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

2024-04-28

新区(精选6篇)

篇1:新区

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则涉及成都市龙泉驿区、双流、新津县三个行政区和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30个乡(镇、街道),占天府新区规划总面积的82%。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包含五个区域,分别是高新(南区)、龙泉、双流、新津和成都直管区。算是天府新区的核心和主体。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则是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内由成都市直接管辖的区域,位于成都市南部,双流区东部,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中心区域。准确名称应该是:成都市天府新区。

篇2:新区

琅琊台

琅琊台是我们青岛西海岸新区著名的游览胜地。这里有久远的历史,优美的风光。说起这个丰厚的历史底蕴。第一位便是被奉为“百家宗师”的姜子牙。这位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辅佐武王灭商,建立周政权,作为第一号功臣分封齐地,并在琅琊台上建起了四时主祠。后有齐桓公,齐景公都来过瑯琊台。千古一帝秦始皇曾在此命徐福东渡入海,求取长生不老之药。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勾践就把都城迁到琅琊台。到汉代、汉武帝、汉景帝和汉宣帝先后都登临琅琊台为百姓祈福。现在琅琊台的帝王宫,就记录了以上九位帝王先后登临琅琊台,并有塑像和文字记载。其中还有在琅琊台出土的文物为佐证。琅琊台确实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

立于望越楼,远远能看到一个小渔村。昔日这里是红砖瓦房的小山村,如今却是高楼林立,俨然一座现代化的港口城市。与它相望的小岛,原是荒僻的孤岛,如今成了度假、娱乐、休闲的圣地。岛上楼房、别墅鳞次栉比,风景秀丽。海面上渔船、油轮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景象,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在蓬勃发展。如今,勾践的铜像仍然站立在这里,他身披铠甲,手按腰间长剑,一派志在称雄天下的气概。见此,想必思乡心切的勾践也会乐不思越了吧。

董家口港

游完琅琊台,我们驱车去往董家口港。这个董家口港,可是了不得的一个大港口,它的建成仅仅用了三百六十三天,用时之短在世界港口建筑史上,可以说都是一个奇迹。董家口港属于国企。它具有四百万吨矿石和三百万吨原油的吞吐量。是青岛港的一部分,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数得着的一个大港口。

在这里,我们先参观了董家口港的政治文化宣传长廊;董家口港党政一把手于东海书记,亲自为我们解说这里的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并带我们参观了他们别具一格的“圆规公园”。在“圆规公园”里,我们看到了港口原址——曾经的乡村如“尧头村”一些记录他们原来生活的遗物:“尧头一棵树”,“尧头一盘磨”,“尧头一条船”等。这些东西又俗称“乡愁”。小小的圆规公园还设有“读书廊”,这里承载了港区人民的思乡情结,港区员工的精神文明,它的设计可谓别出心裁!

我们又坐车去港口实地参观。这时天空飘起了小雨,站在避雨亭中,满怀豪情又富有诗意的于总给我们讲了董家口建设发展的宏伟蓝图。不由得让我们对这个在家门口的大港口感到自豪。

中午,我们在董家口港享用了董家口港职工大餐厅的工作餐。这里餐厅布置干净而整洁,在餐厅墙上有用各种食材的形状组成的艺术宣传语:“美食是一种情怀,是一种生活态度。”向我们昭示了董家口港人的精神风貌:不仅要好好地工作,还要好好地享受生活。这里的午餐丰盛且味美,让人记忆尤深。

海军公园

返回的途中,我们又游览了海军公园。在蒙蒙的雨中,只见一个海军雕塑紧握着钢枪,傲然屹立在海边,雕塑的下方赫然四个大字“海军公园”。这个公园就建在海边,里面有歼五飞机模型、坦克、鱼雷模型,还有现代化的饮水系统,多彩的艺术灯饰和错落有致的公园绿化。漫步长长的木栈道,眼望着碧蓝的大海。新区的山海林滩是如此之美。我幸福,我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人。

“新区发展我受益,我为新区做贡献”。作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使命。为将新区建设得更加美好,我将尽我的微薄之力,教育好我的每一个学生,使其成为新区建设的栋梁之才。

篇3:新区

1.1 李渡新区建设的战略定位

2010年12月21日, 重庆市委、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提出用10年时间, 将涪陵建设成一个城市人口达100万, 城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10%左右的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同时为其明确了四大定位:全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全市重要工业基地、国家中心城市重要腹地、“一圈两翼”发展格局中的战略支点。掌渝东南门户的涪陵, 其发展正式上升为“重庆战略”。

然而, 由于涪陵江南老城地形地貌特殊, 是一座临江而建的“半淹之城”, 用地进深窄, 高低落差大, 加之过去10多年来, 涪陵城市的发展又交织在移民搬迁、城市复建过程中, 30多万人口集中在江南老城, 涪陵宜居城市建设面临瓶颈。如何突围?涪陵提出城市“西进”战略, 把李渡新城作为打造“双百”现代化大城市的主战场, 在李渡片区新建一座山水园林宜居城市, 使李渡新区作为涪陵实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主引擎”, 成为新增城镇人口的吸纳地。

李渡新区由涪陵工业园区A区和李渡新城区组成。从2003年李渡工业园区组建以来, 目前李渡新城面积已有2平方公里, 并聚集了5万的城市人口。在此前涪陵城区规划面积的65平方公里中, 李渡新区占到了35.8平方公里。而按照未来城市发展规划, 并结合涪陵火车北站建设, 还准备再向李渡新城以北即致韩片区拓展23.5平方公里。到2015年, 李渡新城形成60平方公里的城市骨架, 城市人口达到30-40万人。涪陵工业园区A区力争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建设成为重庆市重要的装备制造、医药食品、光伏电子、新型材料、临港物流基地。到2020年, 李渡新区要基本建成幅员面积6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 集聚人口60万人;涪陵工业园区A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李渡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区比重达到40%~50%。

1.2 李渡新区开发建设的现实意义

(1) 促使老城区的剩余劳动力向新城区转移, 增加就业渠道, 促进就业。

(2) 借助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可以调整优化老城区的产业结构, 使城市的总体产业布局合理化。

(3) 通过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合理规划布局, 实现城市新区居住、工作、休闲功能的有机结合, 并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 推动老城区环境的更新改造。

(4) 建成的城市新区通过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和优化投资环境, 成为城市总体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城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老城区所没有的便捷的交通通讯系统、完善的水电热物业服务、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为广大投资商提供了创业乐业的理想发展空间, 从而为城市总体发展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 涪陵李渡新区开发建设优势分析

李渡新区开发建设是政府主导下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四维开发模式。为了保障这一模式有效运转, 应当打好“三张牌”:第一, 打好“产业牌”;第二, 打好“文化牌”;第三, 打好“环境牌”。

2.1 打好“产业牌”

(1)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涪陵区委、区政府按照“工业化支撑城市化, 城市化促进工业化, 实现城市与工业互促互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 大力招商引资, 大兴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加快推进李渡新区的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2002年, 区政府《关于同意成立重庆市李渡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有限公司的批复》 (涪府函[2002]395号) 批准成立重庆市李渡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 为李渡工业园区建设业主单位, 专门从事李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招商引资、园区管理等工作。截止2011年12月, 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8亿元, 相继建成聚龙大道、聚贤大道、聚业大道、聚源大道、太白大道、太乙大道、鹤凤大道、学府路等城市主干道40公里, 初步形成“四横五纵”骨干道路网络, 辖区内各片区全部实现连接贯通, 搭建起了城市建设发展的骨架;工业园区入驻工业企业158家, 产能1000亿元, 目前完成工业投入183亿元, 建成投产73家, 2012年产值225亿元, 已初步形成机械装备、新能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4+1”的产业集群。

(2) 临港产业成为新区建设特有优势。

李渡新区正好“坐拥”条件最好的深水港口资源, 北靠渝涪高速公路, 南依长江黄金水道。区内各类港口沿长江、乌江两岸分布, 共有码头114座、泊位160个, 较大船舶263艘。三峡水库175米蓄水后, 万吨级船队能抵达涪陵港。园区初步建成以港口为依托的新型建材、医药化工等临港产业体系。川东造船厂、新加坡独资企业重庆新涪食品公司等企业相继落户园区。

(3) 集约管理, 优化产业环境。

李渡新区管委会实行“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方式, 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服务等方面, 实行“一个窗口对外, 一条龙服务, 一站式办公”。按照“办事不过江”的原则, 区委、区政府同意李渡新区管委会在辖区内代行区级相关部门的管理权与执法权, 采取区级相关部门与李渡新区管委会签订行政管理委托书的形式, 使李渡新区更有效地行使相关行政审批及执法权。不能采取行政委托的区级相关部门和中渝驻涪相关单位, 通过下设分支机构或派专人进驻李渡新区行政审批中心的方式, 负责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区级各部门对李渡新区相关事务负有指导、支持和监督的职责。

2.2 打好“文化牌”

(1) 建筑文化。

建筑特色是一个城市的灵魂, 又是一座城市历史传承和文化内涵的展示。国内外许多城市都因拥有标志性的特色建筑而闻名世界。李渡新区建成的“三镇”, 包括北部门户—后工业时代的北欧小镇、朱家沟—山环水抱的中欧小镇、东宝寨—绿海浅丘上的南欧小镇, 依据自然地形规划3个国际社区, 以鲜明独特的建筑风格、绝佳的山水环境打造重庆的居住传奇;涞滩河流域和长江绿化走廊与30公顷的新区中央商务区实行全球招标, 集聚全球智慧, 建设好李渡新城区;恒大地产等地产项目的强势介入, 涪陵体育中心在李渡的奠基开工, 星海湖国际社区等10个项目的建设, 将在李渡建起一座富有鲜明特点的现代化新城建筑群。

(2) 特色文化。

巴文化、易理文化、榨菜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都是涪陵文化的精髓, 值得传承与发扬。李渡新区建设过程中, 注重体现这四大文化精髓, 并把他们应用于规划、建筑设计、园林建设、水系建设等方面。使李渡新区的建设开发更加强调精品意识, 不断提高设计建设水平, 大力提升城市品位, 将其文化精髓运用到新城建设开发的各个方面。目前, 文化中心, 新城大厦、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综合商务中心等综合配套设施环湖而建, 文化教育中心已入驻长江师院, 新区广场、园区广场、餐饮娱乐等设施正在加紧推进, 以鲜明独特的文化风格、打造涪陵的文化传奇。

2.3 打好“环境牌”

李渡新区全面实施绿色生态理念。李渡城市森林公园, 占地174.7公顷, 以“山岗、林地、湖水、休闲、文化”等元素, 营造出森林与园林互补的城市养生游憩区和全民健身花园、文化展览花园、市民休闲花园。基于生态保护思想, 李渡新区建设开发努力打造出新城区5大亮点:一是2020年建设成为生态园林城市。其中城市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分别达到45%、38%和12.1平方米;二是水利河涌生态化, 创建可持续生态环境;三是饮用水优质化;四是公共空间要素实现和谐化;五是市政管线集约化。

3 对李渡新区开发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政府与市场协同开发模式

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模式的选择是推进新区建设的重要基础。在政府与市场协同开发模式中, 政府利用行政垄断权的优势进行规划, 同时利用媒体的作用引导房地产商和市民的参与, 实现政府和市场在开发功能和开发时序上的相互配合, 相互补充, 从而平衡新城开发的短期收益和长期经营, 合理配置新区功能, 并最终形成紧凑的空间结构, 促进新城开发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这样的开发模式, 优点主要有以下三条:一是可以避免市场的无序竞争;二是可以比较充分地反映政府的规划意图, 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三是可以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经营能力, 有利于城市新区的高水平开发。

3.2 新区特色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相结合

新区开发建设处于现代文明及文化交流频繁时期, 将新区的特色文化与国际前沿文化相结合, 才能将新区的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利于新区乃至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集群、招商引资会给新区带来各种阶层的人口, 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层次逐渐繁多, 国际前沿的娱乐、休闲、旅游等的精神文化成了新区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项目。因此, 在注重与国际前沿文化接轨的同时, 以传统的地域文化为基础, 打造涪陵特色的李渡文化。例如, 哈尔滨西新区文化建设就突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工业文化与寒地文化的结合。

3.3 培育支柱产业, 扩大新区影响力

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产业, 把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 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发展。新区开发建设初期, 让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新区极点聚集;在新区发展期要强化生产要素的扩散效应, 尽力将新区的新形象向外扩散, 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 扩大新区的影响力。

3.4 新区开发注入“田园城市”理念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念, 以其“良好的自然环境、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与办公环境、便利的快速交通及综合化的城市功能”促进新城的开发。首先, 新区的规划者和决策者在制定新城建设规划时, 应将新区的住宅、工业、基础设施等规划成为一个整体, 形成相互联系的绿色生态网络, 实现资源与能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 创造良好的城市新区生态环境。其次, 利用高科技手段节能、节水, 合理规划节约使用土地资源, 在规划和建设中更多的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使建筑与自然共生, 城市与自然共生。

3.5 逐步在新城核心区发展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是在土地等资源要素需要节约利用、产业需要集群发展、企业需要集约经营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它是城市发展的时代特征, 必将成为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低碳经济的新引擎。在楼宇经济条件下, 资本、技术、信息、知识、人才、企业家等多个要素聚合, 形成了资本集中、人才集中、知识和信息集中、资源共享的集聚优势。比如上海浦东新区的陆家嘴贸易区, 就是标志性的楼宇经济业态。

李渡新区通过招大引强, 促进各种类型的企业在新区“安居乐业”并逐步打造“MALL”、“总部楼”、“信息楼”等企业集聚区, 协调发展商务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产业、健康产业等相关服务业, 并按照产业特色, 促进相同或相关产业在一栋或几栋楼宇内积聚, 以产业群、行业群、产品群进入楼宇, 形成楼宇之间和楼宇内部纵横交错的产业集合和产业链。着力打造具有地区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和具有高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高洪深.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冯薇.产业集聚与生态工业园的建设[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3) .

篇4:新区

珠海横琴新区主要包括面积达106.46平方公里的横琴岛。位于珠海市南部,珠江口西侧。毗邻港澳。横琴新区的面积是澳门现有面积的3倍多,与澳门三岛隔河相望。岛内人口约7600人,其中常住人口4203人。未建设的土地面积占总面积90%以上,是珠三角核心区最后一块“处女地”。

为什么是横琴

横琴是第一个由国家批准的粤港澳合作示范区,它的光环就是:“内地开放度最高、体制宽松度最大、创新空间最广的地区。”

之所以赢得这一头衔,是因为横琴独特的区位优势——与澳门一水之隔,与香港一乔相连(港珠澳大桥从拱北海边钻入地下后,在横琴的十字门商务区附近冒出地面)。

新区希望汇聚粤港澳三地在人才、技术、市场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区域间人员、物资、资金和信息的高效集聚和合理流动,形成新的政策优势和体制创新优势。促进发展方式创新,推动探索建立方式灵活、主体多元、渠道顺畅的合作新机制和新模式。

根据远景规划,到2015年,横琴人口规模达12万人,人均GDP 12万元;2020年,人口规模28万人,人均GDP 20万元。2020年,GDP总量在到560亿元,约为珠海目前GDP的一半。广东省也对横琴寄予热望:带动整个广东的产业转型。

2009年12月16日,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等五大项目正式启动。横琴新区管委会表示,这几大项目只是横琴全面开发建设的前奏,在未来一年。新区预计将引进上百个高端大型项目,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国内最大保税区域

发展迅速的上海浦东、天津滨海两个新区,都背靠一个有强大经济实力的直辖市,甚至有国家投资。倚靠经济总量并不大的珠海,土地总面积只有106.46平方公里,目前的财政收入只有3000多万元的横琴,凭什么达到这样的目标?

与浦东、滨海相比。地缘是横琴的唯一优势——与澳门一水之隔,与香港一桥相连。所有“操刀人”的共识就是:创新是横琴的灵魂!打开一两扇关键的门。资金就会潮水一般地涌入。国务院赋予横琴在制度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发展模式创新、金融创新、产业和信息化政策、社会管理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试的权力。

横琴新区管委会书记邓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已经明确:横琴通关实行分线管理,这项重大的政策突破,决定了横琴岛的开放程度。分线管理就是横琴口岸为一线,管人;在湾仔设二线,管物,货物可以免税进入横琴,在岛内自由流通。”

这番话的本质意味着横琴就是一个免税岛,规模是国内最大保税区的10倍,许多优惠可在岛内实施。而目前内地海关最大的监管区(保税区)仅10平方公里。且无人居住,横琴目前则已有4000多常住人口,未来将有数十万人居住。据了解,与横琴一水之隔的珠海保税区也有可能划入这片区域。

各种货币自由兑换

如果说通关政策是核心,金融政策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海归博士阎武数月前从珠海高新区调任横琴财金事务局局长,财金局,可能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局,为什么不是传统的“财政局”?横琴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牛敬说: “财金局是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的尝试。‘财政’就是政府的‘出纳’,负责政府钱库的收和支;而财金局还要兼负横琴金融创新工作,在融资、资金运作和金融创新上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阎武揣摩。“财金局”应有与港澳对接的含义,横琴是粤港澳融合发展的试验地,探索粤港澳合作新模式的示范区,当主动与港澳接轨。

珠海市委、市政府的一份文件透露了珠海的追求:“争取港珠澳三方在横琴共建区域性货币市场,着力建设‘交易所’模式下人民币与港币、澳门币的现货交易市场;推动建设多币种现货交易市场。推动三地在横琴新区开展实质性的金融合作项目,建立连接珠二角和港澳地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包括股权直接投资市场,打造‘跨境产权交易中心’,建立跨境非上市公众公司股权交易市场,推动多币种货币市场基金和多市场股票投资基金中心试点;建设面向粤港澳机构投资者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推动粤港澳金融机构资产交易逐步趋向集中交易,形成有效的定价机制。”

一位专业人士解读上述拗口的专业术语,简化为三点:在横琴区域内各种货币可自由兑换,内地和港澳的货币可同时使用;在横琴建立非上市公司的股票柜台交易;在横琴建立三地产权交易市场,填补港澳无产权交易市场的空白。眼下,在港澳及周边国家人民币大量存在,黑市交易已为现实,不如将所有人民币离岸交易集中于横琴。这位专业人士说,如果横琴能做到这三点,它就是一个资本的高端服务市场,大量资金将会流入横琴。

篇5:新区

近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烟台高新区传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烟台高新区与其他12个省级高新区一同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至此,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级高 新区达到70个。

烟台高新区成立于1990年5月,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10家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高新区设立以来,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先导,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体制进行调整理顺,赋予其市级管理权限。次年3月,高新区举行“二次创业”启动仪式,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号角正式吹响。

为进一步推动高新区发展,打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烟台高新区向国家科技部递交了升级国家级的申请。今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包括烟台高新区在内的全国13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至此,全国范围内的国家级高新区达到70个,其中省内国家级高新区达7家,分别位于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威海、烟台、济宁。

目前,高新区围绕确立的产业重点,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人才强区战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高校院所招大引强,先后引进了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拓普邦生物科技园、东方智能科技园、山东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中科院计算所烟台分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目前,投资80亿元的科技中央商务区(CBD)、投资6亿元的拓普邦生物科技园、投资5亿元的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等已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投资10亿元的东方智能科技园等项目也将于近期陆续开工。晋级“国家队”后,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还将落户烟台高新区,历史将掀开新的一页。

烟台高新区凭啥晋升“国家级”?

特色产业和重大项目奠定了高新区的根基

一年半?国家级?!9月26日,高新区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书写了国内高新区晋升“国家级”的耗时新 纪录。在让人惊呼“高新速度”之时,也不禁产生疑问:一个单独设区不满两年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面对国内27家地级市高新区的竞争,何以脱颖而出并成功晋级?

昨日,YMG记者就高新区的区位优势、产业前景、园区创业环境等各方因素,采访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对高新区晋升“国家级”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

特色产业符合“高新区发展方向”

“高新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明显的区位优势,具备了‘国家级’的发展活力和升值潜力。”高新区科技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宝清受访时表示,高新区东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北与大连遥相呼应,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高新区具备了开展国际经济与科技的交流合作的良好条件,“这是升级国家级的‘先天条件’”。如果说区位优势是“先天条件”,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则是高新区为晋升国家级“后天”培养的“根基”。“吸引产业,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我们瞄准高端,要科技含量高,未来效益好的,坚持宁缺毋滥。”高新区工委书记刘洪波介绍,自2008年12月单独设区以来,高新区坚持高点定位和高端高质高效标准,大力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科技等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设计、软件外包、总部经济、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实行双高产业“双轮驱动”。“发展特色鲜明的高端产业完全迎合了国家级高新区所要求的产业发展方向。”刘洪波说。

一些大项目在全国都“响当当的”

国家级高新区要有国家级的大项目,在这方面,高新区同样“达标”。眼下,投资80亿元的科技CBD、投资15亿元的绿叶生物技术产业园、投资6亿元的拓普邦生物科技园、投资5亿元的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等已在高新区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的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投资10亿元的东方智能科技园、投资2.3亿元的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等项目也相继开工。投资60亿元的国际生物科技园已进行了项目奠基。近期,又引进了商用飞机钛合金紧固件项目„„

“所有的大项目,不仅在烟台领先,在全国也是‘响当当的’。”在李宝清看来,一批批大项目纷纷落户高新区,挺起了高新区“脊梁”,也加快了高新区迈向国家级的步伐。今年1-6月,高新区经济运行各项重要指标增幅均高于烟台平均水平,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如此骄人成绩,让李宝清信心十足,“有了大项目支撑,不仅让高新区具备了国家级资格,还为将来在国家级高新区中领先奠定了基础”。

“国家级”创新高地将在烟台崛起

大项目是国家级高新区所必备的“硬条件”,良好的智力资源和优越的创新环境就是高新区迈向国家级的“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对此,高新区可谓“胸有成竹”。沿着高新区科技大道两侧,国际生物科技园、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拓普邦生物科技、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航空航天科技园等专业研发载体,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在烟威高速路南的高端制造业密集带中,东方智能产业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正元地理信息产业园,将研发规模水平不断扩大和提升。同时,依托区内及周边的烟台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等8所高校以及中国航天513所、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52所和207所等国家级科研机构,智力资源密集的国家级创新高地正在崛起。

不仅如此,高新区持续优化的发展环境也达到“国家级”。自单独设区以来,高新区管委以国际标准打造高效政府,为入区企业提供人性化、专业化、一站式服务,打造服务最好最周到、办事最快最便捷的“特区”。“现在可以说要基础有基础,要条件有条件,升级国家级高新区,我们实至名归。”李宝清告诉记者。

烟台高新区的“晋级”之路

水母网11月11日讯(YMG记者 李仁)昨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经国务院下文批准,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座承载着烟台人科技创新 梦想的海滨生态科技新城,由此征程再启。

高新区晋级“国家队”,幕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进入“国家队”,又能给高新区乃至烟台带来什么?就此,YMG记者进行了采访。

高新区为啥要升级? 很多人对烟台高新区熟悉,但却不知道它的“来历”。烟台高新区究竟是怎样诞生并发展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政府开始酝酿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试验。1984年,国务院首次提出建立智力密集型新兴产业区的构想。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建立第一批2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颁布一系列惠及高新区发展的配套政策,至此开始了建设国家高新区宏大的跨世纪工程。

“1990年5月,即国家正式启动“火炬计划”的第三个年头,在澎湃奔涌的改革大潮中,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应运而生,这块引领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前行的主阵地,成为烟台又一块创新创业的热土。” 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主任、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宝清说。

1997年8月,国务院批准北京、西安、苏州、合肥等对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中国APEC科技工业园区。其后,烟台高新区作为中国APEC园区经国务院批准特别向APEC成员开放,建立了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并于1998年成功召开了APEC中小企业博览会,这五家高新区成为首批对外开放的中国APEC科技工业园区。

从1998年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第一家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成为全国10家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之一,到2001年烟台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烟台高新区已经拥有了三块含金量极高的‘国字号’金字招牌,这在全国省级高新区中实不多见。”李宝清说。2006年3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烟台高新区(东区)、烟台高新区APEC产业园、福山高新技术产业园,APEC中国(芝罘)科技工业园和烟台卧龙经济园区整合为新的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08年12月,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优势,抢占新一轮竞争制高点,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高新区管辖范围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理顺,单独设立高新区,辖管“一区四园”,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一系列扶持政策,正式启动了烟台高新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全力打造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举全市之力,着力建设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重点骨干科技园区。

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同很多地方的省级高新区一样,烟台高新区人就怀揣着进入“国家队”的梦想。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年多来,向着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烟台高新区人风雨兼程,无怨无悔,奋力前行。

高新区为啥要升级?李宝清告诉记者,烟台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地位和区位优势明显,具有发展国家级高新区的良好基础,如果烟台没有国家级高新区,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另外,去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了较大影响,各项经济指标下滑。然而,国家高新区,尤其是国家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指标却呈现较高的增长。高新区的自主创新、内生增长的发展模式得到一致认可,并能为转方式调结构提供强大的科技引擎。

经过认真研究分析后,科技部向国务院提出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的报告,得到了国务院的首肯。今年2月,在获得国家有意部门省级高新区升级国家级的消息之后,烟台高新区立即行动。

“有国家级高新区这块牌子,烟台高新区才能有更高的起点,才有更厚实的基础。”当梦想如今有了实现的可能,李宝清的一番话代表了全体高新区人的心声。申请过程阻碍重重

目标明确了,从何下手?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之难,众所周知。

首先是名额有限。山东省在此之前已经有5家国家级高新区数量仅次于广东位列全国第二,一个省份超过3家国家级高新区,原则上不再批复;另外,同批次提出申请的还有济宁市,原则上一个省份只批一家,也让高新区的晋级之路变得坎坷。

其次,国家级高新区是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字招牌”,审批极为严格。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的近20年间,仅批准了4家。

三是要求高。与当初的“几页纸就可申报国家级”相比,如今的高新区升级工作可谓是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其评价的体系包括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土地集约合理利用、综合配套功能等五大指标体系,下属还有四五十个小项。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后劲大,加上烟台的经济地位和区位优势,拨开迷雾,高新区人也看到了自己的优势。

不管怎样,在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征途上,高新区人已别无选择。向着国家级高新区的目标,高新区人开始了和时间赛跑,以“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高新区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准备纷繁的申报材料、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包装引进、集中精力进行区域规划、产业规划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于李宝清来说,从去年2月份以来,不分昼夜加班加点是常事,吃不到热饭啃干粮是常事,跑北京跑济南是常事。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烟台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高新区专门聘请了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北京长城企业战略发展研究所等国内知名规划设计机构,对高新区发展模式、目标定位、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城市设计等进行了全面策划,日前正式出台了《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心四带”展开。

如今,走在高新区,施工现场塔吊林立,宽阔的马路笔直延伸„„目前,高新区范围内已形成了完善的路网布局,设有独立的供水系统,电力供应充足,污水处理设施完善,实现了水、污水、电、路、通信、蒸汽、燃气通畅和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流”进了产业成长必须的“底肥”。

高新技术产业框架基本形成。目前,高新区范围内共有项目154个,已建成投产98个,在建22个。初步形成了包括以博源科技为代表的新材料包装业,以绿叶制药、康诺盛世医药为代表的生物制药产业,以北方星空、多维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以航天513所为代表的航天产业,以振华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业,以及以富润实业、中拓造纸机械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等诸多产业集聚的新兴高新产业集群。

产业有了,规划有了,接下来就是“公关”。“正月初7一上班,我们就跑到了济南,随后马不停蹄赶到北京,一年跑个20多趟是常事。”李宝清说。跟烟台高新区同批次提出升级申请的还有其他26家省级高新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没想到第一批13家就有我们。”李宝清说,从开始准备申请,到最后批复,前后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可以说,在所有高新区申报过程中,烟台高新区做到了时间最短,速度最快。

晋级“国家队”能带来什么?

YMG记者专访高新区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宝清 这一是枚沉甸甸的“国”字招牌。

“晋级‘国家队’,势必能接纳更多的顶级企业。”高新 区科学技术与信息产业局局长李宝清说,高新区升级有利于提升区域的品牌优势,促进招商引资工作以及聚集吸纳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创新要素。8月6日,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奠基仪式暨科研院所入园协议签字仪式上,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国家药物筛选中心、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生物资源实验室、上海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15家单位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签订了入园框架协议。“仪式结束后,陆续有多家企业提出入园请求。”李宝清说,为了吸引更多海内外精英,园区制订了一整套吸引高端人才的政策,如项目启动资金、种子基金、风投基金、研发用房补贴等。

推进自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去年以来,高新区多次组团赴国内中心城市招揽人才,同时将触角伸向香港和海外。“收获很大,一大批高端人才相继来区发展。”李宝清说,高新区具有最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城市、政策及服务环境,并在住房配套、家属安置、子女就学、研究经费、创业资金等方面建立稳定长效的奖励激励机制,为各类人才扎根高新区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

“进入‘国家队’,有利于获得国家或省市的相关政策倾斜,甚至享有国家有关政策先行先试的权利,以此加快园区创新环境的完善,强力支持园区的经济发展。”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更为重要的是,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家在税收优惠方面有特殊政策。而且,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需要从地税减免企业税负,而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则可以享受国家级政策,减免增值税等一些“大头”企业税收。

另外,国家级开发区有一套完善的技术指标和考核体系,从招商、经济、产业、规划等方面进行细化,升级将使高新区今后的发展更理性、更稳健。

对于企业来说,政府的办事效率是他们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高新区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李宝清说,升级以后,高新区的办事效率将进一步提高,进区项目从前期立项、审批、规划、建设到后期生产经营管理,由高新区实行“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高新区产业规划

坚持高点定位和高端高质高效标准,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以生物技术、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科技等为重点的高端制造业和以研发设计、软件外包、总部 经济、金融商务、文化创意等为重点的高端服务业,实行双高产业“双轮驱动”,倾力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高地。

按照“一心”“四带”的产业布局,高新区绘就宏伟蓝图:

“一心”,就是集中规划建设研发孵化园、创业大厦、总部基地、科技广场等科技创新载体,形成高新区科技CBD。

“四带”,即以科技大道为轴线,打造高端服务业聚集带;以烟威高速路南现有工业园区为基础,打造高端制造业密集带;以烟台市区魅力海岸线———滨海路为轴线,打造滨海度假休闲旅游带;以烟台市区生态条件最好的重要水源地———辛安河为轴线,打造滨河高档次科技文化观光带。烟台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建一流国际化创新型科技园区 在发展目标上,烟台高新区将瞄准创建国内一流的国际化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力打造创新资源密集、产业特色鲜明、创新环境优越、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和谐的滨海生态科技新城。

在国家层面,努力成为实施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基地,成为与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纽带,成为代表中国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的重点园区,成为我国与日韩开展科技合作的重要载体;在山东省层面,努力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示范园区,成为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骨干园区;在烟台市层面,努力成为烟台发展蓝色经济的科技引擎,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产学研结合示范区和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烟台高新区将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充分利用好国家级高新区这块金字招牌,大力实施产业立区、科技兴区和人才强区战略,全面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关键创新创业载体、高端人才队伍和软硬发展环境的建设,努力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国家级高新区知多少

高新区制度在中国有近20年的历史。1988年5月,国务院批准中关村成为首家国家级高新区(当时称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1991年,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 战,发展民族高新技术产业,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了第一批2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1992年又批准第二批25个国家高新区,这是两次较为集中的批复高新区成立,此后,国家高新区的数量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在新世纪到来之前,仅在1997年,杨凌农业示范区被批准建立。

2007年,宁波高新区成功升级,国家高新区数量从53家增加至54家,但距离杨凌农业示范区的建立已然相隔10年。随后,2009年,泰州医药高新区和湘潭高新区一起升级为国家级,至此,国家高新区数量为56家。今年4月,科技部启动国家级高新区升级工作。2010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包括烟台高新区在内的全国13个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篇6:滨海新区竞赛方案

“建功滨海促发展,十大战役展风采”

劳动竞赛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国家又一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十大战役”是推动滨海新区发展方式改变最有力的引擎。团结凝聚滨海新区广大职工的聪明智慧,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在滨海新区开发建设中建功立业,确保“十大战役” 各项工程建设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是滨海新区工会当前的首要任务。为深入贯彻市委“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的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总工会的统一部署,滨海新区总工会决定在全区开展以“建功滨海促发展,十大战役展风采”为主题的劳动竞赛,(以下简称“建功竞赛”)并特别设立“十大战役”分赛区,开展滨海新区“十大战役”重点工程建设建功立业专项劳动竞赛。(以下简称“十大战役”竞赛)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中央领导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出的一个排头兵,五个争创的指示要求,围绕市委“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的精神,围绕区委第一次党代会和一届五次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充分 1 发挥工会组织优势,进一步组织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并聚焦“十大战役”的重点工程,集中力量,集聚资源,推进专项竞赛,引导职工在参与、服务、奉献滨 海新区开发建设中发挥好主力军、排头兵的作用,为打好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攻坚战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参赛范围

(一)“建功竞赛”:塘沽、汉沽、大港、各功能区及直属单位。力争全员参与,参赛率达到100%。

(二)“十大战役”竞赛:参与滨海新区“十大战役”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项目部)、监理单位(监理组)、设计单位(项目组)、科研团队和建设、管理、配套服务及保障单位(集体)。确保参赛率达到90%。

三、竞赛目标任务

竞赛以“六个争创”“六个确保”为总体目标

(一)“六个争创”。即:争创一流素质,一流管理,一流工作,一流服务,一流业绩,一流团队。通过开展建功竞赛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从而形成立足本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顽强拼搏、创新超越的滨海职工精神,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中建功立业。

(二)“六个确保”。即:确保工程安全、确保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创新、确保环保节能、确保和谐文明,确保精品工程。通过开展“十大战役”竞赛,进一步引导广大职工弘扬主人翁精神,发挥主力军作用,展示先锋号形象,确保“十大战役”各项工程建设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充分展示“十大战役”重大工程建设的“滨海特点、天津特色、中国特征、世界眼光”。

四、竞赛内容

(一)经济领域:以“建功滨海强素质,创新增效促发展”为主题,以“滨海发展,我为先锋”为竞赛口号,围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以创新技术、增强企业竞争力,创优品质、增强产品影响力,创低消耗、增强企业综合效益,创高素质、增强职工创造力为主要内容,开展“四创四增”劳动竞赛。

(二)服务领域:以“建功滨海树形象,优质服务促发展”为主题,以“滨海形象,我为先锋”为竞赛口号,以讲礼仪、比服务态度,讲诚信、比服务品牌,讲规范、比服务管理,讲效率、比服务技能为主要内容,开展“四讲四比”劳动竞赛。

(三)重点工程领域:以“建功滨海创一流,精品工程促发展”为主题,以“滨海建设,我为先锋”为竞赛口号,以比工程安全、比科学管理、比科技创新、比工程进度、比安全生产、比节能环保、比和谐文明,创精品工程为主要内容,开展“七比一创”劳动竞赛。

(四)民计民生领域:以“建功滨海保民生,以人为本促发展”为主题,以“滨海和谐,我为先锋”为竞赛口号,以比职业道德、比岗位技能、比社会影响,创人民满意,“三比一创”为主要内容,开展教育、卫生、街镇、社区等系统劳动竞赛。

五、竞赛组织形式和管理

竞赛实行统一领导、分级实施、分类考核、集中评比的竞赛体制。

(一)建立竞赛活动组委会。由滨海新区总工会、区相关部门、塘沽、汉沽、大港、各功能区及直属单位工会以及有关竞赛单位,组成滨海新区“建功滨海促发展,十大战役展风采”劳动竞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建功竞赛”组委会),委员会负责竞赛的组织工作,制定竞赛办法,对竞赛办法的实施进行检查、监督和协调,根据不同建设阶段的特点确定相应的竞赛目标,定期组织竞赛活动的评比、表彰和奖励,总结推广竞赛活动中的先进经验。

(二)建立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负责对竞赛的日常工作进行协调,收集、整理、初审考核有关材料,定期向劳动竞赛委员会汇报竞赛情况,反映存在的问题;负责竞赛活动的宣传,督促检查竞赛有关要求的落实。

(三)建立赛区责任机制。为加强在重点地区、重点行 业和重点项目的建功竞赛工作,特设立七大赛区,各赛区签订竞赛责任书,并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单位、基层、班组和职工。

1、塘沽赛区:由塘沽总工会负责组织实施。

2、汉沽赛区:由汉沽总工会负责组织实施。

3、大港赛区:由大港总工会负责组织实施。

4、开发区赛区:由开发区工会负责组织实施。

5、保税区赛区:由保税区工会负责组织实施。

6、高新区赛区:由高新区工会负责组织实施。

7、十大战役赛区:由滨海新区总工会负责组织实施。

(四)建立竞赛联席会议制度。由“建功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牵头,建立“建功竞赛”组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部署建功竞赛工作。

六、实施步骤 竞赛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3月)制定和下发竞赛相关文件;组建竞赛机构;各赛区(含分赛区)分别制定本赛区竞赛活动方案;进行方案发布交流;举行竞赛启动仪式,全面动员部署。

第二阶段:实施推进阶段。(2011年3月—2011年11月)各赛区广泛开展建功竞赛活动,加强中途检查和工作交流;做好阶段性效果评估和评比表彰工作。在全面推进竞赛的同时,各赛区要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活动,丰富活动载体,形成阶段性的建功竞赛高潮。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1年12月)举办“建功竞赛”论坛,全面总结评估竞赛活动经验和工作成果,集中表彰竞赛活动先进,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为打造“建功竞赛”品牌,提升“建功竞赛”水平奠定基础。

七、竞赛评比表彰

(一)“建功竞赛”:

1、全国级。赛区特别优秀的集体与个人,经考核符合条件的,推荐参加“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的评选。

2、市级。赛区优秀的集体与个人,经考核符合条件的,推荐参加“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工人先锋号”的评选。

3、区级及赛区级。评选“建功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名额10个;“建功竞赛”先进集体,名额50个;“建功竞赛”优秀个人名额100人,各赛区要根据各自实际,设立赛区级“建功竞赛”奖项。

(二)“十大战役”竞赛:

评选“十大战役”劳动竞赛十佳公司授予“十大战役杯”;评选“十大战役”劳动竞赛百佳优秀建设者,授予“十大战役”优秀建设者奖章。

八、工作要求

各赛区要进一步深化竞赛内涵,创新竞赛方式,加大激励力度,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竞赛实效。

(一)加强领导,分层推进。各赛区要在竞赛组委会的统一领导下,按照“依靠党委、依托行政、部门联手、行业联合、区域联动、重在基层、重在行动”的原则,加强分级管理,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各赛区要健全竞赛工作机构,相应设立竞赛机构,明确领导分工和工作人员,落实竞赛联络员,并报“建功竞赛”组委会办公室备案。要建立竞赛台 账,层层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各个环节,各赛区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应的分赛区,确保“建功竞赛”规范有序地开展。

(二)广泛开展,重点深化。要设立竞赛示范单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提高竞赛工作实效。在全面动员、广泛开展群众性建功竞赛的同时,注重深化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类型的竞赛工作。

(三)统一部署,体现特色。各赛区既要认真落实“建功竞赛”的总体要求,还要紧密结合本地区特点,按照党政确定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确立各赛区(分赛区)的竞赛主题,竞赛重点,完善竞赛方案,创新竞赛项目。在竞赛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各自的重点、难点、隐患点,及时组织专项竞赛活动,改善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使“建功竞赛”更好地发挥凝聚力量、集聚智慧、激发活力、鼓舞斗志的作用。

上一篇:c作业参考答案下一篇:涴市镇中心学校第十九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