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标准化期刊

2024-05-11

质量与标准化期刊(共7篇)

篇1:质量与标准化期刊

《×××学报》 稿酬及相关费用支付标准

为扩大《×××学报》的影响力、提高《×××学报》所刊文稿的质量,鼓励更多的作者积极向学报投稿,特制定本稿酬支付标准。

一、稿酬基本标准

我校学报坚持“文以质取”的原则,拟将学报稿件分为二类,即特稿和一般稿件;稿酬据此分为二个等级。具体如下:

(1)特稿是指省内外各学科的院士、知名专家、各学会会长、各大专院校的校长或在某专业、学科方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一般为特约稿,经审核达到特稿质量标准的即可在最近一期学报上优先发表。按重要程度和稿件学术水平给予每篇100元至5000元稿酬。

(2)一般稿件是指除特稿以外、具有一定学术价值,且审稿通过的学术论文,按80元/千字发放稿酬。厅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作者为正高职称的以及学报重点建设栏目的文章稿酬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其中,对于《×××学报》一般稿件中,作者为中级以下职称或博士以下学历的文章不付稿酬。

学报每期所刊登稿件总数原则上不超过25篇。一般稿件的字数每篇应控制在5000~7000字之间;特稿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特殊情况应由常务副主编报主编审批。每篇稿件的字数由编辑部核定,按正文字数计算。学报应对来稿严格审核,宁缺勿滥,坚决杜绝“人情稿”。

二、编辑加工费、编审费标准

1.审稿费。学报编辑部聘请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报特约审稿人,建立并不断完善审稿专家库。校外专家按每篇100元标准支付稿酬,校内专家按每篇80元标准支付稿酬。

2.栏目主持人费。本刊重点建设的栏目,有时会外聘知名专家、教授作栏目主持人,按每期500~1000元支付栏目主持人费。

4.英文编辑费。如英文翻译为编辑部内部人员,不支付英文翻译费; 外聘人员英文摘要翻译费,按每篇摘要30元标准支付。

三、文章转载及获得重要奖项奖励

学报上发表的文章,如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国高校学术文摘》全文转载,一次性奖励约(组)稿人300元,奖励当期责任编辑1000元;被以上文摘资料摘要,一次性奖励约(组)稿人200元,奖励当期责任编辑500元;被以上文摘资料摘目,一次性奖励约(组)稿人100元,奖励当期责任编辑300元。

学报获得国家级优秀期刊奖,一次性奖励编辑部5000元;学报获得省级优秀期刊奖,一次性奖励编辑部3000元。学报编辑获得国家级优秀期刊编辑奖,一次性奖励3000元;学报编辑获得省级优秀期刊编辑奖,一次性奖励1000元。

四、稿酬及相关费用核算与发放

每期学报出版后,由学报编辑部根据支付标准核算好相关费用,按学报专项经费使用程序进行报账。校内人员费用按学校规定进台账发放,校外人员费用由学报编辑部电话通知其提供身份证号,按程序报账后通过邮寄发放或通知本人到学报编辑部领取。

篇2:科技期刊与科技论文的质量评价

科技论文是医学研究最直接的产出形式之一, 是记录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 是反映科研机构的影响力、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经常被列为评价单位或个人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的指标之一, 被作为课题申报、成果鉴定及职称评定等量化指标, 而论文质量常以其发表的期刊的级别作为评价依据[1], 比如, 一、二、三级期刊;国家级、省、市级期刊等等。

1991年, 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期刊管理处和新闻出版署联合颁发的《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第六条规定明确规定:国家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至今尚未从学术期刊的学术水平这一角度制定过标准;也没有任何相关文件规定对学术期刊级别进行评定。现在流传的把科技期刊分一级、二级、三级或国家级、地方级的说法是缺乏依据的, 以此级别用做职称评定、学术技术水平的评估是不科学、不合理的[2]。因此, 依据期刊级别来评价论文水平的方法被否定, "以刊论文"被否定后, 利用影响因子、核心期刊、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新的评价指标来评价论文质量的方法应运而生, 这些评价指标固然有其科学性的一面, 但是过于依靠他们来评价论文的学术质量又成为学术界新的问题。目前又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 如h指数、F1000因子等。总之, 期刊等级的划分和论文质量评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 任何单一的评价指标是难以达到全面、客观、公证、科学的评价目的的, 任何过分夸大, 过度使某一评价指标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应该正确认识期刊质量和论文质量的相互关系, 客观的、科学的、综合的评价科技论文质量。

2 科技期刊质量相关评价指标与论文质量

2.1 期刊的影响因子与论文质量

影响因子最初由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E.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 现已是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 指的是期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以2007年为例说明:某期刊影响因子 (2007) =2007年引用该刊2005-2006年发表文章的引文数/该刊2005年至2006年发表文章的总数。由此可见, 影响因子是一定年度 (一般是2年) 期刊论文被引量与可被引量之比。它由期刊刊载的论文量, 刊载论文的被引量 (被引频次) 及时间跨度三个指标决定。由于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 所以可用来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情况下, 期刊影响因子越大, 其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但是, 影响因子做为评价期刊学术质量的尺度是有限度的, 更不能评价具体论文的学术质量。据有学者提到SEGIEN的分析中说, 有些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中论文的影响力要比影响因子低的期刊论文的影响力小的多。而且影响因子还有滞后性的特点, 即期刊的影响因子是在期刊出版后的1年或若干年后计算出来的, 而不是期刊出版当年。因此, 影响因子只是一个评价期刊水平的相对标准。我们不能仅仅依靠某一期刊影响因子的高低来评价一篇具体论文的学术水平。为此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03年初联合发文, 以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科学技术评价工作。文件明确指出:"科学论文是科学技术产出的一种忠实记录, 刊物的影响因子, 在用于宏观上判断科学技术产出的总体情况是有意义的, 但不宜作为具体论文内在价值的判断标准……"[3]。

2.2 核心期刊与论文质量

核心期刊本来是为图书馆情报部门订购期刊提供参考依据的文献计量学概念, 现在却成了衡量期刊和论文水平的评价标准。什么叫核心期刊呢?就是在某一学科中, 该学科的大部分文献都集中少数期刊中, 而少量文献却分布在该学科的多数期刊中的。这少量期刊就属于该学科的核心期刊。多数情况下, 高质量论文较多的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根据布拉德福定律, 核心期刊的确定方法主要有载文率法、文摘法、引文法、综合评价法和专家推荐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引文法和综合评价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第?版) 上的核心期刊, 就是利用上述集中方法结合期刊影响因子综合筛选得出的。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只是核心期刊对期刊总体评价的量化指标, 未涉及期刊的内在质量。核心期刊正如影响因子一样, 是总体上评价期刊重要的指标之一, 但不宜作为具体论文内在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 更不应作为科研人员奖励的惟一标准。核心期刊和非核心期刊的区别在于:二者刊载高质量论文的比例不同而已。核心期刊与高质量论文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对于衡量某篇具体论文的学术水平, 是否发表在核心期刊上只能说有一定的相关性, 并没有绝对性。

3.3 期刊总被引频次与论文质量

总被引频次是指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 是从信息反馈的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它是一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 可用来衡量期刊自创刊以来的学术影响力, 也可以在总体上直接反映期刊被科研工作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 以及其在科技发展和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

总被引频次主要反映的是科技期刊包括近期状况在内的历史发展轨迹, 它弥补了因期刊载文量过多而导致的影响因子过低的问题。期刊被引用的频次高, 说明该刊的利用价值高, 同时也体现出学术水平高。

但是, 总被引频次也同样有它的缺点, 第一, 由于它的数值大小与期刊的创刊年限有直接的关系, 创刊早的期刊, 其总被引频次一定比创刊晚的要高, 因此在用总被引频次评价期刊时, 不能一概用它的大小来评价期刊的学术水平;第二, 我们还应该看到目前不少期刊的非正常自引倾向[4]。同样的, 学术论文中也存在着正引与反引的区别, 自引, 他引及互引的区别等, 因此, 在评价期刊和论文的学术水平时, 不能单一的只考虑它的总被引频次值的大小, 他引率与总被引频次相比可能是更加客观和有说服力的指标。

3.4 期刊基金论文比及论文质量

基金论文比是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 属于稿源特征参数, 能在总体上衡量期刊稿件的质量, 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科学基金是世界各国采用的一种资助和扶持重点领域或研究项目的方式。科学基金项目的认可须经过专家严格评审并由管理机构审批, 它在各个学科领域里具有技术先进、研究深入等特点, 论文的学术水平大都相对较高, 能吸引大批从事此类研究课题的相关人员的注意。因此基金资助论文的被引率相对较高, 其所在期刊的被引率也相应提高, 进而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5]。

5 国际期刊与论文质量

主要是指被目前国际上广泛承认的一种科研成果评价体系SCI所收录的期刊。SCI是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作为评价科研成果的重要工具。国内很多学者认为, 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由于通过了国际资深专家的评审, 其学术水平从总体上来看要比国内杂志上发表的论文高一些。但是我国论文的学术水平, 金碧辉等的文章中提到英国学者M.M.Robert在1997年SCIENCE上发表的文章中所作的统计表明, 我国论文的学术水平于世界水平相比, 还有很大的差距。

虽然SCI作为一种比较权威, 相对客观的评价体系已经被科技界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 但同时, 他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它本身的一些痼疾, 使它不能够及时吐故纳新, 致使许多期刊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期刊不被收录, 我国的期刊收录也受到严重影响。因此, 势必会导致一些高质量论文流失[6]。

另外, SCI作为一种统计分析产物, 其条目都不直接涉及论文内容, 对于发表在不同期刊上的不同学科的论文, 如何应用SCI来评价, 还应该好好研究。

综上所述, 虽然论文评价和期刊评价有很大的相应关系, 但是也不能把二者的关系绝对化, 不能用对期刊的评价标准来完全等同于其所发表论文的评价, 不能认为所有影响因子高的期刊或核心期刊或总被引频次高的期刊还有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是好论文。期刊的容量毕竟是有限, 那些评价很高的期刊不可能囊括所有的高质量论文, 由于多种原因, 一般期刊也会刊载一些高质量论文。况且, 由于一些新型学科, 交叉学科, 边缘学科的特点, 一些好的论文也常常发表在非高评价期刊上[7]。

总之, 期刊的质量只能作为评价其所刊载论文质量的参考, 不能简单化地将二者等同起来, 不应只认可评价高的期刊而排斥低评价期刊;在论文质量与期刊质量不一致时, 应最先注重论文的质量, 而不是期刊的质量, 二者不能并列, 更不能颠倒[8]。

摘要:分析了我国"以刊论文"的现象, 阐明科技论文的质量评价不能过度依赖论文发表的期刊级别, 应该从发表论文期刊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国际期刊等多项指标, 客观的、科学的、综合的评价科技论文质量;论述了科技期刊质量和科技论文质量的关系。

关键词:科技期刊,级别,科技论文,质量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树坤.中文期刊的分级势在必行[J].情报杂志, 1998, 17 (3) :50-51.

[2]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期刊管理处.重申期刊等级问题[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2, 3 (12) :908.

[3]罗杰.影响因子核心期刊与论文学术质量[J].徐州医学院学报, 2003, 23 (6) :603-605.

[4]李晓萍, 姜瑾秋, 邢宝山, 王丽.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在期刊评价中的作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 16 (4) :270-272.

[5]姜瑾秋, 李欣欣, 姜官凤等.2000~2003年《吉林大学学报 (医学版) 》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及基金论文比分析[J].现代情报, 2006, (1) :22-23.

[6]金碧辉, 汪寿阳, 汪冰等.国际论文与国内论文合一统计方法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1999, 2 (3) :59-64.

[7]古丽娜.安, 王世亨, 孙素荣.重视影响因子作用, 提高科技论文质量[J].新疆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1, 18 (3) :379-384.

篇3:学术期刊的创新与质量提升

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数字化建设,提高网络化水平

几年来,编辑部更新办刊理念,数字化建设不断完善。2006年《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率先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同时引进“期刊编辑管理系统”,实现网上“投稿—审稿—定稿—退修—查稿—修稿”等稿件的网络化管理,避免了门户网站和审稿平台不属于一个系统的弊端,同时审稿专家信息数据得到及时更新和补充。2008年进一步全面更新网站,并实现了与纸质杂志同步,可以在网站上全文PDF下载。2009年再次升级网站,实现了操作系统全程网上“漫游”。2012年《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引进国际通用排版软件Adobe InDesign进行排版,并对网站进行了搜索引擎优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简称SEO),使搜索引擎能更好地收录杂志网站内容。

从2009年3月起,杂志实现与PubMed的全文链接,构建了《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全球性的生物医学快速完整的网络传播平台,实现了与纸质版同步的PubMed全文在线。通过PubMed的年下载量逐年增加,上线当年全文下载量为30144次,最高年访问量达到65183次。

开辟学术专栏,做出学报亮点

学报虽被称为学校的学术窗口,但长期以来大量优质稿源流失,鲜有学校一流优质稿件投向学报。中南大学生物医学方向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及重点学科,每年要开展数百项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合作交流广泛。因此,编辑部多次与各学科学术带头人联系,以重点、强势学科为基础和依托,聘请境内外有影响力的专家担任专栏的栏目主持人,进行专题策划,集中报道。几年来开辟了《湘雅百年学术专栏》《神经退行性疾病与遗传病专栏》《恶性肿瘤的癌变原理》《糖尿病基础与临床研究》《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专栏》《精神疾病生物学研究聚焦》《药理学专栏》《儿童肾病综合征专栏》《移植研究新进展》等多个学术专栏;刊发了包括诺贝尔医学奖评审委员会成员、前世界移植协会主席、移植专家Carl G. Groth博士在内的多篇国内外知名专家撰写的文章。专栏研究内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攻关“863计划”项目、“973”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发展研究基础项目、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卫生部临床重点项目、美国国立卫生署研究项目、澳大利亚卫生与医学研究会项目、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专栏论文大多在各自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被国内外读者广泛下载阅读,大大提升了学报的权威性和学术水平,并使优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时为作者和读者进一步国际交流合作提供了信息和沟通渠道,使杂志在国内外的影响愈加扩大。2008年,《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学术专栏”获省新闻出版局、省期刊协会“优秀栏目”奖(见表)。

表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部分专栏文献网络传播情况

(单位:次)

严把稿件质量,积极建设审稿专家队伍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从2003年开始一直坚持实行“双盲双审”和“主编定稿”制度。来稿通过编辑部主任初审,学科专家双盲双审,主编终审定稿后,退稿率约达65%。

专家审稿是三审制中的重要环节,科技期刊要保证和提高质量、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同行评审。编辑部通过网上查阅,参加学术会议,同行推荐等多种途径收集各个医学相关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的信息;通过与专家当面交流或者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告知本刊的基本情况和审稿的要求,并邀请其成为本刊的审稿专家。除积极扩大专家数量外,编辑部同样重视专家信息库的建设。《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信息库包括:一是专家的一般资料、研究方向、专业范围和已发表论文情况等信息,这样一些具体的信息为送审的针对性和专业性提供了保障;二是专家的审稿历史记录和评价、审稿周期、审稿量和缺审量等动态信息,使送审更加便捷和有效,同时也为我们不断更新审稿专家数据库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不断提高编校质量

学术质量是学术期刊的立刊之本,编校质量是提高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编校质量首先是注重“人”的培养,提高编辑的整体素质。目前编辑部在编6名编辑均有一定的医学专业背景,为医学相关学科硕士或博士;均通过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并定期参加编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编辑业务能力。编辑部聘请医学专业英语教授担任期刊的英文编辑,对所有英文摘要进行审读;医学统计学方面亦安排有医学统计学博士对相关内容把关。其次是对制度的完善和改革。编辑部实行编校合一、校后互查和责任编辑负责制度。编校合一使文稿责任明确,增强了文稿编辑的责任感;校后互查可以弥补编辑个人知识的不足和工作中的疏漏;出片前由责任编辑把好最后一道关,对期刊的体例统一、重要信息、细节问题等做一次整体和全面的规范或查漏。

回顾往昔,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获得了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第二届和第三届“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奖”和“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等荣誉;但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展望未来,如何在高校学报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自我变革和创新,谋求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任重而道远。

篇4:质量与标准化期刊

《广西蚕业》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和广西蚕学会联合出版在国内公开发行的综合性蚕业技术刊物, 创刊于1964年, 至今出版发行已有50年, 旨在为广西乃至全国蚕业振兴和发展服务, 现在主要定位在宣传亚热带蚕桑新技术的应用研究和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等方面内容。在上世纪60~80年代广西木薯 (蓖麻) 蚕生产鼎盛时期, 主要报道各地县的蓖麻蚕和柞蚕生产情况, 传播蓖麻蚕和柞蚕的饲养技术及最新研究成果, 交流经验。上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宣传种桑养蚕技术、传播本行业最新研究的科研成果、新技术, 宣传行业法规和新政策、交流经验和信息等。

50年办刊的起起落落见证了广西蚕业兴与衰的发展, 记载着广西蚕业发展的历史与辉煌, 为广西蚕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为科研成果的传播和转化为生产力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如今广西桑蚕业欣欣向荣, 从2005年开始至今广西已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第一大蚕茧生产基地, 蚕茧产量排名全国第一, 本刊也成为全国各省市乃至全世界了解广西蚕业发展形势和学习新技术的窗口。

《广西蚕业》开辟的栏目主要有:科学试验、桑蚕病虫害防治、生产技术、综述、经验交流、经营与管理、发展论坛、综合利用等。

多年来, 我们一直坚持走特色和树立品牌的道路, 坚持提高与普及相结合, 在实现办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注意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提高服务水平, 不断地扩大发行量;同时积极开展广告业务, 使期刊收入不断增加, 但在期刊发行规模小, 生产成本高的情况下, 只能逐渐从过去亏本经营步入微利经营。在努力提高期刊影响力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 现总结如下:

2 采取综合措施提升期刊的影响力

为了提高《广西蚕业》杂志的影响因子, 扩大杂志的发行量, 争创品牌, 我们在长期的办刊中,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1 注重栏目策划和文章的质量

2.1.1 根据生产需要, 设立专题, 打造“精品栏目”

编辑人员通过蚕业信息网、蚕业界学术和生产交流会、蚕业QQ群和向读者发问卷调查表, 随时了解蚕桑界的学术动态、研究前沿和生产技术难题, 以便从众多的稿子中挖掘和发现对科研和生产最有针对性或最实用的优质稿件, 根据生产需要和组稿情况, 不定期地开设专题栏目, 集中报道某一项新技术, 促进新技术在生产上快速推广和应用。比如发现广西蚕区农村普遍存在蚕沙在蚕室附近乱堆乱放, 污染养蚕环境的严重问题, 及时连续刊登科研人员通过试验得出蚕沙最佳处置方法的系列文章, 收到很好的效果, 订阅量明显增加;为了蚕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近几年也在重点打造蚕业综合利用栏目, 积极组织这方面的文章刊登, 帮助生产者提高种桑养蚕的综合效益。可见读者的需求和兴趣很重要, 只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对科研和生产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文章刊登, 满足读者的需求和生产需要, 才能吸引读者继续订阅或引用《广西蚕业》的文献。《广西蚕业》文献被引用率越高, 影响因子也越高。

2.1.2 找准期刊的定位, 使期刊办出特色

由于广西处于亚热带地区, 种桑养蚕技术及品种必须适应亚热带气候, 还有本刊主办单位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是以指导全区蚕业生产为目的的单位, 主要是开展技术应用研究, 针对这些特点, 本刊主要定位为以刊登亚热带种桑养蚕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章为主, 其它文章兼顾, 以便丰富本刊的内容, 并且注重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还注重刊登蓖麻及蓖麻蚕种养新技术, 进一步增强我刊的特色, 使读者面进一步扩大。因此, 《广西蚕业》杂志也越办越有起色, 2006年《广西蚕业》还荣获第五届全国农业科技期刊金犁奖。由于注重突出种桑养蚕亚热带技术的宣传, 杂志吸引了亚热带地区的不少读者订阅和引用。

2.1.3 优先刊登与科研项目挂钩的论文

凡是标注有基金项目的论文一般都是与科研项目挂钩的论文, 而科研项目都是通过专家审核论证的, 一般对生产实际有指导意义。因此, 对于那些以解决生产技术难题为主的科研论文我们都优先刊登, 以便提高《广西蚕业》论文的科学性。

2.2 坚持严格的审校制度, 确保发表文章的权威性

《广西蚕业》为了不断地提高刊物的质量和水平, 严把每篇稿子的质量关, 每篇稿子经过初选后, 还要经过相关的专家进行严格的审稿和同行的评议, 对每篇稿子提出修改意见和签署发表意见, 杜绝低水平、学术不端和无实际意义的稿件出版, 专家审稿后还经过专业编辑编校、多名相关专业人员认真校对、作者最后校对签字及正副主编审核签字才能正式出版, 有了这一严格的审稿制度, 增强了期刊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使《广西蚕业》杂志的办刊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每年都能顺利通过新闻出版管理局的质量年审, 并且校对差错率检查在广西期刊中属于较低的。

2.3 多渠道发行, 扩大期刊影响力

2.3.1 开拓发行渠道

通过行业大型生产会议, 上门征订, 提供方便服务;委托邮局全国联网征订和采取措施调动各地蚕业系统干部帮助《广西蚕业》征订等多种途径, 不断提高期刊的发行量。

2.3.2 积极与期刊网合作, 开展数字出版

由于纸媒出版的局限性, 为了扩大期刊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方便读者查阅, 积极跟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期刊网合作, 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将《广西蚕业》从创刊到2014年的杂志都录入了期刊网数据库, 更加方便全世界读者在网上搜索和阅读历史的和近年的《广西蚕业》科技资料和数据。不容置疑, 期刊网的建立, 使《广西蚕业》的读者面和传播范围迅速扩大, 据中国期刊网的统计报告, 《广西蚕业》的读者不仅遍布全国各省市, 还遍布到日本、巴西、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家。期刊影响因子也显著提高, 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3年 (第11卷) 数据显示, 《广西蚕业》复合影响因子为0.321, 综合影响因子为0.285, 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为0.277, 经过对比技术研究类影响因子在全国10种蚕业杂志中排名第一, 复合影响因子和综合影响因子排名第三。

2.4 重视期刊的经营与合作

在办好期刊的同时, 我们还积极开展广告业务, 最好的年份一期刊物的广告量达10多张广告页, 年收益达十多万元。近年来, 为了争取更多的广告, 我们积极与北京睿拓思远广告有限公司合作, 由其代理本刊进行全国广告招商工作, 利用他们的地域优势和专业优势, 广泛招揽广告客源, 大大增加了《广西蚕业》的广告发布量, 从而为我们的蚕业生产提供更多的新产品信息, 方便生产者与厂家联系, 购买生产资料, 起到了为生产部门服务的作用。

2.5 善于利用期刊封面, 宣传新产品新技术

期刊的封面是期刊的窗口, 巧妙地利用封面做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图片宣传, 可以吸引读者的眼光, 引起有需要的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对于期刊的发行非常有利, 也有助于我们借助期刊宣传和推广蚕业新技术和新产品, 扩大期刊的影响力。

3《广西蚕业》存在的问题

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实践提高《广西蚕业》杂志的影响力和创出品牌, 但期刊的发行量仍不大, 收入也不令人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 传统媒体的发行量明显受到冲击

不可否认, 新 (数字) 媒体以其海量的阅读内容、高效便捷的获取方式、及时准确的个性服务, 空前地影响着广大读者的阅读生活, 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 极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其效能甚至是无法想象。

传统媒体经营与盈利模式已受到新兴媒体的削弱。国内大多数科技期刊由于中国科技期刊网的建立, 发行量逐年下降, 本刊也不例外。

3.2 发行量下降广告难接, 营利能力下降

由于杂志发行数量有限, 覆盖面不广, 现在广告在价格上和数量上都明显比过去降低和减少, 导致纸媒的营利能力削弱。

3.3 发行量不大, 生产成本升高

由于发行量下降, 杂志出版不成规模, 成本升高, 只能通过其它途径弥补,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好稿件难求, 杂志质量受到影响。

4 对传统媒体杂志运作模式改革的思考

假如传统出版业仍旧固守原来的运作模式, 发行量会越来越少, 发行量少, 导致广告更少, 盈利能力更差。那么, 在新一轮的出版竞争中将面临极大的风险。

4.1 借助新媒体App技术, 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道路

App是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 现在的App多指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由于目前用户使用手持终端访问传统网站, 相当大一部分移动友好性不强, 不能满足移动阅读的要求。这将极大地影响手持终端用户的上网体验。而网站经过App化, 把网站服务发布为移动App或Web App, 并接入到手机用户桌面端或移动端的平台, 用手机打开App网站就比直接打开一个传统互联网网站的界面友好度高, 比如我们在手机上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或百姓网客户端。

近年来, 信息传播方式正从互联网时代转向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 发展速度之快, 足以用“来势凶猛”形容。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 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出版可以瞬间把视频、音频、图片以及文字信息向上亿万人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是传统的报纸、杂志、图书无可比拟的。传统媒体应该借助新媒体App, 创造期刊App手机客户端, 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在线或离线查阅, 扩大用户群体, 加强期刊的影响和渗透, 延伸期刊的地域和时空, 积极争取读者的信赖和认同, 并因此产生更多的点击、被引、下载和评论, 这不能不说是提高期刊影响力和关注度的好办法和途径, 影响力的提高反过来会带来更多的投稿, 因而带来期刊质量的提升。

4.2 新媒体App应用可成为传统媒体开放式的宣传平台

科技期刊对本刊内容进行二次编辑, 将其最新、最重要、最核心、最实用的科技信息以简短、通俗易懂或图文并茂的形式即时在App网站上发布, 方便手机用户随时随地查阅, 可以使科技期刊更加走近用户、贴近社会, 对于弘扬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和实现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大有裨益。读者在浏览或搜索的过程中看到特定期刊的App网站, 就是该期刊的一次宣传和推广, 能够给用户留下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重视读者需求的良好印象, 进而起到提升期刊品牌形象的正面作用。

4.3 新媒体App应用给传统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国民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倾向浅阅读和手机屏上阅读的大环境下, 科技期刊有必要顺应大众读者的阅读习惯改变, 在办好传统科技期刊的同时, 充分发挥手机App客户端方便、易传播与互动性强等优势来提高服务质量, 采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把每期重要的有实用价值的内容以App网站形式进行数字化出版, 受众在App网站上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科技信息, 如果需要进行深阅读, 可以通过App网站的链接功能转入到期刊数字出版的收费页面, 进行先付费后阅读, 即能满足深阅读也能满足浅阅读, 从而实现科技期刊的科学普及率。

4.4 可实现在线优先出版

科技期刊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可实现期刊核心内容在线优先出版, 在线出版能缩短论文的发表时滞, 提高研究的时效性和显示度, 为作者研究成果的首发权得到及时确认提供了保障, 对期刊的影响因子提高也有潜在效益, 据统计表明, 优先数字出版能将期刊影响因子提高约15%。

4.5 新媒体App应用, 可聚集人气, 增加收益

成功的App手机客户端其访问量是惊人的, 笔者查阅了腾讯新闻客户端, 一条新闻发上去, 几分钟就有2.5万人次访问量, 从中可以看出App手机客户端的人气是不可低估的。虽然我们总在强调是由于科技期刊的专业性、学术性造成了读者的有限, 但换个角度来看, 是不是论文内容的深奥、篇幅长、枯燥也使许多有兴趣、想了解的潜在读者望而却步呢?对于基层科技工作者来说, 科技期刊是获取先进科技信息, 提高科技水平的良师益友, 但其中高深的模型、概念、数理统计等内容会阻碍他们的阅读愿望。最重要的是, 对于科技期刊的主要作者与读者如高校老师、相关专业科研工作者之间, 同样需要一个高效、轻松、便利的阅读方式和共同探讨、相互交流的平台。而当科技期刊将论文的主要信息以提纲或科普的形式图文并茂发布在App网手机客户端上, 则阅读所需要的时间、精力都将减少, 读者可以快速选择想要阅读的信息。让科技论文的阅读变得更轻松、直观、实用, 有助于科技信息被利用和扩大读者面, 聚集人气, 人气旺了自然就会吸引广告商来网站投放广告, 从而提高期刊的经营效益[1]。

5 小结

科技期刊的质量与学术影响力互为因果, 互相促进, 相互依存, 在质量确定的前提下, 提高学术影响力就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特别是网络化、移动、智能化等先进技术和手段, 方便读者实现从海量信息中准确摄取到我们提供的信息, 才能更快地提高被引用率和影响力。作为学术性和专业性极强的纸质媒体, 科技期刊无可厚非更适合深阅读。但在浅阅读大环境下, 科技期刊也有必要、有义务利用新媒体技术提供更便捷、更高效的阅读方式, 营造更为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 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以显示科技期刊与时俱进。

因此, 传统科技期刊在新媒体强势发展时期, 应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改变旧的运作模式, 利用自身的优势, 创造高质量的内容, 借助新媒体App开展数字化业务, 扩大服务人群, 让新媒体成为科技期刊产业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借鉴新媒体的运营模式和服务平台架构, 以实现传统媒体影响力的持续提高和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篇5: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与提升途径

关键词:科技期刊 质量控制 编辑

对于科技期刊来说,质量就是它的生命。由于科技期刊承载着传播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职责,它的质量尤为重要。只有对科技期刊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创造出优秀的科技期刊,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也只有控制好期刊的全面质量,才能扩大期刊的发行量,以不断寻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科技期刊的质量控制指标

科技期刊的质量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来进行评估,内外相辅相成。内在的质量控制包括稿件质量和编辑质量,期刊社的服务质量控制等,外在质量控制为期刊出版印刷质量及广告发行质量等的控制。

(一)内在质量的指标

期刊的内在质量主要是包括编辑质量和服务质量两个指标。这些指标决定了刊物的整体形象,是期刊质量控制的主要指标。

1 编辑质量

编辑质量的控制包括审稿质量和编辑加工质量,具体要求包括:根据科技发展情况和读者需要,有选择地组织稿件;采取多种手段吸引优质稿源,对稿件择优录取,严格采用三审制度,保证每期刊物的稿件高质量;选题配置得当,栏目设计合理,体例一致;编排上要贯彻执行有关国家标准和规定,科技名词术语统一、标准、规范;确保无科学性方面的错误,数据、公式、反应式、结构式等正确真实;文章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逻辑性强,文字精练,标点符号、数字使用正确;配图和表格合理规范,版式规范美观,风格一致等。只有在审稿和编辑加工两个环节都做好质量控制,才能保证期刊的编辑质量。

2 服务质量

期刊的服务质量主要是指:稿件处理流程规范,注重时效性,及时对作者投稿进行回复;经常与作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利用多种平台为稿件作者做好服务工作;不断提高期刊读者服务水平,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咨询等。

(二)外在质量的指标

期刊的外在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对期刊的出版印刷质量的控制以及对广告发行工作的质量控制。无论期刊的内容和服务工作做得多么好,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将它们传递到读者的手中,这两方面的指标决定了科技期刊的传播科学技术的效果。

1 出版印刷质量

出版印刷质量的控制主要包括:选择适当的纸张和材料进行期刊的印刷;期刊版权、目次页符合标准要求;四封符合规定标准,美观有特色;印刷清晰,墨色均匀;出刊的装订整齐、坚固,无夹、缺、损、折、联、倒、白页;每期按时出版发行。

2 广告与发行质量

作为科技期刊的编辑,要了解市场,也要了解经营。编辑部门要配合协助销售部门,做好期刊的广告和发行工作。例如,在原有的发行渠道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发行渠道。除自办发行和邮局发行外,还可以通过网络发行、推行代理制、零售等各种发行形式,来提高期刊的整体发行数量;与企业和厂商积极进行交流和合作,通过联合举办各种活动,提高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刊社获取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途径

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数量众多,但是大多存在杂志定位不清晰、稿件质量良莠不齐、栏目雷同、内容重复等问题,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科技期刊的整体质量。

(一)明确期刊定位

优秀的期刊必须有明确的定位,必须拥有独具特色的栏目和内容。如果期刊涉及的领域过多,不仅会分散读者群体,降低专业读者的关注度,而且会影响对广告客户的吸引力。因此,期刊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读者群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栏目策划和选题策划。对于栏目的建设:首先,要“定位分析”,即经过细而准的市场调查,确定受众人群的关注点,选择适合本刊的栏目;其次,做好“可行性分析”,要有可执行性的论证,有的放矢;此外,还要进行“同行业论证”,要注意同行业期刊的相关情况,知己知彼,取长补短,尽量以填补市场空白为目标,避免重复性内容反复报道而浪费版面。通过“定位分析”、“可行性分析”、“同行业论证”等一系列工作,完善期刊的合理设置。在报道内容上应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技术、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文章,以保障各种技术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二)提高编辑自身素质

编辑水平的高低是直接影响科技期刊刊物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刊社必须要加强编辑的继续教育,提高编辑素质。编辑部应鼓励编辑在职进修,参加相关业务培训,以拓宽编辑人员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并定期召开编辑业务学习会,以不断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素质。目前,出版登记注册制度已经建立,刊社要组织编辑人员参加专业资格考试,并保证注册人员每年的继续教育。其次,科技期刊的编辑应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技术及最新动态,刊社可以组织编辑人员参加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会议,开阔编辑的视野,提高编辑对优秀稿件的鉴赏能力。最后,编辑应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坚持写作,向业内的老编辑、专家请教,不断补充知识,提高工作技能。

(三)积累优质稿源,加强审稿

编辑要做好组稿工作,平时要注意作者队伍的建设,多和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有意识地培养优秀的作者,积累优质的稿源;要策划选题方案,主动向行业内的专家约稿,组织高质量的稿件。在传统观念中,编辑工作只是局限在办公桌前的文字工作,但是在现代社会,这种工作状态已经不能满足期刊社的发展。现代的编辑人员,除了需要做好文字工作,还要尝试多与外界联系和交往,不能只是坐在编辑部里等待稿件,而是应该主动走出去,经常争取到与外面的专家、学者当面交流与沟通的机会,和这些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不断地把领域内的专家、学者们充实到自己的作者队伍里,如此,才能保证自己能源源不断地收到大批高质量的稿件。

在审稿上,除了要严格执行稿件三审制度,还可以约请专家进行外审,以更好地保证期刊的专业质量。在审稿时,首先要看稿件主题和内容是否符合刊物的要求,然后看稿件的选题是否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对行业内是否具有借鉴的价值,还要注意稿件内容表述是否清晰明白,推导、论证是否正确,文献的引用是否合理,最后对稿件做出是否录用的结论,并提出关于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四)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一些期刊社在管理中还未完全采用电子化处理,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期刊社应该尽早使用编辑部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稿件处理效率,从而提高作者的投稿积极性。可通过建立期刊网站,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并通过数字化手段,使得信息交流不再停留在纸质刊物上,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信息服务,如清华同方为读者所建立的个性化图书馆一样,可以完全根据读者自己的意愿,为其提供一个集成化的数字图书馆。

(五)积极探索盈利模式,广泛开展合作

科技期刊应该积极开辟不同领域的经营渠道,与厂商和相关机构开展合作,搭建业内权威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再加工,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成果的效益;同时,发展以科技期刊的品牌资源为核心的延伸服务,如出版期刊合订本、特刊、图书、网站开发等,这些都可以为刊社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互联网的崛起,是对科技期刊的一次重大冲击,它带来了期刊出版业一次革命性的转变,同时也为科技期刊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通过网络,科技期刊可以跨地区、跨行业地展示期刊的品牌,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不受地域限制的可扩展性可以将期刊宣传的成本降到最低。另外,为了最大限度地报道学术信息,逐步加强优秀待发稿以及增刊、专刊上网出版交流,应创造条件,建立期刊网络版,包括网络文字信息和广告信息,实现印刷版与网络版的信息群辐射效应。

三、结语

为了全面提升科技期刊的质量,我们必须对质量进行指标化考量,逐步形成标准以统一衡量市场。随着相关制度的制定,科技期刊的质量量化标准已经逐步执行。科技期刊只有从根本改变期刊收稿模式,制定规范的出刊流程,以期刊质量为中心,才能真正提升刊物质量,保证期刊未来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担负起报道高新科技成果及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重任。

篇6:质量与标准化期刊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命的发展,互联网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得最多的新媒体,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途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就使我们研究网络文化中的语言规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语言”是一种发展变化的文化现象,不但是文化传播和人们交流的方式,还能对文化本身产生影响。网络文化必然会产生具有独特性的网络语言,也就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在网络世界中进行交流的语言方式,具有不同学术语言的发展性和多样性。网络语言丰富了人们的语言表现力和想象力,但是网络语言也存在使用不规范甚至垃圾语言的不良现象。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进一步研究网络文化中的语言规范问题。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首先是与计算机有关的术语,如宽带、服务器;其次是网络服务领域的术语,如网吧、电子邮件等;最后是网民在网上交流的语言工具,如友尽、菜鸟等。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的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以现代汉语为基础材料,进行重新组装改造而形成的运用于网络环境下的语言形式。按照其语言特征可分为谐音语(斑竹、美眉)、外来词语(黑客、猫)、缩写语(BBS)和符号语(各种表情符号)。

网络语言有自身的特点:首先,网络语言更具个性和创新性,为网民提供了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幽默感的空间;其次,网络语言具有经济性,网民通过最少的字数表现出最丰富的内涵,能够进行快速交流;第三,网络语言具有形象性,网络交流中经常使用一些符号来表示人的心情;最后,网络语言具有幽默性,年轻人通过网络语言幽默而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他们创造出大虾、板砖等生动有趣的语言。

网络对现代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冲击,已经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人际交往形式。网络语言在给人带来趣味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良影响。网络语言存在着大量错别字、脏话、暴力语言和用语不规范的问题,对人们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规范化逐渐成为一个被重视的问题,网络语言重要性的逐渐提升要求其必须承担起自身的文化责任。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规范网络语言:首先,遵循语言的发展规律,从现代汉语发展的整体角度审视网络语言,也就是将网络语言纳入汉语发展中考察其是否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并进行规范和管理。从语言学角度看,文字由表意文字逐渐发展为表音文字,网络语言中的鸭梨(压力)、油菜花(有才华)符合这个发展规律,应该予以支持。而网络语言中不符合汉语规范的语序变换和词性转化却是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应该及时杜绝和取缔。第二,发挥媒体的引导和规范作用,网络媒体如新浪、百度等,应该主动使用规范化的网络用语,而纸质媒体如报纸、期刊和书籍也应该加强语言的规范化,对人们起到引导作用。第三,加强现代网民的道德规范,提升网民的文化素质是网络语言规范化的根本方法。通过加强基础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可以全面提升青少年网民的用语规范。第四,加强网络意见领袖的引导作用,使他们通过自己的言行为语言规范树立学习的模板。第五,建立健全网络法规制度,通过外部监管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化。执法者通过清理具有攻击性和不良思想的语言,维护网络语言的文明发展。

二、网络文化中的期刊质量把控研究

网络文化的迅速发展为期刊管理创造了新的环境,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质量是期刊的基本存在价值,通过对期刊的质量把控,提升期刊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是保证期刊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期刊质量把控是通过对期刊成型各环节的把控,以达到满足阅读者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质量要求的目的。

期刊质量把控需要坚持以提升质量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人才发展和期刊质量关联起来进行事前分析,并在把握全局的前提下抓住重点进行把控。期刊质量把控可以从期刊的编辑、校对、发行、读者和监管等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编辑在选稿和编排时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使用科学规范用语,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求组织期刊内容,做到选题恰当、设计合理、语言规范。其次,期刊出版时要注意版式的合理设计和印刷质量把控,保持期刊的排版和发行质量。第三,期刊出版后要重视读者的信息反馈,及时处理读者来信,将读者的阅读纳入期刊质量的考察中。最后,期刊发表必须坚持和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根据相关的法律制度办理。

三、结语

网络文化的发展影响着网络语言的运用和期刊质量的监管。网络文化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是青少年,加强网络语言的规范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和青少年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期刊是言论、思想传播的重要媒介,加强期刊质量把控对社会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使网络文化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语言因此获得了区别于传统语言的创造性,具有形象性和幽默性的特点,而网络文化的弊端提醒我们必须进一步规范网络语言。期刊作为一种语言产物,与网络文化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本文从语言规范出发研究期刊质量把控的意义和途径。

关键词:网络文化,语言规范,期刊质量

参考文献

[1]洪青皎.网络文化中的网络语言特点探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6):33-37.

[2]陈敏哲.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回顾、问题与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03):130-134.

[3]李立新.网络语言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

[4]谷子,等.对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3(S1):63-65.

篇7:质量与标准化期刊

关键词 知识经济;科技期刊;质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 G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0)082-0168-01

1 现状分析及原因

1.1 现状分析

我国现在的期刊中有4497种科学期刊,占所有期刊的49.5%,虽然数目多,但是经营情况却不理想,主要表现在:有限的资源被分散开,科技期刊的整体水平受到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科技期刊的认知水平。比如在2007年被SCI收录的我国科技期刊中的论文平均被引证5.34次,这排名为所有国家中的103位。同时,根据研究显示,在被SCI收录的科技论文中,影响最高的因子为3.733,最小的因子为0,并且大多数期刊都在0.1~0.3之间。这说明我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小、精品少。

1.2 主要原因

我国的科技期刊大多数是由行政预算、科学基金而生存,因为很多由科研院校承办,没有将其推向市场,由市场决定。再就是我国期刊的产业小,没有形成较大的、有影响的集团,这不仅需要很大的资金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管理体制也是要有的。在选择稿件上,我国期刊主要看的是“人”,而非“文”。即凡是名人发来的一律刊登,不管其论文的质量如何。其次,就是刊号问题,在我国的期刊主要是审批制的,而在国外很多为登记制,这样导致有些期刊因政策原因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最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自由流动,这就造成了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人才结构的不合理,要么出现年轻化,要么出现老年化,很少有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这直接影响了科技期刊的编辑质量。

2 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和效益的措施

2.1 高素质的编辑人才

编辑是主要的决定者之一,他直接影响着稿件的好坏。据研究表明,编辑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博学能力。这样在审稿过程中,就会避免出现一些低级失误。还有就是编辑的沟通能力,编辑需要与作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样能够了解作者的工作情况及最新动态,这样有助于作者对于科研成果更好的转化为论文的形式。最后,做好编辑人员的再教育机会。在现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不仅科技时刻发生着变化,在其他方面也在不断的进步。所以,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期刊的发展要求,要对编辑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使他们的知识不断的更新,这样才能使科技期刊更好的发展。

2.2 语言的国际化和规范化

因为国际化的语言有助于学术成果更好的交流和传播,科技期刊为了能够就有广泛的影响力,应该首选英语作为国际化的语言,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人对于期刊的关注。

2.3 审稿的国际化

在审稿方面,不仅要聘请一些老一辈的科学家作为后盾,同时,也应该聘请大批具有海外留学的年轻科学家以及国内在某一领域比较权威的科学家,这样对于稿件的评判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同时,还要会利用互联网,发挥互联网的方便、快捷的特点,在稿件审核上,也可以要求国外的一些专家参与,这样有助于稿件的科学性、公正性、准确性,提高审稿的效率。

2.4 稿源的国际化

在稿源上不仅仅将目光放在国内,而应该将目光投向世界。作为世界着名的细胞生物学的国际期刊,Cell Research不仅刊登一些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相关的优秀论文,同时也非常注意吸收一些其他国家的比较优秀的科技论文。所以,在我国的科技期刊也应该实现稿源的国家化,不仅能够增加读者,还能加快期刊的发展。

2.5 实行管理制度创新,提高期刊造血功能

任何变革,最深刻的是人的变革,是人的价值观念、利益获取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科技期刊从事业法人转变为企业法人,性质的变化并不等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已经得到再造。没有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配合,员工的积极性也很难激发出来。

2.6 联合办刊

有时仅靠杂志社独立办刊会困难重重,与某些相关单位进行联合办刊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科学技术杂志社与高校联合办刊就是个成功范例。通过联合办刊使紧缺的经费得到了一定的补充,还得到了高校中教师和科研人员等大量优秀稿件,扩大了优质稿件的来源,一定程度上还提高了办刊水平。联合办刊能够使经费得到补充,同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收取版面费,也可以使办刊经费紧张的情况得到缓解。在办刊中还不断探索期刊产业化道路。这些种种措施都改变了办刊经费不足的困难局面,使期刊得到良性發展。从而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达到了协调统一。

3 结语

现在,科技期刊面临不少的困难,为了使其健康地发展,需要多方面的改进和协调。这样有助于科技期刊提高其质量和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处于不败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立名.科学技术期刊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周鸿铎.等.报业经济[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3]孙燕君.等.期刊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韩云涛.科技期刊多元之我见[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7,10.

[5]吴俊才.湖北省科技期刊研究(第九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6]李玉亭.科技期刊产业化的几点思考[J].山西地震,2007,4.

[7]昌炎新.科技期刊的营销策略[J].编辑学报,2004,6.

[8]王继长.湖北省科技期刊研究(第八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9]刘丽,孙以中,许秀成.提高科技期刊两个效益的一些体会[J].编辑学报,2001(S1):92-94.

[10]李西民.科技期刊必须坚持社会效益第一[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103-105.

[11]游苏宁.学术期刊也能搞多种经营[J].编辑学报,2003(6):58-59.

[12]赵宏伟,荆东亮.理性对待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91-92.

[13]韩志伟.论科技学术期刊与效益的关系[J].编辑学报,2006(1):13-15.

作者简介

上一篇:蜜蜂养殖业背景下一篇:动产抵押登记办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