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健康教育问卷

2022-11-02

第一篇:单亲家庭健康教育问卷

“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状况调查问卷

“单亲家庭”未成年人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

您好!

为深入了解我县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生活学习现状,整合政府部门、学校、社会力量等方面资源,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团县委将在全市启动实施“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援助计划。为了做好援助计划前期调研,希望您能如实填写问卷。

本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所有资料仅供研究之用。感谢您的参与!

1.您的性别是:()

a.男b.女

2.您的年龄是:()

a.21-30岁b.31-40岁 c.41-50岁 d.51-60岁

3.您的职业:()

a.公务员b. 专业技术人员c. 企业职工 d. 个体经营户

e. 自由职业者f.待业g.其他

4.您因为什么原因成为单亲父(母)?

a. 我不是单亲父(母)b. 离婚c. 配偶去世

5.您认为父母离婚对未成年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影响吗?

a.有b.没有

6.您认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a.大部分的人都存在b.不存在c.只有少部分的人存在

7.您认为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比家庭健全的未成年子女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吗? a.是b.不是c.不一定

8.您认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多选)

a.怯懦自卑b.厌学渺茫c.抑郁孤独d.放任逆反

e.多疑、嫉妒f.报复g.情绪压抑h.紧张焦虑

i.没有安全感j.缺乏进取心 k.心理状态畸形 l.其他

m.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和正常未成年子女一样,没有问题

9.您认为单亲的家庭环境给未成年子女带来的伤害有多大?

a.无法弥补

b.有伤害,但可以通过努力使伤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c.没有什么影响

10.您认为单亲家庭有可能给未成年子女的成长带来哪些问题?(多选)

a.难以认可和接纳自己,认为自己和同龄人不一样

b.难以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不信任他人

c.思想负担过重,体弱多病

d.难以集中精力读书,学习成绩受到影响

e.社会上歧视单亲家庭,未来发展受到影响

f.其他

11.您认为单亲家庭的未成年子女会比家庭健全的未成年子女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吗?

a.是b.不是c.不一定

12.您认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多选)

a.社会对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存在一定的偏见。正常家庭的未成年子女不喜欢和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相处 ,从而导致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感觉孤独,出现逆反心态,并时常和同学发生矛盾

b.单亲家庭往往缺乏凝聚力,缺乏对未成年子女的吸引力。有些单亲家长长期处于情感

失衡状态,无暇顾及未成年子女内心世界,影响了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引导,从而使得未成年子女离心倾向越来越严重,若受到社会上不良分子勾引,更容易导致其走向犯罪

c.单亲家庭致使未成年子女心理失衡,压力过大。很多未成年子女认为父母离婚是不光彩的事情,因此产生消极仇视心理 ,还有一些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因此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

d.单亲家庭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存在偏差。有些单亲父母因怀有愧疚心理,便对孩子过份宠爱娇惯;有些单亲父母视其子女为累赘包袱,漠不关心 ,造成孩子行为上的偏差。 e.其他原因

13.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您认为如何预防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率上升?(多选) a.政府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单亲家庭教育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模式,及时对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给予关怀。 b.学校针对单亲未成年学生要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正确评价单亲未成年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建立定期与单亲家长联系的制度,形成教育合力,注重帮助学生改善家庭关系.同时,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研究室,适时对单亲未成年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利于释放其心中的忧虑与不满。

c.单亲家长要重视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离异后的父母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重视对未成年子女的管教,应尽一切所能减轻婚变给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管教有机结合起来。

d.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给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更多的关爱。一方面,要加强荣辱道德教育,教育成年人慎重离婚;另一方面,民政、法院、团委、妇联、教育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密切关注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日常行为动向,教育未成年子女知法、懂法、守法。

e.其他原因

14.目前,您了解当地对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有哪些帮扶力量?(多选)

a.政府部门b.社区组织c. 学校教师d. 志愿者队伍e.其他f.不了解15.您认为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需要哪方面的帮扶?(多选)

a.资金b.心理辅导c.学业辅导d.社会关爱e.其他

16.您认为当地是否应该成立如“单爸单妈俱乐部”、“单亲子女成长营”、“和美家庭俱乐部”等帮扶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组织?

a.非常需要b.不需要c.无所谓d.当地已经有类似的组织

17.您认为父母离异前是否需要征求其未成年子女的意见?

a.不需要b.需要c.无所谓

18.您认为在民政、法院等相关单位在办理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环节时是否要加强对未成年子女家长的教育引导?

a.不需要b.需要c.无所谓

19.总的来说,您感觉当今社会对单亲家庭持怎样的态度?

a.存在偏见和歧视

b.和对待普通家庭一样

c.能够主动关心和接纳

20.您如何能够弥补单亲家庭未成年子女缺失的爱?(多选)

a.组建新的家庭,或让孩子跟前夫(前妻)尽可能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

b.让父母和自己、孩子一起住,尽可能减少自己和孩子的孤单感觉

c.创造条件让孩子跟更多的同龄人交朋友

d.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

e.其他

(至少5份调查问卷,并于3.15日前将纸质版带到团县委)

第二篇:单亲家庭孩子如何教育

单亲家庭是指一些仅由一位母亲或一位父亲所教养的家庭。心理学家们分析,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往往情绪低沉,性格孤僻。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矫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影响自身的发展!

单亲家庭的孩子有哪些特点

0

1、拒绝感

拒绝感这是单亲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最深刻的感受之一。不论孩子的父(母)亲是逝世或离婚,他们都有被拒绝感。孩子对于被拒绝——不论是表现出来或感觉到的,尤为敏感。由于单亲父(母)亲必须独力应付生活的重担,大部分时间可能都不在家,也有可能缺席一些重要的节日或场合——尽管孩子知道父(母)亲已尽力而为,但在情绪上,被拒绝的感受可能仍然持续。

0

2、感到愤怒

在情绪混乱时,孩子会感到愤怒。当父(母)逝世时,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欺骗,失去了父(母)的支持与关爱。而离婚更会加重这种情绪,尤其是憎恨离开的一方。这些孩子他们会把这种情绪体现在日常的行为上,容易感到愤怒。

0

3、多疑嫉妒

单亲家庭孩子对别人的议论,对许多事情非常敏感,总怀疑别人在议论自己,猜疑别人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总在潜意识里怀疑别人对他的看法,也嫉妒比他生活得幸福的同伴。

0

4、行为退缩

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觉得与父母有距离,觉得突然被朋友疏远,尽管亲友或同学老师并没有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和判断他们,但他们仍可能疏远这些人。他们会感觉到命运的不公平,觉得自己非常孤单,没有朋友。

单亲家庭孩子如何教育

0

1、让孩子明白父母仍然爱他

继续抚养孩子的一方要经常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还爱着他,让孩子感到愉快和安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0

2、不要无原则地迁就孩子

在丧偶或离异之后,为人父母者往往更加怜悯孩子,啥事都依孩子,一切都任由孩子摆布,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其实这样会导致孩子没有责任心,事事以自己为重,不懂得尊重父母。

0

3、简单粗暴不可取

单亲家庭的孩子教育的话,不可以简单粗暴,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的身上,也不要以为孩子只有你了,你只能严厉来教育孩子,要知道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能把孩子推得越来越远。

0

4、给孩子安全感

要让孩子知道,虽然你只有我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爸爸妈妈虽然没有在一起生活了,但是孩子还是他们的宝贝,经常与孩子联系,多跟孩子接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0

5、不要一味排斥对方

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这样是不行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肯定是不利的。

0

6、多表扬多鼓励

单亲家庭的孩子比较容易有自卑心理。家长应该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孩子,这样能够有效的打消孩子的自卑感,也能让孩子觉得虽然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不一样,但自己仍然可以做得很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对子女的教育是父母双方的责任,缺少一方,有些作用是难以代替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知道,虽然爸爸妈妈没在一起了,但是对孩子的爱是永远的,让孩子知道自己仍然是你们的宝贝,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第三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个案

所谓单亲,即离异家庭或父母一方亡故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表现出孤傲、不合群、逆反、脆弱等心理特征,因此教育的难度相对较大,但就意义而言是可想而知的。下面是我遇见的二个案例。

案例之一

学 生:陈某(女)

家庭成员:母亲病故,父亲、爷爷、奶奶

家庭情况:母亲去世较早,父亲没有再婚,跟随父亲以及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在家经营袜业加工,家庭经济条件优越。父亲为其配备了手机、电脑等,每个月提供较多的零花钱。在与其父亲的交流中得知,因为从小失去了母亲,家庭对其非常疼爱,觉得她失去了母爱,比周围的孩子可怜,所以在经济上加倍补偿她,尽量满足她的需求。

该生特征:表现不差,成绩差。但据说小学成绩还不错,升到初中后成绩就直线下降,但人还是比较聪明机灵,善观言察色;有“考试焦虑症”;平时花钱大手大脚,十分注重形象打扮,很爱美。

采取的教育方法: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暖心”行动,多鼓励多表扬,唤醒她的荣誉感。办公室、操场边,我多次单独找她谈心,表扬了她身上具备的优点和优势,告诉她要努力找出自

己的缺点和问题,要她成长成一名不单外表美心灵更美的人,我给她三天时间。谁知她第二天一早就来找我谈心,我从心底里感到高兴。我用她母亲临终时的话激励她,用她父亲不愿向她说的苦衷劝说她,使她争取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学习上,不要“心有旁骛”。

教育效果:一段时间后我注意到她就有了变化了,课间休息时大家跑教室外面,她有时在座位上看书,看到老师更有礼貌了,课桌下的小镜子不见了(同学反映她上课也不偷偷照镜子理头发了),平时的穿着打扮变的得体了,低头玩手机的时间少了。而且听她家人讲回到家后上网聊天也少多了,学习的劲头很足。近段时间各科考试成绩都有进步,尤其英语进步很快。 对这个同学的教育和他们的转变使我想到:世界之大,各种类型的人都有,更何况处于青春好动的青少年呢?问题不在于他们的错误,而在于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待这些看似讨厌不可救药的孩子时是不是应该扪心自问,“退”而求策呢?“问”什么?问自己最佳的教育办法;“求”什么?求教育的良策。这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又是我们不得不努力做好的大事。

案例之二

学 生:刘某(男)

家庭成员:父母离异、跟随父亲。后妈、同父异母弟弟 家庭情况:父母早已离异,刘某抚养权在父亲。离婚后父亲

外出工作,一直由奶奶抚养长大,在奶奶接送下念了幼儿园、小学。父亲再婚后两年把他接到新家庭,离开奶奶。父亲再婚后又生育了一个儿子。父亲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出差,于是教育子女的任务便落在后母身上。工作压力大、家务繁多的后母便让孩子寄宿学校,每月除了给生活费,极少过问孩子的生活、学习等问题。

该生特征及存在问题:刘某成绩中上但他并不让人省心。开学刚两周,作为寄宿生的他就伙同班上其他两名男生翻墙出去上网,彻夜未归。事情败露后,我联系了家长来到学校。刘某的妈妈一到办公室坐下,就首先向我言明她是后妈,摆出一副“孩子不是我亲生,不关我事”的态度。经了解得知,在家里,由于刘某自幼与奶奶生活,长辈过分的溺爱加上亲友对其的同情使孩子养成了有求必应、贪婪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由于性格问题,在新家庭中与后母及弟弟的相处并不融合,在学校中也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后母对他基本上是一种放任自流、自生自灭的态度。

采取的教育方法:一是用爱抚平创伤,与其父亲沟通,建议父亲多在家陪孩子,经过多次劝导,他父亲终于决定向公司申请转岗,回到家乡工作,陪伴儿子。同时将刘某的情况告诉他母亲,要求母亲多关心孩子。二是用环境渲染人。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编排座位时,我有意在其座位周围编排了一些刻苦勤奋又乐意助人的班干部同学,并私底下叮嘱这些学生干部多主动地与刘某交往。三是加强交流鼓励,在采取这些措施的同时我

也加强与刘某的交流,经常有意识无意识地拉他聊天,和他讲起自己当年的学习过程,引导他打开心扉。

教育效果:后来的一个学期里,刘某翻墙外出游玩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现在,他不仅仅性格开朗多了,变得活泼健谈,乐于参加集体活动,乐于帮助他人,同学们更喜欢他了,老师们也发现他开始主动思考问题了,经常到办公室请教,有时放学了,他还拉着老师问题目。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的结果。对于家庭婚姻的不幸,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无能为力,但是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可以尽力而为。这些来自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更需要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希望在这些孩子早期不幸的经历中,有幸在学校感受到不亚于亲情的关爱和照顾,希望我们努力地结果能够让他们在人生之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第四篇:单亲家庭子女教育案例

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单亲家庭子女。近几年来,单亲家庭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离婚或父母某一方意外死亡是形成单亲家庭比较常见的原因。虽然每个家庭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后果却相当一致——生活向孩子亮起了红灯,孩子在无法抗拒的情况下,成为了家庭悲剧的牺牲者和承担者,被迫承受着本不该属于他们的压力。

笔者所带的班上总有若干单亲家庭学生,今年的班就有一位。处在单亲家庭的学生通常都处于感情的半饥渴状态,他们通常表现在待人接物比较淡漠,一般不太主动与人交往,或桀骜不驯,或胆小怕事,情绪波动较大,自控力差。如何有效地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为他们的生活开启绿灯,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下面就笔者接触到的学生分析如下:

一、案例介绍

1、个人基本情况 (1)个案本人情况

小佳,学习较刻苦,但成绩不好,较任性,与同学交往不顺利。

(2)个案家庭情况

小佳父母已离异,母亲抛弃其姐弟二人,另外组建家庭。父亲忙于工作,每天都把他们放到小饭桌,很少有时间与她沟通交流。

2、个案生活经历 (1) 个案生活情况

小佳在转到班上前两年与母亲生活,后来母亲又重组家庭,小佳又开始与父亲生活。她平时与同学相处中,略显内向,不会听取他人的意见。 (2) 对案主访谈情况

在校期间,作为班主任笔者对小佳进行了多次的深度谈话,从谈话中发现了许多问题,现将大致谈话内容整理如下: 小佳:“妈妈有自己的朋友,没时间理我,亲戚知道我只有妈妈,总用异样的眼光看我。那些朋友不知道我只有妈妈,我能跟他们一起无所顾忌,很开心。”

二、案例分析

首先,这里可以看到单亲家庭中的学生,不能正视自己的现状,采取各种方式逃避。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任何一方的角色缺失将导致经济资源和情感资源的缺乏。

其次,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接受了外界过多的情感暗示。和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一样,她们的家长也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刻意强调红灯已经亮起,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在她们的周围经常有人(包括我们老师)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太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关键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三、教育过程及体会

1、培养积极情绪,为开设绿灯作准备。

首先,让学生坦然面对现实,理解单亲家庭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我们过分地强调只能让教育失效。其实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希望老师把他当成普通的孩子来对待,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绝对不过一分也绝对不保留一分。这样的平等会让他觉得自己在老师眼中是班级的一份子,没有被孤立,不特殊。

其次,营造和睦融洽的班级氛围,为她们提供锻炼平台。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班主任应帮助她们,为了让她感受到学校就是家庭,老师就是父母,同学就是兄妹,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与。让她们置身于集体活动之中,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消除她的孤独感。平常的学习生活我们可以有意的让她们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任务和参与班级某些决策,培养她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集体责任感,当她们尽到自己的力量勇敢承担责任时,及时的给她们微笑和鼓励,从而培养她们的独立能力,使其了解每一个人都要在社会角色中承担一定的责任,长大后才能自觉地担当起对社会和对家庭应负的责任。曾经我班几位单亲家庭的学生,现分别担任班长,文艺委员等职务,还有两位在学习及活动方面也非常突出。目前小佳在班内担任领读员。

2、感受爱的温暖,体会绿灯亮起的意义。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总的说来是由于缺少“被爱”或“被爱”的方式存在一定缺陷而导致的。因此,学校和家庭在进行教育应用真诚的关心爱护治疗其心灵上的伤痕。

首先,感受家庭的爱。解铃还需系铃人,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单亲家庭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有教育的重责,其实老师和学校的教育和关爱起到的作用,远远不及父母的。问题起点在父母处,只有父母配合学校的工作才会有好的效果。如果家庭的父母一味的采取逃避的态度,只会恶化孩子的情况。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与小佳的母亲进行多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交谈中听到了她母亲的无奈与疲惫的声音,但我依然劝导她以孩子的发展为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和育子方法,终于使她接受了我的建议。

其次,感受学校的爱。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缺失关爱,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教师要精心扮演好“亲人、老师、朋友”三种角色,用爱心抚慰创伤。教师要处处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细微之处,留心观察,善于发现、了解单亲家庭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比如,教师经常关心、询问他们早餐吃饱没有、衣服换了没有等细节问题,要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真诚的亲人之爱。同时,教师绝不能因为“同情”而对单亲家庭学生降低管理标准,失之于宽。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要有足够耐心和信心,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爱心和尊重,但对他们的不良行为更应予以严格要求和监管,让学生感受到理智的师爱。仅仅有长辈的关爱还是不够的,教师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与单亲家庭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朋友关系,主动与他们沟通和交流,引导他们接触正常的沟通方式。在工作中我时常以周记,书信与她沟通,传递着我对她的爱。

红灯停是无奈的,绿灯行是大家所等待的。我很庆幸,我班的单亲家庭的学生能坦然面对自己及周围的环境,正视红灯。能微笑地融入班集体,珍惜绿灯。并且他们拥有了自己的舞台,并在舞台上演绎着他们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健康向上的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

第五篇:单亲家庭教育论文

单亲家庭教育论文 “单亲家庭的学生愈来愈不好教”

这是现阶段很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更多的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作为教育者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随着经济的发展,好多家庭随着人们的婚姻、社会等意识的变化而发生破裂。从教育的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良好教育因素。反之,无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的学生,其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上也就会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所带的班级中,有好几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近几年的班级工作实践,我现在把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以下三种,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体会及做法。 第一种是沉默不语型:这种类型的学生男女都有。她们(他们)的父亲或母亲的工作也不顺心,境况不好,家长自己的心态、性格也是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无法给予细致的关爱。在这样的家庭里生活的学生情感易陷入忧郁、沮丧、悲观和苦闷状态,没有活力,对学习的很多内容产生不了浓厚的兴趣。既不满现状,又自觉无力改变现实。虽然平时也会和要好的同学朋友开心在玩笑、聊天,但是一想到烦恼的家事,便比一般的学生更易陷入忧伤低沉的心境。这类型的学生自卑感强烈,自信心弱,很敏感。不愿意同学老师问家事,不愿意家长来开家长会,而对老师的批评一般不会当面顶撞,也不会主动诉说自己的苦恼。这种类型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

立性强,不过多依赖别人。但感情上渴望亲情、温情。在一次晚自修结束的时候,我班的刘波同学突然头疼又联系不到家长。于是我送他到医院并一直陪着他,从学生的言语中明显感觉到他多想母亲陪着他,多想得到父母的呵护。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成绩有时会特别的有进步,但是也会突然一落千丈,这和他家长有一定的关系。 第二种是脆弱型:这类型的学生多是女学生。因失去父亲或母亲而倍受溺爱,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家庭欠了自己,对母亲或父亲有诸多的要求。班中的罗巧杰是跟父亲生活的,但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在一次与她书面交谈中,了解到父亲对他不够关心。长而以往,这样的学生心理脆弱,承受不了丁点的挫折、失败。顺心的时候会开心快乐,如晴天丽日的小鸟;一点不顺心,不能获得满足,便会觉得黑天乌地。与同学的交往中,过多要同学谦让、迁就,很容易就与同学产生矛盾,闹别扭,觉得自己很可怜,被人欺负。这种类型的学生学习毅力不坚定,遇挫折后很难抬起头来,故此,学习成绩不稳定,时好时差。 第三种是品德不良型:这种类型的学生家长离异后因工作繁重,工作时间的特别,本身社交活动的繁多,对孩子缺乏有效的管教。特别在孩子放学后的时间里,常常无法在家陪伴照料监督。离异的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或互相推委、指责,你冷我热,有时无端恶习语相向。这样,学生在冷清的家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情关爱,对家毫不留恋,觉得外面的世界是比家里更有吸引力,外面的朋友比父亲和母亲更令自己感受到“人情”味,更能关照自己。故此,放学后就直奔“更精彩的世界”,与“朋友们”浪迹在网吧、游戏机

室,深夜都不愿归家。其家长不知道或不愿知道孩子在外面什么地方玩,跟什么人在玩些什么东西。有时厉声的责问,也是容易被孩子的花言巧语和谎话蒙住。有时不愿相信自己的孩子正处于危险边缘。这种类型的学生在“精彩的世界”里逐渐产生对道德规范错误的认识,或者明知是错误的也不听而常犯。缺乏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不正确,容易接受“朋友”或社会消极的评价的影响,不易接受学校、家长正面的积极的教育和评价,这对周围的学生影响极坏,是典型的双差生。 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的问题行为不是仅仅是他(她)们身上存在,正常家庭的学生也会出现这或那的问题行为,只是单亲家庭的学生容易出现,较为典型的存在种种问题行为。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我认为要做有效的教育转化工作,要区别对待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的不同的问题行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手段。 对沉默不语型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亲情、温情和愉快的心境、欢乐的笑声。 希望家长在工作之余多和孩子聊聊天,谈谈心,逛逛街,关心孩子的学校生活。再忙也可以留个字条、打个电话,言语中要充满关切。这会令孩子感到愉快。对孩子身上的毛病,不要期望他们能立即改正,也不要轻易给孩子泼冷水,表示自己的失望。家长更多的是在旁边鼓励,与孩子站在一起,这对孩子来说是最高兴的事,因为他们可以感受到亲人的支持、鼓励是出于对自己的爱,那么亲情、温情重新温暖孩子的心,他们的孤独感会渐渐消失,能够开始敞开心怀去感受生活的愉快。老师也要象家长一样,用多点细致的、关切的爱护之情去引导这种类型的学生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有意识地鼓励他们

和同学们一起去完成分配工作,发挥他们的特长,让同学们对他们刮目相看。 对脆弱型的学生,要配合家长做学生的各方面工作,要求家长规定孩子做的家务活,学会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经济上给一定的生活开支费,让孩子承担起家庭或自己某一方面的开支之用。不当之处要予以惩罚。当然这要孩子觉得可行,并且有利可图。家长必要时候如孩子做错事等要批评孩子,不能心软。但注意要让孩子觉得父亲或母亲这样做是富含爱护之心的,而不是冷漠辱骂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试着把他(她)当成一个很坚强的学生来看,派些工作给他(她)做,言语要经常鼓励其勇气,让学生逐渐产生一个错觉:他(她)是一个很勇敢的人,强者是不屑哭鼻子的,做弱者是很难为情的。逐渐的,这类型的学生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虫,处处受人欺负。会觉得自己还可以帮助父亲(母亲)和同学、老师,脆弱型就会开始转化了。 对品德不良型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就不是那么容易出现成效的,往往觉得力不能达的地方是学生家长的工作难做。这些家长有的文化素质差,本身的道德水平不高,不是庇护自己的孩子,就是觉得管不了,或是干脆不管了。不能较好地配合学校班级做工作。好不容易有点成效,放几天假就前功尽弃了。我们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教育工作不是万能的。班级工作中,我觉得跟这种类型的学生做教育转化工作,要斗智斗勇,十八般武艺都要使出来,有时用非一般传统的方法会出奇效。比如与这种学生的谈话,如果在办公室,有许多的老师,学生站着,老师坐着,这种场合、方式方法的谈话绝对没有好的结果。学生有可能就不说话,更不肯说心里话。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谈话摆

明是教训人,加上还有别的老师也帮助一起批评他。敌对的态度不会出善意的结果。最好的谈话场合不要在办公室,就老师学生两人,双方面对面地坐着。老师不要用教育者的口吻来说话,用学生们说话的方式、口吻来进行。这样一来,学生放松警戒,放下敌意,很多真实的话就会说出来,老师就可以了解很多学生的活动,像福尔摩斯一样去分析学生最近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校外的生活情况,以便于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 对整天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玩的学生,最应采取的办法是利用一切手段切断他们与外面朋友的联系。但是这对家长来说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这也是令学校对这样的学生教育转化工作终难以奏效的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给学生好好地上法制教育课,到部队去接受严格的训练,去体会遵纪守法的重要性。第三,在学生的课外时间给予有效的监管,动员他们参加一些有益的文体活动,以便收拢他们的玩心,留住他们在学校。第四,在学习上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取得好成绩难,但是成绩有一点点的进步是有可能的。有进步的时候就要给予表扬。有时候表扬比批评有作用,因为他们受表扬的时候太少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单亲家庭的学生。对于这部分比较特殊的学生的转化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在尽量不伤害学生自尊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好工作,使学生真正摆脱内心的阴影,使他们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上一篇:单片机课程设计指导书下一篇:电气工程基础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