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母鸡》一课后的心得体会

2024-04-09

听了《母鸡》一课后的心得体会(共2篇)

篇1:“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课后反思

一、自己满意的地方

根据地方实际, 改编了应用题,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例1开斋节到了, 妈妈准备煎“酥馓”, 煎一把“酥馓”要用0.85千克面粉, 家里有7.65千克面粉, 这些面粉可以煎几把“酥馓”?

根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 设计问题, 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例2 10月26日中午放学后, 我校学生抢了路边摆摊的妇女的一批价值十元钱的打火机, 每个打火机0.50元, 该妇女告到学校, 说学校的学生是土匪……

讨论一:这批打火机、土匪、三甲集小学师生的名誉之间有什么关系?

各组讨论如下:

(1) 20个打火机等于土匪; (2) 20个打火机损害了三甲集小学1500多名学生的名誉; (3) 就是抢一个打火机也会损害三甲集小学的名誉; (4) 就是用金子做的打火机也不应该抢……

讨论二: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1) 遇到这种情况要制止, 并向老师汇报; (2) 该学生要向摆摊人道歉, 把打火机还给她; (3) 从我做起, 不做有损学校名誉的事, 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 (4) 提议该学生向全校师生说一声对不起, 我错了……

1.突出了新课改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 鼓励学生充分参与, 以生活实际为例, 引发学生思考, 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2.达到了教学的预期效果。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掌握了如何把是小数的除数转化成整数的方法, 突破了教学难点。

3.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4.课本中的两道例题都是生活中的数学, 尤其例2, 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师要正确引导, 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进而懂得做人的道理。

二、有待改进的地方

1.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稍有差距, 应在学生完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说出:a怎样把是小数的除数转化为整数?b被除数数位不够怎么办?

2.整体效果不够理想, 10%的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3.教具几乎没有使用。本来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 因时间安排不合理最终这一环节被取消。

4.教师的基本功还不过硬, 驾驭课堂的能力不高, 需要进一步提高。

5.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讲课过程中出现底气不足、知识透支的现象。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重视课前准备工作。

2.经常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 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4.设计的问题难度适宜, 重视优等生的同时, 要更加关照差生。

5.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教学方法应精心选择。

篇2:重视课后练习一的处理

一、便于学生课前预习

习题一没有常规预习要求的查字典、正音、释义、扫除文字障碍那么简单枯燥,也不像教学进程中的文本拓展与探究、联系实际提高语文素养那么艰深复杂。它是属于那种学生稍微用心就“够得着”的问题。通常在新课开始之前布置学生结合此题预习、初步感知课文。因为“够得着”,学生经过努力能顺利完成任务,这让他们有了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为课堂教学的深入赢得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因为“够得着”,学生都愿意展现自己,积极主动发言、抢答问题,配合老师完成教学的任务——谁不喜欢得到赏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参与热情高了,教学的效果自然就是不言而喻的了。

比如课文《滑铁卢之战》,篇幅太长,共有12页七千多字,如果不用恰当的方法,按照“课标”要求“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阅读速度,单看一遍课文至少就要花15分钟,再加上查字典辨识字词,仅感知课文一项总共也要25分钟左右。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首先熟悉课后练习一:“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重要的战役,这篇报告文学对此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课文在描绘历史人物,再现滑铁卢之战这一历史画卷时,既有全场景的勾勒,又有关键细部的特写,试结合课文举例说明。”根据这一提示和要求,学生很快就能找准了切入点,从文中描写的文字入手,特别是“全场景的勾勒”。由于文章对整个战争场面的描写用的都是大景式的全场景的鸟瞰,学生最快的只用了不到五分钟时间就初步熟悉了全文并有所感知,且能基本复述故事梗概。然后再逐一勾画“关键细部的特写”。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从决定性的一秒钟写起,以此为突破口,再抓取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真实的重要的细节来描绘,以便渲染气氛,刻画心理,最终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以绘声绘色的表现。写大战场面而落笔细节描写,又把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有机结合,可见作者高超娴熟的裁剪技巧、非凡的构思组材和写人记事的厚重功力。这个问题的理解掌握又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通过预习就已基本理解,老师只须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轻松掌握。

二、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

备课时以第一题为突破口,预想学生的答语并以此为主线,设置要讲的教学内容。同时再把第一题作为教学内容的辐射源,以此指向要讲的知识点。授课时,也从第一题的处理切入,往往方便快捷,一气呵成。但实践中也往往有这种情况:老师刚一发问,学生的回答就“偏离”了预设的教学流程。学生在自主完成第一题时已有超常规的想象,与所设题旨不相一致,并希望能与老师合作,共同探究自己独到的见解。虽然学生的答问有时会让老师“措手不及”,但它及时补充了老师没想到的地方,这不但不会使课堂陷入“尴尬”,相反,却使课堂增添了活力,扩展了思路,课堂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自然就更轻松了。对学生大胆的挑战和质疑,老师只有及时的点拔和引导,才不至于扼杀学生勤学善思的天性。

例如课文《黔之驴》,虽是古文,但篇幅较短。学生完全可以通过预习,自主完成第一题“老虎是怎样逐步认识驴并把它吃掉的?”学生感知文章大意、领会文章中心,的基础上很容易找出老虎惧驴、识驴、戏驴、吃驴的过程,据此我安排了以下教学流程:1.从“黔之驴”由被船载入到被“断其喉,尽其肉”的全过程,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清叙事线索及层次。2.将驴、虎形象进行对比弄清它们在文中的关系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3.从驴一点点丧失自己的优势、虎一点点的进逼中,品味本文的寓意,并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4.理解成语“庞然大物”、“黔驴之技”、“黔驴技穷”的含义。在教学实践时,针对练习一的问题,有个学生是这样回答的:“生性多疑的老虎,由于不甘居下,对这个‘船载以入’的‘庞然大物’通过由远及近、由敬畏到挑衅的试探刺激,终于彻底认清这个庞然巨大的神灵不过是‘技止此耳’的猎物。”学生答语的切入点是老虎的多疑而不是畏惧,我一想这更符合情理,就由此作全文教学的切入点岂不更好?试想,如果不是多疑,对已经“以为神”的驴,为何还要“窥之”、“近之”?如果不是多疑,本已经“远遁”为何还要回来“往来视之”、“近出前后”?如果不是多疑,它又哪得机会“断其喉,尽其肉”?正因为有了多疑,才使它养成了知己知彼,做事谨慎的习惯,也驱使它必须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新课改提倡的要大胆质疑,其实我们的老虎已经做在前面了。习题一处理完,整个教学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

三、适于师生课后内容的总结与反思

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结束了,学生回想自己所学得失,哪些知识记牢了,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如何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老师要作的是看哪些知识未讲透,看哪知识点漏讲,该怎样弥补。一册书学完后,要对课文进行复习,首先翻到每一篇课文课后练习一,然后逐一牵出主线,带出各个知识点,既轻松又快捷,一本书读薄了,知识也掌握牢固了。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课文教学结束后内容的复习总结,我先让学生归纳提取各课文后练习一共有的信息:通过分析人物语言了解文章内容。语言分析恰恰是戏剧教学的重点。这是依据“课标”要求,让学生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的重要环节。

《茶馆》课后练习第一题是:“课文的结尾‘茶客甲’有一名话:‘将!你完啦!’这句话的潜台词是什么?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通过分析回忆,学生可从北京一家老茶馆中各色人物的表演看出旧制度的必然灭亡的主题。其实本单元都注重体味剧中精彩的人物对话,由此把握人物特点,理解剧本主旨,这是为了落实“课标”关于“回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品内涵”这项要求。

三年的课改实践体验,充分贯彻和利用新课改理念,对课后练习一的处理和运用证明,这道题的设置无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可运作性。合理利用它有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全面的提高。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听了《母鸡》一课后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临产的母鸡05-21

描写母鸡的小学作文05-22

母鸡的说课稿05-26

吃西瓜的母鸡作文05-17

公鸡母鸡信的故事06-30

奶奶家的母鸡作文05-09

母鸡的三年级作文450字05-24

下蛋的母鸡二年级700字作文04-26

坚强的小母鸡作文500字04-30

母鸡课文04-07

上一篇:勾践作文素材下一篇:削弱别人就是削弱自己学生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