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2024-05-09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通用10篇)

篇1: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教学 问题教学法

【论文摘要】语文“问题教学法”是教师依据对教材的理解,提出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的思考为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以创新思维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行“问题式”课堂教学法,构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观,扎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在高中语文传统教学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安安静静地听;亦或是教师连珠炮似地问,学生只是反反复复地答;教学的“投入”与“产出”太不成比例――课堂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程式化的套路死死束缚着教师的手脚。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客观现实,是不能令人乐观。新课标高中的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汉语言的字、词、句、篇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培养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还要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

语文是一门逻辑性强、抽象思维程度高,有严密系统性的科学,客观上要求按教学的规律办事,即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目的、重点、难点,遵循循序渐进和可接受性、分析思考性原则。然而,同一班级的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参差不齐,若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对待所有学生,必然不能发挥学生的才能和特长,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今天,大力推动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今天,更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求注重实际,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要想达到这一目的,良好的“课堂提问”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的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1“问题教学法”的优点

1.1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系列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明了在本节课的自学中要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样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语文。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透过问题,能更多地了解到学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思考落在哪个层面上。

1.2问题能让师生对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主要问题及提问顺序。拟出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提纲,对学生的回答问题要有预见性,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据此准备好解决措施。在课堂上学生的想与回答会让他们对知识记忆深远。

2“问题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步骤

问题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步骤,笔者认为包括三个方面:

2.1提出问题,以凝激学。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熟悉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弄明白问题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2.2自学思凝,探索出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若经过多次尝试仍然有问题不能解决,再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

2.3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语文科的教学并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在例题的解题中善于归纳总结,提升为技能,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教师有必要根据内容补充一些练习,这样做既能丰富课堂信息,也能使学生进一步从中体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标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1确定问题,把握难度。语文教师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和提问技巧是实施语文问题教学法的关键。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在钻研教材、教学大纲和了解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对所教内容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计划,确定好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联系这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一般基本知识问题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为容易题,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基本方法问题是针对知识点间的转移及其转移方法而设计的,为中等难度的问题,适合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基本联系问题是针对知识方法间的联系而设计的,为稍难题,适合于成绩拔尖的同学。问题编好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排列,成为一个以问题为交叉点,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知识网,用这个网来覆盖全部教学内容。笔者在上《故都的秋》的时候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文中是否只写了故都的秋呢?故都的秋和江南的秋的特点各是什么?文中写了故都的秋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还是空间)?然后引出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然后落实到哪些是“形”哪些是“神”,作者为什么不写香山的红叶,雄伟的故宫等景物却写“清”“静”“悲凉”的景物呢?作者是热爱故都的秋还是悲秋呢?请从时代背景、选材等角度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比较,说说自己的看法。两节课的问题教学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认识,

3.2引导粗解,技巧辅助。三个层次的问题至少要分三阶段提出,每一组问题提出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给学生有运用课本知识或相互讨论去解决问题的时间。由于基本知识问题仅涉及新知识的某一个知识点,并且孕育在学生已学的知识中,所以学生通过自学或讨论都能获得问题的解决,这些问题,尽可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上黑板练习。基本方法问题主要设计有直接联系的两个知识点及其转移间的方法并有导向的问题,所有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讨论或教师点拨一般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基本联系问题则是涉及知识、方法间的联系并有导向的问题,面可大可小,对于新课,涉及的面可窄一些,对于复习课,涉及的面可宽一些。这些问题,学习好的学生在粗解环节中能获得问题的解决,中等学生通过讨论一般能获得问题的`解决,基础稍差的学生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要求他们找出问题解决的症结在哪里。对于问题粗解过程中还学有余地的学生,可运用问题从求异、求宽、求深等思维角度把他们的思维引向问题解决的深层次。笔者讲授《蜀道难》时,在课堂上我提出在读全诗时眼前都出现了哪些动人的画面?学生一见到这个问题就很迷惘,我就采取了形象化与具体化去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词及意象的含义,然后自然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去赏析诗歌,从而获得美的享受。

3.3讲评提高,激发兴趣。学生对问题进行粗解后,教师要在基本知识的难点、易混点设疑,引导学生把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引向深的层次;在基本方法上,引导他们反思方法应用的时机;在基本联系上,引导他们理清知识脉络,条理思维框架,反思问题解决的思维契机。笔者在教《雷雨》时,第三课时讨论主人公周朴园的人物形象,我设计是通过分析人物对话,让学生分析周朴园复杂的性格特征,有一位同学提出,为什么鲁侍萍在回答周朴园问话时会说“是的,三十多年前呢,那时候我记得我们还没有用洋火呢?”我就顺势问学生,大家思考:这里用了“我们”,三十年的生活,在鲁,周的心目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两人一起生活的情景,此刻,由于“洋火”这个生活细节的触发,他们两人脑中最可能浮现的是什么生活情景呢?学生出现了一下的沉默,我又马上提示说,看来可能是与点火点灯有关的情景呵。学生马上活跃起来,有人说:由于侍萍生孩子受了病,总要关窗,所以室内常点灯,周在灯下照顾侍萍。有学生说:周朴园的衬衣破了,侍萍在灯下为他绣衣服的情景。他用了“绣”,我马上表扬了他读书的认真。我发现学生们面带微笑地想象着温暖的生活画面,我问,由洋火联想到的生活画面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学生立刻说出了温馨、甜美、幸福等。学生对周朴园对侍萍是有真感情的这一认识自然得到体会,在回答人物性格的复杂时便水到渠成了。

3.4练习巩固,加强记忆。教师讲评后,如何保持学生现有的思维结构与知识水平,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练习题可围绕学生在“三基”中的薄弱环节去编拟。学生在练中出现的问题,还需继续补救矫正和回授,以落实教学目标。笔者在课堂与学生共同分析完《病梅馆记》后,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我是设计问题化练习:铁怕绣,冰怕火,那么梅花最怕什么?由于这个问题很新奇,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答案丰富多彩。有的说梅花怕害虫,有的说梅花怕农药,有的说梅花怕天热。而我适时地公布了我的答案:梅花最怕文人学士。文人学士怎么会这么可怕,通过再分析课文就可知了。这样一来,分析过的内容让他们更加理解与记忆了。

4“问题法教学”的反思

对教师的反思:首先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关注生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学生的心理,巧妙地设问。其次,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解答”的观念。多方设问,多层次解答。在创设问题情景上下功夫,在提问技巧上多用心。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把握好提问的“度”。提问能够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提可直接回答的问题;不在学生处于思考的状态时提问题;提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年龄特点,因人而异,不提千人一面的问题。

对学生的反思:学生要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其智慧的潜能,培养其强有力的内在学习的动机,即把作为人的本质创造精神引发出来。同时要大胆的配合教师开展问题法教学,要勇于去讨论去吸收,并能参与到课堂的氛围中。而且要求学生培养从敢问到会问的意识,对一些通过深入解读文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即不解之疑),可以自己去解决。当提出了与教师不同的看法时,应持求异之疑、创新之疑的态度。

对问题的反思:

4.1问题的可接受性。“问题”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出发,在所有学生的最近学习情况分层设计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接受自己所在层次的问题。

4.2问题的条件性。指学生参与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所必需的时间与机会。“问题解决”的过程必须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这种解决问题的条件。

4.3问题的发展性。只有在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促成“高效度”的教学发展。“问题法”教学思想是改变和缩小一个班内的差异,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正常发展。

4.4问题的反馈性。从教学内容引出,精心设计,事先准备的导学性问题;学生学习过程中由学生提出和反映的有较强“疑”色彩的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两次、三次甚至多次的反复,每次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提炼和升华。

问题教学法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诸如知识面、驾驭教材、洞察力、控制场面的能力等等),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总之,在语文新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要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宗旨,践行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的新理念,构造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教学观,扎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叶圣陶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3]魏国良著.《现代语文教育论》.华东师大出版社.

篇2: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文/刘 玉

摘 要:现在的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意识和兴趣越来越淡薄,作为语文教师如何积极巧妙地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有效思维,培养阅读兴趣以积淀文化、文学、人文素养,指导作文写作以学以致用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习惯;写作;课堂气氛

很多语文教师越来越感觉难以胜任这份工作,越来越觉得语文课难上,也发现语文课堂的问题越来越多……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写作的指导,语文课如何设置导入语,问题的层级设置,小组合作学习怎么展开才是有效的,教师的语言,作业的布置……这些问题个个都是值得深究的。下面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做简单的探讨。

一、阅读兴趣、习惯的培养需要给予时间和积极引导

大家都说这是一个信息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习从来不缺少机会。但是现在的学生都不怎么喜欢阅读,尤其是书面阅读。于是教师发现,现在的学生文学、文化知识积累很贫乏,因为阅读积淀少了,所以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生的理解能力降低了,写作表达能力弱化了。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致命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尽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在起始年级要亡羊补牢。完全可以这样认为:没有广泛的阅读积累,就学不好语文。相反的,很多学生爱阅读,语文学得很好,却不一定是语文教师的功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阅读习惯的课堂培养,注意学生的潜能发挥,给学生提供课堂阅读时间,在紧张的教学时间中给学生留有天地。晚自习安排一半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地阅读,并要求及时书写阅读的`感想和收获,字数是不限制的,也可以推荐、分享精彩的文章,师生畅所欲言。在阅读时,教师一定不要吝啬时间,他们自主的读比教师一味的讲也许收获会更多。在学生阅读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课代表每天提醒学生要阅读,把它作为每天必须的功课去完成。起初课代表会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每天板书在黑板上提醒他们,一旦学生习惯养成,就可以不用板书提醒。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努力改变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状。所以学生的阅读,教师既要培养兴趣,也要勇于给他们时间,并传授阅读的基本技巧。

二、写作训练要循序渐进,引导方法技巧

除了阅读的问题,语文教师还发现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中,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有的教师也经常嘲笑学生的定时作文:老母鸡下蛋。因为阅读、阅历的受限,使得学生的知识、见解、视野都有限,写作的素材也不多。很多初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按照传统的作文教育模式:教师出题目,学生写作文;教师改,学生听。结果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效果不是很理想。教师会慢慢地意识到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写作教学应有章可循,应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多种训练并举的原则。教师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使学生感觉到作文有法可循,有章可依,在课堂教学中,自己有意识地加强写作点示,写作技法点示,如,学《荆轲刺秦王》时,教师就可以从记叙文情节的设置,人物的描写等方面引导学生写作。变传统作文教学的“无序性”“无时限性”为“有序”“限时”,加强积极引导,通过模思路、模语言、模修辞的细节训练,随笔与定时作文穿插,感悟与体验相结合,使教学呈现出“多样”“活泼”的局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我不但与学生的心灵会面,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还增强了教学自信心。

三、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

前苏联学者曾经说过:“……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感到没有思想负担,大胆地、无拘束地讨论问题,论证自己的观点,学会证明和反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树立“教学相长”的思想和“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念,不能自以为是,不懂装懂,扼杀异见。在这么一种情况下,学生才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还记得有次讲《伶官传序》一文时,有位学生认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提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这个学生平日纪律散漫,成绩很一般,况且这一句话又是千古名言,所有人当时颇为震惊,但还是问了句,为什么?他便论证起自己的观点来。他说:“牛顿、陈景润等科学家为攻克科学难题废寝忘食。如果你所溺爱的是真理、科学、健康有益的事情,那你就不会玩物丧志了,因此问题不在于‘溺’,而在于你是什么人,‘溺’什么。”听完他的见解,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赞扬了他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师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化课堂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是的,教师不仅要走下讲台,甚至可以把这块“圣地”也交给学生。在实践中,要大胆让学生走上讲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其他学生也愿意坦诚相见,一节讨论会被开展得有声有色。这样很容易发现,学生虽然基础薄弱,成绩不好,但他们有潜力、有主见,就像一堆火药,就等着教师去点燃,从而释放能量。教师要敢于放手,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积极向上的学生;教师要敢于尝试,只有这样,才能挑战教学中的新领域,获得新知,培养出同样敢于尝试的学生。

“十年来,我上过四百多节公开课,其中有的课上得一塌糊涂,事后查找原因,重要的一条就是看的参考资料太多,考虑了太多的意见,以致进行教学设计时,忘记了学生的实际,而去适应各类教参的需要,结果课堂上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自己越讲越不是滋味。”这是魏书生教师在《论语文教学的民主化》一文中的一些话。很多教师颇有同感。有时候,一节语文课下来,自己莫名的伤感,甚至有被彻底打败的感觉。没有学生互动的语文课堂是悲哀的。那么,建议教师回到学生中去。语文课的沉闷,教师是问题的首要,但是能真正找到问题并把问题很好解决的应该是学生,他们才最有发言权。也许专家只是纸上谈兵。课间教师就深入学生中,尤其是那些活泼开朗,平时敢说敢笑的学生。他们就提议要多开玩笑,多讲故事;而有些则认为教师不能抹杀其授课的个性而只停留于表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引领他们进行比较深刻的认知活动;更有学生指出,教师应将课堂交给他们,让其组织讨论等等。教师对学生的意见进行了归纳与思考,就会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行教学主体的转变,由讲堂变为学堂,一言变为群言,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状况,教师才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形式的创新有时候也显得很必要。孙春成老师说:“在教材、教师和学生三者构成的教学过程中,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教学的中心也就明确了。这时教师不再具有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一个‘布道者’的角色,而是以平等的面貌出现在学生中间组织教学过程,指导学习方法,讨论疑难问题,提供有关知识。”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开阔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应及时了解时事和周围世界,做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开启者,将时代文明成果传给学生。教学是门艺术,必依法而行,必探索前行。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作为教师要努力做教改的实践者。高中语文教学具有工具性,也具有人文性,教育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新教材“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突出实用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用能力(快速读写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主动地转变观念,不断地钻研教法、学法,努力适应时代变化。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必须担负起教育的责任。

篇3: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高中语文,应用,教学策略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为学生素养上的培养,能力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要将阅读教学放在自己的教学目标中的主要地位,但是结合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对阅读教学存在着忽视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重视学生能力上的培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存在着缺陷,因此,笔者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存在观念上的偏差

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存在着不足,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偏差。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只注重学生知识量的累积,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忽略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程度。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太注重知识量的积累,反而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造成观念上的偏差。阅读确实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阅读讲究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知识上的单纯积累会随着时间上的流逝逐渐淡忘,但是如果教师令学生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的运用,那么阅读起到的作用将是永久的。学生在运用知识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得到成就感。因此,我们希望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目标,将学生真正的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存在观念上的偏差

很多的学生不重视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当中的阅读训练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这种观念不管是我还是其他的教师都不会认同的,因为学生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自身的阅读能力,利用阅读学会很多的知识。一些同学认为阅读训练非常简单,一切阅读题的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在我看来,学生在考试中阅读题得分低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我们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阅读题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的,很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连文章的内容都不看就直接找文中的某个段落来回答问题,因而导致得分少甚至是没得分的情况。

阅读题,顾名思义,首先需要阅读文章再进行答题。学生如果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忽视文章内容的理解,应付性的看完,这样的阅读对解题根本起不到作用。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分数,首先一定要将文章先认真阅读过后再在进行解题,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分数。因此,为了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教师一定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的过程便是素材累积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到很多的课外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阅读,学生还能为自己的写作累积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教师的写作课程当中,很多学生表示对作文训练深恶痛绝,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觉得无内容可写。在我看来,造成这种想法的缘由是学生在写作素材上的累积不够,因而在写作过程中满怀抱怨。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三、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阅读教学

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是利用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将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教师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弥补阅读教学方式中课堂活动不积极的缺陷,激发学生在教师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的阅读兴趣。

我们以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这节课为例。为促进学生对《荷塘月色》内容上的有效理解,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荷塘月色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首先,我将荷塘美丽的图片通过幻灯片自主放映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然后在背景音乐中选择了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的放映过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为教师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二)情景教学能够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

情景教学能够以最大程度来发挥出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它能够在教学当中起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改变自身的阅读教学方式,将情景教学融入教师队伍阅读教学当中,促进课堂成效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雷雨》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将主要人物的对话以话剧的模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话剧的观看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雷雨》这篇课文的理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问题式教学的融入为阅读教学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

将问题式教学融入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近几年教师教学的新模式,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质量的提升,对学生能力上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先为学生出以下三个问题:(1)故都的秋在文章当中有什么重要的含义?请结合作者的感情进行回答(2)故都的秋在文章中有什么特点?(3)这篇课文描绘了哪些景象?学生在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提高自身阅读教学的质量,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目标,将学生放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1).

篇4: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问题教学法

所谓问题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的发现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此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学习,从而完成一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中,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益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问题教学法。

1 “问题教学法”的优点

1.1 问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系列问题会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化、具体化,从而使学生明了在本节课的自学中要学会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这样的课堂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现了人人学有用的语文。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透过问题,能更多地了解到学生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思考落在哪个层面上。

1.2 问题能让师生对知识记忆更加深刻。在备课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准备好主要问题及提 问顺序。拟出有严格逻辑顺序的问题提纲,对学生的回答问题要有预见性,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据此准备好解决措施。在课堂上学生的想与回答会让他们对知识记忆深远。

2 “问题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步骤

问题教学法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步骤,笔者认为包括三个方面:

2.1 提出问题,以凝激学。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总体认识和熟悉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提出课堂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学生想弄明白问题的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

2.2 自学思凝,探索出路。这一阶段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若经过多次尝试仍然有问题不能解决,再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

2.3 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这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提升。语文科的教学并不是为了解题而解题,而是在例题的解题中善于归纳总结,提升为技能,才是最终的目的。所以教师有必要根据内容补充一些练习,这样做既能丰富课堂信息,也能使学生进一步从中体会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3 “问题教学法”在新课标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3.1 确定问题,把握难度。语文教师是否具备问题意识和提问技巧是实施语文问题教学法的关键。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此,作为语文教师,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要在钻研教材、教学大纲和了解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情况的前提下,对所教内容做出恰当的分析和计划,确定好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联系这三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一般基本知识问题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而设计的,为容易题,适合于基础较差的同学;基本方法问题是针对知识点间的转移及其转移方法而设计的,为中等难度的问题,适合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基本联系问题是针对知识方法间的联系而设计的,为稍难题,适合于成绩拔尖的同学。问题编好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排列,成为一个以问题为交叉点,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知识网,用这个网来覆盖全部教学内容。笔者在上《故都的秋》的时候就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文章的题目是故都的秋,文中是否只写了故都的秋呢?故都的秋和江南的秋的特点各是什么?文中写了故都的秋的哪些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时间还是空间)?然后引出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然后落实到哪些是“形”哪些是“神”,作者为什么不写香山的红叶,雄伟的故宫等景物却写“清”“静”“悲凉”的景物呢?作者是热爱故都的秋还是悲秋呢?请从时代背景、选材等角度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比较,说说自己的看法。两节课的问题教学让学生对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认识,

篇5: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摘 要】在高中教育中,思想政治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其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需要不断革新,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同时还要不断增强政治教育的实际作用。当前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问题及对策

受传统思想教育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一直缺乏趣味性,同时很多教师在思想意识上也没有给思想政治课以正确的定位,在教学中只是传播思想,讲解书本上的内容,为学生解答疑惑。甚至还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并没有什么大问题,这也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的对策来改进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一、课堂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科目不受重视

受到传统观念和现实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当前,我国的教育制度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都是为了考试获得高分,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无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也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应试。此外很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二)教师与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一般完全按照教学大纲来完成课程任务,授课的方式缺乏多样性,同时课堂的气氛比较压抑,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进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有效的保证。此外,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是非常重视,学生通常会按照教师制定的标准来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学生并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学生无法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教学质量也因此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三)盲目使用新型教学手段

当前,很多教师对新课标下的教学方法创新没有正确的理解,同时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学习主动性较低,一般被动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在新课标要求下的政治教学中,主要提倡开放式教学,增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各种新型教学方式,虽然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但是从整体上来说学生学习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学习的方法和效率也会有所差别,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问题的主要解决对策

(一)突破传统教育观念

教师要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同时还要积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使得课堂教育更加轻松和谐,找到更加合理的教育手段。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用于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科?W认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新课标背景下,学校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里面,按照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重要目标,采取更加新颖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完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凸显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教学的重点从提高学生分数转为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三观。将生活与政治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更好地将政治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从生活中更好地去学习政治知识。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科学运用新型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科学地利用创新型教学方式,从而更好地保证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也要充分发挥新型教学方式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质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为学生做学习方法的知道,同时还要做好全局的把握。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充分地应用到生活中。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知识竞答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充分地应用其中,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学会了运用所学知识的方法。只有科学合理地应用创新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当前,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信息化建设进程也日益加快。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信息时代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基本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要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来完善传统的教育机制和教育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加全面充分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还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应将精力放在自己不明白的知识上,多去请教别人,同时自己也要善于思考,对于问题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对正确的事情要坚持去做,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这才能更好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三、结语

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进行了改革,这一改革提高了对思想政治教学的要求。但是从当前的教学情况上看,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科学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篇6: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一、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人文情感的培养

高中语文教材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历史、哲学等各个方面,在这些内容中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文章十分具有代表性,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然而在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很重视对语文知识的传授,但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缺乏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这种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与文章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影响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2.高中语文教学缺乏生活情趣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把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升华,使它们蕴含更深一层的思想。因此,语文和生活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生活在学校,很少与外界接触,缺乏对文章生活情趣的理解,使学生缺少了对现实生活的理解,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

3.高中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每一位高中生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同,能力水平的提高速度也不一样。假如教师忽视了这一点,会使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不能较好地理解文章,教学质量自然就会下降。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1.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虽然新课改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推进,但仍有多数高中以较为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这样就使语文教学活动非常的枯燥,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学习,甚至产生对语文的厌恶感,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因此,必须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首先,应新课改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生活知识。()其次,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文章的类型进行分类,针对相同的文章类型进行集中的讲解,这样既减少了不必要的备课准备,也提升了学生对一类文章的理解力,教会了他们如何进行分类阅读,例如,对于古文类的文章,要注意文章的文体,是叙事言情还是借景抒情。第三,语文教师要对典型文章进行重点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难点,同时还要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努力提高语文的实践作用

语文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语言,是我们的母语,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语文教学要想走进生活,必须在生活中接受检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帮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思考,从语文的角度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

虽然语文教学多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但更注重的是学生的思维习惯。语言是表达文章思想的媒介,通过对语言的组合,文章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语言的运用其实就是思维习惯的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点把握文章的语言,从而明确文章的.风格,重点分析作者的思维特点,让学生接受这一思维习惯,并帮助他们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运用,从而有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创新型思维。

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语文教学的科技含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在高中教育中得到了推广,促进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但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且弥补了语文教学中的不足,同时,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扩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另外,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也使语文教学充满了趣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的状态。例如,在讲解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当时的演讲图片或者播放关于他的这场演讲的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聆听他的演讲,体会他反对种族歧视、追求民族平等的崇高理想,让学生接受民族平等的教育,促进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要在教学中认真地观察,发现问题,理性思考,深入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高中语文教师要科学把握新课改的理念,不断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为新课改的推进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田芳。试论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07)。

[2]黄秀英。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J]。课外阅读:中旬,(09)。

篇7: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浅析当前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文/许霞萍

摘 要: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阅读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其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均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得以体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也是语文课外学习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学生读书、感悟少,教师提问、分析多;学生自主探究少,教师牵引灌输多;阅读训练不全面;写作教学的方式单一化;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等。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为文造情”

针对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一现状,笔者立足于前人的经验,尝试着对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当前高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一、阅读教学的过程贪多求全、面面俱到

1.在高考评价方式的制约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有面面俱到的心理

即无论精读还是略读的文本,教师都要作全方位的讲解,尤其是精读文本,教师耗时过多,讲解过于琐碎、细致。而现行教材的内容多,教学课时明显不足,教师只好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力争在一堂课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在规定的学时要求内将选入教材的文本都讲到自我感觉没有缺憾为止。很显然,这样的阅读教学使文章的魅力消失殆尽,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累,而且收获不大,思想也越来越僵化,使原本愉悦心智的阅读教学活动变成了一种精神负担,长此以往,学生大多体会不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这种现象实际上是教师的贪多求全心态的具体表现,违背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要求。

2.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引导

如,在讲解课文时,教师先导入和简介作家作品,接着引导学生理清全文思路。可随后教师却转入人物描写方法和语言鉴赏的教学活动,期间时不时地提问、分析,师生纠缠于描写方法和语言的鉴赏中无法自拔,直到下课铃响。笔者认为,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很不妥当,这其实是对文本的一种“肢解”,师生都陷入微观内容的纠结之中,教师无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观照文本,重构课堂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作品主题,不利于学生在感悟、探究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

以上两种现象势必会带来一个严重问题――学生阅读少,缺乏必要的感悟和体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教学活动应该是多方碰撞交流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存在这样一些问题:教师刚开始还注意到与学生、文本的交流对话,讲到兴起时便不自觉地把自己变成课堂的主宰者,将学生变成课堂的接受者;教师按照自己的预设不停地追问学生,直到学生无法回答;学生回答问题时很有见地,但教师很快接过学生的话开始唱独角戏……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越来越依赖于独立阅读和思考问题,越来越习惯于教师的“过度关照”。这无疑是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不利于学生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甚至会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阅读训练不全面,写作教学方式单一化

1.教师对文本缺乏熟读的过程,导致学生阅读层次肤浅

熟读是教师组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前提,如果没有熟读的过程,教师就无法对文本内容了然于胸,无法准确把握文本主题以及作者在文本中传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和价值取向,更无法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鉴赏文本。这样,教师的阅读教学就只能是完成教师用书上的基本教学任务,或只是停留在“平面”的教学内容上,由此导致学生的阅读层次肤浅,学生会觉得语文学习索然寡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这样的阅读教学显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收效甚微甚至是无效的。

2.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提问使学生难有身临其境的真切感悟

笔者曾经听过的一些大型公开课后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很少(几乎没有)带学生领略文章中的风景美、人情美,甚至连真正的思维训练都谈不上,更多的只是明示或暗示学生如何快速、准确地捕捉文中的.相关信息、整合答案。课堂上充斥的都是些浅层次的、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大型公开课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平时的教学了,可以说这种“走马观花似的阅读教学”早已大行其道,愈演愈烈。试想,一种既不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又很容易见到效果的课,语文教师怎能不趋之若鹜?对学生而言,这类技术性强的问题回答得多了,能获得立竿见影的考分的实惠,又何乐而不为呢?诚然,作为一种快速获取文章信息的手段,这种阅读方式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而且它对某些实用文体,如,新闻、通讯、科技说明文来说,也的确是十分有用的阅读方式,适当地训练和引导是完全有必要的。但它无论如何也不能取代玩味和涵养,尤其是对于中学语文课本中大量存在的需要细细品读的文学类作品更是如此。

3.“学生写,教师改”的就题讲题的方式缺少普遍的指导意义

写作教学方法多年来一直比较枯燥、单一,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命题,随意的一点指导,学生艰难地凑够字数,教师或粗批或细批,最后是讲评。这种教学模式在写作教学中长期占有统治地位,缺少普遍的指导意义。在作文评价方式上,多年沿用“教师一支笔”,学生写,教师改。教师独揽大权,掌握着学生作文分数的生杀大权,学生只能作为被批阅的对象,处于被动地位,不能有效地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种评价方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权威性,而学生则只能处于附属、盲从的地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个体的进步难以被发现,学生很少得到肯定与奖励,这种评判必然是苛刻的。长此以往,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会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作文写得好不好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全靠碰运气。这种错觉必然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兴趣逐渐被扼杀,学生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

三、学生写作中“为文造情”的问题严重

当前的中学写作教学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长期以来,学生写作中说假话、空话、套话等“为文造情”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普遍反映提到作文心就慌,害怕作文,讨厌作文,对写作文根本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在这种情况下要他们写好作文,掌握写作技能,显然是很困难的。于是,学生搜肠刮肚却未凑得只言片语,教师费尽唇舌始终打不开学生的灵感之门;作文题目的陈旧俗套,内容单调重复,造成学生脑细胞“萎缩”的现象,从而对写作倍感腻烦。基于现象的现实存在,对作文教学的改革,已是迫在眉睫。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只要在教学方法上打开创作的源泉,就能使诗人的琴弦发出美妙的乐声。”看来,要改变学生苦不堪言的作文状况,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要求教师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引的方向,改进写作教学,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之表达真情实感,具有科学理性精神,做到“文自心中流出,心是文章之源”。

篇8: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课堂导入环节是引导学生进入一节课的重点所在, 可以说课堂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 虽然当前阶段教师已经普遍认识到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 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及时改正。 下面将对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我国新课改不断推进, 高中英语教学逐渐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同时对教学的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初始阶段, 对学生的引导性作用比较强。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定要将导入环节作为重点, 并重视导入环节的多样性。 当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 导入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导入完整性不足

虽然课堂导入环节只是教学的一部分, 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保障教学完整性的基础所在。 英语教学中应重视教学的承上启下, 需要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作为支撑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但从当前的情况看, 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 课堂教学明显缺少完整性, 课堂导入环节与其他教学部分之间不能紧密结合, 导致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在日常教学中, 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促使他们主动学习的重点所在。 如果学生对课堂教学难以产生兴趣, 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难以集中注意力, 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1]。导入环节是课堂开始的基础, 这个阶段中学生兴趣不高将严重影响接下来的教学。 当前阶段, 高中英语教学导入环节明显存在学生积极性差的问题, 主要是因为教师的引导方式单一或者设计方法问题等引起的, 需要加以重视。

(三) 导入过程缺少新意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普遍比较重视学生成绩, 因此在教学导入环节的创新上比较忽视, 使得导入环节十分枯燥, 单一化明显, 很难让学生主动参与。 因此, 教师应针对这样的问题进行改善和创新,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才能促使教学效果得到强化。

二、高中英语教学导入环节的对策

(一) 改变传统教学思维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课堂中是不可侵犯的神圣, 导致学生很难与教师之间进行沟通。 同时, 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学生作为课堂的参与者, 只能在课堂中认真地听课, 难以将自己的看法进行抒发。 这种教学形式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发展, 对此, 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沟通关系, 才能促使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课堂导入环节, 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引导他们学习, 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终强化教学效果。

(二) 充分利用多媒体软件

信息化教育在当前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教育方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手段[2]。 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将教学导入环节变得更生动化、有趣化, 而且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 让学生感受到课堂教学以外的知识。 利用多媒体能够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创造英语语境, 促使他们在学习中更主动。 例如以“Earthquakes”这一节教学导入环节为例, 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相关的资料收集, 将关于地震的视频等在课堂中进行播放, 同时当中应涉及一定的问题和旁白, 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了解相关的教学知识。 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奠定稳定的基础。

(三) 利用多种不同的导入方式

高中英语本身知识当中的复杂性比较强, 很多学生因为学习起来比较吃力而逐渐放弃学习英语。 所以, 在课堂导入环节, 教师一定要重视多样化的导入方式, 利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而加入教学环节。 例如在导入环节应用命题讨论模式, 以教学中心为主题, 让学生进行主题内容相关问题的讨论, 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准备[3]。 利用情境导入的方式, 在进行正式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故事引导, 唤起学生内心的好奇心, 从而导入接下来的教学内容。 此外, 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在教学之前制定好相应的音频, 并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 随着音乐的流出, 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被吸引, 并陶醉其中。 这样的课堂导入环节将达到良好的引导效果, 对课堂教学最终的实施效果强化有重要的作用。

结语

课堂导入环节对教学效果的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中学生的成绩已经不再是关注重点, 而是要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要位置。 因此, 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环节, 教师一定要重视起学生的主体性, 尽量让学生得到发挥, 并在教学中为学生营造好的教学氛围, 促使学生兴趣的提升, 主动投入学习中, 最终促使学生得到全面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修安.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J].宿州师专学报, 2011 (04) :52-53.

[2]石彦山.浅谈高中英语课导入环节的设计[J].甘肃教育, 2012, (13) :63-66.

篇9: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关键词】阅读教学;高中语文;应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为学生素养上的培养,能力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必须要将阅读教学放在自己的教学目标中的主要地位,但是结合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对阅读教学存在着忽视心理。主要表现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重视学生能力上的培养,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存在着缺陷,因此,笔者结合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存在观念上的偏差

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存在着不足,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存在着偏差。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只注重学生知识量的累积,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忽略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程度。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太注重知识量的积累,反而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因此造成观念上的偏差。阅读确实能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阅读讲究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知识上的单纯积累会随着时间上的流逝逐渐淡忘,但是如果教师令学生真正的掌握了知识点的运用,那么阅读起到的作用将是永久的。学生在运用知识解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能够通过这个过程得到成就感。因此,我们希望教师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并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目标,将学生真正的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二)学生存在观念上的偏差

很多的学生不重视阅读教学,认为阅读教学当中的阅读训练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这种观念不管是我还是其他的教师都不会认同的,因为学生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自身的阅读能力,利用阅读学会很多的知识。一些同学认为阅读训练非常简单,一切阅读题的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在我看来,学生在考试中阅读题得分低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我们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阅读题答案都能在原文中找到的,很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连文章的内容都不看就直接找文中的某个段落来回答问题,因而导致得分少甚至是没得分的情况。

阅读题,顾名思义,首先需要阅读文章再进行答题。学生如果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忽视文章内容的理解,应付性的看完,這样的阅读对解题根本起不到作用。学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分数,首先一定要将文章先认真阅读过后再在进行解题,这样才能取得好的分数。因此,为了改变学生错误的观念,教师一定要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的过程便是素材累积的过程,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学到很多的课外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通过阅读,学生还能为自己的写作累积素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教师的写作课程当中,很多学生表示对作文训练深恶痛绝,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觉得无内容可写。在我看来,造成这种想法的缘由是学生在写作素材上的累积不够,因而在写作过程中满怀抱怨。所以,教师一定要重视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三、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阅读教学

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是利用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方式将生动、形象的向学生展示教师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弥补阅读教学方式中课堂活动不积极的缺陷,激发学生在教师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的阅读兴趣。

我们以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荷塘月色》这节课为例。为促进学生对《荷塘月色》内容上的有效理解,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荷塘月色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展示,首先,我将荷塘美丽的图片通过幻灯片自主放映的方式向学生展示,然后在背景音乐中选择了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学生通过观看幻灯片的放映过程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为教师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二)情景教学能够促进阅读教学的发展

情景教学能够以最大程度来发挥出阅读教学的积极性,它能够在教学当中起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氛围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改变自身的阅读教学方式,将情景教学融入教师队伍阅读教学当中,促进课堂成效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高中人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雷雨》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的方式将主要人物的对话以话剧的模式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话剧的观看过程中能够加深对《雷雨》这篇课文的理解,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问题式教学的融入为阅读教学创造有效的教学环境

将问题式教学融入教师的阅读教学课堂是近几年教师教学的新模式,它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课堂质量的提升,对学生能力上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例如,在高中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一单元《故都的秋》这篇课文中,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先为学生出以下三个问题:①故都的秋在文章当中有什么重要的含义?请结合作者的感情进行回答②故都的秋在文章中有什么特点?③这篇课文描绘了哪些景象?学生在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理解。

四、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想提高自身阅读教学的质量,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自身的教学经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目标,将学生放在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芳.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11).

[2]黄兴涛.高中语文阅读的建议[J].世纪桥,2011(3).

篇10:高中语文课堂问题法教学分析与对策研究的论文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外语组 任利那等

一.选题的背景:

20世纪上半叶,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人们对“教学难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质疑,展开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关于“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大讨论,之后,“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许多英语教育文献中,人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学生学习的成效主要由其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许多因素所决定,但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需在外部因素(如教师的引导、预设的情境)的诱导下才能有效地发生;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缺乏习得的语言环境,大部分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他们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调控。因此,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有效学习具有直接的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我们有必要对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

一般来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有4种状态:即负效的教学行为,无效的教学行为,低效的教学行为和高效的教学行为。力求避免负效的教学行为,减少无效的教学行为,改善低效的教学行为,达到教学效果的高效化---这是每一位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过程的追求目标。然而,从大量的教学实证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落实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的无效或负效的教学行为甚少,而低效的教学行为比比皆是,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㈠.有形式而少实质。

①《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即计算机和多媒体,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确实采用多媒体上课,但它并没有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只是把本应写在黑板上的板书机械地搬到电脑屏幕上;或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却并无实际的教学内容,反而“喧宾夺主”。

②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大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些教师在上课前也让学生把课桌椅排成一个个圆圈,大家围坐在一起,便于活动时互相讨论。但是,整堂课下来,教师并未组织任何形式的活动;或者,教师也组织了一些活动,但考虑到上课时间有限,在学生还没解决问题前,教师就强行要求学生终止讨论,结果自然是教师自己把问题的答案告诉了学生,学生根本没获得真正的机会去操练语言;甚至有时教师设计了讨论的活动,但因为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须讨论合作也能解决问题,因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③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只一味地强调让学生“快乐”,整堂课都是在一个接一个的活动中“快乐”过来,但课后反思一下: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其实,教师只是为了手段而手段,并没有真正去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扮演了调控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然而,在实践中我们也经常看到:在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时,教师只在周围象征性地走动,但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引导,也不对活动进行调控,更谈不上去参与学生的活动了。

㈡.有评价但少实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就是要“关注学生情感”,并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为了落实这一教学理念,有些教师在上课时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到位,滥用赞美之词。其实,当学生习惯了这种滥用的表扬后,赞美和鼓励就丧失了它们原本所具有的树立学生信心的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进行《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归因分析研究》的课题研究,试图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低效教学行为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和措施,让我们的高中英语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也就是说力求避免负效的教学行为,减少无效的教学行为,改善低效的教学行为,达到教学效果的高效化。

当前,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有大量专家正在对“有效教学”的模式进行研究。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学生学习的障碍研究,包括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的障碍的归因研究和策略研究比较常见;但从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去进行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尤其是从课堂教学的实例入手,例如调查和分析50位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其教学行为的高效性进行归因分析和研究,眼下在国内外并不多见;更为不同的是我们的研究将不仅仅分析低效教学行为的诱因,我们将把重点放在研究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理论具体化地运用在英语教学之中,总结和实践验证出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具体运用策略,以促进区域内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大幅度地改善,课堂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二.研究的价值:

在理论层面上,本课题侧重在界定“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上有所创新,澄清目前实践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在实践层面上,本课题以宁波市鄞州区为研究对象地区,对区域内的高中英语教师的低效教学行为作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不仅帮助教师分析低效教学行为形成的原因,而且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可行的教学高效化策略,对宁波市基础教育中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区域内高中英语教师,以及所教学的高

一、高二年级各班学生。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开展研究,辅以实验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以及文献资料法等。

四.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是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实践研究。拟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来分析高中英语教师低效教学行为形成的原因,界定“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并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积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并在实践中自觉改进低效教学行为,提出可行的教学高效化策略,以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1. 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研究:

主要是组织区域内全体英语教师通过对100堂英语研讨课的观摩,通过讨论法、问卷调查法等,用具体、生动的实例总结出五大类常见的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例如:

A.低效的讲述行为;

B.低效的提问行为; C.低效的讨论行为;

D.低效的练习行为; E.低效的评价行为;

F.低效的课堂组织行为; G.低效的非语言行为;等。

2.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成因研究。

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数据统计、比较分析和教学反思等方法,总结出教师课堂教学低效教学行为的原因,例如: A.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关。

B.与“好教师”的评价标准有关。C.与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关。

D.与学校的管理体系有关。3.转变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教师低效教学行为,展开研讨,并根据低效教学行为形成的原因,制定出相应的策略,例如:

A.加强教师培训: a 理论学习---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b 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B.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C.建立考核体系:a.集体备课 b 定期议课c 随堂听课 d 学生评课 D.引入竞争机制:a 教学基本功比武b 优质课评比c 学科效果评估 E.构建有效平台,促进教师的反思与实践; F.加强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与学习; G.加强自我学习;

H.开展互动、互励、互学、互评等活动,等。4.探索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以及练习设计等。

A.教学导入任务的优化设计;

B.教学任务呈现的优化设计;

C.练习活动任务的优化设计;

D.课堂小结活动的优化设计。

五.研究的步骤:

1. 准备阶段:(2007年9月 ~ 2007年12月)i.成立课题组: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各自职责。

ii.召开开题会议:拟定可行的子课题,确定各子课题的负责人,明确分工。

iii.完成前测:以问卷的形式对区域内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所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以及练习设计等方面进行评测,并对试验班的学生就自己班级的英语教师的上述各方面作出评价,并进行初步反馈,建立教师档案,积累原始资料。

2. 实施阶段:(2008年1月 ~ 2009年5月)iv.理论学习阶段:

主要是组织教师研读相关的教学理论,主要形式有:

a)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对全体英语教师解读《新课程标准》,并讲解有关新的教学理论知识。b)写“读后感”:组织教师研读指定的教学理论专著,并撰写读后感。v.实践反思阶段:

主要组织全体教师听课,对上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议,指出其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低效行为,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一起反思,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采用“上、听、评、思、研”五步法: “上”:结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设计教学过程进行上课; “听”:组织其他教师听课,帮助上课教师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低效教学行为; “评”:组织全体听课教师针对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低效教学行为进行客观评价,并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实验班级学生对本节课的评价;

“思”:虚心听取其他听课教师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并记录到教师档案袋中; “研”:在以上四步的实践基础上,组织全体英语教师共同分析低效教学行为形成的原因;并研究相应的改善策略。

通过“五步法”的实施,对教师的低效教学行为进行归类,分析其成因,并结合反复实践制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探索新课程标准下新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3.总结阶段:(2009年6月 ~ 2009年10月)

vi.完成后测:针对前测的内容,再进一步对全体英语教师及学生进行评测,与前测结果比较分析,并进行总结。

vii.整理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包括活动开展的会议记录,上课录象的分类,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个案分析的总结,教师档案袋的收集以及相关策略的实施结果等。

viii.结题:在反思的基础上,对本课题研究作出定量、定性的分析,并撰写总结报告。对课题研究的成功之处,予以研讨推广。

六.课题组成员:

主要负责人:任利那(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屠一宝(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英语教研员)

其他成员:吴微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

沈海琴(浙江省宁波市鄞江中学)

陈静(浙江省宁波市鄞江中学)

王勇(浙江省宁波市正始中学)

方飞燕(浙江省宁波市五乡中学)

徐炜菊(浙江省宁波市同济中学)

七.课题完成的条件与保证:

1. 课题主要负责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负责人潜心研究中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曾发表过许多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发表于全国的核心期刊上,如《优秀电影片段鉴赏》发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探索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Alone in Antarctica的教学设计及反思》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9期,《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发表于《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年第12期,等;也曾与人合作撰写过教学理论的专著《从“告诉”走向“体验”》(于2005年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现在浙江大学外国语言与文化交流学院攻读教育硕士,继续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2. 课题主要成员:本课题的8名主研人员中,其中7人具有中学高级职称,1人具有中学一级职称,年龄最大的44岁,最小的32岁,整体年轻化程度高,都是各学校的骨干教师。课题组全体成员均具有学习和接受新的教学理念的创新精神和改革精神,都来自教学第一线,容易得到第一手的研究数据,且分布于研究区域内的各级高中学校,因此所采集的样本具有更广阔的涵盖面和代表性。

3. 专家顾问组:该课题聘请宁波市正教授级教师严惕非担任课题指导,课题组成员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课题研究中的理论问题与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并征得学术指导。宁波市教研室英语教研员、浙江省特级教师单卫平老师将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各种研究咨询。宁波市鄞州区英语教研员屠一宝老师将指导和参与科研的具体开展工作,协助课题组完成研究工作,并指导课题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工作。

4. 课题领导小组:学校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课题领导小组,为课题开展提供各种便利。5. 时间保证:本课题组成员主要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本课题研究。6. 资料设备:充分利用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丰富图书资料和本校图书馆的资料,并依靠网络、媒体的资源,也可购买书籍,或外出学习等。

7. 科研手段:课题组成员每人拥有一台电脑,可随时上网查找资料,区域内所有试验学校都备有多媒体教室,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8. 课题组自成立到现在,已经召开了两次全体课题组成员会议,拟定研究的子课题,确定了各子课题的主要负责人;邀请严惕非老师做了关于“有效教学”的讲座;组织研究人员观察了一节高二英语阅读课,并对这节课的各个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分析。而且,在第二次会议上,课题组已拟定以“鄞州区英语教师教坛新秀评比”为契机,对每堂课进行全程录象,作为以后研究的第一手的资料。

八.预期成果:

1.研究报告:高中英语教师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及成因研究。2.论文:转变高中英语教师低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3.论文: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4.课例集:高效课堂教学环节设计。

九.我们对本课题的预期成果的展望:

1.我们仔细分析了我们设计的这个课题,我们觉得它有比较强的科学性。首先,我们对“有效教学”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对当前“有效学习”的主要研究态势有所把握。其次,我们的课题论述中对课堂教学行为的有关四种行为的分析比较符合当前课堂教学的实情。再者,我们的这个课题拟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来分析和研究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形成的原因,并在实践中积极反思,这一系列的步骤都比较实际可行。

2.我们认为我们的这个课题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例如,课题设计中《宁波市50位优秀英语教师教学行为分析》,很具体,也很现实,研究指向非常明确,其结果也会具有比较强的原创性和激励性。

3.而且我们的课题所提出的成果目标也比较明确,有可能通过努力达到的。例如,《高中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特征研究》,我们准备组织区域内全体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对100堂英语研讨课的观摩,通过讨论,问卷调查等,用具体生动的实例总结出五大类常见的英语教师低效课堂教学行为特征:低效的讲述行为,低效的提问行为,低效的讨论行为,低效的练习行为,低效的评价行为。我认为这些行动的目标性明确,操作简便,都是有可能做到和实现的。

上一篇: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a下一篇:存款组织工作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