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赶车记散文

2024-05-09

乡村教师赶车记散文(共4篇)

篇1:乡村教师赶车记散文

乡村教师赶车记散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我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一所离家二十多公里的乡村中学教书。那时家乡尚未通公路,往返学校十分不便,从家里到学校要到隔壁乡的一个长途客运站坐车。每次都要先走四公里崎岖的乡间小道,再走四公里土石公路。那时候一周只休星期天一天,我通常周六下午回家,周一早上八点钟赶到学校上第一节课。不管交通怎么不方便,我基本上隔一两周回家一次,一来学校周末不开伙,二来我也想回家看看父母。

为了能八点前赶到学校上课,我早晨四点就得从家里出发,赶六点半从客运站出发的早班车。我一个人自然不敢天没亮就走这样的小道,每次都得由我爸爸陪我走完前半程布满荆棘的小路,等走到土石公路上后我们再分手。我继续赶路到车站,我爸爸则原路返回。凌晨四、五点钟外面还很黑,赶上没有月光的夜晚,在齐膝盖的茅草中穿行,要做到不迷路还真难。

有一次我们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在慌不择路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横着一条泛白而宽宽的.马路。两人都很纳闷,因为这里不应该有这么宽的马路呀。等走近了才意识到这原来是我们先前过桥所跨过的那条河。我们应该早把河甩在身后了,却不知怎的走反了方向,跌跌撞撞地又转回来了。靠着河流的参照,我们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方位,于是又急急忙忙重新上路。

那时四周一片漆黑,两人共用一个手电筒,微弱的手电光只能勉强照着先行者的脚,后面的人就凭着记忆一脚深一脚浅地跟着。一路上大部分路段都没有人家,黑夜里在这样的小路上赶路,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那次我们很高兴看到前面有一家人在屋外的禾坪里生火,听声音好象是起早宰猪以便赶集。此时此刻看到火光、听到人声,对我俩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虽然我和他们素不相识,我觉得他们就是来为我们壮胆的伙伴。多年后我和我爸爸回忆起那天的经历,他也还记得这个人家。他告诉我把我送到大路上后,他返回时还在这个人家屋外的火堆旁烤了很久的火,待天完全亮才继续赶路回家。听到这里,我心里突然一震,我过去只想到我自己一个人急忙赶路、生怕误车的艰辛,却从来没有意识到我爸爸其实比我更难。我后半程路虽然是土石路,但毕竟是马路,而我爸爸却要独自一人再走一次这条一不小心就会迷失方向的荆棘小道。

到学校去难,从学校回家也不容易。虽然学校位于一条较繁忙的交通要道上,每天过往的客车很多,但在学校附近并没有固定的车站。过往客车只有当乘客需要在此下车时才会停车,只有这时我们才可趁机上车。那时客运都是国营,司机没有中途拉客的动力。如果没有乘客在此下车,是否停车就全凭司机当时的心情了。所以我们在这里等车,说不准什么时候能够坐上车。有时候从中午十二点开始等车,到下午三、四点钟还没有坐上车。有一次我和当时随我在那所中学读书的妹妹等到下午五点还没有坐上车,于是我们决定走回家。从下午五点开始步行,到晚上十点多我们还没到家。最后扁平足的我实在走不动了,只好在离家不远的一个亲戚家休息一宿,第二天再继续赶路回家。

篇2:乡村教师赶车记散文

今天下午一点半,我跟随着大部队,一起踏上了去北京的大巴车。

一路上,同学们欢歌笑语,大家都对内蒙古之行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一路上无话。晚上九点,我们终于到了北京。同学们本以为能松一口气。谁知,好景不长。我们坐的火车进站口在北京中站,可是司机却把我们送到了北京西站。现在,离火车进站还有1个小时,我们得抓紧坐公交车赶往火车站。于是,我们向着公交车站飞奔。同学们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一路上,红绿灯刺眼的红色映入眼帘,身边,汽车的喇叭声响彻云霄。可是,我们现在也都管不着了。我们左冲右突,撞到了行人也来不及说一声“对不起”,路上的行人都十分自觉得给我们让道。

我们经过漫长的.奔跑来到了公交车车站。希望公交车快点来到。焦急的等待过后,公交车终于来到了车站。我们蜂拥而入。此时,只剩下了半个小时。

公交车终于把我们送到了车站,我们飞奔进了火车站。车站里,人山人海,有玩手机的,有看报纸的等等。我们顾不得休息,直奔进站口。

篇3:乡村教师赶车记散文

“天塘有爱”,遍洒孩子。8年来,她奔波于200余个特困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家庭,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呵护他们的心灵,关心他们的成长,为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编织了一个个爱的摇篮,让一个个心生怯弱的孩子们变得阳光,振起自信,燃起希望;8年来,她由关注本乡的贫困生辐射到其他偏远乡镇的贫困生,成为了贫困学生的“网络妈妈”,先后为贫困学生筹集资金40余万元,让一个个特困家庭学生走出泥沼,从此不再因无钱上学而流泪。在关注特困孩子和留守儿童的同时,谭兰霞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肯定,她先后被《今日女报》《湖南日报》《郴州日报》《郴州新报》《宜章新闻》《湖南教育》湖南省教育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湖南省政法频道、浙江卫视、广东电视台、郴州电视台等十多家媒体报纸所关注和报道,也获得了许多荣誉:全国模范教师、湖南省最可爱乡村教师、湖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湖南省优秀教师、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郴州市百佳青年、郴州市妇女创先争优先进个人、郴州市优秀工作者、郴州市优秀教师、感动宜章十大人物、宜章县师德标兵、宜章县优秀班主任。

爱作底色,为留守儿童和贫困生编织爱的摇篮

心香一瓣系孩子,温暖大山的心灵。谭兰霞老师曾说:“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这种情感,不是装模做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她一直以来都是坚持把点点滴滴的爱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天塘乡地处深山,经济落后,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多,孤儿和单亲孩子多,善良、细腻的谭兰霞一直把这些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经常把他们带回家里照顾。往往天气不好的时候,她家经常挤着十多名大山深处的学生,同事、邻居们都说她家就像是一个“爱心旅馆”,而孩子们无拘无束地学习、嬉戏也如同在家里。学校放假的时候,谭兰霞就把这些学生接到自己家里住,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耐心指导他们学习。其中范××、谭××等单亲或孤儿在 她家一呆 就是一个 学期 ,范××想妈妈时,她还自己掏钱带孩子到郴州看望其患重病的母亲十余次。2012年9月18日,谭兰霞更是把已是9岁但因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而未能入学的柳×接到她所任教的一年级读书,辅导孩子学习,给孩子讲励志故事,帮孩子倒屎尿、梳头、洗衣……两年的精心照顾,一直自卑的柳×一跃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阳光女孩。

“我是山里走出的女儿,作为单亲、贫苦家庭走出来的我,当时如果没有亲朋好友、老师的关爱和帮助,已辍学两个月的我就不可能得以重返校园。能当上一名教师,我没有理由不爱这些与我有着相似经历的孩子。”谭兰霞对丈夫说,“爱我,就请爱我的所爱吧!今生我亏欠你们太多,我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在谭兰霞的影响下,丈夫郑文华、年过六旬的婆婆、7岁的女儿也经常帮着为住在他们家的贫困生和留守儿童洗衣、做饭、换药……

8年来,谭兰霞把大部分的双休日和假日都用在了深入学生家里家访上。大山里,幽寂中,一脚高一脚低,一身湿一身汗,一路碰碰磕磕,自己摔倒自己爬起来,害怕时就自己给自己唱歌壮胆,一个弱女子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走遍了山里的每个旯旮,走进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帮着孩子理家务、干农活,记载了山里100余名贫困孩子个人和家庭的详细资料,含泪悄悄为30个特困家庭留下4000余元生活费。一直以来,周边的老百姓都十分敬重谭老师,他们常说:“对于山里人来说,有谭老师这样的好老师是一方山乡的福气,更是孩子们的福气。”逢乡里赶集时,时不时有一些年过七八旬的老奶奶、老爷爷巍巍颤颤地提着土鸡蛋、腊肉、小菜等东西来感谢谭老师多年的帮助,千言万语最后却只是流下一排排浑浊的泪水,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是她一路前行的动力。

8年来,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她不但给予他们亲人般的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还时常在经济上支持他们,给孩子送衣服、买学习用品,带生病孩子看病,把无人照顾的特困孩子带回家里照料……3年来,谭老师成了张淑×和张世×、张莎×、张丽×等困难学生家庭的支柱:三家人的生活费、住院费、学费全由她负责安排。8年来,她先后资助60余名贫困孩子,救济40余个贫困家庭,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月光族”。山花开过一茬又一茬,谭老师也不知道为学生垫付过多少钱,护送过多少学生上医院,为多少学生买过文具和生活用品,帮多少生重病的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垫付医药费,丈夫、女儿打趣地说她是学生的“取款机”。“厚德载物,天道酬勤。”2011年,她所带的6年级57班和6年级59班共134个学生都顺利毕业,一个也没有少!2012年至今,她所带的一年级68班和69班共121个学生,一个也没落下!

网络作媒,为每一位贫困生汇聚拳拳爱心

呕心沥血济桃李,圆山里人的梦想。在天塘这个山的故乡,有的学生家庭条件特别困难,再加上有些孩子是孤儿、单亲孩子或父母、爷爷奶奶长年重病在身,让原本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几乎陷入绝境。为了让这些辍学的苦命孩子重返校园,谭兰霞含泪把他们家庭的窘境写成几万字的材料上传到自己的QQ空间里,发动爱心人士来关心和帮助孩子,并奔波于县民政局、县政府、县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 帮助这些苦命孩子的家庭解决低保和大病医疗补助等。2011年,双胞胎姐妹张×君、张×香的父亲患有严重胃病,母亲患有精神病,家庭经济困难,两个孩子都辍学了。谭兰霞得知这一消息后,一边安顿好这两个孩子的学习生活,一边联系媒体、医院和爱心人士,免费将她们的妈妈送到郴州市精神病医院治疗,孩子重新回到学校,孩子的母亲得到及时治疗,这个贫穷且充满苦难的家开始有了希望和快乐。孩子的母亲常拉着衣襟、擦着眼泪对周围的人说:“谭老师就是菩萨心,没有她,这两个孩子就糟蹋了呀,世上这样的好人,我是无法报答了,只是让女儿要一辈子记着谭老师,长大后一定要报答她。”

为了让更多的人来关心和帮助大山的特困孩子,谭兰霞把大部分休息时间都用在了收集、整理和上传特困学生的资料上,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在网络空间里用心记录着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利用信息平台传播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字里行间流淌着她与孩子们的浓浓师生之情。《我要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我的75个孩子就要毕业了!》《感恩于心,让爱成河,促孩子成长!》发自大山深处微弱的心声打动了无数网友,其中一名腾讯空间用户以《还好,我们知道得不算晚》为题,推介了谭老师的感人事迹。此文一发布迅速受到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关注和转载。当天她QQ空间的浏览量就达到了100多万次,有近万人给她留言,每天能收到上百个爱心人士打来的电话。

为了让这些爱心人士更多地了解孩子的信息,谭兰霞经常与爱心人士网上交流、电话联系,电话费最多的月份得花1000多元。尽管她一个月的工资仅1806元,但是对于这些,她没想太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多收集些困难学生的资料,多跟爱心人士交流,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2012年5月14日,在谭老师的牵线搭桥下,东莞童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向全社会发起“首届‘走进大山深处孩子家励志夏令营’大型公益活动”,成立了“成长助学金”,天塘乡38位特困孩子实现了“一对一爱心帮扶”。之后,她又联系上“世界和善小姐大赛郴州赛区组委会”,于2012年5月22日参加“‘唯一风格杯’世界和善小姐大赛郴州赛区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为特困学生范××筹得爱心善款7500元,有爱心人士决定资助范××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费用。2013年2月22日,受中央电视台《梦想合唱团》栏目组的邀请,谭兰霞带着范××兄妹上北京参加节目,并征集到爱心梦想基金20万元。谭兰霞的爱心和执着,感动了全国无数的好心人,大家纷纷捐钱捐物,一批又一批爱心人士从河北、佛山、东莞、新疆、长沙等地来到天塘乡关心和帮助困难孩子。截至目前,谭兰霞已为大山里的90多位特困孩子寻找到爱心资助,为孩子们筹集爱心善款40余万元、爱心衣物30000多件、生活及文具用品5000余件、爱心图书4000多册。

立足乡土,探索乡村教育教学新路子

潜心笃学练内功,山之女儿的执着。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谭兰霞始终坚持自己“姓教”的本色,不希望自己仅仅是个照本宣科的教书匠,为使自己有一汪泉水,她坚持不断储备与更新知识和理念,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努力提升业务水平和参与实践运用的能力。

针对当前农村学校一些课堂教学存在“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继承传统多,自主创新少”的问题,谭兰霞带领教研组一帮年轻人,组织开展自制教具、集体备课、文学沙龙等活动,摸索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实效的新路子,坚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方法、策略、手段、技术、模式等一系列的优选与创新,切实让乡村教学实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谭兰霞经常对特岗教师说:“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或爷爷奶奶大多文化不高,而且父母经常不在身边,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信心,多花点时间,一遍不行就两遍、三遍、四遍。”在她的带动下,学校许多教师都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潜心抓好每个孩子的成长,构筑了“面向全体,强基础,抓两头,促中间”的农村教育教学新模式,各类小课题“遍地开花”,各种教学赛事频频获奖,尤其是“感恩教育”成为全县学校的一大特色。近5年以来,她先后有4篇论文获国家级奖,12篇论文获县、市级一、二等奖,34篇通讯在市县主流媒体发表,并获得市县教学光盘应用大赛、健康教育教学比赛、青年教师比武、优秀教学成绩、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60余次。

心存博爱,愿每一位贫困生都健康快乐成长

大爱无言润心田,爱在路上传递。为让更多的特困孩子受到关爱和帮助,让更多人加入到爱心活动中来,谭兰霞于2013年以来先后自费筹建了“一个都不能少爱心助学会”“爱心助学会志愿者协会”“知心姐姐信箱”,她关注的特困学生、留守儿童也从本班延伸到全乡、全县。采访即将结束时,谭兰霞老师深情地对笔者说道:“2014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愿更多爱心人士都来关注、关心、支持贫困学生和留守儿童,让全县每一个贫穷学生不再因贫穷而失学、流泪,愿每一位贫困生和留守儿童都健康快乐成长。”截至目前,她已为全县5个乡镇的66名特困学生整理建立了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上传至宜章县教育局、宜章县教育基金会、宜章县民政局和一些爱心人士。这66名特困学生的境遇引起了全县及外省各个层面的关注,一些部门和爱心人士提出了各种帮助意向。义工、老人、小孩、白领、打工仔、本省和外省的爱心人士纷纷加入到捐资助学队伍中来,涓涓爱心汇聚成浓浓暖流,因为有爱,有你,有我,有大家,山里的孩子们从此不再寒冷、忧郁!

长期受谭兰霞资助的贫困生段××,现已是岳阳某高校的学生,从入学以来她就悄悄地为将来当一名教师而准备着,她发信息与谭兰霞交流,“谭姐,大学毕业后,我想到明德小学当一名教师,想和您共事,与您同行。今生何其有幸,让我有幸遇到您,您帮我圆梦,教我成材,今生何其有缘,长大后我就成了您,注定我们就联在一起!”特岗教师刘杰、谷英波时常与谭老师去家访,深受其感染和熏陶,他们在个人的QQ空间写道,“春风大雅能容物,人间有爱在天塘。”“这里有爱,这就是根,小天地,大舞台。不走了,不走了,这有我的人间天堂。”学校校长、特岗教师、老教师、教师家属及亲朋好友,大家都行动起来了,手拉着手,搭成了一个巨大的“爱心”形。

篇4:乡村教师赶车记散文

蓝金威,今年60岁,广西上林县米汤教学点唯一的任课教师。米汤教学点,深处群山环抱之中,交通闭塞,信息阻隔, 经济落后。教学点最初有70多名学生,目前每学期仅有十几名在读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蓝金威老师自1979年从教至今已逾36载,2016年即将退休。

一、36年躬身从教,寂寞坚守

1978年,从上林师范学校毕业后,23岁的蓝金威老师就一直坚守在上林县最偏远的木山乡米汤教学点,任教至今。36载寒来暑往,学校经过一次次的翻新,校园里的那棵大榕树花开花落,其他教师陆续走出大山,读书的孩子越来越少,不变的只有蓝金威老师那不断穿梭在校园里朴实的身影,依然默默坚守在教学一线、三尺讲台,来回奔走在家、教学点、中心小学、 学生家里的崎岖山路上。

米汤这个地名,源于当地地势低,又多雨,常常会积聚许多雨水。泥泞的山路让七八岁的孩子辛苦不已,破旧的校舍被列为一级危房,简陋的课桌椅和简单的教具支撑起教学的需求,而在近两年才通车的水泥路建成之前,四个轮子的车子根本开不到村子里面。

就是在这种举目皆山路途远的艰苦环境中,蓝金威老师以校为家,爱生如子,带着 “让山娃走出大山,改变乡村教育”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尽自己的努力帮助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学习、娱乐还是生活。蓝金威一直坚守着,直到即将退休。

蓝金威老师的坚持与守望源于内心深深的爱和希望。如果没有对教育、对学生深入灵魂的热爱,如果没有对改变大山深处乡村教育的极度渴望,一个人如何耐得住36载日日夜夜孤独与寂寞的煎熬和守望!

二、爱岗敬业,认真负责

蓝金威上 课有激情 , 教学有方 法 。“米汤教学点原先有1~3年级,只一个教师,最少教6门课,音乐、体育、美术也要都上,蓝老师就是全能。一周按照12个课时算的话,工作量太大。但是蓝老师一直都没埋怨过,一直能够坚持下来,他认为这是他职责范围的工作。”

蓝老师在给学生们激情上课

几十年来,蓝金威老师在四面环山的教学点中独自一人默默坚守,兢兢业业, 带领孩子们读书习字,按时晨读、上课、 下课、自习,呵护大山里孩子的健康成长,送走了一批批优秀的学子,教学成绩不断提升。2013年,蓝金威老师被南宁市授予 “先锋示范岗”称号。

蓝金威老师上课的热情给我们留下了最深切的体会。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上,蓝老师喊声震天,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寓教于乐。虽年近60岁,却充满活力,教学激情丝毫不减, 孩子们高声应答,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此起彼伏,无不让观者为之深深动容。

准备接替蓝老师工作的吴老师介绍说, 蓝老师平时上课声音比较大,一是通过声音时刻提醒着学生认真听课;二是蓝老师一直奉行严谨认真的标准。用一位家长的话说, “他上课特别有精神,很敬业。我有这么一个感觉,他教的学生给他一种期望”。

米汤教学点以前的教学环境非常落后, 只有一排泥房,2000年以后,泥房因受灾列为危房,70多个学生没有地方上课,蓝金威就主动把学生带到自家新建的原本想给儿子当婚房用的平房上课,8年来未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而他全家7口人,包括自己生病的父亲,为了把那个平房腾出来当作教室,心甘情愿挤在3间危险的泥瓦房里住。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用微薄的工资帮家庭贫困学生交学费,给学生做饭。

三、为人师表,德育当先

蓝老师除了认真负责,更注重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德育方面的工作。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尽管教学点就在蓝老师家的对面山脚下,蓝老师每天仍会比学生早到半个多小时,提前打开教室。有的孩子虽然离学校远,但是在蓝老师的影响下,也能很早到学校预习功课,准备早读。

“城乡清洁工程”作为广西随处可见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已经深入乡村的各个角落。为营造良好校园环境,蓝老师亲自带着学生们打扫操场,每当学校的大榕树随风起舞落下叶子时,孩子们会跟在蓝老师身后,带着自己的小扫把去清理干净。正如一位学生家长的感受,“蓝老师来教室特别早,帮助学生养成一种习惯。他自己觉得对学生有一种责任。他比学生来学校更早,并且打扫卫生”。

除此之外,蓝金威更从生活的细节处做表率,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比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勤洗衣服,课前要洗手洗脸,不喝生水,头发长了要理头发……蓝老师做了, 学生也会跟着做。孩子们头发长了,家长们一定会帮着理发。这些习惯到现在都保持着。

三尺讲台上下,蓝金威老师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以身作则树榜样,教育孩子们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学做人,会读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四、爱生如子,甘当保姆

米汤教学点附近村庄的大部分年轻父母外出打工,留下的孩子让老人代管。因为没有幼儿园,孩子没地方去,很多村民把四五岁的小孩也送到了教学点,托付给蓝金威,让他帮忙管理,帮忙教育学生。 因此,米汤教学点的孩子其实都是留守儿童,缺乏关爱。

蓝老师对村里所教授过的孩子如同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不但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做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一个人承担了米汤教学点语文、数学、音乐、 美术所有课程的教学任务,为此他常常备课到深夜。

南方雨季多,每年七八月,洪水泛滥, 去往学校的黄泥路由于地势低被淹没,学生没法去上课。蓝老师就一个个把学生背过来,亲自把学生背到家里去上课。不管是已经出去的,还是在家里的,蓝金威对待学生和自己的小孩一样,甚至比自己的小孩好。他因此被评为南宁市“我最喜爱的老师”。

自从2009年上林县开展免费午餐项目后,蓝老师又兼任了孩子们的“保姆”,利用下课的时间为孩子们准备营养午餐,孩子们不仅能够吃上新鲜热乎乎的饭菜,也能更安心地上学了。

蓝金威老师说,他抽屉里保留着一面镜子,一把理发刀,是帮头发长的孩子剪头发用的。因为村里离街上很远,上街理发不方便,所以他都帮学生理发。而学生父母不在家,只有老人在家,他就买回工具,在礼拜天帮他们理发,当教师也当理发师。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2010年, 政府划拨资金修建篮球场。有了篮球场, 喜爱篮球的蓝金威下课后就经常和同学们在篮球场上跳跃、奔跑。除了和学生们打篮球,他还和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小小的教学点也更像学生的家了。

3 6年来,蓝老师不知有多少次下雨天蹚着泥水一个个背学生到学校,带学生去看病,为学生理发,课后为学生做午饭……这些无数的瞬间,无不体现出蓝老师对学生的爱。 “他对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好,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好。”家长们无不对蓝老师充满了爱戴、信任和感激之情。

蓝金威像一位慈爱的父亲一样,爱生如子,甘当保姆,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 他守望了一个教学点,却给了留守儿童另一个温暖的家。

后记:守望有时休

蓝金威老师用自己36年的青春热血, 在普通而平凡的教学岗位上贫苦坚守,诲人不倦,他用实际行动为我们生动具体地回答与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蓝金威老师今年60岁了,明年6月将要退休,离开他挚爱的教学岗位,上级也将派来新任教师。虽然他表示退休后不会彻底放弃教学点的工作,但是正如他的上级所说的,“我们现在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个教学点消失,因为招不到老师”。一位家长更是动情地说,蓝老师退休以后,我的孩子上学怎么办?这是我们更深的忧虑。

上一篇:英文儿歌大集合歌词下一篇:企业培训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