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24-05-24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通用11篇)

篇1: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总)

期中考试结束了,针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从以下几各方面对试卷进行了分析:

一、试卷分析

考卷总体来说难易适中,既有对基础知识考核的环节,也有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试卷紧扣教材,突出重点,更侧重于双基能力的考察。

二、学生情况分析

从整体卷面看,学生的书写情况不容乐观。书写不够端正,字体潦草不规范。在这次考试中,很多孩子不是因为不会造成的失分,而是由于审题不清造成的。说明孩子在做试卷时,不够认真,仔细。有的不读题乱写一气,有的没能真正领会句子含义,更缺乏理解的深度。

三、成绩统计

从成绩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今次的期中考试成绩与上学年期末成绩相比,有明显的下降,表明今学期的教学质量还有待于大力提高。总的来说,各年级各科基本上都存在不及格的现象,而且有个别学生偏科比较明确。

四、下一阶段努力方向

1、抓好课堂40分钟教学质量,要灵活运用教材,准确把握重、难点,把知识转变为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新课改理念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及修养,避免教学中知识性的错误。

3、加强和改进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用有效的手段,循序渐进地辅导。

4、用好单元把关试卷,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加强思想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及审题习惯。通过这次考试,不仅看到了学生的不足,更看出了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不足,争取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逐步改正不足,争取更好的成绩。

篇2: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测试成绩质量分析

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在不知不觉中已结束了一半时间,为了对我校每个孩子的学业负责,全体老师在三尺讲台上辛勤劳作,默默奉献,我校举行了期中大检测,大多数老师及学生收获了喜悦。为了及时总结经验,全面地掌握我校教学的现状,寻找尚存的问题,以利于下半学期的教学工作,今天,我们对上半学期的教学质量状况作个简要分析:

一、过程回顾

本学期我们每位老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己任,各位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充分发挥自己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有序组织每次的质量检测并作好分析。奉献时间、奉献智慧。回顾过程,至少在以下几方面让我们心生感动:

1、在本次质量检测中各班前五名同学采摘了丰硕成果,摘取了他们应得的荣誉。当然成绩的背后同学们总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以及老师们的耐心辅导。是他们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换来今天的喜悦。为了提高自己本班教学质量,主动坚持每天早到校,晚归家,坚持给学生课外辅导。

2、在这次期中测试中,各年级语、数、英、综差距都不大,初步反映出我校平时合作研讨、团结协作、友好竞争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集体备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现状分析

1、部分年级部分学科平行班分差大。在本次质量检测中,部分年级部分学科平行班分差有拉大的现状。可能有客观原因,客观原因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尽可能缩小差距,我们努力过才能问心无愧。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要关注。

(1)语文学科反映出:学生书写不工整、习作假大空、基础知识掌握不牢等;

(2)数学学科反映出:基本概念不清、口算及计算能力落后、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薄弱;

(3)英语学科反映出:单词记得不牢,语法概念弄不清,听力较差,阅读能力成问题。

三、整改措施

1、进一步深化教研

(1)熟悉年级目标。希望各教研组在下阶段开展年级目标解读教研。教研组要一大领域一大领域进行分阶段解读,每个老师对年级目标要做到心中有底。

(2)研究教学真问题。要把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质量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教研的问题。

2、对质量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在对每次质量检测进行分析时,要进行深入的归因分析。错误的原因无外乎在于试题本身原因、学生原因、教师原因。

3、改善补差的方式加强补差的力度。不及格率和低分率是影响教学质量最为根本的因素。各教师面对现实,要努力改善自己补差的方式,提高补差的有效性。补差工作的针对性要强,举措要实在。同时补差的力度还需加强。

老师们,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但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轻易让它过去。我们今天的质量分析目的就是长善救失,就是为了能发现问题,然后齐心协力解决问题。

篇3: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对细节的理解不到位

1. 不关注词汇在语境中语意的变化以及受母语的影响

一般来说, 细节理解题往往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带着问题回归原文相关的句子或段落中去查找答案, 这一点很容易做到。但是, 有些学生在理解过程中, 却忽略了词在选项中所表达的意思和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意思在含义方面的区别, 将其混为一谈, 结果导致选择错误。请看A篇文章及第42、43题 (以下例题均保留原题号) :

42. From the above posts we learn that ______.

A. Vallery has been begging in streets over the summer

B. Jack gets paid for cutting and moving the lawn for his own family

C. Erica is quite experienced in finding part-time jobs

D. Ashley is willing to do any part-time job during his trip to Hawaii

4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racy from her post?

A. She operates a law firm.

B. She helped her daughter become a lawyer.

C. She’s proud that she has got her daughter a job.

D. She hopes to know more people to help kids get jobs.

对于42题, 很多学生选A, 而正确的选项是B, 因为A 选项Vallery has been begging in streets over the summer中的beg意思是 ask for food, money, etc;而在阅读理解短文中的意思是ask in a serious way, 这二者不能混为一谈。不少学生见到相同的词就选, 为此我们教师要提醒学生必须关注词汇在语境中语意的变化。

43题正确选项是C, 而很多学生选D, 因为原文中有“What about kids whose parents do not know someone?”其实这两者根本不构成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What about kids whose parents do not know someone?”并不能说明“She hopes to know more people to help kids get jobs.”而学生不选C的原因是对proud一词没有正确的理解, 他们说proud中文意思是“骄傲的, 自以为了不起的”, 是个贬义词, 而其实proud英文意思是“feel pleased and satisfied about sth. that you have done or own”。可见学生可能因受到母语的影响, 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因此我们英语教师授课时要尽量用英语解释英语。记得特级教师何小怡也曾经说过, 英语教师应该具备用英语来解释单词词义的能力。

2.不能识别出替换了的句式结构

在阅读理解中, 命题者利用一些近义词、句等来替换原文中的语言表述, 从而考查学生的语言功底和领悟上下文的能力。学生只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和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很容易就能确定答案。问题是, 一些学生往往不能识别出这种替换了的句式结构, 从而导致理解不畅。请看B篇中的47题:

47. By saying “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 (Paragraph 4) , Jerry Bingham intends to express ______.

A. his anger B. his doubt

C. his agreement D. his criticism

第47小题的正确选项应该是B, 因为doubt 的英文释义是 feeling of uncertainty, 而“It remains to be seen whether ...”也是表达疑虑的一种方式。为此, 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教师要让学生练习用不同的句型句式来表达相同的意义, 比如:It is not satisfactory. 可以替换为 It is far from satisfactory.也可以训练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同一功能意念项目。

3.不善于甄别貌似正确的选项

为数不少的学生在解答细节理解题时, 有时觉得简单, 就凭着印象和暂时的记忆作选择, 不回归原文进行对照区别, 或者即使回归原文也不仔细对比差别, 就急于作选择, 殊不知出题人恰恰利用了学生这一心理, 专门设置一个与原文相近的选项, 干扰学生解题, 例如C篇文章及第52题:

“Young Japanese and Koreans can be good friends, but there are limits in some areas. We avoid political or historical topics, ” said Hiroaki Ohmura, 24, a grad-student in computer science at Tsukuba University. He was at Korea University in Seoul as an exchange student last year.

Before going to ROK in 2007, some students warned him that Korean society could exclude (排除, 拒绝) him and it could be difficult to enter. “I took that advice with a grain of salt, since Koreans looked friendly on TV dramas and movies, ” said Ohmura.

The undergraduates in his major were all polite to him. They helped him move into the dormitory, invited him to parties and taught him Korean.

But he did feel a distance between himself and other students. “Their society is very tight and so close that, as a foreigner, I couldn’t break into it. For instance, they invited me to computer games, but not to join the school’s football team. They like going shopping with me, but not to buy Japanese products. It was more or less embarrassing.”

But he soon found the proper balance. “Japanese fashions always seem the most trendy in Asia. In my opinion, Korean fashions come from ours, or at least they borrowed some elements (元素) , but I never expressed that opinion, ” Ohmura said. “Instead, I liked to share the trendiest Japanese items with them, which made our talk easier.”

Even though he was only in ROK for a year, he wanted to change something.

“In my opinion, Chinese students got along better than us with Koreans. It might be because ROK and China have tighter relations historically and culturally, ” he said. “I know some Koreans don’t have a good impression about the Japanese, but as a young man, we should not let the past disagreement affect us too much.”

52.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______.

A. some tips for exchange students

B. the worry of an exchange student

C. what Korean society is like for foreigners

D. Hiroaki’s experienc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第52题正确选项是D, 但是不少学生选C, 因为在这篇文章中, 多次出现Korean, society, foreigner等词, 所以学生做题时, 看到选项C 中有那么多刚才读过的词, 就毫不犹豫地选中了这个答案。另外, 部分学生对D选项中的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不太理解而不敢选, 这说明学生没有对选项进行逐一甄别。

4.不能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

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式, 导致在这次考试中出现理解错误, 对此教师在讲解时, 要引导学生回归原文, 关注细节, 加以注意。请看D篇文章及第54题:

Astronauts aboard the space station celebrated a space first on Wednesday by drinking water that had been recycled from their urine (尿) , sweat and water got from air. They said “cheers” to NASA workers on the ground.

The urine recycling system is needed for astronaut stations on the moon and Mars. It also will save NASA money because it won’t have to ship up as much water to the station by space shuttle or cargo rocket. Besides, it’s important as the space station is about to expand from three people living on board to six.

The recycling system had been brought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last November, but it couldn’t be used until samples (样品) were tested back on earth. So when it came time to actually drink up, NASA made a big deal of it. The three-man crew stood holding their drinks and congratulated engineers in two NASA centers that worked on the system.

“This is something that had been the stuff of science fiction, ” American astronaut Michael Barratt said before taking a small mouthful. “The taste is worth trying.”

The new system takes the combined urine of the crew from the toilet and moves it to a big tank, where the water is boiled off, and the vapor is collected. The rest of the urine is thrown away. Then the water vapor is mixed with water from air, and then it goes through filters (过滤器) . When six crew members are aboard, it can make about six gallons from urine in about six hours.

“Some people may find the idea of drinking recycled urine distasteful, but it is also done on earth, but with a lot longer time between urine and the tap, ” said Marybeth Edeen, the space station’s national lab manager.

The technology NASA developed for this system has already been used for quick water purification after the 2004 Asian tsunami.

54. Which is the RIGHT time order of the following events?

a. The samples of the recycled water were tested on earth.

b. Astronauts celebrated the space’s first making water from urine.

c. The recycling system was brought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d. The technology for the system was used to quickly purify water.

A. a, d, c, b B. a, c, b, d

C. d, a, c, b D. d, c, a, b

对第54题, 有的学生回忆说, 他们在解题时根据常识是这样理解这道题的:首先是水回收净化技术的发明, 接着是试验水的样品, 试验后再安装在空间站上, 最后饮用, 所以他们选择C。 而正确选项是D, 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去仔细阅读原文中“The recycling system had been brought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last November, but it couldn’t be used until samples (样品) were tested back on earth. So when it came time to actually drink up, NASA made a big deal of it.”这一细节。这种由于思维定式导致的理解错误, 在学生的阅读理解中屡见不鲜, 但只要我们稍加点拨, 学生就能明白。

综上所述, 教师和学生对细节题或多或少都存在重视不够的现象, 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分严重, 所以我们师生都不能只关注文章笼统的意思而忽视对语言细节的理解。另外,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分清文章的事实和观点”, “了解重点细节”和“理解指代关系”。因为事实细节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进一步说明文章的主旨和大意, 是作者表达中心思想的具体途径。

二、对解题技巧的掌握不娴熟

至于获取阅读理解高分的另一把宝剑, 那便是解题时采用的排除法。如果在某些情况下学生从正面选择答案有困难, 就可以考虑选用排除法, 即排除四个选项中的三个错误选项, 那么剩下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遵循如下“三级思考”的方法来排除干扰项:如果干扰项明显与文章相矛盾, 即为“误”, 可以直接排除;如果干扰项与文章内容不矛盾, 但在文中没有依据, 这种脱离原文的“虚”的选项也可以排除;有些干扰项似乎很有道理, 文中也能找到相关的依据, 但它并不能完全满足题目的要求, 未能以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维模式为出发点, 未能充分体现严谨性和最大的合理性, 这种虽没错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选项也应该排除。

只要考生经过“是否矛盾 (误) —是否有依据 (虚) —是否以偏概全 (偏) ”的逐级思考过程来分析和甄别每一个选项, 那么解题的正确率就会得以提高。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与原文意义一致的选项, 或是经过“三级思考”仍不能排除的选项。以学生出错最多的D篇来说, 先看第53题:

53. 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recycling system is important because ______.

A. it makes traveling to the moon for the average person possible

B. with it NASA won’t need to ship any water up to the space station

C. it can help meet the need for more water after the crew is expanded

D. it protects the environment in space by reducing the amount of waste

选项A属于“虚”, 选项B属于“误”, 选项D属于“偏”, 所以正确选项是C。

54题正确选项是D, 上文已经解释过。

55. From paragraph 5 we can know ______.

A. an opinion on recycling urine

B. the process of recycling urine

C. the effect of the recycling system

D. the theory behind the recycling system

选项A属于“误”, 选项C属于“偏”, 选项D属于“误”, 所以正确选项是B。

56. What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 New Technology Is Used in the Space Station

B. Drink up: Space Station Recycles Urine to Water

C. The Research of NASA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D. Good News: Water Recycled from Urine Tastes Good

选项A属于“偏”, 选项C属于“误”, 选项D属于“虚”, 所以正确选项是B。

篇4: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解题要点】

这道题属于情景类微写作题。

在这里,卷首语应该是对这本小册子内容的概括性介绍,其功用是让读者很快明白小册子的主题,并产生阅读兴趣,有导读的作用。

因此卷首语的内容要符合“寻找城市记忆”的主题,同时与册子的内容——老照片、老故事相联系。

既然是概括,那就要短小精悍、以小见大。题中要求不少于50个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长篇大论、不加节制,实际上精练、有见地的卷首语要远远好过洋洋洒洒、啰啰唆唆的介绍。

最后,语言表达要符合题目的要求:鲜明生动、连贯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示例1] 找寻旧照片,拂开历史的浮尘,领略当年的风采;讲述老故事,打开历史的话匣,找寻城市的记忆。让你我共同分享老照片,寻找曾经的记忆。

篇5: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卷分析:

1、学科命题的依据:

(1)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为指导。(2)以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材为依据。

2、学科试题结构:

(1)采用闭卷形式,满分70分,全部以选择题的方式呈现。

(2)各种题型比例。单选题23个,每小题2分,共计46分。多选题6个,每小题4分,共计24分。

3、试题的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立足课本。

此试题紧扣课标,贯穿了“试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思想,强调对重大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线索的识记和历史现象、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结论的理解,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进行考查,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内容占90%。从学生答题情况反映,历史试题不偏、不怪、不难,难易适中。

(2)注重图表运用,试卷图文并茂。

用图表设置问题情景,能够传递多元的历史信息,给考生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从图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5题是人物图,18题是石油产量统计图,27题是三次科技革命实物图。多角度、多形式的图片运用,既增加了试卷的信息量,又增加了考查的广度,生动了试卷。

(3)注重材料题型,重视能力考查。

通过设置材料型选择题,多层次考查学生能力。如第1题要从材料中准确解读有效信息,在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的基础上与所学相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考试情况分析:

1、得分情况:

(1)总人平:参考人数348人,人平48分。

(2)优秀人数:109人 优秀率:31%

(3)及格人数:242人 及格率:70%

2、失分原因:

从试卷的结果来看,学生普遍失分较多的题是第1、13、19、22和25题。归纳综合学生失分的原因有:

1、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1题,此题首先要读懂古文,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获取信息,造成答题困难,从而失分。

2、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如13题,部分同学选A或B项,原因是没有理解俄国1861年改革的本质。

3、解题方法与技巧运用能力欠缺。如第19题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不熟容易出现错误,误选其他项的原因主要是审题不清,没能抓准关键词。

4、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如第22题失分较多,原因是不能理解。理性就是人性中的正确、合理的部分。理性在文艺复兴中就已经萌芽,在启蒙运动中得到广泛的提倡。凡是属于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主张都属于当时提倡的理性。故答案为A。

5、多选题失分较多。原因是综合性比较强,训练也较少,学生没有注重方法,随意性比较大。

三、今后的对策:

1、强化训练。广泛收集资料,进行筛选整合,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适时组织复习和检测,巩固知识,深化理解。检测试卷要创新,问题情境要精妙,要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比较、综合的能力。

2、个别辅导。对于各科成绩都较好,而历史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全年级整体水平的提高。

3、激发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增强历史学科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兴趣牵引着他们探究历史的奥秘,靠强制手段强迫他们去死记硬背是不行的。

4、在平时教学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点的讲授,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提一些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每堂课的小结部分都出几道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5、注重学生养成教育∶

①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读懂题,明确问题。

②加强记忆训练,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③认真钻研教材,教给学生答题的方法。

篇6: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一、分班分科成绩统计与分析(见统计表)

本次期中考试由中心校统一组织,我校教师认真监考,采用流水阅卷的方式认真阅卷,考试公平公正。从三个方面来评价各科各年级的教学成绩,即平均分权重、合格分权重、低分权重,权重总分=平均分权重+合格分权重-低分权重,以权重总分的大小排名。我校较好的班级有一(2)班、四年级班、六年级班,较好的年级学科有六年级的数学、一(2)的数学、四年级的数学、四年级的英语、五六年级的科学、三年级的英语。较差的年级学科三年级的语文、五年级的语文、英语,六年级的语文。从总体上看,一年级、四年级、六年级相对较好,二、四、五年级相对较差。

二、不同学科卷面分析与建议

(一)语文学科:

本次各年级测试试卷内容较全面,分别涉及字,词,句,段等内容。

1、本次语文考试得分率较高的主要在基础部分。如,看拼音写词语,按课文填空等,学生掌握较好,这与教师平常要求多读多写密不可分,还与教师要求背诵课文有关。

2、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教师普遍提到学生的阅读不过关,分析能力较差,一至三年级的阅读不过关原因是学生的背诵课文不过关,四至六年级则是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差,原因是学生平时不注重课文句段的分析与理解,只是靠教师的讲解或借助使用参考书,从而导致平时的语言积累不够丰富。

3、学生的字词积累不够,高年级体现在学生作文水平不高,低年级则表现为学生不能规范的书写字词,字词掌握的也不够牢固,二年级写话练习学生写不出内容,三年级学生不会组织语言和文章结构。

建议:

1、教师应当改进识字的教学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

2、教学每一篇课文,应当作一次阅读训练来要求学生,教师要根据教学,在教会学生读的同时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教师要在每一堂课中,适当加入拓展训练,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理解想象能力。

3、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改进作文教学方法,先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大量阅读小学生作文选,摘抄优美段略,进一步积累词汇和素材,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二)数学学科

1、基本概念,基本公式掌握较好,反映在填空题的解答上,正确率较高。

2、大部分教师能把握住数学的特点,加强计算的教学,学生因计算丢失的分不多,但中高年级对脱式计算的运算顺序及简便规律的使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3、操作题完成较好。

4、应用题分析能力有进步,大部分学生能正确列式,但有些同学计算上失分多;少数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方面缺陷明显,对题中的量分不清,量的意义不理 1

解。

5、空间与图形方面的知识掌握不够好,学生的空间意识没有建立。

建议:

1、加强数理的教学,加强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平时有部分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我们平时只是应该教会学生使用计算器,了解其功能,并不提倡作业中使用。

3、数学课堂也要提倡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加强训练说数学,说分析的思路、数量关系、解题的方法等,有助于增强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分析问题能力能力的提高。

(三)英语学科

英语学科试卷分为两大部分——听力和笔试。

1、从各年级的试卷分析,听力部分得分率还不错,但五年级较弱。失分的原因在于平时听的太少,尤其是听录音的时间太少。

2、笔试部分,翻译词组,交际语匹配和选词填空失分较多。失分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学过的课文、单词并不理解其意思。

建议:

1、倡导“读”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让学生在使用对话中掌握对话,不能仅满足于学生会读,会背。

2、加强“听”英语的练习,多接触录音。

3、让学生记英语单词,每天坚持读英语20分钟。

(四)、科学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较差。

2、学生对易混的知识点分不清,出错较多。

3、个别学生对探究题理解较差,不能完整的解答。

4、与实验有关的试题学生对变量与不变量理解不好。

建议:

1、对于每课的知识点和技能要点要及时复习.2、对于教材中的易混淆的知识点要帮学生及时梳理辨析。

3、充分理解教材,加强方法指导,多进行课外的拓展学习,进行相关联的引申。

4、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品社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个别细节问题出现错误较多

2、试卷中错别字太多。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答题条目不全面

3、个别学生不能仔细分析,答题时不够全面;

4、部分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楚,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看法,说法模糊或过于简单。

5、个别同学出现空题现象。出现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的问题没有联系生活实际来将问题拓展开来。

建议

1、要求学生记牢一些基础知识,对知识分类归纳掌握。

2、平时的教学中要督促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的好习惯,对学困生要多辅导让其掌握典型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3、多关注时政知识,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所见所闻的事,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改进教学的措施。

本次考试反映出教学常规工作缺少实效。表面看起来,各项常规工作都很到位,实际问题还是很多:教师的备课多数不是集体备课,一部分教师是搬照抄教案书或翻新以前的备课笔记。课堂上一些教师还是“满堂灌”,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还是很被动。作业训练形式单调,基础知识练习较多,课外积累与拓展训练较少,语补、数补练习册个别学生做好了,但有的不理解,以至学生难以适应那种注重能力考查的试题。平时检测只注重数据统计,未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阶段性努力目标不明,学生的学习方式没有转变,责任意识不强。

要转变的是观念,要强化的是责任,要端正的是态度,要注重的是质量。结合本次考试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每位教师要将教学当作事业追求,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切不可安于现状。做到认认真真教书,踏踏实实做事,我们必须从低年级起,消灭不及格现象,减少学困生的数量,不让一个学生在中间环节掉队。

2、努力提高业务能力。一些教师在教学上下了很大功夫,挤占部分副课,用了很多时间,可教学成绩却不尽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观念没有转变,新课程理念没有形成,要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就一定要挤出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大量阅读教育专著,还可以进行“网上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3、功夫放在课前,力量用在课内,补困放在课后。特别是要落实教学五认真,抓实“精讲强练”、“抓两头保中间”,实现2012--2013学年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的目标。具体要求是:

①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先把课本读几遍,然后看各类教学参考书,最后根据自己的领悟备课。还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手段,这就要了解自己班中的学生,知道他们的知识基础和答题能力。教师使用教育资源库的资料,一定要结合本校本班实际,重新备课,集体备课。

②以学定教,改进课堂教学。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要科学、简明、可测,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贯彻“少、精、活”的原则,精心安排教学步骤,注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优化。分课时的教学过程,要详细写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达成度等。练习设计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设计练习内容及达成要求,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并改进教学。把握教学的节奏与容量,使教学时间安排得科学合理,保证学生在课堂里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实实在在地训练,学会动手动脑。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

③落实训练,加强过程控管。学生作业教师要及时批改,最好是面批面改。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学生订正,进行补差,真正做到堂堂清、周周清、月月清。抓好学科单元测试,加强单元考试成绩的监控,定期审阅单元试卷

和质量分析表,让教师、学生心中有数,建立跟踪管理制度。

④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讨。学校领导、教导处、教研组要深入课堂,开展推门听课活动,及时发现、处理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听课,进行交流探讨,取长补短,通过听课、评课、相互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总之,通过本次考试,不但使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为以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相信全校教师对于提高我校教学质量是有信心的,也是有能力的。相信只要全体教师端正意识,明确责任,改进教法,真抓实干,期末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7: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我任教的班级是2016级4四班、五班,共有81人参加考试,及格率为68%,相对来说较低,最近一段时间,特别是江淮班去实习以后,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思想上波动较大,学习积极性有所减弱,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现在将本次考试的情况分析如下。

命题的原则上,选择题部分,无论是语音认读、词语运用、语病判断还是语文常识,都比往年降低了难度。非选择题部分,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理解都以《考试说明》为中心,以考查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为出发点,也降低了难度。

一、考试存在问题主要有:

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

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知识积累不足,导致失分较多,得分较低。

古诗文名句出错率较高,这说明记忆不准确、不牢固,不注意辨识。

3、专业术语掌握欠佳,分辨不清。

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知识不明确。

4、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所作出的答案仅限于文本局部,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偏差的现象。

如在文学作品阅读部分,问答题题干暗示答案或者直接有答案,但大部分学生却把握不准。

二、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基础不实,必然影响能力的提高,得不偿失。

“双 基”训练是常规,要常抓不懈,各项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 指望复习时一蹴而就。教学中要强化古诗文背诵、默写训练,强化文言知识的积累,同时,还要重视在阅读中积累语汇,培养语感。

2、有效地进行阅读训练。

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阅读训练,精心指导阅读实践,让学生能迅速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信息的能力。要掌握答题的一些技巧。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包含的信息,并根据题目要求把握语境,把题目所涉及到的内容 放回到原文中去,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揭示出相关词语的潜在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等,并做到“三不离”

(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学会“两

借助”(即借助语法知识,借助文体知识)。

3、加强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抒写真情。

年的作文题是半命题作文“我最喜欢的一个词: 这个作文命题,由于其过于宽泛的选材和几乎为零的审题难度,为学生套作大开方便之门。所以平时学生要积累一些优秀作文,以备考场之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人、事、物引入自己的作文中,倡导写真人,真事,抒真情,用我手写我心,以健康、充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感情去打动人心。还要特别重视审题、立意、构思、表现手法、拟写题纲等方面的专门指导和训练,重视优秀范文的引导示范作用。此外要强化“两新一真”的新概念作文的理念,不断追求,逐步形成。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茂名市第十六中学北校区高一备课组

本次试卷共两大部分,分值分布为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是90分钟。

一、试题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为高一学生进入高一以来第一次大型考试,为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体来讲,本次政治试题难度较小,是由本校北校区高二老师出题。试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从试卷的结构看:30道客观题,共60分;2道主观题,共40分。试卷的分值分布是比较合理的。选择题占了总分的60%,这样的分数设置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增长规律。毕竟,高一的学生知识积累少,缺乏分析社会问题的经验,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肤浅。缺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问题的能力。因此,这样的分数设置符合高一学生的学习现状,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从试卷的难易程度看:无论是主观题还是非选择题,都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且难度较小。前半学期重点要求的知识点几乎都有所体现。如汇率、价值规律、价格变动的影响、影响消费的因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这些知识点都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反复讲解和训练的,提高班的学生掌握的较好,因此得分较高。

3、从各班的平均分看:实验班比重点班明显要高了一个档次,重

点班又比普通班明显要高了一个档次,本次试题较多识记内容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非选择题,考查记忆能力的分值在40分当中占了30分。所以本试题其实对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不高。但从分数来看,平时较为认真勤奋的学生分数比其他稍微懒惰、不认真学习的学生高。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失误较多的题

单选题中的9、10、13题,非选择题中31题。而第9题主要是由于学生审题不够认真,没看清楚实现的先后而导致失分。第10题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不管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是由于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而导致失分。单选题中的第13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难度稍微大一点,很多学生不会看函数图,导致失分严重。而非选择题的得分情况可以说是较差,即使是实验班的学生拿的分数都不高,而普通班的大部分学生只得一半甚至一分不得。因为非选择题主要是考查记忆能力的题目,学生学习过后没有认真去记忆,所以失分严重。

2、得分较高的题

得分较高的题目主要是单选题,基本上比较多送分题以及凭在日常生活中对经济生活的理解就可以作答,因此得分较高。

三、存在问题分析

1、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在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上失分过多。而这些选择题并非因为难度过大导致失分,而在于学

生没有掌握好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这就要求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

2、部分学生对答题方法的掌握不到位:在选择题上,不会应用比较法、排误法;在主观题上,没有掌握解题方法步骤,而仅仅是课本知识点的简单罗列,使答案显得僵化、教条。

3、由于本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和答题习惯,使得卷面不整洁,甚至是凌乱不堪,答案不分段,不分点,重点不突出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

4、在非选择题的答案中,较多学生仍有错别字出现,甚至有2个同学用拼音代替文字。

四、改进措施

仔细分析每一次的学生试卷,都可以找到我们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并作为我们整改的重点和教学的镜鉴。根据本次的试卷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学要回归教材,回归基础。在后今后的教学中,切实做到“抓住课本”,做好知识的梳理工作并要落实到课堂中,以使学生能快速而准确地提取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是正确解答试题的前提。强化审题意识,把握审题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许多考生在面对问题时难以准确运用知识,在答题时或答非所问,或难以做到完整、有层次,这大多是由于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水平不高造成的。因此,同学们要加强对自身审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典型题目反复训练

对试题的分析、理解、构思、作答能力,从而使自身的潜在能力能够得到顺畅的外现。

3、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尤其是学生运用教材知识分析解读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4、加强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掌握答题的技巧和方法。要重视对学生答题规范的要求,提高表达能力,在答案要点的文字组织和书面表达方面,要恰当使用政治术语,避免口头语言。表述要注意层次性和逻辑性,将要表述的内容分门别类,层次清晰、逻辑顺畅地表达出来。尽量列出答案要点的提纲,答题时做到序号化、段落化,避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导致的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篇9: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0—2011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已经全部结束,总的来看,在七八年级代课教师的努力下,本次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切实找准我们的差距所在,使下阶段的教学工作目的明确,成绩进一步提高,现将本次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我校七年级参考181人,八年级参考223人,从考试总得分的情况来看,七年级统考七科,得分高于二中的科目有语文、英语、历史、生物四科,学校总得分高于二中17.57;八年级统考八科,得分高于二中的科目有语文、数学、政治、生物四科,学校总得分低于二中0.7。各科与上学年期末考试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七年级获得6科第一(143班历史、生物、146班语文、数学、英语、政治)146班获总分第一名,八年级获得8科第一(139班生物、140班政治、物理、141班语文、数学、历史、地理、142班英语)141班获总分第一名有大幅度的提高,成绩令人欣喜,与二中相比,八年级和期末相比较年级退步较明显。

二、各班各科具体分析

1、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差距

七年级

第一名

最后一名

差距

第一名

最后一名

差距

语文

75.81(146)

71.71(145)

4.1历史

42.79(143)

33.29(147)

9.5数学

75.57(146)

63.63(144)

11.9

4地理

80.94(66)

66.18(145)

14.76

英语

80.35(146)

68.97(144)

11.38

生物

50.75(143)

43.88(145)

6.87

政治

70.36(1146)

66.55(147)

3.81

从上述统计中不难看出,我们各班级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差距超过了10分的有数学、英语、地理,我们班主任和代课教师共同努力,缩小班级间的差距。

八年级

第一名

最后一名

差距

第一名

最后一名

差距

语文

71.01(141)

59.61(142)

11.4历史

57.9(141)

48.8(139)

9.1数学

58.75(141)

38.87(139)

19.88

地理

52.74(141)

40.21(138)

12.53英语

49.45(142)

37.42(138)

12.03

生物

64.57(139)

53.83(140)

10.74

政治

86.36(140)

84.27(139)

2.09

物理

63.82(140)

54.08(141)

9.74

我们各班有五科的差距均达到了10分以上,还有一科接近了20分,说明我们各班的发展不平衡,部分班级的班主任、代课教师面对这样的差距,我们应当认真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和管理。

2、与上学期期末相比:

科目

本次期中

上次期末

变化

科目

本次期中

上次期末

变化

语文

6.88

—1.7

48.6

2地理

—3.39

9.69

—13.08

数学

4.1

3—4.77

8.9

历史

—5.79

12.13

—17.92

英语

—3.16

4.52

—7.68

生物

1.42

14.98

—13.56

政治

4.83

0.06

4.77

八年级语文、数学、政治三科有较大的进步,但英语、地理、历史、生物四科成绩退步较大,代课教师要认真分析问题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抓好知识的落实,我们的成绩一定能进一步提高。

3、与二中比较各率分析

七年级:

数学:均分低3.02,及格率低5.31 ,差距不大,我们的代课教师和学生完全有能力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成绩.政治:均分低1.14,下阶段的政治教学应从面向全体学生上下功夫.地理:均分低0.2,及格率低2.61,差距极小,我们完全有能力赶上超过二中

八年级:

英语:均分低2.99,及格率低7.18,差距主要在及格率,下一阶段抓好落实,成绩肯定能进一步的提高。

物理:均分低3.35,及格率低5.2,差距不大,教学中一定要抓好面向全体学生工作。

历史:均分低6.49,及格率低10.95,差距较大,代课教师要找出问题原因,制定具体的措施,抓好落实。

地理:均分低2.17,及格率低4.71,代课教师要认真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准问题原因在下一阶段迎头赶上。

4、班级名次及得分

(1)名次本次七年级146班获得第一名,八年级141班获得年级第一名,与期末相比,八年级138班名次后退一名(4),139班名次不变(5),140班后退一名(2),141班前进1名(1),142班前进一名(3)。

希望在下一阶段工作中,代课教师与班主任能共同协作,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

(2)得分:八年级第一名总得分为474.36(141),最后一名448.57(139),相差25.79,上学期期末相差77.42.差距进一步缩小,这说明班主任和代课教师在前一阶段的努力取得了回报.七年级第一名465.8(146),最后一名144班425.67,相差40.13,差距不大,班主任和代课教师齐抓共管我们的五个班级一定能齐头并进。

三、取得的成绩

1、七八年级大部分科目还有一定的优势,下次考试成绩肯定还会更好。

2、大部分代课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能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之中,为本次考试成功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从客观方面来说,我校代课教师工作量重,对各类学生分层优化,分类教学,时间过少,面向全体不到位。

2、同年级同科不同代课教师之间的差距过大,例如八年级的语文、数学、生物,七年级地理均存在此方面的问题。

3、部分年青教师虽有工作的热情,但是在教学方法与管理经验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又很少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结果造成费力不小,效果不佳。

4、个别教师不善于总结他人的优点,对于备讲批辅有应付的倾向,平时少于反思,只顾自己讲课,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知之甚少,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5、部分新教师由于刚刚接任班主任工作,对如何管理还没有一套合理的措施,致使班级成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6、学生管理不到位,对违规违纪学生没有及时处理,结果导致部分班级纪律不严,班风涣散,学生不能安心学习。

五、今后的措施:

1、政教处牵头,学校加大对学生的管理力度,支持班主任搞好班级纪律,彻底扭转班风,为教师创设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2.继续加大校本教研力度,发挥集体教研的优势,集思广益,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教学。

同科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研时间研究教学,研究训练方法,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达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使我校教学成绩稳步上进。

3.加强教师间的合作,同年级同学科之间,教师之间应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如我们的年轻教师可以向同科的老教师请教教材的处理、知识的落实以及学生的管理等等。

4、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学校领导及各教研组长要继续采取定期听课和不定期听课相结合的听课方式,及时地对教师进行指导,促使教师能将自己的成绩上一个新的台阶。

6.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教学实际,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争取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篇10: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三(一)科学

关王庙小学

赵水平

一、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参加50人,平均成绩34.28,全乡排第二名,比三(2)班(30.21)高4.07,比乡均分(29.5)高4.78,比第一名低5.51。这次考试及格率68%,优秀率4%,45分以上2人,40——45分8人,35——40分的15人,30——35分9人,30分以下的16人,没有满分。

二、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科学总分50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科学知识13分,其中填空8分,判断5分;第二部分科学探究10分,有2个小题;第三部分科学应用27分,4小题。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重难点把握比例合理,考查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有利于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教学方法和学法的引导和培养。也为教师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本次考试是期中考试,按进度是三单元的第2课,而本次考试50分中有15分是超过了进度,这15分分别是科学探究占10分,填空题占3分,判断题占2分。每单元在这份试题中所占分值分别是第一单元10.5分,填空题1.5分,判断题1分,科学应用14分(1题和4题);第二单元12.5分,填空题2.5分,判断题2分,科学应用8分(2题);第三单元21分,填空题4分,判断题2分,科学应用5分(3题)。第三单元占整份试题的42%,而且所占题型广,在每个题型中所占分值也比较高,特点是科学探究部分10分题,全是进度之后的。

三、答题情况

整份试题答题情况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科学应用部分、判断题,其中科学应用部分满分的23人,占全班近一半,有13人得22分,也就是第1、2、4小题全对,3小题不对(1、2、4题是复习到的3小题是第三单元的内容,上过但没做重点复习,只是在考试前一天浏览了一遍),16分的2人(赵林融、赵银辛),赵林融是全班是差的学生,平时上课就背不会,复习时,就每天在黑板上背写,只背写会了这两题和一个填空题(填“好奇心”),赵银辛是3、4题答非所问,3题答成了观察小动物是应注意的事项,4小题答成了“科学”的概念,(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什么?)这一看就是不认真读题不专心检查而造成的。22——27分的4人,这4人是1、2、4题全对,3小题答的不全或有错字不会写的字,没得全分。16——22分的8人,这8人是1、2题全对,3小题做错,4小题没得全分。填空题的第一题有三个学生没得分,就填“好奇心”三个字,赵振兴少了一个“心”字,赵文兵把“好”字写成了“女”,孙瑞恒的“好”字不会写,改了多次还没改对,复习时第一次考试出现时就不会写,考试出现了还是不会写。第6小题同学们都知道是琴纳发现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但改成“()是一位英国的乡村医生,他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的办法。”就有11个学生填错了,还有一个学生赵信博把“天花”填错。5小题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第1、3、5空可以随意填,学生没按顺序也批错了,第2、4空“繁殖”、“刺激”个别学生字写错了。第2、3、4小题是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得分都很好了。对于第二部分科学探究,学生能答上都是聪明的。每部分的得失分情况是填空题得分40%,判断题失分20%,科学探究得分26%,科学应用失分11%,最科学应用部分答的好,最差的是科学探究部分。

赵林融把复习时抓的两个知识点(科学应用的第1、2小题)都一字不差的答对了,判断题也全对了,填空题“好奇心”也填对了;孙瑞恒的科学应用第1、2、4小题也全一字不差的答对了,赵婧和孙瑞恒一样,这三位学生卷面上其余地方全是空白真的太干净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这句话真的不错。

四、改进的措施

1、认真分析教材,多查找资料,争取不误知识,不漏知识,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力争解决并把知识延伸,并使学生掌握。

2、要求学生记牢一些概念类知识,亲手抓学生,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3、平时经常多训练、多检测,并要求学生背会每次的检测题。

4、合理安排授课与复习的时间,争取取得好成绩。

5、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上课多发言,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以可灵活自入地解答灵活性的题。

6、对学困生要多督促,争取不拉队。

篇11: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这次质量考查我镇六年级参加检测的学生有279人,我们年段的总体情况良好,六个班级平均成绩87.5分,六个班级的平均成绩全部达优, 90分以上113人,80—89分143人,70-79分16人,60-69分3人,60分以下4人。现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试卷命题分析及建议:

本次试卷命题能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个维度来命题,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从按要求写字词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修改病句、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习作五个方面来考查学生一个学期以来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1、试卷命题注重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如:看拼音写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选择正确的词语、填上合适的词句、修改病句等。这类命题题型多样,能从各个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命题面向全体学生,难易适中,题型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

2、试卷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积累及写作技巧的学习情况。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这类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体现了重积累、重知识、重能力、重感悟的教学理念。

3、这次的阅读题的命题注重课内外的紧密结合,命题从查字典、字词的理解和掌握、标点符号、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课文内容的把握及课外知识的积累这几个方面全面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从基础出发,注重能力考查,不搞偏题、怪题、难题,题型和题量也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4、本次习作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命题的提示为学生的选材开阔了思路,又不局限学生的思维。命题的要求也浅显易懂,一目了然,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审题。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90%的学生有一定的识字能力,能正确拼读音节,做到书写正确、规范,有一定的美感。从单字看,字的间架结构匀称、笔画较稳,字体虽不一定呈现书法感觉,但都端正、认真。

2、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积累和运用学过的词语,能正确辨析易错读音字的读音如“沼泽的沼”,“运载的载”;能按要求写出相应的什么风。选择带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这条题目正确率高。修改病句这部分,大部分学生能把错字错标点及用词不当的病句修改正确。从学生的答题情况看,学生的成语积累较丰富,如:用两个成语形容喜鹊登枝这幅作品,正确率非常高。可见,教师平时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还是比较到位的。3、99%的学生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给不同人物选择表现人物品质的词语连线,得分率高;能积累和背诵课内外优秀诗文、名人名言及课文中精彩的片段,并按要求正确作答。

4、此次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有话可说。大部分学生能从生活小事中的点点滴滴入手,围绕“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故事及快乐”这两个主题,根据自己生活经历例举

一、两件具体、真实的事例来写,比较通顺流畅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其中,高能生的习作文质兼美,语言积累丰富,运用能力强,学过的词语、句式、写作技巧都能够学以致用,较深层次地表达和体现独特的内心情感。

(二)、存在的问题:

1、错别字现象严重。错别字的领地涉及试卷的五大快。多为同音字、形近字的混淆等错误,如:“生死攸关”误为“生死悠关”,“波涛汹涌”的“涛”误为“滔”等。

2、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理解能力不强。60%的学生的概括能力理解能力有待努力提高,如:“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深入,学生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的缺陷就暴露出来了。

3、个别学生还没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以至出现漏题、答错题的现象。4、50%的学生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尤其是提示语在中间时引号的运用。在习作中,也发现一部分学生乱用标点符号的现象,可见平时要加强对标点符号的训练。

三、整改措施

1、在平时的教学中,把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放在第一位,比如说词语、句式的转换、课文内容的填空等并加强平时的监督力度,特别是对差生知识点的掌握,要作到心中有数,一般像这样的知识点,他们能在课堂上掌握自然好,如果不能掌握,在课外要多花时间,帮他们学好。另外,在课内或课外,对差生多给几个“优先”权,给他们树立信心,力争使差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

2、要注重课外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从这次考试中我觉得平常我要求学生做的那些还是不够的,不光要会背,还得懂得如何去运用,这才是关键。

3、继续加强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达到理解、积累和运用的三结合。通过写作文、读作文、讲作文等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4、进一步改进周末作业和平时作业的导向和检测力度,希望能在练习的过程中实现再学习、再发展。

上一篇:安全生产双控管理制度下一篇:高中英语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