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

2024-05-25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共10篇)

篇1: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

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

无法由其他任何色彩混合调配而得的基本色彩被称为原色,人类眼球的内部有锥状细胞,能够感受到红光、绿光与蓝光,虽然眼球并非对红、绿、蓝色的感受度最强,但所能感受的频宽最大,也能够独立刺激这三种颜色的受光体,所以红、绿、蓝三色被视为原色。这三种色彩是独立的,其中任一原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

为了不让自己变成视而不见的“色盲”,日常生活中就要用心留意周围的色彩。色彩就像食品,一样的材料,因为使用的调味料不同,产生的味道也不同,成功的话就是美昧,失败则令人难以下咽。色彩对人的心理与生理均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色彩学是设计工作者所要学习的基础科目。

当人们看到色彩时,除了会受到其物理方面的影响之外,心理上也会产生对应的感受,这种感受很难用言语形容,一般称为色彩印象。

一、光的三原色

人眼所见的各种色彩是因为光线有不同的波长所产生。经过实验发现,人的眼球对红光,绿光与蓝光三种波长的光线感受特别强烈,只要适当调整这三种光线的强度.几乎就可以让人感受到自然界中所有的颜色。

三种波长的光线所对应的三种颜色,即红(red)、绿(green)、蓝(blue)被称为光的三原色(RGB)。所有的彩色荧幕都具备产生上述三种基本光线的发光装置,因此计算机就依据R、G、B三个数值的大小来表示每种颜色。RGB这三种颜色的组合,几乎形成所有的颜色,每一种原色使用8位(bit)数据记录,就是28=256,而这也正是人们常听到的24位全彩:

因为光线越加越亮,所以两两混合后可以得到更亮的中间色:黄(yellow)、青(cyan)、洋红(magenta),而将光的三原色等量相加,可以得到白色,如图所示。当某一颜色完全不含另一颜色时,二者成为补色。例如,黄色一定是由红、绿二色合成,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被称为蓝色的补色;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补色之间隔着白色相对,若将其相加也会得到白色,

二、印刷的三原色

颜料的特征刚好和光线相反,颜料是吸收光线,而非增强光线,因此印刷的三原色(CMY)必须是可以吸收红、绿、蓝的颜色,也就是它们的补色:青(cyan)、洋红(magenta)与黄(yellow),以浓度O~100来表示。

因为黄色颜料会吸收蓝色光,青色颜料会吸收红色光,最后剩下的绿色光可以透过反射而得,从理论上说,将印刷三原色混合之后,应该可以吸收所有的红、绿、蓝光而得到黑色,如图所示,但实际上找不到光线吸收、反射特征都完美的颜料,导致结果呈现暗灰色或深褐色。此外,这三种颜料也无法混合产生许多暗色系的色彩。为了弥补这个缺点,印刷时会额外加入黑色(black)颜料,以解决无法产生纯黑色的问题,也就有了CMYK色彩模式,K表示黑色。

加入黑色之后,虽然可以增加可印刷颜色的范围,但也使颜色的调整方式更为复杂。例如.各使用50%浓度的青、洋红、黄色可以混合成灰色,也可以直接使用50%黑色颜料来产生相同的灰色。当一个颜色有不同的混合方法,若再加上颜料的透明度、干燥速度、纸张吸墨程度等条件,颜色的控制就成为印刷品品质好坏的关键。

三、暖色系视觉效果

1、红色

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被广泛采用。它除了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更被用来传达活力、积极、热诚、温暖等印象与精神。另外,该色也常作为警告、危险、防火等标志的用色。

2、橙色

橙色的明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是警戒色。例如,火车头、登山服装、背包、救生衣等常使用橙色。由于橙色明亮刺眼,有时会给人负面、低价的印象,所以在运用时要注意与其搭配的色彩与表现方式,这样才能发挥其明亮活泼的特性。

3、黄色

黄色的明度高,在工业安全用色中是警告危险色,常用来警告危险或提醒注意。例如,交通标志、工程用的大型机械、雨衣和雨鞋等常使用黄橙色。

篇2: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

光色并存,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 (1)光与可见光谱。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从0.39微米到0.77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觉受。此范围称为可见光谱 。波长大于0.77微米称红外线,波长小于0.39称紫外线。 (2)光的传播。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不同的波长长短产生色相差别。不同的振幅强弱大小产生同一色相的明暗差别。光在传播时有直射、反射、透射、漫射、折射等多种形式。光直射时直接传入人眼,视觉感受到的是光源色。当光源照射物体时,光从物体表面反射出来,人眼感受到的是物体表面色彩。当光照射时,如遇玻璃之类的透明物体,人眼看到是透过物体的穿透色。光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物体的干涉时,则产生漫射,对物体的表面色有一定影响。如通过不同物体时产生方向变化,称为折射,反映至人眼的色光与物体色相同。

2.物体色自然界的物体五花八门、变化万千,它们本身虽然大都不会发光,但都具有选择性地吸收、反射、透射色光的特 性。当然,任何物体对色光不可能全部吸收或反射,因此,实际上不存在绝对的黑色或白色。 常见的黑、白、灰物体色中,白色的反射率是64%-92.3%;灰色的反射率是10%-64%;黑色的吸收率是90%以上。 物体对色光的吸收、反射或透射能力,很受物体表面肌理状态的影响,表面光滑、平整、细腻的物体,对色光的反射较强,如镜子、磨光石面、丝绸织物等。表面粗糙、凹凸、疏松的物体,易使光线产生漫射现象,故对色光的反射较弱,如毛玻璃、呢绒、海绵等。 但是,物体对色光的吸收与反射能力虽是固定不变的,而物体的表面色却会随着光源色的不同而改变,有时甚至失去其原有的色相感觉。所谓的物体“固有色”,实际上不过是常光下人们对此的习惯而已。如在闪烁、强烈的各色霓虹灯光下,所有建筑及人物的服色几乎都失去了原有本色而显得奇异莫测。 另外,光照的强度及角度对物体色也有影响。

二、色立体及表色系

1.色立体

色立体是依据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 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经了比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纯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纯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 色立体有多种,主要有美国蒙赛尔色立体、德国奥斯特瓦尔德色立体、日本色研色立体等。

2.蒙赛尔表色系

三、色彩三要素及色彩对比

<一>.色相对比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效果称为色相对比,

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角度),距离(角度)越小对比越强,反之则对比越弱。

1.零度对比

(1)无彩色对比 无彩色对比虽然无色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用方同很有价值。如黑与白 、黑与灰、中灰与浅灰,或黑与白与灰、黑与深灰与浅灰等。对比效果感觉大方、庄重、高雅而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生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无彩色与有彩色对比 如黑与红、灰与紫,或黑与白与黄、白与灰与蓝等。对比效果感觉既大方 又活泼,无彩色面积大时,偏于高雅、庄重,有彩色面积大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色相对比 一种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比,俗称姐妹色组合。如蓝与浅蓝(蓝+白)色对比,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白)与墨绿(绿+黑)色等对比。对比效果感觉统一、文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生单调、呆板的弊病。

(4)无彩色与同种色相比 如白与深蓝与浅蓝、黑与桔与咖啡色等对比,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感觉既有一定层次,又显大方、活泼、稳定。

2.调和对比

(1)邻接色相对比 色相环上相邻的二至三色对比,色相距离大约30度左右,为弱对比类型。如红橙与橙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文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无力,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比类型,如红与黄橙色对比等。效果较丰富、活泼,但又不失统一、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比类型,如黄与绿色对比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人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比既有相当力度,但又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比

(1)对比色相对比 色相对比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比类型,如黄绿与红紫色对比等。效果强烈、醒目、有力、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一而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一般需要采用多种调和手段来改善对比效果。

篇3: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

色彩是视觉图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心理反应, 由眼睛和大脑对高出某种亮度标准的光的波长特性所做出的自动诠释的精神感知。有人说:色彩是物质世界的外衣, 有物质与光的存在就有色彩的存在。雨过天晴后天边的彩虹这一自然现象可能正是诱导了著名科学家牛顿在1666年通过三棱镜实验分解了光, 并发现色彩按照波长长短进行排列的色带, 揭示了光色原理的重要原因吧。然而, 在我们想象的色彩概念之外, 视觉色彩不可能脱离物体形象而独立存在, 他们直接是依存关系。以视觉传达设计

为主导的相关艺术类别中, 色彩作为视觉传达的主要内容, 倍受设计师们的关注, 象麦当劳的黄色、电信的蓝色、邮政的绿色等标志色彩, 已成为企业文化或形象的无声的代表。尽管它只是VI设计的一个部分, 但是色彩以它独特的视觉魅力, 成为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CIS) 不可忽视的内容。客观上视觉的色彩充满了社会时代的内涵, 更具有社会象征意义, 如:中国红。

我们知道, 视觉色彩的三要素范围相对较大, 其一是:色彩的光感要素, 即色彩的明度、色相、纯度;其二是:色彩的存在要素, 即色彩的形状、大小、位置、肌理 (质感) ;其三是:色彩的视觉心理要素, 即色彩的冷暖、软硬、轻重、涨缩、动静, 是人的心理活动影响色彩感觉的结果。从精神感知角度看, 视觉的阈值同样值得我们分析, 它是指两种刺激差别未到达一定量以上, 则无法区别异同, 这一定量叫阈值。未到达阈值为相同, 超过阈值为不同。例如:人的眼睛无法分辨速度过快、面积过小、距离过远、差别过小的物体。任何现象在未达到阈值以前都被认为相同、消失、无法分辨。还有, 视觉色彩平衡又称为视觉色彩补偿现象。欧洲有个画家曾经说过:“当你在画布上画一笔颜色的时候, 请在它周围画上它的补色”。人的视觉对色彩永远需求一种生理的平衡, 即在一定时间里, 人眼看到一种颜色时, 而且这一颜色具有相对强的力场, 那么人眼总要求它的相应补色出现, 如果客观上这种补色没有出现, 眼睛就会自动调节, 在视觉中自我生成这种颜色进行补偿。补什么呢?其实就是补足三原色, 也就是说:视觉在三原色都具备的色彩环境中才能感受到视觉的平衡。色彩补偿现象在色彩艺术理论中位置非常重要, 是我们检验作品色彩是否平衡的视觉心理标准, 作为视觉规律, 直接关系到色彩的美学问题。

视觉色彩平衡理论能清晰的让我们认识视觉残像形成的原理, 视觉残像是因为视觉色彩刺激感官产生兴奋所留下的痕迹而引发的, 是眼睛长时间注视所致, 因而又被称为“连续对比”的视错觉。视觉负残像现象是指在色彩或光的视觉刺激后, 视觉会瞬间残留与原有色彩或光成互补色映像的视觉现象。如果在白色背景上放上一串黄色香蕉, 注视香蕉一会儿, 再将视线移到白色背景上, 背景上就会出现原来香蕉的黄色互补色现象, 即背景呈现紫色现象。也就是说:黄色的负残像是紫色, 蓝色的负残像是橙色, 红色的负残像是绿色。从而分析所得负残像与原物体的色彩是互为补色关系, 也是我们之前所说的视觉色彩平衡现象。当视觉对某一色光适应之后, 转瞬进入其他视觉色彩环境里, 视觉所感受到的这一色彩环境趋向上一次色光环境的补色。再如, 从充满蓝色光的海底世界走到地面进入日光, 你会感觉周围环境都有橙色意味。这一现象是视觉适应光色后精神感知所引发的色彩错觉, 也叫负残像视觉效果, 其实也是视觉色彩平衡原理在起作用。然而, 这一视觉效果停留时间相对很短, 但如果能有效运用它, 会让你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很多恐怖影像给我们的恐怖感觉与负残像性视觉效果有很大的联系。美国好莱坞恐怖电影《闪灵》就象在述说某种视觉残像的精神感知。

世界流行色协会每年都要对流行色彩的冷暖、纯度、明度作周期性变化, 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这一流行色彩就是根据往年主要流行色有关色彩的信息和情报, 对流行色进行预测, 按照视觉色彩平衡原理推理出来的多套不同人群的流行色彩, 并颁布将要流行的一套主色系列。在主流色不变的情况下, 往往也会受到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而影响。例如:具有中国红特色2008北京奥运会、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2010广州亚运会、2011年日本地震、2011深圳大运会、绿色的全球性环保宣言等对人类进步有相当影响的活动或灾难中, 所用过的标志色、吉祥物色、灾难后视频报道形成的恐怖色调等这些视觉识别色彩都可能成为一段时期的社会主流色彩。社会历史的演变时刻在更新着我们的视觉色彩, 视觉色彩也已成为识别时代特征的不可忽视的信息。然而, 无论如何更新, 纵观历史, 流行色彩无非也只是在视觉色彩平衡的原理中更替, 也就是说往年流行色是某一颜色, 按照视觉色彩平衡原理, 下一年的流行色应该是该色的补色系列。正如美国有位色彩学家曾说过, “人有自我与环境相调和, 随流行的要求”。

本文通过对视觉色彩平衡和视觉客观现象的分析, 希望提供一种我们在设计和制作视觉图像时更多地把握住人的精神感知, 由被动接受视觉图像给我们带来的精神感知, 向主动创造我们需要的视觉图像来满足我们的精神感知探索。

参考文献

[1]沈学胜.张丹丹.吴永坚主编《设计构成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10第一版085-086页.

篇4: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

关键词:色彩、构成原理、视觉传达、设计运用

视觉传达设计,一般是指广告、标志、包装、书籍封面、插图等内容的设计。随着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当代视觉传达设计,除了平面设计形式与立体造型范畴之外,还包括多元化的动态媒体设计形式。由于视觉传达设计所涉及范围较宽、形式多样、功能各异,其中的色彩设计应用的相异性也是巨大的。有的要求色彩的诱目性和明视性强,有的要求色彩的协调性和功能性强,还有的要求色彩的变化节奏和变化的韵律等。而色彩构成,则是一门重要的研究色彩组合规律、色彩创建方式的基础学科或课程之一,它既是一种科学化、系统化的基础色彩训练方式,也是从色彩创造学角度探索和开拓专业创新、设计创美的重要手段,使我们对色彩美所构成视觉传达形式、传达力度、传达速度与传达效率,获得更多、更深刻的认识并获得有效的运用。因此,在强调专业色彩设计特点和研究终端接受者的需求同时,以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创造规律与运用方法为基础的设计创新,是做好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重要关键。在此,笔者以自己的设计实践为切入点,以广告、标志、包装、书籍色彩设计探讨为例,论述色彩构成原理与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和具体运用方式。

一、色彩构成原理与广告色彩设计

宣传活动与产品推销都离不开广告,好的广告自然离不开色彩设计与色彩构成原理的巧妙运用。广告作为一门视觉传达中的设计艺术,必须要符合于人们的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的美学原则。尤其是广告中恰当地使用色彩,则能更多地传达信息,并以此增强广告的传播力和艺术感染力。据美国有关研究报道,在报刊广告中增加一种颜色,要比黑白广告增加50%的销售额。而全色广告增加的销售额则达70%。可见广告设计中应该有效地利用人们视觉感受对颜色和光色的这种特征,科学地、创造性地设计广告色彩,必然会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和经济效应。

色彩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与心理是快速的,在一幅广告中最能产生广告注目效果的因素之一就是色彩。因此,成功的广告都充分有效地利用色彩形式手段吸引观者的注意,唤起观者的情感,烘托广告形象,给人以真实、美好而深刻的第一印象。广告中色彩所产生巨大效应,也与色彩构成中的基本原理一脉相承的,只是广告色彩更应该从产品、受众角度来应用色彩。广告色彩设计在应用色彩构成原理方面,笔者认为更强调如下色彩因素:色彩设计的整体性与注目性,色彩设计的针对性与主从性,色彩设计的美感性与简洁性。

广告色彩的整体性带来的视觉效果,是产生视觉冲击力和打动观者心弦的重要因素。(图1)因此,一幅广告色彩,或倾向寒冷宁静,或趋于温暖热烈,或素雅质朴,或富丽堂皇,或充满活力,或含蓄深沉,这些不同色彩性格特征构成了广告色彩的整体效果,必将会给人们留下深刻而整体的印象。同时,设计者根据广告主题的需要,准确地把握广告的整体色彩效果,有助于烘托广告主题,加强画面的气氛、情调和意境。

广告作为一门视觉传达艺术和传播媒体,其视觉注目性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应用色彩创造注目效果是必然的手段之一。这也是色彩构成内容中必须训练的项目。从色彩倾向来看,明色、纯色、暖色系统的颜色注目价值高,对观者视觉冲击效果明显。(图2)暗色、仄色、冷色系统的颜色注目价值低,对观者的视觉冲击效果也弱。此外,注目性的大小程度还取决于图形与背景颜色的明度,明度差别大的,注目价值高,明度差别小的则注目价值低。下面10种注目程度高的配色和10种注目程度低的配色,有助于我们在强调广告注目性方面,进行有效的色彩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特别是在较远距离观看的广告,如招贴、路牌等,若成功地运用色彩注目效果,能迅速突出广告主体,增强广告视觉冲击力。(图3)

广告色彩要突出体现产品特性、广告内容,就可以根据色彩构成学所研究的色彩与心理、色彩与联想、色彩与文化等关系,设计出与产品色彩相应、与消费者需求色彩相适的色彩产品。如药品广告的色彩大都是白色、蓝色、绿色等冷色,以体现药品的安全、宁静、科学的特性;而食品广告采用红色、橙色、黄色、咖啡色等暖色,以体现出食品成熟、甜美的特性;高科技产品,如照相器材、音响、计算机等产品,几乎都采用冷色或银仄色色彩,以体现产品的高品质及严密、科学的可靠特性。根据产品特性与广告内容选配色彩,其广告才能更好地符合人们的习惯心理,而易于为人们接受。(图4)

广告画面中既有主体形象,又有起衬托用的背景。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是广告平面设计中主要的对比关系。这如同色彩构成中的图与地、整体色与强调色训练的原理相似。为了突出主体形象,广告画面背景色彩通常是比较统一的。一般而言,主体色彩都比背景色彩更为强烈、明亮、丰富。广告色彩一定要考虑主体与背景的色彩适应对比,以达到主体形象突出、醒目的视觉效果。为了突出主体形象,适当的设置重点色彩进行强调,以此构成画面的趣味中心或注目焦点,使人们视线情不自禁集中于此。重点色彩需用于较小面积,利用色彩的对比,在广告画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广告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和耐看。(图5)

运用色彩构成广告美感形式,才能使观者产生愉悦感。因此,广告色彩的设计不仅要整体感与注目性,更要具有形式美感的诱惑力。广告色彩的明暗、纯度、色相的组织,既要统一调和,又要对比变化;既要整体突出,又要层次分明,使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并产生共鸣之际,在不知不觉之中愉悦地接受广告内容。

二、色彩构成原理与标志色彩设计

标志,在造型上追求简洁、单纯、强烈、经典。因此,标志的色彩一般都采用一个单色,以红、橙、蓝、绿、黑等纯色或重颜色为主。由于标志识别性要求高,因此,标志色彩设计十分注重色彩的纯度和色度。标志除了常常使用单色外,根据标志使用的范围和条件,也有使用套色的,但一般不超过三种色。(图6)采用套色时,仍须有一个重点色与相衬色——即主色与辅色,目的是使标志轮廓清晰、鲜明,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图7)

nlc202309020043

标志色彩设计的最大特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色彩的醒目性与易记性,因此,其用色简洁、精炼、强烈,效果要简洁大方,要强调它的清晰度和鲜明的形式。设计标志时,在考虑和推敲标志造型的同时,不能忽视色彩的选择和设计。其目的是使色彩与标志形态能够有机配合,充分注意色彩的情感作用和象征意义,用色彩更好地突出标志的内在性质。这可以充分利用色彩构成中的色彩与心理、色彩与象征的原理,实现标志应该具有的视觉价值。如红热烈,用红代表太阳和火焰;蓝色有冷静深远的感觉,用蓝色表示天空和海水;(图8)绿色有平和、希望和生命的含义,所以常用绿色代表树木和大地等。(图9)如奥林匹克运动会会徽,以五种颜色的五个环组成,象征着五大洲人民的团结与合作。(图10)其中,蓝色代表欧洲,绿色代表大洋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红色代表美洲。由此可看出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意义与作用。

三、色彩构成原理与包装色彩设计

产品经过包装推向市场后,其产品才变为商品,其商品经消费者使用后,才最终使其变为了用品。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及其包装的颜色往往能引起人们不同情感效应,从而直接影响到商品销售和消费者的使用。因为包装色彩具有传达商品感觉意义的能力,利用它可以引导和暗示商品的某种信息。色彩,在包装设计中所发挥巨大作用,有如下几种:营造诱人的色彩美效果,准确传达商品的个性品质,传播企业形象与商品形象。(图11)

以包装色彩设计来营造诱人的色彩美效果,是因为色彩具有视觉直观性,因而它会直接影响人的视觉与情感。当人们看到商品包装后,就可以有喜欢或不喜欢的情感产生。优美的配色容易使人产生愉快感。在准确传达商品的个性品质方面,色彩设计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黄绿色会让人联想到酸味;咖啡色会让人联想到咖啡味、苦味;黄色则会让人联想到奶油。色彩可以表现新鲜、美味、活蹦乱跳的感觉,或古典的、摩登的,或表露自然、潇洒的形态,温暖清爽的印象。在传播企业形象与商品形象的视觉传达设计中,色彩设计的传达作用不仅巨大,而且易于识别。如可口可乐为红色调,(图12)百事可乐为蓝色调。(图13)柯达胶卷的红色调,富士胶卷的绿色调。这些都给企业形象与产品形象的塑造与传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商品印象与品质就是非常重要的商品形象色。商品形象色,一是泛指不同商品在人们印象中的固有色;二是指不同类商品的包装与广告上常用的、能促销和便利使用的色彩。商品色虽没有强制性的规定,称不上标准色之类,但也不可轻易违反。有些色彩会给人以甜、酸、苦、辣不同的味觉感受,如淡红色、奶油色和橘黄色,点缀少量的绿色等,是促进食欲的颜色,因而食品类的包装广告普遍采用暖色系配色。如果硬要标新立异,往往会冒极大风险。

如果留心各种食品包装色彩,会发现黄色、红色占绝大多数,巧克力、麦乳精等都用红色、咖啡色。要是用蓝色,买的就会少,蓝色给人不香甜和不是食品的感觉。点心食品类应以暖色为主,使人感到吃了可增添热量,增进食欲。(图14)(图15)男性商品包装色,多用黑色和重色,因黑色或重色有稳重可靠的感觉,有时在加些金线,以增加高级感觉。女性商品包装色,红色包装居多,但忌讳直接用大红,而多采用柔和的粉红色的包装,以体现女性的温柔、贤淑感。酒类包装色也应符合酒类的特点,如威士忌酒瓶及商标的包装色多为琥珀色或淡褐色。大多数酒要强调其贮藏年代久远,味道芳香浓郁,非其它品牌所能比拟,多采用黝黑的色调,与之相应的图案当然也是古典风格的。白葡萄酒的包装可以采用明亮的色彩,显示其可口清淡。药品包装的色彩基本上都是蓝色与绿色,其次才是红色,红色包装的药品多为补血药品或维生素之类的增加体力的保健药品。治疗的药品或降压、降温的药品都是蓝色或绿色的。如果是吐血、出血病症的病人所用的药物用红色包装,病人见了就会像见到自己吐出的血一样害怕,药效再好病人也不欢迎。

四、色彩构成原理与书籍封面色彩设计

色彩,在封面设计中的信息传达与形式美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设计者不仅要用它去打动读者的心弦,而且还要用色彩来传达书籍的内容。正如列宾所说:“色彩即思想”。法国雕塑大师认为:“色彩的总体,总要表明一种意义,没有这种意义便一无是处。”优秀的封面色彩设计,能起到对读者“对话”或“传达”的作用,告诉读者这是本什么类型、什么性质、什么人需要读的书,吸引读者在阅读内容获得知识同时欣赏封面艺术效果,并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色彩艺术美的享受。(图16)

封面设计,如何运用色彩构成原理以及色彩这一独特艺术语言呢?一般而言,设计时首先要根据书的内容选定色调,即色彩总体调性、意境、氛围。如:政治类书籍封面——用色要严肃、简洁、大方。学术类著作书籍封面——用色要典雅、理性、含蓄。(图17)

(图18)科技类书籍封面——用色要有时代感,要求明快、简洁、强烈,能给人以新鲜感,不要繁琐。文学艺术类书籍封面——由于内涵太宽太广,就应依不同的内容组合其色调,这类书籍既有中外之别,也有古今之异;既有喜庆活泼喜剧效果内容,也有悲壮凝重悲剧情节内容,同时还有或浪漫或轻松或刺激或温柔不同情调内容,其用色就要把握整体色调的针对性。儿童类书籍封面——用色要鲜艳、活泼,以此种色调气氛才能与儿童心理需求产生共鸣。(图19)其次,合理利用冷、暖色的对比,色块的合理分割,(图20)色块面积大小对比,色彩相互呼应和交错。目的使画面色彩既达到作者既定情调,又取得构图上的均衡,从而获得色调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艺术效果。

封面色彩设计,还要应用色彩构成的原理注重图形色、字体色、图像色及构图、材质之间整体的色彩关系。首先要有整体色调、整体风格与整体情趣,色彩要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基础上,达到色彩和谐。(图21)其次,封面色彩要有层次感与主从性,即表现的内容、传达的信息要层次分明,色彩之间要有主次与呼应关系。同时,封面设计用色时还有一个问题要注意,即如古人所讲的“惜墨如金”,即用色精简适宜,犹如人的衣着得体为好、适宜为妙。精简得体的封面色彩设计,要达到增之一分过多、减之一分太少的色彩佳境。从市场经济角度而言,好的封面色彩设计不仅传达了书中内容、展现了色彩美的艺术魅力,同时,还会对书的传播、销售、阅读带来巨大的推动。无形之中会给作者、出版者、销售者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篇5: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

麦当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科学地导入、并有效地利用了CI视觉识别系统,以此来建立和发展起自己的品牌。在麦当劳的视觉识别系统中,简洁、醒目的色彩作用功不可没,它是麦当劳成功的有力助手和阶梯。成功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中,色彩就像节奏和谐的音乐一样,要具有极高的辨别性。同时,色彩也有助于使消费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识别企业品牌,消费者在色彩的诱导作用下,最终认识并接受企业,企业方能获得最大利润。由此可见,色彩在麦当劳视觉识别系统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麦当劳的视觉识别系统。

世界著名的麦当劳品牌拥有超过3万多家快餐餐饮店,如今并以每3小时增加一个店面的惊人速度持续的扩展,成为如今餐饮行业的巨头。麦当劳的成功在于其视觉识别系统中的色彩有效地传达了它独特的经营理念,即质量、服务、清洁、价值。

篇6: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

教材分析:视觉传达是指人类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技术飞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印刷美术,还包含有影像、电子、多媒体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沟通性”。它传达给观者信息,也需要观者的接受。设计中的传达应该使对方理解、接受而传达。本课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色彩在视觉传达中不同的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与影响。

教学内容与目标:(1)A.应知:认识色彩搭配在视觉传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了解视觉传达需要进行怎样的色彩搭配,才能达到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B.应会:运用已有的色彩知识,尝试进行视觉传达的色彩设计。(2)通过学习,了解色彩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视觉传达中的色彩,能够表达情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影响,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视觉传达中的色彩对人们情感产生的作用。(2)难点: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三原色: 红、黄、青

那么什么叫间色呢?间色,也就是原色与原色的结合,就成了间色。什么是三间色呢?好,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做完实验我们也就会明白什么是三间色了。

间色:橙(红加黄)、绿(黄加青)、紫(青加红)。我们通过这些颜色的混合,可以调和出很多种不一样的颜色。事实上,还有一些颜色没有包括在以上色彩中:金、银、灰、黑、白是五种中性色。

好,学习完了三原色、三间色,我们来学习一下色彩的三要素。那么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呢?

没有同学知道了,好,看大屏幕。

色彩三要素:不论任何色彩,皆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性质:色相、明度、纯度,一般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色相:(色彩,简称为H)顾名思义,就是色彩的相貌,它是区分色彩的名称,也就是色彩的名子,就如同人的姓名一般,用来辨别不同的人。明度:(价值)光线强时,感觉比较亮,光线弱时感觉比较暗,色彩的明暗强度就是所谓的明度,明度高是指色彩较明亮,而相对的明度低,就是色彩较灰暗。纯度:(浓度)是指色彩的纯度,通常以某彩色的的同色名纯色所占的比例,来分辨彩度的高低,纯色比例高为彩度高,纯色比例低为彩度低,在色彩鲜艳状况下,我们通常很容易感觉高纯度,但有时不易作出正确的判断,因为容易受到明度得影响,譬如大家最容易误会的是,黑白灰是属于无彩度的,他们只有明度。

好,学习了上面几个色彩的知识,我们最后再来学习一个比较难的一点的知识。颜色表情:色彩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它只是一种物理现象,但人们却能感受到色彩的情感,这是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色彩的世界中,积累着许多视觉经验,一旦知觉经验与外来色彩刺激发生一定的呼应时,就会在人的心理上引出某种情绪。无论有彩色的色还是无彩色的色,都有自己的表情特征。每一种色相,当它的纯度和明度发生变化,或者处于不同的颜色搭配关系时,颜色的表情也就随之变化了。因此,要想说出各种颜色的表情特征,就想要说出世界上每个人的性格特征那样困难,然而对典型的性格作些描述,总还是有趣并可能的。

那么,我们就开始来分析一下几个典型的吧?分析三原色、三间色、中性色中的几个。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性色黑白灰三种颜色,当我们看到黑白灰这三种颜色时,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并且它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黑色:

联想:夜晚、墨、炭、煤、黑卡纸。

象征:恐怖、死亡、严肃、刚健、重量感、罪恶感、坚实、粗莽等。

商业设计中,黑色具有高贵,稳重,科技的意象,许多科技产品的用色,如电视,跑车,摄影机,音响,仪器的色彩,大多采用黑色,在其他方面,黑色的庄严的意象,也常用在一些特殊场合的空间设计,生活用品和服饰设计大多利用黑色来塑造高贵的形象,也是一种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适合和许多色彩作搭配。

白色:

联想:白云、白糖、面粉、雪、白墙、护士、婚纱、白兔等。象征:天真、纯洁、明亮、神圣、真诚、纯真、高尚、光明等。

在商业设计中,白色具有高级,科技的意象,通常需和其他色彩搭配使用,纯白色会带给别人寒冷,严峻的感觉,所以在使用白色时,都会掺一些其他的色彩,如象牙白,米白,乳白,苹果白,在生活用品,服饰用色上,白色是永远流行的主要色,可以和任何颜色作搭配。

灰色:

联想:树皮、乌云、水泥、油漆等。

象征:平凡、失意、谦逊、成熟、稳重、消极等。

在商业设计中,灰色具有柔和,高雅的意象,而且属於中间性格,男女皆能接受,所以灰色也是永远流行的主要颜色,在许多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和金属材料有关的,几乎都采用灰色来传达高级,科技的形象,使用灰色时,大多利用不同的层次变化组合或他配其他色彩,才不会过於素,沉闷,而有呆板,僵硬的感觉。

好,下面呢我就邀请同学来分析一下了。那么,让我们来比一下,哪个组讲的好? 大家看屏幕上的三组颜色:红、蓝、绿。我呢把这三种颜色分给三个组,三个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来分析一下。那么第四组呢,来进行派三个评论员来对他们分析的进行评论,讲出他们分析的好在那里或不足在那里。

(学生讨论2—3分钟后,邀请代表上来分析,完后请评论员来进行评论。)大家分析的都很好,那么最后让老师来补充一点小知识。

红色:红色是强有力的色彩,是热烈、冲动的色彩。约翰·伊顿教授描绘了受不同色彩刺激的红色。他说:在深红的底子上,红色平静下来,热度在熄灭着;在蓝绿色底子上,红色就像炽烈燃烧的火焰;在黄绿色底子上,红色变成一种冒失的、莽撞的闯入者,激烈而又寻常;在橙色的底子上,红色似乎被郁积着,暗淡而无生命,好像焦干了似的。

红的色彩意象:由于红色容易引起注意,所以在各种媒体中也被广泛的利用,除了具有较佳的明视效果之外,更被用来传达有活力,积极,热诚,温暖,前进等涵义的企业形象与精神,另外红色也常用来作为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等标示用色,人们在一些场合或物品上,看到红色标示时,常不必仔细看内容,及能了解警告危险之意,在工业安全用色中,红色即是警告,危险,禁止,防火的指定色。

蓝色: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着最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无论深蓝色还是淡蓝色,都会使我们联想到无垠的宇宙或流动的大气,因此,蓝色也是永恒的象征。蓝色是最冷的色,使人们联想到冰川上的蓝色投影。蓝色在纯净的情况下并不代表感情上的冷漠,它只不过代表一种平静、理智与纯净而已。真正令人的情感缩到冷酷悲哀的色,是那些被弄混浊的蓝色。

蓝色的色彩意象:由于蓝色沉稳的特性,具有理智,准确的意象,在商业设计中,强调科技,效率的商品或企业形象,大多选用蓝色当标准色,企业色,如电脑,汽车,影印机,摄影器材等等,另外蓝色也代表忧郁,这是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这个意象也运用在文学作品或感性诉求的商业设计中。

绿色:鲜艳的绿色非常美丽,优雅,特别是用现代化学技术技术创造的最纯的绿色,是很漂亮的的色。绿色很宽容、大度,无论蓝色还是黄色的渗入,仍旧十分美丽。黄绿色单纯,年青;蓝绿色清秀、豁达。含灰的绿色,也是一种宁静、平和的色彩,就像暮色中的森林或晨雾中的田野那样。

绿的色彩意象:在商业设计中,绿色所传达的清爽,理想,希望,生长的意象,符合了服务业,卫生保健业的诉求,在工厂中为了避免操作时眼睛疲劳,许多工作的机械也是采用绿色,一般的医疗机构场所,也常采用绿色来作空间色彩规划即标示医疗用品。

所以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作用。我们要是运用好色彩的这些要素,就能很自然的创造出吸引人的闪光点。

好,一开始老师也讲到在我们的日常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色彩存在,老师呢随便的在街上拍了一些图片,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身边的色彩吧。

在上面的课件中,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的图案都很吸引我们的眼睛,有吗?对了,有的,它们是不是颜色很鲜亮呀,而且色彩距离感来的也很强。那么,我们看了之后,肯定会有一个想法:他们是怎么来做到这样的呢?其实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几会明白了。

好,让我们来看下面几组图,你觉得哪一幅视觉效果最强烈? 对,那为什么呢,你知道吗?

1、在色相对比中,以对比色为主的色彩搭配给人的视觉效果最强烈,最丰富,最完美,最有刺激性,是最强的色相对比。

2、纯度对比加强,增强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纯度对比不足时,颜色发灰,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毛病。

3、明度对比强时,给人的感觉光感强,体感强,形象的清晰度高,锐利,明白,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4、色彩的纯度被减弱了,颜色变灰了,同样不能造成强烈的视觉效果。

小结:由于视觉传达的重要环节是发出与接收信息,为了能让观者更好的接收信息,吸引观者的注意力,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通常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强烈的明度对比。

2、强烈的色相对比。

3、强烈的纯度对比。

相信做到这几点,我们做出来的也会很吸引人的了。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几幅比较出色的招贴海报。(重点介绍《香港回归》和《书本粮食》。从他们所表达的意思,颜色的搭配方面分析。)

那么,本节课我们重点的学习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和颜色如何的进行搭配。今天的作业是请你在老师所给的图片上表现“春夏秋冬”。

篇7: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

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色彩遵循的是“随类赋彩”的基本理论, 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统治下的中国画色彩理论体系。遵循色彩的自然状态, 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下的色彩经过作者的提炼和概括, 力求和观者达到物我合一的真实感受。

一、传统工笔花鸟画与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视觉表现特征

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有它独特的设色方法和审美特征, 这与中国画传统的色彩观念和民族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也是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和阴阳五行的哲学观中体会到的特有的色彩观念体系, 工笔花鸟画在色彩观念上有以下几种视觉表现特征。

1、类型化的色彩

在中国绘画色彩体系中“随类赋彩”这一色彩理论占据着不可轻视的地位。随类赋彩并不是指物体是什么颜色就画什么颜色, 而是被画家赋予的颜色是带有一定寓意和象征性的色彩。这种色彩是经过画家主观归纳和类化了的色彩, 并非是照搬自然中的色彩。例如传统绘画在画一朵花的时候同一种花用相同的颜色, 根据花瓣的向背不同只是改变这种颜色的明度, 并不表现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环境色的影响, 同一种类的花只用同一种颜色来表现, 这种类化了的色彩是不以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转移的。

2、平面性的色彩

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中色彩都尽量达到平面的效果。宋人小品中的花鸟画是否具有西方绘画中的素描关系?传统工笔花鸟画在定稿后一般要进行分染, 以确定具体物象的阴阳向背关系, 但是并不完全等同于素描。西画中画家描绘的物体的颜色会随着时间与自然光的改变而改变, 但是中国画中的色彩是平面型的, 提炼后是没有高光和投影的。这种提炼后的平面色彩才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能和观者达到一种物我合一的真实感受。例如宋人小品中的优秀作品《罂粟花图》, 其中三朵花在色块上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每个小花瓣之间微妙的变化靠精细的分染来确定, 从花瓣的根部往外逐渐变浅。叶子的颜色也只是用同类色来区分正面和反面, 正面的叶子从中心向外逐渐变浅来表现植物的生长规律, 其色彩的运用就是平涂式的。

3、装饰性的色彩

中国画色彩的装饰性侧重于表现画面色彩的形式美, 不追求色彩的如实写照, 对复杂的色彩能够进行提炼、省略、夸张。理智地运用色彩来满足自己的创作。为了使色彩能够传神达意, 经过梳理和对感性经验重新认识后, 画面上的色彩就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性。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中国画把五彩斑斓的现实世界经过提炼描绘出二维的平面, 单纯的线条, 单纯的色彩, 给人无限的联想和回味。这就是传统工笔花鸟画色彩的魅力所在。

二、当代工笔花鸟画色彩的视觉表现特征

“当代”从时间角度和文化角度来划分都有不同的界定依据。笔者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西方文化艺术进一步和中国文化相融合, 尤其是“85思潮”以后, 画家的眼界更加开阔, 创作环境更加自由, 工笔花鸟画创作在风格上寻求变化, 并运用各种新材料和技法, 在创作的内涵和形式上体现出明显的当代性, 因此本文所提到的当代工笔花鸟画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工笔花鸟画作品。具体表现特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再现性

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家基本上都受过学院派的造型训练, 这一批画家在自己的创作中无形中会受到西式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念是按照一定的模式去敷色, 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画家表现自然的一种直观感受, 工笔画相对于写意而言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写实性, 当代画家在进行创作时更多的是把色彩看作是表现客体的一种手段, 在传统色彩观念和模式的基础上加入明暗造型, 营造出一种真实再现的画面效果, 让观者身临其境, 增加了强烈的视觉效果和符合现代审美的意境。李魁正的作品中, 运用了光影和明暗的变化, 充分表现画面中的光感和体积感, 其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再现性和独特的意境。

2、表现性

从当代工笔花鸟画作品中可以看出画家更多地注重画面色调的营造, 用画面色彩的整体效果来营造意境。传统的工笔花鸟画色调往往比较单一, 一般是一个大面积的色块来统一画面, 一个小面积的色块来做对比和点缀, 在统一中求变化, 色彩运用上表现性也不是很强, 一般都用固有色, 或者单纯的墨色来表现, 色彩往往比较单一。而当代的工笔花鸟画中的色彩更加注重色调的统一和丰富, 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纯度对比、补色对比, 在对比中求统一, 达到“和”的中国画终极目标。色彩在反复的渲染中更加微妙, 突出了物象的空间感以及立体感, 具有很强的表现性。江宏伟的绘画作品深得传统之精髓, 设色优美, 画面注重的是色彩之间的协调, 色块之间面积大小、形状的比例与分布, 以及色彩的取舍和饱和程度等。给人一种和谐典雅的美感, 他对宋画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基于现代人对宋画的印象为出发点的, 反复洗刷后的画面呈现出来一种朦胧和淡雅的美感。

3、装饰性

装饰性的色彩着重于发现和研究自然景物色彩的形式美, 研究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之间的对比、协调规律。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和固有色的束缚完全根据作画者的主观意识和需要来决定色彩的色调、冷暖及色彩之间的相互配置, 不追求色彩的如实写照, 而追究色彩的艺术设计。中国传统的工笔花鸟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装饰性, 画面线条的组织和造型的平面化以及设色上形成了平面填充的装饰效果。当代的工笔花鸟画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不仅仅用传统的平面设色方法, 更结合了色彩构成的表现手法, 侧重表现画面的装饰意味。林若熹先生的画在色彩的表现上更加注重表现性和装饰性, 敢于把西方色彩的节奏和视觉冲击力与东方绘画的意境和韵律相结合, 把作品中的造型抽象化, 形成画面色彩的色块对比, 然后运用色块面积的对比、色彩冷暖的对比、明度对比等方法增强画面中色彩的节奏感与表现力。

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本质特征就是注重精神内涵和色彩的情绪表现。“随类赋彩”的理论仍然是传统中国画色彩的重要理论依据, 当代的工笔花鸟画也仍然以这些基本理论和哲学精神作为基础和追求的。当代的色彩理论和传统相比会有相应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传统理论, 最终在借鉴和交流中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 进而让工笔花鸟画艺术重新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

[2]林若熹.中国画线意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篇8:色彩三原色原理及色彩视觉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地铁之一,伦敦地铁不仅在运营、管理等方面展现出高度科学性和效率性,更在其视觉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以色彩为主导及以用户为核心的先进设计理念与人性化主张。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着重强调色彩在信息辨识、视觉感知、情感关怀等方面具有的功能,并完全基于用户需求进行色彩运用与色彩环境构建,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与借鉴

关键词:伦敦地铁;视觉设计;色彩运用;色彩环境

中图分类号:J53 文献标识码:A

色彩是光的物理属性,人可以通过色彩视觉从外界环境获取各种信息。不同的色彩和色彩搭配,都会从不同层面上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从视觉传达层面上看,色彩能够吸引人注意,对人的行为、判断及情绪施加影响;从信息传播层面上看,色彩可以和信息形成形式和涵义上的契合;从空间和使用功能的划分上看,色彩能唤起受众与空间之间的交互。

由于历史的原因,伦敦的城市气质趋于古典,在这里,你能看到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建筑,而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历史积淀的珍惜,这些建筑大都被完好地保存至今,屹立在大街小巷中。在英国特有的阴雨多雾天气和全年较短的日照时间映衬下,伦敦的城市色彩环境总体显得厚重、深暗与老旧。甚至在某些时候,这样一种过度低沉的色调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抑郁与阴霾。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今天的伦敦还是一座缺乏色彩的城市,正相反,它拥有着自己独特的色彩气息与色彩节奏,并体现着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色彩运用观念。这一点,完全可以从伦敦地铁交通视觉设计中得以印证。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正是将色彩运用和色彩环境构建与用户功能诉求、行为模式、情感特征等重要因素进行了准确对接,因此呈现出很好的视觉效益性与适用性。

一、以信息辨识为核心需求的色彩运用

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很好地利用了色彩来进行信息的归类与系统呈现。伦敦地铁总长超过400公里,共有包括贝克鲁线(Bakerloo Line),中央线(Central Line),环线(Circle Line),区域线(District Line),东伦敦线(East London Line),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Hammersmith & City Line),朱必利线(Jubilee Line),大都会线(Metropolitan Line),北线(Northern Line),皮卡迪里线(Piccadilly Line),维多利亚线(Victoria Line),滑铁卢与城市线(Waterloo & City Line),以及船坞区轻轨铁路(DLR)等在内的13条线路,串起361个站点。面对这样一张无比巨大且错综复杂的地下交通网,以何种方式对其进行交通信息的视觉呈现,将直接关系到其信息传递的效率高低。色彩,成为了应对这一难题的关键。通过实地调研及实践体验发现,伦敦地铁的交通信息呈现,完全是以色彩为主导,以用户需求作为信息构建依据,通过信息筛选、信息归纳、视觉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具有实时引导功能的、高效率的公共视觉导向体系。

(一)地铁图设计——利用色彩进行表层信息的有效化筛选和转换

针对复杂的线路呈现问题,今天的伦敦地铁线路图延续了电子工程师哈里·贝克最初的设计思路,并结合道路的发展和用户环境的改变,进行了有效改良。

1. 仅显示线路的起止、站点的连接,而不与实际地理位置挂钩,因此完全以直线及45度斜线重新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信息系统。尽管不忠实于地面实际信息,但却使查找和使用都更为便利。

2. 用色彩与线路进行一一对应:棕色——贝克鲁线;大红色——中央线;黄色——环线;绿色——区域线;橙色——东伦敦线;粉红色——汉默史密斯及城市线;银灰色——朱必利线;紫色——大都会线;黑色——北线;深蓝色——皮卡迪里线;天蓝色——维多利亚线;浅蓝色——滑铁卢与城市线;淡青色——船坞区轻轨线。对于地面1~6区的区划信息,用白色和浅灰色作间隔示意。通过这种方式将人们对于线路的辨识过程,由地理方位信息辨识和相关文字信息辨识转化为色彩辨识。因此,不论是对于伦敦常住用户,还是外来观光客都只需记住目标颜色即可在相关线路上查询站点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查询效率。这种模式也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的地铁和巴士路线图的设计。

(二)视觉导向系统的全面色彩化——提升认知能力

导向设计应不仅仅局限于标志设计上,它应该广泛地包括一切可以帮助使用者导引方向的设计,它是一个系统设计[1]。和我们所看到过的其他地铁导向设计不同,伦敦地铁的导向设计,最大特点就是信息呈现与引导方式的全面色彩化,它完全不受制于各种所谓的“标准”概念与“常规”方式限定,而是根据实际用户体验及实地环境构造,突破常规地进行色彩使用方式的尝试与探索。首先,在全面延续伦敦地铁图的线路色彩前提下,符号化地将“线路”概念植入到站内空间中,使其成为方向引导的主要视觉形态。站内的各级指示牌,都以不同色线为主要元素构成。其次,采用“节点式”和“实时性”的双重引导方式。除了通过各级指示牌进行常规的非连续性节点式引导外,伦敦地铁还充分利用各种通道结构,利用色线进行全程实时性引导。全程的实时引导为通过人群提供了一种路径式的查询方式,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任何距离、任何位置、任何视角情况下,核对自身位置正确与否,从而降低在路线寻找过程中放慢或停下脚步的几率,增强安全感受与行进效率。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且非常务实的色彩运用手法,它将色彩对于人的认知行为的影响与号召力发挥到了极致。瑞士学者Jurg Nievergelt和J. Weydert就曾经论证过关于三个认知形态的重要性:定位、模式和轨迹追踪。他们的见解可以解释为三个基本需求:对过去的认知,对现在的认知和对未来的认知[2]。对于地铁用户而言,对过去的认知意味着要了解自己是如何进入当前状态的;对现在的认知即要了解当前状态下,相对于我们的起始点和目标点,我们所处的位置和可进行的选择;对未来的认知即对预期结果的了解。显然,伦敦地铁导向设计的全面色彩化,很好地满足了用户的这三个基本需求。即使是对于首次使用这个信息系统的人来说,都能毫不费力地通过色彩引导迅速找到目标信息。相比较而言,欧洲其他一些城市的地铁视觉设计,比如法国巴黎地铁,也沿用了色彩描述线路系统的做法,但在视觉识别和信息导向中并没有因势利导地发挥色彩的作用,而只是将其标准色贯穿于整个信息导向中,标准色的运用对于乘客辨别与区分行进路线并没有产生任何作用。

二、以视觉感知为基本考量的色彩呈现

一般来说,人对于色彩的感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色彩学上将色彩被感知的容易程度称为易见度。色彩的易见度通常受制于色彩本身的面积大小以及所处的光线环境。色彩面积大则易见度大,色彩面积小则易见度小;光线太弱时,色彩易见度差,光线太强时,由于眩目感,易见度也差。当光源与面积一定时,色彩能否被清晰感知,则取决于目标色与背景基调色在明度、色相、纯度上的对比关系,其中尤以明度对比作用影响最大。明度对比强则清楚,明度对比弱则模糊。色彩易见度概念,对于在视觉设计中建立起色彩宾主和层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加快信息的传播速度,增强标识的导向功能,引人注目。

伦敦地铁视觉设计的色彩使用,正是试图在良好光线条件下通过增大色彩面积和提高色彩对比来提高信息色彩的易见度,从而实现信息色彩的最佳化呈现。如上所述,伦敦地铁的信息色彩,除了在各级指示牌上作一一对应显示外,还设置在绝大多数通道的全程之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使信息色彩的绝对面积得到了扩大,更使信息引导效能得到了无限提高和延续。同时为了突出其存在感,几乎所有的通道背景都是采用高明度、弱色相、低纯度色彩,使之与信息色彩产生强烈对比,提高易见度。长久以来,我们在进行公共视觉设计时,总是在强调色与色的协调与统一,强调视觉设计用色与公共环境整体色调的融合。特别是在进行非商业性公共视觉设计时,回避高纯度高亮度色彩的应用和高对比性色彩关系的出现。因为传统观念认为,这些色彩的出现会破坏整体色调环境的和谐与统一。事实上,这是对统一色彩关系的狭义解读。从视觉层面上讲,统一意味着整体的和谐一致,而局部的跃动与对比能活跃整体色彩环境,调动视觉情绪。从功能层面上讲,醒目的色彩关系通常能使人在查寻过程中更便捷更及时地获取目标信息。从心理层面上讲,相关研究表明[3],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时间占80%,而形体感觉时间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可见色彩不仅能快速吸引人的注意,更有使人增加识别记忆的功能。

三、以情感关怀为根本意图的空间色彩环境构建

当技术满足了基本需求,用户体验便开始主宰一切。大多数技术产品和服务的体验都要经历六个成熟等级,即:实用(有用)——可靠——可用——便于使用——令人愉悦——意义深远[4]。在这个需求等级模型中,前三个是基于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后三个则是基于用户、行为、环境之间的情感关怀需求。从行为学的视点来看,人类生活的空间不是地理性的或物理性的,而是行为的空间[5]88。因此,对于一个好的公共空间环境而言,除了能满足用户的基本功能需求外,实现用户行为过程中的情感关怀显得至关重要。而据相关研究表明,不同色调环境会使人产生不同的感觉,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国外学者Srivastava和Peel在堪萨斯大学的艺术陈列馆曾经进行过一项实验,用计时器测量人们在不同色彩环境陈列馆中停留的时间。被测试者分为两组,陈列展品和陈列方式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装修的颜色。结果发现:被测试者在深棕色陈列室中的步数较大,涉及面积较大,几乎为淡米色的一倍,但逗留的时间却比淡米色的要短。这充分说明空间色彩环境对于用户行为与情绪能够产生直接影响。伦敦地铁的色彩环境,正是充分考虑了受众在通行过程中对于环境的感受而构建的。除了在视觉识别与信息导向上发挥色彩作用,满足用户“引导与识别”的基本功能需求外,更是通过环境色彩的合理使用,使空间以一种符合于人的行为与情感特征的方式存在。大面积的中性色的运用,使乘客的行走环境变得更加单纯,同时也更利于提高导向信号的辨识度。由上文提到的试验可知,深色容易使人对所处空间产生心理紧缩感,进而导致生理上发生行为频率加快的反应;而淡色容易使人对所处空间产生扩张感,进而发生行为频率变慢的舒缓反应。因此,在空间相对较大的车站入口,都保留了原有建筑的老旧深暗墙体颜色,而一旦进入到狭窄区域,特别是通道区域,则多以明度较高的浅色作为空间环境用色的主色调。伦敦地铁通道为管道状,空间并不宽敞,因此也被称为“Tube”。遇到上下班高峰时段,人流量极大。对于这样的一种空间状况,通过合理设置通道环境的色调与光感就能起到舒缓人群紧张感的作用。

四、结 语

用户行为是操作、认知与感性的综合。操作性与认知性强调的是功能的一面,感性强调的则是功能性行为受感情支配、驱使和影响的一面,同时也是通过视觉、听觉、味觉等感官来体验精神上的愉悦[5]57。伦敦地铁的视觉设计,正是通过色彩这一最为核心的感性因素,从信息辨识、视觉感知、情感关怀等三个层面,对用户功能性行为施加影响。其充分利用了色彩对于用户行为及心理产生积极作用的各种可能性与可行性,在满足用户视觉识别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以用户视觉感知习惯与情感诉求为依据,以用户体验为直接评价标准,按照从实用性——可靠性——可用性——易用性——愉悦性——意义深远性的功能需求与功能实现层次,来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设计,因而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益性与高度的适用性,并充分体现了设计的人文关怀。通过分析与总结其色彩运用与色彩环境构建中所体现的先进理念与科学方法,能为国内公共交通视觉环境的构建提供一些积极的参考与启示。

[参考文献]

[1] 戴力农.当代设计研究理念:用户体验·超人性设计方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129.

[2] Donald A. Norman.设计心理学2:如何管理复杂[M].张 磊 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205-206.

[3] 朱 慧,张宇东.基于实验心理学的色彩心理探究[J].中国包装工业,2008 (7):48-51.

[4] Stephen P.Anderson.怦然行动:情感化交互设计指南[M].侯景艳,胡冠琦,徐 磊,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12.

[5] 范圣玺.行为与认知的设计:设计的人性化[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篇9:浅谈色彩的视觉魅力来自色彩关系

所有色彩都有三种基本属性, 即色相、纯度、明度。这三个属性也被称为色彩三要素。色相:即色彩表相, 是其相互区别的特征依据。在色相环中可以清晰分辨。其中三原色是一切色彩的源头, 两个原色相调是间色, 三个原色向原色相调为复色。纯度:即色彩纯净度或饱和度, 也称为“彩度”或“鲜灰”。色相环上的颜色都为高纯度。色彩成分复杂, 纯度降低;对比色相调, 纯度降低;一色相中加入不同程度的黑白灰, 纯度降低。明度:即色彩的明亮程度, 也称之为“深浅”。所有色彩均有明度, 从色相环中的原色自身, 到各种复色明度微差, 区别色彩的明度有一定难度, 要悉心比较。

由色彩三要素派生出的色彩关系, 即是色彩最基本也是最重要关系, 色彩学习的核心是理解并运用这些关系。这决定未来的艺术家创造作品的品质高下。因为视觉艺术中, 色彩感觉常常是第一位的, 即使是微妙关系, 也给人们以明显的印象。常常看到因对色彩理解的粗陋, 而令人感到整个作品格调粗俗。每个色彩都有三属性, 各个色块之间都存在三属性派生出的色彩关系。我们的工作是用心协调这些关系, 也可以说调色即是调关系。

二、以色彩构成为切入点, 摆布色彩关系

我选择了常用的“对比色构成”和“同类色构成”为切入点。

1) 对比色构成强对比课题, 强调以互补色尽量表现其强烈刺激的效果, 但同时在明度和彩度上相统一。

2) 对比色构成弱对比课题, 保留住互补关系都是强调和谐之共性, 对比成为其次, 所以要调节明度及彩度, 如低明度或低彩度。

3) 同类色构成强对比课题, 取色相环中的冷色体系或暖色体系中同类色。在原本和谐的色相关系中如何显示强对比呢?那就必须拉大彩度关系和明度关系, 给视觉以鲜明刺激。

4) 同类色构成弱对比课题, 主要为了锻炼敏感的区别微差。在生活和实际创作中其实往往是弱对比居多。弱对比不等于无对比, 弱到什么程度才恰到好处是很有意思的研究, 在作业中往往要反复斟酌。强调弱对比的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敏锐地辨别色相微差、冷暖微差、鲜灰微差、明度微差。

杜拉·普雷布尔在《艺术设计》中这么说到:“视觉因素的名称只是一些术语。……事实上其重叠和混合使我们不能言明一个因素结束在哪里, 而另一个因素又开始于哪里, 使诸多形式因素逐个分离并加以分析, 这可能会造成一种错觉。但是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系列因素是相互关联的。”

色彩的关系是微妙的、具体的、丰富的, 不能粗糙概念简单地处理。像厨师在配菜, 其实在调理味觉;像指挥家在指挥乐队, 其实在调理听觉;而我们摆布色彩的目的是调理视觉。调理关系是即兴灵动地控制这这些关系的活的分寸感:多点儿、少点儿, 拉开、近似、加强、减弱———有不舒服效果出现时, 先要找哪一对关系出了问题, 责任在矛盾的哪一方?再行调理。理解色彩之间的基本关系, 能够用直觉即兴控制色彩关系的对比和谐, 并形成感动视觉的形式, 是我们必须掌握的真本领。

色彩并不等于颜色。引起视觉愉快的册才色彩感觉并非某个孤立的颜色;也不是任意并置的原色、间色等等;色彩的视觉魅力来自色彩关系的对比协调。

三、视觉愉悦的来源

视觉虽不能代表味觉, 但不同的色彩、形状、肌理等都能引发人的味觉。色彩的味觉与我们的生活经验、记忆有关, 看到某物我们就能大致分辨出它的味觉性质。专业术语上称之为“色彩联觉”。聪明的商业人士运用了这点, 日本东京的一个咖啡店老板给30多位朋友每人4杯浓度完全相同的咖啡, 但盛装咖啡的杯子颜色则分别为咖啡色、红色、青色和黄色。结果朋友对完全相同的咖啡评价则不同:认为青色杯子中的咖啡“太淡”;黄色杯子中的咖啡“不浓, 正好”;咖啡杯子以及红色杯子中的“太浓”, 而且认为红色杯子中的咖啡“太浓”的占90%。从此以后, 老板将其店中的杯子一律改为红色, 既大大减少了咖啡用量, 又给顾客留下极好的印象。红色和青色的差别足以让一个咖啡店生意蒸蒸日上。

解读大师:马克·罗斯科的艺术世界

马克·罗斯科 (1903-1970) ,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 虽然在教科书中他可能只会在5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绘画一章中有所提及, 但他在抽象绘画中注入的强烈的精神成分却让人久久不能忘记。面对马克·罗斯科的作品我去感受:没有物象, 没有符号, 没有画题, 只有色彩、方块和隐约的笔触, 我的心灵却被画作所感染, 情绪也为之牵动。在他成熟期的绘画作品中, 经常可以见到两三个色彩明亮、边缘柔和、微微发光的矩形色块, 他们毫无重量感地排列在一起, 如同一种自由的思想漂浮于画布上空。简练、单纯, 但却磁力般地将人深深吸引。这就是色彩并置带来的色彩魅力吧。

四、小结

既然色彩的视觉魅力是来自色彩的关系, 那么相对什么样的色彩关系是美的?什么样的色彩关系是不美的?在一次讲评中, 针对一大片色彩缤纷的作业, 我与学生们这样概括 (从纯形式审美角度, 仅针对课题而言) :

相对不美之关系:

1) 无彩度:色彩稀薄, 不饱和, 色相不明确, 也无视觉力度。

2) 总是以明度“黑白”关系为中心思想思考色彩, 忽略补色关系、冷暖关系及鲜灰关系。

3) 并置的色块间没有构成既对比又协调关系, 或关系唐突不恰到好处。

4) 色彩关系太乱太多, 主次不分, 主调不突出, 有堆砌感。

5) 色彩关系编排无情趣, 或单调或无序, 使视觉厌倦。

相对美的关系:

以一对色彩关系为主调, 展开形式编排, 既对比又调和。如冷暖对比关系、鲜灰对比关系、补色对比关系。

参考文献

[1]胡明哲.色彩表述[M],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篇10:品读自然中色彩的视觉美感

自然色彩是自然发生而不依存于任何人或社会关系的人们在客观世界中能感觉到的纯自然事物的色彩现象。自然色彩的视觉美感不仅能激发设计师创作出富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而且能改变我们对美的意义的看法。品读自然色彩,掌握色彩的视觉美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的表现,给我们的设计带来了无穷的色彩启迪。研究和表现自然中色彩的视觉美感,是个艰苦的历程。对色彩的视觉美感的表现从无知、无法到认知、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即从自然中学习色彩过渡到主观能动的色彩创造,从观察自然、思考探究到领悟色彩规律的过程中,让优秀设计师通过善于感悟的直觉和充满智慧的想象给予设计启迪。

1自然色彩的启迪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与自然相依存的过程中,对自然的了解、认识、利用和改造都是基于人类生存的内在需求,人与和自然共生共存中得到体验和感悟。自然中色彩无穷无尽,观注自然色彩,研究色彩规律,探索自然中色彩的奥秘是设计师们也热心于以不同的方式有感悟着自然给人类心灵的启迪,设计师的富有想象力的创造都是取之于自然这个挖掘不尽的灵感源泉。因灵魂深处的色彩,唤醒了设计师以心灵觉悟色彩的潜能。自然是“被设计的”,这并不是猜想,已经为事实证明。自然界事物呈现出缤纷色彩和图案,如动物皮、树叶或鸟的羽毛,或在花蕊、花瓣或蝴蝶及爬虫的表面等等。各种动物、植物、矿物,各种物候景象都有其视觉美感和魅力,还有一些色彩通过更细微的形式可以通过显微镜看到。人们能从自然中获得多如泉涌的启发与灵感,希望通过这些色彩实现整体不变前提下的根本变化,以吸引人们的视线。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能从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中发现色彩之美;还善于发现色彩与人的心理情绪感情之间的联系,并运用在创作中,以达到传神、抒情、写意,使欣赏者从作品的色彩上受到感染,与作者达到感情上的交流,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如图(1和1—1、2和2-1、3和3-1、4和4—1)这些多种多样、格调高雅的色彩无不来自大千世界,大自然提供了色彩创作的源泉。设计师以其对自然与色彩敏锐的直觉和深刻的悟性,并在不断揭示的色彩规律中尽情品味着大自然所赋予的色彩佳肴。创造出富有魅力的设计作品。

人们不仅发现、观察、创造、欣赏着绚丽缤纷的色彩世界,还通过日久天长的时代变迁不断深化着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借助人所独具的判断、推理、演绎等抽象思维能力。将从自然中直接感受到的纷繁复杂的色彩印象予以规律性的揭示。从而形成色彩的理论和法则,并运用于色彩实践。从自然中学习色彩过渡到主观能动的色彩创造,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再创造过程,也就是在对客观存在的色彩作进一步的提炼和概括,通过品读使我们能够找出自然色彩中美妙的色彩关系和美好的色彩形式,服务于艺术设计,为艺术设计提供、创造出具有视觉美感的色彩,也是创造我们生活美的演变过程。本文通过图例品读国内外优秀色彩设计在服装领域的应用,能如何更好的应用自然色彩,为艺术设计服务,提升本领域对色彩设计的认识与重视。也是对自然色彩在艺术设计上的发展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2自然色彩的实践

第一,要选择视觉美感突出,能够吸引人的自然色彩为基本素材。颜色是服装语言的重要方面之一,自然界为服装配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服装设计师经常借鉴自然中事物的色彩来解决问题或形成他们的设计需求。曾流行一时的宇宙色、土地色、沙漠色、海洋湖泊色、热带丛林色等色彩情调。都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并加以创造应用的结果。如鲜亮的和柔和的颜色在自然中能满足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从古驰牌毛皮质地的冬装里发现,服装也与人类活动的不同场合相一致,可以通过鲜亮的颜色引起注意。

第二,分析和研究所选择自然素材的各种色彩成分。包括各个细节的明度、色相、纯度特征,以及色彩之间相互联系与变化的视觉特征。如图(6和6-1)这些服装远不是户外伪装的一种形式。它们只是试图在一种与人造背景形成反差的氟围下展现,将自然色彩对心理上的影响传达给着装者,这也许使他在众多社会场合中,比起穿正式服装和没有仔细区分的、随意的服装更加感觉舒适悠闲。颜色和色调要与具体物象、时间、环境、心绪相结合,色彩之间的相互联系带来的视觉感受能引起某种情绪。更能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三,注重自然色彩的色彩倾向和不同色彩之间的视觉对比。并且对其进行去粗取精的色彩归纳和确定。如在设计中就已经被归纳或甚至转变成新事物构造的最显著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动物皮毛。它们的特征之一是颜色和色调的高度反差。也正是这一特征使得这些自然形式成为特别有价值的设计材料。如:蓝色与黄色、黑色与橙色相对比都很醒目。这种配色在自然界中一样能见到。见图(7和7-1、8和8-1)可以通过研究分析自然界的色彩规律,吸取艺术营养,开拓新的色彩构思并体现在服装配色中。一个成功的色彩设计,它拥有生命力,可以感染观众情绪。设计师对色彩运用多作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定可设计出更精彩的作品。与受众进行潜意识的交流。

第四,可以根据造型目的的需要,少量补充一些自然素材中没有的色。以增加色彩的丰富感和表现力。服装的美是表现人类生活的一种状态美,在形成服装状态的过程中。最能够创造艺术氖围、感受人们心灵的因素是服装的色彩。在服饰中给人的第一感觉首先是色彩,而不是服装。色彩是在服饰中最响亮的视觉语言,而常常以不同形式的组合配置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大自然无形之手给我们展示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千变万化的色彩配搭令人着迷,比如图(9和9-1)的印花裙是春天不可或缺的单品。运用图案和花型创造视觉冲击,大小不等的几何图形、简单布局的印花、自然花卉图案等,大量的暖色调混合在一起,演绎一曲春天的狂想曲。因造型而设计的色彩是创造服饰整体艺术氛围和审美感受的特殊语言,也是充分体现着装者个性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最美办公室评选活动方案下一篇:给妹妹写的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