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2024-05-09

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精选12篇)

篇1: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摘 要:现代课堂教学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切实贯彻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高中英语由于高考压力和没有语言环境,一直是教学一大瓶颈科目,大多数教师还没完全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课堂教学仍然保持的是传统的“本本教育”“师本教育”,使高中英语教学形成了“教者累,学者难”的局面。为了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做到现代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对新课改有明确的定位,思考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生本教育。

关键词:生本教育;备课方法;教学模式

一、解读生本教育的实质

生本教育是我国当代知名的教育专家郭思乐先生首先提出的,他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站在幕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来体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让课堂形成“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生本课堂。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因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学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教育理想。

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

根据生本教育的实质,我们知道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在小组和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具有探究意识,能主动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哪些教学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课堂中达到这些效果呢?

1.教师的备课

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去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为课堂教学奠基,怎样能使学生对“先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那么我们教师的备课就不仅仅是备上课时要给学生呈现的词汇语言点,而重点是备学生对于相关话题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的语言文化提升点在哪里,预习的作业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认知;是否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勤于讨论,提出疑问,使课堂教学更轻松有效率,更具有创造力;是否能给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的空间,使他们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一句话,具有低入性、指导性、趣味性、开放性,能够体现生本教育并能完成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目标。

2.教师的教学模式

现代课堂教学要体现出生本教育最主要的是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都体现了“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如果老师没有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没有初步规划板块式或直线型的课堂流程,就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变得无所事事,而学生也只是简单交流,应付了事,基础稍差的学生或者根本就是聊天去了,“课堂”变成了“市场”。所以当我们选择“10+35”模式时,我们应清楚老师的这10分钟应该怎么当好“导演”,而学生的35分钟,教师需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地探索与研究;课堂如何组织学生交流,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流;学生泛泛而谈时,如何引领孩子深入;在环节转移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转移触角与视线;当学生遭遇到困难时,如何拨开孩子眼中的迷雾,需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包括思想上的认识。

现代课堂,教与学的模式都应该现代化,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能够激发老师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时下流行的选秀、脱口秀、辩论、游戏闯关等节目的形式都可以适当地借鉴过来运用到我们的课堂,同样分组(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教师预先分好组),一些学生扮演学员,一些学生扮演考官,教师则可以是最终评判官。总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机会去展示自己,有空间去发展自己,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对这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才会达到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社会在发展,社会需求在时刻变化,现代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高中英语教学不应完全为了“应试”而忽略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终身性的,教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渔”而不是“鱼”。真正做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完全体现生本教育,达到现代高效课堂标准,这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作者单位 北大附中成都新津实验学校)

编辑 赵飞飞

篇2: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 ﹙525200﹚ 韦兴全

摘要

课改十年多,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作为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我们经历了思想的大变革,也接触过很多不同的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其中生本教育是我们认为很好的一种对人培养模式的变革,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经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教学

化学教学

生本教育

探索

实践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其宗旨。人是天生的学习者,学生的潜能无限,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依靠学习者自身的学习愿望和既有的学习经验,以及先期的相关知识、能力基础,激活其内在的动力,诱发他们自主地学。2009年10月我们到广州参加了生本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听了多节课堂教学观摩课。学生们表现出的自主、自信、多元、灵动、生机,让我们为生命涌动的课堂喝采,也深深感觉到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人的模式。为此,我们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进行了生本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生本课堂组织模式的“三步曲”

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在教学中,存在许多模糊的、不确定的灰色地带。影响学生学习的许多变量是无法预设的,也是教师控制不了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本应不具有某种固定的程序与模式。但是生本教育是对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而高中学生从读幼儿园起经过十多年的学习,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实践之初学生不是很适应。经过探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了“三步曲”。1.先行学习。“先行学习”是指学生在前置性任务的帮助下在相对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里独立进行学习的过程。任务完成的时间可以在课前或课内,也可在上课伊始或在课的中间几个时段。前置的任务可以是简洁的纸质稿,也可以无文本,只是一句话。在转入下一学习内容前,教师以投影或口头的方式抛出问题,让学生先思考。先行学习不是对知识点面面俱到的识记,而是触及学习内容核心的提前切入和思考。此过程也可称为“独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此前设计前置性任务。2.小组组讨论。“小组组讨论”是指组内成员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一般来说,前置性任务完成后都有一个小组交流过程,意见一致的、容易的问题直接在小组内“消化”。这也是一个组内成员互帮的过程。此过程也可称为“对学”。教师则倾听和观察各组动态,捕捉典型信息。3.班级交流。“班级交流”是几个小组派代表或全组向全班展示本组的观点,征询其他组的意见,等待评价和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由此充分展开。讨论的内容一般为重点和疑难问题。此过程也称为“群学”。教师则是主持者、激励者,更是机警的鹰,蹲在一旁“伺机而发”,但一般是不“发”的。

在单元整体学习和各课时的教学中,上述过程常交叉或重复进行,如先行学习过程中,可有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小组合作,一节课中也可有多次的班级交流。评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平行跟进。课堂上,教师的介入一般在思维阻滞点或突变点上,在学生需要赞赏、支持以及引导时介入。介入尽可能遵循“不判断”、“不说教”的原则。

二、把核心性的学习交还给学生

在生本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借助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先行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班级展示,然后教师点拨,教师则缩减讲课时间,以小组为单位的激励性评价也及时跟进。我们发现学生的参与度明显提高,课堂初现生机。但是,这样做很快就遇到了“瓶颈”, 留给学生思辨的时间有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常常仅停留在表面,不能解决课程和教材与学生学习不适应的问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持久。究其原因,在于知识点加习题式的“学案”难以让学生体验学科的魅力和乐趣,远不能解决教育教学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在基本上找到了“怎么学”的途径后,我们进一步深究“学什么”。事实上,真正重要的不仅是学生有没有活动的问题,而是活动做什么的问题,我们不但要把学习还给学生,更要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走向学习的核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那么,如何把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呢?经过我们的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形成如下三大策略。

策略之一: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以便真正适应学生

鉴于教材编写逻辑顺序与人的“整体—局部—整体”的非线性认知进化过程相矛盾,需要对一些典型章节进行教材整合,我们先把握知识体系的线索和灵魂,然后大胆打破原来阶梯式、线性的编排,力图对教材中以形式化的方式展现的外部知识,重新赋予整体生命,使它与学生的生命活动对接。如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编排的知识逻辑顺序是:1.化学反应速率;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3.化学平衡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编排的知识逻辑顺序是:1.弱电解质的电离;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3.盐类的水解;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这两章的核心,它贯穿这两章的始终。在第二章学习了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后,我们将第三章的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作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紧接着学习。由于对核心问题有所领悟,后续的局部知识学习也就有了整体意义。如此,进行课程整合和教材重构真正适应了学生,积极的、内在力量驱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策略之二:从实验入手,显学科魅力

据调查,大部分高中生喜欢化学课的原因是化学课有实验。科学往往始于惊异、闲暇、自由。亲历过程,有助于保留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和欲;此过程貌似浪费时间,但是,生命中有一颗惊奇的心,精神才会自然地生长,学习才会主动,不再需要太多外加推力及方法的教诲。如为了说明稀硝酸也有强氧化性,我们用实验创设了这样一个前置性学习情境:在一个试管中取适量的稀硝酸,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变红,另取一试管把此液分成2份,取其一在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溶液褪色。然后学生讨论褪色的原因并设计实验验证。通过用化学实验这一化学课上最常用的教学手段,真实直观,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核心性的学习,学生积极主动,联想质疑,实验设计,操作验证,互助交流,达成共识。最终学生认为溶液褪色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硝酸挥发、硝酸分解、稀硝酸的强氧化性等。学生首肯的设计方案是:往褪色的溶液里再加适量的稀硝酸,若原来溶液褪色是由于硝酸挥发或硝酸分解所致,则此时溶液应重新变红,若不变红,则说明原来溶液褪色是稀硝酸的强氧化性所致。学生实验验证的结果是后者。

策略之三:从问题开始,突出探究活动

前置性问题中可要求学生参与对原始问题的思考与分析及测量办法的选择,这些都体现在实验方案的设计上。相对于“动手”,“动脑”才是探究活动的关键。由原始问题驱使思维领先的探究活动,是收集证据的需要,是实证研究的重要手段,容易使学生进入核心性的学习。如在《氯气》这节课上,让学生探究的是氯气的化学性质。我们用多媒体播放了2005年3月29日发生在江苏淮安的液氯泄漏事故有关报道资料的影像,重点播放了泄漏的液氯使人畜中毒甚至死亡,使麦地枯黄、油菜变白,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捂 住口鼻进行救援或疏散的镜头。然后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信息以及学生桌面放置的实验用品探究氯气应有的化学性质。我们以社会上发生的真实事故为背景,以多媒体展示惨烈的镜头为情境,立即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他们迫切想知道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危害的氯气究竟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同学们或独自寻思、或小组同伴交流,大部分学生都能推出氯气能漂白,当他们把干燥的红纸条放入氯气中,发现红纸条不褪色时,他们又会联想到氯气能使油菜变白,可能是植物中有水分的缘故,把红纸条用水浸湿后放入氯气中,红纸条果然迅速褪色,最终他们得出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次氯酸才具有漂白性的正确结论。根据情境中在场的工作人员用浸有稀石灰水的毛巾或口罩进行救援或疏散的镜头,他们推出氯气跟碱反应,此外,学生根据常识性的问题氯气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氯气也应能和大多数的金属及氢气反应。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最后班级交流共同总结,得出了氯气比较完整的化学性质。这样,学生不仅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还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也通过液氯泄漏给人们带来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本教育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变化最大的是学生。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质疑释疑等一系列观察、思考、想象、思辨中逐步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普遍提高,尝到了学习的乐趣,实现了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由于教学方式由“灌输”转向“讨论”,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思维得以激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欲望、表现欲望大幅提升,以前那些不够自信、不爱表现自己的同学也能主动举手发言了,不爱说话的也变得能够大声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参考文献

① 郭思乐著,《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版。② 郭思乐,《生本教育:人的培养模式的根本变革》,人民教育,2012年3—4期。

﹙作者:韦兴全

职务:中学化学高级级教师

学校教研室主任

篇3: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 强调以学生为本, 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在21世纪的新时期, 语文教学显然在教学教育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在此, 我们认为, 应该努力培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理念及模式, 以学生为本, 转变观念, 这是对学生认知能力和规律的尊重,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及创新思维能力, 有利于学校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进步。

二、生本教育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必要性

1. 我国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在小

学作文教学中许多地方仍以频繁考试模式给题作文甚至脱离学生实际生活情况的作文教学内容等等, 这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生本教育提倡减少学习成长期的频繁考试, 减少对学生成长期的干扰, 充分发挥学生本身的创新思维及灵感创作能力。

2. 因材施教的需要。

以学生为本, 这是生本教育的基本内涵。近期国家公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也着重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并且强调要因材施教, 去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差异, 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

三、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和模式

1. 文章源于生活, 又高于生活。

为避免出现学生作文的千篇一律、缺乏新意, 限制学生的思维和灵感, 我们应注重拓展学生的社会实践, 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亲身体会, 升华精神及理想追求。即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适当地让他们走进和感受生活, 激发他们的生活乐趣, 观察与接触这个社会, 他们的作文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灵感才会如源源活水出现于生活之中。

2.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及乐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对小学作文写作产生兴趣, 自发主动地投身于学习之中, 他们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中, 教师应树立生本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通过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 让学生主动学写。

篇4: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生本教育;备课方法;教学模式

一、解读生本教育的实质

生本教育是我国当代知名的教育专家郭思乐先生首先提出的,他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指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而教师则站在幕后,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来体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应“无为而为”,处于“帮学”地位,让课堂形成“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生本课堂。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因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这样表述其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学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所要实现的也正是这样的教育理想。

二、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生本教育

根据生本教育的实质,我们知道在英语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在小组和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任务,使他们具有探究意识,能主动提出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做哪些教学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在课堂中达到这些效果呢?

1.教师的备课

生本理念中的“先学后教”将学生的“先学”提到了重要的位置。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去预习,怎样做好“先学”,怎样为课堂教学奠基,怎样能使学生对“先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并让他们在课堂上活跃起来。那么我们教师的备课就不仅仅是备上课时要给学生呈现的词汇语言点,而重点是备学生对于相关话题的兴趣点在哪里,学生的语言文化提升点在哪里,预习的作业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认知;是否能够为课堂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勤于讨论,提出疑问,使课堂教学更轻松有效率,更具有创造力;是否能给学生自主学习提升的空间,使他们更有成就感,更加乐学。一句话,具有低入性、指导性、趣味性、开放性,能够体现生本教育并能完成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目标。

2.教师的教学模式

现代课堂教学要体现出生本教育最主要的是选取合适的教学模式。众所周知,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课堂45分钟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都体现了“少教多学、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如果老师没有清晰、准确、合适的目标定位,没有初步规划板块式或直线型的课堂流程,就会出现教师在课堂上变得无所事事,而学生也只是简单交流,应付了事,基础稍差的学生或者根本就是聊天去了,“课堂”变成了“市场”。所以当我们选择“10+35”模式时,我们应清楚老师的这10分钟应该怎么当好“导演”,而学生的35分钟,教师需要思考哪些具有开放且有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充分地探索与研究;课堂如何组织学生交流,以什么样的方式交流;学生泛泛而谈时,如何引领孩子深入;在环节转移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转移触角与视线;当学生遭遇到困难时,如何拨开孩子眼中的迷雾,需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提升学生思维包括思想上的认识。

现代课堂,教与学的模式都应该现代化,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能够激发老师的灵感,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时下流行的选秀、脱口秀、辩论、游戏闯关等节目的形式都可以适当地借鉴过来运用到我们的课堂,同样分组(可以自由组合,可以教师预先分好组),一些学生扮演学员,一些学生扮演考官,教师则可以是最终评判官。总之,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机会去展示自己,有空间去发展自己,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对这堂课的知识掌握情况,才会达到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社会在发展,社会需求在时刻变化,现代教育应该与时俱进,高中英语教学不应完全为了“应试”而忽略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习过程不是阶段性的,而是终身性的,教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渔”而不是“鱼”。真正做到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完全体现生本教育,达到现代高效课堂标准,这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地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北大附中成都新津實验学校)

篇5: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笔者为何认为生本教育这种教育的理念对英语技能教学有较大的启示和帮助呢?主要原因如下:(1)再也不是单一性的传统的方式,基本上告别了“一言堂”“满堂灌”的讲授方法。(2)再也不是单一性的教学――只能是“教教案”“教教材”。(3)教师不再唱“独角戏”。一般情况下,职中英语教学的课堂,很多学生就是习惯性的保持沉默,静听,想学习的学生会十分专注地听讲,是很好的听众,有时还做做笔记,厌学英语的学生就习惯性地睡觉了。哑巴英语就是这样形成的。或许这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所致,就英语的口语而言,口语的学习不受重视所致,或是重视的力度不够,绝大多数的初中老师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而忽视口语教学及实际运用这一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很多学生认识不到英语口语的重要性,不爱开口,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笔者在辅导英语技能大赛起初阶段发现: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较差,掌握的英语词汇过少,语法知识过于薄弱。英语学科本身具有工具性和语言能动性的特点,生本教育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让学生对哑巴英语说再见了。在生本理念的指导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能力给笔者带来无限惊喜。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是一种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郭思乐教授倡导的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使得英语技能大赛备赛课堂更有生机,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生本教育倡导以学生为本,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课堂上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一、案例教学法

这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案例分析和证明,能让学习深刻的体会学习的内容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如,主题演讲(英语技能大赛的比赛内容(四项):主题演讲、图片描述、短文回答、英文听打。)主题演讲要求根据既定主题自拟文章一篇(200~300英文单词)进行脱稿演讲。

如果你忽视了生本教育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去指导学生把演讲这一环节做好,谈何

容易?

1.一切为了学生

演讲稿是为演讲者量身定做的,符合演讲者的性格、气质甚至是嗓音条件的演讲稿才是最合适的,并不是指导老师写好了的演讲稿让学生去背诵或演讲,就能收到如期的效果。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在辅导学生落笔写演讲稿之前,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例如,稿件的题材、学生的性情和发音、神态和体态、台风与服饰等因素均统筹考虑,因为这无一不影响到演讲的效果。对于成功的演讲者而言,他们的演讲稿是具有生命力的,是有血有肉的,如果演讲的内容来源于演讲者的熟悉生活环境或是亲自经历的事,能恰如其分地抓住几个感人的画面,通过对比和类比、引申和递进等手法,声情并茂地把观众带到你的故事中,带进你演讲的世界里,用你的声音打动你的观众,用你的肢体语言来吸引你的观众,用你的情感来感染你的观众。我们坚持认为:任何一篇好的演讲,想打动别人,必先打动自己。一个连自己都无动于衷的演讲,很可能不是拾人牙慧的陈腔滥调,就是落于窠臼的虚情假意,听起来恐怕会十分肉麻的。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事出于己,情化于中。

2.高度重视学生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却有十全十美的演讲者。演讲是可以事先做好准备的,可以根据演讲者的.方方面面,做到扬长避短。比如,张同学可爱、活泼,但矮小。如果演讲的内容选题不慎,内容过大,会使她显得气场不足,如此可爱的小女孩去演讲过于严肃或沉重的内容,恐怕会力不从心,或是演讲的时候达不到演讲的效果,缺乏感染力。所以,我们提倡她选择身边或是生命中的小事来讲,但小事不小,以小见大。还有一点,演大于讲,如何演好?必出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情由心生。扬长避短是优秀演讲者必须掌握的技巧

之一。

3.全面依靠学生

心理学家坦恩鲍姆曾经检讨自己的教学说:“我过去一向是欢迎最广泛的讨论。但是,现在我才知道,我还是要求并期待我的学生了解指定给他的课文和讲授材料。更糟的是,我虽然欢迎讨论,但是在一切都说完做过之后,我首先还是要求班级得出与我的思路一致的结论。因此,从它们是否具有坦率、自由和具有探索性这几个标注来看,那些问题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别有用意,因为我对于这些问题的满意答案,有时甚至对其正确答案都有相当明确的见解。因此,我带着教学材料来到班上,实际上把学生当做工具,我掌握情况,一步步引出我认为学生应当学习的材料的中心内容。”在这里,坦恩鲍姆十分严肃地剖析了自己,他说到的情况具有普遍的意义。我们许多所谓以学生为主题的课,实际上整堂课都是老师在管制着的那种玩偶式的活动,我有时连续听好几节课,竟找不到几分钟的学生的“独立有效思维时间”。我们也许很难能接受坦恩鲍姆对自己要求学生掌握学习材料中心内容的批判,但是,他的独特观点仍然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他认为,人的理智与人的激情相对来说是沧海之一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指导老师教会学生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会才是最关键的。演讲比赛也是如此,老师再多的说教,落脚点是学生能够内化传道者所传授的内容,所以,我们提倡全面依靠学生,鼓励学生之间用录音、录像的手段把自己的演讲或者英文描述图片的部分录制下来,然后让学生先互挑毛病,把挑出的毛病总结出来,和老师一起讨论。对于发音、连读、弱读、重读、音调起伏等能够增加语音感染力的细节,要求学生先有自己的见解。很多时候学生发现别人的问题可能很容易,但发现自己的问题却很难。这个时候,小组学习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学习上的拍档帮忙指出自己的问题,这样取得的效果比老师直接指出更好、更能铭刻于心。我们提倡全面依靠学生,就是不要忽视学生群体的智慧,提倡辩论和质疑,很

多问题不辩不明,很多知识质疑过就像品鉴过,愈品愈觉得回味

无穷。

二、情景表演教学法

在当今的职中英语常规教学中,尤其是在英语技能辅导课上,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都对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感到厌倦,感觉英语教学单纯是为了英语的考试或比赛而学习,失去了语言生活化和生动性。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情景表演法把英语的词汇、句子放在生动的短篇戏剧中学习,在听情景剧时说英语,在演情景剧时说英语,在看情景剧时说英语。情景表演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时时刻刻给学生耳目一新的画面。不过情景表演一定要设置合理的表演情节,要有针对性。例如,于丹教授的肢体语言、杨澜在访谈录中的优雅举动及会说话的眼睛、奥巴马演讲的现场感染力。

三、讨论是学习的常规

我们要在头脑中进行辩证思维,正反交锋,然后使认识前进,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中,几乎天天有讨论,堂堂有讨论,人人进行讨论,只要是学习需要的,没有什么不可以讨论,一般来说,学生首先必须对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然后是小组的讨论。例如,英语技能大赛的其中一个环节就是图片描述。要求学生就一组图片(四幅图片组合成)进行描述,而且是图片相关的内容,进行概括,并提升到一个主题。当一幅图展示在学生面前的时候,首先让学生自己与自己对话,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试图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再次,学生小组之间进行深层次的讨论,而得出的结论,指导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做出必要的指导、引导。然后彼此分享讨论的结果。在讨论中,各持己见,不同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热情,而且出现了许多精彩的论辩。课堂上,设计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参与、实践、合作、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强调坚持用英语进行交流,形成强烈的语感之后,来进行图片的描述,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要改变学生对英语技能辅导课的“误解”,不是为了比赛而比赛的,比赛只是学习效果呈现的一个平台,是促进学习的方式。从某种程度而言,生本教育迎来了英语技能大赛教学的春天。实现了英语技能的培养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总的目标。

参考文献: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06.

篇6:生物课堂中生本教育初探和困惑

生本课堂进入我校已经一段时间了,结合自己的教学所思,写了一下这段时间里实施生本教学的感受:

1、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究”的机会

生本课堂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去学习并从中得到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主动思考问题,并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2、全员参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必须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探究新知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活动,一起讨论探究,可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避免出现少数学生占主导地位的课堂局面。生本“的指导思想下,由教师先启发诱导,提出整体要求,再让全体学生都尝试观察、讨论,人人参与探究过程,人人动脑思考问题。由于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那将会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全员参与,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主要渠道之一。

3、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恰当的练习,有利于发现问题,培养探究精神。

在生物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感受生物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生物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生物和理解生物,体会到生物知识就在身边,感受到生物这门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生物的魅力。学生对生物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一股强烈的内动力,推动学生主动地去探究知识。

再说说,在生本教学中的几点困惑:

1、刚开始组织小组合作交流,感觉合作学习的效率很低,学生发言的组织性比较差,依然存在差生当旁听,没有参与的现象,即使老师极力推动,但是仍有学生不敢发言;

2、作业如何安排,按照生本的设计,作业是做和例题相仿的题型,在当前效率较低的情况下,如何安排作业的内容和时间显得困难重重。

以上是我在生本课堂中的一些感悟和困惑,不足之处还希望老师们多批评指正,我坚信生本教育之路在我校会走的更长、更远。

篇7: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新思考

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大学英语课堂中,是现代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整合的优越性及应用误区的分析,对整合后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策略思考.

作 者:马晓娜 Ma Xiao-na 作者单位: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刊 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年,卷(期):26(6)分类号:H319.3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英语教学 优化 学习型组织

篇8: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一、课前的学习准备, 老师要用耐心和恒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郭思乐教授说过, 课前预习是生本教育理论的重要环节。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 了解学习内容。也许会有人质疑:小学生中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们还小, 初进学校, 怎么会预习呢?他们能坚持么?我的想法是, 老师只是喊要自学, 要预习, 这样不行。老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会课前预习, 还应该设计一些适合学生使用的课前作业, 辅助学生预习, 通过这些简单的前置作业帮助学生慢慢理解应该如何预习。当然, 没有养成自学习惯是不行的, 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习惯越坚固, 越能经得住考验。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我的做法一般如下: (1) 预备讲下一节课的时候, 我会在前一节课上抽出一点时间, 播放下节课要学习的录音, 或者我亲自领读课文和单词, 让孩子们对课本有一个初步的感知。 (2) 我平时大概提前一两天布置好下一节课的预习, 尽量选在周五下午, 以便让孩子们在周末有充足的时间预习。 (3) 精心设计前置作, 让学生充分利用前置作, 从而将预习进行更有目的。 (4) 平时和家长接触的时候, 我总是尽可能地争取家长的配合, 让家长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学习, 由于课本上很多小故事, 孩子们还是很乐意学习的。

二、上课时的小组讨论, 交流自学成果, 提出问题, 巩固学习内容

生本教育的课堂完全改变传统教育中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 在老师的指导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规定每堂课老师讲话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其余时间都交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也许会有老师说, 这不新颖啊!老师们不都是这样做过?但问题是有多少老师善于把合作讨论用于日常教学?平时分组主要分成:同桌两人, 前后桌四人, 一排或一列为一组, 或自由组合, 我常用的是四人一组, 小组内学生学习程序不同, 有一个小领导负责分工和纪律, 另外三名一个记录, 记录小组合作的观点, 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另外两名负责汇报, 将小组的讨论成果讲给大家听,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责, 而且小组成员经过一段时间会做调整, 熟悉各个流程, 中间也不会起冲突, 同时我还会将学生个人的竞争慢慢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 逐渐在班内形成小组内亲密无间合作, 小组之间激烈竞争的氛围, 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 效果很是不错。

三、课后的追根究底, 从学生兴趣下手,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要人物, 我们要懂得尊重学生, 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想想学生走进校门, 一年级的时候, 蹦蹦跳跳来上学, 六年级的时候多数学生都是神色凝重地走进校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遵循旧的教学方法, 以老师“教”为主, 忽略了学生的主力作用, 提了太多太难的问题, 学生不感兴趣, 总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这就构成了教与学的冲突。小学生生性好动, 注意力容易转移, 要避免这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最好的方法是兴趣。可以在玩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例如学习“This is和These are”句型期间, 我带着孩子们玩篮球的时候会经常提到, 我拿着一个篮球问:What is this?找一名玩的最开心的学生回答:“This is a basketball”, 我竖着大拇指笑着回应:“You are so good!Do you understand what I mean?”该生则立刻欢呼响应:“Of course!”大家一看我们的对话如此有趣, 便一起加入, 后来我指着一堆篮球问:“What are these?”他们一起大声告诉我:“These are basketballs”, 这样一来学生兴趣高涨, 不但学习了新的单词, 还对旧的句型知识进行了复习巩固。

四、总结

有很多老师和家长提出这样的问题:“小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没学过语法, 而且忘得也快, 他们会使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吗?”我也曾经这样怀疑过, 但是我在和学生们玩篮球的过程中, 一些简单的对话, 他们可以顺口地说出来, 慢慢地我也理解了:知识是死的, 人是活的, 孩子们的潜力无穷无尽, 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 打开束缚他们的枷锁, 给他们自主学习自由发挥的机会, 相信他们一定会更棒!

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就像一把“双刃剑”, 科学的教育可以为振兴一个民族、兴旺一个国家打造一片天地。反之, 陈旧的教育会贻误民族, 让我们失去一个时代。在这竞争激烈的世界,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也许能为我们争得朝夕。

摘要:教育过程中的主人是学生而不是老师, 作为老师, 我们只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服务人员, 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满足儿童自身需要, 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中笔者结合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 谈谈小学英语的教学模式, 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论述:课前的学习准备, 老师要用耐心和恒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上课时的小组讨论, 交流自学成果, 提出问题, 巩固学习内容;课后的追根究底, 从学生兴趣下手,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生本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篇9: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英语教学 生本教育 教学模式研究

英语堂教学即使一门科学又是一门富有价值的的艺术。许多的中职英语老师都会遇难一个很惆怅的问题,怎样才能上好英语课。面对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缺乏英语学习兴趣的情况,许多的英语老师显得束手无策。生本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身学习的前提下,主动进行英语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生本有利于激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学能力,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进而更好的学好英语。

一、生本教育的模式

生本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进行单方面的讲授。例如,在阅读当中,进行组学习。在课前学生自身完成所布置的任务,互相交流,解决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再合作时也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学生不理解的问,完成课堂教学目的。

1.设置前置作业,学生自学。生本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建立的,学生的自学动力是生本教学最具有实际的地方。而怎样才能让学生自己先自学呢,在生本教育模式中,提前布置前置性作业是启发学生自身自学东西的一个关键。生本教学在教学中将第二天要学的内容当作一个提前预习,探讨性的内容提供给学生,并且明确了自学人目的目标要求,学生在结合自身对前置性作业进行完成,这对第二天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而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调动了学生对于展示自己观点的兴趣,为下一步的讨论也做了铺垫。生本教育的自学模式是学生建立学习兴趣的基石。

对于如何进行前置作业的设置,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实际性的去设置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并且能深入的进行探究的问题,刺激学生想知道,想明白的心理,促进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进一步的提高学习的兴趣。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对生本教学模式的应用时,不能让前置性作业成为一种形式化的作业。这样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学习,很大一定程度上还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

2.组内讨论,评选优秀团队。前置性作业的自学培养让学生在自学的接触上,有了对新知识的一个了解和自身的疑惑的总结。所以在下一个环节时,要进行组内的讨论学习和展示学习。教师在前置性作业的基础上将学生分组,进行组内的交流讨论。组内讨论有助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在共同努力之下,解答对方的疑惑,也是对知识的进一步掌握,让学生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英语教学中生本教育的策略

1.掌握学生特点,关注情感意识。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学生的学习阶段的一种潜力,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就可能获得更大的成长。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和心里特点出发,给与学生一些信任,让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要给予学生感情上的呵护。学生学习的动力很大一定程度上来源于自身的求知欲望。同时,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上不积极,也与自身的性格有关系,有的学生对于知识理解不到,怕说错,怕出错,体现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胆子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鼓励学生发言,不管是否会回答错,应该先建立学生勇于发言的信心。

2.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在成长阶段的一个重大的特点,学生很多的行为都关系到自身的兴趣。所以教师在生本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同时,学生在学习上的兴趣,一定程度上在于教师,教师的讲课方式,以及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程度,对学生的兴趣促进上也有一部分的原因。

3.情境教学,营造学习氛围。学生的好表现有利于教学课程的进行。若是教学方法的使用不当,过分严肃或者要求过于太高,形成学生之间的差距,便会失去这一有利因素。因此教学气氛的快乐、和谐,是让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有效学习的关键。气氛的营造在于教师。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应该对对学生进行赞扬、鼓励,以此激发学生的活跃度。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应用策略的探讨,为了让学生英语在英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教师要以在教学课堂中,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会的知识的的教学模式。在生本教学模式中,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前置性作业,学生逐渐的培养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学生在自学的前提下再进行课堂学习。作为老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自身学习,从根本上转变学习观念,这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汲取。

参考文献:

[1]郑野,赵玉娟.小学英语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171-172.

[2]何振锋.初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

篇10: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生本教育, 最先由郭思乐先生提出。经过数十年岁月的验证, 它为我国的教育创造了新的华美篇章。它带着创新出发, 满载希望而归, 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收获成就和喜悦。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和缺陷, 必须做出改变, 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下面就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生本教育理念中, 主张在“教”与“学”的关系中, 以“学生”为本来进行教学活动;其次, 教育的价值观念也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而作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师, 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以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 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和进步,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与学生平等对话, 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 更是合作者。

2.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生本教育对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从学生的平时的课堂表现、情绪变化以及学生心理的观察中, 了解他们的知识、智力及个性发展情况, 更好地掌握他们的学习情况, 了解教学效果。其次, 小学语文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备课, 在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完善的知识结构基础上, 课前做好准备工作, 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最后, 教师也要有创造性思维,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1. 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的学习, 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样一来, 教学效果当然也会随之提升。小学语文课文, 大多数字里行间中都流淌着美感且意蕴深厚, 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教师可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乐趣, 让学生主动思考, 自主学习。语文关系到社会生活的方方方面, 往往会涉及我们生活中的事例, 因此, 我们能够很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许多学习素材, 借助生活化的素材来开展语文教学工作, 也可将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相互结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循序渐进式地引导, 从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入手, 然后再逐步引入正题, 开始讲解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例如, 苏教版一年级的一篇阅读课文《小池塘》, 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想象一下春天美丽的池塘的画面, 然后带着疑问的口吻问同学们:这样美丽的春天, 春风姐姐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呢?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 将他们带入意境中, 并让他们充满好奇心, 利用这样巧妙的方式让孩子自己去领悟文本, 去慢慢探寻“春天的小池塘有哪些美丽的景象”这一问题, 而且使人印象深刻。

2. 运用科学评价机制

评价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具有激励、导向等作用, 通过评价, 我们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渴求知识的动机, 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在课堂中运用幽默的语言艺术, 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产生愉悦感, 还能在笑声中给人以启迪, 产生美感效应。由此可见, 富有激励性、风趣幽默的语言是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恰当的评价来激励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和自豪。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能够使学生上课的思维更加活跃, 求知欲更强, 敢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大胆质疑, 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 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精神和情感上的关怀, 充分尊重他们, 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赞赏。试想一下, 置身于课堂中, 学生听到的更多的是鼓励和赞赏, “你真棒, 学得不错!”“很好, 大有进步!”而不是批评, 打击他们的自信心。鼓励和赞赏在无形之中, 就给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告诉他自己要更加努力, 做到更好。

3. 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小学生的理解及推导能力有限, 如果是枯燥的纯理论性的知识, 对他们而言, 就比较难以消化和理解。因此,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使所讲内容生动、形象。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影视等方式, 将知识用画面呈现出来, 让学生对问题更容易理解, 方便学生掌握。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如, 角色扮演法, 它利用儿童的表现欲, 让孩子们去扮演各种自己喜欢的角色, 通过身临其境切身感受来加深对语文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教师的角色, 上台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 能够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 加强自学能力, 同时, 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讲解, 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从而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有针对性地讲解, 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基于现代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让学生们在快乐中成长, 必能为未来教育发展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林玉兰.生本理念下阅读教学的指向[J].小学教学参考, 2013 (07) .

[2]杭义寿.由“生本模式”到“生本理念”的转向——对生本教改实验的反思[J].教育导刊, 2012 (02) .

篇11:初中英语课堂中生本教育模式初探

关键词:英语教学;生本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055-1

一、探索英语生本教育模式的背景及模式的理念基础

生本教育实验在我校已大力推行了一个学年,作为一位英语教师,我始终坚信英语教学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可行性。虽说生本教育只是一种理念,没有固定的模式供不同学科选择,可谓“学习有法,学无定法”,但“贵在得法”。英语学习是一种语言学习,参考我市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我还是相信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英语教学可以用一种或几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去开展。在此信念的指引下,我积极开展了初中英语课堂生本教学模式的探索。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用来进行交际的一门工具。英语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重视学生的语言实践,通过大量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理解及运用学习素材,进而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为此,在一年的生本教育实践中,我慢慢地探索出一套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

二、初中英语生本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提炼出主题;其次,学生自主协作查找、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自学与共学,创新理解学习内容,创造劳动成果;最后,课堂上生生展示,生生或师生交流碰撞,产生新思想和提高能力。具体来说,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过单词关,词组关,句子关到段落关(Words—Phrases—Sentences—Passages),教师尽可能地设计大量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量地练习用英语进行听,说和读,课后大量练笔,落实写作。学习英语应从学会拼读开始,引导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自主地进行大量的英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和理解语言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提升自身能力,让学生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生命质量。

生本教育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于是我把师本模式下的“教教材”转变为生本教育的“用教材”,把教材重新处理,提炼出学生喜欢的贴近他们生活的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用英语说词汇,说句子,朗读短文甚至概括短文大意。在这些活动期间,学生还可以对文章自主地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能力强的同学还可以进行创造性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大量的不同层次的语言活动使得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来参加。

具体的操作如下:Word Game环节,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与本课主题相关的词汇进行个人或小组学习,课堂上展示和运用这些词汇;同时针对英语和本国母语存在文化差异等特点,我还设计了Phrasespeaking和Sentence Show等活动,每天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固定词组和常用句子,做好最基本的语言储备,为学生能脱口讲英语作好准备;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英语思维后,我就让学生围绕相关主题练习说听短文。当然,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有兴趣并怀求学的心态去参与课堂活动,去求知,就必须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低入”,给他们的门槛要低一点,还必须保证课堂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有吸引力。在学习内容的处理上,我不过多地干预学生,不硬性地把教材上所谓的知识变成一个个细密的教学目标牵着学生走,而是允许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素材来作为课堂资源,换言之就是“当教学的基本内容确定之后,其他内容的敷设必须有学生因素的介入”,在课堂上让学生学自己喜欢的内容,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本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存在,而且应该发挥更为高效,更为无形,更为超脱得体,用一种关切去解决学生主动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一切”,“老师无须给学生安排好要教的一切,要放心让学生主动发挥求知,因为学生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动力之源,能量之源”。很多時候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应常常处于一种“自我不现”的境界,即“无为而为”,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严禁充当师本教育下“讲书匠”的角色,但教师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把学生求知的“原动力”发挥出来。在此理念指引下,我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去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展示过程中,使自己的思想实现与同学老师的思想的碰撞。

三、实施生本教学的心得和体会

就以上模式总体来说,以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鼓励他们大胆大声讲英语为初步目标的目的已达到。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我发现生本班的孩子学英语的兴趣挺大的,至少学习困难生也喜欢学英语,不怕上英语课,反而渴望上英语课。试问: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求知的“原动力”发挥出来了,以后的路还不好走吗?实施生本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技能也出现良好的态势,更重要的一点是学生懂得怎样利用各种途径去学习和运用英语,不会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在主动积极的求学中,他们的个性也得到张扬。

篇12:对高中英语现代课堂教学中生本教育的思考

一、生命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1. 高中生对生命认识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认识的调查结果见表1和图1。

从表1可以看出, 对于“你认为人的生命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的回答, 有92.0%的学生认为人的生命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结果, 说明绝大部分高中生对生命的形成有正确的认识, 但依然有8.0%的同学认为人的生命是由神创造的或者是两者共同的结果。其中,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高一、高二学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要高于高三。

通过图1分析可以发现, 大多数高中生都为自己活着而倍感珍惜生命, 认为“自杀是对自己和家人不负责任的愚蠢行为”占64.6%, “理解自杀这种行为, 但自己不会去做”占28.5%, 但依然有6.9%的同学认为“自杀是摆脱痛苦的方式, 或许会做”。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 激发生命的潜能, 提升生命的品质, 实现生命的价值。[2]一个人对生命的认识最终会影响他对待生命的方式, 所以我们应该加强高中生对生命的正确认识,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

2. 高中生对生命态度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态度的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针对“你对自身生命的看法”有92.4%的高中生认识到生命只有一次, 要好好珍惜。高中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时代, 理应热爱生命, 充满活力, 但有7.6%的学生认为生命是一种负担或认为生命如草芥, 无所谓。因此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在“你认为当前自己的生活状态如何”的调查中, 有85.3%的学生认为自己生活状态很满意和基本满意, 有11.1%的学生认为不怎么满意, 有3.6%的学生认为很不满意。同时在对压力来源的调查中可以看出有91.2%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压力大, 41.5%的学生认为是个人心理承受能力差, 其次依次是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经济问题等。说明在高中阶段学生依然感到学生压力较大, 同时其心理承受能力也有待提高。在对压力的应对方式上, 53.7%的学生选择找好朋友倾诉, 但只有1.6%的学生会选择找老师倾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 教师应放下架子, 主动与学生交朋友, 尊重学生, 使师生间建立起一种信任感。在“对死亡的态度”调查中可以看出有75.7%的学生平时很少想到, 这可能是由我国忌讳死亡的传统观念造成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也总是回避死亡这个问题。生命教育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借此希望通过生命教育的学习使学生能形成正确的生死观。

3. 高中生对生命价值观的调查

高中生生命价值观的调查结果见表3和图2。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作为高中生也能清醒地认识到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可以学习知识, 充实自我, 为以后考上好的大学打基础。从表3可以看出, 在对“你心中的偶像是谁”的选择, 有66.2%的学生选择比尔·盖茨, 16.9%的学生选择孔繁森, 16.9%的学生选择周杰伦。另外, 通过不同年级的对比也可以发现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对自己心中的偶像也会发生明显变化。高中生是未来国之栋梁, 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更需要有人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以实现自身人生的理想和价值。

高中生生命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家庭以及学校的共同影响,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才能让其健康成长。通过图2分析可以发现, 当问到“对你形成生命观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的时候, 有29.4%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性格所决定, 21.9%的学生选择是社会的影响, 35.7%的学生选择是家庭的影响, 而只有13%的学生选择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可以看出高中生对学校教育的不信任, 大部分学生在遇到事情或生命困惑时, 宁愿选择自我发泄或寻求家庭帮助也不会求助于学校。这反映了教师在平时除了学习以外缺少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关心, 也反映了生命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中的缺失。

4. 高中生对生命教育意识的调查

高中生对生命意识的调查结果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 在“你具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吗”的调查中, 有22.0%的高中生认为完全具有, 有4.7%的高中生认为没有, 而有73.3%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只懂一点点。说明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在除教授学生课本的文化知识外, 应大力开展有关生命的教育。同时我们在“你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吗”的调查中也可以看出有73.6%的高中生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在问到“哪一种方式开展生命教育最为有效”时, 53.8%的高中生认为应进行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 5.7%的高中生认为应开设生命教育讲座, 40.5%的高中生认为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实施生命教育。说明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要运用多元化的教育途径, 全面而有效地实施生命教育。

二、对高中阶段实施生命教育的思考

1. 加强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是实现生命教育的首要任务

任何一项教育理念的实施, 首先都得有充分理解这个理念的合格教师, 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理智与成熟的边缘, 更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 生命教育在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生的事物, 没有现成的教师, 加强师资培育以提升教师生命教育素质就成了生命教育实施的首要任务。[3]针对生命教育的培训, 可以将目前已有的与生命教育有关的显性学科如生命科学、思想政治、社会、体育与健身等科目的任课教师以及对生命教育有兴趣的教师集中起来进行进修培训, 将他们成功转型为专业的生命教育教师。同时, 为了提高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也可以在学校组织一些专题讲座、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等活动来引导教师认识到自我存在状态中生命意识的缺失, 使教师能够关注到自身的生存状态、生存质量和心理状态, 从而提高教师本身的生命质量。只有教师真正了解了生命的意蕴, 才能从根本上去关怀学生的生命, 去影响学生的生命, 去润泽学生的生命。

2. 开设校本课程和学科渗透是落实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

学校实施生命教育可以有多种形式, 但开设校本课程和学科渗透是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因此对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设也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课程内容。根据高中学校的特点, 可以在高一、高二基础年级每周开设一节, 内容可包括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强自我预防的能力以及对环境友善的生活方式。高三年级由于面临升学的压力, 可以每两周或三周开设一节, 通过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来缓解学生因升学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提高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同时通过法制教育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自我约束和自我保护的观念。除开设校本课程, 生命教育还应渗透到各门学科和学校的其他活动中, 使每一个教育者都成为生命教育的关注者和参与者, 通过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 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3. 学校、家庭、社会相互结合是实施生命教育的保障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 除了在学校以课堂教学与渗透为主渠道外, 还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家长相对于教师而言, 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长、机会最多, 教育的影响最深刻、最系统, 往往是直接的、终身的。[4]学校可以利用家访, 开家长会, 让家长进学校、进课堂等方式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 同时通过对生命教育知识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对学生健康成长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命教育的最佳效果就是把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委员会的形式来协助学生组织安排各种演出、比赛以及其他社团活动, 让学生参观产房、婴儿室、手术室、安宁房等, 使其了解生命的起源, 体验生命的喜悦和理解生命的尊严。生命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 更是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 所以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效果才能得以维持。

4. 建设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

校园生活是每一个学子都必经的过程。在学生的生命发展过程中, 不只是对知识的学习, 还要使其发展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个能够了解自我、尊重自我、欣赏不同文化、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人。因此, 建设一个丰富多彩、关怀生命的校园文化是我们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条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可以以绿色校园文化为切入点, 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健康的精神洗礼, 使学生能够融入自然, 树立生命意识, 强化对生命的关爱, 从而赋予生命教育可持续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J].山西教育:教学版, 2004 (6) .

[2]平子.生命教育:道德教育的超越与提升——肖川博士访谈录[J].班主任之友, 2002 (9) .

[3]盛春霞.生命教育视野下的教师素质构建[D].曲阜师范大学, 2007.

上一篇:操场上观评记录下一篇:信息宣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