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有管理智慧

2024-05-06

成为有管理智慧(精选8篇)

篇1:成为有管理智慧

成为有管理智慧的教师

◆能上好一堂课的教师不一定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管理智慧。

◆管理智慧的核心是教师的民主精神以及相关的管理技巧和管理威信。

◆一位老师让学生敬畏的原因可能是他的思想魅力,也可能是他的人格魅力。学生喜欢老师,是因为老师有爱心,对学生好。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刘良华

一位教师如果有课程智慧和教学智慧,他(她)基本上就可以上好一堂课。但是,教师仅仅能上好一堂课是不够的。有的教师上课不错,却很让学生讨厌。学生为什么讨厌教师?很可能是教师缺乏基本的管理智慧。管理智慧的核心是教师的民主精神,除此之外,还包括相关的管理技巧和管理威信。

民主管理

多年以来,中国教育界一直在谈论“民主的教育”或“教育的民主”。在教育理论界,有一本书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经典”,就是美国人杜威写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在教育实践领域,教育民主的倡议与呼声一直绵延不断。魏书生总结了他自己做教师兼班主任的经验,“民主”管理是最重要的一条。

对教师来说,什么是民主呢?民主就是尊重学生,遇事肯与学生商量。如果学生出了事情之后,教师不与学生商量就自作主张解决学生的事务,就是独裁。独裁就是不与他人商量而“单独地裁断”。

有些教师也谈论民主,但他们也仅仅止于谈论,不愿意兑现。他们不认为学生有自己做主的资格和权利,总以为学生太小,没有经验,他们应该听从成人的指令,接受成人的安排。教师的这种怀疑与不信任,其实是成人对儿童的怀疑与不信任。成人曾经经历了失败和痛苦,这些失败与痛苦转化为人生经验之后,他们会以导师的心态鄙视和教训儿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教师和家长的普遍心态。

这种“大人情结”总有一天会让这些“大人”陷入尴尬:他们要么死死地抓住管理、治理的权利不放,这样的“大人”就会培养出大批唯唯诺诺的“奴才”或琐琐碎碎的“蠢材”,这是“母强子弱”的典型症状;他们要么在某个时候遭遇抵制或抵抗,他们一直不明白,“我全心全意为他们着想,他们怎么不理解我的苦衷呢”?大人们应该明白,人的成长需要付出必要的代价。儿童自己做主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错误甚至会遇到一些危险,但是,这是成长必须支付的学费。如果父母一直怀疑孩子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孩子的精神成长就会无限期地延迟;如果教师一直怀疑学生自己做主、自我管理的能力,那么,学生就会成为精神的侏儒。他们可能善于服从、听话、俯首称臣,但缺乏自信、热情、勇气,他们的生命也会缺乏基本的活力与光泽。管理的技巧

过于追求管理中的技术主义是可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就不重要。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技术或技巧,这是一个常识。我们没有必要过于依赖技术、技巧以至于成为技术主义者,但是,没有人会否认,管理总是需要必要的技术与技巧的。

班主任的管理技术主要显示为人际(尤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技巧与技艺。具体地说,这种技巧与技艺主要涉及一些处理“人事”的技巧与技艺。班级中的“人事”并不复杂,学生群体中的这些“人事”主要包括学习事件、情绪事件,偶尔也会遇到一些暴力事件、偷窃事件,等等。作为班主任,常见的问题是:如果学生群体中出现偷窃事件怎么办?如果学生与某个教师发生冲突怎么办?如果学生破坏班级规范怎么办?

教师威信

管理的根本精神是民主,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主发展,这是管理的核心目的。但是,无论民主管理多么美妙,它总还是需要一些辅助策略或前提条件。如果说技术是民主管理的辅助策略,那么,教师威信则可以视为民主管理的前提条件。

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是否有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又敬畏又喜欢。教师可以询问自己:我要让学生敬畏我,我做到了吗?如果做到了这一条,紧接着可以询问第二条:我要让我的学生喜欢我,我做到了吗?学生凭什么敬畏教师?敬畏的原因可能是教师的思想魅力,也可能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凭什么喜欢教师?喜欢的原因可能是教师有爱心。他对学生好,他的学生就喜欢他,就是这么简单。

班主任管理个案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要素,对学校来说,如果一个一个的班级有生机了,这个学校就比较有生机。

到目前为止,班主任管理领域至少推出了三个有影响的“个案”:一个是魏书生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工作漫谈》;一个是李镇西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爱心与教育》;一个是万玮老师,他的代表作是《班主任兵法》。

魏书生老师管理经验的关键词是“自我管理”与“制度管理”,魏书生老师本人称之为民主和科学。李镇西老师的关键词是“爱心”。万玮老师的关键词是“计谋”,这个词听起来来有点像搞阴谋诡计,但万玮老师本人称之为“与学生斗智斗勇”。

他们三个人的差异和特色在于他们三个人所秉持的管理精神不太一样。

万玮老师的管理精神大体是以“兵家”为主,辅之以“在爱的前提下”。尽管万玮老师的做法引起了一些非议,但一个年轻教师,能想那么多的办法成为一个让学生敬畏的班主任,也不容易。如果说万玮老师的管理精神显示为“兵家为主”,辅之以“在爱的前提下”,那么,李镇西老师的管理精神则直接显示为“儒家为主”或者叫做“以爱心为主”,并以思想者的魅力辅助之。儒家讲爱,所谓“仁者爱人”,这正是李镇西老师管理的闪光之处。但对那些年轻的、新上任的班主任来说,万玮老师的“法家”策略似乎更管用,倒是李镇西老师的“儒家”策略比较困难。李镇西老师的秘诀在于,他不只是有爱心,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是一个思想者。魏书生老师的管理精神大体显示为以“法家”为主,兼及“道家”。法家讲究的是“制度”,道家讲究的是“自治”。魏书生的班主任经验虽然也遭受某些人的非议,但从概念来看,最具有现代意义的班主任经验还是“民主”。所谓“民主”,主要是“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

篇2:成为有管理智慧

摘自:《中国教育先锋网》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备课”的智慧,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的智慧。

究竟什么是一堂好课?有不少学者认为这样追问几乎是徒劳,因为一堂好课所隐含的因素过于复杂,甚至不可言说。

事实上,一堂好课这个话题虽然复杂,但还是可以从“复杂”中找出一些“简单”的要素。我们借用韩愈的框架,认定一堂好课至少有三个基本要素:传道、授业和引起主动学习。韩愈的原话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传道”在这里主要指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培育学生的人格;“授业”在这里主要指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解惑”在这里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

对孩子来说,“传道”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这里的“传道”是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知识也许是可教的,但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可教的。教师的“传道”只能显示为感染、熏陶和引导,只能显示为激励、唤醒和鼓舞。好的教师总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感染、感化他的学生。

对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重要的。但是,无论知识和技能多么重要,它从来就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内容。教师除了传递知识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人格的人。

苏格拉底说:“知识就是回忆”。我们现在无法简单地相信,人“先天地具有知识”,以至于光靠回忆就能够获得知识,但我们至少可以断言,人“先天地具有自由精神”,人一旦发展了这种自由精神,他就能够主动地获得相关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的命题“知识(学习)就是回忆”可以转换为“知识(学习)就是自由”。教师的基本使命,就是让学生因自由精神和独立人格而主动求知、自由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授业”“授业”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这里的“授业”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达到掌握的水平。在重视“笔纸”考试的现实社会中,“授业”可能是中小学教师和家长最关心的主题。

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讲解知识,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效学习。而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学习就是打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当然,也可以加上另外两句话:“学习就是学说话”和“学习就是学走路”。

第一句话:学习就是“打游戏”,与之相关的概念是“及时反馈与矫正”。中国教师和中国家长目前面临的最头疼的问题是学生接近“无度”地沉溺于“网络游戏”中。学生为什么愿意把自己交付给网络游戏?网络游戏究竟有什么诱惑力?原因可能是,游戏里面隐含了学习的秘密。游戏里面隐含的第一个秘密是,任何游戏总是为游戏者提供及时的反馈。游戏里面隐含的第二个秘密是,任何游戏总是让游戏者满怀希望,无论游戏者经历了多少失败,但只要游戏还在延续,游戏者就有成功的希望。实际上,这两个秘密是相互缠绕的,它让参与者满怀成功的希望,并为参与者提供及时的显示成功或失败的反馈。

第二句话就是“学习就是认地图”,这也是一条教育隐喻。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看看用哪种学习方法能够让学习者在一个星期之内掌握整个北京市地图的所有街道。掌握和理解的标准是:你问“安外大街88号”在哪里,学习者就可以回答出从大兴出发,经过哪些街道就可以抵达那个地方。

最有效的办法是,学习者最好先确定自己在哪里,然后找出“主干道”,比如东西走向有几条主干道,南北走向有几条主干道。掌握了主干道之后,再去学习“分支”和“分岔”的街道,这就是“整体学习”。

如果老师一条街道一条街道慢慢地教,那么,学生可能永远都不会掌握和理解北京地图。

学习就是打游戏,学习就是认地图。这两个隐喻提示我们:及时反馈与整体学习这两条原则是多么的重要。

引起主动学习

如果说“传道”是一堂好课的第一个标志,有效地解决知识困惑是一堂好课的第二个标志,那么,教师引起学生主动地学习,这是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或终极使命。帮助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但真正的帮助是让学生“摆脱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依附”。

有关主动学习最恰当的教育隐喻是“学走路”。“学走路”意味着没有人能够代替你走路,你只能自己经过爬行,跌跌撞撞,然后就学会了直立走路。尝试、摸索、跌倒、摔跤之类的错误是成长的正常代价,如果不付出尝试、摸索、跌倒、摔跤的代价,人就不会掌握走路的技巧。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只能提供帮助,但无法代替。成人在某个时候可以“牵”着孩子的手往前走,但这种“牵手”也是需要克制的,在必要的时候要“放手”。这个秘密至少在叶圣陶那里已经被识破。1962年,叶圣陶在给教师的通信中提出,教学如“扶孩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

黄武雄先生曾经讲过一个“父亲的脚后跟”的故事。主动学习究竟有多重要,这个故事大体可以提供一些解释:

小时候我曾住在丰原东边的山里,父亲常带着我入城。这条路很长,走起来总要两三个钟头。每次父亲走在前边,我跟在后头,他的步伐大而且快,我必须两脚不停地划,眼睛不停地盯住他那双破旧的布鞋,一路不停地赶。有一次,天色向晚,路过一道铁桥,一根根枕木的间隔比我的步子还宽。平常父亲总会歇下来等着我爬过去,或索性抱着我过去,但那天他心里不知牵挂些什么,等到我爬过桥,抬头一看,他已经“失踪”了。

突然,我涌起一阵恐惧:“这条路来回已跟着父亲走过二三十趟了,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陌生?” 我哭着等在桥端的田埂上,几个钟头在黑夜里又饿又怕。我甚至分不清家的方向。我苦苦思忆,但呈现的总是父亲那双不停晃动的布鞋。午夜时分,总算由远而近,传来了母亲苛责父亲的声音。后来我才知道父亲回到家竟还不知我早在半途就已走失。

今天,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不告诉学生“我们去哪里”,从不指出大体的方向。一开始就下定义,一味要学生一步步陷在“推理”的泥坑里,以为这便是思考训练,这便是“教学”,其实这只是教学的“形式”。

演示解题时也是一样,一步步非常严密,非常工整,每写一行就问学生一句:“对不对?”学生的回答也是非常合作:“对。”这样热烈的上课情绪,该说是天衣无缝了。若效果不好,只好怪学生素质不佳或教材不当了?

事实是:学生看到的不是“路该怎么走”,他们只看到了“布鞋不停地晃动”,简单的“左-右-左-右……”的换脚规则是知道的,但一旦没有“布鞋”在前面带路,便觉一片陌生。家在何方?路怎么走?

我深深相信,当时父亲如果像赶牛一样让我走在前头,出城的时候便用手指明家的方向,然后问我:“吴厝的大榕树,旧厝的土地庙,阿公溪上的铁桥,南坑阿婆家后的小径……你认不认得?”而在我点头之后,叫我逐一带路走过。我必定在走过一趟,回到家之后便会十分熟悉整条路径。

如果父亲是最最上乘的教育家,也许他在指明家的方向后,便要我带路,他在后头宁可随我多走一点冤枉路,一边加以修正。其后并画图比较近路与远路,如此我不仅能熟悉家城之间的路径,城东郊的地理我必也在走过一遭后便了如指掌,再也不愁迷路,甚至可以常常代我父亲跑腿办事。

可是我不敢苛求,我仍该感谢父亲,毕竟他不会抱着或背着我走,使得我尚有一丝镇定,能在漫长的四五个钟头里守在同一个地方等着他与母亲回来找到我。

篇3:如何成为有实践智慧的班主任

一、尊重学生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对每个学生一概而论采用同样的模式进行教育,便会适得其反,激起高中生的逆反心理,引起班级管理的混乱。例如,当班级同学对班主任安排的事务有不同意见时,班主任应当静心聆听每一个同学的声音,根据他们不同的想法进行有特色的答疑和劝勉。而不能强制要求学生以班主任为中心,一味遵从班主任的意志,这种做法只会打压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

二、加强心灵的交流

一方面,与家长的沟通。班级建设除了班主任的努力外,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因此班主任要努力促进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搭起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家长之力,使教育目标更容易实现。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要就班级情况、班风状况、学生情况、教育理念等方面进行详细沟通,同时介绍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教学计划,并与家长深入探讨,达成共识。密切的交流,既能加深对学生家庭环境的了解,又能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使家长资源服务于班级管理。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和要求,提升其教育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另一方面,与学生的沟通。班主任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争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与学生交流时除了要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状态、情感需求等方面。高中生是学生兴趣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例如,举办班级晚会,让每一个有特长的学生都能获得展示才艺的机会,鼓励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高中时期也是学生情感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学生很容易受感情影响做出冲动行为。因此班主任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波动,及时进行干预,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

三、培养高尚的品质

1.对学生要信任。在做班主任工作时很难避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需要考验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程度。例如,班级中的某位同学遗失财物,这种情况要求班主任不能偏听,“偷窃”罪名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影响其健康成长。因此班主任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耐心倾听该“嫌疑人”的解释,避免造成冤假错案,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该学生由于一时的“失足”而做出了不正当的行为,班主任应对该学生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返还财物,这种方式既表明了对学生的信任,还能帮失主挽回损失,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过自新。

2.对学生要宽容。学生的成长过程免不了犯错误,班主任不宜过于苛责。例如,班上的同学因为冲动而打架,班主任不要急于充当“判官”角色,要把打架学生单独叫去办公室让他们坐下来冷静冷静,过半个小时,再询问他们打架的原因。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分析能力,犯错后,班主任没有立即责罚他们,他们就会思考对错。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比一味责罚更重要。学生犯错时,大张旗鼓地训斥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不对的地方并加以改正,宽容学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3.对教育事业要有耐心。教育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其中充满了艰辛。班主任要有耐心,不能急于求成,当班级管理或者教学未显示出成效时,不能半途而废。例如,给学生讲解习题时,想尽了很多方法,还是不能让学生理解,这时不要质疑学生的能力,也不要放弃讲解,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找出学生困惑的地方,尝试别的方法,“授业解惑”。

4.善于反思。反思可以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与班级管理的不足,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解决方法,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例如,班主任在对乱扔垃圾的同学进行教育批评时,学生仍然改不了这种不良习惯,照常在教室吃零食,影响了教室的环境卫生。这种情况下,班主任以“勤俭节约”来约束同学们是达不到效果的,班主任可以转换思路,在教室设立垃圾回收箱,收集可回收垃圾用于班上“公费”的使用,或者用于帮助家庭困难学生,那么学生就比较容易受到触动,自觉养成热爱卫生的习惯。

篇4:努力成为一个有实践智慧的教师

成为一个有实践智慧的教师。既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更应该是教师自我发展和职业成长的需求。

努力成为一个有实践智慧的教师,直当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努力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以思想魅力感染学生

教育是一种师生思想和心灵的双向交流活动。它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用虔诚的心灵真诚投入。任何一方的缺失都意味着教育的失败。它是用一个智慧生命开启许多智慧生命,用一个心灵去唤醒许多心灵,用一种人格影响许多人格,用一种热情去温暖许多生命,用一种精神去感召许多灵魂。总之,教师的思想深刻地感染和影响着学生的终身成长。教师的思想水平体现着一个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品质和职业水准。教师要有自己的思想,并致力于不断发展和丰富这种思想。

教师的思想,来源于教学实际和生活智慧的概括和提升,来源于对教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来源于对学生终身成长、对社会和历史负责的责任感。

“思想”的方式方法有很多,阅读写作、教育科研、课堂教学、钻研教学、反思总结等等,教师就是要在这种平凡的日常教学中形成、积累和丰富自己的思想。要使学生有思想,教师本身要善于思想。一个不善于思想或不愿意思想的教师是不会教出有思想的学生的。没有思想的教师,就像是没有灵魂的躯壳,只能在教育的园地里进行作坊式的耕作,而不能进行有创意、有作为的高尚劳动,更不能为学生提供更丰沛、更充实的“思想”雨滴的滋润。

2、保持对课堂和学生的新鲜感和敬畏感,使学生日有所获

课堂和学生,是教师生命价值和尊严的体现,是教师全部智慧和创造力的源泉。也许,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育生涯中,部分教师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职业倦怠,失却了初上讲台时的那种新鲜和激情,然而,这不应该成为一个教师教育生命的真实写照。

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他们今天与昨天,这节课与那节课,早上、中午与晚上的情绪、状态、思维等各不相同,同样的一堂课,两个班学生的表现也肯定不尽相同。也就是说,课堂和学生呈现在教师面前的,永远是发展变化的,是新鲜的。这需要教师也同样保持新鲜感,认真研究学生情况,潜心探索教学方法,才能更好、更切合、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兴趣,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每天、每时都有所收获,让学生每刻、每分都有所进步。

教师应该知道:教师在课堂的任何一点疏忽和遗漏,都有可能给全班的学生造成他们终身无法挽回的错误。因此,教师没有理由不对课堂和学生保持新鲜感和敬畏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以更饱满的热情,更负责的态度,更求实的精神、更充沛的精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3、过上有尊严的高尚的体面生活,优雅地追求生命价值

如果学生整天面对一群愁眉苦脸、情绪低落的教师,试想:这样的教师怎么能吸引学生,又更何谈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呢?教师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热爱、理解和感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意识,影响着师生之间的心灵交流与沟通。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开阔。过上一种有尊严的、高尚体面的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每个教师都是一颗跳跃的灵魂,一颗生活的火种、一份生命的精彩。这样,学生就会对校园生活感到留恋并热爱上它。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与教师的期望值、与理想的要求、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民教师”这些光荣称号相比,还是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近来,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不断有呼声提出“要让教师职业成为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但还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师的生存现状。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喧嚣浮躁的繁华世界,有的教师心理失衡,情绪失调。其实,这大可不必,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我们能改变自己。教师应调整心态,从改变自我做起,过上有尊严的高尚的体面生活。在学生面前,教师是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谦谦君子:与“王侯将相”交谈,教师可以以自己开阔的视野、丰富的学识侃侃而谈却不露谄媚之姿;同“凡夫俗子”共处,教师也不必以倨傲自赏;笑对人生的逆境和生活的磨难,把全部精力和智慧放在工作上,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并努力使之臻于完善,“德不孤,必有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使之更切合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4、为学生终身成长提供幸福导航

教育是师生共同创造幸福的一种智力劳动。幸福是人的一种积极追求,追求幸福是一个人主体性不断增强,人的本质和生命境域不断拓展的过程。学生幸福生活的创造,需要教师为其提供导航。

幸福导航之一:真心喜欢你的职业,形成职业认同感。

教师要从心底真心喜欢现在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形成职业认同感。这种认同和喜欢应是基于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基于内心的信仰。如果真正做到了这些,那么,即使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决不会轻言放弃。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投入地从事教育工作。这也是为学生提供幸福导航的最基本的条件。与此同时,学生在教师的执着与乐业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同样会对学习形成一种内心的认同。

幸福导航之二: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引导学生合理追求幸福。

幸福生活首先源于对幸福的正确理解和感悟。没有对幸福的正确和理性的认识,幸福生活的创造和追求也就无从谈起。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作为人生道路上的领航人,我们的教师要指导好学生正确认识幸福,合理追求幸福。幸福的质量,不取决于物质财富的多少,

不取决于社会地位的高低,更不取决于功名利禄的拥有与否,而在于一个生命能否尽到他对世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应尽的责任义务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生活的意义和身心的愉悦。一个能为更多的人带来生活乐趣和希望的人,一个面对浮嚣尘世仍能保持自身独特理想和追求的人,一个能为社会和他人尽到自己应尽职责的人,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受到大多数人的崇敬和爱戴的人。

幸福导航之三:帮助学生合理地制定并分解人生目标。

具有初步的人生规划并能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是学生走向成熟和幸福的开始。教师要在帮助学生形成人生规划方面多研究情况、多悉心指导、多交流沟通,分享成功经验,分享幸福体验,使学生感觉到学校生活的充实和人生的可预期,感受积极向上的力量和成长道路上的幸福体验。

古印度人有个捕猴妙方:在猴群经常出没的原始森林里摆张桌子,在抽屉里放一颗桃子,拉开仅容猴爪伸人的小缝。因桃子太大、缝隙太小,猴子怎么努力还是取不出来,倘若贪婪地不肯放手,往往成为猎人手到擒来的猎物。某天,一名猎人又如法炮制,一只猴子发现拿不出桃子,便伸进另一只爪,两只胳膊飞快地在抽屉里翻动。不一会儿,尖利的指甲就将桃子抠削成碎块,猴子掏出碎块,有滋有味地吃起来,然后从容离去。

事实上,许多人将人生紧紧系在一颗硕大的成功果实上,结果就像紧紧握住桃子、束手就擒的猴子一样。忙碌了一生,连桃子皮也没尝到;若一点点分解成功,虽然每次只得到微不足道的一点,但一次又一次地积累。终能圆满。

在指导学生确立人生规划并付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做到四个注重: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健全的人格趣味,纠正他们的人格缺陷。由注重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转变为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对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的全方位关注,二是注重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指导他们怎样与人合作,形成合作意识,形成整体观念,由要求学生关注自我向关注他人、关注集体、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转变。三是注重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处世态度。由关注学生当下和现实生存状态向关注学生长远及将来人生发展转变。四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想品质,由关注学生外在表现向关注学生内心体验和形成文化素养转变。

幸福导航之四: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教师要走向学生、走近学生,直至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他们的所需所要,所感所想,掌握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悲伤忧戚。只有在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基础上,我们的教师才能为他们的终身成长提供符合他们期望的、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幸福导航。

学生的心灵里有着一道一道的许许多多的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这些封闭的门一一打开,使学生的心灵空间得到最大限度地扩大、扩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地感受生命过程,收获生命幸福。试想,一个堵塞封闭的心灵空间,怎么能容纳生命、感受幸福呢?而在一个和谐快乐、心灵放松、没有隔膜和异样眼光的校园里,学生怎会不安心学习、怎会不努力求知。

幸福导航之五:指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多艰和生活磨难。

幸福自艰难开始。人们常常慨叹人生多艰。青年学生即将走向成年步入社会。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受社会现实的影响,他们对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艰难的认识和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入。如何正确对待人生多艰和生活不易,是他们必要跨过而不可回避的一道坎。作为青年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做好引导和梳理,告诉学生直面生活和人生,以宽阔的胸怀和积极的态度真诚地笑对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辛和磨难。人生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但不完美并不意味着缺点和遗憾。认识这一点,师生才能够过上从容自在的、属于自己心灵的生活。

希腊流传着一则寓言故事:有个农夫,他的小麦先是遭受蝗虫肆虐,接着又是洪水泛滥。虽然他家仍有足够的粮食。不致挨饿,但情形实在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于是他就找到神明,“求神明给我足够的阳光与晴天;下的雨不要太多,刚好就好了;不要有病虫害;另外还要有令人感觉舒爽的和风。”神明依农夫的请求,一切都依他所愿的实现了,农夫也看着他的农作物长得又高又壮,由衷地向神明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但就在这时候,远处传来他妻子的哀号声。他妻子剥开小麦的外壳时,才发现麦壳里空无一物,因为小麦在毫无外力的干扰下,长得太好了,反而结不了实,这时候,农夫跪在地上继续祷告:神明啊!求你明年赐给我足够的麻烦,好让我的小麦能长得壮实一些。

有人总觉得自己根本就不需要有麻烦和困难,然而,如果你真的毫无麻烦,一切风调雨顺的话,这对你而言恐怕不是一件好事。就像小麦一样,人生也需要一些外力的干扰,好让你的人格变得更加强壮厚实。所以,要好好地面对人类所受的限制,承认人生的不完美之处,不要再浪费精力,去强掩人生一些负面性的事情。

5、尊重生命公平,创设良好师生关系

狭义地讲,教育就是学校内部各种矛盾和关系的总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教师与教学和教学工具之间等等,林林总总,各种物的、人的矛盾关系相互交错,相互影响。在这些矛盾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师生关系。抓住主要矛盾,历来是觖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师生关系协调了、理顺了、和谐了,其他矛盾关系也就相应理顺协调了。孔子说过:“教学相长、有教无类”。这正揭示了师生关系的真谛。师生之间是互动互长、互利互生的,是一种双赢的局面和结果。教师从学生身上,收获了事业的动力和人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终身发展所需要的情智和力量。师生就是在这种和谐相长中共同发展提高。其中,尊重生命公平。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和关键。

尊重生命公平,要求教师切实关注每个学生的终身成长和健康发展。保障每个生命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有句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果说某个教师在主观上认为某个学生无药可救而有所放弃时,这只能说明是这个教师的一种堕落,一种失守。在一项调查中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期望中,“要求教师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被列在许多选项的前列。教师的知识和能力反而次之。追求公平、公正本来就是人类的美好诉求和愿景之一。公平民主地对待每个生命,是一个教师进入这个职业的基本准入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能保障生命的公平与平等,他是不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尊重生命公平,要求教师特别注重对“发展生”(即潜能生)的关注。这体现了每个生命的发展权。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人。”“一个好教师不一定要教好学生,一个好教师一定能教好学生——第一个好是定语,第二个好是补语”。那些在教育历史上留有芳名的教育家和学校,无一不保持着对每一个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从孔子的弟子三千和有教无类,到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教育,从杜威的杜威学校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学校。哪一个教育家和学校不是以尊重每个生命的公平发展而著称于世并受到人们的崇敬?当代教育家魏书生先生总结自己的育人经验时,总是反复提到“民主”和“科学”两个法宝,体现的就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和信任。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做到尊重生命公平而只喜欢那些为他带来所谓的名声和奖励的优生的话,那这样的教师顶多只能算得上是教育的一名工匠,他只能将已经成形的材料垒砌成墙,而不能将那些成形或不成形的材料加以创造性地运用,使他们都能在这座社会和人生的大厦中找到那个属于他们自己的恰如其分而不可替代的位置。

尊重生命公平,还要求教师努力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去看待学生,发现学生,鼓励学生,促进学生。每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和弱点,如果我们总是将所有学生放在一个平面,用一把尺子和一个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那么,很多有个性特长的学生就会被我们埋葬。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真正地从不同角度实施多元评价,让每个学生找到自我和自信,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

篇5:成为有管理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智慧是教育的本质之一,时代呼唤有教育智慧的教师。教学智慧是教师个体在教学实践中,依据自身对教学现象和教学理论的感悟,深刻洞察、敏锐机智并高效便捷地应对教学情境而生成的达到融通共生、自由和美境界的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包含了多种具体教学能力的综合运用,是教师有关教学活动的感知、思维、创新、实践等多种能力整合后的高水平的系统能力。

从内容划分的角度看,教学智慧主要包括组织材料进行教学设计的智慧,教学内容呈现的智慧,师生沟通对话引领学生的智慧,教学方法选择和应用的智慧,教学过程组织管理的智慧,个别化教学策略应用的智慧等方面。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我认为成为一位有教师教学智慧的教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进行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刻的理论准备。教师的经验积累是教师萌生教学智慧不可或缺的基础。积累经验是为了通过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所见所闻、经历感受在头脑中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它既包括个体从事的所有关涉教育活动经历的感知,如做心理辅导、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教育自己的孩子等,又包括进行学科教学的经历的积累,是指“引导教师的一套基于先前生活经验的系统观念,这些生活经验既来自非教学活动,又来自作为通过教学的课程设计、实施结果而发生的经验。”理论准备是教师主体在习得一定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建构的面向教育实践、追求科学化的教育理念和学科知识的总和,是指“储存于教师个体头脑中、为教师个人所享用的关于教育诸方面的理性认识成果”。所有的好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喜欢读书、喜欢思考工作中的问题,通过读书、交流、思考和实践,提升自己对教育教学本质的认识,提高自己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在具备有一定教学经验的前提条件下,多方面深刻的理论的学习、结合与应用,对教学智慧的增长具有重要价值。

二是培养我们的教学思维力。教学思维力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达成便捷有效的教学,寻求智慧的执教行为的思维活动能力。思维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行动的方向和结果,教师可以通过敏锐洞察分析、准确判断、合理推理和正确归因,创造性地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我们通常说一个人如何智慧,更多地是指其在面对复杂的现实问题时,能迅速而有效巧妙地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主要来源于其高水平的洞察、分析、判断、推理和归因以及创新等思维活动。教学是思维活动水平较高的劳动,教师思维品质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状态和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教学智慧突出地外显为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难点、冲突和困境,处理教学管理中的突发事件等,这种机智应对、圆润贯通的行为表现的背后,往往是教师对类似的情境或问题,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对当下教育对象有敏锐深刻的洞察感悟和深思熟虑,有教学行动方案并能自动化行动的结果。没有这样一个高水平的、对复杂问题把握的思维能力,就不可能产生应激状态下智慧的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是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在这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中,常会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新信息、新情景、新思维和新方法,为了能够很好的巧妙应对突击事件,我们的教学心理要处于高度的应急状态。镇定应对,善于因势利导。

三是要培养我们的自制力。面对课堂的一些突发的状况,一些老师会克制不住性子,向同学发牌气,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当在教学课堂上和学生出现冲突时,给学生台阶下,不要和学生对着干,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同样面对学生上课看课外书,有些老师选择没收甚至撕了课外书,有的老师选择笑一笑,让孩子针对这本书写写读后感,然后课后再好好地和学生聊聊。同样是惩罚,前者是一种强硬的态度,有可能会适得其反,让学生逆反,课堂上和老师冲撞起来,而后一种,老师用婉转的态度警示了学生不要上课看书,同时和善的态度也让学生更加心悦诚服的认识自己的错误。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如果我们学会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自制力,诚心以对,加之以巧妙的方式,学生会心甘情愿的亲近老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篇6:成为有管理智慧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四2班的X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

星期天在家看书时,无意中看到了 《被骗的农夫》一文,就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故事主要讲了:从前有一个农夫。一天,他牵着驴和羊去城里卖,羊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三个小偷看见了,就起了歹心。第一个小偷把羊的铃铛解下来,系到驴尾巴上,偷走了他的羊。农夫发现羊不见了,就四处寻找他的羊。第二个小偷询问了农夫后,把农夫骗到了树林去找羊,他却趁机把驴子牵走了。农夫在树林里没有找到羊,回来后却发现自己的驴让“好心人”牵走了。于是边走边哭,走着走着他发现有人坐在池塘边也在哭,这个人说自己的金子不小心掉进池塘里了,他因为不会游泳而没有办法捞金子。农夫知道后,脱下衣服,就跳进池塘里捞金子了。当他空手而归浮出水面时,发现自己的衣服和那个丢金子的人都不见了,那个人正是第三个小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大意、轻信、懒惰是人生的三大陷阱,只有努力学习,具备聪明的头脑,才能成为一个拥有智慧的人。

正是如此啊,我们有时都会很大意,也会轻信别人,有时也很懒惰。比如,考试的时候,我会很大意,总觉得那些题很简单,我都会做,不用检查也能考个好成绩,在考场就玩了起来,等分数出来后,却觉得有点儿失败,有点儿后悔;再如,电视上总报道有丢失的小孩,这些小孩大多数是因为轻信别人而引起的,我们可千万不能轻信别人;我有时也有点儿懒惰,在写作业时总想找个理由出来溜达一会儿来浪费时间,比如说上厕所、喝水等。

篇7:成为有管理智慧

班主任老师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要角色,是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久远的,在师生的相互接触中,学生从班主任身上得到一种快乐向上良好的情绪,汲取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克服学习生活中的艰难险阻,使学生最终成为一名向善、趋美、求真的人。

现在,家长、社会的期望值大,加上我校的民办性质,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学校,相应的就形成了班主任的压力。但不可否认,这同时也形成了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心中的较高价值。因此,相信我们每一位国小的班主任都会用自己的执着和真诚去感化学生;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技艺来吸引学生;用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去感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在和谐的氛围中。

那么,什么样的班主任才算得上是一位优秀的有智慧的班主任,优秀、有智慧的班主任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国小的实际情况与要求,什么样的班主任才是能够胜任以及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探讨与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结合读《做一个有智慧的班主任》后,对如何做一个优秀、有智慧的班主任的几点思考:

一、班主任要有一种服务的意识。

在我校的老师,一定要记得:正是对于国小的这份信任,家长选择了国小,而我们为他们提供的就是一种教育服务,因此,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一定要记住,对于家长而言,你对学生的教育是为

他们的服务,你务必要把自己的这个服务做好。所以,相对于公办学校而言,民办学校处理人际关系就多了一条:家校关系。因此,班主任如何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也要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树立这种教育服务的意识对民办学校的班主任尤为重要。

二、从爱出发,严字当头,勤字为先。

要爱学生,关心学生。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习,还关心他们的生活。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关心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也永远不能教育好学生。”

孩子们一天中绝大多数时间是与我们一起渡过的,把他们都视为自己的孩子才能付出所有的爱,书中写到“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那么,如何才是爱学生呢?赏识学生是爱,不要吝惜溢美之辞,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激励,抓住点滴的成功真诚地赞美。

记得有一位优秀的班主任曾说:“优秀是鼓励出来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所以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即让学生反复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差生就变成了优等生。”

另外,爱还在于理解学生,宽容学生,体谅学生,尊重学生„„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是爱,生病时陪伴他们去诊所也是爱,看到学生因为双休日不注意休息而疲惫不堪时,课前让他们小睡五分钟是爱,想训斥时将语言放得温婉些也是爱,考试失利后的一次安慰也是爱„„

当我们心中有爱,当我们眼中有爱,当我们为迷失方向的学生点起一盏心灯,多去赏识、理解、宽容他们,哪怕是你认为微不足道的点滴,他们便能够爬出心灵的沼泽,重拾勇气和信心,扬起理想的风帆。爱是能够创造奇迹的。

当然,爱并不等于无原则,漫无目的的迁就,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严格的要求对于良好的班风班貌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正义感的培养,都是尤为重要的。

现在的学生难教,老师压力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这些压

力催生了老师们急功近利的倾向。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的责骂,尤其是盛怒呵斥,可以一时威慑他们,但是时间一长这种威慑的力量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学生们很快就会看不起这种缺乏理智、虚张声势的威吓,那么师生关系的紧张就可想而知了,教育的效果也不言而喻。

我认为,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能达到良好的效果,首先,要树立老师的威信,处事坚持原则,公正严明,话语严肃、和蔼方能让学生信服;其次,培养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责任的观念的灌输让学生能够在犯错误后有正确的认识;最后,班风班貌的影响,利用班级内部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督促学生求上进。

有了爱与严,班主任更需要的是“勤”。

“天道酬勤”是人们一直恪守的信条。我始终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班级管理中你付出了多少勤劳,多少时间,你也将收获多少。

我们的很多班主任,能利用课间甚至平时的课深入班级,才能不使班级处于无序、无管理的状态。有时间就进入班级与学生一起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一位非常负责的老师,自己也要增强责任感。由于勤到班级,能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动态,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对班级工作就会心中有数。

三、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还得知道哪些是不该做的。

比如: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不是着眼于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而是只顾抓学生的学习,不注意学生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为自己所教的学科抢时间,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容易影响与其他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即使在短时间内成绩有明显的起色,长此以往效果是不会理想的。所以应该为工作设定长远的目标,着重在习惯上培养学生。

再比如:班级学生犯了错误,出了问题,班主任不作认真的调查分析,只凭主观臆断,简单粗暴地批评一顿,甚至体罚一顿草草

了事。如此不尊重学生,不尊重事实,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特别到了中高年级以后。而且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学校明令禁止的,轻则使教师颜面扫地,重则影响学校的声誉。

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思想状况、学生水平、学习成绩,身体素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每个班级的学生也总有优良中差之分。但是,班主任老师往往喜“优”恶“劣”,对“优生”偏爱,有了缺点错误也不批评,甚至袒护;对“差生”嫌弃,不注意后进生转化,只盯住他们缺点的一面,动辄批评,且常常罚字当头,有了进步也不及时表扬。这样,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其它的方面,如: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谁不会发脾气?谁没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但是作为班主任要切记,学生不是我们的出气筒,即使是学生惹的气,我们也要学会冷静处理。发脾气会使人失去理智,既解决不了问题,又会损害他人的情感。一时冲动,可能意味着事后将付出高昂的代价来弥补。要想有好的工作成效,就必须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导致智昏,冷静才会产生机智。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就是超越自己。

篇8:让批评成为一种智慧

后来, 校长告诉我, 王晨因为数学测验不理想, 没敢让家长签字, 也没有把错题改过来, 所以想到了逃课。经过教育, 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但冷静下来, 我发觉自己做法欠妥, 后悔不已。遇事不冷静, 这实在是自己的“败笔”。

后来我读到陶行知的《四块糖果》的故事, 感触很深。我想到了其实批评也是智慧的体现。陶先生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 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校长室, 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见面, 陶先生却掏出一块糖果作为王友守时的奖赏;接着又掏出一块糖果奖赏王友在王先生不让他打人时, 他立即住手了;然后又奖给王友第三块糖果鼓励他相助女生的正义之举;最后陶先生奖给王友第四块糖果以表示对他正确认识错误的奖赏。随着一块块糖果的出现, 王友由胆怯到惊疑再到感动, 最后到哭泣着承认错误。对这么顽皮的的学生, 陶先生没有一句训斥的话, 而是用四块糖果把问题解决得完美无缺。在这里, 陶先生首先接纳、宽容了这个学生, 然后站在热爱、尊重、赏识的高度感化、昭示、诱导学生, 给学生一个自省的契机, 从而使这个顽皮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这是声色俱厉的指责、批评、抱怨无法比拟的。反思王晨的案例, 如果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岂不处理得更好。当我赶到教室后, 发现王晨坐在教室里读书, 我应该先在心里暗自庆幸:他安然无恙地回来了, 心中的一块石头能落地了!然后不动声色地上课, 等下课后平静地请他去办公室。到了办公室, 也不发火, 而是先表扬他, 表扬他在第二节能赶回来上课, 表扬他能在老师还没来的时候认真读书。接下来再请他说说今天逃课的原因和躲到哪儿去了。到那时, 我再把老师为他担心、为他着急的心情告诉他, 同时让他知道, 犯了错误, 躲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应该主动承认错误, 并改正错误。这样, 教育不就在和风细雨中完成了吗?

上一篇:四叶草作文700字下一篇:2017年党风廉政党课讲稿 2017年党风廉政党课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