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合剂说明书

2024-04-12

补中益气合剂说明书(通用6篇)

篇1:补中益气合剂说明书

【商品名称】补中益气合剂

【拼音全码】BuZhongYiQiHeJi

【主要成份】补中益气合剂成分为白术、柴胡、陈皮、当归、党参、甘草、黄芪、升麻。

【性状】补中益气合剂为口服液。

【适应症/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合剂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规格型号】120ml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补中益气合剂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2.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3.高血压患者慎服。4.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5.补中益气合剂宜空腹或饭前服为佳,亦可在进食同时服。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及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或皮疹、面红者,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8.对补中益气合剂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补中益气合剂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补中益气合剂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补中益气合剂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

【包装】120ml/瓶/盒。

【有效期】24月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36021664

【生产企业】江西省芙蓉药业有限公司

补中益气合剂(芙蓉)的功效与作用补中益气合剂(芙蓉)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补中益气合剂服用常见问题

问:补中益气合剂服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答:1.补中益气合剂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2.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3.高血压患者慎服。4.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5.补中益气合剂宜空腹或饭前服为佳,亦可在进食同时服。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及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或皮疹、面红者,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8.对补中益气合剂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补中益气合剂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补中益气合剂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补中益气合剂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篇2:补中益气合剂说明书

【拼音全码】BuZhongYiQiWan

【主要成份】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辅料为生姜、大枣。

【性状】补中益气丸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味微甜、微苦、辛。

【适应症/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泻泄,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规格型号】9g*10s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忌不易消化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3、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4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对补中益气丸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补中益气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封,置阴凉干燥处。

【包装】每盒10丸装,每丸9克。

【有效期】24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版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4023842

【生产企业】广东罗定制药有限公司

补中益气丸(罗定)的功效与作用补中益气丸(罗定)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泻泄,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补中益气丸服用常见问题

补中益气丸是一个安全性较高的药物,常用于脾胃虚弱。补中益气丸的治疗效果显著,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那么,补中益气丸什么时候吃好?

补中益气丸最好空腹服用,或饭前服用。饭前服是指将补中益气丸安排在进餐前30~60分钟服用。目的是使药物较快进入肠道,有利于肠道吸收,减少食物对其生物利用度的不良影响,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和利用。补中益气丸的服用方法是口服,一次1袋,一日2-3次。

补中益气丸服用时要注意,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补中益气丸宜空腹或饭前服为佳,亦可在进食同时服。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或皮疹、面红者,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补中益气丸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请将补中益气丸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补中益气丸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篇3: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1 便秘

病例1:患者, 男, 23岁。大便秘结6年, 伴腹胀食少, 常用番泻叶或麻仁丸泻下通便, 效果差, 痛苦难解。再诊, 面色白, 神疲倦怠, 临厕努挣, 气短汗出, 舌淡苔白脉沉细。证属脾肺气虚, 清阳不升, 推动无力。治宜益气润肠、通便。用补中益气汤加肉苁蓉20 g、麻子仁20 g、杏仁12 g, 每日1剂, 大便通畅, 又服6剂大便正常。继之服用补中益气丸, 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

[按]:中气不足, 运化无权, 大肠传导无力则便秘。补中益气汤健胃益中气, 增强传导。加肉苁蓉、麻子仁抑阴润燥;杏仁开宣肺气, 以开上通下, “塞因塞用”。

2 低血压

病例2:患者, 男, 60岁。数年来因经常头晕、心悸、手麻、精神不振, 不能坚持工作, 于2005年6月18日就诊求治。刻诊:面色无华, 少气懒言, 头晕、心悸、少寐、纳差、苔薄白, 脉沉细无力, 两寸脉尤甚, 血压10.7/6.2 kPa (80/45 mm Hg) , 此乃脾胃虚弱, 气血两虚, 心失所养, 治宜健脾益气, 养血安神。选用补中益气汤予炙黄芪50 g、党参15 g、白术15 g、柴胡10 g、升麻10 g、桂枝15 g、制附子10 g、焦枣仁15 g、五味子15 g、陈皮9 g、炙甘草10 g, 水煎, 每日1剂, 早晚分服。6月21日, 头晕减轻, 饮食、睡眠均见好转, 血压13.0/8.0 kPa (100/60 mm Hg) , 原方继服10剂, 共服15剂, 诸证皆愈, 血压16.5/10.5 kPa (123/78 mm Hg) 。改服补中益气丸、归脾丸, 每次1丸, 每日2次, 以巩固疗效。经随访2年, 血压正常, 身体健康。

[按]:患者气血不足, 运行无力, 不能上荣于头。《灵枢》谓“上虚作眩”, 故予补中益气汤健胃益气, 升阳举陷。脾为后天之本, 系气血生化之源, 且气为血帅, 血随气升。加入附子、桂枝, 取其温阳通脉, 并有强心之功效。运用本方, 使脾胃健, 化源足, 血脉充, 阳气复, 气血和。

3 前列腺增生并尿潴留

病例3:患者, 男, 70岁。排尿困难, 小便点滴不畅2 d.体检:膀胱充盈平脐。肛诊前列腺肥大, 中央沟消失, 抗菌消炎导尿1周无效。患者精神疲乏, 气短乏力, 食欲不振, 舌淡, 苔白, 脉细弱。予补中益气汤加肉桂6 g、通草9 g、车前子15 g、泽泻18 g、牛膝12 g, 5剂后拔除尿管, 小便自行排除, 但不通畅, 再服5剂, 小便自如, 诸证消失。

[按]:本例患者中医诊断属“癃闭”范畴。患者老年体虚, 中气不足, 膀胱气化无力而小便不通。补中益气汤补中气, 鼓阳气, 升清降浊, 佐以温阳制水温补命门以助气化, 利尿渗湿以通小便, 合用气充阳升, 升降相宜, 气化得行而小便自通。

4 虚劳

病例4:患者, 女, 43岁。患者素体虚弱, 近4年来, 胃脘不适, 时或疼痛, 纳呆, 面色无华, 形瘦神倦, 动则喘气, 自汗畏风, 四肢不温, 大便溏泻或顽固不化。舌质淡苔白, 脉沉细。予补中益气汤加干姜6 g连服2个月, 诸证痊愈。

[按]:脾胃为仓廪之官, 后天之本, 位居中州, 灌输四旁, 是气血生化之源, 清浊升降之路。今脾阳困惫, 运化失常, 必然化源不足而气血俱虚。气虚则外不能温润肌肤, 血虚则内不能滋养百骸。综观舌脉诸证, 乃内伤虚劳之候。根据《内经》“虚者补之, 劳者温之”的原则, 选用补中益气汤则诸证消失。

5 胃痛

病例5:患者, 男, 41岁。患者素有胃脘痛病史, 经镜检确诊为“浅表性胃炎”。曾用奥美拉唑等药无效。证见胃脘痛, 喜按, 午后及晚上尤甚, 并见胸闷及两肋胀痛, 嗳气, 口苦, 大便溏泻, 舌苔白厚腻, 脉弦缓, 投理中汤、半夏泻心汤等方疗效不显。拟用补中益气汤加佛手12 g、香附10 g、神曲12 g、生姜6 g.服5剂而证情缓解, 10剂疼痛消失。原方继服1个月, 以资巩固, 随访多次未见复发。

[按]:脾为阴土, 胃为阳土, 脾主升而胃主降, 今胃弱脾壅, 纳运两失其常。清浊升降之枢机, 变为湿热之渊薮, 湿遏中州, 阻滞脉络, 此为痛为胀之病因所在。治宜升阳和中法, 升阳则气行, 中和则脾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而证获痊愈。

6 头痛

病例6:患者, 男, 53岁。患者素有头痛, 经常发作, 近1周因阴雨连绵旧疾复发, 并伴胸闷、纳呆、多寐、恶风、倦卧、大便溏泻、小便浑浊等证候, 舌胖大质淡苔白厚, 脉缓。选用补中益气汤加苍术12 g、葛根12 g、白芷10 g.3剂痛减, 6剂而诸证消失。

[按]:头为诸阳之会, 胸为清旷之区, 有形之邪不易干犯。由于平时湿聚太阴, 清阳不展, 更因气候变化, 外湿入侵, 同气相求, 内外相搏, 以致氤氲之气阻滞中州, 熏蒸清道, 充斥三焦, 下注膀胱则气化不行, 水道不利, 上犯清阳, 则首如裹神如蒙, 正如叶氏所谓“浊邪害清”候。治宜升阳益气, 健脾去湿, 选用补中益气汤加苍术、葛根、白芷。

7 伤食泄泻

病例7:患者, 女, 53岁。2006年4月19日就诊。近1个月以来, 始于暴饮暴食之后, 出现腹痛, 继则腹泻, 每日少则数次, 多则十余次且伴胃脘部不适, 四肢欠温, 头晕耳鸣, 背部寒冷, 劳则加剧, 舌淡, 苔白, 脉沉细。证属脾胃气虚, 清阳不升, 肠胃气滞。治宜健脾益气升阳, 兼通腑滞。方用补中益气汤加炙黄芪15 g, 党参15 g, 炒白术10 g, 枳实10 g, 山楂、神曲各15 g, 陈皮10 g, 升麻9 g, 厚朴9 g, 柴胡6 g, 炙甘草5 g, 水煎服, 日1剂。服药5剂后, 腹泻已减大半, 背部恶寒稍减, 继之上方加葛根10 g、干姜6 g, 调理1周而愈。

[按]:由于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 使中阳不振, 清阳不升, 脾胃气虚, 清阳下陷, 故频繁泄泻, 矢气则舒为胃肠气滞之故。故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加干姜、葛根温运升阳, 枳实、厚朴以导胃肠滞气, 使升中有降, 补中兼运, 浊降清升, 脾胃和调, 五谷精气生化有源, 则腹泻自止。

8 老年性腰痛

病例8:患者, 男, 64岁。2005年11月25日就诊, 自诉有创伤史, 长期反复腰痛, 经西医检查, 确诊为“第五腰椎陈旧性骨折伴骨质增生”。半月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痰多、畏寒怕风, 且腰痛加剧, 活动受限, 扶杖前来就诊。曾服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加减, 其咳喘大减, 畏寒消失, 唯腰脊疼痛, 俯仰困难, 局部喜热喜按, 并有短气乏力, 食欲欠佳等证。脉沉无力, 舌淡苔白, 诊为脾肾两虚兼风湿阻于经络。先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服前方10剂, 腰痛基本消失, 已经能弃杖而行, 并能自理其生活, 嘱服金匮肾气丸以收功效。

[按]:老年性腰痛为风湿阻络, 因兼有脾肾之虚, 故先以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 再配以祛风除湿之羌活、独活及强筋壮骨之狗脊、骨碎补、玄胡、鸡血藤活血化瘀, 行气止痛, 待腰痛消失, 中气健运, 再予补肾之法。凡是患者有短气、食少、脉弱无力等临床表现, 其病机又属脾胃内伤、中气不足者, 皆投此方, 疗效满意。

体会: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劳者温之, 损者益之”的原则创制, 以甘温为主的培中举陷之方。组成方义是参芪为君, 术草为臣, 佐以当归补血, 陈皮理气, 微妙还在于参、芪、术、草得升、柴升举, 补而不壅;升、柴得参、芪驾驭, 则升提有制。既补脾胃之不足, 又可益元气之健行。正如柯韵伯曰:“胃中清气下陷, 用升麻柴胡之清而味之薄者, 引胃气以上腾, 复其本位, 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又曰:“求东垣治脾胃之法, 莫过于升降, 而升降的关键又在于升清, 升清降浊非升、柴莫属”。临床实践证明, 除真阴不足, 上盛下虚者慎用外, 凡脾虚气弱宜于升清举陷, 辨证准确, 用之辙效。

篇4:补中益气丸

很多人会感到迷惑:饿着自己?现在是什么年代?还能饿着自己?

没错,大家先别急,这个年代不但会有人饿着自己,还会把自己给饿病了,您且听我往下细聊。

不吃早饭后果很严重

很多白领的生活有如下特点:晚上尽可能地晚睡,觉得睡早了都对不住自个儿,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早上起不来——没法儿起来,因为刚睡没几个点儿啊,等到闹钟响了无数次以后,才很愤怒地起来,先把闹钟砸了,然后才想起在砸前一秒钟看到的时间是八点整——上班晚了!

于是,穿上衣服,跑出房门,从轻轨八通线北苑站上直奔四惠站换一号线,然后,建国门换二号线,东直门上来一通跑到了单位,还是晚了。

正碰上经理在门口,嘿!“怎么你又迟到了,说你多少次了怎么没记性啊!回头再说你。来来,正好我们的货来了,得,就你了,你帮着搬一下吧。”

这批货真叫重,差点把这位累趴下。回办公室后,再看这位就蔫儿了,满脑袋想得都是:中午什么时候开饭啊!

然后,中午开饭的时候到食堂狂吃,吃下了令人瞠目的饭量。

这就是一个经常发生的片断。很多的白领是长期的不吃早饭,有的只是拿一点零食对付,然后在上午干各种活儿。

西医认为早晨不吃饭最大的问题是容易患胆结石,但是中医认为还会出现其它的毛病。

疲劳综合征常常是饿出来的

“金元四大家”之一、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李东垣认为人的脾胃一旦受伤,则身体的元气就也跟着受伤,这样会出现许多病症。尤其是在饥饿的时候,如果再处于劳倦的状态下,则危害更大。

我经常会碰到很多白领向我咨询:我得了疲劳综合征怎么治疗啊?我的症状就是浑身无力,总是提不起精神,一干活就累,爱感冒,抵抗力低,容易闹肚子等等。

您再看看现在教科书中补中益气丸的主治范围(这是李东垣的方子):“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不耐劳累,动则气短”等。不用说,您已经发现了吧,两者相差无几。

对,就是这样,如果一个人早晨长期的不吃饭,然后在上午干活,这个时候对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会最终导致您身体的整个健康水平的降低。

民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医生叫张锡纯,他治疗过很多这样的病例,其中有一个车夫就是在饥饿的状态下,空着肚子奔走了七八里地,结果是呼吸短气,心中发热,不爱吃东西,肢体酸懒无力,稍微一动弹就觉得气短,最后,张锡纯就是用补中益气法给治好了。

有的人会认为这个病与没吃早饭没关系,但是,在中医这里,它们是非常相关的。

上面的是最终患上了很严重的疾病的。没有那么严重的,就是所谓的疲劳综合征了。

好多白领因为所谓的疲劳综合征非常的痛苦,因为到西医那里去,医生会认为他没有病,需要休息,可是休息了却发现也没有什么用。这种情况在国外特别的多,他们那里也有大量的白领有这样的反映,然后医生觉得自己的压力非常的大——解决不了人家的问题啊,于是在做各种努力,有的还说发现是某种病毒什么的导致了疲劳综合征。我认为他们说反了,是因为患者的健康水平下降才导致细菌病毒的容易入侵。

当然,“疲劳综合征”在中医里面也还有其它的原因,比如情志方面的原因,但是脾胃受伤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各位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一定要吃好早饭。

减肥事业的“悲剧”

还有一部分把自个儿饿着的人,就是那些想减肥的女孩子,长期的拒绝正常饮食,以黄瓜片、苹果为主食,同时怕自己的毅力不够,还在街上买来一些降低食欲的西药。

她们由于不知道脾胃受伤后的严重后果,所以,勇往直前,无知无畏,但是后果很严重。

在中医里,我们认为女子的脾胃一旦受伤,则气血的来源就受到严重的阻碍,而女子身体的各个系统,尤其是生殖系统对气血的依赖尤其严重,气血不足会造成月经、胎、产等环节都出现问题。

这不是我在危言耸听,现在出现了很多这样的病例,由于减肥,造成了严重的营养不良,有的开始厌食,然后二十几岁就开始绝经,接下来的发展就是卵巢萎缩,最终导致无法生育孩子。

这样的悲剧很多。

有一次,我跟随组织到距离北京不远的张家口市义诊,患者站了很长的排,轮到有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子,我开始诊脉,她一伸胳膊,胳膊非常的细,我搭上脉以后心里就知道,这是个问题很大的患者,就问旁边她的父亲:“她的气血怎么这么弱啊!”他父亲很低声地说:“减肥减的。”

女孩子在读大学,因为减肥,开始厌食,月经不来已经两年了。她父亲很焦急,女孩子自己还笑眯眯的呢。我心里想,我还没说后面更加严重的后果呢,说了只怕她该睡不着觉了。

她已经服用了很多活血通经的药物,我告诉她和她父亲,不要再服用通经药了,因为无经可通,比喻一下,就是河里已经没有水了,您还在那儿挖河沟干嘛?

赶快要调理脾胃,养气血,脾胃的功能恢复了,气血足了,才能再调经。

义诊结束后我就返京了,不知道这个女孩子后来如何。 但是我知道,即使我能治疗得了她,也治疗不了天下那么多的同类患者。因为减肥药厂商和模特界还在大力宣传骨感如何的美,纤瘦如何的迷人。

举世若狂,女孩子们仍在前仆后继。

希望各位兄弟看后一定要看牢了自己的女朋友,必要的时候使用暴力手段解决——把减肥药砸了。

【罗博士解方】

下面我把药店卖的补中益气丸的方子给大家解一下吧。

补中益气汤(现在改成丸药)方子的组成是: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这八味药,治疗的主证是因为劳伤、饮食不节而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什么是中气下陷呢?这是一个中医术语,中医认为人的胸中有“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你的营养不足了,导致气虚,那么,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这样的人常常会感觉到自己没有力气,说话提不上来气,不爱说话,脸色苍白、头晕。本来食物在胃肠内,在中气的固持下,可以慢慢地走完消化的过程,结果现在固持不住了,很快就泻了出去,结果就泻肚子,有的人还脱肛,还有的人一体检,就检出西医说的胃下垂,女同志有的是子宫下垂等。对于这个,中医认为是脾肺气虚,因为在五行的归属里,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因此,这个病的根本在脾胃。因为脾胃的功能降低了,吸收不好,结果导致肺气也不足了。

大家如果因为我提到过的原因,把自己的脾肺之气给伤了,出现了相应的症状,那么,就可以考虑服用一些补中益气丸来调补一下。

罗大伦本草堂

篇5:补中益气口服液说明书

问:在服用补中益气口服液需要注意什么呢?

答:1.补中益气口服液(红延)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2.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3.高血压患者慎服。4.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5.补中益气口服液(红延)宜空腹或饭前服为佳,亦可在进食同时服。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或皮疹、面红者,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8.对补中益气口服液(红延)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9.补中益气口服液(红延)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1.请将补中益气口服液(红延)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补中益气口服液(红延)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篇6: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1 方解

补中益气汤由人参 (党参) 、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甘草组成, 从本方的药物配伍可知, 此方是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的方剂。方中以黄芪益气为君;人参 (党参) 、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为臣, 共收补中益气之功;配陈皮理气, 当归补血, 均为佐药;升麻、柴胡升举下陷清阳, 为补气方中的使药。纵观全方一是补气健脾以治气虚之本;二是升提下陷阳气, 以求浊降淸升。于是脾胃调和, 水谷精气生化有源, 脾胃气虚诸证可以自愈。中气不虚, 则升举有力, 凡下脱、下垂诸证可以自复其位。现将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报告如下。

2 案例

2.1 内伤发热

患者, 女, 50岁, 2005年8月3日初诊。患者常在劳累后发热加剧, 热势一般不高, 头晕乏力, 气短懒言, 自汗量多, 平常容易感冒, 食少便溏, 舌淡苔白, 脉细弱。拟益气健脾, 甘温除热之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10 g、党参10 g、白术10 g、陈皮6 g、升麻6 g、柴胡6 g、当归10 g、炙甘草5 g、牡蛎15 g、浮小麦30 g。5剂, 水煎服, 每日1剂。2005年8月8日, 患者再次就诊, 自述服上方后, 活动后发热减轻, 偶有自汗, 药中病机, 效不更方;嘱患者再服上方5剂, 1个月后随访, 诸证消失, 未见复发[1]。

按:患者以脾胃气衰, 中气不足, 气虚阳浮为基本病机。本有气虚, 劳则耗气, 中气更虚, 故发热多在劳累后发生或加重。脾胃虚衰, 气血生化不足, 脏腑经络无以充养, 以致头晕乏力, 气短懒言。脾虚不能健运则食少便溏。气虚表卫不固, 则自汗, 易于感冒。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陷, 甘温除热, 直中病机, 效果满意。

2.2 癃闭

患者, 女, 49岁, 2008年9月9日初诊。患者近1个月, 小便欲解不得, 或量少而不畅, 小腹坠胀, 精神疲乏, 食欲不振, 气短声微, 舌淡苔白, 脉细弱。拟健脾益气, 升清降浊之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当归10 g、陈皮5 g、升麻5 g、柴胡5 g、桂枝3 g、猪苓10 g、泽泻10 g、茯苓10 g、甘草3 g。水煎服, 每日1剂, 连服15剂, 小便正常, 精神好, 食欲佳。

按:患者以脾虚气弱, 中气不足, 升运无力, 膀胱气化无权为基本病机。因脾虚气弱, 升运无力, 影响膀胱气化, 故小便欲解不得, 或量少不畅。脾气虚衰, 故神疲气短, 语声低微, 食欲不振。中气下陷, 升提无力, 故小腹坠胀。舌淡苔白, 脉细弱均为脾气虚弱之象。方用补中益气汤能补中气、升清气, 脾气升运则浊阴而降。桂枝辛温通阳, 助膀胱气化, 猪苓、茯苓、泽泻利水渗湿, 诸药共奏化气利水之功。

2.3 月经先期

患者, 女, 36岁, 工人, 2004年4月6日初诊。患者述近6个月经期提前, 量多, 色淡, 质稀, 神疲体倦, 气短懒言, 小腹空坠, 不思饮食,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 脉缓弱。拟健脾益气, 升阳摄血之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人参10 g、黄芪10 g、白术10 g、陈皮6 g、升麻6 g、柴胡6 g、当归10 g、甘草3 g、荆芥炭10 g、海螵蛸15 g。5剂, 水煎服, 每日1剂, 月经过后7 d开始服用, 如此连用3个月, 月经按时来潮, 量中色红, 食欲精神佳。

按:患者以脾虚气弱, 统摄无权, 冲任不固为基本病机。气虚不固, 则经行先期, 量多;血失气化, 则色淡, 质稀;脾失健运, 中阳不振, 则不思饮食, 神疲体倦, 气短懒言, 小腹空坠, 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 脉缓弱。方用补中益气汤加荆芥炭、海螵蛸益气健脾, 升阳举陷, 摄血归经。

2.4 乳汁自出

患者, 女, 34岁, 2011年5月10日初诊。患者产后20 d, 乳汁自出, 量少清稀, 乳房柔软无胀感, 面色无华, 神疲体倦, 气短懒言, 舌淡少苔, 脉缓弱。拟益气养血, 佐以固涩之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0 g、黄芪15 g、白术10 g、陈皮6 g、升麻6 g、柴胡6 g、当归15 g、甘草3 g、芡实15 g、五味子15 g。水煎服, 每日1剂, 连服10剂, 乳汁正常分泌, 面色红润, 精神佳[[22]]。。

按:患者以产后中气不足, 胃气不固, 乳汁失约为基本病机。中气不足, 乳汁失约, 则乳汁自出, 量少质稀, 乳房柔软;产后多虚, 更因中气不足, 故见面白少华, 神疲体倦, 气短懒言;舌淡少苔, 脉缓弱均为气虚之象。方用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 芡实、五味子固摄收敛, 共奏补气固摄敛乳之功。

2.5 子宫脱垂

患者, 女, 44岁, 已婚, 生育3胎。子宫下移, 或脱出阴道口外, 劳则加剧, 小腹下坠, 四肢无力, 少气懒言, 小便频数, 带下量多, 色白质稀, 舌淡苔薄白, 脉缓弱。拟补益中气, 升提固摄之法,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党参15 g、黄芪15 g、白术10 g、陈皮6 g、升麻6 g、柴胡6 g、当归10 g、甘草6 g、枳壳30 g。水煎服, 每日1剂, 连服2个月后, 子宫不再脱出。

按:患者以中气不足, 冲任不固, 胞失所系为基本病机。脾司中气, 脾虚则中气不足, 冲任不固, 胞失所系, 故子宫下脱, 小腹下坠;脾主四肢, 脾虚中阳不振, 则四肢乏力, 少气懒言;下元气虚则膀胱失约, 故小便频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湿浊下注, 则带下量多, 质稀色白;舌淡苔薄, 脉缓弱, 均为气虚之征。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以健脾益气升提固摄。

3 讨论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 曰:“内伤脾胃, 乃伤其气;外感风寒, 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 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 不足者补之。”“惟当以辛甘温之剂, 补其中, 升其阳, 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盖温能除大热, 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 今立补中益气汤”。东垣立此方以补气升阳, 甘温除热, 主治气虚发热证。现临床因脾胃气虚, 清阳下陷以及由气虚而致摄纳不力所致诸证, 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脾主四肢、肌肉,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脾气虚弱则四肢、肌肉无以禀受水谷精微的滋养, 故见肢软体倦, 神疲少力, 面色无华, 形体消瘦。脾气主升, 脾胃虚则中气亦虚, 清阳下陷, 摄纳不力, 故出现眩晕、腹胀、泄泻、带下、脱肛、子宫下垂等症。笔者认为本方可用于一切脾胃气虚, 清阳下陷的各种疾病, 只要病机相同, 便可投以此方, 灵活加减运用。

临床研究显示, 补中益气汤具有影响消化液分泌、调节胃肠功能、兴奋子宫、增强心肌收缩力、促进代谢、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等作用。可见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有着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如能加强该方药理作用的基础研究, 并在临床使用方面着力开发新的剂型, 探索新的适应证, 将会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侯建媛, 邵德宾, 李国栋.补中益气汤应用举隅[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14 (29) :164.

上一篇:应届生心理学专业中文求职信写作下一篇:用想象为作文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