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族-教学教案

2024-05-25

中国的民族-教学教案(精选8篇)

篇1:中国的民族-教学教案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知道汉族人口占92%,其他55个民族占8%。

3.知道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

4.知道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5.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6.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说明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地区。

2.通过收集资料或调查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

情感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提高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是使学生在掌握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后,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中,汉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8%。在其他55个少数民族中,百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18个。众多的民族在分布上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本节的重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和各民族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由于各民族团结协作,为缔造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对我国的民族政策知识要求理解,对其他知识要求识记。汉语(普通话和方言)、汉文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等内容可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讲。

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是本节重要的基本训练要求。通过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逐步提高阅读专题地图的技能。

教法建议

1.教师在讲课前,可以先出示有关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先让学生知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除汉族外,其他都是少数民族,各民族虽然人口数量不同,但在大家庭中都是平等的亲密兄弟。

2.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通过图例先让学生熟悉我国的民族构成,然后再了解民族的分布情况。在这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阅读“中华民族分布”图,认识我国民族分布集中、分散和杂居的现象,最后再归纳出特点。

3.讲述我国的民族政策时,可以先让学生明白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展示教师搜集来的具体事实、照片、图表,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少数民族生活和生产的变化。或者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前搜集资料,但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执行民族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可以增加学生对各民族语言、文字的了解,会引起学生很大兴趣。首先,先让学生明确语言和文字是两个概念。有些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自己的文字,有的民族(如汉族)语言分为多种方言,但文字只有一种。汉族普通话是我国汉族普遍使用的共同语言,现在全国各民族间相互交往时,都已普遍应用。教材中“我爱中国”的汉、蒙、藏、维、哈、朝、彝、壮八种民族文字的写法,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人民币纸币上的文字,以加深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认识。

5.教师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给学生放映一些有关少数民族生活的幻灯、录像、电影等。教师还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参观活动,如参观民族风俗展览等,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访问、收集资料等活动。社会调查是一种重要的课外教学活动。收集图片、实物、录音、录像等对丰富学生课外教学生活,扩大知识领域,培养情趣,增加对国情的了解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教师要注意使课内与课外地理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教学设计示例

课题:中国的民族

重点:我国的民族政策和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

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图片“民族大团结”。在我们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了汉族外,还有不少兄弟民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民族。

〔练习〕:请学生画出“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扇形图(汉族占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

〔讲解〕:大家一起回忆一下在历史课上讲过的故事: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的英勇事迹和广西的少数民族在抗日战争时期,英勇抗击日寇的侵略,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这些事例都说明了各民族人民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共同缔造新中国,为祖国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

〔提问〕:观察“中华民族分布”图,思考问题: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区(按地理方位)。

(2)找出居住在五个自治区的主要少数民族和居住在云南、黑龙江、吉林省的主要少数民族。

学生总结归纳后,教师概括。

〔讲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其中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讨论〕:教师出示以下资料:(1)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情况 工农业总产值粮食原油铁路通车里程卫生机构床位1952年37.9亿元1582万吨5.2万吨3787千米5711张1992年3053.6亿元5670万吨1316.1万吨13143千米375377张增长79.5倍2.6倍252.1倍2.5倍64.7倍

(2)我国在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内蒙古、新疆维吾尔、广西壮族、宁夏回族、西藏等五个自治区。还在部分地区成立了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等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3)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30多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在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通信联系、学习、出版以及社会交往中,可以自由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4)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学生根据以上的资料,分组讨论我国的民族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以及在民族政策的管理下,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

〔讲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1)各民族一律平等。

(2)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3)国家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发展。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各民族有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保持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录像〕:放录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讲解〕: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有的还信仰宗教。我国宪法中规定了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总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昌盛做出了资力的贡献。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民族

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有56个民族

2.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建设新中国

3.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二、我国的民族政策

三、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探究活动

收集资料组织一次展览,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居民生活的变化。资料的收集由学生来完成,可以是文字、图片、录像,类型不限。

篇2:中国的民族-教学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

2、能够理清从洋务运动至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各个阶段,提高概括历史发展阶段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创设“名人访谈” 情境,体验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

2、创设“穿越时空”情境,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情境体验学习中,感受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爱国情感。

2.教学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3.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1、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2、教师活动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3、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4、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设计理念:通过生活化、大众化的“名人访谈”情境,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依靠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5、教师活动:小结学生名人访谈的表现情况,过渡:张謇大生纱厂的命运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二目,提炼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

设计理念:紧扣教材,承上启下。

6、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时期、特征、原因。

教师活动:⑴指导学生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课件展示)

1、洋务运动的推动

2、封建制度的阻挠

内因:辛亥革命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⑵点拨:内因、外因的共同影响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不一。学生活动:学生口头回答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

设计理念:初步感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炼历史有效信息能力。

7、创设情境:“穿越时空——张謇来到1914”(课件)

教师活动:1914年,正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张謇请你帮忙创办实业,调查市场行情:

①此时创办实业是否有利?为什么?

②当时有那些行业适合发展?请具体介绍

③根据市场行情,你会把资金投入到哪个行业?工厂会设在哪些地方?为什么?

④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你的企业将会出现什么状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什么阶段?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市场行情调查,探究知识:

①有利于创办实业,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②纺织、面粉、精盐等行业。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③纺织、面粉、精盐等行业,工厂会设在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因为沿海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内地却非常薄弱。

④倒闭或被吞并,1918年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战后至新中国的成立时期,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篇3:谈谈视唱中的中国民族音乐教学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过程中, 创造了大量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这样一个巨大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要怎么去继承和发展?是我们每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其中, 通过视唱练耳课程来了解、学习、深化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是一个最为行之有效、也最为全面的方式。本文将从教学的角度来谈谈如何学好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内容, 从而更好地发展我们的民族音乐听觉系统、构建我们的民族音乐思维模式。

一、视唱教学中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 我国视唱练耳课程重视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突飞猛进, 世界各国的先进音乐教育理念先后被引入, 冲击着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 也引起了我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于本民族音乐教育的深思。在柯达伊、奥尔夫、达尔克罗兹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中, 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如何通过本民族音乐中的音乐元素来开展音乐教育活动, 并把音乐的教学过程作为民族音乐文化传递的重要渠道。我国201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要弘扬民族音乐, 明确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 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 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由此可见, 对本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是任何一个国家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

在视唱练耳课程的研究领域,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转向了中国民族音乐, 提出了培养民族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标准的观点, 论证了把民族音乐引入视唱练耳课堂的重要性, 并从民族音乐的角度探讨了如何改革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这些都是经验之谈, 为构建本民族视唱练耳教学体系和研究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 我国视唱教材中加入了越来越多的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内容

众所周知, 教材建设对推动教学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视唱教材中合理地融入中国民族音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方式, 是切实推动本民族音乐学习和发展的关键, 它对教学的实施具有实践性意义。

目前, 我国视唱教材中对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汲取呈现出一个可喜的势态, 从最初的以民间歌曲为主的单一性, 逐渐转向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族器乐音乐、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全面发展的多样性。如上海音乐学院视唱练耳教研组编写的《单声部视唱教程》, 许敬行、孙虹编著的《视唱练耳》, 孙从音、俞平主编的《基本乐科教程》 (视唱卷) , 孙晓洁编著的《视唱练耳应用教程》, 孙虹、范建明编著的《视唱练耳简明教程》等, 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民歌、器乐曲、戏曲音乐、歌舞音乐、说唱音乐等音乐素材。这些教材的出版为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可行性。

二、以我国的民族五声调式音感训练为基础, 建立民族音乐调式、调性感

我国民族音乐的调式丰富多样, 有五声调式、七声调式, 其中, 五声调式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民族调式, 七声调式是建立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进行衍变而来的。因此, 民族音乐的视唱训练应从五声调式入手。

1. 模唱五声调式音阶来进行民族调式音感训练

五声调式是指按照纯五度排列起来的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 这五个音的名称为宫、商、角、徵、羽, 以其中的任何一个音为主音, 便构成了五声宫调式、五声商调式、五声角调式、五声徵调式、五声羽调式。在视唱教学中, 首先要熟悉这五个调的调式音阶 (见谱例一) 。

谱例一

谱例一为同宫系统的五声各调式音阶,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五声调式的音阶结构有三个明显的特点:没有半音;相邻的两个音之间的距离为大二度或小三度;调式特征音程是宫音和角音之间的大三度。在进行五声调式音阶模唱时, 要注意感受音与音之间的音高距离, 辨认音阶结构特征, 从而获得感性体验, 建立民族音乐的调式感。

2. 模唱七声调式音阶来进一步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调式

七声调式是在五声调式的基础上加入两个调式偏音所构成的调式。五声调式的五个音为正音, 调式偏音是按照五度相生法得来的, 分别为清角、变徵、变宫、闰这四个音。将这些偏音加入五声音阶中, 便得出三种民族七声调式:清乐音阶、雅乐音阶、燕乐音阶 (见谱例二) 。

谱例二

从谱例二中, 我们看到, 在五声调式音阶中加入清角和变宫就构成了清乐音阶, 在五声调式音阶中加入变徵和变宫就构成了雅乐音阶, 在五声音阶中加入清角和闰就构成了燕乐音阶。在这三种音阶中, 宫、商、角、徵、羽这五个正音都可以作为主音, 这样就构成了十五种七声调式, 谱例二就是C宫调式的三种七声调式音阶。在三种七声调式音阶中, 清乐音阶使用最为广泛, 雅乐音阶在戏曲音乐中比较常见, 民歌中也有涉及, 燕乐音阶只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民歌和器乐曲中较为常见。

三、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中积累感性音乐素材, 掌握多样性的民族音乐风格

一般来说, 视唱中的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主要围绕民歌、器乐音乐和戏曲音乐来开展的。民间歌舞音乐往往呈现出与本民族民歌同样的特征, 因此, 有时候, 本民族的民歌就是歌舞音乐。而很多说唱曲调也是直接源于民歌的, 二者最大的区别是民歌的音乐形态短小、简单、自由, 而说唱的结构长大、复杂、规整。

1. 民歌的视唱教学

关于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涉及最多的是民歌, 民歌因其音域的可唱性和种类的多样性更适合进行视唱教学。民歌大体分为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我国民族众多, 各个民族各具不同的风土人情, 因此, 不同民族地区的民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同时, 民歌的音乐内容和音乐题材也非常广泛, 这让我们的教学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 在准确的识谱歌唱的基础上, 通过了解不同种类民歌的起源, 节奏、音阶、调式调性、旋律手法等特点和表现内容, 再配合欣赏原曲演唱的形式, 使学生在唱好民歌的视唱内容的基础上, 通过视唱教学掌握本民族民歌的音乐语汇和风格特点。

如江苏民歌《茉莉花》, 这是一首小调, 歌曲在旋律手法上用的就是民族五声调式的“三音回旋”方式, 其音乐婉转、情感细腻。在视唱这首作品时, 我们在把握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线条的同时, 要注意节奏平稳。又如陕北民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这是一首信天游 (山歌的一种) , 具有典型的山歌风格。歌曲采用的是民族燕乐徵调式, 其旋律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双四度音调结构”。在视唱这首作品时, 首先要注意把握燕乐音阶的调式偏音“闰 (降7) ”, 其次要注意自由性节奏的把握以及真挚情感的投入。

2. 器乐曲的视唱教学

我国的民族器乐种类繁多, 器乐曲在视唱教学中的运用一般多选用器乐独奏音乐, 主要有吹管音乐、拉弦音乐和弹弦音乐。由于民族乐器本身的特性和特殊的演奏手法, 造就了其能演绎出多样的音色和变化的音高, 为表现更丰富的音乐内容和思想情感提供了可能性, 这些都是我们在视唱中要考虑的问题。在民族器乐的旋律发展原则中, 变奏被运用得最多, 变奏手法也丰富多样, 大致可归纳为:旋律润饰、结构变化、放慢加花、借字等五种, 这些变奏手法的运用, 使乐曲的节奏和音调变化较多, 我们在接触这些视唱时, 尤其要注意处理好这些音乐元素之间的关系。

如二胡曲《二泉映月》, 它采用的是民族雅乐徵调式, 唱的时候, 首先就要注意调式偏音“变徵 (升4) ”的音高。全曲有六段, 视唱中一般是节选其音乐主题段, 乐曲在旋律手法上运用了结构变化的变奏手法, 即句幅的扩充和缩减, 并结合旋律音乐的上升和下降, 表现音乐的渐次发展和迂回前进。视唱这一段器乐曲, 要注意器乐曲中乐句的划分、旋律的起伏、以及对二胡音色的模仿, 尤其是在快速辨别唱名和节奏的同时, 要注意气息的运用和对旋律音高变化的把握。在此基础上, 再配合音响资料来辅助视唱教学, 获得对乐曲的感性认识, 从而对正确表达音乐的内容和情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 戏曲音乐的视唱教学

戏曲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性艺术品种之一, 其剧种多达三百多种。戏曲音乐以群体风格、地方风格、民族风格为特征, 是区分戏曲剧种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唱腔使音乐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中抒情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少腔多, 旋律性强, 常用来抒发内心的感情。叙事性唱腔的特点是字多腔少, 朗诵性强。戏剧性唱腔的特点是在节奏的对比、变化方面有极大的灵活性, 多用来表现激昂强烈的感情。

在训练戏曲音乐的视唱时, 首先要注意分析其调式音阶, 戏曲音乐一般以五声调式为基础, 清乐音阶使用也比较广泛, 而雅乐音阶主要是在戏曲音乐中被运用。其次要注意节奏, 戏曲音乐的节奏因其旋律“字少腔多”的特点, 而表现得较为复杂, 经常使用大量的弱起节奏和复合型切分节奏, 因此在唱之前, 一定要单独分析节奏型, 把握好节奏时值。同时, 音调的高低趋势和旋律的起伏变化也是我们在唱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高低声区的音高转换要自然。

综上所述, 中国民族音乐丰富多彩,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散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们要在中国民族音乐的视唱教学中, 更多地积累民族音乐语汇, 形成独立的民族音乐调式感, 建立系统的民族音乐思维模式, 并通过分析不同的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形式来了解和掌握不同的民族音乐作品风格, 这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和现实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9.

[2]晏成佺, 童忠良, 钟峻程.基本乐理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0.

[3]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7.

[4]杨丽霞.试论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思维[J].乐府新声 (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7, 2.

[5]欧阳青梅, 方光耀.多重民族音乐感知力与审美标准的培养[J].民族音乐, 2010, 4.

篇4:中国的民族-教学教案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民族文化;渗透

0 前言

传统的素质教育注重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不同于传统的素质教育,其教学内容上以民族民间舞蹈为主,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的讲解和示范,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舞蹈技能,有利于学生形体的塑造和气质的培养。除此之外,由于不同民族民间舞蹈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在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当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实质性认识,缺乏对学生气质、内涵的培养,致使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未能达到教学要求,对于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渗透不够,使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失去其实质意义。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将民族文化更好地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

1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文化的体现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内容基于对中国民族舞蹈的认识。中国民族舞蹈种类多、内容丰富。在多种肢体动作的变换过程中,体会到了各民族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情感最直接的表达,是对人生的一种释然和豁达。[1]通过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动作的讲解和示范以及与舞蹈相关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解说,丰富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作用。

例如,对蒙古族的舞蹈来说,其产生于民间,节奏感强、动作热情奔放,伴随着蒙古族特有的语言特色,具有独特的风格。女子的动作多为抖肩、翻腕,以表达蒙古族女子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大多舞步豪迈,舞姿挺拔,展现出蒙古族男子的阳刚之美和体态的健硕。这也是蒙古族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的一种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对抖肩动作进行练习时,深刻体会动作的优雅和动作带来的身心上的释放,在蒙古族舞蹈矫健的舞姿和步伐中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奔放,深刻体会蒙古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上的体现,进而加深对蒙古族文化的认识。

2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文化渗透现状分析

2.1 缺乏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在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对舞蹈动作本身的教学,对舞蹈动作进行肢体的示范,缺乏生动性,由于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蹈的认识不够,导致学习过程的枯燥、乏味,因此降低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学习的热爱,不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2]在对舞蹈肢体动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建立起学生对与民族民间舞蹈背后蕴藏的文化知识的认识,学生体会不到每个动作背后的寓意,对其文化背景了解甚少,往往学生在舞蹈学习结束后,仅仅掌握舞蹈动作的学习,而对舞蹈背后的民族文化一知半解,对动作所传达的民族精神也是了解甚少,不利于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没有达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根本目标。

2.2 缺乏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实质性认识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提升学生素养上的认识不够。认为当前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当前日益发展的社会需求,然而,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发展型人才炙手可热,因此,要更加重视对人才内在素质的提高。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然而,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点,过分强调舞蹈动作的重要性,在教学理念上,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没有将民族民间舞蹈的实质意义融入教学中,缺乏对民族文化与民族民间舞蹈的融会贯通,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

3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民族文化的渗透

鉴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在传承中国民族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要认识到当前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渗透的现状,并对原因进行深刻分析,积极寻求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并实施,以促进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3.1 注重对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

民族民间舞蹈是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体现,为更好地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民族文化的魅力,要求教师在对舞蹈进行教学时,更加注重对学生文化内涵的培养,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更有利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

例如,教师在进行朝鲜族舞蹈教学时,向学生讲解朝鲜族的人文历史及舞蹈的由来。朝鲜族舞蹈具有农耕的象征,体现出朝鲜族人民的勤劳与智慧。[3]通过手足动作的示范,让学生体会动作的含蓄,委婉,从而体会朝鲜族文化的含蓄表达,有利于自身文化内涵的提高。

3.2 将民族民间舞蹈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摆脱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中去。为促进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教师应将民族文化與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融合在一起,使民族文化更好地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4,5,6]

例如,在学习藏族舞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多了解一些藏族文化,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去藏族民间体验生活,体验藏族的宗教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将民族文化与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文化修养。

4 结论

总之,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深化改革,对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民间舞蹈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丰富文化内涵,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要更加重视对民族文化的渗透,以更有利地促进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 王奇.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J].通俗歌曲,2014,14(04):164-165.

[2] 崔莉.浅谈把民族文化渗透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J].知识文库,2016,02(03):225-226.

[3] 贺群莲.我国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4,13(19):109-110.

[4] 李晓君.浅谈民间舞蹈文化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有机结合[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02(Z1):221-222.

[5] 冯玲玲.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黄河之声,2015,16(06):164-165.

篇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教学重点是现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曲折(发芽→黄金时代→枯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难以教导,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内部和外部原因的形成和短期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程:组织学生使用教科书目录查看以前学习的线索,回答问题:

1,鸦片战争后,为了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华民族什么样的探索?结果如何?(西化运动是自助运动的封建统治者的失败;资产阶级改革者倡导民权,革命者倡导共和国,没有使中国走上繁荣的道路。

2,这些探索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围,他们属于失败,人民开始了新的民主革命,这场革命的开始是什么事件?什么是活动?(1919年五四运动的开始,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胜利)。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百年的现代历史充满了耻辱,抗议和探索的情况。在 我们所学到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政治性的,战争的历史事实。今天,我们要从经济的角度审查这门课程。(布置学生要阅读99-103页的全班内容,重要的相关事件,名称,商家名称等,使醒目的阅读标记。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索新课程

冠军学者张健

1,你从张健产业拯救国家,想想什么?([鼓励来自张健的学生做生意,感觉,结局等方面的思考]:

一,宗旨:抵制中国人民剥削,发展工商业的权力,恢复中国的利益

B,感情:国家的国家利益比个人利益更重要,主动放弃高级官员胡卢,面临建立产业的风险。

C,结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倾销的权力挤压破产。

张建等人建立企业,对国家的爱国情感的产业援助是值得我们钦佩的,但历史也证明了中华民族工业固有的不足之处,很难克服内外反动势力压制和阻挠。)2,那么内外的反动力是什么?(有封建势力,有帝国主义。)

教师总结,过渡:我们也在张前面学过这个人 事情。钱和健怎么区分?张倩是西汉制作西部地区的人物,他骑马从西方来,所以插在马下为土[这里应该解释这本书。张健在考验清朝冠军。冠军,一定是好的话,所以插头是字不是马

张健以民族利益为民族的利益,看到了超越个人利益的利益,无情地放弃了高层官员,面临着建立产业的风险。他创立了大原料磨坊等企业,是国家工业的后代,这些企业的兴起,快速发展和快速破产过程,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缩影。

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曲折

1,黑板中国现代工业发展概要,组织学生根据形式提示,找到答案在书中标出,然后通过接龙类型的实践,理解:

A.从西化运动到清朝末期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发芽e。短黄金年龄f。再次沮丧,枯萎萎缩

G.在历史趋势的影响下,官方的自我完善,寻求财富(这一点可以由老??师解释)H.皇帝 1.帝国主义经济因中国经济的传道而复活。

2,总结101阅读文本上的企业上升和下降过程。(提醒学生使用精炼方法: A,创业发展:黄金时代辛苦工作

B,重复挫折:事发后九点八,麻烦;七七事后,毁灭。C,战后胜利:已经恢复,但远离战前水平。)

现代中华民族工业的特点是什么?(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程度非常不均衡[位置集中在沿海沿海工业城市,轻型工业集中在轻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落后,具有显着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特征。

合并摘要

篇6:《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导入新知】

1、 课件:状元殿试策封面图、捷报图

2、 教师活动

①设疑:被光绪帝“钦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谁?(张謇)

②简介张謇,引入本课学习

设计理念:选择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材料,设疑激趣,切入新课

【自主学习建构新知】

3、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 “黄金时期”。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③、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设计理念: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初步了解知识轮廓。

4、创设情境:“名人访谈——走近状元实业家张謇”(课件)

设计理念:通过生活化、大众化的“名人访谈”情境,变历史事件为现实生活,变历史人物为现实人物。依靠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从而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润物无声”,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显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动性。

5、教师活动:小结学生名人访谈的表现情况,过渡:张謇大生纱厂的命运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二目,提炼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相关信息。liuxue86.com

设计理念:紧扣教材,承上启下。

6、归纳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时期、特征、原因。

教师活动:⑴指导学生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课件展示)

1、洋务运动的推动

2、封建制度的阻挠

内因:辛亥革命成功, 冲击了封建制度

外因: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⑵点拨:内因、外因的共同影响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速度不一。

学生活动:学生口头回答完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表

设计理念:初步感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炼历史有效信息能力。

7、创设情境:“穿越时空——张謇来到1914”(课件)

教师活动:19,正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张謇请你帮忙创办实业,调查市场行情:

①此时创办实业是否有利?为什么?

②当时有那些行业适合发展?请具体介绍

③根据市场行情,你会把资金投入到哪个行业?工厂会设在哪些地方?为什么?

④到19,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你的企业将会出现什么状况?从中可以看出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什么阶段?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完成市场行情调查,探究知识:

①有利于创办实业,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②纺织、面粉、精盐等行业。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落后。

③纺织、面粉、精盐等行业,工厂会设在上海、武汉等大城市,因为沿海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内地却非常薄弱。

④倒闭或被吞并,1918年后,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战后至新中国的成立时期,因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工业再度受挫,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课后小结

篇7:初中地理中国的民族优秀教案

1、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

2、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学情分析

1、学生只清楚全国有56个民族,但是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居住特点都不清楚,本节课应先从地理位置上找出各民族居住的大致位置,了解各民族的风俗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2、比较难理解的是我国民族的构成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地域分布特点,理解我国民族政策,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开展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开阔视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个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的民族构成特点。

2、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引入,多个民族节日片段的剪接)

二、讲授新课

1、活动一:将图片与其民族名称用线连接起来

维吾尔族

壮族

问题: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多少个民族?多少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多少?其他民族呢?

2、活动二:大屏幕展示(我国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人口)

3、活动三:大屏幕展示(中国 民族分布图)

4、讨论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什么好处?

5、活动四:大屏幕展示(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

三、课堂小结

篇8:中国的民族-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的民族构成、分布, 记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以及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了解中国的民族政策和丰富的民族风情, 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全班学生民族成份的调查结果分析, 获得少数民族定义;通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 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政策;结合我国部分民族的分布图, 归纳民族分布特点;通过视频欣赏、作业讨论, 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 充分了解并尊重我国各民族独特的风俗风情,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难点:学生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请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视频欣赏条目:《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提出问题:请欣赏视频, 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你都能准确读出来吗?你最熟悉的是哪些民族?比较陌生的是哪些民族?从没听说过的又是哪些民族呢?

学生活动:在Moodle平台中自行下载并观看视频《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欣赏民族服饰并读出民族名称。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 视频中含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和图片, 学生能说出我国民族的数目, 但不一定清楚每个民族的名称, 让大家对我国民族有个初步认识。

课前阅读

请学生阅读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并勾画重点句子, 思考:课文主要选取了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我国的民族呢?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文, 勾画句子并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新课预习的环节, 让学生能大致了解本节课教学重点, 教师能大致了解学生的疑难点。

我国是一个和谐的多民族国家。

班级小调查: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调查活动条目:选择民族成份。

根据活动结果, 解释五十六个民族的数目差异, 知道少数民族是指除汉族以外的五十五个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资料阅读条目:我国的民族政策。

心得报告: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心得报告条目, 写出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学生活动:点击网络平台中的知识条目, 阅读我国主要的民族政策内容, 互相交流, 并提交心得报告。

设计意图:Moodle平台能及时呈现调查结果及学生的心得报告, 了解全班学生的民族成份, 为后面开展教学活动做准备, 同时让学生很容易看出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及时修改。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看图写民族主要的分布区:请每位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民族分布图条目, 看部分民族的主要分布图, 完成课本活动题第一题:看图写出壮族等八个民族的主要分布省区。

问题:一位学生看了大家在表格中壮族一栏填的是广西, 他得出了壮族就分布在广西的结论, 你认为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 真正体会中国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 的含义。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看图, 按要求写出每个民族的主要分布省区, 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看图做题, 回忆省区的位置和名称, 锻炼学生的看图能力;同时让学生真正体会“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的含义, 并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分布“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 让学生从练习和讨论中, 解决预习的疑难点。

丰富的民族风情

测验:服饰猜民族。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看服饰猜民族”条目:回忆新课引入视频中的民族服饰, 看着图片, 你能说出民族成份吗?选择十张民族图片, 每张图片有四个选项, 时间限制两分钟。

过渡:课本里介绍了一些民族乐器和富有特色的民族节日, 我们广西也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最近广西就组织了一场大型的民歌大赛, 请大家欣赏几段视频, 然后在讨论区发表你的感言。

请每个学生进入Moodle平台的讨论区:在三段民族歌舞视频里,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欣赏到了什么?请写下你的感想。

结束: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 每个民族就是一首歌, 今天我们大家只看到了其中的一点点, 大家平时多留意, 就会看到更多民族的消息, 体会更丰富的民族风情。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完成练习;自由点击欣赏视频:《民族歌舞》、《广西民歌大赛》、《侗族歌曲》, 进入讨论区写下自己的感想。

设计意图:Moodle平台中的测验功能有测试时间、结束后反馈答案和对学生评价。教师能随时知道每位学生的答案并向全班展示;在讨论区, 教师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发言情况, 并把学生的帖子呈现给其他同学。

教学反思

经过几年的努力, 我基本能做到让现代信息技术进入地理课堂, 但一般只是单纯的PPT课件。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Moodle平台, 它具有模块化的特性, 主要由课程管理、作业、聊天、投票讨论区、测验、资源、问卷调查等模块构成。各个模块都展现了网络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中国的民族》是在Moodle平台的设计理念指导下完成的一个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 Moodle环境下的课堂里特别注重信息环境的营造, 将信息技术全面贯穿到课堂的每个教学环节, 使得课堂教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课堂容量明显提高。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 安排了四段共十五分钟的视频观看和五次练习, 并能做到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 上交调查、测验、发表感言等各项作业, 教师能及时检查和向全班展示学生作业, 这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几乎是做不到的。

二是良好的网络互动环境便于学生开展协作学习。Moodle平台为师生创设了良好的协作环境, 它的网络交互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参与的环境。如“民族成份调查”环节的投票技术, 实时展现学生的选择结果;“写民族自治区名称”的心得报告、“欣赏民族歌舞发表感言”的讨论区等, 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个阶段作业可以实时展示, 不断地实现自我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全方位运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 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是有效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网络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中, 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 通过多种媒体及信息传输技术实现的。在本节课中, 教学的各模块已通过平台展现给学生, 学生可以自行反复选择想要学习的内容, 这样学习就有了主动性。丰富的探究学习手段, 使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的信息呈现顺序和方式, 让学习者可以不必一味地依赖教师和教材, 真正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四是全面提高了教师调控课堂的能力。新课程强调“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 教师的引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本节课网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首先对课程进行总体设计, 组合各种教学资源, 形成完整的网络学习内容, 指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提供信息资源, 创设学习环境;然后,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测验和心得报告等功能对学生进行在线的考核和评分, 使得评价与教学过程始终平行, 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 随时调整教学, 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度。

五是Moodle环境下的教学对师生提出了更高的信息素养要求。教师要合理进行教学资源的挑选和有机整合, 注意课堂流程的调控和学习气氛的调节, 而且要能够适当、准确地使用功能键, 解决一些疑难问题。Moodle环境下的教学容量较大, 在有限的时间里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项目也很丰富。所以, 对学生来说, 除了专注课堂外还应该具备较熟练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上一篇:2024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的调研报告下一篇:关于托班幼儿上学期教师寄语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