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成因转化论文

2024-05-25

学困生成因转化论文(精选8篇)

篇1:学困生成因转化论文

一、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一)自卑心理强;

(二)戒备心理强;

(三)逆反心理强

二、学困生的类型

(一)逆反心理型;

(二)自卑感心理型;

(三)自由散漫型;

(四)孤僻冷漠型;

(五)意志薄弱型

三、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家庭的影响;

(三)学校的影响;

(四)自身的原因

四、学困生转化的误区

(一)严而不爱;

(二)罚而不教;

(三)抑而不扬;

(四)堵而不疏

五、学困生的转化方法及策略

(一)以“识”为前提,全面了解,对症下药。

(二)以“情”为基础,主动接近,宽容接纳。

(三)以“理”为要求,晓以利害,导之以行。

(四)以“法”为讲究,灵活多样,提高效率。

(五)以“联”为手段,形成合力,共同教育。

(六)以“恒”为追求,反复教育,巩固习行

篇2:学困生成因转化论文

阶段性总结

渭源县龙亭中学 张治文

课题研究小组在一年多的工作中取得了初步效果,实验学困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绝大多数同学已经成功转化,其他学生也不同程度的进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把这项工作做的更好,就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做一阶段性总结。

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一、选本课题的意义

我校是一个独立初中的学校,是学困生比较集中的学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学校生源不稳定,导致了不同层次的基础,来到我们学校开始住宿后有的同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学习上的厌倦,顺理成章的成了学困生;还有因为是县城中学,社会环境条件复杂,导致部分从农村来的学生由于经不起诱惑而变为学困生,这主要是:①学习原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不明确、受读书无用论冲击、被强迫读书以及对前途感到渺茫等。特别是农村农民思想落后、文化程度低,对子女能否上学以及学习成绩如何漠不关心。如今的农村家庭,农闲娱乐的方式不是是麻将,就是赌博,很多家庭把麻将机搬到自己家中,家中每天都是吆五喝六,乌烟瘴气,偶尔还可以给孩子一点小费,习惯了,孩子就等在旁边,久而久之,可以上桌帮助摸摸牌,也就成了“小赌神”了,哪还有心思学习。在那样的嘈杂的环境中,也真的不能沉下心来学习。家长也没有时间照顾孩子的学习。还有部分农民总认为:农村的孩子将来只能在家种地,要么出去打工,上学能干什么,花很多钱供完大学回来一样找不到工作、一样连最简单种地、喂羊都不会,还不如早早退学把庄 稼活练好了才有发展。学生在这种思想的熏陶下学习原动力严重不足。②品行表现差。这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经常转学,其它学校的不良风气也随着他们来到学校。部分家长教育方法不得当,学生犯错误后不问青红皂白先来一顿暴打事后不作任何教育,再犯错误就再打,这给学生在心理上造成了很大伤害,容易形成严重的逆反心理。所以选了这个学困生课题的意义是非同小可的。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是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2.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和观念为我们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3.经学校校委会批准同意,对本课题的研究大力支持,在课题使用经费方面提供充分的保障。

4.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都是新手,从未接触过课题研究。光有热情还不够,还得有理论的培训和指导。因此,学校购置了一批有关学困生的书籍,随时提供给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教科研过程中翻阅和借鉴;学校课题组还专门摘录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实践材料,指导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自如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了实践的动力;有了理论的指导,才有了方法的灵活多样,开放式动机理论的培训,采用自学与讲座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们深入课题研究铺平了道路。

三、开展课题前的精心准备:

得到领导支持,大量学习之后,我们便积极准备,精心策划,分工协作,联手攻关,具体做了两件事:

1.利用教研组会议,集体研讨,精心选研究的学困生:通过我们和任课 老师多次研讨研究,确定了学困生。

2.依托网络平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白天正常上课,为了便于交流,在征求大多数老师的意见之后,我们确定每周四晚上8:00到11:00为我组集体网上交流时间。

四、目前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课题组从2009年1月正式开始工作。到目前为止课题研究中所取得的点滴成绩与我们时刻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1.树立信心,弹好“前奏”。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打骂,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加上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母亲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优秀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2.激趣、指导,弹好“主题”。

学困生,对学知识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绪,低触、厌倦,这种消极情绪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或他们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让他们感到知识在生活中很有用处,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运用迁移规律,以旧知引出新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2)明确责任,督促学生生趣。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

(3)体验成功,引发兴趣。

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那些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例如,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答对了,老师向他表示祝贺;对学困生的作业,老师先让他们只做一题,做对了再奖励做第二题、每次的作业都要全批全改……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感,就会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

(4)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知识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

学困生转化效果的好坏,除了看他们的自信心、兴趣是否提高,还取决于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业成绩呢?我们是这样做的:

①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为了能让我们的学困生李某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们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作准备。为了提高李某的自信心,我们老师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或者要让他问的问题,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老师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伺机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发现李某上课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第二步:让李某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不再事先给他题目,而是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或者让他自己选择喜欢的部分。有机会,我们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第三步:让李某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我们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张,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们要试着让李某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了,难度较大,首先思维要有广度,其次思维要有顺序。起初,李某不太有信心,邓会春老师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是说“你一定行!”在邓老师的鼓励和提示下,李某终于把这个问题完整地回答了出来,而且很有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李某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他会出错,但邓老师从不批评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他。在邓老师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李某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

②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可以由教师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

3.持之以恒,弹好“尾声”。

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点,不怕麻烦地耐心疏导,要允许学生多次反复,事情的发展往往会有曲折,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也一样,我们在做学困生转化工作时,不能企图通过几次谈话、补课、家访就立竿见影,对他们转化过程中出现的反复,应客观地加以分析,明确“反复”是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特点,作为教师,应一而再,再而

三、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弹出意犹未尽的“尾声”。

五、初出成果:

我们的课题虽然研究实施两年多,但由于我们课题组成员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坚持不懈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我们都探讨出了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既符合学生年龄层次的接受能力,又兼顾了教育思想的运用。可以说,我们的课题研究,全体成员和学生都达到了“双赢”。

1.通过试验与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研成果显著。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渐渐养成了勤学习、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习惯,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同 时,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课题研究个案、论文、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文章形成初稿后,在本组讨论、交流,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推广交流。我组从2009年3月份开始先后发表了文章,有论文获得了一等奖。其中张治文老师撰写的《浅谈农村中学学困生转化的方法》获得教学论文一等奖。

2.课题试验中,学生的学习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拓展,个性得到发扬。通过多种形式的教研课,学生学会了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会了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学会了学习中交流与合作。

3.家校联手,为学困生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家庭是学困生活动的第一场所,在父母的培护与教师的哺育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收获更多的希望。但很多学困生的家长们文化水平偏低,教育子女方略全无,我校充分利用家长听课周这块主阵地,利用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培训,实现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六、仍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惑。

1.课题研究成员跨学科、跨班级、任务重,整天忙得不可开交,不利于交流和探讨。我们四位成员,平时大家教学任务重,要统一时间来搞课题研究确实有很多不便,如何更好地组织起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将仍是令我们头痛的问题。

2.尽管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但仍有教师对学困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表现形式理解不够深入,研究工作停留于表层。

3.对于研究的方法,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继续学习,深刻理解操作的步骤,并能在实践中正确应用。

4.如何营造研究氛围,让每位成员理解,我们不能为研究而研究,要让研 究成为我们工作的一种需要,这无疑是我们面临的困惑。

5.个别成员不能及时把研究的成功经验,教学反思,典型案例进行梳理、总结、及时发贴。还未养成勤动笔的习惯,这同样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地方。

6.学困生中独生子女多,由于家长的溺爱,进行科研乃至于教学工作获得家长支持艰难,顺利开展并落实不易。

7.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学困生的意志的锻炼,防止其反复仍是难点和重点。

七、下一步的打算

1.深挖已研究策略,常抓常新:已经研究过的学困生转化的各项策略应该是贯穿整个研究始终的,应该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加以利用的教育教学好方略,我们将适应形势需要,适应学生特点,深入一步挖掘已经研究过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抓出新方法,挖掘新路径,形成新的特色。

2.做好阶段成果总结工作:课题的研究尽管已进行了近一年,我们教师身体力行,实践着实验计划,但多停留在实践层面上,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这学期将着力做好教师的阶段成果总结,召开一次表彰会,并大力宣传对学困生转化课题研究工作中表现突出教师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体会;表彰奖励学习进步大表现好转,脱困的学困生,让研究成果转化为催动学校整体进步的强大推力剂。

3.开发新的学困生转化策略:依照所掌握的理论方法及路径,从班级管理、各学科教育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开拓新的学困生转化措施,努力填补原有研究的空白。

篇3:剖析学困生成因及转化

初中学生大多都在11~15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正是活泼好动的时期,自控能力差,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父母或老师推一推,他们动一动。上课时很难长期保持集中精力,经常开小差,老师讲的内容其多半没有听进去。下课时又爱玩,不爱动脑,不能认真及时复习课上所讲的内容,所以课程落下的越来越多,以后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也越来越听不懂,也就越来越不愿学习,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一种痛苦。

初中化学由于特殊原因,直到初三才开始开课。对于有些同学来说,经过初一、初二的学习,在课程上已经落下很多,所以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对任何科目都没有兴趣,当然也包括化学。虽然有些同学有想学好的意识,但一想到只学好化学,总成绩仍然不好,仍然考不上高中,心里就打退堂鼓了。以至于干脆破罐子破摔,说什么也不学了。这时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的关怀和帮助,使其能迷途知返。

现在有很多的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采取“精英”式的教育模式,一到初三时就对所有的学生采取分班措施,按成绩分为尖子生班和差生班,对尖子生班配备最好的教师,日夜加班加点,进行题海战术,超强度训练。而让老弱病残的教师来教差生班,管理差生班。对差生班的学生不管不问,只要不出大乱子就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一部分学生,这也是造成差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实后进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差,而是在不断的考试升学等方面屡次失败之后,自尊心受到挫伤,从而丧失了学习的信心,有的甚至完全没有了学习的欲望,并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再加上知识缺漏、性格懦弱、气质抑郁、自学能力底等等原因,形成了一条恶性循环链条,导致后进学生心灵中的希望之火渐渐熄灭。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对后进生落井下石,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应对他们献出爱心,伸出友爱之手,帮他们一把,让他们树立信心,重新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

二、教师要改变思想,建立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拼命给优生“锦上添花”来追求“成绩”,而对后进生却不愿“雪中送炭”,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还有些教师老是对后进生抱有成见,一看见后进生就讨厌,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是“烂泥糊不上墙”,对他们所做的任何事都看不惯,认为他们不会有所做为,不会有进步。如果不改变这种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态度,教师就不会做到开启后进生被压抑的智慧和能力之门,也不能点燃后进生的欲望之火。所以教师要改变思想,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教师只有改变对后进生的错误观点,才能够在后进生身上发现优点,发现他们的潜能。

首先,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来同学生交谈,以真诚和爱心打动他、感化他,使他能对你敞开心扉,把心中的一些想法等等向你倾诉

教师要摆正自己和学生的位置,明白自己不是站在学生对面发命令的长官,而是学生的服务员。要求教师要有公仆心,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是为学生服务。在教学中应充分相信学生的发展水平,并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身的发展。作为教师要学会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信任的眼光,支持学生的发展、学生的观点,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大胆的创新、实践,积极的动脑思考,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中来。对后进生要多看到他的长处,其一有进步的方面,就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

其次,教师上课应有亲切的教态和给学生融洽的学习环境

学生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所以,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想提高教学成绩,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

对于成绩较差、自制力较差的后进生,教师可有意识的通过眼神提问等无声语言加以提醒,让他们感到老师并没有忽略和嫌弃他们,从而帮助他们及时纠正行为上的不足之处,树立良好的信心。也可以在他们的作业本上写上一些激发性、鼓励性的语言。时刻让其感到老师在关注着他。

再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后进生,多看他们的长处

记得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师大毕业的学生刚进入学校就当了班主任,他的班上有几个十分调皮的学生经常惹事,他为此找到校长,要求把班里的“害群之马”弄走。校长说:“不见得吧,调皮的学生也有他们的优点吗。”随后校长让他看他养的花,在花丛中有几株野草,他想把野草把掉。校长制止他并说:“这片花里必须的留着几株草,要不这种花就不会开得这么好了,因为这种花特别贪长,若没有几株草跟它们争养料,它们会疯长的很高,却开不出花来,有了这几株草,它们却能恰到好处地生长,花开得多,开得艳。”由此这个老师认识到——“千万不要轻易地拔去花间的草”后进生也有优点。

三、充分运用化学实验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提着实验用品进入教室上课,学生必然会很兴奋,积极性也高,他们非常喜欢上有实验的课。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应尽可能的设计时使其现象明显,可见度大,操作时可一改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形式,让一部分好胜心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轮流上讲台参与演示,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并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也要尽可能的补充一些课外的趣味实验,增加实验量,尤其是要设计一些贴进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演示蔗糖遇浓硫酸的炭化膨大;硝酸盐的“木炭跳舞”;无水乙醇是否含水;“空杯生烟”;“茶水变墨水”等等。以及课本后面的“晴雨伞”、“烧不坏的手帕”、“小猫捉迷藏”等等。总之,我们要通过化学实验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的独特优势,努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乃至对整个科学的热爱。

四、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多给后进生发言的机会,多鼓励他们,给他们信心,他们一旦取得成绩,应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

有些教师缺乏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在基础内容的教学中对知识的掌握用升学考试的标准来要求学生,特别是对一些基础知识比较差,有严重知识缺陷的学生,教师要求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和优秀学生一样接受同样数量的知识,没能做到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致使很多后进生由于跟不上老师的进度,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而产生厌学情绪。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在上课前应精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安排学生回答问题时,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特征和不同的知识层次水平提问不同的问题,切不可一刀切。

五、尖子生与后进生组成互助组,让后进生之间也展开竞争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的成绩差也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教师不要心急,不能要求后进生把成绩一下提高很多,让后进生也不要着急,要有耐心,有毅力,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由于后进生落下的内容很多,所以自己不可能弄懂所有的内容。老师又没有多余的时间来教他们,这时可以在排位时让尖子生和后进生在一起,让他们组成互助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这样后进生能有很快的提高,尖子生也能锻炼自己的讲题能力。

后进生之间也要让他们展开竞争,但不要给他们定的目标太高,如让他们进入班级的前几名,这对后进生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这不仅不能使他们提高,反而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失去学习的动力。反过来,把目标定的切合实际一些,让他们能“跳一跳”“够到桃”。如把目标定在自己的前一名或前两名,把自己要超过的学生的名字写在自己的桌面上,只要下一次超过自己前一名的学生就是进步,这样他们会很有信心,学习也很带劲,对后进生的促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魏书生说:“教师应具备进入学生心灵世界的本领,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外面观望,更不是站在这个世界的对面发牢骚、叹息、愤慨,而应该在这心灵世界中耕耘、播种、培育、采摘,流连忘返。如果真能这样,那他将感到自己日夜生活在幸福之中。”所以,为了振兴祖国的化学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未来,让我们献出爱心,多关心一下后进生,洒出一腔热血,铺就通往更加辉煌灿烂明天的道路!

摘要:后进生是每个学校都存在的一部分学生,如何管理教育他们是所有教育者都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后进生的形成、以及如何教育这方面入手。教师要转变思想,改变对后进生的看法,对学生要有爱心,并充分运用化学实验的奇妙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后进生之间展开竞争,给他们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他们的知识水平层次。

关键词:后进生,素质教育,兴趣

参考文献

篇4: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关键词】学困生;成困;转化

学困生即指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拿我们铜仁地区来说,学困生所占比例更大。因此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提高我区教育质量、构建和谐校园、培养全面发展人才至关重要。要切实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首先必须了解学困的原因,以便因才施教,对症下药,概括起来,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由于“一切向钱看”不良风气的侵蚀,学生追求享受,不愿过艰苦的学校生活,一味随波逐流、不思进取、追求享乐、沦为学困。

(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而不知所用,认为上大学无望,对前途失去信心、滑坡为学困。

(3)缺少家庭温暖与父母的爱护关怀,或受家庭不规行为的影响、看轻自己,自卑心增强,成了学困。

(4)长辈溺爱娇惯,使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吃懒做、任性娇气的坏习惯,缺乏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勇气和胆识,变为学困。

(5)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了逆反心理,听不进教师的教育、看不惯教师行为,由此学困。

(6)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旷课、误课,又没有及时补上,致使学习成绩不理想,心理上的压力加重,结果学困。

(7)学校管理不善,教师要求不严,更换教师频繁,加之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可塑性较大,造成学习效果不佳。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里仅例举形成学困的主要几种原因。但我们每个教师都应认识到大多数的学困生是后天非智力因素影响形成的,他们的智力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热情关心、耐心教育、正确引导、精心指导,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牢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饥笑里有爱迪生”的告诫,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会转化的。

1更新教育观念,善待每一位学困生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相互转化。作为教师要一分为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困生的优点、长处,绝不能把他们当作“废品”处理,事实上任何时候每个学生的发展都不可能完全是一样的。有的先天早慧,有的大器晚成,教师只有用全面发展的观念,把学困生同其他学生一样看待,心底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晓之以理,正确引导,增强学习信心 学困生思想活跃,可塑性较大,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敏感。媒体、社会、周围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很容易使其见异思迁。教师应抓住学困生易受感染的特点,进行前途理想“八荣八耻”教育。晓之以理,正确引导,帮助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品德,要有意地提出学困生经思考能回答出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他们学习上获得成功,心理上得到满足,增强学习信心。

3热爱关怀、沟通思想,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前提,热爱学生,首先要热爱所有的学生。不仅爱聪明的学生,也爱迟钝的学生,不仅爱品德优良的学习,更应该爱有精神创伤的学生。作为一线教师,只有对学困生施行厚爱,像慈母般地善待他们,多交流、多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予温暖、关怀和爱护,缩短师生间的距离,才能使后进生消除顾虑,敢于接受教师,在教师面前无所顾忌,敢说真话实话。逐步沟通师生思想,培养感情,竭尽全力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4点燃自信的火种 对学困生光有慈母般的爱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学困生同一般学生具有同样的潜能,具有同样的优势。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能否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只要方法得当,他们可以取得与一般学生同样的正常的发展,甚至可以取得超常的发展。

5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为此,教师要重视学困生兴趣的培养。其一,重视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其二,课堂上精讲多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把课讲活,使学生爱听、愿听、听得进去,消化得了。其三,应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给学法,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6营造良好氛围,依靠班级力量扶植学困生 苟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都可以自然地改变其形状,学生成长同样离不开良好的群体氛围。教师应想方设法竭尽全力营造蓬勃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风,引导班级中的每一员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不歧视学困生。要求大学都关心、照顾、帮助学困生,还可利用优生优势开展结对活动,帮助学困生转化。总之,要让学困生体验到班级的温暖,友谊的珍贵,以便在良好的班级氛围中学习成长。

7以激励评价为主,批评教育要中肯委婉 学困生身上的毛病和错误容易被人们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不明显、不突出,常常被人们忽视。要有效地转化学困生,教师要以宽仁之心对待他们,在不失时机而又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指出他们的缺点,最好在大众面前肯定成绩,背后对其缺点当面进行分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给他们温暖与关怀,使他们乐于接受批评教育。切不可板起面孔批评,更不能用粗暴手段压人。即使有点滴进步,也应在同学们面前表扬。哪怕同一问题,学困生与优生作出的答案相似,对学困生应充分肯定激励,对优生则提出期待和希望。

8分层施教,给予获得成功的机会 课内课外都不应作“一刀切”的要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对不同层次的学困生应作出不同的要求。除课内提供独立领会教材的机会,思考问题的时间,表现自己的时机,感受成功的喜悦外,课外更应根据他们的实际水平布置力所能及的作业,使他们有话可说。有事可做,达到逐步提高之目的。

9持之以恒,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困生有了进步,教师要适时激励评价,不失时机地促其发展。经常关注他们的行为,持之以恒倾注爱心,切不可忽冷忽热,敷衍了事,一蹴而就,引起反弹。

10调整管理方法,稳定任课教师 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校情况,制定符合本校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师生接受管理,乐受管理。对任课教师视其能力水平、任课时间,合理使用。一旦调整,必须做好师生工作,做到顺利交接,平稳过渡。

篇5:高中数学学困生成因与转化论文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学困生想要提升数学成绩,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手法要新颖,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能够喜欢上数学课程,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建立学困生的学习自信,让他们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卢巍.浅析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14(11):78.

[2]高静波.高中用功型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7):150.

[3]武静东.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14(25):101-102.

篇6: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因及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逐渐显现出来,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但数学学困生仍然存在,也是我们所有数学教师值得关注的问题,数学学困生如何转化也一直困扰着广大的数学教师。“他就是不学,我也没办法了”,“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啊!”这样的话我们也经常听到,那是不是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呢?下面我就从我的经验和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我的看法:

一、什么样的学生,可以界定为学困生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生源以农村家庭的孩子和打工子女居多,造成了一些学生在识、技能、能力、态度、品质、方法与体质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没有得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给予补偿和矫正的学生。学困生具有相对性,短时或长时,可转化等特性。如果不及时关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二、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数学学困生的成因有社会,家庭,学校,智力,体质等。我校数学学困生大部分属于后天因素。

1、社会因素

网络游戏因其刺激性、连续性,自然也成了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最爱,有的学生渐渐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网上聊天,黄色网站也腐蚀着青少年,有的学生会为了一个素不相识的网友而离家出走。许多学生就因沉迷于其中而逐渐成为学困生。本人所教班级的几个学生,就是因为沉迷上网,游戏,聊天而荒废了学业。后经过老师,家长的劝说才认识到自己沉迷网络的危害。

2、家庭因素

在农村中学,由于各种原因现在初中生的家长大部分是初中文凭,有的只是小学文化。他们的素质不是很高,管理子女的学习状况只是问有无作业,主动来校了解子女读书情况的不多;有的家长来校只是问孩子生活上的情况,很少主动向老师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更不要说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完成的如何,也谈不上辅导子女的作业;还有的重男轻女的思想特别厉害;甚至极个别的家长反对子女上学,认为打工挣钱才有用;更有甚者对子女根本不关心,任由学校管理,有时子女做错事还要到校找学校的麻烦等等。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子女的情绪,读书无动力、无压力、无监督,再加上学生的惰性、好玩的特点,学习更得不到巩固,这些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直线下降。

3、教师因素

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受到以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困扰,升学考试竞争激烈,知识本位、智力第一的教育思想支配着数学教学,教学观念陈旧,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法指导。特别是初中二年级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并且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关键时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思维方式,有的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的要求认真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学方法单一,对学困生缺

乏爱心,乃至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致使他们的成绩越来越差。

4、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学习习惯不好,自主学习能力差是数学学困生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1)数学基础差,到初中既不适应

一些学生小学不认真学习,造成了基础薄弱,进入初中尽管有着好好学习的愿望,但由于自身的因素有的时候学的很吃力,又不习惯或不好意思问同学,问老师解决,逐渐就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成为了学困生的一员。(2)学习习惯不好

一些学生没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学习方法。知识掌握只重视结论,生搬硬套,定势强,有疑问也不及时弄清楚,学习时也抓不住重点,成绩自然低。

三、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针对以上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可采取以下的转化策略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行为方式或作风,是一种自动的经常化的行为。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起着促进作用。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将造成长期的学困。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某些优异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表扬,并创造条件,促使其重复出现,直至形成习惯;对某些不良的表现要及时给予否定,减少其出现机会,直至杜绝为止。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通过学生的内部强化,增强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促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查漏补缺

学困生因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新知识接受能力不强,久而久之就成了课堂上的“陪客”。教育家布卢姆把学生比作医院里的病人时指出:一个医生的责任不是在作出有利还是无利的诊断后就结束下来,还应当自问自己还能为病人的现状做些什么。教师看待自己的学困生,也应该如此,教师应当把学困生在作业、试卷中基础知识的错误,整理出来,从错误中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3、用爱去关心,关爱学困生

学困生由于成绩的原因或多或少在课堂上有自卑的心理,教师应该格外关注他们,可以选取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做,使学生能感觉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课后及时的进行辅导,并在平时注意培养学困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达到转化的目的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早日形成一套行之可行的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方案。

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成因及措施

牡丹江市第八中学

篇7:简述体育“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

姓名:李正阳学科:中学体育学号:09号

摘要:

现代社会中,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在体育教学中也有弱势群体存在—体育“学困生”。“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质、心理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关爱和转化体育“学困生”,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学困生、关爱、心理特点、意志品质、个性、体育教学。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每个班级都有少数“体育学困生”。所谓体育学困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少兴趣)的学生。体育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是:基础不好,没有良好的体育学习兴趣和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自我约束的能力不强,自卑心理严重,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关注和关心这些学生,让他们体验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和成功,从而健康的成长。

能否正确处理好与这部分学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初中体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如何做好这类体育学困生的转化,是本文所要探索的课题,下面是本人在近几年初中体育教学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1、体育学困生成因分析

“学困生”的形成原因较多较复杂,有心理智能、生理智能因素,环境因素,行为习惯因素。从体育教学的特点分析,主要是有先天因素、后天因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发现,形成“学困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心理障碍。因此,关爱、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应从剖析“学困生”心理入手,弄清“学困生”的心理特点,摆脱心理压力;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提高适应能力,逐步解决生理障碍。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进行疏导。

1.1 “学困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危害解析

1.1.1自卑感:在教学中,老师往往用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训斥,“学困生”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久而久之会导致“学困生”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1.1.2厌烦感:现代社会的高节奏,生活的高要求,学习生活的高质量、高效率、高学历、高难度,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多重压力和负担,家长和教师期望过高,个人抱负与现实生活反差太大;更由于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抑,导致他们产生一种消极心理,不能主动投入到他们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之中,缺乏激情并产生厌烦感。

1.1.3恐惧感:“学困生”在生存活动中,时常处于介备状态以防受到伤害。他们精神上高度紧张,心理压力大,对所学习的各学科确定不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所处的学习、生活环境有着严重的恐惧感。

由此可见,沉重的心理压力使得“学困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情绪不稳定、紧张、烦燥不安,举足无措,他们往往以反社会或自我退缩的行为去寻求和表现

个人价值,走向极端则会出现犯罪、离家出走、逃学、自杀等倾向。如果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对这种心理障碍不进行及时的疏导,设法去减轻他们的心理压

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那么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又怎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现状、担负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呢?

2、心理特点剖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从不成熟到成熟,不定形到定形的关键阶段。他们思想活跃,情绪偏激,有成就感,但缺乏勤奋、努力,不能把握机遇,组织性、纪律性和行为习惯差,自控能力较差;有创新意

识,接受新生事物快,善于交往,但不能持之以恒,缺乏艰苦奋斗和拼搏精神;

他们希望学有所成,有所作为,出人头第,但往往知难而退,缺乏脚踏实地的实

干精神。“学困生”除了具有同年龄青少年一般的心理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个

性”心理特点。

2.1缺乏学习动机:他们对学习健康和体育锻炼的意义认识不足,对体育兴趣仅

停留在对表面形式的需求上。缺乏体育与健康知识内涵。

2.2 缺乏自主:由于生理原因,导致体育效果差、成绩不理想,不能体验体育运

动带来的积极感受,感觉不到体育的乐趣,只能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只是一种负

担。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努力不够,体育效果不明显,得不到成功的快乐,感觉不了健康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2.3意志品质弱:缺乏顽强的意志品质,缺乏毅力和斗志,怕苦怕累,对持续时

间较长、强度较大、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和探索精神,忧心重重,担心练习中会出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2.4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学困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

应性较差,有时举足失措,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心,不愿勤奋努

力,知难而退,以静制动。

2.5心理矛盾,情绪不稳:“学困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他们意志薄弱,自控力差。

3、转化教育探研

3.1尊重信任、正面引导:充分考虑每个“学困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教师在教

学中应成为“学困生”的知心朋友,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时刻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我们要针对他们不同的兴

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授体育健康的重要性,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主动参与、自

主练习的积极性。对有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多鼓励表扬,肯定成绩,引导其克服

困难,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2适时激励、关心爱护:“学困生”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往往付出了极大

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此时教师应以宽厚、博爱、敏锐之

心去理解、关心“学困生”,不要轻易给他们戴上“差”的帽子,要分析情况,不要随意或恶意地批评或指责;应对他们耐心辅导、正确引导、经常鼓励,加倍

关心和爱护,做他们的知音,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集体的温暖,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切忌损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注意表扬和批评艺术,对“学困生”的教育应宽容又不放纵,严格要求但不苛刻;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

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以肯定和恰当地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

自己锻炼的效果和进步的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促进他们

更好、更快地掌握动作技术。发挥他们某方面的兴趣、特长,善于抓住转化的时

机,适时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并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出不同的要

求和努力方向,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鼓励,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

进步发展。

3.3团结协作、激发个性: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建立合适的师生交往模式。

要真正相信和尊重“学困生”,这是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性的关键;教师只有以

平等的身份真正关心每一个教育对象,承认每一个个体都是重要的,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才能使他们真正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并充分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最终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能引起焦虑,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激发创造兴

趣,锻炼其意志和毅力;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互

助精神。竞争与合作是激励学生发展的两种机制,它既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又

培养了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学困生”竞争、协作,让学生在各种体育活动中锻炼成长,陶冶身心,发挥个性和潜在能力,充分感受

体育的乐趣。

3.4耐心指导、对症下药: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

概念不清,有的是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环境影响等等。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病症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在学习篮球篮下投篮技术时“不会

命中”,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站位不对,瞄准点不明,是出手动作不正确,还是用力不协调,或是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

掌握技术,感受成功之快乐。

3.5同等评优、合理评价:在学习技术动作或课堂“达标”练习时,适当降低难

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等要求,使“学困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

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学困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学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学困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行”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

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4、解决减轻心理压力的几种教育方法尝试

减轻“学困生”心理压力,就是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教育他们勇

于追求,自强不息,做一个诚实、自尊、自重、富有责任心和创造心的好公民。

可进行如下尝试:

4.1典型事例教育法。“学困生”在自卑的同时也有着强烈的自尊,有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平时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恶劣”行为。只不过是他们为寻求表现自我而采取的一种消极对抗的方式。采用案例教育,针对差生的不良心理及行为习惯,对他们不加以直接的训斥、讥讽,而是运用典型事例来诱导启发他们,为他们保

留了“面子”,可达到心理共鸣,进而引发“差生”的自尊,收到较好的教育效

果。

4.2自我评价法。多数“学困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否定自我,或以自我为

中心,他们往往是非不明,看不到自己的行为给集体、他人所造成的损害。自我剖析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正确分析自己,懂得如何善待自己、善待别人,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容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4.3行为激励法。“学困生”在不良心理的影响下,很少对所处的环境实施积极的影响,难以体会到成功所带来的快乐,自我感觉他是一个失败者。采用体会成功的教育方法,就是创造条件和机会,让他们发挥其优点和特长,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和快乐。以此使他们逐渐走出自卑、恐惧的心理阴影,产生自强不息的进

取精神。采用此种方法时教师不能急于求成,应遵循反复渐进的规律,抓住教育的时机,润物细无声,促其转化。

5、教学建议

“学困生”之所以后进,原因复杂,是否有教师本身失误。如何促进“学困

生”的转化,要认真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摸索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能力,营造优良学习氛围。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注意“学困生”的“病”源所在,尤其

注意“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方法。

5.1强调进步,合理评价,降低期望

“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与一般学生相比的确存在差异,与好学生相比就越发显得不如人,久而久之,“学困生”就会认为自己的无能,是没有价值的,是不能做出任何有意义的贡献。他们对自己丧失了学习信心,很

容易地放弃任何努力。教师应该根据他原有水平,确定他所能达到的目标。善于

发现并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肯定,对他们身上不起眼的变化都要

有意去扩大并强调其进步,帮助他们重建失去的自尊感和成功感。

5.2 把握时机,化解矛盾,避免冲突

教师有时往往为了“学困生”的某些不足,穷追猛打,期望他马上就能改进

提高,致使大家注意力都对准了“学困生”不足的方面,这给他们很大伤害,容

易使他们自暴自弃,再也不想有好的表现了,于是他们依旧一副我行我素,毫不

在乎、无关紧要的样子,而教师也越发恨铁不成钢,使得师生之间产生对立情绪,矛盾亦更加尖锐,每当教师在冲动下训斥学生时,应提醒自己是否给学生以伤害,是否另有途径?其实,退让一步海阔天空;冷静撤离避开冲突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一段冷却期后,掌握时机,再行教育。

5.3营造关爱氛围,多方配合,真正关爱“学困生”

爱护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前提,也是依法执教自我保护的好方法。从某种

意义上说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服务的,这对弱势群体尤为重要。教师应教会学生

如何学习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师爱是促进学生成功的动力,只

有当他们真正信赖教师,爱戴教师时,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才会听从教

师的教育指导,而友爱的氛围、真诚的情感,能够温暖“学困生”的心,促使他

们向好的方向转化。为此要告诫同学,对“学困生”不能歧视,不能冷嘲热讽,而应积极热情的关心,耐心帮助。应培养积极分子开展“希望工程”,帮助“学

困生”搞好学习。另外,有条件的还应经常与家长联系,互通情况,相互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总之,“学困生”的转化是可以做到的,只要营造良好氛围,领导重视,班

主任严格管理,家长配合,社会协同,本人积极努力,科任教师齐心协力共同关

爱,树立信心,把工作做深做细,会卓有成效。

参考文献:

[1]叶彩捐.课堂教学心理卫生浅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3,3.[2]丁雪琴,高潮.体育运动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N].沈阳体育学院学

报.1997.3.[3]赖天德.体育教学如何面向全体学生[J].中国学校体育.2009.9

篇8:学困生思想的成因及转化

一、学困生的思想成因

(一) 生源和师资原因

目前,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 留守儿童、“跨读生”剧增, 这些学生的加入, 使教学工作在深度、广度上受到影响, 加大了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工作难度;再加上各校招收生源不一, 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智力高低各异, 又为教学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这样, 学习有困难学生, 思想松懈, 从而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 此为其一;其二, 受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 造成学校忽视对后进生思想转化工作的考核, 使教师在教学中滋长了“急功近利”的思想。学习有困难学生成为包袱而受到冷落, 失去信心, 破罐子破摔, 自甘落后;其三, 个别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 在应试教育观念影响下, 产生成绩本位意识, 工作中往往出现歧视、体罚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单凭成绩评价学生, 喜优弃劣, 一锤定音, 给学习有困难学生在心理上增加压力, 使他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受到抑制, 失去自信心, 自甘落后;甚至个别教师, 以为棍棒之下出秀才, 方法粗暴, 其结果, 使一些性格内向、自卑感强的学生出现怯懦, 丧失前进动力, 成为品德和成绩低下的双差生;而另外一些性格倔强, 但基础差的学生, 产生了强烈的逆反心理, 使他们品格差下, 处处与老师“顶牛”, 学习上不求上进。

(二) 家庭因素

目前, 因独生子女增多, 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致使一些学生行为放纵, 不易接受集体行为规范的约束, 组织纪律性差, 学习不认真, 上课不专心;还有个别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 易产生高人一等的自我优越感, 生活自理能力、自我约束能力低;虚荣心强, 集体观念差, 从而在学习上出现惰性, 在校抄作业, 考试作弊, 成为他们的绝招, 从而成为学习态度不端正、动机不良、成绩差下的学习有困难学生;再加上农村因个别家长出外打工, 子女寄养在外婆家或其他亲戚家, 长期无人看管, 导致思想落后, 成绩差下;再加上个别家长文化素质差、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 对学生漠不关心, 各方面不闻不问, 以为学好学坏一个样, 尤其对学习从不问津, 久而久之, 学生渐渐地涣散起来, 最终也难免戴上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帽子。

(三) 社会环境影响

由于社会上一些格调不良的影视片、言情、武侠小说等的侵蚀, 使一些学生思想品德不良, 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屡屡发生, 在校不安心学习, 校外赌博、打游戏机, 看色情、凶杀、迷信的书刊、影视片, 唱不健康歌曲等等, 并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青少年来往, 沾染一些坏毛病;还有一些学生受“拜金主义”和“现代生活”诱惑, 不甘于辛苦、枯燥的学习生活, “身在曹营心在汉”, 夜夜做发财梦, 天天寻思发财门等, 上述种种, 再次造成了一批品德低下、成绩差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二、学困生转化的措施

采取有效措施, 转化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思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必对他们进行具体分析和正确定位, 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转化:

(一) 转变观念, 加大实施素质教育的力度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钢要》指出: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目前来讲, 素质教育的开展状况比较良好, 但应试教育的思想还根深蒂固。例如单凭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师的工作。对此, 改变观念是一项艰苦的历程, 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政府要重视素质教育, 社会要关心、支持素质教育, 学校要义不容辞地认真实施素质;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 充分发挥学习有困难学生的特长和才能, 变“苦学”为“乐学”, 使他们感到自身在进步, 看到自身的价值, 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成为“后来居上”的学生。

(二) 改变考核制度和方法, 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需做许多工作。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其要点是改革不合理、不科学的考核制度。目前学校仍围绕着考试这根“指挥棒”运转, 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教师教得死板、机械、艰难, 学生学得机械、辛苦、吃力。因此, 教师考测要以基础知识为主, 以“书本为本”, 面向全体学生, 做到大面积提高。为此, 必须从以下方面加以改革:

1. 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后进生, 使其树立“我也能学好”的自

信心, 并针对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 定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 逐步增加要求和知识的深难度, 促使他们进步。

2. 课后辅导中可采用有趣的、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让学习有困难学生容易接受, 便于消化, 逐步进步起来。

3. 作为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要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

利用班会, 让优等生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等, 使学习有困难学生针对自身各方面情况, 探讨个人学习方法, 定出计划, 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进行“1+1”助学活动, 即一个优等生帮助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4. 班主任要有的放矢地与家长经常联系, 做好家访工作。家

中做到学生在场, 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给学生一定的讲话机会, 使学生面对家长、教师讲出自己的思想情况、意见、要求;了解家长对教育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互相配合, 共同教育。

5. 有些学生, 内心深处有难以启齿的心理包袱, 教师尤其是

班主任应积极、主动地多接触他们, 采用个别谈心的方法, 了解其家庭基本情况、性格、爱好及在班内的地位、作用等, 解开他们心里的疙瘩, 解下包袱, 选择适当时间个别谈话, 因势利导, 让他们轻松愉快、自由发展。

6.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寓教育于活动

中, 使各种活动相互联系, 使学习有困难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增长才干、开阔视野, 促进其全面、健康地发展。

(三) 提倡激励教育, 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上一篇:妇产科个人小结下一篇:高中生物说课稿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