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2024-05-05

新店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通用6篇)

篇1:新店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在2006年4月11日新店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新店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5年工作回顾

2005年是我镇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的一年。一年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镇的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强镇、农业富镇、商贸重镇、科教兴镇”发展战略,抓住机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完成了镇第十三届六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面实现了“十五”计划预期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新的步伐,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68亿元,增长19.4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966亿元,增长45%;实现综合财政收入2978.5万元,增长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09元。

——工业发展迈出新步子。围绕做大做强的要求,工业经济总量迅猛扩张,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8.89亿元,销售收入18.9亿元,利润3280万元;规模企业迅速增加,全镇规模企业总数已达到35家,完成现价产值10.95亿元,同比增长22;实现销售收入10.05亿元,同比增长期22.5;实现利润2560万元,同比增长18。南通振新颜料有限公司、南通华亮健身器材有限公司等企业已进入亿元企业行列,被列为全县50强企业。以汤园精细化工、合兴铁链、东力健身器材、怡达体育用品、东洋时装、世川服饰等企业为支柱的中坚力量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这些已经成为我镇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以宏祥化工、慧栩包装、爱浪服饰等企业为代表的后生力量也在提速增效,呈现出强势的发展后劲。另外一大批成长型企业也正蓄势待发。一年来,我们还通过努力,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的“四难”问题,全镇以四大支柱产业为特色的块状经济日趋明显,也成为我镇在县内引人注目的新亮点。

——农村经济彰显新成效。粮食生产抗灾顶难仍获丰收。秋粮顶住病虫害影响,单产、总产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力抓好了生猪高热病和禽流感的防治,畜牧生产保持稳定,各类畜禽饲养量和肉蛋产量呈上升趋势。农业发展后劲全面增强。全镇新办农业企业10家,总投入达5598万元;全镇共拥有“三资”投入农业项目11家,投入达6200万元。全镇第二产业增加值36191万元,比上年增加23.3。全镇有1000余名农民接受了技能培训,950名农民得到了转移就业,劳动力转移率达到41.8。

——第三产业有了新提升。认真推进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积极营造三产发展的良好氛围和环境。特别是,商贸服务业加快发展,消费需求持续畅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创近几年来新高。三产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12亿元,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加。传统的餐饮、商业流动等发展呈现新趋向,发展层次、水平越来越高,休闲消费点不断增加。新兴第三产业在我镇迅速兴起,体现时代信息的现代物流、交通运输、通讯和休闲等社会服务业发展加快。镇内新型的汽车出租业、家政服务业等已开始起步,这些标志着我镇正在向现代新型小城镇迈进。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在县委、县政府多次调高任务指标的情况下,我们仍全面完成任务。全年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713.1万美元,占县交加压任务的142.76;到帐外资604万美元,占县交加压任务的100.7;县外境内民资9038万元,均提前完成县交任务。到目前为止,全年共有5个项目落户县工业新区和化工园区,在县“进区项目升旗仪式竞赛活动”中,列第七位。

——全民创业取得新成绩。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825户,占县交任务数的123.13;新增私营企业223家,占县交任务数的247.78;完成新增民资3.47亿元,占任务数的283.91。全镇实际参与创业,并有效益的村干部达57人,占定编干部总数的58以上。创业领域不断拓宽,逐渐由以一产为主向二三产业并举转变。其中新店居委会成为全县民营经济发展二十强村。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一年中,全镇新建各类桥梁11座,疏浚河道2条,总长6.8公里。实施了飞跃河沿线的黑色路修复。新店桥新建工作和方根桥的修复基本结束。采取果断措施,拆除了建农桥,消除事故隐患,同时积极开展筹建工作。集镇建设进一步推进,首期拍卖的新店医院南侧土地已开始建设,国土、广电楼即将竣工;新拓宽了集镇区内解放路,拉开了镇区道路的基本骨架。扎实推进土地整理项目。国投土地整理项目第一期工程,在园北、汤居、祝套等三个村顺利推进,涉及35个小区、占全部工程量2/3的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中。

——财政工作难中求进,出现新局面。在全面取消农业税的情况下,认真正视财政分税制和包干基数对我镇的不利

因素,狠抓财源培植,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严格税费征缴,财政工作基本实现了预算执行正常、收支基本平衡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978.55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3.05;完成财政支出3145.5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重点保证了工业、农业、招商、教育、卫生、抚恤和社会救济、社会保障、镇村运转等支出,特别是支付了新店中学

基建资金545万元,支付了前期农路改造工程款85万元。

——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投资近350万元的新店初级中学第二期工程,于10月份全部竣工,实现了两所中学的完全合并。按照“六有”要求,进一步完善各中小学教育设施。按既定计划,新店、汤园两所幼儿园的产权改革全部到位。在年底的创建教育现代化乡镇评估中,一次性通过市验收,被南通市评为“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先进乡镇”。加快农村自来水普及工作,到去年5月底全面完成农村改水任务,受益人口达37032人(其中新增收益人口28440人),占全镇常住人口38459人的9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继续在全镇巩固和全面推广。集中力量参与“省人口与计划生育示范县”的创建,并取得了较好成绩。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继续推进,目前全镇有514人享受该政策。全力推进有线电视发展,全镇有线电视用户达5724户,被评为南通市有线电视示范镇。“双入户”工作在双丰闸村完成试点。社会保障体制逐步健全,各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意识有效转变。在全体村干部中普遍实行了职工养老保险,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克服困难,努力完成征兵任务。人事、审计、物价、老龄、档案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与民主法制建设呈现新气象。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和“星级文明小康户”、“五好家庭”、“星级文明信用户”的评选,扎实开展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集中力量参与全县“省文明城市”,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去年底,我镇被评为2003-2004南通市文明乡镇。

认真听取和采纳人大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全年办理镇人大代表议案及建议21件,其中已到位19件。继续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大防控、大调解”网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被评为南通市社会治安安全镇。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继续落实反邪教各项责任,全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单位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一年中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团结一致谋发展,集中精力搞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我们有三点体会:一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为新店,“不求政绩求发展”;为群众,“不要荣誉要实惠”。对上,准确定位,不盲目追求排名,据实上报统计结果,积极争取上级的各项支持。对内,摸清家底,准确把握经济运行现状,以促进各项工作的良性开展。对外,开放搞活,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全力以赴抓招商引资,锲而不舍搞全民创业,不断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狠抓项目建设。坚持项目兴镇,用活政策,多跑、多争、多汇报,使项目建设成为新店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三是激发全镇干部群众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动员全镇干部群众树立信心,振奋精神,形成经济工作的合力,特别是强化措施,奖罚兑现,极大地鼓舞了全镇干部的斗志,自觉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这些成绩的取得,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支持的结果,凝聚着全镇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镇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全镇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热情支持的人大代表,向社会各界人士和所有关心、支持新店发展的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我镇大投入的大项目与大镇相比还有差距;项目储备有待突破,高附加值项目、高科技项目和农业项目建设还有待于加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力度不够,企业创新能力不强;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的任务相当艰巨;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农民增收难度仍然很大;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方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下大力气认真加以解决。

“十一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和2006年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是我镇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环境;一个总体上有利于我们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但不利因素也在不断增多的环境。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加快,这为我镇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创造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新阶段,总体平稳增长的格局基本形成。从我县看,县委提出要加快实施“4 1”战略,“突出主题,凸现主体,突破港口,奋力争当江苏沿海开发第一县”,目标令人振奋,措施扎实有力。新店地处将于2008年通车的苏通大桥和洋口渔港交通要道,向西可直达沿海高速,这是区位优势;具有较好的环境条件和扎实的工业基础,这是历史优势;如东沿海高速开发的辐射,如东经济快速发展的浓烈氛围必将推动新店的发展,这是现实优势。因此,可以说,未来的五年将是我镇腾飞的五年。这一时期,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夯实基础,积蓄力量,增创新优势;另一方面要抓住沿海开发契机,借势而上,谋求新突破,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各地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短腿效应正在显现,社会稳定面临较大压力。

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创新意识,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推动新店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向前快速迈进。根据刚刚结束的中共新店镇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十一五”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工业强镇、农业富镇、商贸重镇”战略,继续突出发展主题、凸现工业主体,以富民强镇为主线,以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为重点,以新型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实现我镇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到2010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接近于全县的8.8:61.7:29.5,二、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91.2。2010年全镇综合财政收入达到40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50亿元,其中工业投入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到2亿美元;自营出口总额在“十五”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74亿美元;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8万元/人。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就业相对充裕,农民人均收入持续增长,到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农村住宅逐步向集聚化发展。电话全面普及,百户家庭拥有电脑超过40台;农村居民的文教娱乐服务业开始繁荣,其支出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部分。

——社会环境更加美化、优化。科教文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信用程度更加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到2010年,全镇建立起完善的义务教育体系,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7,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超过95,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健全,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超过98,全面完善村(居)依法自治制度。

——人居环境更加和谐。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成生态环境示范镇;镇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观,初步建立功能配套的集镇区,与周边中心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到2010年,城镇化率达到37.2,城镇人口达到1.5万人,自来水普及率100。农村道路黑色化、灰色化率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村都通上班车,农村森林覆盖率21,初步建立和谐、安康的生活环境。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实现今后五年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合同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引进县外境内资金9000万元;新增个体工商户450个,新增民营企业160个;完成工业投入5.2亿元,同比增长35;完成全部工业现价产值3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现价产值19.23亿元、销售收入18.9亿元、利润6050万元;新增定报企业12个;新增亿元企业2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2亿元;按财政结算新口径计算,完成综合财政收入1534万元;新增农业企业项目10个;新增农业企业项目投入1.5亿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元,增幅14.4。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提升工业发展水平

强力推进重点工业项目建设。健全领导联系重点项目责任制,明确完成时限;建立完善重点项目建设全过程主动服务制度,积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及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投资达1100万美元的迈克斯(如东)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达1100万元的南通龙岗名洋工贸有限公司、总投资达8000万元的南通沃斯得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总投资达2400万元的南通沃野化工有限公司、投资2600万元的东港化工有限公司等5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

发展壮大支柱产业。继续围绕培育镇域经济支撑点,做大做强化工、健身器材、食品和纺织服装加工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形成特色产品群、龙头企业群和支柱产业群,带动镇域经济快速发展。要更大程度上发挥健身器材行业商会作用,努力开展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运行,努力打造健身器材业团队优势,形成行业新特色。同时,要尽快形成以振新化工、精细化工为龙头的化工行业,以世川服饰、东洋时装、通海被服为龙头的纺织服装业,以江苏宝宝、如东宝宝淀粉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业等行业团队,努力打造专业产品生产基地。

做大做强现有企业。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完善政府、银行、企业沟通合作制度,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市场开拓和融资服务。扶持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行业竞争优势、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企业向小而专、小而特、小而精方向发展。全镇现有的各企业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勇挑重担,积极投身到全县企业“争位置、比贡献、上台阶”竞赛活动中去。年内,振新颜料、华亮健身、宝宝淀粉、合兴铁链、斯力达(东力)等骨干企业都要瞄准净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的目标去努力。在建企业要加快建设进程,迅速达产达销,形成新的增长点

抓好工业发展载体建设。镇工业集中区要大力提升产业层次和辐射带动功能,在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培育先进产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力发挥县工业新区、化工园区的作用,重点抓好本镇在化工园区的企业建设,加强对镇内企业的引导作用。利用村庄集聚规划的调整,鼓励各村尝试组建民营园区。年内争取一批项目在县镇各类园区落户,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着力夯实基础,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优质稻米种植基地,进一步发挥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的作用,实行注册上市,打响新店大米的品牌。全力建设淡水养殖、优质苗猪生产基地;鼓励优质畜禽规模化饲养,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主动调整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要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吸引“三资”开发农业,多渠道、多形式加快发展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农产品和水产品保鲜包装、综合利用技术攻关,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要大力发展基地型种养加工企业,加大对农业企业的支持。要抓紧农业项目的推进,积极争取更多的农业项目纳入省市政府扶持的计划中去。要以培育宝宝集团、月池金正牧业、天美木业等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要坚持以销定产,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高效农业。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高产优质新品种,调优种植品种结构。积极实施绿色农业战略,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和生态农业建设新技术,高度重视农产品标准质量体系建设,确保2006年申报无公害产品3个以上。改造提升和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加快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业。要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拓宽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

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继续努力,想方设法,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积极增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大力推广良种繁育、现代集约化设施种植养殖等先进适用农科技术,推进农业机械化,鼓励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农机具,保持我镇在市县乡镇中农机化的领先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要继续配套农田基础设施,兴修水利,维护渠道,整治河道。对在建的国投土地整理项目要一如既往抓实抓好,确保今年上半年完成一期工程,约1500万元的工程量,下余工程在今冬明春要全面到位。工程指挥部和园北、汤居、祝套三个村全体同志,要坚持一如既往积极配合、督促施工单位轧紧进度,保证不务农时,质量达标。计划中的省投土地整理项目,要落实专人负责跟踪,及时组织新联、月池、双虹桥等三个村提供相关材料,配合有关部门的可行性论证和设计工作,争取早日落户。要抓实河道清淤工程,确保镇内主要河道整洁、美观。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村要结合村庄集聚规划调整,制定一个合理规划,发展一批特色产品,建设一个公共文化中心,营造一个和谐环境,动员和组织农民建设文明富裕安康的新生活。认真抓好农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为农村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招商引资

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发挥好鼓劲、监督、引导和提供信息的作用,大力推进以商招商,发挥异地商会、行业商会作用,并积极推广这种招商方式,通过他们积极推介、宣传新店,引进项目。抓好企业招商,企业是招商主体,要通过政府搭台,加强企业与外界联系。还要搞好挂职招商、委托招商、定点招商、以会招商,抓住机遇,积极参与省市县在海内外举行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广捕信息,招揽客商,引进外资。扩大网上招商,建立对外推介项目库,有针对性地策划、包装一批可操作性强的项目推出招商。注重发挥我镇在外成功人士作用,拓展招商引资渠道。

更加注重招商实效。要抓重点、抓关键,大招商、招大商;注意抓大项目、抓关键项目。要全过程盯紧,决不能放松;要通过提高我镇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抓大企业、大财团,签约大项目。面对县委、县政府考核指标不断上调的压力,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积少成多”,更重要的是要“以大胜小”。年内要力争突破一个注册资金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大项目。要狠抓项目的落实。务必抓好在建项目进度,无论大小都要跟踪督查,加强协调,不能耽误工期。要认真排查我镇的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构建对外招商的平台。要一如既往抓好在建项目的推进速度,加强协调,要安排专人跟踪督查和服务,确保不误工期;要狠抓拟开工项目,倒轧工期,创造条件按时、提前开工;已签约项目要抓紧推进,抓紧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对在谈项目要派得力人员紧追不舍,争取早日落户。

继续落实责任制。完善招商引资责任制,加大奖励、考核力度,充分调动各级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去年,我镇首次在镇领导班子中推行招商引资保证金制度,实施招商引资的专项考核,取得一定成效。今年,我们计划继续推广,并扩大范围,将招商引资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到层层有目标、人人有任务、时时有压力。进一步建立以招商引资论工作好坏、以招商引资论干部政绩、以招商引资论个人能力的考核体系,把招商引资成效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使各类招商在重奖、重压、重罚下产生最大效益。到年底,对凡是没有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单位和个人,单位不得评先,个人不得提拔任用,对有贡献者按奖励办法兑现到位。

四、围绕富民强镇,强力推进全民创业

继续狠抓宣传发动。通过宣传发动,让全镇群众的心热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把注意力兴奋点全部集中到创业致富上来,真正让艰苦创业深入人心,成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帮助群众树立“敢创业快致富,否则就是新的贫困户”的危机意识,树立“5万元不算富,50万元刚起步”的雄心壮志,营造“想富、敢富、能致富”的创业氛围,促进全镇群众思想的再解放,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全民大创业。

继续激活创业主体。一是各级干部。全民创业是推动富民强镇的伟大工程,是镇村干部责无旁贷的工作职责。在当前形势下,干部带头创业、带领致富是全镇民营经济在更高平台上呈现新跨越的重要举措,是把保持党员先进性落到实处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不能带头创业的干部就不是一个称职的干部!(这一次人代会上县政府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业的政策)。二是民营企业家。引导他们利用生产管理有经验、市场开拓有门路、资本积累有基础的优势,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到企业参股经营,大力推进“二次创业”,把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各类营销人员。引导他们联手闯市场,支持经纪人成立中介组织,兴办各类企业,把经营范围向生产领域拓展。四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力倡导有资本的投资创业,没资本的打工挣钱创业。对在务工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积累了一定资本和管理经验的打工者,要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他们回乡创业,自己当老板,带领更多的人创业致富。

注重优质服务。要心系创业者需求,创新思维,想尽办法,加强协调,克服创业瓶颈制约,以服务促创业。要探索农村信用担保新机制,为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要做好协调服务,解决用电难题;有条件的村要调整用地规划,组建民营小区,集中创业者进区创业,解决用地难题;要多措多举,吸纳多方资金,形成招工、培训的社会机制,解决用工问题。各级干部要真正把创业者当成上帝,通过高效及时的服务,为他们提供一流的环境,使他们创业安心、顺心。

严肃高效推进。全民创业是推进富民强镇的根本之策,来不得半点马虎,速度慢了,效果差了都是罪人。我们将要求各级干部务必思想统一,步调一致,以超常规的手段推进全民创业跨越式发展。

五、加强村镇建设管理,营造良好人居和创业环境

强化镇村规划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健全集镇功能,强化集镇管理,提高集镇品位,优化集镇人居环境。要加强村镇规划,加强干线公路规划控制。要在去年初步落实的村庄集居点基础上,按照要求进一步完善;集聚规划到位后,要从头开始严格执行,统一设计,强化监管。加强对规划工作的公开监督,规范规划修编和实施程序。用铁的手腕严格实施规划,坚决制止和查处违法建设行为。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快集镇开发步伐。要逐步完善教育路的路面改造,开发建设好解放路,构建商贸一条街。尝试开发房地产业,着手建设居民住宅小区。通过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完备用地手续,规范经营性房地产项目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效益;我们计划坚持先修路和建配套设施,带动土地升值,再推向市场,提高土地公共收益。进一步激活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大力发展建筑业和装饰业。积极配合拓宽交通干线。新店至双甸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已列入今年的县级重点工程,并延伸至老乡政府,其中飞跃路段按照2级公路设计、施工,目前即将开工,全镇要积极配合,保障工程如期实施。要切实改善建设环境,及时协调解决用地、施工环境等问题,确保工程进展。交通要道桥梁建设要全力推进。建农桥目前已进入设计阶段,分工的同志要时刻关心进展,相关部们要积极争取资金,确保既定的时间准时开工,取信于民。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目标,推进生态示范区、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工作。围绕实施碧水、蓝天、宁静、洁净和治污保洁工程,加强农村水网的保护,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准备筹建镇区生活垃圾处理场。加强土地资源保护,严格控制砖瓦厂取土,实行淤泥综合利用。

进一步强化集镇管理。坚持建管并重,规范管理,依法治理。强化工商管理,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整顿市场秩序。要发挥已建成的环卫所作用,不断提高集镇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加大综合执法力度,认真治理脏、乱、差,全面推行“门前五包”,门内达标。要强化责任,健全规章,部门联动,综合治理,努力提高集镇管理水平。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对居民的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居民的文明素质,努力提高集镇品位。认真制定实施《卫生集镇标准》,全面开展创建文明店面活动。进一步提高集镇管理综合执法效能,重点加强镇区各街道的综合治理,突出整治乱摆卖、乱张贴、乱拉挂、乱停放、乱堆挖和乱搭建行为,维护良好的镇容镇貌。

六、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充分利用我镇工业基础雄厚、区位条件优越、农民相对富裕,发展三产服务业空间巨大的优势,把加快三产服务业发展作为建设商贸重镇的重大战略举措。立足本地优势,做强特色产业;加强规划引导,提升传统产业;结合招商引资,培育新兴产业。具体思路是:

联系本镇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依托现有的东西和南北两条商业街,大力发展商业餐饮业;依靠教育路及周边地区,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并积极发展与教育相关的服务业;加快对解放路的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商住一条街,并大力发展便民利民、连锁化、品牌化的服务业,如便利店、药店、快餐、美容理发等与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服务业。依托工业集中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商务、宾馆、租赁等服务行业。同时,要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大力发展保洁、公共设施养护、房屋租赁、音像租赁、家政服务、非义务教育培训等新形成的社区服务业,并形成社区服务相对集中的区域。

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发展的承载力。积极采取市场化手段,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争取在污水处理、镇区规划、环境和道路等方面实现突破,切实解决制约我镇发展的瓶颈,提高城镇建设的承载力。目前,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解放路两侧的给排水和三线迅速配套到位,推动房地产开发。

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三产和服务业的发展。制订优惠政策,鼓励发展。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的引进、传统服务业的提升改造、新型业态的推广运用、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采取奖励、完善基础设施等方式进行扶持。要努力营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成立服务业行业协会,争取通过市场机制,协调和规范服务业的发展,打造诚信品牌,促进服务业健康发展。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三产服务业的档次和水平。通过举办现代服务业洽谈会等形式,加强对服务业的专题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吸引国内外知名现代服务企业进驻新店,积极吸引品牌饭店、医疗机构、物业管理公司、大型超市落户新店,促进建立中外合资、合作服务企业。同时,依托新店镇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在5年内筹建一处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带动我镇流通业的发展。

七、建设节约型社会,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做好财政体制改革。加强财源建设,加大税费征管力度,实现财政收入稳步增长。继续通过法律的、教育的手段,努力提高全镇人民的纳税意识,提高依法纳税的自觉性,要进一步强化征管部门责任,完善协税护税机制。积极配合落实“镇财县管”改革,完善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制度。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加大财政支出全过程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要按照“保工资、保发展、保稳定”的原则,严肃财经纪律,完善财务制度,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努力增收节支。要认真排查村营收入渠道,全面落实新一轮责任制,狠抓资金到帐。

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把节约理念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引导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产业和项目,广泛推广节能节水节材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力争年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以上。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倡导厉行节约,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节约型单位。政府机关全面紧缩开支,落实制度,从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开始,完善机关制度,宿舍安装电表。

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优化小学教育布局,在巩固初级中学投入的基础上,把重点转向小学教育。实施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巩固幼儿园改革成果,继续支持幼教事业发展壮大,促进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幼儿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发挥硬件优势,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水平,目标在如东打出新店教育的品牌。要全力支持和保障义务教育,进一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完善配套教育设施,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努力建设省实验小学和示范初中。严格执行教育改革政策,规范教育收费,全面推行“一费制”。

努力建设文化大镇。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企业、校园等文化建设,建设镇文化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和企业文化长廊,努力抓住省市赞助机会,建设村级健身点,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反应机制,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强化医疗收费管理和整治,积极推行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办法。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年内力争农村人口参加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以上。重视艾滋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改善农村卫生状况,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贯彻人口与计生工作法律法规,落实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优化计生技术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确保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指标任务。

全面做好各项社会工作。加强民兵、预备役工作,继续抓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努力完成征兵任务。抓好民族宗教工作,全面落实侨务政策。加强物价管理,建立价格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加强统计工作,搞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加强“四禁”工作,全面建设厚养薄葬的社会新风。做好妇女儿童、老龄等工作。

八、着力扶持民生,建设和谐新店

坚持为民办好实事。坚持为民务实,切实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继续完善省委提出的“五项实事”,做好中央提出的新“五项实事”,努力做好去年未全部到位的实事工程,务必取得新的成效,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普通百姓。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网络,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发挥镇成人中心学校的职能,大力推进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工作,切实解决本镇服装企业用工难的问题。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企业失业保险制度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重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年内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净增800人,参加失业保险净增800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净增870人。

加强扶贫济困工作。继续做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完善结对挂钩帮扶制度。进一步建立社会低保制度和五保制度,加快创建省文明敬老院工作。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实施“扶残助学”工程,为残疾人倾注社会关爱。扩大法律援助,使更多困难群众得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保障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切实保障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生产安全、治安安全、环境安全,提高百姓生活的安全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及时排查和坚决消除重大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坚持领导定期接访、下访、重点巡访制度,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全面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完善社会稳定预警、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切实解决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和黑恶社会势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九、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构建文明法治社会

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继续加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全社会认真落实如东县十“不”市民守则。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抓好文明社区、文明小区、文明行业和文明单位建设,提高全民的文明素质和文明形象。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主席团的各项决议、决定。坚持镇政府组成人员向镇人大报告工作制度。重大决策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工作。

继续推进依法行政。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落实职责分工,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启动“五五”普法工作,提高法律意识。

充分激发社会创造活力。通过健全激励机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实施“人才强镇”战略和完善创业竞争机制,激发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广大群众以及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精神,努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奋发上进的局面。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以能力为核心,突出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实用人才的队伍建设。要加强对各类企业家的关心和支持,帮助解决企业家成长中出现的问题,为我镇一个高层次的企业家团队的形成营造良好的氛围。推进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加快科技兴农工程。要制定各种激励措施,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着力引进人才。

十、加强政府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面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必须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解决政府管理中的问题和矛盾,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和水平。

提高从严治政能力。梳理划清各级行政部门的权责范围,逐项列出向社会公布,切实解决行政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的问题。加快完善决策责任、执行责任和追究责任制度体系,明晰权责关系,落实问责对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加强政府监督,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的问责力度,实行行政机关过错追究与个人过错追究相结合、一般工作人员责任追究与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相结合,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全面实施《公务员法》,建立公务员绩效评价体系,把公务员管理和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促进公务员勤政廉政、令行禁止、提高工作效能。

提高为民执政能力。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摒弃官僚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机关。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运行,提高效率。坚持推行一站式办公、一窗口服务,镇领导班子接待日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最大限度地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深入基层,了解民意,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使执政为民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

提高科学理政能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按市场经济规律履行职能的能力。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决策规则,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

提高廉洁从政能力。贯彻落实中纪委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政府廉政承诺,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做到清正廉洁,干净干事。要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工作,在更广范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滋生腐败的土壤。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和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实行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公告制度。严厉查处以权谋私等违纪、违法行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2006年,我们将继续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努力办好以下十件实事:

1、参与抓好法制安全县的创建;

2、力争建成省文明敬老院;

3、清淤河道15公里;

4、改造危桥10座;

5、搞好双新公路、飞跃路拓宽改造的配套工程;

6、完善配套水泥路和其他环镇路;

7、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

8、开发建设解放路;

9、做好国投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省投土地整理项目的准备工作;

10、积极争取建设利群小学综合楼。

各位代表!新店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新的目标令人鼓舞,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镇第十五次党代会的要求,把握机遇,开拓创新,团结实干,发奋图强,为开创“十一五”时期新店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篇2:新店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5月9日在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太原市市长廉毅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本届政府自2007年5月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以来,任期届满。

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迎难而上,奋力拼搏,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努力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1042亿元增加到2080亿元,年均增长9.7%;财政总收入由192.2亿元增加到393亿元,年均增长15.4%;一般预算收入由75.3亿元增加到174.7亿元,年均增长1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335.7亿元增加到687.2亿元,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002亿元,年均增长1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36.5亿元增加到973.3亿元,年均增长17.4%;外贸进出口总额由41.1亿美元增加到85.3亿美元,年均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741元增加到20149元,年均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917元增加到8888元,年均增长12.6%。

五年来,我们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促转型工作取得实效,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迈出新步伐;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农业产业化加速推进,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村“五个全覆盖”全部实现,新农村建设扎实有效。城市基础建设力度加大,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陆续竣工,长风商务区初具规模,城市面貌明显改变;创新城乡管理体制机制,大力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有效推进,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国企改革攻坚任务基本完成,成功承办“中博会”等重大活动,城市形象得到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深入开展政务环境“对标”活动,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健全,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和改善,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政府与企业的两个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取得实效,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市成功进入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国数字城市示范市、国家第一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行列。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城市的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2007—2010年工作已逐年向大会报告,在对本届政府五年工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现重点就2011年政府工作向大会报告。

2011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战略部署,全力抓好“十二五”规划开局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1%,达到1024.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9%;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7.9%;财政总收入增长22.1%,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8%。

(一)一流新兴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投资结构更加优化。狠抓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比“十一五”年均完成量高出328.43亿元,投资增速比“十一五”平均增速高出9.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20.29亿元,是“十一五”年均投资额的1.9倍,占总投资比重70.3%。工业投资增速达到30.2%,重回快速增长的轨道,其中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投资增长28.6%,高出“十一五”年均增速20.3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06年的29.4%提高到46.7%;内涵型工业项目投资增长44.5%,高出外延型投资18.7个百分点。

工业转型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增加值增速达到27.7%,高于煤焦铁化电等传统产业19.3个百分点;占工业比重18.5%,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9%,比上年提高9.2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 196.17,比上年提高10.59点。高新区4家动漫企业进入国家级行列。经济区获批“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铝镁合金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民营区工业新区加快建设,引进晋西装备产业园等一批新兴项目。不锈钢园区一批优势项目相继落户。清徐经济开发区阳煤集团化工新材料园奠基。

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097.1亿元,增长8.7%。成功举办第二届农博会、太原国际汽车展等会展,获得“2011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称号。民营区成功创建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并通过验收;盛唐物流冷链加工配送等一批物流项目投产达效。国家家政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试点工作进展顺利,141户家政企业纳入服务网络。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基本建立。实现旅游总收入276.7亿元,增长20.1%。

都市农业稳步推进。确定娄烦县马铃薯、小店区奶牛和清徐县蔬菜3个“一县一业”特色基地县和64个“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3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均顺利通过验收。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达到46万亩。建设节水农业5.6万亩。改扩建、新建规模健康养殖示范场61个。大力发展食醋、肉制品、干鲜果、蔬菜和优质粮油五大加工业,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91.9亿元,增长31.2%。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38个。实施扶贫项目150个,脱贫1.9万人。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制定出台《关于大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意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解融资难题,为民营经济融资280亿元,其中通过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融资108亿元。现代物流、技术服务、设施农业等成为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国家工信部微小企业创业园落户太原。百圆裤业在深交所成功上市。

(二)一流自主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支撑作用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59.8亿元,增长16.8%。全市专利申请量6525件、授权量3012件,均增长30%。经省鉴定的科技成果156项,增长20%,其中68%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引进5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建设“云计算应用平台及实验室”等15个企业工程实验室(中试车间)和2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69个项目列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科技支撑作用提升。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项目194项。高速铁路车辆轮轴用钢工艺技术开发等26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液态金属芯片散热器等30个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年”活动,150余家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改造。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6户,通泽重工技术中心成为我省首家民营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信联集团、中绿环保公司成为国家创新型企业,火炬来特公司成为首批国家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7%。

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培育4家产学研战略联盟和3个产业集群技术联盟,新发展技术服务机构40家。大力推广应用民生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5.2%,比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

(三)一流现代宜居城市建设力度加大,城乡面貌加快改善,承载能力不断提高

城市规划作用得到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升级,实现与产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四规合一”。编制完成南部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太原都市区规划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规划编制全面展开。实现中心城区589平方公里控规全覆盖。

城乡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新增建设用地3.1万亩,同比增长21%;实现国土收益90亿元。开工建设各类城建重点工程项目336项,长风商务区等一批新地标相继建成。滨河西路南延19.5公里竣工通车。完成汾河治理美化南延工程,形成纵贯市区长达20.5公里的绿色长廊。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启动拆迁24个村。城镇化建设扎实推进,徐沟镇和马兰镇列入全省“百镇建设”示范镇。

城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全面开展达标活动,围绕“十纵、十横、十片区”等重点区域和重点地段,集中开展街景立面、市容环卫等10多项整治,市容环境明显改观。大力推进“净化太原”、“气化太原”和“供热全覆盖”建设,集中供热扩网132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集中供热普及率达87%。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效果显著。加大污染减排力度,实施41项重点减排工程,关停22家工业企业49台(套)生产设施。太化合成氨全面停产,狮头水泥等一批重点污染企业搬迁工作全面启动。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六项污染物减排指标均完成省下达的任务。市区环境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3.5%;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8天,比上年增加4天。

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完成造林49.2万亩,相当于“十一五”后三年的总和。巩固发展“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实施长风商务区绿化等重点工程31项,新增绿化覆盖面积363公顷,新增绿化面积354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50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5万亩。市区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2.5%,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孟封镇、东高白村分别被确定为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级生态村。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政务环境持续优化,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编制完成《太原市转型综改试验行动方案》,首批转型综改标杆项目加快推进。清徐、古交列入全省扩权强县试点县。创新生态绿化机制,引进14家企业建设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加快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完成四个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工作。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27万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面积121万亩。历时三年的公安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圆满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初步推开。强化财税管理,优化调整支出结构,民生支出194.8亿元,增长35%,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81.4%。

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组团参加各类大型经贸合作洽谈会,支持外贸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户,实际利用外资6.8亿美元,增长16.1%。实际利用境内资金376.3亿元人民币,增长61%。

效能政府建设取得新突破。以流程再造、绩效考核和行政文化建设为重点,开展政务环境“对标”活动,减少审批事项215项,减幅56.1%。对行政审批流程进行体系化和信息化再造,完成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流程图,审批时间由320个工作日缩短为45个工作日。

(五)民生和社会事业发展全面加快,社会管理加强与创新进一步强化,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步伐

民生改善力度加大。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5870套,是省定任务的2.67倍。新建、改扩建“百校兴学”工程项目学校202所、公办幼儿园31所,“百校兴学”工程荣获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在48个乡镇卫生院建立“三位一体”远程诊断系统,在5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自助式检测健康小屋。新建设施蔬菜1.54万亩,建成40个标准化菜市场。新购置600台公交车,新开通6条公交线路。改善和提高1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标准。为240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为118个社区配发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为26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为1万名生活困难的空巢老人配发“爱心一键通”。新建公厕100座。为540个社区文化室配备活动器材。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出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分类施保”政策。三次启动价调基金为城乡低保对象、优抚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补贴3842万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政府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基本药物实现零差率销售。强化旅游惠民,旅游“一卡通”扩展至晋中、阳泉和吕梁,景区由31个增加到44个。全面落实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店、行政村体育健身场地、职业高中(中专)学生享受免学费政策提前实现全覆盖,农村街巷硬化开工821个村,完工740个村,竣工5362公里;建成390个农家书屋。这两项今年将实现全覆盖。

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全面推进创业就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0县(市、区)全部纳入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两类国家试点范围,在全省率先实现社会保险政策全覆盖。促进教育公平化进程,全市“联盟校”达到114所。太原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晋剧《傅山进京》荣获“国家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称号,话剧《饭局》荣获国家话剧最高奖“金狮奖”。成功举办第二届太原国际马拉松赛。出色完成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参赛任务。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5.14‰。圆满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人防、外事、气象、防震、档案、地方志、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慈善、老龄、妇女、关心下一代等事业都有新进步。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强化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煤矿、非煤矿山等11个重点行业连续两年零死亡,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27%、19.23%,没有发生重大、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14个重点创新项目,“天网”治安工程、“双百”强基工程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三个项目在全国反响良好。全面启动新型警务运行机制,社会治安持续好转。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和大接访长效机制,全市信访总量下降11.2%。

(六)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城乡群众文明素养进一步提高

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800件,办结率100%。支持人大常委会制定、修订6件地方性法规,《太原市价格调节基金管理条例》成为全国第一个规范价调基金的地方性法规。支持政协开展“百名委员视察”活动,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民主评议。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农村两委换届工作基本完成。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扎实推进“法治太原”建设,“六五”普法全面启动。国防后备力量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取得新成绩,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七)第六届中博会综合保障任务圆满完成,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提升了魅力太原新形象

圆满完成中博会综合保障任务。高标准完成长风文化商务区基础设施、整体配套及我市承担的场馆建设任务。大力推进环境整治,“迎中博、创环境、争一流”活动成效明显。加强文明交通教育,强化运营管理,交通秩序明显改善。各项监管措施坚强有力,应急准备和处置全面及时。氛围营造与形象展示工作效果显著,接待工作细致周到。招商展务成果丰硕,签约项目105个,总投资6617.8亿元,签约项目、总引资额均创历史新高,超过前五届的总和。省委、省政府对我市第六届中博会综合保障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各位代表,我向大会郑重报告,2011年市政府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投资59.3亿元,为上年的4.3倍。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级媒体对我市“十件实事”经验做法予以报道,为我省争得了荣誉。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大关,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大关,城镇居民收入突破两万元大关,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为加快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所取得的成绩,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各项重大决策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并部队广大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并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和所有关心支持太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向尽心履职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把太原的各项工作做好,必须强化率先发展意识,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努力探索具有太原特色的先行先试之路;必须强化民本意识,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必须强化稳定意识,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维护公平正义,确保省城和谐稳定;必须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回顾本届政府的工作实践,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严峻复杂,新一轮投资效应尚未充分显现,发展不足仍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冬季大气污染比较突出;经济社会转型进程中各种矛盾凸显,民生改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社会管理加强与创新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不完全适应,发展环境仍不宽松,影响发展的深层次障碍仍然较多。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对下届政府工作的建议

新一届政府肩负着推进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历史重任。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委、省政府以推进综改试验区建设为统揽,全力支持太原率先转型跨越发展,我市推进一流省会城市建设面临有利的外部环境。去年以来,我市新上一大批新兴产业项目,投资增速明显加快,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大力创优发展环境,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和执行力正在发生深刻改变。这些都为我们紧抓发展机遇,做好今后的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迎难而上,群策群力,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

新一届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第十次党代会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率先转型跨越为主旋律,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先导区为龙头,以“四化”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三个一流”,打牢“一个基础”,强化“四大支撑”,实施对标赶超,全力打造“太原速度”,奋力建设“五区”,把太原建成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

新一届政府要全力实现以下奋斗目标:——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

——转型发展取得明显进展。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传统产业新型化率达到80%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城市宜居程度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服务功能逐步完善。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完成省下达的指标,森林覆盖率力争达到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集中供热覆盖率达到90%以上,良好天气率稳定达到90%以上,公交分担率达到40%。

——人民生活得到较好保障。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格局基本形成,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取得显著成效,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新一届政府要在以下五个重点方面实现突破:

(一)加快工业新型化、服务业和农业现代化,全力建设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实施工业振兴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支持都市农业发展。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提高园区经济发展水平,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大跨越,成为全省高端产业的集聚区。

(二)加快科技进步与人才引进,全力建设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加大高端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建设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加快成果产业化步伐,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全省科技创新的领先区。

(三)加快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全力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加快老城改造与古城开发,高标准建设南部区域,完成城中村改造,精细化管理城市。全力推进“气化太原、净化太原、绿化太原”建设,省城环境质量改善“一年初见成效,两年明显改善,三年大见成效,四年目标实现”,打造蓝天白云之城和青山绿水之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努力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成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

(四)加快民生改善,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打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加快推进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保障民生能力。突出抓好稳定物价、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全方位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坚守安全生产这条红线。扎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成为全省和谐社会的首善区。

(上接第1版)

(五)加快改革步伐和拓展开放领域,全力推进一流发展环境建设。以推进综改试验先导区建设为统揽,深化土地综合利用机制、投融资体制、产业发展机制、文化体制、政府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积极实施一批重大标杆项目,率先走出转型综改发展新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主动加强与北京对接,加强与中部省会城市的联合协作,加大招商引智的力度,努力成为全省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各位代表,2012年是全面落实省、市第十次党代会部署、完成新一届政府战略任务的首战之年,也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要围绕建设一流省会城市的奋斗目标,加快建设转型综改试验先导区,全面推进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一流的自主创新基地和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建设,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4.7%;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六项污染减排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完成省下达任务。

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的工作重心,就是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坚持“好”字当头,“快”字领先,坚定不移抓项目,千方百计扩投资,毫不动摇优结构。要积极推进“项目落地年”各项工作,围绕项目建设早谋划、早安排、早投产、早达效。建好用好现有融资平台,支持各开发区融资平台建设,确保重大项目配套资金及时到位。切实破解土地瓶颈制约,加大土地储备力度,积极争取用地指标,挖潜存量建设用地;全面实施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考核机制,转变重大项目报批方式,统筹产业项目向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建立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市、县两级领导责任制和联系制,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问题,保证各类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和投产达效。

今年着重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建设全省高端产业集聚区上取得新突破

着力推进工业新型化。以园区为载体,以产业链为手段,支持企业向上、向下延伸,推进工业新型化、信息化。制定出台工业振兴行动方案,设立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切实提高新兴产业占比率。引进三一工业园等50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问天科技云计算中心等30个重大项目,建成晋西春雷高精度铜板带等20个重大项目。巩固煤炭资源整合成果,加快煤炭资源整合保留矿井的现代化矿井建设步伐,支持煤炭企业与电力、焦化、冶金、煤化工、建材等企业的联合,延伸煤炭产业链。重点支持古交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清徐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抓好经济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不锈钢园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培优做强现代服务业。制定出台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结合工业新型化、市域城镇化的推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建设新型服务业产业体系。建设汾东新区综合体、现代物流、旅游会展、文化创意等30个重点传统服务业升级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带动全市服务业提档升级。优化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消费性服务业,抓好社区菜市场和生鲜超市建设,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继续加强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围绕建设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加大晋祠片区改造力度,加快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和大太原旅游圈,办好第十七届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旅游总收入突破300亿元。

做精做强现代都市农业。落实中央、省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制定出台支持都市农业发展的意见。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实施一批农田水利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工程。按照工业化理念、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百园兴农”战略,积极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十里汾河都市农业示范区建设。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抓手,支持区域特色产业连片发展,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实施农业战略支撑项目10个,打造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力争突破100亿元。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实施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新发展设施蔬菜5000亩,打造蔬菜标准园15个;继续开展农超对接,推进社区便民蔬菜市场建设,畅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

提升园区经济带动力。完善园区和县区运行体制,以发展新兴产业和总部经济为重点,大力推进园区经济扩园提质、一区多园。高新区重点推进新区建设,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化工技术研发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新材料和环保节能产业集群。经济区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主导产业发展,重点抓好在建的煤机工业园等重大项目,引进一批新的重大项目。民营区加快推动工业新区和基础区接力发展,打造高端新兴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物流服务示范区。不锈钢园区加快不锈钢深加工基地建设,抓好太钢大明等项目建设,全力发展服务于不锈钢产业的现代综合物流中心。清徐开发区重点抓好阳煤化工园区等项目。加快阳曲转型产业工业园区建设,完善产业承接基础。

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全面落实《大力推进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意见》,破解体制性障碍,出台相应配套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搭建民营经济转产转型服务平台,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设立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成立金融业综合协调机构,推动企业上市,扩大直接融资的比例,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多渠道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支持兴办实体经济,支持国家微小企业创业园建设,扩大成长型中小企业的监测范围。将民营经济纳入经济运行调度范围,在煤、电、油、运调度和协调保障中给予同等对待。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以项目和投资为重点,因地制宜、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大发展。以“一县一业”为抓手,实现县域经济错位发展、协调发展。加强对县区招商引资工作的考核。加快大县城建设进程,提升城镇建设水平,提高县域统筹协调发展能力。着力推进“简政放权”,做好清徐、古交扩权强县试点建设,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的能力和活力。

(二)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步伐,在建设全省科技创新领先区上取得新成绩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年”活动,建设一批重点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和新兴产业“百人千项”专利工程。与中关村合作建设新兴产业科技园。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步伐。探索科技与金融有效合作新机制,支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科技计划向新兴产业、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三集中”。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增长15%,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和经费均增长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经省鉴定的科技成果增长30%;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增长3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58%;高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以打造中西部区域性人才高地为目标,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以国家“千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为重点,完善人才智力引进政策,加强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加快建设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鼓励科技人员带技术带成果服务中小企业。加强与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培养新兴产业急需的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创新人才开发机制,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培养。

(三)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在建设现代宜居城市上迈出新步伐

高水平编制城市规划。围绕建设一流现代宜居城市,启动市区146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控规全覆盖工作。高标准深化南部区域特别是汾东商务区和晋阳湖区核心区规划。完善太原—晋中共建区(太原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好城郊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保税区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东西两山绿化规划。围绕公交优先战略,编制完成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完成全市绿地系统规划工作。结合全省大水网建设,编制城市水网建设规划。

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重点实施美术馆等中博会后续完善工程5项;新兰路改造等城市道桥新建改建工程18项;汾河治理美化工程1项;启动轨道交通工程。实施86条小街巷的综合改造工程。汾东商务区重点建设中央景观带及两侧路网等6类项目;晋阳湖区加快建设晋阳湖周边重点地段路网等工程;南站片区年内完成西广场工程主体,力争成为新的亮点片区。加快明太原县城保护开发建设。启动双塔景区(含朝阳片区)建设。启动“公交都市”建设。建设快速化公交专用道路网,开工建设客运东南站和9个公交场站,实施西山旅游及防火通道等15项工程。抓好西南环征地拆迁等7项铁路建设工程。高标准抓好供水、供气、供热、环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电网建设,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五城联创”为抓手,深入推进“城乡清洁工程”,继续抓好创建达标活动,重点打造一批精品片区。围绕市政公用设施安全稳定运行,推进城乡管理物联网项目建设,逐步实现对公共设施的全方位、全天候预警监控。加强“数字城管”、“法治城管”、“服务城管”、“和谐城管”建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严格土地管理,强化执法监察,严守耕地红线。完善城市建设、运行监管体系,实现全市土地统一收储,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

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大百镇建设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小城镇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集中力量打造2到3个示范镇。结合“一村一品”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切实抓好60个一流新农村和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全面实现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

(四)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在建设全省生态文明示范区上打造新亮点

全面改善省城环境质量。狠抓集中供热全覆盖、气化太原、城中村整村拆迁改造、污染企业搬迁、水污染治理等五大工程建设。年内集中供热扩网1500万平方米,力争2000万平方米。完成古交—太原等三项气源引入工程,对河西地区21万户煤气用户进行天然气置换。建设一批加气站,解决加气难问题。推进常年运行燃煤锅炉替代工程。新增2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第一热电厂搬迁。全面开展汾河边山支流截污整治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市区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在60%以上。严格遏制扬尘污染,强化机动车尾气监管。开展细微颗粒(PM2.5)监测,市区良好天气率达到82.2%以上,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省城环境质量改善初见成效。

做好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全面开展百家重点企业“节能环保对标”行动,以300兆瓦以上燃煤发电机组脱硝为重点,大力推进污染减排。继续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大力推广节能、可再生能源等先进技术,做好以节电为重点的强制性能源审计工作。对新建建筑推行65%节能标准,把长风商务区建成绿色建筑示范区。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考核,推进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试点工作。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完善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绿化,完成造林48.5万亩,其中,西山城郊森林公园完成6万亩。推广实施树木直补政策,做好林改配套试点工作和林地利用保护规划。继续“绿染龙城、花满并州”三年植绿大行动,实施21项园林绿化重点工程,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均提高1个百分点,人均公园绿地增加0.5平方米。提高8万农村人口饮水标准。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万亩。实施“两河一湖”水系连通治理工程。加强汾河水库环境整治,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各位代表,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生态文明,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是关乎长远、惠及子孙的大事。我们要下大决心、使大力气,把改善空气质量特别是整治冬季大气污染作为民生的头等大事来抓,改造城中村,停用小锅炉,拔掉黑烟囱,搬走污染源,治理臭水河,让并州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环境更宜人!

(五)加快民生改善和发展社会事业,在建设全省和谐社会首善区上再上新台阶

全面推进民生与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重点解决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农民工等群体的就业问题,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5万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1.06万人。加强民生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会综合保障服务水平。“百校兴学”的重心从校舍建设向改善教育教学设施转变。新增100所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推进太原大学“专升本”工作。实施“百院兴医”工程,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重要商品特别是生活必需品的产运销衔接,支持粮食、蔬菜流通体系建设。提升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城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推进人防工程建设。对全市社区健身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积极开展慈善救助活动。启动市档案馆新馆、市老年活动中心项目。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幸福家庭”创建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峰谷电价。其它各项社会事业要强化“对标”,争创一流,取得新成绩,实现新进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继续做好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实施居住证管理制度,实现均等化服务。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天网”治安工程,强化社区警务,全面构建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双百”强基工程。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售房行为,坚决制止违法建设、违法占地。加快建立“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应急处置”三道防线,积极化解信访案件,妥善处置信访问题。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和应对市场价格异动的预案,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充分发动群众,加强机制建设,拓宽群众监督渠道,形成铲除制假售假、私挖乱采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强大社会力量。

毫不动摇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开展对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的“打非治违”行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属地监管责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并推行安全生产测评体系。加大对校车、火灾隐患等交通、消防安全问题的整治力度。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犯罪。建设市食品药品综合监督检测中心。集中力量开展农产品、畜产品、食品安全整顿,建立生产与流通全过程质量监控机制,严厉查处滥用激素、添加剂等行为,打造“放心餐桌”。健全完善各项应急预案,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各位代表,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太原,是人民政府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将民生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让全市人民生活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六)加快推进综改试验先行先试,在建设全省改革开放先行区上打开新局面

着力推进综改试验先导区建设。加快武宿综合保税区筹建工作,力争7月封关运行。抓好以项目促转型工作,实施太重高速列车轮轴及齿轮箱国产化、东西山绿化等重大标杆项目。推动试点板块建设,抓好尖草坪区、万柏林区和古交市转型综改试点工作。推进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和太榆科技创新城建设。创新矿业用地管理机制,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规划方案。发挥企业转型主体作用,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发挥国有资本放大效应。发行地方建设债券,深化城市投融资等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统计改革。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与京津地区的对接和环渤海城市的合作交流,把太原建设成北京最大的副中心、卫星城和产业承接地。积极推进太原都市圈建设,以太原晋中共建区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实现优势互补、经济互动、资源共享。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大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以侨引商力度,特别是加强工业项目招商,引进一批符合发展规划的大项目、好项目,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抓好第六届中博会签约项目的审批、履约与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扩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拓展对外经济合作领域,重点在服务外包和技术引进上下功夫。

深化公共财政改革。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转型跨越发展和综改区先行先试的财政支持力度。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确保财政增收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继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向改善民生倾斜,提高财政保障水平。

(七)加快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建设文化强市上实现新超越

全面落实《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实施意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铸魂聚力工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宣传实践“三个核心价值观”。引深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设与“一流省会城市”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完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机制,做好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巩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果,深化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各类新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基层组织积极参与创建活动。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精心打造太原晋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以高新区为中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数字出版基地,加快发展动漫游戏产业。抓好长风商务区会展、演出、科技、旅游一体化建设。做好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工作,组织参加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和第六届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

继续繁荣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体制。做好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申报和认定工作,加快推进晋阳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项目建设。实施精品塑造工程,推出更多文艺精品。实施强基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推行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建设209个农家书屋和121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实现全覆盖。开展“文化太原、幸福龙城”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办好新年音乐会,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各位代表,太原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二千五百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们要像下力气抓经济建设一样下功夫抓好文化建设,努力当好建设文化强省的排头兵,为建设一流省会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文化环境。

(八)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在构筑转型跨越发展政治保证上谱写新篇章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的办理质量和落实效率。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和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和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

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健全地方立法机制,加快制定和完善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循环经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高行政执法的水平和能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提升公正司法的水平。继续加强地方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完善依法治理结构。认真实施“六五”普法,加快“法治太原”建设。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政府自身建设,尽职尽责,真抓实干,砥砺前行,以优异的成绩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一)服务发展大局,提高履职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太原发展的全局观,提高发展太原、服务人民的能力,成为做好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抓好工作落实的高手。要以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和实际行动,勇敢担当起我市在全省示范发展、引领发展、带动发展的神圣使命,干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业绩。

(二)加快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按照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要求,深入开展政务环境“对标”活动;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要求,全面实施新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联合审批流程,落实“一站式”办公、限时办结等制度;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创新绩效考核办法,全方位优化政务环境,打造全省最好、全国一流的发展环境。

(三)着力改进作风,提高执行能力。保持奋力赶超、争先争上的精神状态,发扬只争朝夕、坚韧不拔的创业作风,坚决治理庸懒散现象。把“项目化”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载体,各项工作都要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具体、检查到位、落实有力。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使政府工作、政策措施更加符合民意。加强“三位一体”政务督查,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强化行政问责,严肃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

(四)加强廉政建设,做到清正廉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大力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厉行勤俭节约,推进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因公出国三项制度改革,加强对财政资金、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等的审计监察,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营造风正气顺、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各位代表,新一届政府既要抓好转型跨越这件大事,也要抓好自身建设这件要事,更要抓好民生保障这件实事。今年市政府要着力办好以下十件实事:一是把改善环境质量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完成17个城中村整体拆除,对21个城中村实施集中供热改造,关停分散燃煤采暖小锅炉508台,拔掉黑烟囱1.81万根;对154台常年运行燃煤锅炉实施清洁能源替代;8月底前对太化、煤气化等8家重点污染企业实施关停;完成玉门河、九院沙河、南沙河、北沙河4条河流全河段、汾河西干渠上兰至晋阳湖段和杨兴河截污工程。二是进一步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万套。三是加快“公交都市”建设,进一步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新增公交车600台,建设公交专用道90公里;建设智能化公交系统,迎泽大街、南内环街、新建南路公交站台建成乘客诱导系统;筹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投入1.2万辆自行车;开通太原到阳曲、清徐的公交车。四是方便群众就医,启动“百院兴医”一期工程,实施25项医疗卫生机构改扩建项目。五是继续实施“百校兴学”工程,新建、改扩建50所项目学校、30所公办幼儿园。六是关爱残疾人,为250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为社区(村)、康复机构配发135套残疾人康复训练器材;为26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七是关爱老人,为全市孤寡、独居、空巢老人配发爱心一键通1万部;在100个社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为60岁以上的独居、空巢、困难家庭老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券。八是进一步解决群众如厕难问题,新建公厕100座,改造60座。九是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为全市1088个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配备文化专管员;文化精品惠民演出500场。十是开展科技惠民活动,在100个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大型超市、菜市场和学校食堂安装推广蔬菜安全检测系统。

各位代表,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坚定信心,扎实工作,为我市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而努力奋斗!

附注:

1、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是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作为一种商品通过互联网进行流通。

2、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集群布局,形成总部集聚效应,并通过“总部-制造基地”功能链条辐射带动生产制造基地所在区域发展,由此实现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

3、坚强电网建设: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

4、五城联创:是指我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五项荣誉联合创建工作。

5、智慧城市: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云计算、传感网等信息化手段,通过建设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食品药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智慧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城市形态。

6、“两河一湖”水系连通治理工程:是指配合晋阳湖区整体建设,实现晋阳湖与汾河、风峪沟河道的贯通连接。

7、峰谷电价:根据电力系统负荷曲线的变化将一天分成多个时间段,对不同时间段的负荷或电量,按不同的价格计费的电价制度。

8、三个核心价值观:是指我市城市核心价值观、公务员队伍核心价值观、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城市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包容、尚德、崇法、诚信、卓越;公务员队伍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忠诚、为民、务实、卓越、廉洁;领导干部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公、廉、严、能、信。

篇3:第十三届中国无线技术与应用大会

主办单位:中国无线电协会

承办单位:讯息展-世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会议时间:2012年9月11-12日;

会议地点:北京, 亮马河大厦 (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8号) 二楼宴会厅

主要议题:Wi-Fi World会议 (本届会议将重点关注Wi-Fi显示和5GHz Wi-Fi) 、LTE与4G的下一代无线网络、电信级Wi-Fi、无线局域网、针对公共安全的宽带/LTE无线、数字集群通信、无线宽带的频谱开发、无线电监测与检测等

演讲嘉宾: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先生

中国无线电协会理事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奚国华先生

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局长、中国无线电协会副理事长谢飞波先生

Wi-Fi联盟首席执行官Edgar Figueroa先生、MEF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席邓小强先生、Zig Bee联盟主席Bob Heile先生、无线创新论坛首席执行官Lee Pucker先生

以及国家信息中心、国家无线电监测检测中心、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专家和各赞助商代表

参加方式:免费预登记, http://www.wirelesschina-summit.com/apps/regform_c.php?code=AF12A753

详细信息请浏览:http://www.wirelesschina-summit.com

大会组委会

联系人:王向荣

电话: (8610) 6277 1798传真: (8610) 6277 1799

篇4:新店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阎晓宏,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原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刷发行司司长兼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岩镔,国家发改委重大项目稽查办司长张丽娜,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印协名誉理事长陈垫鲸,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出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建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副巡视员贾铁鹏,中国印协的老朋友森泽信夫先生的后继人森泽武士先生等出席了本次颁奖大会。阎晓宏副局长讲话指出,“毕昇印刷技术奖”具有深厚内涵、深远意义和强大影响力号召力,既是对获奖者英雄群体的自主创新精神,锐意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的肯定与表彰,更是对广大的从业人员的激励和鞭策。他强调,在我国建设印刷强国进程中,人才和人的创造力始终是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石和关键。他要求要大力宣传推广“毕昇奖”获得者的杰出贡献和先进事迹,发挥好示范、激励作用。他希望“毕昇奖”越办越好,成为品牌奖项。中国印协常务理事,各省区市及兄弟协会领导,北京印刷学院毕昇班师生,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中国印刷行业网、必胜网、科印网、《今日印刷》杂志等媒体朋友、历届毕昇奖获得者特邀代表,历届评委特邀代表等300多人出席了本次颁奖典礼。

毕昇奖是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于1986年设立,为纪念我国活字印刷术创始人毕昇对中华文化作出的重大贡献而命名的奖项,是新闻出版系统的政府奖项,也是由国家批准设立的印刷界最高奖项。从1987年评出第一届毕昇奖开始至今已评选了十三届,评选出以王选院士为代表的印刷业的杰出科研,教学、生产,经营和技能人才共147名,他们肩负民族复兴崇高历史使命,大力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在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观念创新中贡献着自己的聪明智慧,在推动中国印刷业不断技术进步中起到了领军和表率作用。

第十三届毕昇印刷技术奖共评选出印刷杰出成就奖6名,他们是:徐世垣,滕跃民、于援朝,谭浩辉,黎雪,徐毛清;毕昇印刷优秀新人奖11名,他们是:朱敏、李宝忠,宋强、熊伟斌,邢艳萍,张歌伟、张涛,张在健,苏翔宇、仇久安,陈蕴智。

第十三届毕昇印刷技术奖获奖人员的突出特点是:在本领域的创新中有重大建树的领军人才,他们一共出版了20多部著作,发表了1500多篇论文和译文,获得150多项专利和重大科技成果奖,有的技术和成果达到国际一流,其产品畅销国际市场,有的科研成果获得国际专利,有的产品问鼎国际大奖,让中国印刷赢得国际业界的瞩目和赞赏。

颁奖典礼现场气氛热烈,大屏幕播放着每位获奖者的不凡业绩和创业故事,他们的创业、创新之路见证了国内印刷业的发展,展现着印刷人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观念创新中的“毕昇精神”,非常令人鼓舞。与会领导为获奖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奖章和奖金,并合影留念。

篇5:孙园镇第十三届政府届期工作总结

第十三次人代会以来,孙园镇人民政府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凝聚各方力量,突出发展重点,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各项建设,全面完成了镇第十三次人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镇呈现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良好局面。

一、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588万元,比2007年的42300万元增长66.9%;完成财政总收入2677.5万元,一般预算收入1300万元,分别比2007年的756万元和382万元增长254.2%和240.3%;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6900万元,比2007年的5600万元同比增长201.8%;粮食总产量由6.5万吨提高到7.2万吨;畜牧业创历史新高,由5年前的18万羽提高到现在的50万羽,同比增长177.8%;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337元提高到8972元,同比增长68%。

二、农业发展上档升级,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五年来,我镇以高效农业示范园为推进,以新技术为引领,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土地有效流转为突破,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先后规划启动了刘德2000亩日光能温室、大盛、臧石高效农业示范园、刘庄、双桥、薛岗大椒制种基地、洋井云龙、孙楼许雷蛋鸡养殖厂等项目。发展高效设施农业12000余亩,拱棚、温室分别实现单棚平均收入1.2万元和3.5万元;畜禽存栏约52万只(头)。五年来全镇新发展各类农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3个,从业人员3000余人,注册两个省级无公害产品商标,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招商引资和全名创业成果显著,经济实力逐步发展壮大。五年来,我镇通过专业招商、定点招商以及出台优惠政策,全力推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个,新增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企业进园区开工工业项目6个,新增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上进园区竣工工业项目13个,1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倾力打造张塘、洋井两个工业集中区,目前已入驻企业13家,为工业园区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力推进全民创业,五年来,全镇22个村居共引进“三来一加”创业项目52个,从业人员达到5200人。新增私营企业52家,新增个体工商户639户,村(居)新建标准化厂房30000多平方米,4个村达到“三来一加”专业村,22人成为“三来一加”工业项目经济人。

四、城乡统筹贯彻落实有效,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城乡统筹的精神,城镇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城镇框架进一步拉大。城镇面积由3.2平方公里提高到4.5平方公里,同比增加41%;城镇人口由0.33万提高到0.62万,同比增加87.9%;新征土地300余亩,街道由5年前的4条增加到现在的8条,新建商住小区6个;二是城乡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分别对老城区文化路街、农贸市场、商业街、和中心街和洋井街进行了改造升级,累计投入400余万元,改造下水道10公里,新增路灯220盏,新建垃圾池12个,购置垃圾桶50个,完成路面硬化10公里。三是城镇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新建各类服务商家160多户。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益

设施齐全完备。四是群众居住条件大幅改善。拆迁安置农户700户近2800人,完成土只头、崔集两个康居示范村建设,新建张塘、王阶、孙楼、中洼四个集中居住点。

五、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一是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善。五年来累计投资600万元,为各村配备了垃圾车等工具,在主要交通线路上配备了18名保洁员,对青临线、孙石线和孙农线等主要道路和地区进行全天候的保洁。完成绿化道路21.4公里,栽植各类林木25余万株,村庄绿化长度12.4公里,过村段2.4公里,绿化总面积1020.44亩。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镇共投入资金1600万元用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打井27眼,新建、修建机电站15座,整修小二型水库3座,修渠40公里;硬化道路60公里,全镇18个村(居)实现了道路硬化和户户通;建成沼气池100余座。

三是大力开展支农惠农工程。五年来,镇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村转移支付金、退耕还林资金、粮食直补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以上,完成二代残疾证换证工作。做好光明工程手术对象筛查工作,免费为36名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手术。

六、加强自身建设,构筑坚强的组织领导体系

五年来,镇政府一般人始终保持团结一致,务实创新;始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水平。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坚持和完善学习制度,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和创新争优等活动。政府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不断提高,思想不断得到解放。二是强化政治意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府班子成员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增强,确保了政令畅通。三是强化职能转变。努力建设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法治政府,政府职能不断得到转变。四是强化作风建设。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精神,把抓落实作为加强政风建设的中心环节来抓,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全面实施“问责制”,政府班子成员的办事效率不断得到提升。五是强化廉洁从政。深入抓好政府系统廉洁自律,支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建立完善监督、约束、防范机制,政府班子成员廉洁从政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篇6:新店镇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日)者市场化、职业化。完善国资监管制度,增强国资监管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在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企业推行信息公开试点。加强和改进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

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发挥积极作用。破除各种壁垒,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准入、资金融通、自主创新、人才引进、项目审批等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加强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培育工作,推动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创业型企业加快发展。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扩大市场准入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通过招投标、委托服务、管理承包、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手段,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城市运营等公共服务。继续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理顺水、电、燃气价格体系。

(六)继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以开放促转型,深刻把握国际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全力做好对外经贸工作。继续优化外贸结构,全力巩固传统市场,稳步开拓新兴市场,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具有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促进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积极应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发挥口岸优势和保税港区政策效应,发展离岸金融和离岸贸易,继续优化口岸环境,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优化吸收外资结构,抓住世博会外商云集的机会,创新引资方式,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结算中心,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离岸服务外包。鼓励有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加快培育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加强风险防范。进一步做好外事工作,围绕世博会筹办,充分发挥地方外事工作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继续扩大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往来合作。

更好地服务长三角、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围绕共同办博和推进区域一体化,深入开展交通、科技、环保、能源、旅游等重点专题合作,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继续推进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力争在沿江港口合作、物流服务平台建设和产权交易服务等方面取得进展。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地区崛起,加快落实与兄弟省区市政府的合作协议。对西藏、新疆、云南、青海和三峡库区有关的9个对口支援地区,加大支援力度,提高工作成效。大力推进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恢复重建的项目建设和软件援助工作,深化产业合作,继续强化资金监管,确保按照中央“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要求全面完成援建任务,确保每个项目都建成优质工程,使援建成果体现在当地群众得实惠上。

五、着力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努力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一)聚焦就业、社保、安居,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就业是民生之本。深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实施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等三项计划,多渠道扩大和促进就业,新增就业岗位50万个。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完善引导和扶持政策,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完善就业补贴机制,及时开展就业援助,帮助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加强来沪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进一步落实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各项政策,加强创业公共服务,帮助更多的创业者成功创业。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基层调解组织建设,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保障是民生之基。继续完善保基本、广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解除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统筹提高养老金待遇,城镇企业和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170元和140元,“镇保”和“农保”领取养老金人员人均分别增加70元和35元。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社会保险参保人群,试点柔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探索建立养老保险基金的多元筹资机制。做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完善医疗保险制度,逐步将城镇自由职业者、个体工商户基本医保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将大学生医保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调整医保药品目录。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和工伤保险待遇。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险制度。做好来沪从业人员综合保险制度与国家有关社会保险办法的衔接。鼓励发展商业保险。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最低工资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完善分类救助政策,实行医疗救助实时结算。健全居民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着力解决家庭支出型贫困问题。尊重历史,立足现实,努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沪定居人员的生活和医疗帮困政策,对企业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增发一次性丧葬抚恤金。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养老床位1万张,为25万名老年人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开展老年人乐于参与、适合参与、方便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加强残疾人就业援助和康复服务。倡导“人人可慈善”理念,推动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住房是民生之要。坚持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健全房地产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居住问题。把住房保障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花更大力气加快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编制并公布保障性住房发展规划,落实保障性住房用地,加快保障性住房大型居住社区及其教育、卫生、商业、社区服务、为老年人服务等配套建设。着力解决最困难市民的住房问题,做好廉租对象收入标准放宽后的申请审核及配租工作,提高实物配租比例,实现新增廉租对象应保尽保。着力解决新上海人、年轻人的住房困难,加快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下半年在中心城区全面推开,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逐步放宽准入标准,有序扩大经济适用住房申请和供应,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约40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本市居民历史遗留的住房困难,落实和完善旧区改造事前征询等制度,建立旧区改造基金,制定配套支持政策,继续推进杨浦平凉西块、虹口虹镇老街、黄浦董家渡13、15街坊等重点地块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区加大旧区改造力度,新开工建设动迁安置房约800万平方米。着力解决部分群众过渡性住房困难,积极推进公共租赁房、单位租赁房、人才公寓等租赁住房建设。按照诚信、规范、透明、法治要求,加强和完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均衡增加住宅用地总量,优化供地结构,依法严肃处理违规囤地,强化市场监管,抑制投资,打击投机,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培育和规范,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交通出行牵系千家万户。坚持行业公益性与运作市场化相结合,深入推进公交行业改革发展。落实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把强化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网络化运营,加强科学化管理,采取更加有力的管理措施,确保轨道交通安全有序运行。着力完善地面公交服务,调整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加强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衔接,在重要交通枢纽、集散地与大型居住区之间,进一步开通一批低价、便捷的社区巴士线路。进一步提高公交行业一线职工收入水平。改善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环境,稳步提高驾驶员营运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坚决严格规范交通行政执法,坚决依法整治非法营运行为,维护交通运营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推进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

教育决定城市的未来,关系人的终身发展。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降低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难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继续推进中心城区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完成来沪从业人员子女学校纳入民办教育管理,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来沪从业人员同住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或政府委托的民办小学就读,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努力让生活在上海的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新建50所幼儿园。鼓励高中办出特色。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深入推进高校发展定位规划,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以就业为导向,加强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推进中高职的有机衔接和联动发展。重视发展特殊教育。积极发展终身教育。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要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就医问题。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点疾病预防控制等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继续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控。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进一步减轻群众的用药负担。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支两条线管理。稳步推进医疗资源纵向整合试点,完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方便的医疗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积极发展高端医疗服务业。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提高临床医师技能和水平。推进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建设。落实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继续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在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管理制度。继续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优生促进工程和人口早期启蒙工程,完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事业。

文化体育繁荣发展,彰显城市的魅力、活力和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鼓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让广大群众就近便捷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推进上海交响乐团、上海京剧院迁建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设,促进文艺院团提升水平。推进全市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等各项改革,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增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等的文化原创和传播能力。鼓励各种文化创新活动,着力营造更加开放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大历史文化风貌区、优秀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积极推进苏州河、黄浦江沿岸文化遗存开发利用。强化文化市场监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启动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进一步做好档案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做好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备战和参赛工作。办好市第十四届运动会。推进2011年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场馆建设,做好赛事筹备工作。

(三)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着力加强社会管理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的基本保障。要健全社区管理服务网络,规范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完善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推进居委会、村委会自治能力建设,加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和业委会建设。建立社区警民沟通、警社合作机制,完善社会化防治体系。加快实有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探索“两个实有”全覆盖服务和管理的长效机制。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分类指导,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服务水平。

加强基本制度建设,妥善化解社会矛盾。落实和完善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机制。健全初次信访事项评估督查、疑难信访事项核查终结、基层信访代理等机制,推行联合接访、律师参与信访,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健全乡镇、街道综治中心,构建综合治理大平台,加快形成基层大调解工作格局,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维护团结和谐的局面。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作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支持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参与上海现代化建设。积极做好对台工作。增强全民国防观念,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做好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六、依靠制度创新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紧紧围绕“两高一少”目标,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作风建设为保证,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政府信息公开为重点,加快政府管理创新,着力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公信力和为民服务的能力。

(一)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衡量政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继续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再取消一批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方式,扩大告知承诺和并联审批的实施范围,再简化一批事项的审批环节,再下放一批事项的审批权到区县。规范审批行为,加强标准化建设,实行目录管理。建成市级网上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平台,分批推动部门审批事项上网,力争年底全面实现网上审批。建立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审批事项的全面、实时监控。积极推进部门内部处室审批权相对集中,更加注重加强政府服务与过程监管。

深化行政事业性收费改革。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尤其是工本类、资质资格类、登记类等收费事项。依法严控新增收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实施预算统一管理,从制度上实现部门开支与各类管理服务性收费的完全隔离。

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制定实施办法,进一步扩大行政问责范围。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切实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推进各类应用事项上网和网上协同办事,增强政府网站的办事服务功能。

(二)扩大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提高行政透明度

公开透明是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重要标志。切实加大政府投资项目、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信息的公开力度。公开“扩内需、保增长”政府投资项目的相关情况,以及年度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公开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各类中长期规划及实施评估报告等信息。加大公共政策、产业政策和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类信息的公开力度。

推进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公开透明运行。以部门预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为重点,依法有序地扩大预算信息公开,向市人代会报送的部门预算数量增加到100个。对部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专项资金,主动公开使用管理办法、操作流程和资金分配结果。公开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贷款道路建设车辆通行费、彩票公益金等政府非税收入情况,以及各类社会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房屋维修基金等社会公共资金的年度收支情况。

依法推进审计公开。公开非税收入和社会公共资金的审计结果,逐步公开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组织及其他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加大审计整改工作力度,完善审计整改报告、督查、结果通报和公告等制度,以公开促整改。

(三)继续加快职能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全面完成政企分开改革,将所有市级政府部门直属企业划转市国资委监管,推动国资监管实现全覆盖。全面完成与企业协会的政社分开改革,实现企业协会与政府部门在人员、机构、财务、资产上的全部分开。进一步理顺市与区县职能关系,向区县特别是郊区下放更多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激发区县发展活力。

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在改善民生、加强公共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强支出管理,将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改革拓展到所有市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按照建立完整政府预算体系的要求,研究建立由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组成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统筹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项目预算方式。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稳步扩大电子采购的范围和规模,试行通用产品市、区统一采购。落实统一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坚持依法治税,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模式。

(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切实增强依法行政能力

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制度化。全面清理行政执法依据,制定完善相关法规规章,为公正廉洁执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建立健全行政自由裁量权基准、执法主体资格等制度,坚决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推进行政处罚类信息公开,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起到实效。规范行政执法罚没款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管理平台,推进罚没款收支情况公开,坚决杜绝收支挂钩。加强对执法的财政经费保障。从严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开展分期、分批全员培训,严格执法人员资格管理,落实持证上岗制度,不合格人员一律不得上岗执法。

切实做好依法行政各项基础性工作。突出保障世博、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维护公共安全等重点,积极推进政府规章建设。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有效期制度、评估清理制度和备案审查制度,切实清理不合法、不合理的规定。进一步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坚决纠正各种违规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五)注重制度规范,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

完善政府决策制度。坚决执行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决定、合法性审查、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后评估等决策制度。对重大公共政策,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和程序,加强多层面、多方案分析论证,充分吸纳社会意见。健全决策责任制和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

健全监督机制。以新增投资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为重点,加大审计监督与行政监察力度。全面加强对筹办世博会资金全过程审计监督,确保所有资金使用经得起最严格审计。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

加强廉政建设。坚决惩治一切贪污腐败,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制度加科技”的预防腐败新机制,不断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工作领域。深入开展纠风工作,完善政风行风测评等制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全体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行为、作风,直接影响行政效能,直接关系政府形象。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厉行节约,继续严格控制会议、公费出国、公务购车用车等经费支出,坚决取消一切不必要、不合理的行政开支。高度重视公务员能力培养,完善公务员选调交流制度,扩大交流范围,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公务员培养选拔链,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更多地到基层锻炼,切实增强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快报事实、慎报原因、求实为本、依法处置的原则,完善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协调机制,强化对社会公众事件的分析研判,增强应对处置能力。

群众观点须臾不能忘记。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摆正人民公仆的位置,时刻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深入群众中间,紧贴群众脉搏,尊重群众意愿,尽心解难事,诚心办实事,热心做好事,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

各位代表,高质量编制好“十二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围绕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把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作为集思广益、形成共识的过程,组织开展全市大讨论,聚焦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城市建设和管理体系、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大都市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等重大问题,谋划新发展,探求新思路。

上一篇:五十年同学聚会贺词下一篇:学校cis策划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