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爱上作文的尝试

2024-04-07

让学生爱上作文的尝试(精选6篇)

篇1:让学生爱上作文的尝试

让学生爱上作文的尝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感谢各级领导的组织召集,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有了这么一次见面和交流的机会。奉领导旨意,在这里谈一谈我们在素质作文教学中的经验。经验其实说不上,不过是把我们的一些实际做法讲一讲,和大家一起探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师生双方的课题。我们常误认为作文教学是“高耗低效”而有意无意就淡化了它,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文言教学和阅读理解上;学生也觉得作文评分也是“写得好高不了,写得差拉不大”,远不如数理化那样能拉开距离,往往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厌烦心理。我们偶尔一节作文课也是沿袭“老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作文训练模式,由于过分地强调思想性,忽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得学生作文往往千文一面,极少文采。我们在近几年的素质作文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一定的效果,在此和大家一起商讨。

一、走进生活我写我心声作文是书写心灵的园地,是联系社会的纽带,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与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结合,要让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生活而写作。由于中学生阅历浅,生活范围狭窄,缺乏对生活的体验和素材的积累,作文难免凭空想象,胡编乱造。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的能力。如新学期开学,我就要求学生写《假期琐记》,将假期里的乐事趣事烦恼事娓娓道来;平时注意班级的新鲜事,写《班级印象》就写得妙趣横生;春回大地时,《沧浪踏青》让人感到春天的气息真的扑面而来……由于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写作时就能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表达欲,使其自觉地真实地作文,而不再是无病的呻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不再是一种苦差,也不再是搜索枯肠挤牙膏,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流露。

二、习作评改我也有权利

作文由老师来评改,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就有了“精批细改”之说,而这种作法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学生大都只是略略浏览一下评语就完事。在素质作文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评改习作。

1、自评自改,互相观摩。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批改自己的作文,再给别的同学观阅,并相互评改,在45分钟之内,每个人都可以看到几本不同的作文。1

然后将相互评改过的作文和自己的作文相比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再结合作文教程写作文后记或补救训练以巩固。

2、集中力量,师生共改。事先选一批有代表性的作文印发全班,要求每个学生都将全文精批细改,然后在课堂上做评改发言,何处当改,何处精妙,学生往往能引经据典,踊跃发言,最后达成对某个问题的共识,即使对某些问题有分歧,也能澄清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加深对作文技巧的理解。

3、每期一次,当面批改。以往我批改作文是暗箱操作,评改作文没有面对学生,但每个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却不尽相同,因此当面批改作文就十分必要。因为这样可以面对面进行交流,对其优点进行鼓励,对其不足要和他们一起探讨,学生对这种批改方式留下的印象也十分深刻。当然老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灵活采用多种评改方式,来丰富我们的作文教学。

三、肯定成绩我也得表扬

对于学生的作文,一般应以激励为主,多揭示其作文中的优点。哪怕是看上去不怎么理想的作文,也找出其中用得好的一个词,一个句子进行鼓励,力求造成一种表扬效应。而不是以往的作文教学那样,只表扬少数优秀的作文。我在教学实践中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依托我校文学社,将优秀作文在校刊《沧浪河》上发表,因是学生自己的作品能够得以展示,其激发兴趣的作用可想而知了。

第二,对于部分有特色或只是某部分写得很成功的作文,用红笔勾勒评点后张贴于教室,并及时进行更换,使部分作文较差的同学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这无形中也起到了一个示范榜样的作用,使其它同学学习之,仿效之,并形成一个良好的写作氛围。

四、自编集子我也当作家

要求学生将以往的习作进行整理、加工、汇编成册。一个个有趣的集子名:《十五岁的天空》、《涂鸦》、《小荷角尖尖》、《燎原的星火》……这些书在同学们手中频频地传阅着。他们边看还边发出啧啧的赞叹。看,多么漂亮的封面!瞧, 多么富有诗意的书名!再看看内容就更广泛了:平时的日记、随记,课堂上的大作、小作、练笔,甚至一些考试作文、参赛作文,只要是自己认为满意的,均可放入作文集中。捧着学生一本本制作精美的作文集,眼前仿佛浮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我翻阅着,欣赏着,仿佛走进一座座生命花园,这里有奇花异草,奇峰异石,令我流连,让我赞叹!

出版一本书,在常人眼里,那是作家至少也是大人的事。通过自编作文集作为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最终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心理学家盖兹说:“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进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自编集子对于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地写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编作文集所以倍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充分享受做学习

2主人的欢乐。当我们班的作文集被别的班级学生频频借阅时,孩子们更是自信倍增,神采飞扬。这让他们着实过了把“作家瘾”。

当然,作文教学改革的道路漫漫其修远,我们要孜孜不倦地走下去。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我们进行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展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的天地里自由地翱翔。他们就再也不会把作文当成他们的最怕了,作文水平的提高就会指日可待了。

不当之处实在太多,借以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濯水中学吕勤超 2010.9.29 3

篇2:让学生爱上作文的尝试

江苏省吴江市盛泽镇中心小学钱盈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工程”,一直以来倍受语文教师的重视。在教学中,我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煞费苦心,一遍遍讲作文的重要性,不厌其烦地给学生讲解写作的各种技巧,不辞劳苦地加大作文批改量,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并无太大的提高。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谈谈自己一些做法。

一、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1、重习作,轻感受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作文提出明确要求:“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法写出来。”这是新课程对学生习作提出的要求。习作生活化,构建向生活开放的模式,克服为作文而教作文的弊端,给学生的表达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要让学生在有充分感受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现在的高年级学生,教师无论出个什么题目,他们都能不假思索地“写出”一篇好文章。这样的习作你看了以后,说不上哪儿好,也说不上哪儿不好,甚至要下个评语都颇感为难。细究起来,原来这样的习作都是胡编乱套的,缺少学生的真实感情。

张文德先生曾痛心疾首地坦言:“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灿烂„„然而,我们的作文教学恰恰在这个关键之处违背了规律,走入了歧途,陷入了迷乱。”作文教学中不见了感情,不见了人性的各种活动表现,这就是当前作文教学的病根所在。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感受,再用笔记录下来,要告诉学生,事情不在小,而在于抓住小事,并真实记录下来,我手写我心。学生明白只有

用真实的情感去抒写真实的生活,写出的文章才能感染他人,没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读起来其味就如同嚼蜡。

2、重程式,轻创造。

创新是个性的发展和动力的源泉,“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尤为重要的。然而在当今的作文教学中,最残酷、最叫人心寒的莫过于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

著名青年作家晓苏先生曾在一次写作的学术报告上讲述过一个扼杀创造性的典型例案。他说,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犯错误以后》的作文,其中花了较多的笔墨写自己去班主任办公室的路上,看见一只空易拉罐,便情不自禁地用脚向前踢着玩,而且踢着踢着,觉得不过瘾,干脆用力一踢,将易拉罐踢得老高,易拉罐飞起来的弧度和姿势很好看。文中就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但后来语文老师批改时把这段话完全删去了,理由是这位老师认为这一段话与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无关。晓苏认为这就是对创造性的扼杀,因为,这一段话生动而传神地表达了一名学生犯错误后,在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微妙而又复杂的心理。它不仅与主题有关,而且关系密切,怎么能够随意删去呢?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的扼杀由此可见一斑。

二、解决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1.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果学生愿写、乐写,作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为写作兴趣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既要遵循教材的写作要求,又不能死搬硬套,要让学生大胆地、自由地写。学生的素质有区别,对于写作的要求也要给予区别对待,这样才不会使有些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可以在每次作文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自己想写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没有了形式上的束缚,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2.提高生活认识水平,丰富作文内涵

提高学生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从提高生活质量角度来观照作文生活化的意义,以写作来反映生活,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而对生活的深入理解,又丰富了学生作文的内涵。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文道结合的良性循环。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从定义上说,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学生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向生活要素材,让习作走向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

3.提倡课外阅读,丰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要利用好课外阅读这个途径,经常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培养学生养成摘抄习惯,摘抄不仅仅是积累一些优美词句,更要多积累经典名句、名人格言、俗语、谚语等,而引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名著,古诗宋词等经典的书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表达水平。在习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名人名言、俗语、经典故事等引用到自己的文章中,来加强文章的说服力,丰富习作的内涵。

4.培养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写作中,如果没有创造性,也就没有新面貌。培养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首先是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它要求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

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其次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既要让学生多阅读充满创造想象的神话、童话、科幻故事,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

5、鼓励修改,激励写作

何其芳同志曾说:“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对作文教学也有“要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的明确要求。叶圣陶先生说过:“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文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养成自己改的能力。”没有进行自改自评这项语文实践之前,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作文的修改不知从何下手,只等老师批改评判,老师评判学生的作文是什么等级,学生只能认可什么等级。学生对什么是优秀作文,什么是有毛病的作文不会欣赏判断,学生的作文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自改自评,互改互评的语文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习作兴趣,他们把自己的作文放在同桌、前后桌、小组当中横向去比较,就能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再经过老师的表扬鼓励,让他们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举办班级优秀作文展等形式,把自己的作文展示给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更加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主动积累好词佳句的劲头高了,学生之间相互聘请批改作文的现象多了,为作文评判的矛盾而引起争论主动找老师评判作文优缺点的同学多了,由此激起习作的热情。

篇3:让学生爱上作文的尝试

一、有效整合音标教材,培养单词拼读能力

音标就如同汉语拼音一样重要,它是初学英语者必要的基本拼读工具。只有在初一起始阶段扎扎实实地学好音标,才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拼读能力,为朗读好英语插上翅膀,为学好英语打下语音基础。虽然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接触英语,可是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看,大部分学生的音标基础不好,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英语单词的读音是用相似的汉语拼音或汉字来标注。因此,朗读时发音很不规范,而如果读起来别扭、对部分语音不确定的话,当他们听到标准发音朗读的课文资料时,由于存在语音差异,听力理解能力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那这样更谈不上用英语交流思想了。所以,音标的教学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迫在眉睫。

在初一上开学的第一周,我在教学26个字母时,先让学生们接触每个字母的音标。只要求认得音标即可不要求写。因为担心学生会混淆小写字母与相似的音标。而在字母教学完,我把初一的每个Unit每个Topic的有关英语语音音标部分教材进行有效整合。除了要求读音准确,还教授他们读音规则。先从元音字母的开闭音节的读音教起。根据开闭音节的基本规则,适当增加一些新的词汇。要求学生自己学会拼读生词。当然所给的词汇一定是完全符合开闭音节规律的。比如:make cake take wake一组,map bag hat cat一组,学生就很容易总结出读音规律。并且让学生感受到读音有规律可循,举一反三后,成就感增强了。课后及时布置学生根据读音规则,学会拼读课本词汇表里的所有单词。这样通过自己拼读,还可提高学生的自学生词的能力。

二、加强朗读方法指导,培养良好朗读习惯

让学生爱朗读英语的方法很多,而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最重要的。要想拥有良好的朗读能力,正确的朗读方法是根本。而朗读还牵涉到语调、重读、连读、意群与节奏等几方面。

1. 语调与重音的教学主要是掌握几个基本句型的升降调的技巧以及单词在句子中的升降调。

比如一般疑问句用升调,特殊疑问句用降调,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等用降调。而选择疑问句前升(or)后降和含有(and)的句子前升后降等等。当然还要提醒学生有时升降调是相对的,可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变化。因为我们每个人说话时是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如果自己心情好,可能语调就不会太生硬,用的升调更多些。某些句型由于句尾语调的改变而引起意义改变的现象。如:1)A:Mrs Black thinks we should clean the lab first.B:Who?(升调)A:Mrs Black.注解:B用升调问Who,表示听不清对方谈话中的某部分,要求对方再重复那一部分。2)陈述句式一般读降调,用以陈述事实。若读升调,往往表示对所说事实的怀疑。如:She lent him her car.用降调表示用以陈述她借车给他的事实。而如果用升调则表示惊奇、怀疑。

与中文不同,英语单词是由一个音节或几个音节构成。在学习生词音标时,学生就要注意读好单词的每个音节,并记住重读音节。因为有的单词重读的音节不同,词性用法也不同。而单词在句子中的重读主要是那些有意义的,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等。通过朗读既熟悉了单词又掌握了语调与重读,还掌握了语法。在跟着录音资料朗读时,可以打节拍,同时重读的部分可以加上手势示范,这样就便于掌握。

2. 在朗读习惯培养过程中还要注意连读、意群与节奏。

连读的技巧一般在涉及语音教学的材料中指导学生一些连读规则。基本的有:完全爆破、不完全爆破、音的转化、音的同化等等。当然,所有的这些连读等语音技巧都是为了能够更顺畅地读好一篇文章。而读好文章,首先要让人听得懂。而要让人听得懂,必须注意区分意群。而意群的划分,一定要在学生掌握好词组句子成分的基础上。Eg:Can you cook a dinneror play football?What kind of homedo you live in?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领读带读帮助学生,让学生理解朗读过程中意群停顿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每天的新课教授中句子成分的知识也贯穿其中。在教授新的语音资料时,一般我会让学生先合上课本听一遍,然后翻开书听第二遍,同时划出元音音标,第三遍试读。初一大部分课文都是对话,所以开始范读之前,我会充当一个较重要的角色,而另一个或另一些请平常朗读能力好的同学和我共同完成范读。而句子的节奏感一般是强弱交替,就使得句子听起来不生硬,有点韵律。还可以通过韵律较强的诗歌来增强朗读的节奏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感,让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规律。通过模仿语音语调,指导学生读出英语的美感和韵味来。

3. 在掌握了基本的朗读技巧后,通过模仿录音资料中的地道英美人士的语音语调,鼓励学生们养成流利而大声朗读的习惯。

在第一遍模仿中的语音错误尽量不打断模仿者,而是在模仿结束后让其他同学纠错。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要足够大声,只有大声了才能让其他同学准确地听辨出相似词的读音。这样,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倾听,也增强了语音知识,共同进步。而只有流利地朗读出来,才能体会到英语的语感,也才能综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至于朗读材料的选择有很多。英美国家的小学绕口令,儿歌,简单的英美文化差异的阅读练习材料等等。

三、丰富朗读的不同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能激励学生发挥其所有的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终生学习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主要开展以下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1. 拼读生词时,从元音到辅音而后整个单词的拼写与反复朗读,一般要求单词齐读三遍,这样可以加深词汇的记忆,当然读单词主要采用全班齐读的形式。有时通过分小组朗读竞赛,读得好的同学作业可相应减少。初一的学生还相对比较活泼幼稚,竞赛机制较容易激发他们朗读的热情。

2. 运用好教材中的Chant与Song部分。

因为节奏欢快的Chant与Song的资料,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生动的英语,从而有效激发朗读英语的主动性。所以,我经常应用课文的Chant环节作为一节课的导入部分。可以通过竞赛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既符合初一学生好胜的性格特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Chant的节奏让学生朗朗上口,激发了读英语的热情。

3. 创造机会,以榜样带动全班。

充分利用好每周的三次早读时间,让学生踊跃带读。每周选一位声音洪亮的同学担任早读带领的小老师,然后带动部分声音小的同学在全班齐读时大胆开口,可以避免一些不敢开口朗读的自卑心理,同时也加强了小老师的自信,激发更多的同学加入带领同学早读的行列来。这样,全班的学生的英语朗读音量,语调等经过一学期的训练,有了大大的提高,学生学英语的热情明显高涨了许多,成绩也提高了。

4. 充分利用对话资料鼓励学生模仿不同人物的语音语调。

例如,在学习打电话对话时,鼓励学生回家与同学用电话沟通,让学生真正领会到学以致用,也激发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5. 每天布置一些读背的作业,以巩固上课的朗读内容。

把全班学生分成4大组8小组。规定不同时间段背书的同学可以得到不同的等级,每天在家长微信群中反映小孩的背书情况,表扬好的和进步的同学。当然越早完成背书的等级越高。同时也可以得到班主任不同的德育分。而学生通过读背,对一些语法、句型掌握都有帮助,通过读背课文增强了英语语感,同时提高了英语口语与写作能力。

总之,初一阶段英语朗读能力是基础。让我们从初一开始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全体学生乐于开口,勇于开口朗读。随着朗读能力的提高,让朗朗的读英语声响彻课堂。

摘要: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言需要的基本技能。英语朗读能力是学好英语的基础。流畅地朗读英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有助于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要从初一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朗读习惯,让学生爱朗读。本文主要从音标的教学,朗读方法指导,朗读的形式等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爱朗读英语,以达到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篇4:让学生爱上语文的几点尝试

一.涵泳工夫兴味长——朗读的魅力

读书的声音是语文的声音。只有重视了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上构建语文教学,才能实现高效。《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从朗读方法的变化,到朗读内容的择取,从朗读时机的把握,到朗读体验的感受,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不断规范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而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入情的最好方式。作品喜怒哀乐的感情,抑扬顿挫的节奏,通过朗读能清楚地显现。课堂上的琅琅书声,带着浪漫或豪放、温馨或壮美,带着喜怒或哀乐从远方走来,走进学生的心里。

二.人生若只如初见——重视学生的阅读初体验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生发个性体验。整体感知文章首先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知道文章“为什么而写”。知道文章是“怎么写的”。它包括让学生自学字词、理解文章内涵,体验文章所蕴含的各种各样的感情,也包括让学生感知段落、分析文章的整体结构。阅读初体验是不可替代的,老师不能越俎代庖。只能以问题引导或方法指导来督促进行。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学生拿到一篇文章,总有一睹为快的好奇。要利用这种好奇,通过设问“这篇课文写了些什么?通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来让学生自行通读文本,留下自己的阅读体验,组织语言,初步把握文章大意。

在课程之初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行感知文本,是自主学习的基础,是不能逾越的学习过程。

三.字斟句酌品悟深——鉴赏语言的美

文章的魅力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所以语文课堂不能脱离文本,不能忽视鉴赏语言的魅力。语言的美表现在多方面:音韵美、辞藻美、修辞美、炼字美、意蕴美等。一处精彩的字词可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魔力。独具匠心的选择、雕琢语言可以使文章表情达意上更为动人。音律的和谐,语言的流畅,以及句式的选择等都可以使语言自由灵活,错落有致。

在初步领略文本之后要引导学生咀嚼文字,去触摸,去感悟,去玩味,去涵咏,通过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碰撞学生的语感,打开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窦桂梅说:“只有建立在‘深度’之上的课堂,才可能持久,才给生命以底气。”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从名家的文笔长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自身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文字塑造的形象美,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百般红紫斗芳菲——个性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芽的机能,只要给他以适宜的培养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要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就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独立地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我体验、感悟,释放自我个性。课堂上学生主动表达交流自己的思想与教师照本宣科的填鸭效果差别极大。词语的理解,难句的把握,课文内容的领悟等都可以交给学生。教师提供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引导组织课堂讨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

实践告诉我,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不在于教材内容讲了多少,而是取决于教学效果,如果不敢放手,学生得到的知识也是死板不会灵活运用的,而且很容易遗忘。为了真正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教师就应充分相信学生,多给他们自己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从书中找到根据,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议论品评中自己去尝试、理解。好的语文课,应将课堂讨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品透,各抒己见直观地感受文本。

五.绝知此事要躬行——把知识内化

教育最大的成功是把学生扶上马,引导他们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并且让他们踏花归来马蹄香。“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感知把握文本,理解学习知识,也要让学生深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学生自己的收获,比如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巧妙地言语运用技能,良好的语感,深刻的的人文素养等,这些要求学生在学习文本之后有一个内化落实的过程,需要将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或者将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相融合,也可设计专项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并从生活中去梳理内化知识。

篇5:让学生爱上作文

一、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长期的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2、联系课文,适当摹仿,仿中求创

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学习写作的初级阶段可以适当摹仿。记得一次写作《参观湖滨公园》时,学生不知道开头怎样写,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啊,学生眼前一亮,立刻提起笔来。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3、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犯难了。

4、做读书笔记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1、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以“趣”激趣

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

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质量不高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作文兴趣。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

3、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张、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欣赏。还可以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爱表现。形式多样的习作活动能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好胜心强,开展竞赛活动,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这样不但可以调节以往习作所形成的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三、练是关键,练说练写

习作教学的总要求中,突出了练笔的重要性。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练是关键,练说练写,“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如何引导学生“练”呢?

1、紧扣生活,练说练写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在训练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捕捉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如四季的景色、城市的新貌、人们的生活变化、花草树木、自然界中的鸟兽鱼虫、来往的亲戚朋友……身边的人、事、景、物无处不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之人,睁大好奇的眼睛观察生活,用心倾听花开的声音。拿起笔来描写这丰富多彩的生活。

2、练说真话,练写真情实感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对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在具体教学中,对于写得“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充分肯定。对于不说真话,不写真事的正确引导他们意识到说假话,写假事是错误的。引导学生把心放到所处环境中,去感受,就会抒发出最真挚的情感。

篇6:六步走,让学生爱上作文

摘要: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认识生活,把他们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感悟到的一切事物记录下来。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习作的平台和创造的空间。每一次活动之后,我们都让学生抓住自己最喜欢的比赛场景,进行描写,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

关键词:观察生活 创设情境 常写日记 摘抄心得 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训练必须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期望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一、与观察为伴

大自然的生活丰富多彩,日月星辰、风霜雨雪、花草树木,身边熟悉的人、事、物和生活场景,无不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无不是学生观察的内容和对象。那么我们就应该引导学生用独特的视角去捕捉生活,认识生活,把他们自己用眼睛看到的,用触觉感受到的,用心感悟到的一切事物记录下来。只有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了切己的体验,学生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真实感人的文章。如我班霍紫薇同学写道:“抬头眺望,山涧飞瀑倾泻而下,似少女那柔美动人的秀发,随风飘舞。”

二、以日记为友

著名作家老舍曾经讲过这样的话:“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最好的窍门就是‘每天必写’,‘天天拿笔’,哪怕是写几十个字也好。”很多著名作家也都是从写日记开始,逐步走上创作道路的。

按照教材安排,我要求学生每人选择一种自己最喜爱、最熟悉的动物或植物,进行饲养或培植,在过程中写观察日记,把自己一天中想的、看的、做的、玩的,“值得写的事”记下来,最后写成一篇连续观察作文。由于学生都非常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所以“写日记”就不再是压力,而成了展示自己的欢乐。有了兴趣,就有了好作品。我班张雷娟同学的一篇日记:

今天,奶奶买了一盆花,名字叫“一帆风顺”,我问奶奶:“它为什么叫一帆风顺?”奶奶说:“你自己观察吧!”

我认真地观察了起来。这种植物是草本植物,它的叶子是从根部直接长出来的,它没有茎,但是叶柄长而挺拔,托着翡翠似的叶片,叶片是椭圆形的,像小孩子的手掌那么大,叶脉清晰。

它的叶子有许多,却只有一朵花,花枝比叶子都高,这一朵白花,晶莹皎洁,亭亭玉立。奇妙的是,它的花瓣像一只小船的船身,它白色的花蕊好似小船的蓬,可能因为这才得到“一帆风顺”的名字吧。

三、与活动为伍

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比如呼啦圈、滚铁环、抖空竹、篮球比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会等多种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习作的平台和创造的空间。每一次活动之后,我都让学生抓住自己最喜欢的比赛场景,进行描写,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如我班赵慧同学的《拔河比赛》:“只见同学们手都紧紧地握住麻绳,迈开弓步,一齐用力,只看见一双双眼睛睁得圆圆的,一张张小脸蛋涨得通红,像一个大苹果那样,大家身体一齐向后仰。只听见拉拉队的同学们一个劲地喊:‘加―油!加―油!’”

四、与情境为邻

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些情境,需要教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进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增强写作的兴趣。为了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经常利用音像、图片、语言、作品欣赏、游戏、表演等方法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学生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哪些最精彩、最激烈,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到其中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就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五、与笔记携手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学生的心得,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词佳句,或是精彩片断,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为写作积累大量的词汇、语句,使自己丰满起来,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我校经常开展读书征文、读书演讲比赛活动,这一互动形式,让学生在品读的同时,取长补短,吸取他人的智慧,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共同提高。如我班郭绍凝同学的《读<80天环游世界>有感》:“读完这部名著,我的心情异常兴奋,一种敬佩崇拜之感油然而生。在书中众多人物里,我最喜欢崇拜的就是主人公福克先生,他对人总是彬彬有礼,做事严守时间,虽然家财万贯,却从不挥霍浪费,更没有为富不仁,吝啬小气。他做人淡泊名利,做了好事从不留名。但最让我佩服的是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为了一个目标,倾尽全力,耗尽钱财,甚至在最后一刻,也从未放弃80天环游世界的梦想。”

六、以读写为本

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的途径,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加强了读写结合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在阅读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习作当中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读是写的基础,在写作教学的整个过程中,都可以发挥阅读的作用,对题目的理解,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等等,无不可以在阅读中找到借鉴。所以我在上好语文课的基础上,不断地为学生扩大阅读量,让学生广泛地阅读。在阅读中,吸收积累、感悟、运用,达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目的。因此,在每次阅读后,我都让学生根据文本内容、结构或表达方式某一特点,有侧重地开展课堂小练笔,使学生在练笔过程中,掌握好的习作方法,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上一篇:领导帮扶工作总结下一篇:该出手时才出手高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