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辛店镇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2024-04-18

下辛店镇家庭农场调研报告(共8篇)

篇1:下辛店镇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下辛店镇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接到上级调研任务后,我们农口组织调研专班到走访了全镇4个类似于家庭农场的种养殖业大户(北堤村王森林、白水湖村王先勇、泗州寺村罗丙田太和村聂正伟),采取数据统计、典型解剖和查阅资料等方法,对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总体情况是发展正常,形势很好,农民满意,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家庭农场的发展现状

从调查情况看,4个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是:农场主中有3个村干部,1个农民,户平劳动力3人;8户农场主共有机械设备12台套(获农机补贴30万元),以种植水稻、小麦、养鱼为主;土地流转总面积555亩,其中耕地450亩、水面105亩,流转涉及68户,有2个农场签订了规范的流转合同,2户是口头协议短期流转;租金亩平约450元,最高的是水面养鱼每亩600元,最低的是60元(汉北河河滩),其中流转土地的粮食补贴由土地所有人所得。4户农场2012年纯收入44万元,户平11.3万元。从4家家庭农场的发展来看,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农场数量增长较快,发展势头良好。4个家庭农场中,有2户从1998年就开始“捡田种”,2户从2004年底开始流转,近几年规模发展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土地流转进一步加快,台湖、安定、北堤等村出现到大冶等外地地承包经营家庭农场的现象。据统计,全镇经营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有150户。

2、粮食生产得到保障,特色种植进一步显现。4个家庭农场,全部种植粮食,去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50亩,总产量194.1万斤,亩平1134斤(含小麦),一个人种粮可供150的口粮。在粮食生产得到保障的同时,各种特色种养殖的到充分发展,其中白水湖村王先勇种植泥蒿100亩,泗州寺村罗炳田发展精养鱼池160亩,经济效益非常可观,极大促进家庭收入,人均纯收入3.1万元,是当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倍。

3、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强,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4个家庭农场中,2012年种植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作业,农场主配有机械设备12台套,机械投入105多万元。北堤村村民王森林,自有旋耕机、机耕船、收割机等,加上他组建的合作社成员共有的农用机械10台套,总价值40余万元。他家流转土地200亩,其中本村水田50亩、台湖农场50亩,汉北河滩100亩,去年纯收入20多万元。今年,他计划秋季在本村建一座酱菜加工厂,发展带动附近蔬菜生产;秋播时在汉北河附近3个村季节性流转1000亩,连片种植小麦。

二、家庭农场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农村土地流转困难。一是部分农户对土地存在思想障碍。有的是“土地命根子”思想浓厚,担心失了地、丢了根,不愿流转;有的是外出收入高,对那点田、那点租金无所谓,田放那也不要饭它吃,还可以领补贴,也不愿意流转;加之政府对土地流转没有“硬措施”,没有办法制约农户。比如2012年我镇为了发展千亩螃蟹基地,在迎风、彭李、北堤三村协调流转土地,设计40户的300多亩土地流转

协议整整谈了5各月才签订。二是土地零散和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旱包子、水袋子”等条件差的田流转难度大。三是土地流转服务还没完全到位。调查的4个家庭农场2个签订了合同,2户是口头协议,其他散户都没签合同。全市农户间的小面积流转80%以上都没签合同。

2、农村家庭农场融资困难,农业生产后继无人。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比较效益低,回报见效慢,缺乏有效抵押物,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资金需求较大,多数农场实力不强,加上固定资产不多,大部分投入无法通过资产抵押等方式获取银行贷款,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大部分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想发展扩大规模,贷款融资很困难。贷款条件苛刻,无法贷款。白水湖村王先勇去年流转100亩土地种粮食,农户每亩的租金500元,他家纯收入也很可观,两相满意。今年他想贷款20万元,扩大种植规模到300亩,因没有抵押无法落实贷款。三是农业人才支撑困难。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从事农业劳动力年龄偏大,结构老化,在家从事家庭农场经营的都是50岁以上老年人,子女全都外出工作、务工,再过10年,“谁来种田”的问题就更加突出了。

3、农业社会化服务还不完善。突出表现在农机驾驶与维修、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普遍农户信奉“巧种不如拙闭”(施肥)的老信条,不管田里缺什么,搞两包化肥再说。一些农民一季稻谷打五六次药,人家打什么药我打什么药。农村盲目施肥、盲目打药的问题突出,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只有一名工作人员,面对全镇近6万

亩种植面积显得力不从心

4、农业基础设施仍显落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镇域一二三级渠道淤塞极其严重,每到旱涝天气,水马齿苋堵塞河道,农业用水根本不能保障。而改造近40公里的一二级渠,以一个乡镇财政之力,就好比螳臂挡车。二是虽然我镇部分村进行过土地平整项目,但仍然有近半村没纳入进来,农业生产仍有很大不便。三是稻谷翻晒困难,每年水稻收获季节,农民就为水稻翻晒发愁,镇域公路到处都变成了晒场,影响了人们日常生活。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家庭农场与土地流转要相得益彰,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带动土地流转,土地有序流转才能有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或“三资”监管代理服务中心是基础,要联合县经管局切实承担起指导流转合同、调节土地承包矛盾纠纷、搜集发布流转信息等职能,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逐步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

2、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相结合的道路,解决家庭农场融资难题。要大力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帮助解决单个家庭农场干不了、干不好或干了不合算的事情,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家庭农场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优化金融服务,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对信用等级高的家庭农场给予一定的授信额度,并给予利率优惠,允许家庭农场以大型农用

设施、流转土地经营权等抵押贷款,创新信贷品种,简化信贷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支持和引导农业担保机构优先为家庭农场提供担保贷款。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上级农业基础项目,捆绑利用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等各项农业建设项目,疏通河道畅通,加快流转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为家庭农场经营提供良好的基础。

4、加强农业人才培养。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人才培养作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重点培训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率先发展成为职业农民。参照大学生村官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大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大学生到农村、回家乡,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

5、落实国家对农民的扶持补贴政策。比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把今年中央和省新增的农业补贴,全部单列出来,用于补贴上述对象,其他农民的补贴仍按照去年的标准执行。特别是农机等补贴,优先补贴家庭农场等种养殖大户。

篇2:下辛店镇家庭农场调研报告

一、汝城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该县着力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挖掘农业优势产业资源,重点培育发展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和农业致富能手,迅速壮大现代农业发展规模,推动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为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调查统计,到20xx年底该县家庭农场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1.56亿元,家庭农场发展形势良好,凸显以下特点。

1、家庭农场基地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已发展鲜果种植面积是12.5万亩,年产水果7.5万吨,总产值1.5亿元,品种为李、梨、柑桔、板栗、锥栗等,主要分布在文明、土桥、濠头、岭秀、永丰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时鲜蔬菜面积14.8万亩,其中田庄早季蔬菜2.5万亩,卢阳、泉水、大坪、马桥、井坡等乡村春菜、冬菜6.6万亩,马桥、延寿、外沙等乡镇“家庭农场”发展朝天椒、生姜等蔬菜面积4.3万亩,商品蔬菜年产值达3.2亿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发展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8.9万株,年经济收入达1.2亿元;在泉水旱塘等“家庭农场”发展硒山茶叶种植面积3000多亩,在盈洞乡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6000多亩,在卢阳镇斗山、泉水镇白泉、土桥镇黄家等乡村“家庭农场”种植水稻6.8万亩,基本实现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年创经济收入达100余万元;在热水、大坪、卢阳发展杂交制种面积3500多亩,创经济收入50余万元;在卢阳、大坪、泉水、井坡、马桥、土桥、田庄、永丰、集益、热水、三江口等乡村建成了家庭式牲猪、牛、羊,家禽养殖基地86个,其中年可出栏生猪6.5万头、家禽12.9万只,创农业经济收入3.46亿元;在卢阳、土桥、井坡、泉水、热水、暖水等乡村建成家庭水产养殖基地49个,年产鱼类2.2万吨,年创经济收入1.8亿元。

2、家庭农场农业经济收入稳步增长。该县现有养殖、种植、休闲初具规模“家庭农场”1200余家,20xx年“家庭农场”创农业总产值11。56亿元,分别比20xx年的6.82亿元、20xx年的8.46亿元、20xx年的9.98亿元,同比增长170%、137%、116%。按农业种养类别分,其中家庭养殖(畜禽200只以上)有172户、鱼类养殖(年产10吨以上的)有68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土桥、马桥、大坪、井坡;家庭粮食种植(200亩以上)有149户,主要分布在暖水、热水、卢阳、土桥、泉水、井坡、大坪、集益;家庭水果种植(年产水果20吨以上)232户,分布在文明、盈洞、永丰、卢阳、马桥;家庭蔬菜种植(年销售蔬菜20吨以上)298户,主要分布在田庄、暖水、马桥、大坪、卢阳、土桥等乡村;家庭茶园种植(200亩以上)有224户,主要分布在卢阳、泉水、三江口、暖水等乡村;家庭金银花种植(400亩以上)有98户,主要分布在盈洞、岭秀等乡村;家庭花卉盘景苗木种植(200亩以上)有16户,主要分布在卢阳、大坪、土桥、马桥、泉水等乡村“家庭农场”;随着该县“家庭农场”数量增多和规模化发展,“家庭农场”对基地的发展规模、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模式日趋增强、日益明显。

3、家庭农场农产品牌凸显地方特色。近年来,该县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迅速,其中泉水旱塘“家庭茶场”的“硒山茶”、小坦、延寿等乡镇的“小米辣”、文明乡的“水晶梨”、田庄乡的“反季节蔬菜”已获得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在产品认证方面,全县完成农产品认证14个,其中无公害食品12个,绿色食品3个;在基地认定方面,以朝天椒、水晶梨和蔬菜为重点,建立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5个,完成朝天椒、水稻、茶叶、奈李、水晶梨和蔬菜等产地认定27.6万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基地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该县特色农产品种类众多,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各农业产业发展是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有特色无品牌。如水果、蔬菜种植虽种植面积达26.5万亩,但由于缺乏机械化生产、规模化作业,集中连片种植300亩的都很少,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保持品质优势,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二是产品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当前,该县“家庭农场”年农业总产值上100万元以上没有一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上100万以下的家庭有109户,产值上50万元以下的有498户。由于“家庭农场”数量多、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三是农产品品牌优势市场认可难。到目前为止,该县“家庭农场”能走出郴州的农产品仅有水晶梨、奈李、冰糖橙、花豆、朝天辣、板栗等极少数农产品品牌,难以形成品牌优势带动该县现代农业发展。

四是创新意识不强影响产业发展。“家庭农场”大部分是种养植大户出身,又是典型土生土长的农民,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应用新技术不多,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足,抗风险意识不强,家庭农户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抑制了家庭农场大发展,同时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深根蒂固,部分农户对机械化作业认知程度还不够,生产观念有待更新。

三、推进“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1、抢抓政策机遇,鼓励农业规模化经营。目前国家出台了多项扶持种粮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土地、财政资金等资源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倾斜。农业组织化已成为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重点,为今后惠农政策注入新内涵。

一是要依托财政补贴政策。在财政补贴方面,要鼓励地方将新增农业补贴、财政奖补资金、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向该方向倾斜,扩大“家庭农场”发展数量和规模;

二是要建立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省、县、乡三级联合建立土地规模经营扶持专项资金,以其为导向,引导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与承包农户签订中长期租赁合同,同时各地政府应制定并出台地方“家庭农场”评估标准,健全和完善“家庭农场”各项登记备案工作,建立县、乡、村三级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家庭农场”发展质量;

三是要出台土地流转发展规划。地方政府要牵头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指导各地加强体系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形式多样、管理严格、流转顺畅的要求建立有形市场,搭建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交易平台;

四是要实施“互换并地”政策。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各地方行政村开展“互换并地”工作,减少农户耕作的地块数,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和土地利用率,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通过“互换并地”促进土地流转的空间很大。据国家统计数据表明,目前全国以互换形式流转土地达1610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2%。

2、拓宽融资渠道,突出服务组织化优势。资金周转困难已成为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一大致命因素,随时危及到“家庭农场”的生存与发展,解决融资问题是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第一要务。

一要是建立融资服务机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应明确一名分管农业工作实职领导专门负责农业项目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信贷、融资等服务工作,组建“家庭农场”发展规划办公室,与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合署办公室,鼓励各地设立农业担保公司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服务,允许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承担涉农建设项目。

二是要优化装备结构改善生产条件。地方各级政府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采取先进技术、引进优良品种、提升装备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要引导规模化经营。目前,该县种植业和粮食生产有条件实行规模经营,调研中发现种粮大户的效益比一般种粮户更为可观,也更具备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的规模化经营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

三、夯实农业基础,构筑多个板块受益平台。笔者认为,农业组织化建设将创造多个农业板块的投资机会。

一是要建立多层面受益平台。就种植业的规模经营而言,品种培育业、农业机械和服务机构有望受益。此前,按照《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xx—20xx)》的战略部署,国家将加强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随着我国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种业的景气度预计处于上升通道之中。

二是要注重发展农业机械化。几千年历史证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阻碍了现代农业发展,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家庭农场”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将与规模经营模式相辅相成,农机板块各行各业将受益。

篇3:上海松江家庭农场考察报告

关键词: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

1 松江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特点

1.1 发展背景

从2007年起, 松江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劳动力大量转向二三产业, 而松江大学城的建立, 又使城南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动到城北, 全区非农就业农民已占农村总劳动力的90%以上。农业劳动力大量非农化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 使农村耕地出现大量闲置或半闲置状态, 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凸显。从2007年起上海松江区在浦南三个乡镇开始探索由家庭农场经营农业, 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松江模式”以“依法、自愿、有偿”为原则, 推行农民承包土地委托村集体统一流转, 形成适度规模, 由家庭农场经营的方式, 家庭农场经营者则在农民自愿提出申请的基础上实行民主选拔。同时, 培育职业化农民, 发展种养结合、机农一体家庭农场。一个家庭农场的种植规模一般在6.67hm2~10hm2左右, 最大规模在13.33hm2内。目前松江区的家庭农场已经发展到1 236个, 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种植全区近八成的水稻面积, 基本实现粮食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37户, 形成了年上市7万头生猪的生产能力。松江发展家庭农场, 不仅稳定了粮食和生猪生产, 保护了耕地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而且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了农业专业化生产水平和农民收入。松江家庭农场主要有三种类型:种养结合型, 机农结合型, 纯粮食种植型家庭农场。我们考察了其中两种:

1.1.1 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

腰泾种养结合家庭农场主李春风一家三口承包13.33hm2耕地种水稻, 并在他承包的农田中, 建起了占地0.2hm2的现代化猪舍。猪场基础设施由松江区政府全额投资, “零租金”免费提供使用, 一年可出栏三批生猪, 每批次500头, 年出栏生猪可达1 500头。生猪由松林养猪合作社负责收购。猪场的畜禽粪便经过适度处理后给粮田作“有机肥”, 养猪不仅增加了家庭农场的收入, 还改善了地力。现在一年下来种13.33hm2粮食有15万元左右的收入。每头猪能挣代养费50多元, 一年下来又增加了7万多元收入。

1.1.2 机农结合型家庭农场。

张小弟机农结合型家庭农场, 他拥有三台拖拉机和两台收割机, 现一家二口承包耕地13.27hm2。凭着自己对农业机械的熟悉, 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地对农业机械加以利用和创新, 除耕种自家农田之外, 还为周边区域的家庭农场提供农机服务。一年种植水稻净收入在15万元。同时他的农机还为其他家庭农场53.33hm2耕地提供了服务, 每亩服务费40元~50元。两项收入相加, 夫妻二人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

1.2 主要特点

通过实地考察和向农场主及区、镇农委、农经人员了解, 松江家庭农场的主要特点是:

1.2.1 家庭经营。

松江明确提出的一条原则是“经营者自耕”, 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是本村农户家庭, 除季节性聘用短工外, 不得常年雇用外来劳动力。外来居民或其他投资者建立的农场严格界定不能算作家庭农场。

1.2.2 适度规模。

与家庭劳动力、家庭农机拥有量和家庭经营能力相适应, 松江家庭农场耕地规模一般为6.67~10hm2, 最少5.33hm2, 最大13.33hm2。

1.2.3 一业为主。

一业为主有利于培养职业化农民和提高农业专业水平, 使依靠农业为主的专业生产经营也能增收致富。松江粮食家庭农场平均净收入在10万元以上, 种养结合的在15万元以上。农业成为一种体面的职业, 农民感到从事农业同样可获得“体面的收入”, 过上“体面的生活”。

四是集约生产。松江家庭农场通过规模适度、专业化生产,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集约化经营水平。到2013年, 全区家庭农场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0%以上。依托家庭农场发展, 全区农业规模经营比例达到90%左右。

2 松江家庭农场主要做法和成效

2.1 主要做法

2.1.1 土地流转管理细致规范, 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土地保障。

一是建立土地规范流转的长效机制。区、镇农业和农经部门加强土地流转管理、指导和服务, 规范土地流转行为, 制订市统一的流转合同文本, 每户承包和流转耕地均在《松江区农用土地管理平台》上进行公示。从区镇村三级均可查询到每户土地流出和流入情况。二是制定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对土地流出方全区统一补贴每亩价值250kg稻谷流转费, 对流入家庭农场给200元/667m2的土地流转费补贴, 既保证土地流出方的根本利益, 也使土地流入方获得一定的收入, 使土地流转双方双赢。三是推进实施老年农民退养补助制度。达到男60岁、女55岁年龄的老年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的, 在原来养老金基础上再增加150元/月的养老补助金, 从而使专业农民可以扩大经营规模, 老年农民也有长期保障。

2.1.2 农业社会化服务不断完善, 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服务保障。

松江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家庭农场提供全方位社会化服务。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实行配送供应服务;家庭农场的水稻生产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 生产过程全部流程化、标准化;粮食烘干设备全部由区财政统一投入, 农民免费烘干;组织粮食购销部门和加工经销企业对“家庭农场”实施订单生产或直接上门收购服务;家庭农场的生猪饲养由松林养猪合作社统一提供苗猪、统一供料、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结算, 区镇兽医部门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 农场代养, 设立代养考核指标, 农场主们只需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认真管理就可以了;区农委为每个家庭农场配送手机, 提供气象、市场等信息服务。

2.1.3 政府补贴水平逐年提高, 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效益保障。

松江区制定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家庭农场的意见》, 鼓励发展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的家庭农场, 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的粮食生产, 并通过财政支持、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松江区为发展家庭农场, 向种植水稻的农场提供每亩200元的流转费补贴, 家庭农场购买农机的补贴最高占到农机售价的70%, 对机农结合型家庭农场每亩地提供40元油费补贴。有机肥使用补贴10元/亩, 贷款贴息和保险补贴由区财政承担。加上农资补贴76元/667m2, 水稻种植补贴150元/667m2等, 种一亩水稻政府现金补贴近500元, 财政补贴占家庭农场净收入的3/5。家庭农场生产基础设施均由镇村投资建设。在李春风的家庭农场政府投资80多万元建的猪舍干净整齐, 张小弟的农机库政府投资40多万元, 每年仅收4 000元租金。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成为农场主安心务农的坚强后盾。

2.1.4 准入考核退出机制建全, 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经营保障。

一是明确准入条件。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是本村农户家庭, 年龄男性在25~60周岁, 女性在25~55周岁, 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能力和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 能熟练使用农机具。二是公开透明选拔。在农民自愿提出经营申请的基础上, 家庭农场经营者由村主要领导、村民议事会民主评定, 择优选择。三是建立考核机制。由镇村两级共同对家庭农场主进行考核, 专业考核与民意考核相结合, 新进家庭农场经营者试用一年, 年度考核不合格者终止其家庭农场经营者资格。四是实施考核奖励机制。组织开展各类生产竞赛活动, 对优秀经营者给予奖励。如李春风2013年考核为一等奖, 他在下一季家庭农场主竞争中就有优先权。

2.1.5 政府监督管理有力, 为发展家庭农场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对全区1 236家家庭农场由松江区农业委员会颁发《家庭农场登记证》, 内有基本情况、培训情况、考核纪录、变更记录等。二是为家庭农场主量身打造“新年培训和增收计划”, 大力开展职业农民培训,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创业农民培训, 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2013年分别有167名和800多名专业农民获得国家职业资格高级、中级证书。家庭农场主普遍懂农技、农机, 会管理。在考察中我们看到了李春风持有粮食生产专业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的结业证书、松江区2011年和2012年家庭农场水稻高产竞赛“优胜奖”荣誉证书、松江区2011年和2012年优秀家庭农场的荣誉证书、松江区家庭农场培训证书、家畜饲养工五级的合格证书等。机农农场主张小弟说他们村五个家庭农场, 在收割季节他的联合收割机就由农场主们自己开, 他按标准收取收割费, 他的雇工按当地标准支付农场主们雇工费。

2.2 成效

2.2.1 家庭农场为农场主带来足够体面的收入。

粮食家庭农场主们户均年收入在10万元, 像李春风等种养家庭农场主们户均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 比在外打工收入既高又稳定, 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体面的收入”, 使“种地”成为一份“体面工作”。当地农民争相竞争承包家庭农场。

2.2.2 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都得到了保护。

所有权体现在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民主程序, 把农户委托流转的农田再流转给想种田、能种田、种好田的农场主;承包权则体现在承包农户的利益保证上, 流转出土地的农民每年每亩地可获250kg稻谷折价, 随市浮动, 收益有保证;经营权则体现在农场主田种得好就可获得较高收益, 并可继续经营, 否则就须退出。

3 松江家庭农场模式的启示

松江区家庭农场建设敢试先行, 已经创新探索出一套健全的运行模式和科学的管理机制。虽然山西上海两地人口、土地、财力等实情存在差异, 但是他们率先尝试、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超前谋划、深度研究的思维方法, 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工作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省家庭农场下一步的发展思路应是:

3.1 各经营主体应明确各自经营重点

松江引导家庭农场以种粮为主业, 并立足粮食生产, 加大对种粮农场的补助, 使农民单纯种粮也能取得较好收益。以纯种粮为主的家庭农场年纯收入至少在10万元以上。家庭农场种每667m2地能净挣900元以上 (每667m2水稻市级财政补贴80元, 农资补贴112元, 种子实行免费定量供种, 农药补贴11元, 农药政府采购统一发放, 水稻机械化插秧补贴30元, 流转费补贴200元, 共计433元。667m2水稻625kg, 纯收入至少在500元以上) 。根据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的经营效益取决于耕地的经营规模, 我们建议实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从管理角度看, 粮食国家全部收购, 不存在销售问题, 可使农场经营不会出现大的经营风险, 可充分发挥家庭农场作用。而经营瓜果、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因存在销售渠道问题, 对品种选择、栽培技术要求高, 我们建议采取合作社生产模式, 发挥合作经营的优势。而设施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场等因对投资、技术、管理要求高, 更适合采用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当前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各经营主体各自特色、各自优势, 促进各类经营主体兼容并包, 竞相发展。

3.2 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 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有效转移

据经济学家分析, 我国将来农业人口宜在总人口的25%以下。为此推算, 山西省现有1 285万农村劳动力中, 需转移近964万, 目前已转移334万, 另有466万在今后转移。山西省的劳动力转移率目前为26%, 远低于松江90%转移率。因此必须加快城镇化进程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立足我省“两山夹一川”的地理特征和中西部资源型省份的特点, 在以“一核一圈三群”布局中加快发展太原等大中城市的同时, 突出抓好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三个层面的工作。通过大县城建设, 率先打破农民进城的屏障;通过重点镇建设, 加快农村产业和人口的聚集;通过中心村建设, 努力实现“就地城镇化”。

3.3 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规范土地流转秩序

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大量农民离土离乡的实际和人多地少的基本省情决定了我省的规模经营的水平并不是越大越好, 必须与农民的非农转移相适应, 与农民自身的经营能力相适应。加快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和县乡两级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建设, 促进土地规范有序流转。规范土地流转秩序为发展家庭农场创造先决条件。我省可首先在城郊型农村探索农民委托村集体进行流转, 以利于土地集中连片。

3.4 制定扶持政策

篇4:家庭农场:下一个投资机遇

前有网易高管丁磊养猪,后有联想控股集团成立农业投资事业部,斥资投农,如向立华畜禽注资3000万美元,向华夏联诚投资4亿元等。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投资远景如何?是否会成为下一个10年的投资新潮呢?

与此同时,频出的食品安全事件以及雾霾天气,一再刺激着公众的神经,安全健康的有机农产品是人们所亟需的。当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后,在资本的催生下,农业的大规模产业化或将成为可能。

据清科资本投资经理朱晓川透露,农业投资从2006年至2011年,机构和投资人陆续投资了两百多个项目,这里面成功的例家庭农场:下一个投资机遇子特别少,农业投资的风险点很多。但他认为,家庭农场有助于解决有一定教育程度的农村人口就业问题,而这些人口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这对新农业的经营会有质的提高。此外,还可以带动消费领域的升级,如果能有一个可以在全国复制的运作模式,这样的项目将具有投资价值。

朱晓川称,目前来看,如果是特色农场及带有文化色彩的小型农场,则获得资本青睐的机会较多,而未来5年内,一定会出现有特色的农场连锁品牌。但是,目前涉及土地流转的家庭农场,仍将以央企牵头为主。

在利好政策的影响下,资本是否会对家庭农场项目更感兴趣?天图资本高级合伙人王岑告诉记者,集约化生产需要一定量的土地,民营农业公司出面参与土地流转所需费用不菲,再综合其它因素来看,未来在政策的推动下,央企或将成为整合这些上游土地的主导力量,民营资本主要参与下游深加工。

“通常情况下,我们提到的农业项目是指上游种植养殖。站在资本方的角度来看,是否会投资,取决于单个企业的商业模式。不过,现在农业公司有品牌意识者最终都会向上游走,希望有一部分自己的种植基地,以保证下游产品的质量,资本方也偏向于有一些上游把控度的农产品企业。”王岑表示。

家庭农场,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名词,在中国,它类似于种养大户的升级版,通常定义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近年来,资本下乡租地也成为普遍现象,那是不是城市居民有一天也能如美国人一样,当一回农场主,拥有自己的田园耕地呢?

据农业部门相关人士表示,城里人下乡办农场仍有不少壁垒:首先,对城市居民在土地流转,即土地使用权转让上有限制。同时,城市居民远离农业生产,没有相应种植技术,缺乏农产品销售渠道。再有,就是农村居民办起家庭农场,家庭成员就是务农劳动力。而城里人需要雇工来从事生产,人工费将增加成本。

篇5: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例文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继续增加农业补贴资金规模,新增补贴向主产区和优势产区集中,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为准确摸清我县农村家庭规模经营发展现状,着力以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为基础、探索发展家庭农场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笔者在深入调研 32 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和 20 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养殖生产大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客观分析了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现报告于后。

? 一、我县农村种养殖户规模化发展现状 ? 根据全市统一确定的规模种、养殖户标准,我县 32 个乡镇规模种养殖业监测调查结果显示,到末,全县共有规模种植户 87 个,种植面积 9422 亩,户均 108.3 亩。其中规模种粮 13户、面积 904.5 亩,户均 69.5 亩;规模种蔬菜 18 户、面积 1707 亩,户均 94.8 亩;规模种烤烟 23 户、面积 1323 亩,户均 57.5 亩;规模种药材 14 户、面积 2891 亩,户均 206.5 亩;规模种花卉 9 户、面积 916 亩,户均 101.8 亩;其他规模种植 10 户、2200.5 亩,户均 220亩。,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 131 个。其中规模养殖生猪 64 户、饲养 12324 头,户均 192 头,规模养殖家禽 40 户、饲养 153749 只,户均 3843 只;规模养殖肉羊 24 户、养殖 4761 只,户均 198 只;规模养殖肉牛 4 户、饲养 215 头,户均 54 头;规模养殖肉兔 19 户、饲养 37931只,户均 1996 只。规模种植户、规模养殖户占农户总数的 0.17%,规模种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 0.7%;生猪规模户存栏生猪占存栏总量的 4.5%,家禽规模户存栏家禽占存栏总量的12.7%。

? 二、我县家庭规模经营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从我县 20 个从事规模种养殖业家庭经营户的调查情况看,现行家庭规模经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筹资融资困难。绝大多数规模经营户主要依靠自身积累或可借贷方式投资,除国家在政策调控时适当扶持外,基本没有其他融资渠道。在种养殖关联产品市场价格正常或逐渐上涨的情况下,各个生产环节正常循环,规模经营能获得正常利润,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趋势明显。一旦市场价格低迷,产品销售受阻,生产过程则不能正常循环。不少规模户因为没有外来资金参与周转,只能压缩生产规模、降低亏损程度,亏损时间稍长,少数支撑不住的户只能退出生产,规模生产的连续不稳定。

?(二)销售渠道不畅。所有规模经营户均没有建立较为正常规范的销售渠道,完全靠自己盲目寻找销路,导致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反过来又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受信息资源、联系能力、交通工具及销售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销售零星分散,耗费人力物力和生产时间,影响规模经营效益水平。

?(三)技术服务滞后。规模种植养殖生产需要相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比如开展病虫或疫病防治、对废弃物或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等。但现行规模化种养殖业专业服务提供跟不上,生产过程中各方面技术服务主要通过临时聘请人员或者种养殖户自学解决,技术保障方面存在诸多缺陷和漏洞。由于技术服务与生产要求脱节,势必影响规模经营质量效益,增加规模种养殖业生产风险。

?(四)生产要素不稳。规模化种养殖业需要适度集中耕地、林地、牧草地、养殖水面等

农业生产资源,各资源要素流转通过口头协商、书面协议方式确定。流转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生产经营亏损时协议租金不减少、生产经营收益好时协议租金上涨(比如王家乡花卉苗木生产户租用土地租金就从最初每亩 600 元涨到现在的每亩 1000 元)。生产要素流转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经营者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 三、适宜我县发展的主要家庭农场模式 ? 从农村种养殖资源状况出发,以现行种养殖规模经营户为基础,培育适宜我县发展的家庭农场模式有四种类型:一是粮食蔬菜生产农场,分布在土地面积集中、肥力状况较好、交通方便的平坝地区,发展规模与本地资源要素相适应的粮食或蔬菜生产农场。如:临溪的粮食生产大户,王家的股份制蔬菜生产大户都可为发展农场提供借鉴;二是特种作物产业园(场),黄连、莼菜、烤烟、辣椒等特色作物宜于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如黄水黄连,冷水莼菜,主要烤烟、辣椒产地等都可适度发展特色作物产业场;三是果园内养殖型复合式农庄(场),在种养殖资源优越、交通条件较好的城镇远郊地区发展种养殖业循环、优势互补的家庭式农庄。如:沿溪镇滨江村汪卯祥租用耕地种植果树 200 余亩,同时在果园内养殖生猪 175 头;四是林下养殖类生态休闲农庄(场),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林下养殖类生态休闲农庄(场)。

? 通过对 20 个家庭农场式规模种植、养殖生产大户生产效益调查情况看,规模种粮亩均收入 1620 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 130 元,效益提高 8%左右;规模种蔬菜亩均收入 3429 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 309 元,效益提高 10%左右;规模种其他特种作物亩均收入 5810 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 1300 元,效益提高 20%左右。规模养猪每头纯收入 200—400 元,比零星分散养殖增加 200—300 元,效益提高 15 左右%;规模养禽每只纯收入 5—10 元,比零星分散生产增加约 5 元,效益提高 8%左右。从调查结果看,各种项目的规模化生产收入都比零星分散生产高得多,经济效益也比零星分散生产好得多。(注:20 个户的数据是生产户对生产情况回忆形成的,代表性不强,仅作趋势参考)

? 四、积极稳妥发展我县家庭农场的措施建议 ? 从当前我县农村农业生产实际看,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方式在推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方面有所减弱,发展现代农业更加迫切需要适宜的新型劳动载体融入。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县委、县政府鼓励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政策措施的推出,我县积极稳妥发展家庭农场的客观条件已然成熟。为此,建议如下:

?(一)建立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筑牢发展基础。融资渠道单一、投入数量不足是影响规模户稳定发展和向更大规模、更高要求的家庭农场过度的主要制约因素。逐步建立以农户投入为主、政府扶助、金融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融资机制,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基本要求,也是保障家庭农场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保障既得利益。建立与生产品种和产出数量直接联系的销售渠道或消费市场,是保证家庭农场正常运行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稳定现有消费市场与需求数量、确保基本销售数量不动摇;拓展新的销售渠道与开辟新的消费领域、为销售更多产品找到更大范围、更深程度的支持空间;建立政府对主要基础产品实行淡储旺供机制、缓解市场价格涨跌对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产生的冲击;建立实力企业对规模经营产品收储加工与家庭农场专业化产品生产销售相联系机制,让家庭农场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中不断发展壮大。

?(三)规范流转行为,增强发展信念。立足家庭农场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全家外出户或弃农经商户、劳动力不足无力正常经营户、生产技术落后产出效益低户等不以土地为基本生存资料的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通过规范流转方式、稳定流转期限、合理流转价格等形式,积极帮助农场主规范有序、稳定合理流转土地,增强规模经营和发展信心。

?(四)落实技术职责,完善全方位服务。家庭农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需要系统健全的配套服务。健全服务组织,配强技术力量,根据家庭农场从事业别的专业特点、规范化生产、不断扩大产能和提高效率的.实际需要,各有关部门和乡镇要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有效保障家庭农场持续健康发展。

?(五)宽松环境,加强扶持引导。家庭农场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时代产物,是统筹城乡发展、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载体。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要在生产要素组织、生产过程扶持、产品加工销售等方面宽松政策环境、加强资金扶持、强化技术支持。用强力有效的政策扶持措施保障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村经济经营主体有效承载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为新形势下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提供强大动力。

? 家庭农场发展调研报告 2

一、全县家庭农场发展基本情况 ? 按照有关家庭农场的基本条件,根据农业、林业、水务、畜牧以及工商等部门的统计,我县现有家庭农(林)场 13941 个,其中种植业 13922 个,种养结合 2 个,畜牧养殖场 16个,水产养殖场 1 个。全县家庭农场劳动力总数 71541 人,其中家庭成员 41970 人,常年雇工 29571 人。加入或领办农民合作组织的有 20 家,除了个别家庭林场因列入工程造林享受过国家政策补助外,其他均未享受过专项政策扶持补助。

? 现阶段我县家庭农场呈现以下特点:

? 1、主要以家庭林场为主。我县林业资源丰富,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家庭林场发展迅速,家庭农场呈现以家庭林场为主的特点,家庭林场比例占到总数 98%。

? 2、发展不规范。根据摸底调查,我县家庭农(林)场数量达 13941 个,但由于家庭农场属新生事物,缺乏统一认定标准和办法,除了 34 个家庭林场拟注册,其余所有家庭农场尚无工商注册意识,而且大部分家庭农(林)场账务核算不规范,未进行详细的财务收支记录,只算大帐,不记小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效益分析。

? 3、家庭经营规模较小。目前,全县家庭农(林)场经营总面积约 52 万亩,但以小型家庭农(林)场规模为主。其中经营面积在 50 亩以下的 8773 个,占了总数的 63%,50—100 亩的 5042 个,100 亩—500 亩的 91 个,500-1000 亩的 19 个,1000 亩以上的 16 个,规模化经营趋势不明显。

? 4、农场用地来源于土地流转。家庭农(林)场的土地来源主要是承包或租赁镇村组集体林地或私人林地以及荒山荒地造林,承包期限为 10 至 50 年不等。

? 5、从业人员具备一定技术经验。农场业主都是村里懂技术、善管理的能人,个别为村组干部或长期从事木材经营的老板。个别农场业主办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厂,农场主均有一定资金实力,经验丰富,比较熟悉农业政策,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和市场前景。

? 二、当前家庭农场存在的问题 ? 1、产品效益较低。农(林)场总体效益较低,总收入在 10 万元以下的有 13907 个,10-50万元的有 27 个,50 万元以上的仅有 7 个。我县家庭林场产品大部分属于初级产品,原木、原竹或部分加工半成品,有面积无规模、有数量无效益、无特色无品牌,很难形成产业规模,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经济效益不高。

? 2、经营管理水平待提高。目前,我县家庭农(林)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具备一定经营管理水平,但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对农场的经营管理大多停留在传统经验阶段,难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 3、土地流转难以形成规模。我县属于典型山区县,土地细碎化情况较为严重,加上农民的惜地意识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家庭农场实现规模经营的最大难题是不能流转到大面积

连片的耕地,造成农业机械化普及率较低,土地生产效率较低。

? 4、融资难,投入能力不足。家庭农(林)场属于一家一户的小型生产,资金积累少,加之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以及现行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家庭农场大多缺乏贷款抵押,融资难;现有政策不明确,扶持力度不够,进而制约了家庭农场规模的扩大以及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 三、对策建议 ?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 1、明确主体资格,加大宣传力度。一是在尽快明确家庭农(林)场的概念、内涵、注册登记等制度,明确认定标准、登记办法,逐步把家庭农场扶持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市场主体。二是各地在制定家庭农(林)场认定标准时,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行业的性质,进行不同标准界定,把经营规模控制在适度范围内。三是规范管理。在明确认定、注册制度后,严格按照有关法规政策进行管理,协调相关部门,确定专门机构及专(兼)职人员负责家庭农(林)场的管理工作。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家庭农(林)场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积极主动发展这一新生事物。

? 2、推进产权改革,完善制度保障。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推进农地产权制度创新,让农户拥有完全而有保障的土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权和继承权。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和服务平台,建立规范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要求;三是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贷款担保制度和农业保险制度。

? 3、推进技术普及,提升科技水平。一是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企业家。二是加强土地整理力度,打造集中连片耕地,改造中低产田,完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规模经营奠定基础。三是研发方便于山地间运输、价格低、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易、便于田间作业等特点的小型或微型农机产品,普及机械化操作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 4、坚持企业引领,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企业+基地+家庭农(林)场”等产业组织模式,创建市场中介组织,探索建设各类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农副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独立经营、合作制、公司制等新型家庭农场经营形式,实现家庭农(林)场和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升家庭农(林)场的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生产。

? 5、完善扶持政策,保障公共服务。家庭农(林)场作为新兴事物,必须加强扶持和引导。在财政扶持中,要完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将家庭农场纳入奖补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在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业产业化、农业标准化、土地流转、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奖补。加强技术服务,定期下乡开展家庭农场的技术指导,农技推广项目向家庭农场倾斜;设立信息服务机构,为家庭农(林)场提供市场销售等信息。

篇6:家庭农场经营情况报告

县农业局:

我家庭在回龙镇党委、政府、红丰村村委会的支持下,从2002年养牛开始经营,近年来根据政策引导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改变经营方式,多元化、多手段的扩大生产经营,现已初具规模,现将我家庭农场的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安县新盛家庭农场,位于镇安县回龙镇宏丰村,法人乐祥明。土地经营总面积达到920亩,其中流转土地720亩,常年雇工9人。现有收割机3台,旋耕机2台,犁、耧、耙、耱配备齐全,机械压油机一套,机器设备总投资150万元。2014年农场共养殖了620只羊、100头猪、248头肉牛、4000只肉鸡、2000只蛋鸡、120箱蜜蜂;种植了200亩油葵、200亩油菜、300亩露天蔬菜、100亩瓜果、120亩粮食(小麦、玉米),总营收586万元,利润189.58万元。

二、经营特点

1.精耕细作、品质至上。农场生产的农产品(主要是牛肉、羊肉、菜籽油、葵花籽油、蜂蜜)均为零添加,种植中不使用化肥使用饼肥、腐熟农家肥、沼液和沼渣,生产中不添加任何防腐剂,食用油基本现产现卖。农场牛、羊均为天然人工放养,肉品品质极佳。农产所有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甚至更高。

2.农产所有产品除农场外不设其他卖店,不代购,保证销售过程品质不变。3.农场内还设有休闲农家,主要菜品来自农产出产,保证原汁原味,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和品尝口感选择购买农产产品。

4.农产内实现农业循环生态发展,牛粪、羊粪、鸡粪进行沼气发酵,沼液沼渣还田。

5.农场产品商品化率高,因为品质较好,当季产品产出后基本被抢购。

三、存在的问题

1.农场经营延续了小农经营模式,缺乏现代管理方式,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等统筹利用率不高,成本高,规模进一步扩大难度大。

2.镇安土地稀少,山大沟深,农业机械不能广泛使用,人工成本高。

篇7:关于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透过中央一号文件对“家庭农场”的鼓励和支持态度,我们看到了一条农业农村改革的新路径,也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殷切希望。作为基层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一员,XX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农业规模化发展,并及时调整贷款投向逐步向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大户倾斜,全力支持本地家庭农场驶入“快车道”。

(一)XX县家庭农场整体发展情况及生产经营情况

1、辖区内家庭农场基本情况。根据6月份的调查,XX县家庭农场的数量共116个;经营土地面积1.5886万亩;主营业务范围为粮食种植、果树种植、水产养殖、家禽养殖、蔬菜种植、花卉种植、杨树造林等;全年经营总收入1590万元;家庭劳动力人数332人、雇佣人数132人;全部在工商部门注册。

2、辖区家庭农场的金融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县家庭农场在XX银行贷款余额1055万元,未来贷款总需求有975万元。融资需求额度主要在10万元以下36户,10-50万元需求19户,50-100万元需求2户,100万元以上需求1户,贷款期限一般在3-5年。

由于国家政策的出台以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家庭农场在XX县得到了迅速发展。截止今年7月31日,XX县在工商局注册的家庭农场规模已达579户。同时,政府关于用地、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补贴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正在陆续出台,这将大大鼓励农户从事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保持家庭农场这一新兴事物的稳定性。

(二)金融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由于家庭农场是新生事物,我行在对其进行调研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自身经营不够规范,技术支持不够,又未购买农业保险;二是难以提供有效担保,符合条件的抵质押物不足;三是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可能出现农作物绝收的情况;四是政府相关政策还未正式出台,农场主还处于观望状态;五是暂未形成规模产业,虽然目前已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有579户,但绝大多数还处于刚起步阶段;六是部分家庭农场同时具备专业合作社、有限公司等多重身份,定位模糊。

上述困难导致银行在向其提供金融服务时,对其经营收益、资金回笼以及潜在风险等难以把握,急需出台一套完整的制度流程来规范操作。

(三)XX银行拟支持家庭农场的措施

1、争取政府支持,政银合作联动化。计划与县农委联合成立金融服务小组,负责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推动具体工作的开展。同时,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给与重视,加大舆

论宣传,对协作银行在财税政策上予以倾斜,给予营业税、所得税等优惠或减免。同时,也请人行利用其信息掌握全面的优势,对银行加强政策指导。

2、实地下乡调研,金融服务制度化。我行于今年6月份组织人员下乡实地调研,选取种植业、养殖业等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进行访谈,通过现场查看以及与农场主的交流,真实了解农场主的贷款需求以及资金使用周期等情况。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我行7月份又组织部分基层支行行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对《XX银行家庭农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讨论,现办法已正式行文。该办法的主要创新点是:对象明确、用途广泛,授信灵活、期限较长,担保方便、额度充足,办结迅捷、还款灵活。

3、降低融资成本,贷款利率优惠化。调整“三农”贷款重点向家庭农场倾斜,支持规模化农业、养殖等适应家庭农场经营的产业,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向“家庭农场”模式发展。同时对“家庭农场”贷款实行优惠贷款利率,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70%执行,比其他贷款利率较低,真正为家庭农场减负让利,降低家庭农场的融资成本。

4、实施“阳光信贷”工程,信贷服务透明化。在全县所有行政村设立“阳光信贷”服务宣传栏,向农户公开驻村客户经理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并公示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有效规范信贷操作流程,让客户熟悉每个贷款品种,明白具体的办贷流程、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贷款方式,进一步实现贷款服务公开化、透明化、便捷化。

5、加大营销手段,贷款手续简便化。针对家庭农场的具体情况,我行将针对家庭农场设置专属客户经理,具体负责家庭农场贷后信贷资金使用情况的日常监督,在余额控制和约定期限内还贷自由,周转使用。进一步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做到随用随贷、送贷上门。同时根据当地种养殖业的季节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灵活确定贷款期限,全力支持“家庭农场”发展。

(四)对政府部门参与的建议

从XX、XX等开办此项业务的实际情况看,均有政府部门参与,如XX市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了由银行、财政、农办、房管、国土、规划、法院等部门组成的农村抵质押贷款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和流程,明确土地部门负责土地确权办证和抵押登记,政府并承诺按照贷款本金1:7的比例设立担保基金;各镇成立土地流转中心,保证区域范围内产权流转并负责土地承包确权办证和质押登记;明确财政局负责设立开办此项业务风险补偿和奖励基金的部门及分工。

由于家庭农场是新生事物,尤其是土地承包经营权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土地流转办证、经营权价值确定、质押登记等实际困难单靠银行无法解决。因此,建议由政府牵头并明确相关部门的分工及职责,并在担保方式上承担一定责

篇8:甘谷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㈠发展现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 出现“家庭农场”的概念。2013年5月28日, 甘谷县工商局和甘谷县农业局在全省首家出台了《甘谷县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登记注册办法 (试行) 》, 明确了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 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经工商部门核准登记, 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科学管理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家庭农场的概念、登记条件和程序、经营规模和范围、注册资金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13年底, 全县在工商、农业部门登记家庭农场58家。按行业类型划分, 其中种植业45家, 养殖业10家, 种养结合3家。种植业主要有苹果、苗圃、蔬菜、中药材、樱桃等特色产业;养殖业以养猪、鸡、羊为主;种养结合主要是以种植果树和散养土鸡形式为主。流转土地7159.3亩, 年产值9560万元, 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㈡发展特点

家庭农场经营产业涉及甘谷县林果业、畜禽养殖业、蔬菜种植业三大支柱产业。

1. 种养大户发展家庭农场。

甘谷县的有些养殖、种植大户, 通过政府和农业工作人员的引导, 结合自身的实际努力, 扩大规模, 充分利用闲置土地, 发展规模农业生产经营, 形成了现在种植面积达500亩的家庭农场。

2. 农户联合发展家庭农场。

有些从事养殖、种植业的农户, 为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和扶持, 积极联合起来, 发展规模化生产, 创办家庭农场。新兴镇颉家村农民李元明和颉应子, 为了加大苹果生产规模, 改善管理水平, 提高市场竞争力, 联合成立了甘谷县然源家庭农场, 形成了苹果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3. 企业老板创办家庭农场。

近几年来, 甘谷县不少在建筑、购销等行业创业成功的老板, 看到国家对农业扶持力度加大, 纷纷回乡, 利用当地资源, 自觉地多方位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 形成了一批家庭农场。新兴镇颉家村村民杨双轩, 在政府的引导下, 积极发展苹果种植, 组建了甘谷县宇峰家庭农场。

4.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发展成为家庭农场。

为了搞好规模经营, 谢家湾乡鲜家坪村村民鲜江波, 流转本村土地500多亩, 发展林果种植和林下经济, 成立了甘谷县大道坡家庭农场。

二、存在的问题

㈠家庭农场标准不高, 基地规模小

林果业、畜禽养殖业和蔬菜种植业是甘谷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从调查中了解到大多数的家庭农场都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意向, 从目前现状来看, 农户土地零碎插花流转、短期流转并不难, 但想集中连片并中长期流转确实很难, 农民仍对土地有依赖思想, 制约农场扩大经营规模, 很难形成农业产业规模, 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弱, 束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㈡扶持配套难, 资金短缺影响发展壮大

家庭农场的主体, 农业家庭并不富裕, 家庭农场大量的资金投入对其是巨大的负担。家庭农场的运营、规模扩张、农机购置等也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不少家庭农场想扩大规模, 却遭遇了融资难题。家庭农场在经营初期一次性投入比较集中, 资金需求较大, 多数农场实力不强, 加上固定资产不多, 无法通过农场资产抵押获取银行贷款, 从而制约其扩大生产规模和发展设施农业。如在筹建初期, 须一次性交纳土地承包费、租用机械平整场地、架电通水等费用开支至少要几十万, 甚至上百万元, 无力扩大再生产规模, 这已成为抑制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㈢家庭农场缺乏清晰定义, 法律地位不明确

尽管中央时常提及“家庭农场”, 甘谷县也出台了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登记注册办法, 但从国家及省级层面上缺乏统一的定义, 对家庭农场的含糊定义, 认定标准的不明确, 影响到如何界定、扶持、引入登记制度等一系列问题。目前只是采取鼓励和引导申请登记的做法, 应该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予以核准登记, 有关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

㈣创新意识不强, 市场竞争弱

家庭农场大部分是种植、养殖大户出身, 又是典型的土生土长农民, 他们掌握的知识和实用新技术不多, 对人才引进、品牌意识认识不够, 抗风险意识不强, 家庭农户扩大再生产资金能力有限, 抑制了家庭农场扩大发展。由于家庭农场规模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实力弱, 农产品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 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三、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㈠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家庭农场的良好环境

家庭农场是农村发展的新生事物, 也是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 为积极推动家庭农场发展, 必须加大宣传力度, 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农民群众真正认识什么是家庭农场, 积极稳妥地发展这一新生事物。把扶持现代家庭农场作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抓手, 加强组织领导, 制定出台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 积极营造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氛围和舆论环境。

㈡加大扶持, 优化发展环境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设立财政专项发展资金, 并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 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从促进土地流转角度出发, 将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机统一起来, 制定专门的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 鼓励有条件的种养大户组建家庭农场。鼓励家庭农场增加技术、资本等要素投入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财政要设立专项发展资金, 用于家庭农场提高生产能力建设。家庭农场自产自销的农副产品要给予农民自产自销的税收待遇。适宜家庭农场申报的农业项目要优先安排。要落实用地、人才引进等优惠政策, 家庭农场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 允许其按规定建设生产管理用房。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到家庭农场工作。开展优秀家庭农场评选并予以表彰奖励。

㈢加强家庭农场认定和注册登记

国家层面应尽快出台家庭农场认定和注册登记政策法规, 确立家庭农场法律地位。在国家政策法规未出台前, 地方应积极确定当地的家庭农场认定和注册登记办法, 鼓励家庭农场的发展, 更要指导规范家庭农场的经营行为和组织行为, 在发展中逐步规范, 在规范中促进发展, 给予一个宽松的环境。

㈣示范引导, 规范管理

家庭农场运行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结合行业实际制订出“家庭农场规范化建设标准”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标准”。通过示范建设, 引导家庭农场创新发展模式, 建立健全实施家庭农场内部管理制度, 组织开展家庭农场财务核算, 创建家庭农场品牌建设, 提升家庭农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㈤注重家庭农场人才培养

利用和整合各类培训资源, 开展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主培养作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尤其是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到农村、回家乡, 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发展现代农业。

摘要:作者通过对甘谷县家庭农场发展现状调研, 基本找准了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初步提出了推进甘谷县家庭农场发展的思路及举措。

上一篇:东丰县卫生监督协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下一篇:霞峰中学政风行风建设承诺书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