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西游记取经成功的管理智慧

2024-04-17

解读西游记取经成功的管理智慧(精选5篇)

篇1:解读西游记取经成功的管理智慧

无数人看过西游记,西游记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看的是热闹,比的是法术高低,斗的是正邪善恶,聪明人看的是成功的诀窍,无数管理专家研究西游记,研究团队合作精神,研究团队使命。不同的人读西游记,会有不同的感悟,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再一次赏读,我体会到了看西游记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形。这是所有看西游记的人都能看得到的那一层。所有的情节,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历尽九九八十一难,所有的故事各不相同,所有的故事精彩绝伦,所有的故事千古流传,无需一一阐述。

第二层,神。神是什么?是逻辑,是顺序,是合理性,是懂人心,是通人性。无论是取经团队角色的安排、心路历程,还是外围佛、仙、妖、道、魔、怪、兽及各色人等的言行举止,都符合各种角色的特征,可谓是佛说佛话,仙干仙事、妖现妖法、魔展魔道。降魔除妖是众心所向,打破常规是能者所愿,维持稳定妥协平衡又是为政所系。

第三层,魄。魄是魄力,是勇气,是胆识,是毅力,是担当。唐僧接到唐皇的诏命,毫不迟疑地接下取经使命,没有犹豫,没有畏惧,根本就没有一丝半点的做SWOT分析:没想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没想自己的劣势是什么,没想自己的机会在哪里,没想自己的挑战有多少。历经一难又一难,次次都是生死关。每过一劫,不是想到退缩,而是看到离目标更近一步,坚定的信念从未有过半分动摇。唐僧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强不屈的意志,引领整个团队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是贯穿西天取经全过程的取经精神。

第四层,魂。西天取经的魂是什么?西天取经的魂在哪里?西天取经的魂是爱。具体体现在:

(1)佛祖对众生有爱,

唐僧起先并不知道西天有大乘佛教三藏经可取,是如来佛祖安排观音到长安点化,三藏大乘佛教可以普度众生,脱离苦海,才引导唐僧决意西行。正是因为佛祖想传经于东土,传播对众生的大爱、至爱,起心动念为成就众生的博大胸怀,才有了唐僧西天取经的任务和使命。佛祖普度众生的大爱之心是取经的基础和根源。

(2)唐僧有度人之爱,爱众生度众生的心愿本身就有,无需外力勉强。正是因为唐僧坚信取经可以度人,所以才会有无所畏惧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强不屈的意志,去面对和克服一次次的生死劫难。起心动念为众生是唐僧西行的最大精神动力。

(3)佛祖对取经团队有爱,有成就之心。取经团队每个成员都是前世今生曾经犯过错的,佛祖通过观音言明取得真经可以得成金身,成得正果。是佛祖选定了唐僧,但并没有选定大吉,是佛祖通过观音安排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为了考验团队的信念和毅力,实际上,有不少次的险、难甚至是佛祖和观音的刻意安排。通过让佛界、天庭、仙界、人间都知晓取经一事,让取经团队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观音全程跟踪,不断点化,甚至佛祖也多有指点,亲施援手,确保取经团队遇难不难,遇险不险,准确地说,西游记明里是取经记,暗里是佛祖的送经记。

佛祖是取经送经的总设计师,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取经是一场有惊无险的挑战,只要唐僧有无所畏惧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强不屈的意志,取经路上再大的困难,再多的险恶也都会一一化解。

你有多少爱成就多大的事,唐僧做了证明。你爱多少人就有多少人把你托起,佛祖为众生所托就是最好的诠释。

西天取经是这样成功的,对于企业和组织,企业家与社会人来说,都需要深入思考、反省体悟。分析总结无数前人和当代人得失成败的经验,结论是:任何起心动念为众生的组织和个人,必将被众生托起。任何起心动念为私利的组织和个人,必将被众生抛弃!

篇2:解读西游记取经成功的管理智慧

作者:张德余玲艳刘泱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定价:33.00元

日前,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小企业的成功范式:心力管理解读》一书正式上架发行, 与读者见面了。

本书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系原主任、博士生导师张德教授策划、组织、执笔与统稿。从心力管理的维度、价值基础、方法论、驱动机制、哲学前提、实施艺术、目标模式等方面对《心力管理》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进行了解读, 并从文化视角研究企业管理, 重点探讨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 对于研究中国经济的崛起之路, 研究中国中小企业振兴之路, 无疑提供了一把文化钥匙。

张德教授在序言中写到, 人类社会的竞争纷繁复杂, 既有与自然环境变迁相适应的挑战, 也有与社会环境变迁相适应的挑战。要在竞争中生存下来, 单打独斗是不行的, 必须靠群体的力量, 万众一心地去争生存, 争发展。而要凝聚成千上万的人, 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 必须培养合作的愿望, 必须建立良好沟通的渠道, 必须制定形成合力的群体规范, 必须形成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一言以蔽之, 必须建立完善的文化。

他认为, 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 毋庸讳言, 中小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不少曲折和苦难, 其平均寿命只有4—6年。妨碍其生存和发展的因素很多, 有恶劣的外部条件和薄弱的内部条件, 内部条件最为薄弱的环节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落后以及其背后的精神资源贫乏。这是一本以“心力管理”为对象, 研究中国中小企业成功范式的著作, 所以把本书推荐给那些想研究中国、研究中国经济崛起、研究中国企业振兴之路的人们, 更想推荐给那些苦苦寻找成功之路的中小企业家、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以及研究中小企业管理的学者和爱好者, 祝愿他们从本书中吸取智慧, 得到借鉴, 推动中国企业持久地繁荣, 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动当今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链接《心力管理》

《心力管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系江苏黑松林粘合剂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鹏凯的第五本管理专著。

《心力管理》汇集了刘鹏凯的企业管理25法, 每法有理论更有实践, 是刘鹏凯从心开始, 用心做事, 探索中小企业经营模式、方法、经验的成功总结, 彰显了心之养、心之育、心之动、心之力的管理魅力。

在这本书的自序《我的心力管理之路》中, 作者认为, 心力在实践中就是指人依据自身的心思和能力、精神与体力、思想和才智, 发自内心做好某一件事的精神力量。心力管理是将企业员工的心之所及, 转化为力之所达的过程;是不断引导员工在工作与生活中, 善用其心, 自净其心, 消除恶心, 增加爱心, 发自内心, 共同构建心心相印的和谐发展环境的过程。

篇3:解读西游记取经成功的管理智慧

第32届ISO/TC 176/SC 2全会于2007年6月11日至15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会展中心举行,会上确定SC 2/WG 18下设的TG 1.20负责ISO 9004的修订工作。会议决定,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修订国际标准的工作流程,自2007年6月第32届SC 2会议后,新版ISO 9004标准将进入CD2阶段,此后,2007年12月形成CD3稿,2008年5月形成DIS稿,2009年2月形成FDIS稿,从2009年7月30日开始,ISO/TC 176工作组各成员国(地区)开始对2009版ISO 9004标准的FDIS稿进行投票,9月30日投票结束。2009年11月1日ISO正式发布了2009版ISO9004标准《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

管理组织的持续成功是ISO 9004的重大变化,因此新标准在结构和内容上都有了实质变化。

ISO 9004:2009标准是完全重新编写并且与ISO 9004:2000没有什么关联的新标准。该国际标准应用了八大质量管理原则,不仅为组织提供了如何在一个苛求的、不断变化的及不可预测的环境下达到组织长期的、可持续的、成功的目标可持续发展的指南,而且为如何管理整个组织的活动提供了指南。

2 ISO 9004:2009标准的特点和作用

ISO 9004:2009标准在引言中指出:“本国际标准为任何处于复杂、要求严格和不断变化环境下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管理提供指南。”

ISO 9004:2009版比ISO 9004:2000版更多地引进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计划——卓越绩效准则的内容,如领导、战略(包含质量方针目标)形成;展开和沟通、知识管理;关键绩效、标杆管理和管理成熟度评价等;识别优劣势,指出组织改进或/和创新的机会等“大质量”的范畴管理组织的持续成功。

ISO 9004:2009标准推荐采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组织在领导作用、战略、管理体系、资源和过程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以识别自身的强项与弱项,寻找改进和创新机会。

ISO 9004:2009标准提供了比ISO 9001:2008标准更为广阔的视角。它不仅关注顾客的需求与期望,还关注包括股东、组织的所有者、组织内部的员工、供方和合作伙伴,以及社会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附表1),并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与期望,提供了系统的和持续改进组织整体业绩的方法指南。

标准的附图1描述了以过程为基础的ISO 9001标准要素和ISO 9004标准要素的质量管理体系扩展模型。

3 ISO 9004标准的基本内容

ISO9 004:2009标准提出了“持续成功”和“组织环境”两个新定义,“持续成功”是指组织长期持续保持实现其目标的能力;“组织环境”是指那些能够影响组织目标实现和面向其利益相关方行为的内外部因素及条件的结合体。

IS09 004:2009标准与2000版标准相比,章节内容的主要变化见表1。

3 ISO 9004:2009标准与ISO 9001:2008标准的对应关系

在ISO 9004标准附录C中,给出了ISO9004:2009标准与TSO 9001:2008标准相关条款的对应关系。从其附表2中可以看出,ISO 9004标准与ISO 9001标准的对应关系大致分为以下3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两标准中均包含的条款,甚至有些条款的名称都完全一致,例如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和内部审核等,但ISO 9004标准比ISO 9001标准的要求更高。例如,ISO 9004标准6.5条款对“基础设施”要求是:组织应有效地策划、提供和管理基础设施。为了实现该目标,组织应持续评价其基础设施满足组织的目标适宜性。应当对以下因素予以适当考虑:

可信性(包括适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的考虑);

安全与保障;

产品和过程相关的适宜性;

效率、成本、能力以及人机工程。

组织应当识别和评审与基础设施有关的风险,包括建立充分的应急计划。

第二种情况是在两标准中可以找到对应关系的条款,但ISO 9004标准的要求明显比ISO 9001标准的要求更加宽泛。例如,ISO 9001标准5.2条款要求组织应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确保顾客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而在与该条款相对应的ISO 9004标准的4.4条款中,则要求组织应关注顾客、组织所有者、组织成员、供方和合作伙伴,以及社会等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与期望。

第三种情况是ISO 9004标准单独提出的一些要求,例如,持续成功、财务资源、员工的参与和激励、知识信息和技术、自然资源、自我评价、标杆管理、创新和学习等。对于那些寻求获得持续成功的组织,在策划、建立和实施管理体系时,必须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4 ISO 9004:2009标准给出了管理体系成熟度自我评价工具

ISO 9004:2009标准附录A中给出的自我评价工具是基于ISO 9004标准的要求,包括关键要素和具体细节的独立的自我评价表。自我评价表可以直接使用或根据组织需要加以定制。

自我评价是指组织依据所选定的标准,对自身的管理活动及其活动的结果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论述与综述的过程。自我评价能够提供对组织的各项活动以及管理体系成熟程度的全面看法。它还可以帮助组织识别改进和(或)创新的领域,以及决定开展后续行动的优先顺序。

组织应利用自我评价确定改进和(或)创新的机会,确定优先事项,并建立具有持续成功目标的行动计划。自我评价的输出将会展现出组织的优势和劣势、组织的成熟程度,以及随着时间推移组织的动态发展变化。组织的自我评价结果是管理评审的一个有效的输入。自我评价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它提供组织改进的观点和思路,并促使相关各方积极参与。

在具体使用自我评价工具时,为便于理解和沟通,组织成熟程度的评估结果可使用可视化的方式来表示,例如采用蜘蛛图或雷达图形式。这将有助于找到和确定改进或创新机会的优先次序,找到那些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大改进的方面。长久使用这种类型的报告方式,可以展示组织发展的进展状况。

其附表3给出了关键要素自我评价表。具体包括5个等级的运做成熟水平表和27个自我评价问题。自我评价工具中,标准提出了组织走向成功的新的5级水平成熟度模型,从某一个准则因素的基础水平(1)到最佳实践(5),也可根据需要在中间增加级别。然后列出了具体的评价表:最高管理者对组织的关键要素的成熟水平进行评价。

6 ISO 9004对获证组织及认证机构的意义

对于已经依据ISO 9001标准建立和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组织,可以按照ISO 9004:2009标准的要求定期开展自评,以了解关键因素及具体因素的成熟度水平,识别优劣势,并根据优先级发起改进或创新的行动,不断提升管理成熟度,取得综合业绩的持续成功。从而进一步提升管理有效性的效率,追求和建立卓越的管理模式,在增强顾客和所有相关方满意方面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篇4:魏晋士人的生态智慧解读

“中国古人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历来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生态智慧, 那就是追求‘天人合一’, 这种智慧在魏晋士人那里表现得尤为突出。”魏晋士人发现了自然界的美, 并把自己投入其中, 与自然融为一体。从魏晋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到处都能找寻魏晋士人对自然的依恋与向往, 他们发现了自然界的美, 并把自己的一往深情投入其中, 与自然融为一体。以《世说新语》为例, 我们可以看到, 日月山川, 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玉石珠宝等自然界中的各种景观物象都开始以前所未有的美好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被魏晋士人广泛用来品题人物、描摹人格。如:“飘如游云, 矫若惊龙”、“面如凝脂, 眼如点漆”, “濯濯如春月柳”、“轩轩如朝霞举”、“谡谡如劲松下风”等等, 这些既是对人的品赏, 也是对自然的礼赞, 人与自然交相辉映, 浑然合一。魏晋士人不仅注重人物美品评与自然美品赏话语上的会通, 更追求在日常生活中与自然直接融为一体, 在自然山水中寻找乐趣。这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就是陶渊明。

二、人与社会:越名教而任自然

魏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儒教相对衰敝、伦常关系相对松解的时期。魏晋士人将“自然”的观念引入社会领域,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自然”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 老子所谓的自然, 既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也指“道”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自然如此, 自然而然。人是宇宙中的一员, 当然也应该遵循宇宙的法则, 追求一种自然、本真的状态。“自然”是老庄所提倡的, 它在魏晋士人那发挥到了极致。他们反对世俗名教纲常, 高扬人的自然本性和个体价值, 不仅重新发现了自我, 而且重新发现了他人, 特别是重新发现了妇女和儿童, 开启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新境界。正如《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所反映的, 君王可以为臣子“驴鸣送葬”, 儿子可以直呼父亲的名字, 妻子可以公然狎昵自己的丈夫, 这种变化是对汉朝独尊儒术的一种否定和反动。对所谓名教不屑一顾, 追求自然本性, 阮籍应该算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了。《世说新语》记载, 有次, 其嫂回家, 他去送行, 别人笑话他不懂礼法;因为按照礼法, 叔嫂同行的。阮籍答道:“礼法岂为我辈所设耶?”还有阮籍同邻家卖酒美妇的故事。都反映出阮籍对虚伪名教的批判, 当然这也是魏晋士人的普遍倾向。他们对名教的批判是建立在对真实自然的人性的追求, 渴求建立一种相互欣赏、平等对话之人伦关系的社会生态理想和历史愿望的基础之上。

三、人与自身:真名士自风流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最终都要落实到人与自身的关系即人的个体生存上, 尤其指人的精神生态。提到魏晋士人的精神生态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词“魏晋风度”。冯友兰将其概括为: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而袁行霈则认为“魏晋风流可以说是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或者说是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这种艺术必须是自然的, 是个人本性的自然流露。”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魏晋风度关注地是的是个体内在的、精神性的存在, 而艺术是实现魏晋风度的主要路径。这与海德格尔倡导的“诗意地栖居”, 有着内在的相通性, 虽然中间隔着一千多年, 隶属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体系, 但同样都指向着人的精神生态。魏晋风度的形成和魏晋士人所处的环境、出身息息相关。正如李泽厚所讲“有自给自足不必求人的庄园经济, 有世代沿袭不会变更的社会地位、政治特权, 门阀士族的心思、眼界、兴趣有环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学转向艺术、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 也并不奇怪。”战乱、残杀的政治环境, 使他们不再把建功立业当作人生的目标, 优渥的条件使他们不必为生计而奔波, 这一切都让他们把人的内在的精神性当成了最高的标准和原则, 注重个体生命的存在。“人”的意识真正觉醒, 人们注重饮酒享乐, “竹林七贤”成了理想中的人物, 内在的思辨风神和精神状态, 受到了尊敬和顶礼, 但这只是魏晋风度一方面的表现。李泽厚在《美的历程》提到“如此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

魏晋士人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亲相融, 推崇人与人之间的彼此欣赏、关心、真情流露, 注重人内在的精神性、超越性, 这些都流露着生态的智慧。我们挖掘和阐释古代的生态资源是为了给当今的生态批评提供借鉴, 寻找依据, 注入活力。可我们只能说古代的文学作品、思想观念蕴含着生态智慧, 但它们毕竟不是成体系的、零散的, 而且它们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我们不可能再回到那个时代。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古代生态资源, 实现其现代转换, 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也是生态批评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

摘要: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 这是一个文的自觉的时代, 也是一个人的觉醒的时代, 魏晋士人追求自然, 崇尚本真的审美理想蕴含了深厚的生态智慧。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魏晋士人的生态智慧。第一,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考察魏晋士人的自然生态意趣。第二, 从人与人的关系上考察魏晋士人的社会生态理想。第三, 从人与自身的关系即人的个体生存上, 力求通过艺术达到个体生存的自由与超越, 实现人诗意地栖居。

关键词:魏晋士人,生态,山水,自然,魏晋风度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177.

篇5:关于智慧型教师的解读

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必须是一个思考型教师。我思故我在, 这必须是每一个教师的座右铭。要让思考成为一个教师的行为习惯, 因为第一线的老师面临着层出不穷稍纵即逝的教育个案, 如果我们抓住教育个案中所蕴含的教育灵光去思考, 就可能生成一种教育灵感, 进而演化成一种教育智慧。著名特级教师吴心田每天思考研究许多教育个案, 有可能凌晨两三点钟从半梦半醒半思半考的状态中翻身起来写作。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抓住教育中的每个细小的教育案例, 深入思考反复研究, 创造了教育中许多让教师们言说不尽的传奇。思考已成为所有智慧型教师自觉的生命状态。

教育对象是富有个性的鲜活的生命个体, 每一个学生呈现出来的教育表征也不一样, 我们针对每个教育个体出现的教育个案应该有个性化的思考, 从而找出富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学是一项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 但其落脚点仍在学生身上。无论教师采用哪种教学方式, 其目的就是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以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 以整体提升考生高考应考能力。虽说教师没有在讲台前唾沬横飞地系统讲解, 但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激活状态。也就是说, 教学理念如何前位, 教学手段如何先进, 教学基本功如何完美, 但不一定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东西, 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如何激活学生思维, 以真正提高学生能力为首要的宗旨。

做智慧型教师必须是有终极目标的教师。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上必须有宏观构建的思想。只在一节课上精雕细琢而没有全局观念的课毕竟是小智慧, 我们应该把一节课放在高中三年的教学背景下来思考, 到底在学生知识建构体系中能够沉淀多少。有宏观构建理念的教育才是教育的大智慧, 教师才能教得轻松, 教得有信心, 学生也才能学得轻松, 学得有底气。许多大智慧的教师不完全计较每一节课的得失, 而把这一节课放在三年的建构过程中参照, 在高考中稳操胜券, 形成了一种稳建的风格。而在平常考试中未必就高出别人多少, 但在高考中往往能出奇制胜。

部分教师未曾深入研究《教学大纲》与《考试说明》, 未从宏观上把握高中教学的重点难点, 把握其内在规律以及其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从而确定教育教学的战略目标。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没有自己对所教内容的深透理解, 没有教学的知识网络, 只要是知识, 不分主次轻重, 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 觉得什么都考, 什么都是重点难点, 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 风声鹤唳, 草木皆兵, 八面出击, 没有取舍原则, 致使教师教得很累, 学生学得茫然。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大纲》、《考试说明》, 从宏观上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大胆舍弃臃肿冗杂的教学内容, 舍得越到点, 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大, 一个不知取舍的教师必将力不从心,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 学生成绩不见提高, 必将影响教学的信心, 甚至怀疑自己教学的能力。

做智慧型教师必须是有教育个性的教师。教师个性越鲜明, 教学风格越突出, 学生也许越喜欢这个教师。我们甚至可以说, 一个没有缺点的教师也许并不是学生喜欢的教师。一个毫无生气四平八稳的老学究即使满腹经纶, 也未必就是学生喜欢的教师。我们认为让学生喜欢授课的教师以及教师所授的课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智慧。

做到有个性, 必须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而生活情趣来自于对生活的热爱, 对生命的思考。如何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放出光彩, 对于一个改变与改造学生精神世界的老师来讲尤其重要。只有老师的精神世界丰富与阳光, 才可能给学生灿烂与微笑的教育。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 才可能有健康与灵动的个性。

上一篇:《庾楼晓望》阅读答案下一篇:七小安全教育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