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新区规划

2024-04-13

南沙新区规划(精选8篇)

篇1:南沙新区规划

全力打造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

 汇报内容:

一、《规划》编制背景

 《珠三角规划纲要》提出:

 《国家“ 十二五” 规划纲要》提出:

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提出:

(一)有利于创新粤港澳合作模式、促进港澳长期繁 荣稳定。

(二)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三)有利于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四)有利于拓展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

(五)有利于促进珠三角转型升级、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环渤海湾地区

长三角地区

珠三角地区(粤港澳)

南沙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坚实的发展基础:

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规划 》编制过程

分三步走: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规划》于9 月6 日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9 月12 日经国家发改 委正式印发实施。

三、《规划》基本特点

(一)准确界定战略定位

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

(二)科学确立发展理念

科学 建设、从容开发

(三)明确提出发展重点

(四)保障措施全面有力

 先行先试权利:

 赋予政策支持:

     

四、《规划》主要内容

(一)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发 发 展 展 基 基 础 础

(一)发展基础和战略意义

战略意义:

有利于推动粤港澳全面合作,促进港澳长期繁荣稳定

有利于发挥国家中心城市作用,探索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大珠江三角洲地区打造 世界级城市群

有利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发展原则:

以人为本,宜居优先

高端发展,引领未来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市场主导,法治保障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战略定位 粤港澳全面 合作示范区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

(三)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

重点做好五个 方面工作:

(四)开拓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 科学布局城市功能

(四)开拓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 高标准建设城市基础 设施

乡村生产生活

(四)开拓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 加强生态建设与环 境保护

(四)开拓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四)开拓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 彰显岭南人文特色

(五)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新高地

 建设科技创新中心

(五)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新高地

 建设商业服务中心

(五)打造以生产性服务业

为主导的产业新高地

 打造教育培训基地 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六)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综合服务枢纽

 构建区域交通枢纽  建设航运物流枢纽  增强信息服务能力  加快形成国际化营商环境  强化开放门户功能

(七)构建社会管 理服务创新试验区

 创新社会治理结构  优化社区服务  强化社会管理保障加快形成国际化营商环境

(八)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 拓展国家中心城市战略

(八)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 促进大珠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

 带动内地更广大区域参与全球竞争合作

(九)保障措施

 体制机制创新

 政策支持措施

 协调机制

五、《规划》组织实施

(九)保障措施

 强化《规划》总体指导  加强组织保障

 细化、实化政策支持措施 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谢 谢 谢!

篇2:南沙新区规划

“抓紧提升完善南沙新区城市规划,8月底前要综合提炼出高水平、高标准的规划方案,科学引领南沙开发建设,突出岭南风格、水乡特色,打造岭南水乡之都,建设东方威尼斯”,南沙新区规划方案。这是广州市委常委会议昨天透露的。汪洋提出三项重点任务今年3月在全国“两会”分组讨论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以南沙新区开发为突破口,打造一个新广州”的战略构想。8月8日下午,担负南沙开发规划的相关部门就南沙新区开发工作情况向省委汇报。汪洋在听取汇报后提出正式审定规划、明确近期开发任务、确定开发模式三项重点任务。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昨主持召开广州市委常委会议,规划方案《南沙新区规划方案》。南沙规划工作是昨日常委会议主题。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整合提炼、深化研究,抓紧修改完善南沙新区各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深化研究南沙新区与港澳、广州老城区以及周边城市区域的关系,以开辟经济转型的新平台、城市转型升级的新天地、调整人口布局的新区域和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示范,让南沙新城的功能与广州中心城区的功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为根本目标要求,研究确立南沙新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穗四套班子将再赴南沙据悉,广州市四套班子成员在近期将到南沙开展调研,进一步凝聚智慧,共同推动南沙新区开发建设,为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会作准备。各有关部门也将有明确任务分工,抓紧做好土地利用、地质情况的摸查清底和土地规划编制、行政区划调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工作。市委常委会议要求,全面做好省委、省政府南沙开发现场会筹备工作。围绕汪洋提出的三项重点任务,以及省委、省政府召开现场会的时间节点,确保现场会圆满成功、富有成效。

篇3:南沙新区规划

城市既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 又是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聚落形态。不断变迁演进的城市历史, 为城市规划大师提供了展示才华、激发智慧的舞台, 使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建设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 广州以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建设发展, 率先在国内研究城市发展战略概念规划, 逐步确立“山、水、城、田、海”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特别是抓住筹办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的重大契机, 以增强城市功能为核心, 不断优化城市布局和形态, 大力开展城市水环境、空气环境、交通环境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通过拆违建绿、拆围透绿和规划调整, 在老城区增加了10.6平方千米的绿地, 开展中心城区121条河涌的截污、清淤和沿岸景观建设, 开发白云湖、海珠湖共3.5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 建设38个污水处理厂, 每天直排珠江的污水减少80万吨, 开启了一条绿色、低碳、生态、高端的城市发展之路, 实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关于广州城市环境面貌“到2010年一大变”的目标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对广州提出的“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房更靓、城更美”的要求, 推动城市建设大提速、城市形象大提升、城市功能大增强, 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升级, 城市品质和竞争力实现了新跨越, 在亚运会后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到过广州的人的认同。

在广州“山、水、城、田、海”的城市空间结构五要素中, 前四个显而易见——白云山体现了“山”、珠江河网反映了“水”、广州塔凸显了“城”、北部城郊不难看到“田”, 而“海”却难以寻觅。在广州到哪里去看“海”?答案是唯一的, 就是位于广州东南部的珠江河口海域——南沙。南沙总面积527.65平方千米, 近26万人, 环境优美, 水网密布, 湖塘众多, 其地形就像一片舒展的芭蕉叶平铺在珠江的出海口, 地理位置刚好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然而遗憾的是, 在拥有长达100多千米海岸线的广州, 休闲看海已经成为富人的专利、百姓的奢求;这种感觉对居住在主城区的市民来说尤为明显, 他们必须专程乘车或驾车南行一小时左右, 方能享受到南沙仅有的那么一点阳光沙滩、椰风海韵。这充分说明, 广州尽管有海洋元素, 但是缺乏海洋特色;尽管地处海边, 但是远非滨海城市;尽管“海味不足”是环珠江河口海域范围内城市的通病, 在广州更是短板和瓶颈。

近期, 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南沙工作现场会上, 汪洋同志提出要求南沙开发坚持“科学开发, 从容建设”的核心理念。笔者认为, 之所以提出“从容建设”, 是因为建设好南沙在目前有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 而缺乏鲜明的海洋特色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城市规划着手, 尤其是在正在进行的南沙规划中, 应当坚持科学规划、突出海洋特色。

比较和定位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 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

首先, 城市定位要准、推进要稳。城市发展定位是城市规划建设的“总纲”, 一个城市要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 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定位。城市发展的目标既要务实, 更要体现奋进性;既要有明确、具体的年度目标, 更要有管方向、管长远的总体定位。可以说, 这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所在。新加坡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坚持从城市自身的特点出发, 把建设“花园城市”这一目标始终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最终造就了一座举世闻名的滨海花园城市。

其次, 规划编制要精、执行要严。城市建设要出品位、有风格、上档次、显特色, 必须要有超前和远景意识。一要从“面”上入手, 抓好城市总体规划。顺应城市发展的新形势, 舍得投入, 聘请知名设计院所, 高水平、高标准地制定出城市总体规划及绿地系统规划、市政设施规划、交通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专项子规划。二要从“块”上切题, 抓好局部详规设计。根据城市总规划确定的区域功能, 细化功能分区, 把城市各功能区规划设计成为风格迥异、主题突出、特色鲜明、高雅大气的建筑群带。三要从“点”上把关, 抓好景点工程规划。在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局部规划编制的同时, 规划主管部门要从建筑材料、外观造型、色彩协调和绿地建设等方面入手, 高标准、严要求地把好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景观、每一座建筑的规划设计关, 最大限度地彰显景点和建筑的个性魅力、营造现代气息, 充分体现时代特征和海洋特色。如, 新加坡河出海口广场的设计, 就既凸显了海洋特色、又提供了活动空间。为确保规划成果, 规划一经批准实施就具有法律效力,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变更;建设商得到土地经营权后, 必须按照功能区详规建设, 不得擅自调整或改变规划。

再次, 建设标准要高、特色要明。结合生态海滨城市的发展理念, 一是注重内涵, 提升品位。从点和线的局部突破加快转向面和块的整体提升, 从拉框架、打基础加快转向抓功能、提品位。二是环境先行, 生态优先。环境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逻辑起点, 环保优先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原则。三是打造精品, 重点突破。最美的城市是由一个个精品工程有机组合而成的, 是不断加大投入、一步步精心打造而成的。

最后, 管理制度要全、效能要高。城市要出精品, 重点在建设、最终要管好。从某种意义上讲, 管理比建设更重要。

南沙作为广州走向海洋的唯一行政区, 其发展定位在历史上有过摇摆——从“小南沙”时代的旅游休闲, 到“大南沙”时代的重化工、装备与造船基地, 再到后来定位为欧洲式的滨海新城, 这些定位基本上是从经济区位和生产要素配置角度进行考量的。2008年12月, 国务院批准实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规划建设广州南沙新区, 作为加强与港澳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合作的载体;2010年4月, 广东省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订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将南沙列为“粤港合作的三大重点区域之一”;2010年6月, 广东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广州南沙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南沙“打造服务内地、连接香港的商业服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 建设临港产业配套服务合作区”。此后, 广州市公布南沙的功能定位是“粤港澳全面合作的综合试验区,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 全球性城市广州的重要中心, 以生态、智慧和休闲为特色的国际化滨海新城”;再之后, 其功能具体定位为“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的示范区、探索新型城市化模式的先行区、创新社会管理的试验区、率先形成与港澳营商环境接轨的融合区、建设珠三角城市群综合服务的共享区”, 较前略有调整, 更显务实。因此, 建设以生态、智慧和休闲为特色的国际化海滨新城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首先, 生态海滨新城的战略定位要体现整体性和区域性, 以合作桥梁拓发展通道。所谓整体性, 就是不仅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繁荣, 而且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效益的统一, 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所谓区域性, 就是不仅要求城乡统筹协调, 而且要求区域内城市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制约。不仅要从广州的角度、从珠三角的角度, 而且应该把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放在国家战略整体布局中来研究, 要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合作, 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的综合实力, 有利于构建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有利于创建国家主体功能区划示范区。

其次, 生态海滨新城的功能定位要体现高效性和持续性, 以硬件搭台、靠软件唱戏。所谓高效性, 就是摒弃现代工业城市高能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 力求物尽其用、地尽其利, 人尽其才、各施其能, 物质多层次利用, 物流畅通有序、住宅出行便捷, 废弃物循环再生, 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关系协调;所谓持续性, 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 兼顾不同时期和空间合理配置资源, 公平地满足现代人及后代人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不因眼前的利益而采用掠夺方式促进城市繁荣, 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要根据《珠三角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提升对南沙新区的功能定位和功能优势的认识, 明确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澳创新合作的示范区、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的先行区、珠三角转型升级的示范区、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区和国际化现代滨海新城区的功能定位。

最后, 生态海滨新城的创新定位要体现和谐性和合理性, 以生活为基垒生产之塔。所谓和谐性, 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即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人回归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能营造促进人类自身进化的环境, 群体互帮互助, 文化气息浓郁, 富有生机活力。所谓合理性, 就是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生态滨海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的, 即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绿地系统、完整的基础设施和有效的自然保护。推动南沙新区开发建设, 关键是要创新, 包括政策创新、管理创新和开发模式创新。要根据南沙新区的战略定位、功能定位和下一步发展路径, 具体在金融、财税、口岸、产业、人才等方面体现政策创新;同时, 南沙新区要立足于国家关于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部署, 当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先行区, 在深化研究创新社会管理方面大有可为;南沙新区要和已有的新城新区开发模式作比较, 根据实际进行创新。

意见和建议

为拓展发展空间和提高承载能力, 广州市拟调整南沙新区现有规划范围。第一方案规划总面积为803平方千米, 其中陆域面积57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33平方千米;第二方案介于第一、三方案之间;第三方案在未来40年内南沙新区将“吞下”番禺, 扩容近3倍, 达到1314平方千米, 进而将东莞的虎门和长安、中山的黄圃和三角及惠州的龙门等地纳入范围。这一区划调整尚需按程序待国务院批准。

不论是近期规划建设还是长远规划建设, 南沙新区必须严格按照“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核心理念, 以突出海洋特色、建设生态海滨城市为目标, 借鉴欧、美、日、澳特别是新加坡等发达地区的沿海发展经验, 从陆地思维转向海洋思维, 在传承本土先进海洋生活方式的同时, 引进与珠三角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沿海先进生活方式, 把海洋生产的发展与海洋景观的维护开发以及海洋文化的传承发展结合起来, 将沿海地区打造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滨海旅游和生活目的地。尤其是要重点突出生态规划, 在进行“灰色”基础设施建设中, 注重“绿色”和“蓝色”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笔者认为, 南沙新区规划建设体现“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核心理念必须抓住三点。

第一, 坚持以人为本。城市的主体是人, 城市规划必须围绕人来做文章——人的精神就是城市的精神, 人的需求就是城市规划的需求。要根据人的需求、期望和发展趋势来谋划城市发展, 要处理好城市长远发展和近期改善市民群众生活的关系, 保障居民利益。

第二, 坚持生态优先。城市发展的前景取决于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承载能力。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继续实行适度生态控制, 通过生态控制线立法, 科学划定重点开发区、优化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 尤其要严格划定各类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区, 保障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生态建设, 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好城市森林体系、园林绿地体系、洁净水系、田园景观体系、生态旅游体系。要合理确定经济规模和产业布局, 转变拼资源、拼能耗、拼速度的发展模式, 为城市长远发展多留空间。

第三, 坚持文化传承。要处理好城市规划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彰显历史传统文化, 加强历史文化古迹的整治修复, 传承旧城历史文脉, 确保旧城空间肌理和整体格局得到最大维护。要塑造“岭南水乡”风貌, 对市内河涌、湖泊及周边环境进行改造, 再现“六脉通渠”的文化特色。要建设花城, 大力实施绿化美化, 营造主要道路、广场、公园呈现百道花廊、处处花境的景象。

广州南沙新区突出海洋特色、建设生态海滨新城, 应当在现有规划的东、西、南、北四个组团的基础上, 优化海洋资源、景观配置, 分别建设沿海立体的蓝色景观带、滨海特色的蓝色城镇带和低碳环保的蓝色产业带, 探索出建设以绿色和蓝色为标志的生态基础设施, 融生态、生活、生产为一体的海洋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一是沿海立体的蓝色景观带。主要涉及建设“沿海绿道”, 美化滨海岸线, 实行沿海生态修复工程, 构建海洋蓝色生态新屏障。尽快制定南沙新区江、海岸线景观保护规划, 对公共绿地、生物多样性区域、生态保护区划定“绿线”和“蓝线”。

二是滨海特色的蓝色城镇带。主要依托“沿海绿道”, 优化沿海生活岸线, 把珠江河口海域的中心城市、城镇和乡村 (社区) 连接在一起, 并与沿海立体蓝色景观带建设相结合, 建设具有浓厚岭南沿海文化特色的和谐滨海生活带。制定南沙新区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区规划, 并划以虚实“紫线”, 进行空间管制。结合节能减排政策设计城市空间、公园、交通, 深入研究传统历史建筑园林、城市文化的美学因素, 创造独特的南沙新区城市形象。

篇4:南沙新区规划

9月6日,国务院原则同意《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同意广州南沙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的开发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至此,广州南沙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兰州新区之后的我国第六个国家级新区。

南沙新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端,规划面积共800多平方公里,位于珠三角中心,距香港38海里、澳门41海里,由目前的广州市南沙区和番禺区的大岗、榄核、东涌三镇划归组成,是国家“十二五规划”中三个粤港澳合作平台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

广州南沙新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基础坚实,发展潜力巨大,辐射带动范围广阔,与港澳合作紧密,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科学规划建设南沙新区,对于发挥粤港澳三地优势,推进广州建设国家级创新型城市,深化新时期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也给相关企业和上市公司带来了机遇。

空间广阔 有望破题广州发展困境

2007年以来,广州与天津的经济差距日益缩小(表一)。尤其是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倚重外向型经济的广州市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以2009年上半年为例,广州外向型经济遭受出口低迷的打击,GDP增速为8.5%,天津的增速则高达16.2%。2011年,天津实现GDP 11190亿元,增速高达16.4%,广州实现GDP 12380亿元,增长11%,穗津差距进一步缩小。因此,南沙成为突破广州发展困境的希望,尤其是当前经济危机尚未消退。

天津经济连续几年高增长的原因在于国家批准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后,天津引进的大批重大工业项目,对天津经济带来了显著的拉动作用。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06.87亿元,增长23.79%,占天津全市经济总量的55.5%。而同年南沙区实现GDP 571亿元,仅占整个广州市经济总量的4.6%,可见未来南沙发展空间仍很大。

南沙制造业基础初步形成

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前海、横琴相比,南沙面积要大得多,与新加坡差不多大,因此在产业发展上将体现多元化。2016年广深港高铁通车和2020年港珠澳大桥开通后,随着轨道交通的完善,南沙将是穗港澳一小时生活圈内的重要节点与商务核心,多元化发展更具无限商机。其中,以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将成为其重要发展领域。

南沙发展迅速,已形成突出的制造业基础和特色。南沙在过去10年来取得了重大发展,去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5.68亿元,是2001年的8.5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59.64亿元,占比高达80%(图一);工业总产值1419.13亿元,是2001年的14 .5倍,其中装备制造业1023.84亿元,占比49%(图二)。同时,形成了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核电高压输变电设备等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及一批科技研发平台和产学研基地。

目前南沙新区获得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有48个,还有14家央企投资了27个项目,初步形成了汽车、钢铁、造船、机械装备、精细化工、高新技术、港口物流等产业基地(图三)。中国机械工业集团今年计划在广州签约打造智能机械产品创新基地,预计投资30~50亿元,并透露南沙是其重要选择地点。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认为广州的南沙区、番禺区比广州的老城区有更大的开发优势。中国电建刚刚与广州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考虑在南沙或番禺落地。而2004年就已经在广州南沙进行投资的央企东方电气集团将在南沙新建研发中心。

上市公司中,广州浪奇在南沙新区的新基地将于年底投产,珠江啤酒也正逐步推进向南沙基地的搬迁工作;广船国际、中远航运等在南沙也均设有基地。

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潜力大

具备政策背景和区位优势 2012年5月,工信部正式下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明确重点发展五个细分行业: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2011~201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约1.6 万亿元,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到2015 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超过6 万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15%。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销售收入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将提高到25%,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二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该产业将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南沙港将原来的黄埔港向外延伸了60公里,把广州由一个临江城市变为一个临海城市。跟深圳等临海城市不同,广州与经济腹地的联系更紧密,互动更频繁,若依托南沙把临海工业做起来,对内地经济的带动将更明显,广州的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也就更突出,广东乃至华南也有了向海洋进发的新方向。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为特色领域 时任广州市委书记张广宁指出,南沙优势很多,港口最强,南沙拥有得天独厚的深水港口资源,将来还可能发展20万吨级的货运码头。为此,“南沙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做好大物流和临港工业区两篇文章。”张广宁表示,南沙要充分发挥开发区、保税港区、高新技术区等国家级功能区的政策优势,发展临港先进制造业。以现有的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重型机械装备、精品钢铁、节能家电等产业龙头项目为依托,带动上下游关联项目进入,不断完善产业链,加快建设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南沙发展起来后,广州将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特色城市。珠三角将扩建广州龙穴大型修造船基地、建设珠海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中山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以及广州大岗中低速船用柴油机等项目,形成珠三角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图四)。重点发展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张力腿(TLP)平台、深水浮筒(SPAR)平台、钻井船等高技术海洋装备,支持中小型造船企业发展三用工作船(AHTS)、海洋工程拖船等特色海洋工程辅助设备。

珠三角重点企业:广州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华南最大的现代化造船企业,1993年作为中国首家造船上市公司在上海和香港上市,首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6.61亿人民币和3.27亿港币,至2010年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比上市时分别增长8倍和5倍。广船国际可设计建造符合世界各主要船级社规范的3~6万吨级灵便型液货船,并已成功进入滚装船、客滚船、半潜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市场,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灵便型液货船设计和制造企业。位于深圳的上市公司中集集团于2008年3月收购“烟台来福士”后,正式进入海洋工程设备领域,并规划于5年内达到300亿元产值。

相关个股

南沙新区相关个股有广州浪奇 (000523)、东凌粮油 (000893)、珠江啤酒(002461)、广船国际(600685)等。其中,东陵粮油的注册地在南沙,在南沙生产基地建设的5000吨/天大豆加工生产线项目已于8月份投产,为此,公司大豆加工能力相比2011年大为增长。广州浪奇南沙新基地将于年底投产,南沙生产基地建成并顺利投产后的设计产能是目前产能的3倍,成为公司主要生产基地。同时,珠江啤酒也正逐步推进向南沙基地的搬迁工作。广船国际、中远航运等在南沙也均设有基地。

篇5:南沙新区规划

本地财讯深圳商报[微博]羊城2013-08-26

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据悉,广东将于近期提出设立南沙新区自贸区方案。专家认为,南沙作为最年轻的国家级新区,有潜力从一众自贸区政策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

事实上,广东省在申报南沙新区自贸区方面早已有所动作,但历来较为低调。

南沙新区官网显示,5月5日,有关领导调研南沙新区自贸区申报选址工作,选址规划面积为24.52平方公里,包括龙穴岛南部、北部和南沙湾三个区域。随后,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于5月底在澳门作专题讲座时,曾透露出对在南沙设立自贸区的信心。他表示,已经向高层汇报,希望提早一两年先在广东实现港澳地区服务贸易自由化。据张晓强介绍,对于南沙新区的建设,国家发改委将积极推动多方面的工作,例如强化规划引领、加快基建、发展高端产业,尤其是加强港澳合作、加快优质生活圈建设、强化基础设施对接等。

广州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广东省发改委正在就南沙新区申报自贸区一事做相关方案,力争尽快上报。7月23日,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正式下发《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2013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明确提出“启动申报自由贸易区”,这是广东官方公开文件中首次提及此事。

中山大学林江认为:现代服务业是自贸区政策下能迅速发展的重点,人民币自由兑换,开放市场准入,法律体系、会计准则均可自由使用,这将对外资企业带来极大的便利。(来源:羊城晚报)

(深圳商报)

广州南沙等地冲刺自贸区申报 瞄向宽口径开放

本地财讯南方都市报[微博]辛灵2013-08-20 10:01

继上海后,表示启动自贸区申报的还有广州南沙,天津、厦门、大连等,就像当年申报保税区一样,如今的保税区都想升格成自贸区。C FP供图

继上海自贸区方案通过之后,除天津、厦门、大连外,广东的深圳保税区、广州南沙新区均已启动自贸区申报,7月8日深圳市政府已印发方案,南沙则计划下半年上报国务院;此外,广州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也在争取成为自贸区试点。

“大家都想争取更高级别的开放,就像当年一个个申报保税区一样,如今的保税区又都想升格成自贸区。”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长远来看都是要放开的,沿海估计会建一圈自贸区,但也不可能一下子放开很多,关键看条件成熟不成熟。”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国家未来将宽口径开放,虽然都做自贸区但各地定位可不同。

保税区的升级冲动

据《中国证券报》昨日报道,深圳保税区有望纳入自贸区建设试点。事实上,7月8日,深圳市政府印发了《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总体方案》和《深圳保税区域转型升级行动方案(2013-2015年)》,提出“探索向自由贸易园区转型”,推进“深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除此之外,继上海自贸区方案通过之后,明确表达了启动自贸区申报的还有广州南沙新区,天津、厦门、大连等亦不甘落后提交了方案。

深圳市政府表示,将在深圳保税区域完善货物监管模式、优化外汇管理模式、健全出口退税机制、争取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在完善产品内销安排、开放人员出入境、推动立法保障等领域,开展自由贸易园区政策和体制创新。

《方案》还显示,将率先推进前海为实现深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打头阵,大力发展多元化保税服务业,构建国际贸易与供应链管理、高端航运服务、创新金融产业集聚发展区。据悉,深圳保税区域共包括福田、沙田、盐田港、前海等7个园区以及保税仓、出口监管仓,总面积仅10.48平方公里(实际运作面积仅6.78平方公里)。

此外,据南沙区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按照广州市的初步计划,南沙新区自贸区将于近期提出方案,下半年上报国务院,力争在年内获批。南沙自由贸易试验区选址规划面积为24.52平方公里,包括龙穴岛南部、北部和南沙湾三个区域。按照设想,南沙新区自贸区将以“对港澳开放”和“全面合作”为方向,在投资准入政策、货物贸易便利化措施、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率先实现区内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探索开放型经济体系。

此外,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告诉南都记者,广州白云空港综合保税区也想争取成为自贸区试点。目前,该空港保税区由三个保税区组成,面积7.198平方公里。

条件须逐步完善

自贸区到底是什么香饽饽,人人都在争抢?“大家都想争取更高级别的开放,就像当年一个个申报保税区一样,如今的保税区又都想升格成自贸区。”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郑天祥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表示,目前广东各试点试验区要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但如果制度上差别很大,始终是个门槛。

“长远来看都是要放开的,沿海估计会建一圈自贸区,但也不可能一下子放开很多,关键看条件成熟不成熟。”郑天祥分析,具体条件包括监管、制度创新、与国际接轨的措施比如人民币可兑换程度、通关及人员进出的便利化程度、以及免税程度等等。“自贸区等于国际上的自由港,总的来说,要求税收降到最少,通关便利化最高,人员进出最方便等,这些只能逐步做到。”

此外,自贸区一般要围网要隔离,这也需要条件。就广东沿海而言,由于港澳还是独立关税区,需避免逃税。多个区域的管理也是问题,郑天祥认为,“假如深圳把七个保税区汇集,监管应该有难度。”

“制度创新,这就是最大的红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认为,以深圳为例,作为我国开放最早的港口之一,发展到现在,特区的优势并不如以往突出,而建设自贸示范区是一个较大的突破方向。“未来可以肯定的是国家将宽口径开放,比以前有很大的跨越。”白明说,目前在上海自贸区开展“先试”,也是国家为了放宽贸易政策,努力和国际接轨。

篇6:南沙规划历经廿年波折多

2011-8-26

【本报记者黄裕勇广州二十五日电】从番禺时代到广州直接管治建区,从珠三角规划纲要到「十二五」规划,在20多年的时间裡,南沙的规划不断变更,从重化基地、汽车新城、临港工业、保税物流,到粤港澳合作先行区。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指出,南沙浪费了很多机会,也错过了很多发展机遇。

《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将南沙定位为「国际智慧滨海新城、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

谈起过去的发展定位变迁,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商业中心主任陈文鸿曾用「溷乱」来表述。他认为,一直以来,南沙的定位都没有把握到符合珠三角都会区的发展趋向。

广州港集团负责人陈洪先认为,根据南沙在珠三角特殊的地理位置,如何进行重新定位,是摆在广东和广州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南沙发展中居重要地位的香港霍家,一直想把南沙发展成「低碳」的现代城市。

袁奇峰对大公报表示,南沙经过几轮重大的规划调整后已基本上失去发展动力。在此背景下,与其去定位南沙的发展方向,不如缓一缓,让南沙作为广州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储备用地。

【本报记者黄裕勇广州二十五日电】广州市政府、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广州南沙发展定位与战略研究》称,南沙区域范围将从现在500多平方公里最终扩容1000-1500平方公里。大面积的扩容目标,引起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不安。

中科院课题组建议,在南沙三发展阶段中首先将番禺的部分区域划入南沙,扩容后面积为800平方公里;第二阶段是番禺整体划入南沙新区;第三阶段则是将东莞的虎门、长安,中山的黄圃、三角、民众、南朗等也划入。

番禺民众普遍反对将南部的大岗、东涌、榄核三镇划归南沙区,不过,同属广州市管辖的番

禺区政府并没有公开表达意见。

东莞政研室官员认为,南沙要纳入的虎门与长安属东莞最富的镇,年GDP总量500多亿元,东莞政府会反对。

同样的情况放在中山也显得不太现实,原因并不是要被南沙规划纳入的黄圃、三角、民众、南朗四个镇富裕,而是中山太小,该市原本面积仅1800平方公里,拟划出的四镇就达500平方公里,显然地方官员并不乐见。

对南沙扩容方桉,广东省常务副省长肖志恆澄清,这仅属学术界的构思,非广东省政府层面的考量。

广州社科院研究员彭澎则认为,扩容计划还是得三思而后行。扩容虽使南沙赢得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南沙需要多大的区划,关键是看定位。「显然,扩容方桉的定位已超越了『再造一个新广州』的观念,迈向『再造一个香港』目标。」

有媒体认为,在广东省还在审定南沙发展规划之际,广州市政府请中国社科院做南沙定位研究是出于想跳出广州来看南沙,并期望让南沙上升为国家级新区。

篇7:天府新区规划方案

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于9月1日至2日召开,天府新区规划方案-转载。会上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的新目标一提出,立即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天府新区”的建设可能会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在带动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对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盛毅研究员表示,“天府新区”的范围有多大,建在何地尚无定论,方案还在讨论过程当中,规划方案《天府新区规划方案-转载》。盛毅分析称,新区或根据所需功能来选择区域,因此“天府新区”可能打破传统思维,根据不同的功能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区域目前,关于天府新区的规划主要包括“南北”两种方案:一是“南部方案”,即将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成都进出口加工区及资阳市的简阳等地纳入;二是“北部方案”,是整合成都高新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以及德阳市的广汉。如果获得方案通过,四川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工作会议于9月1日至2日召开。会上提出,要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形成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的新目标一提出,立即受到各界广泛关注。有分析认为,“天府新区”的建设可能会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在带动成都现代产业发展的同时,进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四川省经济社会重大问题对策研究中心秘书长盛毅研究员表示,“天府新区”的范围有多大,建在何地尚无定论,方案还在讨论过程当中。盛毅分析称,新区或根据所需功能来选择区域,因此“天府新区”可能打破传统思维,根据不同的功能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区域目前,关于天府新区的规划主要包括“南北”两种方案:一是“南部方案”,即将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成都进出口加工区及资阳市的简阳等地纳入;二是“北部方案”,是整合成都高新西区,新都区、青白江区以及德阳市的广汉。为了看更多的帖子,顶一个。ZY会批啊?担怕悬哦了解了批不批是一回事由刘奇葆说出来的话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没有背后力量的助推谁能凭空捏个“天府新区”出来?一切都只需要时间来验证了还会有博弈的

篇8:南沙新区规划

1 南沙新区交通现状

通过对南沙新区社会经济、对外交通和内部交通的现状分析,将现状交通的总体特征总结为“一高三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高过境交通、高外来人口

南沙新区现状总人口为7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6.8万人,外来人口高达47万人,如图1所示。现状区域的过江交通较多,主要为珠江口东岸和西岸的过江交通。南沙新区自身吸引产生的交通量较少,主要为南沙港口地区的货运交通。总体来说,南沙新区自身交通吸引能力较差,距离区域核心的要求差距尚远。

1.2 低交通出行率

南沙新区现状道路网络长度约为427km(干道及以上),人均道路网密度低于大城市标准,但由于新城目前的机动化出行率较低(0.87次/日),交通供给非常充足,道路交通运作良好,高峰期间的干道车速保持在45km/h以上水平。

1.3 低公交比例

南沙新区交通出行结构以个体交通为主,公交发展水平较低,地铁四号线虽然是大站快车,运营速度达到了53km/h,但与120km/h的机动车速相比,劣势过于明显。而且南沙新区只设5个站,覆盖范围相当有限,且新区常规公交线路也较少,全日公共交通总客流仅为7万人次,非机动化、个体交通与公共交通的比例为5∶8∶1(见图2)。

1.4 低对外联系水平

对外交通方面,由于南沙新区到广州中心区的距离长度为55km,通行时间在1h以上(公共交通2h以上),时空距离极大地限制了南沙新区与广州主城区的联系,与主城的交换客流占总出行的7%。由于缺乏需求动力,南沙与周边城市的公共交通衔接力度不足,目前从南沙去往深圳可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由庆盛站集散,与香港和澳门的衔接主要通过南沙客运港经水路转换,客流规模低,旅客聚集量约为1 600人左右。

2 南沙新区交通发展目标及战略规划

南沙交通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是争取区域交通枢纽的地位,即扩大海港优势,构建铁路、公路枢纽,其次是建立现代化的城市交通系统。区域交通的核心在于一体、高效、高端、从容,城市交通的核心在于绿色、分享、舒适、智慧。基于交通发展目标的指引,规划选择了公交都市、枢纽城市、绿色交通三大交通发展战略模式。

2.1 南沙新区交通发展目标

根据南沙城市发展背景,对其进行SWOT分析,南沙新区的优劣势、机遇和挑战如表1所示,在发展目标的制定上,应以优势、机遇为主要方向,具体有以下两方面。

2.1.1 区域交通:一体、高效、高端、从容

高效的区域交通出行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南沙新区区域交通规划应实现港澳交通一体、管理一体、资源共享,并针对高端的出行需求设置相应的高端交通设施,打造多层次、一体化、高效的区域交通系统,立足高端,从容建设。

2.1.2 城市交通:绿色、分享、舒适、智慧

以人为本的发展必须将建设宜居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立足点,从环境、生活、服务和情感等多方面、多维度构建宜居的城市空间和环境,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宜居是南沙新区提出的三大发展方向之一,城市交通应围绕宜居展开,结合南沙的自然条件,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智能、舒适的出行选择,交通使生活更美好。

2.2 南沙新区交通发展战略

2.2.1 公交都市

首先,城市道路网系统是城市空间的骨架,南沙新区作为广州面向大海的门户,多为滨海用地,遵循连续、可达性原则,构建疏密有致、级配合理、结构完善的内部道路系统,构造南沙的发展骨架。

其次,全面推进公交优先,建立完善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市域快速轨道、城市轨道、新型轨道交通,并结合南沙水网密集的特点,开行水上公交,围绕公共交通枢纽构建城市综合体,倡导公交出行,打造南沙公交都市。

第三,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构造多层次绿道系统,满足市民不同的交通出行需求,将交通与建设、休闲、游憩相结合,倡导市民健康出行方式,增加市民休闲运动时间比例,降低机动化出行,减少交通碳排放,推动南沙交通向低碳、健康方向发展。同时,交通资源应更多向人倾斜,提高道路的绿化、慢行比例,人车分享道路资源,让慢行更有尊严、更安全。

2.2.2 枢纽城市

首先,打通区域交通干线,强化广州与南沙间的交通联系,推动广州功能转移;强化珠江东西两岸交通联系,带动东西两翼发展,利用交通来引导南沙发展。

其次,强化海港空港能力,提升港口集疏网络,推南沙发展大引擎,提出空港选址构想,打造南方航运中心,加速南沙的未来发展。

第三,锚固公铁两网枢纽,集约化发展是南沙未来发展方向,锚固公路、铁路客货运枢纽,并以区域交通枢纽和轨道交通站点作为规划核心,通过对车站周边高密度、多元化的开发,实现城市功能集聚,打造枢纽城市。

2.2.3 绿色交通

首先,塑造绿色交通景观,“海、河、山、林、田、城、港”是南沙城市景观的显著特征,为优美交通景观,需要充分发挥南沙的自然优势,通过构建人行绿道、水上绿道、滨河绿道、环山绿道等,打造多层次绿道,设计合适的旅游交通线路,使出行变成享受、变成休闲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其次,制定交通管理政策,高效的交通管理是城市交通系统效率的重要影响因素,运用先进交通技术和交通管理政策,保证交通基础设施的高效、均衡利用,实现南沙的低碳发展。

第三,安排近期建设规划,以远期理想状态下的需求考虑交通规划,早预留早控制,建设时序应根据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逐步推进,保证交通规划实施的空间和效率,实现南沙的从容发展。

3 南沙新区交通发展规划方案

3.1 打通区域交通干线,引导区域一体化发展

南沙新区规划的对外轨道交通网络主要由3条高速铁路(广深港客运专线、广东西部沿海铁路、国家沿海铁路)、3条城际轨道(肇顺南城际、澳珠中南莞惠城际、湾区城际线)和2条城市快轨(南南快线、南花快线)共8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实现南沙与广州重大交通枢纽和周边重要城市的快速联系,有效支持南沙新区的发展需要(见图3)。

强化南沙新区与广州城区、番禺之间的高快速路联络,开辟新的过江通道,形成南沙新区直达珠海-澳门、深圳-香港的快速道路系统,以实现粤港澳合作,构建与佛山和中山等城市的对外衔接通道,以促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最终形成南沙新区1h道路交通出行圈,实现1h内南沙新区可通过道路交通通达佛山、中山、珠海、江门、白云机场、香港、澳门等周边重要城市和地区(见图4)。

3.2 强化海港空港能力,打造南方航运中心

首先,规划将南沙客运港升级打造成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并加强港口交通接驳,完善和创新口岸通关体系,提升吸引力和服务质量。

其次,基于战略眼光,南沙新区作为粤港深度合作的先行先试区,规划设置商务机场,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联合,互补承担国际枢纽机场的职能。建议在三民岛或大岗预留商务机场发展空间,飞行区按“3C”以上标准,航站区按“3”级标准。

3.3 锚固公铁两网枢纽,推动南沙集约发展

首先,依托良好的水运、铁路、公路的运输条件,规划形成世界级、综合性、现代化的三级货运交通枢纽体系。其中南沙港枢纽为一级枢纽,万顷沙枢纽为二级枢纽,三级枢纽为公路货运站,包括南沙公路货运站、万顷沙物流配送中心(见图5)。

其次,南沙新区陆路交通枢纽布局由3座一级枢纽(万顷沙、庆盛、南沙客运港)、4座二级枢纽(蕉门、横沥、大岗、榄核)和4座三级枢纽(灵山、龙穴岛、黄阁、万顷沙)等11座枢纽组成。

3.4 构造完善道路系统,布局南沙发展骨架

结合南沙新区的总体概念规划,提出了RES(生态智慧新城)的道路网络研究。根据空间尺度和功能,将城市空间形态分为4个等级的单元,不同等级单元对应不同形态的道路网络(见图6)。

3.5 全面推进公交优先,打造南沙公交都市

“新城市”交通发展的核心在于“公交都市”,根据南沙新区实际情况,公共交通规划包括常规公交、BRT公交、轨道公交、水上公交以及出租等。

其中,常规公交发展规划为:2020年常规公交车辆运力达到1200标台,中心区公交站点300m、500m覆盖率分别为60%和75%,万顷沙、小南沙岛等湾区核心组团公交站点300 m、500 m覆盖率分别为80%和95%以上。

南沙新区轨道交通由3条城市轨道交通(四号线、十五号线、十八号线)和3条有轨电车线路组成(见图7)。

3.6 完善慢行交通系统,鼓励健康出行方式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针对“核心区、滨水地区、规划道路”三个层面,完善“行人+非机动车”的交通网络,谋划覆盖全面、连通畅行的慢行通道,打造空间上便捷连续的慢行系统。

首先,核心区形成多种形式立体相结合(地上、地下、地面),与其它交通方式紧密衔接,与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商业办公建筑共用走廊的连续步行系统。

其次,在滨水地区结合滨水道路、公园、绿道,形成以日常出行和休闲旅游为目的的连续非机动车交通系统,并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

第三,打造有尊严的慢行系统:建议慢行+绿化断面比例控制在60%以上,在源头上鼓励慢行交通、倡导健康出行,在根源上抑制机动车无序增长,交叉口应设置独立慢行信号,建议单独设置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居民出行较密集地段人行道宜控制在不小于5m、自行车道不小于3m,引导市民主动选择慢行交通,使慢行更受尊重。

4 结束语

科学、合理的交通发展规划与战略是保证城市交通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实现城市建设目标的重要基础,交通发展规划要实现空间布局合理、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质。发展战略的明确和实施要围绕城市目标和定位来确定,利用城市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打造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交通系统,有效促进城市交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鹤龙.超大城市公交都市建设路径探索与反思:以广州市为例[J].城市交通,2015(6):20-26.

[2]柴彦威,肖作鹏.面向“十二五”规划的中国城市交通发展转型[J].规划师,2011(4):21-25.

[3]贺崇明,邓兴栋,徐士伟,等.南沙新区交通发展战略规划[R].广州: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2012.

上一篇:诚招微信代理常用广告词下一篇:新员工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