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2024-05-22

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精选8篇)

篇1: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课题

中国的民族

教学目标

l 知道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l 运用民族分布图,说出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l 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民族观 l 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l 培养学生收集、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 l 本节教材说明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介绍了我国的民族构成、分布特点、各民族风土人情等知识。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占了92%,但我们不能有“大汉族”思想,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为建设好我们的祖国而努力奋斗 l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对学生收集、归纳资料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难点 l 本节识记的知识点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我国民族分布特点是在杂居、小聚居,主要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l 理解的知识点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 l 能力的培养有;收集 、归纳、总结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设备与资源 l 多媒体辅助教学

师生活动

活动立意 课前气氛渲染:视频极具民族风光和音乐特色的葫芦丝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 导入新课: 同学们,关于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影片,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你知道它是描述的什么地方哪个民族的风光和音乐的吗?(云南傣族葫芦丝)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众多成员的一个大家庭(展示图片中华民族全家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去,了解咱家的一些情况。 进入新课: 一、我国民族构成 播放视频:《我国民族构成》放完停留在最后的画面: 关于视频和上图提问:我国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哪个? 我国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哪些?(9个,除5个自治区的主要民族外,还有4个:苗、彝、满、土家) 二、我国民族的分布: 播放视频:《我国民族的分布特征》民族分布图提问: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读图回答 我国汉族的分布有何特征?(东部和中部) 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有何特征?(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少数民族最多的是哪个地区哪个省?(西南地区云南省) 三、我国的民族政策: 各民族共同缔造了新中国,因此要尊重少数民族,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四、民族风情 (一)民族乐器:视频介绍马头琴、长鼓等民族乐器并欣赏马头琴演奏万奔腾 (二)在民族音乐中欣赏民族服装秀,请同学们记住各民族服装特色,结束时进行提问,答对奖给纪念钞。 (三)了解民族特有的节日、活动,每张图片显示1秒,大家挑战一下记忆。设计连线题六组答对奖给纪念钞。 (四)我国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 我国有多少种语言?(56种)我国有多少种文字?(30多种) (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了几种少数民族文字。藏、蒙、壮、维4种) 五、习题:(略) 六、小结本节课内容: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我们祖国大家庭的构成、分布等基本特征,同时,我们还详细了解了一些民族的风情,让我们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共同建设好我们的家园。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flash:《爱我中华》的歌声中结束这节课)。 未曾上课先进入角色也可以用学生熟悉的别的民族别的表现形式 通过设问点明影片要说明的问题并引入教学 介绍我国民族构成,使学生首先明确概况两个问题提醒学生要注意审题 学习通过视频获得知识、读图得出结论并快速记忆的方法这些问题视频有介绍,图上也能够看出,用在视频后根据地图提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信息获取意识和能力。从民族服饰、特有活动激发学生地理兴趣,提问用纪念钞奖励后又指导学生分组查找纪念钞上使用的民族文字,前后呼应。结束用歌声表达民族团结、热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教学反思:1、充分利用媒体的强大功能辅助教学;民族知识借用视频解说,形式新颖,学生接受也较快,同时,也利用视频画面引导学生充分读图分析得出结论,民族风情利用图片和视频,形象而且直观。 2、学生活动充分,既有课前的收集资料过程,也有课上的表达,课堂显得活泼。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让学生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3、教学语言贴近学生生活。 附板书: 第四节 中国的民族 一、民族构成 二、民族的分布 三、民族政策 四、民族风情

篇2: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欧洲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并能在本区图上指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和内海。

(2)熟悉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3)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4)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工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特色。

(5)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了解欧洲西部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

(3)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

(4)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欧洲西部旅游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2)进一步加强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3)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起爱国情怀,加强法治和人地协调的观念,养成讲诚信、讲文明的好习惯。【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基本掌握了如何去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这节课主要学习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并学习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旅游方面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旅游资源较多,容易混淆。而且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比较有限,因此在分析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时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指导。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的名称与位置。

(2)欧洲西部发展的乳畜业的自然条件。

(3)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

(4)欧洲西部旅游资源的分布及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2、教学难点:(1)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

(2)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欧洲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并能在本区图上指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和内海。

(2)熟悉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表,了解欧洲西部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国家。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欧洲西部区域经济联合发展的成功经验,从而获得启示,得以借鉴。

【学时重点】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主要国家的名称与位置。

(2)欧洲西部发展的乳畜业的自然条件。【学时难点】

(1)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教学活动】

活动1【测试】五分钟测试 】

1、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 及其沿岸地区。西亚重要的产油国有

、、、等。

西亚的石油主要输往西欧以及

、等国家。

2、阿拉伯国家

西亚是世界上阿拉伯人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居民普遍信奉

教。

西亚是

教、教和

教的发源地,这三大宗教都把

奉为圣城。

活动2【导入】图片导入

展示四张欧洲西部景观图,让学生猜这四张图片分别分布在什么地区,由此引入新课。

活动3【讲授】展示学习目标、1、学会通过读图说明欧洲西部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并能在本区图上指出主要的半岛、岛屿、海湾、海峡和内海。

2、熟悉欧洲西部主要国家的名称和位置,分析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活动4【活动】我来指一指 展示“欧洲西部国家和地区分布图”,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来指出欧洲西部的范围、海陆位置。

活动5【活动】我来找一找

(1)让一个学生上台找出欧洲西部的主要国家,并了解他们的位置。

(2)欧洲西部各国的面积均不大,且多人口很少、面积很小的“袖珍国”,读图,看谁找到的“袖珍国”多,找得快。并完成课本59页活动2。活动6【活动】我来玩一玩 将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及其首都拖到地图相应的位置。活动7【活动】我来做一做

(1)找一找欧洲主要的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归纳欧洲西部的海岸线特征。(2)找出欧洲西部主要地形区,归纳欧洲西部的地形特征。活动8【活动】我来说一说

读图说出欧洲西部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活动9【讲授】小结

本区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决定了本区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而这种特征又直接影响着整个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同学们对欧洲西部的饮食习惯了解吗?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其实他们的饮食习惯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活动10【活动】小组讨论

(1)结合相关地图,说一说,有利于欧洲西部发展乳畜业的自然条件有哪些?(2)议一议,欧洲西部乳畜业发达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活动11【讲授】欧盟

介绍欧盟和欧元,再从欧盟的经济实力引出欧洲西部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活动12【活动】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活动13【讲授】展示导学案知识点

1、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 中(高、中、低)纬度和北温 带。

海陆位置:位于 欧 洲的西部,北邻

北冰洋、南临 地中海、西临 大西洋。

半球位置:位于 东(东、西)半球、北(南、北)半球。

2、范围、轮廓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西半部 ,包括 30 多个国家,大多数属于 发达 国家。轮廓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 曲折 ,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

3、欧洲西部地形主要以平原和山地 为主,气候以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为主。

4、欧盟的总部设在 比利时(国家)的首都布鲁塞尔。

活动14【练习】课堂练习

1、欧洲西部三面临海,其中西临()

A.黑海

B.北冰洋

C.大西洋

D.地中海

2、欧洲西部适宜牧草生长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较高

B.热量丰富

C.日照充足

D.气候温凉、潮湿

3、下列进出口贸易最发达的国家或组织是()

A.美国 B.日本

C.欧盟

D.中国

4、读图填空。

读教材《欧洲的国家和地区》图,然后把下边国家填入下图中。

德国、英国、法国、挪威、荷兰、瑞士、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西班牙

5、读欧洲西部四个城市的气候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1)瓦伦西亚气温年较差约_____℃,其降水分配有何特点?

(2)分析四城市的气候统计图,瓦伦西亚、伯明翰、汉堡三城市的气候类型相同,为_____________气候,华沙气候与它们有明显差别,其差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气候。活动15【作业】课后巩固

1、完成《同步学习》27-29页已学部分。

2、完成本课第2课时导学案。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欧洲西部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2)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工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特色。

(3)通过阅读材料和图片了解欧洲西部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课本,归纳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欧洲西部旅游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加强对地理信息的提取、归纳、推理及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激起爱国情怀,加强法治和人地协调的观念,养成讲诚信、讲文明的好习惯。【学时重点】

(1)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

(2)欧洲西部旅游资源的分布及旅游业发达的原因。【学时难点】

(1)欧洲西部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教学活动】

活动1【测试】五分钟测试

1、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高、中、低)纬度和

带。

海陆位置:位于

洲的西部,北邻

、南临

、西临。

半球位置:位于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范围、轮廓

欧洲西部是指欧洲的 ,轮廓像亚欧大陆向西突出的大半岛,三面环海,海岸线非常

,多半岛、岛屿、内海和海湾,是世界上海岸线最曲折的地区。

活动2【导入】导入新课

从练习中看到同学们对上节课的内容掌握得还较好,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欧洲西部的经济和旅游。

活动3【讲授】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工业发展情况和农业特色。

2、了解欧洲西部的主要旅游资源及其分布,分析其旅游业发达的原因。活动4【讲授】发达的经济

展示“2011年欧洲西部部分国家的GDP及排名”和“2011年欧洲西部部分国家的人均GDP及排名”,让学生感受到欧洲西部经济的发达。欧洲西部也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早,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活动5【讲授】工业 你能例举欧洲西部的一些工业产品吗?接着展示一些主要的工业产品,如德国重工业、瑞士钟表、法国香水、芬兰诺基亚等。活动6【活动】认一认

图片展示欧洲的知名汽车的标志,如德国奥迪、意大利法拉利、德国宝马、法国标致、英国劳斯莱斯、德国保时捷等,让学生边看图片边说出车的牌子及产地。

活动7【讲授】农业

展示欧洲西部的农业产品,了解欧洲西部部分国家的特色产业,如荷兰郁金香、丹麦畜牧业、瑞典造船业及汽车和机械制造业、挪威海洋渔业等。活动8【活动】归纳经济特征

根据以上学习让学生归纳出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给1分钟思考再提问)学生举手回答,根据前面所学内容及课本介绍,归纳欧洲西部的经济特征:

1、经济发展水平居世界前列;

2、工业生产规模大、部门全、综合实力强;

3、农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小,但生产水平高;

4、第三产业发达;

5、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发展有特色的产业部门。活动9【讲授】承转

独特的地理位置、暖湿的气候、发达的经济、悠久的历史,使得欧洲西部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旅游业也非常发达,那欧洲西部有哪些特色的旅游资源呢? 活动10【活动】我是小导游

让学生当导游,用图片分国家简要介绍欧洲西部的部分旅游资源。(等学生介绍完后给以鼓励及表扬)两位学生当小导游,上讲台给大家依次介绍英国、法国、西班牙、挪威、丹麦、德国、荷兰、瑞士、奥地利、意大利、希腊等国家的主要旅游资源。

活动11【活动】大家来找茬

欣赏短片,找出错误的图片,加深对欧洲西部的特色旅游资源的印象。活动12【活动】小组讨论

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每年接待的国际游客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均居世界前列。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国。欧洲西部为什么能成为国际旅游业繁荣最发达的地区?(给3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回答,教师再进行归纳总结)学生讨论、归纳并派代表回答:

1、旅游资源丰富且类型多样;

2、经济发达,服务设施齐全,服务质量好;

3、旅游产品丰富多样,便于游客购买;

4、交通运输发达,便于游客进出。活动13【讲授】文明旅游

展示泰国白庙图及相关新闻截图,给学生讲解中国游客在泰国白庙的不文明旅游行为,思考:这反映出什么?除此之外,中国游客还有哪些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教师总结之后再展示五一期间出台的游客六类不文明行为将被“拉黑”政策,以图片和文字表述来给学生介绍是哪六类不文明行为,最后展示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不文明记录,以后有可能会记入个人诚信档案,反问学生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做,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也教育学生要讲诚信,讲文明,养成文明出行的习惯。

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反映中国游客素质低;中国游客还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大声喧哗、乱涂乱画等不良习惯;以后要提高素质,讲诚信,文明出行。活动14【活动】总结

同学们,学习了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活动15【讲授】展示导学案知识点

二、雄厚的经济实力

1、欧洲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 早 的大洲,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仍居各大洲

前列。

2、欧洲西部大多数国家属于发达(发达或发展中)国家,集中有 德国、法国、英国 和意大利

等工业大国,它们的生产规模 大 ,工业部门较为 齐全,综合实力 雄厚;其余国家则根据本国具体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工业部门,如瑞士的 钟表,瑞典的 造船业、汽车和机器制造业 ,丹麦畜牧业 发达,挪威的 海洋渔业发达,荷兰以花卉种植业著称,尤以郁金香 驰名世界。

3、农业所占比重 较小 ,但生产水平高, 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较好。法国、英国、荷兰、丹麦 等国有发达的农牧业。

三、繁荣的旅游业

1、主要旅游资源或旅游景点

挪威 峡湾;瑞士有 山峰、世界表都 伯尔尼;西班牙斗牛、海滩;法国田园、“艺术之都” 巴黎、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巴黎圣母院、戛纳电影节;“千年古都”罗马 ,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庞贝古城、狂欢日;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德国 啤酒节。

2、欧洲西部是国际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法国、西班牙和 意大利 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大国。

活动16【练习】课堂练习

1、下列各国不属于三大旅游国的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西班牙

2、海洋渔业发达,人均水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国家是()

A.挪威

B.荷兰

C.瑞典

D.丹麦

3、生产精密仪器和钟表,有“钟表王国”美誉之称的国家是()

A.瑞典 B.瑞士

C.丹麦

D.荷兰

4、欧洲西部生产规模大、工业部门较为齐全的一组国家是()

A.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

B.法国、英国、荷兰、丹麦

C.卢森堡、瑞士、冰岛、奥地利

D.西班牙、葡萄牙、法国

5、下列旅游资源与国家的连线,正确的是()

A.幽深的峡湾——瑞典

B.阳光灿烂的海滩——捷克

C.斗牛场——意大利

D.音乐之都——奥地利

6、在欧洲西部进行下列活动,应选择去哪个国家?

乘船游览雄伟的峡湾,观看午夜的太阳。

在“音乐之都”维也纳欣赏音乐。

游“水城”威尼斯,参观庞贝古城。

去阿尔卑斯山滑雪,参观“世界表都”伯尔尼。

在罗浮宫欣赏名画《蒙娜丽莎》。

去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墓前献花。活动17【作业】课后巩固

1、你喜欢欧洲西部的哪些旅游景点呢?请你根据喜欢去的景点设计一条欧洲西部的旅游路线吧。(温馨提示:要记得景点所在的国家或城市,为了节省开支,尽量不走回头路哦。)

篇3: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摘要]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以八年级下册为例,新教材除了增设了前言,章节设置及地理图像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关键词]湘教版 八年级下册 地理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070119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等学科19个课程标准,湘教版初中地理新教材的修订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为依据,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更新了大量的素材和资料,同时也对章节的设计进行了重新梳理和编排。新教材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它与湘教版旧教材相比,究竟有何变化?下面对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一些比较分析。

一、 前言的增设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别出心裁地在目录前增设了前言。前言的第一句话是:“在本册书中,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区域。”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新教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的是“我们一起来认识”而不是“你们将要学习的是”,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接下来的部分用了非常优美生动的语言对整册内容进行了简单概括,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优美的语句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增强对学习本册内容的兴趣。

二、章节设置的变化

1.章节数量的变化。旧版教材共有6个章节,而新版教材只有5个章节,而且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章节号与上册章节是相连的,体现湘教版八年级整册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2.章节内容的变化。从新旧两版教材的内容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思路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旧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应该是总—分的传统思维方式,从一般到具体,先介绍中国的产业,包括上一册的中国的人口、气候、资源等等,先让学生对整个中国的各个方面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在下册就详细从东部沿海、内陆沿疆、黄河和长江沿岸这四个部分对中国每个行政单位进行了介绍,内容繁杂,追求面面俱到,但是要在有限的篇幅内完成又是不可能的。因此,新版教材针对这些问题做了很大的改进,主要从认识区域的方法着手,教会学生从位置和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和发展这三个方面来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区域,不再是简单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更注重的是学习如何分析区域的方法,这才是学生适应当今变幻莫测的时代最需要掌握的东西。新版教材把《中国的产业》这一章节放到了上册,而下册的重心完全放到了区域的学习上,不管是章节先后的安排,还是章节内容的选取,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

三、地理图像的变化

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传递地理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发展成熟的初中生来说,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地理图像能让他们迅速地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根据初中生这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版教材,教材编写者都采用了大量的地理图像来凸显教材内容。尽管如此,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采用的地理图像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较大的突破。

1.新旧教材地理图像数量和密度的变化。旧版教材共分为6个章节,地理图像在每个章节的数量分别是33幅、57幅、16幅、15幅、16幅和1幅,总共是138幅;而新版教材5个章节的地理图像数量分别是42幅、37幅、46幅、73幅和3幅,总共是201幅。新教材的图像密度和数量都比以前有所增加,说明地理图像在地理教材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2.新旧教材地理图像质量的变化。从整体看,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色彩更加鲜明、丰富,图注更加清晰,图像的线条也比较饱满。旧版教材以彩图为主,而新教材在彩图的基础上也适当地采用了黑白图像,比如在教材第12页,为了突出中国传统交通工具的地域特色是“南船北马”,图521和图522就分别采用了“20世纪40年代江南水运”和“北方传统运输方式”两张黑白图像,黑白图像的运用准确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真实的人文景观,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和更强的说服力。除此之外,新版教材的地理图像更具时代感。两版教材中都有对北京的区域介绍,体现北京最近这些年来高速发展成果的图片更是大量出现在新教材当中,比如北京的金融街、中关村科技园和鸟巢等。与此同时,新教材的图像也体现了地方民族特色,比如展现京剧、秦腔、锅庄舞等图像的运用。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毕竟蕴含十年来无数教师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经验总结。就如同不可能有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新版教材也肯定存在着许多不足,它是“十年磨一剑”的成果,现在又正返回实践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人的认识是无限的,总能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地去改进和完善,“最好的总是在下一次”,怀抱着这样的期望,教育才能不断地向前发展。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篇4: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有关贵州省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B.是中国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

C.是中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壮族、布依族等 D.著名的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

2.读贵州省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贵州河流()

A.均属长江水系

B.均有结冰期

C.均为内流河

D.大多水能资源丰富

3.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的生命之泉,目前已从最多时的1780多条减少到月1000条,照此预测,20年后可能消失,因此加强对坎儿井的保护已刻不容缓,坎儿井的水源主要来自()A.河流水

B.湖泊水

C.冰雪融水

D.雨水 4.下列城市属于贵州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

A.遵义

B.六盘水

C.贵阳

D.铜仁

5.贵州地区云贵高原东部,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结合图片,关于贵州地理环境描述错误的是()

A.贵州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水缺乏

B.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 C.贵州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 D.贵州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6.有关贵州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云贵高原西部

地形平坦

季炎热干燥 水资源丰富

C.煤炭和水能资源缺乏

失和石漠化问题严重

7.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封山育林

C.草地改良

8.贵州省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河流和湖泊干涸

C.大片沼泽消失

9.“天无三日晴”是指以下哪个城市()

A.贵阳

C.福州

B.冬季温和多雨,夏

D.石灰岩广布,水土流

B.人工种

D.陡坡开垦

B.土地沙 D.石漠化

B.杭

D.重庆)

10.贵州省因强度石漠化失去生存条件,需异地移民搬迁约45万人.石漠化是在脆弱的喀斯特地貌基础上,由于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水土流失,使岩石大面积裸露.呈现出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省所在地形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合理措施是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③开发优势资源 ④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1.贵州省的主要矿产种类是()A.煤、铁

B.煤、汞

C.煤、锰

D.石油、天然气 12.贵州省是我国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生态环镜堪忧,为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所采取的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是()

①陡坡地修筑梯田 ②封山育林 ③发展特色产业

④鼓励生育,增加石漠化地区劳动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指的是()

A.西藏

B.四川

C.贵州

D.云南 14.贵州省是我国西南重要的省份,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近年来,贵州石漠化严重,主要自然原因是()①土层较薄,植被根系浅 ②降水集中于夏季 ③石灰岩广布,成土缓慢 ④陡坡开荒 ⑤过度樵采(连根挖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15.流经贵州省的河流是()

A.长江

B.嘉陵江

C.岷江

D.北盘江

二、综合题(共3题;共36分)

16.贵州山川秀丽,气候温和,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民族风情众多。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给贵州注入了强大的经济活力,一系列重点工程正在抓紧建设。但是,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成为贵州经济发展的瓶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及生活实践的观察体验完成下列问题。

(1)通过金沙县境内的杭瑞高速公路建设了多座高架桥,其目的是()(多项选择)A.节约土地

B.节约资金

C.立于地面的人群和车辆出行

D.减弱噪音

(2)贵州山高坡陡,土壤瘠薄。人口众多,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部分山区十分贫困。请你从治理水土流失和帮助山区人民脱贫致富两方面提出你认为可行的两点建议。________(3)根据贵州资源状况,结合目前贵州经济建设简要分析贵州应重点发展哪些产业?________(提示: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角度至少答出两项)

17.某中学组织同学到华北平原一带春游.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画出了活动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图并写出了春游日记.请你根据选取的春游日记和土地利用分布图,分析回答.

春游日记:我们在白云湖边举行联欢活动.站在湖边望去,笔直的白云河直通大海.村庄均匀的散布在碧绿的麦田中,白云镇中一座高大的教堂从民居中拔起,教堂顶部巨大的十字十分醒目(状如景观图).在镇东南面乡村路与公路交汇处有一座工厂,工厂的烟囱里不停的冒出浓浓的黑烟.

(1)用“O”符号在图中相应位置上画出春游日记中描述的工厂.(2)归纳分析该地的地势特点.

(3)据当地人讲,历史上白云河弯弯曲曲,为了泄洪和排涝,人们把河流改造成笔直的形态.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4)据当地人讲,每到夏季,镇东南的工厂冒出的烟尘常常会飘散到白云镇,呛得人很难受.而到了冬季,这种现象基本不会发生.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5)根据该地的教堂,可以推知该地盛行过的宗教是________ .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贵州能源资源富集。全省水能资源蕴藏量1874.5万千瓦,居全国第6位。全省煤炭资源量2401亿吨,保有储量523亿吨,为我国南方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和,名列全国第5位。

材料二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全省已发现矿产110多种,其中有76种探明了储量,铝土矿质佳量大,列全国第2位;磷矿储量是全国最多的省份,重晶石甲冠中华,储量为全国的1/3;金矿储量居全国第12位。材料三

贵州生物种类繁多。全省有野生动物资源1000余种,黔金丝猴、黑颈鹤等14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省森林覆盖率30.8%,各类建设用材和桐油、生漆、楠竹、松香等林产品享誉四方;有70种珍稀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银杉、珙桐、秃杉、桫椤等珍稀植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

材料四

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1)贵州省经济比较落后,原因是什么?(2)贵州省有哪些资源优势?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A、贵州省高原山地居多,有地无三里平之说,故A不符合题意;B、贵州省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故B不符合题意;C、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但没有维吾尔族分布,故C符合题意;D、贵州省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景点有黄果树瀑布、织金洞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以高原为主,是我国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2.【答案】D 【解析】【分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贵州的大部分河流属于长江水系,故A不符合题意;B、贵州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无结冰期,故B不符合题意;C、贵州省位于我国东部外流区,以外流河为主,故C不符合题;D、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河流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河流的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3.【答案】C 【解析】【分析】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种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筑物,适用于山麓、冲积扇缘地带,主要是用于截取地下潜水来进行农田灌溉和居民用水,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故选:C。【点评】坎儿井属地下暗渠引水,不受季节、风沙影响,最大的优点是避免水分大量蒸发,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新疆现有1000多条坎儿井,全长约5000千米,其中大部分分布在吐鲁番盆地。4.【答案】B 【解析】【分析】属于贵州省且有“江南煤海”之称的是六盘水,该地是贵州省的煤炭产地。故选:B。【点评】据探测,贵州省的六盘水市煤炭储量大,煤质好,分布广,探测储量达364.7亿吨,占贵州省探明储量的45%,号称“江南煤海”。5.【答案】C 【解析】【分析】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高低不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地表崎岖;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

季不甚分明;贵州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故选项C符合题意.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贵阳一带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高低不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考查贵州省的地理特征,要理解记忆. 6.【答案】D 【解析】【分析】A.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故不符合题意;B.贵州省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较多.故不符合题意.C.贵州省煤炭和水能资源丰富,故不符合题意;D.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石灰岩广布;贵州省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现象严重,贵州省实施了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措施来进行恢复,故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四季不甚分明,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7.【答案】D 【解析】【分析】A、B、C选项中的措施都能恢复环境,D选项则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石漠化过程。【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8.【答案】D 【解析】【分析】贵州省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都座落在喀斯特环境中,城市的形态结构、水土资源及城市扩展均受“喀斯”环境的制约,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最容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石漠化。根据题意,故选:D。

【点评】贵州省年降水达1000mm以上,但“喀斯特”发育,使水源漏失,地表缺水,形成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干旱,尤其是高原面上的城市,地面水相对缺乏. 如遇暴雨、大雨,因洞穴堵塞等原因,各城市洼地带积水形成内涝,如1996年贵阳市建成区多处被水淹1周多.因而旱涝灾害受降水多寡和“喀斯特”环境的综 合制约.据统计,近500年来,9市的旱涝频率高达35%﹣60%。由于岩溶作用,岩体易发生滑动,9市常有不同程度的滑波、崩塌和泥石流等灾害。9.【答案】A 【解析】【分析】贵阳东部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西部受西南暧气流控制,冷暖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因此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有“天无三日晴”之说,故选项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贵阳一带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10.【答案】A 【解析】【分析】贵州位于云贵高原,平原面积狭小,故不适宜建设商品粮基地.该地区地形起伏较大,故陡坡开荒,可能加重当地的水土流失.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如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目前,立体农业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贵州加大煤炭基地建设力度,依托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一批大型煤电基地.与此同时,贵州充分发挥“水火互济”优势,优先发展火电,深度开发水电。故选:A。

【点评】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每逢暴雨,有些地区还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1.【答案】B 【解析】【分析】贵州省的矿产主要有六盘水的煤矿、铜仁的汞矿。【点评】本题考查贵州省的矿产资源。12.【答案】A 【解析】【分析】贵州主要是喀什特地貌,由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使得该地区石漠化严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如陡坡地修筑梯田,封山育林,加大环保宣传力度。13.【答案】C 【解析】【分析】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贵阳、遵义一带,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有“天无三日晴”之说。贵州是我国石灰岩大面积分布、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的地区。省内山脉绵延,河谷深切,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有“地无三里平”之说。故选:C 【点评】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湿润多雨。14.【答案】A 【解析】【分析】贵州石漠化严重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自然原因有: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植被根系浅;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其人为原因有:不合

理的开垦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加速了石漠化的进程;因此,①②③属于自然原因;④⑤属于人为原因。根据题意,故选:A。

【点评】贵洲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石漠化严重。15.【答案】D 【解析】【分析】解:北盘江是珠江流域西江上源红水河的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乌蒙山脉马雄山西北麓,流经云南、贵州两省,多处为滇黔界河,至双江口注入红水河左岸.故选:D.

【点评】贵州省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长江干流不流经贵州省,嘉陵江和岷江也不流经贵州省,北盘江流经贵州省.

二、综合题

16.【答案】(1)A,B,C(2)在贵州省适宜发展经济林,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发展旅游业(3)发展林业、发展旅游业

【解析】【分析】(1)通过金沙县境内的杭瑞高速公路建设了多座高架桥,其目的是节约土地、节约资金、利于地面的人群和车辆出行;(2)贵州山高坡陡,土壤瘠薄。人口众多,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严重,部分山区十分贫困。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思路是:在贵州省山高坡陡的地方发展经济林,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发展旅游业(3)为了贵州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贵州经济建设应重点发展林业、发展旅游业。

故答案为:(1)ABC;(2)在贵州省适宜发展经济林,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发展旅游业;(3)发展林业、发展旅游业。

【点评】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阴雨天多,四季不甚分明。贵阳一带年平均阴雨日数在200天以上;贵州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地势高低不平,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

17.【答案】(1)

(2)从活动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图知道,白云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入海,可见该地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

(3)从春游日记中知道,该地位于华北平原上,夏季高温多雨,因此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4)华北平原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夏季镇东南的工厂冒出的烟尘常常会飘散到白云镇,而到了冬季,这种现象基本不会发生.(5)基督教

【解析】【分析】(1)从春游日记中知道,工厂应画在白云镇东南部乡村路与公路交汇处;(2)从活动区域的土地利用分布图知道,白云河自西北流向东南入海,可见该地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3)从春游日记中知道,该地位于华北平原上,夏季高温多雨,因此这里的洪涝灾害多发生在夏季;(4)华北平原地区受季风的影响明显,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因此夏季镇东南的工厂冒出的烟尘常常会飘散到白云镇,而到了冬季,这种现象基本不会发生;(5)根据教堂景观图,可以推知该地盛行过的宗教是基督教。故答案为:(1)

(2)西北高,东南低;(3)夏季;(4)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5)基督教。

【点评】平面图是用来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空间结构及分布规律的最主要方式。如反映我国的地形、河流、气候类型、农作物、纺织工业城市、铁路干线等各种地理要素的专题地图,利用平面图可以分析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18.【答案】(1)地理位置封闭,受外部环境影响小,没有充分利用周边的有利环境;地形以山地为主,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成本高;历史积累差,开发较晚;贵州省教育落后、人才不足和人才外流。(2)能源资源富集、矿产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旅游资源丰富。

篇5: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影像、空间信息技术、大容量数据处理与存贮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并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相融合。

3、数字地球的特点

(1)、数字地球具有空间性、数字性和整体性,这三者的融合统一,是数字地球与其他信息系统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2)、数字地球可以迅速充实和联网。

(3)、数字地球是一种开放式的数据平台,它采用动态、仿真和虚拟等先进的技术,具有立体和动态显示数据的能力。

(4)、数字地球以图像、图形、图表、文本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局部或全球范围的数据、信息、知识方面的服务,其中提供信息服务是最主要的任务。

(5)、数字地球的服务对象覆盖整个社会层面。

4、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

引导学生思考,说出数字地球的应用领域?

主要有:预测气候变化、治理环境污染、防灾减灾、保持生物多样性、解决政治或经济危机、增加农业产出等。

二、未来城市-----“数字城市”

1、了解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字的形式获取、存储和再现城市的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2、数字城市的内容

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的网络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1)、城市发展:建立数字城市,实现城市信息化,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城市现代化,增强城市的聚集和扩散功能,提高城市的综合实力。信息化还将带动全球化,是城市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必要条件。

(2)、区域发展:城市信息化给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提供技术、资金和信息上的支撑,加快农村的信息化和现代化进程,从而带动整个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信息化、现代化和全球化。

(3)、日常生活:城市信息化使得智能化交通、智能化住宅小区、数字化企业、电子商务、电子金融、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娱乐等成为可能,还带动了生态城市和花园城市建设,为居民生产、生活和学习创造更方便、舒适、高效和安全的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未来校园------“数字校园”

1、数字校园的概念

数字校园是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对校园内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通过整理加工,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有序地运转,从而更好地为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把学校建设成既面向校园内,又面向社会的一个超时间和空间的虚拟学校,使更多的人能够共享教育资源。

2、数字校园的内容

在数字校园中,将建成属于自己的校园网络。通过网络,教师不论在校内还是家中,都能进行电子备课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相应的教学操作,如进行视频点播,以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教师还可以在计算机上看到学生的作业和答卷,并进行评阅工作。

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参加教学活动。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信息,学生可以自己调出学习课件,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知识可以由计算机进行辅导,借助计算机巩固课堂已学会的知识。遇到特殊情况时,学生在自己的家中借助互联网接受远程教育,并通过实时的考查系统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时,只需在计算机中输入自己的姓名、学号以及所需图书名称,计算机屏幕上就会立刻显示该书在图书馆的位置和编号,管理人员能很容易找出,并办理借阅手续。

3、想象未来的地理课

(以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未来,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上地理课时将与现在截然不同。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如果采用越来越高的分辨率,将看见大陆,然后是乡村、城市,最后是住房、树木和其他天然的、人工的地表事物。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学生能够请求得到关于陆地覆盖、动植物物种分布、实时天气、道路、行政区范围以及人口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能被天衣无缝地融入到数字地图之中。通过“数据手套”,单击一下链接按钮,就能够看见更多信息。<小结> “数字地球”是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美国推出的又一项引起广泛关注的全球战略计划。它是一个三维的地球信息模型,涉及3S技术,是信息技术与地理科学的融合,也是迄今为止人类掌握地球表面信息最好的方式。

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投稿,稿酬丰厚 邮箱:zxjkw@163.com

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

<版书设计> 单元活动 走进“数字地球”

一、认识“数字地球”

1、提出

2、核心思想

3、特点

4、应用领域

二、数字城市

1、简介

2、内容

3、好处

4、发展现状

5、意义

三、数字校园

1、概念

2、内容

3、想象未来的地理课

篇6: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民族的构成状况,正确区分民族和少数民族的差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了解我国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4.读图并总结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

【课时安排】1~2课时。

【重点难点】

1.重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难点: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和民族风情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民族的各个方面,内容全面广泛,但是不要求讲得太深。同时,这部分内容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因此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实践活动课的最佳内容。这样就将课内教学和课外地理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又激发了兴趣、培养了情感。教师可以将本节课分成两个部分:(1)拓展辅助活动部分,(2)课堂教学部分。

【教学设计】

拓展辅助活动部分。教师可以尝试多种多样的活动模式。

设计1: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园、民族风俗展览、民族文艺演出。设计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通过各种媒体(报纸、电视、网络、书籍)收集一些有关各民族生产和生活的景观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带、生产生活实物等,搞一次成果展览交流会。

设计3:设计一张民族基本情况调查表,让学生在同学、家长、亲戚、朋友等范围内进行相关内容调查,了解我们身边的民族情况。

设计4:组织学生举办一场少数民族文艺演出联欢会,让学生亲身感受少数民族的灿烂文化。

【教学过程】

【56个民族】

1.首先让学生观察课本的景观图片:并请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中的情景,引导学生认识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共同生活着的人民属于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服饰是不同的。接着,教师可以总结出我国的民族构成:我国有56个民族。

2.让学生拿出一张人民币(纸币),提出一个问题:你可知道人民币上有哪些民族的文字?可以提示学生观察几种民族文字”作为参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又使学生了解到有些民族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字。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并不是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字,有些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3.教师可以参照教师用书中的参考资料作一些补充,使学生了解到每一个民族都有他们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信仰。同时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祖国丰富璀璨的文化是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

4.完成了以上几项活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不同民族间的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自然而然地使学生理解了民族的概念,并且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区分不同的民族(不同民族的居民具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5.讲解少数民族的概念。首先列出汉族的人口数和全国人口总数,其次让学生计算出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比。接着让学生阅读少数民族数据表,找出人口超过1 500万和400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计算出55个民族的人口之和以及它们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最后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这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民族分布】

1.读“我国民族的分布”。学习该图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总结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二是学会阅读专题地图的步骤和方法。

2.指导学生使用图例、注记来识别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

3.请学生带着以下几个问题去阅读分布图:(1)汉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是否存在没有汉族人分布的省、市、自治区?

4.请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全国没有一个省、市、自治区是单一民族的。相对来说少数民族分布在东北、西南、西北。进一步总结出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5.讨论: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融带来

【民族政策】

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板书设计】

一、56个民族

除了汉族,其他统称为少数民族

二、大杂居,小聚居

篇7: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一】教材分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位置、简称及省府所在地。通过讲述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大快人心等事实,向学生表明: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利益,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本节识记的知识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理解的知识有: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能力培养有:教会学生掌握和运用中国政区图是本节能力培养的主线。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材料,了解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2、结合地图,通过活动和竞赛,让学生了解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记住全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了解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知识内容。

4、培养阅读并使用中国行政地图的能力和学生的地理记忆能力,能在中国行政地图上填注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探究,获取新知。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拼图、填图、分析、归纳的综合能力。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思维。

3、教学过程贯穿师生互动为主的原则,利于学生认知规律的形成。

4、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直观性教学原则。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节有关内容(如台湾是我国一个省;香港和澳门已回归祖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点:

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分布。

【四】教学难点:

识记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省府所在地在地图上的位置。

【五】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户口所在地,有关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中国政区图的形状和方位。

2、多媒体(辅助教学)、投影仪、投影片、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等等。

【六】教学安排:

二节课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3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疆域,请问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是什么呢?我国的范围又有多大呢?(学生回答)

【导入新课】┄┄┄┄┄┄┄┄┄┄┄┄┄┄┄┄(1分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我国的位置和范围,了解到我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国家。为了便于国家对各地进行行政管理和领导,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我们要进行行政区的划分。这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中国的行政区划

【板书】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讲解】┄┄┄┄┄┄┄┄┄┄┄┄┄┄┄┄(2分钟)

什么是行政区划呢?我们先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要在学校里找一位同学,你会告诉我他在某年级某班,甚至明确到第几小组第几个,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方便管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为了便于管理,也会将国土分为若干个地区,并设立若干个级别,这就是行政区。我们先来了解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板书】

一、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5分钟)

【组织学生阅读】

让学生阅读(“省”与“县”的由来)这一段话,然后叫一位同学起来说说他的由来。

【老师提问】

我国历史上的行政区划,对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有何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二、现行行政区划

【板书】

1、三级行政区划: ┄┄┄┄┄┄┄┄┄┄┄┄┄┄┄┄(8分钟)

【启发引导】

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6页,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按照以下格式填写。(找几位学生将填写的结果念给全班同学听)

【出示投影片】

我国区域分为三级行政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县级市)

镇(乡)

写出自己户口所在地:

【总结归纳】

我国采用的是省、县、镇三级行政区划,就像我们学校的年级、班级、小组一样。上一级区划包含若干个下一级区划。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我国行政区的划分,有些地方比较复杂,在填写自己的户口所在地时,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例如:家住大城市的就没有县、镇两级,而是区、街道;在有自治州的地方,行政区划是四级,即省(自治区)、自治州、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民族乡);在市管理县的地方,行政区划也是四级,即省(自治区)、市、县、镇(乡)。除此以外,国家根据特殊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板书】

2、特别行政区的设立:┄┄┄┄┄┄┄┄┄┄┄┄┄┄┄(5分钟)

【教师提问】

同学们知道我国政府何时收回了香港和澳门的吗?(学生回答)

【教师讲解】

遵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转折过渡】

行政区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应用到,更是我们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在三级行政区划中,最重要的是省一级的行政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用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

【板书】 3、34个省级行政单位: ┄┄┄┄┄┄┄┄┄┄┄┄┄┄(20分钟)

【拼图讲解】

教师按照课本第7页的顺序,用吹塑纸制成的中国政区演示拼图,完成中国政区图。(学生在教师拼出某个省的同时,在课本的“中国行政区简图”上找出这个省的名称及位置)

【组织拼图游戏】

学生在课前按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做一幅中国政区拼图版,并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做拼图游戏,使学生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中国政区图的拼图游戏,然后进行评比以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按所用时间的多少及正确率评出优胜者。(全班分六小组,每小组八位同学)

【教师提问】

你认为我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可分为几种呢?每一种的数量是多少呢?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总计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教师提问】

同学们能不能想办法来记住这些名称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中国省级行政区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A、对照中国政区图,找出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

B、按照地理方位,熟悉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行政中心名称。

【转折过渡】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组竞赛游戏来记住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位置,先给同学们几分钟的时间来熟悉这些省区。(可以围绕着这几个区域去记①东北三省 ②北部边疆 ③西北地区 ④黄河中下游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 ⑥南部沿海 ⑦西南地区)

【组织学生竞赛】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前四轮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回答问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不扣分。最后一轮为抢答题,答对者加十分,答错者扣十分。最后,得分高者胜出。(用多媒体投影中国政区区划拼图版拼图游戏)

第一轮:教师在中国政区区划拼图游戏上,任意点键四个省区,请学生回答它们的名称。第二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相应的省区图块从政区图上取下来。第三轮:教师任意点键四个省区图块,请学生根据图块的形状和大小判断各是哪一个省区。第四轮:教师任意说出四个省区的名称,请学生将图块拖回政区图上相应的位置上。

第五轮:教师利用省区的特点提问:如:与广东省相邻的有哪些省区?黄河的入海口位于哪个省区?长江发源于哪个省区?与俄罗斯相邻的省区有哪些?等等

附:①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区:黑龙江、新疆、海南、黑龙江

②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蒙、俄、哈、吉、塔、阿、巴、印)

③相邻省区最多的省区: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

④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重庆、上海

⑤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省区:河南、西藏

⑥人口最多和最少的直辖市:重庆、天津

⑦人口密度最大和最小的省区:江苏、西藏

⑧民族最多的省区:云南

⑨经济特区最多的省区:广东(深圳、珠海、汕头)

【教师简评竞赛结果】

略。得分高者胜出。

【教师总结归纳】

中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位置轮廓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进一步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这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很多,涉及地名很多,记忆非常困难,为此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采取多种记忆方法来强化记忆。

比如:1)划区记忆,把34个省级行政单位划分为几个区来记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七个大区。

可以围绕着这七个区域去记:

①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

②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

③西北地区:陕西、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④黄河中下游:山东对山西、河北对河南、北京对天津;

⑤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有下图帮助记忆:长江中下游大致以长江为界,可以这样记忆:北岸有湖北、安徽、江苏,南岸有湖南,江西,上海。

⑥南部沿海:福建对台湾、广东对海南、香港对澳门、广西壮族自治区;

⑦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自治区。

2)分类记忆:如四个直辖市的名称、五个自治区的名称、领土四端的省区

3)按照一定的线索、方位记忆。如自北向南的临海省区、逆时针方向有陆上邻国的省区、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100ºE经线穿过的省区等等

4)形象记忆、歌诀记忆等等

【课堂小结】┄┄┄┄┄┄┄┄┄┄┄┄┄┄┄┄(1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行政区划,了解了中国三级行政区划的设立。重点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分布,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对照地图记住这些内容。

【转折过渡】

篇8:八年级地理上第四节中国的民族教案湘教版

喜马拉雅山的地层和化石记载了它的海陆变迁史。1975年,我国科学家考察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 000多种生物化石。地质学家们经过对已发现的化石和地层构造的全面分析,认为:距今4 000万年的时候,这里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壳不断下降,沉积了厚达30 000多米的海相地层,以及各地质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在距今约2 000多万年前,地壳发生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海区抬升为陆地,从此,喜马拉雅地区结束了海洋史。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时候,喜马拉雅地区已经抬升变成了海拔约1 000米左右的热带草原。其后,地壳迅速抬升,直至全新世,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终于形成了。至今,喜马拉雅山脉仍在继续抬升。

台湾海峡的变迁

地质工作者研究认为:台湾海峡经历了多次海陆变迁。2亿多年以前为海洋,在距今约4 000万年左右,海峡地区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第一次上升为陆地,成为台湾山脉和福建山地之间的带状山间平原。以后,海峡地区的地壳时升时降,使台湾地区与大陆之间时连时分,海峡地区时而成为大陆与台湾之间的陆桥,时而变成被海水淹没的海峡。尤其是第四纪时,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面下降,海峡地区便成为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升高,陆桥又被淹没成海峡了。由于海峡地区几度成为陆桥,所以,台湾岛上发现了许多与大陆类似的同时代的生物化石。

地壳运动的证据

地壳自形成以来,每时每刻都在运动着,这种运动引起地壳结构不断地变化。地震是人们直接感到的地壳运动的反映。更普遍的地壳运动是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也是人们不易觉察到的,必须借助仪器长期观测才能发觉。例如,大地水准测量资料证明,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在上升。

地球在地质时期的地壳运动,虽然不能通过直接测量得知,但在地壳中却留下了形迹。在山区岩石裸露的地方,沉积岩层常常是倾斜、弯曲的,甚至断裂错开了,这都是岩层受力发生变形的结果。在我国山东荣城沿海一带,昔日的海滩现已高出海面20~40米。福建漳州、厦门一带,昔日的海滩也已高出海面20米左右,说明这些地方的地壳在上升。我国渤海海底发现了约达7千米的海河古河道,这表明渤海及其沿岸地区为现代下降速度较大的地区。再如,美丽的雨花石产于南京雨花台,这些夹有美丽花纹的光滑的卵石,是古河床的天然遗物。雨花台大量堆积着卵石,说明这里过去曾有河流,以后地壳上升,河道废弃,才成了如今比长江水面高出很多的雨花台砾石。

大陆漂移说

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1880~1930)在1912年系统提出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他认为古生代后期全球只有一个庞大的联合古陆,称“泛大陆”。中生代由于潮汐摩擦和从两极向赤道方向的挤压力,泛大陆开始分裂,较轻的花岗岩质大陆在较重的玄武岩质地幔上漂移,逐渐形 1 成今日的海陆格局。他认为地球上的山脉也是大陆漂移的产物,科迪勒拉山和安第斯山是美洲大陆向西漂移滑动时,受到太平洋玄武质基底的阻挡,被挤压而形成的褶皱山脉;亚洲东缘的岛弧群,是大陆向西漂移过程中留下的残块;格陵兰的南端、佛罗里达、火地岛等弧形弯曲,都是向西滑动摩擦脱落的结果;东西向的阿尔卑斯山和喜马拉雅等各大山脉,是大陆从两极向赤道挤压的结果。魏格纳根据当时掌握的资料,从地质、地形、古生物、古气候和大地测量等方面,详细论证了大陆漂移说。这个假说当时引起了地质学界和地球物理学界的重视。但是对于大陆漂移的机制和规律,则有很多学者表示怀疑。20世纪50年代以来,古地磁学的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磁极的移动,只有用大陆漂移说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因此大陆漂移说又获得了新生。

板块构造学说

1912年德国学者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1961年和1962年,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在此基础上,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等人首创“板块构造学说”,现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球科学新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的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些小板块。大陆内部也可以划出一些次一级的板块。板块之间,分别以海峡或海沟、造山带为界。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其活动性主要表现为地震、火山、张裂、错动、岩浆上升、地壳俯冲等。世界上的火山、地震活动,几乎都分布在板块的分界线附近。

板块学说认为地壳是有生有灭的。由于海底扩张,大洋底部不断更新,大陆则只是随着海底的扩张而移动。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张裂,或彼此碰撞,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如3亿年前,欧、非两洲和南、北美洲相连,以后出现大西洋海岭,新的洋壳不断形成并以它为中轴向两边扩张,才使上述各洲分开。而在近7000万年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不断北移,与亚欧板块相撞,产生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则正处于非洲大陆开始张裂,处于产生新洋壳的雏型期。红海亚丁湾则是两侧地壳张裂扩张的结果,处于大洋壳的幼年期。现在的地中海,则是代表大洋发展的终了期,它是广阔的古地中海经过长期演化后残留下来的海洋。

关于板块的驱动力问题,有人认为是地幔对流,也有人认为是地幔中的“热点”和“热柱”把岩石圈拱起,而使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推挤板块运动,还有其他的一些主张,目前尚无统一的认识。

上一篇:有关青春梦想的文章下一篇:企业经营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