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2024-05-06

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共8篇)

篇1: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题目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 )(2分)

A.澄澈(chéng)贮蓄(chǔ) 女娲(wā)精神抖擞(dǒu)

B.陛下(bì) 喑哑(yīn) 狩猎(shǒu) 海市蜃楼(chèn)

C.嫌恶(è) 寒颤(chàn) 霎时(shà) 水波粼粼(lín)

D.峰峦(luán) 称职(chèn) 栖息(qī) 玲珑剔透(tī)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更胜一筹 变化无常 海枯石烂 返老还童

B.德高望重 花枝招展 豪不犹豫 遥遥在望

C.历历在目 恍然大悟 各得其所 千恣百态

D.苦心孤指 惊慌失措 踉踉跄跄 神通广大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D.科学工作者们在会上高谈阔论,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经过三年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B.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C.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5.下列作家作品搭配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B.《纸船》--谢婉莹--中国

C.《金色花》--泰戈尔--泰国

D.《绿色的蝈蝈》--法布尔--法国

6.请选择三个不同身份的人说的话。(3分)

从前有个村子里有四个能说会道的人。一个是厨师,一个是裁缝,一个是车把式(赶车的),还有一个是船夫。谁家有什么事都请他们去帮忙。有一次,村里有一户哥俩分家,请这四人去“说和”。这四个人先在厨师家碰头。厨师说:“我看咱们去了,要快刀斩乱麻,别锅啦碗啦分不清。”,裁缝说:“_________”,赶车的接过话茬:“__________”,船夫最后说:“______”。

A.咱们也不是没管过这号事,前有车后有辙,别太出格就行。

B.咱们到那儿见风使舵,看情况办,实在不行,就来个顺水推舟。

C.我们办事不能太偏了,要针过去,线也过得去才行。

裁缝的话是______ 车把式的话是______ 船夫的话是______

7.展开联想,在下面的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在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 。

8.古诗文背诵默写:(15分)

(1)水何澹澹, 。(《观沧海》)

(2) ,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3) ,志在千里。(《龟虽寿》)

(4)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5)无可奈何花落去, 。(《浣溪沙》)

(6)正入万山圈子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7)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十则》)

(8)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9) ,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

(10)曾子曰:“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十则》)

(11)如果人人都如《〈论语〉十则》中说的那样为他人着想,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12)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文阅读(15分)

(一)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亡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 人皆吊之( ) (2) 居数月( )

(3)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 (4)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而亡入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这则寓言揭示了祸福的关系,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引发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2分)

(二)中州之蜗

中州之蜗,将起而责其是非,欲东之泰山,会程①三千余岁;欲南之江汉,亦会程三千余岁,因自量其齿②,则不过旦暮之间,于是悲愤莫胜,而枯于蓬蒿之上,为蝼蚁所笑。

注:①会程:计算日程 ②齿:年龄。

12.解释加点字(3分)

(1) 欲东之泰山( ) (2) 则不过旦暮之间( ) (3) 为蝼蚁所笑( )

13.这个故事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17分)

①太大的是湖,太小的是井,蓄得一汪碧水,照得一片蓝天,便是清塘了。

② 清塘自有清塘的清雅,因水而媚,因静而灵。春日水涨,清塘像一位丰腴的美女。柳,依水而立,虽只是一株两株,但婆娑摇曳,婀娜多姿。还有竹,是那种细细的斑竹,在水边聚了一丛,和风瑟瑟,画影依依。胖胖的嫩草竟也涉水而绿,霸道地占去了近岸的四周水面。蛙,最是闲不住,在清塘深处发出金属的回响,时而雄浑,时而高亢,时而急促,时而悠长,大约也该算天籁了。此等清音,可类想鸟鸣,但不及鸟鸣悦耳,可类想蝉噪,但比蝉噪舒心。夏日,在清塘之上置一葡萄架肯定妙哉,但乡人偏偏要搭上一个瓜棚,爬满南瓜、冬瓜或丝瓜的青青藤蔓,田田瓜叶间点缀着黄的花儿,瓜棚下则吊着尚未成年的南瓜、冬瓜或丝瓜,又倒映于水中,使白鲢红鲤误入其间。清塘澄碧,清水无香,或有蜻蜓款款飞临,点水嬉戏,如直升飞机的海上演习。你觉得闷,抬眼望时,天空黑云低压,滚滚涌来,又该是一场透雨了。雨过天晴,清塘依然还是清塘,没有半点混浊,没有半点躁怒,只是不见了蜻蜓,惟有水中立体的白云苍狗了。

③ 宋人朱熹与清塘有约,写下这样的句子: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到了近代,执教于北大的朱自清,既是爱莲者,又钟情于清塘,夜阑人静之时,便因了月光与荷香的诱惑,写出了著名的《荷塘月色》。

⑤清塘不娇,不仅垂柳、蕉影、芳荷能与之匹配成景,就是岸边的一颗石、一栋茅舍、一架瓜棚、一株竹桃,也能与之谐而成趣。

⑥清塘不傲,你背着双手且行且吟地去苦苦解读也罢,你摇着蒲扇就着萤火去慢慢戏说也罢,它依然不悲不喜,不显不露,静若处子。

⑦人在红尘,每每忆及乡野,忆及乡野的清塘。便时常想,何日也拥得一泓心灵的清塘?

14.这篇散文从哪三个方面写清塘之美?请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第②段,请归纳作者描绘的几副图景,思考后找出这些图景的共同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品味赏析下列句子,任选一个小题解答。(4分)

①从修辞角度:

胖胖的嫩草竟也涉水而绿,霸道地占去了近岸的四周水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写作手法角度:

此等清音,可类想鸟鸣,但不及鸟鸣悦耳,可类想蝉噪,但比蝉噪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⑦段中,“心灵的清塘”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段话的含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根据文章内容,为所给上联写出下联:(2分)

上联:曲桥似虹映日月

下联:

(二)梨一样的苹果 (共13分)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边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的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现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往常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来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画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温和,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的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上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世界上惟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意味,他“嚓”地一下撕掉了那页像梨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乖乖地走到米哈朵夫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画的都好,只是在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这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察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似乎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快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他的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的苹果。他来到护林员家里去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地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路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杯。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学校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闯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梨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故事中得到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他说:“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梨苹果上,再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选自《读者》,有删改)

19.请以“梨苹果”为线索,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2分)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了一个梨苹果,米哈朵夫老师责罚了他。

经过:

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米哈朵夫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20.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4分)

(1) “痛苦”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令人尊敬”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用简洁的语言及时记录我们阅读时的思考与感悟。批注的角度有赏语言、写理解、谈感悟、作评价等。请任选一个角度,对下面摘录的两则内容进行批注。(4分)

摘录内容(1)批注(1)

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给你一个像梨的苹果。

摘录内容(2)批注(2)

①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 ②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

四、作文(45分)

呵护中有温情,呵护中有智慧,呵护中有境界。我们在呵护中成长,成长的我们也将呵护传递……

23.请以“呵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篇2: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网民在《中日钓鱼 岛对峙jiūgě之我见》中分析:中日钓鱼 岛争端开始到现在,日本政府频频挑衅,中日钓鱼 岛争端将以日本tuǒxié结束!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只要穿上这种衣服,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 些是傻子?

B.“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

C.《十三岁的际遇》选自《精神的魅力》(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有改动。

D.早上,万里无云,风和日丽;中午,烈风猛刮,日照当头。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筹备这次活动时,全班同学出谋划策,各抒己见。

B.爸爸从澳大利亚回来了,我高兴得喜出望外。

C.步行街上悠扬的曲调、艳丽的鲜花,真是让人赏心悦目。

D.随着南极科考队对南极的不断探索,开发和利用南极资源已经近在咫尺。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9分,⑴—⑸每题1分,⑹⑺每题2分)

⑴,谬以千里。⑵晴空一鹤排云上。

⑶,盛必虑衰。⑷沾衣欲湿杏花雨。

⑸不信,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天上的街市》)

⑹看吧,,好像日本看护妇。(《济南的冬天》)

⑺古代有很多诗句蕴涵着新旧事物交替的必然规律,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5.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⑴汤姆是美国著名作家 的作品《 》中的主人公。(2分)

⑵作品刻画了汤姆这一人物形象,他那乐观善良、沉着勇敢、聪明睿智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个情节,来体现汤姆的“聪明睿智”。(2分)

⑶汤姆的表现中想必有你不喜欢的方面,请举一例并谈谈你的看法。(2分)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分)

七年级(1)班举行了一次“狼”专题辩论会。会上,老师说: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有着两种民族性:一是狼性,以游牧文化为代表;一是羊性,以农耕民族为代表。今天的辩论会,全班同学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自由组合,组成“狼”方和“羊”方进行辩论。请从说话要有针对性的要求出发,补全双方的辩词。最后在总结性的话语中表明你的观点。

双方辩词:

“羊”方:。(2分)

“狼”方:我们狼家庭的食肉天性,其实就是人类的本性,洪荒时代的初民们完全是依靠这种野蛮的兽 性才战胜自然,得以延续。

“羊”方:狼生性贪婪、凶猛,经常袭击我们羊群,无数兄弟姐妹惨遭你们毒手。

“狼”方:。(2分)

总结性的话:

二、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李白的《送友人》,回答第7题。(6分)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⑴交代告别地点的诗句是。(1分)

⑵请分析三、四两句中“孤蓬”一词的妙处?(3分)

⑶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2分)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短文,完成8~11题。(14分)

【甲】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旁)不肯”。

【乙】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①境永安山下卓帐②。是时新雨霁③,见 虹下④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⑤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⑥。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则为日所烁,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注:①黑水:古代水名。②卓帐:竖起帐篷。③霁:雨停。④下:挂下。⑤与同职扣涧:和同僚一起到涧边。扣:靠近。⑥绡縠(hú):生丝织成的薄纱。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千万蔽地()②遇子方虫()

③予使契丹()④隔虹对立()

⑵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日照雨则有之

A.至之市,而忘操之 B.土人谓之“傍(旁)不肯”

C.立涧之东西望 D.久之,稍稍正东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2分)

立 涧 之 东 西 望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⑵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11.读了这两篇短文,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启示?(2分)

(三)阅读《蔚蓝的王国》(节选),完成12~14题。(10分)

①我们轻快的小船在微波中飘荡,时起时伏。并不是风在推动它前进;驾驶它的是我们自己无忧无虑的心灵——我们心中稍一动念,想到哪里去,小船就飘到哪里去,它像是有生命的东西,完全听从我们使唤。

②我们看到一些岛屿,晶莹明澈的仙岛,岛上的碧玉宝石光艳夺目。——仙岛隆起的岸上飘来醉人的芳香;一些岛上像下雨似的朝我们身上飘洒白玫瑰花和铃兰花;另一些岛上忽然飞起一群五彩缤纷的长翼的鸟儿。

③鸟儿在我们头顶上回翔,铃兰花和玫瑰花同沿着平滑的船舷翻滚的珍珠似的浪花融合在一起,分辨不清了。

④随同花儿和鸟儿一起飘来一阵甜滋滋的声音……其中仿佛有女人的声音……周围的一切:天空、海洋、微微飘动的风帆、船尾潺潺的水流——一切都在倾诉着爱情,倾诉着无比幸福的爱情!

⑤她,我们每一个人都爱着的那个人——她就在这儿……虽然看不见,但近在咫尺。不消片刻,她的眼睛就会闪出亮光,她的脸上就会现出笑容……她的手就会拉着你的手——拉着你一起进入永不衰败的天堂!

12.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绘他理想中的“神奇仙岛”的?(3分)

1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14.在作者心目中,“神奇的仙岛”为什么会成为“永不衰败”的“天堂”?(4分)。

(四)阅读说明文《仿生眼》,完成15~17题。(10分)

①视网膜移植未来有一天将用于恢复视觉下降或者眼部疾病,能够让失明患者群体短暂地看到光线。

②这个仿生眼是由两个微型相机附加在一副眼镜片上,之后眼镜片将图像信息发送至连接在患者眼睛的计算机芯片。这个芯片能够将图像转换为电流,沿着线路发送至视网膜后方的薄膜。

③研发人员声称,这个纤薄的塑料膜,与眼睫毛宽度一致,柔韧具有弹性的电极发送电流信号至视网膜神经组织,帮助患者恢复视力。我们研制的这个装置非常像一个相机,能够替代人类眼睛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

④视网膜上的 细胞叫做视杆细胞,仅能呈现黑色和白色图像,它们非常灵敏,能够探测到万亿分之一瓦特亮度的光线。其它的视网膜细胞叫做视锥细胞,受到色彩影响,大量存在于视网膜的中央凹,在这里当眼球调整焦距便能生成图像。

⑤在缺少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视觉盲点,视神经脱离视网膜,承载图像让大脑组织观看。迄今为止,这种仿生眼已在少数失明患者测试成功,经测试这些失明患者能够看到一些外形的光斑。

(选自《开心趣味百科》2012年第12期)

15.本文围绕“仿生眼”,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的?(2分)

16.第⑤段中“少数”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7.第③段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五)阅读《46个名字》(李兴海),完成18~21题。(20分)

他是个怪人。

他很少说话,经常迟到,脾气还特别大。我没见他跟谁一起走过路或者吃过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每个学期的学费总要拖很久才能交。

他成绩不好,又不大合群,因此,同学老师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班主任,隔三岔五就在课堂上点名让他交学费。他不说话,把头拉得很低很低,像要塞进课桌里一样。

再后来,他与我同桌。可不到一周,我们就被调开了。

他喜欢把书堆得乱七八糟,有时还会闯进我的地界。我和他不熟,因此,就会板着脸数落他。有一次,我怒了,指着他的脑袋问他:“你怎么这么没有家教呢?你爸爸是怎么教你的?”

因为这句话,他忽然跳起来踹了我一脚。年少血气,我哪儿忍得住?我们大打了一架之后,彻底成冤家仇人了。

初二票选,班长是个女生,不但温善勤奋,还弹得一手钢琴,因此人缘超好。

体育课自由活动的时候,她拿着一张绿色的信纸来找班里的每个人签名。她说还有一年就毕业了,想把大家的字迹都留在一起,这样比较有意义,而且,只要签字,就免费请喝一瓶可乐。所有人都高兴坏了,争先恐后地跑过去签。

最后,46个人拿着46瓶可乐回到教室,有说有笑,更把角落里的他衬显得孤独与落寞。

再后来,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起初我 以为是错觉,后来一问,大家都这么认为。

他不但把整个班里的卫生都承包下来,还天天顶着大太阳去操场上提水给同学喝。最离谱的是秋季运动会,他陪跑、送糖水不算,还把“加油”两个字喊得比谁都热血沸腾。

没人知道他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但他的行为的确像一颗颗晶莹的水珠,把周围人的心灵全然濡湿。

很多人觉得感动,对他伸出援助之手。有人帮他补习,有人给他买早餐,甚至有人提议在新学期秘密募捐,帮他把学费的问题给解决掉。

期末考试过后,他虽然只是中等,但仍旧被选为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上台发言。

那是我第一次见他流泪。他从兜里掏出一张绿色的信纸,小心翼翼地摊开:“我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很辛苦。那天我来得很早,打算收拾书本然后退学,没想到,竟收到了这封信。真的很谢谢大家对我的帮助,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你们会看不起我……没有你们给我凑的学费,我可能已经是苦命的煤炭工……”

所有人都看清楚了。那张绿色的信纸上,有46种不同的笔迹和46个熟悉的名字。

没人说话,也没人转头去看班长。很久之后,教室里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

(选自《少年文摘》2012年第12期)

18.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4分)

19.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0.本文以“46个名字”为题有什么妙处?(6分)

21.文章结尾“很久之后,教室里才响起潮水般的掌声”,你认为这“潮水般的掌声”是送给谁的?为什么?(6分)

三、作文(60分)

我们的人生经历充满着丰富的感情,有赞美爱戴,有苦闷自责,有厌恶痛恨……还有的时候表现出的不是单一的感情,而是兼而有之的复杂情感。

请以“这里,有我的真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不少于600字;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纠葛,妥协。

2.A(本句没有疑问语气,应将两处问号依次改为逗号和句号)。

3.A(B句中“高兴”与“喜”重复,C句中的“赏心悦目”是用眼睛观看而得到的感受,而“悠扬的曲调”是不可以看的,D句“近在咫尺”是空间距离很小,而句中是指时间方面很短,可以改为“指日可待”)

4.⑴差之毫厘。⑵便引诗情到碧霄⑶安不忘危⑷吹面不寒杨柳风⑸请看那朵流星⑹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⑺本题答案不唯一,示例:沉舟侧伴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5.⑴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⑵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刷 墙,汤姆先装出刷墙十分有趣,再骗别的小孩来刷,他装出十分不情愿,之后,那些小孩就用东西来换刷墙权,汤姆十分快乐。

⑶本题答案不唯一。示例:汤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与同学一起恶作剧,扰乱课堂秩序。写学生的身份不相吻合。

6.本题答案不唯一。

示例:“羊”方:我们羊家族生性厚道善良,从不伤害其他生命。(或:像你们狼家族,食肉成性,荼毒生灵,显示出兽 性)

“狼”方:我们狼家族追捕的多是老、弱、病、残 , 对草食动物本身也起着复壮种群的作用。(或:羊吃草,损坏草皮,破坏植被。)

总结性的话:人类要辨证是看待狼和羊的本性,既要有狼的凶猛,也要有羊的忠厚。(或:人与一切生物都要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

7.⑴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1分)

⑵诗人借“孤蓬”比作友人的孤单(1分),一别之后即将漂泊于万里之外(1分),表现诗人对友人的牵挂、担忧。(1分)。

⑶诗人留恋、难舍难分。(2分)

8.⑴①遮蔽。②碰到。③出使。④站立。⑵B。

9.立/涧之东/西望。

10.⑴十天后,子方虫都被消灭干净,庄稼因为子方虫被消灭干净而获得大丰收。(句中“旬日”“岁”“以”“大穰”各占0.5分)

⑵从西向东看就可以望见,原来是今晚天上的彩虹。(句中“自”“ 则”“盖”“夕” 各占0.5分)

11.从【甲】文,我懂得以虫治虫,生态环保的道理。(或:从【乙】文中,我懂得了对待大自然未知的领域,要主动积极地探究其原理的道理。两种答案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附译文:

世人传说虹能够进溪涧饮水,确实如此。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达他们最北边黑水境地永安山下设帐宿营。那时刚刚雨过天晴,看见一道虹下到营帐前边的溪涧中,我和同僚走近涧边观看彩虹,虹的两端都垂到溪涧里面。派人过涧,隔着虹与我们相对站立,相距几丈,中间像隔着一层薄纱。从西朝东望,就看见虹了(因为这是傍晚的虹);站在涧的东边向西望,就被太阳照耀,什么都看不见了。过了很久,虹逐渐移向正东方,越过山岭而消 失。第二天,走了一段路,又重新看见了它。孙彦先说:“虹乃是雨中的日光影像,日光照在雨珠上就有虹出现。”

12.作者从三个方面来描绘:一是岛屿的质地“晶莹明澈”,一是岛屿的色彩“光艳夺目”,三是岛屿的味道“醉人的芳香”。(一点1分)

13.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浪花比作珍珠,(1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浪花洁白的色彩和四处飞散的形状,(1分)表现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1分)。

14.“神奇的仙岛”,精美华丽,幸福愉悦,光明温馨,浪漫甜蜜。(四个短语中只要有两个词语即可得2分)作者希望这样的理想境界充满生命力,永远存在,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2分)。

15.着重从结构,工作原理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2分)

16.“少数”表明数量很少,不占多数;(1分)表明这种“仿生眼”在失明患者中测试成功的例子很少,不占多数,还没有在失明患者中普遍测试;(2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17.画线句子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仿生眼与相机的工作原理进行比较,具体说明了仿生眼的工作原理。(一点2分)

18.本文写了全班46位同学在班长的带动之下,帮助一位因经济困难而准备辍学的单亲家庭的同学,(2分)从而使他放弃辍学念头,主动融入集体为同学服务,成为进步最大的优秀学生的事情。(2分)

19.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他的行为”比作“一颗颗晶莹的水珠”去濡湿周围人的心灵,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为他人奉献的爱心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2分),表达作者对“他”的行为的赞美之情(1分)。

20.本文以“46个名字”为题,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以“46个名字”为全文情节发展的线索;二是“46个名字”设置了悬念,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三是“46个名字”就是46颗爱心,温暖了那一位孤独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点2分)

篇3: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下面就笔者与学生共同发现的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部分瑕疵一一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1.《散文诗两首》之《金色花》一文, 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出现了“沭浴”一词。查《现代汉语词典》, “沭音shù, 沭河, 发源于山东省, 流入江苏省。”此处“沭浴” (shùyù) 不伦不类, 令人匪夷所思。查课文正文, “当你沐浴后……”可知“沭浴”实为“沐浴”之舛误, 洗澡义。真是差之毫厘, 谬以千里。

2. 同为《散文诗两首》之《荷叶·母亲》篇, 对于课下“菡萏”一词注释, 尽管近年来学界质疑争论声不断, 但教参编者仍抱定宗旨, 任你“口诛笔伐”, 我自“岿然不动”, 问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对于原文“那一朵红莲, 昨天还是菡萏的, 今晨却开满了, 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一句中“菡萏”一词, 课下注释为“荷花”, 此注释原也并无错误, 《现代汉语词典》《辞海》如是注释, 并标注系书面语用法。但在上句中, 此注解并不恰当, 结合语境, 联系上下文, 此处当指荷花含苞未放, 似开未开之态。给课文词语作注, 非单纯解释词语, 而是要结合语境, 随文释义。其实“菡萏”作荷花含苞未开之态讲, 虽无权威工具书作证, 但也并非空穴来风, 应该说, 冰心先生此用法是受了清人李渔的影响。李渔在《闲情偶寄》之《芙蕖》篇中云“迨至菡萏成花, 娇姿欲滴, 后先相继, 自夏徂秋, 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 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李渔以“芙蕖”总称莲的根、茎、叶、花、实, 明显“菡萏”与“花”是两个不同时期, 是“未开之荷花”。因此, 课本此处宜注为“菡萏, 本指荷花, 课文指荷花含苞欲放的情态”。

3.《虽有嘉肴》一课, 课下对“嘉肴”一词的注释亦令人费解, 该注为“[嘉肴 (yáo) ]美味的菜。佳, 好、美。”“嘉肴”一词注释并无不当, 关键是“佳, 好、美”是在注释哪个词呢?明显是说“佳”即“美、好”之意, 可原句中并无“佳”字。受此注影响, 学生在背诵默写中, 普遍将此句写作“虽有佳肴”了, 当然, 在现代汉语中也只有“佳肴”而无“嘉肴”一词也是学生普遍出错的一个原因。因此, 此注后半应改作“嘉, 好、美”。

4.《化石吟》一课也有瑕疵。该文系一首赞颂科学的现代抒情诗。诗歌分节, 节与节之间用空行隔开, 据此, 本诗共分六节, 即第一节共八句, 其余各节均为四句一节。现代诗虽格律较为自由, 但对于夲诗来说, 句式相对工整, 韵律和谐, 节奏感强仍是其鲜明特色, 节与节之间句数不统一已显得有些突兀。课后练习二为“……并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怎样的关系”。配套的教学用书与各种教辅资料均认为是前后照应关系。可事实上, 原文第二节与第六节并非照应关系, 第二节系分说之一部分, 第六节系诗末总说, 之间应为总分关系, 况且分析第二节与第六节之关系原也无甚意义。实际上, 第六节与第一节后四句系前后照应关系, 据此, 疑为课文第一小节分节不当, 即前四句应为第一小节, 后四句应为第二小节, 全诗共分七小节。这样, 全诗均为每节四句, 节与节之间协调一致。笔者比对了前几版教材, 均为四句一节, 全诗共七节, 并无六节之说。因此, 实为新版教材编校之误, 需修正过来, 这样, 课后练习二也落到了实处。

总之, 在教学中, 我们要树立这样一种观点, 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使用教材的过程, 就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过程, 对教材的指瑕、商讨, 也应是对教材创新解读的一部分, 这对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养学生的质疑创新能力, 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教社2013年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编者虽做了较大修订, 后出转精, 但仍瑕疵多多, 现将部分瑕疵指出, 以就教于方家。

篇4:七年级上册综合测试题

A.2 B.-2 C.4 D.-4

2.已知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由此推测32015的个位数字是( ).

A.3 B.9 C.7 D.1

3.图1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中”字所在的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A.我 B.的

C.梦 D.国 图1

4.一种上衣每件成本为60元,按高出成本价的25%标价出售,后因库存积压,又按标价的80%出售,每件上衣还能盈利( ).

A.0元 B.1.5元

C.4.8元 D.5元

5.如图2,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若∠1=72°,则∠2的度数为( ). 图2

A.36° B.54° C.45° D.68°

6.已知线段AB的长为12cm,先取它的中点C,再画BC的中点D,最后画AD的中点E,那么AE等于 cm.

7.若单项式ax2yn+1与-axmy4的差仍是单项式,则m-2n= .

8.如图3,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落在A′处,EF为折痕,再将另一角折叠,使顶点B落在EA′上的B′点处,折痕为EG,则∠FEG等于 . 图3

9.如果|a+2|+(b-1)2=0,那么代数式(a+ b)2015= .

10.元代朱世杰所著的《算学启蒙》里有这样一道题:“良马日行二百四十里,驽马日行一百五十里,驽马先行一十二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请回答:良马 天可以追上驽马.

11.(1)计算:

-1100-(1-0.5)××[3-(-3)2];

(2)先化简,再求值:

x-2(x-y2)+(-x+y2),其中x=-2,y=.

12.如图4,∠AOB=α,∠COD=β,OM、ON分别是∠AOC、∠BOD的角平分线.

(1)若∠AOB=50°、∠COD=30°,当∠COD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至射线OB与OC重合时,如图5所示,则∠MON的大小 为__________;

(2)在(1)的条件下,继续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COD,当∠BOC=10°时(如图6),求∠MON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在∠COD绕点O逆时针旋转的过程中,∠MON=__________.(用含α,β的式子表示).

图4 图5 图6

13.解方程:(1)3(x+4)=x

(2)-1=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与=6x-2的解互为倒数,求m的值.

(4)某商品的进价为100元,标价为140元,商家要求该商品以利润率为5%的售价打折出售,问可以打几折出售此商品?

篇5: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5、A

6、①不畏浮云遮望眼②决眦入归鸟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⑤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提示:必须运用假设和比喻,符合逻辑和格式。

8、①斜着眼看。②盖。

9、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0、提示: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启发的谦和。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11、“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12、①因为自己一向认为管小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受到谴责,可谓“不幸”。

②是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他偷做风筝,气得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13、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勇于自责反省。

14、父亲儿子

15、①烘托走路的艰难。

②从鞋的变化,写出了生活的变化之大。

16、疼爱儿子,为儿子深感自豪且虚荣。

17、一是强调冬季来香山的游客少,二是强调冬季香山风景的独特之处,引起读者兴趣。

18、如:①对比“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现在只剩下…………空壳。”

②拟人“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享受安宁……”

19、提示:可从修辞、表达方式等方面举例,体现出语言的亲切、自然、生动形象特点等即可。

20、春天妩媚,夏天丰腴,秋天绰约,冬天充满着骨气。

篇6: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答案及解说

本试卷创新思路:形式上的变化表现在:字形、字音题变一般选择为修改,更能体现学生的基础能力,防止猜测;综合运用题部分采取图文结合法,以吸引学生;文言文阅读放在作文之前,驾轻就熟,能缓解学生心理压力;作文一分为二,考查更为全面,由浅入深,防止分值过大一锤定音的弊端。内容方面表现在:紧密联系课本,又有适当课外延伸;材料力求新鲜,贴近学生生活,努力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试题分“知识广场”、“ 阅读园地”、“写作平台”三部分,共同28个小题。其中1—7题考查基础知识积累; 8—10题考查综合运用能力;11—20题考查现代文阅读能力;21—26考查文言文阅读能力:27—28题考查写作能力。参考答案如下:

1、A禄—碌B励—厉C宵—霄D生—声

2、Ajuè—juéBnuè—nüèCjĭng—jīnDzhĭ—yì

3、D(A句式杂糅,浩瀚夜空遥远的角落,挂着一颗蓝蓝的星

球。或浩瀚夜空遥远的角落,一颗蓝蓝的星球缓缓地转动。

B、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我看过他写的一些东西和画的画。C、语序混乱。我要今天格外说说合同。今天我要格外说说合同。)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书写规范,符合正

楷字要求得满分,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有错别字酌情扣分)

5、曹操(0.5分)《观沧海》(0.5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6、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7、冰心母爱与童真大自然生命

8、刘泽的意思是;一些名人做的广告与产品的实际情况不符,有大力“吹嘘”夸大成份。这就是一种欺诈了。

方阳的意思是:名人既然代言了、收钱了,就应该为自己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不能误导欺骗消费者!

9、志顾(1)赞同。广告词能巧用成语,通过谐音达到宣传

作用。诙谐幽默,易记易诵,富有创意。

(2)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这种随意改动的“假冒伪劣“成语,已改变了成语本身的意义,容易误导青少年,会造成语言使用的混乱局面,这种不严肃的态度,危害极大,必须禁止。

10、甲型H1N1流感与高致病性禽流感和SARS流感病比较,死

亡率是最低的。(8—10——考查运用能力)

11、耐特认为:那次失败不是他的错,完全是他脚上穿的鞋子的错。

其他运动员则认为:鞋子确实有问题,但应该不是主要问题。很多运动员觉得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的技艺不精,不能归结于鞋子。

12、耐特是一个勇于承认失败却不甘心失败,能从失败中找到原因,找到崛起的方法并走向成功的人。

13、文章第5段提到阿迪达斯公司的作用是:与耐克公司形成对比,突出耐克公司发展的迅速和具有超强的经济实力。

14、既要承认失败,面对失败,又要不屈服于失败,冷静分析原因,找到应对办法,善于把失败当做成功的基石。名人如:爱迪生、毛泽东、海伦凯勒等。

15、大兴安岭(或北方、极北)《春》 朱自清

(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2)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3)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每空0.5分,最后一空三句中任选一句即可

16、霜花、春草(草芽)雪、春水

17、时间顺序银白—(嫣红)—(橘黄)—(鹅黄)—雪白

18、(1)这句运用拟人修辞,生动活泼地写出了霜花消融的动感。

(2)这句中“绣”字生动传神,“绣”字与“绣花针”“妙手”契合,生动形象。或本句运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生动活泼地写出了春草给大地增添生机,富有情趣。

19、作用:展示杭州西湖春天的特点,为下文写极北的春天做铺垫,也与“一点一点化开的”北方的春天形成对比,突出北方春天的特点。

20、(1)因为这“一点一点化开的春天”体现出一种沉着果敢、心无旁骛、顽强拼搏的精神。

(2)读了此文,我感悟到只要目标坚定,顽强拼搏,就会发现人生的春天,收获成功。(意思相近即可)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2、《论语》 儒 教育 思想

23、愠:发怒、生气;故:旧的知识;从:跟从;其:大概

24、学习知识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很快乐吗?

温习学过的知识,并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人),就可以当老师了。

2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6、例如:(1)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一则告诉我们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一则告诉我们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在大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

作文思路点拨:

27、主要考查描写能力,要求(1)形象生动,适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2)运用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等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某种心理。符合要求即可得满分,有不足之处,酌情扣分。

28、此话题意在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真情,用情书写心中真情,如:亲情、友情、同学情、师生情、民族情、家国情等。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最好能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通过生动的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篇7: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的测试题

第一部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镯子(zhuó) 醇厚(chún) 寻觅(mì) 清洌(liè)

B、衣褶(zhé) 阔绰(zhu) 和煦(xù) 契约(qì)

C、面面相觑(qù) 嗜好(shì) 奢望(shē) 抽噎(yē)

D、忧郁(yù) 滑稽(jī) 呓语(yì) 馈赠(kuì)

2、原文填写。(5分)

⑴《琵琶行》中写乐声暂歇后心头萦绕乐音感受诗句是       ,     。

⑵《岳阳楼记》中揭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之心不同根源的句子是    ,       。

⑶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⑷巴陵无限酒,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⑸气蒸云梦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3、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项链》——莫泊——桑法国

B、《艺术品》——契诃夫——俄国

C、《麦琪的礼物》——欧·亨利——美国

D、《李逵见宋江》——施耐庵、罗贯中——明末清初

4、知识迁移:(2分)

从下面的描写段中找出两处表现香菱学诗如痴如醉的细节。

各自散后,香菱满心中还是想诗。至晚间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这会子乏了,且别叫他。”正想着,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

细节一:

细节二:

5、填入下列横线中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龙潭公园自有它迷人处。东湖的湖心岛,面积不大,像金龟伏在波中。岛上    。每当晨乐熹微之时,    。刹时,岛上充满了活力:有人忙着选水窝,有人忙着整理钓竿,有的则往水里抛洒鱼食。一阵“**”之后,   ,一切又变得无声无息。

①杂花丛丛,杨柳婀娜,芳草鲜美

②杨柳婀娜,芳草鲜美,杂花丛丛

③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流动着笑吟吟的钓客

④笑吟吟的钓客从四面八方向这里流动

⑤岛上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

⑥岛上除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外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6、能力拓展:(3分)

下面两则材料,反映出了一个什么共同问题?请将这一问题写在下面,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条相应的建议。

①据某报调查,15-45岁这个年龄阶段,有近60%的人不知道5月14日是什么节日。当知道这天是“母亲节”时,在访问中,很多人认为这一天与往日相比,也不是特别在乎,也没有打算以什么方式表达对母亲的问候和祝福。还有部分人认为,这天是外国节日,我们没有必要去记住它,过好自己的这一天就可以了。

②据调查统计,约有57%的中小学生,对自己的生日记得很清楚,并且在这一天往往要邀请同学或朋友来祝福一下。但是对自己母亲的生日却不知道。主动关注母亲生日的也不多,在母亲生日到来之际,往往需要他人的提醒。

两则调查材料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建议:

7、综合学习探究:(4分)

某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漫游语文世界”综合实践活动,在总结会上,有三个小组分别进行了汇报。

第一小组发现这样一些字:

家俱(具)  另售(零)  烧并(饼)

第二小组发现广告中常有这样的“成语”出现:

步步为赢  咳不容缓  默默无蚊

第三小组在报纸中发现这样的标题:

超女“粉丝”成千上万  东北“玉米”不减当年

⑴结合三个小组的汇报,说说你从中发现的语言现象。(答出两点即可)

⑵假如你是这个班级的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给你怎样的启示?

第二部分:

(一)义犬救主

华隆好弋①猎。畜一犬,号曰“的尾”,每将自随②。隆后③至江边,被一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咋④蛇死焉。而华隆僵仆无所知矣。犬彷徨嗥吠,往复路间。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隆闷绝⑤委地。载归家,二日方苏。隆未苏之前,犬终不食。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弋:射。②将自随:带着它跟随自己。③后:以后有一次。④咋:咬。⑤闷绝:窒,邑。

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华隆好弋猎(     )

(2)犬遂咋蛇死焉(     )

(3)家人怪其如此(     )

(4)隆闷绝委地(     )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华隆/好弋/猎

B.被一/大蛇/围绕/周身

C.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D.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10.用现代汉语翻句子。(4分)

(1)家人怪其如此,因随犬往。

(2)自此爱惜,如同于亲戚焉。

11.“狗对主人的义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分)

12.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但仍有人大肆猎杀动物。请你以“保护动物”为主题,拟两条公益广告。(3分)

(二)一诺千金

⑴去陕西出差,先到一个很偏远的小镇,接着坐汽车去村里。路凹凸不平特难走。沿着盘山公路转悠,没多久我就开始晕车,吐得一塌糊涂。后来翻过了两座高山,过了一条湍急的河,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好不容易捱到了村里。

⑵于是我开始忙着拍照,一群小孩子好奇地围着我,该换胶卷了,我随手把空胶卷盒给旁边的一个小孩子,她高兴极了,其他的孩子羡慕地围着看。看着小孩儿喜欢,我又拆了个胶卷盒给另一个小孩儿,他兴奋得脸都红了。我又翻翻书包再找出两支圆珠笔分给孩子们,惹得更多的孩子渴望地看着我的书包,我真后悔没多带几支笔。我拉着一个穿红碎花小褂的女孩儿问:“叫什么呀?”“小翠。”“有连环画没有?”“没有。”旁边男孩儿说:“学校只有校长才有本字典。”“姐姐回北京给你们寄连环画来,上面有猫和老鼠打架,小鸭子变成天鹅的故事。”听得他们眼睛都直了。

⑶我拿出笔记本:“记个地址吧。”“陕西×县李庄小学……”“谁收呢?”“俺姐识字,她收。”过来一个大一点的女孩儿,“姐姐,写李大翠收。”“好吧。”

⑷从陕西又转道去四川、青海。回北京忙着写报告,译成英文,开汇报会,一晃就是两个月。一天,偶尔翻到笔记本上的“李大翠”,猛然想起小村子的孩子们。我犹豫了一下:“孩子们早忘了吧?就是寄过去,也许路上丢了,也许被人拿走了,根本到不了孩子们手里。”

⑸第二天,我还是拜托有孩子的同事带些旧书来。大家特热情,没几天,我桌上就堆了好几十本,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黑猫警长》、《邋遢大王》、《鼹鼠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如何预防近视眼》,居然还有一本《我长大了,我不尿床》,呵呵,是有婴儿的妈妈给的。从家里找了本《新华字典》,又跑书店买了本《课外游戏300例》,一同寄走了。

⑹快忘了的时候,接到李庄的信:“北京姐姐你好,从你走以后,村里的娃娃天天都说这事儿。我们经常去镇上的邮局看看,嘱咐那儿的叔叔、婶婶,‘有北京来的信一定要收好啊,那是我们的。’等了两个月没有,村里的大人笑我们,‘北京的`姐姐随口说的,城里人,嘿嘿,说话不作数的。’我们不信,姐姐清清楚楚地在本子上记下了我们的地址啊。后来发大水了,妈妈不让我们去镇上。我拉着小翠偷偷去,其实不远,半天就到了。万一书寄来呢?万一我们不在被别人拿走了呢?那天我们终于收到了。姐姐,你知道我们有多高兴吗?用化肥袋子包了好几层,几十里山路却是跑着回来的!晚上全村的娃娃都到我家来了,小翠是搂着书睡的,任谁也拿不走。第二天拿到学校,老师说建一个‘图书角’,让我当管理员。看的人必须洗干净手,不能弄坏了。书真好看,故事我们都背下来了,还给俺娘讲哩。”

⑺后来我又陆续寄了一些书和文具。秋天来了,收到一个沉甸甸的大包,李庄的。里面是大枣,红亮红亮地透着喜庆,夹着字条:“姐姐,队长说今年最好的枣不许卖,寄给北京。”我把枣分给捐书的同事,大家说从来没吃过这么甜的枣。

⑻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什么叫“一诺千金”。

13、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⑴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⑵解释“一诺千金”的意思,应该是:                   。

14、本文第⑴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5、本文许多地方都十分催人泪下,你读到第   段后最为感动,你是因为                  而感动的。(2分)

16、下面一段文字是从文中抽取出来的,它应归位于哪里最为合适?为什么?(3分)

我望着窗外,眼睛湿了,想着那两座高山,漫过桥的大水,还有泥泞的山路上一高一矮两个孩子抬着化肥袋子里的书籍的单薄的身影。我为曾经的犹豫感到羞耻——幸亏寄出去了,要不,永远对不起孩子们。要是伤了他们的心,我拿什么来弥补呀?

应归位于第   段与第   段之间,因为         。

17、如果“我”回家后确实将自己对山村娃娃们的承诺忘记了,如果你是“大翠”或“小翠”,你会有哪些想法呢?请写在下面。(3分)

18、读罢本文,你最想对山村的孩子们说一句什么话?写在下面。(3分)

(三)一生何求

⑴船过洞庭时,我为浩淼烟波所感动,昔日褊狭的胸怀中那些郁积不散的忧愁也被水荡涤一尽。感觉自己真正年轻,感觉生命力的奔涌,这是最强烈的一回。

⑵一个人的豪情原不可能在逼仄的斗室里产生,一个人的锐志却往往因为大自然的壮美而激发。

⑶我知道一生中将会有许多坎坷和许多失败,但我还是要迎向命运的重奉.并时刻准备着还击。老船工说,洞庭湖的风浪打坏了一条又一条船.但渔民还是在波涛中出没。一个人与洞庭湖较劲,是需要勇气的,一个人与命运角力,又当如何?浑身裹创,在所难免;踣地不起,也完全可能。我听着死一样的寂静和催命—样的读秒声,无论怎样衰竭,怎样剧痛,都要撑持着站起,在命运狂风骤雨般的拳头下寻找一线生机。正是这样,海明威借桑地亚哥之口说:“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战胜。”

⑷洞庭湖还太小,当我航行在湖面之上,我的精神更加傲岸挺拔。诚然,我们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但我眺望辽远的海空,兀立在波涛之上,那一刻感到了永恒而不惧沧桑。

⑸高扬的灵魂是不会向命运举起降幡的。

⑹现在,年轻人身上的暮气太重了,还没有怎样受挫,就已鸣金收兵。真不知道,这些人的肩头只能承受多少重负。为什么感叹生命短促,功业难就,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为什么自伤身世,认为遍尝了世间诸般苦楚,必要“勘破三春景不长”?

⑺我们知道,一口钟悬挂在树上,用钝重的簧舌去敲打它时,它响遏行云,这样子日久天长地敲下去,钟必然毁坏,但它的生命已化作了铜质的歌声。一口钟不被敲打,日晒雨淋,风霜侵蚀,也必然锈成一堆废铁。似这样哑默无闻地坏死,何如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生?

⑻曾经,我在南岳看僧侣做佛课,他们的样子非常虔诚。这些人是被生活打败的人吗?是被命运驱逐出境的人吗,不全是。他们中间不是没有心灰意冷者,但受佛光(尽管这佛光已十分暗淡和微弱)的普照,这样的梦想支撑了他们的整个人生:要求取正果,重归极乐世界。这本就是十分执着的追求。莫非我们还不如这些避世的僧众?

⑼一个人一生要“死”许多回,每一回的死都如蛇的蜕皮,因此而有新生。蝉蜕是不能相比的,它们将空壳留在枝头,自己也就在深秋的寒风里凄然绝响。它们抱着悲观的态度,是彻底的失败者。

⑽在阳光下行走时,我想,这阳光可使每一颗心保持着青春,不枯朽,不衰竭。年龄绝不是青春惟一的标志,只有那些充满了理想和热爱的心灵才真正懂得青春的意义。

⑾一生何所求?这个答案肯定因人而异。让我来说:我只要自己的心永远年轻。

⑿这正是生命难以独造的境界。

19.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作者所认为的人生的真谛是什么?(3分)

20.第⑷段中“当我航行于湖面之上”为什么会感到“精神更加傲岸挺拔”?(3分)

21.品析下列语句的含义。(3分)

“似这样默默无闻地坏死,何如轰轰烈烈地度过一生?”

22.文中有一些富有哲理性的语句,你觉得哪句话能作为你人生的座右铭?请工整地抄写在下面。(2分)

23.你生活中遇到过挫折吗?你是如何面对挫折的?(3分)

24.“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可被战胜”此句话对你有何人生的启迪?(3分)

第三部分:写作(50分)

阅读下边这则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名陶知行,因他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才改名陶行知。一天他去修理母亲的表,向修表匠提出修表时要带学生在一旁观看。次日下午,他和学生们仔细地看着修表匠把表拆了又装的全过程。当晚,到亨达利表店买到修表工具,和几个学生动手拆装一只旧表,直到午夜才告成功,他和学生高兴得不亦乐乎。陶行知修表一事生动地表明了他对实践的重视。

篇8:七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学科成绩统计与质量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命题)

试题难易分布情况:容易题88分,占73.3%;中档题21分,占17.5%;难题11分,占9.2%。比例约为7∶2∶1。参照哈尔滨市考试试题难易程度比例的要求,本试卷设置非常合理。

二、知识覆盖率及相关知识内容比

由此表可看出此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占80%以上,题型全面,覆盖面较广。其中积累运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作文各部分分值比为25∶8∶37∶50,比例合理。

三、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及最高的4道题分析

1. 通过率最低的5道题。

(1)第14小题丢分原因是学生还没学习说明文,对说明文知识不熟悉,平时的训练少。特别是这种说明文语言分析类型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不易答准。

(2)第15题仍然是考核课外的说明文知识,原因大体同14题。

(3)第17题考查学生对词语感情色彩的掌握程度,这方面并没有超出范围,可是本题属于贬义词褒用的灵活题型。

(4)第21题是一道课内阅读题,本题答案是文本中表明主旨的句子,学生似乎能理解,可是找出的句子不够精练。

(5)第22题考查的是文章的写法。但出题者用逆向思维考查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理解能力。由于平时训练少,学生遇到这种题有些措手不及。

2. 通过率最高的4道题。

(1)第2题考查字形,题比较简单,都是课内的。但本题本来有两个错别字,结果试卷只显示来一个,这就大大降低了试题难度。

(2)第8题考查的是古诗文默写,也是课内的,因为平时训练多,学生掌握情况较好。

(3) 第12题考查的是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是此题简单, 二是练过多遍, 所以学生掌握得非常扎实。

(4) 第20题是课内阅读, 比较浅显。这类问题比较贴近生活, 学生感兴趣。

四、各层次成绩统计

分析:本次考试及格率较高,但高分段的学生太少,特别是四班的高分率较低。

五、本试题中最有创新价值的两个题型

第6题:听着你的嘱咐,我体会到了温暖;,;想着你的背影,我感受到了坚韧。下辈子希望你还做我的父亲。(要求:仿写句子,要求与前后两句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此题是从歌词中节选出的,既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又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但在组织语言时更强调学生调动自身的情感。本题的亮点就是渗透了情感教育。

第22题:(《散步》)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见大,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学习和借鉴,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

此题颇具创意,如果学生读不懂文本就说不出来,如果学生理解了课文但不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也说不出来。所以此题不单单考查一个知识点,还是一个综合型题。此题先说出写作手法再让学生举例子进行分析,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锻炼了学生的逆向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提醒教师,遵循“语文课程标准”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这一要求。

六、学年前10名、后10名学生成绩状况分析(略)及提高对策

前10名提高对策:要求他们夯实基本功,提高字词方面答题的准确性,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素养。同时扩大他们课外阅读量,积累美文。提高答题能力和速度。

后10名提高对策:强化基础训练,把重点放在记忆的扎实性和书写的工整性及准确性上,在教学中体现一定的梯度,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其学习能力。

七、今后的教学措施及对策

1. 注重基础字词的积累。

利用课内外,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识记,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强古诗词背诵训练,使学生克服笔误现象。

2.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通过课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3. 引导并组织学生多读课外书籍。

通过多种形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督促学生多做阅读训练,尽量每天做一个课外阅读,并养成认真阅读、反思错误的好习惯。

4. 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技巧的训练。

保证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赏读佳作, 从中学习写作技巧,并积累好的写作素材。

5. 对学年前50名学生给予关注。

培养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并使他们稳扎稳打,逐渐缩小与学科最高分的距离。

6. 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帮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质疑、释疑、倾听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关于试卷的编制与设计

一、试卷设计的指导思想

1.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督促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

2.充分体现高中招生考试的选拔功能。

3.教师转变观念,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实施“语文课程标准”落到实处。

二、编制试题的理念

1.教师要注重学生实际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所编的语文题目情景有实际意义。

2.加强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学会动口又学会动笔,既要分析又要表达,既要重视课内知识,又要注重课外阅读。

三、试题的基本形态

1.题型与题量。

全卷分积累运用、阅读分析、作文三大块共28个小题。统一编号,每一题都有相应的解答说明和分值。下面是编制试卷各题型的题量及所占的分数表:

难度预测:容易题58℅;中等题26℅;难题16℅。

知识覆盖率:初中语文知识点约40个左右,编题的知识点为30多个,占80℅。重要的知识点基本覆盖,这些重点知识是:字的音、形、义,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句子的理解和应用,名著的基本知识,仿写,语言的综合运用,对生活现象的理解和思考,文言文字词积累,翻译句子,内容的理解,现代文的阅读,作文。

2.各板块知识所占比例。

四、试卷蓝图

1.突出基本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

中学生学习语文不但要积累词汇,运用词语和句子,更要提高写作等综合能力。不但要会写会说,还要具备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兼具课外阅读的能力。所以我在设计试题时充分把握了这一点。

2.注重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分析的考查。

文言文阅读以课内为主,强调理解和词汇积累;选取的文言文材料,难度适当,有积累价值。

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内外,要求文质兼美,篇幅在500字左右。选材于课外的,考点在课内。所选材料的难度与教材难度相当。

课内文言文考查如下所示: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2分)亡居。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 不筑,必将有盗; (2)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3)文中的父亲每次的想法都与他人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注:(1)、(2)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3)、(4)题考查对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

现代文阅读考查如下所示:

(1)从全文看,“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请概括回答。(2分)

(2)第 (7) 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男孩”眼中为什么会“放出光彩”?(4分)

注:文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记叙文,不但易于理解,可读性强,又是一篇情感教育的很好材料。(1)、(2)题考查的知识点不但突出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又突出教材的知识点。

3.作文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从1999年开始,各地根据教育部关于中考语文改革指导意见,对中考作文题的命制采取了不设审题障碍、不限制文体的做法。几年来,作文题的命题更为科学,越来越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这种命题形式更加强调表现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引导他们关注身边的生活现象和社会现象。如,以下作文题目: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注:两个文题任选其一,话题作文不限文体,两个文体都都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选取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文题的宽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并有利于抒发真情实感。

五、提高编制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1.关于编制探究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出来了。作为探究性试题是对原有的考试形式的一种挑战,是对教师的教学观念的一种挑战,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挑战,这对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语文的“探究”题如何编制呢?“课程标准”中“探究”一词是这样出现的: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作为教师要考虑让学生探索什么,怎样探寻,最后可获得什么结果。可见,编制这种试题应遵循三大原则:有问题可发现,有问题可探究,有问题可得结论。

有问题可发现。即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或创设的情景,必须让学生可以发现问题,而这些问题应当是与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同步的,还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可以从材料或背景中有所发现。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注:本题的解题思路是读表格,根据表格中所给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把发现的问题作为结论总结出来填在横线上,即是本题的答案。此题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的空间。

编制此问题遵循三大原则。首先给学生创设了解题的背景,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得出结论。

例2: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出左脚的一小步?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注:此题源于课内阅读例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写父亲指导主人公爬下悬崖,使主人公脱险的经过。父亲没有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而是指导孩子怎样往下爬。不但教会孩子的方法,也交给了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这里父亲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探讨。

探究题不同于以往一般试题,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放飞学生个性,展示学生才华,同时也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馈信息,教师可矫正教学。对于此题的回答,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见解,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检测了学生的认知情况;既是对知识的探寻,又是对生活的感悟,更是对人生的思考。

2.关于编制综合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文课程目标的五方面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文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3:下面是一份初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情况统计表,其中有200名学生参与调查。请根据调查情况,回答问题。(3分)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

(2)看了这一统计结果,你对同学的建议是:。

注:本题设置了一个有趣的情境,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查。第(1)小题考查学生,根据调查统计就学习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写出结论。即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第(2)小题考查了学生说话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此题难度不大,却使试题考查的指向性更明确。同时,这道题还考查了学生能否运用学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4:你还能举出类似“狼与鹿生死相依”现象的例子吗?请用文字叙述下来。

注:本课选自课外文章《狼与鹿的传奇故事》。原文是这样的:

世上真有狼与鹿生死相依的传奇故事?美国生物学家彼得逊教授经过32年的科学考察,亲眼目睹了这一独特的现象。

苏必利尔湖中的洛耶耳岛以驼鹿众多而闻名,但是驼鹿大量繁殖使岛上一片绿茵的花草灌木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为驼鹿生长繁殖需要吃掉大量的绿色植物,仅仅10年功夫,驼鹿由1 500只左右猛增到3 000多只,洛耶耳岛灌木稀疏,一片凄凉了。为了拯救洛耶耳岛上的植被,生物学家们决定进行一个大胆的实验———依靠四只幼狼来改变这种状况。起初,这四只幼狼遇到的是一个强壮而庞大的驼鹿“兵团”。面对强大的对手,狼队并不惧怕,而且还想出一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先攻击弱者。它们先在驼鹿群旁窥视,并不贸然出击,当发现有因为饥饿或疾病而变得孱弱的驼鹿出现时,它们便一哄而上。奇怪的是,周围强健的驼鹿并不惊慌,也不援救,而是听任狼群肆意地攻击可怜的驼鹿。孤单受伤的老鹿站在旷野中,望着向远方四散的驼鹿群,面对着饿狼发着绿光的贪婪眼睛,仰天长鸣,猛然朝一只饿狼冲去,最终被扑倒、撕裂、啃啮起来……此时,那些自私、无义的驼鹿群已逃得无影无踪了。当洛耶耳岛上的狼群达到65只时,驼鹿数量下降到650只,于是生物界平衡的天平开始向另一端倾斜。这时的洛耶耳岛又被绿色笼罩,草叶肥荚,得到充足食源的鹿群又开始强大。虽然狼的数量增加了16倍,驼鹿数量只有从前的两倍,但狼群的攻击力却大打折扣,它们贪婪地望鹿兴叹,几乎无从下口。

注:本题是在阅读中设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语文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搜集和处理信息,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假设。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道题目的设计有新意,对于教学也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3.开放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所谓开放性试题就是指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的试题。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例5: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使前后语意连贯。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夏日炎炎,昼短夜长;,;冬飘瑞雪,新年在望。

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在结构上进行限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多角度进行思考,不但考查其积累运用的能力,同时也考查语言的表达和运用的能力,彰显个性。

例6:第 (3) 段中说,男孩“经过一番思考”。根据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具体描写出男孩的“一番思考”的内容来。不超过100字。(3分)

注:此题为课外阅读,内容是写一个小男孩为妹妹勇敢献血的故事,表现男孩的无私无畏。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自由发挥,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给分。这类试题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十分适合展现学生的个性。

总之,这种开放性题目不仅能考查学生概括语言的能力、迁移知识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4.实践应用性试题的技术和能力。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试题中,要突出语文的人文性,注重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以写作为例。写作题将会更贴近当代生活和初中学生的实际,写作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生活化运用,实现书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世界和成长需要的沟通。在写作题的设计中不主张设置审题障碍,不会限制体裁(诗歌、戏剧除外,体裁不限),在写作内容上和写作体裁上给考生以更大的空间和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加以选择。考查的重点是,根据写作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立意新颖,感情真挚,构思巧妙,语言要富有个性,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鼓励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选题写作的可能性较大,题型上命题、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皆有可能,后三种的可能性较大。

例7: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以《成长中的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

(2)“我能行”是一种自信,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动力。只要我们坚信“我能行”,一切困难和挫折就会迎刃而解。请以“我能行”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本次作文不但注重考查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且关注学生平时对语文的积累和运用,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开拓创新的空间。

注:两个题目,任选其一的出题方式,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选择空间。重在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总之,此命题将进一步加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继续增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创新性,遵循“课程标准”精神,体现新课程理念,加大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体现基础性、应用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对今后的初中语文教学将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总之,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的语文学科的命题思路应顺应时代,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时俱进,全面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真正使考试成为评价语言学习的客观工具,成为激励学生学习语言的有效动力,成为促进教学相长的良好载体。

上一篇:模拟谈判案例02下一篇:招聘网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