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规划或再改 2015年迎产业高潮

2024-05-13

新能源汽车规划或再改 2015年迎产业高潮(精选6篇)

篇1:新能源汽车规划或再改 2015年迎产业高潮

1.标题:新能源汽车规划或再改 2015年迎产业高潮 作者:null auth 时间:2012-1-30 0:00:0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正文:

2011年,虽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最终未能出台,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新能源汽车的热度。“大多数企业都在投入样板车型的开发,研究机构也在对一些高难度技术进行深度研发。未来三年到五年左右,比如2015年左右,应该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第一波高潮。”1月8日,在“2012中国汽车市场研究高峰论坛”上,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对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发展做出如是判断。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利好政策在最近一段时间密集出台。2011年11月,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以及发改委联合发出 《关于进一步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2011年12月,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2012年将实施新能源汽车等4个专项规划以及15个细分领域的规划。12月27日《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在鼓励类增加了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条目。

而财政部、工信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的 “首批不属于车船税征收范围的车型目录”,则包括纯电动乘用车42款、燃料电池乘用车7款。

至于业界倍加关注的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其最新情况则是其草案已由工信部上报至国务院,有可能还会修改。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日前在“2011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表示,该规划何时出台依然没有确定消息。

业内分析人士称,虽然发展规划迟迟未出,但主流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已经做出明确选择,各自的优势也已开始展现;其中,也不乏一些自主品牌企业在同时尝试探索多种技术路径。因此,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如何定调,对不同技术路线的包容度如何掌握,这些将成为新规划的关键。

路线的难题

对于新能源汽车未来的技术路线图,业内目前仍存争议。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和另外三位院士曾联名建议,在纯电动汽车方面,微小型、低速、短程纯电动汽车应该优先发展,尤其在城镇和农村市场。而一些具有创新技术的铅酸蓄电池可以在微小型车及轿车领域大显身手。

杨裕生在 “2011全球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建议,产业发展规划的技术原则,应以电池为依据,规划电动汽车发展,以不用油、零排放为最终目标,恰当利用当前动力电池来生产电动汽车,近远兼顾,全面规划,用好各个发展阶段的各种电池,生产相应的电动车。同时,要建立动力电池重大专项。在“十二五”期间,要大量发展微小型电动车,同时采用增程技术发展大中型汽车。此外,要研究下一代电动汽车及其能源。

但也了解到,有反对声音认为,中国的低速、小型电动车极少有新技术,生产企业打的算盘多是要获得新技术推广补贴,甚至拿到汽车生产资质,反对人士认为,这种情况如果不控制,将有可能加剧汽车行业的混乱局面。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路线图,科技部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 办公室副主任甄子健在前述场合表示,国家支持的重点是电动化的发展、节能环保技术的发展,没有特别限制某些车型。甄子健说,在企业和产品层面,从电动汽车技术本质和关键零部件产业供应来看,混合动力、纯电动、插电式包括燃料电池车的动力技术基础是一致的,至于开发何种车型,这是企业根据自身技术资源、市场需求、综合的成本、企业战略等自行选择的问题。

甄子健此前也曾公开表示,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依然处于把产品放到市场中接受初步检验的阶段,在此过程中收集反馈、寻找问题、形成机制,进而改进产品,经过市场开发、产品示范和技术探索工作为产业化做好前期的铺垫。此外,电动车研发的下一步不仅仅要进行技术创新,也要对传统观念中不属于电动汽车范畴的相关行业和领域进行资源整合,同时也要进行市场配套解决方案等相关研究。

“不确定”的麻烦

由于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一揽子方向性问题尚无定论,而这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客观上放缓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业务总经理孙健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是低于其预期。他认为,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的速度低于其原有预期。在他看来,很多车企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态度是“半信半疑”,不愿放弃原有传统动力技术的积累。“这对所有厂家来说,都是非常矛盾的选择,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不尽如人意。”

孙健提到,由于技术路线一直没有明确,很多国内企业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全面布点,但很多时候,“全面布点”是一种盲目探索,相比较而言,很多国外企业则很早就明确了战略方向,各有所长,而中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已开始落后于国外先进水平。

政策指向的不明确不仅关乎整车企业,配套设施提供也受到影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将来到底采用换电模式还是充电模式,由于没有政策定论,目前两种路线都有配套企业在做,且都已经初具规模。因此这两套系统将来如何发展,“长远来说还是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孙健认为。

同样出于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目的,相比较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不确定,各汽车企业颇具共识的一点是,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决不可放松,现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集中精力抓好搭载节能、环保的小排量发动机车型,这种路线实现的减排效应并不逊色于新能源汽车。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篇2:新能源汽车规划或再改 2015年迎产业高潮

1 园区产业发展优势条件分析

1.1 产业发展前景

据权威机构预测, 未来二十五年山西乘用车的需求量在65万辆以上, 而目前乘用车整车生产能力还处于空白, 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期用于运输的载重汽车需求强劲。

1.2 政策优势

装备制造业是山西省四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更是得到了晋中市政府的重视, 出台了具体、完备的汽车产业扶持性政策。2009年晋中市根据山西省结构调整及新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总体部署, 结合晋中市的区位、交通优势, 积极引进全国的一些大型企业, 积极打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1.3 区位优势

晋中市紧邻太原市, 是北方内陆与沿海港区物资集散的重要节点, 是山西省城镇与经济密集带的中心区域和带动太原经济圈快速发展提升太原能级的核心节点。

1.4 交通优势

晋中市交通网络发达, 现状有多条交通干线。规划建设中的太中银铁路、大西客用专线、汾邢高速、龙城高速均从市区周边通过, 太原武宿机场位于市区边缘。

1.5 产业基础

晋中市是山西省少数拥有汽车产业的地区, 是山西省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专用车生产基地。晋中市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其他汽车相关产业企业较多, 具有较好发展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的基础, 是山西省新能源在汽车领域利用较早的城市, 并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甲醇燃料、甲醇汽车的研究、示范推广工作。

2 园区现状用地条件分析

规划用地位于晋中市区东北部的丘陵台地, 冲沟发育较明显。现状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平均坡度约为2%, 局部地段达到6%左右。规划区整个地势较高, 远远高于市区。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沟壑, 除此之外还有一处废弃军事用地、一个村庄 (新付村) 和一些零星的简易工厂。现状用地靠近市区地段地形较为破碎, 有六条较深的冲沟, 但北部冲沟较短, 在1.5公里以内;位于规划区南部的冲沟为最大的一条, 平均宽约120余米, 深50余米。规划用地面积为9.84平方公里。

3 总体布局思路

3.1 土地整理

规划中对规划区范围内的沟壑除了较大的育红沟外全部予以平整, 但竖向规划中尽量保持了原有地势, 尽量减少土方量, 达到土方就地平衡, 同时保证运输的合理性。

3.2 功能组织

规划区距城市新区一路之隔, 规划利用这一优势, 将园区的研发、培训和居住的功能需求安排在城市新区内。一方面缓解园区土地紧张的局面, 另一方面城市新区是教育、商贸居住区, 园区的研发、培训和居住职能进入, 促进城市新区发展的同时, 为园区研发、培训和居住提供优质的条件。

3.3 空间发展

规划结合用地规模与现状, 考虑园区未来空间发展的不确定性。对园区未来空间发展作出预测, 并对园区内道路做出可延续性规划。规划确定园区空间中远期主要向南向北发展, 利用现有较为平整土地;远期空间可跨越龙城高速向东发展。

4 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4.1 功能结构

园区功能结构可概括为:“一廊”、“二轴两轴”、“五区”。

“一廊”指的是利用育红沟建设的生态休闲廊道。

“两轴”指的是通过园区的两条主要轴线, 一条为城市发展轴线 (龙湖东大街) , 另一条为园区内部的物流主轴线。

“五区”指整车生产区、零部件生产区、仓储物流区、配套服务区、生态休闲区。

4.2 用地布局

在节约用地,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优化区域环境的原则下, 结合自然环境和土地条件, 按照用地功能分为整车生产、零部件生产、仓储物流、配套服务、生态休闲5个区。

(1) 整车生产区。整车生产区总用地为247.6公顷。由乘用车、商用车和专用车三部分组成, 分别位于三个街区, 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位于原172仓库场地内, 作为启动区;专用车为园区二期发展用地。整车生产区, 除了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大生产区外, 还包括必要的附设与整车生产区内的试车区、零部件制造区、仓储物流区。

(2) 零部件生产区。零部件生产区总用地为335.9公顷。由动力总成生产区、电子电器生产区、底盘零件生产区、内饰生产区和其它零部件生产区五个生产区组成。用地布置原则为运输量较大、与园区整车生产关系密切的零部件靠近整车生产区布置;内部运输量较小、面向整个汽车行业的零部件厂则灵活布置。

(3) 仓储物流区。仓储物流区总用地为63.6公顷。规划仓储物流用地共设三处, 分别为现状东外环物流用地, 纬一东街物流用地, 纵七路、纵八路物流用地。现状东外环物流用地位于园区西北角, 用地靠近运输道路, 以整车物流为主;纬一东街物流用地位于园区中部, 用地靠近整车生产用地, 并与运输道路纬一东街相邻, 包括整车物流和零部件物流;纵七路、纵八路物流用地位于规划龙城高速入口处, 位于规划龙城高速入口处, 以整车物流为主。

(4) 配套服务区。配套服务区总用地为81.1公顷。包括管理服务区、商业服务区、生活服务区和展销服务区四个部分。管理服务区位于龙湖大街和现状东环路交叉口的东北区, 以办公性质类建筑为主体。商业服务区共设置两处, 一处位于园区西南角, 新付村南侧, 利用现状零星、仓库和厂区改造成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区;另一处位于位于龙湖大街北侧、管理服务区东侧, 包括为园区服务的饭店、商场等商业性、娱乐性场所, 以及汽车销售、售后服务场所。生活服务区位于纬一街纵六路交叉口段, 包括单身公寓、娱乐、文化等设施。展销服务区位于龙湖大街和现状东环路交叉口的东南区, 包括汽车新产品新技术展销、汽车品牌展销、零部件展销、汽车会展中心、自驾体验中心及售后服务中心等。

(5) 生态休闲区。生态休闲区总占地109.7公顷。包括天湖公园、纬一东街南侧公园和育红沟生态公园。天湖公园为现状的公园绿地, 规划对其进行改造, 增加有关汽车的元素, 使其成为一处汽车主题公园。纬一东街南侧公园, 位于天湖公园与育红沟生态公园间不可建设用地形成的公园绿地。该绿地与生活服务用地相邻, 为园区内的休闲公园绿地。育红沟为一条平均宽约120余米, 深50余米的冲沟, 随着远期园区防洪设施的建设, 育红沟将失去其泄洪功能。规划对该沟予以保留, 增加生态绿化以及休闲娱乐设施, 并在廊道的末端, 利用雨水的收集形成一个小型景观水面, 使其形成一处城市生态公园, 既有生态涵养、休闲、娱乐的功能, 同时也是园区的景观廊道。

5 结语

我国汽车产业区数量虽居世界之首, 但模式各异、发展水平良莠不齐, 园区大多处在初级的集群阶段。而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整车和零部件配套厂分离;汽车零部件向模块化、系统化、电子化、数字化发展;零部件向及时供货 (无仓储供货) 的方向发展这三大趋势。因此通过建立一个以整车生产为核心的, 高水平的汽车产业园区, 进而带动零部件产业乃至整个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晋中市产业园区的规划无疑是现实的、具体的。

参考文献

[1]陈研新, 管祖北, 钱振水.低碳生态理念下的汽车贸易园区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 2015 (16) :37+41.

[2]王玉平, 鲁丹, 王立明.平台共享战略下的汽车产业园设计研究[J].工业建筑, 2012 (10) :1-4+77.

篇3: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为何难产

7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刊登了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节选。温家宝在报告中表示,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现在重点发展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是不是最终产品,并不十分明确。混合动力车现在有了一些进展,但技术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电动车开发刚刚起步,总体上还处于初级探索和跟随外国技术阶段,主要设备和材料都依靠进口。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一步要集中解决哪些问题,包括技术路线问题、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投入问题、政策支持问题,必须尽快明确下来。

看了温家宝的讲话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6月底工信部要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大规模调研国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了。当时,各种公开信息都表明《规划》出台在即,但为何《规划》都要出台了才大规模调研呢?现在问题有了答案。

笔者不相信工信部在制定《规划》时没经过任何调研,但也许是调研不充分,或者此次调研还有其他目的。总之,《规划》没有获得高层认可,可能被打回修改。据笔者了解,早在4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审议了《规划》,但并未通过。

在此之前,工信部牵头撰写的《规划》几易其稿,发改委、科技部等部门都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据说,几个部委你一言我一语修改后的《规划》和初稿相比,删去了很多亮点的内容,变得很“平庸”。本专栏3月的文章《取消低速电动汽车试点令人遗憾》曾专门讨论过《规划》的相关内容。

仔细研读一下温家宝的文章可以发现,他此番是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提出了批评,其中,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的问题是“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笔者认为,比起《规划》本身的内容,温家宝对相关政府部门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分割、脱节的批评更值得关注,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导致《规划》难产的根本原因。

新能源汽车产业本来就是一块大肥肉,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更加诱人,哪个政府部门都想主导这个产业的发展,各种明争暗斗在所难免。工信部按照牵头制定《规划》的同时,发改委也制定了一个类似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还制定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政策》,不过这两个文件都未正式公布。科技部在连续搞了几个电动汽车的五年规划后,又主导发起了“十城千辆”项目,但是被指越界,因为它的主要任务是研发而不是产业化。凡此种种,都是各相关政府部门争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主导权的案例。至于工信部和科技部在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上的分歧则是众人皆知。

在各种部门利益和意见分歧的掣肘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时机正在一点一点的贻误。早在2009年11月28-29日,温家宝在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考察时就曾要求“科学论证,确定适合国情的电动汽车发展技术路线”。两年快过去了,中国汽车业界仍在为电动汽车技术路线的问题争论不休。而德国在去年5月3日就启动了“国家电动汽车计划”,中国所谓的电动汽车“先发优势”正在逐渐丧失。

篇4:新能源汽车规划或再改 2015年迎产业高潮

日前从天津市经信委获悉, 天津出台了《天津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天津的目标是通过5至10年发展, 全市在新能源汽车整车和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 力争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

到2015年, 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将达到6家, 其中龙头企业1至2家, 总产能达到6万辆, 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到2020年, 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将达到7至8家, 形成2至3家龙头企业, 总产能达到30万辆, 产业规模达到1500亿元。

篇5:浅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明确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技术路线

有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的讨论经历了不短的时间,作为国家层面的提法终于尘埃落定。规划里明确了以新能源汽车为产业技术转型主要战略取向,同时发展节能汽车以提升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我的理解是:纯电驱动代表看汽车产业未来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汽车普及过程带来的能源与环境问题的根本性措施,具有战略性意义。而燃油、天然气等能源还会长时期扮演汽车主要能源角色,以混合动力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节能汽车技术是实现大幅度节能减排的有效技术路径,况且深度混合动力技术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重要的技术基础。

提出了近5年与10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数量目标

规划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

我的理解是:“力争”而不是“必须”,隐含着这些数量目标实现存在一定难度与不可预测性。有记者采访我时关注2020年的500万辆目标能否实现?我倒是认为2015年的50万辆是最难的。虽然这50万辆里可以包含一定数量的比较易于实现的公共领域的车辆,但多数还是要依靠私人购买来实现,难点诸多。

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指标将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规划要求,到2015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6.9L/100km,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5.9L/100km以下。到2020年,当年生产的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降至5.0L/100km,节能型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降至4.5L/100km以下。

我的理解是:根据规划的要求,主管部门还要制定相关的标准与奖惩政策,促进与引导汽车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结构调整。一个企业要达到规定的平均燃料消耗量的要求,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调整车型结构,采用先进内燃机技术,采用先进底盘与车身技术,发展柴油机汽车,发展天然气汽车,发展混合动力汽车,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发展电动汽车。

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是中心环节

规划提出要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其中尤其突出了动力电池的技术创新。

我的理解是:新能源汽车战略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技术创新的进展。国家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为之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很大程度上在于关注其对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培育的作用。要实现规划的目标,必须有正确与有力的措施。可以说,技术创新是规划实施的核心与灵魂。

篇6:新能源汽车规划或再改 2015年迎产业高潮

业内人士预计,“土地供应增加得益于供地计划的出炉,预计接下来几个月土地供应将持续放量”。在此之前,成都市公布了中心城区2013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2013年度中心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控制在864.5公顷以内,其中,商服用地140公顷,工矿仓储用地220公顷,住宅用地204.5公顷(其中廉租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用地共23.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160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40公顷。

五月成都土地市场或再掀高潮

从5月入市土地分布情况来看,主城区土地供应依旧青黄不接,整月仅两幅地块入市,分别位于武侯区和成华区,合计出让面积仅30.8亩。而郊县方面,土地供应主要集中于崇州、双流、龙泉、新津、彭州等地,共计约1006.2亩土地上市。

尽管近几个月主城区土地供应量降了不少,但开发商拿地热情仍然居高不下。4月11日,位于光华大道马厂村1、2组的76.9亩地块受到了保利、佳兆业、朗诗等房企关注,最终佳兆业以楼面地价3550元/平方米拿下该幅地块,溢价率达到了32.6%。4月17日,备受关注的大庆路74号地块二次“登堂”,11家开发企业竞相举牌,几十轮加价之后成交楼面地价被锁定在7100元/平米,这一价格也坐上了目前成都土地市场成交单价榜眼的位置。

5月16日,主城区将再现袖珍地块,簇桥街道高碑村12组7.9亩土地或将再掀溢价高潮,投资客记者从侧面了解到,目前已有多家房企完成了对该幅地块的市场调查。而另一块在业界已经流传很久的建设路电子宾馆地块也将于5月24日正式挂牌出让,对于该地块的买家江湖传言甚多,最为广泛的是该地将成为万科在建设路的第五个项目,但也流传着可能会有“程咬金”将半路截杀该地。

上一篇:校长远程专题培训心得体会下一篇:疯狂原始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