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安全合理用药

2024-05-07

中药的安全合理用药(精选8篇)

篇1:中药的安全合理用药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中药在临床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并总结应对方法。方法随机选取86例在本院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和总结。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因素的比例中,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为46.51%,未按照规定炮制中药为19.77%,用药方法和剂量错误为16.28%,未对症下药为11.63%,其他因素为5.81%。结论采用中药对患者进行治疗,合理用药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应加强对其炮制、配伍、煎煮的管理,以保证药物对患者能产生良好的疗效。【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安全性 前言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指的是在将中药应用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视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加强对其的监督与管理,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最大化

[1]

。由于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通常被医生和患者忽略掉,从而引发了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所以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方法,现作如下报告。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86例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本院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2岁,平均年龄(42.75±4.71)岁;病程最长为9年,最短为7个月,平均病程(3.57±2.14)年。1.2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归纳和统计,采用统计学软件对各种原因所占的比例进行比较,罗列出发生率排在前四位的原因,最后对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需要统计的临床资料主要有:患者的临床病历,所采用的药方,用药记录,药物的配伍等。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并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若结果为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 全体86例患者中,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有40例,占46.51%;未按照规定炮制中药有17例,占19.77%;用药方法和剂量错误有14例,占16.28%;未对症下药有10例,占11.63%;其他因素有5例,占5.81%。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原因,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

3.1 原因及应对措施

3.1.1 中药西药联用使用不当

在临床上应用中西药联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往往能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产生良好的疗效,但是如果联合使用的方法不恰当,很有可能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中,40例不良反应是由于中药西药联用使用不当所引起的,其比例为46.51%,远远高于其他因素的发生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医生和药剂师应当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采取中药西药联用的方法时,要对两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药效成分、用药剂量、是否存在配伍禁忌等方面进行谨慎地考虑,对于存在毒性的中药和治疗面较小的西药联合应用,要适当减少药量,最大程度的降低不良反应。3.1.2 未按照规定炮制中药

本次研究中,“未按照规定炮制中药”居于引发不良反应的因素第二位,占全部因素的19.77%。中药炮制的目的在于保障中药的品质,提升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存在毒性的中药材,若中药的炮制程序和方法不规范,很有可能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不良后果,而且不同的中药炮制方法,其在药效上的差别也很大

[2],因此在炮制中药的过程中,必须严格实施规范化操作,在炮制工序、火候、辅料质量等多方面因素加强管理,使其能发挥的药效最大化。3.1.3 用药方法和剂量错误

该因素在本次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为16.28%,处于第三位。无论是中药还是西医,长期使用或一次用量过大,都容易引起不良反应。比如马钱子虽然具有较好的健胃、消肿、通络止痛等效果,但未经炮制就使用,会产生很强的毒性,合理的药量应维持在0.3g~0.6g之间[3]。因此,医生与药剂师一定要对用药方法的剂量进行严格把控严格把握,将其详细且具体地告知患者,药房也要加大对存在较大毒性中药的管理力度。3.1.4 未对症下药

该因素在本次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为11.63%%,中医治病的根本理论是辨证论治,在采用中药治病时,必须遵循中医的辨证用药原则,只有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对症用药才能得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反之只能加重患者的病情

[4-5]

。医生在用药时,首先应对患者体质、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情况等具有全面的了解,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的轻重缓急、发病时间、发病季节等因素,开出合理的药方,避免患者受到二次伤害。3.2总结

总而言之,针对运用中医治疗疾病的患者,在选取药物时,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特征谨慎用药,对中药的炮制过程也应加大监督力度,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做好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不但可保证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使用药物,更能够使中药用料规范化、现代化,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并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参考文献】

[1]杨宾.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方法[J].医药与保健,2015,23(10):100-101.[2]许晓燕.探究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与应对方法[J].药物与人,2014,6(06):145-145.[3]李在林.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04):592-593.[4]刘丽萍.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及应对措施[J].中外医疗,2014,10(27):69-70.[5]段海洋,唐月荣.探析中医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5):209-210.

篇2:中药的安全合理用药

[关键词]药学专业; 药械课程

制药设备是制药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制约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一个制药技术人员来说,必须熟悉基本药械知识。

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走向制药行业从事药品生产,工作中机械操作与维修也是工作的一部分,这是较普遍的现状,结合本人这些年从事制药工作的经历及感受,深感具备基本制药机械知识对一个从药人员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建议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开设基础机械理论课程。

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一点这方面的信息反馈及个人见解,以供普通高等医药教育部门参考。

1我国制药行业药械现状

我国制药行业主要分布在药厂,其次部分医院制剂室也从事小批量制剂生产。

各类药厂包括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集体及私有企业,各级医院根据自身条件也有不同规模的制剂室,这些药品生产企业及医院制剂室的制药设备分布在灭菌、空气洁净、粉碎、混合、煎煮、提取、蒸馏、回收、干燥、制粒、压片、摊涂、灌封等方面,各家药品生产单位上述设备条件参差不齐,既有九十年代的先进设备,也有基本处于作坊状态的半手工设备,基本上是处于进口、国产、改装及自制机械并存的局面,这是由各单位的资金,生产规模及厂房等诸多因素限定的。

无论如何作为制药部门一项生产资料的制药机械,是衡量一个制药部门制药技术先进与否的重要指标。

新时期药品和制剂生产部门都在按GMP标准推行药品生产,并与国标接轨,从而在制药机械方面更加完善,努力推行制药的机械化与自动化生产,面对新形势,药学学生必须调整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实际生产的需要。

2药学专业开设药械课程的必要性

我国高等院校中虽然有专门的医疗器械学府,但这类院校的学生毕竟有限,满足不了市场。

中西药学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将走向制药行业,现实点来说,限于众多基层单位的资金,实验仪器、图书资料等条件,他们不可能在专业性较强的新产品开发上从事工作,由于基层单位往往更注重经济效益,把生产放在首位,大多数毕业生在车间或制剂室从事基层生产。

这样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在校时某些开设的课程与实际生产相矛盾的情况,有些课程运用较少,甚至运用不上,而另外方面的知识象基础药械知识又知之较少。

药学人员在药品生产中从事工作范畴包括制剂工艺流程设计、生产质量控制、制剂生产、设备养护与革新等。

大部分单位在机械修理与护养方面虽然有专门人员从事该项工作,但直接从事机械操作的制剂人员对机械有一个更强的感性认识,他们往往能触类旁通,有时能设计或革新出更加符合制剂工艺流程的新产品。

掌握基本药械理论对一个从事药品生产的药学人员来说显得尤其必要。

3药学专业开设药械课程的现实意义

让药学大学生学习一些基本药械知识,并掌握一些实际操作技能,这样他们在以后走向生产岗位后能很快地适应岗位中的机械操作与检修工作,并能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机械故障,或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环境及实际生产状况,同机械专业人员密切配合或单独设计、革新、自制出更切合制剂工艺或本单位生产现状的新机械及小产品,做一个全面性实用技术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新购设备由于某些部件设计不合理,或者不太适合本单位的`生产现状,往往需要作一些适当改进,有些小型药厂和医院制剂室的制剂产量不大,而市场上又无适应生产量的机械产品,或基于资金紧张无力购买同类制药设备,在这种情况下自制或改进的简易制药设备有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一方面节省了资金,同时又解决了实际问题,这方面的信息在有关药学专业杂志上辟有专门栏目进行报道,需要很好地整理收集,它们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用人方面,基层单位更注重的是人才的实用性,其中就包括机械操作与维修技能,并把它作为一个药学人员基本素质的衡量标准。

由于维持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基层单位强调人才的实用性与现实性,从这个意义上讲,药学大学生学习基本的药械理论,掌握实用的机械操作与维修技能,无论从工作需要或者经济效益方面都体现出重要的现实意义。

4药械课程的内容及时间按排

药学专业开设基本药械课程是让学生具备一些机械方面的基本知识,象能熟练地看懂、绘制并简单设计机械制图,了解与制药联系较紧的机械原理,虽然在现在有的《中药药剂学》书本中串插有相应的制药机械内容,但其讲述过于浅显,不能应付实际生产。

在实验技能方面,要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些基本维修技能,象焊、车、钳、切、割、砂、磨等。

针对这些,理论课程上可并设与制药联系较紧密的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工艺、机械原理、机械维修及制药机械等方面的基础理论课程,学时上这些课程总时数可按排200学时左右,其中课堂教学为150学时左右,实验教学为50学时左右,具体各门课程的学时在总学时基础上根据各自内容进行协调。

这些课目的开设如果冲击了总个教学课时的安排,可考虑将四年制药学本科改为五年制;或者重新调整教学大纲,根据情况压缩、删减某些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多的课目;或者将上述药械课目内容压缩成一本书,课时上再适当调整。

篇3: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男性66例, 女性50例, 患者年龄在20~77岁, 平均年龄为 (46.8±21.5) 岁。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116例中药治疗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和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次临床研究过程中, 要求护理人员准确观察和记录患者中医药治疗相关资料, 主要包括:不良反应症状、临床疗效、配制方法以及药物配方等, 特别是发生不良反应症状患者的个体资料, 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若P<0.05, 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导致患者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炮制不当、中西药联用不当、用法和用量错误、未实施辨证论治和其他等, 其中, 未实施辨证论治发生率最高, 其次为用法和用量错误以及中西药联用不当, 且不同原因所导致的中药不良反应症状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是指的是在经济、有效、安全用药原则的指导下, 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中医理论, 在辨证施治理论的基础上, 合理配置药物组方和剂量, 以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标[1]。然而, 中配伍、药治疗也存在潜在的风险, 包括中西药物联用不当、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炮制加工、药物本身等因素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症状, 所以, 强化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3.2 提高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的措施

第一, 提高中西药联用安全性。中西药联合使用的相互作用能够为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3]。中西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能够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 降低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因此, 在联合使用中西药时, 应加强药物之间毒性反应作用的监测, 对患者的血药浓度进行连续监测, 适当降低给药的剂量, 以最小化药物之间不良反应作用, 巩固临床治疗效果[4]。第二, 药物的合理配伍。中药的临床合理配伍主要涉及西药与中药间配伍、中药间配伍、西药间配伍等方面, 药物之间的合理配伍有助于临床疗效的提高, 然而, 若药物配伍不当, 则会导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症状, 甚至导致其病情恶化。因此, 在中药配伍过程中, 应尽量联合使用功效相近的药物, 尤其是联合使用含有毒性作用的中成药时, 需注重蓄积和增量有毒成分[5]。第三,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学临床治疗的主要原则, 辨证施治过程中的临床合理用药, 应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 选择适当的药物类型。即便诊断合理, 但若药物使用不当, 也无法获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发生药源性疾病或不良反应症状。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应从患者的发病季节、患者体质强弱、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等情况出发, 遵循特定的用药剂量, 对药物用量进行适当增减, 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第四, 规范炮制方法。提高中药炮制方法的规范程度, 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另一方面, 临床医师还应深入了解各类不同炮制方法的临床疗效, 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正确选择炮制方法会对中药临床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同时, 药物疗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温度的控制和煎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所以,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 应注重炮制方法规范性的提高, 及时发现和处理相关问题, 保证中药配制质量和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在中医药临床治疗过程中, 临床合理用药目标的实现, 不仅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而且能够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因此, 在中药临床治疗时, 应从经济、适当、有效、安全的基本原则出发, 针对患者病情和疾病类型的不同, 选择相应的临床治疗药物, 强化对症治疗、煎煮、配伍、辨证、炮制等缓解的监管力度。

摘要:目的 探讨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本次医学观察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为观察对象, 对患者中药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并对其临床合理用药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 导致患者中药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中药炮制不当、中西药联用不当、用法和用量错误、未实施辨证论治和其他等。结论 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 在中医药临床治疗过程中, 应强化中药对症、配伍、煎煮、炮制和辨证等环节的管理力度, 降低不合理用药和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率, 保证中药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药,临床合理用药,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伯民.药师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9 (下) :3599-3600.

[2]韩华, 张丹丹, 刘培丽, 等.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J].时珍国医国药, 2008, 6 (2) :1530-1531.

[3]张旭丽, 孟昕, 李丽.浅谈中药的合理使用[J].中医药学报, 2006, 34 (4) :62-63.

[4]何燕青.临床中药师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中国药房, 2009, 27 (3) :2158-2159.

篇4:怎样做到中药合理的合理用药

1.中药应用

用药不对症:如人参,俗称补药之王,常常用来补元气,治疗虚证,特别是气虚证,若用药不对症,可导致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恶露不绝等。

自我药疗:艾条熏炙可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板蓝根长期内服可致食欲减退、体瘦、神疲少动、腹泻、腹痛、腹胀、呕吐等;何首乌内服可致双膝酸痛、高热、过敏性皮疹;胖大海泡服可致流产、尿血、小腹胀痛;番泻叶泡服可致急性尿潴留,长期服用致依赖性,内服致癫痫样发作、四肢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白沫。

民间食用:河豚食用致中毒,轻者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头晕、胸闷、乏力、四肢与口唇麻木等;重者死亡。灰菜食用致小儿重症光敏性皮炎;苦杏仁:服食致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

保健:西洋参煎服出现出现全身片状荨麻疹样过敏反应(水泡),久服致脾阳虚衰、食少、腹胀、恶寒怕冷、心悸、气短;冬虫夏草过量服用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心包炎、心律失常、头痛、烦躁、面部红斑;甲鱼食用致过敏性休克,原肝病症状加重,头晕、心悸、胸闷气短、恶心呕吐等。

误作它用:莽草子误作八角茴香,烹调食用致中毒,出现上腹灼痛,头痛头晕,胸闷气急,恶心呕吐,四肢麻木,流涎,多汗,惊厥,呼吸困难,瞳孔缩小,昏迷,尿潴留;广豆根误作北豆根预防感冒用汤剂且用量大致中毒,出现头痛、腹痛、恶心呕吐、心跳加快等;天仙子误作地肤子用致莨菪碱类中毒死亡。

2.单方制剂应用

中药单方注射剂较多出现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最为常见。

其原因可能与注射剂本身纯度不够或病人过敏体质有关。如: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仙鹤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穿心莲注射液等发生过敏反应频率较高。此外,如苦木注射液、天麻注射液、大青叶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蚯蚓注射液等也有过敏反应发生的报道

3.复方制剂应用

每一种中药都有几种成分,而中药复方制剂成分更复杂,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互相制约,当进入人体后又由于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的不同而发生各种变化,在治疗疾病同时产生各种不良反应:(1)含朱砂、雄黄的品种。朱砂成分含硫化汞,雄黄成分含硫化砷,毒性较强,主要出现心、肝、肾脏损害的不良反应。例如:牛黄解毒片、牛黄解毒丸、六神丸(水丸)、天王补心丸、安宫牛黄丸等。(2)含川乌、草乌、生半夏的品种。川乌、草乌、生半夏含有毒成分,其毒性对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最敏感,常导致心律失常。例如:小活络丸、藿香正气水等。(3)含蟾酥的品种。?蟾酥是一种动物蛋白,对人体有较强的致敏性,此外蟾酥毒素有强心作用和刺激胃肠作用,中毒常会出现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的不良反应。例如:六神丸(水丸)、喉症丸(水丸)等。4含有易引起过敏的中药的品种。例如:复方威灵仙注射液因含威灵仙,茵栀黄注射液因含大黄、栀子,羚翘解毒丸因含金银花、牛蒡子,安神补心丹(水丸)因含丹参均可出现过敏反应。

4.药合用

不合理的中西联合用药有时也会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1含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例如:乌梅、山楂、山茱萸及六味地黄丸、乌梅丸、保和丸与磺胺类药物合用,在酸性尿液中会加重尿结晶的形成,或引起血尿;山楂、乌梅等能酸化药液,使利褔平、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吸收增加,从而加重肾的负担。2含朱砂的中成药。例如:朱砂安神丸、紫血丹、七厘散、苏合香丸等与溴化钾(钠)、碘化钾(钠)等西药同服,可产生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3中药川乌、草乌、附子及含有这类药材和生物碱的中成药。例如:小活络丸、三七片、延胡索止痛片等与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卡那霉素等药物合用,会增强对听觉神经的毒性,产生耳鸣、耳聋。4中药酊剂和药酒。如国公酒、风湿骨痛酒,与水合氯醛合用能产生有毒的醇合三氯乙醛,严重者可以致死。

合理配伍用药 配伍组方合理可以起到协调药物偏性,增强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反之,配伍不当可造成药效降低,甚至毒性增大,产生不良后果。我国历代医药学家都十分重视研究合理配伍用药,并建立了包括中药基本配伍与高级配伍两大部分在内的中药配伍理论。其从多元角度论述了药物在方中的地位及配用后性效变化规律。每一个执业药师,均应认真研究上述理论,并能灵活地应用,为指导、监督合理用药打下扎实的功底。

篇5:有关中药合理用药问题的探讨

摘要:中药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确切的疗效,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但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等也时有发生。如:性能类似的药物如大黄和芒硝合用增强泻下作用;乳香和没药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作用;荆芥和防风合用可加强散风解表作用。同是一味柴胡,在甲方中是取它的发散和解作用,在乙方中则利用它的升提作用,等等。因此,合理应用中药,才能发挥其更好的作用,才能更好的为人类服务。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 1 注意辨证

在临床上常会遇到各种情形,同病,服用同一种药,疗效则截然不同,这是由于病因、病机不同,个体差异等原因,因此,在用药时也应区别对待,如人们感冒后习惯于买点大青叶片等中成药回家自理,有些医生也是一听感冒拿起笔来随便开几种感冒药了事,殊不知,并不是所有的感冒都可用同一种药,一般来说对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肢节酸痛等风寒表症,用复方大青叶片较好,而感冒发热、鼻塞、咽喉肿痛等用西羚解毒丸效果较好,当风热表证出现身热口渴,气逆咳嗽时可用桑菊感冒片,而流感应用复方大青叶合剂。另外在选药时也要注意季节的变化,如春季容易出现外感风邪为主的感冒,用防风通圣丸效果较好,而夏季感冒暑湿较重,宜用藿香正气丸(水)。同时不要滥用贵重药,如同是用于温邪热毒性病症的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皆为名贵中成药,但在临床应用时又各有其特点,不能滥用,由此可见,应用中药时一定要注意辨证施治,只有对症下药,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疗效。2 药物配伍 2.1 中药与中药配伍

第 1 页

共 7 页

中药配伍是根据临床辨证论治原则,利用药物相互作用,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目的。性能类似的药物如大黄和芒硝合用增强泻下作用;乳香和没药合用可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作用;荆芥和防风合用可加强散风解表作用。性能不同的药物如吴茱萸和黄连合用,可增强前者止痛、止酸、止呕作用,并能抑制前者之辛热。补中益气汤,系由补气、补血、理气、升阳药组成,共呈升阳举陷、补中益气之功。性能相反的药物如热药肉桂和寒药黄连配伍可交通心肾。半夏有刺激咽喉等毒性,配伍生姜能减低半夏的催吐、失音等不良反应,并有协同止呕作用。在临床配伍中,必须注意补气防壅塞;泻火防败胃;滋阴防滞腻;补血防凝滞;活血防耗血;止血防留瘀;辛散防耗气;收敛防呆滞;温阳防伤阴。如在用补气的处方中,加用了人参、黄芪、大枣之类中药时,均分别加入川朴、木香、莱菔子等以防止壅塞,达到补而不滞。2.2 中药与西药配伍

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中西药并用。生活中,不少人也都有既用中药又用西药的习惯,以为中西药同时服用可以加强疗效,殊不知中西药如配伍不当就会降低原有的药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如土霉素与牛黄解毒丸合用,与牛黄解毒丸的主要成分硫酸钙结合生成难以吸收的结合物,从而降低了清热解毒功效。中成药舒肝丸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芍药甙,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互相减低药效,西药优降糖等降糖药在使用期间忌与含有人参、甘草、鹿茸的中成药合用,因能产生拮抗作用,减弱降糖药的效果。如降压片、优降宁等降压药,不宜与含麻黄的中成药如麻杏正咳糖浆、止咳定喘丸、防风通圣丸、先声咳喘宁等合用,因中药麻黄中含的麻黄碱可使血管收缩,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山楂丸、保和丸、乌梅丸、五味子丸等中成药含有酸性成分,不能与碳酸氢钠,氢氧化铝、胃舒平、氨茶碱等碱性药物同服,否则,药物疗效就会降低。强心甙类药不宜与含钙离子

第 2 页

共 7 页 的中成药合用,因为大量的钙离子对心脏的作用类似强心甙类药物,如合用毒性会增强,而导致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六神丸、麝香保心丸等中成药不能与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为它们的合用可使心跳骤停而出现危险。骨刺消痛液等含乙醇的中成药药酒、若与西药阿司匹林同服会加大对消化道的刺激,严重时可导致消化道出血。含中药贝母的中成药不能与氨茶碱同用,以免造成中毒。中药冠心苏和丸不能与亚硝酸异戊酯同用,因为两者能生成含汞离子的有毒沉淀物使人中毒。综上所述可见,中成药切莫盲目与西药配伍应用,只有在明确中、西药药性的前提下合理配伍应用,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药效并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3 中药炮制与合理用药

中药炮制也是根据辨证论治的需要采取不同炮制方法,可使药物产生不同的疗效。如生姜发散风寒、和中止呕;干姜则暖脾胃、回阳救逆;炮姜则可温经止血,祛肚脐小腹部寒邪;煨姜则主要用于和中止呕,比生姜而不散,比干姜而不燥。再如当归用酒洗后适用于行血活血;炒炭后则适用于止血。还有地黄生用甘寒凉血、养阴清热;熟用则甘温补肾、滋阴填精。大黄生用泻力最大,适用于急下存阴;蒸熟则泻力较缓,适用于年老、体弱者;大黄炭则泻力很小,但却能止大便下血。

2001年国家出台了《中药提取生产质量管理规范》(cGEP),衔接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促进中药炮制生产标准化,促进中药提取物技术水平的提高[1]。4 中药剂量与合理用药

中药的用量不同,其功效和适用范围也不相同。如桂枝汤中,桂枝和白芍的用量相等,有和营卫解肌的作用;桂枝加芍药汤中,白芍的用量比桂枝多1倍,就成为治太阳病误下,转属太阴,因而腹满时痛的方子;小建中汤中,白芍比桂枝的用量多

1第 3 页

共 7 页

倍,又配用饴糖,就成为温建中焦、止腹中痛的方剂了。厚朴三物汤、小承气汤、厚朴大黄汤,三个药方都是厚朴、枳实、大黄三味药组成,因三味药的用量不同,因此方名不同,治证就不同。又如甘草4g以内,在药方中起调和作用;用5~10g有温胃养心功能;用30g以上就有类似激素样反应。活血化瘀药川芎,小剂量可以收缩子宫、兴奋心脏,但大剂量反使子宫收缩抑制,并抑制心脏、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苦寒药黄连及龙胆草,小剂量可清火健胃、增强食欲,量大则引起胃肠道反应。临床药物的用量还与年龄、体重、性别、病邪的盛衰、体质强弱、气候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临床用药如果不注意药量大小的变化,即使辨证、立方、处方基本正确,往往治疗效果也不甚理想。中药目前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严把药品质量关近几年,随着医药市场的全面开放,中药这一特殊商品随着市场竞争,假冒伪劣药品在一些不法商贩的推动下,不仅在农村乡镇流通,造成基层药品市场失控,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的医药市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医院的药品采购、管理和炮制、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以高度责任心和高超的技术经验,严格把好药品质量关,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5.2 不要滥用滋补中药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概念,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且没有毒副作用,而且滋补中药还有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功效。中药的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销售很旺,人们对补很迷信,而忽视了对立统一的另一个方面,即不同程度的副反应,对青少年特别是小儿的正常发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有的甚至导致小儿早熟,损害了人们的脾胃功能,造成营养过剩等。

5.3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要正确 中药汤剂的服用方法当否,对于临床疗效有一定影响,元代名医王好古在《汤液本草》中指出:“药气与食气不欲相逢,食气消则服药,第 4 页

共 7 页

药气消则进食,所谓食前食后盖有义在其中也”。因此,一般汤剂宜在饭前服用,对肠胃有刺激的药剂应在饭后服用。驱虫、攻下药宜在空腹服为好,安神药则宜睡前服用,滋补药宜在饭后服用。汤剂在服用时对其药液的温度也应适当掌握,一般汤剂宜温服,热证用寒药可冷服,真寒假热者宜热药冷服,滋补药亦冷服为好。解表药、急证药、寒证用药宜热服。真热假寒药宜热服。6 中药不合理应用的危害

人们以为使用中药比西药安全。这种想法不完全正确。中药相对而言比西药的不良反应要小,但中药中也有剧毒药,如服用不当,一样会引起不良反应。根据不完全统计,1974~1984年国内期刊关于因使用中药而中毒致死的报道共有27篇,这些中药包括:巴豆、苍耳子、雷公藤、甜瓜蒂、木通、牵牛、苦楝子等。曾有报道因长期轮换服用朱砂安神丸、活络丹、补心丹等而引起汞中毒的病例,乃由于这些中成药内部含有朱砂(汞化合物),长期服用可引起蓄积中毒。

云南白药是一种名贵中草药,治疗内外出血和血瘀肿痛有良效,成人1次剂量为0.2~0.3g。如果1次服量超过0.5g,就可能引起头晕、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甚至发生肾功能衰竭。六神丸、六应丸、梅花点舌丹等中成药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等,有较好的疗效,但因内含蟾酥,具有一定毒性。若服用过多,可出现头晕、胸闷、心悸、气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周及四肢麻木、大汗淋漓等中毒症状。有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还可引起过敏,应加警惕[2]。

“药带三分毒”,完全无毒性的药物是很少的,中药亦不例外。即使如著名中药滋补药人参这样药性平和的中药,如不合理使用,也会造成不良后果。据报道,连续服用人参超过1个月的133例患者,大多数出现兴奋状态、失眠、欣快感、神经衰弱、咽喉刺痒、高血压等症状,有的还出现皮疹、水肿、清晨腹泻等。其中14例每日服人

第 5 页

共 7 页

参3g,最多时服用15g,经24个月后检查,发现10例表现欣快、烦躁、激动、失眠;4例因用量较大,导致混乱感。中医认为,一切实证、热证,均忌用人参;阴虚火旺者使用后常出现便秘、鼻出血;初感外邪而无虚证者服用后,则会使表邪久滞不去,加重病情。故人参长于补虚,只宜用于虚证,一般健康状况尚好并无虚证表现的人,就没有必要使用。7 小结

合理用药是在充分考虑患者用药后获得的效益与承担的风险后所做的最佳选择,即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不良反应降至最低水平,也使药品费用更为合理。合理用药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医务工作者,即医师正确选用药品,护士正确给药,药师正确调剂并向患者解释药品的用法;二是患者是否依从指导,正确合理[3]。

总之,中药合理用药的四要素为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其中的“适当”包含了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用药时间和适当的用药方法[4。中药服用的方法与疗效有着颇为重要的关系,准确的服用方法有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古人依据“天人合一”的理论在这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中医学中,中药有各种制剂,而每种制剂服用方法不同,对疗效有明显影响[5]。同时中药也有很多饮食禁忌,遵从这些原则,有助于疾病尽快痊愈。 参考文献

[1]

张来起,沙启营,李光胜,等.建立、推广与实施cGEP完善现代中药管理规范.中国执业药师,2008,6:12-14.[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主编.新编药物学.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36-38.[3] 王学军.中药的合理用药之我见.首都医药,2002,9(8):44-45.

第 6 页

共 7 页

[4] 傅菊初.论中药的合理用药.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1):721-722.

[5] 韩华,张丹丹,刘佩莉,等.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1530-1531.第 7 页

篇6:如何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摘要:在疾病的治疗中,绝大部分疗效是通过药物治疗获得的。因此,合理用药是医务工作者对患者的责任。药物不合理,不仅贻误病情,导致医源性疾病,而且浪费医疗资源,更有可能引发医患冲突。本文将就如何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进行阐述。

关键词:合理用药;改进措施;不良反应;抗生素药物

药物,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而临床用药,不仅要求药物品种好,质量合格,而且必须合理应用,才能发挥药物的疗效。WHI与美国卫生管理科学中心共同制定了合理用药的生物医学标准:药物正确无误,用药指征适宜,疗效、安全性、使用途径、价格对患者适宜,用药对象适宜,调配无误,剂量、用法、疗程妥当,患者依从性好,简言之,合理用药就是按照安全、有效、方便、节约的原则选择和使用药物。

2005年6月29日,吴仪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在向人大常委会关于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与监管工作的报告中指出,遏制不合理用药需要做到:

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责任。

二、加强监测与预警,及时处置重大不良反应事件。

三、对于滥用抗生素等药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进行通报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积极宣传药品安全知识,培养良好用药习惯。

五、引导群众合理安全用药等。对于这几点,我们应细化到:

一、对待药品不良反应问题的措施:

1、重视ADR数据的分析与评价;

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的报告和监测;

3、加强临床药品不良事件因果关系的评价;

4、加强对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根据临床反应及时修改用药方案;

5、改进不当的药品配置方法;

6、密切监测高风险药物(如庆大霉素、地高辛、肝素、抗癌药物)的ADR和高危人群(如孕妇、老人、幼儿及肝肾功能不良患者)的用药反应。

7、医院完善高危药品的管理,如设立醒目标示,设置专门存放药架等。

二、临床用药错误的防范:

1、严格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

2、建立临床用药错误报告和登记制度,强调及时总结教训,杜绝失误再发;

3、实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落实药学人员的重要工作职责(合理用药及安全用药监测);

4、医药工作者之间加强正确交流,处方医嘱字迹规范,以免书面医嘱的转录错误造成用药信息传递错误;

5、医务工作者应端正工作态度,遵守施药和其他医疗规程,杜绝粗心大意之行为,对患者认真负责。

6、对于相似药品正确分类管理,避免药品的混淆与应用。

三、注射药品配伍禁忌:

1、医护人员应熟悉与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正确执行各项医嘱;

2、使用注射剂药物时,须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查看药物配伍禁忌表或相关的药物说明,确认药物无配伍禁忌方可使用;

3、为病人静脉输液时,根据病情及药物特性调节滴速,控制静脉输液注速度,预防发生反应;

4、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并做好记录。

5、提前做好对不良反应的预备处理措施。

四、抗生素药物的使用:

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是国内存在的很大问题,医生和患者都一定要意识到对于抗生素药物的误区。

1、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严格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

2、医疗机构加强管理,按分级目录限定医师处方权限,抗菌药物分为三级管理——“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特殊使用”,门诊不得使用“特殊级”抗菌药物;

3、抗生素药物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抗药性,所以在用药时不要因为暂时不见效而频繁换药,要等到用药时间足够再考虑换药;

4、很多患者一旦感冒会选择使用抗生素药物,实际上,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能抗菌而对病毒没有效果,因此,要避免感冒时滥用抗生素;

5、医务工作者完善诊断措施,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准确负责的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或强度不合适地使用抗生素药物。

五、其他方面的改进措施:如医务工作者要对群众正确引导,不能只因个人利益将病人的安危置之不顾;医院加强对医务工作者临床合理用药知识的培训,完善各项制度和合理的工作程序等等。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需要医疗机构给与足够的重视和严格的执行,患者才能有更好的就医环境和安全感,才能创造更稳定安全的医疗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孟锐,邹萍,张师瑞.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中国药业,2010,19(4):1-2

2、孔德辉,邸平.浅谈临床合理用药的心得体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0月,总第123期:61

篇7:中药的安全合理用药

以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博士为主的研究小组,经过时间,对有80多种植物的栝楼属植物进行了世界范围内的系统研究,解决了栝楼属的分类以及常用中药瓜萎和天花粉的原植物来源等问题,建立了用分子标识法鉴定药材种质、粉末的方法。

栝楼属(trichosanthesl.)是葫芦科植物中一个比较大的属,共有植物80多种,其中多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是常用中药瓜蒌、天花粉的来源。但自1753年栝楼属建立以来的二百多年中,还没有人对栝楼属进行世界范围的深入研究,以致出现学名193个,存在着严重的同物异名和误定现象,特别是栝楼这一复合种,被葫芦科专家,英国的c.jefferey教授称为“东亚地区葫芦科中最难处理的分类学难题。”

由于应用历史较久、本草记载的植物来源不一、植物分布和药材产地较广、地方习惯用药不同等因素,药材瓜蒌、天花粉的品种存在着混杂现象,这种混乱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药材的使用安全。目前,国内市场所用的真伪瓜蒌皮不下19种,瓜蒌子22种,天花粉多达28种。其中一些来源于同属近缘植物,有些还具有毒性,以湖北栝楼根最甚,服后有恶心、呕吐等毒副作用。因此,急需从原植物上甄明药材来源,去伪存真。

科研人员通过广泛的野外调查,并从国内外主要标本馆借阅标本,以经典的形态分类为基础,应用孢粉学、分子生物学、化学及细胞学等手段来研究世界范围内栝楼属的分种、属下划分及系统演化问题,并探索性地在中药材鉴定中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

首次确立世界范围内栝楼属植物84种8变种,我国有37种6变种,解决了《中国药典》中天花粉的来源问题,并已被版《中国药典》所采用。此外,还发现12个新种1个新变种。

对栝楼属12个种20个样品进行了叶绿体基因分析,同时,对栝楼及其近缘种进行了rdna的序列分析,解决了本属亚属划分以及栝楼这个复合种的问题,认为以中华栝楼作为栝楼的亚种为宜。

对栝楼属14个种14个样品的植物根进行了不同提取部位的薄层层析分析,发现化学分类能很好地鉴定天花粉类药材。

对栝楼属31个种1个变种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花粉形态的比较,发现本属的花粉粒特征,从花粉形态上论证了分组的合理性。

对栝楼属16个种进行了细胞学研究,首次总结出本属染色体特征。

对栝楼雌雄株9个体进行r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为遗传育种鉴定雌雄株提供了方法。

对栝楼农家品种苗期进行随机引物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析,解决了牛心栝楼这一新品种在收购和使用上的争议。

对来源于13个种3个变种的天花粉及其类似品进行rapd鉴定研究,有效地将天花粉正品与类似品分成三类,并把此方法拓展到细辛类药材的鉴定中,为解决粉末及破碎药材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

篇8:中药的安全合理用药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发生不良反应128例患者的中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

1.2 原因分析

发生不良反应128例中未进行辨证论治44例, 用法、用量错误32例, 疗程不确切25例, 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19例, 其他原因所致不良反应8例。

2 讨论

2.1 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意义

中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是运用中医理论及综合知识, 指导其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同时, 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合理组方, 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是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 保证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及时、有效, 以减少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2]。但中药的使用也具有一定的危害, 如临床医生用药不当、患者对中药治疗的不依从性、药物本身的来源、炮制加工、配伍、给药途径、剂型以及中西药物联合应用不当等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 加强中药的合理用药、同时加强对中药的临床监护是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方法。

2.2 药学监护

临床实施药学监护可为治愈疾病、消除或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同时可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 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2.3 应对措施

2.3.1 炮制方法规范性

加强对中药炮制方法的规范性, 可进一步提高中药的质量。同时, 熟练掌握各种不同炮制品的疗效差异, 可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依据。炮制方法的正确选择关系到中药疗效的好坏。药物的煎煮时间及温度的控制对药物毒性大小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 在炮制过程中要加强规范化操作, 有效地监督炮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如遇问题及时解决, 保证中药的质量。

2.3.2 辨证施治

中医治病中应采取辨证论治方法, 临床用药要根据病情发展情况而定。诊断正确但用药不当, 非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甚至可引起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用药疗效与辨证是否准确、治疗方法是否得当、用药是否合理有必然联系[3]。临床用药应遵循规定剂量。也可由患者的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病人体质强弱、发病季节等情况不同, 适当增减用量, 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2.3.3 合理进行药物配伍

临床用药配伍主要为西药间配伍、中药间配伍、中药与西药间配伍等。药物之间配伍联合应用得当则功效倍增;应用不当, 不但无效, 反而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甚至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在联合用药中, 将功效相似的药物进行合用, 特别是含有毒性成分的中成药联合应用时, 应注意有毒成分的增量和蓄积[4]。也可遵循十八反、十九畏的原则进行合理配伍。

2.3.4 科学的煎煮方法

临床药师对煎煮的过程应加强监督力度, 以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应用规范的煎煮方法、多样的服药方法, 科学地进行选择, 同时合理协调好药物与饮食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2.3.5 对症用药

中医用药须综合了解疾病的类型、个体差异、气候变化、药物功效等多方面因素[5]。个体差异尤其是过敏体质者, 由于其对药物的敏感性较强, 极易发生不良反应, 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等情况合理制定相应的给药剂量与途径, 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规范及有效性。

2.3.6 中西药合理联合应用

中西药联用的相互作用可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临床对其进行合理联用, 对疗效具有促进作用, 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如联用不合理, 可出现相反的结果, 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对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中西药物, 应适当减少给药剂量, 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以避免不良药物间相互作用, 达到中西药联用的目的, 提高疗效[6]。

综上所述, 中医中药具有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基础, 临床合理用药可使药物疗效得到充分发挥, 进一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药的合理应用主要遵循安全、有效、适当、经济的原则, 即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 并对中药的炮制、辨证、配伍、煎煮、对症治疗等方法加强合理用药及监护力度, 全面了解用药及饮食禁忌证, 加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广泛宣传合理的用药知识, 严格控制中药在品种、剂量、疗程及联合应用等各项环节的合理应用, 可对病情的康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摘要:随机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发生不良反应的128例患者的中药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128例中未进行辨证论治44例, 用法、用量错误32例, 疗程不确切25例, 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19例, 其他原因所致不良反应8例。临床对中药进行合理用药, 应对中药的炮制、辨证、配伍、煎煮、对症治疗等方法加强合理用药及监护力度, 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关键词:中药,合理用药,临床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程廷仁.浅谈合理使用中药[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 14 (3) :34.

[2]曾昭全.合理用药与药学监护[J].海峡药学, 2000, 12 (1) :85.

[3]韩迈仑.中药炮制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前提[J].中国药业, 2004, 13 (7) :23.

[4]赵雪梅, 徐波.中药的合理应用[J].齐鲁药事, 2005, 24 (8) :496.

[5]肖爱丽, 甘泉, 兰奋, 等.中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1, 1 (3) :165.

上一篇:创新金融产品有什么下一篇:小学新教师师月工作总结-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