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05-11

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8篇)

篇1: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沈阳市卫生监督所卫生监督管理系统功能

一、开发内容

根据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日常业务和办公需要,本系统包括系统设置、信息管理、企业管理、卫生监测、卫生行政监督管理、文件流转和公告板等七个功能模块以及独立于本系统的财务收款模块。

1. 系统设置

本功能模块用于系统登陆和修改当前登陆的用户的密码两个功能:

[系统登陆]用于以指定用户登陆使用本系统;

[密码修改]用于修改当前使用用户的密码。

2. 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由具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用户使用,主要包括五个子模块:

[用户编码管理]用于设定本系统的使用者的名称、权限、密码等信息;

[案件名称管理]用于设定卫生监督案件的相关信息;

[基本信息管理]用于设置卫生监督案件的默认系统信息;

*[科室编码管理]用于设置卫生监督所的下属科室信息,在服务器端设定;

*[案件审核表编号管理]用于设置行政处罚程序中的编号,在服务器端设定。

3.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包括四个子模块:

[许可证审批]用于卫生许可证的申请、审批、打印以及查询统计功能;

[受理登记]用于许可证审批的申请工作,由许可办操作;

[科室审批]用于录入企业的自然情况及科室的处理意见,由相关科室操作;

[所领导审批]用于所领导多申报的许可证审批进行批示,由所领导操作;

[结案管理]用于许可证审批后的相关工作,由许可办操作;

[量化表一览表]用于对相关企业的量化表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及打印功能;

[许可证统计表]用于对许可政审批案件的查询、统计、汇总及打印功能;

[建设项目卫生审批]用于建设项目的申请、审批、打印以及查询统计功能;

[受理登记]用于建设项目审批的申请工作,由许可办操作;

[科室审批]用于录入科室意见、收费标准等信息以及监督意见书、审查认可

书、验收认可书等相关文书的录入及打印工作,由相关科室操作;

[所领导审批]用于所领导多申报的建设项目审批进行批示,由所领导操作;

[结案管理]用于建设项目审批后的相关工作,由许可办操作;

[卫生审查统计表]用于对建设项目审批案件的查询、统计、汇总及打印功能。

[企业档案管理]用于企业信息的录入、修改、查询等功能;

[企业相关编码信息管理]用于企业性质、类别、地区以及许可证类型的管理。

4. 卫生监测

卫生监测用于对采样纪录单的申请、修改、打印以及查询功能。

5. 卫生行政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监督管理包括两个子模块:

[日常监督行政管理]用于对卫生监督的日常监督工作进行管理;

[日常监督数据录入]用于录入日常监督数据;

[日常监督统计表]用于对日常监督信息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及打印能。

[日常监督行政处罚]用于日常监督行政处罚的审批工作;

[科室申请]用于登记处罚案件,录入处罚案件及对应的案件受理纪录、立案

报告和案卷调查终结报告三个文书,由科室操作;

[立案审查]用于对科室申请的立案报告进行审批,由相应的所领导操作;

[案件和议]用于对科室申请的案件进行修改、和议,录入和议纪录和案件审

核表两个文书,由监督办操作;

[领导审批]用于对处罚案件进行最后的审批,由相应的所领导操作;

[监督办结案管理]用于标记简易程序以及管理监督案件的进展情况,由监督

办操作;

[科室结案管理]由科室进行事先告知书、处罚决定书、听证告知书、结案报

告等四个文书的录入、打印工作,由科室操作;

[行政处罚统计表]用于对处罚案件进行查询、统计、汇总及打印操作。

6. 文件流转

用于在局域网内进行文件的流转,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信息的不同文件的上报操作,上报材料可以以Word格式的文件进行发送。

7. 公告板

用于在局域网内发布通知、公告以及会议通知等信息。

8. 财务收款

用于处罚案件的财务收款工作。按照指定的算法计算处罚金额,保持与行政处罚案件的一致性

篇2: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995年8月8日洛阳市人民政府第21号令发布)

第一条 为加强盐业市场管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盐业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

规定。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盐制品的购进、加工、销售、调拨、运输、储存的单位或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对食用盐实行专营,对工业用盐实行计划管理,禁止非

碘盐进入食用盐市场。

第四条 市盐务管理局是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盐业市场管理工作。县(市)盐务管理局在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盐业市场管理工作。卫生、技术监督、工商、公安、交通、物价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盐业行政主管

部门做好盐业市场管理工作。

第五条 市、县(市)盐务管理局的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盐业法规、规章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按照盐制品分配计划,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的执行,保

证市场供应;

(三)负责食盐加碘、国家储备盐和盐业市场的管理;

(四)负责行政区域内的盐业行政执法工作。

第六条 各级盐业管理局应设立盐政执法机构,配备盐政执法人

员。执法人员履行职务时,应出示市人民政府统一颁发的执法证件,佩带执法标志,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制作的罚没票据。否则,当事人有

权拒绝检查。

第七条 盐制品的调拨,由市盐业公司按照国家计划统一组织。

县(市)盐业公司不得从事盐的调拨业务。

第八条 盐制品的批发业务,由市、县(市)盐业公司统一经营,其供应范围,由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划定。

经营盐制品的单位或个人未经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

自到制盐企业或外地盐业公司购进盐制品。

第九条 从事食盐零售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到县以上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食盐零售许可证》。并把食用盐作为必备商品,保

持合理库存,不得脱销。

第十条 禁止在食用盐市场销售下列盐制品:

(一)不符合食用盐卫生、质量标准的原盐或加工盐;

(二)平锅盐、土盐、硝盐、液体盐;

(三)工业废渣、废液制盐。

第十一条 碘盐的加工供应,由市、县(市)盐业部门负责,未

经加碘和加碘不合格的食盐,禁止进入食盐市场。

第十二条 销售加碘食用盐应实行小包装并有合格碘盐标识,加工小包装食用盐必须由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监制。禁止伪造小包装食用

盐监制的标志。

第十三条 从事在食用盐中添加营养强化剂或药物的加工业务

须经市、县(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明确销售范围。

第十四条 盐的作价办法和价格审批权限,执行国家和本省规

定,经销单位不得擅自变动价格。

第十五条 用盐企业必须到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盐业经营部门购盐。各种用盐必须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工业用盐不得作为食

用销售、使用,不得作为抵债物资或挪作他用。

第十六条 跨省运输制品,必须持有加盖“中国盐业总公司运输专用章”的证明;在本省内运输的,必须持有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签

发的准运证。

对未持规定证件运输盐制品的单位和个人,市、县(市)盐业行

政主管部门有权进行查处。

第十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有权制止、举报,对制止、举报有功人员,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应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盐制品及非法所得,并可处以非法所得五倍

以下或违法盐制品价值三倍以下罚款:

(一)擅自从事盐制品批发业务或擅自从事盐制品零售业务的;

(二)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

(三)擅自销售工业用盐的。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单位或个人,由盐

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没收非法购进的盐制品,并可处以违法盐

制品价值二倍以下罚款。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盐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纠正,没收非法销售的盐制品和非法所得,并可处非法所得五倍

以下或违法盐制品价值三倍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的;

(二)在食用盐市场上销售非碘盐的;

(三)将工业用盐作为食用盐销售使用的;

(四)伪造小包装食用盐监制标志的。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的,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制止,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盐制品。因盐制品造成食物中

毒,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由物价部门依照有关

规定处罚。

本规定第十九条至二十一条所列违法行为,同时触犯其他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技术监督部门、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的规定进行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执法部门对同一违法行为,不得重复处罚,对非法所得,不得重

复没收。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

提起诉讼。

第二十四条 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盐政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阻挠。

盐政执法人员应当秉公执法、忠于职守,对于玩忽职守、循私枉法、滥用职权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级盐务管理局和盐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

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依法承担赔偿责任。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运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盐业行政主管部门

负责解释。

篇3: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1 领导重视, 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力度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各级政府要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把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到实处, 各部门加强协作与配合, 加大监管力度, 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不法生产单位, 严禁有害化学品和违禁渔药滥用。加强有关水产品安全法律法规、检测标准、检测技术的科研学习, 建立水产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与防范体系。同时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 重视检测仪器的添置与更新、专业检测技术人员的配备、国内外新技术的学习等工作。

2 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大力普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加大对《渔业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 提高全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利用科技下乡、科技赶场、安全生产年宣传等活动向养殖区域渔民发放《水产健康养殖手册》, 引导养殖者科学用药、安全用药, 并做好养殖记录台账, 从源头上抓好健康养殖, 使养殖户、商贩、渔药生产者、消费者充分认识质量安全隐患的严重危害性, 自觉抵制生产、销售和消费有质量安全隐患的水产品。

3 治理水域污染, 从源头上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

(1) 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要求, 控制好渔业养殖水域水源和土质等环境条件, 渔场周围3 km范围内不准建严重污染企业, 严禁受污染的水作为养殖用水。 (2) 高度重视水质的改良, 加强对养殖水域的水质管理, 投入足够资金大力整治渔业环境。引导养殖者合理投喂饲料, 定期对养殖水域更换新水, 定期使用生石灰或生物菌剂等药物调节和改良水质, 有机肥料要经过消毒和发酵后使用, 尽量不使用未经处理的粪肥。 (3) 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 科学合理使用渔药、饲料、化肥等农业投入品, 减少因水产投入品导致的渔业水域污染。

4 加强和完善渔业标准, 实行市场准入制

建议政府和渔政管理部门以养殖品种、渔业饲料、水产加工品为重点, 加快标准的制订、修订步伐。及时对养殖、捕捞、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全程的质量监督和控制, 健全必要的法规和管理办法, 推行渔业产品标准化和注册商标, 实行市场准入制, 彻底杜绝不合格水产品流入市场。

5 加强水产品监督设施建设

(1) 加大渔业基础设施、监督网络、检验检测、信息手段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与支持, 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能力。在渔业水产品养殖基地、网箱基地、水产品批发市场建立水产品药物残留现场检测检验站, 从养殖源头抓起, 特别是注重对苗种、亲体、环境、饲料的检测, 严格控制水产品的重金属含量、药物残留及添加剂的含量, 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2) 加大投入水产养殖鱼病防控经费、有病水产品强制扑杀补助经费, 以及氯霉素、孔雀石绿等禁用渔药检测工作经费等, 切实提高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6 推行产品可追溯性制度

渔业水产品养殖基地应保留加工、生产和销售记录, 一旦出现健康危害, 管理者应保证从市场上快速召回任何一批水产品的有效追踪程序, 对被召回的产品在执法人员监督下做无害化处理或销毁。

7 对水产品进行及时加工, 保证质量

水产品是一种特殊商品, 因其区域性、季节性强和鲜活易腐的特点, 要及时加工处理, 防止腐烂变质。只有建立起规范、科学、运行有效的控制措施, 才能具有质量保证能力。

8 加强渔业投入品的生产、经销与使用的监督检查

各级政府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 齐抓共管, 严厉打击制售和使用假冒伪劣渔药、饲料、添加剂的行为。对违反规定的生产企业要吊销其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 对违反规定的经销企业吊销其经营资格和营业执照, 对违反规定的养殖企业禁止其不合格产品上市, 并予以曝光。通过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渔业投入品, 保障水产品的安全、优质, 让人民群众真正吃上放心水产品。

9加快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地产品认定

积极引导养殖企业开展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和产品认定工作。充分发挥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作用, 重点加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技术指导与监控。

10组织水产苗种场普查清理, 加强现场检查

(1) 按照《贵州省水产种苗管理办法》对全市水产苗种生产单位开展全面普查, 严格许可管理制度, 严厉打击无证生产、违规生产行为。 (2) 深入推进水产养殖和渔业捕捞生产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综合督查行动, 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开展拉网式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1) 苗种生产企业是否按照苗种许可证批准范围从事水产苗种生产; (2) 水产苗种生产单位与养殖单位是否存储、使用氯霉素、孔雀石绿、硝基呋喃、己烯雌酚和五氯酚钠等禁用兽药、原料药、人用药; (3) 养殖单位是否按休药制度规范投售水产品; (4) 苗种生产企业和养殖单位是否依法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投售记录等制度; (5) 渔运船是否按规定规范使用保鲜剂 (焦亚硫酸钠) , 是否存储、使用禁止使用的非食用化学物质。

11加强药物残留抽检

根据我市养殖捕捞品种、用药状况, 加大抽检力度, 扩大抽检范围, 特别是在养殖用药高峰期和夏季保鲜剂使用高峰期, 对全市水产养殖场、水产苗种场和与渔运 (收鲜) 船开展药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监督抽查, 保证抽样的随机、公正、科学、规范。

12加大水产品流通领域的监督

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积极与工商、食品部门配合, 加强对水产品流通环节实施全程监管, 重点对水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超市进行定期检查, 销售的水产品必须标明产地、生产单位、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对屡教不改者, 一定要重拳打击、严厉处罚。同时, 新闻媒体要进行舆论监督, 提升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

13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篇4:溧阳市学校卫生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为确保师生集体用餐和饮用水卫生安全,维护我市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预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传染病暴发流行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根据《食品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今年4月份对全市各学校、幼托机构食堂的餐饮安全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基本情况

此次共调查各类学校和幼托机构113所共128个食堂,其中中学37个,小学43个,幼儿园29个,中专及职技校4个。除新建1所,其他学校都进行了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其中A级49个、B级52个、C级26个,新建1个(未分级),ABC级食堂比例约为2:2:1,明显高于全市餐饮业总体水平,其中学校食堂A级数占全市餐饮业A级数的64%。

同时,对39所学校和幼托机构开展餐饮具消毒效果监督抽检,每家抽样10件,共390件,经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合格率为89。7%;对26所学校和幼托机构开展现场快速检测共计87件,其中紫外线辐射照度36件、餐饮具洁净度检测51件,检测结果合格率92%。

各学校在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控方面措施落实到位,未发现明显问题,个别单位晨检记录不全。

2 现场调查情况

2.1 餐饮食品安全 一是各学校负责人非常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制定并落实校长负责制。建立了食品原料进货验证和台账登记、餐饮具消毒、食品留样等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强化日常管理。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比往年有所提高。二是多方面筹集资金,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学校负责人积极争取资金,尽力完善食堂设施。多个学校重建了宽敞、整洁的新食堂,设置了洗消专间和独立库房,增设了热力消毒、不锈钢保洁保温设备,定期更换紫外线消毒灯等。三是落实岗位职责,强化从业人员管理。多数学校制定并落实食堂从业人员岗位职责,做到定岗定责,强化责任心,从原料采购到食品上桌层层把关,避免因加工环节问题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四是强化培训和考核。各学校积极邀请卫生监督员上门开展讲座,定期组织内部考核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充实了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强化食品安全意识。

2.2 饮用水卫生 我市所有学校生活饮用水均采用集中式供水,从源头上杜绝了二次污染事故。大多数学校提供开水,均做到加盖加锁并定期消毒茶桶,并有台账记录。部分学校提供桶装纯净水,索证资料齐全并做到定期清洗消毒和台账登记工作。

2.3 传染病管理工作 针对春季传染病高发季节,此次重点调查学校落实晨检工作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执行情况,特别是春季呼吸道、肠道传染病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预防接种登记情况等。综合调查情况,传染病防控工作在幼托机构和小学开展情况较好,严格落实晨检、因病缺课登记和信息系统上报疫情工作。幼托机构定期开展教师、午睡室的紫外线消毒和厕所的化学消毒工作,并做好消毒台账登记。

2.4 健康教育工作 各学校都能开设健康教育课或健康教育讲座,大部分学校能利用宣传阵地进行卫生知识的宣传,内容记录完整,部分学校积极开展健康促进学校的创建工作。

3 工作亮点及存在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不少学校创建A级食堂的氛围比较浓厚,有些学校力争尝试先进的“五常法”“六T法”管理模式。部分学校利用假期改造食堂条件,完善基本设施和布局流程。

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在餐饮管理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个别实行食堂对外承包经营的学校,对承包经营者没有建立切实有效的资格审查和监管机制,学校没有严格准入要求,食堂食品安全疏于管理。二是还有少数学校食堂硬件设施和卫生条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卫生设施陈旧或缺乏,有的存在超负荷接待学生用餐的情况。三是目前我市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B、C级所占比例较高,虽然A级食堂和社会餐饮相比比例较高,但同行业相比,A级食堂的比例还是较低,仅为38.3%。四是少数学校现有的卫生设施不能正常运转,特别是个别学校的备餐间不正常使用,存在食品安全风险。五是部分学校晨检工作流于形式,登记不及时传染病防控制度没有很好落实。

4 下阶段工作措施

针对本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将会同市教育主管部门督促相关单位采取措施,限期整改到位,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對问题突出的单位再次进行监督检查。对整改不到位的或不及时整改的将依法处理。

一是确定责任,加强管理。针对存在较高食品安全风险的学校负责人实行约谈制度,宣传相关卫生法律法规,明确法律责任,交流分析食品安全隐患的原因及后果,共同确定整改方案和时限,防微杜渐,消除隐患。通过约谈,强化其卫生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内部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以制度来约束人,保证学校食品安全等工作顺利开展。二是更新知识,强化培训。针对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缺乏等情况,结合“食品安全管理员”“法律知识进校园”等活动开展培训宣传工作,讲解简单实效的岗位操作指南;在适当时间组织对先进示范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操作方法,切实起到培训一次,提高一片的效果。三是结合实际,加强监管。结合约谈情况,对量化分级等级较低的单位加大督查力度和频次,实行监督员定点负责制,对未能整改或整改不力的单位,将依法降低量化分级等级并实施行政处罚。同时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和现场快速检测,使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始终处于高压状态,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转变理念,创先争优。通过沟通有意向,有条件的学校,引导其转变被动监管的理念,主动探索食品原料电子溯源管理等先进技术,使更多的学校规范管理,创新方法,提升管理水平。五是查漏补缺,全面提高。对检查中发现生活饮用水卫生和传染病防控工作不到位的学校,及时全面反馈信息,给予业务指导,使其各项工作全面覆盖,符合卫生要求。

篇5: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安监、卫生、环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和组织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职业卫生监管作用,强化对职业卫生工作的监督管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为《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和《贵州省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依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和编制部门明确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市环保局、市妇联、团市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开展职业病防治有关工作。

第三条 建立协调机制工作机构。成立贵阳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协调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安监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处,负责职业卫生信息的收集、协调例会的具体组织及日常联络等方面的工作。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环保局、市妇联和团市委要明确联络人员负责相关工作。

第四条 为保证信息及时沟通,建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协调例会制度,例会由贵阳市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协调办公室组织:

(一)每年一月、七月召开协调工作例会,通报半年、全年工作情况,分析全市职业卫生形势,研究加强与改进协调工作的重大事项,提出工作思路、建议和意见。

(二)协调例会参会人员: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分管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人。必要时,可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及区(市、县)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参会。

(三)协调例会应形成会议纪要,并报市有关领导同志,印发有关单位。

第五条 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职责:

(一)市安监局:

1、起草职业卫生监管的有关地方性法规,拟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监管相关规章。

2、组织用人单位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工作,依法监督用人单位贯彻执行国家或省有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和违法违规行为。

3、负责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卫生“三同时”审查及监督检查。负责监督管理用人单位职业危害项目申报工作。

4、负责依法管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颁发工作。负责职业卫生检测、评价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指导并监督检查有关职业卫生培训工作。

5、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依法建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相关职业卫生检查等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劳动者健康损害与职业史、职业危害接触关系等相关证明材料。

6、负责汇总、分析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劳动者职业监护等信息,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情况。

7、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二)市卫生局:

1、负责会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拟订职业病防治地方性法规、规章、职业病防治规划。

2、负责监督管理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工作。

3、组织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提出职业病防治对策。

4、负责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服务机构个人剂量监测、放射防护器材和含放射性产品检测等的监督管理;对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检查和救治;会同相关部门加强职业病防治机构建设。

5、负责医疗机构放射性危害控制的监督管理。

6、负责职业病报告的管理和发布,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科学研究。

7、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职业人群健康促进工作。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1、负责劳动合同实施情况监管工作,督促用人单位依法签定劳动合同。

2、依据职业病诊断结果,做好职业病人的医疗保险工作。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四)市总工会:

1、依法参与职业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反映劳动者职业健康方面的诉求,提出意见和建议,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相关职责。

(五)市环保局:依法履行对放射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等日常监督管理职责。

(六)市妇联、团市委参与对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及相关工作,强化宣传教育,依法维护从业人员职业卫生合法权益,反映从业人员的合理诉求。

第六条 安监、卫生等部门及各成员单位依法履职,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信息。

(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将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情况、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发放情况、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重要问题和组织查处职业危害事故等情况及时向卫生等相关部门通报。

(二)卫生部门应将职业病诊断情况每季度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发现用人单位出现群发职业病病人时,应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报,及时医治职业病病人。

(三)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如需救治或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卫生部门通报,共同协商采取应急救援和相关措施。

(四)各有关成员单位应及时将各自职责范围内有关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情况互相通报。

第七条 由市安监局牵头,市卫生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环保局、市妇联和团市委共同参加,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职业卫生联合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有关职业卫生违法、违规行为,要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依法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或处理。

篇6:贵阳市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保护水资源和河流水质环境,保障防洪安全,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入河排污口,包括直接或者通过沟、渠、管道等设施向河流、湖泊(含渠道、水库等水域)排放污水的排污口。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入河排污口的设置、改建、扩建(此三项以下统称设置)、使用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禁止在红枫湖、百花湖、阿哈水库、松柏山水库、花溪水库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第四条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应当符合经批准的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规划、防洪规划的要求,并达到规定的水功能区划水质管理目标及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目标。

第五条 南明河的污水排放必须进入截污沟,不得直接流入景观水体。

第六条 市、区(市、县)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级行政区域内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部门。

市、区(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本级行政区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规划、国土资源、城市管理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

第七条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实行分级管理:

(一)猫跳河、南明河及其一级支流入河排污口的设置,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二)跨县河流交界断面上游两公里、下游一公里范围内河段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及监督管理,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三)除前两项以外的入河排污口设置由所在地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

第八条 新建、改建、扩建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其他水上设施,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时应当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设置决定抄送负责该报告书(表)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第九条 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在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之前,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依法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取水许可审批手续的,排污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提出取水许可申请的同时,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依法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及依法不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和取水许可手续的,排污单位或个人应当在设置入河排污口前,向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

第十条 申请设置入河排污口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书;

(二)建设项目依据文件;

(三)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

(四)其他应当提交的有关文件。

设置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影响明显轻微的,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不编制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只提交设置入河排污口对水功能区影响的简要分析材料。

第十一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应当予以受理。

对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应当当时或者在5日内一次性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材料的,应当受理;逾期不告知补正内容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应当出具加盖印章和注明日期的回执。

第十二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对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组织专家评审,并将所需时间告知申请人。

入河排污口的设置需要听证或者应当听证的,依法举行听证。

入河排污口设置直接关系他人重大利益的,应当告知该利害关系人。排污单位、利害关系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

本条第二款规定的专家评审和第三款规定的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期限内,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所需时间告知申请人。

第十三条 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予以公告,公众有权查询;不同意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申请人享有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第十四条 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办理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审查手续的,有管辖权的市、区(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查工程建设对防洪的影响评价时,还应当对入河排污口设置及其论证的.内容进行审查,并就入河排污口设置对防洪和水资源保护的影响一并出具审查意见。

设置入河排污口需要同时办理取水许可申请的,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就取水许可和入河排污口设置申请一并出具审查意见。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同意设置入河排污口: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二)在按规定要求削减排污总量的水域设置入河排污口的;

(三)入河排污口设置可能使水域水质达不到水功能区要求的;

(四)入河排污口设置直接影响合法取水户用水安全的;

(五)入河排污口设置不符合防洪要求的;

(六)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第十六条 同意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决定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入河排污口设置地点、排污方式和对排污口门的要求;

(二)特别情况下对排污的限制;

(三)水资源保护措施要求;

(四)对入河排污口投入使用前的验收要求;

(五)对废水、污水排放量,主要污染物质的排放浓度及排放总量要求;

(六)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第十七条 入河排污口在投入使用前,排污单位或个人应向作出入河排污口设置同意决定的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 发生严重干旱或者水质严重恶化等紧急情况时,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有权对排污单位提出限制排污要求。

第十九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本级行政区域内的入河排污口进行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依法作出处理。

第二十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管辖范围内的入河排污口设置建立档案制度和统计制度。

在本办法施行前,已设置入河排污口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到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入河排污口登记。

第二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人员对入河排污口设置或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时,被检查单位或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第二十二条 排污单位排污超过排污口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影响防洪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影响行洪但尚可采取补救措施的,责令限期采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三条 虽经审查同意,但未按要求设置入河排污口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五条第三款的规定,责令限期整改,按照情节轻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四条 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在河流、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六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处以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处以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强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处以五十万元以上一百万以下罚款,并可以责令停产整顿。

第二十六条 违反规定,非法设置排污设施,偷排工业废水,排放污染物超过法律、法规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标准或者超过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七条 入河排污口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

篇7: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第一条 为加强动物防疫证、章、标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动物防疫证、章、标志是指:农业部规定的五种检疫合格证明、动物防疫合格证、免疫耳标、免疫卡、验讫标志、动物防疫监督员证、动物检疫员证、动物防疫员证、检疫业务专用章、动物检疫收费收据等。

第三条 各级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本辖区证、章、标志的领取、发放、保管工作。动物防疫证、章、标志实行逐级发放和管理,具体程序为:

1、耒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到衡阳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领取,负责本乡镇动物防疫证、章、标志的发放、管理工作。

2、各乡镇动物防疫站在耒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领取负责本辖区动物防疫证、章、标志的发放、管理工作。

第四条 动物防疫证、章、标志实行专人领取、专人管理、专库保存、专人发放、专帐记录。对有编号的动物防疫证章标志,发放人员应详细登记号码,以备检查。

第五条 动物防疫证、章、标志发放实行审批制度,各种动物防疫证、章、标志未经审批严禁发放。

第六条 使用动物防疫证、章、标志由农业部或省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设计、制作,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设计、制作。

第七条 各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之间不得转借、平调动物防疫证、章、标志。

第八条 各种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存根,实行审核回收制度。《出县境动物(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实行市、县两级审核,存根由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保管;其余三种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存根由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保管。

入库保管的存根应分类、分单位存放,以备检查。库存的票证每半年清理检查一次,库存数应与实物帐目相符,否则,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第九条 各种动物防疫票证的存根或副本至少保存两年。《动物防疫合格证》及有关证件档案自撤销之日起至少销毁存根、副本或档案应进行登记,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销毁,销毁时应有两名以上工作人员经办;涉及财务和档案管理的按有关财务和档案管理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发放防疫证、章、标志时,按规定收取工本费,所收费用为订购动物防疫证、章、标志的周转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平调。

第十一条 丢失证、章、标志的,由本人负责及时登报声明作废。因为保管不当造成证、章、标志丢失或损失的,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和必要的经济处罚。

第十二条 对非法订购、设计、制作动物防疫证、章、标志的单位或个人,没收非法证章标志,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订购单位或直接责任人一定的经济处罚。

篇8:洛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6月11日,在全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批示指出:食品安全关系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安全是广大群众的心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张高丽副总理批示指出:要加强源头防范、全程监管、社会共治,依法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汪洋讲话强调:要大力加强食品安全法治建设,加快构建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6月10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在全省“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三查三保”活动工作方案》,明确将排查消除食品领域安全隐患作为主要任务之一。

据初步统计,南阳全市种植环节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80个;养殖环节有畜禽规模养殖场8100个,生猪定点屠宰场83个;生产环节有获证食品企业459家;流通环节有食品经营户4.37万户;餐饮服务环节有2.37万家。以上5个环节加起来总数为7.58万家,监管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南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条例,一手抓改革,一手抓监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段监管,协同作战”,确保了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总体形势持续平稳向好,为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民生导向组织保障有力

河南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汇报,并作出重要指示,明确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6月16日,在2015年南阳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南阳市委书记穆为民批示: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四个最严”要求为统领,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动力,以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和学习贯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为契机,深化食品监管体制改革,健全机构,理顺机制,强化基础,落实责任,扎实推进全市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建设大美南阳、活力南阳、幸福南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南阳市人民政府程志明市长批示:食品安全是民生,是责任。要加大新食品安全法宣传力度,严格企业、政府和社会各方责任,加强源头防范、全程监管、社会共治,以“零容忍”的举措惩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依法行政,执政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提升幸福指数。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双创:食品安全创建工作与日常监管有机结合,坚持加强监管与服务产业发展并举,坚决守住食品安全风险底线,积极促进食品千亿级特色主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制度,市、县政府强化领导,加大投入,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坚实保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积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级各监管部门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强化协作配合,初步形成了统一领导、协调联动的整体工作格局。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市、县政府不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财政投入保障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及行政管理、执法装备、专项整治、风险监测、应急处置、科普宣教等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建设投资,全面推动食品检验检测和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三是强化督查考核。市、县政府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综合治理、领导干部绩效等考核体系,不断加大考核权重。强化监督检查机制,及时查处和纠正存在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四是健全奖惩机制。对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新《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该局结合南阳实际,已修订全市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办法,切实加大行政监察力度,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坚持重典治乱化解风险隐患

把严惩重处作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机衔接,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一是做好与公安机关的协调配合。市食药监局与市公安局建立了打击食品犯罪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食药监部门的监管专业能力和公安机关的侦查强制手段,加大案件移交力度,重大案件实施联合办案、共同出击,有力提高了查办食品违法案件的效能和水平。今年以来,结合“双创”工作,市食药监局与市公安机关联合行动,开展打击餐饮行业“非法添加”专项抽检,发现违法线索直接移交公安机关,取得良好效果。二是加大食品犯罪刑事打击力度。市公安机关以开展“打击食品药品环境污染深化年“活动为载体,与各监管部门紧密配合,加大刑事打击力度,共侦办食品犯罪案件199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5人,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38个,打掉食品犯罪团伙14个,有力震慑了食品违法犯罪分子。

持续加强养殖环节风险排查和治理整顿,杜绝不合格农畜产品流入市场,努力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一是严格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至目前,全市实行准出制度的农产品种植基地50个,年准出产品500多万吨;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区全部实施农产品准入制度。二是强化种植环节投入品整治。加强农产品种植农药残留抽检,全面核查投入品使用记录,严厉打击非法添加使用违禁品行为。三是抓好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建立畜牧企业信息化管理档案,实施网格化监管,做好监督抽检、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共抽检畜产品、饲料、生鲜乳、兽药等810批次,深入开展瘦肉精、生鲜乳、兽药等专项整治,共检查生猪、肉牛、肉羊养殖户7000余户,查办违法案件17起。

坚持综合治理狠抓重点环节

·创新和改进监管方式,强化风险控制和防范,建立全过程、广覆盖的监管模式。一是严格行政监管。加强行业准入管理,全面规范各类食品企业相关许可和认证。完善食品退市、召回、销毁等管理制度,防止不合格食品回流生产和消费环节。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加大高风险环节的监督和抽查力度,增强日常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制定和实施全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各监管部门风险监测计划,增加抽检频次,扩大监测范围,科学分析评估抽检结果,推动风险监测和行政监管联动衔接。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及时通报各类风险监测结果,公布重要抽检信息。去年全市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达99.7%,婴幼儿乳粉、出口食用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均为100%。三是认真做好舆情监测。建立舆情监测机制和报告制度,强化舆情分析研判和快速反应,及时回应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热点问题。各县区、各监管部门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解疑释惑,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加强对各类媒体的管理,严厉查处恶意炒作、散布虚假信息等行为,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四是不断强化应急管理。各级各监管部门不断完善各类食品安全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应急响应和处置能力,及时、妥善处置各类食品安全事件,把食品安全事故的损失和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针对社会群众反映强烈的风险隐患、突出问题、薄弱环节,有靶向性地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提高监管的针对性、实效性,力争把问题发现和解决在萌芽状态。一是食品生产环节,组织开展明胶、蜂蜜、配制酒、糖果、巧克力、粽子等专项检查8次,排查质量安全隐患62个,督促整改各类问题156个;制定夏季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对食用油、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冷冻饮品、酒类、蛋制品等7大类16种181个批次重点食品开展监督抽查。二是食品流通环节,检查食品流通经营户2.98万户,查处违法案件588起。三是餐饮食品环节,开展了春节期间餐饮食品安全、散装白酒、牛肉及冻品、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壳、春季和夏季学校食堂、中高招食品安全保障、“餐饮环节大清查”、夏季“双创”食品安全创建等专项整治活动,开展抽检和风险监测1350批次,合格样品980批,检出不合格样品125批。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6280人次,检查餐饮单位8920家,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1件,对76家学校食堂实施限期整改,对15家学校食堂进行了责任约谈,移送司法机关案件3件。

坚持社会共治营造浓厚氛围

将食品安全作为系统的社会民生工程,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动员社会群众监督,积极营造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一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企业首负责任制,督促食品企业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落实各项安全制度,鼓励和支持食品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失信食品企业“黑名单”制度,实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分类管理,对安全信用良好的企业,进行通报表彰,并在技改投入、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失信食品企业,向社会公开曝光,并在融资信贷等方面予以限制。三是发挥新型协会作用。支持设立一批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新兴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自律、维权、服务、科研等方面的作用,对行业内企业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发挥各级消费者协会作用,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四是动员各界力量参与。制订有奖举报制度,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形成统一受理、部门分办、限期督办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南阳市先后开展了食品安全进企业、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工作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市政府食安委成功筹办了“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组织举办了启动仪式、宣传一条街、公众开放日、媒体专栏等多个集中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果。市食安办、市食药监局共编发《南阳食品药品安全信息》26期,手机短信快报35期。在南阳日报、南阳电视台、南阳电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了多个食品安全专题栏目,推动宣传重心下移,宣讲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普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公开曝光典型案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和消费信心,赢得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好评。

上一篇:有趣的国庆之约作文下一篇:内业管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