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调研报告

2024-04-09

殷墟调研报告(精选11篇)

篇1:殷墟调研报告

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调研报告

我们于2011年5月27日星期五参观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和殷墟。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河南在我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上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先后有20个朝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而安阳市作为河南省的省辖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

一、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发祥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并被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殷墟的所在地。

我们于上午九点到达了第一站——文字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是经国务院批准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是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窗口,国家的汉字文化中心和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平台。它采用殷商时期的饕餮纹、蟠螭纹图案浮雕金顶,引起殷商宫殿“四阿重屋”联想,并采用红黑图案的雕墙和雕柱,以产生殷商文化辉煌的装饰艺术效果。其造型定位采取殷商甲骨文、金文所概括的最富有哲理、最经典、最神圣的建筑形象——象形文字的“墉”字进行设计,整体建筑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来到门前,屹立着高大的字坊,取甲骨文、金文中“字”字之形。通向展馆的主干道两旁,由28片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甲骨片组成的碑林,隐含了殷商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种元素——甲骨文和青铜器。青铜甲骨片背面则为这些甲骨卜辞的释义。

中国文字博物馆整个陈展体系包括:序厅、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展览。序厅是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概览和世界各文字、文明的对比;基本陈列的第一部分是汉字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第二部分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字,第三部分是印刷术和信息时代;专题展为甲骨文与安阳;临时展览包括,故宫博物院馆藏历代书法展和民族文化宫博物院馆藏民族文字文物精品展。

古书曾说仓颉造字之后,“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这则传说揭示了文字“出世”所产生的惊心动魄的力量。博物馆第一展厅把观众带入史前时代,体会汉字起源阶段的文明脉动。“一片甲骨惊天下”。甲骨文的发现宣告中国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形成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如今,发现的甲骨文单字约4500个,能够释读的约1500字。除甲骨文外,刻在青铜器上的商周金文同样重要。金文从商朝开始,至西周达于极盛,共经历1200多年历史。博物馆第二展厅对此进行了细致展现。“敬惜字纸”是中国绵延千年的传统。甲骨、青铜器、简帛等都曾做过文字的载体,但同文字关系最密切的当属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历时8年研制成功植物纤维纸。这些看起来毫无分量的薄片,却成为中国献给世界的最沉甸甸的礼物,汉字也借助纸张,在更广阔的空间里穿行。纸张的发明也为印刷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这里还介绍了许多少数名族文字。

接着我们又到达了第二站——殷墟。殷墟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和甲骨文出土地。殷墟王陵的埋葬制度、分布格局、随葬方式、祭祀礼仪等,集中反映了商代晚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王陵建设的最高水平。在商代,每当祭祀时商王都会把人像牛、羊、猪等牲畜一样供奉给祖先和神灵,这种制度被学者们称为是人牲制度。被杀的人牲绝大多数为战俘,少数为奴隶。商王和贵族奴隶主在祭祀祖先、祈祷神灵佑护、建筑宫室和求年问雨时都要用人牲,这里也就成为商王祭祀祖先的一个大型公共祭祀场所。随葬器物越多越精美,殉人众多,则就显示出墓主人非凡的尊贵和威严。

我们首先参观了博物苑,里面有许多精美的青铜器、玉玺和甲骨文等。记得有一块玉佩经专家鉴定距今已经5000多年了,说明在当时已经是一个古物了。接着是去了祭祀坑和车马坑。祭祀坑里有许多人骨,兽骨,有序的排列着,有的还是端坐着。车马坑里是随着主人们陪葬的五量马车和一辆战车,每辆车都配有两匹马和一个奴隶,从尸骨的造型来看,他们的脸都是面朝地下,寓意是奴隶永世不得翻身,世世代代为奴。以人祭、人殉、车马殉葬、兽祭等为代表的殷墟丧葬习俗,反映了当时的奴隶制度是多么的残忍。有一个甲骨窖穴,里面是一次性发现最多甲骨文的遗址坑洞。多为甲骨,只有少数几片为兽骨。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

文字长廊,是近200米长的甲骨文书法墙,共书写了560多个甲骨文字。按照文字的不同特点,长廊分为人体、人体器官、自然和人体行为四个部分。用极其形象的笔法表达出了甲骨文字的本意,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使我们没有导游也能非常直观地解读甲骨文。

我们最后参观的地方就是妇好墓。它是目前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区内发觉的最大的陵墓遗址,是目前殷墟遗址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墓葬。与其他商代王室大墓相比,倒也显得小巧别致,殷墟博物苑按照当年考古发掘的原样,在墓室内摆放了各种仿真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妇好是一名女将军,在殷墟甲骨坑中出土的1万余片甲骨中,有关妇好的记载出现了200多次,多为占卜辞,内容涉及了她生活的各个方面:征战、祭祀、疾病等,甚至包括她去世后的一些事情,足以证明她当时的社会地位。

其实作为文化遗产,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我觉得就是时代越久,历史价值越高。而在国际上被承认的、没有争议的中国最早的文明就是商代。殷墟不是一座简单的建筑物,它是一座都城。都城是什么,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军事中心和文化礼仪中心。它是一个王国的缩影,是其他任何遗产没办法比的。这就是殷墟之于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和独特地位。

篇2:殷墟调研报告

各位游客朋友们

首先呢,我以南阳美玉的典雅,信阳毛尖的回甘,白象方便面的鲜美,双汇火腿肠的芳香,龙门的豪情,牡丹的富贵,少林寺的博大,黄帝故里的厚重,代表着河南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我们厚重,美丽的河南。大家远道而来,辛苦了。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大家可以叫我小王,今天为大家一起服务的还有我们的司机李师傅,别看我们的李师傅年龄不大,但是有十分丰富的驾龄,大家尽可以安心放心。有需要的地方您尽管提出,我们会尽力解决,您的满意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在此,预祝本次旅途愉快顺利。

好了,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现在我们的车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郑州距离安阳

公里,车程大约3个半小时,接下来,我先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河南的概况。

河南古称“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洛阳、开封、郑州、安阳。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常言道:“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同时还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等大拳种的发源地。技冠天下,德播神州。早就享有武术之乡和功夫之乡的美誉。

现在我们的车已渐渐驶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它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河南的北大门,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毋“大方鼎,都出土于安阳。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结束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也使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甲骨文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成系统的文字,因文字刻在甲骨,兽骨之上故名甲骨文,它主要用于殷人占卜,记事,由于武王伐纣,殷商失国埋卜,甲骨文被掩埋于地下长达3000多年,直到1899年清朝王懿荣首先发现,当年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还是片农田,周围的村民经常在泥土中挖出一些甲骨。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就随便扔掉了。后来村里的剃头匠李成,为顾客剃头时,经常会划破头皮,他没钱买药,就用这些骨片磨成粉末涂在伤口上,竟然止住了血,才知道这便是中药的一味,换作龙骨。于是开始大量地买到药店。当时的药店大多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农民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幸好有些甲骨卖带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接着学者罗振玉经过10年风尘仆仆地四处探访,才弄清楚了甲骨文的出处是殷墟。殷墟位于太行山系以东,安阳盆地与华北平原接江地带的洹河河畔,处北纬36度,东经144度,行政区划属河南省安阳市。为什么叫殷墟呢?这就要上溯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商王朝立国后,都邑曾多次迁徙,大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商王盘庚将都邑迁至今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史称殷,历经八代十二王,共254年,此后两个半世纪以上的时间内,商都不再迁徙,安阳也成为商王朝历史上沿用时间最长的都邑。殷墟地下文物遗址十分丰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遗址内分布着宫殿区,王陵区,手工业作坊,以及众多居民点和墓地,而今天我们参观游览的景点“殷墟博物院”仅是在殷墟宫殿区上兴建的。

现在我们的大巴已经到了殷墟博物院的停车场,大家都知道2006年7月13日安阳殷墟博物院成功地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大家到了景区不要随地吐痰,乱扔赃物,请大家记好我们的停车点和车牌号,11点半准时在这儿集合,现在大家带好随身贵重物品随我一同前去参观游览。

殷墟欢迎词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进苑的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门”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此苑门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闻名于世有着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铜器。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一片甲骨惊天下”。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1899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它起初一直被当地人唤作“龙骨”,作为一种止血的中药不断地进行收集、刮字然后向药店出售。后来有些带字的龙骨被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极大,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挖掘是从1928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1928年至1936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1937年卢沟桥事变使之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其中最著名的是H127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总共有17096片,上面记载了商朝的天象、历法、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其次我们再介绍一下青铜器。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著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内还有其它的观光景点——甲骨文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著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125个,它不仅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的战争,而且还记载了天气情况,准确的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土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

最后,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发现于小屯村西北地的妇好墓。专家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断定,妇好墓是武丁法定配偶。她能征善战,曾统帅大军出征打仗,是武丁的宠妃。妇好墓出土的器物之多、造型之精美,轰动世界。

篇3:文明的遗存——殷墟

殷墟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 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古老的洹河水从城中缓缓流过, 城市布局严谨合理。从其城市的规模、面积, 宫殿的宏伟, 出土文物之精美奇、数量之巨, 可充分证明它当时不仅是全国, 而且是东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殷墟, 宫殿宗庙遗址、王陵遗址是核心区。关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据介绍说, 这些宫殿宗庙建筑在建造的时候都要夯筑厚实坚固的地基, 然后用黄土筑墙, 木料支撑房顶, 茅草覆盖屋顶, 整个建筑庄重肃穆、质朴典雅。殷墟王陵遗址与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 是商王的陵地和祭祀坑。王陵大墓多为“亞”、“中”、“甲”字形大墓, 结构对称, 墓室宏大, 墓内棺木极尽奢华, 随葬器物非常精美, 显示出墓主人非凡的尊贵和威严。而祭祀坑, 它们曾经是商王祭祀祖先的场所。

殷墟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典范

说到殷墟, 我们不得不提青铜器。商代的青铜器, 形式多样, 方形器物大为发展, 花纹有动物图案、神怪图案等, 多采用浮雕手法。青铜器上一般刻有铭文, 铭文多为族徽、祭文、赏赐等内容。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能, 一是“纳”, 即盛装物体, 所盛放的多为牺牲 (肉食) 、黍稷 (粮食) 、酒之类的饮食用品;二是“设”, 即陈设布列, 也就是作为一种象征、一种身份的代表, 所谓“天子九鼎”, “一言九鼎”就是这个意思。

殷墟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展示了中国商代的青铜文明, 呈现了中国青铜文明达到巅峰时的状态, 殷墟也由此成为世界古代青铜文明的中心之一。

妇好墓——惟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

篇4:殷墟:铁证如山

晚清光绪年间,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农民在翻耕田地时,常常拣到一些有奇特字形的骨片。这些骨片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有碍庄稼生长而被填于枯井或被充为“龙骨”转售于药店,一斤才值数钱。

1899年的一天,翰林院的王懿荣疟疾发作,所喝的中药必须用“陈年龟甲”作药引。正当他将龟甲碾碎放入药中时,另一位学者刘铁云刚好来探望他。刘铁云惊奇地发现,这些用作药引的龟甲上依稀有像中国古文字的符号。而王懿荣曾研究过青铜器上的铭文,他发现这些龟甲上的文字与青铜器上的铭文十分相似。这个无意中的发现,成为考古中重要的资料。

第一个研究甲骨文的是古文字学家孙冶让。继王、孙二人之后,对于甲骨文的搜集、整理和研究,罗振玉和王国维都做了很多工作。罗振玉还曾亲自去安阳小屯考察,并注意到了甲骨以外的其他殷代遗物:玉石及骨、象牙的制品,而且他肯定了安阳小屯是殷的废墟。

1929年以后才开始比较科学地发掘。至1937年,前后共进行了15次。发掘地点除了洹水南岸的小屯村以外,更扩大到后冈、洹水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发掘对象除了甲骨以外,还有铜器、陶器等各种工艺品,以及制作这些工艺品的原料和器皿。而特别重要的是,发现了当时人们用来居住和储藏的穴窖、宫室遗址和规模大小不一的众多墓葬,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殉葬祭奠制度。除了商代晚期的文化遗址及遗物外,安阳也发现了彩陶和黑陶文化层,这说明了已知彩陶的最早类型存在于河南,而且属于河南北部的仰韶文化,早于龙山文化。

宗庙宫室、穴窖和陵墓

殷墟的宗庙宫室集中在小屯村北一带,有基址50余处,面积大的长40余米,宽10余米,小的长约5米,宽约3米。基址上残存有夯土墙脚及卵石铺的入口走道。将这些建筑基址的残迹与甲骨文中保留的建筑形象相互印证,可以看出殷代建筑造型样式的一些传统特点,也可以看出殷代建筑艺术已达到一定水平。

基址附近有许多墓坑。基址下的墓坑中埋葬的是“奠基”时杀殉的成人、小孩及狗;基址四周的墓坑中埋葬着“置础”时杀殉的人、狗、牛、羊等;基址入口处的墓坑中,葬有“安门”时杀殉的人;另外一些较大的墓坑,埋葬的是落成时杀殉的成队的车兵和步兵。

殷人用来居住和储藏的穴窖也发现了很多。在1936年~1937年最后一个阶段的发掘工作中,就清理出了496处。穴窖都是挖成的,墙壁分经过修饰的和不经过修饰的两种。修饰过的墙壁或用草拌泥涂两三层,或用木棒拍打,以使其平整光滑。在穴窖中还发现了吃剩的兽骨、破碎的铜器、残缺的装饰品以及一些工艺废料和烧过的柴灰灰烬、破损的甲骨等。

殷代贵族的坟墓最早是1934年春在洹水南岸的后冈发现的;之后,在洹水以北的侯家庄西北冈前后也发现了10座(1934年秋~1935年秋);1950年又在侯家庄附近的武官屯发现一座。这些陵墓中最大的是一二一七号墓。全墓占地1200平方米,墓室平面为方形,深13.5米,有东西南北四个墓道。这些陵墓的墓室,一般都建在地面下10米左右,形状上大下小,如倒斗状,平面有“亚”字形、方形、长方形三种。墓室一般都有四条墓道(东、西、南、北四向)或两条墓道(南、北两向)通向地面。南墓道一般为斜坡,其他墓道多成台阶状。墓室正中为椁室,椁室内有棺,棺下有坑,坑中埋有殉葬品。墓的四角,有八个或四个小方坑,其中各葬有一个被活埋的张口蹲踞的人。殉葬品一般都放在墓停之间,也有的放在椁顶四周的平台上,这些平台上还有与墓主生前接近的人陪葬。这些墓虽然大多经过盗掘并被放火焚烧,墓中器物遗存都已很少,但是这些残余的物件中仍有许多精美的工艺品。

与这些陵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无棺无椁的坟墓,其中作为随葬品的只有一个灰色绳纹陶盆,内存牛骨一块。另外也有很多只有少数铜用具或铜兵器的中小型墓。殷墟发现的中小型墓已接近两千个,并发现很多成群杀祭的排葬坑。

甲骨文

殷墟中发现的最具史料价值的当属甲骨文。商代的政治生活中有占卜制度,占卜的方法是在龟的腹甲、牛的肩胛或肋骨背面凿槽,用火烧后便在正面出现许多细小的裂纹,称为“兆”。专司占卜的人就根据兆纹的形态来预测未来的吉凶。商代每次占卜之后,都把占卜的事情用当时的文字刻在兆的旁边,甚至把事后应验与否的结果也刻在上面。这些刻在兆纹旁边的卜辞就是甲骨文。

另外也有一些与占卜无关的刻辞,例如:战争俘虏的头骨的祭祀刻辞,狩猎所获的动物头骨刻辞,为检六十甲而备的甲子表及以学习为目的的文字等。

甲骨文自挖掘整理以来,前后陆续出土的有文字的碎片总计可达十万片,但其中有很多碎片可以缀合。

殷墟的惊人发现之一,是第一二七坑未经损坏的整坑的甲骨,共17 000余片,其中完整的龟甲约300片,全部经过缀合后的总数约为450个整甲。很多龟甲有穿孔,可以串成册,并且与一架蜷曲侧置的人骨一同埋在土中。据研究人员推测,他很可能是当时管理甲骨的人。从一二七坑的发现可以想象,殷代的甲骨在当时有的是被随意丢弃的,有的是整批有意埋藏的。

雕刻

殷墟发现的雕刻品、青铜器和各种工艺品,非常丰富,代表了三千多年前艺术创造的水平。

大理石制的雕刻,有蛙、坐人、怪兽、蝉、鱼、虎等,是现存最早的真正的雕刻艺术品。玉雕的小件动物形象也很多,如:虎、象、兔、燕、蛙、蝉、鱼等。

青铜器中,有特别大的,都是从王室的墓中出土的。如侯家庄出土的牛方鼎(通高74厘米)、鹿方鼎(通高62厘米)及武官屯出土的司母戊方鼎(高133厘米,重875千克)等。从这些墓中还出土了制作精致的方彝、提粱卣以及用松绿石镶嵌成各种花纹的装饰器、人面具和各种兵器等。

大理石器分为石斧和石磬,都是在祭祀仪式中用的,在武官屯发现的长48厘米的线雕虎形饰纹的大石磬是非常罕见的。日常用的器皿有石尊、皿、方座和门臼石。玉器有管、珠、环、琮、璧、璜、块及各种佩玉。由此可见,当时殷人的钻孔技术及雕刻花纹、阴阳线刻的技术都很精湛。

篇5:殷墟游后感

记得刚来安阳时,很多同学都给我说安阳殷墟是世界文化遗产,其名弘扬世界。殷墟内充满了历史的色彩,能让你感受到古代商朝的风采,是很值得一去的。于是,怀着对历史向往的心情,我游观了殷墟。

来到殷墟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扇红色的大门,横梁上赫然写着“商朝王陵遗址”几个金黄的打字,在阳光的映衬下闪闪发光。进入大门,有点茫然不知所措,它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吸引力,不知该先去那个地方看好。心想,就跟着导游慢慢地、一一游览吧!

以前对殷墟的了解仅限于历史课本的知识,对殷墟的印象也只源于那古老的图片。而今,当我置身于这一充满历史色彩的地域时,听着导游那从未听过的解说,我仿佛回到了从前,看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对殷墟的参观让我收获颇多,是我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有了更全面、更深次的了解,它们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一、殷墟的来历

公元前14世纪(正时奴隶社会制度),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安阳小屯村一带),在此建立了商代二百七十余年的都城,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曾时的殷都占地面积约36平方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墓葬区、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沿古老的洹河两岸呈环型放射状分布,是一座开放形式的古代都城,城市布局规模巨大、严谨合理。都殷时期是商王朝的鼎盛时期,在这里留下了辉煌绚烂,独具东方特色的殷墟文化。商朝灭亡后,周公平三监之乱,大迁殷民,使这座当时世界上最为美丽的都城繁华散尽,逐渐沦为废墟,史称“殷墟”。知道被考古学家们发现,才以现在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殷墟的介绍

在游殷墟的过程中,处处都有牌子向游客做简单的介绍,从这些文字中以及导游的解说中,我对殷墟有了更详细的了解。

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

殷墟总面积达24平方公里,内有大量的青铜器,石器,骨器,玉器等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文物,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 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殷墟由三部分组成:

(一)、殷墟王陵遗址

位于著名的洹水北岸,是商王朝的皇家陵地与祭祀场所、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出土地。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约180亩。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王陵大亩(包括一座未完成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祭祀坑与车马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陶器等,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二)、宫殿宗庙遗址

宫殿宗庙遗址管理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4A旅游景区。占地面积22.12公顷,房屋占地面积1392.34平方米。现有《殷墟发掘史展厅》、《妇 好墓圹展厅》、《YH127甲骨窑穴展厅》、《车马坑展厅》、《殷墟博物馆》等陈列展馆,复原展示了十余座有代表性的基址。

(三)、洹北商城遗址

位于殷墟保护区东北部,其西南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殷墟遗址,二者略有重叠。城址略呈方形,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2.15公里总面积约4.7平方公里。四周已确认有夯土夯筑的城墙基槽。

洹北商城的宫殿区位于城址南北中轴线南段,显示出我国城市布局的早期特征,是城内核心部分。其南北长500米以上,东西宽远不止200米。宫殿区内现已发现大型夯土基址30余处。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基址总面积达1.6万平方米,即著名的一号宫殿基址,是迄今发现的面积最大的商代单体建筑基址。城址北部(宫殿区以北)近20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密集的居民点。房址、墓葬、灰坑、水井密布其间。

我曾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看到过用泥做成的小人,是古时人们制作青铜器过程的反应。当我看到殷墟中那些陈列的青铜玉器,特别是被称为世界青铜器之最的司母戊大方鼎时,我惊呆了,那么的大,上面雕刻的东西是那么的精巧。或许,在现在制造这样一个方鼎不是什么问题,可是在当时,技术是那么的落后,这个世界之最是怎样造成的呢?不禁让我对当时人们的聪明才智,勤劳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在参观过程中,还有一处让我难以忘却,那就是被列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成果的前列的妇好墓。墓中的东西虽然被移走,但从那些陈列品中,就能想象出当时挖掘的场景。在妇好墓前,有一尊大雕像,就是妇好。你看它目光炯炯,不怒而威,披坚执锐,威风凛凛,显示了华夏最早的巾帼女将的英姿和风采。最让我佩服的是,她手持的这件龙纹大铜钺,是其生前曾使用过的武器,重8.5公斤。另一件虎纹铜钺重9公斤。妇好使用如此重的兵器,可见武艺超群,力大过人。当我走近她时,总有一种敬畏之感,在她面前,感觉我是那么的渺小,她的威姿,震撼了我的心灵。

到殷墟不能不看甲骨文,它是中国汉字的鼻祖,通过了解,我知道了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望着那些被译过来的象形文字,仿佛看到了当时的人们造字记录的情景,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先人们的聪明才智。

当领略过商朝的文化起源后,我有了解了他们的交通用具,当时人们是怎样旅行的呢?带着疑问,参观了殷墟车马坑。殷墟车马坑-----中国古代最早的车马实物和道路遗迹

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殷代的车子,考古屡经发现,而且结构基本定型,离开它最初发明的时间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阶段了。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含本苑展厅陈列的6座在内)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

殷墟博物苑展出的6座殷代车马坑和道路遗迹,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安阳工作站和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分别在安阳刘家庄北地、南地和孝民屯东地发掘的,商代道路遗迹是在滑翔学校南地发掘的。这几座车马坑,保存基本完整,具有较高学术研究和展示价值。每坑葬1车,其中5坑随车皆葬两马,4坑各葬1人。经鉴定,殉人中多为成年男性,另有1少年男性。研究证明,殷代的马车造型美观,结构牢固,车体轻巧,运转迅速,重心平衡,乘坐舒坦。殷代车马坑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殷墟的点点滴滴都充满了内涵,是无法用语言文字能表达的了的。参观殷墟,仿佛游弋与历史的长河中,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前的繁华古都,望着那一件件陈列的古代的从生活用品到军事武器,能让人真切感受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管理制度,更能让你体会到他们聪明才干。静静地看着那些列在展室里,各式各样的青铜器具,我第一次欣喜地感到,他们是如此的美,纹饰细腻,全身泛着柔和的雅致的绿色,甚至发着一种极其艺术的光环。哦,原来铜锈的颜色配着那样细腻的纹理,竟也可以如此的优雅,原来枯燥的不是青铜器具,而是我内心对历史的匮乏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曾经的天下大都会呵,二百七十余年激情燃烧的铿锵岁月,并没有轻得像一缕烟,依然留下了诸多让人暇想的见证。三千余载的风雨沧桑,是何等的漫长,又是何其的短暂,曾经矗立起的那么多无法超越的高峰,如今,依然穿越于时空而存在。

墓地内华美的陪藏品与殉藏的累累白骨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的发展总有着它的必然吧,面对历史的厚重,我无言评说,只是为那些无辜的生命叹息,并深深感慨没有战争的和谐社会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珍惜,并为维护和平而默默努力。

篇6:殷墟导游词

殷墟坐落在安阳北郊小屯村,占地面积近36平方公里。到了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里逐渐荒芜变成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大家请看,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殷墟的大门,看它的门是由3个甲骨文象形文字“门”放大所组成的,是殷墟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各位游客,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青铜器叫司母戊鼎,它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75公斤,是迄今为止我国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仿制品,真正的原件保存在北京中央博物馆。

请大家跟着我往前走。看!我们眼前的这尊汉白玉的雕像,她叫妇好,也是商王武丁的妻子,能文能武,经常帮商王处理国家大事,不幸劳累而死。死后武丁把她埋葬在宫殿的西边,可见武丁对她的宠爱和思念。

看!复原的商朝宫殿整个建筑看上去十分雄伟。现在大殿里陈列着挖掘的甲骨,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甲骨文。注意不能在这里面乱涂乱画哦!

篇7:殷墟导游词

一城之内皆是宝。安阳是中华文明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18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了甲骨文之后,便撩起了殷商古都的面纱,把一个灿烂的殷商文化呈现在世人面前,让世人知道了安阳。在这里有风景如画历时长达两万五千年原始洞穴的小南海,后岗的仰韶、龙山、小屯三层文化的地层叠压叠压出了安阳乃至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四千多年前的古帝颛顼、帝喾纪念陵更烘托出了古都的庄严气质。

在古都安阳,您可以找回对中国古代朝野的深刻记忆;全国第一个甲骨文档案库,青铜器之冠‘司母戊方鼎’,第一个女将军妇好墓,最后一个皇帝袁世凯陵墓D袁林,第一座国家监狱,号称河朔第一古刹灵泉寺和万佛沟,宋代西门大夫庙记石碑,后周文峰塔,唐代修定寺塔等许多古迹,所以说我们安阳是一城之内皆是宝。

安阳殷墟位于河南省最北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并未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殷墟总占地为36公里,有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妇好的墓、殷墟王陵遗址等许多景点,请大家随我一起开始这美妙的殷墟之旅吧!

请大家跟我来 ,我手边的这个大鼎 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非常珍贵,真品现藏于故宫博物馆。

请大家跟着我往前走,我们的正前方就是甲骨文写意书法展,这里的甲骨文分4个部分,分别是与人体、器官、人类行为、自然有关的甲骨文和它们的意思,比如说“牙”,微微张开的嘴里,有几颗洁白无瑕的牙齿,许多游客看过甲骨文写意书法展后,都觉的很有意思。给大家20分钟时间,自由参观一下。

现在我们正在殷墟博物馆里,许多在小屯出土的甲骨文以及车马坑、青铜酒具都能一饱眼福,给大家20分钟时间自由活动。

篇8:殷墟甲骨与天津

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用于记录占卜、记述重要活动的文字。甲骨文的发现距今有一百多年。天津博物馆藏有1800余件刻有文字的甲骨。这些甲骨因其出土年代早、数量大、文字内容丰富,世人瞩目。天津是最初识别甲骨文的地区之一。天津博物馆里的这些甲骨,是天津的学者对甲骨文的最初识别、鉴藏,对中国甲骨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物证。

天津是最早鉴藏甲骨的地区之一

甲骨在19世纪常出现于河南农村田间,被用于药材。1898年秋的一天,商贩范寿轩携带古物到天津青年收藏家王襄处兜售,言谈中说起河南农村的农民在泥土中捡出带有文字的“龙骨”。其时王襄的好友,收藏家孟广慧也在座,并认为是古简。他们要求范带些实物来。转年(1899年)范带了一些“龙骨”、“龟板”请王:襄、孟广慧鉴定,他俩认为是古代文物与古文字,并收购了一部分。

北京担任国子监祭酒的著名学者王懿荣,也在这一年见到了刻有文字的甲骨,并初步断定这是一种刻写有古代文字的“龟版”,逐出高价购买收藏。就这样天津和北京的学者开始了甲骨文的收藏、研究,随之,一向不为人们所知的刻字“龙骨”终于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和重视,开始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明进程的重要珍贵资料。

天津有我国第一代甲骨文专家

王襄是著名的收藏家,也是中国第一代甲骨学者。他不仅识别、收藏甲骨,还进行着甲骨的研究,刊行有关于甲骨的著作达几十种。王襄所著《笛斋殷契类篡》是我国最早的甲骨文字典,该书共识别甲骨文字957个,为甲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还著有《簠室殷契征文》,收录其藏甲骨拓片1125件,并附有释文。王襄先生还是一位爱国者,他的甲骨收藏时间早,数量多,世人共知。在抗战时期,动荡、艰辛的生活,国外高价收购的诱惑,没能使他放弃对这些甲骨的收藏。解放后,先生瞩其家人,将所藏捐献国家,目前收藏在天津博物馆里。

天津的孟广慧也是中国第一代甲骨学者。孟广慧(1868—1939),字定生,号远公,一生喜好金石之学,取斋名“錞于室”。精于书法,与华土奎、刘喜(土罙)、赵元礼并称天津近代四大书法家。他勤于收藏,共收甲骨431片。其中400片今存北京图书馆。另有28片甲骨在2005年被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公司以五千多万元人民币成功拍卖,成为中国首次拍卖的甲骨。他是王襄的好友,在识别甲骨文字方面有着特殊的贡献,可惜的是,没有著述流传下来。

人称“甲骨四堂”之首的“雪堂”罗振玉,是中国甲骨学的奠基人。他于1919年至1928年生活在天津,并继续着甲骨的收藏、研究。“今购得甲骨四十枚,费四五十元”之类的叙述常见于他这时期的信札中。他收藏甲骨达三万片,是中国个人收藏殷虚甲骨数量最多者。1920年6月,他将天津嘉乐里住宅藏的三万片甲骨,精选八千片,共装13箱,474盒。其中每箱42盒装10箱,每箱18盒装3箱。每盒16枚左右,最多三十余枚,最少十枚左右,余下的甲骨则贮于洋铁箱中。这些甲骨现收藏在国内各单位的尚有5883片,其中山东图书馆84盒1234片,北京图书馆32盒461片,吉林省博物馆11盒206片……虽然天津没有保留下这批甲骨,但包装的木盒,仍保存着它们曾留存天津的痕迹。在天津期间,罗振玉对甲骨文的考释研究有了深入的进展。1927年,他出版了《殷墟书契考释续编》。这部著作是在1915年的《殷墟书契考释》的基础上,进一步逐字精密地审核每一个甲骨文,尽量用字形的比较和偏旁的分析,将甲骨文字清理出来,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该书较1915年初本时多释甲骨86字,达561字。罗振玉遵循“由许书以上书古金,由古金以上窥卜辞”的研究方法,即参证《说文》改释甲骨文,又不为《说文》所束缚,认出一批与《说文》字形不同的甲骨文,反过来纠正《说文》的谬误,这较前人的研究更是高出一筹。该书中不仅有罗振玉考释甲骨文研究的成果,也尽量吸收了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贡献,既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研究水平,也标志着初创时期的甲骨文进入文字考释阶段。

在王襄、孟广慧、罗振玉之后,天津还有陈邦怀继续着甲骨的收藏与研究。陈邦怀(1897—1986)字保之,出生于江苏东台,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对甲骨文研究卓有成就,著有《殷虚书契考释小笺》、《甲骨文拾零》等。他也是一位收藏家,解放后将所藏200余片甲骨或出让或捐献国家,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

天津是目前收藏殷墟甲骨较丰富的地区,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列各省博物馆的前茅。

天津博物馆藏的甲骨多出土于河南安阳,91%曾被著名收藏家、学者王襄、王懿荣、陈邦怀等人鉴藏,许多藏品经王襄、罗振玉、胡厚宣等甲骨文学者著录,在释文、考证等方面有较科学的整理。其文字记述了两千多年前商人祭祀、狩猎、出行、疾病、天文等活动,有着重要的历史与文献价值。其中较重要的40。多片甲骨收入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中国社科院编辑的《甲骨文合集》中。

篇9:殷墟导游词

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它还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7月13日,殷墟通过世界遗产大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殷墟规模巨大,范围广阔。

殷墟大门是有北京著名的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他的灵感来源于甲骨文的“门”。它看起来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为华夏“门”的鼻祖。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妇好墓,妇好墓是妇好的墓穴。妇好是商代第23代国王武丁的妻子,也是古代第一位文武双全的女将军,妇好曾带领18000人的军队杀退敌人。但是最终妇好因积劳成疾而先逝,于是武丁修了一座妇好墓来纪念妇好。

在妇好墓的右边,是司母戊大方鼎。司母戊是武丁的母亲,因大方鼎的铭文上有司母戊的名字,所以后人把这个鼎命名为司母戊鼎。

最后,我们再参观一下甲骨文碑林。在全国,碑林有很多个。但这个碑林最与众不同,这里的甲骨文不是名人刻的,也不是著名书法作品,而是用来记录的。这上面记录了历史战争,还有最早的彩虹记录。

篇10:殷墟导游词

我是你们今天的小导游----郭旗。欢迎大家远道而来。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游览的地方是安阳地区有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

篇11:安阳殷墟沿途及讲解

伴随着阳光的升起,我们的安阳一日游也开始了,多少年来,安阳以其独有的风韵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历史文化名城。毛泽东、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安阳视察,并对古都的的发展给予厚望!

安阳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地处山西、河北、河南三省的交汇处,辖五县市四区,总面积7413平方公里,总人口516万,是豫北区域性的中心城市!

早在3300年前,商王盘庚迁都“小屯”一带,这里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着稳定疆域,长期定居的国都。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曾写诗称赞:“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其后,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曾在此建都,时达380年。

安阳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博物苑,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和世界上最重要的的青铜器“司母戊”大鼎都出土与此。还有岳飞庙,天宁寺塔,修定寺塔,小南海石窟等历史古迹,有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国际跳伞滑翔基地——林滤山,海鸥于太行大峡谷,五龙洞原始森林等自然景观,而且有高跷、旱船、龙灯等民间绝技,道口烧鸡、老庙牛肉等风味小吃,还有红旗渠香烟等知名品牌!

安阳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矿产资源,而且是河南的重工业基地,相信勤劳的安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一定能把安阳的明天建设的更加灿烂辉煌!·

那么在安阳丰富的文化 瑰宝中,殷墟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殷墟位于安阳西北郊,横跨洹河南北两岸,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商代文化遗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自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都于殷,在长达255年间,这里一直是商代晚期的政治、科技、文化中心,商灭之后,这里沦为废墟,称“殷墟”。

这片充满神秘色彩、思古幽情的土地,让一个古老的朝代从传说中走出,也把我们带进了对古代文明的无限遐想之中,然而数千年的繁华早已烟消云灭,曾有学者叹道:“不看殷墟是个遗憾,看了殷墟更觉遗憾!而殷墟博物苑的兴建结束了这历史的遗憾,气势恢弘的商朝宫殿和陵墓,制作精美、纹饰细腻青铜器,造字成熟的甲骨文等历史遗存,构成了殷诩独特的文化内涵,它为世界、为 东方、为中国,增添了一道绚丽的景观!

好了,各位朋友,请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跟随小*一起来亲近殷墟,感受殷墟把!

景区:在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宝库中,有着数不尽的文化瑰宝,举世闻名的甲骨文,就是其中光彩夺目的一颗!

“一片甲骨惊世界”,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不但那结束了仓颉造字的是神话,也使一个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屯村举世闻名,随着对按捺以内感殷墟的全面发掘,一个古老王朝的都城遗址及光辉灿烂的殷商文化昭然于世!威力纪念这中华第一都,勤劳的安阳人民在此建造了博物苑,取名“殷墟博物苑”,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苑门,是依照甲骨文的“门”字而建,堪称华夏“门”的鼻祖,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是今天汉字的鼻祖~

说起甲骨文,千谢万谢王懿荣先生,相传在我们脚下还是农田的时候,周围的村民就经常在地里挖出一些骨片,但当时他们并不知道是社么?后来因村里的剃头匠李成技术不佳,总是把客人的头发刮破,又没钱买药,便把这些骨片磨成碎末涂在伤口上,谁知血竟真的止住了,才知道这是中药中的一味,称为“龙骨”,开始大量卖到药店,可大多数药店只收购不带字的龙骨,所以许多村民就把骨片上的字刮掉后再出售,非常遗憾,不知多少病人都把甲骨文喝肚子里了呢!幸好还是有些骨片被卖到京津地区被王懿荣发现,并被确定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第一个展柜,是著名的H127甲骨片堆积坑模型,1936年出土,是目前殷墟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共有17096片。在商代,甲骨文是皇室贵族在进行占卜活动后,将有关占卜内容写在有关占卜的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商王从事占卜活动十分频繁,几乎无事不占,无事不卜,商王占卜一般是由专人来进行的,他们先在已选好的龟甲或牛肩胛骨的背面凿一些排列整齐的小圆孔,圆孔的旁边再凿一条长槽,然后把燃烧的木炭放到里面浊烧,骨头受热后,正面就会随着“卜”的一声出现裂纹,商王局势根据这些裂痕来判断事情的吉凶。那么甲骨片上的文字就是占卜祸福,判断吉凶的一些记事,因此呢,我们也称这些文字为甲骨卜辞,内容涉及星象-历法-农业-军事等各方面内容,这个甲骨坑被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是甲骨文碑林,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形状的甲骨文碑刻,共30通。

您看这块碑,原甲骨片有甲骨之王的美称,文字达125个,是一块完整的龟板,听说当时卖这片甲骨的人,用赚来的钱,买了20亩地呢!

再看这块碑,它记载的是天象情况,准确的纪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现的过程,是我国古代关于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纪录!

好,朋友们,您不妨自己去琢磨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字,然后和碑后的汉字对照一下,看您是否猜对了呢?

如果说罗塞塔牌的发现是打开通向古埃及文明之门的钥匙,那么安阳殷墟的出土便是展开了一幅失佚已久的中华民族历史画卷!它和古埃及的纸草文字,巴比伦的泥版文字,以及印第安人的玛雅文字一样,是整个人类的文化瑰宝,在世界文明发达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放射着绚丽的光辉!

上一篇:环卫站岗位竞聘工作总结材料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礼仪教育心得体会_幼儿园小班礼仪教育工作总结