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9word文档

2024-05-08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9word文档(精选5篇)

篇1:《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9word文档

木兰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有感情地“美读”诗歌;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理解木兰是一个英雄与常人合一的形象;

3、感受木兰美好的思想情感与伟大的人格魅力。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木兰是一个英雄与常人合一的形象。

教学方法:资料查找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

1、也许在学习课文之前,你就已经知道了花木兰。花木兰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也为外国人所熟悉、喜爱。除了课文外还有许多艺术形式中有木兰的形象,请大家在课外查找,并思考这些艺术形式中较能体现木兰个性的语言。

2、花木兰有着伟大的人格魅力,请大家在课外了解木兰在古今中外的影响。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文

二、诗歌简介,积累常识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与汉乐府中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同被誉为我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乐府:最早见于汉初,西汉是指“音乐机关”,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

三、听读课文,落实字音

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借助课文注解自读课文

2、学生质疑

3、师生对重点字词进行梳理

五、作业

1、完成语文作业本“积累运用”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你看过金庸的小说吗?什么样的人可以称得上英雄?(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相机出示:

乔峰重情重义,既有塞上牛羊空许约时的柔情,又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算得上天下第一大英雄!

郭靖为国为民,死守襄阳数十年,抵御外族入侵,最终与妻儿一起为国殉难,忠孝仁义勇爱信忍,样样俱全,即是英雄。)

二、品读课文,感知形象

(一)、初读感知

师:你从课文哪里知道木兰是英雄?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忠孝两全)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思念亲人、女儿情怀)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

(勇敢坚毅)

5、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平凡生活)

6、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爱美)

7、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心思细密,机智活泼)

(二)、比读深化

观看美国动画片《花木兰》,思考民歌中的“木兰”形象与动画片中的“木兰”形象有什么异同?

不同点:

美国动画片中的花木兰是不守礼法的花木兰,是经常闹出笑话的花木兰。文中的花木兰是守礼法的花木兰,是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的花木兰。

相同点:

《木兰诗》和动画片中的木兰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感人。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女子;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柔的女性。

她勤劳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三、课外拓展,开阔视野

1、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代代相传,木兰的形象深受百姓喜爱。除了课文,你还知道哪些艺术形式中有木兰的形象?这些艺术形式中较能体现木兰个性的语言分别有哪些?

2、木兰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四、作业

1、完成10课语文作业本

注:本课件资料齐全,关于“课文学习”、“诗歌特色”、“课外拓展”,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取舍。

篇2:《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9word文档

临朐第四中学 赵峰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木兰诗》。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等七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教材分析

《木兰诗》是处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诗文,这个单元是以“祖国”为主题表现爱国主义的文学作品,但是我觉得“爱国”并不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思想。学生关注更多的是对木兰这个传奇人物的兴趣,还有就是这首诗歌读来琅琅上口,有节奏,有音乐感。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诈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本诗为民歌,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适于吟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

学情分析

对于木兰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应该早有耳闻,但恐怕只停留在“孝顺父母、巾帼英雄”这一层面上,粗糙,平面,又过于拔高;对于诗歌的主题恐怕也只是停留在“宣扬爱国,报效祖国”这一意思上,这应该是学生阅读一二遍诗歌后已有的认知水平。《新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我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而不是被动屈从于各种参考书的指示,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判断。对木兰有更客观更实际更深入的了解。

这是一首乐府民歌,叙写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战乱频繁,征兵更频繁,老百姓能不怨恨?乐府民歌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和憎。在这篇诗歌中是如何含蓄体现的?这应该是诗歌的主旨,而不是宣扬“爱国”。

这首民歌,节奏感很强,有音乐感,指导学生朗读又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再

加上古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今有叶圣陶“只有朗读,才能与作者精神相通”。都强调在诵读的基础上领悟文意,感受人物,朗读的确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打算要求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然后再通过对话来多角度理解木兰的形象。

教学模式

依据新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新课标的要求,在深入学习我市推行的“345”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办学实际和教学特色,我才用了正在校内推广课堂教学模式即“三步导学”模式。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真正实施导学,真正贯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的理念。

教学设计

一、设疑导入

同学们知道花木兰的故事吗?从哪里知道的?(学生简单介绍木兰的故事。)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经久不衰,这到底是一为怎样的女性呢?原汁原味的木兰诞生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民歌《木兰诗》中。

【设计意图】从美国迪斯尼的动画片《花木兰》,到前段日子各大影院热播的电影《花木兰》,学生对于木兰是早有耳闻,这样导入能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诵读诗歌

请一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读音准确,节奏分明。其他同学仔细听,看看他哪里读得好,哪里不够好。

(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简单点评,并读读本诗中的易错字。)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检查预习,了解学生诗歌朗读的基本情况。掌握诗歌中的部分词语的音、形。

三、整体感知

这首诗围绕“木兰从军”这一事件主要写了木兰的哪些活动?(学生快速默读诗歌,逐段梳理情节。)

【设计意图】这首诗歌故事性强,让学生整体感知故事情节,能为下面的朗读和感受人物形象做铺垫。

四、重点品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情节反复朗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或者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生自由读,放声读,小组读,录音跟读,分角色朗读,读后评价,点评后再读„„从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木兰的心理、品质。)

【设计意图】学生的阅读实践是学生通过语言这一桥梁自己走进文本的,所以在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充分接触文本的时间。朗读是走进诗歌世界的捷径,只有反复吟诵,才能领会诗歌创造的意境,体味诗中包含的情感,理解作品塑造的形象。所以运用多种朗读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在理解中加强朗读。

五、深入对话

假如木兰来到上课现场,你最想问她什么问题?再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来发问。

(安排两大组同学发问,另两大组同学扮演木兰准备回答。有必要的话可以进行合作讨论。)

附学生提出来的问题可能有:

1、你为什么要替父从军?

2、你买装备为什么要东南西北到处跑?

3、你为什么在征途中想家?

4、你身为织布女,为什么能驰骋沙场,武艺高强?

5、你为什么不要天子的加官封爵?

6、你为什么要这么急切地换上女儿装?

7、你为什么这么多年军营生活中没被人发现是女儿身?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促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内心,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采用角色扮演问答形式,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小结归纳:

木兰孝顺父母、希望过一种平静真实的生活,从她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女子的性格;而她又能驰骋沙场、英勇善战,又是一个传奇女子。既豪情万丈,又柔情万点,这恐怕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深爱木兰的原因吧!

六、探究主旨

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么一个女子形象呢?在她身上是否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出示相关资料。

(学生思考,提倡自己发现,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回答)

【设计意图】从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到“为什么要这样写”,使学生的阅读思考更深入一层,结合相关资料,对主题的理解也水到渠成了。

七、延伸知识,深化主题。让学生找出花木兰还有哪些和另外的一些爱国英雄,深化爱国这个主题。

八、加以总结,布置作业。总结知识点和主旨,布置两题作业:

1、写一个100字左右对花木兰的评价。

2、背诵课文,找出写得好的句子。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乐府民歌

传统 木兰 传奇 孝顺父母 英勇善战 深明大义 不慕高官 渴望过原本的平民生活 乔装巧妙

课堂评价

1、以生为本,因材施评

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知特征,选择不同的评价语辞,例如:在“议”环节,学生如果回答很到位,我就可以评价他的准确、语言美,点出答语中的关键

词,甚至让学生记录下来,有的则可以侧重他的参与意识,将他的回答提炼、润色,并争取同学们的认同与鼓励。

2、适时互动,倡导多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力求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将教师点评、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小组捆绑评价结合起来,适时安排学生进行自评,例如在进行“测评”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自评表,让学生对测试情况进行自我评定。如学生演读完对话后,可以将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一开始,他们的评价局限于“定性”—“好”“不好”,后来在一步步的引导下,他们可能学会从语音、语调、语气、语感等角度进行评说。根据本堂课中,各小组的表现,小组评价表的赋分,可以推选出优胜小组、动车组。

资源开发

为了体现新课标“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结合课堂实际,可开发的课程资源有以下几点:

1、在“课前预习”中让学生搜集查阅有关《木兰诗》和乐府民歌的资料,做好素材储备

2、让教室成为学生展演的舞台,例如在指导学生“演读”活动时,学生在自我表现,自我鉴赏、自我评价中积累了技巧,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自觉地投入到课文朗读、展演的行列中去。

3、比较中反思、现实中演练,教学设计“演读”环节,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情感,感受木兰的心理、品质。

篇3:《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9word文档

1. 小朋友,前几天老师给你们说了岳飞精忠报国和杨家将一门忠烈的故事,你们喜欢吗?今天老师要和你们再学一位大英雄的故事。

2. 生一起读课题。木兰是谁呀?课文中是这样为我们介绍的,(出示: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3. 知道了木兰,让我们再回到课题,这里的“从”是什么意思呢?字典上关于“从”字有四个解释:① 跟随;② 顺从;③ 参加;④ 次要的。请你选择。(选③)

选对了!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学会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选择词语最合适的意思。

4. 在理解了“从”字的意思之后,我们再连起来读一遍课题。

5. 据我了解,古代像“从军”这类体力劳动一般都是由男子承担的,不信你们看看,“男”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出示:男)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吗?

6. 是啊,连在农田里出力气干活的都是男子,那么从军打仗这么危险,当然也应该由男子来承担了。而且“男”跟我们学过的“难”是同音字,古人告诉我们男子应该不怕困难,迎难而上,这才是男子汉。

7. 既然古代只有男子才能去从军,那你现在再看课题,心中还有什么问题想不明白的?

8. 对呀,怎么花木兰一个女子也去从军呢?她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孩呢?下面就请小朋友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好好地读一读。

二、 检查生字词

1. 我看到同学们读书非常认真,到底读得怎么样呢?今天我在这里摆下了擂台,你们敢挑战吗?

2. 好,说来就来第一关——(出示:出征 征战 征兵 生病 胜利 将士 将军)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A. “征、兵、胜、病、将”是后鼻音。

B. 多音字:“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

指名领读、齐读。

2. 第二关——(出示:弟弟 男装 父亲 姑娘)

(轻声)自由读,你发现什么?

3. 这里有一些描写木兰多年征战的词语;

第三关——(出示:披战袍 跨骏马 渡黄河 过燕山)

(1) 这里也有一个多音字,谁知道?(燕)

(2)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燕京”及表示人姓的一些特定名称中用到。读第四声我们学过了,谁来说说有哪些词语?

(3) 我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你还会读吗?(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4. 第四关——相关的句子你能读好吗?

(出示: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 前四关我们都在练习朗读,这第五关我要换个内容,同学们学习部首查字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你能说出下面这些字(出示:廷、征、胜、病)的部首吗?一组查一个,比赛看谁查得快。

三、 初读课文、学写生字

1. 经过这四次的挑战,我看得出来,同学们都已经成功掌握了本课的字词,现在我宣布,你们——胜利了!为自己的精彩表现鼓掌吧!

2. 那你们课文读得怎么样呢?再给你们一点时间,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老师来听听小朋友们课文读得怎么样?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小组选一人读一段,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 读了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花木兰女扮男装去从军,那么她是代替谁去的呢?(父亲)

(1) “父”,这个字的关键笔画是什么?

(2) 父亲为什么不能去从军?(生病)“病”这个字是我们新学的一个部首:病字头。它和哪个部首很像?又有什么区别?自学笔顺。范写:病 把这两个字描一个,写一个。

(3) 木兰家里难道就没有别的男子了吗?(弟弟)为什么弟弟也不能去?这个字你怎么记?

(4) 生观察后描红、临写。

5. 木兰为了家人,替父从军,一去就是12年。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篇4:《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9word文档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梅花是作者的一个写作重点。作者在文章中着力描写腊梅花,有闻到的花香到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具有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所以引导学生对其反复品读是本课的重点。

以花喻人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由腊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质,可谓蕴涵深刻,让学生体味其中妙处是本课的一大难点。

介于教材的以上特点,本课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词语;过程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梅花的美,体会鲁迅的人格品质;情感态度:产生希望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 1 页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8自然段。

三、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1早

2、这是吴伯萧爷爷写的一篇散文。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第 2 页 诗云、子曰: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诗云”、“子曰”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有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梅花风最早。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同座讨论。

(2)集体交流。

①课文分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什么? 按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②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第 3 页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强调“蔬菜”、“曰”的写法,“蔬”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曰”字笔画少,不能写得太瘦小,要适当向两边伸展:“琥”、“珀”是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篇5:《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9word文档

一、教学目标

(一)教师的教学目标: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3、认会本课生字新词,学写生字“和、树、出”

(二)学生的学习目标 :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3、认会本课生字新词,学写生字“和、树、出”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读顺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二:指导写字,学写生字:和、树、出。

三、检测工具

1、认一认,连一连

hé shù miàn chū sè zhī yán

面 出 树 颜 知 色 和

2、照样子,说几个

吹一吹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

一、激情导课

第 1 页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小朋友,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对呀,北风和小鱼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这节课我们学习11课。

2、明确目标:这节课的任务是认会生字,读通课文,学写生字“和、树、出”。

3、预期效果:同学们已经越来越会听课了,把这种专心听课的精神发扬下去,相信你堂堂课都是佼佼者。

二、民主导学

任务

一、见前面学习任务

(一)任务呈现

1、自由拼读课文1次,遇到难读的生字拼读3次。

2、标出自然段。

3、课后生字拼读2次。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指名逐句拼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1读)

2、指名逐段拼读课文,随机纠正认读本课的生字,强调易错生字的读音(2读)

3、自由拼读课后生字2次。

4、出示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读。

5、指名逐句朗读课文,再随机正音。(3读)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4读)

第 2 页

(1)读第1自然段,交流:北风呼呼地吹向谁们?

(2)读第2自然段,问:北风得意地说了什么?

(3)读第3自然段,交流:小鱼怕北风吗?

(4)读第4自然段,交流:北风气极了做了什么?

(5)读第5自然段问,交流:小鱼被冻死了吗?

7、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5读)

任务二:见前面学习任务

(一)任务呈现

出示生字:和、树、出,观察位置,书空笔顺2次,数共有几笔。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学笔顺,书空,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

1、学习生字:和

(1)观察左边“禾”强调最后一笔“ ヽ”右边“口”,“和”左右各占一半。

(2)指名书空笔顺,数共有几笔。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5)组词。

(6)交流识记的方法。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树”“出”。

第 3 页

“树、村、对”区别识记。“山、出”区别识记。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见书面检测工具

2、结果反馈:一同桌互查,集体认读。二指名说

3、反思总结:同学们拼音学得扎实,课文读得流畅,准确,课文的内容就了解的准确了,老师送给你一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第三部分 辅助设计

一、教具与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二、板书设计:

11北风和小鱼

草地 —— 变颜色

梧桐树 —— 落了叶

鸟儿 —— 躲进窝

小鱼 —— 捉迷藏

不怕

三、练习和作业:

1、给爸爸、妈妈读2次课文。

2、了解冬天的特征,北风的特征。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木兰诗》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19word文档】相关文章:

木兰诗诵读设计05-09

《木兰诗》教案设计05-12

《木兰诗》课堂教学05-03

《木兰诗》微课教学设计05-15

概括木兰诗04-26

木兰诗课文05-20

《木兰诗》赏析05-13

新木兰诗原文04-22

《木兰诗》的故事05-11

木兰诗备课记录05-11

上一篇:高温津贴发放情况说明下一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个人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