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意境美

2024-04-11

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意境美(精选8篇)

篇1: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意境美

一、教学对象

音乐表演专业2011级 王伊

二、课程名称

中国钢琴作品《彩云追月》赏析与教学演奏

三、课程类型

钢琴教学单一课

四、课时安排

一学时

五、教师基本信息

李康燕:女,32岁,音乐学院表演系专职钢琴讲师,2006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获得钢琴演奏与教学硕士学位。2010年10月获得“长江杯”全国高校音乐学钢琴专业教师邀请赛独奏三等奖。

2012年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汉调桄桄剧种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曾在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与教学论文数篇:《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初探》、《肖邦夜曲的华彩乐句技巧探微》、《巴赫三部创意曲指法研究》、《困境与突围:社会中的汉调桄桄》等等。

六、教学工具:多媒体、钢琴

七、学生特点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王伊是2011级钢琴表演专业学生。通过两年多的专业训练,基本完成了由业余习琴者向专业习琴者的过渡:首先,纠正了她过去存在的一些不正确的演奏方法;其次,提高了学生的各项演奏技术(音阶,琶音,八度,和弦等);第三,拓展了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曲库,基本掌握 了古典时期的各个作曲家和流派的音乐风格。

八、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我国钢琴教学中历来以西方钢琴作品为主,中国作品往往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少的比例。通过学习这首代表性的中国钢琴作品,让学生领略到中国钢琴作品的艺术魅力,使学生们深刻了解和热爱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作品内容及曲式结构,较好的掌握作品的弹奏技术:长琶音、颤音、复调、八度等。3.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演奏和启发等教学环节,形成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学习这首带有文学性和写意性标题的乐曲,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尤其是呈示部和再现部的弹奏,力求做到无缝连接,达到知识的迁移。

九、教材分析 1.作品创作背景

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是由任光、聂耳于1935年创作。钢琴作曲家王建中成功地把它与钢琴特有的表现手法融为一体,改编成优秀的钢琴曲。作品以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各音乐院校钢琴学生所喜爱的曲目。《彩云追月》的旋律,采用中国的 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形象地描绘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2.钢琴作品《彩云追月》曲作者简介

王建中教授,原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著名钢琴作曲家,著名钢琴教育家。其钢琴作品有:《百鸟朝凤》、《梅花三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陕北民歌四首》、《云南民歌五首》、《彩云追月》等等。

3、钢琴曲《彩云追月》作品简介

《彩云追月》是一首富有南国风韵的乐曲,是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的中国钢琴作品。是我国早期的一首轻音乐,今天仍是精品之精华。她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表现出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旋律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充分表现了钢琴音乐的民族神韵,达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境地。

钢琴曲《彩云追月》是作者选用广东音乐作素材,利用钢琴表现无限的特点,描述了一种平静悠闲的意境,和一幅酷月当空,万籁俱寂的画面。它歌唱性的旋律和具有特征的伴奏音型,使乐曲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又用调式、调性的对比,速度的对比、音乐的对比、主调和复调的对比,展现出一个美不胜收、令人醉倒的意境,学习它我们应该能感受到旋律的美、结构的美、形象的美以及精神境界的美。

4、《彩云追月》的曲式结构: 前奏 + A呈示部 + B展开部 + 间 奏 + A′再现部 + 尾 声

(1-8)(9-20)

(21-36)

(37-46)

(46-59)

(60-69)

a、前奏部分

前奏是由七小节构成,巧妙而简练地运用了一组和弦点描出一幅皓月当空、万籁俱寂的画面。b、A部分呈示段

主题乐句第一、第二小节从容地出现,是模仿一支悠扬而略带伤感的曲调,笛子、二胡轮番演奏,节奏时而紧凑,像是在诉说心事,时而舒缘,又像是在深深的叹息、尤其是旋律由左手担任,右手一连串的琶音似行云流水般在追赶圣洁的月亮女神。复调的手法把彩云与月亮拟人化的勾勒出来。

c、B部分展开段

是A段的展开,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下行四度模进。中段旋律是呈示段的抒情延展,乐思自由发展,浑然天成,没有冲突,只有和谐、圆融。d、间奏

轻巧、柔和的节奏奏出了一个小小的间奏,表现出一种平静悠闲的意境,好似累了的彩云望着不可及的月亮而深深的叹息而稍作停留。e、A部分再现段

再现段是呈示段的变化再现,旋律织体加厚,力度加强,使音乐富于动感,就像乐器间的相互对话,又仿佛在夜幕背 景下,彩云和明月互相相逐、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f、尾声

尾声与引子基本相同,钢琴演奏上变化不大,只是在最后两小节作渐慢、渐弱处理,最后定格在长琶音上,而长琶音的最高一个音用左手夸过右手弹奏。

十、教学重点、难点及处理措施 1.教学重点

①通过理论的学习,使学生较深层次的领略钢琴曲《彩云追月》浓郁的民族色彩与独具特色的艺术感染力。②A呈示部和B展开部的熟练演奏。2.教学难点

通过本节课技能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学生演奏《彩云追月》的演奏技术要点如:长琶音、跳音、颤音等。

3.处理措施:

要求授课教师必须给学生现场大篇幅的的示范,因为教师的示范使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音色的多样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十二、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钢琴艺术是西方历史和文化的产物,源自于欧洲至今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做为舶来品,虽然也有百年历史,尽管也作出了很多辉煌的成就,但始终未能走出模仿照搬的路子。这不能不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与担忧。从演奏到 音乐创作、从专业院校到业余普及性教育, 无不体现出西方钢琴学派对我国钢琴艺术教育发展之影响。在我们学校音乐学院的教学中也存在着“重西轻中”的问题。学生大量学习的是西方的各个流派的作品,中国作品所占比例非常小。学生没有机会通过学习中国作品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学习中国音乐的兴趣。中国的钢琴发展道路不能永远追随西方,而要结合本民族文化走出自己的特色道路。美国也是移民性新兴国家,起源于欧洲的钢琴艺术却很好的与美洲本土的爵士音乐风格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美国爵士钢琴流派。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我认为中国钢琴音乐想要摆脱尴尬境地,必须植根于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创作和发扬反映中国人民风土人情,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让每个学生都要了解和学习大量的中国作品。王建中先生改编的这首《彩云追月》不仅继承了任光原作的艺术风貌,同时又将钢琴的独特魅力融于其中使得改编后的作品更有融合性。也彰显了中国音乐不断革新和进步的面貌。王建中先生用钢琴对诸多民族乐器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在保留原作风格的基础上利用乐器之王-钢琴的丰富表现力营造出一幅意境深远,柔和平淡的水墨画。

十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与导入新课:

师:王伊你好,上节课我们共同赏析了《彩云追月》这首中国钢琴作品,并给你留下了的课后作业预习弹奏《彩云追月》。你预习的怎么样啊? 生:老师通过上节课您给我们赏析了《彩云追月》以后,对我课后预习作品弹奏,起到了极好的理解效应….师:讲得很好,这充分证明了上节课的赏析作品,达到了我们学习的预期效果。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演奏处理这首作品的技术要领以及熟练的演奏A呈示部与B展开部。

请你讲讲你对这首乐曲的了解有多少呢?按照我们以前的学习路径分析。

生:这首作品(让学生从创作背景、作品简介、和曲式结构两方面讲述)2.讲授新课

师:好,我们开始上课,王伊,你先把作品弹一遍我听听,(学生弹完后,教师根据弹奏的情况要做以简单地评价,适当的要予以肯定表扬,提出存在问题)。

总体还不错,就是在前奏开始时,要抒情柔美,弹奏出的一幅皓月当空、万籁俱寂的画面。请你看我的示范(教师演奏)。(接着重点强调A部分呈示部B部分展开部)

呈示部和展开部的弹奏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部分,(请你先弹奏一次呈示段。)在反复指导学生弹奏时,要强调长琶音、颤音等的弹奏要领,指出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呈示部分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云月相映的静态画面,双手交替琶音模仿了古筝的音色,要求弹奏气息要流畅,速度要均匀,左右手的连接不留留痕迹。颤音更像是曲笛的演奏,柔美灵动。右手主旋律模仿民族乐器中的二胡与笛子的合奏,左手模仿弹拨乐器琵琶和扬琴,左右手像一个民族管弦乐队一般的交相呼应。第二乐句是和第三乐句模进似乎是两 个人在互相诉说心事,欲语还休的南国风土风情。这段旋律柔美,触键要深,指尖要集中,结合手臂放松演奏;旋律线条要清楚还要有织体交错丰满的感觉,力度层次对手指控制力有较高要求。

(学生弹奏后教师仍要予以简单的评价,并予以讲解和示范……好、呈示部我们掌握的比较好了,接下来,我们进行本次课的第二个重点部分,展开部的弹奏,(可让学生先弹奏后讲,也可先讲后弹奏,此处灵活一些))(请弹奏展开部分)

展开部是一个四句式的平行乐段,是呈示段的抒情延展,描绘了云月相逐的场面,由之前的静态开始转入动态,情绪更加美好温暖。主题先在右手高声部出现时,仿佛云在上月在下,旋律非常连贯柔和,左手织体要流动起来。当主题在左手低声部出现时,月亮又欢快的追到了云之上,云在下方浑厚明亮不失愉悦。注意平衡好左右手的音量。(讲完理论后,根据时间可让学生再弹奏一次,教师予以评价并示范演奏….下边根据时间再做决定…..)

再现部分的主题虽然与呈示部分一样,可是却描绘了完全不同的场景是云月嬉戏的生动舞场,也是全曲的高潮。好像云一会遮住了月,月不甘示弱,也要崭露头角大放异彩的情景。右手旋律改为通透有气势的八度,左手为五声音阶琶音和大和弦,长音上还有丰富的琶音来支撑,显得气势磅礴。这里需要注意改善八度的技术:要用大臂的力量获得通透饱满的音响。在弹奏复杂的织体中别忽略了分句的气息。4.巩固新课 通过学生和教师再次完整的演奏本曲,使本节课内容进一步巩固,达到教学目标。5.授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钢琴作品《彩云追月》,我觉得你对于呈示部和再现部掌握的比较好。前奏的旋律,你还要进行思考,拟弹奏出皓月当空、万籁俱寂的画面。在学习过程中,你表现的很好,看到你的进步,老师由衷的欣慰。请你切记,在学习这首乐曲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其中的技术和音乐,更重要的是了解了中国作曲家如何运用钢琴和西方作曲技法来表现中国优秀民族作品。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的传播,在国际舞台地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国家人民关注和喜爱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中国钢琴作品对于宣传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精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请你课后继续练习《彩云追月》,并预习钢琴曲《二泉映月》

十四、教学反思及自我评价

我自2006年进入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工作至今不但一直从事钢琴技能课的教学之外,还担任过舞蹈伴奏和多次歌剧排练与演出。专业技能上从未放松过自己,2006年和2009年分别举办了个人专场音乐会。2010年10月在全国“海伦杯”钢琴教师邀请赛中获得B组独奏三等奖。在科研方面,发表了《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初探》、肖邦夜曲的华彩乐句技巧探微》、《巴赫三部创意曲指法研究》等学术及教学论文。从教几年以来,深感从小学习西洋乐器的我进入到了一个很难突破的瓶颈。我希望通过研究民族音乐要素尤其是我 所熟悉的地方音乐为切入点,与我扎实的西方音乐理论知识相结合,为钢琴音乐的民族化进程抛砖引玉。2006年家乡的地方戏曲“汉调桄桄”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加以保护引发了我的兴趣。我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走访艺人,街头问卷调查深入研究了这个快要灭绝的“国宝”。在2009年我发表了《困境与突围:社会中的汉调桄桄》在重要刊物《当代戏剧》上第12期。2012年所研究的课题《汉调桄桄剧种的保护与发展研究》做为主持人获得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处于课题收尾阶段。我认为做为一名教师,我有责任把我的认识贯穿于教学中,让更多的学生了解中国音乐,深入学习民族文化传统,推动中国钢琴的民族化进程。

十五、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1.《贝多芬晚期钢琴奏鸣曲初探》 发表刊物:《美与时代》第7期。

2.《肖邦夜曲的华彩乐句技巧探微》发表刊物:《美与时代》第9期。

3.《巴赫三部创意曲指法研究》发表刊物:《魅力中国》重要刊物第11期。

4.《困境与突围:社会中的汉调桄桄》发表刊物《:当代戏剧》上第12期。

5.2012年主持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汉调桄桄剧种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6.文化部2013年重点对外文化调研课题《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交流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3

知识补充拓展:

1、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曲作者之一:任光(1900-1941)浙江山乘县人。

任光早年曾在法国学习钢琴修理和作曲,回国后从事歌曲创作及电影、戏剧配乐等工作,曾在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任主任,是左翼音乐的主要骨干,牺牲于白宛南事变,他创作的歌曲40多首大多属于电影歌曲,当时就称为著名电影作曲家。其代表作是《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他前期的作品抒情婉约,后期作品雄壮坚毅,任光还写了歌剧《洪波曲》,民族器乐合奏。抗战期间曾在新加坡、法国等地从事抗日音乐活动,对抗战歌曲在国内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曲作者之二: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1912年生于昆明。

聂耳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笛子等多种民间乐器。大革命时期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十八岁到上海,考进“明月歌舞剧社”。他深感该剧社的活动背离时代的要求,便于1932年7月,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歌舞短论》一文,批评了剧社一些不健康的倾向,并提出了面向群众、深入群众及“创造出新鲜的艺术”等观点。但此举不为剧社大多数人所理解,因而离开了该社。1932年8月到北平,与李元庆一首参了加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工作,后回上海参加剧联音乐小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1932年-1935年期间,为八部电影、一部话剧、一部舞台剧写了二十首主题歌和插曲。主要作品有《卖报歌》、《大路歌》、《开路先锋》、《毕业歌》、《码头工人歌》、《新女性》、《梅娘曲》、《铁蹄人的歌女》、《义勇军进行曲》。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精神,是我国第一个在歌曲中塑造无产阶级光辉形象的作曲家。他为我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开辟道路奠定了基础。1935年到日本准备转程到苏联求学,7月17日在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

3、主题音乐诠释

1=A 4/4 呈示部主题

再现部主题 两次主题音乐的不同出现,作者采用了很多的手法。第一次主题的出现:非常的抒情,象是在诉说心事,又象是在深深的叹息。第二次主题出现:气势磅礴。似狂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全曲的高潮所在。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有音量上的对比,有音厚、薄的对比,有主调和复调的对比。

篇2: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意境美

而自改革开放80年代以来, 中国出现的“钢琴热”现象一直持续不下, 中国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们也逐渐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 中国的钢琴事业呈现迅猛的发展势头, 大量优秀的钢琴作品也涌现出来。但是可以注意到, 由于中国的钢琴艺术事业起步较晚, 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发展缓慢, 自改革开放后近现代问世的中国钢琴作品虽多, 但其中真正进入专业钢琴教学和演奏领域, 获得广泛认可的并不多, 影响到中国钢琴音乐的推广和普及。还有部分原因是很多作品缺乏可听性, 脱离了听众, 无法引起大众的共鸣, 以及钢琴音乐文化的推广及传播渠道较少等等, 导致很多作品演奏机会不多, 在这中间真正能得到广泛演奏, 并运用于日常钢琴教学的比例仍相当低。学生们在学习和弹奏的过程中以及教材的使用中, 很少涉及到中国钢琴作品, 不少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认识还停留在建国年间出现的一些钢琴改编曲上, 例如大家最为耳熟能详的改编自民歌旋律的《兰花花》《浏阳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或是改编自器乐曲的《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等等, 而对近现代出现的中国钢琴作品不够熟悉, 并且在演奏这些钢琴作品时并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艺术境界并将其正确的表现出来, 而这种现象在高师钢琴教学中格外常见。

一、高师中国钢琴作品的教材

目前在高师学校钢琴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材主要是上海音乐出版社的《钢琴基础教程》, 这套教材选用了一定数量的中国钢琴作品。新版《钢琴基础教程》中共292首曲子, 中国曲子86首, 占全套曲目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中练习曲7首, 复调9首, 四手联弹6首, 一首奏鸣曲, 其余均为乐曲。这当中以中小型钢琴作品为主, 改编自民歌的钢琴作品占大多数, 而练习曲、复调类型的作品则很少, 大型奏鸣曲或者协奏曲几乎没有, 作品类型的选择上较单一。另一方面, 整套教材涉及的中国钢琴作品程度并不很深, 也没有相应难度的配套练习曲集, 尤其对近现代问世的一些钢琴作品没有涉及到, 导致教材缺乏鲜明的时代感。

钢琴教学的内容主要体现在钢琴教材的选用上。现阶段我们使用的高师钢琴教材在中国钢琴作品的选用上缺乏系统性及新颖感, 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参照, 鉴于我国高师钢琴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 教师在教学中可配套采用一些其他中国钢琴作品的教材, 如:

1. 技术类练习曲:

可选择黎英海创作的《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丁善德的《钢琴简易练习曲十六首》、赵晓生的《音乐会练习曲》等, 这些作品可以被看作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专业练习曲集, 有助于学生对中国民族特色的和声调性及钢琴演奏技巧有更深入的了解与研究。在基本指法练习上, 黎英海的《五声音调钢琴指法练习》就是一部吸收了西方指法练习, 建立在中国五声音阶的调式基础上的钢琴指法练习教程, 有助于学生更好得了解民族钢琴音乐文化, 为弹奏中国音乐作品打下基础。

2. 复调类作品如《中国风格复调钢琴选》;

丁善德的《小序曲与赋格》、陈铭志的《序曲与赋格》、汪立三的前奏曲与赋格曲集《他山集》等, 《他山集》被称作是“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复调音乐的代表作”。这些钢琴作品在我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的价值, 在我国钢琴音乐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

乐曲类包括奏鸣曲等, 比较常见的中国钢琴作品曲集如人民音乐出版社的《中国钢琴曲选 (1949-1979) 》《中国钢琴名曲30首》,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的《中国钢琴作品选》、时代文艺出版社的《中国钢琴名曲曲库》 (1—4册) 、《丁善德钢琴曲集》、王海波编的《中国钢琴作品教学曲选》等, 其中不乏一些近现代出现的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优秀钢琴作品。如赵晓生的《太极》、陈怡的《多耶》、汪立三的《东北魁夷画意组曲》、权吉浩的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刘敦南的钢琴协奏曲《山林》、杜鸣心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春之采》、谭盾的钢琴组曲《忆》等, 但因其中有部分作品演奏难度较大, 高师学生难以很好得完成, 并不能完全在高师学生教学中所采纳, 这就建议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程度选择相对系统合理的中国钢琴作品的教材, 以及一些与作品相关的资料, 如不同版本的演奏录音资料, 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和弹奏中能更快得理解及掌握。

二、高师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

在针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注意, 多引导学生对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历史和创作阶段进行分析和了解, 研究每个时代的创作特点, 这样才有助于更加系统全面得了解整个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状况和中国的钢琴文化, 对充分掌握和研究中国的钢琴作品十分重要。而了解每个时期的中国钢琴曲的发展概况、作曲家、作品及创作特点, 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 把握这些作品的风格与内涵, 在表演和研究的过程中正确演绎出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格与意境。如前面提到的一些近现代创作曲目, 都是在改革开放近三十年间创作出的, 这一时期产生的钢琴音乐作品, 无论在创作题材、形式内容、音乐风格还是创作技法上都比以往有很大的超越, 而且在创作技法和风格上都是多样的, 例如音乐作品的标题性创作特点, 一些作品往往以图画或风景为创作的艺术源泉, 用带有文学色彩的写意性标题去表达描述, 以抒发其中所蕴含的意境与内涵, 从而引发欣赏者对这个画面的联想和想象, 以获得不同的感受, 是一种主观性的描述。

如汪立三的《东山魁夷画意》, 这部作品的四个乐章都加上了文字性的标题, 是取意于东山魁夷的风景画, 另外还附上了作者写的题诗。对作品音乐内容的理解就包含在这题诗当中, 作曲家从画中领悟出的深刻精神境界和思考就通过这种写意性的标题及题诗被表现出来。又如汪立三创作于1981年的钢琴序曲与赋格曲集《他山集》, 整首曲子也是由四个带标题的前奏曲与赋格曲构成。每首乐曲前面被加上了题诗, 意在对乐曲的音乐内容以及标题所要表现的意境做出提示。例如第一首《F商调:书法与琴韵》的题诗是:“我想登上另一个山头, 去回顾, 去瞻望。那激荡的是线条吗?那沉吟的是音响吗?正如在古老的中国艺术里我看见上下求索的灵魂。”就是对作品标题的解释以及作品所要表现的音乐内容做一个文学性提示, 体现了鲜明的中国风格的标题音乐写法。因为书法与古琴艺术都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被看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 而中国的音乐与文学向来就有紧密的联系, 互为融合, 曲家将音乐与诗词联系起来, 融为一体, 就像画家题画的性质一样, 表达其意境, 将音乐作品的意境和意蕴寄托于文字性的诗词和描述当中, 让欣赏者自己去感悟和体会。这部作品是典型的欧洲复调音乐形式和体裁, 但是汪立三采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音调的内容, 与西方的现代创作手法和形式结合在一起, 来表达中国风格的复调音乐形式,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 细致挖掘和把握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意境。

除此之外, 也可以通过开设中国钢琴名曲的欣赏课, 举行一些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会以及组织中国钢琴作品的比赛活动等多种途径, 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得参与进来, 另一方面还需要我们的演奏家和听众们对这些中国钢琴音乐文化进行推广和传播, 并多加关注当代作曲家们的钢琴创作, 以做到在演奏和学习这些钢琴作品的同时, 深入探索其创作技法与创作理念, 对于弘扬先进的民族文化艺术, 发展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事业,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韩曼林.浅谈中国钢琴作品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音乐, 1997, (02) :68.

[2]汪毓和.关于钢琴音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M].北京:世界图文出版公司, 1999.

[3]代百生.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的演奏特色[J].音乐研究, 2007, (01) .

篇3: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意境美

关键词:民族钢琴作品 钢琴教学 现代教学体系 民族文化

我国钢琴教学是在西学东渐运动中,从西方国家引进的新型音乐教学体系,其中,民族钢琴作品组成了我国早期钢琴作品,并推动了我国钢琴教学从传统走向现代化。我国钢琴文化的传承是通过民族钢琴作品完成的,但是,目前我国现有的钢琴教学体系仍然沿用西方教育模式,其教学内容与作品以西方为主,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特有的教学体系,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我国现阶段学生对西方钢琴乐曲的崇尚,而对本国民族钢琴乐曲的排斥,在实践过程中与我国钢琴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因此,为了推动我国钢琴教育的民族化,应该重视民族钢琴作品的重要性,并将其融入到现有的钢琴教学体系当中,实现我国民族钢琴艺术的国际化。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民族钢琴作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民族钢琴作品有着独特的意义,表现如下:

第一,在钢琴教学中融入民族钢琴作品可以最大程度的促进音乐基础教育,钢琴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国情的基础人才,这些人才应该具有相应的修养以及技能知识,并具备相应的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来看,很多学校中的钢琴教学内容都以西方钢琴内容为主,学生对中国民族钢琴作品重视程度以及兴趣程度远远不够。

第二,在钢琴教学中融入民族作品可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钢琴教学作为整体文化教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其承载着我国民族文化,通过学习相应的民族钢琴作品可以实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并掌握蕴含在其中的民族文化精髓。

(二)民族钢琴作品的作用

在对西方钢琴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对西方乐曲的关注,更应该结合自身民族特点,将其运用在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播上来,因此,民族钢琴作品其作用表现在:

第一,它可以通过钢琴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意识,利用从对民族钢琴作品的学习中掌握相应的技巧,传播民族文化,虽然钢琴艺术起源于欧洲,但是我国的民族文化底蕴之深厚可以将其发挥得淋淋尽致,可以通过学习民族钢琴作品,学生可以深刻的了解到我国民族文化对其他外来文化的融合,并实现学生对民族音乐意识的深入了解。

第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与演奏相应的民族钢琴作品,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文化教育最终目标是培养科技人才促进国家发展,其中音乐教育是作为辅助力量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广泛传播,钢琴教学就要合理的利用民族钢琴作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管民族文化精髓,并通过演奏将精髓内涵展现给世人。

第三,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多元化的文化体系结构,而不是对单一演奏技巧的掌握,从本民族音乐体系出发,了解演奏技巧,掌握历史时期中音乐大家在我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所展现出的多元化的艺术形式,推动全球文化一体化。

二、民族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从宏观角度来讲,民族钢琴作品在我国钢琴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推动我国民族文化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将民族钢琴作品应用到具体的钢琴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思考:

首先,应该从意识角度出发,更新学生对中国钢琴作品的传统认识,从新型认识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观念。行动的先驱是认识,因此,教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的告知学生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以及其包含的价值意义,并通过对其学习与技巧掌握,在实际演的过程中可以获得怎样程度的人格提升。目前在钢琴教学体系中,作为主导的教师大多数是科班出身,虽然有着比较扎实的教学水准,但是过去的求学过程中,因受当时教学水平与国家发展水平的限制,并不了解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容易出现误导,因此,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将其中蕴含的道理进行解释,并通过演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民族钢琴作品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

其次,在传统钢琴教学作品的基础上,增加民族钢琴作品所占比重,现阶段内我国钢琴教学中的作品以西方作品为主,这就促使形成西方音乐教学流派,扩大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忽视,因此,提高民族钢琴音乐所占比重是从客观角度出发,对钢琴教育的改革。

再次,因受传统知识结构影响,中国钢琴作品一直处于被忽视状态,这主要是因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对中国民族钢琴作品失去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发挥指导作用,扩展教学活动中对民族钢琴作品的欣赏与技巧学习,并让学生在自主奏乐的过程中品味民族钢琴曲所带来的精神冲击。

最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应该转变传统沿用西方钢琴教育的方法,而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法,如不仅仅在课堂中以讲述为主要教学手段,而要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实际演奏技术,将交响乐与中国民族钢琴作品融合起来,并与学生进行探讨,挖掘蕴含在钢琴曲中的民族精神,给予学生以充分想象的空间,掌握民族文化精髓。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化进程加深,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界限越来越模糊,这就要求我国在相应的文化教学中,尤其是承载了民族文化的钢琴教学要在借鉴西方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大对我国民族钢琴作品的关注,促进学生以及国民对民族文化的了解。

参考文献:

[1]吴琼.中国钢琴作品与高校钢琴教学中的意义及作用[J].大舞台,2013,(17).

[2]杨瑾,程晗.浅析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资讯,2012,(17).

篇4:浅谈中国钢琴音乐的意境美

一、《夕阳箫鼓》的标题组成及寓意

《夕阳箫鼓》这首古曲由“江楼钟鼓”“临水叙阳”“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舟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这十一个小标题构成。从每个小标题中体现的中国传统的文字意义和整齐的四字式结构来看,整首钢琴曲就赋予了颇具意味的古典琴韵,而曲声也符合每个标题所体现的意境美,起到了传达古典韵味的作用。

二、各标题的演奏技巧及其意境美

1.“江楼钟鼓”

此段是全曲的开头,也是全曲的引子部分,采用轮指的演奏技巧连续演奏同一个音,表现了夕阳西下,夕阳的余晖与江面相辉映,体现出一副秀丽山水的美景,渔夫打渔回来,心情愉悦,听着远处山上传来的钟鼓声,欣赏着江面安静和谐的美好。演奏引子要表现出鼓声的忽近忽远,因此需要强弱对比的感觉,需要用钢琴弹奏出中国钟鼓的声音,华彩音的辅助更能体现出意境美。

2.“临水叙阳”

本段主要描写了夕阳与江面交相辉映的意境美。弹奏此部分时,为了不破坏此意境,表现出安静宁和的夕阳美,演奏者在演奏时要保持柔和,宁静的画面,音量不能太大,保持在平稳的直线上,但是旋律起伏要明显的弹奏出来,低音的伴奏部分要弱奏,从而突出主旋律。主旋律部分要从弱到强,一直推到最高点上,从而将音乐推上去,也将其意境完美的呈现出来。

3.“月上东山”

本段主要描述的是夜幕慢慢降临,明月渐渐从东山上露出影子,徐徐升起。月光笼罩着东山,笼罩着江面,给人一种朦胧美的画面感。此时此景,月光照应着江面,笼罩着东山,江面衬托着月光,东山倒影着江面,三者交相辉映,互相依偎着,组成一幅山水明月共潮生的静谧美。开阔而恬静,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此时的音乐要表现出月色朦胧,江水涟漪,明月升空的意境美。因此音乐要逐渐进入主题,每一句的头音是上一句的尾音,逐渐加强,使得乐句循序渐进,主题突出,音色的处理要干净,纯洁,踏板的使用要谨慎,左手的尾音伴奏有一种回声的感觉,轻而静。

4.“风回曲水”

本段描绘了多种景物现象,流云飘飘,微风徐徐,曲水回旋。弹奏此乐段时,演奏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微风徐徐吹过,行云流水;此时左手要模仿流水的感觉,贴着键弹奏,让听者身临其中,感受静谧的夜。

5.“花影层叠”

此段主要描绘了花儿盛开,绿草丛生,层层叠影倒映水中的美。由于此段落的左右手是同音同指的,因此弹奏中要低音高音相互对应,触键的感觉要流畅、华丽,体现出叠影的感觉。右手的短颤音要悄悄进入,塑造出清晰、流畅的层次,从而不破坏这隐秘的夜色美景。

6.“水云深际”

此段主要描述了夜晚,晚霞衬托着云彩倒影在江面上,仿佛一团团漂亮的红云映照着江面,使得江面增添了一份色彩,又仿佛天地相连,相互依赖,景色美不胜收。弹奏此意境,演奏者需要特别清楚乐句与乐句之间的呼吸,模仿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音色,旋律要清楚,弹奏要如行云流水般清澈,层次要特别明确,踏板的处理要由浅入深,起到很好的衔接作用。

7.“渔舟唱晚”

此段主要描述了夜伴钟声,渔夫打渔归来,放声高唱;一群飞鸟鸣叫飞翔,跟江水泛起的浪花嬉戏的美好场景,此时的意境自然是热闹的、兴奋的。因此,演奏者在弹奏此乐段时,心情要激动,音乐的起伏相比之前也变得活跃起来,时而强,时而弱,强弱对比要明显,速度也要明显加快,换踏板的速度也要快,以免导致音色浑浊,用快速演奏来表现场面的欢快,从而体会出当时渔夫满载而归,鸟儿欢呼雀跃的美好夜景,使得听众的内心也跟着进入这欢快的意境中。

8.“洄澜拍岸”

本段是比较激烈的段落,主要描述一搜搜的打渔船相继归来,带着满载而归的喜悦之情开始了一天最放松的时刻,玩起了赛舟游戏,各种高歌欢笑声回荡在江面上。江面也因为这激烈的比赛开始泛起大片的涟漪,浪花拍打着岸边,好不热闹。在弹奏此段落时,演奏者要带着激动兴奋的心情演绎这欢快的场景,速度上要慢慢加快,逐渐加到最快,体会紧张刺激的心情,声音也要逐渐加强到最强,从而发挥出钢琴这位”器乐之王“的作用,来体会热闹的意境。

9.“桡鸣远濑”

此段是上个乐段的升华,此时此刻,鸟叫声,昆虫声,远处传来的水流湍急声全部奏响,跟渔夫们的歌声以及划桨击水的声音融为一体,给人一种由远及近的感觉,表现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因此,在弹奏此乐段时,对演奏者的要求是稳,稳中求实,弹奏出坚实浑厚的音乐主题,用心体会作曲者所表现的热闹欢快的意境。

1 0.“欸乃归舟”

此乐段为全曲的高潮,也是全曲最为华彩的部分。弹奏此部分时,力量是关键,手指要准确有力,大臂要通透力量,让声音都集中到一个点上弹奏,出来的音则有穿透力。此段从慢板到中板到急板再到中板,使乐段表现的紧张、有力,从而把整个乐段推向最高点。而此乐段也再次表现了渔夫们满载而归,心情愉悦的美好意境。

1 1.“尾声”

本段为全曲的终止,渔船归去,飞鸟离去,江面又恢复的最初的宁静,一切的美好都让你流连忘返。本段作为终止乐段,弹奏时要缓慢,安静,踏板的使用要干净,指尖的触键要敏感,让人沉寂在这种宁静的美好中。

三、结语

《夕阳箫鼓》这首由黎英海先生改编的中国钢琴曲,不仅将中国传统乐器的古典美保存了下来,又在其中结合了西方调式和声独特的创作风格,将其意境美发挥到淋漓尽致,为音乐美学的研究带来一定的价值。听完此曲后,耳朵仿佛进行了一场听觉盛宴,让人无限感受中国古曲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何俐.古曲艺术留芬芳洋为中用添新彩——谈黎英海先生改编的钢琴曲《阳关三叠》、《夕阳箫鼓》[J].钢琴艺术,2004(04).

[2]谢红.钢琴曲(夕阳箫鼓)艺术手法探微[J].中国音乐,2003(03).

[3]柴娟.中国韵,西洋音—谈钢琴曲《夕阳箫鼓》的演奏技巧[J].音乐时空,2015(11).

[4]陈婉.琵琶曲《夕阳箫鼓》与钢琴改编曲《夕阳箫鼓》的比较研究[J].音乐时空,2015(11).

篇5: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意境美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音乐元素;戏曲音乐元素

钢琴由国外传入,可以用来演绎音乐,从而实现人们对音乐的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音乐也融合了多种的艺术形式,从而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戏曲特色、民族音乐元素等,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中国文化登上世界的舞台。另外,在国际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钢琴音乐也得到了新的发展,通过对国外先进的钢琴音乐经验和理论的借鉴,我国创造出的钢琴音乐作品将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 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1.1 钢琴曲中的民族旋律元素

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展示时,作品的旋律至关重要,也是进行音乐创造的重要因素。艺术家在进行音乐创造时,确定旋律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风格、内容等。在钢琴曲的创作中,将民族旋律元素融入其中,要重点关注民歌的旋律,可以进行直接的移植,同时也可以在改编的基础上融入。在民族旋律元素的引入中,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利用原生态民歌旋律进行创作。比如,在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中,它是一部抒情的组曲,其主要旋律是四川民歌,作者通过对原生态民歌旋律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钢琴创作,带给人一种奇妙的亲切感,并可以真实反映出民俗特色。二是通过对民族器乐曲进行移植或者改编。将民族器乐曲融入钢琴作品中,被广大的观众所喜爱。就《百鸟朝凤》来说,其主要是根据唢呐曲改编,充分表现出一派繁荣、四方欢腾的景象。通过将一些民族器乐曲的移植或者改编,可以发扬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使我国优秀的、传统的艺术名扬世界。

1.2 钢琴曲中民族和声元素

在音乐作品中,和声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影响了音乐作品自身,其关系到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的程度。在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需要有一个好的和声。在钢琴作品中,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元素,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我国流传着国外的和声方法,然后慢慢开始尝试民族和声。经过多方面的探索之后,出现了二度、四度、五度等不同结构的和声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音乐形式和方法也丰富起来。但是受到传统和声方法的局限,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仍旧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音乐家开始进行突破,寻求新的创作视角和思路,创造出了一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特色得到钢琴音乐作品,比如陈培勋的《双飞蝴蝶》等。后来,和声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到了70年代,我国很多钢琴家创造了很多作品,我国钢琴创作的道路也逐渐拓宽。与此同时,很多音乐人接受了国外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并充分融入本民族的特色,从而创造出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比如,林华的《高古》,赵晓生的《太极》等。

2 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2.1 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戏曲结构形式对其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主要借用的结构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代表作品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等,在这类作品中,基础是某一个曲调,同时 ,在其中充分利用扩充或者紧缩的手法,从而通过改变速度、节拍的形式,形成不同的板腔体。就《夕阳箫鼓》来说,其扩充或者紧缩了主题句,使得形成了不同节奏的变化,但是并未使原来的布局和主题旋律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内容上,仍然可以分为十大部分,但是其赋予的新的形式,更加具有表现力。

2.2 以戏曲音调作为创作元素

就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戏曲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审美价值高。在戏曲艺术,很多类目都是根据戏曲音乐来进行区分,从而也是对剧种进行区分的重要方式。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将曲牌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其大放光彩,由此,很多的钢琴作品诞生。

在昆曲的表现形式中,充分融合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特性,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昆曲的音调比较特殊,其既具有南曲的温婉和柔和的气质,又具有北曲的宏伟和壮丽,将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创性的风格。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要将南曲和北曲完全改变,它们之间要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戏剧的发展。比如,在丁德善先生的作品钢琴曲《序曲三首》中,其中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表现的主题,即将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唱腔融入其中。

另外,我国的国粹即京剧,其两个基本的腔调是“西皮”和“二黄”,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融入了这两种形式。从腔调来看,西皮和二黄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西皮具有较大的旋律起伏、曲调高亢嘹亮,而二黄的旋律比较凝重,在色彩上显得比较暗淡。一个可以使人充满热情,具有昂扬的斗志,流畅婉转;另一个则会给人一种悲伤、沉痛的感觉。在钢琴曲《断章小品十六首》中,其中第十一首的主题是“午后胡琴”,在这一首中,融合的二黄音调的样式。而在张潮教授的《变奏曲》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融为一体,传达了京剧的魅力,并表现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怀念。

3 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综合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在钢琴作品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第一,可以丰富中国钢琴的音乐语境。在很多钢琴作品中,音乐家不仅仅是对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照搬照抄,还融入了自己的音乐理念,充分体现出时代的特色。第二,有利于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在国外,很多钢琴作品都有自己的民族基础,因此,中国要借助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形势,融合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从而推动钢琴创作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钢琴音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也融合了多种的艺术形式,从而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戏曲特色、民族音乐元素等,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利于丰富中国钢琴的音乐语境,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可以促进优秀钢琴作品的创作。

参考文献:

[1]周君.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J].音乐时空,2016(01):94+105.

[2]朱国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J].艺术探索,2011(04):103-106+146.

篇6: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意境美

1. 有助于增强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兴趣

音乐首先是民族的,然后才是世界的,每一首音乐作品中都渗透着创作者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情怀、价值观、人生观等文化因素。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钢琴音乐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艺术,让我国的孩子去学习这些钢琴曲目,不仅存在着钢琴技巧学习上的难度,还存在着理解钢琴曲里所包含的文化思想,把握作品的内容精髓和主题内涵上的困难。由于对钢琴内容及思想无法真正理解,学生们只能机械地弹奏和背诵,这会让他们感到钢琴学习枯燥难懂,毫无兴趣可言。中国钢琴音乐是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肥沃的土地上发展的。从我国几千年积累沉淀的中国文化中发展孕育起来的中国钢琴曲目无论是创作取材还是思想内涵方面都具有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如《牧童短笛》描写我国农家优美的田园风光, 《十面埋伏》描写古代金戈铁马的血腥战场,这些民族作品比国外钢琴曲更具有亲和力,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 有助于丰富钢琴演奏技法

尽管中国钢琴音乐是在西方基础上发展而来,但是两者在律制、调式结构、音阶、和声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不同。我国钢琴作品大多是在传统民族音乐的基础上改编而来,而由于我国传统民乐主要是通过琴弦的抹动来弹奏出滑音或连奏,实现音强的变化; 而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因而创作者在改变民族音乐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还原蕴藏其中的神韵与特色,在弹奏时必然要在弹奏手法和技巧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因而我国钢琴音乐在弹奏技术和表现手法上比西方国家更为丰富和灵活。如中国钢琴曲《牧童短笛》是由我国传统民乐改编而来,在表现笛声时,则要求钢琴弹奏时指尖触键简洁干脆,手腕平稳,而在表现鼓声自慢而快,自快而慢的同音重复弹奏时,则应该用放松的手腕灵活颤动的奏法,弹出音色清脆的鼓点来。在对民族音乐的改编中,为了突出原曲的民族特色与神韵,就需要演奏者有更加高超的演奏技巧和细腻的指法,通过对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练习,钢琴演奏可以借鉴传统民族乐器演奏中的抚、摸、推、拉、挑、按、揉等多种方法。

3.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不同,外国钢琴作品中所表达的始终是西方人所信奉的思想观念与文化情怀,肖邦的钢琴曲之所以不朽,不仅在于其中表现出的精湛技艺,还在于其中所蕴含的高尚深厚的思想与情感; 但是我们同样应该明白,我们和肖邦处于不同的国家与民族,我们对他的民族情感体会得再深刻,也难以有真正的情感体会。只有根植于中国土壤上的钢琴作品,才能真切表达我们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怀。尤其是在全球文明化的浪潮中,西方文化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冲击着中国的文化话语权,在这种时候利用钢琴曲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和素质教育就相当重要。我国钢琴作品中,有相当丰富的爱国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素材,如王建中以革命战争歌曲为内容改编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描绘了抗战胜利的喜悦等。学生们通过练习和演奏这些钢琴作品,体味其中的意象和情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意识,并将这种意识熔铸于日常行为与生活中。

总之,我们应重视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使这一源自欧洲的艺术品种真正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这既是我们学习和发展钢琴技巧的需要,也是我们践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摘要:在如今这个兼容并包的多元化世界,钢琴教学不仅应该有西方音乐的位置,也应该有中国钢琴作品的位置,一味追求西方音乐只能让我国钢琴教学道路越走越窄。本文试图探讨中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加强其地位。

篇7: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意境美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中国钢琴作品;外国钢琴音乐

优秀的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目前的钢琴教学中西方钢琴教学模式和体系占主导地位,这给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战造成很大的影响,我国虽然有许多优秀的钢琴作品,但却并不受重视,尽管大家一直提倡和呼吁要加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教学,但是总是未能全力实现。把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系统地引入到实际教学中,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国的无数钢琴家励精图治,将外国作曲理论技术和演奏技术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这种中国人创作的独具中国特色和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魅力还赢得了世界的掌声。有许多人认为中国的优秀钢琴作品够多了,不必继续创作,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世界在变,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的探索民族风骨,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1 中国钢琴音乐在中国钢琴教学中的现状

中国钢琴虽然历史较之西方不够深远,但是我国的钢琴表演艺术家们将中西方不同的音乐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塔恩借鉴世界各地音乐流派的风格和演奏技术,挖掘我国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将两者融会贯通,推陈出新,使之具有新的生命力,使这种带有中国特色的钢琴音乐让世界着迷。尽管我们得到许多肯定和掌声,但是也有不用的声音。由于钢琴源于西方,所以许多人认为只有西方的钢琴曲是正宗的,具有代表性的。这种现象在钢琴教学中尤为明显。一方面大多数老师对民族性认识有误区,不能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引入教学中。另一方面,我国的钢琴音乐虽然在进步,但是能作为教学的优秀作品数量还是不够,数量和质量跟不上时代的变化,创新意识不够强烈,作品沉寂在同一个阶段的时间太长。

2 中国钢琴音乐教学工作问题的解决办法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存在差距,但是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促进民族钢琴音乐的发展,将中国钢琴音乐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在专业的钢琴课在教学中,钢琴音乐作品选择一直延续选择和使用钢琴音乐作品“四大件”。虽然此中有不少优势,但是由于我们对中国已钢琴音乐作品不够重视,选择和使用的作品较少,因此只有从思想上真正的引起重视,真正热爱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中国钢琴音乐纳入钢琴教学中。

首先要确定研究方向,基础要夯实,因此首先要集中精力在基础音乐教育和社会基础音乐教育,将这两个方向的研究紧密联系,使其相辅相成,坚持实践研究,绝不只总结经验不参与实证。

其次在内用上要集中改革教学形式、建设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现代钢琴教学的发展,深入研究中国钢琴作品,丰富教材内容。

最后要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从乐曲的美学、哲学和文化角度加以研究,提高音乐人才的总体素质,培养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和审美,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播,发扬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传统。

3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对钢琴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属于中国,也是世界的一部分,它与中国音乐传统密不可分,如此我们更加有必要在接受人类优秀音乐文化的同时学习掌握自己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的成果。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具有独特的魅力,这有利于启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理解能力,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积极性。我们沿用希望成熟的钢琴教学经验,但却不能全部照搬,优秀的、经典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同样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选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为教材,更容易让学生把握作品中的内涵,深刻理解乐曲中的主题思想,以培养其创造能力,通过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它带有强烈的民族情感,在这种情感的支撑下,学生将会努力提升自我,将中国钢琴音乐发扬广大,这才是真正的将“教”与“学”相融合。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自有其独特之处,从单纯的钢琴弹奏方式和技巧看来,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更能表现出其多半的音色和音质,例如《十面埋伏》这首曲子改编成钢琴曲仍然不失气场,弹奏出的曲调叫人仿佛置身沙场,恢弘气势,千军万马尽在眼前。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对各种民族乐器的模仿,有利于学生掌握钢琴音质和音色的弹奏方法。在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中,大多是由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改编而来,这也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演奏的独特技巧,模仿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质和音色极大丰富了钢琴的演奏技巧和手法,这也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

4 中国钢琴音乐的未来之路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文化更加多元化,受到外来经济文化的影响,我国的钢琴音乐通过汲取西方钢琴音乐的方法和经验,女里探索前行,中国的音乐家结合中国听众的审美,在创作是融入了大量中国元素,使之具有中国音乐文化特征,同时模仿传统民族乐器演奏出的音质和音色,也使得中国钢琴音乐独具魅力,但是中国钢琴音乐作品仍然缺少足够分量,难以满足中国钢琴的发展。

中国一直坚持原来的“民歌加和声”的创作基调,这仿佛成了一个框架,舒服了中国钢琴音乐的脚步,随着音乐家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精髓的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个性也日益表现出来,构成了作品多元化的现象,随着中国钢琴音乐的多元化发展,“民歌加和声”这种思想将被慢慢打破,中国的钢琴音乐将会走上独立创作的道路,在浓厚民族韵味的基础山上更显钢琴文化的多元性。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已经实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它将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

5 小结

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在中国钢琴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其重视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人才,更是为了中国的艺术被世界看到,我们的钢琴音乐将在世界的舞台上经久不衰。中国钢琴音乐是世界钢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钢琴教学体系,我国的钢琴音乐才能繁荣进步。社会进步,艺术氛围和环境皆有利于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应该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抓住机会,开拓创新。由于个人的认识具有局限性,知识不够全面,其中多有论述不足之处,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对此加以研究,为中国的钢琴音乐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聂蓓蓓.高校如何推进中国钢琴作品走向国际化[J].音乐大观,2013(06).

[2]苏澜深.探中华之乐求民族之风——黎英海先生访谈录[J].钢琴艺术,1999(1).

[3]魏廷格.中国钢琴名曲30首[Z].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4.

[4]储墨华.漫谈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J].钢琴艺术,1999(1).

[5]赵晓生.钢琴演奏[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2.

[6]卡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M].北京:北京华月出版社,1999.

篇8:在钢琴教学中如何体味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色彩和意境美

一、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钢琴作品的意义分析

(一)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中国钢琴作品

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为培养与挖掘钢琴音乐人才,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我国音乐的传承。其中对于基础性音乐人才培养直接的关系到我国未来的音乐事业的发展。学生整体的钢琴专业知识、钢琴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与钢琴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但是现阶段国内钢琴音乐学生对于我国本土音乐热爱不足,兴趣不强,甚至出现了排斥心理,不喜欢、不了解成为现阶段国内钢琴学生对于我国本土钢琴作品的普遍现象之一。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现阶段钢琴教学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所以,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将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嵌入到整个钢琴教学中,让学生逐步的了解到我国本土的民乐特征,这对于我国音乐的基础教育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钢琴作品对于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二)传承我国音乐文化需要我国钢琴音乐作品

我国有着悠久文明的音乐历史,如果学生在成长的过程当中, 没有充分的了解到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便不能深入的了解到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内涵所在,更别谈将我国宝贵的音乐艺术沉淀在学生内心深处,更别想将我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代代传承下去,我国的钢琴作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结晶,具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色彩,同时含有非常浓厚的民族情感。同时我国钢琴作品中常伴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变奏、和声等,因此,在进行钢琴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运用我国本土的钢琴音乐作品,不仅能够起到对于学生爱国主义的培养,从音乐文化传承的方面来讲,非常有利于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与腾飞。

(三)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技术与素养需要我国钢琴作品

我国钢琴作品不仅能有效的将我国优秀的音乐成果展现出来, 同时也能够较好的体现我国集体性的审美价值,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我国本土钢琴作品,均是国内钢琴大家呕心沥血的得来的精品,内部蕴含有这些钢琴大家对于钢琴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其对钢琴知识的情思和感悟均在其钢琴作品当中。如果我们能够非常深入的学习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钢琴演奏技术与素养,然后再去学习西方的优秀的钢琴作品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原有的隔离感与陌生感,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钢琴演奏的技术与素养。

二、钢琴教学中运用我国钢琴作品的策略分析

(一)钢琴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创新

传统的钢琴基础知识的教学大多是以西方的钢琴作品为背景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而开展的钢琴课程往往也以西方钢琴作品为主, 国内优秀的钢琴作品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其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知,我国本土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须首先改变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钢琴课程体系,将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逐步的嵌入到钢琴教学当中,同时对于我国优秀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的切实应用进行创新思考,使其更能够适应现代化钢琴教学的需求,也能够将其内部存储的音乐能量展现到极致。在钢琴教学软件方面,可以将我国本土钢琴作品嵌入到钢琴鉴赏课程当中。在进行钢琴技巧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应当针对性的设置以我国本土优秀钢琴作品为平台的内容。此外,在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师应当有意使教授的钢琴知识与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相联系,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我国优秀钢琴作品中精髓所在,使其在学习钢琴知识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国钢琴作品的魅力所在,逐步的转变学生对于国内钢琴作品的不喜欢、不了解的观点,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使学生自主进行我国优秀钢琴作品的学习,更好的将我国优秀的钢琴音乐文化传承下去。 此外,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钢琴知识的考核方面,设置针对于我国优秀钢琴作品的考察,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对学生进行我国钢琴作品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上述这些措施,来更好的为我国钢琴作品的教学打下坚实的根基,不断的提升我国钢琴作品在整个钢琴教学中的地位。

(二)逐步的增强我国钢琴作品在钢琴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众多的教学科目当中,钢琴教学具有较为浓厚的技术教学特点,也为钢琴弹奏的技术。钢琴弹奏技术的教授是整个钢琴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对于整个钢琴音乐诠释的关键手段。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我国钢琴作品与西方的钢琴作品在演奏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但是在一些细节性的方面,诸如:调式、音阶、复调及和声等方面我国钢琴作品和西方的钢琴作品有着较大的不同,特别是在钢琴的指法运用方面两者之间存在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例如在进行本土钢琴作品弹奏的过程中,较常采用邻指弹奏小三度五声音阶级。同时在进行连贯钢琴音阶弹奏的过程中,两个手指之间的阔度往往较大;在进行双音的演奏方面,西方主要以平行的3、6度为标准,但是我国的钢琴演奏主要以4、5度为标准。此外,对于钢琴演奏中装饰音的处理时,西方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标准,但是我国本土钢琴演奏中并没有较为细致性的标准。因此,在进行钢琴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对于进一步拓宽学习钢琴演奏的技巧,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技术视野,增强学生钢琴演奏的水平,提升学生对于不同钢琴谱曲的演奏能力有着较为关键性的作用。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钢琴教育计划,更好的将中国钢琴作品嵌入到钢琴教学当中

所有课程的教学均是在完善的教学计划下进行的,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均需要科学合理的计划与管理。所以为了更好的将我国优秀的钢琴作品嵌入到钢琴教学当中,制定科学合理的钢琴教育计划是较为关键的。在制定总体性的学生钢琴教学计划中,应对中国钢琴作品与西方钢琴作品运用的比例更加实际的年级特点、学生掌握特点进行科学的配比,从在保证学生有效掌握钢琴知识的前提之下,实现对于我国钢琴作品精髓的理解与掌握。此外,在选择我国钢琴作品时,也应给予充分的考虑,将不同风格、形式多样的钢琴作品嵌入到整个钢琴教学活动当中,例如将我国较为优秀的钢琴作品:山泉、平湖秋月、走进新时代、黄河及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本土钢琴作品,恰到好处的嵌入到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中,逐步的将学生对于钢琴的实践和理论充分的结合,科学教学计划加上多样化的钢琴作品,营造浓厚的民族音乐学习氛围,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兴趣性和习惯,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国家软实力的增强有着良好的辅助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本土的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国内相关的钢琴教育人士,切实的认识到本土钢琴作品的重要所在,在教学中学习和演奏中国钢琴作品,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包含的中国文化思想以及审美情趣,能够促进学生继承我国优秀的音乐艺术遗产和中国音乐艺术责任感的提升。

摘要:我国本土钢琴作品是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结晶,内部蕴含有较为浓厚的民族特色。其在我国钢琴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钢琴教学模式的影响,给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文中从钢琴教学中运用中国钢琴作品的意义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了在进行钢琴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将我国优秀钢琴作品嵌入到钢琴教学当中。

上一篇:淘宝违规考试在哪里下一篇:幼儿园综治宣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