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随笔:另一种幸福

2024-05-15

关于教育的随笔:另一种幸福(精选13篇)

篇1:关于教育的随笔:另一种幸福

做老师,还有另一种幸福远远比单纯知识目标的达成更有成就感。

善宁同学的进步与成长让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毕善宁同学是班里各科老师颇为头疼的孩子。调皮好动、自由散漫,加上前面学习基础差导致他学习上没有兴趣,学习成绩每况愈下。老师频繁点名批评、同学避之不及,这让孩子越来越游离于课堂与集体之外。

孩子的表现让我非常着急,单独谈话,软硬兼施,效果都不大,即便是把他的父母叫来,也仅仅是好个一两天,到了第三天又恢复原形。

再通知家长,孩子的爸爸说:老师,您找他妈妈吧,都怪他妈妈不好。孩子妈妈说:老师,再有问题,您找他爸爸吧。您帮我训训这个不称职的爸爸。显然,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已经表现出无能为力和听之任之了。

难道真就这样放弃?看着善宁同学聪明机灵的样子,想着如果这样的孩子在我这里变成一个边缘化的孩子,我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将他放弃。既然孩子已经习惯了每天来自老师和父母的批评与指责,那么换种方式,能不能有效果呢?

灵机一动,我把孩子找到办公室,很诚恳地对他说:“孩子,你看,为了你,爸爸妈妈是不是成天在家互相指责,家庭战争不断?你在家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是吗?在学校也是,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善宁同学就那样了,渐渐都不爱搭理你了是不是?”这孩子一脸习惯与无所谓地看着我,等我说下去。我心里一阵难过,孩子的麻木究竟是谁的错呢?“老师今天有个想法,你看,离期末考试还有两个周了,只要你做好一件事,我敢保证,你一定能创造一个奇迹!你信不信我?”他脸上的无所谓随着眼睛的变亮渐渐褪去,他盯着我,没有说话。我接着说:“你只要从今天开始将作业认真书写,保证会有奇迹发生。我一定会让全体同学和你的爸爸妈妈对你另眼相看。”他笑了,显然有点不太相信,我说:“认真书写,当然不是一般的认真了!”我随手将班里书写最好的孩子的作业本给他看,“你看,这个同学写的字,一笔一划都有功夫的,写好了可不是件容易事,你敢不敢试试?从今天晚上的作业开始。写得好的话,我就传到家长群里去,让大家都看看你的精彩,不提前和你爸爸妈妈说,让他们都感到意外和惊喜。”听到这里,善宁同学咧开嘴角笑了。

第二天一大早,毕善宁就来到我面前,将昨晚的作业递给我,让我看看怎么样。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工整娟秀的字让人看了舒服极了,与他之前写得作业简直是天壤之别,我夸张地拍了拍他的肩膀,惊叫道:“这是你写的?我怎么有点不敢相信呢!太让我吃惊了。除了个别的笔划不够规范,简直叫完美。”看到我有点夸张的惊讶他抿嘴笑着,眼睛里闪烁着光芒,“老师,是我自己写的。嗯,为了写好它,我可是浪费了半个写字本呢!”看着这小家伙涨红的脸,我忽然觉得他还是挺可爱的。我又小声给他了一点建议,希望他以后在写横折勾时注意一下折处的顿笔会更好,然后让他回位子上坐好。接着,我在班级里对他这次用心写出来的作业进行了表扬,并让孩子们传阅他的作业。孩子们看着他第一次写出来这么认真漂亮的作业,发出阵阵惊呼。除了让同学们传着欣赏之外,又将作业拍了照片发到班级语文学习交流群,并在班级优化大师量化考核里给善宁同学加了5分精品作业的奖励。

公众号:西海岸杏坛文苑

篇2:关于教育的随笔:另一种幸福

让疲惫从肩头滑落

让烦恼从身后褪去

让自己成为一种风景

在生命的原野里

长成生动的绿荫

阳光明媚的午后

有一些想象

缀满你浅蓝的裙裾

你无言地沉醉着

漫不经心

我用笨拙的镜头

捕捉你笑靥后面的圣洁

在这一块古老的土地上

许多人来了又走了

许多梦破了又圆了

时间像一张无边的网

罩住命运粗犷的喘息

这一刻

你端坐在我的眼前

犹如端坐在我的心里

当忧愁在远方沉寂

当未来的遐想

在你脸庞如花绽放

没有人停下脚步

为你唱出一首歌

除却我孤独的一支笔

透过午后酽酽的阳光

岁月将不会忘记

一个寻梦的女孩

曾在这里短暂歇息

篇3:寻求教育的另一种眼光

一次, 我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列宾和他的一个朋友在院子里散步。那是一个大雪之后的时日, 周围一片银白。这位朋友瞥见路边雪地上有一小片黄色的污渍, 显然是狗留下的尿迹。他就顺便用靴尖翻起雪把污渍掩盖了。没料到列宾发觉时却生气了。他说, 几天以来, 他总是到这里来欣赏这一片美丽的琥珀色。

读完故事, 我深深地折服于列宾不同常人的领悟思路。一小片黄色的狗尿污渍, 在他眼里是一片“美丽的琥珀色”。而我们面对“问题学生”时, 看到的是:插嘴王、逃课王……除了这些, 还有什么?于是, 我决定寻求教育的另一种眼光。

打开记忆的闸门, 李林的“劣行”浮现于眼前。同时, 我又发现他的人缘很好, 为什么在老师眼里一无是处的他却能得到那么多同学的友情呢?

周一中午我在学校值班, 看学生午休, 我来回转悠着。当我从另一个班出来时, 恰好看到李林和一个同学正向楼梯口跑去, 尽管他回头看到了我, 但还是跑了, 我刚想喊住他, 但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的故事在我脑中一现, 我努力地使自己狂燥的心平静下来, 我想他总有回来的时候。下午我把和他一起跑的学生叫进办公室询问, 原来是他突然肚子疼, 李林陪他一起去校医务室。接着我又把李林叫了来, 只见他一脸漠然, 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他这一幅表情不正说明了我们的无数次训斥和批评已经使他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吗?于是, 我效仿陶行知先生的做法, 让微笑爬上脸庞, 轻声地说:“知道我为什么叫你来吗?”“不知道。”“你有需要向我解释的吗?”“没有。”我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 并真诚地对他说:“李林, 我知道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学生, 以前的事, 我可能没有全面的了解情况, 对你有些误会, 现在请你原谅, 好吗?”他好像不相信我说的话, 仍以敌意的眼神望着我, “李林, 我想和你做朋友, 我希望能和你有真诚的交流, 现在我不是老师, 你不是学生, 我们是朋友, 把你的心里话说出来, 好吗?”“今天你和某某向外跑的时候确实看到我了, 但你还是跑了, 当时我真的有些生气, 但了解了真实情况后, 我感到惭愧, 我们都应该向你学习, 我们班为有你而骄傲。”听了这话后, 他的表情不再漠然。“老师, 对不起, 我知道以后该怎么做了。”我打开抽屉, 把几天前没收的电动小鸡还给他:“这个还给你, 你知道该怎么做的, 我相信你。”突然, 他后退一步, 给我深深地鞠了一躬。

第二天, 他在作业中夹了一封信, “老师, 谢谢您, 谢谢您对我的信任, 让我又找回了自我。开始, 我也是老师眼中的乖学生, 可自从有一次我撒谎后, 老师就不再相信我, 尽管我怎么解释也无济于事。后来我就视所有的老师为敌人, 直到昨天, 我才知道, 我误解了那么多的老师。还有那个电动小鸡, 是我妹妹心爱的生日礼物, 她不小心摔坏了, 因为时间紧, 我就带到了学校里修, 刚修起来, 试试行不行的时候, 就被您逮住了, 谢谢您昨天又还给了我, 为此, 我妹妹兴奋得晚上也拿着它睡觉。老师, 我知道错了, 我保证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并且我会努力学习, 做一名好学生, 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您。”

从那以后, 李林像变了个人似的, 上课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 作业书写工整;见到老师也有礼貌地问好。为此好多老师问我用什么妙招让他变得这么服服贴贴。其实, 像李林这样的“问题学生”, 有些是我们教师一手造成的, 对此, 我感到惭愧。孩子是独立的活生生的人, 不是被物化的对象, 在他们出错之后, 我们要给予改正的机会, 要和他们平等交流, 倾心交谈, 做他们人生路上的指路人。

(作者单位:章丘枣园中学、章丘二职专, 山东章丘,

篇4:另一种幸福的可能

让她绝望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事业进入了瓶颈期,一时难有新的发展。而她又是一个心怀滔天梦想的人,于是,梦想和现实之间轻易出现巨大的裂缝。面对这样的裂缝,在历经绝望、挣扎、困顿之后,她选择了死亡。

原来,追逐梦想的路上,我们只热望崇拜着勇敢者的前仆后继,有谁还曾注意到,在那条披荆斩棘的小路上,还有掉队者的忧伤和叹息,还有绝望者的疲惫和焦虑。而人类的习惯向来是成王败寇。所有人都喜欢在励志的场面中热血沸腾,为成功者不吝鼓与呼,鲜有人愿意去在意那些折戟沉沙的失意者。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真正成熟的个体,不应该总去抱怨大众的势利。人性若此,我们永远不能过分苛责他人具有道德洁癖。无论何时,你都要知道,唯一能够自救的,只有自己。

而要自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认清梦想的实质。

想起两个老友。两个人年轻时都曾有下海经商、成就伟业的雄心,大学毕业之后,一同闯入商海拼搏。可惜的是造化弄人,几年之后,两个人俱大败而归。其中一个,铩羽而归后,天天借酒浇愁、怨天尤人,虽然伺机而动,可是终究没有翻身的机会,屡战屡败的结局最终只有一个,那就是负债累累的落魄。到最后,人人见了他都唯恐避之不及。有人甚至总结,都是梦想害了他。

而另一个,商海受挫后,也曾有过彷徨失落,不过他很快静下心来,认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才发现不是梦想不成全自己,而是自己根本不具备经商的素质。明白这一切后,他选择了悄然退出。重回家乡小城,做了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公务员。日子平实了,梦想泯灭了,他却没有太多的失落。结婚生子之后的大段空闲日子,他携妻带子去小城的孤儿院做了义工,最终他们家被小城的文明办评选为最具爱心家庭。

是什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无关智商、无关阅历,只是一执一念的大不同而已。

真正的梦想从来不在某个具象上。而现实中的那些具象不过是一张张的面具,无论形态如何五花八门,它的背后只有兩个永恒的字:诱惑。诱惑着你前行、诱惑着你充满勇气、诱惑着你产生幻觉。就像悬在枝头的那颗引诱长颈鹿的果子,当长颈鹿的脖子越来越长,吃到了它,才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甘美。失望之余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的视野和高度已然大不同。

这份意外的惊喜才是梦想的真正意义。

在逐梦的路上见证自己的极限,锤炼自己的得失心,当一切能做的要做的都做了,微笑静默,听凭天意出现在面前,这是一种超脱在成功之外的大智慧。

而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如果想真正拥有快乐的一生,有一条幸福定律值得永远铭记——当我们注定成不了那些腾飞的龙,那一定要学会去做一条幸福的虫。因为,这是上天赠给平凡者的另一种幸福的可能。

篇5:另一种美随笔

很喜欢花草。于是,在去学校和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总是注意着花坛里的花。除了那些在明处展现自己身姿的花朵,我还欣赏一些不起眼的野花。瞧这种花,全身淡紫色,像披上了一层紫色纱衣。整朵花是心形的,只有一片花瓣,平平地舒展开,像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间“小房子”,花粉就“住”在里面。

有一次,我和妈妈一同出去。回家时,我发现草地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一支半米高的花。它的花开在茎的顶端,一开就是一簇。小巧玲珑,雪白雪白。我赶紧叫道:“妈妈,你快来看!好漂亮的.花呀!”妈妈走过来,仔细看了看小花儿,又凑近闻了闻,接着皱了皱眉头对我说:“你怎么老是叫我看这些野花?没有桂花香,没有玫瑰艳,而且还那么小,一点儿也不好看。”我听了纳闷:难道这些小野花就不值得关注,不值得赞扬吗?它们没有人去打理,却一样生机勃勃,一样装扮着大自然啊!就像他——

他是竺彬——我们班最调皮捣蛋的一个男生。 不认真学习,做作业时马马虎虎。同学们都拿他没办法。但是,每当我看到的台板里的一条用蜡笔画好之后再剪下来的小金鱼时,我都会想起竺彬性格中的另一面。当时,他就是认认真真地画好那条小金鱼之后,再小心地剪下来的。他拿给我看时,我还不太相信这是他画的呢。于是我把小金鱼留在了我的身边,一直珍藏着。

事实上,竺彬只要认真地做某样事情,就会把它完成地非常出色。

他的桌椅底下总是乱乱的,但每次他做值日生拖地时,却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他做作业时马马虎虎,但运动会上200米跑决赛时,他却非常重视,坚持到最后,取得了好成绩。还有,老师向同学们借红笔,他总是热心地冲在最前面,把自己的红笔递给老师。同学在活动课上受伤了,他也会搀着他们去医务室。有时,同学的圆珠笔出了毛病,他也帮忙修,而且总是手到病除……

篇6:另一种幸福 二

另一种幸福 二

。 --杨文喧 来自:作文大全 这个女孩好像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她充满着一股神秘感。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或许,她能让我剩下的日子更加的快乐把,因为她是一个特别的女孩。 --林瑾 又是美好的一天,杨文喧吃过早饭,早早地去上学了。 “杨文喧!” 杨文喧一转头,见是昨天那个人,摇了摇头,继续向前走,这时林瑾早已跟了上来,

篇7:人生的另一种恬淡杂文随笔

做人首先需要的是善良,真诚,其次才是不吝啬,有情商。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善良,那么就会冷酷无情。也会在心情受挫时,心性大变,或面目狰狞?属于喜怒无常,这种人有可能会成为挚友,但也有可能会成为仇人。如果这样?八戒我宁可愿意与最熟悉的陌生人(类似数面之缘的普通网友交流互动),也不愿与之为伍!那么从吝啬方面来说的话,吝啬又分为财物方面的与为人处事方面的基本礼仪上不上得了台面两种。前一种被大部分人用来衡量:酒肉朋友这句话的真谛。从而忽视了是否吝啬真诚与善良,因为后者属于听得见,看不着的范畴,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他们往往会选择前者。为什么说喜怒无常的人不太适合做网络朋友呢?是因为他们都属于精神心理方面有缺陷之人,你只能顺着他们,如敢逆之,他们会翻脸比翻书还快,切记!允许后悔,也是交友中的一种特定的现象,因为,人往高处走的使然缘故,应该给予理解!人各有志,从不勉强!其实一些貌似从不热情,又从不主动询问你的任何事情的网友,你不要以为人家不重视珍惜你,很有可能,人家只是不愿意经常打扰你而已。所谓网络上的友谊也好,知己也罢,都是人生中的珍贵陪伴。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选择,应给予理解!而不能发现被忽视了,就反目成仇?话又说回来了:各年龄段的人,都会有不同的人生观。有的人能够坚守一份恒久弥香的友情,而有的人却随着时间的流失,逐渐失去了耐性。

篇8:关于教育的随笔:另一种幸福

小华是新转进我班的一个学生,患有抽动症。注意力无法集中导致他成绩一路下滑。本着对孩子负责,我提议让他坐前排,这样老师可以随时提醒他,让他上课、作业时专注些。经过家长同意,小华坐到了讲台前。一天,小华的妈妈找到我不好意思的说:“老师,还是让小华坐到后面去吧。他的压力太大,抽动症更重了。我只要他身体好,学习先放一放吧”。我非常尴尬,自己的提议竟然造成了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二、我的反思:“保姆式”教育爱的现状

小华的压力来源于何处?归根结底来源于我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保姆式”工作方式。我把他调到前面坐,为了帮助他养成上课专注的习惯。所以只要他一动起来我就提醒他。正是这种过度的关注导致他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加重了症状。

自工作以来,无论是优秀教师传授的经验还是一些教育专著,无不告诉每一位老师要做一位有爱的老师,要把细心、耐心、爱心融入日常工作中。于是以“爱学生”为名,干预学生的学习至生活的全部活动。特别是班主任,嘘寒问暖,面面俱到,无论是日常管理还是课堂学习乃至做作业,都要求学生行动保持一致高度,成了一位保姆。与其说这是一种管理、指导,不如说是严格的监督。而这样“保姆式”的班主任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还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细,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忙,忙上课,忙谈心,忙课间琐事;三是烦,忙忙碌碌一场,有时得到的是反效果,甚至是学生家长的误解。

班主任怀着一颗为孩子好的心,孩子却产生了抵触的情绪。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关爱、引领、指导、督促。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班主任,没有权利以爱之名去剥夺他们培养自我能力的机会。这就需要班主任“无心”教育。

三、无心教育:班主任的另一种“教育爱”

无心,无刻意为之之心。无心教育,即班主任规范自身,言传身教,给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收获好的习惯与态度,以达到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我将它分为两个部分,简单地说就是“放空间”“释自由”。该放手时就放手,班主任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摔跤,去犯错,然后班主任去引导。犯错本身就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当他自己爬起来,擦干眼泪继续前行的那一刻才叫做成长

1.“无心”———放空间

在小说《追风筝的人》里有这样一对矛盾,男主人公阿米尔从小有一个愿望———创作小说,可他的爸爸却认为那是无稽之谈,希望他做些更实际的事。每当小阿米尔拿个自己感到骄傲的作品给父亲看时,他的父亲总是选择无视和责备。“每当此时,我都想掏开血管,让血液流光。”这是一个幻想破灭的孩子的心声,一个没有自我兴趣空间的人是如此痛苦。而现在的学生往往被剥夺了兴趣,除了学习和成绩。“孩子又不是图画练习本,你不能光顾着要涂上你喜欢的色彩。”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思想的空间。

2.“无心”———释自由

很多班主任都有补差的经历。对某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紧盯”模式,作业不做了就苦口婆心想尽各种办法哄着他做,背书不肯背了,就拉在身边一句句盯着背。这样全方位的关爱花的心思最多然而效果却差强人意。因为过度的关注其实是在不断地提醒他自己成绩太差,从而对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暗示。班主任换一种方式,帮助学生分析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然后多下功夫,不用一样的标准要求他。

四、“无心”教育施行策略

1. 言传身教,无心柳成荫

给孩子的引领,应该是以身作则,用潜移默化来改变他们,而不是一味的说教和施压。早晨进教室,我总是拿起抹布擦课桌,走一圈检查地面,课间随时整理好讲台,每天早上把要做的事罗列在黑板上。很快我便发现,班级的卫生变好了,班级的纪律也变好了,学生做事有条理了。而这,是一味说教无法解决的问题。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们对学生怀揣着太多的感情,然而就像一场即将拉开序幕的比赛,你无法替他们上场,能做的就是用自身的言行告诉他们如何做才最有效。

2. 价值引领,无意云相逐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时期,需要班主任的积极引领,需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的心、一颗敏锐地心、一颗期待的心,去捕捉最佳时机,循循善诱,耐心教育,如春雨润物般感化每一位学生。

开学没几天,有一张桌子的螺丝松了,歪歪斜斜地被调到了教室的最后面。班主任看着这张桌子,沉默了几分钟,说:“我们班有位同学的动手能力特别强,这么紧的螺丝,他都可以轻松地拧松了。老师也试过,但是没有一次成功。将来他在动手能力发展方面一定是我们班中的佼佼者。而且,我也相信,这位同学既然能把螺丝拧下来,那么他也一定能够把它拧上去。”第二天,那张桌子果真修好并调回去了。

3. 慧眼点拨,无招生自化

记得开学没几天,小涛妈妈在电话中哭着告诉我,因为她在吃晚饭时吃了两块奶奶给小涛做的排骨,小涛很生气,把排骨汤端到自己面前,说:“这是奶奶做给我吃的”。吃好后还生气地跑到房间砰的把门给关上了。她说没想到孩子已经这么自私了,她希望我能够教育一下小涛。小涛,平时表现就很自我,因为爷爷奶奶的溺爱,他一点都不肯吃亏。晨会课上,我把这个故事按在了我儿子身上,故意很为难地说:“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呢,你们能够帮帮我吗?”一听要帮助我,学生们很起劲。小涛举手了,他站起来自己的事说了一遍。我让他说说他当时的想法。他说:“我觉得是奶奶给我做的,妈妈就不可以吃”。我又问他那妈妈吃了怎么办?他笑了,说:“妈妈也可以吃的,我不应该发脾气的。”

我没有总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只是通过讨论唤醒了孩子自我反省的意识。“无心”教育,需要班主任给学生探索体验和顿悟的时空,让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触类旁通、自醒自悟、享受成长;需要教师扮演问题遭遇者的角色。“无心”教育不是告诉、不是给予、不是灌输,而是退到思维的起点,与学生一同探索。

4. 智心巧设,无为无不治

教育,有时需要“无心”,要给孩子留下空间,达到“无为无不治”。无为不是什么都不为,而是通过顺应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特点,给予学生一定的成长空间,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

开学初根据学校活动计划指导学生讨论并确定一学期的队活动主题,让中队长招聘每个主题的负责人,再有负责人方编写方案并招聘主持人和各个活动环节的人员。于是从活动的策划、节目的排练、课件的制作、对外的联系,学生全部自己负责。一开始虽然磕磕碰碰,有的活动甚至没有成功开展,但是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用他们的话形容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交流合作,如何沟通解决问题。

教育是能动的活动,积极、正确的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学生的成长,更需要班主任的“无心”教育。班主任要敢于“放空间”“释自由”,给予孩子自育的空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教育需要“无心”,这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智慧。

摘要: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关爱、引领、指导、督促。但是,过多干预和控制,绝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维与个性发展。“保姆式”教育活动都是孩子成长的外因,起决定作用的是孩子内因。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无心”教育,即通过“放空间、释自由”让孩子的自育起作用。

关键词:无心教育,放空间,释自由

参考文献

[1]伍泽民.“保姆式教育”是家长意志下的机械学习[J].教育,2012,(13).

篇9:另一种成功的微末幸福

所幸还有这样一群人,满足地坚守着自己微末的小幸福。他们只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却很少为外界所惑。在成功学的定义里,这些平凡而又普通的人离成功差得很多。可是在非典型成功学的定义里,这群满足着自己幸福的人就已经是成功者了。王小波还有一句话:“生活是天籁,需要凝神静听。”他们比那些疯狂奔向成功的人要安静,所以他们才会更早听到生活天籁般的幸福之音。

开往成功的地铁

Rong

年龄:暂不外传

职业:国企职员

地点:首都北京

正是北京的上班高峰时段,传说中的八通线地铁已经驶到了“战况”最为激烈的“烈士站”高碑店。和慢悠悠的报站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地铁车门打开刹那汹涌挤入的人群发出的急促的抱怨和咒骂之声。而原本已然有些拥挤的车厢顿时像做豆芽时往豆芽机里放多了豆子又发过头了一样,想挤根针进去都费劲。在拥挤而暴躁的人群里,Rong却戴着耳机听着音乐,静静地观察周边的陌生人,把这当成了一种游戏。

“我喜欢地铁,喜欢地铁这种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周围都是陌生人的时候我会比较放松,然后去看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表情,再去猜猜这个人的职业、性格、生活背景之类的。我觉得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怎么着都要在地铁里度过一个小时,这样会更有趣。不过地铁上的人大多数时候都很急躁,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打架的。我倒是觉得何必呢?不管怎么样该坐地铁的还是要坐,怎么也免不了的挤,干吗不找点有趣的事让自己高兴点挤过这一个小时呢?”

这个能把挤地铁变成一件有趣事情的女孩,来到这座城市已经十年了。正如她对MP3里正在播放着的《张惠妹十年精选》的评价一样,这十年不管你喜不喜欢,时光和生活都会在记忆深处刻下深深的痕迹。回想当初和北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对Rong来说实在不是一个愉快的记忆。晕车的她在北京公交车上痛苦了两个小时却总是盼不到目的地。Rong在家乡坐公车从来没超过半个小时,那一次的颠簸让她对北京有了第一个印象:大。

虽说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伴随着不愉快,但是Rong还是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下来。十年来,她在这座城市里学习工作,见证了城市剧烈的变化。而这座城市,带给了她学业、人际关系和工作;带给了她友情还有爱情;带给了她甜蜜的欢乐和与幸福围城擦肩而过的痛苦……

渐渐地Rong熟悉了这座城市特有的脉搏频率,并且开始学会以适应的频率随着它而生活。她会六点起床,路上花一个小时达到公司,然后在5点半下班。生活就是这样慢慢少了变化,而唯一变化的则是每天上班路中头顶上不断拔地而起的高楼和更高不可及的房价。北京,是一个充满了机遇、梦想的欲望都市。生活在这里,连脚步都会不由自主地加快。在这座城市的生存战争中,有人胜利,有人败退,也有人咬牙坚持在等待最终的成功。

而对于Rong来说,成功就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是一种平淡安静、温暖向上而又随性的生活。这种生活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支撑,只要她能在休息日慵懒地看看美剧,给自己好好做顿美食。

“有些时候也会冒出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过总体上都不是什么有野心的成功目标,我是绝不会牺牲生活本身去追求所谓的成功。我最大的目标就是能平静地过好眼下的日子,让日子每天慢慢好起来。如果有人能同行,就好好珍惜。对我来说,心理上的满足大过一切。”

在这个喧哗都市只期望一份平静生活的Rong,就这样享受着每一天的生活。每个朝阳升起的时候,在她喜欢的地铁上开往这一天的成功终点。

过程也是一种成功

吴宝俊

年龄:30岁

职业:博士研究生

地点:首都北京

寒风刺骨的冬夜,万籁已然寂静,只有间或几声犬吠,四合院中一座搭建的小二楼里却灯影摇曳。在这间屋里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一灯,墙壁上贴满了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歪歪扭扭的字。一个消瘦的身影正襟危坐,捧住一本已快翻烂的书,口中念念有词。

这个场景要是放在古代,若不是书生遇鬼的桥段,也必定是邪派高手秘密练功的场景。可惜这是发生在2004年的事情,屋中那个看上去有些鬼气森森的人只是一个大学毕业生,漂在北京复习考研而已。

其实在当时的北京,有不少这样的外地考研学子聚集到清华北大附近,租下条件简陋但是便宜的房子复习考研,吴宝俊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从小就是一个爱玩的孩子,特别是沉迷于打游戏机,甚至在高考那几天还白天考试晚上去玩游戏。如果按照当时对于玩游戏机孩子的认识,那么他绝对应该是一个被玩游戏毁掉的学生。可就是这样一个沉迷于其中的人,居然考上中山大学。不过他也不是没为他的贪玩付出代价,聪明的吴宝俊本来的成绩是想考北大物理系的,无奈那一年北大物理系没在他所在的地方招生。而有点玩过头的吴宝俊,高考成绩也没有达到他预期的分数,这让他和第一志愿西安交大擦肩而过。

在中山大学的头三年,对爱玩的吴宝俊来说是幸福的,他打游戏、搞辩论、泡BBS……如果没有秋后算账的话,挥霍青春的感觉永远都是那么美好。在他大四那年突然发现自己在头几年已经挂掉了四十多个学分。“那个时候按照系里老师的说法,以我的情况本来是要被劝退的。当时我突然发现作为一个大学生不管四年我都做过什么,如果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业,那么我的历史将会永远背负失败者的烙印。”于是在一年的拼命弥补下,他拿到了足够毕业的学分和成绩绩点,顺利毕业。当时他的一位师兄找过吴宝俊,说他的性格适合做项目经理,在广州工作几年就会有车有房。本来对于前途并没有太多考虑的吴宝俊,在考虑这个建议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儿时的梦想。因为吴宝俊父亲是一位物理老师的缘故,他从小就喜欢物理,还曾经开玩笑说总有一天有一个物理定理会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于是有着理想主义情结的他,决定去考清华的物理研究生,把从事物理研究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

2004年,他只身来到北京,在清华西门水磨新区租下了一间7平方米的房子。就这样,吴宝俊开始了他的北漂考研之路。在那段时光里,他和民工兄弟们一起排队吃5元一碗的油泼面、一起步行去需要预约的半公里外的一家小卖部兼自制澡堂去洗澡……这些对于他来说都不是什么问题,只是每天都要跑几趟200米去上厕所对于吴宝俊来说太耽误宝贵的时间了。于是他又换到了前面提到的小二楼里,高升了一步。虽然这间房子离厕所不过50米,但是他又面临了另一个问题。房子的窗户就在清华西门的道路旁边,每天川流不息的车子总会把那扇即将寿终正寝却又总能坚持的窗户震得乱响,很是影响他的大脑正常运转。为了不影响学习,他想出了奇怪的主意把书中的定理公式全都抄到了试卷大小的纸上,贴满了房间的四壁。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打游击一般辗转于清华和北大的自习室去复习。可惜到了转年发榜的日子,吴宝俊遭受了人生最大的一次打击,他落榜了。

不甘心的他在找一份兼职工作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再次去考研。这一次他终于成功通过了初试,但是为了照顾家里为他考研而日益紧张的经济状况,吴宝俊最终选择了不收学杂费、住宿费还有可观的补助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去复试的那天,他在校门口竟然碰到了从老家赶来的父亲。晚上他才偷偷从妈妈那里知道,父亲是担心他复试没通过再遭受打击出点什么事。要知道,在那一年的北大创纪录地出现了5位跳楼的学生。

“当我在2006年4月5日,提着两箱行李搬进中国科学院物理所G楼的时候。我对自己说,ok,我已经付出了两年的代价,之前那些年欠下的债我还清了。从今天起我要面对新的生活。”顺利通过复试的吴宝俊终于可以去完成他儿时的梦想了。他将这两年考研的经历写成一本书《“玩”进中科院》,入选了新浪中国好书榜4月榜。书里幽默而又辛酸地展现了那段考研生活,引起了不少同道中人的共鸣。其实吴宝俊的经历很适合做一个成功学教程里的例子,特别是在他落榜而找工作又屡遭歧视的时候,那本著名的成功学书籍《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给了他继续坚持的动力。可惜他把成功的目标定在了物理学之上,按照如今成功学对于成功的定义,这项事业的投入回报率太低,实在不适合拿来速成。

物理这门单纯而又博大的学问,其实很适合吴宝俊的性格,可是当他临近博士毕业看到的却是这个行业微薄的物质回报。已经而立的他,不能再像从前一样只顾追寻自己的梦想,他还有曾经全力支持过他的父母需要去照顾。经过残酷的思想斗争,他对自己的未来又有了新的定义:“先拿到博士学位,然后找一份稳定的能够养家糊口的工作。生活中不能只有我喜欢的物理,这是无论我愿不愿意都必须接受的问题。这样的代价可能就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做到把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式刻在自己的墓碑上。但是我会花十年的业余时间,把曾经计划读但没能读的物理和数学类经典读物都读一遍。有机会的话,要和留在科研圈里的好友们继续合作,看还能不能为物理学的发展添油加醋一把。总之,要做一个快乐的民间科学家。”虽然决定不去全心从事自己曾为之付出太多辛苦的事业,但是天性乐观的他依然觉得很幸福。只因为自己曾经为梦想而奋斗过,即便最终没能达成自己的梦想,但谁又能否认奋斗过程的本身就不是一种成功呢?

与猫择静处而栖

于飞

年龄:30岁

职业:产品经理

地点:安徽芜湖

芜湖清晨的银湖桥,雨幕迷蒙似是一片轻雾,近在连桥边银湖都已有些朦胧。雨点打在车窗之上碎成朵朵小花,随即被雨刷刷落。“有些像一开即逝的樱花啊!”眼前迷蒙的天地中那条湖中的道路出现在眼前,车里正好是恰克与飞鸟的《On your mark》响起。于飞突然有一种感觉,仿佛回到了当年在日本榛名山雾中驾车之时。

那个时候的他还在日本上学,刚刚学会开车的于飞迷上了《头文字D》。曾经有一段时间他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GT-R去挑战日本所有的山路弯道。只是这个念头还没来得及实现,他和同学一起买的车就出了事故,也彻底打消了这个有生以来最为疯狂的念头。回忆匆匆不过数秒,于飞就回到了现实当中。十几分钟后,他开进了公司开始了在国企有些无聊的一天。

当年的于飞对于这种生活却非常反感,在北京一所大学读到大二他突然觉得自己可能无法接受按部就班的生活。于是喜欢日本动漫的他,凭着跟签证官聊起高达系列而轻松拿到的签证去了日本。可到了日本才发现教授动漫的都是专门学校,相当于中国的职高,专门学校继续办留学签证会有很大风险。而且日本有规定,留学生不能反向进学,就是如果大学毕业了,就不能以上专门学校的名义延长签证,怕变相骗取签证时间。为了安全他还是考了一所普通的日本大学,选择了一个社会交通工学的专业。

“我到现在都还是有些遗憾,不过人生就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无法预料,现在拿画画漫画当成一种爱好,也不错。”回想起当初的阴错阳差,于飞颇为感慨。喜欢安静环境的于飞选择进了一所在东京八王子的大学,那里算是东京的远郊区,出门就是一个森林公园,环境很对他的胃口。虽然专业有些枯燥,但是研究室的教授人很好,又喜欢汽车和棒球,经常带着于飞去玩。于飞现在回忆起来日本的生活,想到的多是好玩快乐事情,像组乐队、开车野游之类的,可实际上当年留学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和打工上面。特别是为了赚学费和生活费,于飞有很长一段时间兼了两份工作,再加上学习紧张,他长期睡眠不足。有一次早上送报纸的时候,他竟然骑着车睡着了,直接一头撞到了电线杆上。不过那样的日子太过单一,于飞已经不太愿意回忆了。

在日本那段日子,除了偶尔冒出类似前面挑战山路弯道的疯狂念头之外,于飞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所海边房子,养一堆他最喜欢的猫。对于这个最大的愿望,于飞笑言已经快要彻底放弃了:“当时这个想法还能说是个梦想,努力还能实现,现在回国了才发现已经成了妄想了。”

虽然没能在日本学习他最喜欢的动漫,但是“在日本吃过苦受过累,看到过物质生活的顶点和有了钱以后腐败的生活,再回来对待生活的态度会有很大变化。比如以前在日本公司,看到我领导每天对她上司阿谀奉承,每天对合作公司吹胡子瞪眼,或者领导的领导每天陪客户打高尔夫,出去喝酒,我就知道我不适合这种生活,果断辞职。”于飞所说的这家公司是日本的一家大公司,他毕业求职的时候非常幸运,正好得到了这个公司派驻上海的职位。

但是初到上海的于飞并不喜欢这个城市,习惯了八王子安静生活的他对上海只有一个字的评价——吵。而在上海的工作也让他很疲惫,很长一段时间他需要每天工作16个小时。虽然在这个公司待遇还不错,也能学到不少人际交往的方法,但是喜欢安静的于飞还是最终决定离开公司和这座他不喜欢的城市,去了他妻子的故乡芜湖。

篇10:另一种幸福高三作文

夏日里,淡淡的,我是一片云,无声的飘过天际,在漂泊中追求宁静。愿用自己的身体阻挡炎热,给劳作的人们带来一点温情。

秋雨中,淡淡的,我是小草,卧在软软的泥地里,做着绿色的梦。霜风打扰我的安详,苦雨打湿了我的胸怀,我依然紧紧的拥抱大地,让阳光的温暖沉积在心里。

北风里,淡淡的,我是白杨,倔强的挺立在雪中寻找另一株白杨。随夜露凝集我的深情,让明白寄托我的厚意,不求热烈,不求承诺,只有一种信念在悄悄生长。

淡淡的我,我是淡淡的。

梦里,演习我的追求。风雨兼程,我找到了自己的渴望。心海里激起涟漪,泛起淡淡的蜜意。晨曦轻扣窗扉,醒来,望着雪白的天花板,望着淡淡的光芒酒落床前,孤独感,悄悄降落于意识的平原。不留一丝痕迹。于是,时光的流逝,虚度的岁月,又随着淡淡的叹息涌上心头,失去的`已经永远失去,往昔的豪言也如纸船沉溺在时间的溪里,虽然憧憬可以丰富人生,但明天之后还是明天,憧憬不等于现实,憧憬永远不会成为历史。

有时,静静的独坐。淡淡的惬意又飘上眉梢,我收获不多,又是为何?留下淡淡的忧伤独自在我心城生长。

不知什么时候,我的心里也滋长了虚伪。明明喜爱,却用淡淡的不屑掩过,失去了,永远的失落在地平线。才感觉淡淡的苦涩在心中升起____每个人都想欺骗自己,却最终总是欺骗不了自己。

淡淡的,我走在人生路上,留下一行淡淡的脚印。尽管是淡淡的,没有人在意,但毕竟是自己的脚印。回头看一看,总有丝淡淡的慰藉袭上心头,面对前方,我挂出淡淡的微笑!

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另一种幸福作文。

亲爱的,新的一年,我会忘记你的。闭上眼脑海中满满的只有你,我,我们的回忆、初识时的羞涩,熟识的调侃,陌生的尴尬。我都还记得。。。

还在怀念有你的日子,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内个傻傻的你。。。是否还记得下雨天的狂奔?是否记得那安静的小巷?是否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夜?对不起,为了友情放弃你,如果不是我的任性将你伤害,你们就不会在一起,如果你们早点告诉我你们在一起,即使我还爱你也会去默默祝福、只是一切没有如果,中学生作文《另一种幸福作文》。我们都,惨败、我不知道她会爱你、但我知道我爱你。你说你爱我。可是我知道我们中间多了一个她。所以一切都回不到从前、呵呵,我和她、挚友。友谊,破碎。。。我从来没想过,只有在小说中发生的的那些老套的情节会发生在我世界、还好,三年的友情不是那么容易破碎的、我们还是挚友手足,只不过在一起会刻意避开有你的话题。

也许命中注定我们的爱太坎坷,从此以后我会从你的世界消失,只是。。。你会不会在闲暇的时候偶尔想我一下?想起以前的幸福?我会在角落,看你邪邪的笑,看你幸福、从此不在去爱。青春会像流水般的流年逝去,挥霍青春,我承担不起,亲爱的我会忘记你、燃烧那宝贵的青春,放飞。。。。。。。。

“与其让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来充实自己。”我自小就与书结缘,与书为友。最近,我又在《水浒传》这本书中书海泛舟,汲取知识。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勇气概。这本书让我卷进了时间漩涡,仿佛来到了战火纷飞、英雄辈出的宋代。

鲁智深教会了我要粗中有细。原来的我十分胆小,遇到一点小事就会害怕,有时还会掉“金豆”。现在我渐渐胆大起来,遇到狗也不会躲到妈妈身后,反而会轻轻地抚摸小狗的身体。原来的我很浮躁,做事不定心,经常被妈妈批评。现在我努力克制自己,尽量减少不定心的因素,我正慢慢向沉着稳重走来,我要做一个胆大心细、稳重踏实的女孩。

足智多谋的吴用让我明白了遇到难题要开动脑筋,脑越用越灵!暑假里,我不肯动脑筋,整天喜欢看电视、吃东西。一天,妈妈把五年级的题目给我做,我竟全忘得一干二净了。我顿时无地自容,并下决心要多动脑,不让脑子生锈!从那以后,我每天下午都坚持学习2小时。果然,杀死的脑细胞越多,复活的就越多,脑筋越动越聪明。经过几天的学习,我的大脑又正常工作了,我攻破了许多奥数题,连我自己都引以为豪呢!

《水浒传》这本书既没有华丽的辞藻,又没有刻意的修饰,但是它每一章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好男儿的英雄本色,令人为之震撼。书中108位好汉个个义气十足,即使是素不相识的人遇到困难,他们也绝不袖手旁观!其中还有三位女中豪杰,“巾帼不让须眉”,她们毫不逊色于那些七尺男儿!

梁山好汉个个身怀绝技,惩恶扬善,是我们心中的榜样。我们虽不像他们那样会飞檐走壁,也没有高超的武艺,但我们可以像他们那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人,助人为乐,给予别人帮助就是我们最大的义务,让我们做现代的“梁山好汉”!

篇11:选择,另一种选择杂文随笔

于是我阅读,我探索,而我在这本阿信倾情推荐的《蓝另一种蓝》中,似乎找到了我苦苦追寻的答案——没有另一种选择,你所有现在的选择都是对的,它就像人的情感一样,无须去猜测,因为无论怎样去假设,那假设都不会成立。

《蓝另一种蓝》是日本畅销女作家山本文绪的小说,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爱情小说。它说了一个不可信但又绝对可以吸引你读下去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名为苍子,婚姻状况不好,彼此都有自己的情人。某一天她遇到了自己的一个分身——苍子B,发现她竟然和自己的前男友在一起.此后,她们两个人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异想天开,开始交换身份,体验彼此的生活······

苍子选择了“另一种选择”后,她连第一次的选择也放弃了,她离开了丈夫,离开了前男友,离开了情人,一切都归于零。这样就快乐了吗?

对于一个选择的放弃,即使曾经多么痛苦,也一定有你决定放弃的理由,只要认清自己,可能我们就不会再有悔意。

刚拿到书就迫不及待的看完了。确实,人总是难以满足,总觉得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得到了却不知珍惜,失去了又后悔莫及。就像泰戈尔所说的:“鸟儿愿为一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过好当下吧,做好每一次选择,要相信这世上总有人羡慕你的生活,也总有人做着你不敢做的事,过着你想过的生活。

我的书摘:

更多的时候,我们只能选择不回望。我们只能淡定的知道,是谁能跟自己一辈子真挚相守。的确,人有的时候真是奇怪,选择了的会后悔,放弃了的会遗憾,但是完美只能是一种理想,而不可能是一种存在。

篇12:《幸福的另一种含义》的读书笔记

迄今为止,除了撰写《哈利波特》系列的J·K·罗琳外,比较系统阅读过其相关作品的国外作者,大抵就只有马克·李维(Marc Levy)了吧。

最先知晓他,是从他的那本《伊斯坦布尔假期》开始,那时自己年少,尚未燃起环游世界的“野心”,但彼时已经对世界上,诸多拥有异样美感名字的城市印象深刻,例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雷克雅未克、布宜诺斯艾利斯、伊斯坦布尔,等等。因此,当时读马克·李维的《伊斯坦布尔假期》,其实也是怀揣着一种想要领略异域风情的心思吧。

然而,正而八经地读完他的这本书,却是在。人的拖延,有时真的相当讨厌,当然,没能成功克服这种拖延习惯的自己,也并不值得赞扬吧。

而后,隔年读完了他在国内读书市场上相当火爆的著作——《偷影子的人》。彼时,对于马克·李维的印象,大抵概括下来,就是“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讲故事的人。”

而今,读完第三部由他所著的小说——《幸福的另一种含义》,却又对他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其实起初,我个人对于马克·李维的感官并不是非常强烈,也从未想过要系统阅读他的所有著作。何况市面上的图书很多,可供选择得,就更多了。而一个人的空闲时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各色娱乐相当丰富的年代,比起读书而言,我想更多的人可能会选择影视剧、游戏、短视频,等等五花八门的娱乐方式来消磨时间。

而最终,自己会选择购买并阅读他的这本《幸福的另一种含义》,大概纯粹只是因为这个书名吧。

最近一两年来,自己过得不好,谈不上不顺,只是觉得生活中充满了“负能量”,仅仅用“丧”这个字或许已经无法涵盖全部。那种感受,大抵有些像是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明明独自一人时悲伤难过,以泪洗面,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在他人面前时,却又要表现得朝气蓬勃,充满活力。

可实际上,他人并不会真的在意你的感受,这种戴着面具和镣铐跳舞,却无人欣赏的场面,总让自己觉得,自己真TM像个傻X啊。

往往越是身处于此种境况时,人越会容易思考和怀疑人生,比如说:我是谁?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幸福究竟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快乐?等等。

而我,也不外如是。

且通常,这种自我反思和发问,都是没有结果的。更何况,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一样,三观不一样,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感官也不一样,就更难以得到一个可以通用的结论。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前些年央视新闻采访中的一个片段,记者在马路上采访一位大爷,问他说:“你幸福吗?”大爷的回答,让很多人忍不住捧腹大笑,他回答说:“我不姓福,我姓曾。”

所以你看,其实一个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定义,对于幸福的感受和理解,往往还同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获得的满足程度有关联。

不少人默认的一种规定俗称的结论,大抵就是,物质生活不够丰盛,且精神需求较少的人,通常会过得更加幸福快乐。而物质生活相当丰富,精神需求更多的人,反而过得不够快乐。

当然这只是一种默认的说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就像我,物质生活不够丰盛,精神需求却极多,用开玩笑的语调来说的话,这简直就是一场灾难了。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知道作为一个法国作家,他对于幸福有着一种怎样的认知和定义,于是便有了这场阅读。

起初以为这是一段形同《伊斯坦布尔假期》的小说,因为米利和乔这两个人物,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调香师阿丽斯和她那脾气古怪的邻居戴德利。

但故事读到一半时,却觉得它更像是一部公路风格的小说,因为几乎所有的情节展开,都同那辆奥兹莫比尔敞篷老爷车,还有那一段段横贯美国的公路相关联。从一座城市抵达另一座城市,从一个州横跨到另一个州,越过山川河流,只为了追逐那一个不太明确的未来,这样的阿加莎,不得不说,充满了一种别样的魅力。

这是同《伊斯坦布尔假期》中的阿丽斯完全不同的魅力,如果说阿丽斯的伊斯坦布尔之旅,更像是一段追寻过往和爱情的探寻之旅,那么这部作品中阿加莎的横跨美国之旅,更像是去赴一场岁月洗尽之后的约定,有些茫然,但却坚定不移且充满力量。

而且书中讲述到了不少关于美国早年的历史,让比较熟悉历史的读者,更有一种深刻的代入感,觉得这是一场曾证实发生过的故事,而我们不过是在见证着它的再一次讲述。

作品中阿加莎,以及她曾经的伙伴们为了独立和平权所做的斗争,能够让人领略到曾经美国的黑人解放运动以及女权运动的些许片段,也正是因为曾经有着那么多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才有了后来更好的美国。而这些虚拟人物于历史中的穿梭和展现,无疑也代表着身为作者的些许观念和立场。一位作者,是很难完全在他的著作中保持中立的,且马克·李维的这种偏向,更让人感觉到他这个“幕后推手”,即鲜活又生动。

或许,即便身处于不同的文化和成长环境中,人们对于幸福和快乐的追求也是殊途同归的吧。

虽然马克·李维没有在作品中明说,但不管是原谅了汤姆·布雷德利,并愿意和他相伴终老的阿加莎(或者该说是汉娜),还是终于认清自己对于友人所持有怎样情感和心绪的米利和乔,都无疑是在无声述说着“幸福的另一种含义”——那就是,能够认清自己和自己的内心,并能够勇敢追求心中所爱。

也许其他读者会有着不同的解读,但我觉得该是如此吧。

这种唯爱至上的理念,无疑充满着一种法国式的浪漫气息。而中国式的爱情和浪漫,则要显得含蓄得多。

幸福可以是稳定无波澜的工作和生活,可以是体面的生活,不那么深爱却也不那么讨厌的情人,还可以是彼此相恋相守的田园牧歌式生活,更可以是无所顾忌的对于所爱之人和未来精彩生活的热切追求。

幸福,它有着无数种定义,马克·李维说了它的另一种含义,那你呢?

有没有属于你自己的含义?

老实说,其实从马克·李维这里,我依然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可我却并不讨厌他给出的这种解答。

这本书读到一大半的时候,因为实在忍受不了工作上的繁琐冗杂,承受不了家庭中的沉默不语,还有自己日渐深沉的抑郁癫狂。所以独自一人跑出国去潜水度假,放空自己,什么都不想,只是纯粹旅行着,看看当地人的生活。再回来时,之前的那种心绪不宁已经平静了很多,至少,不再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而回来后,才读完了这本书剩下的一小半。起初拿起这本书,是想从马克·李维这里找一个答案,而今我知道,自己同书中的米利一样,或许只是少了些时间,少了些机缘吧。而距离自己想要的那个正解,中间所隔,也不过只是些岁月变迁和时间沉淀吧。

莫名想到了扉页背面上,保尔·艾吕雅说的那句话,我觉得拿来作为这篇文字的结束挺好。

“世间并无任何偶然,所有相遇早已注定。”

篇13:关于慈善的另一种声音

但有不少中国富豪拒绝了盖茨和巴菲特慈善晚宴邀请,而这些拒绝了盖茨和巴菲特邀请的中国富人,当然不完全是因为怕捐款。其实,他们不想暴露在公众视野中,不想让自己的财富成为议论的话题,更不愿财富与慈善捐献产生无法自主控制的联系。李春平“慈善,最重要的是要有这个心”

“我收到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邀请,但我肯定不会出席。”近日,为纪念第11个世界急救日,著名慈善家李春平将价值2DO万元的20辆急救车捐赠给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针对两位世界富豪比尔·盖茨和巴菲特9月底到京办慈善晚宴的邀请,李春平首次公开表示拒绝参加。

作为国内著名的慈善家,李春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经多次为青海捐款,累计已达860万元。今年青海玉树发生地震灾害后,李春平向灾区捐赠了300万元。去年,他还曾向青海慈善总会及青海公安机关分别捐赠100万和260万元。

据了解,从1991年回国至今,李春平捐款的数目已接近1.6亿元人民币,捐赠的对象有公安系统、公安英模、贫困老百姓和重病患者等多个领域。

问:此前有消息说您拒绝了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晚宴”的邀请,是这样的吗?

李春平:我是9月初接到邀请的,他们9月底要在中国邀请50个富豪参加,但我已经明确回复对方不会参加这个活动。

问:此前曾有媒体报道说,一些中国富豪拒绝了这个邀请,坊间传言说富豪是怕被劝捐,您怎么看?

李春平:首先我要说的是,我拒绝参加这个活动并不是怕捐钱。我个人认为,中国的慈善事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富豪来做慈善了。

以我个人为例,这么多年,我已经有自己的一套慈善捐赠模式了,没必要再向别人学什么。

问:最近也有一些国内富豪表示要效仿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进行“裸捐”,您怎么看?

李春平:我觉得这个事情大家还是要量力而行。我觉得捐1分钱跟捐1万块钱没什么本质区别,都是在做善事、表达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这个心。

宗庆后“光捐钱非真慈善”

宗庆后也在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邀请名单中,不过他拒绝了。

“我已经拒绝了,因为我要参加福布斯CEO大会,时间正好冲突了。大家不要误会啊,我可不是怕被劝捐,我只是没时间。”宗庆后说,想捐不用劝也会捐,不想捐谁劝也没用,但从内心来说,他并不欣赏动辄就捐资产的行为。宗庆后说,企业家若把辛苦赚来的钱用来投资,就能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能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多财政收入,但若是捐出去,这些资产就失去了“生命力”,“杀富济贫”是不对的。

当然,作为一个年利税高达126个亿企业的老板,宗庆后当然也不会在灾难面前袖手旁观,不过按照他的话说“救急不救贫,救贫也要先造血”,所以除了在灾难后捐款外,娃哈哈一直坚持的是对三峡扶贫、对西部大开发等长期的慈善项目。

“有钱人的钱多到一定的程度,这些钱就不是自己的,它应该是社会的,要为社会带来更高的综合收益。”在宗庆后眼里,他要坚持的,就是把娃哈哈做成世界一流的大品牌,真正的民族品牌,让更多的人因为娃哈哈的存在而生活无忧,这样才是大善。马云“钱是社会资源要更有效率利用”

在9月14日的阿里巴巴网商大会上,谈及近期巴菲特与盖茨即将来华劝富人捐款的传闻,马云表示,捐钱其实很容易,但阿里巴巴公司的钱和自己的钱,本来就不是自己的,而是社会的资源。

“我们要替社会花钱,中国需要三亿人的就业,环境需要保护,要把钱花在这些地方,我们更有效率。”马云说。

马云表示,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钱是自己的,也没有想过阿里巴巴近2000亿的现金是阿里巴巴的,“人一定要想清楚三个问题,第一你有什么,第二你要什么,第三你放弃什么,我今天觉得我马云既有很多,也没有,因为这些东西本来就不是我的,这是淘宝用户,是阿里巴巴用户的,是社会的,这个钱不是我的。”

马云指出,“有100万的时候这个钱是你的,你可以花,你有一两千万的时候就变性质了,这是资本了,上亿的时候这是社会的资源,你要替社会花好这些钱。这是社会对我们的信任,更好地利用好这个资源,让更多的人有就业机会,让更多的企业起来。”

对于巴菲特和盖茨的理想马云表示完全支持,但是他指出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3亿多人需要就业、环境需要保护、需要更多的树木和干净的水。马云还指出,捐出去的钱未必别人能管好。

谈及如何利用好这些社会资源,马云表示,他愿意把这些钱投入到扶持更多的网店上去,把这些钱建设更多的电子商务基础上去,“我觉得更充实”。

马云认为,现在的中国企业家和网商正在努力改变这个社会对商人一切以利益为重的观点。企业家不仅要在社会中寻找机会,更要解决社会问题,“让商业社会更加透明,更加开放,更加承担责任,更为未来去看。”

马云在演讲中表达了对过去的感恩以及对未来的敬畏之情。马云指出,阿里巴巴的成功与自己毫无关系,而是来自社会的支持和员工的奉献,他也代表公司表达了对所有客户、员工和所有人支持的感谢。王健林“创造更多税收和就业就是行善”

2008年12月26日,中华慈善总会在北京举行仪式,授予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为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以肯定他长期以来在慈善事业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王健林也成为首位荣任中华慈善总会荣誉会长的企业家。

大连万达集团以“共创财富、公益社会”为企业使命,成立22年来,累计捐款已超过17亿元,曾四次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华慈善奖。今年以来,万达集团累计捐款超过2.5亿元。万达集团(以下简称“万达”)做慈善最突出的特色是关键时刻勇于挺身而出,发挥榜样力量。除了这次玉树地震捐款,万达集团还在今年3月底通过中央统战部向西南旱灾地区捐款4000万元。

时至今日,社会责任、慈善,已经成为万达在公众面前的两个标志印象。万达集团自诞生之日起,企业责任和慈善义举就是挥之不去的闪光标签。作为企业领军人的王健林不止一次站在领奖台上接受赞誉和掌声。

在王健林看来,慈善行为是对财富的另一种分配。对于他而言,慈善决不是漂亮作秀,而是真心为之。“我没想过能对整个国家提供多大价值,但对其他人来说,我所能提供的

就是树立一个好的商人榜样。我相信,恰恰是有了这种思想和行为以后,企业会获得更大的成功。我想告诉企业界的其他人,有好德行的企业才有可能做得更大、做得更好。”王健林如此说道。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家参与慈善,对于中国企业家做慈善,王健林认为,“中国企业家当务之急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在中国,企业最大的行善就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做慈善,是在企业发展壮大以后,当然不是说不做,只是相比现在企业做大做强和解决就业问题而言,是次要的问题。所以,现在不要过多地强调中国企业家行善以及相关的慈善数字,这样反过来对中国企业家是一个伤害。”

张欣“不要去怀疑做慈善的动机”

SOHO中国CEO张欣对巴菲特和盖茨的邀请是响应的,她认为,美国的慈善事业做得很成熟,我们才刚起步,要学习的很多。这是一个学习国外慈善事业先进经验的一个机会,我一定会参加。

张欣越来越像西方那些钟情于慈善事业的企业家了。自从2007年成功带领SOHO中国在香港上市后,这个原本对SOHO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其夫潘石屹的女强人,开始将更多精力倾注在建筑艺术和慈善公益等领域,闲暇时光则陪着他们的两个儿子踢足球、看世界杯直播,似乎更像“背后的女人”了。

对于曾留学英国,归国后又成功创业,游刃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张欣来说,与慈善结缘并不是朝夕之间的事。9·11事件之后她就在现代城点燃蜡烛祈祷,“非典”时搞“中国精神”活动:东南亚海啸时组织捐款;直到2005年,张欣与潘石屹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基金会,开始由零散到系统地做起慈善。

他们的首站选择了潘石屹的老家甘肃天水,但期间也走过不少弯路。最初他们也像很多企业那样,“在各种热闹的场合举着一张张大支票,把钱捐给各种机构。”但张欣很快发现这样效果并不好,于是自2007年开始他们把着眼点落在“儿童美德教育”这个项目上。在不断摸索中,张欣也逐步确立了SOHO中国基金会的宗旨——“物质和精神是我们飞翔的两只翅膀,只靠一只翅膀是飞不起来的”。

关于慈善,张欣认为:“不要把做慈善的人想象成圣人,也不要对他们吹毛求疵,怀疑他们的动机,不然我们的怀疑会阻止那些希望帮助别人的朋友踏上慈善的道路,中国的慈善事业的进步要靠大家的参与,每个人的每一点、每一滴才能汇成海洋。”

高咏刚“发展公益要多赢”

高咏刚,现任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公益发展基金主任,该基金于2007年6月8日通过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审核正式设立。通过定期的义捐、义拍、义卖、义演等慈善活动,该基金募集善款已达数百万元。仅2009年5月28日举行的中国首届慈善马术嘉年华,就受到近万人的积极响应,募集到上百万现金和数百万元的物资。同时,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公益发展基金还举行了慈善义卖晚宴、慈善明星晚宴、根雕慈善拍卖、菁英慈善晚宴等多次活动,募集到大量善款。

对此,高咏刚表示,“发展公益要与市场相结合,采取创新的公益模式,实现捐赠者、基金和被扶助者的多赢,只有这样慈善公益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1”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公益发展基金的创新之处体现在,该基金不只是简单地让企业家为公益捐款,而是在接受捐款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地为企业和捐助者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如加强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其品牌形象和经济价值。目前,该基金又创新地与上海汇康食品有限公司一起合作推广生态有机食品,该公司决定将5%的销售额捐给该基金会。

为了更好地发展公益,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公益发展基金定期为特困、特殊创业人员提供创业咨询、创业培训及技能培训,并且为其提供五万元以下的助困创业贷款。同时也积极开展扶助社会孤寡、贫困老人和特困、特殊疾病患者的公益活动。4月29日,该基金就与上海汇康食品有限公司举办了“迎世博送温暖,敬老爱老暖千家”公益活动,将一千份爱心食品礼包送到虹口区千名老人的手中。而且该基金与安泰医院、民桥医院开展的扶助特困疾病患者的活动也已启动。

编后语

近日,电视上、报纸上、广播里到处都是讨论慈善,就连达沃斯论坛里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颁奖仪式,来自菲律宾、老挝和阿富汗的三名企业家因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被授予亚洲“年度社会企业家奖”,其中社会责任里就有慈善和公益。

就在大家议论中国的富豪们该不该赴巴菲特和盖茨慈善晚宴?就在大家猜测是哪个企业家拒绝捐款时,就在大家探讨中国的企业家该如何捐款时,陈光标的一则微博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他表示:已经有近百名企业家以来电、来信或传真的方式响应我“裸捐”的号召,他们表示暂时不希望媒体对他们进行报道,对这些企业家我表示崇高的敬意。提及此事,陈光标倍感自豪,“他们都表示是受到了我的鼓舞,而我在慈善的道路上也终于不再孤独o”

这条信息让我们心头一热。其实做慈善可以有多种方式,并不是说“裸捐”才是慈善,但企业家们对慈善事业的热忱给我们带来惊喜。

也许因为这次的“慈善风暴”,让我们更加认真地思考什么是慈善,又该如果做慈善。其实,慈行善举并非仅限于富裕阶层,邻里之间的互助行为并不亚于一个富裕的人捐赠大笔财产,两者同样值得赞赏。“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尽己所能,回馈社会。

上一篇:课程资源推荐下一篇:廉政风险防控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