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词工作初探

2024-05-10

科技新词工作初探(共12篇)

篇1:科技新词工作初探

科技新词工作初探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技新词在每日每时大量涌现,他们反映着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本文就科技新词的概念、科技新词的界定、科技新词的来源及其构成着手,探讨了如何开展科技新词的命名及审定工作.

作 者:才磊 CAI Lei 作者单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100717刊 名:中国科技术语英文刊名:CHINA TERMINOLOGY年,卷(期):10(2)分类号:H1关键词:科技新词 命名 规范化

篇2:科技新词工作初探

科技英语新词构词初探

任何语言都是活的语言,它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在发生变化.科技英语新词作为时代发展的信号,为英语增添了丰富的内容,本文从英语语言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构词法的角度来探讨其构词特点和方法,有利于我们拓展对已知单词的记忆,对培养自主学习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作 者:马英兰 作者单位:甘肃省政法学院人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刊 名:甘肃科技纵横英文刊名:SCIENTIFIC &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GANSU年,卷(期):37(3)分类号:H3关键词:科技英语 新词构词 特点合成

篇3:科技英语新词的特点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作为语言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词汇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科技新词(sci-tech neologism)涌现了出来。因此,了解这些不断涌现出来的科技新词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规律,对于学习科技英语,阅读最新的科技英语文献,及时吸收世界先进科技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科技英语的词汇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指一种用来描述不同自然现象,描述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客观事实过程的语言。其作用是进行学术交流并向读者介绍科技知识(Dyke, 1992)。科技英语词汇是指科技英语文献中出现的词汇,可以分为技术词(technical words)、半技术词(semi-technical words)、和非技术词 (non-technical words) 。

技术词指用来记录和描写科学技术各领域的现象、过程、特征、关系、状态的词汇,它是科技英语词汇的最为重要和最能展现科技英语语域特征的部分。如: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motivator(操纵装置)等。

半技术词是由普通词汇转化而来的,它除了本身的一般词义外,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专业词义。如:operation在普通英语中意为“操作、运转”,在法律用语中指“生效”,在医学英语中指“手术”;transmission在普通英语中意为“传送、传递”,在机械用语中指“传动装置”,在物理学中指“发射”;dress在普通英语中指“穿衣”、在医学上为“包扎”,在农业中指“整地”。

非技术词指不被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在普通英语中也经常用到的词汇。由于科技文章的严谨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要求,与普通英语相比,科技英语中的非技术词往往也是较正式的词语。如:表示“同意”多用consent而少用agree;表示“建造”多用construct而少用build。

三、科技英语新词

语言学家Gozzi认为“新词是指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在某一特定时期新涌现出的词语或被赋予新义的词语”(1986)。而“科技英语新词”可以理解为在某一特定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在科技英语中新涌现出来的词语或被赋予新义的词语。

四、科技英语新词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成就以及新的边缘学科及专业领域的出现,大量的科技英语新词不断涌现,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笔者从类别、来源和构成对这些新词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一)类别

如上文所述,科技英语新词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兴科学领域的出现而产生,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新词的专业性很强,大部分都是技术词,如syn-chrotron(同步加速器)、bioglass(生物玻璃)、desertification(荒漠化)、optical valley(光谷)、astrogation(宇宙航行学)等;还有相当数量的半技术词,如window(电脑视窗)、package(软件包)等。

(二)来源

科技英语新词主要有三大来源:母语新构、外来借入和旧词新义。

1. 母语新构:

是指用英语中已存在的语素和各种构词法构成新的词语。如新词quarkmatter(夸克物质)、macroinstruction(宏指令)、copytron(电子复写技术)、telex(电传)等就是这样构成的。

2. 外来借入:

是指把其他语言中的词借入到英语中。如spuntnik(人造卫星)来自俄语,glitch(故障)来自德语,kamikaze(遥控飞行器)来自日语,而taikonaut(宇航员)来自汉语。

3. 旧词新义:

是指把英语中已有的词汇赋予新的含义成为语义新词。如boot本义是“长筒靴”现在又被赋予新义“启动操作系统”,hit本义是“打、击”现在又可意为(点击率)。

在这三种来源中,“母语新构”是最主要的方面,科技英语新词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各种构词法构成的。因此,探讨其构成的常用构词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常用构词法

英语词汇的构成方式有很多种,如:复合法(Compounding)、派生法(Derivation)、混成法(Blending)、截短法(Clipping)、缩略法(Acronym)、转换法(Conversion)等(Yule, 1985)。科技英语新词因其特定的语域特征,在构成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可见,复合法和派生法是科技英语新词的最常用的构词法。

1. 复合法: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汪榕培,1997)。科技英语中有大量的新词是由复合法构成的,如:mouse mat(鼠标垫)、information 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follow-up(连续广告法)等,而且多数为“名词+名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最右边的那个名词称为“中心名词”,它前面的所有名词都被称作“修饰语名词”。“修饰语名词”相当于一个介词短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或定语从句的作用。例如:information highway=highway for information;semi-conduc-tor devices=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2. 派生法:

用派生词缀作为词素构成新词的方法。英语中许多派生词缀的构词能力很强,因此派生法就成为科技英语构词的重要手段。如前缀“de-”可用于动词、名词前,表示“去、除、反、减、降”等否定意义:例如:brominate(溴化)———debrominate(脱溴);fiber(纤维)———defiber(分离纤维)。如后缀-ology是近年来比较活跃,构词能力较强的词缀,和许多词根都能结合,表示一种学科。许多表示新兴学科的新词都是由它构成的,如:futurology(未来学)、planetology(太阳系星体学)等。

3. 混成法,又称“拼缀法”,即使一个词失去部分或者各个词都失去部分音节后连接成一个新词的方法(Lipka, 1990)。

这种构词法“在当代英语中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构词方法”(汪榕培,1997),在科技英语中尤其如此,可能是由于熟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认为这样构成的词既简练而又不难猜测理解词义。很多科技英语新词是由这种方法构成的,如:gravisphere(引力作用范围)=gravity+sphere、telex(电传)=teleprinter+exchange等。

4. 缩略法:

将某一词组中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新词的方法。因其有简洁、方便的特点,现在越来越频繁地被用来构成科技新词。如:ROM(只读内存)=read only memory、sofar(声发)=sound fixing and ranging。

五、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科技英语作为英语中一个特定的语域,其新词的类别、来源和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对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技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这些特点,在其对科技英语新词的理解、记忆、翻译,乃至造出更多新词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榕培, 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Dyke, V (.1992) Old Words for New Worlds: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d-Formation, American Speech, vol67, No4, Alabama: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篇4:科技新词工作初探

一 科技新词的概念和界定

(一)科技新词的概念

新词一般指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概念的新词、新语和新义。科技新词是新词语的一个分支,笔者认为科技新词主要是指国内外近一二十年出现的代表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重要的新材料和新物质、重要的新仪器和装置等的术语,特别是其中还未进行汉语命名的术语。[1]

(二) 科技新词的界定

科技新词是有时间和范围限制的,必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其内涵。笔者认为科技新词的界定应该把握以下两点:

(1)时限性原则。界定科技新词时要有一个“相对时间”的限定,即“近年来”,这个“近年”的相对时间应该限定在近几年或近十几年内。

(2)稳定性原则。科技新词跟所有语言的词汇一样,有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新词的生命力各不相同,因此收录的科技新词应是其概念已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科技新词。

二 科技新词的来源

经过时间的沉淀成为语言基本词汇的科技英语新词的产生主要受以下两个因素的影响。

1.学科自身的发展。新科学理论的创立和新技术的出现,在推动学科自身发展的同时,大量科技新词源源不断地随之诞生。如webinar(网络研讨会)、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定位系统)、greenhouse effort(温室效应)、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等等。[2]

2.学科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概念。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分化和交叉导致越来越多新边缘学科及专业领域的出现,从而产生了不计其数的科技新词。如 biotelemetry(生物遥测学)、subsistence farming(生存农业)、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等等。

三 科技新词的构成

近代以来,在科技领域,由于英美等英语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居主导地位,英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科学家共同使用的“科技语言”。因此,在国际社会生活中,伴随着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科技新词,绝大部分首先在英语中出现。

在科技英语新词命名工作中,人们利用现有的语言材料,采取各种构词法、吸收外来语和赋予旧词以新义等方式。

(一)用构词法构成

从构词法来看,其构词频率依次为合成法、词缀派生法、缩略法、逆生法和类比法等。其中合成法构成的科技新词约占52%,词缀派生法构成的约占31%。[3]

1.合成法。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旧词组合成科技新词。它是科技新词形成的主要方式。随着科技和因特网的高速发展,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地依赖合成法产生的科技新词,例如genetic-engineering (遗传工程)、mouse potato(网虫)、spyware(间谍软件)、avian influenza(禽流感)等。

2. 词缀派生法。词缀派生法是以词根加上前缀或者后缀构成新词。词缀派生法在扩充英语词汇、丰富语言表现力乃至在整个英语历史发展过程中都起着积极的作用。如bioeconomics(生物经济学)、telesurgery(遥控外科手术)、ethnomycology(人种真菌学)、infobot(搜索信息软件)、nanostructure(纳米结构)等。

(二)吸收外来语

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尤其是不同文化的日益交融,使得外来词语不断进入英语语言,大大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尤其丰富了科技英语词汇。如silo(西班牙)导弹发射井、 kamikaze(日)遥控飞行器、glitch(德)故障、 taikonaut(由汉语拼音taikong和naut合成)航天员、 sputnik(俄)人造卫星、tsunami(日)海啸等。

(三)旧词赋新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概念也应运而生。人们一方面利用英语中一些基本构词手段创造新词,另一方面也利用英语中已有的一般词汇来表达新的概念,这样一来就有了语义新词。有研究表明,在现代科技词汇中,外来词的比例有所下降,而语意变化则逐渐成为受欢迎的构成方式。

如:mouse 老鼠——鼠标, drive 驾驶——驱动器,window 窗户——视窗,package 包裹——软件包,hit 打击——点击率,link 环——链接,memory 记忆——内存,program 节目——程序,boot 长统靴——启动操作系统等。[4]

四 科技新词的特点

1.快。产生快,引进速度快,推向社会快。尤其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新词,会借助传媒界和产业界迅速辐射,成为热门话题。

2.跨学科。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相互渗透、分化和交叉使科技新词将更多地在交叉学科中产生。

3.具有一定的可变性。科技新词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产生和演变,因此科技新词有的可能昙花一现,有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有的可能作为基本词而长期保留下来。

五 科技新词应具备的基本信息

对于需要进行审定的科技新词,笔者认为应具有以下的基本信息:

1.外文名。由于西方国家的科技水平在国际社会中居主导地位,中国的科技新词多以外文形式首先出现,因此对于需要审定、规范的科技新词,首先要有外文名(若外文名为缩写词,则要先有全称)。若为中国产生的新词则需提供中文名及英文译名。

2.中文初定名。遵从科学性、系统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等原则提出中文初定名。

3.定义(或释义)。只有给出科技新词的定义(或释义),才能真正认识其本质特征及其概念所包含的内涵。

4.资料来源或背景材料。一个科技新词的产生,依赖于现代科技的不断创新,资料来源或背景材料为今后的审定工作提供了依据。

5.所属学科。有的术语在不同的应用范围或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因此要注明其所属学科。

六 开展科技新词审定的工作方式

科技新词工作的任务就是及时、快速地组织专家进行科技新词的定名、发布试用以及公布。根据科技新词的特点,建议采用及时引入、及时命名、及时推广的工作原则开展科技新词的审定工作。

1.组织形式。应以灵活、精干、机动的组织形式,建立以全国科技名词委为中心的广泛的全国性新词工作网。

(1)各学科名词审定委员会根据各自情况,以灵活高效的方式支持科技新词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及时收集本学科发展所产生的科技新词。对于小的学科,可指定一名委员负责新词的收集工作。对于大的综合性学科,或发展较快、新词比较集中的交叉学科,可建立新词工作小组。

(2)在有条件的研究单位、大学等部门,建立新词工作小组(一般由3~8人组成)或聘请联络员。

(3) 通过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及各学科领域的相关网站向社会广泛征集新词,并利用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数据库记录每个科技新词的含义、来源、命名人、审定过程及命名演变过程,做好科技新词的管理、信息交流和咨询服务工作。

(4)与国际组织合作,进行新词的收集工作。加强国际联系,切实重视信息引进是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一项首要任务。

2.审查、定名形式。科技新词的特点使得审定工作不适于采用三审制的办法,而要采用更加灵活、快速的方式。但为了保证新词质量,也要力争把好“引进”第一关,坚持既科学审慎、又快速及时的方针。

汉语初定名一般由新词提供者提出;对命名较困难的词,可由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有关专家召开研讨会,或在《中国科技术语》上辟专栏进行书面讨论,或通过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广泛征集定名。经若干专家初审汉语初定名后确立推荐试用名。

3.发布试用形式。经过以上命名程序的科技新词可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发布试用。发布的渠道可采用多种方式,主要目的是尽快起到引导社会的作用。(1)通过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对外发布。(2)刊物《中国科技术语》上发布试用,并对有关新词组织专题讨论。(3)在有关报刊特别是各种学术刊物上开辟专栏发布试用。(4)建议每年出版一本《科技新词发布试用本》。

参 考 文 献

[1]樊静,潘书祥,刘青. 新词命名是科技名词工作的前沿.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97:113-117.

[2]艾亚玲,杜鹏举.解析科技英语新词的产生与构成.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7(4):100-102.

[3]陈媛媛.浅议科技新词的特点.考试周刊,2007(8):43-44.

篇5:科技新词汇(w)

外科手术式打击(surgical strike)

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网络数据库(network database)

网络综合症(net synthesis)

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

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

微流体技术(microfluidics technology)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篇6:科技新词汇(y)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阳光政策(sunshine policy)

遥感(remote sensing)

遥医学(telemedicine)

液晶(liquid crystal)

液晶(liquid crystal)

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一票否决权(veto power)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

医院信息系统(integrated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ihis)

移动计算(mobile computing)

移动上网(wap)

遗传筛查(genetic screening)

应用研究(application research)

营养免疫( nutrition immunology)

有机(生化)纳米材料(organic (biochemical) nanomaterial)

预发式计算(proactive computing)

远程呈现(telepresence)

篇7:科技新词汇( j )

机顶盒(set-top box, 简称stb)

基础研究(basic research)

基因歧视(gene discrimination)

基因枪法(particle bombardment)

基因疫苗(gene vaccine)

基因诊断(gene diagnosis)

基因指纹法(genetic fingerprint)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极端制造( extreme manufacturing)

集束炸弹(cluster bombs)

技术推广与科技服务

季节失调症(maladjustment in season)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简称bas)

健康住宅 (healthy building or healthy house)

降水概率(precipitation probability)

降水量(rainfall precipitation)

金属玻璃(metallic glasses)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精确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精神领袖(spiritual leader )

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

巨磁电阻材料(giant magnetoresistance materials)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篇8:科技新词工作实践探索

一 科技新词工作的地位和意义

科技新词工作是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的重要补充。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的核心业务内容。常态的名词审定工作以各学科委员会专家委员为主体,遵照全国科技名词委制定的《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与方法》(以下简称《原则》)进行,最终的成果以出版《××学科名词》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每部学科名词在一定周期内启动修订,并以再版形式向社会公布。科技新词工作的最初设想源于希望解决学科名词书修订周期长,不能达到及时规范新出现的、重要的科技名词的目的。针对科学技术界新出现的新理论、新方法等开展的灵活多样的新词收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科技新词工作是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的重要渠道。科技新词的出现源于科技的发展,这符合词语产生的自然规律。科技名词与科技概念一一对应,也符合语言规范性的特点。但有些刻意制造的、张冠李戴的科技名词出现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市场经济领域,就严重偏离了词语产生的自然规律。诸如,有厂商把一只质量低劣的杯子冠以“纳米”二字,冒充高科技的纳米杯;服务商宣称的“高速网络”慢似蜗牛,只因宣传时偷换了“byte”(字节)和“bit”(位)的概念;有点维生素成分就言必称“富含营养因子、维他命”等,用不规范词语偷换科技概念,误导消费者。如果说语言工作者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那么倡导使用科学规范的科技语言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及时开展科技新词的定名和普及,有利于规范科技交流,唤醒公众的科技意识,维护自身利益。

科技新词工作可以成为科技名词审定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试验田。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正探索运用语料库等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自动抽取和专家推荐相结合的工作形式。一方面,参考语料库(reference corpus)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起到支撑性作用。全国科技名词委已经公布的几十万条规范科技名词数据可以成为可靠的参考语料库核心资源。另一方面,从目前来看,传统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方式对维护词条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规模运用新技术去完全替代原有方式,需要比较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才能确保效果。因此,从工作基础和技术可行性两个角度来考虑,科技新词工作可以达到先试先行的效果。

二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新词工作实践

1.与学科名词审定同步的新词工作实践

全国科技名词委历来很重视科技新词的收集和定名。各学科名词审定分委员会每间隔一定周期所进行的学科名词修订再版,是实现新词收集的主要途径。此外,还注意创新收词手段与发布机制,收效显著。

从收词手段来看,除了大部分学科采用的专家人工收集方式以外,天文学名词委还综合利用了包括数据库、邮件列表、维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开展科技新词工作[1],信息科技、管理科技等学科还运用了语料库等技术手段,收集整理新词。

从发布机制来看,除了常态的名词书出版公布方式以外,各学科也探索了更多途径的新词发布机制。全国科技名词委主办的《中国科技术语》期刊是各学科发布试用新名词的重要阵地,其先后发布了10余批天文学新词[1]、3批信息科技新词①、3批地球物理学新词②、2批生命科学新词③、1批物理学新词④等,还公布了101~112、114、116号元素的中文正式定名⑤。除此以外,《物理》《天文学进展》等杂志、“天文学名词”等网站,也发布了大量经相关学科名词委审定的新词。以上绝大部分工作成果都已陆续被相关学科名词书最终收录。

2.新词工作委员会的新词工作实践

2009年,全国科技名词委成立了新词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开展科技新词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科技新词工作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任务、基本原则与工作程序[2]。根据设想,科技新词工作委员会委员每年向全国科技名词委提交拟发布试用的各学科科技新词。全国科技名词委负责建立科技新词数据库,按年度出版《××年科学技术新词》,或通过网站向社会发布试用。2009年、2010年,全国科技名词委先后向各学科新词工作专家征集新词,计划整理后对外发布试用。从实际效果来看,除全国科技名词委网站“新词征集”栏目收到少量词条以外,绝大多数学科的专家收词工作未能取得进展,与初期规划差距较大。

依靠新词工作委员会专家收词的方式为何会遭遇瓶颈?究其原因,有专家认为,科技新词工作委员会“一个专家联系一个分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很难确保新词工作深入到各学科专家的日常审定工作业务中,各学科的新词委员受限于其自身专长而无法代表一级学科专家推荐科技新词;也有专家提出,学科基本词、基础词并不会大量出现,3~5年一次的学科名词修订工作实质上就收选了不少新名词;还有专家提出,应该加强对专家委员的激励和要求,设立秘书机构,确保按计划进行。目前,虽然这种收词形式效果不佳,但仍一直在坚持进行。

3.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新词工作实践

2011年,为了继续推动科技新词工作取得进展,全国科技名词委决定尝试运用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机制开展新词工作,分自动抽取、人工干预、专家推荐三个阶段进行。自动抽取是指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科技语料中根据规则、统计等方法抽取备选的新词语;人工干预是指通过多轮人工干预,减少备选新词语的数量,提高质量;专家推荐是指由相关学科专家以推荐的形式选出候选新词。

2012年开始的试点工作以部分基础学科为对象,在自动抽取阶段,与中国知网展开技术合作,通过技术手段,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抽取相关学科备选词。在人工干预阶段,主要淘汰学科属性有误的名词、简单复合词、来源不可靠的名词。在专家推荐阶段,分预审、函审、会商、确定等阶段进行。

三 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新词工作试点的几点启示

在自动抽取与专家推荐相结合开展的新词工作试点中,有两次会议的研讨成果值得关注。在2012年底召开的全国科技名词委新词试点学科编辑座谈会上,结合部分学科预审的实际情况,经过会议讨论,决定将工作目标由收集传统意义上的“新词”调整为“有价值的词条”,包括“有发布试用价值的新词”和“其他有审定公布价值的科技名词”两部分。“有发布试用价值的科技新词”,即代表新概念的名词,包括新理论、新物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仪器和装置等。这类词出现于21世纪,是传统意义上的“新词”,反映了当代科技前沿及进展,有必要尽早加以规范,及时发布试用。“其他有审定公布价值的科技名词”,即原有审定工作中遗漏的基本名词。包括本学科概念体系中较基础的词,特有的常用词、重要词等。这类词可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词,但在构成学科体系时不可或缺,可留供学科名词修订再版时参考。

在2013年召开的新词试点工作专家研讨会上,参与新词推荐的部分专家、负责新词自动抽取的工作人员,以及语言文字专家、各学科审定编辑共同对试点工作,尤其是在审稿过程中发现的全局性问题进行了研讨。大多数专家对这种尝试感兴趣,但是对新词的产出率不太满意。专家提出的问题主要包括:第一类意见,认为语料的选择存在问题。有专家认为,从关键词、标题选词范围过窄,很难产出新词;也有专家认为中国知网收选的文献以中文文献为主,而科技前沿往往在国外,应尝试以英文文献为资源。第二类意见,认为专家审稿过程中对新词的界定不统一。有的专家按照“未审定公布且有价值”为标准,有专家按照“新出现且有价值”的标准,以至于不同专家推荐标准参差不齐,部分学科还存在评判标准的交叉和混淆。第三类意见,认为现有的一级学科跨度较大,审稿专家往往在更加细化的专业领域内才能发表意见,不同的分支学科之间都很难明确词条价值,应该按照不同的二三级分支学科单独审稿。第四类意见,认为应该尝试新的抽取机制,如特征标引等,以增强自动抽取工作的质量。第五类意见,提出审稿专家的选择应该更有针对性,比如考虑年龄、外文水平、对新词的敏感性等诸多方面,部分学科还存在专家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足的问题。

综合上述意见,从试点工作的实际成效来看,可以总结以下几点经验教训:

1.新词的标准问题

新词的标准问题是在开展新词工作时最常被讨论的问题。实践中,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新词就是刚出现的词;另一种认为,新词是现有审定公布的名词库中没有的词。从理论上来讲,两者实际都在强调词条在某一时点所表现的价值,即时点价值,要么某个词条在某一时点后才出现,要么在某一时点才被纳入审定工作视野。显然,科技新词如果仅仅以时点价值作为衡量科技新词工作的唯一价值支撑,恐怕远远不够,更需要重视词条的“时段价值”。时段价值展示了一个词条在出现后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地被继续使用,还是明显具有社会关注效应,抑或是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经过对词条时点价值和时段价值的共同考察,才有可能形成相对全面的词条定位。在科技新词试点实践中,新词标准也的确经历了从初期笼而统之地强调“新”,到试点过程中同时强调词条本身的“价值”,也恰恰印证了这一点。

与此同时,科技新词工作作为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一部分,其最终目的还在于“规范”,即为同一个科学概念确定一个科学的中文定名,避免因一物多名造成科技交流不畅。因此,在科技名词规范视野下来讨论科技新词的标准,有必要引入“规范价值”标准。通俗来讲,应重点关注新概念定名混乱、直接使用字母词、对相同概念采用多个不规范表达等现象,对有关新词及时定名。这样的工作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如2013年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的PM2.5定名工作。

在实践中,某个词条往往难以全部满足“时点价值”“时段价值”和“规范价值”三个标准,因而在选词实践中存在几个标准的优先级问题。在常态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中,首先是强调规范价值,对应《原则》中的“一个科学概念,确定一个中文名”;其次是时段价值,对应《原则》中“收选学科的基本词、重要词”的规定;再次是时点价值,如在修订过程中,往往新增的词条是近来出现的重要词,删减的是被淘汰的词条,修订的是那些被证实定名有误的词条。而就科技新词工作而言,笔者认为三个标准的优先级有所不同,从高到低应该是:时点价值、规范价值、时段价值。即首先是从新出现的术语中进行初选,然后考察其使用情况,对于使用混乱的,特别是已经进入大众生活领域的术语要优先规范,而对可能兼具时段价值的术语重点规范。虽然这三个标准并非缺一不可,但是明确这样的标准,对于在实践层面把握科技新词的取舍具有指导意义。

2.新词的语料来源

新词语料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新词的来源。新词语料一般是各类正式科技出版物,这是由于科技新词从科技领域进入语言研究领域,呈现于固定的载体。通常,载体的权威性越突出,其可信度越高。首先,按载体划分,可分为专著语料、期刊语料、报纸语料等。以专著、期刊、报纸三者为例,不同的语料载体受出版周期的影响,所关注的科技新词的时点价值逐步升高,而时段价值依次降低。其次,按语种划分,可分为母语语料和外文语料。决定可信度的指标,是在研究中占据主导的语言种类。通俗的说,一国的科技实力决定科技语言的话语权。目前在大多数领域,英文语料仍然是主体。再次,按性质划分,可分为确定语料和非确定语料。前者,如新词词典、关键词表、文后术语表等;后者,如标题、正文、参考文献等。不同性质的语料对新词抽取工作量的影响较大,但是毋庸讳言,确定语料时点价值偏弱,可能无法满足新词工作的具体需求。

3.收词方式的选择

科技新词的收词方式可分为人工收词与自动抽取两种。人工收词的优点在于准确性高,二次加工简单,缺点在于人工成本投入大,时效性不强,对实施者自身科技素养的要求比较高。而自动抽取则恰恰相反。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两者并举。自动抽取的程度直接决定了人工审核的难易程度,实践中往往需要通过不断改进自动抽取技术来降低人工审核的工作量。科技新词试点工作的实践,让笔者体会最深的就是切忌理论研究和实践需要两张皮。成功的实践要以良好的理论作为指导,而有效的实践才能发现理论的漏洞和不足。因此,最有效的做法是规划者全程指导和参与自动抽取工作,边研究边实践,注重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优化方法。

4.人工干预的必要性和实施策略

目前,囿于自动抽取技术在语义判别上的局限,往往从自动抽取环节进入人工干预环节的词条数量可观,为了减小专家审词量,人工干预显得必不可少。从科技新词试点工作实践来看,教育背景不同的人员往往对科技新词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对自动抽取的词条采取分级筛选,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从科技新词试点来看,进入专家审词的词条数量不能太大,大学科门类、词条版(不含释义)的词条数不宜超过2000条。小学科门类、词条版不应超过200条。如果是释义版,100条以内为佳。如果条件允许,团队式的人工干预模式是最有效的。

5.审词专家的选择

审词专家的选择对确保词条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选择审词专家时,专家的时间、精力、学术水平、英文水平、年龄和对新词的敏感度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与此同时,还要考虑专家的背景,注重吸收部分中青年专家、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科研院所一线工作人员等。此外,因为学科划分越来越细,且彼此交叉,所以必要时甚至需要针对个别词条有针对性寻找合适的审词专家。

6.工作周期的确定

分批次发布新词是目前比较常见的发布形式。有定期的,如语委组织发布的年度新词语;也有不定期的,如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在《中国科技术语》期刊陆续发布的十多批天文学新名词。公布周期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新词工作周期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实际需要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实际需要是指有没有迫切需要向社会公布的名词,可操作性是指新词工作的人、财、物保障。总体而言,无论采用多长周期,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连续性。多年的坚持和积累才能把新词工作引向深入。

最后,笔者认为,科技新词工作实践证明,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新词的理论研究和操作层面的研究。从宏观层面,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及时规范新词的可行性研究、规范视角下的新词选词标准研究、分学科语料的权威性研究、新词自动选词规则的共性研究、新词抽取统计路径的共性研究、创新科技新词发布机制研究。从微观层面,新词生命力研究、字母词的研究、新词特征标引的研究都是实践所迫切需要的。

新词工作开展不易,笔者呼吁在不同行业或领域从事新词相关工作的学者,能在语料、技术、经验等方面相互借鉴、有效沟通、共同培育,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让新词理论工作深深扎根实践的土壤。

注 释

①分别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第1期、1999年第1期和2001年第3期。

②分别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2000年第2期、2001年第2期和2001年第4期。

③分别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第1期、1999年第1期。

④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1999年第4期。

⑤101~109号元素定名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1998年第1期;110号元素定名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2003年第3期;111号元素定名刊载于《科技术语研究》2006年第1期;112号元素定名刊载于《中国科技术语》2011年第5期;114号、116号元素定名刊载于《中国科技术语》2013年第5期。

参 考 文 献

[1]崔辰州.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技名词工作[J]. 中国科技术语,2010(3):19-21.

篇9:科技新词汇(z)

载人航天(manned space flight)

载人航天(manned spaceflight)

摘菊使者(daisy cutter)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 简称km)

知识经济(the knowledge economy)

知识引擎(kengine)

知识与资源管理(krm:konwlege & resource management)

脂质体(liposome)

植物全息现象(plant holographic images)

中国强制认证 (ccc“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

重组dna技术(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转基因动物(genetically modified animal)

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准晶(quasicrystal)

准一维纳米材料(quasi-one-dimensional nanometer material)

资源安全(resource security)

自主计算(autonomic computing)

综合性安全(comprehensive security,或非传统安全)

总部经济(headquarters economy)

篇10:科技新词汇(g h)

干扰素(interferon)

干细胞(stem cells)

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ss)

高技术(high technology, 简称hi-tech)

高技术战争(high-tech warfare)

高温超导电缆(high-tc superconducting cable)

高温超导体(high-tc superconductor)

公共密钥基础结构(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pki)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光纤通信(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国防高技术 (defense high technology)

国防关键技术 (defense critical technology)

国防信息基础结构(dii defenc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国际空间站(iss(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0614)

篇11:中文新词汇英译初探

中文新词汇英译初探

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无时无刻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一种新事物,一项新技术,一部电影甚至一首歌曲都会给人们带来新词汇.本文对近年来中文当中涌现出来的新词汇的英译进行了探讨.

作 者:丁艾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广东,广州,510830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4)分类号:H3关键词:新词汇 中文 英译

篇12:科技英语新词的特点

关键词:科技英语;新词;类别;来源;构成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作为语言的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词汇的变化,反映出社会各个领域的变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科技新词(sci-tech neologism)涌现了出来。因此,了解这些不断涌现出来的科技新词的特点,掌握它们的规律,对于学习科技英语,阅读最新的科技英语文献,及时吸收世界先进科技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科技英语的词汇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指一种用来描述不同自然现象,描述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客观事实过程的语言。其作用是进行学术交流并向读者介绍科技知识(Dyke,1992)。科技英语词汇是指科技英语文献中出现的词汇,可以分为技术词(technical words)、半技术词(semi-technical words)、和非技术词(non-technical words)。

技术词指用来记录和描写科学技术各领域的现象、过程、特征、关系、状态的词汇,它是科技英语词汇的最为重要和最能展现科技英语语域特征的部分。如: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motivator(操纵装置)等。

半技术词是由普通词汇转化而来的,它除了本身的一般词义外,在不同的学科中具有不同的专业词义。如:operation在普通英语中意为“操作、运转”,在法律用语中指“生效”,在医学英语中指“手术”;transmission在普通英语中意为“传送、传递”,在机械用语中指“传动装置”,在物理学中指“发射”;dress在普通英语中指“穿衣”、在医学上为“包扎”,在农业中指“整地”。

非技术词指不被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在普通英语中也经常用到的词汇。由于科技文章的严谨性和权威性的学术要求,与普通英语相比,科技英语中的非技术词往往也是较正式的词语。如:表示“同意”多用consent而少用agree;表示“建造”多用construct而少用build。

三、科技英语新词

语言学家Gozzi认为“新词是指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在某一特定时期新涌现出的词语或被赋予新义的词语”(1986)。而“科技英语新词”可以理解为在某一特定时期,随着人类社会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发展,在科技英语中新涌现出来的词语或被赋予新义的词语。

四、科技英语新词的特点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和成就以及新的边缘学科及专业领域的出现,大量的科技英语新词不断涌现,并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笔者从类别、来源和构成对这些新词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一)类别

如上文所述,科技英语新词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兴科学领域的出现而产生,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新词的专业性很强,大部分都是技术词,如syn-chrotron(同步加速器)、bioglass(生物玻璃)、desertification(荒漠化)、optical valley(光谷)、astrogation(宇宙航行学)等;还有相当数量的半技术词,如window(电脑视窗)、package(软件包)等。

(二)来源

科技英语新词主要有三大来源:母语新构、外来借入和旧词新义。

1.母语新构:是指用英语中已存在的语素和各种构词法构成新的词语。如新词quarkmatter(夸克物质)、macroinstruction(宏指令)、copytron(电子复写技术)、telex(电传)等就是这样构成的。

2.外来借入:是指把其他语言中的词借入到英语中。如spuntnik(人造卫星)来自俄语,glitch(故障)来自德语,kamikaze(遥控飞行器)来自日语,而taikonaut(宇航员)来自汉语。

3.旧词新义:是指把英语中已有的词汇赋予新的含义成为语义新词。如boot本义是“长筒靴”现在又被赋予新义“启动操作系统”,hit本义是“打、击”现在又可意为(点击率)。

在这三种来源中,“母语新构”是最主要的方面,科技英语新词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利用各种构词法构成的。因此,探讨其构成的常用构词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三)常用构词法

英语词汇的构成方式有很多种,如:复合法(Compounding)、派生法(Derivation)、混成法(Blending)、截短法(Clipping)、缩略法(Acronym)、转换法(Conversion)等(Yule,1985)。科技英语新词因其特定的语域特征,在构成方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可见,复合法和派生法是科技英语新词的最常用的构词法。

1.复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汪榕培,1997)。科技英语中有大量的新词是由复合法构成的,如:mouse mat(鼠标垫)、information highway(信息高速公路)、follow-up(连续广告法)等,而且多数为“名词+名词”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最右边的那个名词称为“中心名词”,它前面的所有名词都被称作“修饰语名词”。“修饰语名词”相当于一个介词短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或定语从句的作用。例如:information highway=highway for information; semi-conductor devices=devices using semi-conductor.

2.派生法:用派生词缀作为词素构成新词的方法。英语中许多派生词缀的构词能力很强,因此派生法就成为科技英语构词的重要手段。如前缀“de-”可用于动词、名词前,表示“去、除、反、减、降”等否定意义:例如:brominate(溴化)——debrominate(脱溴);fiber(纤维)——defiber(分离纤维)。如后缀-ology是近年来比较活跃,构词能力较强的词缀,和许多词根都能結合,表示一种学科。许多表示新兴学科的新词都是由它构成的,如:futurology(未来学)、planetology(太阳系星体学)等。

3.混成法,又称“拼缀法”,即使一个词失去部分或者各个词都失去部分音节后连接成一个新词的方法(Lipka,1990)。这种构词法“在当代英语中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构词方法”(汪榕培,1997),在科技英语中尤其如此,可能是由于熟悉专业知识技术的人认为这样构成的词既简练而又不难猜测理解词义。很多科技英语新词是由这种方法构成的,如:gravisphere(引力作用范围)=gravity+sphere、telex(电传)=teleprinter+exchange等。

4.缩略法:将某一词组中主要词的第一个字母组成新词的方法。因其有简洁、方便的特点,现在越来越频繁地被用来构成科技新词。如:ROM(只读内存)=read only memory、sofar(声发)=sound fixing and ranging。

五、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科技英语作为英语中一个特定的语域,其新词的类别、来源和构成有其自身的特点。对科技工作者以及科技英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这些特点,在其对科技英语新词的理解、记忆、翻译,乃至造出更多新词方面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榕培,卢晓娟.英语词汇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Dyke,V.(1992) Old Words for New Worlds: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d-Formation,American Speech,vol 67,No 4,Alabama: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上一篇:我战胜了自己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客户新年沙龙邀约话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