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议

2024-05-08

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议(共8篇)

篇1: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议

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园现状及未来规划建议

目前我国已经是全球汽车产业园区数量最多的国家,但鲜有引人注目、表现突出的产业园区。大多数城市在发展产业园区中仍固守着招商引资观念,定位商贸功能。而汽车产业园区的核心在于研发、制造方面,国内产业园却鲜有建立起相关的技术研发体系和创新平台。国内园区的市场竞争力不强,长期发展潜力不足,难以培育出国际出名的汽车产业园。

纵观发达国际汽车产业园区,均以著名整车企业为依托,并且这些企业均是技术领先、实力雄厚、规模效应显著、拥有广阔市场的汽车巨头。如底特律汽车产业园区中的福特、通用;丰田汽车产业园区的丰田;沃尔夫斯堡汽车产业园区的大众。相比之下,国内不但没有“巨头型”汽车企业,众多汽车产业园区中重点车企的核心、集聚作用也不明显。

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有增长潜力的汽车产业园区能形成产业链的积聚,各成员之间相互紧密联系。然而,国内大多数汽车产业园的集群化程度并不高,更多的是空间上的简单聚集,如积木般联系松散,无法通过相互的联系达到集聚效应、规模优势。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车企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也没有建立。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在投资建设汽车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认识,走出“招商引资”的误区。与此同时,需要着力发挥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加强产业链之间的联系,以园区内重点整车企业为中心,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进而实现汽车产业园区竞争力的提升。

篇2: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议

武汉、十堰领军汽车产业带

汽车产业一直是湖北省经济产业发展的领军行业,十二五期间湖北省就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以十堰、武汉为代表的相关各市也根据自身汽车产业的发展情况制订了“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

就湖北全省而言十二五期间,将建成中西部最大汽车产业基地,2012年汽车工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根据湖北“十二五”规划,湖北将投资101个重大项目,投资金额达到1205亿元,依托武汉—随州—襄樊—十堰汽车产业带,以整车生产为龙头,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建设城市圈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着力完善汽车自主研发体系,重点发展发动机、变速箱、机电一体化等关键零部件,形成中西部最大汽车产业基地。预计,到2012年湖北省整车生产能力将达到130万辆以上,其中新能源比例达到10%左右,主要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100万辆以上,汽车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00亿元以上。根据武汉市“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武汉市汽车工业将形成180万至200万 辆整车生产能力。其中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产能达20万辆,特种车、专用车和客车等商用车生产能力超过8万辆。未来5年,武汉市汽车工业总产值将突破三千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的20%。此外,该市还将扩大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范围和比例,并制定相关优惠政 策鼓励市民个人购买新能源汽车。

据了解,2010年“武汉造”汽车已突破66万辆,汽车产业成为武汉有史以来首个千亿产业。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十堰市规划的汽车产业重点项目包括:1.东风公司“863”计划。到2015年,东风商用车公司总投资100亿元,实现整车产品的升级和能力提升,突出抓好核心总成的研发与生产。形成中重型商用车20万辆、发动机20万台、变速箱20万台的生产能力;2.东风实业公司的汽车及零部件项目。规划投资20亿元,重点发展微型车、经济型商用车、专用车和客车,形成专用车3.5万辆、农用车5万辆、客车1.5万辆、微型车50万辆的生产能力,力争新建微型轿车生产基地,产销量达到5万辆。3.地方整车、专用车和零部件项目。地方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要坚持依托东风,力争到2015年地方整车(除东风品牌以外)达到35万辆。

篇3: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 稳定汽车消费, 加快结构调整,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升级, 促进我国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特制定本规划, 作为汽车产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 规划期为2009~2011年。

1 汽车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汽车产业高速发展, 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 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 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是, 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消费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 能源、环保、城市交通等制约日益显现。2008年下半年以来,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加深和国际汽车市场的严重萎缩, 国内汽车市场受到严重冲击, 导致全行业产销负增长、重点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自主品牌轿车发展乏力,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形势严峻。

应该看到, 结构调整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汽车产业在经历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 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 以解决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积累的诸多矛盾, 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引发了结构调整期的提前到来。目前, 我国汽车市场正处在增长期, 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必须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

2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通过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 开拓城乡市场, 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推进汽车企业兼并重组,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 加快技术改造, 提升企业素质;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 加强自主创新, 培育自主品牌, 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促进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2 基本原则

坚持扩大内需, 注重财税政策激励与消费环境改善相结合。既要立足当前, 采取财政激励措施, 扩大国内汽车市场需求, 确保经济增长, 又要着眼长远, 完善消费政策, 培育消费市场。

坚持结构调整, 注重发挥市场作用与加强政府引导相结合。利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手段, 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整合要素资源, 提高产业集中度, 实现汽车产业组织结构优化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 注重改造传统产品与推广新能源汽车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 提高研发水平, 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 着力培育自主品牌, 积极发展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

坚持产业升级, 注重工业发展与服务增值相结合。汽车生产企业既要增强制造实力, 又要拓展汽车金融业务和产品售后服务, 强化生产与服务的纽带联系, 促进相互支撑, 实现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业协调发展。

3 规划目标

1. 汽车产销实现稳定增长。2009年汽车产销量力争超过1000万辆, 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

2. 汽车消费环境明显改善。建立完整的汽车消费政策法规框架体系、科学合理的汽车税费制度、现代化的汽车服务体系和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建立电动汽车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为汽车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 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1.5升以下排量乘用车市场份额达到40%以上, 其中1.0升以下小排量车市场份额达到15%以上。重型货车占载货车的比例达到25%以上。

4. 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通过兼并重组, 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4~5家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 产销规模占市场份额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少到10家以内。

5. 自主品牌汽车市场比例扩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 其中轿车超过30%。自主品牌汽车出口占产销量的比例接近10%。

6. 电动汽车产销形成规模。改造现有生产能力, 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 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7. 整车研发水平大幅提高。自主研发整车产品尤其是小排量轿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指标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轿车产品满足发达国家法规要求, 重型货车、大型客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接近国际水平, 新能源汽车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8. 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 新能源汽车专用零部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 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

1 培育汽车消费市场

采取有力措施, 遏制汽车产销下滑势头, 确保2009年稳定增长。在汽车购买、使用、报废更新等环节, 调整和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恢复市场信心的政策措施。清理取消各种不利于小排量汽车发展的规定, 通过税收等经济手段引导增加小排量汽车消费。

2 推进汽车产业重组

鼓励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大型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兼并重组。支持北汽、广汽、奇瑞、重汽等汽车企业实施区域性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提高国内外汽车配套市场份额。

3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以企业为主体, 加强产品开发能力建设。一是建立整车设计开发流程, 掌握车身、底盘开发技术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和排气净化技术;突破碰撞安全性、NVH (振动、噪声、平顺性) 等关键技术;控制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制造成本。二是提高传统乘用车的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重点支持排量1.5升以下、满足国IV排放标准的车用直喷汽油机和排量3升以下、升功率达到45千瓦以上柴油机的研制。突破重型商用车底盘集成关键技术, 提高整车驾驶舒适性和操控稳定性。重点支持大功率柴油机及其高压燃油喷射电控系统、后处理系统和商用车自动换挡机械变速器 (AMT) 等关键技术研发。三是建立汽车产业战略联盟, 形成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4 实施技术改造专项

制订《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 支持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 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动力模块产业化、内燃机技术升级、先进变速器产业化、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以及独立公共检测机构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中心建设。

发展提升整车性能的关键零部件。重点支持研发车身稳定、悬架控制、驱动防滑控制、电子液压制动、车身总线、数字化仪表等电子控制系统, 以及六档以上的手动和自动变速器、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和无级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等产品。

5 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

推动纯电动汽车、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 (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 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建立动力模块生产体系, 形成10亿安时 (Ah) 车用高性能单体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发展普通型混合动力汽车和新燃料汽车专用部件。

6 实施自主品牌战略

在技术开发、政府采购、融资渠道等方面制定相应政策, 引导汽车生产企业将发展自主品牌作为企业战略重点, 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国内外并购等多种方式发展自主品牌。

7 实施汽车产品出口战略

加快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建设汽车出口信息、产品认证、共性技术研发、试验检测、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

8 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

加快发展汽车研发、生产性物流、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二手车交易、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等服务业, 完善相关的法规、规章和管理制度。支持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加快建立汽车金融公司, 开展汽车消费信贷等业务。

4 政策措施

1 减征乘用车购置税

自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 对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

2 开展“汽车下乡”

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50亿元资金, 自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 对农民购买1.3升及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 以及将三轮汽车或低速货车报废换购轻型载货车的, 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3 加快老旧汽车报废更新

调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财政补贴政策, 加大补贴支持力度, 提高补贴标准, 加快淘汰老旧汽车。2009年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总额由2008年的6亿元增加到10亿元。

4 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

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清理取消现行限制汽车购置的不合理规定, 包括牌照注册数量、车型限制、各种区域市场保护措施、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地汽车进城收费, 以及其他直接或间接影响汽车购置的措施, 并于2009年3月底前将清理情况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对确需继续保留的限购规定, 自200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应暂停执行, 不能暂停执行的, 应于2009年3月10日之前报国务院批准。

5 促进和规范汽车消费信贷

修改和完善汽车消费信贷制度, 抓紧制订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 使资信调查、信贷办理、车辆抵押、贷款担保、违约处置等汽车消费信贷全过程实现规范化、法制化。

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内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汽车金融公司。促进汽车消费信贷模式的多元化, 推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规范发展, 支持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等。

6 规范和促进二手车市场发展

建立二手车鉴定评估国家标准和临时产权登记制度, 调整二手车交易的增值税征收方式。大力发展专业的二手车经销企业, 倡导汽车品牌经销商开展以旧换新、以旧换旧等汽车置换业务。取消二手车交易市场的不合理收费, 降低交易成本。

加强二手车市场监管, 严格经营主体市场准入, 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 维护市场秩序。积极推广二手车交易合同示范文本, 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加强行业自律, 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7 加快城市道路交通体系建设

发展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和现代化水平。实施交通畅通工程, 鼓励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各城市人民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停车场建设, 规范停车收费。交通换乘枢纽应建设大型停车场所, 方便换乘公共交通工具, 减轻交通拥堵压力。

8 完善汽车企业重组政策

制定支持汽车企业重组的政策措施, 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支持汽车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产品资源, 开发新产品;鼓励汽车生产企业联合开发和制造《汽车产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项目及产品目录》内的汽车新产品和关键总成。新建汽车生产企业和异地设立分厂, 必须在兼并现有汽车生产企业的基础上进行。

9 加大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投资力度

今后三年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100亿元作为技术进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 重点支持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产品升级, 提高节能、环保、安全等关键技术水平;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关键总成产品;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制和检测平台;发展新能源汽车及专用零部件。

10 推广使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

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 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 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 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 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11 落实和完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抓紧制订道路机动车辆管理条例, 完善机动车辆管理法规体系。启动对产业有重要提升和保护作用的标准的研究制订工作, 抓紧制修订新能源汽车产品标准、试验方法。落实汽车整车 (含摩托车、三轮汽车、低速货车) 生产企业退出机制。制订新能源汽车关键总成的准入标准。研究制订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生产企业向相关产业转型的鼓励办法。

5 规划实施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规划》的工作分工, 加强沟通协商, 密切配合, 尽快制订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 确保实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三年目标。要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 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调整和振兴的有关信息。有关部门要适时开展《规划》的后评价工作, 及时提出评价意见。

篇4:振兴汽车产业规划 救市重拳出击

日前,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振兴汽车产业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正在逐步实施。根据这一规划,国家将从税收、财政等多方面推出优惠政策,鼓励扩大汽车消费,力争未来三年,汽车产销增长高于GDP的增长。国家政策如此大的力度,效果究竟如何?

汽车产业规划 市场的助推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 钱平凡

这次的振兴汽车产业规划,我认为可以起到拉动的作用。单纯就汽车而言,它不完全是广义上的消费品,汽车是一种能提高我们工作效率的工具。许多人都有购车的欲望,拉动政策刚好做了背后的助推器。

一个上班族,汽车对于他来说可能就是代步工具。之前的购置税等成本太高,对于他来说,使用率不高的汽车却要支付高额的费用显然不合算。但是现在,成本下来了,他自然就会考虑。这是现在很多消费者的态度。就我自己而言,政策对于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与补贴,那就可以考虑是否换辆新车了。

许多人对政策的实行有质疑,我却认为不会有大问题,毕竟是大的趋势。当然还要看这些政策的具体实行和国际形势。如果09年的国际形势有缓和复苏的态势,那么这无疑将给车市极大的信心;如果继续恶化,即使再出台政策,可能也收效甚微。

在这之前我就一直在强调,中国的汽车企业要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做大做强产品才是关键。不要一遇到问题就想着以价格赢市场,拼命做减法。目前市场上,降价风潮此起彼伏,众多经销商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大打价格牌。但这真的能解决问题吗?答曰:不能,加法才是生存之道。

消费者真正关心的是汽车性价比,价格只是其次。任何一个消费者在车的价格与品质之间,都会选择品质。毕竟汽车是耐用消费品,普通消费者很少会短期内频繁换车。因此,只有做加法,产品的品质提升了,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从末端拉动 作用强劲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 罗磊

振兴汽车产业规划的出台,相信会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因为这是一个全面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实质的政策。

规划中提到了消费税和购置税的减免,这会给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消费者一定会买账。毫无疑问,这种从末端拉动市场的政策,效果应该非常明显。

由此可以想象,规划对于促进汽车流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而汽车流通是汽车产业的一部分,促进汽车流通领域的发展也就是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规划中还提到,会对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予补贴,这一政策会促进旧车的报废和更新。汽车流通领域的环节是:销售、二手车流通、报废。提前报废就可以促进二手车的流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新车更加活跃。这是一个闭环。

另外,规划的有关内容还能够促进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例如,规划倡导新能源车的发展,原来只是一个方向,现在终于要落实了。又如,对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予以补贴,能够促进二手车回收企业和报废车拆解企业的更新换代,加速二手车回收企业和报废车拆解企业的升级。

在汽车信贷政策的制定方面,目前汽车信贷门槛是否会降低还不好说。因为汽车消费信贷的放宽是一个风险控制的问题,制定政策前需要平衡风险。降低利率可能会比放开汽车消费信贷容易实现,但是也需要与多方协商。

规划能否有效 亟待市场检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务副秘书长 杜芳慈

关于这次的振兴汽车产业规划,我认为还是有一定作用的。从国家的层面上讲,不管是减免汽车消费税、购置税,还是扶持新能源车,政府是希望借这次的振兴规划拉动车市。

明眼人也都看得出来,这次国家是尽所能的,将所有可能拉动产业的政策全部列在了振兴规划里。但国家这么不遗余力地想要拉动汽车产业,实际效果还要等待市场的检验。现在很难说这些政策的出台就能很大程度地对目前的市场有拉动作用,毕竟市场才是检验的标准。

对于这些政策在实施中可能遇到的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我认为,关键是看政策的力度。就拿对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与补贴来说,补贴多少就是关键。对于消费者来说,补贴一万和两万,积极性上会有很大的影响,这直接关系着政策的推行难易。所以说还要看政策本身。

而且,目前汽车产业面临的困窘局面,并不在消费这个层面,而在于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市场上对于汽车的需求量是有下降,但这是很有限的,这一点从最近各地上牌的情况就可以看得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资金链的流通环节。

企业方面,没有更多的钱投入到研发当中,造成产品层面的换代减缓,甚至断代;经销商层面,库存严重,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没有多余资金用于新车型的引进。这才是整个产业的矛盾根本。因此,拉动产业的关键在于解决目前企业和经销商的资金链问题,刺激消费只是其中的一环。

力度够大 上半年车市或能回暖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博士 常世旺

温家宝总理在青岛视察时说,应对金融危机,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08年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二是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其他规划正在加紧制定。这些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成熟一个,执行一个。

振兴汽车产业规划旨在扩大汽车消费,拉动内需,鼓励小排量、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鼓励汽车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减免汽车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对新能源车及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以补贴等。规划内容还包括严禁各地政府出台限制汽车消费的土政策,政府采购要向自主品牌汽车倾斜等。

振兴汽车产业规划的重点有两个:一是降低消费者购车的成本;二是鼓励购买小排量环保车,这与扩大内需、保护环境的发展目标相一致。这些政策的出台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进而拉动车市。由于这些政策中的减免税主要涉及的是中央税,因此对地方政府的税收影响不大,可以预见这些措施推行所遇到的阻力也不会太大。

在对汽车消费意愿的调查中发现,影响消费者购车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受社会文化的影响不愿意购买小排量汽车,觉得没面子。目前,汽车消费在我国仍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并非简单的代步工具;二是虽然购车的成本有所降低,但汽车的保养使用成本并未降低;三是拥挤的交通让部分消费者对购车心存芥蒂。大部分消费者坦言,如果振兴汽车产业规划出台,会考虑买车,但并不急于买车。同时,调查还发现消费者对于排量1.6L、价位10万元左右的汽车认可度比较高。

篇5: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议

在一个供大于求的需求经济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时就牢牢的锁定并捕捉到它。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

汽车产业产业链长,关联效应大,进入壁垒高,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汽车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区域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汽车产业集群已成为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世界各地包括我国各地的进程中,都把培育和发展汽车产业集群当作政府推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汽车产业集群通过汽车产业园载体得以快速有效地实施。

近年来,国内的主要汽车主产区都建立了汽车产业园区,如上海、长春、广州、北京、天津、西安、重庆、成都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已经超过了40个,是世界上汽车产业园最多的国家。然而,芜杂的汽车产业园令人眼花缭乱,且不论建设水平的参差不齐,在迅速跟进的势头中就未免有些顾此失彼。因此,如何更好的运营产业园,使之能发挥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是当务之急。本报告利用前瞻资讯对汽车产业园建设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

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园行业发展背景;中国汽车产业园行业发展环境;汽车产业园集群效应;中国汽车产业园的发展模式;国外汽车产业园发展成功案例;中国汽车产业园产业重点发展区域;中国汽车产业园发展案例;以及中国汽车产业园投融资与招商。同时,佐之以全行业近5年来全面详实的一手市场数据,让您全面、准确地把握整个汽车产业园行业的市场走向和发展趋势,从而在竞争中赢得先机!

篇6:滨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规划

滨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规划

(滨城区发展和改革局)

为全面加快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提升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共享资源,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实现滨城区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的大跨越、大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政策背景

国家《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指出,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汽车产业规划的出台,明确了国家将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黄河三角洲地区要着力提高研发系统设计、加工制造、系统集成和关键总成技术整体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优势品牌,形成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装备制造业体系;要加强协作配套,提高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技术水平,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明确提出要建设东营、滨州和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特种车辆生产,发展船用柴油机、重型发动机、高档大型发动机等系列产品及特种活塞、OE刹车片、汽车轮胎等制造业。

我区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以亚泰雅德动力、锻压机械、红星车业、东海龙活塞等企业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发展较为迅速,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条已有一定雏形。滨城区乘着国家大力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东风,提出“决战东区”的战略,依托产业聚集优势,全力打造全国知名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二、发展现状

(一)产业现状

2007年,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延伸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大力实施“12258”工程,要求延伸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树立龙头企业。我区相关部门和机械加工企业进一步细化要求,确保各项任务目标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在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滨城区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不断增多,不断有新的部件甚至整车洽谈展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名列前茅。2009年9月成立的滨州市工商业联合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商会,行业商会的成立对提高汽配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滨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提供汽配产品生产、销售的对接平台,规范滨州的汽车及零部件用品市场,引导市场的良性竞争发挥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滨城区内的海得汽配城是鲁北地区唯一以汽车及零部件为主导的大型专业商贸市场,是我市确定的全市服务业发展重点示范项目。该项目位于滨城区渤海五路与黄河六路北交汇处,总建筑面积4.8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建有商贸楼17栋及配套的宾馆、写字楼和商住楼,汽配城规划就业岗位1000个,年流动人口达150万,商品贸易额10亿元,实现利税1.5亿元。目前已有150家商户和住户入驻,有效带动和促进周围相关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位于滨城区滨北镇的滨州工业园内初步形成了以红星车业、东海龙活塞、亚泰雅德、环球汽配等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聚集地。其中红星车业沃尔奥电动车为山东名牌,生产技术领先,2009年完成年产电动汽车2万辆,实现销售收入5.4亿,利税800万元。东海龙活塞年产活塞1300万只,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利税200万元。滨州亚泰雅德动力配件有限公司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化验、检测设备,确保了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公司设立了国内唯一的“铝活塞耐磨镶圈研究所”,拥有中国最大的镶圈加工车间,年产铝活塞耐磨镶圈1000万只,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755万元,利税246万元,主要产品市场占有率为55%。

(二)存在的问题

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意识到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起步较晚,链条不完整,产业规模比较小,技术档次比较低,需要加快资源整合,借助外力迅速延伸产品链条,膨胀企业规模。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资金人才出现空缺。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着力提高研发系统设计、加工制造、关键技术整体水平,壮大产业规模,培育优势品牌;着力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着力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逐步建成国际国内技术领先、市场影响力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支持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引导企业逐步由依赖引进技术向自主创新转变,大力推进技术产业化。

2.坚持发展整机与提高基础配套水平相结合。努力实现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带动基础配套产品发展。提高基础件技术水平,开发特种原材料,扭转基础配

套产品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3.坚持发展企业集团与扶持专业化企业相结合。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发展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鼓励主机生产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系统集成为主转变,引导专业化零部件生产企业向“专、精、特”方向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4.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强政策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加强管理,实现优胜劣汰。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保持行业稳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总体布局

(一)规划面积

该园区位于滨北街道办事处驻地的山东滨州工业园区内,规划面积624.38公顷,南至220国道、北至三元生物、东至205国道,西至新立河。

(二)区位优势及配套条件

该园区所在滨州工业园区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国道205线和滨博高速公路纵贯南北,省道滨孤路、永莘路横穿东西;距首都北京400公里、省会济南100公里,距青岛港、烟台港300公里,距黄骅港90公里;在建中的黄大铁路、德大铁路将在园区附近接轨,并分别设有货运和客运站点。优良的交通基础设施使京、津、唐、济、青等大中城市相通,成为华东、华北各省市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园区输变电网络覆盖辖区所有领域,通讯事业发展迅猛,设备全部实现了程控化、数字化,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到各个角落。园区内拥有库容1400万立方的大型平原水库一座,日处理污水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座,日供水能力4万吨的自来水厂一座。已列入山东省滨州市“十二五”电源发展规划的大唐滨州热电项目,建设完成后将成为北路电网重要支撑点,满足城区供热和工业用汽需求,同时可以减少部分小火电机组和自备锅炉,极大的改善环境,优化热网结构。在园区建设上,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园区对项目建设的承载能力。

(三)产业定位方向及建设重点

充分发挥省级工业园区——滨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建设条件成熟的优势,以亚泰雅德动力、锻压机械、红星车业、东海龙活塞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载体优势,建设区域内独具特色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按照全市“12258”工程要求,在膨胀发展电动轿车、滤清器、活塞及铝活塞耐磨镶圈的基础上,着重引导企业加快由零件向部件总成的延伸,由主要面向汽车维修市场向整机、整车配套市场拓展,发展柴油机、重型发动机、高档大型发动机系列产品及特种活塞制造业,壮大产业集群,打造全国重要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区。

重点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13.3亿元:(1)滨州亚泰雅德动力配件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000万只汽车用铝活塞耐磨镶圈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200万元,计划新建加工车间一座(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是世界最大的汽车用铝活塞耐磨镶圈生产基地,达到年产1000万只汽车用铝活塞耐磨镶圈的生产能力。(2)滨州市瑞力机械有限公司机械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900万元,新建厂房1100㎡及生产线二条。(3)山东汇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汽车液压制动节能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生产线一条,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万套汽车节能器。(4)滨州市红星车业有限公司汽车专用电动机及控制系统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建成后,可实现年产10万台(套)汽车专用电动机及控制系统。(5)山东环球汽车零件制造有限公司环保型汽车滤清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厂房、购置设备等,建成后,可实现年产500万只环保型滤清器。(6)滨州东海龙活塞有限公司机动车内燃机系列活塞毛配生产扩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154万元,建设厂房、购置设备等,建成后,可实现年产60万只活塞毛配。(7)滨州市五环镶圈制造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生产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与台商合作。(8)滨州市锻压机械厂BZC350A、B、C车载式钻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7100万元。(9)红星车业5万辆电动汽车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亿元,建设点从汽车生产线5条,厂房5万平方米,达到年产电动汽车5万辆生产能力。

(四)发展目标

2015年产值目标150亿元,2020年产值目标600亿元。

五、政策措施

(一)突出重点,优先扶持,壮大骨干企业

积极实施企业战略性兼并重组,引导和推动强强联合。引导鼓励亚泰雅德、环球汽配等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技术基础较好、管理水平较高、产品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企业进行“对标”,实施赶超战略,逐步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 “小巨人”和产业“龙头”。

(二)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拓宽发展空间

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校在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高位对接,实现从消化吸收到自主开发的根本性转变和关键零部件产品的自主开发。围绕现有企业,加快零部件产品由配件市场向整车企业配套的转移,重点开发轮毂、电瓶、螺杆、螺栓等产品,同时加强零部件企业之间的链接,使零件变部件,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努力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名牌产品,叫响“滨城制造”。

(三)抓好招商引资,延长产业链条

将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凭借现有产业优势,积极引进资本投资商和汽车汽配制造商、经销商,为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通过招商嫁接、合资合作等形式,努力构建开放型的产业发展模式。壮大配套协作企业,构筑产业集群。

(四)创优发展环境,加快产业发展

篇7: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议

机械装备和汽车零部件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年初,我们在市老科协科技服务联系点调研时,企业负责人孙爱生关于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意见引起大家的重视。针对这一课题,我们组织部分老专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组通过走访有关部门和企业、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以及加快发展的对策措施等进行认真探讨,以期为实现“十二五”规划中“建设三大千亿产业”的目标提出有益的建议。

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双重特性。据统计,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产值利税率,分别比石化、轻纺产业高6%、50%左右。从解决劳动力就业人数看,虽比轻纺产业就业人数少一些,但比石化产业要多得多。另一方面,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更有利于环保建设,在同等环境容量下,汽车零部件产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发展质量。目前,我市三大支柱产业中,与石油化工和轻纺产业相比,机械装备制造产业规模偏小,其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不到石化产业的六分之一。在发展态势方面,石油化工产业既有化学工业园区的发展平台,又有安庆石化龙头大项目支撑。轻纺产业同样既有国际纺织工业城园区平台,又有华茂集团龙头大项目支撑。相比之下,汽车零部件产业目前既缺少专门园区平台,又缺龙头大项目支撑。因此我们认为,研究解决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是当前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我市具备促进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发展的条件

“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量从500万辆跨越式发展到1800万辆,总产值从2006年1.4万亿跃升到2010年4万亿,汽车零部件产值达1.6万亿元。我国正处于汽车进入家庭的上升期,北京千人拥有汽车300辆,而小城市仅20辆。市场需求的旺盛,为汽车零部件产业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我省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占有率居全国第一,自主品牌在内资企业配套带动出口上具有较大自主权。目前,全省汽车整车制造业已形成江淮、安凯、昌河、奇瑞、华菱五大生产集中地。2010年,仅江淮、奇瑞两大企业的汽车产量就达112万辆,占全国市场总量的6%。我市与上述五大生产集中地相毗邻,既有地缘优势,又有国内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和省内汽车配套市场较大的有利条件,因此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谋取更大市场空间大有文章可做。

近几年来,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从2006年以来全省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销及工业增加值指标看,安庆汽车零部件产业均在第三位。2010年,全市汽车零部件及相关企业13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余户,实现工业总产值53.28亿元,实现利税10.34亿元。汽车零部件产品尤其是活塞环、缸套、活塞、凸轮轴、转向节等都是关键零部件,技术含量较高,在本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环新集团通过合资利用国际资源优势,发展高端汽车零部件,并不断延伸产业链,向系统开发和模块化供

货方向发展,产品部分进入国际零部件采购体系,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蓄电池、动力转向器、板簧等产品占据江淮汽车较大配套份额,企业与江淮集团有较好的战略联盟关系。围绕省内外汽车配套,近年来油箱、仪表、座椅、随车工具、车内饰件及各种橡塑件、冲压件等的企业数和产品类别呈迅速放大之势。活塞环、活塞销、转向节、蓄电池、气缸套、活塞、钢板弹簧、进排气门等产品位列全国同类产品前四位。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

产业发展需要对重大问题进行“顶层设计”,即是从全局出发,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各个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目前,我市零部件企业基本处在零散自发的发展状态,产业集群尚处于形成的初期阶段,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任务较重,区域竞争的压力大,整个产业正处在推一推就上去、放一放就下来的重要时刻,亟需市委市府高度重视。高层直接领导,有利于统一认识、集聚资源,从而形成合力,促进发展。

产业链建设薄弱,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我市汽车产业总量小,缺乏竞争能力和带动作用大的部件和整车产品;零部件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集群发展不够,缺乏综合实力超群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还没有形成大的气候,缺乏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零部件配套体系不完善,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企业存在一定程度无序竞争,产业链缺乏前瞻性引导和有效协调,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应对乏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规划和开发滞后。

园区平台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现有园区大多发展了十来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园区。普遍缺乏产业链配套方面系统规划,缺乏产业服务配套的安排和建设,园区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强。比如环新集团七八个企业,虽然同处开发区,但并不集中,不便于管理,也不利于降低物流等成本。近年来,合肥、芜湖凭借江淮、奇瑞等汽车公司引力,强力推进园区建设,较快地建立了自己的零部件产业集群,使我市在区域竞争中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

加快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我市装备制造业要实现千亿目标,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当前亟需针对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与对策,使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我们建议:

一是尽快成立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为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领导,建议尽快成立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市长为副组长,市开发区领导、相关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谋划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大计,从现在抓起,一届接着一届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议设在市经信委),建立联系协调机制,协调解决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扶持政策,推动我市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发展。

引导园区和骨干企业成立汽车零部件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桥梁作用,实现资源、信息、技术共享,并负责向企业提供信息,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议,制定行业自律规定,提供行业服务,对外代表行业开展活动等,多层次促进安庆汽车零

部件产业发展。

二是为适应安庆汽车零部件产业新一轮发展,建立中国环新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目前,环新集团在内燃机关键零部件制造上已拥有较高的市场地位。为了更好发挥环新集团的作用,建议市政府比照中国华茂国际产业园,在市开发区三期划出3~5平方公里土地建立中国环新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为扶持产业园的发展,可通过引进发动机制造商或其他部件生产商,建设相对集中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区。建议从新兴产业扶持资金中切块扶持入园高新项目,鼓励发展创新项目,借此提高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是落实和实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划,建立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龙头企业。去年,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牵头制订了《安庆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规划》。我们认为,实施和落实产业规划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好龙头带动问题。为此建议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精干力量开展调研,尽快选择确定产业链中关联度大,有核心竞争力、发展前途好的汽车部件关键项目(如科技含量高的汽车发动机项目或其他项目)作为发展的主攻方向。具体路径是,可选择一家本地龙头企业来承担实施;也可将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项目,在开发区引进一个大型龙头企业,与我市优势企业强强联合,合资新建一个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尽快解决我市汽车零部件产业缺乏龙头带动的问题,改变我市目前只能零散生产汽车零件的现状。

篇8:《汽车产业振兴规划》8大目标

2.汽车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国家将出台政策, 取消限制汽车购买和使用的一些不合理规定。

3.市场需求结构得到优化:1.5L以下排量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要达到40%以上, 1.0L以下排量要达到15%。

4.加大国内汽车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年销量200万辆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要达到2~3家, 超过100万辆的达到4~5家。合计占全国汽车销量90%以上的汽车企业集团数量由目前的14家减到10家以内。

5.鼓励自主品牌汽车发展: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要达到40%以上, 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要达到30%以上, 自主品牌汽车出口要达到国产汽车总销量的近10%。

6.电动车要形成年产50万辆的产能规模。

7.整车研发水平得到提高。

上一篇:教学理论下一篇:业余党校考试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