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

2024-04-13

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精选6篇)

篇1: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激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规范国家质量奖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奖励性质)国家质量奖是政府奖励,授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产品质量管理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取得卓越绩效的企业法人,是企业在质量管理领域的最高荣誉。

第三条(奖励设置)国家质量奖为奖,每年评审一次,获奖企业总数为六个,其中,小企业一个。可以少额或空缺。

第四条(奖励原则)国家质量奖的推荐、评审和授予,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正、公平、公开;

(二)企业自愿申请;

(三)评审、监督、决定相分离。

第五条(获奖者的社会责任)国家质量奖获奖企业有责任介绍其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公开卓越绩效活动的有关资料(商业机密除外),促进其他企业改进质量管理,带动我国企业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六条(管理机构及职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组织成立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

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组成。

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履行以下职能:

(一)审议并通过国家质量奖评审规则;

(二)聘请评审监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三)审议评审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报告;

(四)作出授予国家质量奖的决定。

第七条(办事机构及职能)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相关交办事务。

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履行以下职能:

(一)拟定国家质量奖评审规则;

(二)建立质量奖评审专家库,聘请评审专家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三)制定质量奖评审工作计划和方案;

(四)承担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日常工作。

第八条(评审机构及职能)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在质量奖评审专家库范围内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质量奖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奖工作结束,评审专家委员会自动解散。

评审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负责国家质量奖的评审;

(二)撰写评审报告;

(三)向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报告评审结果;

(四)其他有关事项。

第九条(监督机构及职能)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聘请有关方面的人员组成质量奖评审监督委员会。评审监督委员会应当有纪检监察部门的代表和法律专家参加。评奖工作结束,评审监督委员会自动解散。

质量奖评审监督委员会的职责是:

(一)对国家质量奖评审全过程进行监督;

(二)撰写监督报告;

(三)向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报告评审的监督情况并提出建议;

(四)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

第十条(机构人员)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质量奖评审专家委员会、质量奖评审监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交叉任职,不能与申报企业有任何利害关系。

第三章 程 序

第十一条(申报条件)申报国家质量奖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明确的质量战略方针,有健全的质量管理、质量责任、质量教育制度,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相关记录真实、完整。

(二)运用现代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并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实际成效,具有良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三)掌握产品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产品研发、节能减排及经营业绩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地位。

(四)近五年未发生质量、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重大事故,在国家或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中,没有不合格记录。

(五)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十二条(评审依据)国家质量奖评审规则以《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Z19579)为基础制定,并根据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及时进行修订和更新。

第十三条(评奖公告)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每年八月在有关媒体、网络上发布公告,启动评审工作。

第十四条(申报期间、申报方式、申报材料)九月至十月底,企业可以通过推荐或自荐,申报下一的国家质量奖。

申报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国家质量奖申报书;

(二)卓越绩效自我评价报告;

(三)相关证明性材料。

第十五条(推荐)企业可以向下列推荐机构申报国家质量奖: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质量主管部门;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的相关工作部门;

(三)全国性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学会。

十一月至次年一月,推荐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形成书面推荐意见,推荐不超过二个候选企业,报送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六条(自荐)企业自我推荐,可以直接向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申报。

第十七条(书面评审)次年二月至三月,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质量奖评审专家根据评审规则对被推荐企业所提供申报材料进行书面评审。未通过书面评审的,质量奖评审专家委员会要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建议。由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告知申报单位。

第十八条(现场评审)次年四月至六月,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组织质量奖评审专家根据评审规则对通过书面评审的企业进行现场评审。完成评审报告。

第十九条(评审报告)次年七月至八月,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根据书面评审和现场评审的情况,提出国家质量奖获奖企业建议名单,报送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

第二十条(评审监督)质量奖评审监督委员会对评审活动进行全过程监督,根据监督情况撰写国家质量奖监督报告,提出对评审工作的意见,次年七月,报送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

第二十一条(决定获奖名单)次年八月,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根据评审报告和监督报告的意见,决定国家质量奖拟获奖企业名单,在媒体公示后确定最终获奖企业名单。

第二十二条(颁奖)次年九月后,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对国家质量奖获奖企业进行表彰,颁发国家质量奖奖杯、证书。

第二十三条(工作期限的延长)出现特殊情况,可以适当延长本办法第十五条至第二十二条所规定工作环节的办理期限。第二十四条(社会公开)国家质量奖的推荐、评审、监督、决定机构(单位),应当将有关情况及结果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的监督。

第二十五条(避免重复获奖)国家质量奖获奖企业在获奖后五年内,不得再次申报国家质量奖。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称号使用规则)获奖企业对外宣传获得国家质量奖,必须标明获奖,但不得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获奖称号。

第二十七条(材料的真实性)企业对其提供的国家质量奖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严禁弄虚作假。

第二十八条(相互监督)接受评审的企业对评审人员的工作质量、纪律作风进行评价,并反馈评审监督委员会;评审人员对企业接受评审的情况进行评价,并反馈评审监督委员会。

第二十九条(保密)参与国家质量奖评审工作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应当保守在评审中掌握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

第三十条(回避)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监督委员会、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的组成人员和工作人员与申报企业有利害关系的,本人应当主动提出回避。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获奖企业对外宣传获得国家质量奖而未标明获奖年份,以及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获奖称号的,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企业通过提供虚假申报材料,剽窃、侵占他人研究成果等不正当手段骗取国家质量奖的,由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撤销奖励,收回奖杯和证书,并予以通报批评,五年内不再受理其国家质量奖的申报,并由县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处以三万元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的国家质量奖工作机构的人员,取消其参与相应工作的资格。

凡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经费)国家质量奖评奖不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相关所需经费通过向国家财政申请解决。

第三十五条(奖杯和证书)国家质量奖奖杯、证书的式样由国家质检总局统一规定并制作。

第三十六条(社会监督)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国家质量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审监督委员会应当制定各自工作规则,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解释权限)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八条(实施日期)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篇2: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为加强粮食流通行业管理,推进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建设,规范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 构行为, 保障粮食质量安全,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 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国家粮食局关于建立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的通知》(国粮发〔 2006〕 146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我局按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管职责, 结合粮食检验监测工作实际, 制订了 《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 现印发给 你们,请遵照执行。各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省(自治区、直辖市 的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附件 1: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2: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监督评审(自查表 二○一○年十月十四日

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推进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设,规范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行为, 做好粮食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 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粮食局关于建立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 系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粮食局根据开展粮食质量检验监测工作的需要, 依托现有粮食检验资源, 择 优选用,建立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体系,直接承担国家粮食局委托的检验监测任务。

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以下简称国家监测机构的原隶属关系不变,人、财、物 管理关系不变(中央财政给予投入且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条 国家粮食局质量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国家监测机构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监测机构分为省级监测中心、区域监测站和综合检验中心三类, 实行统一命 名挂牌。省级监测中心按“省名 +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命名,区域监测站按“省名 +所在 地名 +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命名,综合检验中心按“所在地名 +国家粮食检验中心”命名。

第五条 国家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独立法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粮食检验机构等属于非独立法人的,须经本单 位法人代表授权,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有稳定的公益性事业经费保障。(三计量认证有效。

(四具有与承担的粮食检验监测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场所、检验仪器设备、配套设施 和环境条件。

(五具有与承担的粮食检验监测任务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第六条 国家监测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检验能力:(一省级中心:能够依据国家和行业粮油标准以及国家有关规定,检验各类粮油产品 的质量、内在品质和卫生安全项目;具有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际,开展主要粮油 产品质量跟踪和标准研究验证检验的能力。

(二区域监测站:能够依据国家和行业粮油标准以及国家有关规定,检验当地主要粮 油品种的各项质量、内在品质和主要卫生安全项目。

(三 综合检验中心:具有比较全面和完备的粮油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专业化检验能力, 具有较强的粮油标准研究和参与国际验证检验的能力。主要依托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 粮食检验机构建设。

第七条 国家监测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一协助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有关法律法规、方 针政策和粮油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

(二协助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制订粮食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和经费预算,提供相应的 技术支持。

(三承担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的储备粮及其他政策性粮食的例行监测、质量监督抽 查与普查工作。

(四开展收获粮食的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原粮卫生监测,提出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的 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项目、重点监管对象,以及粮食收购质量控制、当地粮食出库必 检项目与强制检验的政策建议。

(五在当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协调下,指导粮食经营者建立粮食质量安全内部 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粮食出(入库检验制度、出证索证制度、储粮药剂使用与 管理制度、质量档案制度等;协助开展对粮食经营者履行粮食质量安全责任、执行国家粮油 质量安全标准与技术规范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减少产后粮食损失。

(六承担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安全的监督检验和超过正常储存年限粮食的出库检 验工作。

(七承担粮食质量安全重大事故与纠纷的调查、鉴定和评价,接受委托、仲裁等检验 工作。

(八收集、报送当地粮食质量安全信息,提出有关工作建议和意见。

(九开展有关粮食质量安全检验技术、检验方法、检验设备等技术研究,承担国家、行业和地方粮油标准的制修订及验证工作。

(十开展有关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第八条 国家监测机构应当承担下列义务:(一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开展检验工作,客观、公正、及时地出具 检验报告,妥善保管备份样品和检验档案,并做到随时备查,可以溯源。

(二履行检验数据保密义务,未经委托方同意,不得擅自公开或者向他人提供检验数 据。

(三不得从事可能影响检验公正性的经营活动或其他业务,管理与检验技术人员不得 在粮食经营企业兼职。

第九条 实行定期监督评审制度。国家粮食局定期组织对国家监测机构的监督评审。

(一优选粮食质量管理、粮食检验和计量认证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经培训并考核合 格后,颁发《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监督评审员聘书》 ,纳入监督评审专家库。

(二定期从监督评审专家库中抽调专家,组成监督评审组,对国家监测机构进行监督 评审。每个国家监测机构在 3年内,至少接受 1次监督评审。

(三监督评审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监测机构的基本条件、检验能力、工作业绩和履行职 责义务等情况,评定结果的认定,按照《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监督评审(自查表》(见附件的要求执行。

第十条 国家监测机构应于每年 12月 30日前向国家粮食局报送工作总结, 并附 《国 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监督评审(自查 表》。发现重大粮食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发生领导班 子成员变更情况时,应当及时报告。

第十一条 实行检验技术人员考核制度。国家监测机构应建立检验技术人员考核档案, 记 录检验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技能培训及考核情况,检验技术人员每年参加业务培训和技能培 训时间不少于 80个学时。国家粮食局定期组织国家监测机构的检验技术比对考核。

第十二条 国家粮食局为授权挂牌的国家监测机构颁发《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证 书》(以下简称机构证书 ,并予以公告。机构证书有效期为 3年。

国家监测机构在机构证书有效期满前 3个月,须报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向国家 粮食局提出换证申请。国家粮食局根据申请机构完成任务、机构自身建设和专家评审考核结 果等情况,确定是否延续授权。准予延续的,核发新的机构证书。

对申请机构的性质、资质、办公场地、检验能力等发生重大变化的,必须重新考核。第十三条 国家粮食局为国家监测机构颁发 “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检验专用章”(以 下简称国家检验专用章。国家检验专用章应当在机构证书有效期内使用。

国家监测机构应专门登记国家检验专用章使用情况,严格审批程序,注明使用事项、时 间、经办人和审批人等。国家检验专用章的使用登记应长期保存。

第十四条 国家检验专用章仅限用于执行政府部门下达的检验、监测、抽查等任务时使用, 不得用于出具企业委托检验报告和证明等其他业务。

第十五条 国家监测机构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粮食局将予以警告、要求限期整改, 直至撤消授权挂牌名称并收回机构证书和国家检验专用章:(一计量认证失效仍向社会提供数据的;(二出具虚假报告的;(三监督评审不合格的;(四比对考核连续两年出现不满意结果的;

(五 检验能力下降, 不适应检验工作要求, 或检验数据出现较大错误造成严重影响的;(六管理不规范,效率低下,或未履行职责义务的;(七瞒报、迟报或不报重大粮食质量安全事件的;(八违规使用国家监测机构名称和国家检验专用章的;(九违规开展影响检验监测结果公正性业务活动的;(十发生严重泄密事件的;(十一其他违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六条 国家粮食局按本办法第十五条做出处罚的, 由相关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 监督落实。

第十七条 《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监督评审(自查表》为本办法的组成部分。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 国家粮食质量检验监测机构监督评审(自查表 被评审单位法人名称(公章 : 授权挂牌名称(印章 :授权证书编号: 评审 项目 序号

评审内容及判定标准

评审结果

(符合记 Y ,不符合记 N 评审结果简要说明 基 本 条 件 *1.1 独立法人,财政补助事业单位(含全拨和差拨 □全拨;□差拨 *1.2 有稳定的业务工作经费来源(包括财政拨款和检验业务收入,不含仪器配置费;省级中心近3年年人均经费不少于 6万元,区域站不少于 4万元

1.3 能够正确掌握和使用国家和行业粮食质量安全标准,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与技术规定 *1.4 计量认证有效 1.5 具备与粮食检验工作相适应的房屋,实验室环境条件符合有关要求(省级中心房屋建筑面积不 少于 1200平方米,区域站不少于 600平方米 现有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 1.6 检验仪器设备原值总额(省级中心不少于 200 万元,区域站不少于 50 万元)现有仪器设备原值总 额 万元 1.7 专业技术人员(省级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 10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 3 人;区域站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 5 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 1 人)现有全部人员 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名。在专业技术人员中,有高级职称的 名,中级职称(含 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的 名 人员培训(有培训计划,并

开展了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建有人员培训、考核档案)全年共有 人次参加专业 技术培训 评审 项目 序号 评审内容及判定标准 评审结果(符合记 Y,不符合记 N)评审结果简要说明

基 本 条 件 1.8 管理 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能有效运行 检验报告授权签字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含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和 5 年以上本专业工作经历 及时报送机构变化情况和工作动态信息 1.9 必备检验仪器设备: 省级中心: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 度计、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计、酶标仪、近红外谷物分析仪、面筋测定仪、降落数值测定仪、实验磨粉机、粉质仪、拉伸仪、烘焙设备、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电热烘箱、电动振荡 器、测水用粉碎机、锤式粉碎机、电动粉碎机、马弗炉及其他设备 区域站: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可见一紫外分光光度计、酶 标仪、面筋测定仪、降落数值测定仪、实验磨粉机、粉质仪、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电 热烘箱、电动振荡器、测水用粉碎机、锤式粉碎机、电动粉碎机、马弗炉及其他设备 超过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 尚无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 检验 能力 2.1 常规质量指标(注明能够检验的具体指标名称)

2.2 储存品质指标 2.3 卫生指标 *现场抽检 3 评审员现场指定检验指标 指标名称:(附现场检验报告)工作 业绩 主要工作业绩和发挥的作用(包括职能作用和地位,参与行业内质量监管,配合有关部门工 作,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等情况;具体的工作业绩:每年承担有关部门下达的检验任务次 数,近3 年年均承检的样品份数,参加研究、起草或验证粮油标准项数,其他业绩。)

篇3:国家审计质量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审计环境分析

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如:政治、法律、经济、人文的总和。 国家审计环境是国家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审计工作与环境的融合程度及和谐状态, 将直接影响审计质量。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最高领导集团的施政方针及国家治理的目标、措施等。 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要不断适应国家治理的需要, 选择与国家治理模式相适应的审计发展模式, 两者间融合度越高则审计质量越高, 国家审计对国家治理的贡献就越大。

2.法律环境。 法律是审计组织、 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的行为准绳和法律保障。 一方面, 审计机关的审计工作需要依据《审计法》和《国家审计准则》、审计法律实施条件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界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进行, 其相关条款越健全和明确, 则可操作性就越强, 审计工作越容易规范, 审计质量就会越高。 另一方面, 审计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能否获得充分的审计证据乃至最终取得满意的审计效果,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 从这一点上看, 法律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3.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的影响可从两方面来看: 首先就审计主体而言, 独立性是国家审计的灵魂和立身之本, 经费独立是独立性的基础。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高, 审计机关能获得充分的经费来支撑其开展审计工作, 则审计质量就会较高;其次从被审单位来看, 一般所处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地区, 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越大, 被审计单位的配合程度越差, 对其审计监督的效果也越差。 相反的情况是, 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 鉴于其良好的财政条件, 公职人员在工资待遇和办公经费方面资金充裕, 公共权力被滥用情况就比较少, 且审计对象对审计活动的认知度更高, 从而审计监督效果较显著。

4.人文环境。 包括:社会价值文化、公民道德素养、信仰及大众对审计职业的了解、对审计结果公允性、可靠性的认识等。 人文环境对国家审计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审计信息的获取。 理想的审计成果离不开充分的审计证据, 如果公众对国家审计的信任度和关注度高, 则审计机关获得审计服务所需的信息的渠道就越广泛, 获取信息越充分, 审计效率就越高。 第二, 对审计机关的权力约束。 公众对国家治理的参与程度越高, 对国家开展的相关审计项目及其审计结果的监督意愿越强烈, 则对审计机关的审计行为约束力也就越大, 审计结果越有保障。 第三, 对舞弊现象的充分披露以及及时处理和纠正。 良好的人文环境有利于审计机关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错弊事项给予充分披露, 相关权力部门对违纪行为给予及时查处, 问题单位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纠正。

二、审计力量分析

审计力量指国家审计机构工作人员的数量及其具备的专业能力。 审计是人的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人是审计活动的实施者, 因此审计力量是影响审计质量的根本因素。

1.审计力量的数量, 即国家审计人员的数量。 其主要是通过影响每个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量来影响审计质量。 整体而言, 国家审计人员数量越多, 国家审计覆盖的审计项目领域就越广泛, 经济监督力度越大, 其作为“免疫系统”的功能就越强。 就具体审计项目而言, 审计人员越充足, 则每个审计人员分摊的审计工作越容易做扎实、做到位, 审计质量越高。现实情况是, 随着国家治理的逐步推进, 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期望和要求越来越高, 审计工作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 审计人员数量不足和审计工作量不断加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在人员严重不足、审计工作量过大、外勤工作时间急迫的情况下, 审计人员难免疲于应付, 审计工作不得不走过场, 最终使得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2.国家审计力量的质量, 也即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包括素质胜任和从业胜任两个方面。 国家审计是一个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很高的职业, 涉及领域经常跨专业、跨学科。 从业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 同时还需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因此, 复合型知识结构, 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操守, 丰富的实战经验是审计人员做好本职工作、提高审计质量的必备条件。 我国现有审计人员中具有财务背景的人较多, 比较习惯于单纯的会计思维, 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差, 如不能与时俱进学会多层次、多视角地透视问题, 必将对我国国家审计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三、审计项目管理水平

审计项目管理水平指审计机关对承担的审计项目在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管控的水平。 每一个具体审计项目从开始到完成都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 而审计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取决于审计机关对整个审计工作过程和相关的活动是否能够科学地管理和控制。

1.审计主体的管理。 审计主体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审计的独立性。 审计人员应坚持独立性原则, 不得与委托单位之间存在利害关系, 在进行项目审计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始终保持客观精神和专业怀疑态度。 为此审计组织应建立并完善审计独立性的相关制度, 并保持对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实施检查监督。 其次是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审计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 具备所承担工作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审计组织应通过建立严格的聘用制度、有效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科学的晋升制度等来保证审计组织成员的整体从业水平、可持续提升能力及人员的优胜劣汰。 第三是对项目组人员构成的管理。 通过对审计项目组成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年龄构成、实战经验构成、技能水平构成等做出合理的人员结构匹配安排, 使之既能满足审计活动的需要, 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审计人力资源, 提升审计效率。 最后是对审计责任的追踪管理。 审计组织通过建立审计责任追究制度, 督促审计人员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 严格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以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2.审计项目的组织。 审计项目的实施包括审计对象、审计内容、人员组成、现场调度等诸多事项, 涉及面广且专业性强, 如何统筹安排, 高效率、高质量地有序进行并最终取得预期的质量效果, 必须强化全方位、全过程、全体人员的系统组织与安排, 包括:做好充分的审前调查, 搞清现状, 以便有的放矢;研究审计方案, 以保证方案的科学严谨且可操作性强;按照不同类型的审计项目, 确定合理的组织方式;根据不同审计项目的专业性质, 合理匹配审计人员包括聘请专家;依据审计方案的要求, 对实施过程采取各种方式的质量控制。

3.审计业务的质量控制。 提高审计质量就要加强对审计业务, 诸如计划工作、取证工作、报告编写工作和报告审定工作的质量控制。 审计计划质量控制, 实际是审计工作的计划管理, 以达到和落实审计工作的规划和目标要求;审计取证质量控制, 要充分坚持证明材料符合充分性、相关性、重要性的原则;报告编写质量控制, 体现为审计报告要做出定性及定量准确、客观的评价, 文字表达要清晰明了;报告审定质量控制, 就是要建立审定报告的合理运行机制, 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和决定, 把好审计处理关。

参考文献

[1]郭志英.公共权力视角下国家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应用[J].生产力研究, 2012 (10) :234-236.

[2]董延安.国家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路径分析——基于我国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视角[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8 (01) :40-45.

[3]成焕玲.我国国家审计质量研究[J].新西部, 2011 (15) :69+77.

[4]王会金, 戚振东.社会嵌入视角下的国家审计治理作用机制研究[J].会计研究, 2013 (09) :86-91, 99.

篇4:立足国家战略 凸显质量管理

2014年12月25日,主题为“精益管理 追求卓越”的“2014全国纺织行业质量与设备管理工作会议”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和山东省纺织工业协会支持、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协办。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勇、顾问杨东辉,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处长安平,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纺织工作部部长王晓旌,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秘书长助理王娟娟,山东省纤维检验局局长张善军以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各行业协会领导等出席会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产业部主任孙淮滨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副主任张军胜分别主持会议。

高勇分析了纺织行业运行情况,他表示,当前纺织行业主要呈现出运行情况正常、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发展压力仍然突出三个特点,日后仍将呈现平稳发展中实现中低速增长的态势。2015年纺织行业将重点围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效兼顾行业结构调整与平稳运行、加快先进管理方法的推广等八个方面开展工作。

另外,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围绕会议主题做了专题报告,对行业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鲁泰纺织等6家企业代表则分享了推动卓越绩效模式、QC小组工作、质量管理与设备管理创新等实践经验与体会。

会上,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还颁发了全国纺织行业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奖、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奖以及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工作优秀论文奖等六大奖项,对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

质量上升为战略高度

2014年9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首届中国质量大会并强调,质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反映,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关键,关乎亿万群众的福祉。中国经济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必须推动各方把注意力放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来。要“向管理要质量”,要“树立中国质量新标杆”。这也让纺织行业质量管理工作有了新的动力与方向。

此次会议上,高勇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转变”重要讲话精神,使行业质量和设备管理工作更加全面、深入开展,为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实现纺织强国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此外,安平站在全局角度,强调创新、质量、品牌是工业新的发展源泉,质量是创新与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介绍了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合力创新等几大创新关键点。

纺织行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与国家战略同步,“十二五”期间,全行业Qc小组活动稳步推进,设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卓越绩效模式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有序推行。在将宣传、推广卓越绩效模式标准放在突出位置,注意发挥企业高层领导的关键作用,以贯彻落实“三个转变”为契机扩大交流三个关注点的引导下,三年评奖实践效果显著。

高勇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开展行业质量奖评审活动的目的,与国家质量战略高度契合、高度一致。行业质量奖评审活动,就是要激励和引导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与经营管理质量,树立卓越经营的标杆,促进行业经济发展质量与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

管理工作妙招迭出

会上,高勇还提出关于2015年行业工作中先进管理方法推广、组织评审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适时推动质量和设备管理工作标准化等重点工作内容。高勇强调:“面对复杂的外部形势,纺织行业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主动适应宏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张善军以“履行纤检职能助推行业发展”为题作了专题报告,介绍了单位质量执法、行政执法、专项执法等工作方法。张善军说:“这些方式不仅促进企业更重视质量和设备的管理创新,也为消费者筑造了一道无形的质量保障墙。”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部王玉琦作了关于“探讨纺织行业设备管理新模式”的主题报告,对于行业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除了行业协会的指导之外,各行业专家的发言更是发人深省。质量和标准化专家韩福荣(GB/T19580标准第一起草人)为大家解析了新常态背景下《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理解和实施,给大家带来了指引前进方向和转换思维的思路。

此外,各企业提高质量和设备管理的方法更是层出不穷,百花齐放。会上,无论是鲁泰纺织“推动卓越绩效,寻求纺织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专题报告,还是华茂纺织的“信息化助力节能”思路、美欣达印染的“维修模式创新”方式,都引起了参会人员的关注。

引导是创新的

关键力量

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总监陈忠立

TAweekly:企业荣获“第三届全国纺织行业质量奖”,您的感受如何?

陈忠立:鑫缘集团作为丝绸领域的骨干龙头企业,始终在持续实践卓越绩效管理。近年来,我们通过质量、环境、测量、安全生产、知识产权、物价诚信等标准体系建立与整合,导入卓越绩效,取得良好效果。领导班子身体力行,分管负责人和员工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干劲很足。荣获质量奖,感受主要有三点,一是协会和企业重视基础设备管理,为产品开发和质量提高提供了基础保证;二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已被纺织企业所重视,通过先进管理方法的导入,促进了企业整体经营水平的提升;三是会议组织有新意,企业交流有启发。

TAweekly:鑫缘茧丝绸还有哪些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呢?

陈忠立:首先,我们通过创新驱动,组建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平台等科技创新平台,开展茧丝绸关键性技术研究。我们实施产业集成创新、工程化和产业化,起草国家行业标准,科研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其次,我们引入先进管理方法,与行业内外的标杆看齐并赶超,提升绩效评价机制,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品牌、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了中国丝绸鑫缘创造。再者,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推行茧丝绸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了上下游联动的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发展。企业还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品牌战略、品牌培育方针和目标,实施品牌经营,创建了全国茧丝绸服饰家纺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

TAweekly:对企业的质量和设备管理发展,您有哪些建议?

陈忠立:我认为,最关键的是需要开展质量和设备管理方面的培训,组织专家引导企业真正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加强质量和基础设施的管理。

篇5: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下简称“质量安全县”,包含县级建制的区、市、团场)创建、申报、考评、命名等工作,加强监督管理,根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质量安全县创建,重点突出责任落实、全程监管、能力提升、社会共治,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引导和带动地方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第三条

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采取县创建、省考评、部公布征询意见并命名的方式进行。活动初期,设置两年试点期,并认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

第四条

农业部负责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的规划部署、标准规范制定、监督管理等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省(区、市)质量安全县的考核评价、择优推荐、日常监管等工作。省级农业、畜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分设的,由农业厅(局、委)牵头,联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质量安全县创建的组织实施工作。

第二章 创建与申报

第五条

有条件的“菜篮子”产品主产县,围绕创建目标要求,组织自主创建活动。县级人民政府是创建工作的责任主体,创建内容主要包括:

(一)《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

(二)县域内主要农产品的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禁用药物和违法添加物质的监测合格率达到100%。

(三)群众对县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等方面的满意度达到70%以上。

第六条

符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要求的,县级人民政府可向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

(一)书面申请;

(二)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三)自评报告。

申请材料需纸质文本一式二份及电子文本。

第三章 考评与命名

第七条

考核评价依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开展,主要包括工作考核、质量安全水平监测、群众满意度测评三个方面,可组织专家组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具体实施。

(一)工作考核采取材料审查和现场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施综合测评。

(二)质量安全水平监测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监测范围应包括县域内的主要农产品、影响质量安全的重要参数,监测要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科学性。

(三)群众满意度测评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具有较高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应包括产地环境监控、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专项整治、监管工作、科普宣传、投诉举报受理、突发问题处置和质量安全状况等方面的内容。

第八条

质量安全县考核评价总分值为100分,其中工作考核占60%,质量安全水平占20%,群众满意度占20%,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要求总分值在90分(含)以上,且所有关键项均符合要求。

第九条

考核评价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严禁弄虚作假、严禁违规操作、严禁以任何形式干扰考核评价工作,严把考评关口,保证考核结果真实可信,确保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第十条

按照农业部的部署,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质量安全县的择优推荐工作,报送材料包括:

(一)推荐名单;

(二)推荐县创建工作开展情况;

(三)推荐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典型经验做法;

(四)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评价报告。

报送材料需纸质文本一式二份及电子文本。

第十一条

农业部委托第三方机构向社会公开征询意见,期限为7个工作日。有异议的,由第三方机构复核确认,并向农业部报送复核结果。公示无异议的和复核确认没有问题的,经审定由农业部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二条

质量安全县监督管理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

第十三条

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每年开展一次监督检查,农业部不定期地组织开展交叉检查和督查。

第十四条

定期考核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办法》组织开展,采取书面考核与现场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2-3年开展一次,考核结果应及时报送农业部。

第十五条

质量安全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同时报送农业部。

(一)发生Ⅲ级、Ⅳ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

(二)群众举报或媒体曝光经核实后确有问题的;

(三)定期考核总分值在80-90分之间或关键项不符合要求的;

(四)工作巡查、检查、督查、监测中发现有问题的;

(五)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十六条

整改期限为3个月,县级人民政府按期组织整改,对存在问题整改到位后,向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整改情况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整改情况组织开展核查,核查结果应及时报送农业部。

第十七条

质量安全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业部撤销其“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

(一)发生Ⅰ级、Ⅱ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

(二)群众举报或媒体曝光问题突出,经核实后确实存在严重质量安全隐患或造成严重影响的;

(三)定期考核总分值未达到80分的;

(四)限期整改后质量安全水平仍未达到98%的;

(五)限期整改后群众满意度仍未达到70%的;

(六)整改后关键项仍不符合要求或总分值仍未达到90分的;

(七)有其他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

第十八条

对具有第十七条所列撤销情形之一的,经审定由农业部发文撤销其“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撤销县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其名额保留在该省。

第十九条

农业部设立并公布质量安全县监督举报电话(010-62131998),鼓励社会公众监督。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并公布本省监督举报电话和邮箱,及时收集、处置群众举报。

第二十条

获得“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的,各级农业部门应在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上予以倾斜和重点支持。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地市内80%的县都符合条件的,可以由地市级人民政府向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质量安全市的创建、申报、考评、命名和监督管理等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鼓励各省(区、市)分层次、分步骤组织开展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鼓励地(市、州、盟)积极参与质量安全创建活动,具体形式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四条

篇6:国家质量奖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简称公司系统)质量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落实质量事件责任追究,通过对质量事件的调查分析和统计,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件规律,采取预防措施,强化质量管理,防止和减少质量事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质量事件是指在规划建设、物资采购、运维检修、电能管理、营销服务等过程中,各相关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或管理要求,其质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和使用程度,对电网建设、安全运行、可靠供电和优质服务等造成损失、危害和影响的事件。

质量事件体系由工程、物资、运检、电能、服务五类质量事件组成,分为一至八级。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质量事件调查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等,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及时、准确地查清事件经过、原因、损失及影响,认定事件类别、等级及其责任单位、部门和人员,提出整改措施和处理意见,并督促整改措施有效落实,促进各项质量管理工作协调开展。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总(分)部及所属各级单位的质量事件调查工作。公司所属各级控股、参股、代管单位的 质量事件调查工作参照执行。

第五条 质量事件报告应及时、准确、完整,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对质量事件不得迟报、漏报、谎报或者瞒报。

第六条 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挠和干涉对质量事件的报告和调查处理。任何单位、部门和个人对违反本办法、隐瞒事件或阻碍事件调查的行为有权向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级单位反映。

第七条 本办法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内部质量监督和管理。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八条 质量事件调查工作分为公司总(分)部,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和公司直属单位(以下简称“省公司级单位”),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支撑实施机构、地市供电企业、公司直属单位下属单位(以下简称“地市公司级单位”),地市公司级单位直属单位、县供电企业、公司直属单位下属单位子企业(以下简称“县公司级单位”)四级管理。

第九条 质量事件调查工作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要求,由公司总部统一领导,各级单位逐级开展所辖范围内的质量事件调查。

第十条 各级单位质量事件调查工作由本单位安全生产委员会统一领导,质量监督部门、质量保证部门及技术支撑单位共同参与。

第十一条 各级安质部门作为质量监督部门,负责质量 2 事件信息的汇总、上报和统计,组织或参与质量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十二条 各级发展、运检、营销、农电、建设、科技、信通、物资、调控等专业管理部门作为质量保证部门,负责及时将本专业范围内质量事件信息报送本单位质量监督部门,组织或参与本专业范围内质量事件调查和分析,对质量事件提出专业处理意见,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

第十三条 各级电科院、经研院(所)等作为质量监督技术支撑单位,负责配合质量监督部门收集、统计和分析质量事件的有关资料,按要求参加质量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对有关技术问题提出鉴定意见和整改建议。

第三章 质量事件分类

第十四条 质量事件分类

质量事件按照其主要责任和主体环节进行分类,确定为工程质量事件、物资质量事件、运检质量事件、电能质量事件、服务质量事件五类。

第十五条 工程质量事件

工程质量事件是指在工程设计、施工安装、工程验收、检测调试等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合同规定或管理要求,造成经济损失、工期延误、设计功效降低、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等情况的事件。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合同规定或管理要求的表现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一)工程设计方案存在错误。

(二)工程未执行标准、规范或反事故措施要求。

(三)设备选型不符合规定要求或现场实际需要。

(四)现场保管、存储、运输不当损坏设备。

(五)施工单位安装工艺不良,调试验收不到位。第十六条 物资质量事件

物资质量事件是指在物资采购、制造、监造(抽检)、运输、存放、保管、验收等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合同规定或管理要求,致使物资性能不满足既定参数标准、规范及合同有关规定,造成设备设施缺损、经济损失、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等情况的事件。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合同规定或管理要求的表现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一)在物资设计、材料选用、制造、监造、运输、存放、保管、安装调试(供应商)中存在质量问题或监管缺失。

(二)物资到货未履行相应的验收手续,或验收中未能发现应发现的质量问题。

(三)物资供应进度滞后。

(四)供应商未履行合同规定的相关服务条款。

(五)物资存在批量问题或家族性缺陷。第十七条 运检质量事件

运检质量事件是指在设备运行维护、检修试验、缺陷处理、抢修恢复等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或管理要求,造成设备损坏、非计划停运、信息中断、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等情况的事件。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或管理要求的表现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一)设备运维、试验、检修(抢修)质量不符合要求。

(二)检修、试验超规定周期或不符合状态检修管理要求。

(三)未按规定时限消除缺陷。

(四)未及时落实相应反事故措施要求。第十八条 电能质量事件

电能质量事件是指在电力供应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合同规定或管理要求,各级电网或客户受电端的电压、频率、谐波偏离规定范围,对供用电系统或客户设备正常运行与客户正常用电造成危害和影响的事件。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合同规定或管理要求的表现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一)电网或客户受电端的电压、频率等不符合规定。

(二)电能谐波等参数超过规定。第十九条 服务质量事件

服务质量事件是指供电服务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合同规定或管理要求,给客户、企业造成损失,损害公司品牌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的事件。

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合同规定及管理要求的表现主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一)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查实属供电部门责任,并被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行政处罚的供电服务事件。

(二)媒体曝光的属供电部门责任,且产生负面影响的供电服务事件。

(三)供电部门责任造成重要电力用户停电并造成重大影响的供电服务事件。

第四章 质量事件分级

第二十条 一级质量事件

因质量原因造成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为一级质量事件。

第二十一条 二级质量事件

因质量原因造成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为二级质量事件。

第二十二条 三级质量事件

因质量原因造成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级质量事件:

(一)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爆炸者;起重机械整体倾覆者。

(三)发电厂或者220千伏以上变电站因故障造成全厂(站)对外停电,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20%并且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或者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10%并且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者。

【释义】全厂(场)对外停电,是指发电厂(风电场)对外有功负荷降到零[虽电网经发电厂(风电场)母线转送的负荷没有停止,6 仍视为全厂(场)对外停电],下同。

变电站(含开关站、换流站、变频站)全停,是指该变电站各级电压母线转供负荷(不包括站用电)均降到零,下同。

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是指故障点周边由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按照管辖范围统一设定同一电压等级的任一电压监视和控制点,下同。

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是指由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根据电网运行控制要求下达的电压监控点的电压合格范围,下同。

(四)发电机组因故障停止运行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大修时间两周,并导致电网减供负荷者。

【释义】发电机组因故障停止运行,是指并网运行的发电机组(包括各种类型的电站锅炉、汽轮机、燃气轮机、水轮机、发电机和主变压器等主要发电设备),在未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允许的情况下,因故障需要停止运行的状态。

本办法中大修时间以DL/T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中所称的A级检修时限的最高限计取。

第二十三条 四级质量事件

因质量原因造成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四级质量事件:

(一)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特种设备事故造成1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释义】此处特种设备是指根据(国务院令第549号)•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决定‣确定的公司系统内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

(三)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折断或者起升机构坠落者。

(四)发电厂或者220千伏以上变电站因故障造成全厂(站)对外停电,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5%以上10%以下并且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者。

(五)发电机组因故障停止运行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小修时间两周,并导致电网减供负荷者。

【释义】本办法中小修时间以DL/T838-2003•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中所称的C级检修时限的最高限计取。

第二十四条 五级质量事件

未构成四级以上质量事件,因质量原因造成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五级质量事件:

(一)造成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政府、监管机构罚款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三)造成重要电力用户延迟供电6个月以上或赔偿客户金额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四)造成单次电费差错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五)客户受电端的电能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危害客户设备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赔偿客户金额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

(六)由于施工不当或跨越线路倒塔、断线等原因造成通航航道停航、电气化铁路、高速公路停运或其他单位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

(七)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延期投运180天以上。

【释义】电网工程建设项目是指公司负责建设的输、变、配电建设(含技改项目)工程,下同。

(八)主要建筑物垮塌;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的基础出现严重不均匀沉降,建筑物倾斜严重超标,主体结构强度不足等不能满足使用要求,需要重建的。

【释义】主要建筑物包括仓库、厂房、加工车间、办公大楼、控制室、保护室、集控室等。

(九)大型起重机械主要受力结构或机构发生严重变形或失效;运输机械、牵张机械、大型基础施工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发生断裂。

(十)输变电设备损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1.220千伏以上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平波电抗器发生本体爆炸、主绝缘击穿。

【释义】本体爆炸不包括套管、绝缘支柱、组合电器(GIS)外壳的爆炸或破裂。

2.500千伏以上断路器发生套管、灭弧室或支柱瓷套爆裂。

3.220千伏以上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平波电抗器、换流器(换流阀本体及阀控设备,下同)、组合电器(GIS),500千伏以上断路器等损坏,14天内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不能达到原铭牌出力;或虽然在14天内恢复运行,但自事故发生日起3个月内该设备非计划停运累计时间达14天以上。

【释义】设备损坏的“修复时间”是指设备损坏停运开始至设备重新投入运行或转为备用为止。

为尽快恢复正常运行,使用备品备件在14天内恢复运行,且损坏设备本身的实际修复时间未超过14天的也可视为14天内恢复运行,下同。

4.500千伏以上电力电缆主绝缘击穿或电缆头损坏。5.50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倒塔。

6.装机容量600兆瓦以上发电厂或500千伏以上变电站的厂(站)用直流全部失电。

(十一)发电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1.100兆瓦以上机组的锅炉、发电机组损坏,14天内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不能达到原铭牌出力;或虽然在14天内恢复运行,但自事故发生日起3个月内该设备非计划停运累计时间达14天以上。

2.水电厂(抽水蓄能电站)大坝漫坝、水淹厂房,火电厂灰坝垮坝。

3.水电机组飞逸。

4.水库库盆、输水道等出现较大缺陷,导致非计划放空处理;由于单位自身原因引起水库异常超汛限水位运行。

(十二)电力线路上的通信光缆中断,造成省级以上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与超过10%直调厂站的调度电话、调度数据网业务全部中断。

(十三)500千伏以上系统中,开关失灵、继电保护或自动装臵不正确动作致使越级跳闸。

(十四)〒400千伏以上直流输电系统双极闭锁或多回路同时换相失败。

(十五)〒400千伏以上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站单极闭锁,14天内不能恢复正常运行。

(十六)直流输电系统一年内被迫降30%以上功率运行累计达到90天以上(降压运行除外)。

【释义】一年以365天计算,下同。

(十七)电网电能质量降低,造成下列后果之一者: 1.频率偏差超出以下数值:

在装机容量3000兆瓦以上电网,频率偏差超出50〒0.2赫兹,延续时间30分钟以上。

在装机容量3000兆瓦以下电网,频率偏差超出50〒0.5赫兹,延续时间30分钟以上。

2.500千伏以上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偏差超出〒5%,延续时间超过1小时。

(十八)因供电部门责任造成特级(包括临时电力用户)、一级重要电力用户(包括临时电力用户)停电并造成重大影响的停电事件。

【释义】重要电力用户的等级划分依据(电监安全„2008‟43号)•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臵监督管理的意见‣执行,下同。

(十九)国家有关部委(部门、单位)查实属供电部门责任,并被国家有关部委(部门、单位)专题通报批评、行政处罚,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

11(二十)国家级新闻媒体等曝光属供电部门责任并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事件。

【释义】新闻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主流综合门户网站等,下同。

(二十一)其他被公司确定为五级质量事件者。第二十五条 六级质量事件

未构成五级以上质量事件,因质量原因造成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六级质量事件:

(一)造成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政府、监管机构罚款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三)造成重要电力用户延迟供电4个月或赔偿客户金额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四)造成单次电费差错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五)客户受电端的电能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危害客户设备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赔偿客户金额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六)由于施工不当或跨越线路倒塔、断线等原因造成其他单位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

(七)工程主体结构部位尺寸或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降低工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返工返修后仍达不到合格标准。

(八)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延期投运120天以上180天以下。

(九)小型基础施工机械主要受力结构件发生断裂;起 12 重机械、运输机械、牵张机械操作系统失灵或安全保护装臵失效。

(十)输变电设备损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1.110千伏(含66千伏)以上220千伏以下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发生本体爆炸、主绝缘击穿。

2.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断路器发生套管、灭弧室或支柱瓷套爆裂。

3.110千伏(含66千伏)以上220千伏以下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换流器、交(直)流滤波器、平波电抗器、高压电抗器、组合电器(GIS),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断路器等损坏,14天内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不能达到原铭牌出力;或虽然在14天内恢复运行,但自事故发生日起3个月内该设备非计划停运累计时间达14天以上。

4.220千伏以上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高压电抗器、平波电抗器、换流器、组合电器(GIS),500千伏以上断路器等损坏,7天内不能修复或修复后不能达到原铭牌出力;或虽然在7天内恢复运行,但自事故发生日起3个月内该设备非计划停运累计时间达7天以上14天以下。

5.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电力电缆主绝缘击穿或电缆头损坏。

6.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倒塔。7.装机容量600兆瓦以下发电厂、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变电站的厂(站)用直流全部失电。

8.装机容量600兆瓦以上发电厂或500千伏以上变电 13 站的厂(站)用交流全部失电。

(十一)发电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1.发电机组非计划停止运行或停止备用7天以上14天以下。

2.发电机组烧损轴瓦,水电机组过速停机。3.水电厂(抽水蓄能电站)泄洪闸门等重要防洪设施不能按调度要求启闭。

4.由于水工设备、水工建筑损坏或其他原因,造成水库不能正常蓄水。

5.主要构建筑物缺陷导致非计划停机处理。6.风电机组塔筒或塔架倒塌,机舱着火、坠落,桨叶折断,机组飞车。

(十二)〒400千伏以下直流输电系统双极闭锁或多回路同时换相失败;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单元均闭锁。

(十三)〒400千伏以上直流输电系统中的换流站单极闭锁,7天内不能恢复正常运行。

(十四)直流输电系统一年内被迫降30%以上功率运行累计达到60天以上(降压运行除外)。

(十五)500千伏以上输变电主设备经检定,须限(降)负荷(输送功率)达到额定数值的30%以上。

(十六)500千伏以上输变电主设备经认定存在家族性缺陷。

【释义】家族性缺陷是指经确认由于制造厂设计、材质、工艺等同一共性因素导致的设备缺陷或隐患,下同。

14(十七)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系统中,开关失灵、继电保护或自动装臵不正确动作致使越级跳闸。

(十八)发电厂、变电站场内通信光缆中断,造成该通信站调度电话及调度数据网业务全部中断。

(十九)电网电能质量降低,造成下列后果之一者: 1.频率偏差超出以下数值:

在装机容量3000兆瓦以上电网,频率偏差超出50〒0.2赫兹。

在装机容量3000兆瓦以下电网,频率偏差超出50〒0.5赫兹。

2.220千伏(含330千伏)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偏差超出〒5%,延续时间超过30分钟。

(二十)因供电部门责任造成二级重要电力用户(包括临时电力用户)停电并造成重大影响的停电事件。

(二十一)省级新闻媒体等曝光属供电部门责任并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的事件。

(二十二)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查实属供电部门责任,并被省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专题通报批评、行政处罚,造成较大影响的事件。

(二十三)其他被公司确定为六级质量事件者。第二十六条 七级质量事件

未构成六级质量事件,因质量原因造成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七级质量事件:

(一)造成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政府、监管机构罚款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三)造成重要电力用户延迟供电2个月或赔偿客户金额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四)造成单次电费差错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五)客户受电端的电能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危害客户设备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赔偿客户金额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六)由于施工不当或跨越线路倒塔、断线等原因造成其他单位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七)110千伏(含66千伏)以上工程带缺陷投运,影响安全运行。

(八)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延期投运90天以上120天以下。

(九)起重机械、运输机械、牵张机械、大型基础施工机械发生严重故障;轻小型重要受力工(机)器具(滑车、卡线器、连接器等)发生严重变形。

(十)输变电设备损坏,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1.35千伏以上110千伏以下主变压器、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发生本体爆炸、主绝缘击穿。

2.35千伏以上输变电主设备被迫停运,时间超过24小时。

3.110千伏(含66千伏、〒120千伏)电力电缆主绝缘击穿或电缆头损坏。

4.35千伏以上220千伏以下输电线路倒塔。

5.110千伏(含66千伏)变电站站用直流全部失电。6.装机容量600兆瓦以下发电厂、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变电站的厂(站)用交流全部失电。

(十一)发电机组非计划停止运行或停止备用24小时以上168小时以下。

(十二)直流输电系统单极闭锁,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单换流单元闭锁。

(十三)直流输电系统一年内被迫降功率运行累计达到30天以上(降压运行除外)。

(十四)330千伏以上跨区电网线路发生被迫停运,时间超过6小时。

(十五)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输变电主设备经检定,须限(降)负荷(输送功率)达到额定数值的30%以上。

(十六)220千伏以上500千伏以下输变电主设备经认定存在家族性缺陷。

(十七)220千伏以上变电站通信电源失去或者通讯通道中断超过24小时。

(十八)110千伏(含66千伏)系统中,开关失灵、继电保护或自动装臵不正确动作致使越级跳闸。

(十九)220千伏变电站的35(66)千伏母线正常运行方式时,电压偏差超出系统额定电压的-3%至+7%,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

(二十)因供电部门责任造成临时性重要电力用户停电并造成较大影响的停电事件。

17(二十一)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媒体等曝光属供电部门责任并产生较大不良影响的事件。

(二十二)地市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查实属供电部门责任,并被地市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专题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的事件。

(二十三)其他被公司确定为七级质量事件者。第二十七条 八级质量事件

未构成七级质量事件,因质量原因造成下列情况之一者,为八级质量事件:

(一)造成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二)政府、监管机构罚款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三)造成重要电力用户延迟供电1个月或赔偿客户金额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四)造成单次电费差错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五)客户受电端的电能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危害客户设备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赔偿客户金额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六)由于施工不当或跨越线路倒塔、断线等原因造成其他单位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七)35千伏工程带缺陷投运,影响安全运行。

(八)工程建设过程中,110千伏(含66千伏)以上输变电主设备返厂处理。

(九)电网工程建设项目延期投运60天以上90天以下。

(十)新建10千伏以上架空线路投运,存在不符合电网设计标准、反事故措施要求的情况。

【释义】不符合设计标准、反事故措施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1.应采用双串绝缘子而未采用。2.应增加绝缘子数量而未增加。3.应采用终端或耐张塔而采用直线塔。4.对地、对建(构)筑物安全距离不足。5.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

(十一)设备加工机械及其他一般(中小型)施工机械发生严重故障或损坏。

(十二)直流输电系统被迫降功率运行。

(十三)35千伏以上220千伏以下输变电主设备经检定,须限(降)负荷(输送功率)达到额定数值的30%以上。

(十四)35千伏以上220千伏以下输变电主设备经认定存在家族性缺陷。

(十五)10千伏以上输变电设备跳闸(10千伏线路跳闸重合成功不计)、被迫停运、非计划检修、停止备用;或设备异常造成限(降)负荷(输送功率)运行。

【释义】非计划检修是指计划大修、计划小修、计划节日检修以外的一切检修(不包括由于断路器多次切断故障电流后,进行的内部检查)。

(十六)35千伏变电站站用直流全部失电。(十七)110千伏(含66千伏)变电站站用交流全部 19 失电。

(十八)发电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1.发电机组被迫停止运行或停止备用。

2.主要构建筑物、水库库盆、输水道等出现缺陷需要处理的。

3.主要辅机和公用系统被迫停止运行或停止备用。4.发变组主保护非计划停运,导致主保护非计划单套运行,时间超过24小时。

(十九)通信系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1.承载220千伏以上线路保护、安全自动控制装臵或省级以上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电话、调度数据网业务的通信光缆或电缆线路连续故障,时间超过8小时。

2.地市供电公司级以上单位所辖通信站点单台传输设备、数据网设备,因故障全停,且时间超过8小时。

3.通信异常造成未经批准的调度电话、调度数据网、线路保护和安全自动装臵通道中断。

(二十)35千伏以上220千伏以下变电站通信电源失去或者通讯通道中断超过24小时。

(二十一)220千伏变电站的35(66)千伏母线正常运行方式时,电压偏差超出系统额定电压的-3%至+7%,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

(二十二)带地区供电负荷的变电站10(6、20)千伏母线正常运行方式时,电压偏差超出系统额定电压的0%至+7%,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

20(二十三)35千伏及以上客户供电电压正、负偏差绝对值之和超过额定电压的10%,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

(二十四)10(20)千伏客户供电电压偏差超出额定电压的〒7%,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

(二十五)地市级新闻媒体等曝光属供电部门责任并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件。

(二十六)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查实属供电部门责任,并被县级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专题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的事件。

(二十七)未执行政府批准的限电序位造成不良影响。

(二十八)其他被公司确定为八级质量事件者。

第五章 质量事件统计

第二十八条 质量事件责任分类

(一)主要责任,事件发生或扩大主要由一个主体承担责任者。

(二)同等责任,事件发生或扩大由多个主体共同承担责任者。

【释义】主体包括引发或扩大事件的单位、部门和个人。同等责任包括共同责任和重要责任。

(三)次要责任,承担事件发生或扩大次要原因的责任者,包括一定责任和连带责任。

【释义1】一定责任,指由调查组确定的有关主体应承担的同等以下责任。

【释义2】连带责任,指由供应商、业主、建设(运行)管理、监理和有关承、发包方负有连带性质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 质量事件类型按照其主要责任和主体环节进行分类,按照其造成的质量降低、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后果进行定级。若一次事件同时满足不同类型、等级质量事件,按“不同等级,等级优先;相同等级,责任优先;相同责任,分别统计”原则执行。

第三十条 不同管理层次下的事件统计

(一)县公司级单位下属和管理的所有单位发生的事件,统计汇总为该县公司级单位的事件。地市公司级单位下属和管理的所有单位发生的事件,统计汇总为该地市公司级单位的事件。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和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公司下属和管理的所有单位发生的事件,统计汇总为该省公司级单位的事件。

(二)公司系统内产权与建设运行管理相分离的(仅指国家电网公司委托给省电力公司或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公司的业务),事件由建设运行管理单位统计。

(三)任何单位承包公司系统内产权单位或运行管理单位的工作中,造成质量事件的,均由该产权单位或运行管理单位统计。

【释义】本条所指任何单位包括了公司系统内和系统外的所有单位。

(四)公司系统内建设工程或技改项目,验收移交生产前发生的物资、工程质量事件,均由建设、管理单位统计。

【释义】本条所指建设单位是负责基建工程或技改项目全面建设管理的建设公司(包含管理单位),非施工单位。

第三十一条 由于同一原因而引起多次事件的统计:

(一)一个省公司级单位发生由于同一厂家、同一型号且同一原因问题构成多次质量事件时,应统计为一次事件。

(二)由于同一原因引发同一省公司级单位的几个地市公司级单位多次质量事件时,应由具有管辖权的省公司级单位统计为一次事件。

【释义】本条统计周期按季度计算。

第六章 质量事件即时报告

第三十二条 事件发生后,经初步判断与质量原因相关,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现场负责人报告。现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和质量监督部门等相关人员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第三十三条 各有关单位接到事件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立即上报事件情况:

(一)发生五级以上质量事件,应立即按资产关系或管理关系逐级上报至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相关区域分部。

(二)发生六、七级质量事件,应立即按资产关系或管理关系逐级上报至省(直辖市、自治区)电力公司或国家电网公司直属公司。

(三)一至七级质量事件,通过电话、邮件、短信、传 23 真等方式报送,逐级上报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四)发生八级质量事件应按资产关系或管理关系上报至上一级单位。

第三十四条 质量事件即时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二)事件发生的简要经过和初步处臵。

(三)电网停电范围、设备损坏、应用系统故障、通信网络故障、客户影响、社会影响等初步情况。

(四)事件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五)事件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第三十五条 即时报告后事件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第七章 质量事件调查及报告

第三十六条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根据质量事件等级的不同,分别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填写质量事件调查报告。

第三十七条 一至四级质量事件由国家电网公司总部组织调查。

第三十八条 五、六级质量事件由国家电网公司总部或其授权的分部、省公司级单位组织调查;七级质量事件由地市公司级单位(或其授权的单位)或事件发生单位组织调查;八级质量事件由事件发生单位相关部门组织调查。

第三十九条 上级管理单位认为有必要时可以组织、派员参加或授权有关单位调查下级单位的质量事件。

第四十条 质量事件调查由相应调查组织单位的领导或其指定人员主持,按质量事件初步判定的不同等级和性质(分类),安质、发展、物资、建设、运检、调控、营销、农电、信息、科研、试验等有关部门(单位)人员和车间(工区、工地)负责人参加。调查组可根据质量事件的具体情况,指定有关发、供电单位参加,必要时可指定设计、制造、施工、监理单位参加。质量事件调查组主要职责为:

(一)查明事件情况,包括事件发生经过、损失、影响等情况。

(二)分析事件发生、扩大的直接和间接原因,必要时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和专家论证。

(三)认定事件的性质(包括分类、分级)和责任。

(四)依照公司相关规定提出对事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的处理建议。

(五)总结事件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第四十一条 质量事件调查组根据事件调查的事实,通过对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分析,确定事件的直接责任者和间接责任者;根据其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确定事件发生的主要责任者、同等责任者、次要责任者、事件扩大的责任者;根据事件调查结果,确定相关单位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或无责任。

第四十二条 六级以上质量事件调查报告

(一)六级以上质量事件调查报告由质量事件调查的组织单位以文件形式在事件发生后30天内逐级报送至国家 25 电网公司;特殊情况下,经上级单位同意可延至60天。

(二)质量事件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发生单位、项目基本情况。2.事件发生经过和处臵情况。

3.事件分类、等级和造成的经济损失、质量降低、社会影响等情况。

4.事件有关质量检测、技术分析情况等。5.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性质。6.事件防范和整改措施。7.事件暴露问题。

8.事件责任的认定和事件责任者的处理建议。9.事件调查组人员名单。

(三)事件调查报告应当附有关证据材料,事件调查组成员应当在事件调查报告上签名。

第四十三条 七级至八级质量事件报告

(一)七级质量事件报告由地市公司级单位在事件发生后30天内逐级报送至国家电网公司;特殊情况下,经上级单位同意可延至60天。八级质量事件报告由县公司级单位在事件发生后30天内逐级报送至省公司级单位,特殊情况下,经上级单位同意可延至60天。

(二)质量事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件发生单位、项目基本情况。2.事件发生经过和处臵情况。

3.事件分类、等级和造成的经济损失、质量降低、社 26 会影响等情况。

4.事件有关质量检测、技术分析情况等。5.事件发生的原因和性质。6.事件暴露问题。7.事件防范和整改措施。

第四十四条 公司对质量事件实行终身责任追究。质量事件调查组在事件责任确定后,依据有关规定提出对事件责任人员的处理意见。对公司系统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由有关单位和部门按照人事管理权限进行处理。对公司系统外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依据合同和国家、地方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国家电网公司质量事件调查处理暂行办法‣(国家电网安监„2012‟230号)同时废止。

上一篇:工会管理制度免费下一篇:一棋之仇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