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基本情况

2024-04-29

单亲家庭基本情况(精选8篇)

篇1:单亲家庭基本情况

单亲家庭子女成长情况调查报告

一、总体情况

(一)高离婚率下产生的庞大单亲家庭群体。通过对全县16个乡镇、学校及0-18岁单亲家庭子女及家长进行抽样调查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我县有单亲家庭子女2840名,占我县未成年人总数的3.12%。其中,62.4%单亲家庭子女是由于父母离异而造成的,29.2%是由于丧偶,其它情况仅占8.4%。调查显示:我县有5个乡镇因父母离异形成单亲家庭的高达90%。在0-18岁未成年人单亲家庭中,子女仅7-14岁年龄阶段的居多,占59.8%。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由于家庭的缺损,造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孤僻、内向、任性等性格弱点。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调查的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处在离异家庭的单亲家庭子女,大都行为习惯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赌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53.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6.04%;同时,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文化占单亲家庭的60.59%,中学的占34.01%,大专以上文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5.4%。

(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在学校的教育中,86.7%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13.3%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子女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亲子女属于个别现象,只占0.6%,成绩较差的占78.3%。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备给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六)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需求和健康状况。在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多数孩子的健康状况一般,有一部分孩子的健康得不到保证。在91%的孩子内心深处中最渴望有一个完美、和睦的家庭,能够同时得到父亲和母亲的爱,45.6%的渴望不再受到别人的歧视,48.2%的希望得到社会的救助。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质量差。单亲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产、工作,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家中的长辈,监护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式方法,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教的.能力,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差。

(二)单亲家庭子女思想及行为习惯出现空缺。在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子女7-14岁年龄阶段的居多,占其中的59.8%,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却无法得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由于父母离异或死亡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打破了他们心理上和感情上的平衡,同时,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有45.6%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别人的歧视,48.2%的孩子生活条件较差。在这种缺少教育和关爱的环境中生活导致了他们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等孤僻古怪的性格以及比较极端的对人处事态度。常常表现得内向、不愿多接触人,也不愿与人交流,自控能力较差,感情冲动好斗,甚至做出危害自己和他人的事情。

篇2:单亲家庭基本情况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情况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开提报告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系凉山州教委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也是《四川省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子课题,由凉山州教科所和西昌市教科培训中心管理指导,由西昌市第三小学承担研究。现将该课题研究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近年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一部份后进学生的群体,他们在校内外的

不良表现尤为突出。不思学习、任意逃学、欺小凌弱、吵嘴打架、损坏公物、偷窃剐钱、野宿不归家……。虽经老师多次教育帮助,仍屡教屡犯,引起学校和老师的关注。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后,知道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来自于不健全的家庭。据我们对全校名小学生家庭调查来看,属于父母离异的家庭学生有人;在父母中有死亡的家庭学生有人;父母因违法犯罪被劳改、劳教的家庭学生有人;母亲被拐卖或失踪的家庭学生有人;寄养在亲戚家里的学生有人;共计人,占全校小学生.%。其中,学习差的有人,表现差的有人。再从家庭教育看,属放任不管或粗暴型教育的家庭学生就有人,占单亲家庭学生的%。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

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为此,特提出“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组织 专家顾问指导组 何良仆 谌业锋 吴大军 蒙佐德

课题实验小组: 组长:孙国祥 副组长:吴迎朝 徐开祥

成员:邓薇鸥 虞艾萍 马联福 冉章慧 秦红 李金莲 马永林 刘和姝

三、课题实验目标

.以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针,有的放矢,加强调查研究,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作用,转变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总结成功的经验并推广,促进后进生大面积提高。

四、实验的思路

.以转变学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通过深入细致的教育活动,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家长为主力”的作用为动力。

要求课题组教师积极参予,发挥在实验中的主导作用。研究学生的需求,以激

发学生内因作用。调动学生投入实验,解决家长认识和责任问题,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联系社会力量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从单亲家庭典型学生到普遍的单亲家庭学生研究寻找教育规律。虽然都是单亲家庭学生,其表现也有好、中、差之分,要因材施教探究不同对象的最佳教育方法予以推广,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

五、研究步骤

实验定为三年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

从“组、学、订、访、建、联”六字上狠抓。即组建课题小组、学习教育理论、拟订课题报告、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实验档案、联系家庭和社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实施阶段

按“开、定、组、导、调、改、评、结”八字上下功夫。即召开开题会、定实验对象、组成互助组、诱导内因变化、调动家长积极性、改善教育环境、测定有

关数据进行分析,评议、评价,进行阶段总结。

总结、巩固阶段按“总、彰、善、撰、审、结”六字开展结束工作。即全面 总结成果、大力表彰先进、完善管理制度、撰写课题实验报告、专家评审、召开结题会。

六、实施过程

.课题组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学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的后进生教育思想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以及《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等篇文章,用科学的理论和经验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建立科研笔记,设立课题档案。

.建立课题研究制度。坚持每月开展集体课题研究一次,每半年对课题研究工作作总结,并按时填写上报《课题研究

报表》,落实课题研究待遇。也要求全校班主任、辅导员支持和协助课题组开展活动。

.开展对单亲家庭学生情况调查。先后开展过三次调查,准确地弄清单亲学生的基本情况,先后两次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清其家庭情况。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老师教育行为;教师对你的态度老师的家访;犯错误后老师的态度;你对家庭有何要求?你对学校有何要求?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和单亲学生结“对子”、交朋友。单亲家庭子女得到家庭的爱是残缺的,当他们看到其他的孩子被很多的“爱”包围着,既羡慕又自卑,渴望得到爱的关心。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的成功途径,填补单亲学生残缺的爱,课题组在多单亲的孩子中先后两批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孩子人作帮辅对象,由课题组老师分两批同这些孩子结“对子”、交朋友。.举行“热爱生活”联谊活动。为了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在专家顾问 的指导下,我们邀请了第一批结对同学及家长,于二一年正月十四日到西昌泸山烈士陵园举行了一个别开生面题为“热爱生活”的联谊会。东城办事处书记、家长委员会主任,课题组老师和受邀的大部分学生及家长也都来了。在联欢活动上,课题组组长介绍了课题开展情况及这次活动的目的和安排后,东城办事处徐书记代表地方党委和家长委员会向家长和学生提出要求,也表示要将青少年教育问题纳入党委议事日程,动员大家都来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接着以“击鼓传花”方式表演节目,讲故事、诗歌朗诵、唱歌跳舞、猜谜、谈感想……。一下把大家距离拉近了,思想也融洽了,大家玩得很开心,在《爱的奉献》歌声中结束。下来课题组老师和结对学生家长促膝谈心,交换意见,商量共同配合教育好学生的事宜,最后还合影留念。通过这一次活动后反响好,家长受教育深。好几个家长感慨地说,过去对孩子关心太少,而老师对孩子是这样的爱,感到很惭愧,今后要配合学校、管好自己的孩子。并到处宣传学校的这次活动感受,没有来参加的家长听说后,感到懊悔。

.开展个案追踪活动。

自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每个课题组成员即认真拟订帮辅计划,开展谈心,走访调查,辅导学习,一起娱乐,组织活动,形式多样。为了帮助结对的学生转变,课题老师不厌其烦同他们谈心,耐心疏导;不辞劳苦的家访,做家长的工作,甚至出现了离婚的父母在老师真情感召下复婚的典型事例。针对学生成绩差,帮辅老师对他们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有的因家长没时间管孩子,帮辅教师还把“结队”学生弄到家无偿的吃住,辅导他们。对待缺乏家庭爱的单亲学生组织全班同学为他们过生日。老师和同学为他们赠送节日礼品,赠送生日蛋糕,用师生的真情填补家庭爱的残缺,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他们的转化起到促进作用。全

组成员和帮辅对象谈心达次,家访次,开展调查次,写个案笔记页。

.该课题组也是《民族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子课题。单亲子女的很多问题也是属于心理健康障碍的问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说:“良好的方法可以增进学生的效能,乃至加速他们的心理成长而无所损害。”因此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同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也是一个中心研究的议题。为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素质,先后派了四批人次参加省、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培训,请州教科所和市教科培训中心专家和市进修校心理老师到校作心理健康讲座,课题组成员也给学生举办两次心 理讲座,课题组成员还举行七节心理健康观摩课。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设立“心语信箱”,到目前为止已收到和解答了学生的多封来信,辅导教师成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的知心朋友。

.勤写论文。课题组成员通过课题研究的实践写下了课题研究的论文篇,其中获全国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省一等奖篇,二等奖篇,州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市一等奖篇,获校一等奖篇,二等奖篇,三等奖篇,共篇,发表在全国、省、州、市刊物上共篇。

.经费投入。学校对课题研究予以全力支持。三年来为课题研究小组购置有关书籍和订阅学习杂志、资料,送成员参加省、州、市培训经费,开支活动费,印制开题、结题资料,建课题研究档案及课题研究津贴补助,差旅费和结题出书等共投入元。

七、成果及认识

通过三年的课题研究和具体实施,初步达到预期的目的,取得了以下成果及认识。

.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

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途径,课题组开展的“结对子”、“交朋友”的方法是可取的。谈

心就是一种好办法,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有一个学生父母吸毒、贩毒,母还卖淫,双双判劳改。她依靠多岁的奶奶生活,生活十分困苦。帮辅老师带头捐款发动全班同学帮助她,并报告学校为之减免了书杂费。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她旷课到处寻找她,为她补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她坚持读完小学,考上中学。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

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

.认真做家庭工作。

家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障碍问题很多是由于爱的残缺、教育粗暴及放任不管所造成的。如有个学生的母亲经常遭父毒打,不堪忍受而离婚,该生判归父养。父好吃懒做,成天在外赌钱,任随他饱一顿,饿一顿生活。他还经常遭父打骂,不敢回家。母要将他接过去管,其父又不准,于是他经常逃学,同社会上街娃伙起偷东西、看录像、打电游、在外野宿,他曾发誓说过他长大后要把他父亲杀掉。老师对他的帮助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家访、谈心、解决困难。使他也有一定转变,但不持久,反复较大。有一个学生由于父母离异,随母生活,性格内向、孤僻,经常发呆。

看到其他同学都有父母疼爱,而母亲为生活,做生意到处奔波使他无人管,感到自卑,常想父母要是和他生活在一起多好啊!帮辅老师通过谈心,邀请他和家长参加联谊会,多次找其父母谈该生的情况及他多么想家庭团圆的想法,使其父母认识因其离异,给孩子造成多么大的伤害,也于心不忍。在老师的多次劝说、勾通、帮助下,使他们父母复婚了,使他变了,变得开朗了,变得合群了,学习也提高,脸上常挂上了笑容。.不能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单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语信箱”,开展“心理咨询”,起到较好的效果。

.撰写了一批有价值的论文。随着课题

研究的实施,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的一些教师在教育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老师的素质和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全校老师撰写了有关单亲子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共篇,其中篇获奖,有篇论文发表在全国、省、州、市的刊物上,不少论文还有值得推广探索的价值。

.通过三年的研究,我们深深的感到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单靠学校的努力是不够的。有的单亲学生虽经过帮辅老师不厌其烦家访,苦口婆心真诚谈心,千方百计关心帮助,为其排忧解难,抓住节日和生日的契机进行感化,有时也见成效,但有时也反复大,成效不持久,甚至有的所做的一切是徒劳。看来教育不是万能,家庭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大,有的家长吸毒、贩毒、赌博、嫖娼、卖淫,电游室、网吧对学生的诱惑,以及色情暴力的影视片的教唆,往往学校教育一个钟头赶不上电影录像一个镜头。有的电游室、网吧老板为经济利益的驱

动,不顾国家的政策法令,容留逃学的学生,整天整夜沉醉于电游室、网吧里,老板还为他们提供食宿方便。虽然公安及有关部门经常清理整顿,但这些问题依然存在。所以希望有关部门加大禁毒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宣传和打击力度,全社会都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让他们茁壮成长。

二年多来的“结对子”帮辅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逐个集体评估,认为在被帮辅的个单亲学生中,转变大的有个,占%,转变较大有人占.%,转变不大有人占.%,没有转变人,占.%。

.在单亲家庭中,也有特别关心子女健康成长的家长,他们对子女爱而不溺,严而有度,教育有方,尽力为子女创设良好健康成长的环境。他们的子女在老师教育配合下,加上学生自己面对现实,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也有成为品学兼优的三好生,有的还被评为市级三好生,市“十佳”少先队员。

.三年来,课题组进行了四次评比,第一次进行课题笔记评比,评出好的个,较好个,中等个;第二次个案评比,评出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五个;第三次推荐评选了邓薇鸥、马永林同志为州课题研究先进个人;第四次推荐评选孙国祥同志为市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受到州、市、校的表彰和奖励。

篇3:单亲家庭基本情况

关键词:自我同一性,单亲家庭高职生

一、研究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变迁,个人生活理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追求多元和自由的生活方式,包括离婚、分居、未婚生育、丧偶等形成的单亲家庭也渐渐地被社会所关注,而越来越多的孩子则在这样的单亲家庭中生活。据2009年的统计,2009年全国办理结婚登记1212.2万对,比上年增加113.9万对,增长10.4%;办理离婚手续的有246.8万对,比上年增加19.9万对,增长8.8%。从近五年情况看,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7.65%。而离婚年龄段中30岁至40岁者占离婚者总数的85%,此年龄段的夫妻离婚,其子女一般是未成年人并且父母离婚后,绝大多数孩子是和母亲住在一起的。从时间上看,20世纪80年代左右的单亲家庭孩子,已经有不少进入了大学校园。据方淑琼的调查,在某大学的新生中,1996年来自单亲家庭的占1.3%,2000年占4.2%。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最先由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 H. Erikson)提出,根据同一性的渐成,埃里克森将个体的人格发展划分为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学龄期、青年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老年期(直至死亡)八个阶段,青年期发展任务就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我国大学生处在青年期并逐渐步入成年早期,不仅身心会发生急剧的变化,自我意识也将由分化、矛盾冲突逐渐走向统一,可以说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

而由于单亲家庭结构的特殊性,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完善问题,不仅难以保证这部分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平稳度过人生的关键阶段,也会给学校、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可见,单亲家庭大学生的逐年增加及其人格完善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必须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高职大学生单亲家庭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各维度与非单亲家庭学生自我同一性及各维度进行比较,并为学校教育及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被试选取一所高职院校102名单亲家庭学生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样高职阶段的102名非单亲家庭学生作为对比组,因高职学生在校时间只有3年,实验组与对比组年龄无显著差异。本研究采用个别访谈法与问卷法结合进行。主要测量工具为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问卷。对部分学生进行的个别访谈所获得的资料只用于分析讨论时参考。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Tennessee?Self-Concept?Scale,TSCS)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1988年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基于自我概念的多维观点而编制,共有8个维度,身体自我:即受试者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外貌、技能和性方面的感觉;道德伦理自我:即受试者对其道德价值、宗教信仰、好坏人等的看法;个人自我: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家庭自我: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一分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社会自我:自己在与他人关系中的价值及胜任感;自我认同:反应受试者对自我现状的描述;自我满意:对自我现状的满意程度;行为:受试者在接纳自我或拒绝自我后,实际所采取的应对行动,或表现在外的行为。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是应用广泛的人格量表之一。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20世纪70年代末曾出版了该量表的中文修订本。

测试时将实验组与对比组集中到一个大教室中,由调查者现场发放问卷、现场指导语与问卷回收,填写问卷时实验组与对比组学生并不知道本研究的目的,仅通知双方到现场做题。

三、研究结果

单亲与非单亲家庭高职大学生自我概念的比较:

( ± S )

注:*P<0.05

单亲与非单亲家庭高职大学生自我同一性量表中,在个人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和总分上,量表分低于非单亲家庭,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道德伦理自我因子、身体自我因子、自我满意因子、行为因子上二者没有显著差异。

四、分析与讨论

高职生单亲家庭学生与非单亲家庭学生相比,在自我同一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道德伦理自我、个人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显著低于非单亲家庭。

从总体上看,单亲家庭学生自我同一性差于非单亲家庭学生,表明单亲家庭学生人格的部分层面已发生了变化。单亲家庭会影响到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这与许多研究结果一致。

单亲家庭学生在个人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上得分低,这可能与他们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有关,有研究表明,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正性情感有助于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负性情感则会使孩子缺乏温暖的体验,逐渐产生自卑无助感,自我意识的形成则受到压抑或阻滞。在单亲家庭中的气氛大多较为压抑沉闷,家长给予孩子更多的是消极的情绪,如父母抛弃了孩子等,缺乏父爱或母爱的温暖,这负性的情绪就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们自我同一性的发展,甚至导致自我同一性歪曲。

篇4:单亲母亲家庭情况调研报告

关键词:单亲母亲;家庭;调查报告

中图分类号: C916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0)09-0035-02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崆峒区西门口社区单亲母亲有40名,其中享受低保的18人,打工22人,她们的基本情况有以下几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拮据,生活比较困难

被调查的40名单亲母亲以打工和无业居多,由于工作不稳定,收入没保证,心里不踏实,使单亲母亲经济拮据且压力较大。大部分单亲母亲以打零工为主,基本上无固定的收入。有的收入来源于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有的甚至靠娘家人抚养子女和支付日常开支。有的因配偶生前患有重大疾病,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有的因自身有病,不能正常工作,没有收入,使她们处于贫困的边缘。单亲母亲生存质量相对较低,有近一半的单亲母亲寄住在娘家或租房居住。如在某药店打工的张某,丈夫因患脑瘤去世,留下年迈的公公婆婆和一个上高中的孩子与她相依为命。张某本人患有风湿关节炎,加上现在也已有40多岁了,干一天的活都觉的撑不下来。丈夫看病欠下了2万元的外债,致使她经济压力大,生活困难。

(二)缺少资金,没有致富项目

调查中了解到,也有部分单亲母亲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水平,有强烈的致富愿望,但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单一,没资金、没项目、没条件,加之既要照顾上学的孩子,又要照顾老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充足,极大地制约了自我发展的步伐。如在社区当居民小组长的高某生活态度积极,工作能力强,希望组织能联系给予小额贷款,自已创一番事业。

(三)子女多未成年,正在求学之中

在调查走访的单亲母亲中,子女均正在求学,为了帮扶子女完成学业解决生活费用,不少单亲贫困母亲紧衣缩食,通过打工、低保、亲戚资助等方式,帮助孩子完成学业解决生活难题。如在金桥当钟点工的牛某某,10岁的女儿因患青光眼,为给女儿看病,借亲戚朋友8000多元的治疗费。

(四)子女教育,存在一定缺陷

在调研中,单亲母亲反应她们现在存在的最大困难就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她们虽然在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以保护、教育,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环境。但是她们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缺乏教育知识;工作辛苦,没有更多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和心理健康;家庭经济困难,对孩子教育投入少;因为内心觉的大人过错而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对孩子有不恰当的迁就;家庭文化生活贫瘠,单亲母亲一方的教育不够全面等问题,使得单亲家庭的孩子易出现心理问题。

三、建议与对策

单亲母亲的贫困问题不仅仅是她们自身的问题,而且与长辈的赡养、子女的教育、家庭的稳定等问题直接相关,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关注单亲母亲家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标志。

(一)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各有关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帮助单亲母亲家庭的重要性,针对单亲母亲就业难、收入少的现状,加大政策扶持,制定单亲母亲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为她们拓宽就业渠道,鼓励单亲贫困母亲自主创业。如免费职业介绍、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小额担保贷款、自谋职业税费减免等。政府在制定政策、上新项目时,要向单亲母亲倾斜,为她们创造更多的致富机会;各种金融组织设立发放的创业小额贷款,要优先提供给有创业要求的单亲母亲,要减少申请手续,加强资金的运用与管理,切实有效地为她们提供资金上的有力支持;各用工单位要为单亲母亲优先提供就业岗位,优先吸纳单亲母亲就业。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综合能力

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宣传单亲母亲救助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帮助單亲母亲,特别是单亲贫困母亲,帮助她们脱贫致富。要根据单亲母亲不同年龄段的特点,针对市场就业需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单亲贫困母亲掌握一技之长,着力提高她们的致富技能,提高就业率。对大龄单亲母亲加强针对性技能培训,发挥其参与社区建设的独特优势,对年轻单亲母亲,应作为实施“女性素质工程”的主要对象,不仅要引导她们学技能、增本领,努力成长为复合型人才,还要积极为他们提供致富项目、资金、信息等多种服务,切实帮助单亲贫困母亲解决实际困难。同时,要对单亲贫困母亲加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使她们转变观念,克服弱势心理,自立自强。

(三)建立救助基金,开展帮扶活动

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帮扶档案,动员社会多方面力量,建立单亲贫困母亲救助资金。采取政府支持与慈善救助相结合的方式,将救助单亲贫困母亲列入社会慈善救助总体规划,对一时无力自救的单亲贫困母亲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同时,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发动女干部、女企业家、“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等各类优秀的妇女与单亲贫困母亲结对帮扶,组织社区义工和家庭志愿者进行扶贫帮困等,为单亲贫困母亲提供政策、资金、信息、岗位等多种服务,解决她们的生产和生活困难。

(四)采取多样形式,提供心理援助

成立单亲母亲俱乐部,把她们组织起来,定期召开座谈会,使她们能够相互倾诉,舒缓心理压力。

一要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单亲母亲交友联谊会,让她们各自展现自已的才艺,树立她们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为单亲母亲重组家庭创造条件。

二要举办“我与孩子同行”亲子苑活动,增进母子的感情,关注单亲母亲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心理上给予单亲家庭孩子更多的关爱与帮助,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三要组织单亲母亲外出参观学习,帮助她们摆脱离异、丧偶造成的阴影,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篇5:单亲家庭基本情况

Research on the Growth of Children from Single Motherhood

Background Information: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文化、价值观的冲击,离婚率迅速上升。单亲家庭正逐年呈成上升趋势。

越来越多的恶性事件与单亲家庭子女联系在一起,单亲家庭子女已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对象。我们需要有针对性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情况的调查,以便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心理和生理健康和教育情况等。

With the high-speed of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impacts from all kinds of culture and values,the divorce rate increases rapidly.There are more single-parent families than ever.Many malign events are related to the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The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have become the targets focused by society.Literature review:

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人口研究第22卷第2期1998年3月

卢承业家庭类型与青少年犯罪的初步研究,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

彭立荣主编,婚姻家庭大辞典,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

张铁军,离异家庭子女心理特点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0

Aims and objectives:

了解:

单亲家庭学生分布情况

家庭经济状况

家长的教育方式及影响因素

家长对子女学习的态度

家庭中人际关系

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需求和健康状况

The distribution of teenager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Their family finances situation

Parents’ education methods 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Parents attitudes to children’ learning

The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health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The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 divorce in the society

Ultimate Aim:

To know whether family income influences the input of education of children or not;

了解单亲家庭收入低是否影响对子女教育的投入

To know whether hard household chores affect parents’ education towards children or not;了解家务繁重,是否影响了家长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To know whether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ingle-parent family is weakened or not;

了解单亲家庭教育功能是否因此弱化

To know whether the personality of children is affected by their parent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because of divorce or bereaving one spouse.了解家长离婚或者丧偶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否影响了孩子人格的培育

我们可以通过数据判断单亲家庭子女是否具有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恐怖倾向,自责倾向,学习焦虑,冲动倾向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加强舆论传播,建立关爱单亲家庭孩子的专门机构,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与文化氛围。We can judge from the data and statistics whether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have anxiety tendency, allergy tendency, terrorist leanings, remorse tendency, learning anxiety, impulse orientati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etc..Thus we can be further concerned with the growth of “children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Through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 caring and establishing special institutions for them, we aim at creating a happy family and culture atmosphere.Methods:

问卷调查法: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Questionnaires: analyze statistics and data collected

文献研究法:检索书刊与网上的有关资料。

Literature: find related information in books and online

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案的研究,找出共性特征。

Cases: study cases and find common features

Time dimension

Cross-sectional

Data analysis:

根据所收集数据进行各项具体分析

Analyses spec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according to collected data

Ethical issues:

我们设计了问卷调查表,以不记名的方式,请被调查者填写。对于不愿填写的不予勉强。所有信息将不对外公布,一律保密,以保证被调查者隐私。

Respondents are not compulsively required to cooperate;no personal information will be announced for the sake of their privacy;the questionnaire is filled out in an anonymous way.Resources:向政府及个人募集资金

raise funds from government and individuals

Dissemination:海报、宣传单

篇6:单亲家庭作文

在我九岁的时候爸爸跟妈妈离了婚,我被判给了爸爸,可是我并没有难过,因为我觉得我跟别人没有区别,大不了就是少了个妈妈。没有妈妈我也可以快乐。更何况妈妈每个月都会回来家里几次。

我不会像其他女生一样天天守在日历面前一天一天的数着,直到妈妈来的那天。

我的爸爸对我很好,时常带我出去玩。我要什么爸爸就给我什么。爸爸一直像把我当公主一样。我想着就是单亲家庭的好处把。

爸爸,想跟我找一个妈妈。我同意了,我想只要那个“妈妈”对我好对我爸爸好就可以了。

可能看到着的朋友会说我很没良心,妈妈不管怎么样都养了我九年,我怎么可以这样对她,是吧?

如果你真的这样想,那就错了,做为一个女孩,我何尝不想有妈妈疼爱呢?爸爸妈妈离婚我想他们一定也是迫不得已的,至于妈妈我想她也是一定想让我过的好,所以我不想让妈妈再继续这样为我担心了,让爸爸再找个“妈妈”,让那个“妈妈”代替妈妈对我好不是一样的吗?这样妈妈就可以放心了不是吗?

单亲家庭,对于我来说压根就不算什么!我最需要的是爸爸妈妈开心快乐!

篇7:单亲家庭问题探究

姓名:潘玉茹

一、基本情况

(一)社会调查题目:单亲家庭问题调查

(二)参加时间:2015年2月1日

(三)地点: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小楼镇约场村

(四)方式: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走访等方式进行。

(五)内容:调查的具体内容具体包括单亲家庭的人数、家庭收入和家庭收入情况、单亲家庭的生活方式及状态等等。

(六)过程:进行调查的对象共有1000人,首先在小楼镇约场村派了980份问卷,随机进入了一些家庭进行入户访问。共收回975份有效调查问卷,共进入30个家庭进行入户访问。

二、发现的问题

从调查问卷及入户访问收集的信息得知,在接受调查的1000人中共有50个单亲家庭。该镇的单亲家庭有主要有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一)单亲家庭的类型主要有:

1、母亲去世或父母离异,父亲与子女共同生活;

2、父亲去世或父母离异,母亲与子女共同生活;

3、父母双亡,子女与爷爷奶奶共同生活。经调查发现,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子女在经济方面比较富裕,但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较疏远,平时交流很少;与母亲共同生活的子女在经济方面较贫穷,但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交流较多;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子女经济方面普遍较贫穷,且他们之间的交流也很少。

(二)单亲家庭中孩子的性格普遍沉默寡言,存在自卑心理:平时很少主动与别人交流也不会把自己感受说出来,单亲家庭中父母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分溺爱孩子。溺爱是很多家庭的存在的通病,在单亲家庭中的家长表现的更加严重,他们总觉得给不了孩子幸福美满的家庭很对不起孩子,所以无论在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无条件满足,以为这样就能弥补家庭的残缺,由此造成孩子自傲、任性、自私、孤僻等性格的缺点。

2、过分冷漠,对孩子不闻不问。

3、一味排斥对方。这是离异家庭而言的,很多夫妻离婚后,一方带着孩子生活,就不愿意让对方接触孩子,有意识的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由此造成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单亲家庭中孩子的心理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抑郁,有的孩子对痛失父或母十分痛苦,久久不能从伤心中走出来,心理非常压抑。

2、憎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会对父母的离异充满憎恨,进而扩展到对社会和学校的生活不感兴趣。

3、易怒,家庭的缺陷会使他们脾气变得暴躁易怒。

4、自卑,这是他们最大的心理特征,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家庭有缺陷是件很丢人的事情,所以变得很自卑。单亲家庭中的孩子特别容易走上歪路,染上社会恶习,如网瘾、吸毒等,由此可见,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三)放羊式教育:“放羊式”教育已经成了单亲家庭存在教育现象,父或母忙于生计便很少与孩子们沟通,因而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不得不实行“放羊”,对孩子的一切采取不关心的态度,给孩子犯罪创造了条件。在这50个单亲家庭中,其中有35个家庭的孩子中学未读完就辍学了,学历低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解决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防患于未然:在该镇开展了主题为“大手牵小手,共创造美满家庭”的活动,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本次活动来宣传美满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村民们一起来创造幸福美满的家庭。本次活动设有有奖抢答、家庭成员互动、知识竞赛等环节。为了本次活动能够顺利如期的进行,事先招募了20个志愿来共同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此次活动共开展了三个小时,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该镇村民的参与度很高,很多村民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会更加努力的创造美满家庭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坏境,也会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间。此次活动获得比较高的评价,且预期效果也得到了很好实现。

(二)亡羊补牢:共开展了三次活动。

1、“释放自己的压力,让孩子健康成长”,这个活动的主角是单亲家庭中的家长们,此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单亲家庭中的家长们释放自己的心理压力,关爱孩子,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这次活动的主要采取座谈的方式进行,把家长们集合起来,在室内围成一圈坐着,轮流来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一开始家长们有点抗拒,随后有第一位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接着气氛慢慢的活跃起来。大部分家长都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他们的心理压力得到了释放。

2、“我们都一样”,这个活动针对的是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们,活动采取座谈的形式进行,让孩子们释放心理压力,并告诉了他们单亲家。庭的孩子与所有的孩子一样,并通过案例来说服他们。

篇8: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调查

关键词: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

一、问题的提出

单亲家庭是指以男性或女性为家长, 同被抚养子女生活在一起的家庭, 这样的家庭多由死亡、离婚、分居、抛弃或者未婚所形成, 有离婚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和分居式单亲家庭之分[1]。西方国家60、70年的离婚高峰和性解放思想的蔓延, 导致大批单亲家庭的涌现及由之而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单亲家庭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在实证研究中, 出现了单亲家庭的无影响论和有影响论两种倾向[2]。在我国, 由于离婚率的持续走高, 单亲家庭子女队伍的扩大, 单亲家庭问题开始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但国内研究者对单亲家庭, 对单亲家庭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及学业成绩等方向[3,4], 尚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归属感 (Sense of belonging) 是指个体认同自身属于一个群体中的一员, 被他人接受、认同、有价值感并与群体成为整体的一种感受[5]。传统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归属需要是一种基本心理需要。随着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归属感在个体的情感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归属感是个体健康的预测指标之一, 心灵上的归属感更是一种作用力更大的支持系统[6]。寻找归属感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 归属感的缺乏将会引起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没有归属感的人更容易遭受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折磨, 更容易发生犯罪、抑郁、自杀等[7]。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采用整体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被试。从湖南省某2市城、乡12所中、小学小三到高三各个年级选取被试1008名普通学生, 选择其中的106名单亲家中小学生作为实验组被试。完整家庭的902名被试中, 选取序号为9的倍数的100名中小学生作为对照组被试。

(二)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龚高昌编制的《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量表》[8]。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包含生活依托, 安全温暖, 感激自豪, 责任承诺四个维度。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Cronbach a系数在0.674-0.842之间, 分半信度系数在0.621-0.854之间。

三、研究结果

(一) 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比较分析

与双亲家庭中小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表略) , 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中小学生的家庭归属感的四个维度和总分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统计分析 (见附表)

对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总分进行统计分析发现 (表3.1) , 单亲家庭年限存在显著的主效应, 事后比较分析发现, 3-6年的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最低, 均显著低于其他年限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原因类型存在显著的主效应, 事后比较分析发现, 离异式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最低, 丧偶式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最高, 离异式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显著低于未婚式 (t=2.13, p<0.05) 和丧偶式 (t=3.78, p<0.01) , 未婚式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显著低于丧偶式家庭 (t=2.78, p<0.01)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存在显著的单亲家庭结构类型差异, 单亲母亲家庭中小学生的家庭归属感显著高于单亲父亲家庭;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性别差异。

(三) 高分组和低分组人数比较分析

取总分最高的27%为高分组和最低的27%为低分组, 分析发现 (表3.2) , 单亲家庭的中小学生高分组和低分组的学生人数都显著多于双亲家庭中小学生人数。

四、分析

(一)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差异性分析

本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年限存在显著的主效应, 以3年为间隔,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归属感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U”特点。表明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家庭聚变初期, 各种困难把残缺家庭成员拧得更紧, 患难与共, 相依为命成了家庭凝聚力的主旋律。但单亲母亲 (父亲) 不得不忙于工作, 导致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观念淡漠, 家庭归属感降低, 这一情况在单亲3-6年开始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对母亲 (父亲) 的艰难也更加理解和体贴, 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同时, 希望自己能为母亲 (父亲) 分担任务, 家庭归属感又重新增长。

本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原因类型存在显著的主效应。离异式单亲家庭的离婚前后的父母冲突对儿童来说构成了一种强烈的紧张性刺激, 父母间的敌意使家变成一个令未成年的儿童厌恶的环境, 家庭给儿童的印象更多的是争吵、敌意甚至暴力。丧偶式家庭成员长期处于丧失亲人的痛苦之中, 彼此相依为命, 紧紧团结在一起。

本研究发现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存在显著的单亲家庭结构类型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男、女的特质差异造成的, 相比于男性, 女性更细心和细腻, 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子女, 在处理子女犯错误问题时, 也更耐心, 女性的这些特质更有利于单亲母亲家庭子女形成较高的家庭归属感。

(二) 单亲家庭中小学生家庭归属感极端性分析

本研究发现单亲家庭中小学生的家庭归属感在高分端和低分端人数都显著多于双亲家庭。单亲家庭不仅面对经济方面的困难, 还面对分身乏术, 教育小孩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这可能让子女往两个极端发展, 一些子女由于疏于管理和沟通, 极易厌倦家庭;而对于另一些子女, 目睹父 (母) 的艰辛, 不仅会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还主动为父 (母) 分担, 表现出更高的家庭归属感。

参考文献

[1]Schlesinger, B.One-Parent Families:Knows and Unknowns.Social Science, 1980, 55 (1) :25-28.

[2]刘鸿雁.单亲家庭研究综述.人口研究, 1998, 22 (2) :63-65.

[3]顾琼, 桑青松.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现代教育科学, 2008 (1) :28-30.

[4]何宏灵, 刘灵, 杨玉凤.单亲家庭儿童个性和学习成绩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3) :476-479.

[5]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242.

[6]Cara, J.H., &Jarnes, W.H.Social support and physical health:the importance of belonging.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Health, 2005, 53 (6) :276-284.

[7]Baumeister, R.F., &Leary M.R.The need to belong:Desire for interpersonal attach-ments as a fundamental human motivation.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5, 117:497-529.

上一篇:b超心电图室工作制度下一篇:闯进冬天的狼-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