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复习笔记

2024-05-03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笔记(精选6篇)

篇1:社会保障概论复习笔记

《 社会学概论新修》 笔记!

《社会学概论新修》(修订本),郑杭生主编,重点章节为:第四章和第十五章

第三章

社会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1.社会运行的概念: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他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2.社会运行机制的定义及机制

运行机制: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3.社会运行机制: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五个二级机制。

4.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宏观和微观;个人、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血缘、地缘和业缘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

1.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2.文化的特征

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复合性;象征性;传递性;变迁性和文化堕距

3.文化堕距的概念: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文化在发生变迁时,各部分变迁的速度是不一致的,有的部分变化快,有的部分变化慢,结果就会造成各部分之间的不平衡、差距和错位。由此造成社会问题。

4.文化特质: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

文化丛:因功能上互相联系而组成的一组文化特质。

文化模式: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文化特质和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

5.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了解概念

文化震惊:生活在某一种文化中的人,当他初次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的混乱和心理上的压力。

文化边际:指文化的边缘地带,或两种文化的交界地带。

6.文化的功能:重点

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概念: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

(2)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3)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2.社会化的类型,了解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逆向社会化:晚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长辈.再社会化:全面放弃原已习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重新确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社会化的意义

(1)从个人角度分析:

①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

②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角度分析

①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②对一个社会来说,如果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③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去。

3.社会化的主体: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4.社会化的过程和理论: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了解P93):信任与不信任;自主和羞怯;主动和内疚;勤奋和内疚;勤奋与自卑感;认同与角色混淆;亲密与孤独感;关于后代与关注自我;完善与绝望.5.代差的含义P99:社会的不同世代之间在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方面的差异、隔阂、甚至冲突。

第六章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概念

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先赋角色:即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

自致角色:自获角色或者成就角色,指的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

3.角色距离: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

4.社会角色失调(重点把握):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P122。

第七章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的概念及涵义

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社会互动的维度有哪些

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强度

3.社会互动的类型有哪些

竞争、冲突、强制、顺从与顺应、合作

4.集合行为的一半特征与解读 P140

5.集合行为的概念

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6.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为者相互依赖

7.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

第八章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社会群体的类型(五类,概念把握):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内群体和外群体;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学院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和趣缘群体

4.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作用。重点

5.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理解

6.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7.初级群体的功能

8.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重点

第十章

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重点了解P207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我国的阶级阶层状况,改革开放对我国阶层结构的影响。重点P251

2.社会流动的含义:P243 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3.合理的社会流动:P247,量的合理与质的合理。重点

4.社会设臵的概念:是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所创设和形成的一套持续而稳定的规范体系,它是制约社会行动的重要结构框架。

5.社会流动的类型

(1)根据流动的方向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社会阶层内部流动和各层之间的流动)。

(2)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把社会流动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同代流动)和代际流动(异代流动)。

6.P271式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产生了那些方面的经济设臵变迁。重点

第十三章社区

1.社区的涵义及含义

社区(Community)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2.虚拟社区(重点):P295“虚拟社区”与“实在社会”相比有哪些特点?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社会变迁的概念

在社会学意义上来看,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2.社会变迁的类型

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环境、人口、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

4.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5.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P311

6.社会变迁的概念:P

321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重点了解):P333。

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整合理性化城市化人的现代化全球化

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经济持续而迅速的发展

7.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迟发展效果”重点:P346 四个方面

概念: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起步晚于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国家爱,由于各方面的制约,形成特殊的发展过程。这些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表现:

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第十五章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的概念 P358

狭义的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特征:P365

社会问题的交织性社会问题的突发性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3.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问题(了解):

4.环境问题(主要指生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理论解释:(重点了解三大模式)P379

结构功能主义模式社会冲突论模式建构主义模式

5.贫困的概念:P383 了解

第十六章社会控制

1.社会控制的概念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2.社会控制的过程:决策环节、实施环节、监控环节、反馈环节

3.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控制力度、控制刚度和控制网络的致密度。

4.社会越轨的涵义及其类型

(1)社会越轨的涵义:社会越轨(SocialDeviance),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2)社会越轨的类型:违法行为、违警行为、违规行为。

第十六章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的概念:P420

社会政策执行过程中的理论模型P428:四因素模型六因素模型循环理论

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发展:P442

社会运行研究手段

1.社会学研究方法体系:P460 教材示意图

2.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关系(重点概括)P462: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中是一种系统性的差异。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分别是不同概括

3.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环P466,具体研究的逻辑过程P467

4.测度的层次(重点把握三类):定类测量次序测量定距测量

5.信度和效度的关系:P479

6.参与观察和个案访谈P483

7.问卷调查和问卷设计:设计一个问卷调查(重点)

8.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P504(重点)

篇2:社会保障概论复习笔记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社会学”词源:

社会学这个词是由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在《实证哲学教程》中首先提出的,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那种思辩的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

2.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社会学的诞生条件:

社会历史背景

(1)

18、19世纪以英国的产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为起点的欧洲社会大变革,使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两大革命使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都发生了变化。突出的表现在于工业化(机器大工业普遍地代替工场手工业)和城市化(城市的规模扩大,作用也增大等)以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问题的产生。这些都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

(2)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真正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加剧了贫富之间的差距、劳资双方的对立等。因此,时代呼唤着社会学的产生,来研究并解决这些社会问题。

科学思想资料

(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他社会学的思想来源。

(3)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影响。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是孔德、斯宾塞等创始人解释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的工具。

(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也为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4.社会学的功能和学习社会学的意义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1.社会运行的内外重要条件:

2.社会运行机制的定义:

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就是社会运行“带规律性的模式”。

3.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我们将其分为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等五个二级机制。

第三章社会

1.社会的概念

马克思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

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2.社会的特点

3.社会的功能

4.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概念及功能

5.社会运行的概念

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6.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

1.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东西;也可以说,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凡经人“耕耘”的一切均为文化。

2.文化的特征

3.文化堕距的概念

4.文化的功能

5.在改革与对外开放中怎样正确地对待非评比性文化

6.文化的结构

7.解释“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并进行简单的评述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2.社会化的意义

(1)从个人角度分析:

①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②继续社会化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

(2)从社会角度分析

①没有经过社会化的人也就没有社会,没有那些具备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人,社会就不能维持其正常的运行。

②对一个社会来说,如果没有社会化,社会及其文化就不能保持其一致性,共同的社会目标也就无法实现。

③没有社会化,社会文化就不能世代延续和发展下去。

3.社会化的个人生物基础条件

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4.社会化的外界社会环境条件

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完美的自我观念

(2)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

(3)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

6.早期社会化困境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7.如何正确地看待代差问题

第六章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概念

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2.角色集

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角色集。它包括了两种情况:一种是多种角色集于一身,主要强调的是一个人内部的关系,另一种是一组相互依存的角色,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了解社会角色的分类,说明具体的社会角色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归属的类型。

4.角色冲突的概念、表现形式及解决对策。

5.角色中断的概念、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指在一个人前后相继所承担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了矛盾的现象。

第七章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的概念及涵义

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分析互动情境中的二人关系与三人关系

3.社会互动的维度有哪些

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强度

4.社会互动的类型有哪些

竞争、冲突、强制、顺从与顺应、合作

5.集合行为的概念

又称集体行为、大众行为。它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

6.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人数众多、无组织性、行为者相互依赖

7.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斯梅尔塞的基本条件说)。

8.流行的概念、特点及评价。

第八章社会群体

1.社会群体的概念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3.社会群体的不同类型,并能说明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社会群体的归属性

4.群体凝聚力的概念、影响因素及作用。

5.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6.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7.初级群体的功能

8.分析我国社会转型期初级群体的变化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九章家庭、婚姻与性

1.婚姻的概念

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个人之间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来组建共同生活。

2.家庭的类型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第十章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的涵义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群体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它是指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

2.社会组织的特征:

①社会组织的非人格化特征。

②社会组织的非合理性特征。

③社会组织的非道德性。

3.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

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

4.组织目标的涵义及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

5.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产生的原因、给个人带来的好处及对组织活动的影响。

6.家长制的管理方式的特征及适用性

7.科层制的特征及优缺点

8.组织结构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1.社会分层的概念

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2.如何理解水平分化与垂直分化

3.解释韦伯三位一体的分层模式。

4.常用的社会分层标准

5.社会流动的概念

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6.社会流动的类型

(1)根据流动的方向把社会流动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社会阶层内部流动和各层之间的流动)。

(2)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把社会流动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同代流动)和代际流动(异代流动)。

7.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

8.合理社会流动的一般标准有哪些

9.怎样实现机会平等的社会流动

10.合理的社会流动对社会良性运行的协调作用

第十三章社区

1.社区的涵义及含义

社区(Community)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2.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

3.农村社区的主要特点

4.谈谈如何能促进社区人的因素的合理发展?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1.社会变迁的概念

在社会学意义上来看,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

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2.社会变迁的类型

3.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

环境、人口、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

4.社会现代化的概念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5.如何理解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

6.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7.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8.“迟发展效应”的概念及表现

第十五章社会问题

1.社会问题的概念

狭义的社会问题,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2.社会问题的构成要素

3.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普遍性和变异性、复合性和周期性、破坏性和集群性。

4.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人口问题

5.解释社会解体理论

第十六章社会控制

1.社会控制的概念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社会学研究中一般在广义上使用社会控制这一概念。

2.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及类型

(1)社会控制的一般特征:普遍性与阶级性、统一性与强制性。

(2)社会控制的类型: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硬控制与软控制、外在控制与内在控制、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

3.文化控制的手段有哪些

4.社会控制的功能

5.社会控制的三个维度:控制力度、控制刚度和控制网络的致密度。

6.社会越轨的涵义及其类型

(1)社会越轨的涵义:社会越轨(SocialDeviance),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篇3:中考二次函数复习概论

一、从定义入手

一般地形如y=ax2+bx+c (a, b, c为常数且a≠0) 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我们将其称为一般式, 顶点坐标为.形如y=a (x-h) 2+k (a, h, k为常数且a≠0) 的二次函数我们将其称为顶点式, 顶点坐标为 (h, k) .若h=0, 则为y=ax2+k;若k=0, 则为y=a (x-h) 2;若h=0且k=0, 则为y=ax2.

二、图像及其性质

开口方向, 对称轴:二次函数y=ax2+bx+c (a≠0) , 当a>0时, 开口向上;当a<0时, 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 当x=时, y有最值=.

增减性:当a>0, 且x>时 (即对称轴右侧) , 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a>0, 且x<时 (即对称轴左侧) , 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如图 (1) ;当a<0, 且x>时 (即对称轴右侧) , 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a<0, 且x<时 (即对称轴左侧)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如图 (2) .

增减性的应用较为广泛, 例题:抛物线y=x2上有两点 (x1, y1) , (x2, y2) , 若x1>x2>0, 则y1, y2的大小关系为______;若x1

此题应结合抛物线y=x2的开口, 对称轴, 利用增减性解决.抛物线y=x2的开口向上, 对称轴为y轴, 若x1>x2>0, 即图像在对称轴右侧, 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所以y1>y2;若x1y2.

三、抛物线y=ax2+bx+c (a≠0) 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x=0时, 抛物线y=ax2+bx+c (a≠0) 中的y=c, 所以 (0, c) 是抛物线上的点, 即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

当y=0时, 抛物线与x轴相交, 此时得到ax2+bx+c=0 (a≠0) .若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 x2, 则图像与x轴相交于 (x1, 0) (x2, 0) ;若此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x2, 则图像与x轴相交于一点 (x1, 0) 或 (x2, 0) , 此交点也就是抛物线的顶点;若此方程没有实数根, 即无论x取何制值, 抛物线y=ax2+bx+c (a≠0) 的纵坐标y都不会取0, 即不会与x轴相交.由此得到抛物线y=ax2+bx+c (a≠0) 与x轴的交点情况:

当b2-4ac>0时, 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当b2-4ac=0时, 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

当b2-4ac<0时, 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四、数形结合, 求x的取值范围

数形结合, 是解决二次函数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次函数y=ax2+bx+c (a≠0) 图像上点的横坐标就是关系式中x的值, 图像上点的纵坐标就是关系式中y的值, 解题中这一点应用很广泛.

例题已知二次函数y=x2+3x+2, x______时, y=0;x______时, y>0;x______时, y<0.

解析此类题目, 首先求出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 根据开口方向和交点坐标画出草图, y>0, 即图像上纵坐标大于0的点, 这些点所对横坐标的值就是y>0时x的取值范围, y<0, 即图像上纵坐标小于0的点, 这些点所对横坐标的值就是y<0时x的取值范围.

五、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表达式

(1) 一般式法:若已知抛物线上三点坐标, 可利用待定系数法设其关系式为:y=ax2+bx+c, 将已知的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代入解析式, 得到一个三元一次方程组, 解这个方程组即可.

(2) 顶点式法:若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或对称轴方程, 则可将其关系式设为顶点式:y=a (x-h) 2+k, 其中顶点为 (h, k) , 对称轴为直线x=h.

解题小诀窍:在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 要灵活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来设解析式.例如, 已知二次函数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可设y=ax2;已知顶点 (0, c) , 即在y轴上时可设y=ax2+c;已知顶点 (h, 0) 即顶点在x轴上可设y=a (x-h) 2.

六、二次函数的应用

(1) 二次函数常用来解决最优化问题, 这类问题实际上就是求函数的最大 (小) 值;

(2) 二次函数的应用包括以下方面:分析和表示不同背景下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最大 (小) 值.

(3) 二次函数实际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问题, 几何图形面积问题和经济问题.

篇4:高三物理复习概论

关键词:物理考纲分析;高考预测;高考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高中阶段,物理是一门既重要而又十分难学的基础性学科。特别是在高考复习中,怎样才能提高物理复习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为高考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考复习实践,在高考物理复习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明确高考考什么?二是研究高考怎么考?三是弄清学生怎么错。四是确定老师怎么做。

一.高考考什么:

要想搞清这个问题必须进行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研究考钢,二是研究新课程标准,三是研究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题。

1.考纲分析:《考试大纲》规定在新课标理综试卷中物理的满分为110分,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类,必考共有4个模块,包括必修1、必修2 、3-1 、3-2 ,这部分内容基本和旧教材一致,满分值为95分。必考内容四个模块共包括61个知识点,和11个实验。其中一级要求35个,二级要求26个。除必考内容外,考生还必须从3-3 、3-4 、3-5 三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分值为15分,这部分内容也和旧教材一致只是按照新课标的内容体系进行了重新划分而已。其中3-3中知识点15个,实验1个,全部一级要求。3-4中知识点20个,实验3个,一级要求16个,二级要求4个。3-5中知识点12个,实验1个,一级要求11个,二级要求1个。

2.新课标相对大钢版新增内容及考纲对新增内容的要求:①《万有引力》一章增加考点:“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 ”考纲要求Ⅰ,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②《恒定电流》一章增加了 “简单的逻辑电路”考纲无要求。③《电磁感应》一章新增“涡流 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考纲只对涡流要求Ⅰ,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④新课标新增《传感器》一章,考纲删掉了对这一章的考查⑤《机械振动》一章新增考点:“简谐运动的公式”考纲要求Ⅱ,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⑥新课标增《相对论简介》一章,考纲要求Ⅰ,近三年新课标高考无命题。

3.从知识模块上看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试题分布:必考内容: 共80分,包括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部分。①选择题:共8道题,48分。三年全考的有三个:万有引力、机械能、静电场。三年两考的五个:相互作用物体平衡、牛顿定律、磁场、电磁感应、物理學史。三年一考的两个:稳恒电流、交流电。三年没考的两个:直线运动、曲线运动。②实验题:每年两个实验都是一个力学一个电学,共15分,采用一大带一小形式,电路实验每年必考,力学实验纸带问题应是重点,还有基本仪器的使用和读数。③计算题:共两道32分。一个力学一个电磁学。第一道计算题三年中全出在力学,第二道计算题全出在磁场。

选考内容:选考内容共15分。近三年均为一道选择题一道计算题,选择占5-6分,计算占9-10分,至今还没有考过实验题。3-3计算题都出在了气态方程。3-4机械波和几何光学各出一题,光的折射每年必考,另一题则出在振动和波。3-5计算题均为动量和能量的综合。

4.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点分布: 近三年高考共涉及考点56个,其中一级考点12个,二级考点 44个,二级考点约占80%,可以看到二级考点占有绝对优势。

二.高考怎么考:通过对历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发现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

1.突出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注重命题的基础性。

2.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更加注重过程分析,体现新课程理念。

3.注重以实际问题为原型,考查建模能力。

4.联系学生经验和科技、生活、社会实际,巧设问题情景。

5.注重实验仪器使用,考查迁移和创新能力,注重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考查。

6.选考部分难度降低,突出考查“Ⅱ级要求”考点。

三.怎么错:通过平时作业和考试发现学生在答题中存在以下问题

1.概念不清,原理模糊 。

2.知识零乱,考虑不全。

3.思路不通,不会建模。

4.实验不熟,方法不会。

5.漏洞百出,处处失分。

6.时间失控,留有空白。

四.怎么做:

1.明确难度结构特点,找出复习主攻方向:高考是集基础性、选拔性于一体的大众化考试,其命题难度结构有一定梯度,分析历年物理试卷结构可知,易、中、难的比例大约为3:5:2。容易题约30% ,中档题约50%,即80%的题目侧重于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能力。难度较大的题约20%。难题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做的,它仅对特优生有意义。所以,应对高考要瞄准80%不太难的题,降低容易题的失误率,提高中低档题的正确率,是复习的主攻方向。

2.分析考点,把握命题趋势:越是接近高考越要分析历年高考试题,只有认真分析高考试题才能从中找到灵感,才能把握高考的脉博,特别是对每年必考内容一定要特别重视,认真分析,这些考点连考了三年今年是否还会考?如果考的话能从哪个角度去考?比如第一年以理解能力的形式考,第二年以推理能力的形式考,第三年可能以综合分析能力的形式考或以不同的情景或不同的角度设问考查。同时还要想一想,如果不考的话为了达到考查的目的它会向那个方向转移呢?

3.慎重选择选考内容:首先分析一下三个选考模块考点分布情况,最简单的应是3-3,但由于气态方程等知识删去好多年了,老师们对教材不熟,大多不愿选,但从考纲上看这个模块应是最简单,要求全是一级要求。不见得出太难的题目。对3-4和3-5笔者还是倾向选3-5,首先从内容上看3-4中知识点20个实验3个,一级要求16个,二级要求4个。3-5中知识点12个,实验1个,一级要求11个,二级要求1个。3-4比3-5多了10个知识点,并且3-4又增加了振动方程,振动和波的难度明显加大,另外对于光的折射问题,涉及几何学,大多数学校数学又不会选修这一模块,学生数学知识跟不上。而3-5中二级要求只有一个动量,计算题一定也是关于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题,以前是20分左右的分值,当然要有一定难度,现在变成了10分左右,难度自然会降低不少。它不可能会出和电磁学相联系的跨模块的综合题,同时讲动量的过程也是对前面力学知识的复习,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使整个力学体系更加完整。

篇5:社会工作概论读书笔记

031909132陈健

毒品是众所周知的魔鬼,它可以影响到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吸毒者的行为、情绪反应和思维过程发生变化。反复使用可以发展成瘾,即尽管有消极的后果还是会强迫性地使用一种毒品或物质。上瘾的特征为生理上的依赖(身体组织需要有这种药物才会功能正常)和心理上的依赖(当一个人相信只有身体内有这种化学物质,感觉和思维才能正常)。所有精神类药品都会有心理依赖成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药品都会发展成生理上的依赖。现今有可能被滥用的毒品主要有麻醉剂、兴奋剂、抑制药物、幻觉剂、大麻、吸入剂和类固醇。

很难估计有多少人正在吸食毒品。但是吸食毒品的人正在增加是可以确定的。许多吸毒的人都丧失了社会生产力。他们经常会出现健康问题,他们的家庭承受着情感冲突和经济上的损失。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食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此外,吸毒还使得成千上万的资金流入到有组织的犯罪团伙中,社会损失了大量的财富,纳税人也为此支付了许多钱来挽救吸毒者。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与毒品有关的问题主要执法人员关心的事情。很少有人去医治有毒瘾的人,或者是帮助有毒瘾的人康复,因为他们数量很少,并且人们大都相信人只要一染上了毒瘾,就无药可救了。但是当这个问题愈演愈烈,尤其是当吸毒蔓延到郊区时,此时感到担忧的大众开始寻找阻止吸毒的蔓延、挽救受害者、重建家庭的办法。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一个有责任心的社会的共同努力,即由执法部门、医疗行业、学校、立法机会和社会机构,所有力量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而社会工作参与的方案可以归为三大类:(1)预防吸毒(2)治疗受害者及其家庭(3)减少滋生吸毒的社会条件。为了解决毒品问题,必须加强预防。学校和社会机构的社会工作者需要对那些潜在的导致吸毒的状况提高警惕,并采取必要的步骤加以改善。社会工作者在毒品预防和教育方案中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但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从小学开始在课堂上进行有关毒品危害的教育;安排聆听令人信服的演讲;开办承认教育课程;帮助公司和工厂利用相关教育;培训做吸毒者工作的专业人员和专业人员的助手;向大众提供容易到手的相关信息。社区工作方案一般都是特别优先考虑的处置吸毒者的方法。它把社会服务、精神病服务与药物治疗想结合。治疗性服务有心理治疗、家庭治疗、药物和化学治疗,以及个人和小组辅导。因为使用不同毒品的治疗会有差异,所以为吸毒者提供了许多形式的治疗。对一些吸毒者起作用的治疗方法可能会对另一些人不起作用。吸毒治疗中心的工作包括紧急看护、住院医疗、门诊、化学治疗、治疗性社区以及转介服务。社会工作者是这些专业工作团队中的重要成员。因为有大量的治疗方法,吸毒者可以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法。门诊服务是花费最少的。长期的住院治疗费用昂贵,许多人负担不起住到完全康复。在为个人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对其社会和家庭关系、工作机会以及个人的长处进行评估,然后再决定哪种方法更适合其需要。社会工作者对社会资源有所了解,他们可以为吸毒者提供信息,让他们知道可以利用哪些类型的治疗设施。社会工作者也可

以帮助协调应对这一问题的各方面的力量。为了抗击毒品的广泛使用和滥用,一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会起作用:(1)加强亲子关系;(2)强化父母在家庭中的积极作用;(3)向孩子阐明父母的价值观;(4)使年轻人从学校生活中得到社会和情感上的收获与支持;(5)安排所有社会设置为青年人所做的工作都致力于促进青年人的成长,帮助青年人在心理上、治疗上和教育上有所收获。

社会工作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吸毒者的治疗中。例如在酗酒问题上,酗酒者的家庭总是会受到影响,需要社会工作者帮助他们来了解这个问题,减轻恐惧、焦虑和罪恶感;帮助他们巩固家庭;同时学习扶住酗酒者。许多传统的社会工作场所召唤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如少年法庭、承认缓刑和假释机构、精神健康诊所、医院、家庭辅导中心、学校、大学健康与辅导中心,以及私人开业机构。此外,药物治疗中心也正在雇佣社会工作者。在许多地方,社会工作者即是行政管理人员又是治疗师,他们与精神病医生、内科医生、心理学家一起工作,也经常与那些以前吸过毒,可能接受过,也可能没有接受过专业辅导员训练的人一起工作。一些毒品上瘾和滥用者在开始吸毒前有严重的人格问题,社会适应不良,或者有不良的家庭影响。直到处理和克服了这些早期的问题,治疗才有可能完成。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这方面的服务。处理吸毒和毒品依赖会使社会工作者面对以前没有遇到过的许多问题,要应对这些问题,需要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考。

传统个案工作方法中的一个大问题是试图用可以接受的、能带来满足感的东西代替毒品,这对吸毒上瘾的人没什么感召力,因为任何东西都不能带来毒品所产生的“世界真美好”的飘飘欲仙的感觉。虽然不应该放弃个案工作的方法,但是对待那些放弃毒品的动机不强的当事人,必须灵活运用。如果吸毒者没钱继续吸毒;如果他们为躲避警察而精疲力尽,家庭或朋友不在支持他们或厌弃他们的瘾君子行为和问题,身体又患病;如果他们的密友死于吸毒过量;或者如果他们不得不在去监狱还是去治疗之间做选择时,他们就会寻求帮助。

对于一些依赖毒品的人来说,仅把目标设定为戒掉毒品是不现实的。随着化学疗法的使用,许多在戒毒治疗中心不能继续治疗的人找到了康复的方法。社会工作者可能制定了完全戒断的最终目标,但是必须意识到如果能达到,也是要经过多次反复的。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重要的是要意识到不管戒断了多久都是向前迈出了一步,对吸毒者、家庭和社会来说都有重要意义。成瘾者经常在出现危机时重新使用毒品。

社会工作者参与吸毒者、酗酒者及其家庭的工作的一些方法可以通过一些例子来阐明,治疗尚未成瘾的青少年是困难的。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整体参与的方法是必要的。父母和青少年必须共同拟定一套基本原则。在家里不应该放有毒品,父母必须保证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一直保持警惕,通过行使家规以及给予爱来强制执行订立的原则。大多数的父母内心都希望成为好父母。通过执行这些原则,父母开始感觉到受到了尊重。父母也开始把自己看做是孩子生活中的积极力量。许多时候,青少年会对家庭中更积极些的气氛做出反应,感觉到父母确实关心自己取得的成绩,关心自己。当家庭气氛开始改善时,社会工作者应该给予父母和青少年积极的反馈。工作者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让家庭已有的改善保持下去。

社会工作为酗酒者提供治疗比较迟缓,它让这一庞大的群体从匿名戒酒会和救世军那里获得帮助。酗酒者和他们的家庭同样非常需要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此,社会工作可以用传统的和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服务。像其他毒瘾一样,没有一种治疗方法对所有的酗酒者都是有效的,许多治疗方法大大地增加了成瘾者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治疗方法的可能性。

篇6:《社会政策概论》复习资料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

(一)单项选择

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B)A 10年

B 15年

C 20年

D 25年

★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2.根据现行医疗保险制度规定,起付线的标准是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B)A 5% B 10% C 15% D 20% ★考核知识点:医疗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2节

3.张某在一家单位工作了3年,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签,失业了。按照现行失业保险制度的规定,他可以领取多长时间的失业保险金(B)?

A 6个月 B 12个月

C 18个月

D 24个月

★考核知识点:失业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3节

4.下列各项中,哪项不属于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条件?(C)

A 缴费满1年

B被动失业

C 生活困难

D 已登记失业,仍有就业意愿 ★考核知识点:失业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3节 5.下列哪种情况不算工伤?(C)

A 见义勇为受伤

B 抢险救灾受伤 C陪客户喝酒导致酒精中毒 D 出差洽谈业务时受伤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6.因工死亡职工的配偶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B)发放。A 30% B 40% C 50% D 60%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7.因工死亡职工的母亲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A)发放。A 30% B 40% C 50% D 60%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8.因工死亡职工的子女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A)发放。A 30% B 40% C 50% D 60%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9.因工死亡职工的儿子,如果是孤儿的话,领取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B)发放。

A 30% B 40% C 50% D 60%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10.与其他公共政策相比,社会政策最显著的特征是(C)A公共性

B权威性

C福利性

D价值中立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的定义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政策法规体系的有(D)A社会保险法

B工伤保险条例

C道路交通安全法

D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法规体系

参见讲稿第1章第3节 12.伊丽莎白济贫法规定,(C)负责供养无依无靠的贫民。A慈善协会

B兄弟会

C教区

D政府

★考核知识点:伊丽莎白济贫法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3俾斯麦当政时,德国最早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是(B)

A失业保险法

B工人医疗保险法

C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

D工伤事故保险法 ★考核知识点:俾斯麦社会保险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4.德国1889年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规定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是(C)A 60岁

B 65岁

C 70岁

D 75岁

★考核知识点:俾斯麦社会保险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5.为福利国家奠定思想基础的是(C)

A 伊丽莎白济贫法

B 俾斯麦的社会保险法

C贝弗里奇报告 D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

★考核知识点: 贝弗里奇报告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6.(D)认为福利国家养了懒汉

A 马克思主义

B女性主义

C新左派

D新右派 ★考核知识点: 福利国家改革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7.养老金强制储蓄的典型代表是(D)

A智利养老金模式

B德国俾斯麦模式

C贝弗里奇模式

D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考核知识点: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参见讲稿第2章第2节 18.(B)认为国家对市场的干预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的弊端。A马克思主义

B民主社会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保守主义

★考核知识点: 社会民主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参见第8章第3节 19.公民权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A凯恩斯

B 哈耶克

C帕累托

D马歇尔

★考核知识点: 公民权理论

参见讲稿第3章第2节 20.提出“无责任即无权利”的是(D)

A社会民主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新自由主义

D第三条道路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理论流派

参见第8章第3节

(二)多项选择

1.下列各项中,哪些属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领取条件?(ABC)

A 年满60周岁

B 农村居民

C 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D缴费满15年 ★考核知识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2.下列情形中,哪些会导致法律援助中止?(ABCD)

A 受援人的收入超标

B案件被撤销

C受援人自行委托律师

D受援人要求终止法律援助

★考核知识点:法律援助

参见讲稿第11章第3节 3.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政策的有(ACD)A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B政府提高利率

C 孤儿救助制度D 保障性住房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领域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4.预防性的社会保护包括(AD)

A保护基本权利

B补偿

C社会关照

D增能

★考核知识点: 社会保护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5.治疗性的社会保护遵循的原则包括(BC)A保护基本权利

B补偿

C社会关照

D增能 ★考核知识点: 社会保护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6.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政策法规体系的有(ABC)

A社会保险法

B道路交通安全法

C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

D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意见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法规体系 参见讲稿第1章第3节 6.俾斯麦当政时,德国通过的社会保险法包括(BCD)A 失业保险法

B工人医疗保险法

C伤残和养老金保险法 D工伤事故保险法 ★考核知识点: 俾斯麦社会保险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9.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ACD)A社会保险

B企业补充保险

C社会救助

D自愿保险 ★考核知识点: 贝弗里奇报告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以下各选项中,属于贝弗里奇报告提出要消灭的病害有(ABCD)A 匮乏

B疾病

C无知

D懒惰

★考核知识点: 贝弗里奇报告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1.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社会保障体系成功运行的三大条件包括(ABD)A儿童津贴

B普惠型医疗卫生服务

C社会稳定

D充分就业 ★考核知识点: 贝弗里奇报告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2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有(AB)A 瑞典

B丹麦

C美国

D新加坡

★考核知识点: 福利国家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3.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规定的社会保险涵盖的内容有(AD)A 老年及遗属保险

B 医疗保险

C 工伤保险

D失业保险 ★考核知识点: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4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规定的现金救助的对象包括(AC)A盲人

B失业人员

C孤儿

D聋哑人

★考核知识点: 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15.下列各项中,属于智利养老金改革内容的有(ABD)

A 保费全部由个人缴纳

B实行完全个人账户

C实行统账结合 D基金由私营机构运营

★考核知识点: 智利养老金改革 参见讲稿第2章第2节 16.我国计划经济时代面向城市居民的社会政策有(ABD)A劳保医疗

B集体福利

C五保供养

D计划就业

★考核知识点: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政策

参见讲稿第2章第3节 17.下列各项中,属于蒂特姆斯的主张的有(ABC)A主张公共福利

B支持私人福利

C主张普惠型福利

D主张选择性福利 ★考核知识点:蒂特姆斯 参见讲稿第3章第1节 18.蒂特姆斯将福利分为(ABC)

A 社会福利

B职业福利

C财政福利

D私人福利 ★考核知识点:蒂特姆斯 参见讲稿第3章第1节 19.蒂特姆斯将福利体制分为(ABC)

A制度型

B补救型

C工业成就表现型

D保守型 ★考核知识点:蒂特姆斯 参见讲稿第3章第1节 20.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有(BC)A亚当.斯密

B庇古

C帕累托

D弗里德曼

★考核知识点:福利经济学

参见讲稿第3章第2节。21.艾斯平-安德森将福利资本主义分为(ABC)A社会民主型

B保守型

C自由主义型

D进补型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的理论体系

参见讲稿第3章第2节 22.需要分为(ABCD)等几种类型。

A规范层面的需要

B感觉到的需要

C表达出来的需要 D比较层面的需要

★考核知识点:需要的类型

参见讲稿第4章第1节 23.当代中国的社会问题,包括(ABCD)A人口老龄化

B收入分配问题

C就业问题

D住房问题 ★考核知识点:社会问题

参见讲稿第4章第2节

24.下列各项中,属于社会政策的目标的有(ABCD)

A 满足民生需要

B保护人权

C维护社会公平

D促进社会和谐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的目标 参见讲稿第4章第3节

25.发展型社会政策主张的重点领域包括(ACD)

A 教育培训

B 工作福利

C 推行积极的社会政策

D适度社会福利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经济分析 参见讲稿第8章第2节 26.政府提供社会服务的模式有(ABC)

A政府包办

B政府补贴供方

C政府补贴需方

D民营化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运行机制

参见讲稿第5章第2节 27.纯福利模式的特点有(ABD)

A 政府办社会福利

B公共资金支持 C使用者有选择自由 D使用者无需付费 ★考核知识点:纯福利模式 参见讲稿第5章第2节 28.纯福利模式的不足有(ABC)

A效率低下

B使用者缺乏选择自由

C财政负担重

D覆盖面窄 ★考核知识点:纯福利模式 参见讲稿第5章第2节 29.社会政策试点须注意的有(BCD)

A选点要随机抽样

B选点要有代表性

C试点过程中要保持真实客观的社会条件

D评估要实事求是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试点 参见讲稿第6章第1节 30.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包括(ABC)

A行动标准

B成效标准

C效率标准

D国际标准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评估 参见讲稿第6章第3节

31.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三条道路福利理论主张的有(AB)A重建福利国家

B积极的福利

C消极的福利

D解散福利国家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理论流派

参见讲稿第7章第2节 32.下列各项中,属于新右派的福利理论主张的有(AC)

A福利国家效率低下

B福利国家损害了自由

C福利国家阻碍了经济增长 D副利国家影响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理论流派

参见讲稿第7章第2节 33.以下各项中,属于专项救助的有(ACD)

A 法律援助

B五保供养制度 C医疗救助

D教育救助 ★考核知识点:社会保障待遇 参见讲稿第9章第2节

34.根据现行农村低保工作的规定,在核实家庭收入时,下面哪些收入不计入家庭 总收入?(BCD)

A 法定赡养费

B计划生育奖励

C国家给优抚对象的抚恤金 D见义勇为奖励 ★考核知识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参见讲稿第11章第2节 35.下列选项中,哪些会导致工伤保险待遇终止?(ABC)

A 职工拒绝接受治疗

B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

C 被判刑收监

D被治安处罚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36.下列主体中,哪些可以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ABC)

A 用人单位

B工伤职工本人

C工伤职工的直系亲属

D工伤职工的同事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37.对骗取低保待遇的人员,可以采取哪些处罚措施?(AB)

A 追回骗取的财物品 B 罚款

取消未来领取社会救助的资格D 承担刑事责任 ★考核知识点:城市低保 参见讲稿第11章第2节

(三)判断题

1.政策是规则体系与行动体系的结合(√)

★考核知识点:政策的含义,参见讲稿第1章第1节 2.社会政策的实质就是政府包办社会福利事务(×)★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的定义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3.社会福利指的是政府向社会成员无偿提供服务的过程(×)★考核知识点:社会福利的定义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4.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属于预防性的社会保护(√)★考核知识点: 社会保护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5.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属于治疗性的社会保护(×)★考核知识点: 社会保护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6.伊丽莎白济贫法奠定了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考核知识点:伊丽莎白济贫法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7.福利国家的本质是国家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考核知识点:福利国家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8.社会保险是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全部内容(×)★考核知识点: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9.智利养老金改革是社会保障私有化的典型代表(√)★考核知识点:智利养老金改革

参见讲稿第2章第2节

10.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是一个具有退休、保健、住房、家庭保障等功能的综合保障项目(√)★考核知识点: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参见讲稿第2章第2节 11.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是社会政策研究常用的定量研究方法(×)★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分析方法

参见讲稿第3章第3节 12.政策宣传是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阶段(√)。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实施

参见讲稿第6章第2节

13.社会政策行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政策目标属于社会政策评估的行动标准(×)★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评估

参见讲稿第6章第3节.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提供志愿服务都是公民参与社会政策过程的方式(×)★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的政治分析

参见讲稿第8章第1节 15.注重使用者的选择权是准市场模式的重要特点(√)★考核知识点: 准市场模式

参见讲稿第5章第2节

16.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由其家人继承(√)。

★ 考核知识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1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中,除政府补贴以外的余额可以由其家人继承(√)。

★ 考核知识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18.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余额由政府收回,用于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 考核知识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19.根据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规定,职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月标准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

★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2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2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当职工工作调动时,可以取出来(×)。

★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2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中的个人账户储存额,当职工死亡时,全部由亲属继承(×)。

★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2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是20年(×)。★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24.要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年满60岁(√)。★考核知识点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25.我国现在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0岁(×)。

★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26.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职工,急诊时可去非定点医院就医(√)。★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2节。

27.对严重肇事精神疾病患者,由公安机关实施强制治疗(√)。★考核知识点:精神卫生

参见讲稿第12章第2节。

28.服役期间患精神疾病复员、退伍军人,由民政部门负责救治(√)。★考核知识点:精神卫生

参见讲稿第12章第2节。

二、主观部分: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定义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附 1.1.2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的定义

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 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主体:政府或其他组织

具有福利性 2.社会福利

★考核知识点 社会福利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附 1.1.2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的概念

在公共资金的支持下,向社会成员无偿或低偿提供物质或服务产品的过程。这里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社会福利是以非商业化的方式为社会成员直接提供物质和服务产品的过程;第二,福利性项目应该有公共资金的支持,因此能够无偿或低偿地提供给受益者。

(2)社会福利的特点

社会福利不同于市场交换。3.社会保护

★考核知识点 社会保护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附 1.1.2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

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4.社会行政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相关概念 参见第1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第2节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

附 1.1.2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行政(Social Administration)一般指政府行政机构在其职权范围内代表国家在社会事务方面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社会行政的概念有三层含义:首先,社会行政代表着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领域,在政府所管辖的众多的事务中,有一部分属于 社会性事务,这部分事务往往被称为政府的社会行政领域。其次,社会行政代表管理社会事务的政府机构,如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公共卫生与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机构、社会福利行政管理机构等。再有,社会行政概念还代表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则与程序系统。此外,广义的“社会行政”概念还包含对公共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的含义。5.福利国家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主体

参见讲稿第2章第1节 附 1.2.1 考核知识点解释

“福利国家”一次首见于英国坎特博雷大主教威廉·邓普(W.Temple)1941年所著《公民与教徒》一书。它是一种工业国家的国家邢台,是社会保险或公费医疗,家庭福利或社会救助计划,社会保障或社会政策的总和,其本质是国家承担保障公民基本需要的责任。1942年11月的《贝弗里奇报告》为英国福利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1944年到1948年,英国政府《贝弗里奇报告》为蓝本通过了一系列社会立法,初步建成了“福利国家”的基本体制。继英国之后,北欧国家瑞典、丹麦、挪威等级其他西欧国家纷纷建设自己的“福利国家”。有研究者提出福利国家三个世界说,即社会民主型、保守型及自由主体型。6.补救模式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主体

参见第5章第1节 附 2.5.1 考核知识点解释

“补救模式”(Residual Model,又称“剩余模式”、“残补模式”)则是指首先由其他各种方式(包括通过市场、就业,或通过家庭、社区、民间组织等)去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只有当这些方式都失效时,才由政府通过社会福利的方式去解决。7.制度模式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的主体

参见第5章第1节 附 2.5.1 考核知识点解释

“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Model)的基本含义是指社会福利是一种基本的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强调首先由政府的福利计划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需要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8.纯福利模式 ★考核知识点 纯福利模式

参见讲稿第5章第2节 附 2.5.2 考核知识点解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里,欧洲“福利国家”按照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福利理论,在福利性社会事业中形成了一种“纯福利”的运行机制。其要点包括:福利性社会事业完全由政府直接管理,或者由政府委托的“准政府”部门管理;在社会事业中广泛实施再分配和收入转移;几乎所有的福利性社会服务都由政府的公共资金支持,受益者可以获得无偿的福利性服务而无须直接付费。20世纪后期以来,这种“纯福利”的运行机制受到来自“新右派”的批评。他们认为,纯福利的运行机制一方面降低了福利性社会事业运行的效率,导致了大量的浪费,另一方面使福利性社会服务的实际收效也降低,再一方面是政府对福利性社会服务事业的垄断损害了人们的自由选择。同时,纯福利机制还可能导致受益者福利需要的不合理扩大,进而导致政府公共开支的不合理增加,给国家带来严重的财政负担,最终将损害经济发展。9.准市场机制

★考核知识点 准市场机制

参见讲稿第5章第2节 附 2.5.2 考核知识点解释

“准市场机制”,主要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其基本要点有:(1)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打破在福利性服务中心的垄断,通过服务机构之间的横向竞争而提高机构和项目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2)改变政府拨款方式:将面向机构的“按人头拨款”方式改变为按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来拨款,并进一步转向面向服务对象的“政府购买服务”方式;(3)增大受益者的选择:扩大服务对象对服务机构的自由选择,通过服务对象“用脚投票”的效果来促进服务机构重视效率和质量;(4)增加福利使用者的付费,通过使用者的付费一方面体现受益者的个人责任,并约束其福利需要,另一方面也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并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5)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并在业绩考核和评估中强化效率和质量的指标。“准市场机制”以英国NHS为典型代表,它在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使用者付费机制影响服务的可及性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10.福利漏洞 ★考核知识点 福利漏洞

参见第7章第2节 附 2.6.2 考核知识点解释

“福利漏洞”是指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社会福利资金流失和浪费。福利漏洞首先包括社会福利机构方面的漏洞,即因内部管理不善而导致公共资金运行效率的降低。其表现一是因公共资金分配和使用的不合理而导致社会福利资源的浪费,即有限的公共资金没有被用到最急需的方面。二是由于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不善而导致的机构膨胀,人浮于事,在社会福利机构内部消耗了过多的福利资源。三是由于管理不善导致机构工作人员非正常地消耗公共资源。同时,福利漏洞还包括服务对象方面的漏洞,即由于外部管理的不善而导致福利受益者的行为偏差,从而使福利资源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此方面包括受益者的不当受益(即将不合格者也纳入到了受益者名单中)、超标受益(实际受益水平超出了法定的或合理的标准)、重复受益(受益者在不同的项目中重负受益)以及受益转移(即社会福利资金和服务通过合格的受益者而流向了其他不合格的受益者)。11.初次分配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经济分析

参见第9章第3节 附 2.8.2 考核知识点解释

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对社会产品进行的分配,其主要特点是按照人们对生产过程做出的贡献而进行的分配。再社会化大生产中,人们向生产过程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包括投入劳动力、资本、土地、管理、技术等。在分配过程中,则按照每个人投入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分配生产出来的产品。因此这种分配又称为“要素分配”。12.再分配

★考核知识点 社会政策经济分析

参见第9章第3节 附 2.8.2 考核知识点解释

“再分配”,是通过政府税收和社会政策(以及其他公共政策)来对已完成的初次分配实施再次分配。政府实施再分配的基本目标是改变初次分配中不符合社会价值目标的结局,或者说通过对初次分配结局的调整而兼顾到更广泛的社会利益和政府的政治目标。此外,许多国家的再分配部分不仅包括政府的再分配行动,而且还包括各种民间组织的行动,即通过各种民间集资和捐赠而进行的再分配。13.社会保障

★考核知识点 社会保障的定义

参见讲稿第9章第1节 附 3.9.1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最早出自192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概况起来看,社会保障是政府通过公关行动而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政策体系,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是社会成员在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遇到障碍时,能够从国家和社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14.社会保险

★考核知识点 社会保障待遇

参见讲稿第9章第1节 附 3.9.2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保险是19世纪末产生于德国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与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在许多工业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手段,要求劳动者和雇主共同投保,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在劳动者因年老、疾病、伤残、事业、死亡等特殊事件而失去生活来源时,由国家和社会对其本人或家属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强调受益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采取的是受益者与雇佣单位共同投保和强制实施的形式,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安定。此外,社会保险待遇往往与其收入水平或投保额(贡献)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社会保险的项目主要由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遗属保险等。15.社会救助

★考核知识点 社会保障待遇

参见讲稿第9章第2节 附 3.9.2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老弱病残和生活不幸人士等弱势群体无偿提供款物救济的一种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一般包括灾害救济、贫困救济以及医疗、住房、教育等方面的救助。16.相对贫困

★考核知识点 贫困的分类

参见讲稿第11章第1节 附 3.11.1 考核知识点解释

相对贫困(relative poverty)是指收入虽能达到或超过维持生存和基本发展的需要,但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较仍是处于较低的生活水准。17.绝对贫困

★考核知识点 贫困的分类

参见讲稿第11章第1节 附 3.11.1 考核知识点解释

绝对贫困(absolute poverty)是指获得的实际收入水平、拥有的消费资料和得到的服务达不到维持其基本生存需要的最低量。18.社区服务

★考核知识点 社区服务

参见讲稿第16章第3节 附 3.16.3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服务设施为基础,以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为服务对象,以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和多样化生活服务需求为主要内容,政府引导支持,多方共同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社区服务体系是政府行使社会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平台,是建构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

(二)、简答

1.列举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的领域

参见讲稿第1章第2节 附 1.1.2 考核知识点解释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所采取的社会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2.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障制度方面的重大举措

★考核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策发展 参见第2章第3节 附 1.2.3 考核知识点解释 大力推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酝酿医疗卫生体制的新改革。2002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要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于2003年提出了《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意见》;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和农业部于2003年发布了《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2006年初,卫生部等七部委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从2006年起,将调整相关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此外,政府着力推进医疗卫生制度的进一步改革,以纠正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加强了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强调了新的医疗卫生改革要以普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群众基本医疗为目标。3.近年来,我国在农村社会政策方面有哪些重大政策举措? ★考核知识点: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政策发展

参见第2章第3节 附 1.2.3 考核知识点解释

开始重视农村社会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进入新世纪以后,农村社会政策被纳入到新型农村建设的行动体系中,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五保户”制度,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普及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养老保障等制度和行动,并且许多地区还在积极地研究建立普遍性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4.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制定 参见第6章第1节 附 2.6.1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指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所要决定的事项。社会政策的决策的实质是当社会具有一定需要或出现社会问题是,政府在是否采取相应的行动和如何采取行动方面做出决定。从实践上看,社会政策决策的内容一般包括是否采取政策行动、政策涉及的范围和福利水平、资源调动方式、制度设计、组织设计以及其他配套政策等一系列的内容。

5.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制定 参见第6章第2节 附 2.6.1 考核知识点解释 第一、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

1、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指社会对政府的某项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即社会成员是否有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或者社会中是否存在着某种问题,需要政府通过制定一项社会政策去加以解决。

2、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府(政党)的社会政策决策同时也要依据政府(政党)自身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3、社会政策的预期效果:社会政策的效果,是指一项社会政策能够达到其目标的程度。重视社会政策的预期效果实质上是要求政府不仅要有满足人民群众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动机,而且还需要寻找有效的方法。

4、政府的财政能力及社会政策行动的成本:政府在社会政策中的财政能力,指政府调动资金以投入社会政策行动的能力。社会政策成本指实施一项社会政策所需要的财政开支(经济成本)和需要付出的其他各种代价。

5、制度方案和技术条件:制度方案和技术条件是保障一项社会政策能够正常运行、有效实施和高效率达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6.评估一项社会政策的好坏,有哪些标准?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评估 参见讲稿第6章第3节 附 2.6.3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评估的标准,是指在评估过程中用来判断社会政策行动优劣的标准。社会政策评估中一般有以下一些种类的标准:

(1)行动标准、收效标准和效率标准:“行动标准”指在社会政策评估中评判一项社会政策行动进展情况的标准,即已投入的资金和已采取的行动是否达到了预先的计划;“收效标准”是评判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收效的大小及质量的标准,即已采取的行动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收效,是否达到了该项社会政策预期的目标;“效率标准”是对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判断,也即对其投入产出率高低的评判。

(2)事实标准与价值标准:“事实标准”指对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收效中各种事实的评判与分析;“价值标准”指对社会政策行动及其收效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

7.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评估 参见讲稿第6章第3节 附 2.6.3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社会政策对目标人群(或情形)的影响:

(1)经济状况、生活状况的变化

(2)态度、意识或行为的转变

(3)出乎意料的结果(副作用)

第二,社会政策对其他人群的影响。

第三,社会政策的政策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8.社会政策评估,有哪些方法?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评估 参见讲稿第6章第3节 附 2.6.3 考核知识点解释

评估一项社会政策的效果,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1)比较项目实施前后状况(难以排除项目之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2)比较趋势线与项目实施后的状况(变化是否归因于政策本身,不好说)

(3)比较项目地区与未开展项目的地区的状况

(4)比较控制组与对照组 9.社会政策的目标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的目标 参见讲稿第4章第3节 附 2.4.3 考核知识点解释

社会政策的目标包括:

(1).满足民生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就业、健康、教育、环境友好、提高生活水平等。

(2)保护人权:劳动权、低保和扶贫、社会保障、健康权、受教育权。

(3)维护社会公平

(4)解决社会问题

(5)促进社会和谐(根本目标)。10.简述新自由主义对社会福利的抨击。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理论流派 参见第8章第3节 附2.7.2 考核知识点解释

新自由主义以哈耶克、弗里德曼为代表人物,以对福利国家为代表的国家福利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

由于自然秩序的实质、理性规划及实现共同目的的不可行,建立一个综合的福利国家是不可能的;福利国家的出现是建立在对人类实质、社会秩序及福利的错误 观念基础之上的;由于政府的扩张、理想社会的观念、平等主义及缺乏选择性,导致福利国家对自由造成了威胁。

由于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依赖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科层组织和专业组织的难以控制、服务的过度供给或供给不足以及普遍性服务的大量支出,导致了福利

国家的低效率。

由于减少了对成功的奖赏核对失败的惩罚,导致福利国家对经济造成了伤害。由于政府责任不断扩大以至于最终难以承担,并且由于福利国家造就了利益集团,导致福利国家在政治上陷入了困境。

最后,福利国家还对社会造成了伤害,一方面表现为它消除了个人责任:没有认识到个人责任、个人责任的消除、无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人们选择权的剥夺、依赖文化的形成以及道德伤害等等,另一方面表现为消除了社会责任:损害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使家庭不稳定、破坏了社会的“中间结构”等等。11.导致社会政策调整的因素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社会政策调整

参见讲稿第6章第4节 附:2.6.4 考核知识点解释

导致社会政策变动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其基本原因包括:

(1)政策本身的原因:首先,原定正常的不恰当会导致政策的变动;其次,政策实施的总体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已经达到或部分达到,需要调整政策,以追求更高的目标;最后,通过政策实施工作或政策评估,发现一项社会政策行动无法有效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其运行效率太低,需要调整政策行动方案。

(2)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社会政策目标的改变,因而需要在社会政策行动上做出变动。

(3)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在不同政治体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条件下,社会公众或各类利益群体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各项社会政策的态度,而这些态度都会在不同的程度上对社会政策的实施及改变产生影响。12.近年来,我国新实施的社会救助项目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社会救助

参见讲稿第11章第2节 附:3.9.2 考核知识点解释

一、城市低保

1.对象:

a.三无人员;

b.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线的失业人员及 其他人员

注:家庭收入的范围(1)不包括优抚对象的抚恤金、补助金;(2)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不论是否兑现)均包括在内

2.申请与审批

申请:向街道办或镇政府书面申请;

审批:

a.机构:县级政府民政部门

b.时限: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30 日内

c.核实情况的方式:入户调查、邻里访问和信函索证

3.城市低保的标准与计发

(1)确立低保标准的依据:

-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

[注意:不包括医疗费用、交通费用等]

-水电燃煤费用

骗保;

-收入状况改善仍继续领取低保金

二、农村低保

1.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注意:是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低保线的农村居民

2.申请:户主本人向乡镇政府(或乡镇委托的村委会)提出→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评议→乡镇政府审核→区县民政局审批

3.低保金的计发

(1)确立低保标准的依据:

维持当地农村居民全年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吃饭、穿衣、用水、用电等费用确定。

(2)计发

-原则上差额发放,即:

保障标准优待抚恤金

-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

见义勇为的奖励

三、农村五保

1.对象:

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扶养人(或法定扶养人不具备扶养能力)的农村老人、残疾人或未满16周岁的儿童。

2.五保内容:

保葬(儿童保教)

3.申请与审批

本人向村委会提出申请(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申请)→ 村委会民主评议→公告→乡镇政府审核→ 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4.五保供养的标准与形式

(1)标准: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2)形式:

-分散供养(居家)和 集中供养

家教不好:父母的教育不好

结构论解释:社会结构的不平等导致教育不平等 15.试述公民权理论的主要内容。

★考核知识点:公民权理论 参见讲稿第3章第2节

附 1.3.2 考核知识点解释

公民权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为英国学者马歇尔(T.Marshall)。在他看来,政府的社会福利供给是公民权历史演进的结果。从历史上来看,公民权最初并没有被给予所有的人。奴隶、农工、劳动者和工人并没有被看作是公民,并且没有被准许分享贵族所享受的权利。然而,随着公民身份的逐步扩大,广大民众获得了司法民权和而后的政治权。马歇尔认为,公民身份的发展也要求社会权的扩大。公民社会圈的扩大要求国家必须保证人民有权利获得充分的收入、卫生、住房和教育等。国家必须在法律上建立这些权利,并保证他们实施。马歇尔的理念强调社会权和司法民权 及政治权同样神圣,必须有国家来实施,这为国家介入社会福利奠定了规范性基础。16.对健康不平等,有哪些理论解释?

★ 考核知识点:健康不平等 参见讲稿第12章第1节

附 3.12.1 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健康不平等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

-自然和社会选择论:适者生存,强壮的人成功了,体弱多病的人失败了,因此,现在的这种状况只不过是这种选择过程的结果;

文化和行为解释:不同阶层的饮食习惯、行为方式(如抽烟)存在差别.-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不均等。穷人获得的医疗服务太少。17.对贫困的原因,有哪些理论解释?

★考核知识点: 贫困的成因 参见讲稿第11章第1节

附 3.11.1 考核知识点解释

对贫困的成因,分为两大类,一是病理学解释,二是结构论解释。

(1)病理学解释认为,穷人之所以贫困,是因为穷人本身的特征或行为:

家庭论.:有其父必有其子(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

-亚文化论:贫困文化认为,穷人会“适应”贫困。(2)结构论解释认为,是社会结构导致贫困:坐牢(被判刑收监执行)的。19.哪些情形会导致失业人员丧失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

★考核知识点: 失业保险 参见讲稿第10章第3节

附 3.10.3 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时,丧失领取失业保险金的资格:

参军;

-移居境外;

-退休(领取养老金)的;

-坐牢的(被判刑收监或劳动教养);

-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政府指定的机构介绍的工作的 20.我国现在的基本卫生服务项目有哪些?

★考核知识点: 初级保健 参见讲稿第12章第2节

附 3.12.2 考核知识点解释

我国现有的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包括:

-居民健康档案;

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艾滋病、结核病提供防治指导; 21.我国现在有哪些面向特殊人群的社会服务?

★考核知识点: 特殊人群的社会服务 参见讲稿第16章第3节

附 3.16.3 考核知识点解释

面向特殊人群的社会服务,主要有三种,(1)机构照料,分为长期(比如养老院、福利院等)和短期(比如救助站、流浪儿童救助中心)两种;

(2)社区照顾:面向居家养老的老人、残障人士(3)家庭寄养:面向孤残儿童、部分五保老人等 22.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有哪些特殊需要?

★考核知识点: 特殊人群的需要 参见讲稿第16章第1节

附 3.16.1 考核知识点解释

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特殊需要包括:

社会保险补贴

-岗位补贴

责任与权利平衡,无责任无权利

-提倡积极的福利(人力资本投资)

30000)×70% =1.4万元

3.王五是企业职工,其缴费工资是4500元/月,根据现行的养老保险的有关规定,企业该给他缴多少养老保险费,王五本人承担多少养老保险费,进入其个人账户的数额是多少?

★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缴费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附 3.11.1 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养老保险缴费分企业缴费和职工个人缴费两部分,其中,企业缴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0%进入统筹基金,职工个人缴费按职工个人工资的8%进入个人账户。

据此,王五企业交4500×20%=900,王五个人交4500×8 =360元,进入个人账户360元。

4.李某原为某企业职工,干了7年后被辞退了,领取了2个月的失业保险金,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工作。刚工作了两年,碰上金融危机,单位大量裁员,他又失业了。请问李某这次失业后,最长可以领取多少个月的失业保险金?

★考核知识点:失业保险金领取期限

参见讲稿第10章第3节 附 3.10.3 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我国现行《失业保险条例》的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制度的职工,初次失业后的领取期限为:参保 1~5年,最长领取 12个月;参保5~10年,最长领取18个月;参保10年以上,最长领取24个月。如果失业职工在领取失业保险金一段时间后重新就业,又再次失业的,其失业保险缴费时间重新,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 = 上次失业后剩余的期限 + 本次缴费年限所对应的期限,但最长不超过24个月。

据此,王某初次失业时,可领取的失业保险期限最长是18个月,领取了2个月,还剩16个月。王某第二次失业时,参保2年,对应的失业保险期限是12个月。两者相加为28个月,但最多只能享受24个月。

5.王某为某公司职工,今年12月1日早上在上班途中遭遇交通事故,导致残疾。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王某属于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遭受工伤前,王某的工资为每月5000元,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请问王某每月能领取的生活护理费是多少?

★考核知识点:工伤保险待遇 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附 3.10.3 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现行《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职工因工致残的,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后,如果属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分 别按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和30%发放生活护理费。

此处,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王某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可享受的生活护理费为1200元。

6.某地职工2011年的平均工资是4.4万元,根据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医疗保险的起付线和封顶线分别是多少?

★考核知识点:医疗保险待遇

参见讲稿第12章2节

附 3.11.2 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我国现行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规定,医疗保险的起付标准按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10%确定,封顶线为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

此处,起付线为4400元,封顶线为26.4万元。

7.矿工王某因身体不好,50岁时退休了,当地上年度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000元,王某共缴了25年的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指数为1.2,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为4万元。请问王某退休后,每月可以领取多少养老金(请列出计算公式或过程,无计算过程不给分)。

★ 考核知识点:养老保险待遇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附 3.10.1 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职工退休时可领取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构成。其中,(1)个人账户养老金 = 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以下是退休年龄和计发月数(部分)

40岁216个月

50岁170个月

60岁101个月

(2)基础养老金= W×(1+平均缴费指数)÷2×n×1%

上式中,W为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n:为缴费年限。

根据上例,王某可以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为 40000 ÷ 195 = 205.12元

基础养老金 = 3000×(1+1.2)÷ 2 ×25×1% = 825

两者相加,共计 1030.12元.张某是某村的村民。2009年,张某参见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到2012年底,张某年满60岁,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为4000元。请问,张某每个月可领 取的养老金为多少?

★考核知识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参见讲稿第10章第1节 附 3.10.1 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参保农民年满60岁后,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其中,(1)基础养老金:55元/月(2)个人账户养老金:储存额/139

本例中,张某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 55+4000/139 = 83.8元/月

9.张某是矿工,2011年9月,张某在井下作业时,煤矿发生透水事故,不幸遇难。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张某2011年8月领取的工资为5000元。请问张某遗属可享受的一次性工亡补助是多少?

★考核知识点 工伤保险待遇 参见讲稿第10章第4节 附 3.10.4考核知识点解释

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安全生产事故中一次性死亡补偿金标准,按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计算,发放给死亡职工亲属。

上一篇:增值税进项抵扣规定下一篇:宣传画册策划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