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师节随想

2024-04-11

散文:教师节随想(共14篇)

篇1:散文:教师节随想

散文:教师节的随想

金秋季节,正是收获的好时节。农民在田间地头忙收获,辛勤耕耘的成果裹着汗味,带着泥土的芳香,或凉晒在场院、地坝,或一挑挑、一担担,透着水灵,露着欢喜地被菜农、果农摆在集贸市场出售。金秋时节,也是老师们收获的季节。辛勤培育了一年的幼小花朵们已经能很有礼貌地用幼稚的童音叫“老师好”;更不必说那些已经开花并发出茂密枝叶即将成材的小树们,在汲取了老师的知识营养液后,已经变得更加挺拔、出色。不是吗?一张张像鲜花般绽放的笑脸,像一篇篇纯洁、无暇的画纸,孩子们从家里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老师就用手中的彩笔在这一篇篇纸上开始了耐心细致的作画,于是孩子们被老师画成高山大海,描成水墨丹青,绘制成宏伟蓝图,费尽心血,帮助孩子们实现梦想的老师,引导他们从幼稚走向了成熟。当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来临之际,老师们聆听着清纯童音在蓝天白云下的欢歌,像似在欣赏自己的得意之作;而莘莘学子们用满腔激情书写的人生答卷是献给老师们的最珍贵礼物。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学究,人到中年的建设者,还是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朝气蓬勃的少年、天真烂漫的儿童,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老师的培育和教诲。在漫长的四十年人生道路中,作为曾经受过老师启蒙教育、教导关爱过的平凡而普通的我,至今都不能忘记老师在我成长道路上扶我走过的点点滴滴。

我的启蒙老师是一位乐观开朗的女教师,她教我语文。与我同姓的吴老师虽然没有今天人人都看好的文凭,但她的学识却让我钦佩。我曾经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文中我梦想自己能成为像吴老师那样有气质,有学识,有内涵的老师,像她那样执教鞭在小小的讲台上领学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用一支支洁白的粉笔书写我未来的人生。当时,吴老师非常欣赏我那篇作文,并在作文课上做了精彩的评讲。望着老师满意的笑容和鼓励的眼神,我感受到了老师那沉甸甸的期望和关爱。那晚,我真的梦见自己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种骄傲,那种满足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我也无法实现这个梦想。当老师,成了我一个久远而神圣的梦,让我魂牵情绕,无法释怀。

上了高中,我有幸又遇到了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周老师。周老师可是一位从名牌大学里出来的高才生,他才思敏捷,讲课风趣独特,最难忘他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的精彩情景。记得讲述这篇课文那天正好是个薄雾弥漫的早晨。窗外,远处有一农舍在竹林的掩映下,炊烟缭绕如诗如画;近处一片开得灿烂无比的金黄菜子花在薄薄清雾的环绕下显得那么宁静、清新,此刻连小鸟也安静下来,似乎也像我一样倾听周老师在讲台上那如痴如醉、美妙绝伦的精彩讲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此时,窗外的声音仿^***处于静止状态,只听见周老师那磁性的声音在整个教室回荡,窗外的意境配上周老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和深情并茂的讲解,显得那么的和谐、美妙,我好象也被老师带进了朱自清的年代,朱自清的思绪里。至今,所有学过的课文中,只有《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感觉最好。无论是作者的写作风格,还是创作意境,以及当时讲解这篇课文时的情景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呼之欲出。只可惜我高二就转学离开了周老师,再也没有机会聆听他的教诲。

几年后从同学那里得知周老师得了肺癌晚期,我难过了好几天。周老师正值英年,他宁愿放弃留校任教的好机会,回家乡当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足以证明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炽爱和忠诚。在他的培养教育下,经他教出来的大学生已经不下百名。然而,他家境较贫寒,在农村的家里,妻子多病,儿子年幼。一到农忙时节,他又要忙农活,还得教书备课,但我从未听他诉过苦道过累,相反,他还经常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热爱生活,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用平常心态对待。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始终用真诚乐观的生活态度来对待人世间的一切,这是周老师教会我的做人和生活的原则。回忆起老师的种种教诲,我心情难以平静,于是提笔给老师写了一封信,怕老师不能收到信还特意托同学转交给他。一个月后,同学来信说:周老师拿到信后已经躺在病床上不能行动了,他叫儿子把信念给他听,听完后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周老师流着泪只说了两个字“谢谢”。几天后,周老师手里紧捏着我那封信永远地离开了他牵挂的亲人和他关爱的学生;离开了他热爱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教育事业。我在信中希望有一天能再次看到周老师在讲台上执教鞭向学生授课的奇迹终究没能出现,而我那封普普通通的信却被当作周老师追悼会上的祭文读,从而引来全场一片唏嘘。周老师啊,作为您关爱的学生,没能在您的追悼会上献一朵洁白的小花,没能亲眼看看您离去时的.最后容貌,这成了我终身的遗憾!当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在教师节这样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再次回忆起您——我最敬爱的老师时,心中依然还有那种痛切心扉的感觉。如今,我虽然已经为人妇为人母,并且也没什么大的作为,但能有幸成为周老师的学生,是我今生收获最大,最感到欣慰和骄傲的事,周老师的培育以及优秀的品德,给予了我今后人生旅途中最大的帮助,在周老师品性的影响和熏陶下,我真诚地面对生活,勤劳地用双手去创造未来,这一生能聆听周老师的教诲,我庆幸,我骄傲,有真诚和善良为伴,我不悔!

金秋的夜晚,繁星满天。儿子说:“妈妈,今晚有这么多的星星,明天一定是个大晴天。”我和已经高出我半个头的儿子并肩站在窗前,抬头望那些满天的星星,忽然记起了周老师关于星星的一段话:“同学们,看见天空中那许多眨眼的小星星了吗?你们就像那些可爱的小星星,调皮、聪明,充满朝气和活力。你们今天的努力,也许能换来明天的成功,也许会默默无闻,一生都一事无成,作为你们的老师,我最大的心愿当然是希望你们都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但是,你们今后是否成为科学家、伟人、明星还是平凡的普通人这都不重要,只要你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懂得用双手去创造生活,用真心去热爱生活,那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们永远都是老师最爱、最关注的那颗星,那一颗倾注了我心血,甚至可以让我为之付出毕生精力的最耀眼的明星……”“妈妈,你说我可不可能成为天上那颗最亮的星?”儿子的问话打断了我的回忆,我攀着儿子的肩轻轻地对他说:“会的,所有正直、善良、真诚的人都会成为天上的星星,一颗闪亮的星,一颗平凡而普通的星,一颗充满爱心的星,一颗像周老师那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平常但高尚的星。”儿子迷茫地看着我:“妈妈,你在说的什么呀?”儿子当然不会明白我此时的心境,但是远在天国的周老师,如果您在天有灵应该能听懂我说的话吧!我是否还是您最爱,最关注的那颗星呢?

茫茫天际,繁星点点,天边那颗最亮的星星一闪一烁的,好似周老师热情慈爱的眼睛,那么深邃,那样深远……。

篇2:散文:教师节随想

桥的功能:把你从此岸渡到彼岸。桥的种类:石板桥、拱桥、梁桥、斜拉桥、悬索桥、高架桥、结合体系桥。

人生之旅离不开桥。囊括着身体和心灵的衔接。达官显贵需要桥,阔佬大亨也需要桥。

平民百姓需要桥。宽容是友爱的桥.耕耘是收获的桥。失败是成功的桥。

达官显贵需要的是一种登上更高层次的桥――骑在平民身上,作威作福。想,我多伟大。

阔佬大亨需要的是一种敛得更多财宝的`桥――站在乞丐身旁,耀武扬威。看,我多富有。

平民百姓需要的是一种衣暖身食充饥的桥――等在天堂路口,一身轻松。说,我多逍遥。

因为,他们有各自的人生旅程。

达官显贵也好,阔佬大亨也罢,总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惟平民百姓走得潇洒,睡得安然。他们不用担心因果通三世的报应。

宽容是友爱的桥。善待他人,就是为自己修福。不管是老人还是孩子,他会记着你的好。

耕耘是收获的桥。不惜汗水,辛勤劳作,勤恳的付出,必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篇3:散文:教师节随想

关键词:散文创作,艺术特色,反思文学

“文革”之后, 文学创作领域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批进步作家自觉意识进一步增强, 在对“文革”进行回顾总结的同时, 正视现实, 重新探究历史是非, 也开始了对包括“文革”在内的当代中国历史进行理性的审视和追根究源的反思, 对文学创作领域伪浪漫主义虚情假意、粉饰美化的弊病进行剖析, 积极倡导“五四”文学讲真话、抒真情的传统。在散文领域出现的一些以理性反思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对历史的理性思索和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探寻追究。巴金的《随想录》正是这种反思历史、正视现实的散文佳作。

巴金 (1904-2005) 原名李尧棠, 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他的散文包括随笔、游记、杂文、小品、回忆录、书信等多种文体。在新时期他的散文代表作是五卷本的《随想录》, 编集了包括1978年12月1日发表的第一篇《谈<望乡>》到1986年8月20日写完的最后一篇《怀念胡风》在内的150篇文章, 共42万字, 分别收录在《随想录》《探索集》《真话录》《病中集》和《无题集》等五个子集中, 1989年获全国优秀散文 (集) 荣誉奖。

一、讲述自己心里的话语

《随想录》最突出的特色是“讲真话”, 讲出作者自己心里的话。巴金曾经说“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盗世欺名的骗子。”真诚的人格、严厉的自审意识和具有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是巴金“文革”后最为尊崇的创作宗旨。《随想录》充满了巴金对生活的真诚体验和赤诚态度, 真情实意始终流溢在字里行间,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巴金这位被誉为“世纪良心”的老人的伟大人格。在《随想录》中, 巴金的自审意识特别强烈, 他“受害者”狭隘意识, 以中国文坛上少有的“忏悔者”形象, 严峻而真诚地解剖自己的思想和心灵, 对个人和历史进行系统反省和深刻批判。在《十年一梦》中他痛苦地喊出, “我就是奴在心者, 而且是死心塌地的精神奴隶”。他把自己在“文革”中的心路历程艺术地概括为“奴在心者——奴在身者——我回到我自己”, 这三层精神变化特征也正代表着当代知识分子在“文革”前后精神由放逐到回归的典型心态。

二、反思自身人格的价值

巴金对自己心灵的无情拷问有着深刻的时代性和社会意义。他从自我解剖入手而解剖社会, 把自审性反思、政治性反思和文化性反思结合起来, 以这种形式启发更多的人反躬自问, 引以为鉴, 以修正民族文化人格, 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在《怀念胡风》中他详细剖析了自己在反胡风运动中为了明哲保身而不惜任意上纲上线写表态文章时的痛苦心情, “我对我自己的表演 (即使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也感到恶心, 感到羞耻。今天翻看三十年前写的那些话, 我还是不能原谅自己。也不想要求后人原谅我”。巴金在《随想录》中解剖概括了一代知识分子与一个民族被扭曲的心态和残缺的文化心理结构, 使自己的反思结果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辅相成, 使一己的真话成为人民心中的真话, 使反思与忏悔具有了人民性的价值。

三、呼唤自我意识的觉醒

《随想录》更加给人以力量和鼓舞的所在, 是它由自审与忏悔出发, 重新提出了知识分子应该坚守良知和责任, 体现出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和不断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作为“五四”运动影响的知识分子代表之一, 巴金始终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斗士。他一生的创作紧紧维系着二十世纪中国和世界的种种风云变幻。在那个是非不分、人鬼不辨、血腥浩劫的十年中巴金并没有倒下, 也不会倒下, 他始终为了追求真理和一切的传统观念, 一切阻止社会进步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制度做着坚决的斗争。在《小人·大人长官》一文中, 巴金由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 深刻地批驳了“长官信仰”。他指出人们实际上长期以来遵循着这么一个简单的逻辑, 即“小孩相信大人, 大人相信长官。长官当然正确。”正因为如此, “多少人把希望寄托在包青天的身上创造出种种离奇的传说。”在巴金的几篇以“探索”为题的随想中, 则明确地提出只有坚持“独立思考”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自己的人生。在最后的《官气》、《“文革”博物馆》、《二十年前》、《老化》几篇随想中, 他则更加激情疾呼, 以尖锐的社会性抨击完成了“五四”人格的再塑造, 也使他的反思具有了真理性和可实践性。

除了反思历史、抨击时弊的作品外, 巴金另一类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追悼文章, 如《怀念萧珊》《怀念老舍》等, 也是《随想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怀念萧珊》是作者为追忆亡妻而作, 是一篇用爱和恨、血和泪交织扭结成的至情至性的悼文, 我们从中既可感受到作者亡妻的善良高尚, 又可体味到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爱怜和思念, 更可以体悟到作者对吞噬了美好生命的黑暗时代的强烈抨击。

从艺术特色看, 《随想录》文风自然朴素、不事雕琢, 是巴金散文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巴金在写作中追求的只是“更明白地、更朴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表现手法看, 巴金散文的语言平易亲切、舒展流畅, 立意结构行云流水、挥洒自如, 题材内涵神聚形散、托物言志, 真正体现了巴金散文创作对淡雅质朴之美的执著追求, 也真正实现了文体的自觉。

总之, 《随想录》厚重深刻, 充分体现了巴金强烈的自审意识和鲜明的社会责任感, 体现了巴金尚法自然、纯朴天成的美学风格, 可以说是巴金对中国当代文学散文文学的最可贵贡献。

参考文献

[1]译兴国, 《走进巴金的世界》,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篇4:读朱自清抒情散文艺术随想

关键词:朱自清 散文 随想

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贡献,主要是他在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他的散文对中国散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继他之后,中国散文开启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新局面。

一、构思精巧,剪裁得当

朱自清的散文,扣住中心内容提炼素材,精密构思,从而详略得当、疏密相间、虚实融合、紧凑而尽情地在极经济的篇幅里表现丰富的内容。如《荷塘月色》的结构艺术可谓参差繁密而错落有致。全篇集中在“荷塘月色”的描摹上。他以观赏的视线为线索,先写荷塘水面的田田相挨的荷叶、零星点辍的荷花,以及投在荷叶上面的疏影和笼罩在荷花上的薄雾;再写荷塘四面的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柳树;最后写从远处射来的一两点灯光和树梢上隐隐约约的远山。这种构图布局上的精美,使得画面层次分明,各种景物,错落有致,呈现出立体的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此外,他还把动静、虚实、浓淡、疏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色彩均匀悦目,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他的散文还选择了最新的构思方式,如《背影》这篇文章就有明显的特点。一般来说,写人物忌讳写背影的,“画眼睛”成为人们认定的使人物传神的好方法,如不能画眼睛,至少要在人物的面部表情上做文章,但朱自清在《背影》中偏不写眼睛、不画面部,而只写背影,这是用诗的方法来构思的。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一瞬间的形象加以诗化。父亲是他十分熟悉的人物,对于太熟悉的人物,往往可以从任何一处微小动作、角度的观察发现其全部性格特点。

二、写景抒情,紧密结合

朱先生散文处处不忘自我,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最纯的抒情散文,写到了风花雪月,也要点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来,以抒怀抱。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把作者当时所“极感到诱惑底力量,颓废底滋味与现代的懊恼”,想通过自然之景超脱而又不能忘情于社会的矛盾心绪,十分微妙地流露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使自然风光反被抹上了作者浓郁的感情色彩。故而散文一开始是作者“疯狂似的不能自主地”沉醉在灯月辉映、桨声悠扬中,神往六朝金粉、笙歌彻夜的繁华与艳迹,最终却由于现实的丑恶黑暗,“清艳的夜景为之减色”,“那不安的心愈显活跃了,”“船里便满载着怅惆了。”

三、语言凝练,精雕细刻

朱自清的描写自然风景的散文中也不乏饱含优美、浓郁情致的篇章。他前期散文《绿》就是典范,读其文可以看到,他用清新朴素的笔调赋予天外流云、枕石亭阁、凌空瀑布、凝碧深潭以鲜明的形象和色彩,形成了色调柔和、神形毕肖的画面。又紧扣“绿”字对梅雨潭那令人“惊诧”、令人留连和陶醉的绿的描写。在作者的笔下,读者看到了“闪闪的绿”“奇异的绿”“似荷叶铺着的绿”“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皱缬着”“滑滑明亮”的绿,且有了质感——“那样软,那样嫩”。更甚者,“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与其比,“似乎太淡了”;杭州跑马寺近旁的“绿壁”与其比,“又太浓了”;同西湖的碧波比,“太明了”;和秦淮河凝香溢脂的波涛比,“又太暗了”,因而作者说“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以至于把这“神妙”的绿虚幻成温柔而恬静的姑娘,情不自禁地向“绿姑娘”扑去,使自己激荡的心魄栖息在清澈、碧绿的潭水里。

四、追求口语,雅俗共赏

叶绍均在《朱佩弦先生》一书说:“现在大学里如果开现代文学课程,或者有人编现代本国文学史,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学的会写口语,朱先生应该是首先被提及的。”朱自清“可观”的成就,突出地体现在“谈话风”语言艺术方面的建树,这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一种新的审美追求,也是朱自清对中国现代散文美学的一大贡献。

朱自清创作伊始,便注重北平的方言,以北平话做底子,从口语中提取有效的表现部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文学语言的口语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一种堪称典范独具个性的白话文学语言──“谈话风”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念起来上口,有现代口语的韵味,叫人觉得那是现代人口里的话,不是不尴不尬的‘白话文’”(叶圣陶《朱佩弦先生》)。虽说仍属知识分子化的口语,却亲切自然,鲜活上口,幽默风趣,雅俗共赏,这就使得他的散文比起当时的作品来,拥有更多的读者,缩小了新文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而这正是朱自清高于一般作家的地方,也是他为现代文学尤其是为现代散文语言的建设所作的开拓性贡献。

五、手法多样,技能精湛

作者擅长于对自然景物作细致观察,对声音、色彩有独特的敏锐感受,并尽力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多种手法,描绘了一幅幅幽远宁静、声色俱全、可感可触的艺术画卷。

以《荷塘月色》为例,出水的荷叶象“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白花象“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里的喻体都是秀丽雅致的。“不仅如此,作者的比喻手法又常与通感、拟人等交融到一起。如写清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把花(嗅觉)比喻成歌声(听觉),立体化了花香给人的感受性,借歌声的特点写出了清香的幽幽渺渺,增强了空寂辽远的情味。此外,作者选择的所有喻体都依附于清幽宁静、悠远美丽的基本情调,可见笔致之精细。

总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创作,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从早期的清秀隽永到中期的质朴醇厚,到后期的激进深邃,无不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情趣,无不与时代息息相通,正像他的老朋友杨振声说:“他的散文,确实给我们开出了一条平坦大道,这条道路将永远领导我们前进。”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建立了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树立了“白话美文的模范”。

参考文献:

[1]朱佩弦先生.叶圣陶散文(甲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2]朱自清.匆匆.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3]朱自清.背影.朱自清——学生必备经典导读,2004.

[4]朱自清.背影.教科书八年级(下).语文出版社,2004.

[5]吴晓东,程光炜,孔庆东,郜元宝,刘勇.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6]朱自清.荷塘月色——朱自清散文全集.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7]杨振声.朱自清与现代散文.1925.

篇5:运河随想散文

运河是扬州城的“母亲河”,扬州也是唯一与中国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天下独一无二的“运河城”,没有古运河,就没有扬州古城。扬州古运河水质清澈,穿城而过,沿岸古迹林立,从长江入口处开始,沿岸有瓜洲古渡、全国名刹高旻寺;有盛唐海上丝绸之路的渡口扬子津;有鉴真东渡码头宝塔湾、伊斯兰宗教名胜普哈丁墓、以及新老运河的分水岭茱萸湾。

生活在扬州,对这条运河并不陌生,却依旧感觉它像一位神秘的武士。神秘是因为它的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武士则因为她比想象中的坦荡宽广。而现在看看,我感觉它更像精明干练的少女,没有长江的壮阔,很是细长,且又没有瘦西湖的`婉转柔美,走势直来直往,多少有些工整。我想运河若是一位女子,她定是一位潇洒可比男儿的活泼少女。虽比不上许多名川大河的诱人姿色,却彰显着独特的魅力,散发着朴实的精彩。

春天的运河很美。“多情最是杨州柳”,运河堤上依水而傍的扬柳,在和煦的春风吹拂下,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树影婆娑,似青烟绿袖,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桃红柳绿。远处绿雾中瘦西湖白塔的塔尖和五亭桥的飞檐翘角隐约可见,那翘起的檐角,仿佛向游人倾诉远古的玉人吹萧,翘首千年等待的悲凉故事。

傍晚行走在运河边,夕阳下,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的景色,河面的船只,好似都被涂上了一层金色的油漆,让人勾起绘画的欲望。画卷长长的,有股“数点扁舟向斜阳”的诗意,简单而直观。

早晨,再次漫步在古运河旁,你会惊讶地发现她早已和两岸百姓融为一体。阿婆手执衣槌坐在河边,河水轻轻托举起小木盆,悠悠荡漾,敲打声顺着河水的波纹传递到脚边,有了轻微的震动。邻家阿公早已端来小凳,坐在柳树下,手抱朱红色的收音机,咿咿呀呀地哼着扬剧。杨柳依依,和对岸的古槐相衬,竟不显得突兀,反而相得益彰。我再一次凝视,竟蕴育出小桥流水的意境,平添了几分生机。

渐渐地,渐渐地,河面的船只多了起来,密密麻麻的泊船好似壮观的“龙门阵”,给运河增添了几分威武。

忽然 “啾”的一声鸟鸣,翘首仰望,一只白鹭挥动雪白的翅膀飞上蓝天,不久便化着一个点儿凝固在瞳孔中央……

当我收回目光一低头,不经意间看见不远处的泥土中反射出点点光芒。走近了它,用手指头将它一点点从泥土中掰出,一看,原来是一块青釉瓷片,颜色已经有些褪去,但花纹依旧精妙美丽。或许它是金兵进城时砸碎的花瓶的一块,或许它是唐代某个大户人家精致的瓷盘的一角,或许它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碗,但是无论它曾经是什么,它都代表了扬州的过去,记录了扬州的历史。

沧桑大义,柔美精致,无论哪一种,都在运河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就像你身旁的古槐杨柳,相呼,相应。它们渐渐交汇、融合,它们为运河注入鲜活的生机,无论世事变迁、朝代更迭,它们都推动着运河的流淌。而运河亦载着她的情怀潺潺地、轻轻地、静静地、悠悠地流淌……

篇6:空巷随想散文

一撷澈烁的火光在黛青色的小巷里,显得空灵而又瑟涩,轻盈而又缠绵。深夜女子哼唱的小调又显得凄冷苍白,更添一抹寒凛之感。我的思绪倏地堵在笔尖,字迹潦草歪斜。

撩开窗帘,屋外滴答像是下起了零星小雨,泥土的腥气在暗夜中肆意弥散开来。

已浸入深夜,繁华的闹市依旧迷醉在霓虹灯的妩媚之中。我却偏离市声,辗转来到僻静的小路。闭上眼轻嗅了嗅,是薄凉的湿气,我仰起头,见天上的星子并不那么明亮,倒是蛛丝似的细腻倾覆在我的面颊上,甚是凉爽惬意。能闻见远远地犬吠声,急促的划过我的耳畔。我好奇的循声走过去,探了探头,心底是一阵窃喜——果然是一处僻静的小巷,不被灼人灯光所眷顾的阑珊之所。

有些昏黄的灯光窸窣的映在幽僻的小巷中,脚下残蚀的青苔迟迟不肯荼靡烂去,反倒顽固执拗的`丛生于石缝之中,与沧桑的老墙相伴,日日相依。巷子固然是没有别人声的,唯我在微雨漫湿的石路上,踽踽独行。夜色依旧,月色却平添了几分瑟瑟,我依然循着阑珊的火光浅行,小巷绵长,我也饶有趣味地走着,随着月光的指引,眼前的一切事物都附上了水雾,有些模糊,就像一帧古画,涂抹的更添几分韵味。巷旁的旧屋中似乎仍亮着橙色的灯,在这泛泛的夜幕中掀起一片涟漪,独特又柔和。

雨是那样轻轻的纷散在空中,在黛色小巷中落脚,在墨色的陪衬中款款而行。而我只是这里的过客,对这里的一切只是陌生而又好奇。未曾听过硁硁的清音,气促的跫音。暗想曾经的繁华一世,现在只剩古壁残墙,许是岁月的风霜将他打磨,抑或是他承受了太多春秋,早已疲惫不堪。

我不禁伸出了手,触摸。那一刹——粗糙的石壁变得温润而柔滑,像是多久以前的绝代风华,不可一世的骄傲样子。

细碎的光却这般刺眼,我忍不住想流泪。

在小巷的尽头,一盏琉璃色的灯孤独的巡视着一切。

小巷跟随着我的脚步,影子拉得细长。

篇7:秋中随想散文

文字真是一株古老的中药材植物,绿叶滋补我们的生命,花香治疗我们心灵的创伤,果子给了我们智慧,珠露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

有时候,妈妈总会说,别看植物茂盛葱浓,那是有心人智慧的结晶,用心栽培抚育出来的。

我说,落日醉美了。似沉甸甸的红果实,挂在西山。大雁啊,当你飞过的时候,你品尝到香甜了吗?你无语的飞。

看吧,沉不住重量的果实从西山滚落了,而你早无了踪迹。

每次看到酒厂卖酒的时候,妈妈你总说,他们的.酒没有家古人的酒醇香,

回家,我向你索要品尝的时候,而你却告诉我,

在唐诗里。

妈妈,你说北极星像一把勺子,让我们努力专研文字,就可以用这把勺子淘出不同的知识来。

而你说北极星似盏指明灯时候,我却发现怎么只有半个瓶子,没有灯火,另一半呢?

你说,灯火在月亮那儿,一直通明到天亮。另一半就在宇宙的更遥远的地方,那时我激动的问,我何时才能到达那个我看得见半个瓶子的地方?

你说,飞天英雄,那一刻。

篇8:散文:教师节随想

攀登英语实验课要求全英文组织课堂, 这对于英语专业出身的我来说并不困难, 但这么多年没有用全英文上课, 我的英语口语已经基本上退化了, 所以我不得不重新拿起课本, 认认真真地学习《课堂英语组织用语100句》, 认认真真地观看英语光盘, 遇到不认识的单词, 马上查字典, 同时强迫自己上课一定要讲英语。过了一段时间, 我发现自己又可以流利、自信地讲英语了, 而且可以习惯张口就说英语, 这真让我开心!

有老师问我:参加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累吗?我说很累, 非常累!因为第一年, 我们刚刚接触实验时, 我校课题组只有我和朱碧芳两位老师, 由于对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的教材不熟悉, 对理念理解得也不够透彻, 我们面临很多无法想象的困难。为了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我们俩经常利用双休日回学校备课、制作教具, 就连中午休息时间也不放过;办公室、操场上随时可见我和朱老师的身影, 有同事笑我俩是“孖公仔”, 因为我们到哪都形影不离。除了在学校, 在家里我也是整天想着攀登英语、忙着攀登英语的事, 有时连家人朋友都拉上听我讲攀登, 他们都说我为攀登走火入魔了。

虽然这么累, 但我觉得走上攀登之路是值得的。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能在攀登之后享受幸福的硕果。因为攀登英语学习实验, 我成为了学生追捧的明星。每次到攀登英语班上课, 孩子们都会像欢迎明星一样地对着我欢呼;每当走在校园里, 身边总有一帮攀登班的孩子围着我, 听他们大方、自信、热情地说英语。因为攀登英语学习实验, 我成为了家长的“恩人”, 许多家长在《攀登记录册》上, 在各种攀登活动上, 告诉我孩子在英语中的点滴进步, 由衷地对我说谢谢, 那时我是多么开心和激动呀。一句句暖人心窝的话语, 一双双充满信任的眼睛让自己疲惫的身体顿时注满了力量, 那一刻幸福尽在不言中。

以前, 我觉得搞课题研究是离一线老师很遥远的事情, 但是自从开展攀登课题后, 我们得到了许多领导、老师的支持, 每次有重大教研活动, 他们都很主动积极地帮助我们。众人拾柴火焰高, 我逐渐知道了如何更为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 干劲也越来越大。学校领导、同事对我们英语科组也刮目相看, 赞扬之声越来越多。这让我自信地感受到:攀登英语学习实验课题的开展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

篇9:“魅力教师”随想

关键词:魅力教师;教育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15(2015)06-171-001

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是怎样的呢?

学生心中的魅力教师时常会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学生信心的增强剂。我祟尚微笑教学,因为我认为这是教学的最高境界。”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番肺腑之言。难怪有人作过这样评价:“学生喜欢上他的课,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

把微笑带进课堂是一种信念,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如当学生因紧张而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的微笑对他是一种激励;当学生因犯了错而惴惴不安时,老师的微笑对他是一种谅解;当学生的回答精彩时,老师的微笑对他来说是一种奖赏;当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会给他增加力量。因为有了我们的笑容,学生上课时少了拘谨,内向的学生也敢发言了;因为有了我们的笑容,活跃了课堂氛围,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因为有了我们的笑容,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愿意把心中的秘密告诉我们,使我们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的朋友。在微笑中我们不仅收获的是与学生聊天的快乐,而且是共享快乐的幸福。

微笑如语,微笑如歌,微笑如风,微笑如泉,那么,请微笑着走进课堂,做一个常常微笑的教师,带着微笑走近学生,给自己的心灵涂上一抹阳光,也给学生带去一抹阳光。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你就已经向“魅力老师”靠近了一步!

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教师时常会把故事带给孩子。会讲故事的老师是有魅力的。记得上小学时,我们特别喜欢从黑龙江到我们学校教书的吴敏华老师,至于吴老师教给我们的那些知识,现在想想,除了受过表扬后的事件有些印象外,其他都已经模糊,但至今清晰记得的却是吴老师的“地头故事”。那时候农忙时组织学生去生产队参加拾麦穗的活儿。开始时大家都兴高采烈,但烈日当头,八九岁的孩子,三分钟的高兴劲儿一过,早把老师们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抛之脑后,怎么也想着尽快拣完到地头边的树荫下乘凉玩耍,每到此时,吴老师总是说:

“孩子们,要认认真真地捡,到了地头树荫下老师给你们讲故事。”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同学们都认真起来,干劲也大起来了,一会儿,每个人身后就有捋好的一堆堆的麦穗整齐地摆在那里,于是,老师就领着年龄稍大点儿的同学捆好送到地头上集中。到了休息时,吴老师从不食言,每次都给我们讲故事,每次都是在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停下,听得最多的故事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武松打虎”。记忆最深的是吴老师讲孙悟空打白骨精时的神情,“只见孙大圣孙行者从耳朵眼里掏出金箍棒,大喊一声‘变’,金箍棒一下子就变成‘碗口来粗,两丈来长’,那孙行者举起金箍棒,向着白骨精当头一棒,一下子就把白骨精打死了。”……吴老师绘声绘色加动作表演,引得伙伴们两眼放光,如醉如痴。而每当此时,吴老师总是戛然而止:“好了,再捡一会儿,老师再给大家讲。”于是,同学们迅速的奔向麦田,站好位,迅速弯腰捡拾麦穗,那劲头,比得了什么奖都重要。

几十年过去了,经历的事情千千万万,但一说起小时候听故事自然忘不了吴老师那绘声绘色的神情和我们如醉如痴的样子。我想这应该就是讲故事的魅力所在吧!吴老师在我心中就是一名很有魅力的老师。教师如果能时常把不同的故事带给学生,那么向“魅力老师”又靠近了一步!

学生心中的魅力教师时常会把书卷捧在手中。有的老师,有能耐把最无趣的课上成最有趣的,而有的教师则有“本事”把完全可以很有意思的课上成最乏味的。何以如此?仅仅是“教学艺术”有高下吗?更深层的原因恐怕是在对待读书的态度上。高超的教学艺术、受欢迎的教学风格,往往建立在教师爱读书、爱思考的基础之上,魅力教师的身上,总是散发着书香。

篇10:镜子随想散文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生活中,许多人都喜欢在镜子面前认真打扮自己,让自己漂亮、帅气。可是,当你在镜子面前,面对那洁白无瑕的镜子,你对它是否有一种崇敬之感?敬佩它的务实?敬佩它的诚实?

对面平面镜,我曾敬佩过它的“出淤泥而不染”在大千世界里,它虽然反映的是一个人的外表,但它反映的是一个真实的,不受掩盖的真像。

当我们站在平面镜前,镜子里的事物就是我们的真实外表,真实写照,对于我们,它没有丝毫欺瞒。

当我们站在凹面镜,我们会看到另一个自我,被夸大或贬小,使我们捧腹大笑。可是,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也是在嘲笑自己,我们在嘲笑自己的无知,嘲笑自己的愚蠢,嘲笑自己的丑态。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仅有真善美,而且有假恶丑。对于镜子而言。平面镜就是真善美,凹面镜和凸面镜就是假恶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生活中,我们应多和一些“平面镜”做朋友,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扬长避短,走向成功。而那样“凸面镜”和“凹面镜”却表里不一,虽然暂时会使你高兴,但时间久了,你就会迷失自我,走向黑暗的深渊。

生活就如同一面明镜,时刻都在展现着我们所做的事,反映着我们的一言一行,在它面前,我们永远都是一个真实的形象。面对这面镜子,我们应展现自己最真实,最漂亮的一面。

篇11:白雪随想散文

下雪了。雪,洁白的天使,冬天的嫁妆。柳絮一般的雪,芦花一般的雪,轻烟一般的雪,像数不清的银蝶在飞,似多情仙子洒下的泪花。像珍珠,晶莹剔透,像鹅毛,纷纷扬扬。雪,天空中的小精灵,调皮可爱,中天飘来,来时纤尘不染,落时点尘不惊。

雪,就像那动听的乐章,深情优美的诗篇,给人们带来了愉悦。雪花纷飞把人们带到一个幽雅恬静、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清香,雪的冰香,给人一种碧绿厚绒、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高雅。

雪花形态万千,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雪中的景色壮丽无比,天地之间浑然一体,只能看见一片白色,好象整个世界都是用水晶装饰而成的。冬天,虽然十分寒冷,但是雪花给人们内心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温馨和希望。白雪是冬天的年华。

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绒,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而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则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珠儿。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珠儿籁籁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浮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冬季山谷静悄悄,洁白的大地奔流着黑带似的溪流,树林承载着雪峪奏鸣的音调,流淌在被雪糕压得低垂下来的枝头,无疑把我们带入了一个银铺玉砌,充满迷幻的世外桃源。偶尔,一阵清新而又有几分寒意的风儿涌来,便调皮地将枝头白色的粉末像烟雾似的`抖落下来。使得这山,这树,这雪原增添了几分盎然。

晴后的雪景是极美的,湛蓝蓝的天空,白茫茫的雪域,如梦一样绚丽多彩。只有身临其境,才会领悟,“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的意境。当然,也有人更喜欢,“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样的情境。更有“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迷漫风雪途中忽然找到“宾至如归”的栖身后的喜悦!

满眼的冰雪,给人们一种隆冬的充实感。人们喜欢雪白雪蓝。欢迎雪精灵漫天飞舞,悄然而至。随便雪花落在树上,房屋上,菜地上,河流上,落在每个北方人的心上。雪花开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大地上就茂盛了洁白一层。这时,孩子们嬉闹着,蹦出家门,跳跃奔跑在雪地里,似乎这美丽的冬天就是属于孩子的。儿时,总是和小伙伴一起堆堆砌白雪公主,滚雪球打雪仗,不一会头上就升起婀娜的热气。那时力气小,堆一天也还是一堆雪,仍乐此不疲地在雪里疯玩一天。渐渐长大了,有时会静静地坐在窗台边,默默地看着雪簌簌地下着,看着雪慢慢地将山川大地装点成银白色;有时也会走出屋子,仰起头感受雪花落在脸上的那种凉沁沁的感觉,伸出双手去接着那晶莹透剔的雪花,看着她在我手心慢慢融化。

说起家乡的冬天,不能不提起专门在冬天里,灶台底下烧着劈材柈子,传统黑铁锅里炖得咕噜咕噜的特色菜。从大酸菜缸石板底下捞出酸菜、从雪地里扒出冻猪肉,放上一把粉条,一个时辰左右,一锅北方最有特色的酸菜、猪肉炖粉条子的美味,就出锅了。一家人围坐在火炕上,喝着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酸菜汤,咀嚼着纯绿色的笨猪肉,哧溜哧溜地吞咽粉条,再喝上一小壶老白干,那才叫舒坦、够味、过瘾。当年,在老家,在这样的冬天里,全家人一定是坐在温暖如春火炕上,大口地吃着奶奶做的酸菜,望着窗外的雪景,唠着我们喜爱的嗑呢!

篇12:金陵随想优美散文

金陵津渡,两三星火。岁月的轮回并没有磨灭六朝古都的水天墨色。微风,浮动了青琐微垂的千条弱柳,秦淮,倒映了千年未灭的桨声灯影。六朝的烟雨,涤荡了多少纸醉金迷。曾经,她或许没有春风送暖的扬州城一样繁华,或许没有笙歌临安城的热闹。然而今天,她却向我们完整的展示了历史:玄武湖的城墙依然屹立,鸡鸣寺的钟声依然清晰,栖霞山的秋叶漫天纷飞,紫金山的风华千年不移。别的古都,把历史融入了城市,而南京,用城市留住了历史。在南京,不存在纯粹商业性的建设,也不存在纯粹学术性的研究。我能感受到,那扑面而来的春风中夹杂着金石的铿锵作响;我能感受到,那安静的万顷浩波之下,埋藏着折戟和尘沙。天京的猎旗,见证了中国老百姓抵抗侵略的雄姿;惨白的墙垣,见证了三十万生命的撒手人寰……从凤凰亭上凤凰台,到折戟沉沙铁未销,从南京大屠杀,到百万大军渡长江。南京的兴衰不也见证了我们祖国的兴衰起落么?

历史,时代。一个个事件,一场场战役,都被凝聚到了南京。历史的魂,时代的魄,都留在了这著名的古都之中……南京,传承了历史;历史,铭记了南京。

无论是经书粉黛抑或纸醉金迷,无论是战火纷飞抑或宁静祥和,都融入了南京这座城中,成为城市发展的精华。如果说南京是一块华美秀丽的云锦,那么历史则是云锦上必不可少的花纹。南京,向历史展开了一幅优美的画卷,给了中华文化一个最美的归宿。给了中国文人,最好的归依。

南京,留住了历史。

历史,见证了南京。

时代更替,岁月轮回。改变的,是城市的外表;不变的,是城市的内涵。南京发展了,发达了,然而她将历史,熔铸到了城市的血脉中……

看哪,夫子庙前的张灯结彩

篇13:散文:教师节随想

自信是生命成长的强大动力, 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不想成为好孩子的儿童。从儿童来校的第一天起, 教师就应该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身上所有的好的东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想做好孩子的愿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让他们从小就有一种良好的心态, 学会自信, 学会欣赏自己, 赶走内心的自卑。

上学期执教四年级语文, 开学第一天, 我捧着崭新的语文书, 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 开始了我与这班学生的第一节语文课。看着他们一个个专注的眼神, 我的心中很是欣慰。下课时, 我收上新学期布置的第一项书面作业:让每个学生交一份自我介绍。拿着厚厚的一沓“介绍信”, 一到办公室, 我开始用心“走近”这些学生, 去认识他们。读着读着, 我发现这个班的学生与以往任教的班级相比, 特别好的不多, 学习吃力的不少, 有的则相当不理想。读到刘翔宇的“介绍信”时, 满张纸都是字, 可惜只有歪歪斜斜的“刘翔宇”三个字还是我费尽了劲才认识的, 其他全是乱写一通;读到洛书洋的“介绍信”时, 除了名字外, 一行半的介绍中有一半以上是错字, 课后通过与他们的家长联系, 从其他教师处了解到刘翔宇一出生时由于缺氧, 差点命都没了……

看来这学期我是“摊着”了。可是怎么办呢?他们的“这一季花期”注定由我来培植和欣赏, 注定我将和他们共建这一花季美丽的风景, 我唯有用心经营, 唯有用爱感染, 唯有用情去引导鼓励吧!我心里这样想着, 也认认真真去上每一节课。一开始, 刘翔宇的作业每次一如既往地让我一个字都不认识, 后来, 我就单独带他来办公室辅导, 终于作业能写对一两个汉字了, 他也很高兴, 有进步就行了, 我心里想着。结果第一次检测, 他得了13分, 第二次检测, 得了11分!有同事笑着对我说:“看看你天天带着他辅导, 结果怎么把成绩辅导下去了?”是啊, 这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有付出总会有回报的吗?我找到他, 狠狠地训了他一顿, 看着他可怜巴巴的样子, 我虽有些心疼, 但心中还是恨铁不成钢。有没有必要把时间浪费在他身上呢?很长一段时间, 我决定放弃, 想把精力和时间转向洛书洋和其他几位学生的身上, 说不定他们还能提高许多呢。于是, 我采取“一对一”帮扶辅导的方法, 让姬逊康辅导洛书洋, 朱梦欣辅导张静, 陈子航辅导黄鹤松。每天这几名同学在上午晨会时间到办公室, 听写前一天学习的生字词, 背诵有关的课文段落, 或检查他们头一天作业完成情况。几位同学辅导也比较认真, 洛书洋他们也能用心学习, 我在一旁适时做好督促检查。这段时间, 看到其他几位同学来学习, 我明显感到刘翔宇眼神中充满了羡慕, 有时还偷偷地跟在他们后面学习, 看来适当的冷落还是有效果的, 但我还是没理他。

有一天, 班长朱梦欣对我说:“刘老师, 刘翔宇现在也想去你的办公室学习。您看?”“那好啊, 既然他真的想去, 我先找他谈谈。”于是, 课后我找到刘翔宇, 对他提出了要求, 要想去学习, 第一不能偷懒, 第二每天必须至少会写一个字, 能做到才行。刘翔宇听后, 面露难色, 不过沉思一会儿后, 他还是慎重地点了一下头。看着他点头的那一刻, 我很感动, 也对自己先前的放弃感到自责。作为一名学生, 他除了学习吃力外, 其他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 我怎么能够冷落放弃他, 在他本就不多的自信心上雪上加霜呢?更何况那么多同学都反映他讲卫生、爱劳动, 每次打扫卫生时, 其他同学不愿做的苦活脏活, 他都很乐意去做, 大家一直对他充满好感。我怎么能忽略这一点呢?好在他自己提出请求, 也使我能及时发现改正自己的错误决定, 并趁机给他一点要求。相信他一定会努力做好的。即使做得不够好, 但只要他愿意努力, 时刻保持一颗积极上进的心, 这样不也是最好的吗?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在每个人的身上发现那独一无二的创造性劳动源泉, 帮助每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身上人类自豪感的火花, 从而成为一个精神上坚强的人, 每天抬起头, 挺着胸膛走路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 我记住了这句话, 重新开始对他辅导。自那以后, 他每天都能积极地过来学习, 班长也用心去辅导他。有一次我有意让他认读课文当中的生字, 没想到, 10个生字他读对了6个, 合起书再让他默写, 他也写对两个, 我笑着对他说:“瞧, 你比以前进步多了, 继续努力, 老师和大家都相信你一定会越来越好!”听了我的话, 他两眼放光, 嘴角露出笑意, 使劲地点了一下头。那一瞬间, 他一定重拾满满的自信, 心中充满阳光。期末检测, 他终于突破了十几分的记录, 考出了20多分的好成绩。要知道, 这对于他来说, 已经是了不起的进步了!看到他高兴的样子, 我很庆幸, 自己没有完全放弃他。

那一刻, 我不由得想起学期初的宣誓仪式上的教师誓言, 铿锵的声音犹在耳边, “教师是我们骄傲的称号, 育人是我们神圣的职责……我们将用敬业、博爱、智慧、儒雅, 成就每一个学生……”这些,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得怎么样呢?当重新审视自己时, 才发现自己离优秀的、有魅力的教师还有一段距离。尤其是对像刘翔宇这些需要特别关照的学生, 他们内心何尝不希望自己也能像学习成绩好的学生那样, 得到家长、教师的赏识, 何尝不希望自己也能得到其他同学的羡慕, 每天阳光而又自信地跟大家一起玩耍、一起游戏呢?只是由于遗传、家庭、社会等原因, 造成孩子无法与正常人一样生活, 作为教师, 我们埋怨他们, 他们又能埋怨谁呢?好好善待他们, 这其实也是善待我们自己啊。

“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 无论在智力上还是体力上, 或是处世能力上, 都有着基石性的支持作用。” (肯尼迪·林顿) 教育是一个漫长而甜蜜的过程,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能做到“把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作为我们的最高境界”的时候, 都能像爱护襁褓中的婴儿一样爱护学生的自信心, 关注每一个, 不放弃每一个, 多一把尺子, 多一个角度看待学生的时候, 就如同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撒下自信的种子, 它将生根发芽, 开出艳丽之花!

篇14:关才教师素质的随想

关键词:教师;素质;能力

民族的振兴。依赖教育;教育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21世纪的教师究竟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这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一个严峻课题。众所周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一观点毋庸置疑。

第一,让爱心在教育生涯中永驻

会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精力,才能从事业上获得乐趣。教师爱学生,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挖掘每个学生所具有的潜能,鼓励他们不断地自主探索,创设个性展示的空间,让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第二,教师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

“教师良好的文化素质主要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三个方面。

教师应精通自己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马可连柯说过:“学生可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苏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师的知识面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多,他才能成为教学过程的精工巧匠。”对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业务进修和广泛的学习,跟踪学科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

教师还要通晓基本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教材的改革,相邻学科的联系日益加强。文理相互渗透,因此,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师的知识越渊博,越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教学理论。作为一名教师仅知道自己“教什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懂得“怎样教”。在实际教学中,会出现这种现象:教授同一门课的教师对本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学生的整体水平相当,但教学效果却十分悬殊,究其原因恐怕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方面存在的差异。因此,作为教师,要知晓教育科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途径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导演”的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

应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同教一个问题,不同的教师由于其语言表达的不同,会收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课堂上语言要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由于课堂上偶尔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或与实际课堂教学,或与原来构思的教案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不可反应迟钝或惊慌失措。

应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讲课再好,没有学生听是没用的,教师要善于计划安排,上课时形成良好的课堂秩序,保证学生的听课质量,课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认真自觉地实现学习目标。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如技校的课程较为抽象,教师上课切忌照本宣科,应把课堂上所要传授的知识加工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艰深的问题明了化,把枯燥呆板的内容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受到教育、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思想得到升华。

第四,教师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

教师要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讲演、教学、研究性的复合型人才。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研究能力是应具备的素质之一。

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学与教研结合起来。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改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模式。

学术研究能力。目前教师的教研较多地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试的研究上,限于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而对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教师只有成为学者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第五,创新精神让教师更具魅力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新世纪。综合国力越来越体现在民族素质和创新型人才上。当前有一种3w教学法,一是指what(是什么),二是指why(为什么),三是指how(怎么做)。我认为what是指认知层面,why是指理解层面,how则是指应用层面。如果我们善于动脑筋,创新教学方法,让自己常教常新,让学生百学不厌,那将使教育教学再创新成果。陶行知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的话。我们认为要达到“不教”的效果,没有创新是做不到的。

第六,教师应有敏锐的时代意识

要更新教育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称为现代教育的四根支柱。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关键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自由发展,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学生的创造才能。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散文:教师节随想】相关文章:

塞车随想散文04-28

新年随想散文05-21

三是随想散文04-27

额度之随想散文04-28

静夜随想散文05-02

秋季红叶诗歌随想散文01-31

西行随想的经典散文04-27

书与人随想散文05-05

散文诗歌端午节随想08-26

散文诗歌:端午节随想04-15

上一篇:下五子棋心得下一篇:永靖县旅游业发展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