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24-04-27

《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瀑布》是“清清的水”中第一篇主体课文。

它按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声到形,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瀑布,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

读诗歌《瀑布》,既如聆听一曲气势恢弘的交响乐,又像在欣赏一幅绮丽的山水画,无时不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学生分析

1、瀑布对于学生本身就有一种吸引力,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达到感悟语言文字,升华情感的作用。

2、在信息时代,不可低估学生获得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向大人请教、查阅图书、上网等方式立体学习。

3、二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已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等,教学时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理念

课前,指导学生上网阅读、下载有关瀑布的资料,由此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学生在极度兴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时,根据课文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运用已习得的读书方法,在读中品词析句,积淀语感,理解内容,体验美境。

作业菜单的设计更使学生利用信息,进行有选择性的学习,避免活而乱。

通过以上步骤的教学,学生不但拓展了学习时空,激活创新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且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中介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听觉、视觉等形象语言的相互转换,在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教育的一体化中,把语文与音乐、美术、自然、地理等结合起来,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1、交流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了解瀑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

师:同学们,昨天布置大家了解有关瀑布的知识,大家有收获吗?

生:有!

师: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彼此的收获。让我们在交流中更多的了解瀑布。

生:这张导游图上介绍的是黄果树瀑布,这张照片上的就是传说中孙悟空居住的水帘洞。

师:果然是人间仙境,你能想到导游图,真是个有心人。

生:(出示图片)这是世界最大瀑布:美国阿拉斯加大瀑布。

师:还有这么清楚的图片,真好!你怎么得到的?

生:我是去图书馆查到的。

师:你会去图书馆这一知识的海洋寻找答案,看来你很会学习。

生:我知道了瀑布的成因:河水在河道中奔流,遇到河床的陡坎时,便跌落下来,形成瀑布。除此以外,还有因山崩、断层、熔岩堵塞、冰川等作用,形成瀑布的。这些是妈妈帮我从网上查到的。

师:是啊,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它是个信息量非常丰富的资料库。相信以后我们会经常通过这个渠道获取信息。

生:我还想起《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留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雄伟壮观的瀑布不仅令古人诗兴大发,也给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瀑布》。

[设计意图:首先把学生置于信息网络的大背景下,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初步了解瀑布,由此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学生在极度兴奋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书题学字

(1)多媒体一笔一笔出示课题,请大家一起书写。(瀑布)

(2)请大家注意“瀑”字的写法,哪位同学有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生:按偏旁部首记忆;拆成零件记忆;推测记忆:左边的三点水说明它和水有关,右边是暴躁的暴,瀑布的脾气可能也很大。

[设计意图:多媒体一笔一笔醒目的出示,指导写字要领,学生跟着写,使写字训练落到实处;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字,既让识字学习不再枯燥,又渗透了字理识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1、过渡:

师:还记得老师经常要求我们读书应达到什么境界吗?

生: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

师: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可要下一番功夫。

2、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通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美美地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为什么喜欢它;

(3)再读全文,在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句子前画上一颗星。

3、学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读中感悟,读中体会。

[设计意图:留给学生充分读书的空间,强调读书要有层次,循序渐进,符合儿童认知特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凭借生动、形象的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通过读、找、画、悟,寻找与画面相匹配的优美语句,并有效的采用评价的激励机制,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专心,真令老师感动,愿意将自己的感受与大家分享吗?我们来举行一个小小读书擂台赛,请你们带着自己独有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其余同学要当好小评委。

(汇报时,老师随机加以引导、点拨,理解重点语句,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可打乱顺序。)

(一)激发想像,创造美

生:我喜欢“好像层层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生:读这一句时好像听到瀑布的声音大而且接连不断。

师:想听一听瀑布的声音吗?

(CAI课件播放录音。)

师:谁能摹仿瀑布的声音?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

生A:万马奔腾……

生B:闷雷滚动……

生C:火车轰鸣……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一小节,读出你的感受。

(指名读,教师相机点拨语气、表情、动作。)

师引读这一小节:还没看见瀑布,就听到瀑布的声音,好像--

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轻快,语调渐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激发学生想像,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学生丰富多采的回答,在创造美的同时,也内化了文本的语言,丰富了语言积累。

美感具有共同性,同时亦有个体差异性。引导、鼓励学生在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各抒己见,汇报交流自己对瀑布声音的美感体验,在交流中,更好地品位语句,感悟意境。]

(二)以读促画,感受美

生:我喜欢“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这一句。

师:你觉得哪个词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生:“没法比喻”写得好。这个词写出了当山路一转,瀑布一下出现在眼前,让人惊呆了,没话说了,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

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作者是用哪一个词来形容的?为什么?

生:作者说瀑布像“一道白银”,因为在青山的衬托下,在阳光的照射下,瀑布又白又亮,像白银一样。

师:说得真好!能画出来吗?

(学生板画)

指导学生看图,读第二小节,体会、感悟。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力求做到语文与美术的和谐整合,动手作画,目的就是为了促使学生细腻的感悟比喻句的魅力。通过简笔画、语言描述、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瀑布之美。]

(三)研读品味,理解美

生:我喜欢:“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师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把瀑布比作“珍珠的屏”?

小组讨论交流。

生汇报:因为在瀑布脚下,看到瀑布从高高的悬崖飞泻下来,串串水珠在阳光照耀下,晶莹透亮,就像一颗颗珍珠,许许多多颗连在一起,就像我们家门上挂的珍珠帘子一样。

生:我喜欢“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师:这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

一阵阵微风吹来,吹散了珍珠帘,飞沫慢慢上升、飘舞,漫天浮游,如同轻烟;又渐渐扩散、弥漫,一切若隐若现,好似薄雾;再过会儿,终于化作尘埃,纷纷飘落……

师: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站在瀑布--

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这种情境。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语言的渲染,反复让学生读、悟,激发了孩子们的想像,孩子们伴随着简单的动作演示,把词语理解得出神入化,轻而易举地掌握了此节内容。]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师:神奇的瀑布令游览的人赞不绝口、流连忘返。让我们拿起书,把瀑布的美景看个够!

1、学生饱含激情,自由朗读,再次感悟。

2、指名读,相机评价。

3、师生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直至熟读成诵,直至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1、成功的学习了课文,让我们坐上超速列车,去游览瀑布。学生欣赏画面,推选一名小导游介绍瀑布美景。

2、小导游引导游客(学生)吟诵全文。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入情入境地诵读全文,使学生的心境与课文的情境融为一体,进入“景美、语美、情美”交融的境界。]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出示作业菜单:

自选一题,可独立完成,也可与人合作。

1 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处自己喜爱的家乡美景;

2 搜集写瀑布的词语、句子、文章,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学完本课,要求仿写,当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后,写自己熟悉的、喜爱的景物一定会驾轻就熟,一定会情真意切!]

教学心得

本课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时立足一个“读”字,突出一个“情”字,表现一个“美”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情境”激趣为前提,以“心境”愉悦为条件,以“语境”传情为目的,从而实现“美文美读,悟情悟境”的完美统一。整节课流淌着“美”的音符,绽放着“情”的花蕾。

[《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篇2:《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通过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

3、体会课文的语言,激发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读感悟到诗歌语言的美,体会瀑布的雄伟与壮观。

3、在读中培养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瀑布的水流进了小河里,小猴子想到河的对岸去欣赏瀑布的美丽,你能帮它过河吗?

(复习字词)这节课,让我们和小猴子一块走进瀑布,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吧!(板书:瀑布)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重点诗句,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3.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

三、整体感知

自学提示一:听录音,自由读这首诗,思考:文章从哪些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瀑布的美呢?(板书:声音   样子)

四、精读感悟,情感诵读。

(一)自学提示二:

自由读第一节:

1、用“ ----”画出描写瀑布的声音的句子,理解“叠叠”的意思。

2、用“……好像……,又像……”仿写句子。

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诗句来体会瀑布声音的雄伟。

①“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还没到瀑布跟前,就已经听到了它的声音,说明瀑布的声音一定很响。

②“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让学生模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以及阵阵的风吹过松林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出瀑布声音的雄伟。(随机播放瀑布声音的录音)

4、叶圣陶爷爷把瀑布的声音比作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你还能把瀑布的声音想象成什么?(发散学生思维)

(二)自学提示三:

●自由读一读二、三小节诗,你看到的瀑布是什么样的?用“~~~`”划出来。并思考: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瀑布的?

●和同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美美地读一读。

2.学生自学,遇到困难同位之间讨论。教师进行巡视指导,深入到学生中间去讨论。

3.学生汇报

①“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②“一座珍珠的屏”

③“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电脑播放瀑布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的的画面,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小节诗,.配乐齐读这两小节诗。体会作者先是远望,再是近观。

5.总结:听,瀑布的声音很美,望,瀑布的样子更美,真是无处不美。让我们把这如诗如画的瀑布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吧!学生背诵这首诗。

五、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作者用词的精妙让我们惊叹,大自然的神奇美景更令人神往。让我们走进更广阔自然世界,去领略它迷人的风光吧!

电脑出示图片:露珠   大海   雪   小溪

2.电脑出示两首需补充的小诗。

露   珠

太阳还藏着半边脸,草叶上已有了露珠的身影,永远是那么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阳光因你更加__________,空气因你更加__________。

雪 冬天来了,雪花漫天飞舞,片片雪花像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大地仿佛成了__________。

让学生选择一处自己最喜欢的景物,把描述这处景物的小诗补充完整。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写一则日记《我见到的一处美景》

七、板书设计

声音        浪涌岸滩  风吹松林……    远

瀑布

样子        白银         屏           近

烟     雾     尘……

篇3:《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策略一:读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通过有感情的、个性化的朗读手段, 让学生走进文本, 与文中人物紧密相连。

郭老师在这节课上, 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

首先, 悟读课题。一开课, 郭老师请同学们读课题, 并表扬学生能抓住关键词“特殊”读好课题, 然后请学生再读一遍课题, 接着把“关键词”三个字写在黑板上。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开课环节, 但可看出郭老师用心良苦, 让学生在上课初始, 就明白了本课的学习方法就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和句子来理解分析施密特博士的内心世界。

第二, 默读勾画。郭老师先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3、4自然段, 并请其他同学一边听, 一边用“——”勾画出最能体现卡尔.施密特博士工作认真、严谨的语句。这个环节, 郭老师是让学生以自己的积累去自由解读文本, 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 可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本, 初步感知施密特博士工作时的认真、严谨。

第三, 精读词句。郭老师很注重学法指导, 先抓关键词句, 再体会感情, 然后指导朗读。其中“关于时间”句子的处理, 我觉得郭老师拿捏得比较好!郭老师先让学生找到句子:“时间啊, 你慢些走, 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 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 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学生自读后, 就关键词语“快些走”、“慢些走”进行集体讨论, 分析作者当时内心的极度矛盾, 让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体会到作者对博士深深的爱以及无比的崇敬、敬佩, 然后再一次又一次指导学生深情朗读这个句子, 帮助学生融情会意, 深刻体验, 让学生的激情随文本飞扬。

策略二:问

本节课, 郭老师的“导”是围绕学生的“问”进行的。如学习重点句子:“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 抬头看看手表, 把每一分每一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 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郭老师请学生找出这句话的关键词语并提出思考题:读到这里, 你能抓住“像往常一样”提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吗?一石激起千层浪, 接下来, 学生提问很踊跃。然后老师顺势而为, 总结归纳出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阅读课文, 解读课文。郭老师这种抛砖引玉的做法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因为教学问题从学生中来, 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 更便于老师直接把握学生的思维状态, 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而且教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策略三:说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中指出:“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指点, 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本堂课, 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关键词语提出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后就让学生自己读书、勾画、思考, 努力让学生主动地与文本进行了对话。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和推敲关键词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请看课堂实录:

师:这次实验“像往常一样”吗?生:不一样。师:有什么不一样?生:这是一次令人恐惧的实验。生:这次实验卡尔.施密特博士用自己来做实验。生:这是一次死亡的实验。生:这是一次十分痛苦的实验。师:谁痛苦?生:卡尔.施密特博士。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卡尔.施密特博士的痛苦?找出来, 读一读。生: (读) 汗水, 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 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 他感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 想喝口水……生: (读) 突然, 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 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 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

从课堂实录中看出, 面对学习难点, 郭老师给予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 通过独立思考、作批注、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在实践中就领悟了“抓住重点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这种学习方法。郭老师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上也是很成功的, 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了学生的推敲词句的能力, 又突显了教师适当的“导”的作用。双剑合壁, 效果明显。

另外, 郭老师这节课的精彩之处还在于结尾的“说”:为了深化学生对博士的这种无比的崇敬、敬佩之情, 郭老师顺势安排学生凝望卡尔.施密特博士的墓碑, 并让学生在博士的墓碑上写一句话, 表达此时的心情。学生此时已经激情澎湃, 几句话就畅快地表达了他们的心声:“卡尔.施密特博士, 你以生命为代价, 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你真伟大!”“卡尔.施密特博士, 你留下的实验记录, 为后人研究抗蛇毒血清提供了多么珍贵的资料, 你真了不起!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然后老师导:是的, 我们不会忘记您——

学生齐说:卡尔.施密特博士!

老师再导:更不会忘记卡尔.施密特博士以生命为代价完成的——

学生再说:一次特殊的实验!

这样, 郭老师以精彩的说写结合回扣了主题, 并抓住了关键词语“特殊”和“珍贵”让学生再次感悟理解, 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真是巧夺天工的设计啊!

教学思考: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通过听郭老师《一次特殊的实验》这一课, 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想让学生爱语文、学好语文, 老师要的事情很多。从这堂看, 郭老师抓住了四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指导思路清晰, 层次清楚, 突出了教学重点, 也基本突破了教学难点, 整体效果很好。

篇4:《大瀑布的葬礼》教学实录及点评

一、今昔对比,感受大瀑布

师:看着这图画,咱们脑海中有一段文字一定被激活了。(画面上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水声震耳欲聋”)

师:请大家再读一读这一段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想来朗读?大家认真地听,看看朗读声中能不能浮现刚才的那幅画。

(指名读)

师:你有9处打了疙瘩,但能读得有始有终,以后要多多练习朗读。谁再来读,读出大瀑布雄伟的气势?

(学生纷纷举手想来试读。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读得比较到位)

师:请说说你读的体会。

生:我觉得我读的时候突出了这些词语: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雄伟壮观、飞流直下、万朵莲花、飘飘洒洒、震耳欲聋、清晰可见。

师:真好!赶紧拿出笔,给这些词语画上记号。刚才我们赞美大瀑布时就缺少这些词语。来,咱们一起读,把大瀑布磅礴的气势读出来。

(师生齐声诵读)

师:不错!齐读气势更磅礴。可是老师发现读第一句时,有的同学脸上表情有些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生:这句话里有“曾经”这个词,说明现在的大瀑布已不像以前那样壮观了。

师:(板书“曾经”)这叫读书“用心”。这是个重要发现,就是说“曾经”是过去的辉煌。现在的瀑布到底怎样,哪段课文写了?

生:第七段。

师:请大家边读边想象,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自由读)

师:能否把你刚才想到的那一幅画面,用这一段话中的某个词来给它命名呢?你选哪个词?

生:“生命垂危”。因为这条瀑布像一位老人一样,即将死亡。

师:生命垂危,就是说它离生命的尽头那一刻不远了。带着这种感受,你给大家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学生读)

生:我用“奄奄一息”来形容,它本来是十分雄伟的,现在它正如老师说的,连小溪也会嘲笑它了。

师:好,你来读一读。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朗读,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指瀑布干枯后的画面)想过去,曾经是怎样的塞特凯达斯呀?

生1:曾经是滔滔不绝,一泻千里。

生2:曾经是雄伟壮观、飞流直下。

生3:曾经是水声震耳欲聋。

师:是呀,曾经是落地撞开万朵莲花的大瀑布,而现在只剩下几股清泉、几行清泪。然而,大瀑布是不愿意变成生命垂危的老人的,这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可从“无奈”看出来。它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离开我们的。

(板书:无奈)

生::上游建起的伊泰普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没有了昔日的雄伟气势。这些都是迫不得已的。

生2:我从“无奈”中还看出,两岸工厂用水毫无节制,再加上沿河两岸的森林被滥砍乱伐,水土大量流失。

师:“无奈”是无可奈何;“无奈”是迫不得已;“无奈”是力不从心……

[点评:这一环节的教学内容——大瀑布的今昔对比,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可圈可点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注重朗读,读出大瀑布的气势,朗读中浮现形象;二是注重语言积累,“刚才我们赞美大瀑布时就缺少这些词语”一句,把积累和运用联系起来了;三是善于引导,大瀑布的今与昔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三方面的内容,由于巧妙的引导,学习时过渡自然,联系紧密。建议对描写曾经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骄傲的大瀑布的那一段文字,应在读中细加揣摩,让学生体会到这段话是围绕“雄伟壮观”来写的。]

二、感悟人们的“饱含深情”

教师引读第十自然段。

师:读了这简简单单的两句话,你产生怎样的疑问?

生:为什么连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要亲自参加葬礼?

师:问得好。一个大国的总统不仅参加而且亲自主持大瀑布的葬礼,这是为什么?认认真真地读课文,你知道的就不仅是一个答案,会知道许多答案。建议大家细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拿出笔,把找到的答案写下来。

(学生找寻答案,写下心得后交流)

生1:我找到了“菲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了……带来的骄傲和欢乐”从这里可以看出大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带来了骄傲与欢乐。

师: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总统为什么来参加葬礼?你归纳一下。

生2:我认为,总统来参加葬礼,不仅是因为它曾经给人们带来了骄傲,还有一点是呼吁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

师:说得很好,尤其有一个词,是他参加葬礼的原因,大家听出来是哪个词?

生:呼吁。

师:“呼吁”对吗?

(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下“呼吁”一词)

师:咱们接着说,答案还远远不止这些。

生3:我觉得总统主持葬礼是想告诉人们大瀑布带给他们的欢乐和骄傲,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更重要的是不使大瀑布的悲剧重演。

师:你刚才的回答,“号召”这个词用得好。

(请学生板书“号召”一词)

生4:总统是管理国家的,但没有制止人们建造伊泰普水电站,没有制止人们无节制的用水,没有制止对森林的滥砍乱伐,觉得自己有责任。

师:说得很棒,一组排比句表达了自责,除了自责之外呢?

生5:我觉得应该是羞愧。

师:“自责”、“羞愧”会写吗?谁会写,赶紧去写。

(学生板书:自责、羞愧)

生6:老师,我也有观点,可以说一说吗?(可以)我认为菲格雷特自己也是人,他在内疚,他没有制止人类悲剧的发生。作为人,他觉得自己对不起大瀑布,他很内疚。

师:你去写“内疚”,也许内疚比“羞愧”更确切。

(学生板书:内疚)

师:是啊!作为总统除深深的自责之外,他更有一份责任。这是大家从这一个自然段里所获得的信息。有“呼吁”、“号召”、“自责”、“羞愧”……那么这一切。能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到一个词说明吗?这都是菲格雷特总统的内心啊!

生:我觉得应该是“饱含深情”。

(教师板书:饱含深情)

师:这个“饱含深情”不就有其中的饱含呼吁之情、饱含号召之情、饱含自责之情、包含羞愧、内疚之情吗?(指“呼吁”二字):这是谁写的?来,你就用饱含呼吁之情来读一读相关内容。

(朗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点评:围绕“为什么连巴西总统菲格雷特要亲自参加葬礼”这个中心议题,师生对最后一个自然段展开多元解读,提升对文本的感悟。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教师鼓励学生多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使答案多样性。难能可贵的是,让学生从具体材料中概括出自己的认识。诸如“自责”、“内疚”、“羞愧”、“呼吁”、“号召”等,教师的总结语指出“这一切”都是“饱含深情”的内涵。这样的感悟表达具体而又不啰嗦,简洁而又不显空泛。当然,教师也可以采用演绎的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饱含深情”。什么叫“饱含”?“深情”情有多深呢?各自读出了什么……也许,这样从一个词语点上生发,更能体会文字的丰富内涵,同时能指导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

三、创设情景,写下体会

师:参加葬礼的还有新闻记者、环保专家、教授等等。他们不远万里赶来听菲格雷特总统饱含深情的演讲,一个个都会感慨万千。假如大瀑布能说话,会饱含深情地对人们说些什么呢?请大家写下几句话。

(学生练写并交流)

生1:人类啊,你们一定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生2:人类啊,你们一定要爱护自己身边的环境,别让我的悲剧重演。

生3:我虽然消失了,可消失得值得,你们一定要说到做到。

师:谁能说一说最根本的看法?

生:我认为我们应该和大自然和平相处,从大自然中获取什么,就应该用自己的努力偿还。

师:是的,和平相处,那就是和谐之道呀!人与人要和谐,人与自然同样要和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才能拥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们美好的家园!

(师生互别)

篇5:《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师:瀑布的声音是那样的震天动地,那它的样子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往前走吧!请看第二节,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生:我用画画的方法学习了第二节。

师:还有哪些同学也是用画画的方法,请把画举起来,让大家先睹为快!

(师生共同欣赏这些绘画作品)

师:你们这些小画家真让我们大家大开眼界啊!能自愿到前面来,把你们的杰作展示给大家吗?

(几位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说说你们画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生:我画了一座高大的青山,青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因为诗句中说“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师:画得太美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语文描绘出“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的美景吗?

(全班没有一人举手回答)

师:不要紧,让老师帮帮你们吧!

(出示课件,首先观察画面,然后师生自由说,接着互相说,指名说。)

生1:银光闪闪的瀑布从高高的青山上飞流下来,与青山相映,光彩夺目。远远望去,好像一道白银镶嵌在青山之中,多么美的景象啊!

生2:教师,我想说说自己的心情。读了这样的诗句,听了大家的描绘,我陶醉了!不是吗?绿叶衬红花,月亮衬着星星,那么多的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多么令人陶醉啊!

师:是啊,这真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孩子们,让我们通过朗读,再次体会瀑布那雄伟壮观的气势吧!

师:远望瀑布就是那么美的动人,让我们心醉,当我们来到瀑布脚下,又会看到一番什么景象呢?请看第三节。

师:请用“读一读”、“演一演”方法的同学,大胆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十几位学生朗读并表演,自我评价读得怎样,同学相互评价)

生:我认为自己读得很好,“好伟大呀!”我读出了赞叹、惊喜的语气……

篇6:《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师:有一首诗,让一位诗人名垂千古,让一个城市名扬天下,让一座桥梁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一座寺庙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这首诗,就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千百年来,《枫桥夜泊》究竟在散发着怎样的魅力呢?这节课,咱们将一同去感受。

(板书课题)

师:请齐读课题。……关于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枫桥在哪里……枫桥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这座桥叫做枫桥?……

师:其实,枫桥是江苏省苏州城外的一座小石拱桥。夜──泊?“夜”是什么?(夜晚),“泊”呢?(停泊),那“夜泊”就是──?谁用自己的话把这题目的意思说说?

生: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

师:很好!谁把船停泊在枫桥?

生:作者张继。

师:就在那个晚上啊,他写下了这名扬千古的诗句。来,咱们再读课题!

生:枫桥夜泊!

二、读通诗句,初步感知

师:《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美的古诗,在学习之前,老师先好好地读给大家听听,好吗?(播放动画,教师诵读古诗。)

(掌声。)

师:谢谢同学们!你们也想来读一读吗?

生:想!

师:为了让你们能读得更好些,周老师给大家提几个小建议,待会,同学们先一个人自由地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明白了吗?

生:明白啦!

师:打开书,第111页,开始吧。(课件:诗文,配以《春江花月夜》的音乐。)

(生自由读古诗。)

师:从大家刚才琅琅的读书声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学习古诗的热情!谁来做这节课第一个给大家读古诗的同学?

(一女生读,较好。)

师:谢谢你给大家开了个好头!谁再来?

(一男生读,较有情感。)

师:有模有样,不错……你来!

(又叫了两个女生读。)

师:你的声音真是太美了,太好听了!

师:都想读,都能读了是吗?

生:是的!

三、赏析品味,体会意境

师:可是,同学们啊,要读好古诗,光是读通了,读顺了,这还远远不够,还应该──

生:读出感情来。

师:古诗虽然短小,但往往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要学好古诗,咱们就得细细地去体会这其中的感情,接下来,大家再好好地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自由朗读古诗。)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真是太起劲了,老师都有点不忍心打断你们了!来,说说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这首诗非常安静。

师:那你能读出这种静静的感觉了吗?

(生朗读,有意读得较静。)

师:其实这位当班长的,平常声音非常响亮,可这次她读得比较──(生:轻)比较──(生:小。)

生:我觉得读出了一种“安谧静美”的意境。

师:什么词?

生:安谧静美。

师:(竖起大拇指)了不起!你能读读吗?

(生读,掌声在每次学生读书后都响起。)

师: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啦。咱们把读的要求放高一点吧,我们要觉得最美,就把掌声送给他,好吗?当然,他刚才读得挺棒!

生:我觉得这些景物非常的优美。

师:你能美美地读一读吗?

(生读)

师:真美!还有什么感觉吗?

生:我觉得诗人很忧愁。

师:你能读读吗?看怎么读出一点“愁”的味道?

(生读,师生鼓掌。)

师:掌声说明了一切!同学们的感情倒是非常细腻、非常丰富,那么在那个晚上,诗人张继,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读。

(生再次自由朗读诗文。)

师:读出味道来了吗?诗人张继他那晚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

生1:忧愁。

生2:我也是觉得非常的忧愁。

生3:我也觉得很忧愁,我是从“愁”字看出来的。

师:哦──哪一句?

生:第二句。

师:江枫渔火──对愁眠。很好!

生4:很孤独。

生5:我觉得诗人是对自己现在的出境很愁,我从“客船”可以看出来,它体现的是思想的忧愁,他现在正在客船里面,或许,他不应该在客船,应该在家里面……睡觉。

师:是啊,真好!看来下面的这个问题老师没必要问了,我本来想问大家,诗中的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这时候的心情?

生:(齐答)愁!

师:(板书:愁)他愁些什么?

生1:我觉得他可能在为国家而烦恼。

生2:有可能在思念他的家乡。

生3:可能在担心他的家人。

师:有一个字,刚才有个女孩子也点到了,我们从那个字可以看出,他这个时候不在家乡,他在外面。哪个字?

生:(齐答)客!

生:还有个字,“姑苏城外”的“外”字。

师:你从这个“外”字也感觉到了他不在家乡,在外面,是吗?你的感觉挺有意思的!

师:客,客是什么?

生:客人……游客……在外做客……

师:是啊,客人也好,游客也罢,反正他就是个“客”,独在异乡为异客──

生:每逢佳节倍思亲!

师:哪怕不是个佳节啊,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这漂泊在外的游子,他也会“倍思亲”啊!对吗?

生:对!

师: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站在船头上,他可能会想些什么?

生1:家人是否身体还好。

生2:他可能会想回家。

师:在外漂泊,感觉很累了。

生3: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了,是强盛还是衰败。

师:是啊,可能有很多事情,他都在担心着呢,一个人在外面,他都不知道。

生4:想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

生5:他可能在想,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

师:夜深了,他无法入眠,站在船头上,他非常非常地想家。可这时候,家人不在身边,哪怕是看到了美丽的夜景,有人陪他分享吗?……要是遇上了伤心的事儿,有人可以诉说吗?……夜深了,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聊聊天──

生:也没有。

师:他只好一个人站在船头上,轻轻地吟诵着这忧伤的诗句──

生:月落──乌啼──霜满天……

师:通过学习,我们一步一步走近了这位诗人,也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想进一步了解了解这位著名的诗人吗?

师:(课件出示作者介绍)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曾中过进士,也在朝廷担任过许多要职,身处战乱时期的他,十分关心国家的前途,关心百姓的疾苦。他为人正直,从不逢迎权贵,曾被一些朝廷的官员所排挤,官场上也很不得志。

师:进一步认识了诗人张继,我想,我们会更好地理解他的心。──他还有可能在愁些什么?

生1:老百姓的生活好不好。

生2:他为什么这么有才华还沦落到要在外面睡觉?

(哄笑)

师:据周老师在网上了解到,他并不是没那几个住店的钱,可能正是因为心里忧伤,所以他也没心思到城里去见识那种“灯红酒绿”,他就想在这小桥下,流水边,好好地静一静。

篇7:《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生:感到很拗口。

生:好象很生硬。

生:不太好听。

……

师:看起来,大家都不太喜欢我的名字。但我却感到很自豪,因为这个名字寄寓了我父母对我的殷切期望。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生:刘诗颖。

师:一个悦耳的名字。

生:金阳。

师:多么响亮的名字!

生:晏阳天。

师:“艳阳天”?充满诗意的名字!你的生活天天都是“艳阳天”!

……

师:其实,每个名字后面都饱含着父母、亲人对你们殷切的期望、美好的祝福、无限的关爱。再来念念这个名字,你又有什么样的感受?(板书:雪儿)

生:很美。

生:很好听。

生:像雪白雪白的雪花一样。

师:能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生:这个名字很温柔。

师:(惊喜地)感觉真好!

生:谁会这么白呀?

师:你呀!(众大笑)。

生:像一个女孩子的名字。

师:这是一只鸟的名字(众笑),是“我”为一只信鸽取的名字。“雪儿”是在我什么样的情况下来到了我的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请你打开书,认真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谁愿意回答刚才的问题?

生:雪儿是在我的腿跌伤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师: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出来。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地方吗?

生:雪儿是在我一个人在家,十分孤独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生:雪儿是在我非常寂寞的情况下来到我的生活里的。

生:雪儿是在我向往到外面去却又不能去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师:这真是无奈!

生:雪儿是在我单刀有点无聊的情况下来到我身边的。

师:没事可做,无聊至极!

生:雪儿是在我忧愁的情况下来到我的身边的。

师:的确有那么一点点儿忧伤。

师:在文中,作者并没有写自己内心的这些感受,而是通过哪些词、哪些句子表达出来的?

生:作者是通过“只剩下我一个人”、“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这些内容表达自己的心情的。

师:一个“只剩下”,一个“多么向往”,用得多么贴切、传情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

生:(读得都很有感情)

师:在与我相依相伴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请你往下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划一划。

生:(认真阅读课文)

师:谁愿意和大家交流?

生:我给雪儿洗澡、在它的伤口上敷药。

师:那是给雪儿疗伤。(板书:疗伤)

生:我是这样对待雪儿的: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给它疗伤。

师:(高兴地)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来,他这次的回答与刚才有什么不同?

生:用上了“疗伤”。

生:加了“在……的时候”,我是怎样对待雪儿的。

师:这样说,就更加具体、明白了。谁还能这样概括下面的内容?

生:在雪儿变得雪白雪白的时候,我给它取名字。(板书:取名)

生:在我知道雪儿是“蓝天信使”的时候,我更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板书:期盼)

生:。(板书:欢呼)

生:在雪儿又飞回阳台,舍不得离去的时候,我把雪儿轻轻捧起。

师:干什么?

生:祝福雪儿重返蓝天。(板书:祝福)

生:在雪儿飞回蓝天的时候,我为雪儿感到高兴。

……

师:同学们概括得很准确,说明同学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现在,谁能将这些内容连起来,完整地概括一下?

生:我给雪儿疗伤、取名;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为雪儿欢呼;祝福雪儿重返蓝天。

师:很概括!但不美了。

生: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给它疗伤、取名;在知道雪儿是“蓝天信使”的时候,我更盼望着它的伤快点儿好起来;当雪儿展开双翅飞起来的时候,我为雪儿欢呼;在雪儿舍不得离去的时候,我祝福雪儿重返蓝天,为雪儿感到高兴。

师:这样概括!听起来又明白又舒服!

师:有人说:一句话一颗心。我们读书,还要从那些含情脉脉的句子里读到作者的那颗跳动的心!比如这个句子:“雪儿,这儿就是你的家,你安心养伤吧!”你联系上下文读一读,能体会到那颗心吗?

生:我感受到作者对雪儿的爱心。把自己的家当作雪儿的家了。

生:我读出了作者有一颗同情心。

生:我感觉到作者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善良的人才会为一只鸽子疗伤,待它这么好。

师:你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生:他有一颗良心(众笑)。

师:对啊!我们从这句话中能读到那颗善良的心,简称良心(众又笑),那才算真正的阅读。

师:还有人说:一件事一片情。我们更要从“我”为雪儿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感受到“我”对雪儿的一片深情。比如这样一件事:(出示句子,学生朗读)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你会一个人去看蓝天白云吗?会天天去看吗?而作者却和雪儿天天去看蓝天白云,他又有什么样的独特的感受呢?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自由读书品味)

生:我一个人看蓝天白云是很孤单的,而和雪儿一起看就不孤单了。

师:有伙伴了!

生:我的腿受了伤,雪儿的翅膀也受了伤,两个都只能去看蓝天白云了。

师:同病相怜啊!

生:我和雪儿一起去看白云,心情是很愉快的,不再是忧伤的。雪儿也是很愉快的。

生:我和雪儿都向往外面美好的春光。

师:同学们体会得很好!你们再留意一下,作者不写去看蓝天、白云,而要写成“去看蓝天,去看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这里面又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我觉得“飘飘悠悠的白云”是动的,看起来很美,很好看。

师:是变化的,飘动的!

生:这里的省略号表示还有许许多多的白云的样子,看也看不完,看也看不厌。

师:你能注意省略号中蕴涵的内容,了不起!

生:看“飘飘悠悠的白云”,心情是很舒畅的、轻松的。

生:看这样的白云蓝天,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忘记了伤痛和忧愁。

生:这样“飘飘悠悠的白云”似乎带走了我们所有的烦恼,心情也和白云一样“飘飘悠悠”了!

师:真是诗一样的语言、诗人一样的心灵!是啊,正是作者和雪儿在一起时的心情是美丽的,那蓝天上飘飘悠悠的白云才显得那么美丽、舒服!是心情改变了蓝天白云,而又是谁改变了我的心情?

生:雪儿!是雪儿的到来使我的心情变得开朗、美丽了。

师:现在,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相信你的感受会和刚才不一样。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句话一颗心,一件事一片情。我们就这样去读课文,就能读出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就会发现别人读不到的东西。自己用心读读下面的几段话,看看自己有没有这样的体会?

生:(很投入地朗读课文)

师: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流利但没有激情。)

师:听得出来,你很努力,读得很流畅。但对“蓝天信使”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想一想:雪儿是怎样一只信鸽?

生:(再读课文,语气加重,很有力量。)

师:(高兴地)你感受到这是一只怎样的信鸽了吗?

生:勇敢、忠诚的信鸽。

师:对这样的信鸽,“我”内心的感情呢?

生:非常喜欢的。

生:还有敬意!

生:为雪儿感到骄傲、自豪!

生:对雪儿寄予了希望,希望它能为人们传递更多的信息。

师:这样一体会,再读课文,感觉就不一样了。谁来读?

生:(读得很有激情!)

生:(朗读其他自然段,略。)

师:老师想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你听得出我的心情吗?

生:十分快慰!

生:快乐的、欣慰的、高兴的。

师:与雪儿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快慰的;雪儿飞走了,我不是又孤单、寂寞了吗?

生:我是为雪儿的伤好了,能重返蓝天而感到高兴。

生:我是为能养好雪儿的伤而感到欣慰。

生:我和雪儿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心里十分高兴。

生:我以后还能常常回忆这段和雪儿生活的美好时光,心里就不空虚了。

师:一段美好的生活,一个难忘的回忆!

生:我的伤也会和雪儿的伤一样,会很快好起来的,所以我就感到很快慰。

……

师:读到这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课文,雪儿的到来,使我原本寂寞、孤独、忧伤、无聊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变得更加充实了。

生:变得更加有意义了。

师:即使是天天看蓝天白云这样单调的生活也有滋有味了!

生:也使我更加珍惜每天的生活。

生:即使雪儿走了,我也会自己充实自己的生活的。

师:深刻!

生:变得更加快活、不单调了!

……

师:那么,是不是每个人遇到这只受伤的信鸽都会有这么一段令人难忘的、美好的日子?

生:不会!只有爱信鸽的人才会这样与雪儿一起生活。

生:有些人只会伤害信鸽,根本不会有那种美好的生活的。

生:善良的人才有美好的生活。

师: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人,才会热爱生活,他的生活才会有意义、才会有价值、才会有真正的快乐和幸福!祝愿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美好的生活、拥有美好的回忆!

师:当我伤好之后,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是否又会想起与雪儿相依相伴的日子?是否又会勾起我对雪儿、对那段美好日子的回忆呢?假如是你,你会对雪儿说些什么?请用你的笔,把想对学说的话写下来,容春风带给雪儿,好吗?

生:(自由写话)

师:谁来交流?

生:雪儿: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又想起与你相依相伴的日子。记得你刚刚来到我家时,你的翅膀受了伤,浑身黑糊糊的。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了忧伤,看到了仇恨,看到了无奈。(师插话:你真会看,看到心底去了。三个看到了,充满深情、语句优美!)雪儿,当时我和你一样,也受了伤,我们真是同病相怜啊!有了你的陪伴,我的生活似乎变得快活了,变得充实了,变得有滋有味了。(师插话:又是一个充满感情的排比!)即使是与你天天到阳台上看蓝天白云的日子,也显得那样舒服、开心。望着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与你常常会发呆。(师插话:发呆?建议改为“产生无限的遐想”或者“露出甜蜜的微笑”)雪儿,现在你又在哪里为人们忠实地传递着信息?虽然看不见你,但是我会为你永远祝福的!、

师:情真意切!

生:雪儿: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着蓝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我又想起与你相依相伴的日子。雪儿,是你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在受伤的时候,整天感到孤单、寂寞,感到无聊、忧愁。你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立刻变得忙碌起来,为你洗澡、敷药,为你取名,陪你看蓝天白云。当你伤好之后,我为你欢呼,为你祝福。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分别的时候,谁都依依不舍。雪儿,谢谢你给了我美好的一段生活,谢谢你给了我一个美好的回忆。

师:其实,雪儿也会从心底感谢你,感谢你对它的悉心照料、感谢你对它的关心爱护、感谢你给它六下的美好的生活回忆!

……

师:在与同学们相依相伴的两堂课里,你们也给了老师一段美好的生活,给老师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谢谢同学们!

篇8:《瀑布》教学实录(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1援采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9个生字, 书写4个生字。

2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 体会其中的韵律感。

3援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 了解这些成语的大意, 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 学习生字, 书写生字。

2. 了解成语大意并积累背诵。

【教学难点】

了解字义, 了解成语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初次见面, 吴老师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吧。

生:好!

(师播放PPT, 讲《坐井观天》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窥、障、泰”

师:小朋友, 你们说, 青蛙弄错了吗?

生:弄错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青蛙待在井里, 它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

师:是啊, 就像鸟儿说的那样, 天还———

生:大得很哪!

师: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题目吗?

生:坐井观天。

师:“坐井观天”是个成语, 像这样的成语,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 请看——— (课件出示:管中窥豹bào)

师:谁来读?

(师指名读, 全班齐读。)

师:“豹”是“豹子”的“豹”, (出示豹子的照片) 见过豹子吗?

生:见过。

师:在哪儿见过?

生:在动物园里见过。

生:我在电视里见过。

师:豹子是一种凶猛的食肉动物, 古人就是根据豹子的样子造出了“豹”字。 (出示甲骨文) 哪里比较像?

生:豹子张着大嘴, 身体上有一圈一圈的纹, 还有爪子和尾巴。

师:对, 古人就是用这样一幅简单的图画来表示“豹”。后来, 简化为, 人们又在它的右边加上一个表声的部件, 使这个字变成了形声字, 现在楷书写成“豹”。记住这个字了吗?

生:记住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成语。

生:管中窥豹。

师:“窥”是“看”的意思, 请你根据字形猜一猜, “窥”是怎样看呢?

生:“窥”就是往小里看。

师:不是“往小里看”, 是看到的面比较小而已。“窥”字的部首是———

生:穴宝盖。

师:“穴”表示什么?

生:就是与“洞”有关系。

生:就是“孔隙”的意思。

师:对, “窥”就是从小孔中偷偷地看。那“管中窥豹”能看到什么呢?别急, 老师这里有一根管子 (师拿出一细管) , 哪个小朋友窥一窥, 看看能窥到什么。 (课件出示一张完整豹图, 指名学生管中窥豹。)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尾巴。

生:我看到了豹子身体的斑纹。

生:我看到了豹子的头。

师:你们看, 这些同学管中窥豹都只看到了豹子身体的一部分, 却看不到豹子的全部。管中窥豹就是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 看到的不全面。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成语吧!

生:管中窥豹。

师:再来读读这两个成语——— (出示:一叶障zhàng目不见泰tài山)

(生读)

师:“障”是“障碍”的“障”, “路障”的“障”, “屏障”的“障”。请猜猜看, “障”是什么意思呢?

生:“障”应该是“挡住”的意思。

师:是的。我们以前学过左耳旁, 还记得左耳旁表示什么吗?

生:左耳旁表示山。

师:像山一样隆起的地方能隔开、阻挡, 所以“障”有阻挡、遮蔽的意思。你们看, “一叶障目” (用一片叶子演示“一叶障目”) 会怎样?

生: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生:就连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泰山, 是我国的一座名山, 有谁去过吗?说说看。

生:泰山特别高, 我们下来的时候都看见云了。

师:泰山高耸入云, 气势壮美。但如果一叶障目, 就是高大的泰山———

生:也看不见了。

师:是的。那你又怎样记住“泰”字呢?

生:我们学校是“景泰小学”, 就有这个“泰”字。

师:你看, 原来同学们天天和“泰”字见面呢!

生:老师, 我把“春”字下面的“日”换成下面那部分 (指‘氺’) , 就是“泰”了。

师:“下面那部分”是什么字?

生:好像是“水”。

师:就是“水”。你们看, 古时候“水”字是这样写的 (板书:) , 共有几笔呀?

生:五笔。

师:是的, 后来单独成字, 我们把“水”字左边两笔写成横撇, 变成了一笔, 右边变成了撇、捺。有人把刚才这位同学记忆“泰”字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小儿歌, 我们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儿歌)

生:春日去, 雨水来。民安康, 国安泰。

师:这首儿歌不但帮我们记住“泰”的字形, 还告诉我们“泰”有安定、安稳的意思。“景泰小学”多么吉祥的名字呀!再来读一读这几个成语吧。

(生读)

师:去掉拼音还会读吗?

(生再读)

师:把这些生字放到句子中, 还认识吗?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 自由读, 指名读。)

从竹管中看豹子, 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斑纹;坐在井里只能看到一小块天空;一片小小的树叶障蔽眼睛, 就连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见了。

师:读得真好!你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句子就是那几个成语的意思。

师:是的。同学们, 成语是我国汉语宝库中的精华, 语言简洁, 但意义深刻。今天要学习的“识字4”就是由成语组成的。刚刚我们学习的几个成语, 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让我们借助拼音, 把课文读一读, 认识更多的成语吧。

三、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师:请大家借助拼音, 自己读一读课文, 遇到不好读的字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书)

师:能读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课文)

师:文中还有几个生字, 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成语, 读准字音。

(师课件出示下面的成语, 指名学生读, 其他学生跟读。)

师: (去掉拼音) 去掉拼音你还会读吗?

生:会读。

师: (把课件中的成语打乱排列顺序) 把这几个成语调换位置还会读吗?

生:会。

师:大家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这些成语读起来朗朗上口, 放在一起还很押韵, 像一首诗一样。让我们把这些成语放到全文中再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听你们朗读这些成语, 就像听你们读诗一样。

四、学习生字“寸、益、彰”

师:谁来读一读这四个成语? (课件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指名读。)

师:这位小朋友读得真好听!同学们, “尺”和“寸”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你们看, 这是一尺 (实物) , 这是一寸 (示意) 。古人是这样写“寸”字的 (板书甲骨文) , 这是一只手, 在医生诊脉的地方做个标记, 表示手腕到脉搏的距离就是一寸。快伸出你的小手看一看, 从腕线到诊脉的地方这么长的距离就是……

生: (边做边说) 一寸。

师:对, 你看古人多聪明啊, 用这样简单的图画就表示出了“寸”的意思。“尺”和“寸”虽然都是测量长度的单位, 但如果测量稍长一些的东西, 你觉得用哪一个更方便?

生:用尺。

师:测量长一些的东西, 尺子就有它的长处。但是测量短一些的东西, 比如这个铅笔盒 (不够一尺) , 尺子的长处还发挥得出来吗?那寸就显出自己的优势了。尺有长处, 也有短处;寸有短处, 也有长处。这就是———

生: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师:这里的“所短”就是“短处”的意思, “所长”就是“长处”的意思。 (课件出示选读课文《骆驼和羊》中的插图)

师:这两幅图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是选读课文里的。

师:真好!这个故事的题目是———

生:骆驼和羊。

师:对!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生:骆驼长得很高大, 能吃到树枝上的绿叶, 小羊却吃不到。但是小羊可以吃到穿过小门洞的园子里的嫩草, 骆驼却吃不到。

师:讲得真好!这说明, 高有———

生:高有高的好处, 矮有矮的好处。

师:这就是“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意思。那你们说, 有什么办法, 让骆驼和羊都能吃到树上的嫩叶和园子里的嫩草呢?

生:骆驼可以把羊托上去, 羊就可以吃到树上的绿叶了。

生:骆驼可以把树上的绿叶弄下来给羊吃。

生:羊也可以把园子里的嫩草弄一些给骆驼吃。

师:如果他们两个互相帮助, 不是像课文里讲的那样去吵架的话, 他们就可以既吃到树上的绿叶, 又吃到园子里的嫩草了。看来, 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就可以……

生:就可以使自己的短处变得不那么短了。

师:就可以使他们各自的长处发挥得更加明显了。请看 (指着“相得益彰”) , 这里的“益”就是“更加”, “彰”就是“彰显”“明显”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四个成语吧。

(生读)

师:快说说, 你们准备怎么记忆“益”和“彰”这两个生字呢?

生:我想记“彰”。“彰”是形声字, 左边是“章鱼”的“章”, 右边是三撇, 表形。

师:没错, 但你知道“彡”表示什么吗?

生:表示明显。

师:没错, 在这里它表示“光”, 光很明显, 容易被人看到, 所以“彰”有明显的意思。

生:我想记“益”。“益”的上面是“高兴”的“兴”去掉一个点, 下面是皿字底。

师:说得很清楚。但老师告诉你, 上面的字跟“高兴”的“兴”可没有关系。上面是什么呢?上面是, 不过, 是横过来的 (板书) , 你看古时候“益”就是这样写的 (板书) , 下面是一个装东西的器皿, 后来变成皿字底。你们看, 器皿里面装着什么东西?

生:水。

师:对, 水多得都溢了出来, 这就是“益”。现在“益”字没有这个意思了,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

生:是“更加”的意思。

师:对。我们就这样记住了这几个字。再来读一读吧。

(生再读)

五、学习生字“徒、功、渠”

师:学得不错, 奖励你们看一个动画片。 (课件播放动画片《拔苗助长》)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

生:拔苗助长。

师:“拔苗助长”也是一个成语。看了这个故事, 你想对拔禾苗的人说些什么?

生:你不要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不能帮它长。

师:是啊, 大自然自有它的规律。

生:禾苗慢慢地就能长大了, 不能太着急了。

生:不能急于求成。

师:急于求成, 只能是———

生:一事无成。

生:我想对他说, 做什么事都没有捷径。

师:对, 时机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

生:这个人想让禾苗快点成长, 但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 结果是白忙了一场。

……

师:是的。刚才你们对那个人说的这些话, 其实都可以用这几个成语来概括。 (课件出示“拔苗助长、徒劳无功、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徒”就是“白白地”的意思。“徒劳无功”就是白白地劳动而没有功劳的意思。那“瓜熟蒂落”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生:我知道, 就是瓜只要成熟了, 自己就会落下来。

师:连接瓜和藤蔓的那一部分叫瓜蒂 (课件演示) 。瓜熟了, 如果人们不去摘它, 它自己也会从瓜蒂上落下来 (课件演示) , 这就叫———

生:瓜熟蒂落。

师:对, 就像刚才那位小朋友说的, 事情都有它自然的规律, 条件成熟了, 自然就会成功。“水到渠成”的“渠”字是什么意思, 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老师给你们看一张照片, 这是“京密引水渠” (课件出示) , 我们北京人喝的水都是通过这条水渠从密云水库引到京城里来的。你说, “渠”跟什么有关系呀?

生:“渠”跟水有关系。

师:所以, “渠”字中哪一部分是表形的?

生:三点水。

师:对, 这个字念“q俨”, 也是形声字。你们用什么办法记住“徒、功、渠”这几个字呢?

生:“徒劳”是白白地劳动, 如果不动脚就不能劳动, 所以“徒”右边是个“走”。

师:这位小朋友说“徒”跟“走”有关系。吴老师告诉你, 这个字还真跟“走”有关系, 但跟“徒”右边的“走”没有关系。请看 (出示古文字 ) , 古人这样写“徒”字, 左上表示路, 左下是脚, 右边是“土”, 这个字是形声字, 表示不乘车不骑马, 徒步在路上行走。你说, 哪一部分表示读音呢?

生:“土”表示读音。

师:对, 后来这个字左上部分变成“彳”, 左下的“脚”跑到右边“土”的下面去了, 就写成现在“徒”这个样子。你再说说, 哪部分表示读音?

生:“土”表音。

师:对, 其他部分合起来表义, “徒”跟“走”有关系。“徒步行走”就是用脚走。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其他字吗?

生:我用“工”加“力”就记住了“功”。

师:“功”是生字, 还要书写, 看老师写一个。 (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边写边讲解书写要领。) 请大家写一个。

(生练写)

师:“寸”也是要书写的生字 (边范写边讲解) , 请大家也写一个。

(生练写)

师:另外两个要书写的生字是以前学过的熟字, 请同学们读一读。

(生读)

师: (边书写边讲要领) “取”字第一笔横写过竖中线, 两竖一短一长, 中间的两个小横靠左不靠右, 最后一笔是提。右边最后一笔是捺。“补”字起笔的“点”靠近竖中线, 特别要注意衣字旁的一撇一点是两笔, 右边的“竖”要写直。看清楚了吗?请大家写一写。写字时注意头正、背直、足安。

(生练写)

六、复习巩固, 积累背诵

师:字写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抢树叶”的游戏吧。 (游戏:看树叶上的字, 读出成语。)

师:九个生字都认识了, 让我们再一次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这一次, 请你们边读边想一想, 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读全文)

师:读得真好!有什么新发现吗?

生:我发现第一组成语, 后面的一个与前面一个的意思相近。

师:嗯, 她发现这一组成语意思相近。

生:这一课的成语都是4个字的。

师:对, 这一课的12个成语都是4个字的, 但成语可不光是4个字的, 还有……

生:5个字、6个字、8个字, 还有12个字的呢!

师:是的, 下节课我们可以交流交流。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第一组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师:是围绕哪个意思来写的呢?

生:取长补短。

师:很好的发现, 其实每一组都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

生:我发现每一组成语之间都空一行。

师:那课文中的成语一共有几组呢?

生:三组。

师:为什么要把这些成语分成三组呢?老师留这个作业,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好吗?

生:老师, 我还发现, 一些成语都有故事。

上一篇:开展探究性学习下一篇:教师信息技术的研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