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寒假补习试题

2024-05-11

七年级语文上寒假补习试题(共6篇)

篇1:七年级语文上寒假补习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寒假补习试题

(二)班级姓名

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阅读《奇妙的唾液》,完成12-14题。(8分)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井可以止血。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液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摘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2、唾液有哪些作用?(2分)新 |课 |标|第|一| 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甘玲珑的《手帕》,完成15-18题。(11分)

①母亲有个习惯,在春夏更替的时候总会把一家大小的衣服分门别类地叠好。又是5月份了,她照例收拾着衣物。我躺在沙发上翻着一本旧杂志,茶几上一束纯白的栀子花发出浓郁的香。

②“玲珑,你看,这儿有好多条手帕呢!”母亲突然转过身来对我说,似乎很兴奋。

③“手帕?”我喃喃道,心底竟泛出一丝陌生和温馨。我放下杂志,走到母亲身旁,她正在仔细地折着每一方手帕。

④“你还记得这些手帕么?十几年的全在这儿啦。你看,这块蓝色的,还记得么?你才四岁的时候,我常用一个别针将它别在你的外套上,给你擦汗,看着你在我前面颠颠地跑,手帕一荡一荡的,真像一只花蝴蝶呢!”母亲絮絮叨叨地说着,并不看我,完完全全地沉醉在幸福的回忆中。我静静地听着,不敢吱声,我无法应和母亲——因为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还有这块白色红边儿的,是你十岁那年特意订制的。看,上面还印着字哩——„爱

女玲珑十岁生日快乐‟。唉,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8年了,一眨眼的功夫。”她轻轻叹息

了一下,把脸对着我,可她那慈爱的目光却让我不知所措。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记得这些往事啊,哪怕是模糊的、零碎的也好!我无法想像,为什么母亲如此细心地收藏着过往,如数家珍般道出我的点滴,她不是常常抱怨说人老了,记性坏了吗?

⑥我承认,我是彻底地将手帕的故事忘了,很随意地扔在了记忆的角落。况且,现在也不时兴手帕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纸巾,薄如纱,白若雪,香似兰,装在一个很精致的塑料口袋中。当我流汗了,取出一张,轻轻一擦,质感很好,且还有一阵隐约的香气,然后随手扔掉,多方便。于是很自然地,手帕便不常被人记得了。我的书包中全是柠檬香型的纸巾,手帕的概念变得淡然了,甚至要忘却。若不是母亲无意中提起,我实在无法忆起这些手帕曾属于我。

⑦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本、最真实的爱。而母亲则不同,她是岁月的收藏者,永远地走在我的身后,悄无声息地拾起我遗漏的心情和初始的纯真。

⑧我感到眼中有些潮湿,低着头,轻声说:“妈,您怎么还记得这么多呢?”

⑨母亲沉默了一会儿,才回答说:“怎么会不记得呢?”她又像是在自言自语。我的泪悄然落下,是啊,怎么会不记得呢?

⑩因为爱着,所以记得。

15、母亲回忆了哪两件有关手帕的事?(4分)

16、母亲对往事如数家珍,而“我”却不记得了,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你对第⑦段中“我们这一代,思想上很容易接受新的东西,也很轻易地会忘记一些什么,即便是最基

本、最真实的爱”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语句是冰心《往事》中的一段文字,请结合冰心《母亲》一诗和本文谈谈你对它的理解。(3分)..........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的天空

下的荫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15分)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太阳依旧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有的孩子,还用细线 把花枝绑在铅笔上。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学生大笑,欢呼起来。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老师,她也开花了!”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19.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词填在下列句中括号内。【备选词:萌动 涌动 蔓延 洋溢 】(2分)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

21.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3分)

3第②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小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概括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赞颂了师生之间,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4分)Xk B 1.c 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的笑的原因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40分)

母亲珍藏的手帕,让“我”读懂了深厚的母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珍藏,它或许是朋友、同学赠与你的一份礼物,它或许是父母给予你的一个奖励,它或许是你记忆深处最值得回忆的某个故事……请以“珍藏”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内容写得具体详细,叙述要要有条理;

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运用一些恰当的修辞方法和好词好句。

七年级语文上寒假补习试题

(二)阅读答案:

(一)12、答案示例:口腔“润滑油”(润滑口腔);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使人健康长寿(使人保持年轻)。(答出两点即可,2分)

13、答案示例:作比较(1分)。将口腔内伤口与其他地方伤口的愈合时间进行比较,突出了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2分)。

14、答案示例:不能。“几乎”指大部分、接近于,表明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大部分都消失或接近于全部消失,并不是全部消失,(1分)如果去掉“几乎”就成了全部消失,与事实不符,(1分)“几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二)15、“我”三四岁时,妈妈将手帕别在“我”的外套上,为“我”擦汗;(2分)

“我”十岁生日时,母亲特意为“我”订制了一块印着“我”名字的白色红边手帕。(2分)

16、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母亲对“我”儿时的往事记忆犹新,体现了细腻的母爱,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与赞美;(1分)而作为女儿的我们却忽略了平凡而真实的爱,又有对自己做法的愧疚与自责。(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17、这句话提醒当代年轻人接受新鲜事物是好事,但更应该懂得体味,懂得珍惜身边平凡而真实的爱,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2分)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8、能说出母爱的伟大,母亲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安全等意思即可得(1分),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得(2分)。

(三)19、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

20、萌动 蔓延

21、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

22、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谐美好的关系。

23、为老师跟自己一起领略春光而会意的笑

篇2:七年级语文上寒假补习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面加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溺(nì)水 收讫(qì) 晨熹(xī) 销声匿(nì)迹

B.撰(zhuàn )文 濒(pín)临 颀(qí)长 应和 (hé) 言简意赅(gāi)

C.恐吓(xià) 冗(rǒng)长 无垠 (yíng)含辛茹(rú)苦

D.嘈(cáo)杂 哽咽 (yān) 泡沫 (mò) 憨态可掬(jū)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苍皇 伶仃 蹒跚 苦心孤诣

B.惜别 和蔼 砌茶 恍然大悟

C,七年级语文试题。憧憬 隧道 遗憾 节衣缩食

D拘谨 沉淀 退化 司空见贯

3.下面全是形声字的一项是(  )(3分)

A.故 水 杨 材 B.驶 柱 扶 梯

C.休 尘 森 林 D.柳 明 火 耳

4.下面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本书的情节引人入胜,读起来啊、真让人津津乐道。

B.小明犯了错误还总好狡辩,然后你说他一句他就举一反三,还你好多句。

C.这篇文章的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D.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5.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美丽的早晨,小乌龟坐在洞前吃树叶。

B.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

C.那位裁缝来时,带着一只鹅和一把剪刀;然后可是,他也看不起我,当晚动身到南方去了。

D.“对,幸福。”将军重说一遍:“她懂得她信仰的是什么。”

6.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的一项是(  )(3分)

A.《忆读书》的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B.《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和《封神演义》被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C.叙事散文《风筝》的作者是鲁迅,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D.《卖油翁》选自《欧阳文忠公集》。作者欧阳修是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号六一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7.古诗词填空。(5分)

①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③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④《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富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仿照下面的例句写句子。(2分)

例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仿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解释加线的词。(4分)

①略无阙处( ) ②沿溯阻绝 ( )

③素湍绿潭( ) ④属引凄异( )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在写到三峡水之盛水之速时用到了烘托的手法。它是用“___________”

来进行烘托的.(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然后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然后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然后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然后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12.第一段中“懿笑而不信”是一种什么“笑”?司马懿为什么“笑”(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诸葛亮之所以敢使“空城计”,其原因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用三句话评价.诸葛亮使用“空城计”成功,老师笔记《七年级语文试题》。(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0分)

父亲的自行车

(1)有人说,10岁的小孩子崇拜父亲,20岁的青年人鄙视父亲,40岁的中年人怜悯父亲。然而,对我来说,这个世界上父亲是唯一值得一辈子崇拜的人。

(2)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沙子与水泥的比例有一点差错也会招来父亲的痛斥。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人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然后那时,我和弟弟总手拉着手跑出校门,一眼就看见站在破自行车旁、穿着旧蓝色中山服焦急地张望着的父亲。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等到我上了初中,父亲的车上便少了一个孩子;等到弟弟也上了初中,父亲便省去了一天两趟的奔波。可父亲似乎有些怅然若失,儿子毕竟一天天长大了。

(3)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然后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些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工作便是妻儿,然后他不吸烟不喝酒,不钓鱼不养花,在办公室与家的两点一线间,生活得有滋有味。辅导儿子的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签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母亲告诉我一件往事:我刚一岁的时候,一次急病差点夺去我的小命。远在千里之外矿区工作的父亲接到电报时,末班车已开走了,他跋山涉水徒步走了一夜的山路,然后冒险攀上一列运煤的火车,再搭乘老乡的拖拉机,终于在第二天傍晚奇迹般地赶回了小城。满脸汗水和灰土的父亲把已经转危为安的我抱在怀里,几滴泪水落到我的脸上,我哇哇地哭了。“那些山路,全是悬崖绝壁,想起来也有些害怕。”许多年后,父亲这样淡淡地提了一句。

(4) 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然后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然后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

15.概括文章表现父亲“称职”且体现父爱的具体事例。(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联系语境,品味下边句中加线词语的表达作用。(3分)

“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段文字所写材料都没围绕父亲的自行车来写,这是否脱离了全文的中心?请探究并说明理由。(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13分)

落叶

落叶在春天纷纷而下,这是南国特有的奇观。北国的朋友也许以为怪异。因为,在北方,落叶在秋而不在春。当峭厉的西风把天空刷得愈加高远的时候;当陌上阡头的孩子望断了最后一只南飞雁的时候;当辽阔的大野无边的青草被摇曳得株株枯黄的时候----当在这个时候,然后便是树木落叶的季节了。

北国的落叶,渲染出一派多么悲壮的气氛!落叶染作黄金色,或者竟是朱红绀赭罢。最初坠落的,也许只是那么一片两片,像一只两只断魂的金蝴蝶。但接着,然后便有沙沙哗哗的阵雨了。接着,便在树下铺出一片金红的地毯。而在着地毯之上,铁铸也似的,竖着光秃秃的疏落的树干和树桠,直刺着高远的蓝天和淡云。

南国的落叶却不是这般情景。落叶的颜色是浓重的苍青。然后在地上铺出苍青的织锦,而在树上,也是浓重繁密的苍青色,教你抬头看不见一点蓝天的影子。可是,在这浓密的苍青的树冠上,你看吧,春潮般的泛起来多少嫩绿的新叶的波浪!

这是万木争荣的季节。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威严地站立着的,已不是冷酷的冬。老叶不必,或者说不必作那悲壮的自我牺牲来保护树木过冷酷的冬罢。在这里,就连冬天的阳光也灿烂如碎金,雨水温润而充足,地表下有取之不尽的营养。万木和在风中一样做它们欢乐的梦。

时序如轮旋。秋天过去了。冬天过去了。司春之神于是欣然驾临。蜂蝶成群来起舞,百鸟结队来唱歌,杂花纷然披陈于枝梢上。氤氲的南国,这时已装载不下旺盛的勃发的生机。

而这时,我走在无论哪一个林子里,无论哪一棵树下,我都欣喜地看见,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我看见新叶高标出老叶覆满地树冠。我听见新叶在歌唱,唱它们新生代的歌。我听见新叶在呼唤,呼唤未来的鲜花和甘果。

于是,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

老叶沙沙哗哗而下了。然而,老叶没有悲戚。老叶也一样唱它们雄壮豪迈的进行曲。老叶融入春泥,老叶化作玉露玉浆,滋润着大树上新叶的成长。

这是一幅多么伟大的充满希望的图画!

于是,无论在哪一棵树下,我都进入一种庄严的忘我的思考。

18.文中画横线句子“每一棵树上都蓬勃地怒发出新叶。”中”怒发”一词好在哪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我看见老叶意识到自己历史使命的即将完成”一句中老叶的“历史使命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文中描绘的北国落叶图和南国落叶图有什么不同?(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你读了这篇文章,有哪些启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2.题目: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篇3:七年级语文上寒假补习试题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命题)

试题难易分布情况:容易题88分,占73.3%;中档题21分,占17.5%;难题11分,占9.2%。比例约为7∶2∶1。参照哈尔滨市考试试题难易程度比例的要求,本试卷设置非常合理。

二、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由此表可看出此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占80%以上,题型全面,覆盖面较广。其中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作文各部分分值比为25∶8∶37∶50,比例合理。

三、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及最高的4道题分析

1. 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

(1)第14小题丢分原因是学生还没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知识不熟悉,平时的训练少。特别是这种说明文语言分析类型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不易答准。

(2)第15题仍然是考核课外的说明文知识,原因大体同14题。

(3)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程度,这方面并没有超出范围,可是本题属于贬义词褒用的灵活题型。

(4)第21题是一道课内阅读题,本题答案是文本中表明主旨的句子,学生似乎能理解,可是找出的句子不够精练。

(5)第22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法。但出题者用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平时训练少,学生遇到这种题有些措手不及。

2. 通过率最高的4道题。

(1)第2题考查字形,题比较简单,都是课内的。但本题本来有两个错别字,结果试卷只显示来一个,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

(2)第8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也是课内的,因为平时训练多,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 第12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是此题简单, 二是练过多遍, 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

(4) 第20题是课内阅读, 比较浅显。这类问题比较贴近生活, 学生感兴趣。

四、各层次成绩统计

分析:本次考试及格率较高,但高分段的学生太少,特别是四班的高分率较低。

五、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第6题:听着你的嘱咐,我体会到了温暖;,;想着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下辈子希望你还做我的父亲。(要求:仿写句子,要求与前后两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此题是从歌词中节选出的,既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组织语言时更强调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本题的亮点就是渗透了情感教育。

第22题:(《散步》)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和借鉴,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此题颇具创意,如果学生读不懂文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学生理解了课文但不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也说不出来。所以此题不单单考查一个知识点,还是一个综合型题。此题先说出写作手法再让学生举例子进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提醒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这一要求。

六、学年前10名、后10名学生成绩状况分析(略)及提高对策

前10名提高对策:要求他们夯实基本功,提高字词方面答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扩大他们课外阅读量,积累美文。提高答题能力和速度。

后10名提高对策:强化基础训练,把重点放在记忆的扎实性和书写的工整性及准确性上,在教学中体现一定的梯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其学习能力。

七、今后的教学措施及对策

1. 注重基础字词的积累。

利用课内外,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古诗词背诵训练,使学生克服笔误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课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并组织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多做阅读训练,尽量每天做一个课外阅读,并养成认真阅读、反思错误的好习惯。

4. 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保证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赏读佳作,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积累好的写作素材。

5. 对学年前50名学生给予关注。

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使他们稳扎稳打,逐渐缩小与学科最高分的距离。

6.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1.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2.充分体现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际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所编的语文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会动口又学会动笔,既要分析又要表达,既要重视课内知识,又要注重课外阅读。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积累运用、阅读分析、作文三大块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8℅;中等题26℅;难题16℅。

知识覆盖率:初中语文知识点约4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30多个,占80℅。重要的知识点基本覆盖,这些重点知识是:字的音、形、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名著的基本知识,仿写,语言的综合运用,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文言文字词积累,翻译句子,内容的理解,现代文的阅读,作文。

2.各板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突出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中学生学习语文不但要积累词汇,运用词语和句子,更要提高写作等综合能力。不但要会写会说,还要具备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兼具课外阅读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试题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

2.注重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强调理解和词汇积累;选取的文言文材料,难度适当,有积累价值。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外,要求文质兼美,篇幅在500字左右。选材于课外的,考点在课内。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课内文言文考查如下所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亡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不筑,必将有盗;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文中的父亲每次的想法都与他人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注:(1)、(2)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3)、(4)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

现代文阅读考查如下所示: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 (7) 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注: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不但易于理解,可读性强,又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1)、(2)题考查的知识点不但突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突出教材的知识点。

3.作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1999年开始,各地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语文改革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题的命制采取了不设审题障碍、不限制文体的做法。几年来,作文题的命题更为科学,越来越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命题形式更加强调表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以下作文题目: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两个文题任选其一,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两个文体都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选取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文题的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来了。作为探究性试题是对原有的考试形式的一种挑战,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这对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语文的“探究”题如何编制呢?“课程标准”中“探究”一词是这样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考虑让学生探索什么,怎样探寻,最后可获得什么结果。可见,编制这种试题应遵循三大原则:有问题可发现,有问题可探究,有问题可得结论。

有问题可发现。即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应当是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步的,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结论总结出来填在横线上,即是本题的答案。此题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的空间。

编制此问题遵循三大原则。首先给学生创设了解题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例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注:此题源于课内阅读例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父亲指导主人公爬下悬崖,使主人公脱险的经过。父亲没有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往下爬。不但教会孩子的方法,也交给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这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探讨。

探究题不同于以往一般试题,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放飞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同时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矫正教学。对于此题的回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检测了学生的认知情况;既是对知识的探寻,又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2.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3: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其中有200名学生参与调查。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问题。(3分)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注:本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调查统计就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写出结论。即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说话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却使试题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同时,这道题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你还能举出类似“狼与鹿生死相依”现象的例子吗?请用文字叙述下来。

注:本课选自课外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耳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 500只左右猛增到3 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为了拯救洛耶耳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变得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注:本题是在阅读中设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题目的设计有新意,对于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开放性试题就是指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的试题。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例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昼短夜长;,;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在结构上进行限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但考查其积累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彰显个性。

例6:第 (3) 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出男孩的“一番思考”的内容来。不超过100字。(3分)

注:此题为课外阅读,内容是写一个小男孩为妹妹勇敢献血的故事,表现男孩的无私无畏。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

总之,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试题中,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以写作为例。写作题将会更贴近当代生活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在写作题的设计中不主张设置审题障碍,不会限制体裁(诗歌、戏剧除外,体裁不限),在写作内容上和写作体裁上给考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立意新颖,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要富有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选题写作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上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皆有可能,后三种的可能性较大。

例7: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本次作文不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关注学生平时对语文的积累和运用,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创新的空间。

注: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的出题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此命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继续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基础性、应用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之,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学科的命题思路应顺应时代,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真正使考试成为评价语言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篇4: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寒假作业

A) 根据句意及首字母提示,写出空白处所缺的单词。

1. December is the t______month of the year.

2. My father likes s_________. He can play baseball and soccer.

3. Yao Ming is a basketball s_________. We all like him.

4. Please w______to me and tell me about your family.

5. They work all n______every day,from 22:00 pm to 6:00 am.

B) 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写出空白处所缺的单词或短语。

1. The musician has two______(钢琴).

2. My brother often______(起床) at six o’clock in the morning.

3. You can______(打电话) me at 6881556.

4. We have sweaters for only 25 yuan;______(任何人) can afford this price.

5. Our P.E. teacher is very strict with us,and I’m usually very______(累) after class.

C) 用括号中所给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 Can you______(play) the guitar for us?

2. Let’s go and______(see) Beijing Opera on weekends.

3. My sister______(not like) thrillers because they are very scary.

4. There______(be) some coffee in the glass.

5. She is always the last one______(get) to the school.

Ⅱ. 单项选择

1. Emma can play______violin,she can also play______volleyball.

A. the; the B. ×; the C. the; × D. a; a

2. —______is your birthday?

—It’s March 14th.

A. When B. What C. Where D. Who

3. He often______at 6:30______the morning.

A. have breakfast; in B. have the breakfast; on

C. has breakfast; in D. has the breakfast; on

4. Do you know______?

A. what is Linda’s job B. what does Linda do

C. what does Linda’s job is D. what Linda’s job is

5.______is between(在……之间) twelve and fourteen.

A. Ten B. Thirteen C. Fifteen D. Seventeen

6. We have great bags______sports______only 20 yuan.

A. at; for B. for; for C. for; in D. in; for

7. —Can I help you?

—_________.

A. Here you are B. Thanks a lot

C. You are welcome D. Yes,please

8. I like music,I want______the music club.

A. join B. to join C. joins D. to go

9. —_________. Is this your coat?

—No,it isn’t.

A. Sorry B. Thanks C. Excuse me D. OK

10. My son,please______these books to your brother. He’s at school now.

A. take B. bring C. want D. see

11. There are many______in the dish on the table.

A. food B. eggs C. pear D. milk

12. She is my sister,and______name is Kate.

A. her B. its C. his D. she

13. —______is your daughter?

—Seven.

A. How many B. How much C. How old D. How

14. I can dance,______I can’t dance well.

A. so B. or C. and D. but

15. —How much______these shorts?

—______two dollars.

A. are; It’s B. is; It’s C. are; They’re D. is; They’re

16.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every morning?

—______7:15.

A. At B. On C. In D. From

17. —Who’s the boy in a yellow hat?

—_________.

A. I don’t know B. She is Tom’s friend

C. He is at school D. He is four

18. —Why don’t you like science?

—Because I think it’s______.

A. exciting B. funny C. boring D. interesting

19. —______is your Chinese teacher?

—Miss Yang.

A. How B. Who C. What D. Where

20. —Thank you very much.

—_________.

A. That’s right B. Right

C. You’re right D. That’s all right

Ⅲ. 句型转换 按括号内的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空限填一词。

1. Jennifer does her homework at 6:30. (改为同义句)

Jennifer does her homework at____ _______ ______.

2. Jimmy does his homework every day. (改为一般疑问句)

______Jimmy______his homework every day?

3. Mr Black usually gets up at 5:30.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 ______ _____Mr Black usually_______ ________?

4. He is always late for school because he wants to sleep a litter longer. (对画线部分提问)

________ _______he always late for school?

5. She has breakfast at 7:00. (把主语She改为They)

________ _______breakfast at 7:00.

Ⅳ. 连词成句 根据横线后的标点符号,连词成句。

1. my,is,book,where,ma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favorite,is,your,what,spo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at,has,Miss Barnes,usually,school,lun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fun,because,physical education,likes,she,i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go,on,doesn’t,Kim,school,to,Sund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Ⅴ. 补全对话 根据对话内容,从方框中选择恰当的句子填空,完成对话。其中有两个句子是多余的。

A:Hi,Li Lei. __1__

B:I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A:Oh. __2__

B:Yes,I can. I can sing well. __3__

A:No. __4__. I can play chess well.

B:I can play it,too.

A:Really? __5__

B:OK.

A. Can you play chess?

B. What club do you want to join?

C. Can you sing?

D. Do you want to join the music club?

E. Let’s sing a song.

F. I want to join the chess club.

G. Let’s play it now.

Ⅵ. 完形填空

Joe is an English boy. He is __1__ years old. He comes __2__ China with his parents. He is a student of Guangming Middle School of Beijing.

__3__ favorite subject is __4__. He thinks it is very __5__. But he __6__ speak Chinese well and he thinks it is difficult. He __7__ a Chinese club. He goes to __8__ club every day. And he goes to __9__ Chinese movies every Sunday. Then he can speak Chinese __10__.

1. A. thirty B. thirteen C. third D. three

2. A. to B. from C. for D. at

3. A. Her B. He C. His D. She

4. A. math B. Chinese C. English D. P.E

5. A. boring B. scary C. interesting D. busy

6. A. can B. not C. can’t D. don’t

7. A. wants B. joins C. likes D. helps

8. A. × B. a C. an D. the

9. A. paint B. learn C. look D. see

10. A. well B. also C. good D. nice

Ⅶ. 阅读理解

(A)

Mr White is from England. He is an English teacher now. His class is very interesting. He likes us and we like him,too. Mr White has two children,Tom and Lucy. Tom is seven and his sister is four. Tom goes to school but his sister doesn’t. Mr White likes to wear a T-shirt and jeans. Soccer is his favorite sport. After school we usually have a basketball match. Sometimes Mr White watches us play and sometimes he joins us. He plays basketball just for fun.

根据短文内容,从A,B,C,D中选择正确答案。

1. Mr White is______.

A. a Chinese teacher B. an English teacher

C. an English student D. a math teacher

2. How many daughters does Mr White have?

A. First. B. Two.C. Three. D. One.

3. Lucy doesn’t go to school because______.

A. she doesn’t want to go B. she doesn’t like school

C. she is too young D. her father doesn’t like her

4.______is Mr White’s favorite sport.

A. Volleyball B. Soccer C. Basketball D. Baseball

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right?

A. After school we have a soccer match.

B. Sometimes Mr White watches our soccer match.

C. Sometimes Mr White joins us in our basketball match.

D. Mr White plays soccer just for fun.

(B)

根据表格中的内容,从A,B,C,D中选择正确答案。

6. How many English classes does Mary have in a week?

A. Two. B. Three. C. Four. D. Five.

7. Does Mary have classes at 10:30 am on Thursday?

A. Yes,she has. B. No,she doesn’t.

C. We don’t know. D. Yes,she has P.E..

8. When dose the football game start?

A. At 3:00 pm on Tuesday. B. At 2:00 pm on Thursday.

C. At 3:00 pm on Thursday. D. At 10:30 am on Tuesday.

9. Mary has a music class on______.

A. Monday afternoon B. Tuesday morning

C. Thursday afternoon D. Monday morning

10. —What does Mary do after English class on Friday?

—She______.

A. plays footballB. plays volleyball

C. goes to a movie D. plays the piano

Ⅷ. 书面表达

假设Maria是你的好朋友,她是一位英国女孩,今年11岁,她的生日是五月五日,最喜欢的运动是足球和网球,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经常在周末去看电影。请你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以“My Good Friend”为题写一篇50个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Key:

Ⅰ. A) 1. twelfth 2. sports 3. star 4. write 5. night

B) 1. pianos 2. gets up 3. call/phone 4. anybody/anyone 5. tired

C) 1. play 2. see 3. doesn’t like 4. is 5. to get

Ⅱ. 1-5 CACDB 6-10 BDBCA 11-15 BACDC 16-20 AACBD

Ⅲ. 1. half,past,six 2. Does,do 3. What,time,does,get,up

4. Why,is 5. They,have

Ⅳ. 1. Where is my math book

2. What is your favorite sport

3. Miss Barnes usually has lunch at school

4. She likes physical education because it’s fun

5. Kim doesn’t go to school on Sundays

Ⅴ. 1-5 BCDFG

Ⅵ. 1-5 BACBC 6-10 CBDDA

Ⅶ. 1-5 BDCBC 6-10 BBCAD

Ⅷ. One possible version:

My Good Friend

篇5:七年级语文上寒假作业计划

新年到了,放寒假了,同学们应该怎样度过这个寒假呢?初中阶段是我们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期”。寒假这一个月的时间对初一的同学们尤其重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寒假开始的时候,同学们要回忆一下在刚结束的一学期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有哪些应该在假期中反思改进?科学性地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有计划地度过寒假。适当的放弃一些玩乐也是为了更多的收获和进步。

一、寒假作业之写字:

要求:

1、准备一沓方格信纸

2、用笔要求:用钢笔或签字笔,不能用圆珠笔。

3、默写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十首和《木兰诗》,每首、篇书写两遍。

4、书写工整、认真,要做到横平坚直。

5、开学后与其它作业一并上交。

二、寒假作业之古诗文背诵赏析默写:

1、山中杂诗(吴均);2、《竹里馆》作者:王维;3、峨眉山月歌 (李白);

4、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5、逢入京使(岑参);6、滁州西涧 (韦应物);

7、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8、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9、约客 (赵师秀);

10、论诗 (赵翼)

请将上面的十首古诗词背诵赏析并默写在写字本上面,每首两遍。

三、寒假作业之读书与读后感

1、要求: 读名著:《童年》、《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写读后感。

2、读后感具体要求:

①评析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

结合小说中人物的言行、事件来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如果有能力或兴趣的同学也可以查资源进一步分析人物性格的成因。

②评析小说中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

结合具体的情节内容,分析此情节你喜欢的原因,或好在哪里。 ③就小说的现实意义进行评析。

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小说中的一些人物、问题、故事情节,好像在现实生活中都可以找到,请你就自己在小说中的发现,结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3、说明:

你可以从以上三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完成,也可以选更多。你可以广泛地参考各种资源,但最终你完成的作品不能少于1500字。

【寒假读书参考书目】:《三国演义》《水浒传》《四世同堂》《老人与海》《悲惨世界》《骆驼祥子》《草房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等。

四、寒假作业之实践活动与写作文

1、新春佳节,或走亲访友,或家人团圆,或全家出游??总之会有很多幸福、快乐的事情发生在你的身边、眼前,请你以“快乐时光”或“幸福时光”为题,用“并列构思法”完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开头要求选用比喻、排比、引用、环境描写四种开头中的任何一种。(写作文)

2、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千万不要错过,在吃年夜饭、要压岁钱之后,不要忘记用你的审美观去评判一下,今年的春节晚会哪些节目精彩,哪些节目不行,然后写一篇观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观后感)

3、今年过节我当家,大年初一的团圆饭我说了算。根据自己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一起采购、准备,亲自动手,为家人上几道亲情菜,煲一碗孝心汤。写团圆饭菜谱一份,附准备说明。亲情菜

4、“龙凤呈祥阳春锦绣,鲲鹏展翅华夏腾飞”。十二生肖都与动物有关,请收集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或春联30则,其中与龙有关的10则,写在写字本上面。

五、寒假作业之日记

篇6:七年级上学期语文寒假作业

亲爱的同学们:

当冬日温暖的阳光融融泼洒的时候,我们和着日月轮回的节拍,迎来了寒假。当我们带着捷报,满怀憧憬,荣归家园之际,老师提出以下的要求与建议:

(一)读书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黑板上写下的余秋雨的名言吗:阅读的最大理由就是为了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天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些平庸的困扰。所以我们的第一项作业就是阅读,要求如下:

1、下决心完整阅读一部名著(可从推荐的目录中选择,其他亦可,按2天一摘抄,1周写一篇读后感的要求做好读书笔记。)

目录:《水浒传》

《西游记》

《三国演义》

《红楼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鲁宾孙漂流记》

《爱的教育》

《繁星 春水》

《朝花夕拾》

《名人传》 《童年》

2、古诗词背诵可以让你增加内涵,灵魂苏醒,更具魅力。背诵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预习文言文。

(二)随笔(在原有随笔本上接着写)

假期坚持写随笔,要求不变,一周两篇。

(三)写作(买一个作文本,完成以下五篇作文)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过程中,我们也会有许多感悟,几多收获,这是我们写作的丰富素材。请按以下要求作文:(字数600字左右)。

(1)阅读名著,从中任选一个情节(或回目)写一篇读后感。(如《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2)寒假即将到来,你有什么打算?请以《我将这样过寒假》为题写一篇文章(3)以《寒假里的一件新鲜事》为题写一篇作文。(4)以《这个人,有意思》为题写一篇作文。(5)从以下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作文。

①我从来没有这样

②生活就是这样

③我也很富有

④我渴望

⑤我从

中懂得了一个道理

⑥________,你在他乡还好吗?

(四)课外积累:(在积累本上完成)

每天读一篇别人作文,在积累本上摘抄一个语段(或开头,或结尾,或描写)。最好背下来。

要求:

1、每项作业都要认真完成。初中假期已不同小学,希望大家好好利用。

2、开学上交:积累本、随笔本、读书笔记本、作文本。

3、每个同学必须保质保量完成寒假作业,否则下学期家长会上点名批评。

最后,老师祝同学们都能度过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寒假!

赵凤林(***)

上一篇:《会说话的树》之读后感下一篇:坚守初心的九年级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