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心理学培训

2024-05-07

教师教育心理学培训(精选6篇)

篇1:教师教育心理学培训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区教师进修学校于20xx年暑假举办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本人有幸参加了三天的学习。虽然时间不长,却从中收获了一些实用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颇有益处。在此阐述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通过学习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专业常识。

作为一名班主任,经常要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问题。以前,我也知道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及时关注,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但本人学的并不是心理健康专业,平时与学生接触时也只是以自己的大致理解去处理一些问题。并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专业性的高度上。而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要想真正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首先自己得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能靠直觉,不能盲目摸象。

二、通过对儿童的性心理学习,我释然了平时的一些困惑。

我对儿童性心理这堂课受益匪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学习,让我掌握了在生活中如何与自己的孩子谈论性知识。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二是,通过学习,我能够解释一些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的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奇怪的性现象。

三、通过室外心理活动实践,我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的活动开展方式。

这次学习不仅有理论传授,还有心理活动实践。通过一些具体的室外活动,让老师们放松心情,互相了解,增进友情。在这次活动中,我认识了一些同行,也掌握了一些心理学方面的游戏,可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总之,非常感谢xx区进修学校为我提供了这样一次学习机会。让我在担任班主任的道路上又成长了一次。

篇2:教师教育心理学培训

人最大的魅力,就是拥有一颗阳光的心态。老师最大的成功,就是把阳光心态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感染每一个学生,从而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奠基。在全国幸福学校共同体这个大平台的桥梁作用下,我有幸成为了广东省日慈基金会幸福心灵计划第二批学员。通过几天全身心地与积极心理教育进行零距离的接触,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连心的沟通、手牵手的互动,全面提升了自己的积极心理学理念,切实了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审视自我的能力。

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天的时间,却让我学到了很多,这是一门教会我们学习生活的学科。让我知道除了智商、情商之外,还有乐商,我知道了感恩会让自己更加的阳光,更加的积极,我知道了作为一个家长,应该以怎样的角度面对自己的孩子,我知道了作为一个老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在我以前接触的心理学知识中,都是一些关于负面事物的研究。比如说,抑郁,心理变态,精神分裂等等。弄得我一直以为心理学就是和这些负面的东西打交道,所以我对心理学印象不大好。直到接触了这门课,它说的是人性中积极的东西,我一直认为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了解积极的事物远比关心那些消极事物有用,所以我对这门课很好奇。只有研究积极的东西,为我所用才有助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如果我们心理出现问题,也只有学习那些积极的东西才有助于解决问题。

任俊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我们要怎样面对最真实的自己。比如,以看待别人的客观眼光来视察我们自己。我们把一切都颠倒了,就像那些名言说的:反省自己,即使上帝不关注你;认了最应当审视的就是自身。要知道自我,是一种勇气;认识自我,是一种智慧;认识自我更是一种途径。

这门课程中老师教会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身边的人,感谢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不论它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感谢,它让我们学到了更多懂得了更多。永远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让我们活的更充实更有意义。不仅要有感恩,我们还需要宽恕。宽恕那些你一直耿耿于怀的人或事,这不但宽恕了别人,同时也是宽恕了自己,让自己不再那么计较,也让自己变得更轻松,这不是更好吗。在李鹃老师的课程中,系蓝丝带的环节让我倍受感动,平常老师深埋内心的感激的话语,在这一时刻得以完全的流露,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让心与心的交流更紧。成人都能这样敞开心扉,相信以这样的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积极心理引导,更能拉近孩子们的内心。

李劲波老师的《情绪管理》,让我知道在生活中我们需要接纳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性。对于先天给予我们所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对于无法改变的事实,不管我们是否喜欢,但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对于这些我们需要学会坦然接纳。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喜欢和尊重自己,只有喜欢自己才会由衷地欣赏他人。这样你就拥有了自信和乐观的心态。因为乐观,因为自信,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都会保持前进的动力。

曾几何时,爱,在我们生活中也似乎越来越少,越来越遥不可及,我们很难感受到爱与被爱,越来越不会表达自己的爱,甚至是羞于表达自己的爱,只觉得爱就是用语言表达出来,用行动表达出来的才叫爱。殊不知:给孩子一颗阳光的心、给孩子投以关注、给他人予以帮助、给自己一些宽容、给陌生人一些关爱,这些都是爱。在面对困境时,如果你心理健康,你就能够学会乐观地看待这些事情,你就能找到前进的动力来。心理健康的人也比较善于积极思维,对事物永远能找到积极的解释,然后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得到解决的结果。

篇3:教师教育心理学培训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 如何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促使广大教师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促进教师心理成长, 一直是我们不断思考的问题。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作为一种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培训方式, 进入我们的视野。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是指以本校教师为学员, 利用学校专职心理教师 (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 为主讲教师, 针对教师自身存在的心理困惑和在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需求,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理论、方法, 采用“专题工作坊”的形式开展短期心理培训, 改变教师的工作理念、优化教师教育手段、促进教师个人成长、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是一种将培训、教学、教研、科研为一体的模式。

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心理工作坊的组建

由于活动是以工作坊的形式进行, 参与的人数不宜过多, 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我们选择了25人组成心理工作坊。这些教师一部分曾获得过心理健康教育上岗C证, 具备一些初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参与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背景, 更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

2.主题的选择和设计

我们对全校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 确定心理工作坊以“有效沟通”为主题。主题的选择直接指向教师的实际心理困惑, 帮助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 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参与性。为使活动富有实效, 我们又结合教师的实际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学实际需要, 进一步对主题进行分解和细化, 主题下再设计若干个小专题。譬如前期的团体辅导, 结合教师实际心理需求, 分解成四个小专题:“踏上破冰之旅, 促进有效沟通”;“构筑信任的基石”;“适切表达, 良性互动”;“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学会欣赏他人”。

3.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我们前期侧重于心理游戏的开展, 我们称之为“游戏体验式团体辅导”, 后几期则是将心理工作坊活动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培训相结合, 增加课例分析和个案研讨, 并初步形成“体验反思式案例研讨、分享观摩式课堂教学研讨”等培训形式;同时进一步拓展延伸, 将心理工作坊活动与学校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相结合。

(1) “游戏体验式”团体辅导。

游戏体验式团体辅导的特点是强调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活动, 尤其是设计大量的游戏及模拟情景训练, 将主题贯穿于活动之中。一方面旨在通过活动和体验, 促进教师们的人际沟通, 形成信任、安全、欣赏的人际氛围;另一方面是为了增进团体动力, 为后面的培训做铺垫。

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 我们参考相关的团体心理辅导或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游戏流程, 再结合实际进行改进。在“游戏体验式”团体辅导过程中, 特别关注不要“为了游戏而游戏”, 游戏的设计要为达成活动目标而服务。活动目标集中、明确、具体、可操作;环节设计紧紧围绕辅导目标, 各环节之间既要有一定的梯度又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充分关注活动细节的操作等等。这些都是促进活动有序开展、达成辅导目标的重要条件。

(2) “体验反思式”案例研讨。

案例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是工作坊活动开展顺利进行的前提所在。在案例选择时我们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案例相对简单, 不选择当事人具有复杂心理问题的个案;案例都是来自教师们的教育教学实际, 与教师们的日常教育行为紧密相关, 且反映的问题带有教育的共性和普遍意义;所选案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方法。

我们在工作坊活动的个案研讨中借鉴了心理剧的模式, 基本程序为:热身引导——游戏互动——情境再现——模拟表演——激荡探索——分享体验——成长评价——后续跟进。它的亮点就在于:不是对教师进行直接的理论和方法上的分析和指导, 而是让教师先有一个体验的过程。我们让教师用小品将不同的沟通方式表演出来, 实际上表演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投射”, 可能是教师自身行为的“投射”, 也可能是他平时所看到的教育行为的“投射”。通过表演和观察, 教师有了参与和体验的过程;在参与和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互动交流, 点拨引导, 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们的感悟和反思。

(3) “分享观摩式”课堂教学研讨。

关于课堂教学研讨, 在选择主题时, 仍然是以人际沟通为主题, 下面再分设若干个小主题。主要做法是:一是建立网络资源包, 提供教学设计。该校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一学期上两堂心理辅导活动课, 当工作坊教师上课时, 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就前往听课, 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另一做法是心理辅导专职教师开课, 工作坊教师观摩研讨。上课所选的主题与教师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我们选择的主题有“学会拒绝”、“赞美的艺术”、“学会倾听”等, 这些主题与师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本身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在听了课以后, 彼此会围绕主题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生活经验;在教师对辅导内容和效果产生认同感的基础上, 再由专业人员引导教师进行课例分析, 促使教师了解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基本特点。

(4) “主题拓展式”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为使活动进一步拓展延伸, 我们组织心理成长工作坊的教师开展了拓展性活动。如在2009年的“5.25”, 开展了“关爱自己, 关注心理健康”为主题的大型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2010年5月份学校配合区级考前辅导系列培训活动, 举行了以“自我调试、从容应考”为主题的心理活动周活动。工作坊的教师热情高涨, 统一穿着印有“育英心理工作坊”的文化衫, 在经过短期培训之后, 与学生开展校园心理游戏、趣味小测试等, 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认可。各项活动的开展, 有利于学校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形成。

三、活动的初步成效

1.关于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培训的初步成效

(1) 教师情感的变化。

通过设计紧密的系列活动, 创设了开放的、轻松的氛围, 促进了情感互动和人际沟通;教师们彼此熟悉, 人际氛围变得温馨、和谐。

(2) 教师对工作坊所持态度的变化。

原先教师们只是持观望的态度或抱着参加试试看的态度,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 大家的团队意识不断增强。团体动力的形成, 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系统培训、研讨打下良好基础。

(3)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认识上的变化。

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课“活动”和“体验”的原则有了切身的体会, 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发展性辅导理念深入人心。

(4) 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态度的变化。

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自我效能感增强。我们曾与一些教师进行交流, 他们表示以后会在班级管理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并表示今后会多在班级尝试上心理辅导活动课。

2.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

心理工作坊的开展促进了心理辅导教师专业成长。在组织心理工作坊活动时, 心理教师需要查看大量的资料,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 又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现场调控能力, 自身获得了专业成长, 在其他教师心目中的地位也得到了提升。同时, 教师心理工作坊的开展, 得到了学校教师以及领导的认可, 促进了学校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的形成。学校获得了“市一级心理辅导站”称号;《民办寄宿制普通高中双轮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课题研究成果获市二等奖;举行了全校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C证全员培训;多次承办区级以上心理辅导公开课观摩、优质课评比等活动等。

四、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的意义和价值分析

1.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对参与培训的普通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为什么参与的教师对该项工作的认可度较高呢?我们从学校的校园网站上摘录教师活动后的后续评价:“一场场精彩表演, 感觉那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缩影, 让人若有所思。”“挺好的, 在娱乐中, 给人不同的体验, 在互动中, 相互交流, 收获学习。”“我觉得大家都很开心和踊跃, 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 体会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想, 主持人的设计和体裁运用可见很花心思, 辛苦了”……这些朴实的话语可以给我们以启示。结合教师们的真实感受, 在一次发言中, 我们曾用了几个关键词, 就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对参与培训的普通教师的意义和价值做了如下分析:

“需要”:所选主题直接指向教师需要, 体现教师心理需求;

“快乐”:将主题贯穿于活动之中, 在轻松、快乐体验中获得真实成长;

“信任”:安全的团体氛围, 促进教师自我探索和自我开放, 在交流碰撞中进一步促进其内省和感悟;

“有效”:活动和体验不同于分析和推理, 能对教师的内心产生触动, 从而更有利于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内化;

“魅力”: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更具人性化色彩, 为教师如何解决问题、看待自身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心理辅导是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 心理辅导本身的魅力使得教师认可这项工作。

2.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对心理辅导专职教师的意义和价值

心理辅导效果的好坏, 不仅取决于辅导技巧和专业水平, 还取决于个人的人格特质。

一个优秀的心理辅导专职教师, 都会具备一些带有共性的良好的品质, 如富有爱心、热爱学习、有内在的自我发展的动力等等。但是, 我们也要客观地认识到,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心理辅导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仍然存在着心理上的距离, 部分心理教师在学校里的归属感不强, 不能充分发挥在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教师工作坊的成立, 无疑为心理辅导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平台。

3.教师心理工作坊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当前, 许多心理辅导学习研讨活动都在进行。但是我们更多地是以区域为单位, 譬如市、区级心理研修班, 区级心理教研组等, 以学校为单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研修机制尚未形成。许多心理教师也是游离于学校的校本研修活动之外, 这就好比缺失了日日赖以汲取营养的土壤, 不利于心理教师的真实成长。而从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来看, 只有全员渗透, 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心理工作坊可以成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本研修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全员渗透的有效载体。

目前, 我们的工作坊活动尚处于“原生态”的状态, 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同时也“折射”出许多的问题。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在构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有效机制方面做积极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敏毅.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4 (1) :18.

[2]施秋奕.成长工作坊:心理教师团队发展的有效探索[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0 (6) :17-20.

[3]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北京[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教师教育心理学培训

沙盘游戏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运用意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发展。

为了更好的通过课程培训帮助小学心理教师掌握沙盘游戏辅导技术,规范地运用沙盘游戏开展小学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性,开展了本课题研究。经过三年的研究实践,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系列培训课程及“沙盘游戏”培训课程手册。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心理教师边研究边实践,运用沙盘游戏开展了团体辅导、个体辅导,积累了实践经验,形成了相关研究论文及沙盘游戏辅导案例。通过三年的研究实践,心理教师很好的掌握了沙盘游戏辅导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并能利用这一技术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有效的心里辅导。

[关键词]

课程:广义课程是指由课程纲要、学科课程标准、学科教材、其他学习材料、教师和学生、教育环境等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狭义的课程主要指教学内容及教材。此研究从广义课程概念出发,是基于提高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技能的教师培训课程,为使小学心理教师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科学、规范地运用沙盘游戏心理辅导技术而设定培训课程标准、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评价等,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师培训活动。

沙盘游戏:申荷永教授指出,沙盘游戏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具体说,沙盘游戏是在心理辅导者的陪伴下,来访者从玩具架上自由挑选玩具,在盛有沙子的特制箱子里进行自我表现的一种心理辅导。它是运用意象(积极想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一种对身心生命能量的集中提炼(荣格)"。其特点是,在良好的辅导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象,营造出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及心灵与自性的)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沙盘游戏作为一种能够培养儿童自信与人格,发展其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在我国中小学还未被广泛运用。心理教师若能掌握沙盘游戏的操作,运用于学校心理辅导,则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在进行学校心理辅导过程中,面对走进心理辅导室的来访者,心理教师经常采用谈话的方式实施心理辅导。由于小学生受语言表达及理解的限制,往往表达不够准确,就会影响心理辅导的效果。

小学生的言语能力较之学龄前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在跟他人会话时,能对自己的见解做更详细的叙述,以帮助对方确切地了解自己的意思。在会话过程中,他们也能运用更有效的策略,也更能理解别人话语中的弦外之音。但小学生的言语表达和发展是有限的。

由于小学生心理发展还未成熟,情绪不够稳定,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发展,又由于受认知水平、抽象思维能力有限的影响,他们有时无法比较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更无法比较准确用言语描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当面临困扰时他们无所适从;有时,当家长、教师意识到他们的问题时,他们自己却不承认或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因此,他们不太可能主动接受辅导,通常由教师和家长把他们带到心理辅导者面前。来自于儿童对心理辅导的接受、顺从或抵触程度也不同。这种非自愿的特点可能会导致他们不愿与心理辅导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甚至他们会认为没有必要做出改变。另外,小学生有时还不能充分理解辅导者提问的含义,因此不知如何与辅导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上因素都给心理辅导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心理辅导者无法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面临的心理困扰。

沙盘游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辅导,很容易使他们融入其中,从而降低了“心理干预”的成分,更让他们乐于接受。

沙盤游戏能够作为一种“语言”,来表现儿童、青少年的“问题”,起到交流与沟通的作用。在沙箱里摆放他们喜欢的玩具或模型,“表现”着他们的情绪与心理状态,“表达”着他们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应付问题的方式。

因此,把沙盘游戏这一心理辅导的方式引入中小学,使其发挥更有效的心理辅导的作用,能够更有利的推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若要使学校心理教师掌握这一深层心理辅导的操作技巧并在学生辅导中很好的应用,心理教师就要接受系统、专业培训、个人心理分析(包括沙盘游戏和意象体现等)、专业督导及考核等。虽然很多专业机构定期组织了相关专业培训,我们也多次聘请有关专家为西城区心理教师进行了专业培训,但仍不能满足心理教师运用沙盘游戏开展心里辅导的需要,特别是无法及时解决心理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对心理教师进行定期专业督导与研讨。这样的专业培训现状需要基层教师培训部门开设相关教师培训课程以满足一线教师需要,促进心理教师运用沙盘游戏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因此,确立了本课题研究,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小学心理教师掌握沙盘游戏心理辅导技术,规范地运用沙盘游戏开展心里辅导工作,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的实效性,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二、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全面深入了解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基础,掌握沙盘游戏辅导的操作技术,建构沙盘游戏辅导培训课程,编写沙盘游戏辅导培训课程手册;

2、在实践中以沙盘游戏辅导技术的应用为核心开展案例分析及研讨,探索心理教师朋辈督导、个人成长沙龙等培训形式,解决心理教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心理教师专业成长;

3、通过收集整理参与培训的教师对培训的反馈、心理教师工作对象和教师同伴对心理教师工作实效性的反馈,评价培训效果等培训课程评价方式。

(二)理论依据:

1、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础:

沙盘游戏治疗创始人卡尔夫认为,沙盘游戏治疗是在荣格分析心理学和中国文化这两大思想来源的基础上,有效地整合了威尔斯,尤其是洛温菲尔德的世界技术。这也就意味着,对荣格分析心理学和中国文化的理解,是理解与把握沙盘游戏治疗的关键。

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原理是无意识水平的工作、象征性的分析原理、和感应性的治愈机制,其中包含着“安全、保护和自由”的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条件,“非言语”和“非指导”的沙盘游戏治疗的基本特征,以及“共情”、“感应”与“转化”的沙盘游戏治疗和心理分析的综合性治愈效果。

实际上,沙盘游戏不仅仅被用作一种专业的心理治疗技术,而且也能够在心理教育层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一种完整的心理分析体系,应该能够在心理治疗、心理教育和心性发展等不同层面发挥意义,而这三者的结合或整合,也能够为实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有效的途径。

2、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提出。“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把心理辅导看成一个转变过程、非指令性技巧,追求平等的辅导关系。以来访者为中心,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经验世界,充分相信来访者有自我实现的潜力,强调动员来访者自身潜力,而不是靠挖掘潜意识或改变反应形式来纠正不正常行为。辅导者采用非指导性技巧,反对操纵和支配来访者。

其特点为:以人为中心、把心理辅导看成一个转变过程、非指令性技巧,由来访者主导辅导过程。人本主义不是把重点放在来访者的过去,而是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实施辅导时集中在来访者的思维和情感上,耐心倾听,注意共情。辅导过程关心的是人格改变的过程;把辅导关系看成建设良好人际关系的特例。

人本主义认为人最基本的生存动机是全面发展自己的潜能,不断成长,实现自我。

人本主义心理学倡导的心理辅导的核心内容与沙盘游戏疗法的主旨相一致。沙盘游戏辅导过程重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在关系建立的过程中强调为来访者创设安全自由受保护的空间,相信来访者具有自我成长、自我治愈的力量;通过建立良好的辅导关系,促进来访者与潜意识建立联结,在沙盘中自由表达自我的心理内容, 促进其潜能开发,完善其人格。

3、团体动力:

团体动力是指在任何时间内,发生在团体里的各种存在的驱动性的力量。包括被成员觉察到的(人际间的互动、成员间言行的影响、团体认同的规范等)和未被成员觉察到的一些现象(团体的风气、舆论、潜规则等)。由于这些动力的存在,团体的运作才得以开始并持续下去。

团体一般都包含静态与动态的两方面。静态的一面,如团体的名称、组织结构、目标、规范等;动态的一面,如正在进行的各种形式的讨论、互动、活动、反应、团体的改变等。团体的动力便是由这些力量的互动作用及其在团体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所组成的。

在完成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恰恰是运用了团体动力中的动态一面,研究过程中有效运用了各种形式的讨论、互动、活动,推动着研究进程,具体状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中有清晰的呈现。

三、研究内容:

1、研发心理教师沙盘游戏培训课程的目标、内容、培训方式及培训评价等,提升教师培训实效性,编写沙盘游戏培训手册。

2、通过开设沙盘游戏培训课程,引领心理教师理解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础,掌握沙盘游戏辅导及的操作与应用,促进小学心理教师掌握沙盘游戏辅导技术。

3、引领心理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积极运用沙盘游戏辅导技术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及时总结实践经验,撰写论文及案例辅导报告。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组建课题研究队伍、完成课题立项、论证、开题工作;课题组成员形成子课题;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完成文献综述;整理以往培训经验,构建培训课程;

第三阶段:實施培训课程,边实践边收集实施效果反馈资料;

第四阶段:修改培训课程目标、内容、形式及评价等培训方案,征求相关专家意见,进行再修改;

第五阶段:实施新一轮培训课程,边实践边修订培训指导手册,最终形成研究成果;

第六阶段:结题,形成研究报告、研究论文、培训指导手册、一线小学心理教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沙盘游戏辅导案例集等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行动研究的范式,旨在通过研究使小学心理教师掌握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及实践操作,并能够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实效性,促进小学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及自我成长。

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则包括:问卷法、观察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

问卷法:主要针对西城区小学心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为掌握沙盘游戏疗法的培训内容。由于是一项行动研究,所以抽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所有西城区小学心理教师进行调查。

观察法:主要是观察小学心理教师运用沙盘游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操作过程,了解心理教师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培训课程进行完善。

访谈法:主要是访谈参与培训的教师对于课程的想法和意见,进而为课程修订提供借鉴和经验。

案例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案例研讨、专家督导、朋辈督导对西城区小学心理教师运用沙盘游戏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行分析。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应用范围:

课题研究期间,西城区各小学均已配置沙盘游戏辅导设施,各校心理教师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同时,均能在学校面对学生、教师开展团体沙盘辅导及个体沙盘辅导,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能够进行沙盘游戏实践操作,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心理支持,取得良好效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心理教师撰写了沙盘游戏辅导案例,核心组成员编写了“沙盘游戏辅导课程培训手册”。

2、理论成果:

自2011年9月,面对小学心理教师开设了沙盘游戏辅导者培训课程。设定了课程目标,撰写了课程培训手册,利用研修网继续教育平台对课程进行了评价。

课程目标:引领心理教师理解沙盘游戏治疗的理论基础,掌握沙盘游戏辅导及的操作与应用,促进小学心理教师掌握沙盘游戏辅导技术。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实践,形成了沙盘游戏辅导者培训手册。培训手册从沙盘游戏疗法理论学习、实际操作及辅导者自我成长三方面建构了培训手册框架,并依据培训手册实施培训。

课程培训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利用研修网继续教育平台对课程进行评价管理,及时了解参与课程培训人员对课程的需求及评价,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满足参与培训者的学习、实践需要。

“沙盘游戏辅导在小学的应用”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课程评价

(1)课程满意度:100.0%

(2)統计结果:

3、实践成果:

(1)围绕“沙盘游戏辅导在小学的应用”培训课程目标开展小学心理教师培训,对沙盘游戏辅导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实践成果,为心理教师在学校运用沙盘游戏开展辅导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

(2)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发挥专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沙盘游戏辅导技术,运用沙盘游戏开展心理辅导工作,为学生、教师、家长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增强学校心理辅导的实效性。

(3)心理教师通过参与团体沙盘体验,促进了自身心理调节,缓解了心理教师的工作压力,心理教师能够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通过参与专家督导、朋辈督导,解决了心理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能够更积极的接纳来访者的状态,获得了良好的辅导效果。

六、问题与对策:

通过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编写了适用于小学心理教师的“沙盘游戏培训手册”,目的在于帮助心理教师更好的掌握沙盘游戏疗法并应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但“培训手册”还处于初始状态,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还需要更精细的雕琢。课题组成员也将在运用培训手册开展培训过程中不断完善,最终给予心理教师以操作性指导,帮助心理教师更好地理解、运用沙盘游戏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利用沙盘游戏开展了大量的个体、团体心理辅导,撰写了相关的论文、案例报告。课题组经过筛选,编写了论文、案例集,也将以课题成果的形式在学校中推广,给予心理教师更多的启发,引领心理教师更好地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七、参考文献:

[1] 荣格 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冯川编译 荣格文集 改革出版社1997. 83.

[2] 申荷永,高岚著.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践.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高岚.“沙盘游戏”与儿童心理教育.心理健康.

[4]李江雪,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的理论与应用.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3).

[5] 庄子 庄子·应帝王 (第七章)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 94

[6]陈顺森,张日昇,徐洁.团体箱庭疗法干预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效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4):290-296.

[7]林明清.一位注意力缺陷过动症儿童的沙戏治疗历程分析研究[D].台湾:台南师范学院,2002.

[8]曾仁美,走出暗夜:未成年乱伦受害者自我疗愈之旅-以沙游治疗为例〔J〕·中华心理卫生学刊, 2005, 18 (1): 1

篇5:教育学、心理学培训心得

一个月来,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参加了学校教育学、心理学培训,经过这次培训以后,我感想频多。使我更加深切地认识到当一名合格的教师是多么不容易。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当中,我要积极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努力做到因材施教,因势顺导,教好每一个学生。

这次我们系统的学习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基本理论,指导我从事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使我懂得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设计与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课堂讲授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及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教学过程能否高效、顺利的实施,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通过这次学习,我会在今后教学工作中,上好每一节课。使课堂结构新颖,重视教育、教学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时引发学生的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生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通过富有启发的问题,通过组织学生的互相交流,通过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活”。教学方式活:一法为主,多法配合。把教材用活:熟悉大纲,吃透教材。把学生教活:培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能学到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后能适应企业的工作。

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我会把从《教育心理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生管理中去,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在平时平等地接近和关心学生,多与他们沟通,多与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家庭状况和学生打成一片,成为知己朋友,无话不谈,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的一举一动,把一些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

篇6:教师教育心理学培训

1、进行心理知识的教育,加强中学生自我心理修养,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离不开教育和环境的影响,更离不开自我心理的修养。因此,让每个中学生都能了解自己,了解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最终能够自觉地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进行心理知识教育的方式有多种,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举行心理知识讲座等。

2、建立“心理档案”,使心理档案发挥依据、助手、参谋的作用。“心理档案”是中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挖掘自己潜能,进行自我教育的依据;同时,它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资料,是教师做到因材施教的助手。

3、开展心理咨询,促进中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学校开展心理咨询的形式有:开设心理咨询室,设立咨询信箱,团体或小组咨询以及心理热线电话等。

上一篇:个人用户信息保护措施下一篇:事业单位个人工作总结与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