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进修后工作总结

2024-05-01

腹膜透析进修后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腹膜透析进修后工作总结

腹膜透析工作总结

2011年我在某某医院进修腹膜透析3个月,收获颇多。在某某医院的腹膜透析中心,我看到她们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病人的配合,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命。她们的腹膜透析中心是以门诊的形式存在,几乎没有住院患者,真正做到在家透析,在家治疗。虽然这样,但是腹膜的感染率却很低。我不禁反思,为什么我们医院的病人住院率很高,感染率也很高呢?

回到医院,我学以致用,针对病人进行全方面、持续性教育。包括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反复操作考核及延伸服务。针对院外患者,在肾病大讲堂进行腹膜透析相关知识的传递;针对院内患者,进行小规模的健康宣教。对于选择腹膜透析的患者,从住院到出院进行阶段性教育,从理论到操作,再从操作到理论,考核合格后患者及家属才能独立操作,并且这些患者及家属半年到一年将进行再培训。这半年来,我培训了56位患者及家属,腹膜感染率明显降低。

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及规范患者随诊制度,我制定了门诊随诊表格,这样可以有计划的预约患者,指导患者定期复诊。我与腹透医生每周三出门诊,每天预约5-6位患者来院随诊,这样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健康教育。

回到医院,我的工作重点之一就是完善患者的资料,我重新建立患者的纸质病例及电子病例,方便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纵向了解。

在2012年,希望我科有质的飞跃,在进行肾病大讲堂的同时,计划开展腹膜透析大讲堂,透析前的健康教育,APD技术的开展,希望我科有美好的明天。

泌尿内科

篇2:腹膜透析进修后工作总结

我于2011年12月3日至2013年6月3日在油田总医院血液透析室进修、学习。首先,我感谢院领导及护理部领导给我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通过这次在油田总医院血液透析科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开拓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知识,增强了自己的业务能力,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学习发展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和业务技能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六个月来的进修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血液透析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我如同一个实习的学生虚心向老师请教、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在护士长的教育下,我掌握了血液透析的常见病的护理以及操作。如动静脉内瘘的穿刺及护理,临时性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血液灌流术护理,血液透析的护理,永久性深静脉置管的护理等。熟悉了血液透析的工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下面就将我学习进修的几点收获和体会作如下汇报:

油田总医院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庞大的医护队伍,独立独特病房结构,给病人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所有护理用具标识醒目,放置规范有序,方便快捷,床位之间配备感应洗手池,防止交叉感染。由于血透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她们护士都有着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具有较高的护理理论基础及熟练的操作技能,都有较为严谨、敏捷和果断的工作作风。她们每人负责5名患者,时时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忽略任何一点症状,不放松任何一个血透环节,不错过任何一次抢救机会,操作迅速、干练,杜绝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她们做到了护士操作时,重点加强自我查对和二人核对制度,自我查对就是上机后自己先查对,二人核对就是组长与管床(根据医嘱)认真核对各项治疗参数。每班护士对所管透析患者病情必须掌握,避免了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因其它疾病发生病情变化不能正确判断,延误病情。严格执行告知制度,对首次使用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宣教。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机做到人次消毒,操作人次更换手套,严抓工程师对机器的维护及水处理的消毒工作,保证透析液在安全范围,确保病人透析安全。透析液,透析用水每月定期做细菌培养及ph值监测。大庆市疾控中心 省疾控中心采样合格率100%。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透析病人实际上过着一种很不正常的生活,他们很大程度上是与透析机器“绑”在一起,终生依赖于医疗设备、依赖于医护人员存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都很重,长期病理因素的影响也使患者具有情绪不易稳定、容易激惹等特点。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血液透析患者不仅要给予心理上的安抚,还要给予人性化关爱,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以提高透析病人生存质量。所谓的“小小血透室”实际上承载着透析病人生存的全部希望,也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各种中毒病人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

常言说取他山之石意为攻己之玉。院领导和护理部领导派我去油田总医院进修血液透析,目的就是为了加强我院的透析治疗,现在我就将我的想法汇报一下,供领导参考。

(一)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明确透析中心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并制定透析风险预案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认真学习,使血透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有据可查,能及时解决。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不断补充完善。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工作,严格查对制度,包括患者的预冲管路、血管穿刺、透析治疗及治疗参数的设定,保证每个班次必须有2个以上的护士在岗,相互检查,包括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机器设定的治疗参数是否准确、抗凝剂及其他药物的用量以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等情况。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操作流程做,上机下机时引血的血流量不超过100ml/min,随时监督检查。半永久性插管和临时插管的病人,纯肝素封管液和下机用药不能同时抽吸,封管时易发生差错,及时告知护士现用现配。

(二)提供优质服务

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管理模式,强化服务意识。病人开始透析后,往往有很大的压力,如透析的风险、痛苦、自由的限制,疾病本身对身体的影响,透析费用,亲情的改变等等,所表现的心理问题有抑郁、焦虑、绝望,有的甚至因此仇视社会仇视医护人员。亲切而有耐心的语言沟通能够使患者有一种安全感,细心的讲解透析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讲解其他患者的透析效果,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尽量减轻患者的负担,为其设定透析计划,尽可能让他们不纠缠在疾病的痛苦、生命长短中,而注重生存质量,笑对人生。透析病人长期与医护人员接触,对医护人员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对工作人员、治疗环境及透析程序与方式都比较熟悉,甚至把血透室当成第二个家,并有明显的参与管理意识。对此我们随时与患者进行沟通,把血透治疗方面的新进展进行讲解和说明,主动征求意见。在发生其他科疾病时主动为患者联系治疗,建立畅通的就诊通道。提供联系方式,遇到问题及时联系,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让一位家属陪伴,使患者感受到亲情,增加安全感,减轻心理压力,更好地配合治疗。在没有家属陪伴时,我们亦承担起家属的责任,递水、喂饭,搀扶。

(三)加强工作细节管理

力求工作认真、细致。血液透析具有较高的风险,作为护理操作者,既要树立正确、积极的护理风险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避免风险,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为病人服务。透析过程中需要每小时常规测一次血压并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测量并监测生命体征。有些病人,尤其是透析过程中易发生低血压的,需求严密观察,每5分钟测量一次血压。透析仪器参数要及时调整,如温度、电导度、超滤率、血流量等等。工作时集中精神与精力,稍一疏忽,即可造成病人的损失与事故。糖尿病患者因为无糖透析易发生低血糖,要注意神志等变化,特别是病人睡觉时,需经常呼唤。由于透析排水之后水肿减轻,穿刺部位皮肤松弛,易发生针眼渗血或脱针现象,特别在冬天,病人手臂在被子里面,而出血往往就在一瞬间发生,而且量非常大。除了勤观察外,还需要交待病人,如有异常及时呼叫。在糖尿病人血液透析中如何观测血糖、防止对透析中的低血压进行分析,采取防范措施,以保证透析的充分。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目前周四下午没有透析患者,每周四下午午全体护士进行大扫除,对透析室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不留死角。

2、工作制度流程上墙,对原有上墙工作制度不完善的进行更新。

3、目前工作时操作欠规范,存在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操作的现象,虽然不影响工作质量及治疗效果,但与相关制度规范不相符,今后强制度规范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篇3:腹膜透析进修后工作总结

关键词:经后腹膜,腹腔镜,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外科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医学发展的过程中,微创技术和无痛技术也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本研究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围手术期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泌尿外科患者,男49例,女31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41.6±6.4)岁。全部患者中,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28例,行输尿管取石术30例,行肾囊肿去顶术20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取健侧卧位,在腋中线髂前上嵴上方2-3cm的位置做一个切口,切口长度为1.5cm,经过后腹膜腔深入到腹膜,之后把腹膜推向腹侧,在腹膜后间隙放置气囊,注入一定量的气体,在5分钟后拔出气囊,放置30°镜和Trocar套针,之后在腋前线肋缘和腋后线12肋下放置Trocar套针,二氧化碳的压力要保持在10-15mmHg,最后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合理的手术方式。

1.3 围手术期护理

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沟通,给予有效的心理辅导,让患者对手术存在的顾虑能得到有效缓解,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手术方式,告知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让患者的信心增强,从而来更好配合治疗和护理,让手术成功率得到有效提升。

②临床护理:术前12小时患者要禁食,术前4小时要禁水,术后在肛门排气之前不能进食和进水。患者在进食时应该要严格按照流食、半流食和普通食物的顺序来进行,术后要严格遵照医嘱来对导尿管进行拔出。术后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主治医生[1]。术后如果患者没有清醒,则需要让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避免出现窒息。患者在清醒后,护理人员要协助其叩背、翻身,从而来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护理人员还要对引流管进行检查,保证其通常,对引流袋定时更换,避免出现感染。

③并发症护理:术后患者会因为组织内部渗血或者手术钛夹脱落导致出血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穿刺孔和引流液的情况进行仔细观

采用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能够缓解鼻腔、鼻窦察,在患者出现出血情况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如果患者出现血压下降以及心跳加速等情况,则可以考虑为患者出血。术中如果注入的二氧化碳进入到腹腔间隙,就会引起皮下气肿[2]。在使用二氧化碳时,如果没有控制好压力,导致二氧化碳进入到血液循环系统,就可能导致酸中毒。所以术后要加强患者的呼吸系统护理,对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进行监测,看患者是否出现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在患者出现异常状况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及时处理。对于输尿管手术患者来讲,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对引流液的量和性质进行仔细观察,保持患者尿道口的清洁,避免出现术后感染。

2、结果

全部8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为(66.78±4.62) ml,平均手术时间为(51.75±20.74)分钟。术后2例患者出现皮下气肿,1例患者出现漏尿,经对症处理,患者病情均好转出院。

3、讨论

在临床泌尿外科中腹腔镜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腹腔镜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微创、术后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同时对手术功能重建和器官保留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复杂,同时也存在很多隐患,例如如果患者体位配合不好,就会损伤患者神经;如果手术器械污染磨损也会对患者造成危害;术中应用二氧化碳也可能导致气腹征象、肺栓塞等。所以护理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来让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从而避免手术护理安全隐患[3]。

总之,要想保证经后腹膜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成功,就需要在围手术期给予合理和科学的护理干预,从而让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夏敏.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07(24)

[2]王淑艳,苏靖涵.后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9)

篇4:腹膜透析进修后工作总结

低血压是透析中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多为阵发性,体重较轻和伴有心脏病的患者发生率高。透析过程中出现的低血压可以引起恶性循环,当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时候,就要停止超滤,而且要频繁输入正常或高张盐水使血压上升,这样这一次透析的超滤量就不能完成,当下一次透析时超滤量加大,又会发生低血压。临床表现除血压低外,多有恶心、呕吐、痉挛和哈欠。低血压的发生一般是多因素的。

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

除水过多,一次透析除水的总量过多或速度过快均能导致低血压,尤其是伴有心功能差的患者更容易发生。

干体重制定的偏低,每次除水多,透析结束后易发生低血压,则要考虑重新调整干体重。

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其他可能因素有原有高血压服用降压药未能及时调整者,透析过程中进食等可引起血压下降。

透析液温度对患者血压的影响

在临床实践中,绝大多数透析患者发生低血压,均以上述低血压常见的原因有关。但是患者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所表现的临床表现和症状有所不同。透析患者中有4例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与上述低血压常见原因無关。在多次透析中患者发生低血压,起初多考虑与超滤量过多有关,经调整后仍发生低血压,经临床观察,患者超滤量并不多,干体重增加两次透析之间2~3kg。但每次透析中频频发生低血压,低血压的发生又与上述低血压常见原因无关,经过细致观察,发现患者在透析中出汗、躁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患者主诉透析中感到闷热,烦躁、碾转反侧、全身不适,之后发生低血压。考虑患者是因为温度的问题,采用降低透析液温度来帮助患者,一般透析液的温度在夏季调至37~37.2℃,冬季调至37.2~37.4℃,为4例患者将透析液调至36~36.5℃,经过几次透析观察,调节透析液温度后,患者闷热、烦燥、碾转反侧症状得到改善,透析过程中未发生低血压,每次透析均能完成这一次透析超出量的完成,顺利完成透析计划。

虽然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是阵发性的、暂时的,但对人体的危害不可忽视,每次血压降低患者会很不舒服,有濒死的感觉,长时间的血压不能回升会影响动、静脉内痿,低血压是内痿堵塞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频繁发生低血压会造成对各个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发生在脑部可引起脑供血不足,脑梗死等疾病,出现头晕、乏力,感觉和运动障碍等,发生在心脏可引起心脏供血不足,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加重微循环障碍以及周围血管病变。4例透析患者经过临床观察和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引起血压降低的原因,采用低温透析液进行透析治疗,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避免透析低血压的发生,关键是预防。针对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做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篇5:2007年护士长进修学习后建议

九月份,我院派出了五位护士长在湘雅附二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临床护理管理进修学习,她们受益匪浅,对上级医院先进的管理模式,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均感触很深,并写出了学习体会,现将她们对我院今后护理工作的建议总结如下:

一、增加护理人力配置(附二院普外科36个床位、护士16人、工人2名)。

二、科室制定详细绩效考核方案,与护理人员的奖金挂钩。

三、对五年以下护理人员加大科内培训及考试、考核力度,每天护士长对她们进行提问,并与奖金挂勾。

四、护士长加大科室管理力度,实行人性化管理,将科室工作分工到人,责任落实到人。

五、科内加强环节质量控制,设立质量控制小组,每组职责明确,每天护士长督查,并签名,缺陷及时反馈、整改。

六、各科室设立特殊交班记录本,记录本挂放在治疗室内,以有效防止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七、实行护理查房,每日晨会交班后由护士长带领进行护理业务查房,以全面了解病室动态。

八、分组管理病人,设立责任组长,全面负责病区内基础护理与健康宣教。

九、特殊病人佩带腕带(手术病人、昏迷病人、危重病人、精神异常病人、产妇、新生儿等)。

十、合理分工,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如药品的领取,轮椅、担架的管理,每天的催款,大小便标本盒的发放,催促辅助科室及时记帐等工作均占用了护理人员大量时间。

十一、临床各科购置可折叠陪人床,以方便陪人晚上休息。

十二、添置病床隔帘,以保护病人隐私。

十三、新技术、新药品应用:PICC置管用于长期输液病人、赛肤润喷剂、安普贴用于压疮的预防、一次性灌肠袋、一次性连通管、瓶装75%的酒精、瓶装无菌蒸馏水、把络合碘消毒会阴改成0.1%的新洁尔灭。

十四、一次性用品、废弃物能规范管理,由物业公司统一处置。

十五、各科存放仪器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说明书,而不是放在设备科。

十六、建议各科建立医务人员物品存放柜,保证办公共场所整洁。

护理部

篇6:复习指导:腹膜后血肿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retroperitonea|hematoma)多系高处坠落、挤压、车祸等所致胰、肾、十二指肠损伤、骨盆或下段脊柱骨折和腹膜后血管损伤引起。出血后,血液可在腹膜后间隙广泛扩散形成巨大血肿,还可渗入肠系膜间。

腹膜后血肿因出血程度与范围各异,临床表现并不恒定,并常因有合并损伤而被掩盖。一般说来,除部分伤者可有腰胁部瘀斑(Grey Turner征)外,突出的表现是内出血征象、腰背痛和肠麻痹;伴尿路损伤者常有血尿。血肿进入盆腔者可有里急后重感,并可借直肠指诊触及骶前区伴有波动感的隆起。有时因后腹膜破损而使血液流至腹腔内,故腹腔穿刺或灌洗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网站整理

治疗方面,除积极防治休克和感染外,多数需行剖腹探查,因腹膜后血肿常伴大血管或内脏损伤。手术中如见后腹膜并未破损,可先估计血肿范围和大小,在全面探查腹内脏器并对其损伤作相应处理后,再对血肿的范围和大小进行一次估计。如血肿有所扩展,则应切开后腹膜,寄找破损血管,予以结扎或修补;如无扩展,可不予切开,因完整的后腹膜对血肿可起压迫作用}引使出血得以自控,特别是盆腔内腹膜后血肿,出血多来自压力较低的盆腔静脉丛,出血自控的可能性较大。如血肿位置主要在两侧腰大肌外缘、膈脚和骶岬之间,血肿可来自腹主动脉、腹腔动脉、下腔静脉、肝静脉以及肝的裸区部分、胰腺或腹膜后十二指肠损伤,此范围内的腹膜后血肿,不论是否扩展,原则上均应切开后腹膜予以探查,以便对受损血管或器官作必要的处理:剖腹探查时如见后腹膜已破损,则应探查血肿。探查时,应尽力找到并控制出血点;无法控制时,可用纱条填塞,静脉出血常可因此停止。填塞的纱条应在术后4-7日内逐渐取出。

篇7:腹膜透析进修后工作总结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共7例, 男4例, 女3例;年龄11个月~3岁, 平均 (24±8.5) 个月;体重7.8~15kg。其中法洛四联征6例, 室间隔 1例。腹膜透析时间12~46h, 平均30h。

1.2 材料

北京天地和协科技公司产14GA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广州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出品的腹膜透析液: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 (渗透压为396mmol/L) , 4.25%葡萄糖透析液 (渗透压为485mmol/L) 。

1.3 应用指征

手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 少尿 (小于0.5ml·kg-1·h-1) , 或无尿持续3~5h, 对利尿剂反应差, 中心静脉压进行性升高, 或血钾>5mmol/L, 进行性升高者,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膜透析。

1.4 方法

以腹正中线脐和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左旁开2.0cm为插管位置。穿刺方向朝向耻骨联合, 置管成功后先放出腹水并记量。每2L腹透液中加入肝素3mg, 以预防腹透管堵塞。然后以2.5%腹膜透析液10~20ml/kg开始进行腹膜透析, 2h为1个周期 (其中入液期30min, 停留弥散期60min, 引流期30min) , 按临床需要调整腹膜透析周期以及腹膜透析液浓度, 如主要目的是排出体内毒物及代谢产物, 则延长停留弥散期;如体内水潴留, 希望尽快排出多余的水分, 则采用短周期, 缩短停留弥散期;如2.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透析效果差, 可改为4.25%葡萄糖透析液或两者交替使用。

1.5 监测指标

腹膜透析期间, 每小时记录出入液体量、尿量, 监测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其他生命体征。每2~4h进行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腹膜透析期间每天查血、尿常规、血浆蛋白、血清尿素氮 (BUN) 、肌酐 (Cr) 。 继续进行心脏手术后常规治疗, 包括呼吸、循环功能的支持, 加强营养及支持疗法, 并每天补充白蛋白或血浆, 根据临床和检验结果及时纠正内环境紊乱。

2结果

经过腹膜透析后, 中心静脉压较腹膜透析前明显下降。患者循环功能明显改善, 心率减慢, 血压升高, 末梢变温暖, 尿量增加, 经过平均1~4d尿量逐渐增加至液体出入量达到负平衡, 同时肺水肿明显减轻, 气道压力降低, 氧合功能好转。腹膜透析时间12~72h, 平均30h。存活7例, 出院时心、肾功能均正常。 出现腹膜透析液引流不畅 2例 (考虑腹膜包裹) , 给予更换穿刺部位后透析效果满意。

3讨论

术后低心排综合征是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发生ARF的最主要原因。及时治疗低心排, 防止轻中度肾功能损害的进一步发展, 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措施。而一旦发生ARF, 应尽早治疗。文献报道, 小儿先心病术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为2%~15%, 一旦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儿的病死率将达40%~60%。急性肾衰竭多继发于低心排综合征, 是由于肾血流灌注不良而导致的急性肾前性肾功能衰竭, 可加速心功能恶化。如果能在这一恶性循环出现之前及早应用腹膜透析, 可将病死率降低至25%[1]。另外低心排持续时间是决定术后ARF严重程度及PD治疗转归的重要因素[2]。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循环相对不稳定, 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耐受性差, 术后合并低心排者尤其如此, 不能很好地耐受血液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体外循环心脏术后早期又有出血倾向, 持续性动静脉血液透析虽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但需持续应用肝素, 易加重术后早期出血。而腹膜透析治疗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不需要动静脉插管;不需要全身应用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可在床旁进行, 操作简便, 并发症少, 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3]。因此, 腹膜透析成为心脏外科术后并发ARF的首选。早期的腹膜透析是防治肾功能不全的有效措施, 目前腹膜透析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成为急、慢性肾衰竭的重要替代治疗方法。它可暂时替代肾脏的功能, 排出体内代谢产物、毒素和过多的水分, 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改善心肺功能, 增加肾血流量, 促进肾功能恢复。一旦患儿出现少尿或无尿持续3h以上、血钾>5.5mmol/L或有持续升高迹象、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即可诊断为ARF。

使用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和扩容治疗无效时, 即可早期进行腹膜透析治疗。传统的腹膜透析方法需进行腹部切口手术, 创伤大, 易发生感染、腹壁疝。但由于保留时间长, 透析充分, 不易发生堵管等优点而应用广泛。然而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有其特殊性: (1) 术后并发ARF大部分为继发性, 绝大多数病人肾功能在心功能改善后短时间内恢复。 (2) 患者均需卧床避免了导管在腹腔内位置移动。因此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管提供了可行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优点可总结为: (1) 创伤小, 无疤痕。 (2) 放置位置合适透析效果满意。 (3) 患者家属易接受。 (4) 操作简单, 低年资医师可完成。 (5) 价格低廉。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腹膜透析管方面, 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1) 穿刺时方向朝向盆腔, 导管尖端尽量放置在盆腔位置。 (2) 患者体位保持斜坡位。 (3) 每次透析周期间隔时间不宜太长。 (4) 如果引流不畅, 可转动导管或拔除导管0.5~1cm仍可达到相同效果。此方法简便、经济、安全,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Chan KL, Ip P, Chiu CS, et al.Peritoneal dialysis after surgery for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J) .AnnThorac Surg, 2003, 76 (5) :1443-1449.

[2] Baskin E, Saygili A, Harmanci K, et al.Acute renal failure andmortality after open heart surgery in infants (J) .Renal Failure, 2005, 27:557-560.

篇8:腹膜透析进修后工作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11年10月我科共处理腹膜透析置管术后出现大网膜包裹移位病人5例, 男2例, 女3例;年龄25岁~42岁;发生于术后1周内2例, 术后数月后3例;均给予生理盐水加压冲洗、生理盐水加尿激酶或肝素封管、爬楼梯、蹬脚等非手术方法复位, 其中2例还采用在X线透视下铜丝诱导复位法, 均未成功后行开放性手术复位。

1.2 手术方法

复位术在局部麻醉成功后, 于原腹膜透析导管置管手术切口旁开2cm处做一纵向切口, 逐层分离, 切开腹膜后以食指进腹腔探查找到腹膜透析导管腹内段, 并将其钩出, 分离包裹的大网膜, 将过长的大网膜切除结扎, 再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膜透析导管, 确保通畅后, 用卵圆钳夹住腹膜透析导管末端放置于膀胱/子宫直肠窝后, 逐层缝合。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1) 饮食指导:术后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优质蛋白质饮食。 (2) 导管护理:做好导管固定, 素日宜穿宽松衣裤, 尽可能避免移动、牵拉、扭曲导管。 (3) 切口护理:注意观察病人切口处有无渗血、渗液。根据病人切口愈合情况酌情安排换药频率。 (4) 密切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导管再次堵塞或移位等早期并发症的出现。

2.2 心理护理

腹膜透析病人普遍存在心理问题[5,6]。我科医务人员在行腹膜透析导管复位术前访谈时也明显感觉到病人对二次手术的焦虑及恐惧心理, 因此应加强心理疏导。在术前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 充分取得病人的信任, 在术后通过加强疾病知识宣教及举例成功案例等方法, 给病人传达积极向上的讯息, 帮助其消除焦虑的情绪。

2.3 特殊护理

2.3.1 早期活动干预

行腹部手术后, 病人因疼痛或年老体弱不愿下床活动, 延长卧床时间, 则易导致术后发生肠粘连、肠梗阻等并发症[7], 从而影响腹膜透析导管的顺应性, 引起导管移位或引流不畅等并发症。早期活动干预能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护理能力, 促进病人的康复, 增强病人对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提高疗效[8]。因此我科指导病人在行腹膜透析导管复位术后在耐受范围内尽早进行活动。术后当天即可床上活动, 2h~3h翻身1次, 精神状态允许的状况下可在床上做屈臂、握拳、屈足、翘趾等运动。术后第1天后应下床活动, 起床时应一只手护住切口, 一只手借助旁人或床栏的外力坐起, 以避免腹内压增加引起切口疼痛、出血等症状。在床沿坐稳后, 再由旁人搀扶或自己扶着床沿走动, 根据自身体力第1天活动1次或2次, 每次半小时, 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对于身体虚弱或行动不便的病人, 可让病人在床边或床上做一些挥动手臂、抬腿等活动。

2.3.2 缩短引流时间

腹膜透析液的引流是依靠虹吸作用, 并且在引流结束前期虹吸作用更大, 引流时间越长, 无疑增加虹吸痛、网膜包裹导管的可能性。而大网膜包裹是腹膜透析管出现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 发生率13%[9]。按照常规当引流液从线状转入滴状时, 仍可让病人左右晃动进一步引流, 但为避免上述提到的危险因素, 我科在术后1周内将引流时间缩短至线状转为滴状即可, 持续观察1周后无异状再恢复常规引流方式。

2.3.3 减慢灌入速度

由于在复位术中术者用手指或其他器械伸进腹腔进行探查, 牵拉大网膜等不断刺激腹腔内器官, 病人有疼痛、恶心的症状。术后为避免再次刺激, 在灌入时利用调节开关大小或降低透析液悬挂高度来减慢灌入速度, 尽量达到病人无感觉灌入的状态。

2.3.4 制订个性化灌入量

新置管术后1周内行复位术的2例病人, 考虑其新旧切口均未愈合, 前期也未经历过灌入量从小剂量逐步转入大剂量的锻炼, 腹腔耐受能力尚差, 则按照常规给予自小剂量每次500mL~1 000mL逐渐过渡到每次2 000mL的灌入量方案。3例数月后行复位术的病人, 在导管出现功能障碍后未行腹膜透析治疗, 也未插临时血液透析通路进行血透治疗。考虑病人需要透析的迫切性, 结合病人置管时的切口已愈合、复位术切口小、腹腔耐受能力已存在的情况, 给予直接进入每次2 000mL的灌入量方案, 但需更加密切观察病人切口是否有渗漏及出现切口疝的情况。复位术后对5例病人进行随访, 其中1例病人随访半年后因难治性腹膜炎退出腹膜透析, 其余4例病人完成1年随访, 在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生切口疝及导管功能再障现象。

3 小结

关于腹膜透析导管移位的非手术复位法报道颇多, 但都提到针对大网膜包裹导致的移位通常仍需使用手术复位法, 包括腹腔镜下及开放性手术2种。目前腹腔镜复位法, 由于其创伤小、能在直视下将移位的导管放人盆腔内的优势, 在临床中运用越来越广泛。但其手术需全身麻醉, 建立气腹, 费用大、需外科专业操作等因素, 许多医院不能开展, 仍采用行开放性大网膜部分切除术加腹膜透析导管复位术的方法。然而在复位手术方法相对成熟的情况下, 并未见护理措施针对复位术的特殊性做出相应的调整, 继续沿用腹膜透析首次置管术后的护理方案,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效果, 因此及时根据腹膜透析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的护理对策对促进病人康复至关重要。本文提到的护理措施, 结合病人实际状况做出适当的调整, 经过术后的密切观察及1年的随访, 证实上述护理措施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Kazory A, Cendan J C, HollenT L, et al.Primary malfunction of aperitoneal dialysis catheter due to encasement in an encapsulatingsheath[J].Perit Dial Int, 2007, 27 (6) :707-709.

[2]陈淑玲, 钟小航.腹膜透析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护理[J].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 (2) :375-376.

[3]王华.腹膜透析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15) :1693-1694.

[4]孙叻, 童宗武, 晋仲宁, 等.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防治对策[J].中国血液净化, 2009, 8 (5) :280-281.

[5]姚璐, 周宇彤, 汪涛, 等.腹膜透析病人的抑郁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6) :473-475.

[6]翁宁, 张红梅, 楼季华, 等.腹膜透析病人心理障碍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7, 8 (5) :282-285.

[7]葛伟, 应莉.腹部手术后的康复指导[J].现代医药卫生, 2005, 21 (15) :2043-2044.

[8]唐美香.腹膜透析植管术围手术期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20) :292l-2922.

篇9:41例小儿腹膜后肿瘤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间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初治小儿腹膜后肿瘤患者41例, 男26例, 女15例, 年龄1个月~10岁, 2岁以下患儿13例, 2~10岁患儿有28例, 平均 (4.6±1.3) 岁, 病程10 d~2年, 平均 (45.6±6.9) d, 所有患儿均进行手术治疗, 病理结果显示:恶性肿瘤23例, 以神经母细胞瘤及恶性脐胎瘤为主;良性肿瘤18例, 以良性畸胎瘤和囊性淋巴管瘤为主。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经积极术前准备, 均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手术治疗的原则是尽早手术, 尽量完整切除肿瘤, 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周围受累的组织和器官[4]。为了达到肿瘤完全切除的目的, 常需要联合脏器切除及血管切除重建, 联合脏器切除可增加全切除率。对不能完全切除者也应行大部分切除, 起到减瘤作用。术后定期进行腹部彩超及腹部CT检查, 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和复查结果。对复发患者尽早进行再次手术。对患儿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记录, 所有患儿随访1年, 术后定期进行腹部彩超及腹部CT检查, 记录患者的生存情况和复查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率的比较

恶性肿瘤组 (23例) 和良性肿瘤组 (18例) 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率进行比较, 其中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男孩为43.90% (18/23) 高于女孩的12.20% (5/23) ;发病年龄2~10岁的患儿为46.34% (19/23) , 而≤2岁的患儿只占9.76% (4/23) , 在性别及发病年龄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良性肿瘤组不同性别及年龄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

恶性肿瘤组和良性肿瘤组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有肺部感染、肠管损伤、术中大出血、输尿管损伤、胰漏、肾衰等, 经积极对症支持治疗均治愈。所有患儿随访1年, 恶性肿瘤组的复发率为39.13% (9/23) , 良性肿瘤组复发率为2.56% (1/18)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4.4860, P<0.05) ;恶性肿瘤组的死亡率为30.43% (7/23) , 良性肿瘤组无死亡例数, 见表1。

3 讨论

小儿腹膜后肿瘤主要来源于腹膜后的间叶组织、神经组织、泌尿生殖脊残余及胚胎残余组织[5]。由于腹膜后潜在腔隙较大, 早期一般不易察觉, 当肿瘤侵及、压迫、阻塞邻近脏器才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约80%的患儿以腹部包块就诊。小儿腹膜后肿瘤具有膨胀性生长、一般具有完整包膜、不易转移但易复发的特点[6]。

小儿腹膜后肿瘤大多数为恶性肿瘤者居多, 对放化疗不敏感, 其治疗以外科手术治疗为首选。手术原则是尽量完整切除肿瘤, 术前需明确肿瘤与重要血管间的关系, 对于肿瘤累及的组织和脏器, 应尽量选择联合切除, 联合脏器切除是力争完全切除肿瘤、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手段, 即使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 也应最大限度进行减瘤手术,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7,8]。

本研究通过对41例小儿腹膜后肿瘤的分析, 结合国内外及本研究成果, 笔者的体会是一经确诊, 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评估, 充分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及与邻近器官重血管的关系, 对是否行进行联合脏器切除进行有效评估。术前积极改善患者的一般状况, 备足血源, 并做好肠道准备, 为手术成功实施奠定基础。手术过程, 要充分暴露肿瘤, 动作要轻柔, 避免挤压肿瘤, 分离过程中尽量锐性解剖, 处理血管时先处理静脉, 再处理动脉, 防治肿瘤细胞播散[9,10]。

综上所述, 小儿腹膜后恶性肿瘤多见以2~10岁的男孩, 其复发率及死亡率均较高, 积极提高手术技能, 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能提高手术的切除率。

参考文献

[1]Collado L, Sierre S, Bosalec A, et al.Hibernoma:Brown fat retroperitoneal tumor.Report of a pediatric case[J].Arch Argent Pediatr, 2011, 109 (6) :126-129.

[2]干芸根, 谢娜.儿童腹腔肿瘤的影像学检查及鉴别[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2, 17 (4) :145-149.

[3]Im Y S, Cha S J, Choi Y S, et al.Retroperitoneal 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Pediatric patient treated with multimodal therapy[J].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9, 15 (33) :4212-4214.

[4]张根岭, 樊长河, 马建琦, 等.儿童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技巧[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1, 3 (3) :159-161.

[5]Tereshin O S, Zotov S P, Vazhenin A V, et al.The assesment of significance of the retroperitoneal 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proximity of metastatic tumor with main vessels in patients with germ cell testicular tumors[J].Vestn Khir Im I I Grek, 2013, 172 (1) :94-98.

[6]Xu B, Zhang Q, Jin J.Wilms tumor with renal vein tumor thrombus treated with only 3-port retroperitoneal laparoscopic technique[J].Urology, 2013, 81 (6) :1346-1348.

[7]Vozdvizhenskii M O, Dudko S M, Stadler V V, et al.Treatment of the neurogenic tumor of the retroperitoneal space with the invasion of vena cava inferior[J].Khirurgiia (Mosk) , 2013, (6) :69-71.

[8]张志鹏, 修典荣.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诊治30例[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2 (5) :678-680.

[9]丁治民, 陈基明, 张峥嵘, 等.腹膜后肿瘤的CT/MRI影像学诊断[J].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2, 31 (2) :135-138.

上一篇: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总结下一篇:《马克思是对的》电影影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