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新进员工的离职率?

2024-04-17

如何降低新进员工的离职率?(精选10篇)

篇1:如何降低新进员工的离职率?

如何降低新进员工的离职率?

事件经过:

一个担任外资公司分支机构总经理的朋友跟我说怎么招聘的1个员工上班不到1个月就离职了;前段时间一个在小规模的私营企业担任销售总监的朋友也谈到他招聘的几个销售人员不到三个月全离职了。

问题提出:

你觉得为什么新员工的离职率较高?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降低他们的离职率。

案例分析:

1、公司招聘非常紧急仓促,可选择的候选人比较少,降低了选人的标准;很多时候,公司的招聘都有一定的时间压力,一个项目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的开始,并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而很多公司在上新项目前并没有对所存在的人力资源进行认真的盘点。为了完成规定的项目,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人员招聘到位。在时间压力下,加上一些岗位的可供选择的人员比较少,招聘人员不自觉地降低了人员选拔的标准。这样招聘的人可能刚就职公司就存在隐患。

2、公司希望招来的人马上能用,主要考察过往经验,对潜在的素质考察不够;很多主管在招聘的时候习惯招聘工作马上上手的人员,主要看这个人在相同岗位的工作经验。记得一个不成功的招聘例子,HR与用人部门主管意见有一定分歧。用人部门主管说这个人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5年,过来马上就上手;HR说这个人5年中的业绩表现平平,对工作的热情比较缺乏。但用人部门从马上能用的角度坚决要用,后来这个侯选人到岗3个月后用人部门觉得工作态度差,业绩也缺乏,在试用期就淘汰了。

3、公司招聘时候对双方的期望沟通不够,或有演示隐藏行为;很多时候,招聘和应聘双方为了促成,都有一定的隐藏。应聘者迫于种种现实压力为了得到这份工作,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期望,如降低对薪水的要求,说只要薪水差不多就可以,有的甚至降低薪水的可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尤其要注意,除非这个应聘者对这个岗位有非常好的热爱和兴趣,否则一般人对收入的期望都是上涨的。可能应聘者只是希望尽快得到一份有收入的工作。招聘方为了吸引人才,可能存在夸大公司和岗位的情况,尤其忌讳的是在招聘的时候就对应聘者做出职业发展的承诺,以后让应聘者担任什么什么职位。这样招聘进来的员工长期留下来的概率比较小。

4、主管招聘时发现了候选人的不足,但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候选人的习惯。

曾经在一次招聘中,HR和用人部门的主管沟通了面试过程中的细节。候选人易先生离开原公司的细节,这个易先生所管辖的区域业绩不好,上级主管将他管辖的业务机构和另外一个业务机构合并,请另外一个业务机构的负责人担任合并后机构的负责人,易先生被调离原岗位。易先生找他的主管,讲述的一个新的业务增长方案,并希望主管继续给他2个月时间继续担任区域主管来实施新的方案,一定可以提高销售额。当时主管没有答应,易先生当即向主管提出辞职,就这样离开了原公司。HR追问了一句,在和主管谈之前,是否想过提出辞职。易先生说没有,谈之前只是想争取一下实施新方案的机会。HR提出了2点反对录用易

先生的意见:一是易先生是一个非常冲动欠成熟的人,并且职业发展定位不清晰,担任管理角色不合适;二是易先生这段时间表现有很大差距。用人部门主管也承认易先生比较冲动,但同时认为有激情,虽然这段表现不好,但了解过以前曾经做的很好,并且相信自己可以改变易先生冲动的习惯。最后录用易先生后,3个月后易先生以有朋友找他做生意、自己需要赚钱为由很快离职了。

解决方案建议:

1、做好招聘的规划,尽量能够提前预计人员的需求,提前发布招聘信息,让招聘的时间从容一些;

2、招聘除了看工作经验,是否更快上手外,更重要的要考察侯选人的基本素质,价值取向,应聘动机,个人期望和职业规划;

3、在招聘的过程中公司尽量创造坦诚沟通的机会,向候选人客观介绍公司和岗位情况以及这个工作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尤其不能过度承诺;用有面试能力的面试官了解候选人的真实情况。

4、尽量在招聘的时候就选好人,不要太相信自己改变和培养别人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别人态度、习惯和个性的能力。

另外,HR与用人部门主管的沟通也非常重要。HR要体现自己面试的专业水平,同时要站在用人部门主管的角度与用人部门沟通,更多从顾问的角度帮助用人部门更好的识别人才,帮助用人部门主管拓展寻找人才的渠道,而不是简单的否决用人部门主管面试过的候选人。当HR的专业能力获得认同后,自然就可以在招聘过程发挥更好的作用。

西麦优仕教练点评:

HR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职业能力,更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说服力和耐心,这样才能调动各个用人部门更好地在选拔人才的时候配合HR,将所需要的人才特点和具备的气质和能力表述得更加清晰明了,从而能够比较容易找到真正合适的人选。HR应经常与各业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各部门用人之缺,以及用人的需求,尽量做到相互配合,尽早做好周密的招聘计划。HR也需要更耐心地去发现应聘者的内在素质以及价值观,以达到与用人部门和企业的要求相协调一致。

篇2:如何降低新进员工的离职率?

一、让你的薪酬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企业要对薪酬福利进行市场调研,不使自己的薪酬水平低于市场水平,从而吸引和留住更多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

当然,你不能让自己的工资水平比市场水平高出太多。这虽然有利于引进和留住人才,但也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所以,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实力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

二、实施柔性管理

有的人每天需要睡10个小时,就能达到比别人多几倍的效率,这个时候管理者就要学会进行柔性管理。

所以,如果你的员工很优秀,就不要让他们不要让他们做些表面功夫,假装很努力,这对于你的团队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优秀的人往往会带有一些个性,那么,管理应该要学会尊重他们的个性。这样,你的员工才越来越优秀,你的工作也就越轻松。

个人离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写辞职信。一封合格的辞职信一般必须包括以下内容:离职原因、离职期限、工作的交接、向公司表示感谢的礼貌用语。也可以再加上一些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推荐合适的接班人等内容,但措辞和语气一定不能过激,以免白纸黑字上留下对你不利的“案底”。

(二)和主管详谈。在和主管详谈之前,必须准备好离职的充分理由。如果你平时的工作表现还不错,或者是公司的骨干力量,那么在谈话中主管很可能会挽留你,而你必须用得体的语言去应对,想方设法表明你的立场,并坚持自己的初衷。切忌不辞而别,那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会造成非常不良的影响。

(三)交接工作。在和主管谈妥了具体离职意向并征得同意之后,就应该开始着手交接工作。在公司还没找到合适的接替者的时候,你应该一如既往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岗。而即使在接替你的人来了之后,你仍必须将手头的工作交接完毕才能离开公司,以尽到自己的最后一份责任。

离职申请书

尊敬的上级领导:

首先,我想感谢__给我的工作机会,感谢在__工作的时光。我对这宝贵的时光充满着感情。

进入__是我第一份正式的工作,从20__年1月进入公司,到现在已经十年有余,一直还记得最初面试,复试,实习的点点滴滴。正是这十年多的时间,让我完成了从一个学生到一个社会人的转变,正是这是你年多的时间,让我学到了太多终身受益的知识,锻炼了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也正是在这十年多的时间里,我真正成长和成熟起来。同时,也正是因为这是成长的十年,整个过程有成绩也有遗憾,这些遗憾,才是我真正学东西的地方,但是这些遗憾不可避免地阻碍了我的发展,对此,我深感惋惜。

继续下去,我怕自己会丢掉原有的激情和责任感,这对于公司和我个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我决定离开,虽然我依然怀念着这个团队。但我坚信,没有了我,会有更优秀的人才补充上来,这个团队依然是充满了活力与拼搏。

我也愿意把这种离开看做是一次失败,失败并不完全是一件坏事,因为只有失败才能够让人学到足够的东西,也只

有失败,才有能力把人最终引向成功。我会重新调整自己,继续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我会用我的青春和热血去追求每一缕属于理想的阳光。

最后,我想感谢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感谢上级领导的提携和照顾。没有你们,我不可能有这么丰富和美好的一个回忆。

祝愿公司在以后的日子里稳步发展, 祝上级领导和同事在以后的日子里工作顺利。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篇3:如何降低青年员工的高离职率

因此,从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视角出发,笔者认为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有效控制和降低青年员工的离职率:

一、建立公平合理的体制

(1)招聘合适的员工

青年员工是带着一定的期望进入组织的,因此,企业在招聘时,要努力挖掘和分析应聘者有那些主要的工作期望?他们的期望偏好是什么?判断企业所提供的工作能否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满足他们对工作的期望。如果应聘者是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也能满足应聘者的期望,那么就应该和应聘者进行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提供诸如企业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前景、职位等真实信息,使应聘者能较为现实地估计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发展前景和到企业来能够得到的利益,以较大程度地降低现实冲击,提高应聘者长期留在企业中的比率,提高长期工作绩效。

(二)构建合理、有竞争性的薪酬制度

薪酬一直是影响员工离职的重要因素,在本研究中也不列外。合理有竞争性的薪酬制度不但可以充分体现岗位的价值和企业青年员工的人力资本价值,而且还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防止青年员工的流失。“合理的薪酬”是指企业要确保薪酬的内部公平性,青年员工在为企业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同时当然希望得到公平的回报。因此,对能力、贡献不同的青年员工,薪酬应该有异,但如何使这种收入差距让青年员工认为是合理的,是企业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有竞争性的薪酬”是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随时关注人才市场上同岗位的薪酬平均水平的变化情况,使企业员工薪酬在同行业中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此外,企业还要配以灵活的福利制度。企业应首先保证提供员工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其次再根据员工的年龄、能力、家庭状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福利计划,由员工自主选择,满足其偏好。

(三)实行有计划的晋升

“个人的发展前景如何”是本文研究对象在择业时非常看重的方面,而个人发展前景包括员工在公司是否能够不断成长,是否有着良好的晋升机会等。晋升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直接表现和主要途径。对青年员工有计划地安排其走向上一级的岗位,合理安排每次晋升的时间段,例如每2—4年有一次晋升机会。适中的提升节奏能不断激励员工,提高其岗位的认知价值,使其有充分的时间学习其他岗位的知识和技能。

一个优秀的员工如果得不到发展,他的选择只会是跳槽,另谋高就,在一个市场化的经济社会中尤其如此。

国外某公司调查发现,优秀员工离职的主要原因包括:51%是因为没有晋升的机会,25%是因为缺乏认同感,而只有15%是因为薪酬、福利等经济因素,由此可见企业的内部晋升和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实行有计划的晋升对于员工的留任、降低离职率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四)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实期考察和评价个人和小组工作业绩的一种正式制度”。只有对个人的工作绩效做出公正的鉴定和评价、奖罚分明,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组织战略和组织目标服务。企业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得到准确的考核结果,使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与企业的目标得到良好的结合,起到绩效考核的桥梁作用。在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的同时还要对青年员工的绩效考核及时给予反馈。青年员工的绩效反馈可以帮助青年员工确定,要实现个人目标就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技能和能力,对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反馈结果来开展培训项目,从而使青年员工能够提高组织所需要的技能,并在工作中运用这种技能,从而实现自己的进步。

(五)注重与青年员工的沟通与交流

青年员工对企业抱有很高的期望,企业应该多渠道的加强与青年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与员工分享企业的远景、企业的战略、经营业绩、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管理制度等;尤其要与青年员工定期沟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未来的薪资状况”等青年员工非常关心的问题;让青年员工对在企业未来的工作有着正确的预期,避免青年员工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对企业未来做不恰当的预期,从而做出错误的离职决策,这对青年员工和企业都是非常不利的。

(六)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

青年员工希望能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中学习、磨练,渴望组织能够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这就要求组织内部各项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及奖赏制度能够一视同仁,信息公开透明。但制度是人制定的,执行制度的也同样是人,管理者往往拥有相当程度的决策权,因此管理者是否公正对青年员工的公正感知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管理者在企业人力资源实践中,要加强自律行为和对管理人员的监管,在企业内部实现领导公正,同时保证信息公开,用制度来约束人、规范人,从而减少组织内部不公正事件发生的概率。

二、学习与培训支持

企业要给予员工一定的培训机会,培训机会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也是员工的一种福利。培训不仅能促使员工改进技能,提高效率,而且也能提高员工的认同感,最终降低流失率。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和技能的更新速度都非常快。青年员工在企业内工作,就有高成就需要,不仅希望获得物质的回报,更希望自己能不断地成长,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善学习、与时俱进的员工队伍。通过人员招聘,企业可以雇用到优秀的人才,但是不能保证这些人才与工作、团队和环境的完全匹配,不能保证其知识、技术、观念等永不落伍。因此,企业应加强培训,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企业的需要,也要充分考虑员工的需要和员工的期望偏好,使这些优秀的人才成为与企业相匹配的优秀员工,使其知识技术与最新的发展保持同步。一个不能提高人才技能、观念,没有人才发展机会的组织是很难留住人才的。

三、帮助青年员工职业生涯探索与规划

许多企业没有意识到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实际上,对于青年员工来说,更注重的是自身的长期发展。因此,帮助青年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对留住青年员工、防止青年员工离职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企业和员工一起就员工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做出计划安排并帮助员工逐步实现这一计划安排的过程。研究表明,进行了职业生涯规划的企业,其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比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企业员工忠诚度提高了2.2倍。员工会因为企业为其提供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而对企业产生认同感,认为企业非常关心自己的发展,并且如果自己留在企业工作,自己会沿着一条目标明确、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而不断去努力,企业会提供相应的职业机会,从而在企业帮助下,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员工离职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步骤包括自我评估、职业生涯机会的评估、设定生涯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评估和回馈。企业必须充分了解员工的需求,帮助青年员工进行自我评估,使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确定自己的职业锚,并尽可能提供能感兴趣的有关企业、工作以及职业生涯机会的信息,根据员工专业背景、个人特点、经验帮助员工分析现有的能力和自身的潜力,并结合企业的需求,帮助员工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并选择职业道路,根据目标及现有的能力,工作业绩和潜能等制定发展计划,然后参加培训来实施计划。

四、及时发布职业信息

青年员工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尽管做出了初步的职业选择,但是否合适,还需要通过实际学习、工作予以验证,如果觉得不合适,就需要进行不断调整和变更。如果能够及时的给青年员工提供职业信息,使青年员工能够在企业内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将会大大减少青年员工的离职率。企业可以提供职业信息主要有职业发展路线信息、岗位空缺信息和各岗位任职资格信息等。“内部跳槽”式的人才流动,不仅可以为青年员工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机遇,而且人力资源部门还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员工频频“外流”的部门管理人员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这样,企业内部各层次人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五、提供锻炼机会

在职业发展初期,青年员工渴望当前的工作拥有更多的挑战及职责,这样,才能锻炼自己、考验自己能否具备担当将来职位的能力,因此,企业要为青年员工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锻炼机会的给予可以从青年员工进入组织开始。研究表明,如果接受管理培训的人所能得到的第一份工作就有很严格的要求,一般来说,他们的业绩要比那些没有得到挑战性工作的同事更为有效。因此,组织可以在青年员工进入组织时赋予其挑战性的工作。

研究表明,在职业生涯早期,员工能在多大程度上投入工作,往往取决于他在工作中有多大的自主性和自由度。因此,企业也可以通过拓展工作内容,赋予青年员工更多职责和自主性,也能使他们得以继续学习、成长。但直接管理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青年员工,判断他们所能承受挑战的大小,才能增加额外的挑战和职责。扩展工作内容方法主要包括:扩大工作自主权,提供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的机会和进行岗位轮换等。此外,工作轮换对于青年员工在诸如升迁和加薪以及整个工作表现方面都有积极影响。

在员工职业生涯早期为青年员工提供的锻炼机会,会为青年员工未来的进步奠定基础。在实际的锻炼中,青年员工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实现了个人发展;管理者也可以从中得到反馈和指导,以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六、帮助转变角色

帮助转变角色是针对青年员工个人组织化这一进程来讲的。个人在进入组织之前,个人的个性、经验、学识、禀性都烙上其个人历史的印记;而组织因缘于自身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形成了组织的管理风格和发展方式。即使在招聘环节注重了个人与组织的匹配,但两者也存在一个相互选择及适应的过程,这就是个人组织化。在个人组织化的进程中,青年员工往往会遇到现实冲击等一系列问题,不仅会严重阻碍青年员工的个人发展,还会导致人才的流失和埋没。这就要求企业在青年员工的个人组织化进程中积极的进行岗位引导和入职培训。

岗位引导是指给青年员工提供有关组织的基本背景情况、工作概况、企业规章制度和在企业的发展前途,目的是向所有员工灌输组织及其所在部门所期望的主要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它可以有助于减少青年员工上岗初期的紧张不安,以及可能感受的现实冲击。现实中的岗位引导应该由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完成,在此期间,企业可以向青年员工发放工作手册或一些印刷资料等介绍企业情况的资料,也可以以欢迎会、交流会的形式向青年员工传递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入职培训是为了使青年员工掌握职位所需技能,学会如何工作而进行的,一般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职能人员和青年员工所属的部门主管来完成。

篇4: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

在企业的组织中,怎样激励员工,才能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企业都会面临员工离职的问题,而员工的离职分为主动和被动。员工主动离职原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缺乏竞争性的薪酬福利、员工对企业文化的不认同以及员工自身职业发展路径的不清晰。

薪酬福利排在第一位,从中可以看出收入对于员工的重要性。然而收入因素到底是不是留住人才的最佳手段呢?阿里巴巴上市后,有大量的员工通过自持股权成为了百万富翁,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薪酬激励。但在阿里巴巴的招股说明书中却提到,由于实现了财务自由,巨额财富可能会影响这些员工做出是否继续留在公司的决定。由此可知,除了薪酬必须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

那么如何激励员工呢?河南许昌的胖东来拥有七家连锁超市,员工八千多人,老板于东来却只有初中学历。于东来的经营理念体现在三个“至上”:一是顾客,二是员工,三是合作伙伴。

于东来有一支战斗力与凝聚力兼备的团队,他的传奇集中体现在管理和待客之道上。他总能想员工之所想,排员工之所难,如果员工遭遇病患,他会第一时间把抚慰金送上门去,逢年过节会带领属下到员工家里家访。员工在感受到关爱之后会传递给顾客,所以在胖东来购物,能体会到轻松和关爱。比如顾客想在这里买什么东西,胖东来却没有,顾客可以随时告知客服台,胖东来会尽量满足他们。胖东来的企业文化是公平、自由、快乐,胖东来的网站上有员工的人生规划、幸福分享、文化展墙等板块。胖东来一直在用文化去推动员工,这就是文化的感召力。

胖东来在薪酬福利、企业文化和员工自身职业发展方面是如何进行员工激励的?

首先是薪酬,胖东来的薪酬水平在许昌乃至河南全省都是同行业最高的。最基层的员工,月薪可达2200元;科长年收入在4万元以上;课长6万元以上;店长50万元;区域经理和副总年收入都在百万元。除了基本薪酬以外,于东来拿出自己的股份,推行全员持股。企业的初创人员,现在很多都已经是百万富翁了,他们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完全可以不用工作,他们可以自己创业,但却没有一个人选择离开。

其次是文化因素,胖东来把爱当做商业模式。于东来自比为一个家长,八千多员工的大家长。他说,要学会爱自己的员工,胖东来不是最大的零售企业,但是他要竭尽全力把它打造成最快乐的企业,员工至上,业绩其次。

最后是职业发展因素,胖东来的企业文化指导手册中明确了员工的人生规划。所谓人生规划不仅包括员工的职业规划,甚至还包括具体的生活规划,比如不同层级的住房标准等。这给员工传达的理念是随着职级的提高,自身的生活理念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于东来认为,有明确目标和人生信念的人,才不会被功利所诱惑,才能做一个实实在在、品德高尚、健康有为的人。于东来不仅自己做到了,同时以这种人生哲学和管理哲学影响到他的员工,这就是于东来的激励之道。

通过胖东来的例子做一些总结,如何以价值体系激励员工。现在是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获取的渠道非常丰富, 85后的员工已经逐渐成为公司基层员工中的主体,而90后的员工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职场。这些年轻人知识丰富,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选择一份工作会考虑是否开心,是否有价值、有回报。知识结构的优化使人才开始向复合型和全能型的方向发展。基于这些新时代人才的特点,来看看什么叫做以价值体系激励员工,我总结为以下四点。

第一,去中心化,企业的员工进行自主管理,有助于提高自主性。CEO曾经是企业当中唯一的最高指挥中心,而在未来,CEO可能就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类似于蜂巢中的蜂王。其他员工则像蜜蜂一样,有高度的自主性。互联网思维中有这样四句话: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员工自主经营。比如华为倡导让接触业务第一线的员工做决策;小米提倡去除绩效考核的驱动,强调员工自主责任的驱动,这可能是小米发展迅猛的重要原因。

第二,互动沟通、注重情感连接,提升人才价值体验。互联网时代能够让沟通的距离和成本无限地降低。员工通过网络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和价值诉求,他的所思所想能够让所有人知道。所以,对于企业来讲,未来需要更加关注员工的情感诉求以及价值诉求,需要增加与人才的情感连接,而不仅仅是以工作论工作。比如海底捞,它把员工当家人,给员工提供优厚的待遇以及情感关怀;京东最基层的员工,都有机会通过京东TALK、京东SHOW这些渠道来说出自己的声音,分享在一线的工作表现,这样能够与员工进行情感链接,提升人才的价值体验。

第三,及时反馈,从周期激励模式变为全面认可的激励模式。传统的周期激励模式是以绩效考核为代表的,而全面认可激励模式则是全面承认员工的努力以及对组织和企业的价值贡献。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做的一切有利于组织发展、客户价值以及自身成长的行为,都会即时得到肯定和鼓励。例如卡玛在全国有800名店长,这些店长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公司总裁也加入其中,总裁经常在群里对店长进行肯定和鼓励。来自公司最高层的认可,会带给一线员工巨大的激励。

第四,要将企业忠诚转变为职业忠诚。曾经,很多组织都提倡对企业的忠诚,在招聘人员时要看应聘者在前一家企业里工作了多长时间,以此作为对企业忠诚度的判断依据。而在互联网时代,人才流动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上述的观点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职业忠诚。

在互联网时代,员工和企业不再像以前一样是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更具深度的合作关系。员工不再忠诚于某家企业或者某个老板,而是忠诚于客户,掌握客户资源的人就是胜利者。人才从由企业所有,转变为由价值创造圈所有,现在有很多的顾问、心理教练、培训师都是自由职业者,以后很多专业的律师、会计师也会加入这个行列,他们赖以生存的是自己的专业,这就是职业忠诚。

篇5:如何降低新员工离职率

工作环境, 内心世界, 一个阶段, 空间, 心态

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是很多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一项调查显示,高离职率已经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大问题,在离职的员工中有半数以上是新进入人员。每个企业都在讨论新员工离职率问题,但是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离职率多少算是正常的?离职率只要低于10%就是正

常。

新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一、针对新人群体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

新员工在试用期内就离职,主要原因是公司在招聘时新员工已经对公司有一种期望,当新员工进入公司工作后发现,期望与现实有很大距离。这个时候新员工通常会处于矛盾状态,努力调整自己心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中同时萌生退意,如果公司没有及时洞察新员

工的内心世界,经过一个阶段的思想斗争,有些新员工就会在试用期内离职。

二、工作比较单

一、枯燥、乏味。

由于职业类别原因,有点工作性质比较单一,或者企业在职业发展设置上存在不足,导致员工晋升空间小,发展有限。新员工入职后发现如果干的事情不能学到新的东西,工

作就会变得枯燥乏味,只好通过离职来保证自己能获得水平方向上的职业发展。

三、管理、沟通不畅

沟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直接上司和下级员工之间、高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之间、平

级员工之间。

1、新员工将自己的直接上级视为获得关于职位以及公司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员工们

如果不能和自己的直接上司建立相互信任,就很难对企业产生依附感;

2、高层管理者与基层员工的沟通也很重要。高层管理者往往站在战略的角度看待公司的发展问题,提出的方针、政策、计划具有前瞻性,但是基层员工多数看到的是现在怎么

样,如果缺乏沟通,将导致基层员工不理解高层的做法,对企业的前景不看好;

3、平级员工之间沟通不畅体现在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的沟通不够。很多员工存在这样的现象:大家同处一个企业,但是相互之间却缺乏一些最基本的了解。员工在企业的人际

圈子常常陷于一个小团体,感受不到公司的气氛。

四、工资待遇是新进员工离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薪酬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外部。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于新入职基层员工来说,离职成本小,生存需要是主要的,所以对薪酬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公司的薪资待遇比不

上同等职位的其他企业,员工离职的概率将会很大。

降低新员工离职率方案

一、从招聘抓起

在招聘的操作中,向求职者提供实际工作预览(Realistic Job Previews),让求职者了解工作和公司的实际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包含公司的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当求职者被告知工作或公司不好的信息时,他能够做出是否愿意再这样的公司接受这样的工作。

通过坦率的介绍实际工作预览,真正有兴趣、有能力、有符合公司职业规划的求职者

会被吸引,而那些只想找份工作的往往被这些信息吓倒。

二、关怀新员工

学会稳固员工的思想,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从而关心他们,给予他们支持。当然,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他们牚握技能技巧,提升自己的能力,使之实现自己的目标,让他们看到希望。从而在本岗位做出成绩。

三、良好的工作环境

员工把一天生命的三分之一给了公司,想得到的当然不仅是温饱问题。应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层次进行不同的满足。如前些年,一些企业在年终时发年货一律是大米、食油等,结果员工不但不领情,反而说很多风凉话。现在这种现象已很少了。同理,现一些单位对

员工的福利是“菜单”式的,由员工选择反而广受欢迎。

四、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企业要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企业的价值观与员工尽量保持一致,对相同的问题

有不一样的看法是正常的,员工的权力欲、参与欲本没有错,关键是引导。

五、制定人性化薪酬福利政策

篇6:企业如何降低新入职员工的离职率

该船厂每年引进50~80名大学生,近年,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大学生半年内跳槽的最高比例达到30%.以前,新入职大学生并没有受到特别关注,入职以后,开始既定的程序,领导见见面、谈谈话,安排几个活动,经过入职培训之后就分配到各个车间现场锻炼,车间和班组的领导像对待一般员工一样安排工作。自从大学生离职率增高之后,该船厂开始重视,导入了管理举措。

人力资源部经过分析发现,很多大学生辞职是由于不适应造船现场的条件,到处都闪光冒烟的电焊,大型的起重设备,嘈杂的现场,外包工满身的油污,看到这些,很多入职锻炼的大学生感到害怕、感到灰心,第一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人力资源部调整了策略,现场锻炼必不可少,一点苦都不能吃的也不必留下,同时也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船舶制造工作,具体做法就是多次带领大学生参观总部大楼、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办公场所,同时现场锻炼之余也安排一定的行政活动、办公活动让大学生参与,例如,新船交接仪式,新办公场所竣工仪式,外宾接待,总部领导接见等。这样新来的大学生全方位认识企业,愿意留下来的人多了。

国有企业还有一个特殊“优势”,其党组、工会组织的作用不可小视,这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讲有一定借鉴作用,民营企业虽然机制灵活,效率高,可在很多组织功能的发育上严重不足。该企业还发现了一个导致新来大学生离职的原因,造船厂地处较为偏远,距离市中心50多公里,而且女大学生少,搞对象、结婚是个大问题,这类看似是员工的个人私事,但当影响员工队伍稳定的时候,就需要采取管理措施。企业党组书记发现此情况后与工会进行了磋商,一方面安排一些年轻人相互接触的活动,让厂内的年轻人相互熟识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与船厂距离不远的一家医院和护士学校联系,举办两个单位之间的“联姻”活动,这个办法起到了大作用,很多年轻人找到了合适的对象结婚,并在当地扎下根来,这种“联姻”活动已经搞了五年,每年都会收到很大成效,新进大学生的离职率降到很低。

篇7:如何降低新进员工的离职率?

因为降低离职率可以:

1、降低人工成本;

2、减少人力资源工作量;

3、减少工伤事故;

4、增加产量。

二、除了离职率,施罗格还应该考察什么指标来评估联邦公司项目的效果?为什么考察多个指标对组织行为的评估很重要?

1、从以下指标可以考察联邦公司项目的效果:

①、顾客满意度; ②、员工离职率; ③、雇佣成本;

④、公司效益增长等方面。

2、以上指标从各个方面体现了施罗格针对这次员工离职了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今社会是一个高速便捷的社会,客户需要及时准确的得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施罗格针对这一切制定的措施,大大提高了员工的满意程度,节省成本的同时,降低了人工风险。

三、对于劳动力紧缺的情况,本案例有什么启示?

可以针对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招聘计划、制度、培训、员工个人发展规划等留住适应企业发展的员工,让企业和员工一同成长。

严兴丽

篇8:加强员工管理,降低员工离职率

近年来, 企业招工难问题和现有员工离职率高问题的出现, 令管理者担忧。尤其是员工离职对企业效益的影响, 更直接、更显著, 主要表现在成本损失方面。

1.直接成本

主要包括:企业与员工进行离职面谈、办理各种手续等产生的分离成本;招聘替代员工的广告费、中介费、交通费等产生的招聘成本;对替代员工进行面试、背景调查、体检、行政管理等产生的选拔成本;对选拔出的新员工进行上岗培训、正式培训、在职培训等产生的开发成本;员工离职后岗位空缺的损失、新员工操作失误和效率低等产生的生产损失成本。

2.间接成本

这种成本无法准确计算。比如, 老员工离职后, 一些依赖于他们的客户资源有可能流失。如果老员工离职后进入竞争对手企业, 损失更会翻倍。还有其他间接损失, 比如, 员工离职后, 工作中断、错失机会, 会使在职员工产生心理动荡, 削弱他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动摇他们对企业的信心等。

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

导致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很复杂, 主要有四种:

1.个人原因

个人的价值观、性格、兴趣、职业目标, 甚至是性别、年龄、家庭等因素都会对员工离职意向产生影响。比如, 25~30岁员工的离职率较高, 原因是这一年龄段的员工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他们希望职位晋升, 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如果他们认为所在企业没有提供实现自身目标的机会, 就有可能选择离职。

2.组织原因

企业文化、组织承诺、管理制度、新酬福利、职业生涯发展机会, 工作场所、工作强度、企业发展前景等, 都会对员工是否离职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工作场所是否令员工感到舒适, 对健康是否产生损害等等, 都是员工考虑的因素。许多化工企业的员工之所以“转行”, 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工作环境对身体危害较大。

3.组织与个人适应性原因

组织因素与个人因素相互作用会影响员工离职倾向。有许多因素无法明确划分为组织或个人因素。比如, 工作嵌入、心理契约、工作满意度、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等。员工在工作中对上司的能力或工作方法不认同, 会使他们产生离职倾向。而如果员工在企业形成了较好的人脉关系, 那么他们就不会轻易选择离职, 因为一旦离职将会丧失这些资源, 在新的企业重新建立人脉关系非常困难。

4.外界环境原因

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外部工作的机会等, 都会对员工离职倾向产生影响。比如, 在金融危机时期, 员工会慎重考虑离职。此外,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偏好, 如许多人希望到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工作, 以及企业的知名度、“猎头”挖人等也会影响员工的离职倾向。

加强员工管理, 降低员工离职率

企业要想降低员工离职率, 可构建一种员工离职管理模型, 模型的含义是:当推力和拉力都强时, 员工就会产生离职行为。而拉力和推力的强弱, 取决于员工离职的影响因素。如果企业根据员工离职的影响因素进行管理, 避免推力和拉力都强的情况产生, 员工离职率就会下降。由于外部环境的拉力是企业不能控制的, 因此加强员工管理, 降低内部因素的推力, 即提高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 是降低员工离职率的关键。

1.选取构建模型的影响因素

从员工离职管理的角度出发, 将人力资源管理分成四个阶段, 构建员工离职管理模型。

(1) 识别阶段。对企业来说, 人员流动并不都意味着损失, 一定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可促使适合的员工替换不适合的员工。新员工会带来新理念, 易于产生“鲶鱼效应”, 促进企业发展。但是, 由于关键性的核心人才、重要岗位上的员工是不能流失的, 因此在员工离职管理中, 首先要明确核心员工和核心岗位。

(2) 预防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是员工离职管理的重心, 可细分为: (1) 招聘甄选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寻找匹配的人才, 在构建模型中应选取的关键因素:一是心理契约。成娅通过对贵阳、北京、深圳、上海、海南等地10多家企业的调查发现, 心理契约与员工离职倾向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契约的状态越好, 员工的离职倾向越低, 反之员工的离职倾向越高。企业在招聘阶段, 应使应聘者产生恰当的期望, 以促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心理契约。二是企业文化和企业价值观。周露冰在对211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中发现, 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对知识型员工离职意图有负向影响。员工个人价值观与企业文化或企业价值观相符的应聘者更稳定, 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三是职业目标。由于员工的职业目标进展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因此企业在招聘人员时要注重考察他们的职业规划。 (2) 员工在职管理阶段。这个阶段是员工离职管理的重心, 其关键在于嵌入和开发。对在职员工离职倾向的研究中, 许多学者都证实: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员工离职倾向呈负相关, 在构建模型中应首先选取这两个关键因素, 其他关键因素:一是职业成长。席酉民和翁清雄将员工职业成长分为四个维度:职业目标成长、职业能力发展、晋升速度、报酬增长, 这四个维度对员工离职倾向均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员工的职业目标逐渐成熟, 职业能力发展对他们离职倾向的作用也逐渐增强, 呈负向影响。在感知机会和职业承诺两种因素的间接作用下, 晋升速度和报酬增长对员工离职倾向产生负相关影响。张勉和张德等人在对IT人员的调研中发现, 个人技术发展机会和职业发展方向是技术员工离职的重要影响因素。员工在企业中的职业发展道路不畅会导致离职。因此, 职业成长是员工开发的关键。二是薪酬。它对员工离职倾向产生的影响不可低估。张晶和朱铮在对某企业的调研中发现:“对在岗时间1年以下的在职员工而言, 薪酬管理最大程度上决定着其离职与否;对工作1~3年的在职员工而言, 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组织结构和工作分析, 依次影响着其离职与否;对在岗时间3年以上的在职员工而言, 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是决定其离职与否的主要因素。”三是公平。这里主要指分配公平, 陈佩和石伟认为, 分配公平对员工离职倾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包括两部分:分配公平对员工离职倾向产生直接的负向影响;分配公平通过组织承诺对员工离职倾向产生间接的负向影响。值得注意的是, 公平感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也是相对的。企业在管理中, 除了建立完善的制度以保障分配公平外, 还应帮助员工树立起正确的公平观, 这样才能使分配公平产生作用。四是工作嵌入。分为工作内嵌入和社区嵌入 (也称为工作外嵌入) , 由三个维度组成:联接、匹配、牺牲。工作嵌入“就像一张网, 使员工陷入其中, 具有高度嵌入性的员工有许多紧密的社会联结, 并能以多种方式嵌入或陷入其工作与生活的网络中”。王浩和白卫东认为, 工作嵌入与离职倾向有负相关关系, 工作嵌入程度越高, 员工越不容易离职, 并且工作嵌入对离职具有极强的预测力。

(3) 程序管理阶段。这个阶段的关键在于保障和反馈, 即利用完善的制度, 保障员工和企业双方的利益。比如, 惠普公司采取“不指责, 不强留, 利索放人, 握手话别”的态度对待离职员工, 值得企业借鉴。对于无法挽留的离职员工, 应提供顺畅的离职体验, 给予他们方便, 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离职员工资源再开发奠定基础。在这一时期, 离职员工的心理负担轻, 能够客观地评价企业, 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是管理者获取真实信息和改进意见的最佳时机。

(4) 资源再开发阶段。离职后的员工仍然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回聘优秀的员工。因离职员工对企业的情况较熟悉, 可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这使得回聘员工比聘用新员工投入的成本低, 同时他们还会带来新观念, 可为企业创造高价值。二是将离职员工作为资源。部分员工离职后, 进入合作企业, 或成为客户的员工, 维护好与这些员工的关系, 将会为企业带来直接利益。

2.构建模型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 可构建员工离职管理模型 (见下图) :

采用这种模型实行员工管理, 企业应注意:

(1) 识别核心员工和核心岗位。比如, 那些一旦离职将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员工就是核心员工, 涉及商业秘密的岗位就是核心岗位。

(2) 在招聘甄选员工中, 应注意匹配。比如, 招聘核心岗位的员工时, 应考察应聘者的价值观是否与本企业的价值观相符, 能否适应企业文化;应聘者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企业中有没有机会实现, 并与应聘者构建一个恰当的心理契约, 使他们在欣然接受企业的同时, 产生合适的期望, 避免他们进入企业后因期望过高无法实现而产生逆反情绪。

(3) 对在职员工, 应为他们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公平评价标准, 以促使他们产生公平感。加强员工培训, 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 为他们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履行组织承诺。采取员工持股计划等措施, 密切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联系, 促使员工“嵌入”企业。

(4) 在员工决定离职时, 应借助完善的制度, 依法保护他们的利益, 不可为难他们或故意设障挽留, 让他们愉快地离职。同时, 还要对员工进行访谈, 以获取他们对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改进不足。

篇9:管理导入,降低新员工离职率

很多企业面临一个难题,新进员工离职率居高不下,特别是在加入企业的一两年之内,新人发生变动的概率很大。一项调查显示,高离职率已经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大问题,在离职的员工中有半数以上是新进入人员,这表明针对新进入人员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离职率十分重要。

造成新进员工离职的原因多种多样,工资待遇是很大的因素,但针对新人群体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介绍一些企业的实际做法,这些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离职率,而且能够帮助新人快速融入企业。

融科的新员工导入计划

融科公司是北京中关村的一家高科技企业,主要为一些大型机构提供计算机软硬件的维修服务,自2003年以来公司发展迅速,从几千万的销售额迅速增加到几个亿。公司高速发展,人员增加,每年都会引进一批新人,新人有毕业的大学生,还有跳槽或者应聘过来的有经验人员。令公司苦恼的是新进入人员很不稳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新员工一年内就会离开公司,有时还会影响公司的老员工,使得一些老员工离职。面对这一情况,公司分析了原因,中关村一带公司众多,竞争激烈,较高的离职率并不为奇,公司的薪酬福利水平只在中上等,一些人员来到公司为了积累经验,一旦有些能力后希望较快跳到大公司去发展。除了这些短期内难以改变的客观因素之外,公司通过对离职人员的访谈后发现,还有很多人离开公司是因为感觉没有受到重视,难以融入公司,所以选择离开。为此,公司制定了一个新员工导入计划,专门对新进入员工给予一定的关注,并通过一系列举措稳定这些员工,这些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有两种,一是“结对子”活动,二是部门入职导入。

“结对子”活动借鉴了日本丰田公司的“教父制”。丰田公司为新进入的员工安排企业教父,企业教父都是德高望重技术精深的专家,对于新员工,特别是刚刚步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讲,教父能够很好地帮助他们成长,排解他们心理上的不适应性,带领他们慢慢发展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融科公司受此启发,结合本公司的实际,产生了自己的结对子活动。高科技公司都是年轻人,40岁之上的人很少,从称呼上,从人际关系上都很难直接实行丰田的教父制,于是经过改进,对每位新进入的员工都安排一名企业的专业人士与之结对子,所选的专业人士都是在公司任职时间较长、有工作经验、有一定职位和善于沟通的人,一名专业人士可以带2~3名新人。这种安排类似于我国早期国有企业的师傅带徒弟,也类似于丰田的教父带新人,但是这种结对子活动没有那么正式,最长一年之后结对子活动取消,或者当新人已经完全适应了企业环境后就自然停止。结对子一旦形成,老员工会通过各种方式让新人熟悉企业,老员工会定期约新人谈话,介绍企业的发展历史,企业里有名人物的情况,帮助其解决工作中的难题,或者回答一些职场的困惑问题,有时老员工会下班后请几位新人吃饭,谈到的话题远远超过工作内容。例如,该公司的总经理每年都会与两位新人结对子,有时候一起吃饭,总经理和新人甚至都会讨论有一天员工离开了公司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每一位进入公司的新人都能较快地适应公司的环境,新员工感觉到自己在单位有人关注,能够较快融入公司圈子,新员工的稳定性提高了。

部门入职导入也是一个很有特点的管理方法。下面是一个新员工部门入职流程表示例:

上面这张表格需要新员工按照要求自己填写清楚。这个表格只是一个工具,设计思路是每位入职到具体岗位的员工,由于不熟悉岗位工作,不熟悉这个岗位要和哪些岗位发生联系,会感到迷惑,甚至受挫,同时也影响工作效率。部门入职导入整个周期为半个月,这个过程中新员工在人力资源部的安排下会与多个部门的很多关联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这样按照表格要求,由人力资源部门人员陪同,新员工到所有相关岗位走一圈,了解双方如何相互配合工作、需要哪些文件、人员的情况等。交流的内容由相关岗位的老员工介绍,新员工学习并记住,反复沟通,当了解清楚基本情况后,双方会签字。通过这个过程,新员工很快了解了工作中的协作问题,而且与很多人熟悉起来,人力资源部门的人也介绍一些情况帮助新员工熟悉,这样新员工由于不了解工作、受挫、人际关系等问题造成的离职问题减少了。

联想的“入模子”培训

很多企业都很重视培训,也很重视新员工培训,但像联想这样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针对新员工认真设计和安排培训的企业并不多。前些年联想发展还没达到现在规模的时候,高层人员就十分重视“入模子”培训,柳传志经常亲自上课,为了培养人,留住新人,联想下的功夫很大。

入模子培训从名称上即可理解,新员工到了联想先要“入模子”,熟悉联想,理解联想对员工的要求,通过这个培训过程,使得员工的行为形成某种预期的规范。入模子培训定期举办,联想新进入的人员比较多,培训也就循环进行,一般来讲培训周期较长,长的一周左右,短的3~4天,形式以上课为主,新人集中在一起,提供培训的是联想内部的师资,参加培训的是新员工。培训从内容上划分大概分为两种:一部分内容是介绍联想,包括联想的发展历史、制度文化等,例如柳传志、杨元庆等创业元老有时会亲自参与培训,给新进员工讲老联想的故事,讲联想当初遇到过多少困难,是怎么克服的,一些创业者付出了哪些努力,直到今天联想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很多加入联想的人都是在这个环节被深深打动的。再如讲师会介绍联想的文化,联想内部自己创造的很多土话是什么含义,联想人早期的责任心、上进心和事业心等。另一部分内容是管理和专业培训,包括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如何进行沟通,如何具备符合联想要求的职业素养等,这部分培训旨在提升新员工的能力。按照一位入模子培训的负责人来讲,入模子培训早就超出了培训的范围,新人集中在一起相互交流,老领导、现任领导、培训师和新人在一起很长时间,新人对公司可以建立一个基本概念,新人之间相互熟悉了,老员工与新员工之间也建立了交流的纽带,这样新人就能很快地了解联想。一些参加过入模子培训后来又离开联想的人说,参加了这个培训,感觉受到很大影响,一两年之内极少有想离开的。

国有企业的特殊性

国有企业引进新人一般都是新毕业的大学生,制度限制下直接引进已经工作的人员很少。大型国有企业具有很多优势,稳定的职位,较高的收入,丰厚的福利,因此新员工的离职率并不高,但在制造、工程等部分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新员工离职率高也是一个大问题。例如,中船公司的各大船厂近年都面临新分配来的大学生纷纷跳槽出走的难题,下面就以某船厂为例介绍如何稳定新入职大学生。

该船厂每年引进50~80名大学生,近年,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大学生半年内跳槽的最高比例达到30%。以前,新入职大学生并没有受到特别关注,入职以后,开始既定的程序,领导见见面、谈谈话,安排几个活动,经过入职培训之后就分配到各个车间现场锻炼,车间和班组的领导像对待一般员工一样安排工作。自从大学生离职率增高之后,该船厂开始重视,导入了管理举措。

人力资源部经过分析发现,很多大学生辞职是由于不适应造船现场的条件,到处都闪光冒烟的电焊,大型的起重设备,嘈杂的现场,外包工满身的油污,看到这些,很多入职锻炼的大学生感到害怕、感到灰心,第一印象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为此,人力资源部调整了策略,现场锻炼必不可少,一点苦都不能吃的也不必留下,同时也要让大学生全面了解船舶制造工作,具体做法就是多次带领大学生参观总部大楼、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等办公场所,同时现场锻炼之余也安排一定的行政活动、办公活动让大学生参与,例如,新船交接仪式,新办公场所竣工仪式,外宾接待,总部领导接见等。这样新来的大学生全方位认识企业,愿意留下来的人多了。

国有企业还有一个特殊“优势”,其党组、工会组织的作用不可小视,这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讲有一定借鉴作用,民营企业虽然机制灵活,效率高,可在很多组织功能的发育上严重不足。该企业还发现了一个导致新来大学生离职的原因,造船厂地处较为偏远,距离市中心50多公里,而且女大学生少,搞对象、结婚是个大问题,这类看似是员工的个人私事,但当影响员工队伍稳定的时候,就需要采取管理措施。企业党组书记发现此情况后与工会进行了磋商,一方面安排一些年轻人相互接触的活动,让厂内的年轻人相互熟识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与船厂距离不远的一家医院和护士学校联系,举办两个单位之间的“联姻”活动,这个办法起到了大作用,很多年轻人找到了合适的对象结婚,并在当地扎下根来,这种“联姻”活动已经搞了五年,每年都会收到很大成效,新进大学生的离职率降到很低。

上面介绍了一些企业为了留住新员工所做的管理努力,这些实际的管理方法容易借鉴,但是在面对新员工群体的时候,管理者如果不抱着对这一群体的深刻理解,如果不是真心实意地解决管理问题,如果不能辨析纷繁复杂现象之下的种种动因,只是单纯的将新员工视为挣钱工具,视为领工资的成本,视为博弈的对象,那么,无论多少可以灵活应用的工具方法都不会起作用,表面化地借鉴其他企业的做法不会产生鲜活的灵魂。(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

(编辑:苏丹amysudan@sina.com)

篇10:如何降低新进员工的离职率?

摘要:离职率是一个企业内部衡量人力资源流动以及进行人力资源相关策略制定和调整的重要参考指标。离职率的浮动,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企业的运营状况和市场竞争力,所以,降低员工的离职率一方面能够让一个企业处于平稳的发展当中,另一方面可以加速人才的流动和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关键词:降低;离职率;思考

在企业之间人才交流和流动频繁的大背景下,员工的离职现象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企业而言,离职率如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加速了企业之间的人才流动,有利于优秀人才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潜能,而且人才向优秀企业的流动会加速淘汰掉那些管理制度混乱、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但是另外一方面,对于那些处于弱势地位或者处境困难的企业,人才的流失会大大的加强企业更快的走向被淘汰的命运,不利于保护那些暂时处于困境的优秀企业[1]。所以,企业必须得加强自身的管理体制、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改善管理措施,将优秀的人才保留住,同时剔除那些不适合自身企业或者不能胜任的人,进而全方位的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员工离职率简介

在知识经济、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企业对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争夺之战愈演愈烈。然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员工离职的问题。合理、有序的员工流动,能避免企业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陈旧和僵化,有利于新的观念和思想的引进和吸纳。但过于频繁的员工流动,则会增加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影响组织的稳定性,不利于企业长期、持续地发展。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员工离职率越高,那么该公司的管理成本和重置成本也就会越大,所以必须要合理的控制离职率。但是,人力资源的管理并非是蛮横无理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管、堵、压、拖” [2]等违法的办法已经行不通了,对于正常的人员的流动要正确的处理,而不能强留或者强走。

想要合理的控制员工的离职率就必须要从根源上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才能抓住核心,采取主动的措施,运筹于帷幄之中。就员工的心理层面而言,无非从众心理、求奇心理以及求近心理等;就员工离职的原因方面,大致有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压力、发展欲望以及成就感等。无论是那一种原因,但是离职的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必须要去了解和观察员工的动态,实时的把握好员工对于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离职率的问题。

二、员工离职率的计算及原因分析

2.1员工离职率计算

离职率是企业用以衡量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流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离职率的考察,可以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和满意情况。离职率过高,一般表明企业的员工情绪较为波动、劳资关系存在较严重的矛盾,企业的凝聚力下降,它可导致人力资源成本增加(含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组织的效率下降。但并不是说员工的离职率越低越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员工流动,可以使企业利用优胜劣汰的人才竞争制度,保持企业的活力和创新意识。按字面理解,离职率应指员工离职的数量占“员工”的比率,也可以理解为每100个员工中有多少个员工离职,因此离职率应不超过100%。在众多的资料中,离职率通常是以某一单位时间的离职人数与正式职工平均人数之比来表示,正式职工平均人数又为单位时间期初人数与期末人数的平均值。但按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有可能出现上面的情况,即离职率超出100%,难道员工全部离职了吗?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员工真地全部离职,则按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离职率为200%,这与人们通常情况下理解的离职率是矛盾的。那离职率怎样计算才合理呢?

现假设某公司一年的前六个月中每个月的期初人数、期末人数、录用人数、离职人数如下表1所示,该公司在一月份时跳槽员工的较多,故二、三月份开始大量招聘新员工,四、五、六月份员工的变动则较为平稳。,表1某公司人员流动情况统计表

我们以一、二月份的情况计算离职率:

a)一月份离职率=35/(50+3)×100%=35/(35+18)×100%=66%,b)二月份离职率=20/(18+35)×100%=20/(20+33)×100%=37%。

因为离职率的分母为期末在职员工数量加上本期离职人数之和,它一定大于或等于本期的离职人数,故所计算的离职率总是小于或等于100%,不可能出现离职率大于100%的现象。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离职率时如果能将分子定义为在某

一时期内的离职人数,分母定义为该时期的累积在册人数,即该时期内的在职员工最多时的数量(离职率=离职人数/累计在册人数×100%),这样求出的离职率将更为科学[3]。一方面应用这样的方法可以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离职率的含义,另一方面,不论员工什么时候辞职,都可以在离职率上反映出来。因为如果有新加入公司的员工当月入职,并当月辞职的情况,在用以上前三种方法计算的辞职率中无法表示出来,而新员工的流动往往对企业分析员工流动原因有重要的作用。

从离职率的含义来看,离职率所代表的是每百名员工中有多少人离职,如果以各月的离职率平均来表示则无法显示离职率所代表的意义。离职率反映的某一时间企业的人员流动情况,它应该是人员流动的静态的反映,它应和员工是否离职有关,而与离职的时间无关[4]。

2.2员工离职的原因分析

在实际工作中,人力资源部门常常要面临着各式的员工离职问题。有员工主动离职的,也有公司要求员工离职的,但不论哪一种离职,总会给公司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比如离职前难以全心工作导致的效率下降;缺少合适的人员接手工作导致工作中断;招聘和培训新人导致人员重置成本;严重的情况是核心员工离职,会带走企业的许多资源,甚至给公司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那么员工究竟为什么离职呢?

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比如不适应企业的管理风格和文化氛围,企业薪酬福利缺少竞争力,少缺少安全感,缺少晋升机制,内部不公平,不被认同,工作压力太大或缺少变化,人际关系及其他私人原因等。这些因素所导致员工离职的同时,对企业产生更大的影响。所以对于人力资源工作者来说,不只是员工离职时才去关注原因,更重要的是,从组织的层面,有效的进行员工离职管理,预防核心员工流失。

2.2.1组织发展过快,导致结构性离职

现在这个时代真可以说是企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许多大的企业集团似乎在一夜之间就形成了。尤其对于我们国内企业,借势而上,依据国内的本土优势和政策环境等,演绎一个又一个商业神话,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商业英雄。在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的背后,却经常是我们人力资源工作人员的无奈。我们知道企业发展速度过慢,员工会因为看不到前景而离开。但在相反的方向上,企业规模的扩张,组织也要快速变革,意味着企业内部出现大量的新岗位,需要合适的人去承担。从一方面说,企业快速发展为内部员工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但更多的情况上,许多企业抱怨员工的成长速度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速度。于是招用新人成了许

多企业人力资源部的主要工作。在一些公司中,大量的管理甚至决策岗位都在启用新人。这使企业面临一个严重的人员管理难题:原有的管理人员,因要面对新的管理方式和理念的冲击,容易形成帮派;新人太多,企业无法在短期内融合;新员工尤其是重要管理岗位,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工作背景和管理理念,都有自已原有的行为方式。在一个到处都是新面孔的环境里,要想脱颖而出,就要想办法去发挥自已的影响力,很可能大家都各行其道。于是会出现许多争权的问题,企业政治的问题,企业的管理平台成为管理者的明争暗斗的战场。对于基层员工来说,管理层未能形成统一的管理风格、管理方式和理念,则意味着无所适从。结果是,企业辛辛苦苦招聘来的员工,管理者往往因无法实现目标而离职,基层员工则因感觉公司管理混乱而蒙生退意。于是许多公司尤其是高速成长的公司,几乎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过高的员工离职率,经常导致许多工作受到影响,而且似乎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2.2.2现实与期望的差距

许多负责招聘的人员,有一种观念,就是为了维护和保持公司的对外形象,不能向应聘者提供公司的消极信息。尤其公司急于用人之际,许多招聘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招聘压力,为完成工作任务,吸引新人入职,有意无意的避讳了一些问题。当然其中另外一种可能,就是招聘负责人不关注企业文化,无法分清楚企业文化导向与消极信息的差别,不清楚公司究竟希望什么样的人加入。于是许多公司在招聘时,都喜欢将公司描绘成前景光明、潜力无限,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有竞争力的薪酬,完善的福利待遇并具备良好的工作氛围,人文化管理等,似乎新人进入公司后,就进入了职场天堂。

但是当一个新人进入公司时,都或多或少地带着种种幻想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是很正常的。当他们真正进入并开始了解一家公司时,却因为期望与现实之间有如此大的差距,觉得自已原以为进了天堂,实际上却下了地狱。于是会有人因失望而在短期内离开,经验表明,员工离职率最高的时间段是其进入公司的第六到十八个月。在这段期间中,员工开始逐渐了解公司,并开始面对现实。其中会有一部分人很快适应环境,留下来并成为公司的骨干员工;也有一些人留下来,但这些员工无心真正的投入工作。因为他们并不是适应或喜欢了这个环境,而是一边寻找新的机会,一边在不断的抱怨。其中抱怨比较多的就是人力资源部在招聘的时候没将公司的情况介绍清楚;公司当时的承诺不能兑现等等。总之,巨大的心理落差会导致员工离职[6],而且这种离职往往是公司管理者无法认识到的,因为这类的员工在离职的时候,离职表上的离职原因一栏,可能只有简单的“个人原因”、“寻求新的发展机会”等字样,却不会说明他们心理的不满。[5]

2.2.3外界环境原因

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外部工作的机会等,都会对员工离职倾向产生影响 比如,在金融危机时期,员工会慎重考虑离职。此外,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就业偏好,如许多人希望到政府部门或国有企业工作,以及企业的知名度 猎头挖人等也会影响员工的离职倾向。

三、降低企业员工离职率的若干办法

3.1、调整企业结构,优化人才配置

在速度需要战胜规模的经济环境下,做为快速发展的企业,想要解决组织发展过快导致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公司的发展速度,因为把发展速度降下来是很难做到的。公司应认真规划的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国内许多所谓膨胀过度而失败的企业,往往是因为缺少合适的公司治理结构而无法控制公司的规模扩张。如果公司能够为快速扩张提供组织保障,则可以使公司的发展速度在稳健的结构框架内发展。这样,即使有大量的新员工进入,每一组织单元都在相对清晰的职权范围内开展工作,避免上述问题导致的离职。这种企业治理结构不适应公司发展速度所导致的离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结构性离职。

当然,结构性离职不仅在组织发展过快或过慢情况下才会发生,组织结构调整导致的员工大量离职就比较常见。同时,还有一些不易被发觉,但对员工离职产生重要影响的情形。比如结构不清,会导致组织流程混乱,出现管理的真空地带或是争权现象;高层管理人员管理宽度不足,会出现向下管理的越权行为,导致中层管理人员的失落感。这些都是导致员工离职的因素,如果是在集团化治理结构下,情况将变得更为复杂。

3.2、维护形象与降低期望

调查表明:员工对于期望实现的满意度越低,离职率就越高。企业管理者却经常指责员工缺少远见,急功近利,认为大多数员工离职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薪酬。但实际上,80%至90%的员工离职,其实与金钱无关,却与工作前后的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相关,而且越是管理职位,这种趋向就越明显[7]。所以,公司在招聘时在新员工入职之前,应向其提供真实的信息,包括工作的内容,环境、政策及管理者风格等,提出公司真实的期望,做出真实且可以实现的承诺,从而避免员工对公司抱有太过于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然,这并非向应聘者讲公司有哪些不足,而是在强调工作中积极面的同时,不刻意掩盖那些影响员工离职的消极因素。同时鼓励内部提升和内部推荐人才,因为这些人,已经了解了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内容,对公司的期望也较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肖军,尧婧.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的几点思考.[J].管理实务,2012:67-69.[2]李梅.如何降低员工的流失率.[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3

[3]胡丰.浅析员工流失率现状及其解决方案.[J].知识经济,2011,11

[4]袁中波.现代企业员工离职问题关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1,26

[5]黄磊.员工流失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6]李海洁.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分析及对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上一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下一篇:陈总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