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土地管理办法

2024-05-09

洛阳市土地管理办法(精选6篇)

篇1:洛阳市土地管理办法

洛阳市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纠纷裁决暂行办法(洛政办〔2012〕83号)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洛阳市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纠纷裁决

暂行办法的通知

洛政办〔2012〕8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洛阳新区管委会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纠纷裁决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第12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

洛阳市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纠纷裁决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纠纷裁决行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房屋征收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当事人,是指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纠纷裁决涉及的房屋征收部门和被征收人,以及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所涉及的当事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房屋征收纠纷,是指房屋征收部门因集体土地上合法批建房屋的征收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安置房面积、安置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与被征收人没有达成协议,并经所在城市区人民政府协调仍无法达成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纠纷。

第四条 城市规划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纠纷由市人民政府依法裁决,具体裁决工作由洛阳市人民政府房屋征收纠纷裁决办公室负责实施;县(市)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纠纷由县(市)人民政府依法裁决。

第五条 裁决申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是征收当事人;

(二)有明确的被申请人;

(三)有具体的裁决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裁决机关裁决受理的范围;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六条 申请人应当在征收期限或搬迁期限届满前向裁决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或第十条规定的相应证据材料。同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申请书副本。

第七条 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它组织的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裁决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第八条 房屋征收部门申请裁决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征收公告及经批准的征收补偿安置方案;

(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三)被征收房屋权属证书或产权审查证明;

(四)测绘机构出具的被征收房屋结构、面积、平面示意图;

(五)安置房的结构、面积、平面示意图;安置房为期房的,还应附周转房的相关材料;

(六)被征收房屋的补偿安置方案与相关估价报告送达被征收人已满10日的证明材料;

(七)当事人不少于3次的补偿安置商谈记录及所在城市区人民政府的协调记录。被申请人拒绝签名或者拒绝商谈的,应提交当地基层组织2名以上无利害关系人的见证证明或公证机关公证证明;

(八)裁决机关认为应当提交的其它有关材料。

因被征收人不配合,导致征收部门无法提供被征收房屋结构、面积、平面示意图及其评估报告的,裁决申请书应予以说明并提交相应证明材料,裁决机关经核查属实的,可以先行受理。

第九条 相关的估价报告送达时应书面明确告知对方当事人,若对估价结果有异议,应当自估价报告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原评估机构申请复核;对复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当自复核结果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估价专家委员会申请鉴定。

第十条 被征收人申请裁决的,应提交下列材料:

(一)房屋权属证明;

(二)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估价报告申请复核或者鉴定的,应当提交相应的复核、鉴定结论;

(四)裁决机关认为应当提交的其它有关材料。

第十一条 裁决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决机关不予受理:

(一)对征收合法性提出裁决申请;

(二)申请人或者被申请人不是纠纷当事人;

(三)当事人已达成补偿安置协议,或者达成补偿安置协议后发生合同纠纷,或者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事由再次申请裁决;

(四)申请材料不符合规定条件,又未按裁决机关要求补正;

(五)法律、法规、规章等规定的其它不予受理的情形。

第十二条 经审核,申请材料齐全、符合受理条件的,裁决机关应当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可以当场补正;无法当场补正的,裁决机关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在5个工作日内补正材料,受理时间从申请人补正材料次日起计算。

第十三条 裁决机关收到裁决申请后,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是否直接受理或者需要通过听证方可确定是否受理裁决申请。

受理裁决申请的,裁决机关应当在告知申请人的同时将申请书副本、《答辩通知书》送达被申请人,被申请人提交答辩的期限为送达之日起7日内,裁决机关应当在收到答辩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答辩书副本送达申请人。

被申请人不提交答辩书的,不影响裁决机关审理案件。

第十四条 房屋征收范围内未达成征收补偿安置协议的被征收人达30户及以上,或者未达成补偿安置协议的被征收人户数比例达25%及以上,裁决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并根据听证情况决定是否受理裁决申请。

第十五条 《受理通知书》、《答辩通知书》应当同时载明案件主办人员、受送达的当事人应当提交的证据、举证期限及逾期提交证据的法律后果。

第十六条 当事人举证期限为10日。申请人收到答辩书副本后,补充举证的期限为3日。

当事人应当在前款规定的举证期限内向裁决机关提交证据材料,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当事人逾期提交的证据材料,裁决机关审理时不组织质证,但对方当事人同意质证的除外。

第十七条 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因客观原因无法提交的证据材料,可以在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裁决机关调查收集。裁决机关可以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调查收集。

第十八条 当事人可以委托1—2人代理参加裁决活动。委托代理的,必须向裁决机关提交当事人的授权委托书,授权委托书必须载明委托事项和具体权限。

第十九条 裁决机关应当在当事人举证期限届满后,组织当事人对案件证据材料进行质证和对需要鉴定的被征收房屋评估报告进行鉴定。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均书面提出举证完毕的,裁决机关可以提前组织质证和鉴定。

第二十条 裁决机关应当提前2个工作日将质证的时间、地点及未参加质证的法律后果书面通知当事人。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质证或者未经裁决机关同意退出质证的,按撤回裁决申请处理;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质证或者未经裁决机关同意退出质证的,不影响裁决机关审理。

质证由裁决机关指定的人员主持。

当事人质证时,应当围绕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及与案件事实的关联性,针对证据证明力有无和证明力大小进行质疑、说明和辩驳。

一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对方当事人明确表示认可的,可以认定该证据的证明效力;对方当事人予以否认,但不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进行反驳的,裁决机关可以综合全案情况审查认定该证据的证明效力。

质证必须制作记录,并由参加质证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质证组织人员逐页签名或盖章。

未经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但本条第一款规定不影响裁决机关审理的情形除外。

第二十一条 案件审理期间,裁决机关应当组织征收当事人调解,但调解必须双方自愿。经调解达成的征收补偿安置协议,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补偿安置协议达成后,终结裁决程序。

经调解确实无法达成协议的,裁决机关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裁决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一)发现新的需要查证的事实;

(二)裁决需要以相关裁决或法院判决结果为依据的,而相关案件未结案;

(三)作为自然人的申请人死亡,需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裁决;

(四)非自然人的征收当事人发生合并、分立或者终止,需要确定其权利义务继受者;

(五)申请人书面要求中止裁决;

(六)因不可抗力或者其它特殊情况需要中止;

(七)裁决机关认为需要中止裁决的其它情形。

中止裁决的因素消除后,恢复裁决。中止时间不计入裁决期限。

第二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止裁决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一)裁决申请受理后,经审理发现属于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不予受理的情形;

(二)裁决申请受理后,当事人自行达成协议;

(三)作为自然人的申请人死亡,15日内查无近亲属或近亲属未表示参加或放弃参加裁决;

(四)作为非自然人的征收当事人终止,没有权利义务继受人;

(五)申请人撤回裁决申请;

(六)其它导致裁决没有必要继续进行的情形。

第二十四条 裁决机关应当自裁决申请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裁决。但估价报告复核、鉴定及依法进行的送达等时间不计入裁决期限。

裁决机关作出裁决,应当制作裁决书。裁决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二十五条 裁决书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二)争议的主要事实和理由;

(三)裁决的依据、理由;

(四)根据裁决申请需要裁决的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安置房面积和安置地点、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

(五)告知当事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权利及申请复议与提起诉讼的期限;

(六)裁决机关名称、裁决日期并加盖公章。

第二十六条 裁决书作出后应当及时送达当事人,送达应当首先采用直接送达方式。无法直接送达的,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转交送达或公告送达等方式送达。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对裁决不服的,可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3个月内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或者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60日内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第二十八条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行政诉讼或者不申请行政复议,又不履行裁决的,裁决机关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裁决确定的义务。催告书送达10日后当事人仍未履行义务的,裁决机关可以自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向房屋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二十九条 强制执行前,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就被征收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

第三十条 本暂行办法施行后,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十一条 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后因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发生的纠纷,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篇2:洛阳市土地管理办法

筑府发〔2011〕57号

——————————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贵阳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贵阳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九日

贵阳市土地储备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土地宏观调控,规范土地市场运行,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建设用地保障能力和城市土地经营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2001〕15号)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7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市域内的土地储备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土地储备,指市和县(市)人民政府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依法取得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储备供应土地的行为。

第四条市和县(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土地储备机构具体负责土地储备工作;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协调土地征收转用报批、权证发放登记、土地供应等相关工作;各区(市、县)人民政府负责征收转用组件报批、组织实施土地征收、房屋征收等工作。

贵阳市土地矿产资源储备中心(以下简称“市土地储备中心”)委托市、区(市、县)属国有公司或由区(市、县)人民政府通过招标等公开形式选择土地一级开发实施单位,具体实施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并由市土地储备中心与土地一级开发实施单位签订委托合同。

第五条土地储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收储、统一整理、统一供应、统一管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第六条建立信息共享制度。市土地储备中心牵头,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和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按季交换土地储备供应数量、资金收支和土地储备机构贷款等相关信息。

第七条建立土地储备支出审核与拨付制度。土地储备机构及受委托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的单位要严格控制土地储备支出,财政部门会同土地储备机构委托相关机构对土地储备支出进行相关审核,财政部门及时向土地储备机构拨付土地储备支出。

第二章市土地储备中心及其管理职责

第八条市土地储备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管理全市土地储备工作。

市土地储备中心对区(市、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统筹土地储备规划与计划管理、信息管理。市土地储备中心与区(市、县)人民政府可以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签订联合储备协议,进行区(市、县)的土地储备。

第九条建立土地储备联席会议制度,由市政府分管领导原则上每两月召开一次例会,也可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召开,负责对土地储备有关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部署和督促落实。

第十条市土地储备中心主要职责为:统筹、协调和管理土地储备及土地一级开发整理工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储备规划等,编制土地储备计划;根据市政府批准的土地储备计划,督促相关部门和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按期限完成土地储备项目的土地征收、房屋征收工作;按土地储备计划,委托国土资源部门对具备供应条件的土地储备项目适时组织交易;负责土地储备项目融资,规范土地储备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编制土地储备资金收支预算;编制土地储备项目的储备方案;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三章计划和管理

第十一条市土地储备中心应当根据土地市场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确定储备规模,优先储备闲置、空闲、低效利用的国有存量建设用地和列入重点基础设施周边土地以及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项目涉及的土地。

第十二条土地储备实行计划管理。土地储备计划由土地储备机构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市场供需状况等编制。

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下一的土地储备计划于每年9月30日前报送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土地储备中心会同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统筹编制下一土地储备计划,10月31日前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三条经批准的土地储备计划,作为实施土地储备及办理相关手续的依据。

第四章范围、程序和方式

第十四条下列土地可以纳入储备范围:

(一)因公共利益需要或实施城市规划,需要收回和统一征收、转用的土地;

(二)以划拨或出让等方式取得的非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按照城市规划需变更用途为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土地;

(三)以划拨或出让方式取得的非经营性用地,按照城市规划需变更用途为工业用地的土地;

(四)已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批准手续的土地;

(五)土地使用权人申请土地储备机构收购储备的土地;

(六)政府行使优先购买权取得的土地;

(七)依法收回使用权的闲置土地;

(八)土地使用者未按约定及时足额缴纳土地价款,或未在规定的期限内动工开发,依法收回的土地;

(九)因单位搬迁、解散、撤销、破产、产业结构调整或者其他原因,停止使用而依法收回或收购的土地;

(十)经核准报废的公路、铁路、机场、矿场等收回使用权的土地;

(十一)土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土地使用者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申请续期或者虽申请续期但未获批准的土地;

(十二)依法没收的土地;

(十三)政府指令需要进行储备的土地;

(十四)其他依法应纳入政府储备的土地。

第十五条纳入土地储备计划的土地,其实施方案应由该项目实施单位负责编制,由土地储备机构审核后报同级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土地储备实施方案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土地的范围、面积、现状;

(二)土地的权属关系、用地手续批准情况等;

(三)储备用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或地块的规划条件;

(四)土地征收、房屋征收安置补偿费(收购补偿费)、前期开发整理费用、税费、融资成本、土地储备管理费等前期土地储备支出预算;

(五)储备地块的筹资方案;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七条对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手续的储备土地,由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组织报批组件,土地储备机构负责支付相关税费和土地、房屋征收安置补偿费;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办理报批手续,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组织实施土地征收。

纳入储备的土地,由土地储备机构或土地一级开发实施单位筹集资金,区(市、县)人民政府、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土地、房屋征收安置补偿工作,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严格进行土地、房屋征收安置补偿。

第十八条国有存量用地收购储备采取货币补偿收购。土地储备机构按照批准确定的收购补偿价格,与原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收购合同,根据合同约定采用货币补偿方式直接收购储备土地。

第十九条根据土地储备计划收购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储备机构应与土地使用权人签订土地使用权收购合同。收购土地的补偿标准,由土地储备机构与土地使用权人根据土地评估结果协商,报同级政府批准确认。收购补偿价格可按以下方式进行确定:

(一)收购工业和非经营性用地规划为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依据该项目土地原用途评估价和规划用途评估价的算术平均值,协商确定收购补偿价格(评估价含地上建筑物价格);

(二)收购除前款情形以外土地的,按照该项目原用途评估价确定收购补偿价格。若按原用途的评估价低于土地使用者原取得土地的费用,则按土地使用者原取得土地的费用确定收购补偿价格;

(三)以土地储备制度处置政府资产等的特殊项目,经市政府或者有权部门批准确定收购补偿价格。

第二十条政府对明显低于市场价转让国有土地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按转受双方申报转让时点的价格补偿并办理相关手续后纳入储备。对拒绝收购而擅自转让的,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转让手续。

第二十一条依法无偿收回的国有土地,对土地不再予以补偿,土地上的建(构)筑物、附着物按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相关规定处理。

第五章整理、利用和管理

第二十二条对纳入储备的土地,土地储备机构有权对储备土地进行前期开发整理、保护、管理、临时利用,以及为储备土地、实施前期开发整理进行融资等活动。

第二十三条前期开发整理包括道路、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照明、绿化、土地平整等为完善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设施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前期开发整理费用计入土地储备支出。

第二十四条在储备土地未供应前,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对储备土地及其地上建(构)筑物、附着物通过出租、临时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

第二十五条土地储备机构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其中向银行等金融机构申请的贷款应为担保贷款。

储备土地设定抵押融资,由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进行抵押登记。

第二十六条土地储备机构应对土地储备项目建立档案和台账,进行动态管理。

第二十七条储备土地供应前,土地储备机构可对储备的土地进行必要的看护、管养和临时利用,所需费用计入土地储备支出,包括:

(一)设立围墙、栅栏、标识等;

(二)开展日常看守和巡查,及时发现、报告和制止非法侵占、破坏储备土地的行为;

(三)对地上建筑物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

(四)建设临时性建筑和设施,通过出租、临时使用等方式加以利用;

(五)其他与储备土地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六章储备土地供应

第二十八条储备土地完成前期开发整理,达到供应条件后由土地储备机构委托国土资源部门组织供地,具体事项双方约定。

第二十九条土地出让后,竞得人按合同约定缴清土地价款,土地储备机构负责向竞得人移交土地,国土资源部门办理相关用地手续。

第三十条储备土地以划拨、协议出让方式供应的,按国家、省、市对划拨、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七章土地储备资金管理

第三十一条土地储备资金收支管理严格执行《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7〕17号文)规定。

第三十二条土地储备资金来源包括:

(一)财政部门从已供应储备土地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中安排给土地储备机构的土地和房屋征收补偿费用、土地开发费用等储备土地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

(二)财政部门从国有土地收益基金中安排用于土地储备的资金;

(三)土地储备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借的银行贷款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

(四)经财政部门批准可用于土地储备的其他基金;

(五)上述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第三十三条按照储备土地出让收入的2%安排土地储备管理费;按照完成委托事项直接支出总额的2%向受土地储备机构委托实施土地储备的公司支付管理费;由一级开发实施单位筹措资金实施的,可提取不高于审定成本8%的利润;按照征地费总额的4%向有资质的征地实施单位支付征地服务费;按照房屋征收补偿费总额的2%向房屋征收具体实施单位支付房屋征收工作经费。

第八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各相关单位应当依据相关办法,积极为土地储备和供应工作提供服务和保障,不履行职责的,由相关部门给予相应处分;违反相关党纪政纪的,给予相应纪律处分。

第三十五条各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依照相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城乡建设土地储备△通知

抄送: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

篇3:洛阳市土地管理办法

1 洛阳市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

现代农业的方向是集约化, 核心是科学化, 目标是产业化, 特征是商品化。现代农业实现的基础, 是土地资源的适度集中规模经营[1]。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都把“土地流转”作为新时期的土地制度。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户, 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土地流转不仅有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机械化作业和农业规模化经营, 更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模式分化, 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

近年来, 洛阳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高度重视, 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 积极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并逐渐形成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分别带动的几种类型, 农业组织化程度和土地收益率不断提高。原属偃师市的李村镇西李村, 2009年与河南豫良木业有限公司签订了31.87 hm2速生杨租地合同。目前, 该村以土地出租形式发展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113.33 hm2, 涉及农户700户, 已形成产业效应, 农民通过租地和在企业打工增收明显。

2 依法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措施

2.1 加大宣传力度, 不断提高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

农村土地流转是一项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关系到农村每家每户切身利益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事。政府部门有义务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力度, 以帮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 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

2.2 建立组织, 加强领导, 积极稳妥推进

一是建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在市、县和乡镇 (街道) 建立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工作领导小组, 再下设办事机构。办事机构由农业部门、土地资源管理部门等机构联合组成, 具体承担农村土地承包权证动态管理、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信息发布等工作, 负责组建土地流转信息网络系统, 保障农村土地流转依法有序进行。二是发挥村级组织的作用[3]。积极支持和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农业服务组织为土地流转双方提供承包土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纠纷处理等服务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程序, 加强对土地流转全过程的服务和监督。

2.3 积极引导, 搞好服务

一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土地纠纷调解机构, 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搞好流转后的跟踪服务和纠纷调解工作[4,5]。二是积极扶持和培育农村土地流转中介服务体系, 加强土地流转的信息化网络建设, 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使之成为农村土地流转双方的桥梁和纽带。

2.4 增强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

要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基础上,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 在用好、用足、用活国家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前提下, 强化金融信贷支持, 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力度, 培养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基地,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积极引导土地向种、养、加工大户集中, 促进土地的连片开发和规模化经营。

2.5 齐抓共管,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土地流转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全市上下的支持和各方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和各乡镇 (街道) 要围绕土地流转, 积极做好情况搜集、业务指导、政策研究、协调服务、纠纷调处等工作, 全市上下营造一种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的良好氛围, 使土地流转有利于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英, 邓腾林.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相关分析[J].科技与生活, 2010 (11) :202.

[2]李华杰.关于对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J].现代农业, 2010 (7) :52.

[3]刘海峰.泰山区农村土地流转实践与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4) :8-9.

[4]李焕斋.南乐县农村土地流转存在问题及建议[J].河南农业, 2011 (1) :10.

篇4: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调研分析

张连玉(1995.11-),女,汉族,河南泌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毕晨磊(1994.07-),男,汉族,河南许昌鄢陵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

车国帅(1993.01-),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摘要:信阳是个农业大市,由于发展基础较落后,目前信阳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当前信阳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让、互换、转包、入股、抵押、代耕等形式。但是现有的几种流转形式在实践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土地流转为个案进行研究,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深入剖析土地流转的现状,探索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因此,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流转模式;形式

个例分析——以淮滨县为例

(1)淮滨县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淮滨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美誉。全县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万亩,人口75万。自2009年信阳地区推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全县上下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中介和服务网络,目前已成立乡镇土地流转中心17个。截止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3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3%。100亩以上流转面积大概有9万亩,100亩以下散户流转土地30万亩。

(2)淮滨县土地流转主要模式

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县情实际,科学把握土地流转的趋势和规律,探索出具有鲜明特点的“四大土地流转模式”:

①“自发流转”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个人出去打工了或者移居他乡了,把地交给亲戚、朋友、邻居种植,这种模式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70%以上,这就造成部分土地向一部分村民手里集中,现在全县每个村都有几户种植50-60亩的农户,其特点:面积小,几亩或者十几亩;手续简单,一般不签合同,口头承诺;费用低,一亩地100-200元,甚至不要钱,给几袋粮食就行。

②“企业拉动”模式。把土地流转工作与龙头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初步实现了农村土地由分散性、小宗地、亲邻间流转,逐渐向整体性、大宗地、区域间流转过渡。

③“土地信托”模式。信托公司主要依托它的经济实力和信誉,将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再转包(出租)给具备农业经营资质(经验)的大户或企业,并以此收取开发收益,最后将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和受益人。这样既可以提升土地的潜力,拓宽土地的增值空间,也可以实现土地、资本要素的最佳配置,达到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的分离,更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户“有地无力开发、有力无地开发”的弊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④“大户流转”模式。一些种粮能手、种粮大户也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推动力。

(3)土地流转中存在具体的问题

①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是高风险、高投入、效益低的一个行业,经营农业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在进行大田整理、低洼田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資金对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制约比较大,财政应加大扶持力度,配套有关基础设施。

②土地流转程序和形式不规范。其主要表现在农户之间的流转只有口头约定(协议),没有书面合同,不利于承租方长久经营规划;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书面合同内容不完整,在某些方而缺乏法律效力;有些未经过有关管理机构的审核,使得经营方心存顾虑。由于流转方式的不规范,导致受让方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权益纠纷埋下了祸根。在淮滨县的一些村庄中,一些农民围绕着对土地利益引发的争执甚至造成局部的暴力冲突事件。

③经营主体实力不够强。种植大户、专业农村合作社组织,企业业主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但是大多数经营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信息等问题,因此拉动土地流转的动力较弱,导致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心也不足。

④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普遍不足。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土地是农民的保命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即便是现在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或找到一份固定的谋生职业,土地仍然被他们视为“活命田”、“保险田”,所以说他们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4)对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建议

①政府完善土地流转规划,规范运作确保有序流转。立足实际,政府应修订土地流转工作方案,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路,大力开展空心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耕。加大对废弃地、低等田的综合整治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果。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要引导、指导、规范、服务、要有所作为,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切实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多种途径、多角度从土地上要效益、谋发展。

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性认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和土地流转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大放规模流转效应”,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从而“提升土地经营水平”。

③筑牢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所、乡镇两级流转站(点)的作用,畅通土地流转信息渠道。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县级政府财政奖补资金作用,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对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项目重点扶持,确保专项资金规范使用,专款专用,发挥应有作用。

④完善农村社保机制。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增强农民离开土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试行农民土地经营权推出补偿机制,鼓励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或稳定工作的农村人口主动退出土地经营权。

⑤引导工商资本涉足农业。外来资本的介入能带来农业管理方式的变革、技术的提升、市场的开拓,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淮滨县农业跨越式发展,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加速土地的流转需要工商资本的介入。要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建设、参与土地流转,规范资本用途,使其真正用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上。

本文通过深入对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凝练出信阳市淮滨县土地流转的方式、模式,探索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因地制宜提出推动土地平稳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监管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该地区农村土地的规范高效流转,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世军.“信阳土地流转的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信阳社会科学》 2010/5.

[2]河南省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中国农经信息网.

[3]张文信.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动力机制探讨—以河南省土地流转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3,1.

[4]傅晨,刘梦琴.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足的经济分析[J].调研世界,2007,(1).

篇5:洛阳市土地管理办法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主办单位: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县大队)。

协办单位:法规监察科(股)。

一、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四)《闲置土地处置办法》。

二、处置原则

(一)超过规定的动工期限闲置不满1年的责令土地使用者限期按批准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建设;

(二)闲置土地满1年不满2年的,征收相当于土地出让金总额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

(三)土地闲置满2年的,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土地使用者已全额支付土地出让金,且项目资金落实,具备动工开发建设条件的,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征收土地闲置费,限期开发,也可重新确定动工开发建设时间限期开发,限期最长不超过1年。半年内不能动工开发建设的,土地使用者应将土地进行绿化。限期届满仍未动工建设的,无偿收回闲置土地;

(四)改变土地用途,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开发建设;

安排临时使用,待原项目开发建设条件具备后,重新批准开发,土地增值的由市政府收取增值地价;

(五)政府为土地使用者置换其他等价闲置土地或者现有建设用地进行开发建设;

(六)对确无项目、无资金的土地使用者由政府收回土地使用权,并对原土地使用者给予补偿;

(七)政府采取招标、拍卖等方式重新确定新的土地使用者,在征收原土地使用者闲置费后给予补偿。

以上1、2、3类情形如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须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

三、认定条件

闲置土地,是指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后,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的期限未动工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认定为闲置土地:

(一)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约定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未约定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未规定动工开发日期的,自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建设用地批准文件生效之日起满1年未动工开发建设的。

已动工开发建设的土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可以认定为闲置土地:

(一)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的;

(二)开发建设后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

四、处置程序

主要程序为:调查取证,认定事实→立案→会审(小组→支队→局)→向当事人送达《闲置土地处置告知书》(需要听证的按听证程序办理)→报政府审批→送达《闲置土地处置决定书》(需要行政复议的和行政诉讼的按规定程序办理)→作出收回土地使用权的,终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注销国有土地登记和土地使用证书,并通知相关部门→对处置的闲置土地所有资料立卷归档,并跟踪检查《闲置土地处置决定书》执行情况。

(一)调查取证的具体步骤

1、调查时应对闲置土地所涉及到的土地使用证、出让合同(或

转让合同、拍卖成交确认书)、抵押的则需他项权利证等相关的资料进行审查(复印件需加盖当事人或单位的印章)。

2、通知当事人或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委托人、依法设定抵押的应通知抵押权人就闲置土地的座落位置、面积、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时间、闲置的原因、有无开发能力(并要求出示银行资金和项目证明)、开发计划等进行询问,询问结束后将记录交被询问人看是否属实并签名。必要时,可要求其写一份涉及调查内容有关的情况说明。

3、通知当事人或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法定代表委托人)到闲置土地现场进行拍照(摄像),并绘制现状草图。

4、制作闲置土地调查表、闲置土地会审表和闲置土地。

(二)闲置土地处置集体会审

1、闲置土地情况调查清楚后,先由监察支队(县大队)召开会议提出处置意见,提交局闲置土地会审会;

2、局闲置土地处置领导小组集体会审,由闲置土地调查人员向会审会报告闲置土地的基本情况、闲置原因和支队提出的处置建议,局会审会根据支队(县大队)的建议和付款情况提出处置方案;

篇6:洛阳市土地管理办法

置办法

湖南省益阳市人民政府

政府令〔2014〕1号

《益阳市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市 长 胡忠雄

2014年6月25日

益阳市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保障被征收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下称“征拆工作”)适用本办法。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后,其原有未征收的土地需要征收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经批准使用国有农场、渔场、牧场、林场、茶场等国有农用地,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集体土地,涉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国家、省人民政府对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关于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市、县(市)人民政府负责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管理本辖区内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市、县(市)征地拆迁专门机构(下称“征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集体土地征收与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工作。

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完成市、县(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征拆工作任务。

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村(居)民和其他权利人(下称“被征收人”)应当服从国家征地的需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征拆工作。

第四条 征拆工作遵循统一管理、统一补偿标准、统一拆迁、住宅安置规划先行的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切实维护被征收人合法权益。

第五条 集体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补偿安置资金必须在征拆工作实施前足额拨付到征拆机构的专用账户,实行统一管理。

第六条 征收土地方案报批前,市、县(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拟征收土地的乡镇(街道)、村组发布《拟征地公告》。被征收人对拟征地公告需要听证的,可以申请听证,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主持听证工作。

《拟征地公告》发布后,征拆机构应当组织对拟征收土地的权属、地类、用途、位置、面积、范围及村民住宅、其他建(构)筑物、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进行现状调查。现状调查结果应当与被征收人共同确认。

第七条 自《拟征地公告》发布之日起1年内,在拟征地范围内不得进行下列行为:

(一)新建、改建、扩建房屋或其他建(构)筑物,办理房屋或土地流转,核发房屋或土地权属证书;

(二)新批宅基地或其他建设用地;

(三)改变土地、房屋性质和用途;

(四)办理户口迁入和分户(立户)、子女收养等涉及户籍、人口变动的手续,但因出生、婚嫁和军人转业退伍等确需办理户口迁入且符合户籍管理规定的除外;

(五)以拟征收房屋为经营场所办理工商、税务或其他注册登记手续;

(六)抢种抢栽花卉、苗木、中药材和抢养殖等;

(七)其他骗取补偿的行为。

当事人自行实施上述行为或者有关单位、个人违反前款规定擅自办理手续的,均不得作为补偿安置的依据。

第八条 征收土地批准文件下达后,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规定在被征收土地所在的乡镇(街道)、村组发布《征收土地公告》。

《征收土地公告》由征拆机构拟定,市、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市、县(市)人民政府发布。

征拆机构负责公告张贴和送达的具体事务,同时对公告张贴现场采取照相等方式进行证据保全。

被征收人应当在《征收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房产权属证书等合法证明原件,到指定地点办理补偿登记手续。

被征收人回避或者拒不配合丈量登记的,征拆机构可以调阅原始批准建房档案并做好勘查记录,并由集体经济组织代表签字证明,勘查数据作为补偿安置的依据。

第九条 《征收土地公告》发布后,市、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经批准的征收土地方案,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在被征地所在的乡镇(街道)、村组公告,并听取被征收人的意见,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征收单位具体实施。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征收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数量;

(二)征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

(三)房屋及其他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

(四)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途径和办法。

征拆机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将征地补偿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足额支付到位。

第十条 征拆机构应当拟定《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明细表》,并在征收范围内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实际测量及认定的房屋结构、面积,其他地上附着物,家庭人口情况等。公示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情况应当采取照相等方式进行证据保全。公示无异议的,按公示结果予以补偿。被征收人要求复查的,应当在公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提出,征拆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3日内组织复查,复查结果作为补偿安置的依据。

第十一条 征拆机构根据《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和经公示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明细表》与被征收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补偿安置协议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补偿金额及其支付时间和方式;

(二)腾地期限;

(三)违约责任;

(四)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被征收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腾出土地。

被征收人拒不按期腾地的,由市、县(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责令限期交出土地;逾期不执行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三条 被征收土地的补偿按照湖南省人民政府和益阳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标准执行。

土地按该土地原用途、土地所处区片等级及地类补偿。

补偿面积按照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征收土地过程中存在土地界址不清或权属、地类、面积等争议的,可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测量、勘界。

第十四条 青苗补偿费按下列规定支付:

(一)征收土地的青苗按不同种类和标准给予补偿。(附件1)

(二)征收果园、茶园,成片的油茶、油桐、苗木、花卉、药材等其他经济作物的,视作物的种类、生长期和生长状况,按苗期、管理期、产果期划类,按面积予以补偿。零星栽植的折合成亩计算补偿(附件1)。

(三)混栽的经济作物,按其中主要作物的标准予以补偿。

(四)未种植作物的土地不给予青苗补偿。

(五)补偿后的青苗,由其所有者在规定期限内自行处理,逾期未处理的,由用地单位处理。

(六)经市、县(市区)林业、农业、工商等主管部门批准的大型名贵花卉苗木基地,由征拆机构核实,给予搬迁移栽补助(附件2)。

第十五条 被征收房屋合法建筑面积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房屋拆迁标准补偿(附件3)。

房屋征收采取收购方式补偿,补偿款支付到位后房屋和其他地上建(构)筑物由征拆机构处置。被征收人选择自拆方式拆迁的,建(构)筑物残值自行处理。

县(市)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收购或自拆方式进行房屋拆迁补偿。

第十六条 对积极支持配合征拆工作、按期搬家腾地的实行奖励。奖励标准为160元/㎡,以合法正房面积(偏、杂屋、棚屋等配套用房面积除外)计算奖金。经征拆机构验收合格后,给予奖励。未按期腾地的,不得奖励。

县(市)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确定奖励幅度。

第十七条 房屋拆迁补偿根据集体土地使用证或有权机关批准的有效证件确认的面积、结构、使用性质、使用年限核定。

(一)建筑面积按照《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的原则结合本办法的规定认定。

(二)房屋按其结构进行类别认定,使用性质分为居住用房和配套用房。

(三)房屋建设使用年限按折旧率乘以类别补偿单价作为该房屋计算补偿的单价。

(四)违法违规建(构)筑物不予补偿。

第十八条 征收特殊的建(构)筑物,本办法未作出规定的,按国家相关规定折旧后进行补偿。

第十九条 被征收人利用住宅作自营商业铺面的,按住宅补偿。但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且有近三个月连续纳税证明的,按实际营业净面积(剔除厨房、厕所及配套用房)增加50元/㎡的补偿,商品和营业用具等不再另行补偿。

被征收房屋出租的,由被征收人与承租人解除租赁协议。

仍在正常生产的乡(镇)村所属企业的房屋被征收的,根据其规模大小,按实际岗位所需人数或征收时前3个月在岗平均人数核定停业补助费。补助费标准为1300元/人·月,补助费一次性给付,时间不超过3个月。

第二十条 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使用临时用地的,土地使用者应根据土地权属与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临时用地协议,并按本办法规定支付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协议使用期满后,造成土地破坏的,土地使用者负责复垦;没有条件复垦的,应按规定支付土地复垦费专项用于土地复垦。

第二十一条 征收房屋应当支付搬家费,需要过渡的另行支付过渡费,不需过渡的不支付过渡费。

搬家费为1300元/户,需要过渡的,支付两次搬家费。

过渡费为600元/户·月,城市规划区内过渡期不超过12个月。城市规划区外过渡期不超过9个月。

搬家费和过渡费一次性支付。被安置人不服从安排或自身原因造成的超期过渡,不增加过渡费。

第二十二条 同一栋房屋有2户以上家庭成员住户的,凭公安机关已进行分户登记的户籍证和婚姻登记机关核准的结婚证,经集体经济组织签署意见,报征拆机构认定后,可分户享受搬家费、过渡费。

第二十三条 经市、县(市区)农业主管部门批准有专业养殖场所的规模化养殖户,按养殖规模补助转运费(附件4)。养殖的活体动物或生产经营用具由原所有权人在规定时间自行处置。征拆机构应当对养殖现场采取照相等方式进行证据保全。

第二十四条 被征收土地上需要迁移的坟墓,其坟主应当向征拆机构和集体经济组织报告坟墓位置、数量以及与坟主的关系。经核实后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偿(附件5)。坟主应在规定的期限内迁移坟墓;逾期未迁移的,由征拆机构组织坟墓所在地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统一迁葬或就地深埋。

城市规划区内可由集体经济组织集中统一迁葬。实行统一迁葬的,迁坟补助费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使用,并接受监督。

第二十五条 需要迁移征地范围内的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的,由用地单位与业主单位协商解决,已废弃或未利用的不予补偿。

第二十六条 经有关部门确认,农田灌溉水塘确须重建的,按水塘实际蓄水量支付13元/m3的还塘补助,原塘基的砖、石、混凝土护坡按本办法规定补偿。水渠、道路需要重建的,由用地单位恢复或按本办法规定给予补偿。

第二十七条 征收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寺庙、教堂、涉外房屋,由市、县(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协商,按国家有关规定补偿。未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按本办法规定补偿。

第二十八条 被征收房屋主体以外的其他设施和其他地上附着物补偿,按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执行(附件6)。

第二十九条 征收特困户房屋,其房屋及附属设施补偿总额低于5.5万元的,经本人申请、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和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查,征拆机构核准后,可以补贴至5.5万元。

第三十条 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后,采用安置房安置或货币补偿安置两种方式,由符合安置政策的安置对象自愿选择。具体安置方式和标准按照市、县(市)人民政府相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一条 城市规划区外按照镇、村规划实行调地安置,原则上应采取集中多户联建方式安置,不具备集中多户联建安置条件的可实行一户一基安置。

因征收土地需要进行住房安置的,当地政府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镇、村规划落实住房安置方案。

经批准的住房安置规划方案不得随意变更,被安置对象应当服从安排进入安置区安置。

符合安置条件的户籍为本集体经济组织的被征收人或者依据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经批准建房的村民,以及政策性移民需要安置的,可享受安置待遇。具体规定如下:

(一)房屋征收后,凭当地公安机关已进行分户登记的户籍证和婚姻登记机关核准的结婚证,经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分户安置。

(二)年龄满60周岁以上的不单独安置,子女安置时可随其增加30平方米安置用地面积。

(三)征收前已离婚一年以上,一方没有住房且是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经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可进行安置。

(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征收人不予安置:

1.被征收人另有农村宅基地建房的;

2.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房屋被征收的;

3.其他不符合安置条件的情形。

第三十二条 符合安置条件的被征收人给予重建安置补助。

城市规划区内重建安置补助费补助标准为5万元/户,由安置房建设机构统一管理和使用。

城市规划区外重建安置补助费标准为:采取集中安置的补助4万元/户,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管理和使用;采取一户一基安置的补助2.5万元/户。

安置房建设机构和集体经济组织应将重建安置补助费使用情况及时公示,接受监督。

第三十三条 经批准的农村居民安置区内需拆迁房屋和建(构)筑物参照本办法规定补偿,住房安置纳入该安置区统一安置。

安置用地发生的相关税费纳入项目用地征地拆迁总成本。

第三十四条 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法违规擅自组织征地拆迁,扰乱征地拆迁秩序的;

(二)擅自设置征拆补偿标准,损害国家、集体利益或被征收人合法权益的;

(三)在征拆工作中违规操作,与被征收人恶意串通、弄虚作假,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

(四)其他在征拆工作中违法违规操作,酿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被征收人采取弄虚作假,伪造、涂改土地权属、房屋、人口等证明材料等违法手段骗取补偿或补助的,应当依法追回违法所得,并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被征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轻微的,由相关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一)敲诈勒索财物的;

(二)煽动、组织或参与闹事,影响社会稳定的;

(三)围攻、谩骂征拆机构工作人员,阻碍征拆工作,妨碍依法执行公务的;

(四)阻碍征拆工作正常进行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三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与社会保障工作按市、县(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发布《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按原公告确定的标准执行。

上一篇:美图秀秀素材巧利用 打造漂亮的泡泡效果签名下一篇:拜访客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