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两个课时教案设计

2024-04-15

《山海关》两个课时教案设计(共8篇)

篇1:《山海关》两个课时教案设计

山海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感。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全篇行文思路以及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叙山海关风貌的局部行文思路。

3、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个重点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长城吗?去过长城的山海关吗?

2、今天,我们就跟随著名作家峻青的脚步,去认识、了解山海关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

1、我们先看看摄影家镜头下的山海关是什么样的

(出示图片,讲解: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地形险要,易守难攻。)

2、看着眼前的山海关,大作家峻青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⑴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⑵朗读,体会赞叹之情。(赞叹语气、语速稍慢)⑶体会破折号作用。(表示解释说明)

三、学习第二部分

1、谈话过渡:作者为什么会对山海发出如此的赞叹?请认真默读3、4、5自然段,从文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2、默读、思考:

⑴作者用哪句话写出了山海关的特点和给自己留下的深刻感受?

(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⑵文中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这些特点?(4:具体写;

5:合写)⑶指导朗读“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

(又惊又喜)⑷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图文结合理解)

⑸除了第4自然段具体描写山海关之外,还有哪些段落? ⑹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图文结合理解)

2(这段的描写,进一步表现了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形险要的特点)⑺这两个自然段是否对山海关风貌的具体描写,哪个段落是概括性描写?

①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朗读、图文结合理解,感受作者激动的心情。⑻学习本段写法:先概括后具体、空间位置转换

四、学习第三部分

(一)站在这气势雄伟、地形险要的山海关上,不由得令人浮想翩翩,那么作者想到了什么呢?

(二)朗读6、7自然段,思考:

1、作者站在这雄关上,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我真想……我又想……我还想……)

2、图文结合感受作者作者畅游山海关、畅游大会地的愿望。

3、作者还产生了怎样的联想?(雄关历史)

⑴课件出示第7自然段,朗读、感悟

⑵作者为什么会有“一股慷慨悲歌的火辣辣的情感在,涌遍了我的全身”的感觉?

(因为我想起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民族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疆土的壮烈情景)

⑶课件出示第8自然段,朗读、感悟:

英雄的祖先们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疆土的壮烈情景(段中重点词:抵御、捍卫。

两个反问句朗读、理解)⑷想到这里,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赞美: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①感情朗读(赞美语气、语调高昂、语速稍慢)②体会情感(赞美山海关、赞美中华民族)③感悟写法(拟人)

五、教师小结过渡:

同学们:作者站在山海关上,看到了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形险要的风貌,并了解到了它那悠久而伟大的历史,又会怎样热情地歌颂它呢?

六、学习第四部分

1、感情朗读第10自然段,思考:

⑴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⑵重点理解“山海关……心中。”

①“伟大的体魄”指什么?

(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形险要的特点)“忠贞的灵魂”指什么?(山海关的精神)

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热爱山海关、热爱中华民族)③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跟开头段又有什么关系?(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首尾呼应。)

七、归纳中心

课文描述了(),表达了什么()。

八、领悟写法:

1、总分总

2、先概括后具体

3、按空间位置变化记叙

4、想象丰富

九、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描写长城、山海关的诗歌、散文等。

2、把文中的优美词语抄进积累本。

篇2:《山海关》两个课时教案设计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品味人物的表现手法与语言的深刻内涵。

3、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4、环境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重点及难点

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导入方式自由)

二、检查预习,公布小组得分 明确本课目标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介绍本课梗概

二)、四边互动或分组完成

(1) 这篇课文题目为《最后一课》,为什么说是“最后一课”?

(2) 本该是一堂很普通的课,现在却因加了“最后”两个字而变得特殊起来。“最后”这两个字最能让你们想到什么?

(3) 课文中最能渲染这种气氛的描写在哪里?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情感。

4、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 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2) 阅读资料链接二,同样是表现爱国情感的,都德的《最后一课》与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在内容上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三、点拨讲解:

1、小说体裁的指导:三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其中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四、质疑释疑

五、学习总结,巩固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弗朗士的内心世界,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往下学习来了解一下韩麦尔先生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自主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请同学们找出韩麦尔先生最能打动我们的一些言行。

(2)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3)找学生读课文24段――29段,画出动词并说明其作用。

(4)课文最后,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有什么含义?

2、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你怎样理解?

2、“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请你按韩麦尔先生当时的思想状况,把在此句没说出来的话补写出来。

3、“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语从头到尾说出来,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那么任何代价我都愿意拿出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小弗郎士什么样的心理?

4、“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为什么他忘不了?他永远忘不了的是什么?

5、指出下列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并说说它们的含义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中飘扬。

6、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7、探究: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一个高大的战斗英雄,把小弗郎士写成一个少年英雄,而让他们都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

9、解题: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总结:不朽的东西都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在最后一课,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正在上演,在这种特定的时刻,埋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国情、亡国恨一起迸发出来,无不崔人心魄,催人泪下。

五、我的感悟

篇3:《山海关》两个课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试验过程, 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 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

教学难点:1.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2.从试验中得到启发并学会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生词, 引入课文

师:听写上一节课中易写错的生词。 (违背、辩论、胆大妄为、宣布、固执) 每组一名学生到黑板前, 其余在座位上写。

评价:师生看大屏幕评价黑板上学生以及其他人的生字。

课件出示句子:

(1) 有的说:“这个年轻人真是胆大妄为, 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2) 有的说:“等会儿, 他就固执不了啦, 事实是无情的, 会让他丢尽了脸!”

师:你能汇报对“胆大妄为、固执”一词的理解吗?

生:胆大妄为——胡作非为, 固执——顽固

师:这两个词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你能有感情朗读并造句吗?

生:朗读并造句

师:如果用褒义词来评价伽利略应该是哪两个?

生:胆大妄为——小心谨慎固执——执著

师:那么, 伽利略是如何小心谨慎而又执著地进行科学论证“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呢?

设计意图:扎实地识字学词, 使学生会读、会写和运用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在第二课时的伊始听写生词, 从褒贬上理解“胆大妄为、固执”, 为体悟伽利略的执著和不迷信权威做铺垫。

二、学习“信奉”, 品读体会人物的“勇敢”

师: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表现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的句子。

生:信奉——信仰、敬奉。

师:人们信奉到什么程度?从第2、5自然段找句子汇报。

生:感情朗读后汇报 (亚里士多德的话=真理=不容置疑)

师:为什么信奉到这种程度呢?出示课件——介绍布鲁诺坚持“日心说”被烧死的故事。

师:伽利略在辱骂和猜疑中试验是什么精神?

生:勇敢的精神, 执著的精神

过渡:他的执著还体现在试验上, 下面请一名同学配合老师做演示试验。

三、理解“固执”, 试验感悟伽利略的“执著”

(一) 演示试验

生:读亚里士多德说的话 (第3自然段)

师:我也对这句话怀疑, 你们呢?做一个试验看看。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将铁球同时或不同时地从不同的高度或同一高度下落。

(二) 感悟“执著”

师:听到铁盆的声音, 看到老师的操作, 你认为这试验是怎样的?

生:这是反复的试验, 是不断探索着试验。

师:你还认为伽利略固执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了伽利略对试验的不放弃, 坚持。 (执著)

师:带着敬佩之情读课文第4自然段。

设计意图:课文语言涉及科学知识, 学生比较难懂。“反复”是伽利略试验的特点,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感悟伽利略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得出同一结论的, 从而体会其认真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情景角色朗读, 感悟“真理”之追求

(1) 创设情景:课件——比萨城的斜塔。

(2) 角色扮演, 口语交际。

师:“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 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生:扮演伽利略

师:A.当“伽利略走下斜塔时, 人们说:……

B.刚才还嘲笑他的人说:……

C.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说:……

D.劝阻过伽利略试验的人说:……

生:或提问题, 或劝阻, 或支持

启迪明理:师引读

师:这时大家才明白, 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 说的话……

生:也不是全都对的。

师:现在你明白了……

生:原来科学家的话也不都是对的。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待事物要怎样?

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对待事物要事实求是。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展开想象, 课文补白, 搭建“口语交际”的平台, 进行说写练习,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深刻体会伽利略对真理的追求,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

五、以读代讲, 体会写法中小结课文

师:默读课文, 勾画文章对人物描写的句子, 说说是怎样写人物的?

生:汇报并朗读人物的心理、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写作方法, 我采用了默读和感情朗读的方式, 这样即训练了朗读, 理解了写法, 同时更能体会人物的崇高品质。达到了以读带讲的目的。

六、家庭作业

课外阅读:《中国名人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小练笔:以《试验过后》为题写一段话, 发挥想象, 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

篇4:《山海关》两个课时教案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自己的怀疑是对的故事。这篇课文是培养小学生的分析能力,树立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的好教材。但是,要让生活在今日的中国孩子理解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时应该着眼于让学生理解伽利略的想法,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学习他人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好品质,激发学生探索求新的欲望,弘扬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名言引入,揭示课题

1.我国老一辈革命家陈云同志曾说过:“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他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就是一个敢于向权威提出疑问的人。

2.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课件出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请分析这句话,说一说你们理解这句话吗?这句话强调了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

设计意图: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关键,以名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既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让学生带着思考走进文本。

二、了解人物。激发兴趣

1.介绍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资料)

2.亚里士多德的话,会有人怀疑么?为什么?人们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拜。)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你体会到了什么?

3.伽利略却对这句千百年来没有人质疑的话提出了质疑。你知道伽利略吗?(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关于伽利略的资料)

4.课文中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请读一读。(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25岁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通过让学生细读描写两个人物的语句,感受到亚里士多德当时是绝对的权威,而伽利略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教授,这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伽利略敢于打破权威、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三、品读理解,掌握主题

1.读课文,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分组讨论后归纳:可见,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以假设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才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

2.品读句子。“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学生试着读出“责备”的感觉,体会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3.品读词语。伽利略怀疑权威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有生命的危险。他大胆怀疑却不妄为,而是勇敢地进行试验,去证明自己的怀疑。课文中哪一部分是写伽利略做试验的过程?试验分几步进行?(自己试验,公开试验)(1)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多次”。“反复”不同于简单的“重复”,正是这样的无数次,才强调了伽利略严肃、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2)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3)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小组讨论。伽利略为什么还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呢?(伽利略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这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5.品读语言。品读伽利略做试验前后人们的语言。(人们从齐声责备甚至是嘲讽到后来的“惊讶地喊起来”,尽管人们的语言并不多,但从这寥寥数语中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感受到当时人们的表情、动作、语言,感受人们从“信奉”到看到事实时巨大的惊讶。)

设计意图: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了解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们追求真理过程的漫长与艰辛,从侧面了解伽利略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原来,权威也有错的时候,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伽利略的“伟大”就在于对权威的尊重而不盲从,对真理的追求和执着。

四、巧用媒体,理解原理

1.介绍比萨斜塔。(出示比萨斜塔图片)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高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使该塔的名声更大。

2.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3.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多媒体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让学生直观了解试验过程)

4.播放伽利略双手拿球,站在高高的斜塔顶上,两个球同时脱手落下来的情景。

5.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试验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6.面对伽利略公开试验的结果,人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人无论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也不可能都是对的。所以,不能轻易地相信别人,要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7.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于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设计意图: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直观的演示画面也让学生知道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结论,突出了“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

五、总结感悟。深化主题

1.谈体会。抄写课文最后一句话,反复地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2.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我们要向伽利略学习,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篇5:《山海关》两个课时教案设计

四年级组 王月剑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学习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生平资料。

2.教学课件、课文插图等。

【教学环节】

一、感知整体,集中阅读心向,初识人物形象

1.谈话导入:同学们,课前大家都预习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了(板书课题),现在就来检查检查,有信心吗?

2.读课题,读对“着(zhao)地”一词。

3.检查预习,读好课文。

(1)读好带有生字词的语句。

①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bian)论家”。(进行“辩”“辨”“瓣”的辨析,提示“辩”的写法,并引出“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让老师很难解答”一句。)

②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feng)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可更改的真理。(指导读好“奉” 和多音字“更”。通过对“信奉” 与“相信”的比较,简介亚里士多,以及联系人们信奉神灵的生活实例和“不容更改的真理”等语句理解“信奉”的意思。)

③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违(wei)背人类的真理?”(理解“违背”意思,指导读出责备的语气。)

④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wang)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联系文中伽利略的行为表现帮助理解“胆大妄为”,指导“妄”的书写,试着用责怪的口气读。)

⑤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zhi)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理解“固”,指导朗读。)

(2)这儿话中的“他”指的是谁?课文写了伽利略的哪些事?读相关段落,再整理课文思路:怀疑———求证———公开试验。

4.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写作思路,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5.过渡:在这些生字词中哪几个词是人们对伽利略的评价?(胆大妄为、固执)你认为他们评价得对吗?那我们就抓住“胆大妄为”和“固执”这两个词学习课文。

二、深掘文本,磨砺语言心智,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读“胆大”,感受“怀疑”之勇敢

1.思考。伽利略的“胆大”表现在什么地方?出示语句:“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2.研读。(1)自由读这句话,句中的“这句话”是哪句话?(2)伽利略想的这句话说了哪两层思,各用句子中的一个字概括每层意思(慢、快)。(3)用抓关键词、板演图示、数学式子(10+1>10、10-1<10)等方法明白句子的意思,引出“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一。(4)如果把句中的“如果”删除可以吗?为什么?从中体会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观点的质疑,并不是简单草率的怀疑,而是有理有据,它以假设正确为前提,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的,可见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深思。伽利略如此胆大地怀疑亚里士多德,会遇到什么?读第二自然段,抓住“信奉”“不容更改”“谁要是„„就会”“责备”等词语,体会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不仅要面对人们的嘲笑讥讽,还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风险。在此基础上,再引入补充16世纪时,意大利的布鲁诺因反对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坚持真理“日心说”而流浪异国、被捕入狱,最终被教皇活活烧死在罗马广场的资料,深入体会伽利略怀疑权威所要面临的生命危

险,进一步体会伽利略为了真理,为了科学,不畏强势、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4.练说。用“伽利略如果,就会;但是,如果,就会。最终,他选择了。” 适机渗透说话练习和朗读指导,再感受人物品质。

(二)品读“妄为”,体味“试验”之严谨

1.找画描写伽利略“妄为” 的语句:“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

2.交流,朗读感受“反复试验”。

(1)提出问题:伽利略做试验有什么特点?(反复、许多次)

(2)换词比较:用“重复”换“反复”行吗?两者有什么不一样?(3)设境想象:伽利略反复做试验,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么不同?(高度不同、球的质量不同、试验地点不同、天气、风力等试验条件不同„„)进一步理解“反复”“许多次”的语言内涵,进而感受伽利略治学的严谨。

(三)练读“固执”,感悟“真理”之坚守

1.理解伽利略的“固执”。

(1)出示语句:“他向学生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

(2)指导策略:指名学生扮演伽利略,教师和其他学生扮演伽利略的学生,进行现场口语交际。扮演伽利略的学生用本段话中的语言向“学生”宣布试验结果及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的消息,“学生”或提出问题,或给予劝阻,或支持助威,在双方互动中理解明白伽利略坚持公开试验的根本原因不仅仅在于证明亚里士多德是错的,更重要的是使人们树立起正确的科学观,那就是不迷信权威,执著地追求真理,从而感受到伽利略对真理的坚守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体会伽利略“固执”坚持公开试验前后人们的反应。

(1)当伽利略要公开试验的时候,人们有什么反应?画出来,读好语气。你读出了人们对他的什么态度?用几个词来概括当时人们的态度。(不屑一顾、讥笑嘲讽、嗤之以鼻等)重点指导学生用声音和肢体语言读好人们责备伽利略的话语。

3.此时,如果还用“胆大妄为”“固执”来评价伽利略,你觉得这两个词的内涵应该是什么?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伽利略?

三、聚焦文旨,品味作品价值,提升人物形象

1. 课件出示:“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

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2. 句式比较。

比较一:①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②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全都是不对的。

比较二:①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②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3.交流讨论。课文既然是写伽利略,为什么还要说“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全都是对的”?

4.鼓励质疑。伽利略是怀疑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如果你碰到书中有错,你敢不敢提出来?那就快快行动吧,仔细读读课文中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和第4段中写伽利略试验结论的话,你会发现也有值得怀疑的地方。(“同时从高处落下”,应该改成“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

5.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呢?请你用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如,我们应该尊敬知识渊博的人,但不要迷信他;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都会有出错的地方;盲目迷信和崇拜任何人都是愚蠢的行为。

四、总结写法,积累言语养料,发展语文能力

1.总结写法:伽利略不畏困境、献身科学、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人物形象和崇高品质,课文是如何表现出来的?(一是选择怀疑权威、反复试验和公开试验三个典型事例;二是描写了人物心理、语言和动作。)

篇6:《山海关》两个课时教案设计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认识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创造”的意思。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课题

1、师:小朋友们,我们首先来猜个谜语吧!

一撇一捺,本领最大!猜个字!生:人

师:真聪明!世界上人的本领最大,因为人创造了世界,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我们人创造的,你们看:出示媒体:动画图

我们吃的、穿的、走的道路、以及交通工具等等,都是人创造的。2.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因为 板书课题: 人有两个宝

3、谁能借上面的拼音来读一读课题。

指导:我们看看“个”上面的拼音有没有声调?那我们读的时候就应该读轻声。师范读,生跟读。谁再来把这个课题读一读?

人有两个宝,不是三个也不是4个,那我们读的时候就应该强调这两个,把它读重些,谁来试试?齐读

2、齐读课题 人有两个宝(课件呈现)

师:人有两个宝,这个宝是什么意思呢? 生:宝贝。

师:恩,对,那课题说人有两个宝,这两个宝到底指的是什么宝贝呢?从图上你能看出来吗?

出示课件 有的小朋友举着手,有的看着手,还有的小朋友托着下巴在思考 是哪两样宝贝呢,从图上已经看出来了:双手是人的一个宝贝,大脑也是人的一个宝贝。

启发学生说话:双手是人的一个宝,大脑也是人的一个宝。

二、初读课文。

我们很幸运有两个宝,该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一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了。

1、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

2、现在就请大家读读课文。注意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自由朗读课文

4、刚才大家读得这么认真,生字宝宝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跳出来考考大家了,你们能接受考验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及由他们组成的词语“人、两个、双手、大脑、做工、用脑、又、才能”。(先拼后读)

(2)、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及由他们组成的词语。

5、字音都读准了,相信我们再去读课文,一定比刚才读得更好。在读之前,咱们先来认识两个新朋友。大家注意到没有,课文每行后面都有一个标点符号,像个小蝌蚪的叫逗号,像个小圆圈的是句号。看到句号就是一句话。数数看,这篇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6、指名分句朗读课文,重点读准下列字音:

“双手”(都是翘舌音)“思考”(“思”平舌音)“创造”(前翘舌,后平舌)

师生共同参与评价。齐读。

三、精读感悟

过渡:课文光会读不行,还得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学习第一句

1、读了第一句,你知道人的两个宝分别是什么呢?

出示带拼音的“双手、大脑”二词。⑷认读:双手、大脑

“双手”就是人的左右手,现在请小朋友们举起双手,再拍拍大脑。(师生齐做动作)

指导朗诵第一句。

2、双手和大脑,这两个都是我们的宝贝!谁能读好第一句呢? 指名读重读;两个、双手、大脑。⑹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好它。

(齐读第一句)(可边读边做双手摸头的动作)

(板书:双手 大脑)

2、学习第二句

1.为什么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贝呢,双手和大脑各有什么本领呢? 出示第2句话(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1)指名读第二句。谁来读一读第二句?

2.老师告诉你做工就是做事情,干活儿。我们的双手会做哪些事呢? 出示教材上的图:说一说“我们的双手会—” 小结:双手能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我们在用双手做事的时候,大脑在干什么?要想着怎么做。3.出示教材上的图

你们看,小朋友在种树,怎么把树种好呢?他会想些什么?(要把树种在有阳光的地方)

看打电脑的小朋友: 拉手风琴: 看书:

做航模:请大家讨论讨论。

2、师: 人们用双手做事时,大脑同时也在想这件事,在动脑筋想问题想办法,也就是“思考”,板书:思考 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所以双手和大脑这两个宝的用处可真大呀!谁来把这句话读读?(4)齐读第二句。

我们有了这两个宝心里肯定特别高兴,所以请小朋友们一起高兴地读好第二句。读的时候让人听明白,双手干什么,大脑干什么。学习第三句

1、这两个宝这么好,我们该怎么用好它们呢?(出示最后一句话)谁愿意把最后一句读给大家听?

2、理解“创造”

板书:创造 学生认读。

3、什么是“创造”?

(就是造出以前没有的新东西。)

对。以前没有的,现在被你想出来的,做出来的,造出来的„„这就是 创造。

4、“创造”就是通过劳动做出东西来。列举:我们住的房子是谁创造出来的呀?我们行走的公路是谁创造的呀?

8、师小结:世界上出现的新东西、新事物都是人们的创造。同学们以后做事也要边做边思考,用手又用脑(板书“﹥”)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9指导朗读第三句。指名读 齐读

4.下面我们一起来读全文。出示全文

通过你的朗读,要让大家听明白:人有哪两个宝?它们有什么用?怎样用好这两个宝?请跟老师读。

四、指导写字

我们每个人来用手又用脑,一起来把字写好。

记字形

用熟字来帮助我们记生字:

出示课件 人、个、大:这三个字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字你发现了吗?(都有一个“人”字)请你来告诉大家。点红三个字中的“人” 怎么又快又好地记住这些字呢?请你来告诉大家。

1、记忆字形

人:两笔写成,一撇一捺; 个:人字下面加一竖; 手:起笔是撇,稍平; 大:一横中间站个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提示描红。

3、提示捺的写法:起笔要轻,捺要有脚,写到脚时停一停,轻轻提笔写脚尖。

4、学生描红,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写字姿势。板书: rén yǒu liǎng ge bǎo

1、人 有 两 个 宝 双手 做工

﹥创造

篇7:《山海关》两个课时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识字7》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识字,第七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环保”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识字7”是一首拍手歌,共十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这首儿歌不仅描绘了大小动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境,还告诉小朋友们:“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读着本课,想起了孩提时玩过家家和唱拍手歌的生活情景,眼前浮现出家乡那熟悉的“布谷──布谷──”的阵阵催春,还有那小羊互相追逐嬉戏……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相信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定能从演唱“拍手歌”的掌声中有所领悟──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互相依存。【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3.有保护动物的意愿。【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教学难点】 学习编写拍手歌。【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学生可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和拍手歌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10个生字。会写“丛、拍”等4个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读出节奏感。

3、认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己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图文结合──自主识字,朗读游戏——巩固识字”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大自然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自然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们,让我们一起走进《识字7》,去和它们交朋友吧!2、出示学习目标。

出发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欣赏课件中大自然的美景,在不知不觉中感受着自然的美好,通过与小动物交朋友激发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看图片,识记部分生字。

(一)看天空――认识“鹰”和“雁” 1、认记“鹰”

师:看,蓝天上飞来什么?出示“鹰”,认读,注意后鼻音。

师:雄鹰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飞翔?出示:雄鹰翱翔在蓝天,读一读。师:谁来学一学雄鹰飞的动作。(师根据学生的动作评价)雄鹰在天空中有力地振动翅膀,它才会越飞越高。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读。2、认记“雁”

再看,蓝天上还有什么?是一只大雁吗?许多的大雁,我们把它叫做“雁群”。大雁为什么要一起飞呢?

师小结:排着队形在飞行中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的气流,后面跟着的大雁利用这股气流,可以飞得更快更省力。大雁的队形有时像个人字,有时像个“一”字。难怪人们说: 出示:天空雁群会写字,指导读。

(通过学生常见的动物图引出本课字词,并紧扣为识字服务的宗旨,从整体上感知图画所描绘的事物同字、词、句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认字、熟练朗读课文,使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

(二)走进森林动物园――认识“孔”、“雀”、“锦”、“鹂”、“灵”等字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森林动物园。最先迎接我们的是谁呢?

(随着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动物的名字在屏幕上出现,学生读出动物的名字,生字带上拼音。)1、学习生字“孔”、“雀”和“锦”

(图画)小朋友看看这是哪两种动物呢?相机出示:孔雀、锦鸡认读。

“锦”字怎么记住?像这种颜色特别鲜艳、五彩缤纷的鸟叫“锦鸡”。你们看,这个“锦”字有一个金字旁,表示锦鸡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认读。

在班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动物也有好朋友。孔雀和锦鸡就爱在一起玩耍。出示:孔雀锦鸡是伙伴。读一读。出示:雀、鹰、雁,比一比这三个字,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

“隹”这个部件是和鸟有关,古时候的这个字是模仿鸟的形状来写的,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的“隹”。(演示汉字“隹”的演变)认读。它还是一个偏旁。

(通过多媒体揭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性地记忆汉字,同时又能保持学生对汉字的兴趣。)2、学习生字“鹂”和“灵”

师:我们继续参观吧。听,谁在唱歌迎接我们?出示两种鸟的图,再出示黄鹂、百灵,认一认。怎么记住“鹂”、“灵”?一天,黄鹂和百灵鸟比赛唱歌,比了一天也没有比出一个胜负来,她们还要不停地唱下去呢?出示:黄鹂百灵唱不休。读一读。3、学习生字“嬉”

离开百鸟园,我们来到竹林里。你们看,谁在干什么呀?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做游戏的意思,出示:嬉戏,认读。这个“嬉“字怎么记?出示:竹林熊猫在嬉戏。读一读。

师:告别了憨态可掬的熊猫,我们看到了老虎,老虎喜欢住在哪里?茂密的树林就叫:

出示:丛林 认读,怎么记住这个“丛”字?老虎喜欢住在丛林深处。出示:丛林深处有老虎,指导读。

(通过一年多来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拼读、说记字方法,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认读所学的八个生字 1、读词语。

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词语朋友,现在不要图片,你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开火车读生字。

生字跳出来,你还认识吗?

(在课堂中尽量创造生字复现的机会,反复见面,以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三、读儿歌识字。1、读课文中的儿歌。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开心极了,它们把自己藏到课文里了,你还认得它们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问:课文共有几个小节?第一小节还有两个生字。2、学习生字“护”和“牢”(1)出示第一小节

点击出示生字“护”和“牢”,怎么记住它们呢?(2)读课文中的其他内容。指名读,齐读。拍手读。

(课堂教学将要结束的时候,学生也累了,这时候,边让学生诵读儿歌,边拍手,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既熟读了儿歌,又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节奏,教学目标很容易就达到了。)

四、游戏复习生字。1、拼图游戏。

同学们喜欢玩拼图。这些词语后面也藏着一只动物,它还有一个秘密告诉我们,只有把这些词语读出来才行。狮子大王告诉我们的秘密是什么?

2、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有个小朋友参观动物园后,写了一篇日记呢!出示日记。其实我们也和这个小朋友有同样的感受。

(尝试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识字环境,让识字的过程变得轻松而有效,使阅读和识字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五、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四个字,学生认读。教师引导按结构归类。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写这几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适当点拨。指导写“丛”(比较“从”字)、“拍”“鸡”“猫”(左窄右宽)。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4、学生描红、仿写。注意写字姿势。

(指导学生写好字,关键是对字形结构的把握,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领悟。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再做重点的点拨,并且强调范写的作用。学生经历了从书空到落笔的过程,写字要求的数量不多,但每笔都要写好。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牢、保”等四个字。

2、熟练地朗读拍手歌,会背诵。

3、会仿照课文编拍手歌。

4、有保护动物的意愿。【教学重点】

巩固识字、写字、仿编拍手歌。【教学难点】 学习编写拍手歌。【教学方法】

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本课10个生字、课文读得和熟读课文的,本课时采用“游戏情境――巩固识字、反复练读――熟读成诵、感悟语言――仿编儿歌、形义结合――自主识写”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7》。(出示学习目标)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现在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几个是什么字?

1、看图猜字。牢、丛、雀

过渡:这些生字我们不仅在课文中学到,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2、生活中识字。

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学生找本课中学过的生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将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发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过渡:同学们识的字真多,邮递员叔叔想请你们帮忙把信送给森林中的动物们。

3、送信游戏。

(看图猜字、生活中识字、送信都力求遵循从儿童的生活、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教师用协调、鼓励、请教的口吻,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过渡:同学们,生字词都掌握得很好了,那儿歌掌握得怎么样了呢?会不会背呢?俗话说得好,熟读成诵,请同学们多读几遍。

二、我会背。

1、自由读课文、背课文。

2、同桌拍手背课文。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一种好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过渡:这首儿歌多有趣啊!我们也来学着编一编吧。

三、我会编 1、指名编。

2、预设:学生不能很好地说出来时,可以引导仿照书上说。出示课文中的两句儿歌,学生读一读,学着编。看!课文中是怎么编的?丛林深处有老虎。这句话写了什么?(哪里有什么)竹林熊猫在嬉戏。(哪里谁在干什么)学生说一说。3、写儿歌。

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我相信还有同学有更好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学生写,老师巡视。选出几篇好的进行讲评。

4、把学生编的儿歌拍手读一读。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这一“我会编”的环节设置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儿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四、指导写字。

1、动物们为了感谢你们给他们编了这么好的儿歌,特意给你们写来了一封感谢信。学生齐读。亲爱的小朋友们: 你们好!

“人和动wù是朋友,bǎohù 动wù是大事。”听说你们láoláo地记住了这个道理,我们真高兴。你么看,丛林里还有许多动wù在等着和你们一起嬉戏,交朋友呢!你的动物朋友 12.15 2、可是动物朋友有几个字不会写,我们来帮助它。看一看哪几个字。(板贴生字)3、学生认读,并用生字组词。4、师生共同探讨写字关键。5、教师范写。

6、学生描红、仿写。

(这一环节设计成教小动物写字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流,把枯燥乏味的写字教学变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舞台,学生不仅从中学到了写字的方法,更主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写好字成了他们主动的愿望。写生字时,不能让学生看一笔写一笔,而要引导学生通过整体观察字形结构,找关键笔画,发现自己应该注意的地方。)

五、小结。

学习了《识字7》,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朋友,学会了很多生字,我们还牢牢记住了――保护动物是大事。(补充板书)

板书设计:

识字7

篇8:山海关 教案教学设计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3、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4、领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5、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语:

同学们,你去过万里长城吗?去过山海关吗?今天,我们就随着峻青去认识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行文思路

1、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标出自热段的序号,概括每段内容

三、理解文章思路

思考:作者围绕山海关写了哪些内容?

总:赞叹山海关

分:所见:山海关的特点:气势的雄伟

地形的险要

所想:可歌可泣的历史

总:歌颂山海关

可让学生讨论总结,教师补充。

四、体会文章内容

可请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问题,或小组讨论。

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2段,

思考:这两节用怎样的词语介绍山海关的风貌?

(“好一座威武的”,“雄关”,“这号称……”等)

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感叹)

2、朗读第3-5段

思考:作者用哪些语句概括了山海关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那气势……那地形……在我……)

文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了这些特点?(第4段分写第5段合写)

五、小节:

本节课我们看到了雄伟的山海关,那么,作者站在山海关之上又会想到些什么呢下节我们继续赏析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复习上节内容

1、全文按怎样的思路展开?

2、第1、2段作者直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二、细读文章,体会内容

教师可用各种朗读方式让学生读,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启发引导补充。

1、朗读第6-9段

思考:作者站在雄关之上,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精神异常振奋,心胸倍加开阔→慷慨悲歌,涌遍全身)

作者想到了什么?

(第6段:在广阔的自然空间畅游第9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又分别有怎样的感受?(第7,9段)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及自己的感受?

(抵御,捍卫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2、朗读第10段并思考:

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歌颂)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形象?(雄伟庄严的风貌,伟大的体魄)

又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和精神?(可歌可泣忠贞的灵魂)

三、归纳文章主题

可让学生思考概括讨论,教师引导补充明确

本文通过描写山海关的雄伟壮丽,缅怀山海关的历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的感情

四、小节

这篇抒情散文,写作者在雄关上的目睹和遐想,用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抒发自己的感情,全文洋溢着爱国的激情。

五、拓展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又应该怎样爱我们的祖国呢?

上一篇:主管管理技能培训课程训练需求分析报告下一篇:区金融办2017年工作总结及2018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