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作业

2022-08-23

第一篇:如何让学生爱上作业

读《让学生爱上作业》有感

光华东街小学——杜婷婷

今年寒假,我有幸拜读了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的语文教师刘春生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十几年的研究成果编纂而成的《让学生爱上作业》一书。《让学生爱上作业 》这本书是刘春生老师所写,他是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语文教师,副校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从事小学生学习策略、小学课堂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小学作业改革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07年4月出版《作业的革命》,以其深远的教育意义和创新的的不是学有所进的欣喜,而是苦不堪言的负担。同时,教师也常常为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而心烦气恼、疲惫不堪。怎样让学生由“消极应付”变为“主动参教学了完成任务。怎样才能让学生爱上作业呢?上网查一查,看看有哪些书籍对我的工作有所帮助。在众多的书籍中我一眼发现了它——《让学生爱上作业——小学作业布置、查收和批改的实践,博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中的一个优秀案例。《让学生爱上作业》这本书主要阐述了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一直以来,作业给学生带来与”,成为作业的主人,让教师从繁重的批批改改中解脱出来,让作业成为师生的开心事?

刘老师的《让学生爱上作业》系统展示了他的作业研究新成果,落根不同课型,聚焦真实问题,给出清楚抓手,让作业活动“有趣而为,汇融趣动”,搭建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书中生动活泼的案例与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对作业有新的认识:原来,让学生爱上作业并不难。不论是“布置作业”中分门别类的作业设计范例,还是“批改作业”中蕴含的智慧与别具匠心,都让我颇有收获。用爱心打底的文字读起来让人感觉格外亲切,我相信让教师受益的书籍,最终真正受益的将是我们的学生。我一读再读,深受启发,迫不及待地想带着这些新思路走进我的课堂。

刘老师在该书中,从面对作业、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查收作业、改革作业五个方面,为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具体的作业活动指导策略,同时列举了许多实例,为我们教师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经验,让我获益匪浅。 刘春生老师指出,作业的编排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编制,这应该成为教师备课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作业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一致,教师就无法对自己的日常教学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教学改进和提高效益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编制时,需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一是少而精,控制作业的量和完成时间;二是有针对性,要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三是结构合理,从易到难,难题的比例要少;四是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学习的生活价值;五是多样化,多种作业形式相结合。反观我的日常教学,在备课中,我往往注重了课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初读感知——精读指导——拓展延伸,注重备好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甚至小到其中的过渡语,但却忽视了作业的备课,每每总是单一地编排字词句的练习,依赖练习册的习题,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注重作业编制的多样化,致使孩子们觉得作业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

此外,刘老师在作业布置中的“加减乘除”,也让我很受触动。所谓“加”,指加强作业有效性的研究,提高作业的训练价值。比如为优秀的学生适当增加生动活泼的拓展题,为学困生编制一些“回头题”,为全班学生适当增加链接性的阅读······所谓“减”,即做好作业规划,努力削减作业中高耗低效的内容。比如,尽量减轻学生抄题的麻烦,减少大段的叙述,课堂上热议过的话题不要重复出现在作业中,等等。所谓“乘”,就是善于小题大做,放大小题目的训练意义。所谓“除”,就是在整体构思全学期作业总量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各阶段的作业量,将统一的要求分解为可自主选择的作业等等。比如,在做有关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训练时,很多老师总是要求学生写一件难忘的事情,学生从三年级一直写到六年级,很是厌烦。刘老师却给题目本身来了一个分身术: (1)那天我可真后悔啊 (2)那次我可真乐开了花 (3)你别问,我不想告诉别人 (4)当时你为什么没说

做了这样的除法之后,作业的要求并没有多少改变,但给学生提供了有效的提示和可选择的空间,学生觉得有话可说,写起来抵触的情绪就少了。

当看到这一实例时,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在每学期伊始总是布置的一项作业:以“新学期新打算”为主题写一篇小习作。基本上每个孩子每学期的“打算”都是一样的,每学期的文章都是乏善可陈,更谈不上新意。刘老师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不是孩子的作文没有新意,而是身为教师的我,在作业的编制、命题及布置上缺乏技巧。我是一名小学老师,现在的学生不爱做作业是共性。我也用过很多办法,可学生做作业完全是为技巧。

如何给学生的课业“减负”,如果只是在作业数量上做减法,则治标不治本;让学生爱上作业,甚至做完后意犹未尽,这才是真正的减负。刘老师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了我们让学生爱上作业的妙招。如果你也在为作业而烦恼,读一读这本书吧,你一定会从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

书中第二章:布置作业的第一页有这样一句话:“以我的经验,我认为可爱的作业应该从教师用心的设计开始。”“可爱”这个美丽而温馨的词汇,汇集了刘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爱,对作业的爱与研究,使我读到这里,心也是颤动、激动、感动。“可爱的作业”,是老师布置给学生的,是为可爱的异彩纷呈的学生服务的,所以它才是可爱的,它才要可爱。

第三章第163页刘老师说:“我一直认为,不带情绪批改作业,不带情绪进课堂,是一个教师的本分,我也一直在努力地践行。你呢?”这句话,不知道击中了多少老师的要害,尽管,每一个老师同样是爱他的学生们,但是,又有谁做到过不带着情绪工作、上课、改作业呢?尤其是改作业,当看到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的作业,看着一个个正确的答案,望着那工整的书写,我们的笑容挂在脸上,大大的“√”都是笑的,而当我们拿到成绩差的学生的作业本时,立刻眉头紧锁,不耐烦地翻看着,越看越生气,一个个鲜红的“×”,用力地滑下去,带着无奈和愤怒。可是,当学生拿到自己的作业本时,他们的感受又如何呢?他们会有好的情绪吗,会改正自己的错误,将来会变好吗?

在这本书的103页,刘老师告诫所有的老师:“教师要不断地告诫自己: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只有自己勤奋,才能带出高徒来!”我会牢记这句话,我会用让自己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来达到让作业在学生的眼中改观,“让学生爱上作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深的感受到,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孩子们的作业而忧烦。看来丰富语文作业的类型十分有必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追求形式多样的作业

作业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比如,语练,抄词、生字、试卷等等,而应该富有色彩、充满情趣,这样孩子们才会觉得做作业是种经历愉快的过程。 于是,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甚至是手工制作等方式来完成,我们班级有资料搜集小能手,每次需要查找的资料都有他们完成后在小组能共享,定期完成了手抄报或是阅读报,比如主题为:民间故事、名人轶事等,根据单元内容来定主题,并在班上评选出等级;鼓励学生以看、听、摸和想象等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例如,我教学《草原》一课时,让学生画一幅自己想象中的草原上热闹的场景,有的孩子画出了大大的蒙古包,有的孩子画出了紧牵的双手,既完成了作业也完成了对课文的理解----“蒙汉情深”。再如学习古诗词时,我让学生以“《风》、《花》、《雪》、《月》”或以“春花、春风、春雨”为专题课外收集整理古人写的诗句,也就是所谓的分类整理,辅以让学生扩写、改写等形式,培养想像力。又如教学《三亚落日》这一篇课文后,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三亚的知识,并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第二天,有的同学做好了知识卡片,有的画出了美丽的图画,有的还剪出了三亚美丽的剪纸„„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一举多得呀!

二、尝试层次不同的作业

我的班级孩子们的落差面还是比较大的,有的孩子在学习上的确存在很大的自我阻力。因此,我对个别几个学习能力薄弱的孩子在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上就多花了一些心思,比如需要查找资料,我就会让班级接对子学习的帮助者,回家查资料的时候多准备一份,给这个孩子,然后两个人一起学习查找到的资料内容,这样一来,一是降低了后进生的作业难度,让他们做一些抄写、简单动手、有趣味的作业,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学有余力的那部分孩子的能力。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我会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积累语言文字、扩展课外阅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

其实,经过实践证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的确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探求自主选择的作业

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总是被动的去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说来,大部分孩子是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能力强孩子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的孩子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我刚带这个班级的时候经常有孩子不交作业的现象。如何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改变这种境地呢?后来我发现,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未尝不可一试,

例如,减少机械性抄记作业,实行基础性作业自己定制制度,对生字、新词、句段的抄记采用自己定量的方式。再如,同类作业实行难度选择制。把一个较难的问答题或小练笔,改成两三个难易不同但训练类型相似的题目,形成梯级,让学生选择其一,这样很好的照顾了个别差异,比如我在上《夹竹桃》一文时,就有老师给我指导,把想象夹竹桃春、夏、秋三季的生长情景让学生选一个来自由想象比三个都写效果要好,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另外,适当增加一些给主题但又不限形式、内容的综合性作业。例如“母亲节”期间,我给学生安排一项作业——“我为妈妈做件事”,要求看谁做的真诚又有创意,然后再写下一小段日记,把自己的创意和妈妈的欣喜记下来,有的孩子选择给妈妈洗碗,有的选择拖地,有的选择洗脚,还有的给妈妈梳头,并且都拍下照片,还附上了详细的日记呢。

对于这样的作业,每个孩子都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因为这样的作业是他们自己选择的,他们亲身经历的,他们投入感情的。

四、坚持趣味性强的作业 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所谓“审美疲劳”,连成人都愿意接受一些重复枯燥的事物,更何况是这些孩子们呢。因此,作业的趣味性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有所体现。如教学了《广玉兰》和《夹竹桃》这两课后,我布置学生养几种花草,不时的观察,并写出观察日记。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但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让学生在作业中学会了许多自然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写作能力以及珍惜大自然的爱心。

教海泛舟,语滩拾贝。作业设计形式多样、不胜枚举,特别在读完刘春生老师的《让学生爱上作业》一书后,我有了更深的思考:无论最终作业的形式怎样变化,都要与课堂、与实际、与孩子们的自身情况相联系,如何设计出让学生想做乐做的作业值得我们探讨,但愿孩子们都能在作业中享受快乐之源!刘春生老师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方法得当,作业带给学生的将不是不堪重负的痛苦,而是学有所成的欣喜。这就需要我们不停地探索实践,希望终有一天,我们能在孩子的习作里,不再看到开篇的那句“名言”,让孩子们快乐地做作业,就像刘老师这本书的名字那样——让学生爱上作业!

第二篇: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记得在书上看到一位学者是这么论读书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文字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有着几千上万年积淀的魔力——它没有图像却往往比图画更逼真,没有色彩却常常比一切花朵更缤纷灿烂,而且,它的每一个字几乎都是一个琴键,组合、碰撞出清脆迷人的乐感„„”这段语言把读书时的美妙感受很形象的表述了出来。是啊,读书本身就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读书既可以丰富知识,也可以陶冶情操„„读书的好处太多太多,简直没法简单说完。作为老师,在自己求学、取乐于书籍之时,也应让学生爱上读书,引导学生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书的土壤中汲取营养。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

首先,兴趣引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自然地、热烈地去主动阅读。如何激发兴趣?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教师以身作则,经常在学生面前阅读,树立榜样;

2、把书中趣味、美妙之事说与学生听,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3、名人效应,说说名人是如何看待阅读,又是如何读书的;

4、鼓励表扬,对那些主动读书的学生进行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意识到读书是件光荣又有意义的事情„„

其次,创设氛围。不可低估环境对人的行为等方面的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情境。教师可以好好利用班级的“图书角”,发动学生积极买书、“捐”书,共同充实班级的“图书角”,让学生能阅读到的书尽可能的丰富,给生提供好阅读的物质条件。此外,还应开展各式各样有趣新颖、创新实效的读书活动,给学生创设好展示与交流读书成果的平台,让学生于交流中丰富对阅读的理解,锻炼阅读的能力,收获阅读的愉悦感受。可以围绕“亲子共读”活动,把家长也动员起来,充分利用家长这个积极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也可以达到促进亲子交流、沟通亲子感情的目的。只有积极地为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才能让学生与阅读没有距离,更加亲密。

最后,让孩子多阅读少“练习”。很多老师常常抱怨孩子阅读能力差,特别是在考试时,阅读理解题总是失分严重。于是,老师们煞费苦心地找来各式各样的阅读理解题目,开始实行“题海战术”,以为只要多做习题,多接触题目类型,就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这样做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机械、繁琐的“题海”只会消磨掉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读,也只有痛痛快快地让他们读,潜移默化地吸收知识养分,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阅读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文学就像一条清甜溪流,可以滋润学生心田,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一个人的人生。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爱上读书,鼓励上网浏览,广采博闻,开阔视野。

第三篇: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王革妮

课程标准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读书,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意旨。但是从教几年来,我发现所教班级的大部分学生都不重视课外阅读。学生们成天就知埋头于教材,不断的做各种习题,导致视野狭窄,知识面单一。在语文这一科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阅读,写作能力老是上不去,特别是每次写作文都成了他们的难题。 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为什么不喜欢阅读?关键就是提不起兴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明白课外阅读是身心的愉悦和洗礼。在引导的同时教师要注重细节,注重拨动学生的心弦。教师首先自己对要表现出对阅读要很有兴趣,很快乐。比如对班上要求大家订阅的报刊,一定要读在学生的前面,挑选一些可读性很强的文章进行介绍,激起他们的兴趣,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再定期安排时间让学生交流点评精彩的文段;然后教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收集和整理。教师应经常跟学生这样说:“最近我发现了一本好书”,“我读到了一篇好文章”„„如此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 就会有兴趣地自行阅读,良好的阅读习惯慢慢也就形成了。

2、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

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了,但多数学生读书还是比较盲目,他们不知道该读些什么书。这时教师就要把优秀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比如可以鼓励学生阅读《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意林》、《小小说选刊》 等可读性较强的刊物。书读得多后,学生的思维视野也就更加开阔了。或者也可以在班上举办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互相推荐自己所喜爱的书籍。教师让学生在阅读课或早读课上为同学们推荐所阅书中的佳作,并且附上推荐者的见解和评点。这样做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提高了同学们对阅读的积极性,而且会让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以共同分享阅读的心得为乐,自觉地阅读,进而学生的阅读意识也就逐步提高了。

3、创设最优的阅读环境

要想卓有成效的开展读书活动,就必须具备必要的硬件准备。我们可以在班上设立一个专门的书柜,成立一个小小图书角。里面存有 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书籍,也有老师从家里带来的。教师可以发动学生随时将自己的好书借给班上图书馆,与同学们交流传看,这样小小图书角的藏书量、种类就会越来越多。每当课余时间同学们就对这些课外读物爱不释手。当然除了阅读班上图书馆的藏书,学校图书馆也为每一位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最好的条件,学生还可到学校图书馆去搜寻阅读他们想读的各种类型的书籍。另外教师还应和学生家长多沟通,让家长为孩子的阅读提供条件,支持孩子们阅读。

4、授以学生恰当的阅读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通往成功的道路、通向胜利的桥梁。因此,教师应在方法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学会阅读。具体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 读。指导学生如何科学正确地阅读。一个人精力有限,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其余的可以选读或速读,这样的读书方法才能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2) 写。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以及自己的感想记录下来,做到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 (3) 听与说 。在读、写的基础上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地听,大胆地说。利用阅读课,早读课等时间,请学生朗读精彩片段,进行全班性的阅读欣赏。学生不仅要学会听,更要学会说,教师应鼓励每位同学都上台说,从说文章内容到谈文章的看法感受等等 。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使读书活动不断深化。 (4) 定期举行各类读书交流活动。在读书活动中应不时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比如:开展“朗读比赛” 、“演讲比赛” 、“比比谁的读书笔记好”等竞技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5、欣赏学生的阅读体验

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文本中自己喜爱的内容作出的个性反应,肯定他们自己对重要问题作出的富有想象力的理解,重视他们对文本内容和表达提出的看法和疑问,欣赏他们说出的阅读心得和体验„„他们的阅读欲望一定会在老师赞许的目光,鼓励的语言中一次次提升。

总之,要让学生爱上阅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我想只要有教师的循循善诱,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这时阅读带给学生的就不仅仅是能力和分数,而是丰富的体验,丰富的素养,高雅的气质,热爱生活的心灵。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第四篇: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

【摘要】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渗入导作文训练中,或者说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做游戏,在玩中学写,在写中再现玩耍的乐趣,写作文也就成为轻松的事了,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快乐,学生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了。

【关键词】 换位思考 ; 循序渐进 ; 欲速则不达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不容乐观,一提到作文就头疼,苦于作文,烦于写作,写作兴趣更无从谈起。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要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促进学生主动地习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gnza/xjza/416.html

一、遵循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

造成上述现状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明确,教学中不能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造成的。有的老师还以为习作乃是上了三年级后的事,

一、二年级没必要加强训练,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例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低年级的写作提出了要求,具体要求是:(1)对写作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2)在写作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或感叹号。以上要求虽然简单,但对低年级学生来讲,仍需循序渐进地教学分步落实。一般来讲,应在一年级注重引导落实第一条,而对后面的两条暂时步不做要求。此时教师应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引导学生乐意写,把自己说的话写下来,由写一句到写几句。要鼓励学生自由写,一开始可只考虑学生是否写了,一次能写多少字,能否坚持每天写等方面去引导,甚至不必过多地注意内容是否得体,语言是否重复等毛病。因为只要能养成每天动笔写的习惯,就是最大的成功,其他方面的毛病,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克服的。要求过多,则欲速则不达。等到二年级时,再加上后两项要求逐步落实,这样才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趣开源,激发童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 引发学生兴趣,老师不能依靠简单生硬的说教,必须针对儿童心理特点和他们的生活实际,设计不同类型的有趣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诱发学生观察体验事物的兴趣。儿童罪感兴趣的是鲜明的、富有情感色彩的故事情节,他们关心的是和他们本身有密切联系的,富有感情色彩的东西。"针对这些,我设计了诱发学生兴趣的一些教学内容。上课时,我首先展示课前收集好的有关图片,有各地风光图、有各季节景物的特点图、学生课间十分钟活动图……将学生的思绪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而情却融在其境,从而使其产生情感上的涌动,提笔一吐为快。

三、让学生深刻体会生活,丰富写作材料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丰富的生活积累,是学生写作无从下笔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老师要加强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观察中积累作文素材,为写作打下基础。

1、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即教育"生活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大。日本教育家芦口惠也认为,作文的题材应在儿童的生活中寻找,应是确有实际感受之体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观察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途径,即导察和自察。"导察"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意识地观察生活,观察前,教师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前的一天、一周、甚至几个周让他们明确习作要求,精心安排好课外活动;提示活动要观察的对象、人、物、事等;指导学生抓住观察的最佳时机;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远眺、近视、细察,注意局部与细节,抓住主体与客体等。在导察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自察,再自察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放手去搜集信息,精心去构思充分拟稿,使他们轻松自如地写出他们眼里的世界和生活。如写《美丽的春天》时,我带领着全班同学来到学校附近的桃花园,指导学生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桃花园,欣赏满是灿烂的桃花,雪一样白的梨花,刚钻出地面的小草,刚吐出新芽的柳树,波光粼粼的河水,远处的山……坐在凉亭里,观赏着游来游去的鱼儿,倾听鸟儿的欢唱,畅谈自己的感受, 回到教室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记下自己眼里的春天。这样的作文课学生很快就写完了,还盼着下一节作文课的到来。

2、、先玩后写,营一方素材的蓝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渗入导作文训练中,或者说在游戏中作文,和作文一起做游戏,在玩中学写,在写中再现玩耍的乐趣,写作文也就成为轻松的事了,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和作文一起分享快乐,学生不会感到写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先做一个游戏,激起学生的表达情绪,为他们提供写作的内容,然后让他们写下这段游戏以及做这段游戏所产生的情感,将作文变成游戏的王国,赛一赛、说一说、猜一猜、唱一唱、做一做、画一画、找一找、演一演。在游戏中,融入作文课堂中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

3、撷取身边的平凡小事

学生身边的事层出不穷,这是写作素材的仓库,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开发和引导: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少先队等集体组织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演出、外出旅游等。二是充分发掘学生个体在学生、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一些学生调皮、基本功差,写正规作文时常常问题不断,而真诚地写一写自己调皮的事,一般都能写得生活有趣、文通字顺。三是引导学生写好玩的事。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流行一种新玩法,玩滑板车、溜溜球,集卡通片……流行什么就引导学生写什么。

三、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写童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小学生的想像能力发展较早,他们常借助幻想的方式来观察理解和解释他们生活世界中的事物。童话作文可以用其所长,把学生潜在的想像力激发出来。因此,训练学生写童话,既符合当前落实新课标的形势,也顺应了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大有帮助。

儿童是天生的"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童话化作文的训练就是要放飞他们的想像,让他们犹如翱翔于蓝天的雏鹰;遨游于大海的鱼儿!充分享受作文课带来的快乐。

四、记好观察笔记,积累储存成文

我在教学中还指导学生把观察来的材料加以储存、积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指导学生像矛盾先生告诉我们那样的去做:"应当时刻准备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稿,无论到哪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写读后感、观后感。在学生作文的批阅和反馈过程中,当看到看到学生认真深入地观察身边事物,在挖掘生活、快乐生活是,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我就会给予鼓励,不吝啬使用赞赏的话语和关爱的动作。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由羞涩拘谨变得活泼大方,就连语言表达有障碍的学生也老师赞赏的语言中体验到了真正的快乐作文。

五、开启"词句百宝箱"。

积累了生活经验,有了作文的题材,还得把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对于孩子来说从他们一到这个世界,他的一举一动无不都是以模仿为基础,正是这种模仿,才成为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作文也是如此。因此,让学生准备"词句百宝箱",把平时阅读中看到的一些优美的词句"储存"起来,时常诵读,作文时能活学活用,便使作文锦上添花。也许有人会问:象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图书馆、阅览室,许多学生家庭较为困难,除了读规定的科技书外,很少能自己买课外读物阅读,那又怎样来积累词句?这就希望学校每年能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让学生从书籍中摘抄优美的词句,并归类,培养学生读书动笔的好习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还指导出手抄报,开展手抄报展评活动。让学生背一些优美语段,加强多读、熟读、背诵的训练。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接触的人,体会到的甘苦记下来,养成及时整理材料的习惯。还有教师提供词句;在学生说话中提炼词句。

总而言之,语文老师,要走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就应当换位思考,解读儿童的心理,善于激发儿童的情趣,引导学生表达童心,自由运用儿童语言进行习作,弘扬个性,鼓励创新,才能收获作文教学成功的喜悦。

文章出处: /szzx/bpbj/

第五篇:如何让学生爱上课外阅读

很多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性活泼又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特点,加上缺少生活的经验,导致了他们阅读量少,阅读的主动性不高的事实。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爱阅读课外书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老师本身有着大量的阅读,视野较为开阔,比较容易由课内引向课外,以课外的故事来吸引学生将视野伸向课外。学生爱听讲故事,当他们不满足时,就会自己找书去读。

如果这本书是科普类的,老师也可以放一些相关视频给学生,动画面往往比纸质文字更吸引人,如果学生感兴趣了的话,就会继续阅读相关书籍。

二、不要逼迫学生去阅读

小孩子一般都有逆反心理,他们自己不想做的一件事,如果被逼着去做的话,就会很讨厌这件事。所以,老师最好要有个度,不要强迫学生去阅读,相反地,你可以跟学生说阅读课外书的好处,“利诱”他们去阅读。比如说,告诉他们多阅读课外书,可以让作文写得好,整个人都很有文化底蕴等等。

当然,好处也不能太遥远,太遥远的话,学生就会有一种不可能实现了,看了等于白看的心理作用。

三、老师自己阅读

想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老师自己首先也要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这对学生有着无形的影响,因为老师对阅读的这种“真”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一种热爱读书影响。

比如,语文老师常常手里拿着书,自习课时,学生学习,老师拿出书来阅读,读书的状态是极具吸引力的。

四、共读一本书

老师也可以让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然后就阅读的同阶段召开班级阅读交流会。对于学生的阅读进行充分赞扬,让学生从交流之中获得乐趣,逐渐地鼓励学生去表自己的见解,让其从阅读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就感。

上一篇: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下一篇:如何看待创业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