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

2024-05-09

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精选7篇)

篇1: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

金融机构主要监管指标

一、偿付能力指标

1、资本充足率=(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贷款损失准备未提足部分-入股联社资金)/(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2、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核心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核心资本-贷款损失准备未提足部分-入股联社资金*50%)/(风险加权资产+12.5倍市场风险资本)*100% 注:核心资本=所有者权益合计数(包括当期损益)贷款损失未提足部分=应提贷款损失准备-已提贷款损失准备 应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关注类贷款*2%+次级类贷款*25%+可疑类贷款*50%+损失类贷款*100% 加权风险资产=金融机构的债权+贷款风险资产+其他资产-资本扣减项

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对商业银行债权*20%+对其他金融机构债权*100% 对商业银行的债权=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出保证金

对其他金融机构的债权=存放联社款项-联行存放款项+拨付营运资金+调出调剂资金+入股联社资金+拆放银行业

贷款风险资产=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抵押贷款+质押贷款)*50%-呆账准备余额+其他对公司和个人的债权(剩余贷款)*100% 其他资产=待处理抵债资产-变现利息+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清理+在建工程+递延资产

资本扣除项=贷款损失准备未提足部分+入股联社资金

核心资本扣除项=贷款损失准备未提足部分+入股联社资金*50%

3、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应提贷款损失准备*100%

二、资产质量指标

1、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各项贷款*100%

2、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不良贷款余额*100%

主要财务指标

一、存贷比例=各项贷款余额/各项存款余额*100%

二、应付利息备付率=应付利息余额/定期存款月平均余额*100%

三、备付金比例=备付金/各项存款*100% 备付金=现金+业务周转金+准备金存款+存放其他同业款项+存放联社款项-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借入中央银行款项

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各项存款*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四、资产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100%

五、拆入资金比例=拆入资金/各项存款*100%

六、不良贷款预计损失抵补率=(呆账准备+呆账准备借方发生

额)/(不良贷款预计损失额+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100%

七、最大一户贷款比例=最大一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资本总额=实收资本+股本金+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八、最大十户贷款比例=最大十户贷款余额/资本总额*100%

九、资产利润率=实际利润总额/资产平均余额*100% 实际利润总额=税前利润总额+本期呆账准备借方发生额-本期呆账准备少提金额-本期应付利息少提数-本期应收利息增加数-本期折旧少提额

全年资产平均余额=(年初资产余额/2+一季度末资产余额+二季度末资产余额+三季度末资产余额+四季度末资产余额/2)/4

十、固定资产比例=(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资本总额*100%

十一、利息回收率=(利息收入-表内应收利息增加额)/(利息收入+表外应收利息借方发生额)*100%

十二、实付利息=利息支出-应付利息较年初增加数

十三、扎差收入=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金融机构往来支出

纳税调整

一、纳税的调减

1、国债利息收入

2、企业安置残疾人员

在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支付给残疾职工工资的100%加计扣除。

3、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

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品的150%摊销。

4、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1]416号),对其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后,按照以下比例计提的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一)关注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

(二)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

(三)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

(四)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

注:涉农贷款,是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银发[2007]246号)统计的以下贷款:

(一)农户贷款;

(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

本条所称农户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给农户的所有贷款。农户贷款的判定应以贷款发放时的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准。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和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

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农户以户为统计单位,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

本条所称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农村区域的企业及各类组织的所有贷款。农村区域,是指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

中小企业贷款,是指金融企业对年销售额和资产总额均不超过2亿元的企业的贷款。

金融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应先冲减已在税前扣除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不足冲减部分可据实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二、纳税调增

1、非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

2、超过允许扣除标准的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

职工福利费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14%,工会经费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2%。

3、超过规定扣除标准的社会保障金 包括:五险一金、财险、寿险等

4、超过计税标准的业务招待费

即:按照发生额的60%税前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全年营业收入的5‰。

5、非公益性捐赠支出,超过规定标准的公益性捐赠支出

6、赞助支出

7、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等

财务费用的各项提留

一、业务招待费

全年营业收入的5‰以内据实列支

二、业务宣传费和广告费 全年营业收入的15%以内据实列支

三、基本养老保险

集体部分按上年工资总额的20%计提,职工个人部分按上年个人工资总额的8%缴纳。

四、基本医疗保险

集体部分按工资总额的6%计提,职工个人部分按个人工资总额的2%缴纳。

五、失业保险金

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0%计提

六、住房公积金

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0%计提

七、职工福利费

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据实列支

八、工会经费

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计提

九、职工教育经费 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计提

十、营业税及附加

按营业收入(不含金融机构往来收入)的3%计算缴纳,附加税为营业税的11.5%。

十一、盈余公积金

法定盈余公积按不低于税后利润的10%的比例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 十二、一般准备

一般准备余额原则上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十三、管理费

按上年总收入的0.5%提取,由省、市两级联社统筹使用。

业绩考评指标

一、发展与质量

1、成本收入率=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100%

2、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平均总额*100% 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3、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贷款损失准备余额/应提贷款损失准备*100%

4、偏离度=实际不良比率-上报的不良比率

贷款偏离度,也叫贷款分类偏离度是指贷款的账面分类和真实分类的偏差程度,是衡量贷款分类准确性的逆指标,即偏离度指标值越大,分类准确性越差;偏离度指标值越小,分类准确性越高。考核贷款分类偏离度有两个基本指标,不良贷款率的相对偏离度和绝对偏离度。

二、客户与市场

核心负债依存度=核心负债/总负债*100%

篇2:试议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

一、金融监管法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管理的简称, 是金融监管机构利用公权力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进行直接限制和约束的一系列行为的总称。而金融监管法则是调整金融监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根据我国分业监管体制, 我国金融监管法包括银行业监管法、证券业监管法和保险业监管法等。金融监管法在整个金融法律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 是规制整个金融市场的最有力工具。进行金融监管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确保金融安全和债权人利益。进行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提高金融效率的要求。金融监管法作为金融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确保金融监管行为适时、适度、规范进行, 防止监管过度和不足等“失灵”现象, 保护金融市场秩序和金融运行效率, 实现金融监管的理念和目标。

二、金融监管法基本原则

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金融监管法所确认并反映金融监管法本质和特征, 其效力贯穿于金融监管法律规范之中, 对金融监管法律规范的制定与实施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础性或本源性的法律准则。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金融监管法的始终, 充分体现了其法律目的和根本价值, 反映了金融监管法所调整的金融监管关系的客观要求, 并对这种关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都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另外, 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还具有弥补金融监管法律空白的重要作用。因此, 更值得我们加以研究。金融法的基本原则在不同性质的国家有所不同, 在同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也会有别。它往往与一国某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金融政策目标等密切相关, 是一国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在法律上的反映。

我国对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说法不一, 但是根据金融监管法在金融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和金融监管法的立法目的和根本价值, 结合我国现有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以及巴塞尔《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 以下介绍我国金融监管法应遵循的六项基本原则:

(一) 依法监管原则

依法统一监管是宪法依法治国理念和行政法依法行政原则在金融监管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所谓依法监管, 就是监管法定, 是指金融监管活动必须依照法律规定。依法监管包括监管主体的法定性、监管内容的法定性﹑监管程序的法定性和监管权力的法定性等。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条规定,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 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证券法》第七条与《保险法》第九条也分别规定, “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 “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保险业实施监督管理”。依法监管原则要求合法的金融监管主体利用合法的监管职权, 遵照法定的程序进行法定的监管行为。该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 所有金融机构应毫无例外地接受监管; (1) 第二, 金融监管机关的设立及其职权的取得必须有法律依据, 这是金融监管机关行使监管职权, 进行监管活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第三, 金融监管职权应依法行使, 也就是说金融监管职权的取得, 范围和程序都应该依照法律的规定。第四, 金融监管应有平衡制约机制, 必须控制金融监管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权力是把双刃剑, 既然法律赋予权力, 就应同时对权力加以限制, 避免滥用。

(二) 监管主体独立性原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Quintyn And Taylor (2002) 在2002年发表的“监管独立性与金融稳定性”的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监管独立性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这一原则要求金融监管机构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 享有操作上的自主权和充分的资源。金融监管机构独立性包括监管机构相对于政治干涉的独立性和相对于被监管机构“行业俘获”的独立性两个方面。只有以上两个方面的独立性都能得到保证, 金融监管机构才能够保持充分的独立性。作为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原则, 监管主体独立性主要是指监管主体应独立于政府。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五条规定银行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时, 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对其进行干涉。按理论讲, 一个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应具备组织独立、执行独立、规制独立和预算独立四点特征。

(三) 合理适度监管原则

适度, 即适当。行政执法不仅要求做到依法行政, 更要做到合理行政。金融市场合理、适度的监管是遵循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 金融市场保持活力的必要手段。合理适度监管是指金融监管主体必须以保证金融监管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尊重金融市场的规律, 运用有效的监管措施增进金融效率, 维护公平竞争, 以此促进金融业的发展。根据适度监管原则, 金融监管主体的监管行为必须满足以下要求:第一, 金融监管必须以金融市场的自发性调节为基础, 尊重市场自身的规律。市场有自身的运行规律, 应让其自我调节机制得到充分发挥, 只有在出现市场失灵、市场的成本过高的情况下, 才需要金融监管机构的介入。第二, 监管者应避免直接微观管制金融机构。直接微观管制金融机构容易造成对经营者权利的侵犯, 抑制市场活力, 监管者应尽力避免。第三, 在金融市场失灵、金融行为不当时, 应该能及时应对、运用适当的方法、有力的措施, 维护金融稳定;第四, 应对监管对象实行分级分类, 区别监管, 运用激励相容的金融监管理念, 实现监管者与被监管者行为之间的良性互动, 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 (2)

(四) 公开、公正原则

公开原则或称金融监管的“透明度原则”, 其基本含义是金融监管行为除依法应保密的以外, 应一律公开进行。根据公开原则, 有关金融监管的目标、框架、决策及依据、数据和其他信息等需要全面、方便、及时地告知社会公众和有关当事人, 以保障社会公众和有关当事人对监管过程和监管结果的知情权。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条规定, “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对银行业实施监督管理, 应当遵循依法、公开、公正和效率的原则。”《证券法》第三条规定, “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 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而公正原则是指金融监管主体要按照公平、统一的监管标准和监管方式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规范金融机构的市场行为, 保证金融市场正常有序运行。公正原则要求监管主体及其工作人员秉公办事, 不徇私情, 平等对待金融市场上不同的被监管者。公开、公正原则不仅是金融监管活动应该遵循的原则, 也是其他金融活动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

(五) 安全与效率并重原则

安全与效率是金融监管的永恒主题。金融安全原则要求监管者采取各种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保障金融系统的安全、稳健运行。金融安全关系着整个金融市场的健康和稳定, 也是金融监管的根本出发点。而金融效率原则是指监管者应为金融机构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竞争环境, 提高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为本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作用。效率原则是有效金融监管理念的必然要求, 是确保金融业和金融市场生机活力的重要保证, 同时也为防止金融监管过度所必需。金融安全与金融效率并重, 金融安全是金融效率的前提, 金融效率是金融安全的体现和终极目标。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一条就规定:“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督管理, 规范监督管理行为, 防范和化解银行业风险, 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 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 制定本法。”体现了这一原则。金融监管的效率原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金融监管应讲求经济效率, 即金融监管不应导致金融机构效率的丧失, 而是要通过规范、引导和鼓励等来提高金融业的整体效率;二是金融监管应讲求行政效率, 即金融监管应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化的金融监管目标和效果。金融安全原则和金融效率原则并重, 才能最好的激发金融市场的活力, 保证金融市场健康稳定。

(六) 协调监管原则

协调监管原则是现代金融监管制度的根本要求。它是指监管主体之间应职责分明、分工合理、相互配合。这就有效避免了政出多门、重复监管、空白监管等问题的出现。具体包括:1.分业监管中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不同监管机构的协调;2.国内监管与国际监管, 除了以各国主权为基础的国内监管外, 在当今国际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金融机构跨境经营, 资本在全球范围广泛流动的情况下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也应不断深入, 拓宽合作领域;3.金融机构内部监管与专门机关的外部监管、行业协会的自律性监管的协调。各金融监管机构相互间应建立分工合作、信息共享、协调配合的监管协调体制和制度, 各个主体多管齐下, 才能确保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协调监管原则在以下法律中都得到了体现:《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第二十五条规定:母国和东道国的关系:跨境业务的并表监管需要母国银行监管当局与其它有关监管当局、特别是东道国监管当局之间进行合作及交换信息。《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其他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信息共享机制。《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建立监督管理合作机制, 实施跨境监督管理。

综上所述, 依法监管原则、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合理适度监管原则、公开公正原则、安全与效率并重原则及协调监管原则这六大原则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共同构成了我国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 体现了金融监管法的本质和根本价值, 是整个金融监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 因此, 确立我国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 有助于更好地推动我国金融监管的高效、有序、合法运行, 有助于我国金融监管目标的实现, 对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金融监管法的始终, 充分体现了其法律目的和根本价值, 反映了金融监管法所调整的金融监管关系的客观要求, 并对这种关系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都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准则和指导思想。根据金融监管法在金融体系中所起的作用和金融监管法的立法目的和根本价值, 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提出六个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 以指导金融监管法的实施。

关键词: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法,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寇俊生.关于金融监管法原则的思考[J].金融研究, 2003, (04) .

[2]朱志权, 李国献.论金融监管法的基本原则[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3) .

[3]孟凡生.关于金融监管法原则的思考[D].天津财经大学, 2010.

[4]李文泓.国际金融监管理念与监管方式的转变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 2001, (06) .

[5]汪鑫.金融法 (第四版) [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

[6]朱大旗.金融法﹙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7]陶广峰.金融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①汪鑫.金融法 (第四版) [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1:52.

篇3: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

【关键词】互联网 金融管理 新金融 监管范式一、前言

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对于金融业的发展与壮大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点包括平等、惠普、开放、共享等,该金融模式更加人性化,且十分民主,是一种非少数人控制的金融类型。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特色,可以看出金融的监管应该保证其开放性、适应性与竞争性。当前,对于互联网的看法各有不一。因此,如何维护与保证互联网金融的正常发展,成为人们研究与探索的重要任务。

二、互联网金融的在发展中应注意的事项

首先,应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市场的本质与功能完全相同。余额宝、支付通等技术的产生是互联网金融的方式与渠道,其主要的功能是支付、清算与资金的通融,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功能仍未超出金融市场的范畴[1]。因此,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互联网金融在今后的发展与应用中绝不会颠覆传统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

其次,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市场毫无冲突可言。互联网金融具有的是网络的相关特征,例如互联网金融具有便捷性、快速性。且互联网金融主张的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稳健。而传统的金融市场更加强调市场经济的常规性、普遍性。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传统金融的基础上,进而展开各种金融活动,因此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市场并无任何冲突。

最后,在未来的发展中,互联网金融具有不确定性和市场发展的不稳定性,人们在重视开展金融活动的同时,更应注意互联网金融可能产生的风险,提高对互联网金融的防范意识。有研究学者表明,互联网金融本身并无任何新意可言,其创新之处在于金融与网络的结合,加快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变化,为传统的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其在本质上并未发生任何改变。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新兴监管范式——互联网的监管原则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向和发展前景都十分可观。因此,应加强企业的探索精神和自律性,并提高法律监管的力度。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模式,我国金融管理应适当采用新的管理内容,推进新金融的发展,鼓励其发展的同时也要进行规范[2]。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我国新兴的“互联网监管十二原则”。以下列举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金融应具有适当的风险容忍度原则

正因为互联网金融是当前新兴的金融模式,其发展与应用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国家应适当放宽管理政策,过早期或是太过严格的监管力度,都会影响这种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与壮大。有学者表明,世界上任何制度的制定都应处在“无序”和“专制”的范围之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原则也应采用同样的态度,从其长期发展的预测而言,互联网监管有其一定的风险存在,但是该风险都是在国家可控制的范围内。因此,对于互联网的监管应采取适当的容忍原则。

(二)互联网的实际动态金融监管原则

互联网金融在国内外的定义中仍然十分模糊,还需要各个部门的进一步界定与明确。根据市场的监管力度,可以将金融的监管分为市场自律、监督、注册、审视等四个监管层面。此外,我国法律对金融的监管也具有相应的管理条例和管理职责。在监管过程中,如出现任何违法的行为,都要依法进行处理与惩治。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平台以及产品,金融的监管部门应适当根据其影响的程度和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的结果对互联网金融的管理范围进行确定,分别是方法与强度。对于风险小的互联网金融,监管部门应适当采取市场自律的原则。而风险较大的互联网金融,则要划入监督检查的范围内,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执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最终保证我国家金融市场可以稳定和谐的发展。

(三)原则监管与规则监管的结合原则

原则性的监管模式之下,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以引导为原则进行金融监管。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设置过多的监管条例,且监管内容不需要细分的十分明确[3]。而相比之下,规则性监管的模式更注重法律监管的原则。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监管部门应设立各项监管条例,对金融的项目和内容作出非常详细的划分与管理。并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完成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监管部门在监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互联网金融运行的特点。在对经营人员进行管理与约束的同时,保证消费者的各项合法权益。此外,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风险时,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风险高发的项目制定特殊的监管条例。在两种监管原则的结合下,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条例,确保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

(四)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一致性原则

监管套利现象是指金融监管机构利用监管的差异性,对某些市场金融放宽管理与监督的标准,降低监管的成本与监管力度,从而获取不法利益的现象。当前,互联网金融所提供的业务与传统的金融市场提供的金融业务大同小异,例如放贷、支付等服务内容。因此,在对两者制定监管条例的过程中,不应存在任何偏袒或是不公平的现象。为确保金融监管的一致性,我国应就原则问题,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并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五)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原则

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对于我国金融系统存在“双面性”[4]。一方面,通过金融的增加服务提高配置的效率,推动了实体经济的有效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金融系统的总体风险型。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会放大金融市场的总体风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为迅速,正是因为其进入的门槛极低,这就会导致许多非金融机构大量涌入金融市场,从而降低了金融市场的总体价值,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交易风险。互联网金融的信息科技是最为突出的风险,正因为其具有较为便捷的快速处理功能,也就导致金融市场在发展与扩大的过程中,风险的聚集速度随之提升。除此之外,互联网金融还具有业务流动性的风险,金融机构应加大对该风险的防范与处理力度,以确保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

四、总结

互联网金融作为当前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其发展与应用为传统的金融市场带来了全新的生命与动力,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十二原则为基础,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法令法规,禁止任何不法行为发生。注重发展我国经济的同时,更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意识,以确保我国金融经济的稳定与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J].金融监管研究,2014,12(26):6-17.

[2]李真互联网金融:内生性风险与法律监管逻辑[J].海南金融,2014,6(4):76-81.

[3]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3(7):3-9.

篇4: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

一、互联网金融管理的重要意义

对于金融监管来讲, 就是利用市场当中看不见的手使市场上的参与者自觉自发地服从管理。这种管理形式在理想的市场状态下能够更好地施行, 但在非理想状态当中, 市场参与者是不会这么轻易地服从管理的。很多时候, 由于对于市场的金融监管力度小或者监管行为少, 导致市场参与者之间没有公平的竞争环境。为了改变现在的状态, 利用信息时代的产物, 互联网金融管理随着这个时机出现。我国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在目前情况还达不到非常严谨的状态, 偶尔会出现对于市场参与者的数据信息产生误差的情况出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 金融监管者也不能全面放任市场发展, 应当对其适时地监管。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 其在市场变化莫测的情况下能否保持理性, 成为金融监管的主要原因。很多个体行为通过对银行的信贷来完成对金融的高风险投资。但该种行为毕竟不属于集体信贷, 互联网金融监管对其个人行为的判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虽然互联网会通过其个人数据对该个体进行系统的分析, 但对于人性方面的分析, 互联网还是难以预测其变化。而且, 一个人的思想不能左右集体的思想, 国内的传统总是出现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该习俗下的人习惯性地做出决定但却不能得到集体的认可, 致使其在参与市场的过程当中被整个企业否认。互联网金融管理没办法对其进行认识, 对于其进行的投资行为也没有办法判断[1]。

除了上述情况以外, 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管还源于其不稳定性。众所周知, 很多新闻报道某金融平台负责人携款潜逃。种种状态提醒监管人员,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些互联网金融在其行销的过程中为人们谋划的未来极其美好, 与现实情况根本不相符, 这导致许多民众受到蒙蔽, 对该平台有所期待。而后, 在该平台遭受风险以后, 其根本不具备承担风险的资本, 将面临倒闭, 投资者的钱也难以收回, 使众多参与者深受其害。再则, 在互联网金融行为当中, 很多人都是不理性的, 其在不理智的情况下做出的投资行为, 使自己蒙受欺骗。所以, 市场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已经要付出实践, 以其强大的监管力度还给市场参与者安全的投资环境。

二、互联网金融管理的核心原则

1. 审慎监管的原则

对于互联网的监管过程一定要谨慎, 通过对其外部的监管, 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对参与者的利益予以保护, 从而达到对其监管的目的。监管部门要认真地识别该项金融投资所存在的风险, 并通过自身对金融风险的控制手段, 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务必保证其外部行为符合金融监管的原则。监管人员要对互联网金融的信誉度做出评估, 双向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保证互联网金融的真实性。

2. 行为监管的原则

对于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就是监管参与者的行为举止。在其进行金融交易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 保证交易的有效和公平, 并维护交易双方的基本权益, 保证交易的真实。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还可以侧面将互联网金融的内部结构做出优化, 通过对其进行的管理督促其运行状况, 并对其管理者进行积极审查, 保证其没有不法行为和犯罪记录, 保证其思想状态以及社交状态的良好, 从而对互联网金融的内部结构做出严密的控制[2]。其次, 在互联网金融进行的证券等相关金融行为当中要实施有效的管理, 防止其交易当中存在高风险的投资或者存在无法预知的风险。为了防止互联网金融的某项负责人出现携款消失的现象, 要对其机构当中是否做到将客户资金与机构资金进行有效分离, 对于没有做到该行为的机构予与批评和整顿, 对于严格遵守这一标准的金融机构给予支持。监管部门要督促互联网金融机构健全自身的监管体制和管理部门, 在自身内部当中不出现意外问题。监管人员自身要提升监管能力, 凭借专业的知识和素养, 打击违法犯罪的互联网金融机构。

3. 对于消费者的保护原则

在监管部门对于消费者的保护方面, 监管者要及时保护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凭借着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行为监管, 监管部门要实时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收集其投资信息, 保证其投资信息的准确性。为了防止金融机构因与消费者利益不协调所造成的有损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发生, 监管部门要积极保障对互联网机构的金融监管和行为监管[3]。

三、结论

相信各位金融管理者经过笔者的简要分析, 能够体会到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监管的重要性, 在金融管理当中主动了解互联网的功效, 并认真将其与自身监管工作相结合, 最大限度对市场进行监管, 达到监管的目的, 为各个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通过国家政策的支持, 金融管理者提升自身的互联网金融监管能力, 使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更加全面。

参考文献

[1]马强伟, 呼雪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1 (23) :271.

[2]张啸骞.基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及核心原则探究[J].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 2015, 1 (6) :74.

篇5: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必要性;原则

一、互联网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监管

(一)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涵盖以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没有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目前,互联网金融的而发展趋势己经十分显著,相关创新活动层出不穷。除了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之外,电子商务公司、IT企业、移动运营商等也异常活跃,同时演变出崭新的商业模式,模糊了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界限。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在金融自由化、网络化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监管是指金融主管机构或金融监管执行机构为保护存款人或投资人利益,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稳定,推动经济的发展,根据金融法规对以互联网为技术职称的金融活动所实施的监督管理。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改变了金融机构及众多金融平台的服务手段,使其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互联网有其脆弱性,其风险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强。由于我国正处于互联网蓬勃发展初期,所以对互联网金融的约束性不强,因此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极其重要。

(一)宏观层面。首先,市场纪律不等于完全抑制风险。在我国,大众在投资时习惯了刚性兑付的原则,这是由于我国针对投资风险有大量的担保存在,从而导致风险定价机制在某种意义上是失灵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某些互联网金融机构会借机推出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产品,用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掩盖了风险存在的事实,一旦投资者不具备金融常识,很容易损失惨重。这种风险掩盖很容易造成较大的道德风险。其次,互联网金融监管有利于推进金融市场发展变革。市场失灵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自然垄断等现象,如果需要有效抑制市场失灵现象的发生,就需要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由于互联网金融在中国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一家这样的机构的塌陷就可以导致类似多米诺效应的连锁反应发生,而且还会制约传统银行业的发展,使金融市场陷入危机。所以,对互联网金融加大监管力度可以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和公平竞争,它是保证金融市场稳定运行的必要措施。

(二)微观层面。第一,在互联网金融中,消费者在决断时并非总是理性行为。举个例子来说,用户在使用P2P网络借贷中,投资者购买的实际是针对借款者个人的信用贷款。虽然P2P平台能够准确揭示出借款者的信用风险,投资组合也足够分散,但是个人信用贷款仍属于潜在风险比较高的投资,投资者的非理性决断导致其不能充分认识到投资失败对其个人的影响。引入适当性监管,可能会降低非理性行为发生的概率。第二,互联网金融机构若拥有大量客户资源,或者该机构具备较大的资金规模,当机构一旦出现问题,市场出清很难落实。以微信钱包为例,庞大的客户群让其成为具有重要性的软件系统,然而一旦出现问题进行市场出清,在其破产的过程中很大可能会损坏金融系统的基础设施,造成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的原则

(一)依法监管原则。首先国家金融监管机构要明确监管主体,要保证互联网金融机构纳入其管理体系中;其次,管理当局实施监管必须依法执行。只有做到这样才能使监管当局的管理具有权威性、强制性、严肃性和一贯性,从而保证监管高效有力。

(二)公平合理适度竞争原则。竞争是检验互联网金融机构是否适应市场的有效机制。金融监管机构应当为互联网金融机构创造适度竞争的环境,在监管过程中,既要避免造成互联网金融机构高度垄断,又要防止出现过度竞争。所以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目标要保证在金融市场上,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公平、高效、有序、适度的竞争环境。

(三)经济效益与安全稳健相匹配原则。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中心目标是互联网金融机构安全稳健地经营。制定的金融政策与法律法规应以互联网金融业的安全稳健和风险防范为重心。同时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带动经济发展,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促进经济效益与风险防范的匹配性。要敏锐洞察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对监管内容、措施等进行及时调整。

(四)分类监督管理原则。分类监管意在将互联网金融机构分门类别、分别管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引发了金融业综合化趋势,传统的按业务标准分业监管无法有效的实施监管。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形势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平台、P2P平台、众筹平台等。虽然都属于互联网金融,但是由于运行模式和规律的差异,监管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办法,将“机构型监管”与“功能型监管”有机结合。

(五)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结合原则。外部强制监管是必须实施的,只有互联网金融机构与监管当局相互配合,才能保证监管达到预期效果。如果放松外部强制监管而使互联网金融机构自觉自律的进行自我约束,会造成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险经营行为与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要把创造自我约束环境和外部强制监管良好的结合起来,对互联网监管机构进行正确引导,同时也要实施有序的外部监管,创造良好的金融监管环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金融要向获得健康、良好、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坚持一定的监管原则,有效规避其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保障互联网金融在合法、完善的市场环境里获得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综合实力的增强,实现我国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有星,陈飞,金幼芳.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4:87-97.

[2]魏鹏.中国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J].金融论坛,2014,07:3-9+16.

[3]郑联盛.中国互联网金融:模式,影响,本质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4,05:103-118+6.

篇6: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网络,通过互联网完成资金交易。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足不出户完成网上购物的直接支付,还可以在网络上实现金融的投资以及借贷业务,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

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一)避免个体存在不理智的金融借贷行为

互联网金融借贷通过网络对借贷双方信息进行匹配,与传统的借贷方式相比,互联网金融借贷具有手续简单、放款速度比较快、还款比较方便等优势。由于互联网金融借贷操作简便,借款人常常进行多次借贷,扰乱金融秩序。互联网金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借贷双方信息的真实性无法全面认证,导致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方面的漏洞,进行网络诈骗活动。近年来,P2P这种互联网金融模式不断发展,P2P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理财产品,P2P网络借贷中,由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力度不够,因此,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并非绝对真实,相关审核依据无从考证,一旦借款人出现信用问题,投资人将承担全部后果。

(二)集体行为的不理智性对金融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互联网金融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储蓄平台,投资者可以将自己的闲置资金存入互联网金融账户,定期获得较高的利息收益,从中获取一些回报。互联网金融机构将投资者存入的资金用于企业建设等其他投资,一旦出现投资者集体撤资等不理智行为,金融行业将受到巨大的冲击。

(三)互联网金融无法有效的承担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投资的风险比较大,许多金融项目和理财产品都无法承担风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销售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常常对理财产品夸大其词,进行隐性的承诺,导致投资者进行大量的投资。一旦理财产品出现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无法承担巨大的风险,最终全部后果只能由投资者承担。

(四)互联网金融规模较大,很多问题难以解决

互联网金融涉及到的金融项目和理财产品比较多,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络自行完成理财投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互联网金融市场无法一一解决,导致投资者承担更大的风险。

(五)互联网金融投资存在欺诈行为

互联网金融机构在推销理财产品时,以产品的高收益回报作为卖点,却隐藏了高收益下的高风险,投资者对理财产品了解不彻底,被产品的高回报所吸引,进行盲目投资,一旦投资出现问题,投资者将承担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核心原则

(一)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审慎监管

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巨大风险,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应该采取合理有效措施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严格监管。首先,采取有效措施对投资风险进行识别,严格控制和管理可能会对互联网金融机构造成危害以及负面影响的因素,将互联网金融投资风险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对互联网金融审慎管理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行业有共通之处,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过程中,可以借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结合互联网金融的实际特点,进行取长补短,将形式作为重点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

(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行为监管

对互联网金融的行为监管主要是指对参与互联网金融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及监督金融机构中的基础设施进行严格管理。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行为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互联网金融交易的公平性以及有效性,防止由于互联网金融工作人员的违规操作,对互联网金融带来一定的风险,还应该避免互联网金融机构出现非法侵占资产的现象。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行为监管,杜绝出现资金被非法挪用的情况,降低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从而增加金融交易效率。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管理体系,完善互联网金融机构管理与解决风险的措施,保证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三)对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进行保护

在互联网金融交易过程中,应当有效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互联网金融监管与互联网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息息相关,在监管过程中应当与消费者的利益为核心原则。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在网络上进行投资时,不仅关注理财产品的高投资回报,更关心互联网金融的安全问题。对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进行保护,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在互联网上进行放心地投资,从而消费者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各取所需,消费者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可以得到长久、稳定地发展。

四、结束语

互联网金融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互联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许多问题,建立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管理制度,对互联网金融机构进行严格监管,控制对互联网金融机构造成危害的因素,同时降低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对互联网金融的工作人员及监督金融机构的基础设施进行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金融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互联网金融是将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资金的流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和功能不断扩大,为避免金融行业出现混乱,对互联网金融模式进行必要性的管理,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核心原则,金融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莉莉.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探讨[J].现代商业.2015

[2]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国际金融研究.2014

[3]马强伟、呼雪梅.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与核心原则[J].现代经济信息.2015

[4]张啸骞.基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及核心原则探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

篇7:金融监管的原则主要是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监管;必要性;核心原则;分析研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模式也由过去的单一化变成多样化,促进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购物或者转账等等,虽然有时具有一定的风险,并且在对其进行宣传时夸大了互联网金融的效率,但是不得不承认其优势所在。目前,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也越来越迅速,为人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以及核心原则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给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

一、互聯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金融市场上的参与者在市场中,如果市场情景比较理想化,那么他们的行为也是非常理性的。目前,金融市场之所以会向着均衡化发展,是因为个体自利行为导致的,市场价格的均衡化使得所有信息都完全与正确的反映了出来。这样一来,进行金融监管的时候就可以让其自由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同时减少金融监管力度,并且鼓励其进行创新,当然,这是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状态,要想完全实现,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所以目前还不能够放弃金融监管,不能够使其自由发展:

1.市场纪律对有害风险承担行为控制力不强

我国的金融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所以出现了很多的担保投资风险,并且有显性、隐性两类。举例来说,在银行当中,柜台对将一些理财产品对外进行销售的时候,都是一些隐性的承诺,有的还通过保险的形式对顾客进行承诺,与此同时,购买理财产品的顾客也习惯了这种保险方式,但是对有害凤霞承担行为的控制力度却不是很强。

2.大规模状态下难以解决问题

现代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其中,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备受欢迎,其涉及到的用户有很多。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当互联网金融机构资金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如果出现故障,那么就会很难解决。比如说,如果金融机构涉及到一些比较基础的进入业务,并且得不到及时的解决,那么就会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受到严重的损害,这不利于金融机构的发展,形成比较系统的风险。

3.存在欺诈行为与非理性行为

在金融机构对一些理财产品进行销售的时候,有些工作人员会抓住顾客的心理,开发或者推销一些风险较高的理财产品,同时顾客对这些理财产品也不够了解,那么对于理财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举例来说,目前,有许多理财产品销售行为,并且销售方式各有不同,有的是人工销售,有的是互联网销售,他们在销售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明投资的收益情况,却不会对投资者说明存在的风险问题,存在一部分消费者因为习惯了“刚性兑付”同时又缺乏相应的金融知识,对P2P 网络贷款同银行理财产品或是存款之间的差异并不一定清楚。由此来看,互联网监管是至关重要的,不能因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快速就能够使其放任自由。

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的核心原则

1.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审慎监管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必须要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和审慎监管,这也是保护金融投资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另外,当监督管理者对金融机构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时,一旦发现互联网金融具有不安全因素,那么就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和控制,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审慎监管。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互联网金融存在外部风险,并且具有很大的流动性,要想有效的对其进行监管,可以根据以往的监管经验,科学合理的进行,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2.对互联网进行行为监管

所谓的互联网行为监管,主要指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监管人员的行为,另一个是监管金融机构所使用的基础设施。行为监管的主要目标就是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安全,并且促进互联网金融交易达到公平,提高安全性。与此同时,监管人员还要具有全局性眼光,对金融机构经营者和投资消费者之间的交易进行了解,保证两者交易过程中的公平,保证双方的利益不受侵害。另外,金融机构管理者还要不断的完善行为管理和解决安全风险的措施,建立健全金融管理机制,保证金融机构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3.对互联网金融的消费者进行保护

金融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如果一旦出现安全风险问题,那么损失最多的就是消费者,所以互联网金融监管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这种监管保护行为也属于行为监管的范畴,在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金融信息一旦出现问题,消费者的财产就会受到一定的损失,其主权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找到合理的监管方式对消费者的主权进行保护,尽量使其财产损失降到最低,让消费者能够安全购买理财产品。

三、结语

随着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模式也由过去的单一化变成多样化,促进了金融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够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易、购物或者转账等等,但是互联网金融机构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这就需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机构的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围绕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核心原则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文龙.引入第三方托管防范P2P网络借贷风险[J].金融时报,2013(12).

[2]由曦,刘文君,董欲晓.立规互联网金融[J].财经,2014(9).

[3]张晓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原则:探索新金融监管范式[R].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论文,2014(2).23-24.

[4]刘士余.秉承包容与创新的理念,正确处理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关系[J].清华金融评论,2014(2).

[5]谢平.互联网金融的基本理论要点[R].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专题研究,2014(3).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抽签编故事》第3课时教案下一篇:职业学校校长教师节讲话稿与职业生涯规划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