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新词语

2024-05-05

网络的新词语(精选8篇)

篇1:网络的新词语

网络的新词语大全

【黑客】指某些热衷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技能高超、非法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的人。按照“黑客”群体的说法,真正的“黑客”虽然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破解密码,偷窥机密,但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检验和提高自己的技术,追求资源共享,发现网络系统的缺陷,提高网络的安全性。至于那些打着“黑客”的旗帜,为了达到自己的私欲,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篡改或窃取对方隐秘的数据资料,甚至从事破坏活动,他们认为不能称“黑客”,而应叫“骇客”。

【知识窗】黑客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课堂,基于一种资源共享的网络精神。当时那里聚集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他们精通计算机科学及相关的学科,以科学成就来评定自身的价值。教授们留给计算机专业高材生的作业就是尝试突破学校的计算机系统。

【红客】指某些标榜自己正义,具有爱国主义情结,不回避自己政治色彩的“黑客”。这些人热衷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侵入他人计算机系统,但不喜欢“黑”字,而自称“红客”。19在印尼发生排华暴行时,他们自发地攻击了印尼部分网站。这次行动为后来的中国红客群体的形成做了铺垫。

【灰客】指某些对计算机和网络安全感兴趣,初步了解网络安全知识,能够利用黑客软件或初级手法从事一些黑客行为的人。由于他们受技术限制,既不够“黑”,但也不“白”,故称。

【蓝客】指某些标榜自己只热衷于纯粹的互联网技术而不关心其他事物、我行我素的“黑客”。这些人热衷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技能高超,能入侵他人计算机系统窃取信息或破坏系统。他们不喜欢“黑”字,也不想称“红”,更不愿接受“骇”,而自称“蓝客”。

篇2:网络的新词语

近年的新词语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新事物的出现,大量反映这些新事物的词语开始出现,数量之多是空前的.其中部分使用频率相当高,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际不可或缺的表达成分.如何界定、看待新时期的新词语现象?它们与过去汉语创造新词的`规律比较起来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材料发表了各自不同的见解.本文对各家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 者:邵宜 作者单位: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刊 名:学术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ACADEMIC RESEARCH年,卷(期):2004“”(9)分类号:H136关键词:新词新语 界定 特点 规范

篇3:浅议网络新词语的构词方法

在铺天盖地的网络新词语中, 有些经历住了时间的考验, 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所认可, 接受。如“斑竹”, “恐龙”“青蛙”等。也有很多由于使用人数, 范围及涵义覆盖面等原因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淘汰。但是不论某个具体的网络新词能否在语言中立足, 网络新词语产生的途径, 或者说这些词的构词方法还是有章可循的。下文笔者将在大量网络新词语的语料基础上, 谈一下网络新词语的一些基本的成词规则。

一、由于谐音产生的新词

谐音法在语言词汇中应用比较广泛。很多歇后语用的都是谐音的方法来达到表义的目的。网络词语中使用谐音造出新词的现象也比较普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为了方便输入, 选择输入法中出现的第一种组合。在网络中交流有时需要讲求速度, 比如在聊天和BBS中, 如果输入过慢, 可能会影响交际的质量和效率。因此, 人们在打字过程中用一个词在某种输入法中输入某个音节后出现的第一个词来代替原有的词。比如稀饭:喜欢;果酱:过奖等等。这种谐音产生的词绝大部分只是以错别字的身份出现, 也不会受到重视。只有一些词由于新词在意义、构成和读音上都显得优于原词, 又不乏新鲜和幽默感, 才会被人们广泛使用并且沿用下来。比如BBS中某个版面的负责人即版主, 听起来既死板, 又显得官腔十足, 亲和力不够, 现在已基本被智能ABC输入法的第一选择“斑竹”所代替。

(二) 为了引起注意力和好奇, 选择一个与原词同样通俗但是在意义上毫不相干的词。和第一种不同, 这种词在产生之初往往就是有意这么使用的, 开始可能是为了显示个性, 久而久之, 就成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了。如大虾 (指对网络精通熟练的人) ;“虾米 (什么) ”;“恐龙” (指长相较丑的女生) ;“青蛙” (指长相较丑的男生) 等等。

(三) 为了标新立异, 选择在形式上新颖在意义上也与原词相照应的词。这类词的生命力往往是比较强的。如“美眉”, “伊妹儿”等。

(四) 某个具体地区的人们为了显得说话亲切或者体现自己的身份和地域特色, 刻意使用一些方言词汇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很多方言词汇并没有其对应的汉字或者是对应的汉字很少有人知道, 而采用谐音的方法。久而久之, 也可以成为全国通用的网络词语。如“酱紫 (这样子) , “偶 (我) ”, “8 (不) ”, “4 (是) ”, “粉 (很) ”等等。

(五) 使用与汉字谐音的字母或数字。这类词输入简洁, 又个性十足, 很容易在网络语言中立足。如“886 (拜拜啦) ”;气死我了 (7456) , “9494 (就是就是) ”;“K (快/或者是流行的粗话“靠”) ”。

(六) 将一些双音节词快速连读或去掉隔音符号后变成单字使用。如“表 (不要) ”。

二、由于其象征意义而产生的新词

这种词本来在汉语中就存在或者存在潜在的组合可能, 但是在成为网络流行词之前并不被人们经常使用。在成为网络词语以后, 其本来意义逐渐淡出, 人们在说到这个词的时候, 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它在网络用语中的含义而不是其本来的意义。如“灌水” (指在BBS上发一些没有实际内容的帖子) , “拍砖” (发帖子) , “刷屏” (连续在一个BBS版面或聊天室内多次发言) , “菜鸟” (网络生手) 等等。

三、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字母新词

这些词涵盖内容极为丰富,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输入的方便, 为了显示说话者的个性或者故意迷惑看话人以引起注意, 再就是为了掩盖一些发言内容, 只让熟悉的人或知情者看明白。其中, 属于前两种原因产生的网络字母词更容易经得起考验而长期生存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 汉语拼音首字母缩略。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缩略形式。如“lg (老公) ”“bt (变态) ”“lz (楼主) ”“mm (美眉) ”等等。

(二) 多单词组成的英文词组首字母缩略。这里又分为两种情况。

(1) 借用英语国家原有的缩略词。如“omg (oh my god!) 、DL (download) ”

(2) 网民在交际过程中自己对英语进行的缩略。如“btw (by the way) ”

(三) 单个英文单词的缩略。这种情况也可以分为借用和自造两种情况。借用的如“ps (plus) ”“fw (forward) ”, 自创的如“ft (faint) ”等。

四、由于拆字而产生的新词

这指的是通过电脑屏幕的显示手段, 将已有的汉字的左右两部分分成两个单独的汉字, 以达到组合的目的。我个人认为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种现象产生的还不能算是新词, 但既然我们讨论是在网络这个前提之下, 这种越来也多的网络用词的现象也值得关注。造成拆字的原因有两个:

(一) 网络是人们自由发言的场所, 但是由于网络的非真实性, 很多人利用网络散布各种反动言论。为了预防万一, 很多敏感的字或词成为一些网站不能显示的内容。因此人们在不得以而要用到这些字时遍用到了拆字。如“水工 (江) ”“古月 (胡) ”等等。

(二) 如果说上面一种原因导致了拆字现象的产生, 人们对新事物的好奇和认可则使得了这种现象得以全面发展。我曾经在北语之声论坛 (www.great-china.cn) 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不矢口亻十么日寸候, 亻奄口斤言兑言仑土云有辶寸氵虑敏感字节白勺言兑氵去, 于是, 亻奄学会了扌斥字, 后来, 亻奄米青礻申分歹刂了。”再比如现在网上十分流行的“口合口合 (哈哈) ”, “口黑口黑 (嘿嘿) ”, “弓虽 (强) ”等等, 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网络拆字法强劲的发展势头。

以上简单分析了几种常见的网络词语的构成方法。网络词语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 其变化快, 不稳定性使得一些语言学界的研究人士对其持强烈的否定态度。但是, 尽管网络词语在某种意义上给原有的标准的汉语词语造成了一定的使用上的混乱, 其存在并且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不断丰富发展和使用着的现实是客观存在的。网络是一个虚幻自由的空间, 也是人们在一个虚拟的世界自我展现, 宣扬个性的场所。因此, 在网络语言使用中的强制和硬性规范的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要做的是研究网络语言, 接受并承认其中那些已经沉淀为时代文化的成分, 对那些“网络流星词语”让时间来淘汰, 对其中一些消极成分加以劝导。网络语言讲究快捷, 实用和个性, 这也给原本沉闷的语言带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作为随着一个新的时代 (网络时代) 而来的新的语言现象, 我们应当顺应时代, 积极努力, 开辟一块新的学术天地。

参考文献

[1]于根元.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应用研究[M].山西:书海出版社, 1996.

[2]潘文国, 叶步青, 韩洋.汉语的构词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张寿康.构词法和构形法.当代汉语丛书.

[4]邹嘉彦, 游汝杰.当代汉语新词的多元化趋向和地区竞争[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2期.北京语言大学主办.

篇4:网络新词语模因探究

一、模因论及其生物学基础

模因论是建立在达尔文进化理论基础上的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meme)一词由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在其撰写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是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 meme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指除基因之外的另外一种复制因子,是“文化传播单位”。这一概念被借用到语言研究中,指通过模仿进行自我复制的任何实体,像基因那样得到传承,像病毒那样得到复制、传播,它为揭示语言发展规律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二、模因与网络新词语

(一)模因与网络新词语的产生机制

何自然先生根据道金斯和布莱克摩尔等人的研究成果,提出模因的复制不是说词语的原件与复制件从内容到形式都完全一致。语言模因在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中往往与不同的语境相结合,出现新的集合,组成新的模因复合体。从模因论的角度观察,网络新词语模因的复制和传播同样具有基因型的“内容相同形式各异”和表现型的“形式相同内容各异”两种方式。

1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模因表现型传播

(1)同音异义传播:语言模因在保留原来结构的情况下,以同音异义的方式横向嫁接。如2008年初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新陈代谢”、“娇身冠养”,由艳照门事件产生,利用新陈代谢、娇生惯养两个成语的语言结构,根据具体事件将其中的关键词语换成同音异义词,网络中流行的伪成语多是同音异义模因的例子。

(2)同构异义传播:指的是语言形式结构没有变化,但内容发生变化,为另外的词语所取代。

网络新词语的同构异义模因。这种形式的传播主要有词根,词缀派生词以及旧词赋新意。

如:闪客、黑客、博客、淘客、试客等“客”系列的网络新词语已逐渐为人们所广泛熟知。作为英语中的表人后缀“er”,在网络新词语中多翻译为“客”。从构词的位置固定、构词的能产、语义的虚化和类化这几个词缀最重要的特点来看,“客”作为网络新词语中的同构异义模因,已逐步成为一个活跃且能产的汉语词缀。诞生于2008年初的网络新语“很X很X”,由原版“很好很强大”,模构出“很黄很暴力”,“很傻很天真”、“很黑很后台”、“很累很辛苦”等,成为极为活跃的模因。 又如“山寨”,古指筑有栅栏等防守工事的山庄,后来泛指绿林好汉占据的山中营寨,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也指山村。而时下网络新词语“山寨版”中的“山寨”则指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有盗版、克隆、仿制之意。这些字词在网络新词语中被赋予新的意义,也属于模因表现型的同构异义传播。

网络新语句式的同构异义模因。此种模因不仅是单个词语,一些语句也可以,在网络新语中,往往以某个特定结构为样板套以不同的内容,古典诗词、散文,甚至流行歌曲的歌词等均是创造同构异义模因变体的结构形式。如:熊猫烧香病毒之《沁园春•雪》版:

机房风光,千里机瘫,万里半残。防火墙内外,废墟莽莽;硬盘上下,顿时逃逃。你舞战斧,我施冷枪,杀软病毒试比高。内存如此稀少,引无数电脑竞折腰。惜千禧年虫,功亏一篑;欢乐时光,两月魂消。一代天骄,冲击震荡,只识启机关电脑。俱往矣,数风流病毒,还看熊猫。

2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模因基因型传播

(1)相同的信息直接传递

这类信息可以在合适的网络语境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

(2)相同的信息以异形传递

模因基因型的相同信息异形传播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它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尽管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信息变异,但复制出的仍然是复制前的内容。在网络新词语中,这种相同信息异形传播的模因基因型有以下几种:

谐音,包括汉字谐音,斑竹(版主)

方言谐音,表(不要)、偶(我)、美眉(妹妹)

数字谐音,5196(我要走了)、847(别生气)、687(对不起)

英语谐音,email(伊妹儿)、homepage(烘培鸡)

拼音输入法衍生的谐音,油墨(幽默)、霉女(美女)、菌男(俊男)

缩略,如DD(弟弟)、PL(漂亮)、BT(变态)、BBL(Be back later,马上就回来),3Q(thank you,谢谢)

借称,如,水母(在网上一直灌水的女性),菜鸟(初级水平的新人)

3语码混用

句法框架是汉语的,夹用形态各异的词、汉字、汉语拼音、注音字母、外文字母混合成句的情况屡见不鲜,以汉字句中插入若干英文书写的词语居多。如,感动ing;四级pass;快say

(二)模因与网络新词语的存在机制

1成功模因的三个标准与网络新词语强势模因

成功模因有三个衡量标准,即长久性、多产性和保真性。任何一个事物和那些与它发生竞争关系的事物相比,只要它能够在此三方面占优势, 那么它必定在这种竞争关系中获胜,成为成功模因。布莱克摩尔(2001)也指出在所有可能的模因中,只有很少一部分能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中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传播开来的网络新词语必定是一些强势模因。由于网络交流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真实语境,人们不便通过非言语交际手段表达一些情感,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网民在交际中使用一些表情符号和图片使得信息接收者通过视觉和声音(读音)来完成交际的认知过程,从而有效地弥补了网络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手段的缺失。网络新词语在同其它形式的语言的模因竞争的过程中获胜,拥有较高的长久性、多产性和保真性,成为强势模因。

2模因复合体与网络新词语强势模因

模因的发展过程充满了竞争和选择,道金斯(2001)指出模因的选择过程使得那些能够相互融合,互惠互利的诸模因相结合,以形成模因复合体。构成模因复合体的诸模因比相同的诸模因处于分离状态下时更容易得到复制,发挥的作用更加强烈。如,网络新词语中,“网”字通过模仿衍生出了诸如“网友”、“网民”、“网银”、“网龄”等词,“网”这一简单模因通过诸多模因复合体被广泛复制传播,提高了多产性;同时由于“网”具有继续衍生新词的能力,它的长久性和保真性也提高了。

(三)模因与网络新词语的发展机制

正如经过自然选择,优势基因胜出,使自身得以遗传变异发展,作为成功模因的网络新词语流传开来,并有可能成为强势模因,进而逐步走出网络,走进稳定的基本词汇系统,而有的则被淘汰,消失在不断更新的浩瀚网络新词语当中。这样的发展趋势,除了由模因本身特点决定外,也受到一些文化道德因素的约束性影响。我们也可以将网络新词语模因分为利模因与弊模因。利模因主要包括健康文明、生动活泼、创造能力强的模因,这类模因能够使我们更有效地利用网络传递知识、文化、信息,使网络得以健康发展,反之则为弊模因,这类不文明的模因可能会给网络社会带来消极影响,在人们道德规范的约束下,必将逐步被淘汰。

三、结语

篇5:近代学人对新词语输入的反应

作者:冯天瑜 文章来源:近代中国网 更新时间:2007年06月11日

——中国应对西方“话语霸权”的历史回顾

世界近代化进程并非列国同时并举,而是在西欧一隅首先发端。

18、19世纪以降,伴随着西方的殖民扩张和世界统一市场的建立,西方文化播散扩张,反映西方文化的范畴、概念、术语也渗透到其他民族和国家,形成一种笼罩全球的西方“话语霸权”。非西方的民族和国家当然会对此作出自己的反应,但文明史悠久,既重自身“文统”,又有着采纳外来语汇传统的中国,其反应格外错综复杂。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直接现实。在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最具活性,反映社会生活变迁的思维首先是通过词汇的变化体现出来的,这在社会转型时期表现得尤为显著。近代中国,特别是清末民初,伴随西学东渐的展开,大批反映西学内容的新词语涌入中国,诚如国学大师王国维在1905年所说:“近代文学上有一最著之现象,则新学语之输入是己。”(《论新学语之输入》)这里的“文学”,指整个学术文化。当然,反映西方文化的新学语进入汉语系统并非始于清末,早在明清之际(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欧洲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与中国西学派士人(徐光启、李之藻等)就创译了一批汉字新词以翻译西学概念,如利、徐合译《几何原本》译定的体、面、线、点、直角、钝角等数字术语在中、日等国沿用至今即是明证。时至清民之际,西学东渐的规模、力度远迈明清之际,译介西学概念的汉字新词数量及影响程度也巨大得多。值得一提的是,清末民初入华的新词语,大都由日本

传来,时称“日制汉字词”或“日本新名词”。

清民之际,大量“日本新名词”进入中国,是因为中日甲午战争以降,清朝朝野决心师法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遂有留学日本和广译东书的热潮出现。而日本在幕末、明治的半个世纪中已经系统译介了西方各学科的代表著作,并于译介过程中拟订了大批对应西学概念的汉字词,其中有些是对中国古典词(如革命、共和、政治、社会等)加以放大、缩小、引申,以翻译西学概念;有些是运用汉字造词法另造新词(如哲学、美学、科学、宗教等),以翻译西学概念。经十余年乃至数十年的筛选、使用,这些词汇已经定型,并在日译西方著作和日本人撰写的西学论著(包括教科书)中稳固地占据了位置。而恰在此际,渴求西学的中国留日学生和康、梁等政治流亡者纷至东瀛,那些汉字占六七成的日译西书和日人撰写的西学论著,就成为刚刚跨出国门的中国学子学习西学最方便的文本,而活跃于这些文本中的“日本新名词”,实为西学概念的汉字表述,很快就被同属汉字文化圈的中国留日学生和梁启超这样的文豪所接受,他们或在翻译日籍(包括日译西书和日人撰写的西学论著)时将“日本新名词”传输到中国,或在自己的行文走笔间运用自如,如梁启超流亡日本十余年间在《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诸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便大量采借“日本新名词”。随着汉译日籍和“好以日本语句入文”的“启超体”文章的广泛流传,“日本新名词”遂在中国不胫而走。在其时的新人物言谈、作文里,“机关”、“社会”、“运动”、“自由”等新词迭出,教科书乃至考试题中也屡现“中心点”、“势力圈”、“所得税”之类的日本术语,有人作格律诗,也频用共和、代表、平权、团体、归纳、无机等“日本译书之语句”。

外来文化(新词语是其表征)进入中华大地,总会引起迎受和拒斥的两极反应,甚至在同一人物身上,这两极反应并存。面对外来新词的滔滔涌入,清民之际的话语世界出现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中国人使用“大半由日本过渡输入”的新名词(1911年刊行《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凡例),因其反映了新知识、新思想,故“人人乐用”,显示出西学东渐已成为不可遏止的趋势;另一方面,这些“由日本贩入之新名词”与其所负荷的西学内容一起,构成一种强势的话语霸权,正在威胁着中国传统的话语系统,使之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异,必然引起许多中国学人的反感和抵制,虽然这些学人往往自己也“乐用”新名词。如桐城派古文的后期代表作家林纾,在翻译西洋小说时采用新名词不少(如普通、程度、幸福、社会、个人、团体、反动之力、活泼之精神等),但他1918年为《古文辞类纂》作序时,批评“报馆文字”“时时复搀入东人之新名词”,以为“不韵”。他把新名词分作两类,一类在中国古典里有出处,如“进步”出自《陆象山文集》,“顽固”出自《南史》,“请愿”出自《汉书》,日本人以之对译西洋概念,中国人可以接受;另一类无出处,则为“刺目之字”,应予排斥。章太炎也有类似观点。张之洞是“游学东洋”、“广译东书”的有力倡导者,因而可以视作“日本新名词”大举入华的始作俑者,他本人所撰《劝学篇》中,就有“牧师”、“刚巴度”(英文买办的音译)、“上下议院”、“自由党”、“代数”、“对数”、“化学”等名词,但以文辞古雅著称的张之洞又对新名词深怀抵触情绪。据江庸《趋庭随笔》载,张晚年任体仕阁大学士,兼管学部,决计利用职权抵制日本名词在中国泛滥。该《随笔》对张氏情状有一传神描述:“凡奏疏公牍有用新词者,辄以笔抹之,且书其上曰:‘日本名词’。”后悟‘名词’两字即新名词,乃改称“日本土话”。该《随笔》还写道,当时学部拟颁一检定小学教员的章程,张以“检定”一词来自日本,想更换而不得,犹豫再三,该章程终被搁置。同类故事还见于其附属笔记小说,如张之洞见部属文书中有“取缔”、“报告”一类日本名词,心生反感,奋笔批示:此类新名词“尤可痛恨”。部属复文,反唇相讥曰:“名词”也是日本名词,更可痛恨。这很可能是时人杜撰的故事,部属大概不敢如此顶撞“中堂大人”。但这类故事表现的张氏既厌恶新名词,又对新名词嫌而难弃的窘态,却是历史真实的写照。

不仅林纾、张之洞对新词语持二律背反态度,连那位使用日本名词最力的梁启超,在正面讨论外来语问题时,也多次质疑自日本输入的名词。如他在1899年所撰《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中,对日本以“经济”作社会物质生产、理财、节俭义用,表示异义,而主张代以“资生”。他在1902年所撰《论民族竞争之大势》中对日本名词“金融”也有疑问。他同年所撰《释革》更详考“革命”一词的古典义,对译英文、法文相关词的引申义,主张以“变革”取代“革命”,以准确反映社会变革的内蕴。可见,广纳外来新词的梁启超对外来名词也取分析态度,并没有盲从来自西方(日本是其二传手)的“话语霸权”。

当中国人抗拒西方话语霸权的努力走向极端时,又往往与深团固拒的文化保守主义交织在一起。这在前述林纾、张之洞的言行中已有所流露,而一位留日本学生彭文祖于1915年所撰《盲人瞎马新名词》一书,将此种文化心态展示得淋漓尽致。该书署名“将来小律师”,由此推测彭氏在日本学法律。彭氏对于清末民初新名词泛滥全国,连小学生也竟用新名词大为忧虑,称那些日制汉字词“拉杂不伦,不成体统”,以为这些新词入华是“灭国灭族”之事,他攻击那些套用新名词的人“恬不知耻”。彭氏具体批评支那、取缔、取消、引渡、目的、宗旨、权利、义务、卫生等59个“新名词”,将其斥为“不伦不类”,认为中国人袭用此类新词是“瞎眼盲从”,力主改新还旧,如认为应废止来自日本的“取缔”,代以中国旧词“禁止”、“管束”。然而,彭氏所评击的“新名词”除“支那”等少数几个属于应当排除的,大多数新词已融入中国语汇系统,如目的、权利、义务、法人、卫生、引渡、取缔、手续、场合等被中国人视同己出,日用而不知其为外来词,中华文化也并未因此而消融、崩坍。中国现代文化发展进程证明了彭文祖之类的担心是杞人居忧天。精通西洋语文但思想保宋的辜鸿铭也是外来新名词的激烈批评者。冯友兰记述辜氏在北京大学1919年9月的开学典礼上讲:“现在人做文章都不通,他们所用的名词就不通,譬如说‘改良’吧,以前的人都说‘从良’,没有说‘改良’,你既然已经是‘良’了,你还‘改’什么?你要改‘良’为‘娼’吗?”(《三松堂自序》)其实,辜氏对新词“改良”的批评是没有道理的,“改良”是一个动补结构词,前面的“改”是动词,后面的“良”是对前面动词的补充,指出“改”的方向。“改良”从语法上讲并无错误,也易于理解,辜氏的漫骂只能表明他对新词的抵触和反感,并不能阻止新词语的使用流行。

从清民之际的社会实际看,对外来新词在迎受中也有所取舍。这既是文化运作的自身规则使然,也与学者的引导相关。一些学人对译名取分析态度,对语文的健康发展有积极贡献。如胡以鲁撰《论译名》(载《庸报》第26、27期合刊),既不一概排斥日本新名词,又主张对这些新名词作具体分析,认为那些“不合吾国语法者”不宜袭用。朱自清则主张,采用日本名词应与同字译名加以比较,然后经自己思考,择善而从(《译名》,载《新中国》1919年1卷第7期)。这都显示了语文上的主体意识,又与盲目排外划清了界限,是对西方“话语霸权”的理性回答。

对新词语作历史考析,从而引出科学结论的,首推王国维。他的《论新学语之输入》一文,从文化史的纵深度论述新词语产生的必然性。他说:“周秦之言语,至推译佛典时代,而苦其不足”,于是有晋、唐时大量印度佛教术语输入,大大丰富了中国语汇;时至现代,“至翻译西籍时,而又苦其不足”,于是有今之新学语的涌进。王氏概括道:

“言语者,思想之代表也。故新思想之输入,即新言语输入之意味也„„讲一学、治一艺,则非增添新语不可。

“故我国学术而欲进步系虽在闭关独立之时代,犹不得不造新名。况西洋之学术骎骎而入中国,则言语之不足用,固自然之势也。”(《王国维论学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86、387页)这是对包括日制汉字词在内的新学语在中国的传播给予的历史学和文化学的肯定,代表了中国语汇在西方“话语霸权”时代的健康走向——在汲纳外来新词语中使本民族的语汇更丰富、更健壮,方能与强势的西方话语系统实现良性互动。近代如此,当代亦复如此!

篇6:中国十大新词语(双语)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了去年中国最热门的10大新词语。我对其做了一些梳理,按照我的理解把它们翻译成了英文,并且提供了背景链接。大家可以一边看一边回顾2013年中国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和网络热门话题。–谢侃(侃哥Kevin)

(1)“中央八项规定”:Central government’s 8 rules on CPC members 背景链接:2012年12月4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无论是“轻车简从”,“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的细致和坦率,还是“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的真诚和坚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正以身体力行的方式,为端正党风政风率先垂范。“八项规定”是一个庄严承诺,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纲领。(2)“棱镜门”:The Prism scandal 背景链接:棱镜计划(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NSA)自2007年小布什时期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该计划的正式名号为“US-984XN”。美国情报机构一直在九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进行数据挖掘工作,从音频、视频、图片、邮件、文档以及连接信息中分析个人的联系方式与行动。监控的类型有10类:信息电邮、即时消息、视频、照片、存储数据、语音聊天、文件传输、视频会议、登录时间、社交网络资料的细节,其中包括两个秘密监视项目,一是监视、监听民众电话的通话记录,二是监视民众的网络活动。2013年7月1日晚,维基解密网站披露,美国“棱镜门”事件泄密者爱德华·斯诺登(Edward Snowden)在向厄瓜多尔和冰岛申请庇护后,又向19个国家寻求政治庇护。从欧洲到拉美,从传统盟友到合作伙伴,从国家元首通话到日常会议记录;美国惊人规模的海外监听计划在前中情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的揭露下,有引发美国外交地震的趋势。(3)“H7N9禽流感”:H7N9 avian influenza 背景链接: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尚未纳入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29日10时,全国已确诊131人,37人死亡,76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福建等地。

(4)“土豪”:Tuhao(该词已经进入英语词典,我自己的翻译版本为:tasteless rich guy-没啥品味的有钱人)背景链接:土豪金”这个词是继“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只有兴起的又一个网络热词。“土豪金”中的“土豪”顾名思义就是有钱有势的人意思,美女律师伍淳雅最先在微博上发出一句“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这样的调侃语句,后被网友转发,其实是大家对现在富二代和屌丝差别的一种调侃,所以,“土豪,我们做朋友吧”就成为一种网络流行语。(5)“自贸试验区”:experimental free trade zone 背景链接:是根据本国(地区)法律法规在本国(地区)境内设立的区域性经济特区。这种方式属一国(或地区)境内关外的贸易行为,即某一国(或地区)在其辖区内划出一块地盘作为市场对外做买卖(贸易),对该地盘的买卖活动不过多的插手干预、且对外运入的货物不收或优惠过路费(关税)。中国政府2013年在上海设立中国首片自贸试验区。(6)“单独二胎”: If either parent is a single child, they are eligible to have two children of their own.(此概念太中国化,只能翻译到这个程度了..)

背景链接: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也就是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所提到的单独二胎政策。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2013年计划生育成为热点话题,多位委员和党派提案都涉及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修改完善。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7)“中国大妈”:dama(该词已进入英语词典,我自己的翻译版本为:Chinese women with amazing purchasing power–购买力超强的中国妇女)

篇7:网络的新词语

如今,我们无论是打开网络还是翻开报纸,都会发现一些很“面生”的词语扑面而来,如丁克家庭、半糖夫妻、月光公主等等,搞的我们如坠入云雾之中,摸不着头脑。

这种词语相对于以前的词语来说,它内容新、形式新,它在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这类词语我们叫它“新词语”。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现象和新生事物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旧事物的消亡而消亡,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和对新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近几年,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出现了许多新事物、新观念,现代汉语词汇也在这种变化里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大量反映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的新词语不断涌现出来、流行开来,并贯穿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些变化都促动了汉语新词语的产生和流行。

纵观近几年汉语中出现的有代表性的、生命力强的新词语,发现它们一般都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鲜明的时代性特征。语言是生活的反映,它的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承载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文化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与世界联系也日益密切,在这种形势下,新词语大量产生,灵活、准确的表达涌现出的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概念,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是造词方法丰富多样。新词语的多样性缘于其造词方法的丰富性。以下一些方法常被它们采用。一是以比喻、借代方式来丰富词义。这是创造新义词语最生动最形象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方法。如:用“下海”比喻搞活经济时人们从事经商活动,用“下岗”来比喻某些人失去工作。又如:用“白领”代指具有固定工作和收入、生活比较安逸的工薪阶层人员,用“粉领”、“银狐领”指时髦女性或准贵族女性,“蓝领”指普通的大众人群,等等。二是以仿词格引申来创造新词语,即根据已有的词语,或反仿或类仿,而仿造出一个新词语。如:由“自信力”仿造出“他信力”;如:由“白领”而仿造出“蓝领”、“粉领”、“银狐领”。三是以摹声音译来增加新词语。如:“磕头”外化为kowtow、“婆婆”外化为popos等等。四是将用于某事物的词语移用到它事物中。如:足球运动中的“前卫”、篮球运动中的“先锋”、排球运动中的术语“短平快”分别用于“前卫作家”、“先锋诗人”和形容工作效率的快节奏说“短平快”。

三是语感新颖耳目一新。新词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冲击力,这与它在语感上具有新颖性也有很大关系。汉语新词语的使用既能给人们带来表达的丰富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能给人们带来新奇感和新颖感。如:“理念”、“氛围”这些词语比“观念”、“气氛”使用起来内涵更丰富、语感更新颖,阅读时和听起来感觉更爽。又比如:“很阳光”、“挺女人”、“小龙女”、“帅呆了”、粉丝(FANS)等词语,既反映了新时期人们的趋新心理和认知状态,又给人们带来了新奇感和新颖感。

四是传播快捷方便使用。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缤纷复杂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不断涌现,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趋新心理也越来越明显,这就使得新词语在能比较短的时间内被人们所了解、接受、并使用。同时,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如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也为新词语的使用和扩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能使新词语在一夜之间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了解、接受和使用,极大的加快了新词语的传播和使用。

五是相对稳定利于吸收。我们知道汉语中新词语的不断涌现使得普通话词汇量大增,虽然有时会给一些学习者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负担,但是它毕竟方便了人们的交际和表述,符合语汇发展的规律。不论哪种途径产生的新词语必须被普通话吸收,才能不断丰富普通话的语汇,使用起来也才具有相对稳定性。否则,很快便退出新词语的行列。因此,使用的相对稳定性是新词语的一大特点。

篇8:网络的新词语

(一) 区域型网络新词

网络覆盖区域大, 所以网络词语具有宽广的地域性。例如:“欧了”一词来自东北, 表示事物已经完成, 后演化为“哦了”而成为网络词汇, 被大量使用, 具有极其的口语感和地域性人那浓厚的性格特点。如:“雷到”, 来自浙江北部一带, 其中, “雷”具有多种含义, 分别为“像是被雷击到或是受到刺激”、“遇到不开心的或是感觉不舒服的事情”或是“突然间被吓到了”等。所以“雷到”就表示被突然间发生的事物吓到。还有一些表示消极的, 例如:“腊鸭”, 意思是垃圾, 来自粤语中的挂腊鸭, 指吊颈自杀, 大多用在网络大型有些中。地域性的网络词语, 大多音似或是形似地方性事物, 带给其他地域人群强烈的新鲜感和地域特色。而了解地域性网络词语, 就需要对相应的地区一定的了解。

(二) 新事物型网络新词

网络的扩展和新型事物的发现发明, 通过网络途径并让游戏中的新兴词汇得以流传。如“偷菜”来自于开心网的偷菜游戏, 是白领们喜爱种农作物为主的社交游戏。后常引用“你偷了吗?”为见面的招呼语。“马甲”一词为注册会员的名字, 等同于ID。现在许多的网站用“马甲”来表示身份, 具有特色。一词“潜水”生动形象, 用来形容那些在论坛或是群里呆着, 并不发言的人, 多用于聊天QQ中。新事物型网络词语的特点是与新兴事物息息相关, 并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特点, 伴随着事物的兴起、发展和衰弱而变化。在它的语言的构成上, 并不是很难理解。

(三) 简化型网络新词

简化型网络新词, 最开始出现自英文中缩略词, 现出现在正式文稿中。例如“WWW (World Wide Web环球网) 、PC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 ”等。是一种缩略式的网络词语, 用开头大写字母作为代表简化而成, 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唯一指定性。随后出现了大量的中文式的语音缩略词如:“MM (妹妹或是美眉) 、DD (弟弟或是东西) 、RPWT (人品问题的意思, 来自猫扑论坛, 据说遇到了不可解问题, 统统是人品问题。) ”等, 中文性质的缩略词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 但它们却在网络的运用中注入了新的含义。运用了汉字的开头拼音和汉字独有的代表性, 表达出含义。其专业性虽不如英文缩略词, 但是通俗易懂, 便于理解和创造, 没有地域性障碍, 亲切通俗。

(四) 具有特色的网络新词

网购和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淘宝体”的发展, 淘宝体是一种说话方式, 常见于淘宝购物中, 大多以“亲, ……”为开头, 亲昵可爱。而最近, 南京理工大学用淘宝体正式向学生发送录取短信来缩小距离感, 便于沟通情感。类似的还有“咆哮体”, 就像它的名字一样, 咆哮体, 流行网络文体, 常见于QQ、MSN等聊天工具中, 通畅咆哮体带有较多的感叹号, 表达一定的情绪。近期有小学生将咆哮体应用到了作文上, 引发了网友热议。“@>>--------”这亦是一种网络新词, 代表玫瑰, 以其酷似玫瑰的外形而广泛使用。类似的是, “:-D”表示开怀大笑也是因为形似面部表情。

二、网络词语的构建形式

(一) 一般式的网络新词及其特点

一般性的网络新词, 逐渐出现了语义为基础的体系。

如:XX男 (宅男、玩具男、凤凰男等)

XX门 (拉链门、艳照门等)

XX体 (元芳体、倒写体等)

还有一些是网络词语创意突出, 如“电子邮件”被称为“伊妹儿”和“886”表达的“拜拜了”等, 虽不能严格意义上称之为是词语, 但却有不一样的随意洒脱。它们符合了青年人标新立异的想法, 同时又符合了网民们不拘一格的表达形式。

(二) ABB式网络新词及其特点

ABB式网络新词的现下非常流行, 此类词汇大都来自重大或触动心灵的热点事件, 同时带给人们更生动、热切的领悟。因此“ABB式”网络新词表达的不只是一个网络事件, 或者说是社会热点, 更代表着大众对于某个热点事件的看法。

“范跑跑”职业教师, 原名范美忠, 四川地震中的“先跑”事件中, 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底线的热议。“姚抄抄”, 姚牧云发表了的多篇自称为“原创”的小说证实为抄袭。“赵光光”是青岛中豪外国语学校副校长, 因为拒绝为汶川地震捐款而被辞退。

这些网络新词代表着网民大众对热点事件的看法、态度, 这不仅是一种点评, 也不只是一种网络词语, 而是对我们社会的不合理、不道德现象的一种深层次的谴责, 对人性不尽责的批判。

(三) 语义泛化和网络新词的出现

随着网络的发展, 网络词语出现了一义多形的发展趋势, ;例如“你”可以通过“泥、乃”来表示, 而“什么”也变成了“虾米、神马”来表示。这些网络新词变化了形式, 没有改变意义, 是网民们的求异心理所导致的。

有的网民通过奇思妙想, 发明了许多有趣的新兴网络词语。例如“囧”字, 外形酷似表情窘, 新颖并且大胆。而一些词通过网络渠道却表示了另外的意思。例如:“可爱” (可怜没人爱) 、“善良” (善变又没有天良) 和“天才” (天生蠢材) 。网络新词有的具有一定的攻击性, 像“蛋白质” (笨蛋+白痴+神经质)

(四) 简析网络新词的语法依据

根据语法理解, 网络新词的造词方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1. 语音造词:通过语音的模拟、叠加和变化等方式, 出现了“偶”、“撒”等一系列的语音词。

2. 词法造词:主要通过词法的转化手段来造新词,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东东”、“狂”和“河蟹”等网络词汇。

3. 语法造词:通过语素的意思组合来构成新词, 例如:“拍砖”、“脑残”等。

4. 修辞造词:主要的网络新词的修辞法是比喻, 例如将:“发飙” (源自发疯, 指人生气异常或是做事情很成功) ;借代, 用“用水桶腰大象腿”来表示肥胖异常的女性。

三、网络词语的心理成因

(一) 叛逆心理

语境与网络新词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 也是最重要的语言条件, 它指的是整个大脑的认知语境, 包含着推理能力、自动识别能力, 同时也是系统化的语言运用, 它代表着人类一系列语境与话题之间的关系。通过语境, 我们可以了解信息的动态特征以及对其的憎恶喜好。而通过网络词汇的语境和解构大量网络词语后, 发现其中并非只是汉字, 还包含着一系列的数字、符号和拼音, 这非常符合大多数网民 (主要是80、90后) 的需要。

(二) 包容心理

网络包含着多元化和衔接化的特点, 其优势就是容纳, 它推陈出新, 不断地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并合成新的词汇, 还活跃了人们的思想。有的网络新词带有古汉语的韵味, 得到了赞扬和广大网友的支持。其实, 在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网络新词不仅仅是为了在国内交流, 更多的是彰显一种含义, 集中了人类的思想和智慧。这让我们看到了网络词语的机会和挑战, 而这, 就是它的生命力。而这种生命力, 正在以从未有过的力量买着坚挺的步伐前进。

(三) 从众心理

新潮和时尚无疑是吸引着新一代前进的, 网络, 这一巨大市场, 是机遇与挑战, 同时也是时尚和文化的前端, 吸引着无数的网民们为之追随。所以, 模仿变成了新一代网民所喜闻乐见的事情, 而模仿, 更加扩大了网络的使用和容量。在此基础上, 网络新词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扩大着。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四、网络词语的流行原因

(一) 为了节省时间和流量费用, 网络词语掺杂着多种表达方式。如数字, 同音异形字, 叠语和缩略语。不仅形象生动, 能表达出应用中的含义, 还具有一定的亲切感和代入感。

(二) 创新是网络词语必不可少的。新颖和时尚是网络新词创造者一直所崇尚的, 不仅刺激, 还有强烈的生命力。

(三) 网络同时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危险性, 为了减少身份等信息的泄露, 网络用语的使用就减少了这种尴尬。同时还带来了一定的趣味。

结语

网络词语是便随着网络随之发展的鲜活产物, 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人们致力所得。词语或是积极或是带有一定的讽刺性, 都表达了大众对于网络, 或是这个时代的看法, 我们不能完全否定或是采纳, 追逐其形成, 是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的, 希望网络词汇在今后的日子里逐步发展, 形成体系, 并带来人们更多的益处和思考。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文化的发展, 网络, 被称为“第四媒介”, 正以其迅猛的速度更新换代。而其涉及范围广, 运用范围之大是从未有过的。我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 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 我国网民达到2.53亿, 成为全球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而网络交流中的运用词汇, 正在一步步地改变着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而网络词语是如何形成的, 并将以何种形式发展下去, 是今天这个新领域最多被关注的话题。

关键词:网络,沟通,词汇,关注

参考文献

[1]姜忞.网络新词语研究的理据视角.人力资源管理.2011-07-08.

[2]刘娜.浅谈网络新词语.青年科学家, 2013年第23期.

上一篇:黑龙江省严肃县(区)镇党委换届纪律工作情况汇报下一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