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泉村练习单

2024-05-04

百泉村练习单(精选4篇)

篇1:百泉村练习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百泉村》教学设计

长葛市和尚桥镇张固店村河南中烟帝豪希望小学

杨丽华

《百泉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怒刺云霄 雄鹰展翅 山高谷狭 储存 砌的 窗棂 门楣 对峙、载着、屏障、瓣儿、房檩、衣襟、青苔”等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在读中欣赏、体会作者对百泉村的喜爱之情。

3、了解作者通过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描写具体的景物来表达喜爱之情的写法。

4、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在读中欣赏、体会作者对百泉村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通过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描写具体的景物来表达喜爱之情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1、同学们,有这样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有山有水,环境清幽,空气清新,鸡鸣犬吠,人们生活的悠然自得。村子里的一景一物都有它的故事,都有鲜活的生命,都是一种自然与欢乐的美。她,就是“百泉村”。大家想不想去那儿走一走,看一看呢?那就请大家赶快把课本翻到176页,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百泉村(四章)》吧!

2、出示目标:(课件2)

(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喜欢的句子画出来。(2)我能在读中欣赏、体会作者对百泉村的喜爱之情。(重点)

(3)我能了解作者通过用流畅、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来表达喜爱之情的写法。(难点)

二、预习检测,整体感知

1、我会认读下列词语.(开火车读法)(课件3)

载着 檐下 汲水 衣襟 屏障 房檩 青苔 吠声 窗棂 山涧 怒刺云霄 雄鹰展翅 山高谷狭 涓涓的 暖暖的 青青的 厚厚的

2、我能读出儿化。(指名读)(课件4)

山影儿、花瓣儿、一色儿、拐棒儿、桶底儿、猴儿、鸟儿。

3、课文内容我知道(课件5)

《百泉村》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场景。(学生说后教师板书)

三、自主批注,合作交流(课件6)

(一)学生按照学法指导学习第一章节:山

1、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圈出你喜欢的词语、句子,并说一说它们美在哪里?

(学法指导:

1、熟读文段

2、勾画关键词语、句子

3、批注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并完成填空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回答,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如:我觉得作者描写山这个部分很美,特别是这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班汇报交流 交流句子一:

你看这四周的群山,你会发现,南山像一把怒刺云霄的剑,北山像猴儿捧着蜜桃,东山像两座驼峰,西山像雄鹰展翅。(课件7)(1)、谁来读读这句话?(2)、指名说说喜欢的理由。(3)、师有感情地范读。

(4)、我们再仔细地看看,谁来说说“怒刺云霄的剑”?(从“云霄”体会到山高,“剑”说明山陡)

(5)请再深入地听听,这些词又抓住了山的什么:剑、猴儿、驼峰、雄鹰。(形)

(6)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山的形状,生再齐读。交流句子二:(课件8)

你走在这峡谷道上,仰望青蓝的天,像一条带子;两面的高山,像碧绿的屏障。

(1)、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2)、句子中是把什么比作“带子”,把什么比作“屏障”?(3)、生再次读读,体会天和山形状。

(二)学生按照学习“山”的方法学习“泉”、“山村”和“家”三个章节。(课件9)

1、自主、合作学习“泉”的部分。交流句子三:

山涧里流着小溪。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桃花瓣儿、杏花瓣儿会随风飘洒在水面上,让小溪流带着它们,像载着一只只小船,漂到山外去。(1)、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2)、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你仿佛闻到了___________。(3)、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这令人联想翩翩的小溪流。(4)小溪流要倾诉的话太多,同桌互说。交流句子四:(课件10)

是的,这儿山崖的石缝里,有涓涓的细流;山脚的深潭里,有暖暖的泉水;泉边,即使是在冬天,也长着青青的小草。(1)读句子,你闪亮的眼睛发现了什么?

(2)看到“涓涓”,你仿佛看到___________的小溪流。(细水慢流)(3)齐读“涓涓的”、“暖暖的”、“青青的”,谈谈读后的感受。(有韵律之美)

(4)师引导读。我们仿佛看到了:这儿山崖的石缝里,有__________;山脚的深潭里,有__________;泉边,即使是在冬天,也长着__________。

2、自主、合作学习“小小山村”的部分 交流句子五:(课件11)

家家户户像贴在半山腰上,一层房子一层楼。那儿,牛羊在山上散步,清泉在檐下流淌。我们小小的山村,像一颗珍珠,别在大山的衣襟上。(1)、读读,你喜欢哪些词?(2)、指名学生朗读,体会“贴”和“别”用词准确的特点。(3)“散步”的体会。(悠闲)

(4)、感受“珍珠”的比喻之美;体会“衣襟”的拟人之美。

3、自主、合作学习“家”的部分 交流句子六:(课件12)

它离地面只有一尺深,灿然如一块明镜。泉边铺着一圈石头,脚常踩的地方,磨得光光的;水常浸的地方,长着厚厚的青苔。

(1)这儿告诉我们泉水是___________。(灿然如一块明镜)清亮得像镜子,难怪能照出影来。

(2)我们仿佛看到爷爷曾在泉边的石头上___________;妈妈曾在这儿___________;我还在这儿___________,“我还用爷爷用树杈削成的一根拐棒儿„„空谷传音。”我一天不知要汲水几次,难怪那一圈石头会被磨得光光的。(3)我们祖孙三代都爱这清清亮亮的泉,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来一起读这段话。

四、总结拓展 感情升华

1、体会作者的写法(课件13)

作者在写“山”和“家”的时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和动静结合,再写“泉”和“家”的时候运用了叠词韵律,那么咱们来回顾全文,你还发现了什么特点?

出示:(你爱我们这里的山吗?你爱我们山中的泉吗?你爱我们这山环水绕的小山村吗?你爱我们的家吗?)

读一读,说说你关注到哪一个细节?(句子相似;里面表达的情感也相似——爱;)

课文与以往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篇幅较长,文章结构新颖,与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不一样,一篇文章分为四个章节:山、泉、小小山村和家。每个章节首尾语句相似,一问一答,相互呼应。)

2、美文诵读

百泉村一带,泉眼密布,河道纵横,盛产水稻、鱼虾和芦苇,宛如江南水乡。一个仅有200来户人家的小村,却布满了200多个泉子,以其清的泉水和旖旎的风光吸引着游人。金波爷爷用诗意的眼睛发现了百泉村的美,用诗意的心去体会,写下了充满诗意童趣的语言,连文章的结构都流露出无限的诗意。难怪最后作者说:不用问,你也会爱我们的家的。

同学们:你们想看看百泉村的样子吗?请欣赏图片。(课件14)老师配乐朗诵:

你看这四周的群山,你会发现,南山像一把怒刺云霄的剑,北山像猴儿捧着蜜桃,东山像两座驼峰,西山像雄鹰展翅。山涧里流着小溪。当春天来到的时候,桃花瓣儿、杏花瓣儿会随风飘洒在水面上,让小溪流带着它们,像载着一只只小船,漂到山外去。这儿山崖的石缝里,有涓涓的细流;山脚的深潭里,有暖暖的泉水;泉边,即使是在冬天,也长着青青的小草。家家户户像贴在半山腰上,一层房子一层楼。那儿,牛羊在山上散步,清泉在檐下流淌。走进我家的院子,你会看到坐北朝南的一排新房,房檩、房柱都是一色儿新的,散发着树脂的香味。每当听到这泉水中的声响,我就这样想,那深山里一定藏着鸟儿的歌声,那歌声就顺着山泉流进了我家的泉眼吧!

总结:现在,我们不仅要赞叹百泉村的美,更要感谢用优美语言带个我们快乐的金波爷爷。这样的山孕育了这样的水,这样的水更是滋养的这样的村,这样的村才有如此热情好客、整洁温馨的家。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爱自己的家乡,就会把家乡创造的更加美好,用我们的双手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百泉村。

3、简介作者金波及其作品(课件15)

金波先生知道大家学的那么认真,如此喜欢这《百泉村》一定非常的高兴。在这里我还要非常荣幸的将金波先生的其他作品介绍给大家:《乌丢丢的奇遇》《让太阳长上翅膀》、《影子人》、《追踪小绿人》、《和树谈心》。(课件29)

4、作业超市:(课件16)

作者金波无时无刻不爱着山,爱着泉,爱着小小山村,爱着家,爱着百泉村。你也一定会爱着自己的家乡吧,那就请你模仿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写自己的家乡吧!板书设计:

百泉村 写作方法 山 奇异 比喻拟人 泉 潺潺 叠词韵律 村 美丽 动静结合 家 温馨 首尾呼应

爱家乡爱生活

篇2:百泉村练习单

增福庙中心小学

董慧娟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找出能体现白泉村美的语句或词语,用心读,从中感悟拜泉村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百泉村的美,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感悟本课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1、品读感悟

2、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百泉村的图片,老师描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

2、板书:百泉村

并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我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出百泉村给我留下怎样的初步印象。

2、我知道哪些句子能体现百泉村独特的美,我要好好地读读它。

3、我知道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三、自主学习,完成目标1 出示自学提示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文中写了百泉村哪些事物,并用一个字概括百泉村给我留下的印象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课文,带上问题。

四、小组交流,完成目标2和3 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内结合自学提示进行合作学习。(自学提示:

1、浏览课文,画出体现百泉村独特美的句子,再认真地读读这些句子,并作简单批注。

2、观察每小节开头结尾,总结出写法特点;找出语言优美的句子,总结语言特点。)

五、汇报展示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享自学成果。

1、汇报目标2的自学成果

汇报的形式:汇报小组:我展示,其他小组:我倾听。汇报小组组长:我们找出能体现百泉村独特美的句子是----部分---一段,---号同学领读,---号同学汇报批注内容,---号同学记录,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

过渡:学到现在,我们不仅要赞叹百泉村的美,更要感谢用优美语言带给我们快乐的金波爷爷。金波爷爷用诗意的眼睛发现了百泉村的美,用诗意的心写下了充满诗意、童趣的语言,连文章的结构都流露出无限的诗意。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2、汇报目标3的自学成果

汇报形式:汇报小组:我展示,其他小组:我倾听。汇报小组组长:现在由我们小组来总结文章的写法特点,请----号学生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六、总结

这样的山孕育了这样的水,这样的水更是滋养着这样的村,这样的村才有如此热情好客、整洁温馨的家。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的环境创造的更加美好,用我们的双手一定也能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百泉村!

七、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语句或词语积累在语文积累本上。

2、推荐两本书

《追踪小绿人》、《乌丢丢奇遇记》

八、板书设计

百泉村

金波

山 前后呼应

泉 层次清晰

村 巧用修辞

篇3:百泉村练习单

关键词:单村,集中供水,设计

1 基本情况

北凹村地处行唐县西北部丘陵区, 隶属城寨乡, 现状饮水人口506人, 140户。由于连年干旱, 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导致现有供水工程供水量不足, 年缺水时间在3个月左右, 使其成为饮水不安全村。

2 用水量计算

根据水利部、卫生部《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 结合行唐县用水现状等, 确定规划区最高日居民生活用水标准为50 L/人·d, 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定额按80 L/人·d。

设计用水居民人数:P=P0 (1+γ) n+P1

式中:P为设计用水居民人数, 人;

P0为供水范围内的现状常住人口数P0=506人;

γ为设计年限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005—2010年

n为工程设计年限, n取15年;

P1为设计年限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总数, 此数不予考虑;

经计算, P=554人。

则规划最高日用水量W日=554×80/1000=44.32 m3/d。

3 供水规模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

供水规模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确定。

计算公式:Q=KhW日/24

式中:

Q为设计流量, m3/h;

W日为最高日用水量, m;

Kh为时变化系数。

本工程按定时供水条件, 日供水时间为8小时, 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SL310-2004) , 取时变化系数为3.5, 供水规模为6.46 m3/h。

4 工程措施

为解决当地群众的饮水问题, 本着因地制宜, 着眼长远的原则, 使家家户户能吃上卫生洁净的自来水, 计划打机井一眼, 建调节水塔一座, 通过管网直接入户。

4.1 水源工程设计

工程水源地选择在北凹村东北口, 根据当地的水文地质状况, 水源工程采用打浅井取水, 通过勘测设计机井深度为30 m, 开口直径φ800 mm, 采用φ600 mm砼管护壁, 滤料为φ1~2 cm石子, 动水位23 m。预计水源地周边无污染源, 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无需特殊处理。

水源井设泵房一座, 建筑面积12 m2, 内设水泵控制装置及水位调控设备。泵房为砖混结构, 砌筑砂浆标号为M7.5, 楼板盖顶, 内墙为水泥砂浆抹面, 外墙白色瓷砖贴面, 安装0.9×1.9 m的铁皮防盗门一扇, 井口高出地面不少于20 cm, 并设防盗装置, 确保水源安全。

4.2 调节水塔底板高程的设计

(1) 调节水塔的容量确定。

根据规划设计, 全村日最高用水量为44.32 m3/d, 按日调节, 确定调节水塔总容积为5 0 m3。

(2) 底板高程的确定, 根据实测地形, 该村为西南高, 最不利点位置较水塔位置高3 m, 由管网计算知, 水塔至最不利取水点水头总损失为0.572 m, 又根据《农村自来水》一书的经验要求, 自由水头取2.0 m。因此, 设计水塔底板高度应不小于5.6 m。

4.3 输配水管网设计

(1) 管网布置:管网按枝状布置。管路沿街道或规划道路路边布置, 尽量避免穿越建筑物, 管沟深度设计不小于0.8 m, 沿道路铺设时, 管顶覆土深度不小于0.8 m。

(2) 管材选择:由于本工程输水管径较小, 管材选用符合饮水要求的塑料管, 管径≤32 mm选PE管, 管径≥50 mm选PP管。

(3) 管网设计流量:为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 管网设计流量Q=6.46 m3/h。树枝状管网的管段设计流量, 按其沿线出流量的50%加上其下游各管段沿线出流量计算。

(4) 管网水力计算。

(1) 管段沿线出流量计算:各管段的沿线出流量按单户用水当量和各管段的用水户数确定。

北凹现状饮水人口506人, 规划人口554人, 140户, 全村最高日用水量为:W=4 4.3 2 m3/d。

人均用水当量q人=1000WKh/24P

式中:q人为人均用水当量, L/h·人;

W为村最高日用水量, m3/d

P为设计用水人口, 人:

Kh为时变化系数。

q人=1000×44.32×3.5/24/554=11.67L/h·人。

每户平均人口为3.96人, 单户用水当量为11.67×3.96=46.21 L/h。

(2) 管径确定:管径可根据经济流速及管道流量按下式确定。

式中:D为管道内径, m;

Q为管道流量, m3/s;

V为管道经济流速, 取0.5~1.0 m/s。

(3) 管道水头损失计算:管道水头损失包括沿程水头损失及局部水头损失。

沿程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hl=i L

式中:hl为沿程水头损失, m;

L为计算管段的长度, m;

i为单位管长水头损失, m/m。

i按下式计算:

式中:Q为管段流量, m3/s

d为管道内径, m。

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0%计算。

经计算, 最不利管线为ACDE, 总水头损失为0.572 m。

北凹管网布置见附图, 水力计算结果 (表1) 。

4.4水泵设计

(1) 设计流量:水泵设计流量根据该机井设计的每小时最小水量, 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供水成本, 因此, 确定水泵流量为不小于30 m3/h。

式中:H为泵站设计扬程, m;

H1′为最低吸水水位与泵轴的几何高差, H1′=23m;

H2′为泵轴与管网压力控制点的几何高差, H2′=11.0 m;

h1为吸水管路总水头损失, m;

h2为配水管网总水头损失, m, 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1 0%计算。h2=0.0 5 2 m, 见 (表1) 。

经计算, 则水泵设计扬程为35 m。

(3) 水泵选型:根据水泵综合性能图, 按照水泵设计流量和设计扬程, 考虑水位下降和现有潜水电泵的规格型号, 确定选用200QJ32—39型潜水电泵, 即:扬程39 m, 水量32 m3/h, 配用电机功率5.5 k W。

(4) 管材确定:泵管采用钢管, 配水管道采用塑管。

4.5 电力配套

根据水泵电机功率及其它用电需要, 需新增设30 k VA变压器一台, 埋设低压电缆1 2 0 m。

5 投资估算

篇4:百泉村练习单

以小组学习为主要活动形式的阅读课堂中,根据文体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宜的知识,并最终把知识转化为有意义的活动形式,需要借助怎样的学习工具来达成目标?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学习单教学法的研究与尝试。浙师大王国均教授带给我们的学习单工具是从“一页纸教学法”中得到启示而进行的创新,通过学习单的研制与使用强化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有价值的目标。

初期,我们的学习单研制摆脱不了导学案研制的影响,知识细碎,习题倾向明显,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其中很好体现,使用过程更类似于讲习题,对答案。课堂的语文味没有了,琅琅书声消失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有所下降,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我们进行了一次次课堂诊断与反思,通过对比导学案与学习单的不同点,明确了语文学习单的学科特性与研制目标。我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学习单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助学支架,语言的学习不能脱离语境与沉浸言语的活动;对于不同学力的学生,学习单要架设不同梯度的支架。

两年的实践,我们的学习单教学运用于课内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名著阅读指导课、文学圈活动等不同课类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习单的设计与研制以备课组为单位,由学科组长负责,实行主备课人与二次备课制度。在对课堂效果的观测中、学生评价反馈的数据分析中我们不断对学习单的研制内容进行动态的修改和调整,并把学习单这一学习工具从初期的单一刻板的课堂使用单,变为形式多样,适用于课前、课中、课后,功能不同的学习单。以5份学习单为例,简述实践中我们对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

一、课前学习单,为自主学习和学情分析引路

课前学习单的设置目的为了引领学生先行学习,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我们通过集体备课,深入研读课文,分析本篇的文体特点,文本类型与特质,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确定它所承担的学科知识内容,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后编制课前学习单。如教学七下《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我们将该篇在小说单元教学中承担的文体知识教学点定位为“伏笔在小说情节中的作用”,在自主学习中就将学习任务设置在学习单中。同时,该学习单中的“感受评论”与“我的疑问”作为学情调查能显露学生的学习差异和学习起点,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真实的依据,直接影响着下一步课堂学习目标的制订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下表1为 《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前学习单。

二、设置体现方法与过程引导的路标式阅读学习单,为学生指引阅读路径

传统的以问题解决为课堂推进方式的教学,教师必然关注的是中上等的学生,只要问题有了正确答案,课堂就快速向前推进,一部分学习基础较差或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就会慢慢成为课堂中的旁观者,进而逐渐拉开了距离,造成了分化。以教学七下课文《狼》为例,七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缺乏学习经验与方法的积累,文言文学什么?怎么学?对于不少学生来说还是不清晰的。那么,课堂学习单的研制重点,便是在方法与过程的引导上进行细化设计。同时,课堂学习单的使用要关注学习差异性,基础题与挑战题给不同学力的学生设置了不同能力层级的学习任务,所示例句启发学生发现本文的四字短语句式,感受言简义丰的言语现象,凸显了教师的教不缺位,学习单上附注的助读链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搭建了支架,指引了路径。学生沿单而学,教师沿学而教,《狼》的学习单发挥了助学提升的作用。见表2:

三、创设活动情境,将静态的文体知识教学转化为动态的驱动型任务活动单

实验前,我们的导学案编制,呈现的大多是问题或习题式的文本,是练习推动教学的行进,课堂上缺失情境性教学,一堂课下来,往往只有问题对答,没有了有情有味的朗读声,这样的课堂缺失了语文味。学习单教学依据不同的文本特质,文体特点,设计相应的语言实践活动,用读小说的方法读小说,用读散文的方法读散文,当然也用读诗歌的方式读诗歌。《在山的那边》一课的学习中,我们根据诗歌的阅读方法编制了朗读活动单,让学生自己设计朗读方案来阅读该诗,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内互读,组间竞读,课堂中书声琅琅,学生在活动中加深了诗歌借助意象来表情达意的理解。见表3:

四、转换评价主体,从读者角度设计读写一体的评价性学习单

学生课堂学习成果,即学习目标的达成,需要进行评价,如何进行评价设计?我们尝试转换评价对象,设计评价性学习单,让评价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查反思学习结果的过程。以八上《学习写消息》写作课为例,基于消息要素与基本结构的评价,让学生以自评互评的方式编制了互评学习单,基于写作目的与读者对象考量,让学生自审自评,编制自评学习单。见表4、表5。

两年的学习单教学实验,让我们深知不同的学习要求,需要有不同的设计,学习单的设计没有定法,它依据学生特点和学科知识,在课标的引领下,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课前、课中、课后围绕明确的学习目标,构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整体的学习设计。学习单就是显现的学习设计,它的研制需要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它是教师与学生、教材、课程多重对话的思维成果,它需要教师团队的智慧,需要学习共同体的集体参与,依据不同的课文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遵循学生的学情特点,依文、依体、依生设计学习单,我们的路还很长。王国均教授建议我们把教材中的选文按照文体进行梳理和统整,采取“阅读困惑—核心知识—知识转化”的分析思路,进行目标、内容与教学策略相应的学习单设计,把学习单的设计纳入课程编制的范畴,那将是一个艰巨而有意义的工程,任重道远,我们在路上执着前行。

参考文献

①王国均:《“比尔斯与普劳布斯特的‘路标式细读法述评”》,《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5年第11期。

②黄本荣:《“导学案”:不是天使,更非恶魔》,《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4期。

③刘仁贵:《初中报纸教育的实践探索》,[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物流仓储年工作计划下一篇:财政涉农资金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