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qc攻关总结

2024-04-10

质量月qc攻关总结(共6篇)

篇1:质量月qc攻关总结

水平。

九、效果:

通过六个月的努力,我们QC小组实现了预期的目标,使空压机的动力电能耗大大降低。其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实现空压机动力用电消耗压缩30%的目标:

开展活动后四个月(2003年11月--2004年2月)比开展活动前四个月(2003年3月--6月)空压机动力电消耗为原来的62.6%,压缩了37.4%。

通过业务学习,大家的技能得以提高,发现并及时克服空压设备的运行

隐患,使空压机的故障率大大降低。

通过系列技术及电路改进,大大缩短了空压机的伺复时间,降低了空压机的功耗,节约大量的能源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

5、成果巩固:

在巩固期2个月里,我们一直紧密关注各项运行指标和测试数据,空压机的动力用电能耗没有反弹,还略有降低,2004年2、3月份比2003年12月至2003年1月份用电量降低1.7万度。

日期类别2003年12月-2004年1月2004年2月-2004年3月

用电量(万度)14.512.8

月均用电7.256.

4从以上巩固期可以看出,我们的措施是得力的,目标的实现说明我们攻关措施得力可行,攻关效果是明显的。

十、下一步的打算

目前空压机的电气部分还存在一些设计问题,如:没有故障报警的铃声、没有主机故障、备机运行的自动控制系统,pLC不能对空压机运行的故障数进行统计、用电量进行统计,仅有运行时间的统计。对这些问题要在分局和段领导的帮助下有计划、有步骤的完善。

江岸西驼峰风压站的4台蜗杆式空压机在夏天时故障率上升,工作效率降低,用电量比其他时期大,控制系统不稳定是我们下一步的攻关内容,在保证供风良好、设备质量优良的基础上,减少能源的消耗。

将已建立的各项管理措施、办法纳入到段标准。

江岸电务段江岸西车间风压站QC小组

二○○四年三月

&

[1]

篇2:质量月qc攻关总结

2014年集团公司紧紧围绕“高端动力,高端品质,高端服务”的质量目标将单体泵产品成功推向市场,以项目组组长宋总为核心的单体泵项目小组,从规范产品设计源头着手,重抓过程控制,关注整车厂上线表现和市场表现,积极整改抓闭环,通过项目小组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单体泵产品已成功实现商品化市场。单体泵挑战项目在品质保障上工作总结如下:

一、单体泵软件资料规范完善

通过强推单体泵新产品开发流程,单体泵的整个开发流程基本符合TS体系的要求,APQP、PPAP资料汇总齐全,采购零部件体系完成锁定,单体泵严格新品开发ET、PT和SOP开发流程,对每个阶段的开发样机严格评审,形成评审报告,出具整改计划,认真落实闭环不放松。

二、单体泵产品实施阶段性移行评审

东风单体泵首先提出阶段性移行评审,根据东风公司移行要求,制订了我公司移行专用格式,锁定各阶段输出资料,结合APQP产品开发流程,加强阶段性项目的移行管理,确保从销售、设计、采购、生产、质量、服务的一体化管理流程,各阶段输入、输出资料共计56项技术质量评审、验证、确认文件,使单体泵管理走上规范管理,完成了东风单体泵的ET、PT和SOP的各项工作,真正体现高端产品、高端品质、高端服务的管理宗旨。

三、单体泵供方管理提交保证

2014年,单体泵柴油机作为公司的新品开发战略项目,为了确保供应商符合产品工程设计记录和规范的所有要求,并且在执行所要求的生产节拍下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具有持续满足顾客产品需求的质保能力。在新产品进入小批阶段要求专用件供应商A、B类零部件按第3等级提交,C类件按第1等级提交,所有专用件供方完成产品提交保证书提交,为维持过程控制提供接收准则。

四、单体泵质量改进市场服务快速反应

在东风ET、PT、路试过程中,应用一元管理表,专人跟踪质量改进,在ET阶段完成21项改进;PT阶段完成9项改进,路试过程中完成11项改进,与东风公司设计院、品保部实现直通对接;

针对ECU质量不稳定,因供方变更管理的不规范,质量部特制订ECU管控计划,对技术、质量、供方三方规范ECU专项管控,重点控制程序受控、状态确定、变更管理、样件管理等,从软件管理、硬件管理、贯彻生产管理三方面严格控制。

五、质量改进、过程控制精细全面

1、针对机体开裂质量问题,已对原来薄弱部位加强改进,目前产品质量趋于稳定,结合国四扩点零部件试验验证,已完成BW754U-68的300小时可靠性试验。

2、样机整改:唐骏11项、中兴24项、江淮7项、东风20多项,建立验收样品,整改闭环,通过整车厂现场验收。

3、主要问题攻关:针对江淮和唐骏冒烟,反复试验,通过提高油嘴喷射压力,冒烟明显改善;压差传感器6月16日改进后,故障率降低80%;起动加油响应性;高压油管和低压油管断裂;ECU改进;喷油器故障;后处理;

4、由项目组长宋总主持的专题会议每月组织召开,一些突出质量问题如:江淮单体泵进空气、水泵轴松旷、压差传感器问题、ECU问题,淄博的生锈、干涉和电热塞问题,东旅的皮带异响、ECU和消音器啸叫问题,东风移行前的40多个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

在单体泵挑战工作中,项目组全体成员快速反应,哪里需要,就奔赴哪里,多次奔赴襄樊东旅、广东、河南、东北和湖北、山东处理解决质量问题,为单体泵量产积极保驾护航,从质量目标分析,零公里故障率、整机返工返修率、改进计划完成率等均呈现出良好趋势。

下阶段单体泵质量改进重点项目推进:1、2、3、质量部 2015-2-3 改善单体泵冒烟问题;

篇3:质量月qc攻关总结

1 生产工艺路线及质量情况

2005年开发生产近6.5万吨30MnSi盘条。10月份以前采用转炉-LF精炼炉-方坯连铸工艺生产, 10月份以后, 逐渐采用电炉-LF精炼炉-方坯连铸工艺生产。经客户使用后, 反馈的质量问题主要是:PC钢棒自然静止脆断、管桩断钢筋、脱头和管桩蒸养等制作过程中的钢筋脆断等。11月份进入冬季以后, PC钢棒及其管桩钢筋出现较多脆断现象, 给用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同时也影响了韶钢生产30MnSi盘条的质量形象。

2 质量问题调查及分析

根据客户反映的质量问题, 逐一进行取样分析, 结果分述如下。

2.1 PC钢棒延迟脆断

PC钢棒延迟脆断试样的理化检测结果见表1、表2、表3和表4。

2.2 质量缺陷原因分析

2.2.1 PC棒延迟脆断试样力学性能

从表1可知, 除16#试样力学性能比较正常外, 其余脆断试样基本无延伸率或延伸率较小, 钢筋塑性较差, 在外加应力的作用下, 容易导致钢筋脆性断裂。

2.2.2 PC棒延迟脆断试样化学成分

从表2可看出, 脆断PC棒试样碳含量普遍偏高, 个别试样碳含量已超标。由于钢筋碳含量偏高, PC钢棒经热处理后强度较高、塑性较差, 钢筋在受力变形后易发生脆性断裂。

2.2.3 PC棒延迟脆断试样金相组织

表3显示, 脆断试样中存在边缘碳偏析、中心偏析、少量白亮块、碳化物、大型夹杂物等缺陷。这些缺陷的存在导致钢材的力学性能明显下降。

边缘碳偏析、中心偏析存在部位的强度及塑性与基体相差较大, 钢筋在拉拔时, 无法与基体同步协调变形而产生应力集中, 成分偏析过度区易形成裂纹源并逐步扩大, 最后导致钢棒延迟断裂。

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破坏了金属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而脆性夹杂物对钢的性能的危害更大。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 易于引起应力集中而成为裂纹源, 最终导致钢筋延迟脆断。

2.2.4 30MnSi方坯低倍组织

表4是2005年10~12月份生产的部分30MnSi钢铸坯低倍组织分析结果。从检测结果看, 虽然铸坯质量平均水平控制不差, 但波动较大, 最高缺陷级别达到2~3级, 这部分质量较差的铸坯轧制后将直接导致盘条内部质量的恶化, 如图1所示的PC棒断口疏松孔洞就是由铸坯中严重的中心疏松、中心缩孔缺陷造成的。

2.2.5 PC棒延迟脆断试样断口扫描电镜分析

扫描电镜照片显示, 断口中有微裂纹、孔洞及大颗粒复合夹杂物, 见图1和图2。

能谱分析结果显示, 夹杂物中主要含C、O、Mg、Al、Si、S、Te (碲) 、Fe等元素。

综合来讲, PC钢棒延迟断裂的内因是材料的各种缺陷, 外因是钢棒在水 (氢) 气氛下工作的环境 (应力腐蚀) , 催化剂是PC钢棒加工及管桩制作过程中附加的各种应力, 某一个环节控制不好, 都有可能引发PC钢棒的延迟断裂。

PC钢棒的生产工艺及管桩制作工艺较为复杂, 同时PC钢棒的使用环境也较为恶劣。它要求钢筋具有高的强度 (≥1420MPa) , 同时还要有较好的塑性性能 (伸长率≥5%) , 这就要求钢筋必须是在淬硬组织状态下使用, 而这个组织就是回火索氏体组织, 这种组织的综合性能 (强度与塑性) 表现最好。

当PC棒生产工艺以及管桩制作工艺控制比较稳定时, 30MnSi盘条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不同组织性能的钢材经过同一工艺加工处理后的组织性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钢材有缺陷加工处理后其组织性能会更加恶化。

综上所述, 造成PC钢棒大面积延迟断裂的主要原因是:①碳含量偏高;②钢中含有大量的脆性夹杂物;③钢材出现边缘碳偏析以及严重的中心偏析。此外, 部分铸坯内部质量较差、钢中氧、氮含量较高, 也会对30MnSi盘条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3 改进措施

基于以上分析, 认为根源主要在炼钢工序, 因此针对相关问题采取了如下改进措施:

3.1 减少钢中的外来夹杂物

对外来夹杂物的组成分析, 其产生主要是因为钢水受到二次污染所致。一方面是由于连铸过程钢包下渣, 而钢包渣未来得及上浮, 直接卷入钢中或中间包覆盖剂卷入钢中;另一方面是中间包耐火材料被侵蚀进入钢中。

因此, 一方面跟踪炼钢耐火材料的使用情况, 稳定和提高炼钢耐火材料质量;另一方面, 加强生产过程管理, 规范连铸工艺操作, 特别是连铸工序要通过加强控制、精细化操作来稳定中间包液面, 防止大包下渣、防止结晶器卷渣来提高钢的纯净度。

3.2 减少碳波动

为减少碳波动, 生产中改用碳含量较低的覆盖剂, 并调整了开浇时覆盖剂加入的时间和每次的加入量, 以减少开浇时钢水过分增碳。同时规定连铸头尾坯 (连铸第一炉的头坯和最后一炉的尾坯) 必须切割掉8m以上, 以防止增碳的头尾坯流入下一道工序。同时, 做好跟踪统计工作, 在连铸第一炉钢第一流的第1、5、7、9条铸坯上、最后一炉钢第一流的最后一条铸坯上各取一个铸坯样来进行成分分析, 跟踪碳波动或偏差的情况。

跟踪、统计结果表明,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 钢中局部的w[C]偏差大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虽然个别连铸第一炉和最后一炉钢局部碳相差0.02%~0.03%的现象还存在, 但总体情况已相对稳定。

另外, 对熔炼成分碳控制的稳定性也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使碳控制在0.28%~0.30%之间的达到95%以上, 个别批次达到100%。硅、锰含量也控制在较窄的范围, 成分控制的稳定性达到较高水平。

3.3 降低钢中的氮含量

调查分析得知, 电炉生产的30MnSi钢中氮高的主要原因是电炉出钢后至钢水吊到LF炉精炼期间, 在炉后位置长时间大流量吹氩, 导致钢水吸气增氮。对此, 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 禁止电炉出钢后大压力大流量吹氩, 有效防止了钢水吸气增氮, 钢中的氮含量可稳定控制在0.006%~0.008%的水平 (见表5) 。

从表5可以看出, 绝大部分炉号的钢中的氮含量在0.006%~0.007%范围内, 少部分炉号的在0.008%左右, 总体上比较正常。但目前电炉炼钢已经转炉化, 基本上已经不再通电冶炼, 因而没有电弧增氮的情况, 按理说应与转炉钢的氮含量水平 (0.004%~0.006%) 相当, 但事实上电炉钢的氮含量水平还是比转炉钢高许多的。为查找增氮的原因并进一步降低电炉生产的30MnSi钢的氮含量, 从2006年9月份开始, 在电炉生产30MnSi过程中取样分析其氮含量。

首先对各工位进行取样分析, 结果见表6。从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 电炉出钢后氮含量普遍偏高, 连铸过程增氮也很明显。由于电炉已取消送电, 不存在电弧增氮的可能。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由于电炉冶炼过程喷碳粉采用氮气作为载体, 导致钢水增氮比较多。另一方面由于连铸大包水口氩封工艺不合理, 导致连铸过程增氮量也较多。基于上述分析, 通过不断调整工艺,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整工艺后取样分析结果见表7。

3.4 改善铸坯中心疏松缺陷

从合金元素的含量看, 30MnSi钢产生中心疏松的倾向比较大, 加上铸坯的断面较大, 也容易产生中心疏松。因此, 为了改善铸坯质量, 对影响铸坯中心疏松的工艺因素, 包括连铸的拉速、浇注温度、二次冷却制度、电磁搅拌强度等进行了优化试验, 使铸坯的中心疏松缺陷有了较明显的改善。

4 改进效果

经过工艺优化, PC钢筋自然脆断、管桩断桩及管桩钢筋掉镦头等质量事故得到了有效控制, 发生上述质量问题的情况越来越少, 最后基本消除。产品质量得到了用户的认可。

5 结论

韶钢采用电炉—LF精炼炉—方坯连铸工艺生产的30MnSi PC钢筋, 其自然静止脆断、管桩断钢筋及脱头、管桩蒸养制作过程中钢筋脆断等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碳含量偏高、钢中含有大量的脆性夹杂物、钢材出现边缘碳偏析和严重的中心偏析以及钢中氧、氮含量较高、钢材时效敏感性较大。

篇4:开展QC活动,提高产品质量

关键词:TQC;交验合格率;混频器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10)10-0084-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产品质量已成为企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消耗,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文章通过全面质量管理活动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说明TQC(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必要性。

混频器是我公司某产品的关键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整体性能。混频器里面有电路板,电子元器件,外边安装一个高频插头,在装配过程中要进行装高频插座、装带线、盖板、紧固高频插头等多项工序,装配过程要求较高,技术难度大。2009年上半年混频器合格率较低,严重影响生产进度。为此我们成立了QC小组,力求提高混频器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的需要。

1原因分析及要因确认

2009年1月至6月生产混频器75套,其中合格65套,平均合格率为86.7%,统计数据表1所示。

对上述情况,小组成员对不良现象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讨论,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造成混频器合格率低的主要问题是:插头松动。运用因果 分析法,对插头松动的原因绘制出鱼刺图(见图1)。

经过对人、机、料、法、环、测等六个环节的逐一分析讨论之后,进一步确认了造成插头松动的14个末端因素。通过对末端因素的深入调查,我们根据其实际情况、重要性、影响程度等情况分析,确定出其要因如下:操作人员培训不够;导电胶配方需要改进;混频器外壳螺纹有漆;粘接工艺不完善;装配工艺要求不严。

2对策实施

2.1培训操作人员

根据操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我们从表面处理方法、导电胶粘剂配制、混频器的粘接方法、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有了普遍的提高,经考核全部达标。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略有提高。

2.2改进导电胶配方

我们首先分析了原来导电胶的基本性能及实际使用情况,经过讨论、论证后,提出了三个改进方案;经多次试验,我们从体积电阻、剪切强度、固化条件、适用期、工艺性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试验结果:体积电阻是影响混频器电性能的重要因素,A方案和B方案体积电阻均较好;工艺性直接影响粘接装配结果,B方案的工艺性更好,硬度和剪切强度也完全满足要求,优化效果最为明显,因此,我们选择了B方案,据此,我们研制出CLD-11导电胶。经试用,CLD-11导电胶工艺性较好,涂胶较方便,粘接效果更好,混频器的质量更高,8月份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如表2所示。

2.3器件优化

针对混频器外壳螺纹有漆的问题,我们向上游单位反映了情况,并提出应当在喷漆前对螺纹部分采用保护措施,彻底杜绝污染,他们采纳了我们的建议,在工艺文件中规定了混频器外壳喷漆前保护工序,混频器外壳螺纹的清洁性有了较好的保证。达到了器件优化的目标。

2.4完善粘接工艺文件

原来用于混频器插头粘接的胶粘剂是通用导电胶,用于此处有两点需要完善:一是其黏度较大,二是其工艺标准针对性不强;为此,我们在原胶粘剂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改进,研制出CLD-11导电胶,同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拟制了相应的工艺标准,在文件中对导电胶的配制、粘接前表面处理、具体的粘接涂胶方法、固化条件、注意事项等等都作了严格的规定,新的工艺文件更规范、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同时,为了确保混频器插头粘接的可靠性,我们还规定在粘接装配的同时,每份胶粘剂粘接一组试样,

进行跟踪测试,9月份装配混频器25套,达到了完善粘接工艺文件的目标,混频器合格率也有较大提高。

2.5修订装配工艺

在试验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改进和完善了混频器装配工艺方法, 修订了装配工艺卡片和关键工序操作指导卡、工序质量分析表等重要工艺文件,对装配的整个过程如装高频插座、装带线、焊插座、装焊绝缘板、装接地线、盖板、紧固高频插头、装档板等等多项工序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并严格实行自检、首检、巡检和全检,对操作者、零件、和作业环境等也都作了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使整个操作过程程序化,并处于受控状态,10月份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如表3所示。

3效果检查

2009年7至11月混频器的不良品统计情况如表4。

如表4所示,我们可以看出,在不良品项目中插头松动已由第一位降至第三位。

3.1质量效果

改进后的混频器装配工艺的可操作性较强,操作过程规范、严格,对生产具较好的指导意义。

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了预期目标96%以上。通过实施TQC活动,插头松动得到有效控制,并且漆膜划伤等不良现象也大为减少。2008年11月和12月,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均稳定保持在96%以上。

3.2经济效果

通过QC工作的开展,混频器一次交验合格率大大提高,下半年减少返修150×(96.0%-86.7%)=14套,返修一套成本为360元,共节约返修费用360×14=5040元为工厂节约了资金。

经过半年来的QC小组活动,再一次证明在企业制造流程中开展TQC的必要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全面质量管理这种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要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制造、检验、销售等等方面。同时注重强化统一领导,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严格贯彻质量责任制,制定质量目标,推行质量管理业务标准化,管理流程程序化,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不断完善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的持久性,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化,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5:全面质量管理及QC小组活动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深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广大职工素质,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改进质量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扎实、健康、有效地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即QC小组活动,成为增强企业竞争能力的必要手段。

在我们中铁*局承建的胶新铁路ZH-*标段的施工中,我们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使工程质量在有力、有序的管理下,达到了稳步攀升。

一、全面质量管理

二、QC小组活动

QC小组是围绕施工的质量、安全、工期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组织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广泛的群众性、高度的民主性和严密的科学性。

在胶新线施工中,我们在开工伊始就根据本标段的工程实际,确定了重点工程:潍河二号特大桥、无忌一号中桥、跨泰薛公路大桥。然后组织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进行了QC小组活动培训,聘请专家对QC小组活动的程序、方法、常用的统计工具以及其他科学方法进行详尽的讲解,对活动的意义深入的阐述,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全标段的质量管理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进入施工以后,在指挥部的组织号召下,各参建队伍根据各自承担任务的施工特点,针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技术难题和已经发生的施工疑难,相继组织开展了QC小组活动,代表性的有:潍河二号特大桥砂土层地基的开挖和支护、跨泰薛公路大桥钢绗梁的拼装架设、路堑工程喷混植生的施工工艺等,尤其是对潍河二号特大桥,由于开工之始对创优目标的要求起点高,使之对特大桥墩台混凝土的外观质量的要求高,开工前就由指挥部派专人挂帅,成立了“桥墩台混凝土外观质量控制”QC小组,在后续的施工中,事实证明,这些小组的活动,确实起到了提高工程质量的作用。

在潍河2号特大桥的基础施工中,24#~42#墩为明挖基础,经现场开挖后观察,基底表层为粘土或砂土,而地下水位较高,基础尺寸宽度大,永久征地界小,直接开挖难度很大,针对施工实际,我们及时成立了砂土层地基的开挖和支护QC小组,对这种情况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小组研究讨论,决定采用钢板桩防护和薄壁沉井防护两种方法,但两种方法在实际施工中的优劣,能否满足施工实际的要求,对此,小组责成专人对基坑施工进行对比、分析,根据4个桥墩基坑的开挖支护的实际施工情况对比,经过3个PCDA循环,我们掌握了大开挖基坑的支护方法,根据基底地质情况的不同,对不同的桥墩分别采取了钢板桩防护和薄壁沉井防护两种方法,并提前工期85天,节约成本8万元。

在特大桥墩台施工中,由于墩台身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15,如此之低的混凝土标号外观质量控制是特大桥创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要求我们必须从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各个环节上逐一加以控制,不断改进、优化。

首先我们组织小组进行了技术培训指导,组织小组成员和全体员工学习潍河二号特大桥创优规划、《铁路桥涵施工规范》、《铁路桥涵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创精品意识;组织各工班(木工班、钢筋班、混凝土班、综合班等)学习各工种的施工工艺标准,对各工种的薄弱环节重点学习,使全体成员能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控制;组织小组成员到相邻标段兄弟单位参观学习,吸取他人之长。

经过小组的研究讨论,要使特大桥工程创国优,必须有一个高效的组织,控制好混凝土施工工艺是关键,其中模板的制作安装和加固、接缝及表面处理是混凝土外观好坏的前提,同时,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拌制、运输、捣固、拆模和养护也是主要因素,QC小组成员对这几大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经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影响混凝土墩台外观质量的原因共有六个,其中模板接缝处理不当、模板表面清洁度处理不当、模板加固不到位和施工配合比有待优化为主要原因,作业人员经验不足和捣固人员作业环境差为非主要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小组召开技术会议,制定相应对策,并责成专人对制定的对策进行专职监督、落实。经过对策的执行落实情况,对形成的质量提高情况进行再次调查,通过第一阶段施工情况的调查,小组不断总结、改进,分析原因并确定主要原因,通过分析,模板接缝处理不够精密是主要原因。对此小组又制定了对策,在特大桥工地反复采用多种配合比制作多组试验墩,并在施工中按水泥的使用量掺加了一定量的新产品DBF矿物超细粉,在达到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提高墩身的表面光洁度。

对钢模板接缝精密处理,采用单面胶条二次密封,模板内部使用螺旋千斤顶调平,不再使用找平腻子。

经施工改进,混凝土施工在质量和外观上均达到规范和预计要求,通过效果检查,混凝土外观光洁度良好,混凝土外部几何尺寸准确,无露筋和掉角现象;墩身混凝土外观光洁,无蜂窝、麻面及水波纹现象,气泡极少;墩身模板接缝没有错台。经过小组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掌握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外观质量控制施工工艺,使特大桥墩台真正达到了内实外美的效果。在我们七标段的施工中,经过 QC小组活动的积极带动,我们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在经济方面,我们通过活动,合理组织资源,加快了施工进度,经过认真的经济活动分析,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社会方面:我们施工的工程多次受到建设单位的好评,尤其是特大桥工程,在2002年10月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视察、2002年9月国家八部委检查以及在济南铁路局、中铁三局集团公司领导等的多次安全质量大检查中,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信誉;在技术方面,通过活动,我们不但培养出一批善思考、精钻研的技术人才,而且掌握了多个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应用,并保证了我们的工程质量。在其他方面:提高了全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加深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大型单位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

通过QC小组活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和总结,真正认识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工人的切身利益,质量的好坏不是一个人工作的好坏,而是在于全体职工直接参与影响的结果,只有加强质量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每个工人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敢于实践、善于总结才可迎刃而上,只有不断更新思想,探索新的施工工艺,积极采用新材料,加大机械化施工程度才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取得更好的效益。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标准化作业,才能提高生产能力水平,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运用新技术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才是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

篇6:质量月qc攻关总结

全面质量管理及QC小组活动总结

航一标(香炉滩)航道整治工程于2004年11月14日开工,至2005年4月25日完工并通过中间交工验收。共完成明礁34379 m3,暗礁26032m3,围堰1376m3,导治筑坝2787m3。完成工程总投资449.11万元,为历来赤水河航运建设中航道整治工程量和投资额最大的单位工程。

争创优良工程是贵州黔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对中标工程的坚定承诺,在公司承担的航一标(香炉滩)航道整治施工中,我们大力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使工程质量在有力、有序的管理下,达到了稳步攀升。工程完工经过自检和通过中间交工验收,达到

优良工程标准。实现了良好的质量控制目标。

运输船队顺利通过香炉滩段

在香炉滩航道整治施工中,我们在开工伊始就根据本标段的工程实际,成立了以项目经理朱菲同志任组长,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施工队长、工班长为主要成员的QC领导小组。确定了重点工程:围堰,明礁、暗礁爆破开挖,围堰拆除。然后组织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进行了QC小组活动培训,聘请专家对QC小组活动的程序、方法、常用的统计工具以及其他科学方法进行详尽的讲解,对活动的意义深入的阐述,通过这些教育 1 活动提高了员工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为全标段的质量管理活动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进入施工阶段以后,在项目部的组织号召下,各参建施工队伍、班组根据各自承担任务的施工特点,针对施工中可能发生的技术难题和已经发生的施工疑难,相继组织开展了QC小组活动,具代表性的有:围堰的防渗堵漏,河底的开挖标高、边线控制、围堰的拆除等,尤其是围堰后的河底开挖标高控制由于开工之始对创优目标的要求起点高,使之对施工超挖的控制质量要

求高,开工前就由项目部派专人负责,在后续的施工中,事实证明,这些小组的活动,确实起到了提高工程质量的作用。

在上游围堰的施工中,防渗堵

漏成为难点。经现场观察研究,针对施工实际,QC小组对这种情况上游围堰防渗堵漏施工工艺

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小组研究讨论,决定采用铺设塑料布结合粘土防渗堵漏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隔水效果。

在围堰后的河底开挖施工中,质量要求是不能欠挖,边线、高程允许超挖仅0.3m,如此高的精度是创优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难点,要求我们必须从影响开挖质量的各个环节上逐一加以控制,不断改进、优化。

首先我们组织小组进行了技术培训指导,组织小组成员和全体员工学习航一标创优规划、《水运工程施工规范》、《水运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一步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创精品意识;组织各工班(钻孔班、爆破班、机 械班等)学习各工种的施工工艺标准,对各工种的薄弱环节重点学习,使全体成员能做到重点部位重点控制。经施工过程的持续改进,明礁施工在质量上达到规范和设计要求,通过效果检查,平整度良好,航道几何尺寸准确,超挖现象极少。经过小组活动,达到了活动的目的,掌握了明礁施工的质量控制施工工艺。

在围堰拆除的施工中,主要问题是

明礁开挖后航槽效果

要求围堰下的河底高程必须一次开挖到位,其施工难度相当大,QC小组针对问题精心研究、严密组织,从钻孔、填药、爆破、清渣等各个环节予以全过程控制,最后拆堰过水后,经过硬式扫床检测,河底标高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效果。圆满解决了整个香炉滩整治的咽喉问题。

总之,在我们航一标段的施工中,经过 QC小组活动的积极带动,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经济方面:通过活动,合理组织资源,加快了施工进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方面:上游围堰拆除施工场景

我们施工的工程在业主、质监、监理、领导等的多次安全质量大检查中,都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信誉;技术方面,我们不但培养出一批善思考、精钻研的技术人才,而且掌握了多个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应用。其他方面:提高了全员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加深了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大型单位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

通过QC小组活动,我们不断进行学习和总结,真正认识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职工的切身利益,质量的好坏不是一个人工作的好坏,而是在于全体职工直接参与影响的结果,只有加强质量技术操作规程的学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集思广益、敢于实践、善于总结才可迎难而上、迎刃而解,只有不断更新思想,探索新的施工工艺, 积极采用新材料,加大机械化施工程度才能锻炼队伍培养人才,取得更好的效益。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意识,严格标准化作业,才能提高生产能力水平,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运用新技术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才是企业生存的必经之路。

通过QC小组活动,我们认为质量工作必须常抓不懈,工程知名度不仅在于难度,而且在于工程质量的好坏,所以QC小组工作必须常抓,对任何工程都必须探索研究、总结经验,寻找捷径。在今后的工作中对工作提高意识,只有质量过关、队伍素质提高才能有生存空间。所以今后在工作中一定要继续运用科学管理办法,学习先进经验,敢于创新,培养年轻骨干力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贵州黔航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航一标(香炉滩)航道整治工程项目部

上一篇:本企业介绍信下一篇:2015杭州教师招聘统考:江干区教育局所属事业单位招聘251名教职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