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2023-03-14

第一篇:望庐山瀑布的教学设计

庐山云雾的教学设计

一、导入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

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二、初步感知美

1.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自由朗读课文

3.浅谈感受、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教师随机板书

4.读课题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教学第三自然段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

(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出示黑板,指名读

4.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刚刚……转眼间

①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指名读

6.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

2.生自由读

3.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

4.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1`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10`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2`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还不够美的。

3.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配乐读诗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

第二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授导型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情感目标:读中喜爱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 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庐山的资料。 【教学重点】:品读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教学难点】:理解“白色绒帽”、“缠绕”、“弥漫”、“遮挡”、“瞬息万变”、“天幕”、“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等重点词语。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录象、幻灯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展示,激发兴趣

1、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课外书或上网查找有关庐山的资料,请大家进行交流。(多媒体展示庐山的风景图片)

2、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想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色彩吗?今天,我们一起去庐山,欣赏那神奇美丽的云雾。

二:明确目标,自读课文

1、在网上查找有关庐山云雾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

2、边读课文边看图片,想想庐山云雾神奇在什么地方? 三:小组合作,学习研讨

1、刚才,大家上网尽情欣赏了庐山的云雾,那么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印象最深的是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通过朗读,在小组 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读后交流,相机教学第

2、3节。

(一):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图文欣赏) (1)、学生谈谈欣赏后的感受。

(2)、多媒体展示庐山千姿百态的云雾和文字资料,体会文章优美的词句。

(学生通过看图读文,再联系语境形象地理解“笼罩”、“白色绒帽”、“缠绕”、“弥漫”、“遮挡”、“天幕”。)

(3)、借助多媒体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并引背。

(二):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点播视频)

(1)、播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录象。学生边看边在头脑中出现云雾变化图。

(2)、借助录象,理解“瞬息万变”、“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

(3)、本节最后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想想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4)、借助多媒体,指导朗读背诵。 三:创设情境,完成作业

1、刚才我们学了课文,体会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你们觉得庐山云雾神奇吗?想离开庐山吗?老师也觉得庐山云雾美得神奇。怪不得大家舍不得离开了。请带着这种感受读第4节。如果我们把着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制作一部音乐风光解说片,就随时可以欣赏了。

2、讨论关于“音乐风光解说片“制作的有关知识。

3、为学生提供多媒体课件。

(课件内容包括:(1)背景音乐4段;(2)图片资料20幅;(3)制作合成:学生可以在此窗口选定合适的音乐和图片资料;(4)、(5)解说放映:学生可在此进行现场解说的练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八(多媒体)(2)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成研究、制作小组,共同商定音乐风光解说片的制作步骤和计划。

5、学生根据计划,分工合作,制作片子。

6、成果汇报交流:现场展示片子,并进行现场解说;全班同学参与评价。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语句优美,诵读积累是重点。在语言情境中诵读积累是有效的、高效的。学生从字面上很难理解“笼罩”、“绒帽”、“缠绕”、“弥漫”、“天幕”、“瞬息万变”、“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等词句。在教学中,让学生从网上收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象,展开丰富的联想,产生生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器官,又提高了理解词句的深刻性。此外,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进入了语言情境中,通过品读,体会到了词句的优美,激发了朗读的兴趣,诵读积累也就水到渠成了。

2、新课程理念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课文学完后,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为庐山云雾制作一部音乐风光片,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背景音乐的选择、图片的编排、解说的训练”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达成了“语言文字的感悟、内化、积累和运用。”同时,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

3、利用网络环境使学生的学习超越文本,走进更宽的学习领域,获得更多的知识,获得多元的发展。学生上网,根据学习的需求收集、选择、整理运用网络信息资料。这样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过程,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使学生更具有个性风格。

第三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语S版三年级上册《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庐山的云雾》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从内容上来看,课文都是写景物的。作者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描绘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庐山的云雾》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景色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抓住重点词句读懂段的意思。

3、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和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练习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内容;

1、 品析课文二三自然段,理解文章内容。

2、 学习作者总分的写法,练习写一短话。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师引: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知道了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么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庐山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学生边说,老师边用简笔画勾勒庐山大概轮廓。

师:作者最喜欢什么景色?你从课文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生:(尤其)——通过重点词知道的。从课题入手(神秘美)

2、引入过渡:是的,庐山景色很美,但庐山的云雾更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师:板书课题《庐山的云雾》 学生书空。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通过提问的形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并通过教师简短的过渡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品析课文二三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的美。

(一)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师:看课文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是围绕哪句话讲的?

2、学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师:是的,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整个这段就是围绕这句话写的。下面就请同学们再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描写云雾“千姿百态”的 ,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你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3、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思考题。

4、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1)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师: 想不想看看这美丽的景色,课件出示图片。 欣赏了这么美的云雾,那么谁能把你看到的感受读出来呢?

(学生看图片后读课文、先指名读,再齐读)

(2)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师:说说你喜欢这句话的原因?谁能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给大家表现一下“缠绕”。

(学生先说喜欢的原因,再用简笔画表现“缠绕”)

(3)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山谷比作“茫茫的大海”?

生:谈自己的看法。

(4)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你是如何理解“ 天幕”的?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4、课件出示四幅图及文字:

师: 大家看这段的最后,作者运用了什么标点符号,谁来说说作者为什么运用省略号?

生:谈自己对省略号的看法。

师:那么大家展开想象,说说看,云雾还像什么?

学生发挥想象,说自己的看法。老师评价:(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

5、师:请大家看图片,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

(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老师读课文)

师:谁还想读?学生齐读课文。

6、小结: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中心句“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运用总分的写法,分四个方面,自上而下,从局部到全局,把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表现了出来,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其实,庐山的云雾在有风时的动态,更美,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根据本段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以读促学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通过阅读来感受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在阅读中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同时,通过课件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章内容。)

(二)自学第三自然段

师引:学习之前老师提了几个要求请大家认真完成。

1、大屏幕出示自学要求,请同学读。

一读:认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

二划:用“——”划出中心句,用“~~”划出描写云雾变化的句子。

三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描写的。

2、学生自学。

3、老师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句子后评价(你划的真准确,谁来把句子再读一读。)

(2)你还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云雾“瞬息万变”呢?

学生抓住:“刚刚、转眼间、明明、又变成”等词语,师评价: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

4、师过渡: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想不想亲眼看看呢? 在看之前老师有个要求:请大家边看,边回顾刚才的重点词句。(课件展示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学生看图片,回忆文章重点词句。)

5、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二三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主要采用“放”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通过自学的形式来学习这一段。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第四自然节

1、引入过渡:同学们,学到这儿,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庐山说,谁给大家开个头。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老师评价:(同学们说的真好,下去我们继续交流)

2、师:文中作者也发出了感叹,看第四自然段,我们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老师读,学生听,再齐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品读课文二三自然段,我主要采用: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三、大胆实践、展示自我。

师过渡:课文的第

二、三自然段运用了总分的写法.运用中心句先总的概括景物特点,然后通过分述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这就是写作的一种常用方法。今天我们就采用这种方法选择一处你喜欢的景物来练着写一写,看谁写的好。

1、大屏幕出示:

(1)、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2)、风筝的样子可真奇怪。

(3)、动物园的动物真多。

2、学生练习写,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汇报自己的习作.

师小结:听了同学们的汇报,老师真高兴,因为同学们又进步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认真落实有读到写的重要环节,更是把读和写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学生在学习了课文,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之后,就会产生写的欲望,本环节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尝试写,自己实践,从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的信心。)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师: 同学们,《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抓住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采用总分的写法展现了出来。在写景的文章中,我们经常运用“总分‘‘这种方法,请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试着去运用,你会发现你的作文会越写越好。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总结,使学生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实践创新,完善自我。

1、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3、将你练写的片断读给爸爸妈妈或者同伴听。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三道实践题,一方面让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为以后的创新写作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写的基础上,通过读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创作的灵感。)

六、板书设计

14庐山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静态美 动态美 流连忘返

第四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3.庐山的云雾

备课思路:

本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学习时,重点要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情庐山的美,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

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生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3课,板书:庐山的云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 (看插图)你们看,这就是庐山!

(播放课文录音)边看插图边听,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1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教学生字词

1.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幻、瀑、罩 2.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

2 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

(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

(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导用“流连忘返”造句。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八、作业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biàn huàn wú chánɡ ( ) (

) (

)

lǒnɡ zhào sì hū

qiān zī bǎi tài (

) (

) (

)

2.多音字组词。

sì (

)

xì(

)

shì(

)

jì(

) 3.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3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1)“千姿百态”的意思是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

。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

、和

教学反思与感悟:

4

第五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陕西省略阳县高台小学 侯敏

教学目标:

1、 加强中心句的训练,初步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重点学习第

2、3自然段的写法。

2、 通过朗读、观察体会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和人文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奇特的环境美,了解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 一:揭题、析题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去哪里旅游了? 生:庐山。

师:跟老师一起把这个美丽的名字写出来,牢牢地记住它。(师板书:庐山,生书空)谁还能记得关于庐山这篇课文的题目? 生:庐山的云雾。

师:看老师把课文题目补充完整。(板书:的云雾)。注意这里的“的”是白字旁的“的”。好,自由读读课题,想一想,文章重点会写什么呢?那我们该怎样来读课题呢?

2、师:看来,咱们班的孩子真会读书,下面老师要继续考考你们,看看你们平时的积累,昨天的学习收获怎样?看,老师在课题后补上一条线,你们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不过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只能填词语。清楚了吗? 庐山(的云雾) 。

3、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昨天同学说要回家收集有关庐山的资料,谁来展示一下?(的景点或者景致)

4、这节课老师就再次带领大家走进庐山去领略它的秀美风光 过渡:老师可得先考考你们,过了关才能去和我一起游览庐山 !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 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中领悟到的?(尤其)你能帮它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吗?

3、 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觉得自己就像————。 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闭眼想象:在山上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入云端,腾着云雾在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4、 谁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小节?

5、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但是尤为神秘的是那的云雾,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 过渡: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

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习)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

(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让我们再来读读走进庐山的感觉:(齐:在山上„„;漫步山道„„)

此时你的感受或想法呢?(交流)

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请看:(出示第四自然段)走到这,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的(读好这句话)

四、总结全文

1、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我们一起来用动听的声音向大家介绍神秘的云雾吧!

五、拓展延伸

1、古往进来,许许多多的诗人也像我们一样陶醉在庐山的云雾中,留下了许多的诗篇,你能给大家说说吗?

2、老师真高兴你能记得前人所描绘的庐山,那么此时此刻,面对庐山云雾的美丽,你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吗? 生:庐山云雾,天下无双。

生:庐山云雾,真是令人流连忘返啊。 生:今年旅游去哪里?要去就去庐山看云雾。 生: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庐山最美。

六、作业布置

课文的第

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是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写一写。(树林,天空,小河,田野)

上一篇:物流综合实训设计方案下一篇: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