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作文创新的突破口上

2024-05-09

寻求作文创新的突破口上(通用6篇)

篇1:寻求作文创新的突破口上

必须从转变领导干部作风上寻求突破口 加快铁路发展方式转变

铁道部新一届部党组提出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变铁路发展方式为主线,进一步推进铁路体制机制改革,是铁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如何保证这些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得以贯彻实施并取得实际效果?笔者认为,必须从转变领导干部作风上寻求突破口,摒弃过去铁路上流行的一些形式主义、独断专行、阿谀奉承、贪污腐败等恶劣东西,唤起广大职工的思想共鸣,才能有效推进铁路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铁路领导干部作风“三大问题” 不容忽视

盛部长上任后,一针见血地指出铁路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问题。“三不”问题既有铁路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需求的矛盾问题;更有铁路领导干部管理方式、思想作风与广大铁路职工的情感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的问题。应该看到过去铁道部某个领导人的管理模式、思想作风对各级领导干部造成的深远影响,使广大铁路职工深恶痛绝,怨声载道。对领导干部存在的思想作风问题,勿庸置疑、无须回避,只有摒弃不良的东西,才能促进铁路发展方式转变。

1、观念上存在“四个不善于”。由于铁道部原个别领导的上行下效,多年来,铁路领导干部抓工作形成固有一套思维模式。一是不善于自己解放思想。有些领导干部嘴上常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而实际行动上却总是看上一级领导的脸色行事,领导不说的不敢干,没有文件不敢干,遇到具体问题步步请示,坐井观天,固步自封。二是不善于谋长远。有些领导干部短期行为严重,讲究在任时的政绩,搞大轰大嗡,哪管给任留下烂摊子,背债务,缺乏战略思考、横向思维和远景规划。三是不善于用市场眼光看问题。有些领导干部一谈到发展优势就是车皮车票,眼光总是盯在运输资源上,好象离开运输资源就无法生存与发展,以致于失去了房地产、物流、建筑、旅游等发展机遇。四是不善于运用发展成果。铁路虽然不断大发展,铁路职工却很辛苦,而收入与劳动付出不相匹配,收入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尽管也给职工涨一些工资,但职工群众仍有抱怨,更令职工不满意是,领导干部的收入与普通职工的收入差距甚远,让职工愤愤不平。

2、方法上流行“四个习惯性”。由于“刘式思维”形成定势,铁路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方法上流行“四个习惯性”。一是习惯性大而化之。就是搞大场面、大动作、大声势。以铁路提速为例,搞了六次还不过瘾,让社会看到铁路年年在提速,年年大发展;以检查工作为例,上级来一人下面陪同一大帮,前呼后拥,好不威风;以开会为例,动辄上千人集中铁道部开会;以部署工作为例,层层批转,层层发文,缺乏用心的谋划和具体抓手。二是习惯性抱怨客观。有些领导干部做工作不从实际出发,当“拍脑袋”干部,有了成绩算到自己头上,出了问题责任推给下面,抱怨基层不理解意图,不听指挥。三是习惯性照抄照搬。有些领导干部缺乏开拓创新的胆识与本事,习惯于照抄照搬上级文件,当传声筒,文件搞批转,讲话搞传达。批转完了、传达完了,就算完成工作任务部署任务。四是习惯性行政命令。有些领导干部对基层、对职工习惯于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抓工作,动辄考核、罚款扣工资,动辄免职调离岗位;动辄派检查组层层盯梢,让职工人人自危。

3、作风上常有“四个表现在”。铁路领导干部思维方式反映在思想工作作风上。一是表现在“虚假”之风。说“虚”表现为浮躁之气,忙于文山会海,开会讲长话,一讲就是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大都是空话、套话、不解决问题的话之多。具体措施一二三,却缺乏操作性,没有实质性内容。说“假”表现为报喜不报忧,总结成绩长篇大论,查找问题兔子尾巴、隔靴搔痒; 出了问题欺上瞒下、遮遮掩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二是表现在“媚俗”之风。近年来铁路庸俗化的东西发展甚快。有些领导干部热衷于吃喝应酬,坐车讲高档,吃饭讲排场,革命小酒天天醉,名曰应酬也是工作,吃喝带来效益。三是表现在“形式”之风。铁路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由来已久。某个部长、某个局长的片言只语,就可能成为铁路工作的“指南针”、“座右铭”;每当部署一项新工作,铁路沿线各 1 单位无不悬挂标语口号;每当开大会、搞活动,总是看到宣传展板摆到会场外,让领导看自己政绩。难怪社会上说,铁路“文革”之风依然故我啊!四是表现在“贪婪”之风。由于原铁道部长刘××的贪婪、护短,导致一些局、处级干部有恃无恐,贪污受贿时有发生。近几年暴露出的局级“蛀虫”不下10人之多,上至铁道部长、政治部主任,下至几个铁路局长、党委书记。以车皮“点装”为例,成为铁路上腐败的大漏洞,却又没有哪些一级纪委、检察院过问之,还说什么民不告而官不纠也。凡此种种,归根到底,铁路领导干部作风不正,导致了铁路工作的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的“三不”问题发生。

二、以讲“五正”转变铁路领导干部作风

转变铁路发展方式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什么是根本?当然是领导方式的转变。只有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工作作风真正转变了,才能带来管理体制、管理机制、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领导干部作风正了,才能有方向之正、思路之正、标准之正、导向之正。那么以讲“五正”树立铁路领导干部形象尤为重要。

1、讲正气——体现在发展方向之正。这个方向就是科学发展、为民惠民。坚持这个方向,就是要端正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现实需求与长远利益的结合上想问题、作决策、办实事。盛光祖“4.22”讲话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高度,讲出了铁路“十二五”总体思路、基本构想和主要打算,并围绕解决不协调、不和谐、不可持续的“三不”问题,并提出了对铁路体制、安全、经营、建设、民生、廉政六个方面的举措,表明新一届部党组在科学发展的方向上已经清晰。特别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铁路职工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水平,已经成为新一届部党组的重要施政方针,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广大职工受到极大鼓舞,是群众期盼、人心所向、大势所趋。这种以立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施政纲领,无疑体现出了方向之正。

2、树正气——体现在工作思路之正。树正气,就是行科学之风,主要标志是体现是思路的正确上。新一届部党组提出了解决铁路体制、安全、经营、建设、民生、廉政六个方面的思路,方向明了,思路明了,那么,基层领导干部怎样结合本单位实际,提出更具体、更有操作性的落实措施,更是一种树立正气的表现。如果还在照本宣科、照抄照搬,或者闭门造车,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思路来,实质上还是未能克服“浮躁”之气、形式之风,因而,也就难以让广大职工群众服气、顺气。铁路基层转变发展方式主要是领导干部的思路之正,这个思路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符合客观规律的谋划。正确思路的形成的过程是依法、民主、科学决策的过程,有了正确的思路就能形成风气正的氛围和环境,就能凝聚发展力量,增强发展实效,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群众的检验。

3、行正气——体现在评判标准之正。近几年铁路一些领导干部评判工作标准,只以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为标准,而丢掉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的标准,以致于上行下效。行正气,体现在评判工作标准上,就是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坚持这个标准,就能自觉关注职工群众的关切,积极回应职工群众的期待,不断审视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并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抱怨基层、抱怨群众。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实质上是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那种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割裂开来的思维是完全错误的,也是风气不正的表现。

4、纳正气——体现在用人导向之正。纳入正气主要体现在用人导向之正上,吐故纳新仍事物发展规律,选拔新干部也是一种吐故纳新,必须是纳入德才兼备之人。如果提拔了溜须拍马的,表扬了指鹿为马的,必然培养了一些昏庸干部,腐败干部。铁路用人导向不正,是领导干部最大的风气不正。纳入正气,体现在选人用人导向上,就是积极选拔任用既勇于面对矛盾,又关于解决矛盾的干部。工作就是克服困难,当官就是解决矛盾。勇于面对矛盾就是“德”,就是“靠得住”;房善于解决矛盾就是“才”,能就是有本事。坚持讲条件、按程序、重实绩、,积极选拔任用干部,就能形成良好的用人之风,就能引导干部齐心谋转变、谋发展、谋效益。

5、励正气——体现在廉政行为之正。“天然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民不畏吾不公,而畏吾廉”。铁道部某个领导人的下场,是铁路之悲哀,应引起铁路各级领导干部的警钟长鸣。应该看到腐败问题不仅深透于铁路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品德、行为的意识形态之中,也深透于经济建设、体制改革、生产力发展之中,造成的危害之广、之大、之重。正气是什么?是为民的情怀、为民的精神、为民的境界,是党的旗帜上写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科学观上写的“以人为本”。如果某个领导人因工作失误而拿下,在职工群众心目中还活着,如果因腐败而下台,他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已经死了。励正气,体现上思想道德上,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廉政的行为;体现在领导方式上,就是实事求是优良作风。领导干部一身正气,能让公平正义得以伸张,腐败现象得以遏制,求真务实得以奉行,为民形象得以树立。

三、用领导干部作风转变推进铁路进发展方式转变

领导干部转变作风体现一个“正”字。其身正,不令则行。“正”是口碑,走正道,干正事,职工群众就会交口称赞。领导作风是领导方式的集中表现,用领导方式的转变推动铁路经营发展方式的转变。

1、必须强化发展观念,依靠解放思想转。纵观全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凡是发展方式转变成效显著的地区,干部的思想解放程度就高,眼界就宽,思路就广,办法就多。贯彻落实好部党组的决策部署,适应铁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最紧迫、最首要的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思想解放与否?主要看领导干部的发展意识强与不强。是否善于面对市场,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合力。首先要坚定发展信心。过去抓工作习惯唱好“安全”“运输”两台戏。现在转换铁路运输企业经营机制,落实铁路局市场地位,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对领导干部的市场知识、市场能力是一大考验。但是,应该看到铁路发展有着巨大市场和美好前景,给铁路经营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因而,要深入分析市场,研究发展战略,增强发展信心。其次善于破解发展难题。解放思想的根本是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既要研究战略性发展思路,又要研究抓经营的务实举措。坚决破除那种小富则满、不富也安、不思进取、坐等商机、伸手要钱的思维观念。其三是凝聚发展合力。要把部党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科学化发展水平的战略部署讲清讲透,把路局、路局党委关于发展多元经营的目标、任务讲清讲透,把本单位的工作思路、发展举措讲清讲透,把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担负的具体任务讲清讲透,传递压力,担当责任,振奋精神,凝聚力量。

2、必须强化改革观念,依靠创新思维转。铁路“3.18” 体制改革后,各种权力集中到上层,基层领导干部习惯于听指挥、念文件,极大束缚了创新思维。现在部党组要放权于基层,有些领导干部的思维会一时难以转变。一要增强体制改革意识。铁道部已明确铁路改革目标,提出科学界定铁道部职能,实现铁道部职能转换;政企分开,放权于基层,确立铁路局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公司体制改革。诸多改革措施表明,铁路体制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面对改革,我们必须早有思想准备。二要增强管理模式改革意识。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后,必然要求铁路局管理机制转换。基层管理机制怎么转换?重点是要对现有经营管理模式进行深层分析,对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制约单位健康发展的机构、制度进行规范,包括决策、运营、财务、审计、人事、分配、党建思想工作等各项管理机制,都要从现代企业管理、市场化经营的需求出发去完善、去转换,实现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的有效接轨。这是经营理念的转变,是一场以思想解放为先导、以经营效益为主线的深层次变革。三是增强规范行为意识。在机制转换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复杂问题,规范经营行为、规范权力行为、规范用人行为尤为重要。

3、必须强化市场观念,依靠科学决策转。现代决策涉及的要素越来越复杂,范围越来越广,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在研究发展思路、改革方案、发展项目时必须做到科学决策。科学决策不是光是领导班子拍脑袋,更应该广泛听取职工群众意见。注重领导与群众结合,班了与专家结合,用程序的科学性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科学决策必须强化市场观念。一是超前做好市场调研。运输是 3 铁路的主战场,市场是铁路的新领域。从多经发展的现状来看,无论是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还是效益提高,都必须紧扣市场需求,构建经营实体,寻找经济拓展点,延伸运输服务链,使结构多元化、经营市场化成为多经发展的新动力。面对转变经营方式,领导干部必须沉着应对,切不可匆忙决策,盲目上马。二要大力拓宽经营领域。依托运输主业,开发运输关联产业市场,不断延伸经营触角,形成传统与新兴、高端与低端、主营与兼营多业并举、共同发展的产业新格局。要把铁路运输的优势用足用好,积极拓展餐饮、旅游、广告、服务业、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经营业务,加强战略合作,实现联动发展。三要精心谋划战略布局。今后两到三年,是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攻坚期,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更是经营资源的战略布局期。要科学研判内外部发展环境,加强对国家政策、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对全局的经营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布局,及早抢占市场制高点,实现资源效益的最优化、最大化。

4、必须强化效益观念,依靠夯实基础转,铁路发展的根本是市场开发、效益提高。强调效益意识,就是要摒弃粗放经营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实施精细管理,不断提高资金、资源使用效率,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一是向市场要效益。铁路内外市场巨大,效益广阔。能不能取得效益,关键看领导干部的运作能力,眼睛盯市场、心中想效益的领导干部,必然有办法赢得市场。与其伸手向上要项目、要资金,不如向职工找点子,向市场找项目。二要向资源管理要效益。经过几轮的生产力布局调整,铁路仍有大量的资产、地产、房产闲置。这是铁路发展多元经营得天独厚的条件,要用足用好用充分。在国家法律政策规范的前提下,实施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就能提高经营效益。三要向成本管理要效益。要学会算账,算细账,理好财,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和产品成本进行严格核算,定期开展经济活动分析。要学会节约。要自觉抵制奢侈排场、铺张浪费等行为,规范公务接待,严抓节支降耗,开源节流,严控费用支出。

5、必须强化为民观念,依靠廉政勤政转。发展为民的观念是勤政廉政的起始,是转变领导作风的根本归宿。如何实现用领导作风的转变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盛部长高度概括:一是发展,二是为民。发展是手段,为民是根本,也是归宿。发展的目的是为民,为民必须要发展。如何发展就是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如何为民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要知民心,顺民意,从解决人民群众的最基本需求抓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共赢,使发展始终不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一是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心里时刻装着人民、想着人民,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当作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理念,不断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经常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多听职工群众之诉求、多想职工群众之需要、多解职工群众之难事,真正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三是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牢记民生问题无小事,不断强化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意识。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解难事”,为构建和谐平安铁路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〇一一年五月八日

以领导干部作风转变促进领导方式转变

中共固始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兰恩民

省委书记卢展工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牢记责任使命、突出发展为民。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省委书记卢展工的重要文章、重要讲话及“何平九论”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以领导干部作风转变促进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科学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4 展提供有力保证。

一、在学风上转变,以好的作风抓学习

学习是领导干部增长才干、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总开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好的作风抓好自身的学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全局的能力。当今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激烈变化、矛盾和问题凸现的时代,如果不注重学习,不在学习和工作中提高自己,就难以立足。我们要树立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思想观念,在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理论知识、重大战略思想的同时,还要自觉学习现代经济知识、科技知识、法律知识和社会管理知识,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用先进知识和文明成果充实自己。同时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狠下工夫,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实际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新作为,转化为加强世界观改造的思想指引和精神动力,做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表率。

二、在务实上转变,以好的作风抓落实

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要把心思放在研究问题、谋划发展、推动工作上,而不是用在参加很多活动上”。对待工作,我们都要有一种殚精竭虑、全然忘我、激情工作的精神境界,要有一种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要有一种干就干好、精益求精、誓争一流的工作标准,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意志。要大力倡导立说立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坐而论道、空泛议论的不良现象,坚决反对拈轻怕重、回避矛盾的不良现象,坚决反对虚报浮夸、弄虚作假、耍花架子、作表面文章的不良现象。我们要勇于治“虚”治“假”,敢于治“漂”治“浮”,切实做到讲实话、知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干部作风建设体现到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对认定的事咬住不放,抓住不松,抓出成效。要对定下的事,持之以恒,一抓到底,不半途而废。要做到说一句是一句,干一件成一件,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掷地有声,执行有力。要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严肃批评“不落实的人”。对已办完的事报结果,正在办理的事报进度,没有完成的事找原因。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要问责追究,确保政令畅通,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我们要认真践行“四个重在”和“三具两基一抓手”,自觉摆脱文山会海和迎来送往,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克难攻坚、推动改革上,用在加快发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上,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产第一线,形成定期开展调查研究的工作机制,下单位、进社区、去农村、到学校,聆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探索大有作为的发展之策。要以身作则,自我加压,树好形象,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尽心履职、积极作为。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形成“千斤担子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奋发有为创大业”的工作局面。

三、在为民上转变,以好的作风抓服务

省委书记卢展工强调,“领导干部要把为民负责看得重一点”。领导干部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主人,一切为了群众,在工作上相信和依靠群众,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带着感情做好群众工作。要与基层群众心连心、同甘苦、交朋友,及时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关注群众期盼,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要把民生放在首位,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善解民之忧,善解民之难,善兴民之利,善乐民之心。领导干部要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畅通群众反映问题、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建立健全服务群众、联系群众和保障群众权益制度,认 5 真实行信阳“四家工作法”。扎实开展好 “领导干部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最急迫的利益问题。要认真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稳定在一线加固、作风在一线转变、科学发展在一线体现。我们要常怀为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恪守安民之责,努力在全县营造经济协调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在考核上转变,以好的作风抓奖惩

完善干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和问责机制,为促进干部优良作风养成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要研究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的绩效考评指标,建立固始县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台账。要在推动科学发展、履行岗位职责、完成中心工作、承担极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等工作中考核和识别干部,每半年开展一次社会满意度测评。要把考核、测评结果与干部选用相挂钩,与评先奖优相挂钩。对考评较差、公信度低的领导干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调离、降职、诫勉等方式处理。完善群众评议监督机制,扩大群众对干部政绩考核的参与程度。

要建立对干部作风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从密切联系群众、勤俭节约、决策民主、创新务实、遵纪廉洁等方面,把作风建设量化成可操作指标,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并把检查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基本依据。要加大惩处和问责追究力度。严肃查处制造虚假政绩、骗取利益和荣誉的行为,切实纠正在发展过程中与民争利、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等问题;严肃查处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中违反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土地征用、节能减排等方面政策的问题和案件,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营造良好环境;严格执行党政干部问责制,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履行职责中出现的失职渎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从爱护、保护干部出发,切实做到监督检查从严、批评教育从严、问责追究从严,使干部不敢懈怠、不敢腐败、不敢专权、不敢失责,切实转变作风。

五、在清廉上转变,以好的作风抓自律

要把廉政建设和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结合起来,树立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着力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要坚决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加强党性锻炼,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廉洁从政,勤奋从政,做道德操守的表率,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模范遵守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生活情趣要健康,精神追求要高尚,明辨是非,克己慎行,慎重交友。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奢侈浪费、攀比铺张的不良风气,将有限的财力用于经济发展和改善困难群众生活,做到清正廉洁,生活正派。

要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健全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司法、社会和新闻媒体等监督机制,加强监督制约,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要深化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办事公开。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阳光”交易机制,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突出在选人用人、工程项目和资金分配使用等重点领域和重要环节的“阳光”运行。要前移监督关口,不仅要考察干部的“工作圈”,还要考察干部的“生活圈”和“社交圈”,使干部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敬畏组织、敬畏法纪、敬畏群众、敬畏社会,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服务理念。

六、在导向上转变,以好的作风抓用人

选好用好干部是转变干部作风的关键。只有解决好了选人用人的导向问题,才能解决好干部作风问题。我们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坚持“五重五不简单”,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市委“五个常态化”选拔任用干部。选好用好那些重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的干部,选好用好那些一心一意干事业、聚精会神谋发展的干部,选好用好那些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干部。注重选拔思想品德好、个人能力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四好”干部和激情创业、热情干事、真情做人的“三情”干部,在全县上下营造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一是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不事张扬、不跑不要的干部;二是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基层和生产一线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三是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四是要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得到群众拥护的干部。同时,要“治庸、治懒、治散”,对工作作风不扎实,观念陈旧,艰苦奋斗意识不强和“不干事”、“干不成事”、行政不作为的干部,予以通报、警告、停职、降职甚至撤职等组织处理。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褒奖那些贡献突出的干部,支持那些一身正气的干部,鼓励那些老实干事的干部,鞭策那些不思进取的干部,教育那些跟风行事的干部,惩处那些贪污腐败的干部,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转变领导三大作风 加快邮政发展步伐

毛主席说:“政策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企业领导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直接影响这个企业的兴衰与存亡,在邮政第二次创业阶段,尤其在邮政扭亏为盈的关键时刻,关系到这个企业能否快速地走出困境,给企业职工带来希望和前途的大问题,所以在邮政即将全面扭亏的时候,转变领导作风能够使企业如火如荼的发展。

一、转变领导思想作风稳定人。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目前困难多,发展难度大,但是都要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才是实事求是,只有发展才能走出困境的信心。要纠正各级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几种倾向:一是片面的看问题,对邮政、对企业的发展看主观的少,看客观的多,看困难多,看前景少;看不利因素多,看有利因素少,这些思想倾向在一些县(市、区)领导中存在的悲观情绪,对邮政的发展和前途缺乏信心,片面的看待问题。二是仍然存在埋怨情绪,他们埋怨山区经济落后,市场疲软,业务发展困难,坐井观天,不看周围的县,远至新田县,近至通道县,他们也是山区,也是贫困县,为什么搞上去了?关键在领导班子。他们仍然埋怨分营不合理,三年过去了,同样的分营,为什么有的县走出了困境,这不是原因。有的领导还埋怨职工情绪不高,思想落后,我们说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只有领导带头,身先士卒,领导是旗帜,才能鼓舞士气,团结拼搏,无往不胜。

二、转变领导工作作风带动人。各级领导都要树立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干部要报实情,讲实话,做实事。一是坚持经常性的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到生产一线了解情况,了解市场,了解职工的生产、生活。掌握第一手资料,这是领导做出一切决策的依据,才能减少和避免工作的失误。二是要树立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带头发展业务,带头做好工作,有的领导本身完不成业务发展任务,又怎么去要求职工。在发展业务上领导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十分重要。三是要奖罚分明,不论干部、职工,该罚则罚,该奖则奖。在工效挂钩的分配上要同一个起跑线,我们这样做了,也取得较好的效果,要继续发扬,只有和广大职工有福同享,有任同担,同艰苦,共患难,拧成一股绳去战胜目前的困难,突破困围,创建美好的明天。四是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要说实话,做实事,坚决反对浮夸风、掺水份,要脚踏实地的工作。职工反对浮夸,反对掺水份,干部更不能马虎。

三、转变生活作风感化人。在邮政的创业时期,干部的生活作风要坚持党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勤俭办企业,坚持党的勤政廉政,保持领导干部的清政廉洁,要“从我做起,向我看齐”,领导 7 干部的言行“群众眼光是雪亮的”,优秀的领导干部是群众的榜样,群众的表率。今年我们公开竞聘了4名县局副局长,明年我们将公开竞聘一些县局的正职,选聘一些优秀的领导干部,二是坚决反对不必要的形式主义,反对讲排场,讲阔气和铺张浪费的作风。三是干部廉政建设上我们始终坚持干部下县“三不准”,不准上高档酒楼,不准上高档烟酒,不准公费安排娱乐活动。要防止一些干部生活上的不良苗头。四是都要过好“子女关、亲属关、金钱关、美女关„„”要经得起考验。五是要关心职工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对职工说话要亲切一点,平时多接近一点,替职工实事多做一点,生活上多关心一点。几年来我们在逢年过节慰问,职工生病慰问,贫困职工慰问,生日慰问等做了不少工作。但是还不够,创业靠职工,扭亏为盈靠职工,干群是鱼水关系,职工是企业之本,只有干群团结,同舟共济,企业才能兴旺发达。

总之,领导干部要以思想作风稳定人,以工作作风带动人,以生活作风感化人

篇2:寻求作文创新的突破口上

关键词:作文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语文素质的提高,关键在于读写。而读写能力的终极目标应该体现在人们写作实践能力的提高上。长期以来,人们始终把写作水平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其中可见作文能力强化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也是人所共知的。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成效呢?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对症下药,转变教学思路和模式。

一、加强口头作文训练,提高写作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但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说”的能力常常为教师所忽略,写作教学更是与“说”无缘。加强口头作文训练是语文教学,也是作文教学的继承和突破。

(一)口头作文的意义。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是写好文章的基础,而学生作文中的语病现象又常常缘于其日常生活中的口头语言表达习惯,加强口头作文训练可有效纠正学生习惯性语言失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既能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 口头作文有利于学生在民主监督之下,进一步端正写作态度。口头作文训练常是面对全班或全组的同学,在公开的场合,在公平的原则下,对自己文章的一次推销性的展示,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学生之间会互相比较,互相监督。受荣誉的驱动,学生会更为慎重地对待每一次的训练,会更为珍惜每一次推销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

3. 口头作文教学多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内交流,推选最佳的小组代表作品,经过集体的加工润色,然后在全班发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篇交流的作品都是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它能有效促进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既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发扬光大。古代的吟诗、诵诗不就是这样的吗?私塾、驿站大家围坐在一起,即席创作,然后互相点评,互相切磋,肯定优点,修正缺陷,就是在这不断的交流碰撞中大家的诗文创作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也正因为此才有唐诗、宋词、元曲的非凡成就。

(二)口头作文的组织形式。

口头作文的训练方式,应灵活多变,避免单一和枯燥,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我根据近年来的实践,认为口头作文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课前演讲。

即利用语文课前5分钟的时间,组织安排学生上台演讲。课前演讲按学生的座号顺序进行,每节课安排两位学生参加,每学期每位学生约有两次上台训练的机会。

演讲训练形式应注意命题演讲与话题演讲相结合、课前预先准备与即兴演讲相结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配套学生自评、互评环节,并把学生的每次演讲训练与点评情况纳入学分评价项目。属课前预先布置的演讲,命题与话题按周调整变化。

2. 提纲竞拟。

提纲竞拟即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根据要求草拟作文提纲。提纲竞拟的形式分命题、选题和话题三种。

3. 故事接龙。

故事接龙一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教师拟一个故事开端,然后各小组按顺序依照故事情节发展往下接,或由教师出题,然后各小组按顺序编接故事。

口头作文要注意个体对话与小组比赛相结合。当然,万事开头难,在试行口头作文的起始阶段,学生无论是在作文的能力上,还是在胆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特别是中职学校的学生,本身起点就低,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信心不足。所以更需教师悉心引导、鼓励和扶持。教师首先应科学组织学习小组,配合分层教学,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信心。当然,在起始阶段,教师还需注意物色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培养种子和助手,让这些种子在各小组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带头发言,合理组织小组讨论等。渐渐地,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带动下,大家就会感受到口头作文的独特魅力和情趣,由被动变主动,积极踊跃参与小组发言和全班发言。

二、加强即兴作文训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即兴作文训练是锻炼学生思辩能力的有效方法,对学生写作思维能力和口语应变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当然要组织好即兴作文训练,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要引导学生注意平时积累,厚积薄发。

教师可以牵头组建班级读书小组,筛选订阅报刊杂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并非不喜欢读书,而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什么样的书。记得在初中教学阶段和刚到职业学校工作的前几年,我总是把办文学墙刊、组织文学写作兴趣小组和日记周记写作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配套建立班级图书馆,订阅《少年文艺》、《文学故事报》、《电影剧本》、《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世界电影》、《诗歌报》、《散文诗》等报刊杂志,供学生借阅。“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在阅读积累的基础上不断得到强化和提高。学生的课外自由写作量逐渐增多了,体现学生真性情的佳作也日益增多了,如《蝙蝠的坟墓》、《葛洪山秋趣》、《梦中的妈妈》等。特别是那篇《梦中的妈妈》,当作者在讲台上读完文章之后,全班同学都泣不成声。那是我教学生涯中所见过的最感人的一个场景。其实这位学生日常的作文并不好,而这篇文章却以其特有的质朴和真情感人至深。

(二)断绝后路,发挥课堂45分钟的学习成效。

课堂作文绝不留到课后,这是我多年来作文教学的一个习惯。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很大的弹性,写作效率也有很大的弹性,而决定这一弹性弧度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和写作兴趣。如果没有兴趣,那么再多的时间也是于事无补的。相反,只要有兴趣,就会有时间和效率。为此,教师应该多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体验和熟识学生的情感心路,想学生所想、爱学生所爱。这样才能有的放矢,选择学生喜爱的话题,设计学生喜好的课堂模式,营造良好的课堂写作氛围。在此基础上逐步强化学生的课堂写作效率,养成学生当堂写作的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习惯成自然。

中考、高考,人生当中还有数不清的考试,哪一次能提前告知你考题?所以应变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有的学生平常语文学习不错,一到考试就犯怵?这里有心理素质的因素,也有应变能力不足的问题。而这种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与日常写作习惯密切相关。平常写作若不强调效率,总是放任学生把作文拖到课后完成,学生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应变能力就会打折扣。反之,平常如能不断强化学生的即兴作文训练,习惯成自然,学生的反应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不再视作文为畏途,兴趣越来越浓,信心越来越足,作文写作能力也越来越高。

央视节目“京城跑酷一族”和“失传的轻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人的潜能是很大的,只要注意开发,许多目前只能在猿猴等动物身上才能见识到的特殊平衡能力、灵敏的动作技巧,在人的身上也能被激发出来。学生的写作思维也应如此。

三、加强作文写生训练,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我们都知道,绘画基本功底的强化多依靠日常的临摹写生训练,绘画创作的灵感也多缘于日常的写生经历。诗画同源,写生训练同样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和写作灵感的激发。它融生活的乐趣和智慧于其中,常常牵系着生命的情感和创作的激情。

(一)作文写生的内容与意义。

作文写生主要包括自然写生和社会写生两种。

1. 自然写生。

即对自然山水景物及人物形神、动作的生态化描摹,如到山谷中描摹花草树木的形色、在庭院中勾画鸡鸭猫狗的神态,在礁岩崖壁捕捉浪花舟影,在日常生活中刻画人物的动作神态,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等,它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的实践积累中不断强化自己的观察能力,准确把握自然景物的形态和人物的动作情感,可以培养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社会写生。

即对社会现象、事件的文字再现。包含人情世故、民俗民风、社会新闻等。它在培养学生社会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美好的社会情感和公共责任意识。

(二)作文写生的组织与指导。

1. 作文写生要遵循渐进性原则,突出实践性特征。

所谓渐进性就是指作文写生训练要合乎规律,循序渐进。也就是要遵循从低到高、由简入繁的阶梯训练原则。而实践性则是指作文写生要强化的实践积累环节。也就是要让学生在不断地观察描摹自然、社会的写生实践过程中逐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与能力。

作文写生训练首先要从观察入手,让学生了解观察的基本方法步骤,把握观察的要点环节。期间可配合组织一些人物、生活细节观察小竞赛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日常观察意识和技巧。

其次要从片段写作分解训练起步,逐步过渡到整体训练和提高训练。就如绘画写生一样,比如你要画一个人,就得首先从人物的解剖训练入手,把手、脚、眼、耳、鼻、嘴等局部特征画好画出神韵,然后才能开始画完整的一个人、几个人,再进而画人物的群体活动场景。作文写生也是如此,分解训练、基础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就像达·芬奇,如果没有前面长期、原始的“画蛋”训练,就不会有后面出神入化的“蒙娜丽莎”。

最后要重点突破情感体验和情感把握环节,从白描到写意,从理性到感性。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而把握情感则是写作的重点又是难点。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诱导应贯穿写生训练指导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走进社会,亲近自然,感悟、体验美好的情感,甄别美丑,区分善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并自然诉诸文章。情感的诱导应从生活开始,经过文章写作提炼升华,最后又回归于生活。如此循环反复,健康的情感因素就能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挥洒自如。

2. 作文写生的组织要注意形式的变化与互补。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体与个体相结合。教师可通过课堂作文、专题采访、主题写生、个性写生及日记、周记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不同方面锻炼和强化学生的文章采写综合能力。

3. 作文写生的组织还需注意环境氛围的营造。

可设立一个精美的写生作文专栏,由学生独立运作,自己设计版面、抄贴布置,按时出刊。可成立一个作文写生兴趣小组,通过课外辅导的方式,培养骨干,带动全体。可提供一个稳定的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学生与校内外文学社团交流心得,邀请地方文联作家到校讲座、指导。多渠道地营造作文写生浓厚的外部环境氛围,吸引学生自然融入其间。

生活中有许多充满灵性的事物、感人至深的事件和异彩纷呈的瞬间。我们的许多学生却因长期局限于“两点一线”的生活和沉重的课业,而忽略了近在咫尺的自然和社会,忽略了让我们感动的那一个个异彩纷呈的瞬间,以致感情日渐麻木,思想日渐枯竭,发自内心的写作激情日渐消退,体现真性情的文章日渐稀少。

篇3:在创新中寻求突破

2008年,我国纺织业面临成本提高、出口压力加大、全球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但同时,2008年也是纺织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关键时期。此时,全行业和企业更需要以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和品牌贡献率为核心,达到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为企业寻求新突破和发展,从而实现我国从纺织工业大国向纺织强国的转变。为此,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决定2008年继续在全行业开展“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的评选活动,以表彰在2008年度做出突出创新业绩的先进人物,推动和提升全行业创新工作的蓬勃发展。

据了解,本次活动将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本年度在科技进步、产业转移、市场开拓、社会责任、品牌创新以及综合管理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并产生全行业效应的个人。推选方法将采取相关组织推荐和自荐相结合的方法,经过评审委员会初评、终评,在2009年1月公布年度创新人物最终推选结果。其中,评审委员会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亲自担任主任委员,成员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各专业协会领导和有关专家组成。

2005年以来,“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评选,一直受到业界和社会的关注,活动已推出了几十位行业创新楷模,展现了纺织业2000万纺织人的精神面貌,展现了纺织行业的无穷活力。中国纺织行业正迈入新战略机遇期的关键阶段,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

很显然,时代赋予了中国纺织行业新的使命与责任,创新正成为行业前进的命脉,而提高科技与品牌贡献率则是当前行业创新的集中体现。

“今年的行业情况特殊,行业创新的紧迫性将会格外凸显,在困难形势下,创新人物的业绩也会更具有感染力,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将创新转化成生产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逆境中寻求新的突破,达到预定的目的。”孙淮滨强调。

因此,在全国金融危机动荡,纺织业出口下滑,纺织业发展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通过行业年度创新人物的评选来表彰先进,发挥榜样的力量,显得格外的重要。榜样的力量是群众自我教育的好方式,单纯说教会显得很空洞无力,但推榜样、树典型就可以带动全行业的人,共同创新,共同进步。

无疑,作为行业每年举办的重大活动,年度创新人物评选牵动着各方的心,在过去的几届评选中,产生了一批在行业具有深远影响力创新模范,比如2006年度山东海龙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工程研究负责人逄逢建;2007年度的孚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勇;武汉科技学院副校长曾庆福等,他们以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影响力,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调整,这些成就的获得,最大的体现就是创新,正是创新,才引领了行业的进步和企业的发展。

2008中国纺织年度创新人物评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这注定要为转型期的纺织业带来新的发展和希望,创新的精神和影响力也必定成为企业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唯一“法宝”。

篇4:融资在创新中寻求突破

在政府大力支持和巨大节能潜力的双重驱动下, 各路资金都纷纷看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节能环保产业, 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节能服务行业更逐渐开始受到积极追捧, 部分金融机构与节能服务公司在合作中, 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融资践行了有益探索并总结了大量经验, 不论是商业银行贷款、担保、保理、融资租赁还是风险投资甚至IPO, 成功案例不断涌现, 很多节能服务公司尝到了甜头, 获得了突飞猛进地发展。

但由于节能服务公司自身融资能力的限制, 公司资质相对较差、轻资产、无抵押担保等“通病”与合同能源管理“资金投入性”的特点, 目前各种传统的金融产品尚不能满足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需求, 无论从国家主管部门、金融投资机构, 还是节能服务公司角度, 想要缓解投融资难, 有效促进在产业发展中更有效的作用, 亟需要拓展思维, 积极创新。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个设想仍旧是围绕着担保的话题, 建立国家级节能服务公司专项担保基金。担保基金的规模可在5亿元人民币, 按照1:10的放大比例, 将带动50亿人民币左右的资金投入。基金可以有不同的资金来源构成, 其一, 可以来自节能服务公司自身, 按份额由节能服务公司出资认购, 实行会员制;其二, 可以继续吸引并利用国际机构的资金;其三, 为发挥更大的效用, 可以研究利用好国家针对节能服务公司的专项财政奖励。

第二个设想是建立“节能服务产业专项发展基金”。从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债权融资和节能服务公司股权融资两方面入手, 兼具孵化、扶持甚至担保基金、风险分担基金等功能, 这样一个产业基金的成功市场化运作, 将对会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三个设想是联合舰队式打包融资平台的构建;最大的问题还是需要有具备各种专业知识的专家队伍支撑, 单行业专家不行, 单融资专家也不行, 依然必须是上述两种专家的合体, 组建磨合尚需时日。

篇5:寻求作文创新的突破口上

当前我国培养田径人才方式依旧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 主要以体育总局下的国家队、省市体育运动学校等为主, 并辅之以俱乐部培养形式, 此种传统培养模式, 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体育运动发展的需求了。如今, 随着社会的进步, 尤其是奥运会的开展, 各个国家对田径运动越来越重视, 这种背景下就需要运动员获取全方位的发展, 也就是不仅要具备充沛的体能, 同时还要对战术予以把握, 并且具备非常好的心理素质。然而传统体制培养二来的运动员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田径运动发展的要求, 因而对田径人才培养体制进行创新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新培养体系的构建是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一) 新体制使我国传统田径培养体制弊端得到了弥补, 尤其是国家队的组建, 更是对地方体育造成不良影响, 使得很多条件优越的队员不能在学习和训练兼顾的状况下, 放弃训练, 从而导致人才的浪费。建立能使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培养体系已经显得非常必要了。

(二) 由于大学的招生群庞大, 学生可根据自身状况来对田径项目加以选择, 如此一来对调动学校积极性有利。并且能代表国家参加大型赛事, 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也能够为学校带来更大的荣誉。

(三) 由于高校举办单项田径队具备充分的物质条件和人力资源作保障, 并且其培养运动员关键性的目的在于让其参加大型田径比赛, 因此具备得到社会帮助和支持的条件。

(四) 现如今, 我国运动员体系培养问题主要在于培养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以及保障其就业问题, 这两者是体育行业对运动员的需要, 同时也是运动员对人生的规划, 它不仅会对田径项目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同时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批评和关注的问题, 而在大学开办高水平的田径项目能使就业、训练和教育实现协调发展, 条件允许的运动员还可继续深造, 从而使自身的文化水平得到不断的提升。

(五) 在大学进行田径项目的全过程培养将会吸引全国优秀人才参与其中, 通过筛选而进一步获得更加优秀的人才, 同时也能够使科研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从而使训练水平得到提升。如此便能实现田径项目的跨越发展, 从而有效的提高我国的田径水平, 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三、政策配合和支持下的创新体制才能健康发展

(一) 使体育部门间的合作加强, 将使二者相互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需赋予学校更大的招生权, 按照自身状况来管理和监控招生来源、运动项目和名额。

(二) 国家体育政策需给予倾斜和支持, 以此为大学田径队提供一个表现的平台, 让大学田径队有同等权利参与各种比赛。引进奥运选拔制, 采取层层选拔的方式。与此同时, 还需对相应法律程序加以建立, 使得人才的选拔更加的公平, 这样才能真正的选出有能力的人才。

(三) 作为培养的主体, 学校要培养田径人才, 必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比如为学生提供运动场地以及相关设备设施, 因此运动员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校。为此, 国家应进行一定的扶持, 比如可以对学校和学生建立相应的奖励政策, 使获取优异成绩的学校和个人得到重奖。

(四) 作为教育部门, 需对大学田径运动员奖学金制度予以完善, 对激励机制加以建立, 使运动员的自信息得到增强, 从而将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将国家提升田径水平的目标和高校培养田径运动员的目标加以统一。

四、结论与建议

随着田径竞争的日益激烈, 对田径项目布局加以优化, 通过改革培养体制来使我国田径发展有新的突破, 使集群优势和地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全面促进我国的田径事业发展, 综合提高我国的田径竞技水平。通过高校来对满足要求的田径运动项目进行运动队的组建, 对高水平的田径人才加以培养, 从而满足世界田径运动发展的趋势。如此一来, 不仅使退役运动员所造成的社会压力得以减轻, 同时也能使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得以解决, 从而为社会的良好运行提供帮助。此外, 高校培养机制对运动员精湛战术、技术的学习有利, 并且还能培养他们在比赛时具备非常好的应急能力和心理稳定力。高知识修养, 对运动员掌握先进的训练方式和技术有利, 能使运动员对自己进行理性约束, 从而使他们的心理和思想教育水平得到提升。

高校田径体制的改革仍处于探索期, 特别是在招生、经费、运动员训练系统性以及参赛机会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仍需国家政策上的扶持。与此同时, 还需要高校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 充分认识到田径运动的作用和意义, 并主动参与到培养田径人才的过程中去。

要建立相应的运动员招生制度并加以完善, 最终形成完善的高校运动员招生体系, 运动员入学时需让其参与文化课考试, 在其考试合格后才能被高校招生。针对于运动训练和文化课学习之间存在的冲突, 可以另外安排老师和课程进行辅导, 还可以开设预备班、假期补课等形式将这一问题解决。综合各个方面使各高校办队实现社会化, 从而满足竞技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史进.在体制创新中寻求中国田径的突破[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06:670-673.

[2]陆玉坤.奥运会田径奖牌归属动态演变及中国田径竞技格局分析与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2.

篇6:寻求作文创新的突破口上

2015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新常态步入新阶段的一年,是全面步入其艰难期的一年。在这一年里,生产领域的萧条与消费领域的繁荣、传统制造业的困顿与新型产业的崛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迷与创新领域的活跃同时并存。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之下,我国物流业依然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矛盾和挑战。物流装备领域也是如此,虽然在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提效率、降成本的大背景下,各方对自动化物流装备和技术的需求不断扩大,但以叉车、载货车、托盘等为代表的传统物流装备行业,也切实感受到经济下行带来的重重压力。然而,正如同在疲软中孕育着生机的中国经济一样,这些行业在艰难期之中曙光已现,正开始铸造下一轮快速增长的基础。

上一篇:工作小结(毕业大学生转正工作总结)下一篇: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