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棋教案苏教版获奖

2024-04-16

学棋教案苏教版获奖(通用10篇)

篇1:学棋教案苏教版获奖

导语: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学棋》教案,欢迎各位参考借鉴!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3、学习生字“棋”,读准音、认清形。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师在黑板上板书“其”,认识这个字吗?给它找找朋友

2、现在老师来变个魔术——在“其”旁边加个“木”,你认识这个字吗?齐读。

(1)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字?(期、欺、旗、淇、琪)

(2)你了解什么棋?说给大家听一听。

简单介绍围棋——围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围棋在战国时就有了,它分白子和黑子,后来围棋又传人日本和欧洲,现在呀,它已列人体育运动竞赛项目了,很多人都爱好它。

3、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学棋。(教师指导书写“棋”)

4、过渡: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质疑)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习策略

1、请你自由朗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二类字,并做标记。

2、小组内交流。

展示交流

(小组进行交流一类字、课后词)

A生:一类字(出示生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

棋qí 艺yì 围wéi 棋qí 能néng 手shǒu 专zhuān 心xīn 致zhì 志zhì

另lìnɡ 一yí 个ɡè 天tiān 鹅é 弓gōng 箭jiàn 动dònɡ 作zuò

B生:交流一类生字

C生:交流课后词语

D生:交流词语意思

①围棋:棋类运动的一种,棋盘上纵横各十九道线,交错成三百六十一个位,双方用黑白棋子对着(zhāo),互相围攻,吃去对方的棋子。以占据位数多的为胜。

②能手:本文指对下围棋很有研究,棋艺高超的人。

③远近闻名:很有名,远处的人、近处的人都知道。

④走了神儿: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过渡:同学们学的真认真,认识了课文中的字词,了不起,那现在让我们比一比读课文,看看那个组读的声音洪亮,有感情。

任务二: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步骤

1、同桌对读课文,一人读一段,相互纠正字音;

2、想想课文讲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秋学习(),一个(),结果();另一个(),结果()。

展示交流

小组进行读课文

(随文识字:“能”“致”“鹅”)

1、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向谁学棋?板书:秋、一个学生、另一个学生

2、秋是个什么人?你从哪儿知道的?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秋是个什么样的人?(下围棋的能手、棋艺远近闻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有关词语:闻名遐迩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2)你还知道谁是哪方面的能手,说给大家听听,如:姚明是打篮球的能手。

(3)小结:正是因为秋是下围棋的能手,所以他的棋艺——远近闻名。

3、齐读第一段。

4、秋的棋艺是这样的高超,跟他学下棋会学得怎么样呢?谁来说说看。(一定也能学到高超的棋艺)这两个学生学的结果怎么样呢?出示最后一段,指名读。

板书:出色的棋手

任务三: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学习步骤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进行描红;

2、在练习本上仿写两个。

3、在小组里说说自学这几个生字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4、老师进行重点字的指导。

致:左边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是四笔“反文”。

鹅:学习新部首“鸟字旁”,表义。

左半部分请你自己看书中的笔顺表,练习写一写。

5、在生字本上写这些生字的字头,老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篇2:学棋教案苏教版获奖

版)

教学目标:

学会本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认识“鸟”字旁。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出示生字卡片:“棋”,问:这个字怎么读?(指名读,齐读)这个字怎么记?(指名回答:木字旁加上其)举起手指跟老师来写写这个字。写好后再齐读。

2你知道有哪些棋?(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卡片“围棋”(指名读,齐读)出示生字“围”,教师:这就是围棋的围,一起读。教师:怎样来记住这个字?(指名交流:大口框里是个韦)再读读这个词语。“围棋”

自主阅读:指名学生读文第一段。

展示交流:

(1)用自己的话说说秋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哪个词看出秋的棋艺高超?(能手)你还知道谁是哪方面的能手?(姚明是打篮球的能手,王楠是打乒乓的能手,教学能手,种田能手……)

板书设计:

二下第六单元

学棋

第2教时

总第 个教案

型:新授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文,理解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2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教学重点:理解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文。

前准备:挂图、PPT

先学提纲:

.有感情地朗读文。

2.观察文插图,练习用“一边……一边……”说话。

3.了解中国的围棋历史及中国著名的围棋高手,收集相关的资料。

4.积累几个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成语,越多越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我们继续学习第13——《学棋》。

2、通过上一我们已经知道古时候,有一位下围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远近闻名。

二、品读感悟

提示任务:两个学生学棋时有什么不一样?

2自主阅读:请同学们读读文第二段,找出两个学生学棋的句子,然后读一读,再比一比,完成表格。

3展示交流:

找出语句,初识“不同”。

A: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B:另一个学生呢,听着听着就走了神儿,好像看到一只美丽的天鹅正从远处飞来。他想,要是用弓箭把它射下来该有多好哇!想着想着,双手不由得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可他只听了一会儿,又去想别的事了。

(二)完成表格,加深“不同”。

.出示表格,分别从两段话中找出中最能体现两个人不同表现的词语填进去。

一个学生

另一个学生

2.小组讨论。

3.根据学生回答,边完成表格,边理解所填写的重点词语。

一个学生

另一个学生

专心致志

走了神儿

一边听一边看

只听了一会儿

又去想别的事儿

还要问

*理解“专心致志”。

(1)解释词语。“致”在字典中解释为“集中”,“志”是“精神”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集中精神,加上“专心”二字,真可谓是一心一意,全身心投入。

(2)联系生活。你曾有过专心致志的时候吗?那个时候你心里想的是什么?这个学生此刻心里想的又是什么?

(3)创设情境,加深认识。

窗外悦耳的鸟鸣,他——(听不见);

屋外朋友的玩耍,他——(看不见);

昨日烦恼的事儿,他——(不去想)……

总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何等专注!

*理解“一边听一边看”。

(1)在描写一个学生的话语中,哪些词语让我们看到了这个

学生的专心致志呢?

(2)理解“一边……一边”。

a听是怎样地听?看是怎样地看?(全神贯注地听,目不转睛地看)

b听的同时在看,看的同时在听,所以书上用了一个词叫——“一边……一边”。

请学生读这句话,注意读好句子中的“一边……一边”。

(3)说话训练。诵读积累,学以致用

你曾经在什么情况下也是同时做着两事情呢?请你用“一边……一边”来说一句话。

*理解“还要问”。

(1)如果说“看”是用眼,“听”是用“耳”,那么“问”是在用——“心”、“口”“脑”。(经过了冥思苦想。)

(2)总结:怪不得宋朝有个大学问家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4.这样的学习会有怎样的结果?(板书:有所成)

*理解“走了神儿”和“只听了一会儿,又去想别的事儿”。

(1)“走了神儿”是什么意思?(心里想其他的事情了、三心二意)(板书)

(2)这个学生的“神儿”走到哪里去了?

(3)谁能演一演,让大家见识见识这个三心二意的学生。

(一个学生表演,其余学生用书本上的句子加以点评,使得表演更逼真。比如:表情:“好像看到……”;动作:“双手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动作。”)

(4)教师上台互动。

()顺接表演,比较句子。

他听了一会儿,去想别的事了。

他只听了一会儿,又去想别的事了。

a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b从“只”和“又”上体会到什么?

(6)这样的学习态度结果会怎样呢?(板书:无所获)

4.指导朗读。请两个学生分别读两大段话。集体评议。

(三)看图说话,深化“不同”

.出示文中的两幅图,找找谁是专心致志的学生,谁是三心二意的学生。并用书中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2.看着这张表,再看着这两幅图,你们想说点什么?

我想对专心致志的学生说:

我想对走了神儿的学生说:

我想对老师说:

(四)续编故事

引读最后一段。

2续编故事。其实故事还没有完结,后来,当出色的棋手和学

无所获的学生不约而同再次来到老师秋的家里时,会发生什么

事情呢?想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3“学”字延伸。教师把题“学棋”中“棋”加上括号。提问:“仅仅是学棋吗?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学书法,学弹琴……)

其实无论学什么,都需要——(努力、专注……)

三、检测完善:

.学到这里,老师想让大家给文再多加一个结尾,可以用上这样一句话:原来。

2完成《补充习题》

二次备

板书设计:

棋(琴,书法,打字……)

专心致志

有所成 三心二意

无所获

堂作业:

家作布置:

教学后记:

次)

篇3:学棋教案苏教版获奖

教学重点: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

教学难点:探索比较角的大小方法。突破方法:小组合作, 共同探索。

教学准备教具:各种有角的实物或图形、实物投影仪,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学具:剪刀、三角尺、小闹钟、纸扇、小木棒、硬纸条、图钉、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星期几? (生答:星期四) 又到周末了, 周末你们玩些什么?上个周末, 小明和小红可忙了, 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 (做手工) 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的图形? (生答, 师播放课件展示)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 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 想知道角的样子吗?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一) 引导观察, 初步感知。

1. 谈话: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 (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师 (出示实物剪刀) :打开剪刀, 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角。 (师指出, 并用课件闪烁角) 这就是剪刀上的角。师:三角形纸片的这里也是一个角。 (课件闪烁) 师:剪刀、三角形纸片上都能找到角, 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 (拿出实物钟, 转动指针) 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 (课件闪角) 。

(二) 适时抽象, 建立表象。

1. 初步感知角。

师:这些都是藏在物体上的角, 那么数学上的角是什么样的呢?如果我们给这些角脱去外衣, 再标上角的标记, 就变成了数学上的角, 这三个图形都是角。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角, 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像刚才同学们说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顶点, 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电脑出示图片, 抽象出角。

2. 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板书画出角, 并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然后请学生读一读。师:看了这么多角, 又认识了角各部分的名称, 想不想自己动手摸一摸?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 同桌两个人合作, 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 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说一说摸的感觉。生:角的顶点是尖尖的, 两条边都直直的线。师:数学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3. 找一找、摸一摸:

在你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黑板上面贴国旗的五角星、课桌表面的角, 门窗上的角。通过了解国旗这一教学活动, 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旗旗面为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每个公民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全日制学校除寒暑假外, 每天都要悬挂国旗。

4. 现在大家闭着眼睛想想角形状。

(三) 判断比较, 深化表象。

1. 学生判断思考,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说说理由。 (课本第65页第1题)

2. 继续看, 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课本第66页第2题)

汇报交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观察比较, 感悟角的大小

1.尝试操作, 实践体验。

既然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那小朋友们想不想做小小设计师, 自己设计出各种各样的角呢?那现在, 用准备好的材料, 小组活动, 开始。

2.独立尝试。请学生合理选择自己身边的材料亲自动手做几个角。

3.合作交流。小组合作交流制作方法, 用的什么材料?是怎么做出来的?

4.展示成果。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做的角。介绍一下自己做的角, 说出各部分名称。

5.比一比刚才制作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角大, 有的角小) 感知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跟着老师旋转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 使角慢慢变大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6.得出结论:角的大小其实与边的长短无关, 而与两条边叉口的大小有关。

7.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3个钟面) 转动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形成不同的角。学生讨论这三个钟面上所形成的角哪个角最大, 哪个角最小。

8.实践比较, 迁移内化。 (1) 折合变化。 (课本第66页第3题) (2) 灵巧的小手。 (课本第66页第4题) 学生活动并展示作品。

四、学生总结角的特征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学生介绍认识的新朋友———角的特征。

五、展示生活中的角

多媒体展校园里美丽的角。

评析:教师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做手工的生活情境, 让学生从画面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再从平面图形中引出新知———“角”。这样的导入, 不仅符合几何平面图形的一般规律, 而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沟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为例, 引导学生观察, 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并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的过程,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教学活动中, 向学生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的相关内容,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参考文献

篇4:苏教版第七册《雾凇》教案

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笼罩、凝结、模糊、弥漫、洁白晶莹、蒸腾、缀满、缭绕、淹没、琼枝玉树)

过渡:这些优美的词语都是文中用来描写吉林雾凇的,想亲眼看看雾凇的美吗?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生看课件;师述:隆冬时节,走进东北的吉林市,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云,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奇观。看到如此美丽的雾凇,你有什么感受?(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美、奇)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雾凇的奇特景象,在关键词下面加圆点。

生讨论;师出示词语:洁白晶莹、银光闪烁(指导朗读)

映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

师指名读,齐读。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雾凇那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难怪作者要说它是……(生:奇观)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看到这么美丽动人的雾凇,你的心中有什么疑问吗?(雾凇是怎样形成的?)是啊,所有来到这儿的游客心中都有这样的疑问,要是有一名专业的导游能给大家讲解一下这个问题就好了。你想做一名专业的导游吗?老师这里有一个导游证,你把第二节读懂了,就有可能拿到这个导游证了。

生快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哪一句话概括地写雾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映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生:严寒季节——过于饱和的水气——遇冷凝结)(句中词语变红)

师指导学生朗读此句。(抓住重点词语)

这些条件是一般雾凇形成所缺一不可的,吉林雾凇的形成符合这些条件吗?

生自由朗读第2~7句,边读课文边思考,然后小组讨论。

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①雾气是什么时候形成的?(生:“当年12月至第二年”或“严寒季节”)

师: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是怎样写“严寒季节”的?(生:三九严寒、大地冰封)

②过于饱和的水汽是从哪里来的?(生: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师指名朗读。

③当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遇冷后雾气有什么变化?

映示: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

师: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觉得这雾气怎么样?(生:浓)是的,雾气非常浓,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生:涌向弥漫)

生再齐读这句话。

④师引读:“这时,树木被雾气……渐渐地……”

⑤师:雾气是怎么凝结成雾凇的呢?

映示: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

生齐读。师小结:这个过程就叫“凝结”。(板书:凝结)

师:再读这句话。雾气是怎样镀在松针、柳枝上的?圈出有关的词语。

“慢慢地”——写出了什么?(凝结的速度慢)指名读句。

“轻轻地”——写出了什么?(样子轻,无声无息)女生读。

“一层又一层地”——说明什么?(雾气不断,逐步结成)齐读。

其实作者只用了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让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生齐读)

师: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最初……,逐渐……,最后……)

师指名填空。生感情朗读。

师小结:雾凇形成的过程是那样的奇特!我们拿起课本齐读第二段,再次来感受雾凇神奇的形成过程。(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读的真不错,可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导游,可不能捧着书本为游客做介绍啊。请看着屏幕,围绕着雾凇形成不可缺少的几个条件,试着脱稿介绍一下吧,想不起来的可以看书。(提醒注意:导游要懂礼貌,说话要清晰、完整)

指生上台做导游给游客做介绍,其余生评价,颁发导游证。

四、精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美丽的雾凇就是这样逐渐形成的,我们跟着导游一起再去欣赏一下吧。要边看边想,雾凇有哪些姿态?它们像什么?自由浏览点击,欣赏雾凇图片。

师:多美的雾凇呀!用上这句式,将你看到、想象到的景象描绘出来吧。(生略)

师:说得真不错,那你能用书上一个词来概括吗?(板书:千姿百态)你还能用哪些词概括?

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也站在松花江畔,观赏着这美丽的雾凇奇观,你会如何赞叹?(学生谈感想)

那么,松花江畔的人们是怎样赞叹的呢?自由朗读第3段。

映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①你们见过梨花吗?什么颜色?

师:请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

②此时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人们看到这美丽奇特的景观,都会不由自主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让我们饱含赞美之情,齐读最后一段。

篇5:苏教版二语学棋评课

首先,李老师非常注重语言能力的熏陶和培养。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事,赖老师就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通过亲切鼓励是学生乐说,通过恰当的评论引导学生善说。如:“一边……一边……”,请学生说说相关的句子,明白这要表示两个同时发生的动作。再比如:介绍完两个学生是怎么学棋的,分别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把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非常到位,也为下文要渗透的道理做了铺垫。

其次,重视以读为主,充分发挥朗读功能,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朗读,是学生在读中体会,在体会中读。

特别是整堂课李老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鼓励,是她整堂课的亮点。每位学生在她的不同评价下跃跃欲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

篇6:学棋教案苏教版获奖

设计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学棋》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能手、远近闻名、专心致志、走了神儿”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对比两位学生学棋的不同表现,懂得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学棋》。请小朋友仔细回忆一下,课文讲的是谁跟谁学下什么棋呀?

2、课文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来一起读一读:有两个学生拜秋为师,跟他学下棋。

“拜秋为师”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时候学生拜师要有一定的仪式,还要特别恭敬地向老师行礼。这个“拜”字就表示向老师行礼。拜完后,他们就结为师徒了。

3、你们看,就是这两个学生在跟秋学下围棋。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坐在后面的这位年长的就是秋。那么,这两个学生为什么要跟秋学下棋呢?秋是个怎样的人?请小朋友打开语文书,读读第一自然段,仔细思考这个问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节。

2、秋是个怎样的人?谁来介绍一下秋?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能手”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联系这句句子来说一说?是不是指特别能干的一双手?

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秋下围棋很厉害?

远近闻名:近处的远处的人都知道,指非常有名。原来,秋是一个特别会下棋的人,是一位下棋能手,我们可以简称棋手。小朋友们想想看,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在哪些方面本领特别大?我们可以称他们什么方面的能手呢?

3、指导朗读。

谁有本领把这句句子读好,读出秋的棋艺高超。

过渡:同学们,都说“名师出高徒”,后来秋的这两个学生是不是都成了出色的棋手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第4自然段。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出色的棋手

没有多大长进

出色是什么意思?特别好,能不能换个词?

长进是什么意思?没有多大长进是什么意思?没有大的进步。体会“多大”指的是进步不大。

3、知道了这两个学生学棋的结果,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3、瞧,这就是两个学生上课的情景。哪一个是专心听讲的?哪一个不专心听讲?

出示图:现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个穿红色衣服的学生,看看他是怎么样专心听讲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里是怎么写他专心听讲的呢?谁来读一读句子?

出示句子: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板书:专心致志

“专心致志”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这句话来说说吗? 板书:听

他在听什么?看什么?听和看这两个动作还用了个关联词语“一边……一边……”,是指这两个动作要同时进行,就像刚才同学们说得那样,这个学生在秋讲的时候不仅用耳朵认真听好,他的眼睛还紧紧盯着棋盘,这样就会听得明白,记得住。

指导朗读。齐读。

4、另一个学生是怎么学棋的呢?找找相关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如果说前一个学生学棋的态度可以用“专心致志”来形容,那这个学生学棋的态度可以用哪个词语来形容呢?

板书:走了神儿

“神”在字典中有这样几中解释:

这里“神”是什么意思?“走了神儿”是什么意思?注意力不集中,想别的事了。板书:想别的事

他的心思应该放在什么地方?现在他的心思到哪里去了?他想了什么事?

老师想请同学来演一演“走了神儿”的样子。老师要求同桌合作来完成。一人做这个走了神儿的学生,一人读这段话。注意读的同学要尽量读得好,让演的同学演得好。演的同学注意表情,还可以做一些动作。现在开始练吧。

哪一对同桌来表演?老师想当课文中的秋。难怪你没什么反应。你重新读这句话。

师:这位同学,你在干什么呀?哪里有天鹅?上课时要注意听讲,不能想别的事情。

刚才你的双手不由得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动作,看来你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学棋,想去射天鹅了,是不是?

师:心思不在学棋上了,而是去想其他的事了,这就是走了神儿。

你表演得不错,不过平时上课可千万不能这样啊!

看了表演以及刚才几位同学的交流,我想大家对“走了神儿”这个词体会得更深了,小朋友们再读的时候,一定会读得特别有感情。

齐读这段话。

过渡:正因为这两个学生有着不一样的学习态度,所以才会有不一样的学习结果。

四、总结全文

1、齐读最后一节。

2、看看老师黑板上的板书,你能用“因为……所以……”把这句句子说完整吗?

3、你们看,几年后这两个学生出师了,这个棋艺没有多大长进的学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秋这时候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听了老师的话,他又会怎么说呢?

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读书、学习要

不能。

出示两类词语: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聚精会神

心不在焉 三心二意

东张西望

3、小朋友们说得真好,但是不能光靠嘴上说,还要看行动,你打算

4、许多人凭着虚心专心恒心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就说现在的围棋吧,我国现在有很多围棋能手其中聂卫平多次获全国、世界冠军,被誉为“棋圣”。同学们课后可以搜集他们的小故事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3、师范写,学生描红,完成习字册。

六、作业

附板书:

13、学棋

一 个

专心致志

出色的棋手

另一个

走了神儿

篇7:学棋教案苏教版获奖

学棋

教学要求:

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熟练地背诵。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读书、学习要专心致志。

教学重点:

理解“独一无

二、专心致志”等词语;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才能有长进。

教学难点:

理解“独一无

二、专心致志”;懂得读书学习必须要专心致志,并落实在行动中。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棋艺盘鹅弓箭。

二、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围棋

小朋友,这是什么棋?

板书:围棋

学习生字“棋”

2介绍围棋:

围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隋朝、唐朝时,传入日本、韩国。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举行围棋大赛。

3我们来学习的课文,就是讲两个学生学围棋。

完成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2检查:

棋艺

天鹅

出色

走神儿

独一无二

动作

听讲

长进

专心致志

拉弓射箭

指读、指名领读、齐读。

3指名分段读

难读的句子:

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他想,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来/该有多好哇!

后来,那个专心听讲的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那个老是走神儿的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的长进。

教学过程

4小组读课文,读后评议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书写:棋艺盘鹅弓箭

学生齐读生字

2记忆生字、书空默写

3教师范写:

箭、盘、鹅

4学生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细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课文;书写生字:独、致

二、教具准备:

挂图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上一节课上,我们知道了两个学生开始学围棋。

他们向谁学?学得怎样?

2讨论思考题

3师生交流

二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

那秋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并读一读。

指读

2哪些词语可以说明秋很会下围棋?

圈出:能手、独一无二

学习生字:独

3指导朗读、齐读。

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的?

三相机学习第二自然段

小组讨论:

用横线、曲线分别画出他们学棋的句子。

2交流:这两个学生分别怎样学的?

(1)指名读

(2)他们两个人的学习态度怎样?

板书:专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学习生字:致

(3)再读指导:

3齐读

学棋的结果怎样?

四相机学习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引读

2为什么他们俩学棋的结果会不一样?

用上因为所以说上一句话。

3齐读。

五总结

齐读全文

2读了课文,你想向大家说些什么?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练习背诵课文;练习用“一边……一边……”造句;完成习字册

二、教具准备:

习字册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课文

齐读全文

2列出课文提纲:

第一段:秋的棋艺。

第二段:两个学生不同的学习态度。

第三段:他们的学棋的结果。

3试背全文

4同桌对背

5指名背

二造句练习:一边……一边……

指读书上的句子

2填空:谁一边干什么,一边干什么。

3口头造句

篇8: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质疑

对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笔者作为一个一线教师, 确实一直有话想说, 并且有想法的不仅仅是笔者一个人, 我周围的很多语文老师 (甚至可以说是大多数语文老师) 都对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看法, 感觉有很多课文不适合学生使用, 或者编者的选编及提供赏析有瑕疵。笔者想具体以苏教版初中语文九下教材第三单元 (本单元共有英国作家比尔博姆的《送行》、丰子恺的《给我的孩子们》 (节录) 、李森祥的《台阶》、萧红的《呼兰河传》 (节选) 四篇文章) 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 笔者认为文章的解读慎以编者的阅读感悟为基础。很多文学作品由于本身的留白和读者的理解、审美能力、阅读立场和解读方法不尽相同, 对同一文学文本意义的解读也不会相同, 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作品中的种种不确定性, 教学中我们不妨激发学生的阅读个性, 但是在教材的选择和教参的编写上, 我们需要一定的对文章主题把握的确定性。

《送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以自己为例写送行朋友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主客双方之间像是有了“一道深渊”, 话也不会说了, 恨不得早早分手, 结束这种尴尬。第二部分写勒罗作为专业受雇佣的送行人的精彩演出。他的表现与我们一行的尴尬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的演出炽热动人:他“正与车厢里一位年轻的小姐热切地说着什么”, 他“眼神里深挚的慈爱实在动人”, “临别赠言从他口中一泻而出, 使他那么吸引人”, 我们这些旁观者也感受了他的“魅力”。最后“我”被勒罗说服, 看到勒罗车站送别的效果, 想到自己送别朋友时的尴尬, 希望勒罗能教教自己表演送行。

教参认为:“在生活中, 人们往往有感情而不懂得如何表达, 所以常常是事与愿违, 会在一些场合出现尴尬, 而勒罗受雇扮演‘送行者’却表现出令人感动的真情。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 通过幽默传达了人与人渴望真实情感的愿望。”认为“勒罗是真诚而挚爱, 充满感情……是有教养的……聪明的……敬业的……有自己的主见的……精明的……诚实的……认真的……有仁爱之心的人”。编者把这么多的美好的词语赋予一个在车站表演送别角色的人, 并多次强调“勒罗在车站上送行流露出的是真情”。给人看了总是感觉滑稽。

笔者不知道编者是参考了多少人的阅读感受还是自己的一家之言, 但是对于一个比较陌生的外国的作家不是已经有定见的作品的赏析 (最起码是我们国内读者很少见到的) , 编者是否有把握认为自己能把握好文章, 如果没有把握, 那是否编选的时候应该慎重, 或者是在提供某种答案的时候慎重点?

如果要笔者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觉得这篇文章就纯粹是一篇讽刺文学, 看了教参之后, 我想, 作者可能如教参所说, 渴望人与人之间充满真情实感, 但是不会就像表面那样是对于勒罗充满赞美, 这不是一篇“正文”, 作者固然是讽刺送人一定要送到车站去的繁文缛节, 更是讽刺像勒罗那样表演的把繁文缛节达到一种极致的行为。所以笔者就探寻有没有作者的介绍, 但是研究的文章比较少, 最后终于在艾伦·莫厄斯的《麦克斯·比尔博姆》中发现一点端倪。文章中认为“事实上, 他在作品中写到上层阶级时, 总带着专为讨人喜爱的老古董保留的那一丝嘲讽。”“《可怜的罗米欧》, 是比尔博姆……引入了一种新的讽刺技法, 抬出过去以对现在进行贬斥。怪异, 奇想, 以及所有童话故事的元素都为九十年代的文学所钟爱;比尔博姆对这类手法嗤之以鼻, 进而又对当代更可悲的矫情做作表示不屑。他也在更大的范围, 在一部小说中, 运用同样的讽刺技法, 对故意调侃, 以及对并不真正了解的邪恶进行表现等流行做法进行嘲讽。”“他从来不允许自己思想肤浅, 行动懒散。文字的构成, 句子的含义, 以及文章风格中的‘花花公子气质’, 他总是反复推敲, 以期达到他赞赏的惠斯勒散文中的那种‘严谨’和‘考究’。”看作者情况的介绍, 如果把这篇文章当成一篇表面文意来理解的话, 我认为大大误解了作为讽刺作家的比尔博姆。所以我就想, 教材编者要慎重, 对于文章的赏析也要慎重, 虽然本单元是要教会学生质疑, 但是教材编者的意见要准确, 不能偏离文章主题。如果不能确定, 干脆不选。

其次要思考节选名著、名篇是要学生得到什么。笔者想从现实意义和可操作上来探究一下课文节选自名篇要注意什么呢?笔者认为初中教材中节选的经典作品要能体现语言、情感和审美三个因素的完美结合, 要注意保持完整性和丰富性。

本单元有两篇节选的文章, 《给我的孩子们》文风特点是朴实自然, 朴实缘于文章思想内容上的真情至情。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以小写大、写自己的真情是有帮助的, 但是说实话, 我对这篇文章是有点微词的,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对于孩子确实压抑得太厉害了, 在不能完全改变教育方式的情况下, 学生需要正确的疏导方式, 看看课后练习三的答案:“语句表达了对容不得‘真率’的世俗的强烈愤恨。”赏析还说“从生活琐事中感悟到人性在社会中的畸形发展, 从而不动声色地对社会风气和教育弊端做出否定”。我想现实社会中的教育弊端肯定要比上世纪二十年代还要厉害吧, 我们现在的学生更是不能“真率的”, 这种现实社会中, 那我们的学生应该如何自处呢?文章提供的方案似乎有些黔驴技穷了。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代表作, 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 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要想理解这么大的主题是非要阅读全文不可的。教材节选的这部分“祖父、后园和我”是小说中最温暖最美好的部分, 它是萧红一生中唯一体验过爱和温暖的时期。但这一短暂的温暖对应着全书中人生体验的荒凉和痛苦, 显得那么地微不足道, 那么地脆弱, 而我们也从作家的痴迷和沉醉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人生的悲哀。但是要理解节选的这个片段的作用那也是要深入理解作者的经历和全文的。而要学生在初三下学期去看这部小说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这个主题的理解也只能让学生生硬地接受。

笔者现在想说的是, 如果没有这个主题挖掘, 我们是要学生得到什么?笔者开始读这段文字, 最大的感受是读出了“自由”, 春景写得比较美。教参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只是说了两条:一、品味作品对童年生活状态的描写, 体会作者赞美人性和自然的思想感情。二、鉴赏本文的语言艺术, 学习用鲜活的语言描摹事物。其实这一片段体现出的明朗是整个作品中少见的, 整篇小说的基调是忧郁与悲凉的。课本中选取这一片断而又不加说明, 再结合教参确定的教学目标, 显然只是把它作为一个写景的范例或者是对自然的热爱来教学了。

最后, 教材编写者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篇目呢?文章是教师教学的根基, 没有文质兼美的好文章 (除了一些实用文体外) , 师生双方面的活动就不一定能投入进去。好的语文教材, 能够给学生以熏陶, 让学生渴望拥有一双明亮睿智的眼睛, 有一张耿直锐利的嘴巴, 有一颗善良勇敢的心, 有一个独立自由的脑袋。但是仅仅有这些还不够, 还要让学生有渴望读下去的冲动, 让学生有读完之后, 细细揣摩后有所收获的喜悦。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 应该说都有让学生读下去的兴趣。都能让学生了解世间百态, 了解普通人的生活, 从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感悟人生, 热爱生活。但是就笔者的眼光来看, 《台阶》一课可能从内容和形式上来说比较适合学生学习, 实际教学中, 发现学生确实也对这篇文章有兴趣。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终年辛苦, 积铢累寸, 准备了大半辈子, 终于建成了一栋有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 人也衰老了, 身体也垮了, 反映出父亲那辈农民为提高地位, 赢得尊重,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这篇文章思想上说, 我们可以探究父亲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 有坚忍不拔的毅力。也可以探究出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 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 不怕千辛万苦。还可以探究出他是一个谦卑的人, 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 当九级台阶造好后, 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我们还可以探究出中国农民共有的韧性和挣扎。我们从中间可以读出敬佩, 但是也可以读出人生的哀伤。

从写法上来说, 文章有典型的细节描写, 如嵌满泥沙、洗不干净的大脚、塞满角票的瓦罐, 及停留在人家高高的台阶上的父亲专注的目光等等。朴实的语言及行动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为了实现理想而坚忍不拔的父亲形象, 引发读者深刻的思念和长久的回味。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而这些细节描写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学, 不仅仅在于感受人物, 还能感受到美和学习到写作的方法。

篇9:学棋教案苏教版获奖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篇10:学棋教案苏教版获奖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所蕴含的道理。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检查练习朗读情况。

指名三人感情读,教师相机指导。分小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说说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下围棋,为什么学的结果不一样。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棋、围、专、能、另、鹅、弓、箭、致、作(指名读、齐读。)

3、重点指导“围、专、鹅、弓、箭”。

围:方框里的“韦”不能写得过小或过大,也不能偏左或偏右,四周收缩。

弓:要写舒展,最后一笔竖折折钩的“竖”和第二个“折”画写时稍斜。

专:第一笔横短,第二横长,“竖折折”的“竖”画与第二“折”画呈平行走势。

鹅:左边的“我”小而窄。上部与“鸟”横向持平,下部与“鸟”的横向持平。

箭:上让下,前的横画最长。

4、按笔顺描红。

5、练写生字词。

三、总结课文。

上一篇:雷雨小学四年级500字作文下一篇:ab社联十周年庆联谊晚会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