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2024-05-01

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共7篇)

篇1: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阐述了灌区灌溉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现状,介绍了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成效,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对策;灌区

灌区旧的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的需求,灌区改革势在必行,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是适应灌区改革、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建立节水型现代灌区的必然要求[1]。簸箕李引黄灌区于2004年成立了全市第1个农民用水者协会,经过运行实践证明,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对改善灌溉条件、提高灌溉和农作物产量、推广节水灌溉、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水利经济良性循环、推进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促进灌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现状

簸箕李灌区管理局性质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受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滨州市水利局领导,主要对跨县输水的骨干渠道及其建筑物进行管理。1986年成立由市府(原行署)分管领导,惠民、阳信、无棣三县分管副县长和灌溉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灌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引黄“统一调度,分级管理,计量供水、按方收费,按用水量分摊清淤任务和推行节约用水”的灌区管理方法。并实行三级管理、三级配水:灌区灌溉局管干渠,配水到县;县管支渠,配水到乡;乡管斗渠,配水到田间。灌区灌溉局主要负责灌区干渠的引水、供水、配水、测水量水,对输水干渠及其建筑物进行管理、改建、维修、养护,并组织好干渠清淤。

2灌区现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2.1支渠以下工程责任主体不明确

目前簸箕李灌区只负责干级渠道的管理,配水到支;县负责支级渠道的管理,配水到斗;斗以下工程由乡(镇)负责管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投入,支以下工程老化、退化现象较普遍,工程人为破坏严重,乱扒乱掘现象严重,用水高峰期无序引水抢水,不用时无人问津,支渠以下末级渠道得不到有效管理。

2.2管理单位水费征收困难

就滨州市引黄灌区来说,目前市属灌区的水费收缴一般需经过用水户、村、乡镇、县区、市再到灌区管理单位,中间环节多,造成水费征收困难,水费拖欠现象普遍存在。水费不能按时、足额征收,严重影响了灌区的正常运行。

2.3配水不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市属灌区管理单位测水量水到县,对各县按方收费,而县内基本上还是大锅水,将用水量平均分摊到各乡镇,各乡镇再按人口地亩分摊到户,群众节水意识不强,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3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成效

3.1有利于改善末级渠道工程管护状况

用水者协会的成立把过去松散的管理组织变为具有法律地位的管水组织,农民在投入、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加强;思想意识的转变使他们开始由过去的被动劳动变为主动投资建设,认真维护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节水意识逐步增强,使灌区灌溉工程得到了有效管理。

3.2有利于确保国有灌区效益持续稳定的发挥

用水者协会成立后,用水管理权、经营权交给了用水户,引水灌溉工作有了组织者、管理者,用水量多少直接与农户经济利益挂钩,使用水户与灌区管理机构成为利益共同体,可以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与灌区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对灌区节水高效型供水管理模式的推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有利于灌区效益持续稳定的发挥。

3.3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

实行用水者协会有利于杜绝大锅水现象,增强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节水扩浇的目的,并且减少了中间环节,简化了水费征收程序,避免了各种不合理负担及搭车收费,使水费负担降低,有利于保证水费按时足额征收。以簸箕李灌区幸福郑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例,协会全年灌溉用水总量34 501.2 m3,实浇面积19.82 hm2,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为0.62,毛灌溉定额1 910.7 m3/hm2,远低于灌区平均水平,节水效果明显。

3.4促进了田间工程建设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田间工程一无资金投入,二无管理主体,严重影响灌溉质量。用水户协会成立后,成为田间工程管理的主体,积极争取到中央农业灌溉贷款,灌区每年从水费中拿出一定比例大修资金进行田间工程建设,衬砌各级渠道,改造配套建筑物,同时用水协会发动用水户以劳折资,保证田间工程建设。

4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对策

4.1用水者的民主参与是保证协会成立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用水者协会的自身性质就是用水者通过民主方式组织起来的社会团体。因此,坚持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体用水者民主参与的积极性,是协会能够存在并发展的组织保证。只有充分发扬民主,依靠群策群力,团结协作,才能正确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用水者参与到协会组织中来,凸显协会作为“民办、民管、民享”这一社团组织在灌溉管理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确保协会能够在地方政府的领导和灌区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下走上“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4.2理顺政府、用水者与灌区管理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确保协会能够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用水者协会作为一种全新的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在成立之初可能会遇到在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上的困难,它需要政府更多地给予政策上的引导与扶持,需要灌区管理机构在业务、技术上给予指导。因此,用水者协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推广是一个制度问题,它不是单靠用水者的一厢情愿或灌区管理机构的意愿而能实现的,它的发展直至推广更需要作为宏观调控者的政府给予积极的政策引导和便捷的服务,甚至成为一种制度、体制。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与约束下,明确三方的权、责、利、义,才能建立起适应协会发展的长效机制。

4.3灌区管理部门提供经常性的业务指导与监督是确保协会实现良性运行的重要环节

协会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灌区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用水者业务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灌区管理部门的指导与培训。对协会提供经常性的业务指导与培训对提高协会人员素质,帮助其规范、熟练的开展业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提供经常性的业务指导与技术培训,才能确保协会的运行与管理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确保灌区管理部门与协会间的业务合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4.4配套测水量水设施是确保水费计量、收缴等各环节科学合理的重要保障

规范、准确的测水量水工作是水费计收的重要科学依据,灌区管理部门与用水者协会的利益共识最终要统一到测水量水上来,如果量水设施不配套,则测水量水工作无法进行,更不能保证测水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因此,配套测水量水设施是实现规范测流的基础,是确保水费计收科学合理的重要保障。

5结语

簸箕李引黄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其他先进灌区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灌区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加强与水利部门协调配合,借黄河三角洲大开发的东风,推动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6参考文献

[1]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灌溉现代化理念与灌区快速评估方法[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赵金河,陈崇德,彭亮.农民用水者协会可持续发展的探索[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9):54-55.张磊.农民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探讨[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4):23-24.胡学家.发展农民用水户协会的思考[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5):8-10.

篇2: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 灌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现状

簸箕李灌区管理局性质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受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滨州市水利局领导,主要对跨县输水的骨干渠道及其建筑物进行管理。1986年成立由市府(原行署)分管领导,惠民、阳信、无棣三县分管副县长和灌溉局主要负责人组成的灌区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引黄“统一调度,分级管理,计量供水、按方收费,按用水量分摊清淤任务和推行节约用水”的灌区管理方法。并实行三级管理、三级配水:灌区灌溉局管干渠,配水到县;县管支渠,配水到乡;乡管斗渠,配水到田间。灌区灌溉局主要负责灌区干渠的引水、供水、配水、测水量水,对输水干渠及其建筑物进行管理、改建、维修、养护,并组织好干渠清淤。

2灌区现行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

2.1支渠以下工程责任主体不明确

目前簸箕李灌区只负责干级渠道的管理,配水到支;县负责支级渠道的管理,配水到斗;斗以下工程由乡(镇)负责管理。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投入,支以下工程老化、退化现象较普遍,工程人为破坏严重,乱扒乱掘现象严重,用水高峰期无序引水抢水,不用时无人问津,支渠以下末级渠道得不到有效管理。

2.2管理单位水费征收困难

就滨州市引黄灌区来说,目前市属灌区的水费收缴一般需经过用水户、村、乡镇、县区、市再到灌区管理单位,中间环节多,造成水费征收困难,水费拖欠现象普遍存在。水费不能按时、足额征收,严重影响了灌区的正常运行。

2.3配水不合理,水资源浪费严重

市属灌区管理单位测水量水到县,对各县按方收费,而县内基本上还是大锅水,将用水量平均分摊到各乡镇,各乡镇再按人口地亩分摊到户,群众节水意识不强,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3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成效

3.1有利于改善末级渠道工程管护状况

用水者协会的成立把过去松散的管理组织变为具有法律地位的管水组织,农民在投入、决策、管理、监督等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加强;思想意识的转变使他们开始由过去的被动劳动变为主动投资建设,认真维护管理,依靠科技进步,节水意识逐步增强,使灌区灌溉工程得到了有效管理。

3.2有利于确保国有灌区效益持续稳定的发挥

用水者协会成立后,用水管理权、经营权交给了用水户,引水灌溉工作有了组织者、管理者,用水量多少直接与农户经济利益挂钩,使用水户与灌区管理机构成为利益共同体,可以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与灌区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对灌区节水高效型供水管理模式的推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有利于灌区效益持续稳定的发挥。

3.3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

实行用水者协会有利于杜绝大锅水现象,增强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水的利用率,达到节水扩浇的目的,并且减少了中间环节,简化了水费征收程序,避免了各种不合理负担及搭车收费,使水费负担降低,有利于保证水费按时足额征收。以簸箕李灌区幸福郑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例,协会全年灌溉用水总量34 501.2 m3,实浇面积19.82 hm2,渠系水的利用系数为0.62,毛灌溉定额1 910.7 m3/hm2,远低于灌区平均水平,节水效果明显。

3.4促进了田间工程建设

篇3:浅析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在二次大战后, 许多国家百废待兴, 粮食等农产品严重短缺。而发展灌溉, 为新开垦耕地提供水利条件, 增加粮食产量, 是摆在这些国家面前的迫切任务。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 解决粮食和农产品供应短缺问题, 政府花费了大量投资用于灌区的新建和老灌区的改造, 先后建成了一批大中型灌溉工程设施。在较短时间内, 粮食产量得到迅速增长, 灌溉事业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解决贫困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虽然大量灌排工程的修建对增加粮食产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灌区管理制度在安排上的先天性缺陷使灌溉工程设施无法良性运转, 而这些灌溉设施一般是由政府承贷, 设施建成后则作为公共设施由政府组建专门机构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 用水户基本上不参与管理, 用水户不是责任主体, 成为提供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而另一方面, 用水户所交的水费不足以维持设施运行维护和管理开支, 亏损部分由政府补贴。这使我国筹集灌溉工程设施运行和维护所需的常规资金已非常困难, 愈来愈难以承受。在灌区的管理中, 成本回收不足、基础设施陈旧缺乏维护、灌区服务质量下降以及农户不愿交水费等问题频繁发生, 直接影响了灌区农业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困境, 用水户积极参与灌溉管理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 要建立起一种鼓励并且引导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机制, 鼓励用水户更多地参与灌溉管理工作, 以改进灌溉工程设施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使用水户象设施的主人那样真正地负起责任, 自己使用并管理灌溉工程设施。

所以,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涵义就是在政府的帮助扶持下, 由用水户协商发起, 组建非盈利性的灌溉运营管理组织, 让用水户以灌区主人的身份参与灌区不同层次的管理, 形成自主治理、管理民主的灌区管理体制, 政府则提供政策、技术上的服务, 并且进行宏观监督。通过激励农户主动参与灌区灌溉管理, 积极管护灌溉工程设施, 减轻政府负担, 提高生产率, 改善灌溉效益。

二、国外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经验

纵观各国灌区管理制度变革的状况, 我们从中可以归结出这些国家成功实施灌区管理制度变革的基本经验。

改革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国家受财力限制无法完全承担对灌溉管理的财政支持, 由于管理主体缺位导致工程设施无法得到及时维护, 需要提高水利用率。

农户参与管理是灌区改革的必然趋势, 用水户参与管理和建立农业用水者协会是当今灌区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它可以改善灌溉工程设施的运行管理中不良现状, 并能充分激发用水农户的积极性, 积极参与维修养护, 改善用水秩序, 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 采取相应的措施, 提倡用水户参与管理, 建立各种形式的用水合作组织很有必要。

改革需要政策法规上的支持。各国灌区管理制度的变革都得到了高层领导的支持, 并在国家水法中有明确规定。同时也要得到各级政府的支持, 从而在法律层面上保证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权利。

明确用水农户的参与程度。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涉及到灌溉工程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 因此充分明确用水户的参与程度。一般来讲, 在发达国家, 农户的参与程度高, 但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大。发展中国家一般的做法是由政府的专业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包括渠首工程、主要骨干渠道及渠系建筑物, 把二、三级渠道和田间渠道全部转交给农业用水者协会管理。

多样化的实施模式。由于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政治制度以及民主化程度等各方面的不同, 改革的灌溉管理要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实施模式。一些国家的制度变革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方法, 如菲律宾以逐渐积累经验的方式, 鼓励或直接让农户参与灌溉管理, 优点是风险小, 缺点是改革不彻底。另外一些国家的制度变革则采用的是自下而上的方法, 优点是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缺点是可能发生错误, 学习的时间短。

合理的水费分配机制。这对于促进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灌溉制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系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灌区的水费水价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水的成本、运行管理和养护维修费用、人员工资以及当地农户的收入和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 并通过有关权力机构审批执行, 从而最终达到促进节约用水、提高作物产量和增加农户收入的目的。

另外, 为了能够成功实现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政府要通过合理的引导, 促使农户积极参与用水灌溉管理, 才能发挥制度变革的绩效。

三、我国自主管理灌排区模式

我国在大中型灌区更新改造和续建配套工作中, 积极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并确定了“结合中国国情, 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指导思想, 工作重点是组建农业用水者协会。完整的自主管理灌排区包括供水公司和农业用水者协会两部分组成, 它通过组建供水公司和农业用水者协会, 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机制的供水和用水的供求关系, 实现商品化供水和用水。

供水公司是在独立灌排区建立的非政府灌溉管理的经济实体, 供水公司具有法人地位,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其职责除向灌区用水户供水外, 同时还负责水源工程和灌区范围内支渠以上骨干工程设施及建筑物的维修、养护、管理和运行, 同时向农业用水者协会收取灌溉水费。

农业用水者协会是由灌区受益农户组成的, 经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后,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实行独立核算, 逐渐实现自负盈亏, 经济自立。在实际操作中, 规模较大的农业用水者协会可下设用水小组。

用水小组, 是将灌区内的用水农户按水文边界, 同时兼顾村、村民小组边界划分成的若干个用水组, 负责执行用水户代表大会作出的决定, 管理本组支、斗、农渠及其配套设施建筑物的维修、养护、管理和用水工作等。

总之, 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 实际上是行为科学理论在灌溉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和发展。它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是灌区管理体制的一场变革。

参考文献

[1]于法稳:《国外农户参与灌溉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可持续发展研究》, 2004年第l期。

[2]中国灌区协会:《参与式灌溉管理一灌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1年。

篇4: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水利灌溉在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所以,水利灌溉制度建设至关重要。为了促使国家经济和农业快速发展,各灌区不断提高灌溉的保证率。水利灌溉管理制度规范了用水秩序,减少了水资源浪费。实行灌溉管理制度后,由于灌溉用水管理公正、民主、透明,灌溉秩序规范化,许多在过去用水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在内部得到了妥善的解决,从而避免了矛盾的激化,减少了用水纠纷。

2、存在的主要問题

2.1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水利灌溉的管理模式仍然是以前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除了工程安全管理、防汛度汛、抗旱、收缴水费等,也没有其他方面的创新发展,未形成健全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每一个工程建设完成以后,管理部门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而是继续使用陈旧的管理制度,没有将水利经济与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

2.2灌溉管理体制不够完善。从目前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来看,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每个水利灌溉管理机构没有自主权,每个单位的收入只能靠库区灌溉收取水费,这样就给水资源浪费留了缺口。为了多收取水费,大幅度鼓励农民多用水,这样将最终导致大量的水资源浪费。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水价的失衡,它在节约用水上不能够提高农民的积极性,使得浪费愈加严重。

2.3费用管理制度不科学、不合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灌溉工程管理费用大幅度提高,由于管理制度上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灌溉收取费用偏低。同时,收取水费过程中效率不高,部分灌区费用不能及时收取,甚至拖欠,少数灌区的费用被挪用,严重制约了水利灌溉的可持续发展。由于灌区管理人员的工资不均衡,导致灌区人员涣散,严重制约了水利灌溉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3、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水利灌溉管理单位要在思想上不断提高认识,明确目标。水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必须在管理过程中牢固树立明确的节水观念,要加强科学管理、科学调度,尊重自然规律,要充分依靠科学技术来实现和谐用水。同时,应推行合理用水,牢固树立“科学治水,人皆有责”的思想观念,不断完善水利灌溉管理制度建设的目标,建立健全我国农业用水的保障体系。

3.2完善农田建设水利灌溉管理制度

可以说,农田水利灌溉直接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生产,对国民经济效益增收的作用越来越大。从维持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看,对农业建设实施规模化、集约化方案,能加快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而本地区水资源短缺、干旱缺水问题的日趋严重,对于本地区水利灌溉产生了制约作用,导致工农业争水、用水户之间争水矛盾日益剧烈。鉴于这些,农村低于必须要做好水利灌溉管理,充分利用好水资源。其获得利益表现为:

一是节约用水,提高效率。对农业发展进行灌溉管理后,能够结合相关的收费制度来管理水资源利用。让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中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对农民实施多用水就得多交钱的方案能彻底的增强他们的节水意识。由此一来,通过节约用水能够对农业现代化种植协调运作,维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秩序。

二是有序用水,避免纠纷。对农业灌溉采取相应的管理制度后,能够营造良好的用水秩序,保证农民在用水过程中可以实现持续运用,降低水资源的浪费问题。此外,在维持良好的用水秩序方面,实施农业灌溉管理也能发挥出理想的成效,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农业用水进行科学的规划调整。只要灌溉过程中创建了用水秩序之后,农业生产种植则会朝着相对理想的状态运行,防止了各类用水纠纷的出现。

三是减小压力,提高收益。对水利灌溉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后,能够保持与市场经济发展同步进行。由此以来,则能够不断完善现代水费计收制度,防止了早期灌溉用水收费出现的问题,如:收费不齐、价格不清等。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保持了正常的用水秩序后,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这样才能创造出更大的农业价值。灌溉管理实现了用水透明局势,在节约用水、精耕细作、结构调整等方面作用显著。

篇5:尚志市国有灌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国有灌区 问题及对策

0 引言

尚志市有国有灌区万亩八处,现有职工156人,其中在岗133人,退休23人。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制约着灌区的发展,甚至影响到灌区的生存。

1 存在的问题

1.1 保证农民灌溉用水问题 尚志市的供水工程大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的,长期以来,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维护、修复能力较差,基本处于年久失修状态。上级拔给的维修费用对整个灌区工程维护来说是杯水车薪,自身管理所收的工程水费又是按补偿成本性质收取的,不足成本的三分之一。人员工资开不出,更没有修工程的钱,致使现有农业供水工程标准极低,维护能力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勉强维持使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粮食生产的发展,制约了工程现代化的进步,更谈不上科学发展了。2003年,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在我市修了两处试验工程,即黑龙宫灌区东二干渠首,东三干渠首工程。在这几年的使用过程中看,效果非常好,从建设费用上看,都是薄壁工程,节省资金;从使用效果上看,供水快、节约水;从工程形式看,美观、大方,和原有的堆石坝有天壤之别,我们由于资金不足,只有把它当典型看,无法推广。

1.2 灌区的管理问题 尚志市各灌区管理站均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收多少钱,花多少钱。按照省文件要求,目前只是补偿性质的收取每用一方水20元的工程水费。一个管理站大约供3万亩水田用水,有30人左右的工作人员。由于工程失修,保证率低,每年真正能保证的部分不足2万亩,收费不足40万元,而尽量压低各类费用,以保证工资,也只能有不足30万元用于工资,每人每年不足一万元。管理费用方面,每年不足10万元的管理费,能用于工程维修的也很少,所以整个灌区管理有着严重的资金缺口,极大的制约着灌区的发展。

1.3 灌区的发展问题 作为国有灌区要发展,要进步,首先要以人为本,要解决人的生存第一需要、工资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然后是管理费用,工程维修费用等。现在单从服务收费的角度考虑,即使是能够全额收费,灌区也无法维持正常存在。要解决资金问题首先是争取水价改革,由按亩收费改为按用水量收费。这里需解决的问题很多,如:工程配套问题,用水协会管理问题,计量收费设备和管理等都需解决。2006年我市河东灌区作为水价改革试点单位先行一步,现已完成改革运行两年了,从总体情况看,整个状况有所改善,最根本的是资金有了缓解。总的来说和按亩收费时的收入比可增收30%左右,这只能说灌区收入有所增加,困难有所缓解,但根本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因为物价在随时上涨,各种费用在逐渐增加,而灌区的收入无法随之增加,很难跟上发展的步伐。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灌区必须有一个可持续的管理机制,灌区的服务和收入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服务的好坏和收入的多少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利于灌区的基础发展,也可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2 对策及建议

2.1 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快灌区改革步伐 近几年,国家和省非常重视基层水利工作,先后下发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45号)和《黑龙江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黑政办发[2003]20号),督促指导水管单位改革。灌区应抓住这个时机,全力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使灌区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2 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工程维修建设步伐 资金不足是制约灌区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要千方百计,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工程维修建设步伐,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一是从上级争取投资,二是争取外部企业和个人投资,三是争取地方自筹,四是加大征费力度,灵活主动地筹集资金,同时加强建设管理,节约建设成本,提高建设速度。

篇6: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关键词:水利;农业;问题;对策

基层水利设施,其主要包括农业的灌溉系统、提水系统以及水土保持系统等。一般而言,农业基层水利系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衡量农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在于粮食生产总量。而粮食生产量是否能够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其关键在于农业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因此,基层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不仅会对粮食产量带来影响,同时也与农民的收入、经济的发展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1、目前基层水利农田灌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基层水利农田灌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各级领导均普遍重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而其资金大多数将会用于工业等领域的投入,而对农业的投入相对较少。加之原本用于发展农业的资金较少,因而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基层农田水利的建设进程。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对农业水利进行资金投入的重担一般落在地方政府上。而当地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等项目也均需增加投入,最终导致地方政府财政较为紧张,最终使得对于农业水利的投入量大大缩水。同时,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其政府财力较为有限,这就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此外,农业水利的建设往往被视为公共建设,加之其回报速度较为缓慢,因而农民对农业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热情微乎其微。目前,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方向主要集中在对江河的改造等方面,而对于基层农业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

第二,水资源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工业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其规模也逐步增加,随之而来的是工业污水的大量排放。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部分城市的水体以及流经城市的河流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加之煤矿开采对地下水体的严重影响,导致部分供灌溉使用的河流已无法再担负灌溉的职责,且水体污染的情况正逐步升级,其范围也逐步扩大。除此之外,我国部分地区处于缺水的环境当中,部分地区缺水程度相对较为严重。同时,每年新增机井的数量低于报废机井的数量,从而致使农业灌溉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第三,制度不完善。由于受到传统经济制度的影响,因而现阶段我国基层农业水利的建设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农业税收。随着“两工”制度的取消,导致投入到基层水利建设以及维护方面的人力严重紧缺,从而影响到日常的维护工作。同时,部分农民进城务工、放弃农作的现象较为普遍。在我国的农业制度当中,农业水利建设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因而在灌溉的过程中,部分农民没有形成对相关设施进行合理利用以及保护的意识,竞争使用、过度使用的现象较为普遍,不仅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也大幅增加了相关设施的损耗程度,致使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第四,管理体系落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农业基层水利的使用环境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然而对其进行管理的体系却没有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现今所实行的管理体系无法与目前的农业现状相适应。现阶段,对基层农业水利的管理工作主要依靠地方政府进行。然而在地方政府当中,其完善的资金链条依然没有形成,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因此其管理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也无法使得管理组织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第五,水利设施的问题。总体而言,基层水利农田灌溉系统包含众多的组成部分,而各级政府所重点关注的是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与维护,而对基层水利农田灌溉系统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基层水利系统正向着小型化、分散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限制,在基层农业水利的建设当中无法实现多领域、多组织、多地域的合作,最终致使我国部分地域的农业产量依然极大程度的受到环境因素的限制。

2、基层水利农田灌溉工作中解决问题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基层水利农田灌溉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笔者多年来对农业领域的研究经验,对如何加强基层水利农田灌溉系统的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提高资金支持力度,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财政拨款固然是我国农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然而农业的资金并不能单单依靠政府的拨款来维持,只有实现融资渠道的多样化,提高农业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才能够实现农业水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农业基层水利建设以及维护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拨款比例,为农业水利的正常运转提供条件。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对各级地方政府在农业水利方面的投入进行督促,对其倾斜方向合理把握,以适应现今农业水利发展的需要;其二,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应注重农业水利资金投入的多元化发展,努力构建以政府为指导、多元参与的资金支持新体系。同时,各级政府应根据当地农业水利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资金融合管理制度,保证资金融合的顺利、有序的实施。

第二,深化水利管理改革,实现农田水利高效管理。造成目前基层水利农田灌溉建设进程落后的原因一方面集中在资金支持上,而另一方面则集中在管理方面的落后。因此,国家相關部门以及各级政府应针对当地农业水利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使其能够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其包括以下几点措施:其一,各级政府应对自身所肩负的职责进行全面的了解,对各项财政预算进行科学准备,对各个部门的管理范围进行细致的确定,对责任的主体进行明确的划分;其二,各级政府应积极的在农民当中组建水利设施建设以及维护的服务队,并通过定期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对该组织所拥有的权力以及所肩负的任务进行细化规定,最大限度的降低因水利设施而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困难;其三,相关部门应针对大型以及小型水利系统的差异,针对性的进行管理以及维护。

第三,注重科学技术融入,实现农田水利科学发展。相关部门应重视农业水利设施的科学发展,运用科学知识武装农民的头脑,运用科学知识提高农业水利设施的高效运转,不仅能够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还能够对水资源形成有效的保护。例如,各级政府可根据当地环境的实际情况,选择喷灌、滴灌等取代传统漫灌等作业方式。同时,对于工业发展较为迅猛的地区,相关部门应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工业污水进行彻底的处理,避免其对水体造成污染。此外,各地应因地制宜,对各类作物进行科学筛选。例如对于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域而言,可选择耐旱作物等。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而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其基层水利设施的建设情况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对当前我国基层水利农田灌溉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做好政策方面的调整,保证农田灌溉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 罗兴佐,刘书文. 市场失灵与政府缺位——农田水利的双重困境[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06):22-23.

[2] 孙海龙,王环. 我国政府农田水利建设的职能探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3):51-52.

篇7:灌区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

关键词:末级渠系;工程运行;灌区管理

中图分类号:TV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7-0206-2

1 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基本情况

疏勒河流域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位于酒泉市辖玉门市和瓜州县境内,西邻新疆自治区哈密地区,东接甘肃省嘉峪关市,南依祁连山与青海省接壤,北靠马鬃山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属暖温带极干旱区。气候夏季燥热、冬季干冷。温差大、日照长、多风、降水少且蒸发强烈。年平均气温为6.9-9.3℃,极端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超过-30℃和40℃,年日照时数为3000-3300h,年太阳总辐射量为5900-6400MJ/m2,≥10℃积温为2891.0-3611.3℃,无霜期为182-198d,最大冻土深度150cm。多年平均风速为2.2-4.2m/s,历年最大风速28m/s。多年平均降水量64 mm,年蒸发量2400mm。降水多集中在7-9月,分布极度不均匀。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河川径流由冰川融水、降水、地下水三部分组成;疏勒河昌马峡站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312亿m3。赤金峡水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0.51亿m3,合计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0.82亿m3/a。不重复地下水资源量为0.7258亿m3/a。合计为11.55亿m3/a。扣除:向四零四厂城市工业分水0.827亿m3,向花海灌区调水0.700亿m3,向干海子生态调水0.200亿m3,向双塔水库调水2.052亿m3,及无法利用的洪水、渗漏损失、周边生态用水l.432亿m3,昌马灌区地表水资源量为5.10l亿m3,昌马灌区地下水平均补给量为4.780亿m3,扣除与地表水重复部分,昌马灌区地下水资源量为0.225亿m3,昌马灌区水资源总量5.326亿m3。

昌马灌区是疏勒河(干流)流域三大自流灌区之一,属大(二)型自流灌区,总灌溉面积72.1万a,是河西走廊主要的粮棉生产区。骨干水利工程有干渠6条177km,支干渠11条125km,支渠、分支渠75条327km,干、支渠合计总长629km,衬砌592km,衬砌率94%。排碱干沟3条64km,支干沟20条79km。斗口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65%。田间水利工程有斗渠361条624.76km,衬砌长437.68km,建筑物3840座。农渠2379条934.63km,衬砌长144.25km,建筑物2774座,末级渠系衬砌率37.3%,末级渠系完好率54%。末级渠系水利用系数87%,田间水利用系数仅有87%,整个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57%,灌溉水利用系数50%。

昌马灌区于2002年在灌区全面开展了末级渠系管理改革,全灌区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成立农民用水协会53个,组建农民用水小组373个,有效的发挥了末级渠系管理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末级渠系渠道衬砌率低,配套不足,部分衬砌渠道老化失修,末级渠系维护改造投入不足,“重建轻管”现象较为突出。加之田间管理粗放,灌水定额偏高,致使田间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高峰期用水矛盾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增长和灌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2 末级渠系建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机制滞后,渠系改造缺乏活力

灌区2005年以前末级渠系改造投资主要有国家各类涉农涉水项目资金、灌区水利主管部门水费补贴和受益农户自筹自建三个方面的资金来源。之后由于水管部门的水费中再不含田间工程维护费用和国家为减轻农业负担,取消了“两工”,导致目前融资渠道只有争取国家各类涉农涉水项目资金。在融资渠道发生改变后,地方政府和相应基层灌区管理单位,应当加强管理,以保持灌区整体水资源利用效率。但是灌区末级渠系条数众多,数量庞大,大多数乡镇的末级渠道仍然没有大的改观,衬砌率较低,经2009年灌区末级渠系详查统计,玉门市的黄闸湾乡、瓜州县的三道沟镇、河东乡等老乡镇末级渠系衬砌率只有34.28%。加之除了九十年代疏勒河灌区建立时考虑的移民计划之外,还增加了“两西移民”和“九甸峡库区移民”等项目计划外移民,也对灌区管理提出挑战。

2.2 配套设施不足,严重影响灌区效益发挥

昌马灌区末级渠系水利工程原建标准低,经过多年运行,原有的配套设施老化失修,桥涵闸破旧。加之疏勒河水含沙量大,末级渠系流速较慢,斗渠以下工程淤积程度普遍较重,其中淤积达到设计过水断面30-50%的占60%,达到设计过水断面50%以上的占15%。支渠以上国有骨干工程衬砌率达94%,末级渠系衬砌率仅为37.3%,多数斗渠、农渠坍塌淤积严重,随着灌区灌溉面积的不断扩大,末级渠系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灌溉需求,导致灌溉系统“上通下阻”,农田灌溉不畅,成为提高灌区水利用系数的瓶颈,致使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的骨干水利工程不能发挥应有效益,造成用水苦乐不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2.3 建设资金短缺,节水改造进度缓慢

近年来,灌区用于末级渠系改造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当地政府通过争取节水改造项目、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等国投资金。由水管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农户筹集资金用于渠道大规模改建的情况基本没有。主要原因:一是2007年财政部门在核定灌区水价时只核定到支渠以上国有骨干工程,灌区向农户收取的水价不包括田间工程这一部分,且灌区现行水价尚未达到成本水价的执行标准,灌区水利部门维持现有的国有骨干工程的正常运行尚且倍感吃力,已经没有能力拿出过多的资金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和维护;二是取消“两工”和税费改革后,各级政府在末级渠系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来源明显不足;三是协会只能征收少量的维修费用维持现有的运行状况,无力进行新建改建。由于上述三个方面的原因,末级渠系建设改造的资金投入减少,加之昌马灌区末级渠系数量众多,改建投资巨大,末级渠系建设资金明显短缺,节水改造进度缓慢,已经不适应当前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需要。

3 对末级渠系节水改造的建议

3.1 应把斗农渠等末级渠系的节水改造纳入国家投资计划

建议国家在安排水利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的同时,应把斗农渠等末级渠系的节水改造纳入国家投资计划,使之成为建设节水型社会,反哺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一环,可采用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农民出工、灌区管理单位组织实施的办法。

3.2 地方建立末级渠系节水改造专项资金

建立末级渠系建设专项资金,形成末级渠系建设的稳定投资渠道。专项资金可从地方财政机动财力、水利建设基金、土地增值费、水资源费等水利发展资金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以及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的补偿资金等资金组成。

3.3 将灌區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在水价未到位之前,将灌区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对不到位部分的价格差进行补偿,以解决农民承受力差、水价上调没有空间和灌区管理单位亏本经营、职工和群管队伍收入较低、管理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为灌区发展创造良性运行的条件。

4 对末级渠系管理的建议

4.1 组建农民用水协会组织,建立健全末级渠系管理体制

按照“谁受益、谁建设、谁管理”的原则,进行了水利设施产权划分,明确末级渠系管理的主体,建立协会水利工程设施维修管护制度,实行用水户参与式灌溉管理,调动了农民“自己事自己办、自己工程自己管”的积极性,解决了主体“缺位”问题,保障工程效益的发挥。

4.2 采取各种手段加强末级渠系管理

灌区末级渠系管理工作在明确管理主体的基础上,采取受益单位或农户划段包干责任制,强化平时的管理与维护;由各协会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征收田间工程维护费,不定期地组织大规模的整修;灌区水利部门将田间工程的完好指标列入乡镇水管站年度任务考核指标中,并每年对田间工程完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活动,加强了对末级渠系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工作。

5 结语

搞好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和管理,可有效改善用水条件,提高水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节水,为建立农田水利良性运行机制奠定基础。

上一篇:炉中修安全措施下一篇:与运动相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