色、符合本院实际的包括各级人员职责、医疗、护理工作制度、操作规范、工作质量标准、质量控制检查评定标准等各项制度和标准。这些制度

如18项核心制度、毒麻药品管理制度、药品器材管理制度(定期查验有无过期失效、霉变、损坏举例)等以及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及治愈好转标准、医院主要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等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操作规范,都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也是前人用汗水甚至鲜血换来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被称之为医疗单位法宝,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并组织职工认真学习、掌握,使医务人员有章可循。二是落实制度。各项制度、规范制定的再好,如果只是挂在墙上,束之高阁,不认真执行,那就什么意义都没有。做好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不仅要制定好相关制度和规范,而且关键要抓好落实,强化制度执行力,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确保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尤其要着重抓好岗位责任制、检诊、查房、病历和护理文件书写、交接班、消毒隔离、院内感染管理、病区管理、查对、会诊、临床病例讨论、急危重病员抢救等制度的落实,严格按章办事,严格规范操作,持之以恒,一丝不苟,坚决纠正有章不循、执章不严、各行其事的不良习气,真正把制

度落到实处,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实现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工作程序化、操作规范化、监督经常化,保证基础医疗质量。

(四)抓控制,促进质量提高

质量控制是医院质量管理有效进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有效控制,才能督促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抓质量控制,必须完善质量控制手段,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从环节质量入手,加强全员、全过程、全部工作质量的管理。一是要建立医疗质量监督管理控制体系。各医疗机构要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建立起院科两级和医务人员自我管理的三级医疗质控体系,加强对基础医疗质量的管理。二是落实责任,将质量控制内容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尤其要强化科室责任制,因为他们不仅业务熟而且对科室每个人员的业务能力、思想状态、工作能力、工作作风最清楚,管理最直接。所以要充分发挥科主任、护士长在科室质量控制中作用,突出科室自我控制。三是建立医院质量控制信息反馈系统。设立医疗质量监督箱和监督电话,实行挂牌服务,采取聘请院外医疗质量监督员,定期召开病员及家属座谈会,向出院病人发放“医疗质量调查表”等措施,接受社会及病人监督,及时收集、传递、反馈质量信息,使质量环节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四是要加强关键点

控制,要针对不同科室、不同专业以及薄弱环节,对那些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如:病历、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病区管理、检查操作、诊断报告质量及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落实情况,进行重点控制。

三、突出重点,做好医疗风险防范工作

(一)严格依法执业

一是要坚决做到依法执业,坚决禁止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坚决杜绝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坚决禁止超范围执业。

必须明白,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活动,使用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独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超范围执业,都属于非法执业,是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引发的医患纠纷都是要败诉的(举例瞿书铭)。因为非卫生技术人员、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所作的检查结论、诊疗措施都是无效的,不论所使用医疗设备如何先进、其医疗技术水平有多高、临床经验多么丰富、资历多么老练深厚、操作如何规范正确等,但在法律上都不予认可,所以必须坚决禁止。无执业资格的医务人员只能在具备资格人员的指导和带教下从事临床医疗工作,所书写的一切医疗文书(包括病历、处方、检查结论等)都必须经具备资格的人员审核后亲笔签字方为有效。二是要规范服务,量力而为。不能随意向病人或其家属作治疗承诺,也不能自持医

疗条件好而大揽病人,让医生、护士超负荷工作,导致医疗质量下降,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增多。三是规范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按照最新2018.11《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行分级分类和备案管理。比如髋关节置换术,按人工髋关节置技术管理规范,原则在三级医院或初次在二甲手术,属于违规行为。在这方面,有的二级医院的法律意识很淡薄,甚至明知故犯,这是在走钢丝,一旦有事,应该负全责。

(二)严格操作规程

临床各项操作,无论大小和复杂程度,都要严格按照国家制订的规范和程序进行操作,不得擅自简化(血小板减少症),不得随意更改,不得疏忽大意,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医疗操作规程,按医疗程序开展诊疗活动,该告知的要履行好告知义务,病人隐私该保护的要注意保护,该签字的要要求病人或家属签字(病人在清醒状态、妇科手术必须由其签字)。还有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语言也应特别注意,防止一知半解的病人错误理解,或留下把柄,而引发纠纷。

(三)规范医疗文件书写

大家都十分地清楚,病案资料是医患纠纷的重要证据,发生医患纠纷时,病历资料对于认定医疗机构是否存在医疗过错具有其他证据难以替代的证明作用。无论是进行医疗事故鉴定,还是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医患纠纷,病案都是最为关键的,而在依据病案记录处理医疗纠纷或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时他们会逐字逐句、斟字酌句地推敲,任何疏漏、差错甚至语言含混都可能对医院或医护人员有某种程度不同的不利影响。我们许多医疗纠纷,从诊断到治疗的各个环节上看,医方无丝毫过错,但在接受处理时却显得理直而气不壮,其原因就在于医疗文书有缺陷,很容易让人从中挑出毛病来。例如,病史采集不全面,病历记录不完整,过于简单;对病情的分析不清楚,诊断不确切,实施的治疗与诊断大相径庭,缺乏医学科学性;语句不通顺或用词不妥当,让人产生歧义或造成理解偏差,写错字随意涂改让人产生是有意涂改病历的认识,怀疑病历的真实性;记录马虎,计算发生误差,漏记、错记、误记,前后矛盾,不能自圆其说;做一些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未严格履行告知和签字手续;都是我们要务必引起重视和注意的。

(四)盯紧重点科室和部位

关于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部位的防范,要做到“七抓”,即:一是重点抓好容易发生医疗缺陷的人员,如工作作风不扎实、责任心不强、注意力不集中、进修实习、经验不足等人员;二是抓好重大手术的安全防范;三是抓好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四是抓好新技术、新业务引进应用中的技术与操作规范(因为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缺乏经验,易出差错);五是抓好节假日、中夜班、上下班交接班时段,因为此时是医疗力量相对减弱或思想容易放松的时候;六是抓好病历等医疗文件的规范化书写和应该履行的告知义务;七是抓好手术室、急诊科、产房、儿科等重点科室以及某一时期医疗安全事件高发科室的防范,明确其薄弱与短处,寻求对策,变被动为主动,以尽量减少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失误和缺陷,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目的。

(五)要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

医疗机构通过购买医责险实现医疗风险分担,是国家、省、市卫健部门以及司法部门的要求,早在2007年原卫生部、保监局共同印发《关于推动医责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这些年省政府对各地市进行平安建设百分制考核,市政府很重视。其中平安医院占一分,平安医院建设要求三级医疗机构购买医责险率100%,二级医院达90%。基层医疗机构达80%。(可我市三家三级医院仅一家购买,二级医院23家,还有鄢陵县中心医院、**龙耀医院、**市人民医院,口腔医院,第五人民医院、**医院,长葛市中医院都没购买,基层医疗机构更是很少购买)。也因此我市去年在全省平安医院考核中排名13,市政府直接函告了市卫计委印主任。昨天的卫健工作会上印主任再次就没购买医责险的医院提出了批评。希望未各县市区卫健委要积极动员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抓紧时间入保

四、借力载体,全面推动医疗质量管理上台阶。

开展医院评审评价,主要是围绕质量和安全目标,进行自评和持续改进,以评促建评促改,最终达到评审标准的过程。通过开展医院评审,医院树立了质量安全意识,全面完善建立了切合本院实际的常规、制度、规范、流程等质量文件,从院长到职能科室,再到业务科室学会了使用质量管理工具,锻炼了一批懂业务会科学管理的干部。推动了医院质量管理得到全面提升。按照省医政工作会要求二级公立县级医院今年必须达二甲。长葛人民医院必须立即启动等级创建,这是硬任务。不讲条件。

五、讲究方法,妥善化解医疗纠纷

各医疗机构必须建立和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和处理预案,成立医疗纠纷处理小组,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要及时进行处理,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工作,加强医患沟通,防止因医疗纠纷衍变为公共事件。一要尽快报告市医调委,争取医调委尽快进入,及早开展调处;同时严格按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暂行规定》卫医管发【2011】4号要求,按时向所属卫健部门报告。二要妥善处理。发生医疗纠纷后,正确面对,主动应对。要组织院内相关专家分析自身有无过失,研究制订应对方案,同时加强与患方家属、亲属的沟通,积极化解。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亲属讲解有关政策法规,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纠纷。对死亡患者,要及早地、主动地向家属、亲属提出尸检和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建议。若患方不同意,要求其写出书面意见保存到医院。三要落实医疗纠纷讲评分析(制度十大指标考核占分数,我们要提高分值)。按照《河南省卫生厅关于在全省建立医疗纠纷分析讲评工作制度的通知》(予卫医)【2009】27号)《**市卫计委关于提高医疗质量

强化医疗风险管控》(2018)的要求,建立医疗纠纷分析讲评工作组织。对发生的医疗纠纷,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必要时可请上级医疗机构专家参与,查找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另外,对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在医患沟通方面,要注意做到“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种方式”。一个要求,就是医务人员要有诚信,尊重病人及其家属,具有同情心和耐心;两个技巧,就是多倾听病人的询问,多向病人介绍病情、治疗效果和检查等情况;三个掌握,就是全面掌握病人对医疗和相关服务的需求,及时掌握病人的病情发展变化,如实掌握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思想活动;四个留意,就是留意病人及其家属的基本人品、对疾病的认知度、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出现问题处理协调的接受度;五个避免,就是避免操之过急强求病人、避免使用刺激语言或词语、避免使用病人不懂的医学专业词汇、避免强求改变病人观点和避免压抑病人情绪;六种方式,就是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互换对象沟通、集体沟通、书面沟通、协调同意沟通和形象比喻沟通。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沟通,有效提高服务质量,及时化解医患矛盾和纠纷,增强病人对医院的信任和对医务人员的理解。

六、激励约束,加大监督考核和结果运用

各卫健委和医疗机构要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理条例》《河南省医疗事故处理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完善制定适合本地、本单位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奖惩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各级卫健委要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约谈制度。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医疗机构及主要负责人考核的关键指标,并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以及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医疗机构要把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与科室及医务人员的考核考评、职称职务晋升、评先评优、奖金分配挂钩。通过实施有效的正付激励措施,促使医疗机构管理层和医务人员自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同志们,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是医院全部工作的核心,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改进的过程,任重道远。我们各医疗机构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导,进一步采取措施,强化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落实核心制度,明确工作思路,持续改进和全面提升我市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我市在全省提前实现全面小康,提供更加高质量的健康保证,为健康**,平安**而不懈努力!

谢谢大家!

篇3:干预供应室安全防范医疗感染

关键词:医疗感染,防范,供应室

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水平,做好消毒灭菌的监测工作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质量监测是一项与患者生命息息相关的工作;加强严格的科学管理及操作流程是供应室为临床提供无菌物品的保证,必须重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如供应室质量管理不严,检测制度不健全,就会造成患者严重感染,热源反应及危及生命安全,因此质量是供应室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衡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并且还要抓好医疗安全的同时,重点对医院供应室安全措施的落实进行认真检查督促,以防出现不良后果,医院安全在供应室工作中如灭菌物品的供应外。如何对威胁自身健康的生物、理化、机械性因素进行自我防护,这是在工作中涉及的重要问题。

1医疗安全是供应室工作的主要核心任务

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业务素质好,热爱供应室的工作,具有一定的专科理论。同时要熟悉有关的消毒及灭菌操作技术水平程序及质量标准,要掌握医学发展的趋势和需要。加强医院供应室安全管理,防止医院感染杜绝医疗事故,确保医院安全必须严格落实以下措施:

1.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消毒隔离制度,对传染性的特殊物品必须坚持先消毒后清洗,再消毒的原则。

1.2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严格区分无菌物品与未消毒物品的存放位置,无菌间的物品放置应规范,标记应醒目并专人管理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保证无菌包的质量。每锅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温度、时间、压力均应达到规定的要求,每月做生物监测,做好记录以备查。

1.3严格执行回收物品清洗制度。物品必须清洗彻底干净,因为灭菌不能代替清洗。

1.4坚持查对制度,打包前认真清点,防止抢救时缺少物品,对不合格的物品进行清理更换后重新消毒灭菌。每个包必须有打包日期和消毒灭菌日期、包的名称、操作者代号和检查者代号,在发放物品时应“三查七对”,要做到准确无误,以防差错事故发生。

1.5严格执行无菌室内的空气消毒制度及清洁制度,进入无菌间必须换拖鞋,更换指定的工作服,戴口罩,洗手,每日用消毒液拖地面,擦柜内、台面,每日用三氧消毒机照射1h,每日做空气培养1次,物表、手1次,并做好记录,以备检查,其目的是防止无菌物品污染,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1.6防止突发事件及意外事故发生,做好各种急救物品的准备工作,保证物品供应,为临床及患者提供方便。急救物品必须定位、定数、定人管理以便取用。

2环境安全措施的落实是保证医院工作正常开展

2.1环境安全是保证物品质量的重要前提,操作台必须保持干净、整齐。库房要通风干燥,梅雨季节注意防潮,夏季应注意灭“四害”,应设置净化器,三氧消毒机,减少灰尘及细菌污染,提高物品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2.2环境安全措施还涉及高压灭菌锅、用电及防盗等。

2.2.1防消毒柜爆炸,消毒锅的安全由专人负责,每次消毒前必须认真检查,如锅门、气管、阀门是否漏气经检查合格后才能使用,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环环把关,发现异常现象立即报告,停止使用防止事故发生。

2.2.2为了防止物品丢失,应做到非工作人员严禁入内,值班人员监守工作岗位,要加强贵重医疗器械及消毒物品的管理,严格执行交班上不清下不接的原则。

2.2.3防火灾。供应室存放各种物品,如一次性物品、布类、纸张、橡胶类易燃物品,工作完毕后各房间的灯应人走灯熄,拔掉电源,防止漏电引起燃烧。

3重视供应室工作人员自身安全

3.1供应室接触的理化因素比较多,伤害性比较大,为了减少伤害,应对病毒较大的物质避免接触。

3.2部分物品需要用强酸浸泡或制剂浸泡来达到去除热源的目的,操作时要戴口罩及手套,操作过程中要特别小心,凡物品或区域接触过的强酸或含氯制剂的溶液应用自来水冲洗掉。

3.3各种污染物品进入供应室应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将污染物品进行分类浸泡消毒,切断传染源,减少传染途径。

3.4供应室使用的玻璃注射器和金属类清洗都是手工操作,很容易割到手指,是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在工作中应格外小心。供应室工作人员操作时应动作轻巧,特殊制品应避免碰撞,发现玻璃破损及时淘汰,对粘连、相卡的注射器不要硬性抽拉,可以应用反作用原理或热胀冷缩原理来打开,同时可以常备用碘酒、乙醇、纱布、棉签,如有损伤及时进行伤口处理。

3.5供应室工作长期接触污染物品和有害物质较多,因此供应室的护士要自我防护,同时要加强营养及锻炼,以利于更好的工作和保持良好的自身健康。

3.6为了保证医疗安全,按卫生部要求,患有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能从事供应室工作。

篇4:医疗安全护理隐患的防范措施分析

【关键词】医疗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547-01

1 护理工作中安全隐患因素分析

1.1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未按操作规程办事 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原则,是引发护理纠纷常见原因之一。由于护理工作量大,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护士怕麻烦,常以习惯性动作进行护理操作而引起病人的不满;如加错药、打错针、或给病人注射青霉素时,而未按常规询问过敏史,导致病人过敏反应,造成医疗差错事故,而引发护理纠纷。

1.2护士综合素质偏低 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目前,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多数年资较低,学历不高,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业务知识欠缺,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能预见和发现问题。技术操作水平低或不熟练;不熟悉仪器设备性能,操作失误或错误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1.3 超负荷运作,构成工作压力大 护理人员缺编严重或者护理人员安排不合理,临床护士超负荷工作,长期高负荷工作带来护士心理、生理上的疲惫和压力,加之关爱不够,易出现言语、护理行为的不当或过失,造成不良后果。加之晋升及深造机会少,贡献未被社会完全认可,造成护理人员积极性低下,难以高质量完成护理工作,经常出现护理安全问题。

1.4 沟通方面上不协调 医疗事故近年来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患之间、部门之間、工作人员之间沟通障碍。误解性医疗纠纷是目前最常见的纠纷类型之一,而医患沟通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人员配置不足,用于床边护理的时间相对减少,不能及时体察病人心理变化,对病人反常的情绪观察不仔细,未及时做必要的心理疏导;服务理念滞后,服务态度简单、生硬。如果护理工作者交代病情语言失度,解释工作不到位,特别是在用药咨询,住院账目查询时,如果护士缺乏沟通技巧,将很容易导致患者误解、不满,甚至引发护患纠纷。

l.5 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护士在校和在职教育中缺乏应有的法律知识教育,法制观念淡漠,护士只注重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对可能引发的护理纠纷认识不足;缺乏潜在的意识,从而忽视了本属于病人的权利,给病人造成有意或无意的程度不等的伤害,忽视病人的权利及隐私;临床诊疗和各种护理操作中没有及时签字或履行告知义务,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2 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要结合医院实际工作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规范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实行分级管理,制定评价标准,定期有针对性地检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加强夜间查房工作,系统地观察护士的自觉性,对违规违纪者要处理并全院警告。在护士执行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的同时,必须加强证据的搜集和管理,创建护理服务的证据系统,规定对一些关键性、创伤性的护理操作,知情同意,重要的告知教育内容要在记录中体现。

2.2 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护士不仅需要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能调整自己的心情,而且在工作中也能用积极的心态影响病人,从而促进病人康复。不把自己个人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这一点很重要。看待事情应该积极、主动、全面、灵活。为此,在提高护理人员政治素质的同时,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一是开展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学理论基础知识、护理专业知识、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等。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医学课程的自学、高层次学历及相关专业的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二是进行业务培训。选派护理骨干外出进修、培训,学习护理理论和技术;邀请护理专家、教授为护理人员讲学、传授护理经验。三是不断总结经验。鼓励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认真仔细观察病情,及时完整地做好各项记录,并善于总结经验,撰写护理专业论文,以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2.3 坚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医院应该开展多种形式法制教育,如定期邀请法律专家来院做医事法律讲座;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护士条例》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举办法律知识考试、竞赛;开展护理安全月活动等,熟知护患权利和义务,让一切护理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当发生医疗护理纠纷时,要以保护患者生命为原则,尽最大努力把伤害降到最低;头脑冷静,谨言慎行,勿采取过激行为;当被起诉时,可聘请律师。

2.4规范护理病历书写 随着近几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护理病历已成为发生纠纷和事故必须出具的材料之一。对此要充分认识到病历公开后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要求护理文书书写规范,数据准确,材料真实,及时完整。要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与医生记录保持一致,严禁涂改、拆装。在规范病历书写的同时,护士还应注意履行告知义务,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病情观察的重点告知病人,引起病人的重视。护士长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定期对护理病历书写质量进行检查,提高护理文件的书写质量。

篇5: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一、加强医院管理,建立健全、落实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院级和职能部门在安全行医及医疗质量管理中主要起组织管理、宏观控制与协调、指导作用,并以不同形式参与医疗质量控制,院长必须坚持定期查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职能部门通过日常业务活动进行质量检查、组织协调,根据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和标准,定期组织实施全院性医疗质量检查和分析,针对医疗工作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修改、补充、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二)科室质量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主任的技术和管理能力决定了该学科的质量水平。一般业务行政职能部门没有能力直接控制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因此,医疗质量管理主要靠科室、责任在科主任,科室医疗质量是以科主任负责制形成展开的,环节质量的控制和终末质量的检查评价是科主任的职责,是科主任必须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重点抓好的经常性工作。然而正如一个政策执行效果的好坏,一方面取决于制定者的素质,另一方取决于执行者的素质,科主任应该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带好头、把好关,若一个科室频繁出现病人投诉、差错甚至事故的话,科主任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认真严格执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以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安全行医是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严格格执行、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技术操作常规,也是防范医疗差错乃至医疗事故的有效措施。临床医学是应用科学,而这些制度、职责和常规是行医过程中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是用无数的生命换来的,任何人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想象,自己的意志来违反这些制度、职责和常规,更不能存有侥幸心理而不严格执行制度、职责和常规。

1、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医院的基本工作是医疗,三级医师查房是医疗工作的基本形式。各级医师要通过这项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一级监督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同时,三级医师之间还能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有利于杜绝诊治过程的漏洞。查房时必须带病历牌,主治医师、副主任、主任医师应认真审查病历和医嘱、检查项目、是否需要其他处理并作出指示,上级医师对病历的真实性、科学性、及时性负责把关。

2、“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这是医疗工作的一个根本制度。医生在一切医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以免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差错事故:如姓名、性别、诊断、用药剂量、种类、手术部位等。每日在开具临时医嘱及计划后,必须交于办公护士,由办公护士核对后再交于巡回输液护士,医生不得直接交于巡回护士,或直接在原输液单上涂改,增减药物;办公护士对每天新开出的医嘱必须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做到天天小查对、每周两次大查对,要求有一名医生参加查对,并进行登记。查对内容:医嘱单、计划单、服药牌、注射单。若出现予盾处以原始医嘱本为依据,查对时间:大处方当日。

3、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外科、妇科、五官科、眼科等手术科室,应严格执行手术讨论制度,尤其是重大、疑难手术。在讨论中应注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方式、术中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正确估计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术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旦出现应如何处理,充分估计手术的风险性,并向家属交待手术的必要性、目的、危险性、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让家属心中有数,签同意书,记录在案。不得杜撰术前讨论内容或走形式,讨论内容毫无内涵,对手术无指导意义。

4、病历书写制度

(1)加强病历管理的全过程,从记录开始至交病案储存,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落实。

(2)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对病历的及时性、科学性负责。

(3)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病重及术后3天病人每记录,病危病人随时记录,上级医师要及时认真审查。

5、首诊负责制 门诊、急诊医师对来院就诊病人,必须遵守首诊负责制,负责请相关科室对疑难病人、涉及多科病人会诊;对急危重病人先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请相关科室会诊。不得推诿病人,延误病情及抢救时机。

6、严格交班制度

每位医生必须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并有记录;对危重病人实行床旁交接班,并作记录签名。接班者若同意交班者意见签名认可,若有异议,请记录异处,并签名。

7、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

(1)各科室负责人要经常检查抢救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使各种设备保持在完好状态。保证随时可用。

(2)设备管理人员应随时到各科室检查使用情况、设备完好状态等,并当场抽查设备,不得走马观花,询问就罢。凡因管理不当,在救治病人中出现重大设备故障者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8、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

特殊、重点科室:如婴儿室、手术室、ICU、要有预防院内感染的措施,并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对已发生的院内感染,要及时上报,迅速处理,不得隐瞒真情。

9、严格执行会诊制度

各科室在遇疑难病人时,应遵循先科内后院内会诊程序,多请有关科室或有经验的专家会诊,听取大家意见,不得擅自、轻易将病人转往他院。

10、疑难病人、危重、死亡病人讨论制度

认真执行疑难病人、危重、死亡病人讨论制度,死亡病人一周内必须讨论,不得弄虚作假,伪造讨论内容。讨论内容要求真实、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11、处方制度

(1)处方由有处方权的本院医师开具,任何人不得越级冒开或代开处方,医生不得将签有自己姓名的空白处方交于他人随意开具药物,违者将严肃处理,处方应按处方原则、规范开具。(2)药房发药人员对处方的正确和规范负责,对不合要求处方有权退回重开。

12、报告审签及报告制度

(1)医技科室应严格执行三级医(技)师负责制度,对所出报告的正确性负有责任,对疑难、危重病人必须实行科内会诊,并实行双签字,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及严肃性。

(2)对急诊病人及标本,应及时检查、检验,及时报告(电话或书面报告),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检查及检验报告时间;对有疑难问的检验、检查报告,应及时与临床取得联系(有记录)。以便及时处理或更正报告。

13、新技术、新项目、重大、疑难、破坏性手术的审批报告制度

凡是新技术、新项目必须报告院长或主管部门审批、登记,重大疑难、破坏性手术进行审批和术前讨论,按诊疗技术操作常规,作好术前准备,及时向主管院长和职能部门报告登记。

14、认真严格执行医疗操作常规和职能部门报告登记。

(1)各专业各级医师应熟练掌握本专业常见、多发病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不得凭主观臆断,而违背原则,违背常规。

(2)各级医师之间严格遵守岗位职责,爱岗敬业,下级尊重上级、上级帮助下级,互敬互爱、互相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各级医师之间要互相学习他人的长处,以纠正自己的短处。

(3)医技人员及实施各类诊疗操作的人员,应严格按照各项操作的常规进行,遇特殊情况及时酌情处理,严格掌握指征,危重病人在进行检查时,应有医师陪同。

(4)各级医师在掌握本专业疾病诊疗常规外,还应熟练常识性急诊知识、急症抢救常规、心肺复苏操作。

(5)带教人员严格执行医院关于带教带学的规章制度,做到言传身教,把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医术、丰富的知识传授于被带教者,做到放手不放眼,对被带教者开具的处方等医疗文献要审查、签字,并对其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负责。(6)医嘱应由有处方权的医生签字后生效,任何人不得代签、代开。除急诊抢救外,一般情况下护士不执行口头医嘱,口头医嘱执行事后由医生补开医嘱。

二、特殊部门的医疗安全措施

(一)手术室

1、人员管理:手术人员不得擅自换岗、换台、离台,禁止术中离台接电话、打电话,手机、呼机禁止带入手术间,禁止在手术间内谈笑风生,高声喧闹。手术期间要严肃认真,有条不紊,谨慎言语。

2、手术室无菌物品必须标签清晰,注明失效期,并按效期先后使用。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必须分室存放,有专人定期检查失效期和药品存放情况。

3、手术室、麻醉科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柜存放,药品标签必需醒目,药品必须定位、定量。特殊麻醉药品应有专人保管,柜内上销。参加手术的科室一般不应将其它药品带进手术室,如遇个别特殊情况(如术中需用的抗癌药等)也应将带入的药品妥善保管,并提醒麻醉医师和手术护士以免误用。

4、要加强手术标本管理,术中取下和各种标本,未经手术主刀医师同意,任何人不得丢弃。应由手术护士将标本固定好,妥善放置,医师填好病检申请单,作好登记,指定专人送病理科。

5、手术室清点制度:手术室必须认真执行清点制度,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发生。任何手术术后均由手术者、洗手、巡回护士认真清点手术用品(包括器械、沙布、缝针、刀片等),并在登记本上作好记录,方可关闭手术体腔。如发现异常情况,一定要认真查找原因,在原因未明确前,不得关闭手术体腔。严禁任何人私自在备用的手术包内拿取部分器械,若情况特殊,急需部份器械也应报告手术室护士长同意。对违规者要停止其半年参加手术和资格。

6、要注意有感染手术的处理。无论受术者一般感染,特殊感染或乙肝阳性等感染者,术前都尽量备齐、备足用品,所有感染手术用品都应在手术间内进行清理,然后进行手术间的消毒。

7、手术室护士责任重大,要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术前再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和术式,手术用品与特殊器械要齐全,随时了解病人生命体征和手术进展情况,掌握好输液速度,对手术时间较大或术中变换体位的患者要注意管道、电刀情况。

(二)急诊科

1、急诊科医师必须熟练掌握急症抢救常规和专业急危重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掌握心肺复苏的抢救操作方法,在抢救病人时要做到及时、准确、不忙乱。

2、对诊断困难、病情判断不清,处理不易的疑重病人或涉及多专科的病人,急诊科医师必须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急诊科医师禁止将危重病人先检查后抢救,而致危重病人死于检查途中。各专科医师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急诊科医师的会诊请求,违者进行严肃处理。

(三)门诊部

1、门诊各专科医生对来本诊断室就诊的病人要分清轻、重、缓、急,对需抢救病人应做到及时就地、就近抢救,同时通知有关人员协助抢救,禁止叫危重病人自行到抢救地点。

2、导医对来院就诊的病人,就进行就医指导,对危重病协助专科医师进行抢救,负责门诊大厅的秩序。

3、对在本科就诊的诊断不清或非本专科疾病病人,应及时会诊、转诊,不得隐瞒病情,延误病人治疗,造成后果者,按有关规定处理。

4、门诊部应作好管理及各科之间协调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门诊处方进行抽查、监控,对不合格的处方应坚决予以处理。

5、门诊各科医师要注意执行门诊病人三级负责制度,对凡三次不能确诊者要请专科或上级医师会诊,对确诊仍有困难者收入住院观察治疗,对拒绝入院病人要作好记录,以免引起纠纷。

6、门诊各科医师、检验、放射、病理、B超、心电图等各科人员都要执行三级医(技)师制度,较为疑难病例均交请上级医(技)师或经验丰富的同志会诊,自觉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失误。

(四)外科

1、认真执行术前审批和讨论制度,不得弄虚作假、敷衍了事,认真询问病史,全面细致体检,周到全面的辅助检查是作好术前准备的基础,减少漏诊、误诊及失误。认真仔细的术前讨论,充分估计手术困难、可能出现的问题、相应情况,采取何种措施,把手术风险降到最低。

2、正确估计手术耐受力,严格掌握手术时机、手术指征,全面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病情进展程度。充分估计病人所能耐受手术的方式、范围、时机。

3、手术者必须懂得各类疾病的术式和规范,要恪守法规,不得随意“创新”。术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选择合理术式,以不增加病员痛苦,减少组织损伤,稳、准、轻、敏地进行操作,使手术达到良好的效果。

手术主刀,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手术难易程度,决定是否请上级医师在台上或台下指导。术中若遇到特殊困难,应立即请示科室负责人或上级医师,若遇重大问题呈报医务科和分管院长。违反上述规定,造成纠纷或事故者要严肃处理。

4、术后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物的性质、预防伤口感染,坚持无菌操作,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用药指征,防止并发症发生。如需进行第二次手术必须向主管院长、医务科报告。

(五)儿科

1、向患儿家长(监护人)讲明病情,征得家人(监护人)同意后,方可进行检查、治疗。加强留观患儿的规范管理,做到有条不紊,注意观察变化,随时记录。

2、病儿入院后,要经常与家长保持关系,对病重和病危患儿除反复向家长讲明病情和危险情况外并要求家长陪同。需作特殊检查的患儿也应事前向家长讲明病情和危险情况外并要求家长陪同。需作特殊检查的患儿也应事前向家长讲明检查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情况,取得家长同意后方可实施检查。

3、儿科医护人员一定要熟记小儿用药剂量,以及各种药适应症,毒副作用,特别是在新近引进的新药使用中,更要加强观察,以防出现意外。

4、要特别注意儿科各种诊断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使其能完好运转。重要设备要有专人保管,并有使用登记,有交接和维护记录,要保持科内电源、开关、插座完好,并注意责任到人。

(六)内科

(1)进一步加强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提高查房质量和病历书写内涵质量,对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要认真作好记录,保证资料完整。要学会保护病人,也要保护自己。(2)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关心病人,耐心倾听病人的要求,细致直观地作好解释工作,尊重病人和家属的自尊心,防止态度生硬引发的纠纷。

(3)要有学者风度,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努力提高科室和医院的声誉,使科室对病员更具有吸引力,为内科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七)药剂科

1、药房、库房管理人员,要随时清查库房药物的有效期,发药、领药人员更要注意药品的失效期。

2、窗口药剂人员发药时,要认真核对姓名、性别、年龄、药品剂量、服法,严禁把不同药物装在同一个药盒内,严防发错药品,发药人员发药后要认真签上姓名。

3、窗口药剂人员有责任监督处方质量,对不合格处方坚决拒绝发药,待修改核对后,方可发药。

(八)妇产科

1、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术前审批和讨论制度。充分估手术风险、难度,减少漏诊、误诊及失误。

2、妇产科特别是产科,涉及母婴双方的生命安全,为妇产科医、护、助产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科内人员应当团结协作,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3、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做好解释工作,尊重病人及家属的意见,防止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纠纷。

4、认真学习婴儿生理、病理知识,提高新生儿疾病的诊治能力。婴儿查房应当规范、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向家长说明情况,及时救治。

篇6:企业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防范

实施方案

为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有效防范医疗安全风险,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根据山东省卫计委和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医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防范医疗安全风险专项整顿活动,进一步强化依法执业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改善医疗服务,防范医疗安全风险,加强监管,改进管理,切实保障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弥补各类医疗安全管理漏洞,整治医疗安全隐患,杜绝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组织领导

院领导高度重视此项活动,成立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专项整顿活动领导小组”。由院长亲任组长,制定活动方案,周密安排,精心部署,组织全院开展自查,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工作重点

1、依法执业。重审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许可证》等行医资格证书。严格对照执业范围界定医院科室设置和行医范围。保证校验遵期进行。2、18项核心制度落实。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十八项)的学习与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3、医院感染管理及传染病管理。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修订《院感工作制度》、《院感与疾病控制管理制度》、《医院消毒灭菌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强化院感管理及传染病管理力度。

4、医患沟通及医疗纠纷处置。设立院长接待日、医患沟通日、投诉电话和意见箱等沟通平台,及时了解病人疾苦,关注病人要求,并持续改善医院就医环境,不断提高服务条件,杜绝医疗纠纷。制定《医疗纠纷应急处理预案》,防患未然。

5、合理用药、检查。加强我院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使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严格掌握适应症检查,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加强并持续开展我院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推进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杜绝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大处方等不良现象。

6、药品、耗材采购和使用。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及《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等要求,开展药事管理工作。定期召开由院长主持的药事会,对药品质量管理、处方点评、不良反应监测、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调剂质量等进行督导。严禁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流入医院。

7、价格管理及收费。严格按照泰安市物价局 卫生局 人社局印发的《泰安市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表》制定医院医疗项目价格,并执行。运用现代化的院管软件管控医院收费,杜绝不合理收费、私自收费等不良现象。

8、贯彻落实“九不准”。深入学习“九不准”规定,认真抓好贯彻执行,坚决查处违规行为,切实加强监督检查。院内医务人员一旦查出违反“九不准”规定,坚决辞退,绝不姑息。

9、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医院系统分为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两部分。网络管理、系统管理和HIS系统的权限由专人负责。所有用户建立、开通需由院长审批。信息管理员对网络系统实行监控、查询,及时对故障进行有效隔离、排除和恢复工作,以防灾难性网络风暴发生。所有上机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严禁私自安装软件、插入临时储存介质、变更计算机硬件等不良行为。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8年10月17日):学习、认识。

第二阶段(2018年10月18-19日):自查、整改。

第三阶段(2018年10月20日):总结、提高。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工作的核心,各职能部门、科室管理者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医疗安全工作挑战,剖析医疗安全问题原因,深刻认识做好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重要意义,深入开展医疗安全管理,制定目标任务计划,确保此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篇7:医院加强医疗安全防范措施

为严格规范医疗行为,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不断加强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以下防范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三级质控管理体系。今年初,医院调整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等九个委员会成员,重新明确了各委员会职责;医务处根据工作需要,分别从临床、辅诊科室抽调13名业务骨干充实了质控科,对病案书写、合理用药、合理输血等进行实时监控;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每月进行医疗数据统计,每季度进行医疗质量分析,查找问题、分析症结、寻求对策,以不断改进。各委员会和机关各部门在医疗质量管理中要认真履行职责,起到组织管理、协调督导作用,并以质量查房、行政查房、不定期下科室检查指导等多种形式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还要通过日常业务活动,根据医疗质量管理计划和标准,定期组织实施全院性医疗质量检查和分析,针对医疗工作中发现的缺陷和问题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制定改进措施,督促科室遵照执行,并根据反馈不断修改、补充、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员及医护人员也要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当前医疗形势和医疗环境,注意日常医疗安全的摸查,让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有效运转,切忌流于形式。2.加强培训考核,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医务处将根据情况对2014年度的培训考核计划进行微调,要大幅增加“三基”及各项规章制度,尤其是核心医疗制度的培训、考核,坚持好岗前培训制度,探索出符合我院实际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用制度来规范各项医疗操作和诊疗流程。要加大检查频次和检查力度,通过每周一次的质量查房,重点落实好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等核心医疗制度;通过每天的晚查房,有侧重的进行专项抽查,如各种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危重患者的病案书写、临床危急值的报告处置等。通过上述多种形式的培训、考核、检查,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贯彻始终。

3.坚持动态监控,规范医药技人员准入授权。医务处将在近期对全院所有医药技及其他需要持证上岗的人员进行一次拉网式资质清查活动,对出现问题屡教不改和长期不在位的医生先暂停处方权,待整改合格或回院上岗后再重新授予处方权;对所有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重新规范化进行手术分级或麻醉授权,并制定方案对之进行动态分级授权;对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未通过相关资质考试的人员,坚决不允许单独值班,单独进行有创诊疗操作等。

篇8: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某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所发生的医疗纠纷, 共发生医疗纠纷12起。

1.2 方法与结果

采用统计学方法, 对发生的12起医疗纠纷做简单的数据统计, 2007年3起, 2008年4起, 2009年4起, 2010年1起。其中因服务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引起的医疗纠纷5起, 占42%, 因医务人员诊疗水平不高引起的医疗纠纷4起, 占33%, 医务人员违反诊疗操作常规引起的医疗纠纷2起, 占17%, 医疗以外其它安全问题引起的医疗纠纷1起, 占8%。

2 原因分析

2.1 服务态度不好, 责任心不强

多发生在窗口科室, 由于工作比较繁忙, 对患者的问询不够耐心, 引起纠纷。再则有些医生在接诊患者时, 漫不经心, 没有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护士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该院有1起纠纷是因为护士将药液输错患者而引起。从数据分析, 因服务态度不好, 责任心不强占据了该院医疗纠纷的42%, 说明服务态度不好, 责任心不强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2.2 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群中的疾病谱不断变化和增加, 使医疗诊治技术远远跟不上疾病的发展, 一旦医务人员不加强学习医疗技术, 在为患者看病时, 没有及时发现患者病情, 并对症处理, 就会因此延误患者病情, 而使医患双方发生纠纷[1]。该院有1起纠纷是医生在诊断时, 将一例别嘌醇过敏患者当感冒治一周, 而造成患者死亡, 因为这两种病的临床症状开始十分类似, 而别嘌醇过敏是很罕见的疾病,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没有认真鉴别, 因而引起纠纷。从统计结果来看, 医务人员技术水平不高也是产生医疗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医务人员违反诊疗操作常规

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常规是医学实践长期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是评判医疗护理工作是否存在过失的准则。该院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按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常规执行诊疗, 引发医疗纠纷2起, 虽然所占比例不高, 但仍然要引起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

2.4 医疗以外的其它安全问题

该院因一例患者住院后未经请假擅自外出, 后来在院外突然死亡而引发医疗纠纷, 患方认为医方在患者入院时医务人员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所以医院以外的其它安全问题引发的医疗纠纷仍然是不可忽视的环节。

2.5 医疗纠纷数据波动变化分析

从统计数据来看, 4年来, 该院医疗纠纷不是呈直线上升趋势, 而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态势。笔者走访了该院医院管理部门, 且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 该院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均发生医疗纠纷4起, 2009年下半年医院领导分析了纠纷产生的原因, 在全院开展了医疗安全教育, 所以, 至2010年该院医疗纠纷出现下降态势, 说明医疗纠纷是可防可控的。

3 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防止或尽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实际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 针对产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不断改进医疗工作, 具体有如下几点。

3.1 不断改善服务态度,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医疗纠纷多因服务态度不好引发, 患者到医院就诊, 得不到良好的服务, 必然会产生不满心理, 这时, 不论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再高, 患者也会投诉。笔者曾留意全国多家有名的三甲医院, 也因服务态度问题和患者产生纠纷。医院的医疗水平不是一两天就能提高的, 但服务态度却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观。所以医院应教育医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深入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服务活动, 养成良好的服务态度,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摆脱“医家至上, 病家求治”的传统观念。

3.2 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要保障医疗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就要切实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在医疗纠纷案例中, 部分纠纷是因为医疗技术水平造成的, 这就要求临床高年资医师严格要求年轻医师, 严抓年轻医师“三基、三严”的培训, 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 高年资医师也要加强学习, 不断更新知识, 这是预防医疗纠纷的重要措施。

3.3 严格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诊疗护理常规

医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级人员岗位责任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违章必纠, 使医院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加强对医务人员诊疗技术操作规范的培训, 要做到诊疗规范、操作正规,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2]。

3.4 重视医疗以外的其它安全问题, 减少非医疗因素引发的医疗纠纷

医疗以外的安全问题在近几年医疗纠纷的投诉案中占有一定比例。如请假或自行外出的患者在院外出现意外;患者在医院内摔伤、烫伤、自杀、财物被盗等。这就要求医疗单位应重视和防止医疗以外的其它因素引发的意外情况。医院要制定和建全各项医疗以外的安全防范措施, 严格对在院患者的管理, 坚持各种“告知、协议”制度, 做好入院须知教育, 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支持, 坚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 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 不仅要满足患者必须的医疗服务, 还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其它合理要求, 把非医疗因素的纠纷减少到最低限度。

4 医疗纠纷的处理对策

医疗纠纷一旦发生, 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应理性对待, 妥善处理, 以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利, 医院遇到医疗纠纷后大致可按以下三条途径予以处理。

4.1 医患和解

对于患者告到医务科的纠纷, 首先要热情接待, 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 并做好记录, 让患者感觉到医院的态度是友好的, 然后到科室做认真细致的调查, 了解事实真相, 最后要耐心的向患者解释, 争取将纠纷化解在院内。

4.2 申请医疗事故鉴定

对于已经到医学会申请医学技术鉴定的, 从接到医学会的受理通知书开始, 需组织纠纷发生科室认真对待, 并积极准备申诉材料, 同时安排院内专家进行专题讨论, 形成强有力的举证材料。

4.3 诉到人民法院

对于此类医疗纠纷, 医院可以聘请专门的复合型人才按照我国的法律法规要求, 按法律程序进行审理。

关键词:医院,纠纷,防范,处理

参考文献

[1]王春明, 侯振生.新形势下急诊医疗纠纷及防范[J].中国药物经济学杂志, 2012, 36 (3) :282-284.

上一篇:安庆市中考最新信息下一篇:一下识字5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